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5年,古罗马恺撒大军曾渡过海峡占多佛尔为据点,进攻不列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两国军队从敦刻尔克经此退入英国。长期以来海峡是世界最繁忙的海上航道之一,西北欧十多个国家与世界各地之间的海上航线几乎全部从这里通过。两岸工农业发达,交通网稠密,多渡口港埠,有多佛尔到加来等4对渡口轮渡火车,渡轮占海峡中通行船只航次的13。由于海上多雾,航道狭窄,航运繁忙,A船舶碰撞、搁浅和沉没的事故层出不穷。1990~1994年英法两国联合开凿海峡海底3条隧道,方便了两岸交通。(徐成龙)直布罗陀海峡(StraitofGibraltar)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的唯一海上通道。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南端与非洲西北端之间。海峡西端北岸是西班牙的特拉法尔加角,南岸是摩洛哥的斯帕特尔角;东端北岸是直布罗陀半岛的欧罗巴角,南岸是摩洛哥的阿尔米纳角。南北两岸山地同属阿尔卑斯山系,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断裂下陷,海水浸没,形成海峡。东西长约90公里,东窄西宽,最窄处14公里,西端入峡处最宽,为43公里。海峡平均水深375米,-- 10234001世界地理概览最浅处约30米。西部最深处1181米。海峡属亚热带夏干气候,冬季温湿多西风,夏季干热多东风,春秋多风暴。海峡表层海水由西往东,从大西洋流入地中海,流速每小时3.7公里。地中海西部海水盐度高达37.7。盐度高、比重大的地中海深层海水由东向西流往大西洋。B两股方向相反的海流,以海峡水深125~150米处为界面不停地交流。海峡是扼地中海和大西洋航道的咽喉、欧洲通西北非的门户、西欧能源供应线的重要通道,经济意义和战略地位重要。北岸的直布罗陀、阿尔赫西拉斯市与南岸塞卜泰市紧锁海峡东口,形成犄角之势。直布罗陀港区要塞基地设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南欧联合海军司令部,它与海峡西口由美国控制的罗塔基地东西呼应,构成控制海峡的防务系统。西班牙亦将这一战略要地作为国防建设重点之一,是其加那利群岛—直布罗陀海峡—巴利阿里群岛“三点一线”防务计划的重要环节。海峡东北岸的直布罗陀位于西班牙南部地中部沿岸狭窄半岛上。面积5.8平方公里。人口约3万,90%左右为直布罗陀人,尚有少数英国人和其他外侨。直布罗陀与拉利内阿小镇相连,其间有铁丝网和铁栅栏隔开。直布罗陀向为军事、交通要地。1704年被英军占领。1713年西、英两国签署乌得勒支和约,仍归英国。西、英两国已举行多次会谈,讨论直布罗陀主权问题。 (肖志斌)-- 1024世界地理概览5001黑海海峡(StraitofBlackSea)欧、亚两洲的天然分界。又称土耳其海峡。位于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之间,全长361公里。两岸领土主权属土耳其。原是沿断层线侵蚀成的古河道,后因地壳下陷,被海水淹没成为海峡。由于黑海有多条大河注入,水位较高,海水含盐量较低(18),而地中海蒸发强烈、水位较低、含盐B量较高(39.5),导致峡内海水发生特殊交流现象,表层B10~20米的水由北向南急流,底层的水则自南向北流。海峡终年通航,平均每天有110多艘船只经过海峡。海峡北段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段为达达尼尔海峡。中部为马尔马拉海(古希腊语称“普罗彭提斯海”或“普罗海”,意谓通向黑海之路)。因系陆地陷落而成,深度很大,平均深183米,最大深度1355米,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东西长约270公里,南北宽70公里。沿海山地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原先的山顶在海中出露水面,形成许多小岛和海岬,最大为马尔马拉岛。