唐代崔湜写过八月中秋的柚子,诗中说道:“曲渚飏(飏通扬)轻舟,前溪钓晚流。雁翻蒲叶起,鱼拨荇花游。金子悬湘柚,珠房折海榴。幽寻惜未已,清月半西楼。”诗中描述这样的场面:“江面上小洲使得轻舟弯曲前行,水面旁陆地上有垂钓的人。大雁从水面飞过让蒲叶卷起。鱼儿在荇花中游动,湘南柚子闪耀着金黄色光芒悬在树上,闺楼外折下火红的石榴。可惜幽静中却没有思念的人儿,此时月亮照亮了半边西楼。”这首诗描述了秋日优美景色,含蓄的描述诗人对佳人思念。李清照写的《一剪梅》就有“雁宇回时,月满西楼.”。化用了诗中最后一句,表述大雁返回南方,月亮照亮自己住的住处。却不见夫君,同样表达了对人的思念。中医认为:“柚子味甘、酸,性寒,有健胃化食、下气消痰等功用”。它也富含维生素C,它和橙一样有着健身美容的功效。柚子受到人们推崇,重要的是柚子的“柚”和庇佑的“佑”同音,柚子即佑子,有着吉祥的含义。南方有的地方人家如有孩子,就送柚子,以求孩子平安有福。水果系列十五——甜蜜诱人:枣农历八月,天早已不那么燥热。老家院子里传来啪啦啪啦的打枣声。人们长说:““七月十五枣红圈儿,八月十五枣落竿儿”,此时枣已经个个红而饱满,甜如甘蜜。现在枣只是虚挂在树上,用竹竿一划拉树枝,枣就一个个掉落在地上。人们把它们捡起来。等到阳光好的时候,把它们摊铺在院子里,或者房顶上,晒成红艳艳,皱巴巴的大红枣。关于晒红枣,中国古代诗人有很多描述。唐朝的孟郊与韩愈秋日在一起饮酒联诗,孟郊吟道:“村稚啼禽猩。红皱晒檐瓦,”这是一幅乡村的画卷,村里孩子在啼闹,房檐上晒着刚刚打下红枣。与此相同白居易写了一首《闲坐》描述了农家生动的景象:“婆娑放鸡犬,嬉戏任儿童。闲坐槐阴下,开襟向晚风。沤麻池水里,晒枣日阳中。人物何相称,居然田舍翁。”秋日里村舍里鸡犬相鸣,儿童嬉闹。我敞开衣服,闲坐在槐树底下乘凉。庭院晒满的红枣,人家问我以何称呼,我说我是田舍的耕种的农夫。”诗人都颇喜农家,因为朝堂上你争我斗,太伤人感情。怎比得上乡下悠然自乐。但是这多是诗人被贬后,自我解脱心里安慰,一但入了朝堂,那奢华的生活让大多人是痴迷的,必定乡间生活过于清淡。真真能做到超脱凡俗人寥寥无几。枣长被贫民百姓储备用做充饥之物,陆游为此写下一首《自嘲》:“朝餐未破百瓮齑,晚饷犹存两囷枣。舂粳但傋翁作糜,储帛才堪孙裂褓”。陆老先生一天只能吃瓮里腌制咸菜,存着两囷枣以防什么时候断粮,傻老头只能煮粥喝,储存布只够孙儿的小衣服。陆老先生这是在苦中作乐。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在院子里种了几棵枣树,西邻有一个无依无靠的老妇人经常来院里打枣,捡枣食。杜甫很是可怜,经常挤出一些粮食周济她。他准备搬离此地,就把院子送给自己的亲戚吴郎。刚刚把院子托付给亲戚,侄儿就在院子里扎起了篱笆。杜甫心中难受就写一首诗劝阻侄儿:“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这首诗是杜甫含泪劝阻自己侄儿,他告诫侄儿,人家取枣任人家取,没有吃的没有儿女一个妇人,要不是贫困怎会如此。这样做虽是防止外面来人,但你扎上篱笆这太不好。想到妇人穷困和自己坎坷,诗人不由在马上流泪不止。杜甫悲悯怜人,有一颗博大胸怀。正如他所说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国种植枣历史很悠久,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已经广泛种植。《诗R26;豳风R26;七月》就写到:“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就是八月是打枣,收枣的季节。春秋战国时候,诸侯王室的庭苑就多种枣树。秦国有一年发生饥荒。丞相应侯就对秦王说:“请把大王家庭苑里收获的枣和栗分发给饥民。”枣还被人当作毒药媒介。三国时,曹丕刚刚登基为帝,其兄弟曹彰手握兵权。曹丕十分忌惮他的骁勇壮猛。有一次他们就在母亲卞太后住所一起下围棋。曹丕准备了鲜枣,二人一块食用。曹丕之前已经把毒药藏在枣蔕中,自己知道那些没毒,那些有毒。曹丕自己挑没有毒的吃,而曹彰不知道,有毒的,没毒的都吃进去。一会曹彰就中毒发作。卞太后看见后就要水以救曹彰(大量饮水后,让他呕吐,排除毒物)。但是曹丕已经提前下令,毁掉所有的容器。卞太后没有办法只能光着脚跑到井边找水,但是依然没有工具汲水。不久后曹彰就魂归西去。这个故事出之《世说新语》,可信程度令人怀疑。但是曹彰壮年暴亡,的确死的不明不白。枣自古受到人们欢迎,枣除了鲜食外,常用来做甜点。陕西关中地区,用枣做成甑(zeng)糕,它是用糯米和红枣为原料制成的一种甜糕。其色泽鲜艳,红白相间,枣香浓郁,软糯黏甜受到人们特别喜爱。用枣做的甜食很多,如枣粽子、枣年糕、枣花糕、长寿糕等等。