黑海海峡既是亚欧大陆的重要渡口,又是黑海出地中海的唯一航道。这一东西间、南北间交通战略要道,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国家争夺之地。早在公元前12世纪,世界著名古希腊的“特洛伊”之战,就是为了争夺达达尼尔海峡而爆发的;公元前5世纪的波斯国王大流世一世曾在海峡上修建浮桥,从亚洲进入欧洲;罗马时代十字军东侵,乘船渡过海-- 10256001世界地理概览峡,侵掠西亚;中古时期拜占廷帝国控制海峡,建立统治中心;公元15世纪时奥斯曼帝国从小亚细亚渡过海峡,灭拜占廷帝国,侵入巴尔干,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17世纪末起,沙皇俄国为夺取黑海出海口,进入地中海,企图争霸欧洲,同奥斯曼帝国进行长期的激烈争夺;英、法、德、奥等国也长期在这里进行争逐,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的70多年间,为争夺黑海海峡而发生多次战争,并曾多次召开国际会议签订条约。1936年签订了《蒙特勒公约》,规定商船航行无论在平时或战时均保持完全自由。对非黑海国家军舰通过作了吨位限制,黑海国家的吨位放宽一些,并有权将潜水艇驶入黑海。在战时,如土耳其为非交战国一方时,交战国军舰禁止通过海峡;若土耳其为交战国一方时,是否允许军舰通过,由土耳其政府决定,土耳其有权在海峡设防。(刘惠君)-- 1026世界地理概览7001印 度 洋印 度 洋(IndianOcean)世界第三大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北部封闭,南部开敞。西南以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经线与大西洋为界,东南以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至南极大陆的东经146°51′经线与太平洋为界。面积7617.4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0.8%。平均深度3711米,海水容积28260万立方千米。最深处在爪哇海沟(南纬10°20′,东经110°10′),深达7450米。印度洋与澳大利亚、非洲和南极洲大陆毗连部分,半岛及岛屿较少,海岸线较平直,边缘海、内海及海湾亦较少。只在澳大利亚南岸有大澳大利亚湾,在非洲大陆东部与马达加斯加岛间有一宽阔的莫桑比克海峡。印度洋与亚洲大陆南部相毗连的部分,由于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以及众多岛屿的穿插分割,形成了一系列边缘海、内海、海湾及海峡,海岸线曲折。自西向东有红海及亚丁湾(其间有狭窄的曼德海峡沟通)、阿拉伯海、阿曼湾及波斯湾(其间由霍-- 10278001世界地理概览尔木兹海峡相连)、孟加拉湾、安达曼海(经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此外,在澳大利亚大陆与马来群岛和新几内亚之间尚有帝汶海及阿拉弗拉海。海底地形 在印度洋的中央,展布着“入”字形的中央海岭(海底山系)。它是世界大洋中脊的一部分,由4条彼此相连接的海岭组成。其北支为卡尔斯伯格海岭(又称阿拉伯海-印度洋海岭),西北起自阿拉伯半岛东南的亚丁湾,向东延伸到罗德里格斯岛附近,长约4070公里,宽280~740公里,一般高出海底1000~2000米,个别顶峰可达3000米,最高峰距洋面658米。在罗德里格斯岛以南,印度洋中央海岭分为两支:东南分支为中印度洋海岭,西南分支称西印度洋海岭。前者向东南延伸至阿姆斯特丹岛,长约2200多公里,宽740~930公里,一般高出洋底1500米,少数可达2500米,出露洋面形成岛屿,如阿姆斯特丹岛和圣保罗岛等。再往东南,与中印度洋海岭相连的南极-印度洋海岭是一条长6500公里、宽度较大(500~550公里)、相对高度较小(一般山脊距洋面2000~4000米)的海底隆起。西印度洋海岭向西南延伸到爱德华王子岛,长约4000公里,宽370~555公里,相对高度为1210~3000米,最高峰距洋面250米。此海岭以西,过渡到水深2000~4000米的大西洋-印度洋海岭,并在西经15°附近与南大西洋海岭相接。此外,在印度洋的东北部,还有一条大体沿东经90°线分布的东印度洋海岭(亦称东经90°海岭)。它介于北纬10°与南纬32°间,总长约6000公里,宽185~220公里,为印度洋最长最直的海岭;一般高出洋底1000~3500米,山脊距洋面-- 1028世界地理概览90011800~3000米,最高峰距洋面仅870米。印度洋中央海岭常被与之垂直或斜交的断裂带切断错开,断裂谷一般深度由不足1000米到3000~4000米,少数可达5000~6000米,海岭表面被切断得很破碎。其中较大者如阿拉伯海-印度洋海岭北端的欧文断裂带,南部的韦马断裂带(最深处6492米),以及罗德里格斯、马达加斯加、爱德华王子、阿姆斯特丹等断裂带。它们大多呈东北—西南向,并常常同地震带相吻合。由此可推断,此海岭的成因同地震及火山喷发有关。这一点也为50年代末以来所采集到的大量海底火成岩及变质岩的标本所证实。上述“入”字形中央海岭,将印度洋分为东、西、南三大海域,其间又被一些较小的海岭分隔成大小不等的海盆。东部海域被东印度洋海岭和马尔代夫海岭(由印度西南岸经马尔代夫到查戈斯群岛以南)分隔成3个大海盆。其中东部的西澳大利亚海盆深度较大,达5000~6500米;中部的中印度洋海盆,东西平均宽1570公里,南北延伸达6000多公里,水深多在3000~5660米,已知最深处为6090米;西北部的阿拉伯海盆深4000~5000米,海底地势平缓,已测知最大深度5875米。此外,在东印度洋海岭以南至南极-印度洋海岭间,尚有南澳大利亚海盆和西澳大利亚海盆。前者深度大多在4500~5670米;后者深度一般为3500~4500米。西部海域海底地形十分复杂。它被隆起的马达加斯加岛以及马斯克林、阿米兰特、马达加斯加等海岭(海丘)分隔成一些较小的海盆,如北部的索马里海盆,中部的马斯克林及阿米兰特海盆,南部的马达加斯加海盆和西南部的莫桑比-- 10290101世界地理概览克海盆等,其主体部分深度大多为3500~5000米。多火山岛及在火山峰基座上发育而成的珊瑚岛。南部海域海底地形较为简单。北为深4000~5000米的克罗泽海盆;南有西北—东南向的凯尔盖朗海岭,其东侧是深4000~5500米的南极—印度洋海盆,其西侧为深5000~5800米的大西洋—印度洋海盆。印度洋各边缘海的大陆架较窄,大陆架面积及所占比重在四大洋中均为最小。深度200米以内的大陆架面积仅317万平方公里,占该洋总面积的4.1%,除波斯湾和马六甲海峡外(深度均不足200米),以澳大利亚北岸、马来半岛西侧和印度半岛西岸海域的大陆架宽度较大,如孟买以北的肯帕德湾可达352公里。海洋水文 印度洋的洋流受大气环流的制约,基本上可分为三大系统:①季风暖流系统。主要分布在印度洋的北部。冬季由于盛行东北季风,洋流形成了逆时针的环流,尤以12月至翌年1月最明显,最大流速可达2.2~2.9公里小时。A当它接近非洲沿岸时,除一部分进入亚丁湾和红海外,大部转向南流,并与南纬3°附近的赤道逆流相汇合,东流至苏门答腊岛附近转向北流,至北纬5°附近与东北季风流汇合。夏季洋流与上述情况恰好相反,在强劲的西南季风吹刮下,形成顺时针环流,尤以7~8月最典型。在赤道附近,这支偏东环流与赤道逆流流向一致,其流速可达3.6公里小时,有A时可达7.2公里小时(约4节),在索马里半岛东北的索科A特拉岛附近,最大流速可达7节。为世界著名的强海流之一。②南赤道暖流系统。沿南纬10°~15°从东向西流,平均流速-- 1030世界地理概览11010.9~1.1公里小时,最大可达1.8~2.2公里小时,当A A横过印度洋直抵马达加斯加岛东岸后,一部分绕过该岛穿过莫桑比克海峡南流,称莫桑比克暖流;另一部分则直接沿马达加斯加岛东岸南流,称马达加斯加暖流。这两支暖流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汇合后,继续沿非洲东南岸南流,直至厄加勒斯角附近,称作厄加勒斯暖流,其流速可达2.9公里小A时。在南纬40°附近,被卷入南印度洋的西风漂流。③西风漂流(寒流)系统。主要分布在南纬40°~55°间海域。受盛行西风吹刮,洋流由西向东流,流速可达0.7~1.4公里小时。A至澳大利亚大陆的西南岸后,大部继续东流进入太平洋,少部受阻沿其西侧海域北上,称西澳寒流,其势较弱,在南纬15°附近与南赤道暖流首尾相接。