在北京有一种烤枣,,朋友曾经给我带过一些。它用鲜枣烤制,去核,里面放着花生仁。吃起来甜中带着清香,特别好吃。北方枣本身甜度大,大多晒成干枣以供食用。南方的枣虽然甜度不大,但适宜做蜜枣。枣还可以做成酒枣,人吃了可以气舒神爽。日常生活中,用红枣饨鸡、鸭、猪脚等,甘美滋补。河北产一种金丝小枣特别好吃。这种红枣皮薄肉厚,汁多核小,果肉青红色,肉质细而脆,味道甘美,剥开有金黄丝牵连,食之香甜如蜜,故称“金丝小枣”。是生吃枣中的佳品。枣很有益于身体健康,民间相传有“天天吃三枣,一辈子不见老”,“五谷加小枣,胜似灵芝草”之说。中医认为枣可以养血、益气、安神、润心肺、补五脏、治虚损,常将枣用于补气补血的药方中。枣木质地坚硬密实,木纹细密。枣树一般生长很慢,碗口粗的树干,需要长上几十年。枣木虫不易蛀,是制作家具和木雕的良好原料。古人还常用枣木做轮轴,白居易在《杏园中枣树》中就说:“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另外古代刻书多用枣木雕版,凡书籍出版,就常说付之梨枣。秋风之中,鲜艳的红枣给人大多诱惑,让人垂涎欲滴。宋代吴文英曾经写道:“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瓜果夜深,斜河拟看星度。葱葱便倒离尊,怅遇合、云销萍聚。”这是一位佳人打下新鲜的红枣,等着意中人来。银河横在天空,繁星点点。但相聚总是短暂的,给人留下更多惆怅。最后词写到:“眉妩。问别来、解相思否。”相思愁绪怎能一时消解。以鲜枣款待心中所爱之人,可见枣的诱惑力。水果系列十六——梅一、傲雪而立——梅花早春,天颇有些寒意。此时正逢正月,新年伊始,大街小巷一片欢腾。梅花在此刻已悄然开放,预兆着春天的来临。梅花秀美,散发着幽幽淡香。如能逢上一场雪,梅花在雪中傲立,素雅至致令人赞叹不已。无怪唐朝崔道融写道:“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中国人观赏梅花历史很悠久,早在西汉皇家园林(上林苑)就种植了不少梅树。西汉末年扬雄作《蜀都赋》上面说成都街道两旁种植梅花作为行道树。到南北朝时,赏梅已经成为一种风尚。南朝《文选》上就说“今朝梅树下.定有咏花人”。到了唐朝,虽以牡丹天下之最。但喜爱梅花、咏叹梅花人比比皆是。有人远离故乡,想起家乡梅花。王维为此写到:“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从故乡来的朋友,应该知道家乡事情吧。回家的时候看看窗前的梅花是否开放。在此梅花已成了诗人对故乡的寄托。梅花美丽,在唐朝还编进军中曲调,称为《梅花曲》,其曲优雅,军士多喜。李白就在《从军行》中写道:“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唐朝妇女还流行一种梅花妆,它的样式是在额头上画一圈点,或者画成多瓣梅花状。这是妆法是从南北朝流时传过来,在唐时最流行。相传是南朝宋武帝女儿寿阳公主,一日在含章殿檐下休息,梅花落在她的额头上。印上五朵粉红色花瓣,再也擦不掉。这样子让公主更加娇娆美丽。于是宫女们也流行在额头上粘花瓣。这种妆就成了宫廷日妆,由于梅花不可能四季都有。于是她们在额头画上花瓣样或者用金箔剪成花瓣形贴在额头上。这种装扮在唐朝时传入民间,成了妇女特别喜爱一种装扮。到了宋代以后,这种妆法就不那么盛行了,但后来只要形容女子艳妆或精致的妆容,就用“梅花妆”一词。到了宋代梅花更赢得文人们喜爱。咏叹梅花诗词特别多。象王安石的《咏梅》写得就很别致:“墙角数枝梅,淩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李清照喜爱梅花,她认为诗人写梅花一下笔就落俗,她尝试写了一篇《孤雁儿》,写完后她觉得自己所说并不是妄言。但是我觉得,其作忧愁扰心,柔美动人。并非俗作。词中言到:“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柔美笛声三次吹起,让梅花心儿都惊破。风雨萧萧。让人泪流。吹奏之人远去,只剩下小楼空空。折一枝梅花,不由感叹天上人间没人可以解得心中愁绪。台湾有一首歌曲叫《梅花三弄》中三弄就化之此词。三弄指的是三段曲声,比如说歌中唱到:“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不过歌中词句太过直白,没有清照词中那样的美感。比如说那句“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清照晚年时,还写一首《清平乐》咏叹梅花。词中道:“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年年雪花飘落时候,诗人常常给发髻插上梅花,看那梅花在雪中绽放,让人心儿都醉了。今年人在海角天涯,两鬓已生白发,晚上风那么大,今天可能难得看上梅花了。岁月在一天天逝去,在这里我们可以品味那一丝无法言表的忧愁。明朝女诗人冯小青和梅花也有一段不解之缘。冯小青本是建文帝大臣之女,朱棣以“靖难”之名夺得天下。杀戮建文臣子。冯小青侥幸逃过一劫。寄居到一个曾与冯父有过一回交往的本家冯员外家。在元宵灯会上识得冯家公子冯通,二人心有灵犀。几日后,杭州城里下了一场春雪。冯小青院里有几树梅花迎雪吐蕊。于是她拿小盆准备收集梅花瓣上收集晶莹的积雪,积攒下来可以烧梅雪茶(红楼梦里妙玉给宝玉他们准备泡茶的水就是梅雪,宝玉说:“他能吃一海茶。“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这时有着同样爱梅雅好的冯通也来到小院,他也是来看梅花的。二人不期而遇,相对一笑。冯通就开始帮着小青一同拂扫梅花雪。时间飞快,一会就收集了一盆梅花雪。小青就面带羞涩邀请冯通饮梅雪茶。二人品茶,论诗,心儿已融合在一起。后来冯通告诉父亲,自己想纳小青为妾。由于冯通正妻崔氏无后,于是冯父爽快的答应此事。崔氏对此嫉妒不已,冯通受制于崔氏,冯通很少有机会来冯小青屋中陪她。冯小青就写词表明自己不满,被崔氏发现大怒不已。后来崔氏逼迫小青移居别处,于是冯通看小青机会更少了。小青住处有一大片宋时文人留下的梅林。又是一年,梅花开放的时候。小青感叹自己人生悲苦凄凉。写下一组悲诗。其中一首言到:“春衫血泪点轻纱,吹入林逋处士家;梅花三百树,一时应变杜鹃花。” 人们常说杜鹃啼血。小青血泪早已把轻纱染尽。秋风瑟瑟,万物凋零。小青已染病沉沉。她写下:“稽首慈云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先。愿为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 她开始拒绝服药。她要离开凄苦的人生。她下世不愿再投生为人。愿意化作融在一起相并莲花。去实现自己对爱情梦想。不久以后她香消玉损,年仅十八岁。相对而比,作为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要幸福一些。她虽然早逝。但最后她是去世在自己所爱之人冒辟疆怀里,不象冯小青那样孤苦的离去。董小宛美丽动人。吴伟业就写了一首诗把她与梅花相比。诗中言到“珍珠无价玉无瑕,小字贪看问妾家。寻到白堤呼出见,月明残雪映梅花。(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董小宛才色双绝与梅花相映,更加艳丽。无怪吴伟业为之心动。梅花有这么多故事,正是梅花有着清雅俊逸的风度,不仅文人爱咏颂它,画家也爱画它。梅花之美,美在其傲雪而立。南宋吕本中写得就很绝妙:“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她象征着欢乐、幸福、长寿、顺利、平和。梅花还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文天祥绝食梅岭。史可法遗言“死葬梅花岭”这都是人们对梅花精神引申。梅花之美更在此处。二、望梅止渴——梅子农历五月,天刚刚有点闷热。天上常常下起蒙蒙细雨。虽然偶尔有时天会放晴一下。但是一切还是潮漉漉的。这就是人们长说梅雨时节。此时正逢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在中国史籍中记载较多。如《初学记》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柳宗元《梅雨》:“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唐代杜甫写道:“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贺铸的《青玉案》更形象描述此时景象:“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连绵的细雨给诗人添得许多愁绪。烟雨蒙胧中,此时梅子并未熟,青中略微带着黄。这时得要把梅子赶快采摘下来。黄梅是卖不了好价钱的。人们一般采都是青梅。因为青梅容易加工成梅的各类产品,如乌梅,梅干等等。青梅味道很酸。在《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是著名的一回。梅子青青时,曹操想起征张绣望梅止渴的事情来,心中感慨万分。邀刘备前来饮酒。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这回曹操可没有以往狡诈,而是以真诚对待刘备,并显大度风采。到是刘备狡诈得多,借雷声轰鸣为由,掩盖曹操道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后,吓得勺子掉在地上的失态。这是三国里少有显露曹操光彩之处的地方。青青梅子还预示爱情来临,《诗经R26;缥有梅》就深刻的表现这点。缥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缥(piao)淡青色缥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迨(dai)等到,达到缥有梅,顷筐乞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首诗我意译一下。青青的梅子,还有七分就要成熟。追求我的人儿,快挑个好日子向我求婚吧。青青的梅子,还有三分就要成熟。追求我的人儿,今天就是提亲的好日子。青青的梅子,现在成熟了要用筐去装。追求我的人儿,现在我就嫁给你。青青的梅子被女孩当作爱情寄托。那份直白诉说情感连现代人都为之赞叹。后来诗人就多把青梅和感情融合在一起,不过那多是一种蒙胧的情感。李白就写道:“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是描述童年纯真的情感。后来人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来比喻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这份情感该何去何从,是纯洁友谊,还是令人痴迷永恒爱情,那还得要看个人意愿。梅子还表现了女孩可爱,唐朝韩偓在《偶见》写道:““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一个女孩子荡秋千困了,脱去罗裙休息。为提神要一尊素酒。就着梅子吃,看到客人来了不好意思笑着走开,手拿着梅子站在门口。这首诗生动的描述出女孩的可爱。唐朝施肩吾也用梅子表现了女孩子妩媚:“簇锦攒花斗胜游,万人行处最风流。无端自向春园里,笑摘青梅叫阿侯。”团花似锦的美丽日子。女孩闯入园中,摘下青梅,笑着对主人叫阿侯。看她婉丽可爱、天真无邪样子主人还能说什么哪。梅在中国历史种植很悠久,考古人员在安阳殷墟商代铜鼎中发现了梅核。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梅子已经作为食品。《尚书》上说:商国王武丁为了请一位叫傅说的人担任他的宰相,说到:“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意思就是,如果要做汤羹,必须用盐和梅子调味。用来借喻要治理国家必须要有人才辅佐。先古时候还没有真正的醋,人们要吃酸,只好大量使用梅子。因为梅子并非一年四季都有,于是人们便将梅子即青梅用盐汁渍后,经日晒遂成白梅,再研成末作为酸味调料,以便随时使用。人们把这种调料称作“醯(xi)”。《周礼》中就有“醯人(专门做梅酱的人)”和“醯物(用梅酱调味的东西)”的名称。《左传R26;昭公二十年》也有“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的记载。在晋朝时,人们发现用粟米可以做醋。醋发明以后,梅子才失去了调味品的地位。梅子味酸,惹人垂涎。杨万里在《初夏睡起》写道:“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梅子酸味就是它引人入胜的地方。把它多吃几个酸的人牙都要掉。梅子用处很多,它可以加工制成各种蜜饯和果酱;一些不是梅子产品因为带着酸味,就被挂上梅字,比如说用杏做的雪梅,情人梅。用李子做的西梅。青梅加工制成乌梅供药用和饮料行业。夏天人们常用的酸梅粉就是它的深加工产品。炎炎夏日人们常饮用的酸梅汤,就是用乌梅熬的。酸梅汤原来是宫廷御用饮品,后来才传入民间。于是北京城大街小巷,干鲜果铺的门口,随处可见卖酸梅汤的摊贩。摊上插一根月牙戟(表示夜间熬得),挂一幅写着“冰镇热水酸梅汤”的牌子(老北京城里的冰是取自什刹海或护城河里然后窖起来)。摊主手持一对小青铜碗,不时敲击发出铮铮之声。天热人燥,路人大多口渴难耐,那阵阵铮声勾引着路人,人闻其声已自清凉之感,大有望梅解渴之意。买一碗饮下,冰凉爽口。酸甜怡人。让人暑气顿消。不过现在在洋饮料充斥的市面,很少能见到这样中国自有的饮料。现在人多是用酸梅粉过过瘾而已,但早失去其原汁原味,建议厂家多多开发我们自有的本土饮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