印度洋北部,夏季表层平均水温为27~28℃,5月可超过29℃,仅非洲索马里沿岸海域,由于西南季风吹走表层海水,导致深层冷水涌升,水温降至22~23℃;在赤道附近,水温为26~28℃;到南纬30°处洋面,降至16~20℃;南纬50°处为3~5℃;南纬55°以南,水温低于-1℃。冬季,北部诸海域平均水温为23~25℃,赤道附近为28℃,南纬30°处为21~25℃,南纬50°处为5~9℃,南纬60°以南,水温为负值。印度洋表层海水的盐度分布,同各海域的水分平衡特点以及大陆径流的分布有关。印度洋平均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年蒸发量为1380毫米;大陆径流量为700毫米年,主A要来自南亚的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印度河,非洲的赞比西河及林波波河等。海水盐度最大的海域为红海(40)、波B斯湾(37~39)和阿拉伯海(36以上)。在孟加拉湾和安B B-- 10312101世界地理概览达曼海,因有大量的淡水注入,盐度减至32~33。南回归B线附近海域,海水盐度为34~34.5。在印度洋南部的亚热B带海域,盐度增至35.5;南纬40°以南海域,盐度减至33B~34.3。B印度洋除南极大陆周围海域为永冰区外,其海冰分布界线随季节的变化而移动。9~10月,浮冰分布面积最大,其北界可达南纬55°~60°,浮冰带的宽度由东经20°处的1670公里减至东经140°处的555公里。2月,浮冰分布面积最小,其北界在南纬65°~68°间。印度洋中的冰山多属于桌状冰山,其漂浮的北界一般为南纬40°。自然资源 迄今为止,对印度洋的矿产和生物资源的调查研究还很不够,现已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仅局限于少数几种。印度洋海底及其周围陆地为世界著名的石油、天然气储藏区之一。从阿拉伯半岛到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沿海大陆架,均发现有油、气构造。印度洋约占世界大洋500米深度内油气潜在储量的13。其中波斯湾A是世界上已探明的最大的海底含油气区。金属矿藏中,以锰结核为最重要。主要分布在4000~5000米的深海盆地,其中以中印度洋海盆、南澳和西澳海盆储量较大。锰结核直径一般为3~5厘米,大者达8~12厘米,用海底照片估算其重量每平方米可达40~50千克。平均品位为:含锰15.1%,铁13.3%,镍0.51%,铜0.27%,钴0.24%。此外,在印度半岛、非洲、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及澳大利亚西部的大陆架还发现有丰富的钛、锆砂矿,在马-- 1032世界地理概览3101来半岛近海发现有锡砂,在红海海底发现有含铁、铜、锌、铅及金、银的金属软泥等。印度洋的生物资源种类和数量均不及太平洋和大西洋丰富,主要有沙丁鱼、鲭、鲱、鳀、鲨鱼、黑点石首鱼、金枪鱼、飞鱼及海龟等。印度洋南部的寒带水域,磷虾等浮游生物丰富,也是南半球鲸类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海洋植物中,各种藻类资源丰富。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印尼及西非沿海,还分布有茂密的红树林。交通运输 印度洋是贯通亚洲、非洲、大洋洲的交通要道。往西经红海、苏伊士运河,通过地中海可进入大西洋;向东经过马六甲海峡或巽他、龙目海峡可进入太平洋;向西南绕过非洲南端可达大西洋。印度洋拥有世界海港总数的近1A10,货运周转量的110和货物吞吐量的16。A A石油是印度洋的主要运输物资,主要的石油运输线有3条: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线;波斯湾—马六甲海峡(或龙目、望加锡海峡)—日本线;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欧、北美线。主要海港有:仰光、吉大港、加尔各答、马德拉斯、科伦坡、孟买、卡拉奇、阿巴丹、巴士拉、亚丁、苏伊士、蒙巴萨、达累斯萨拉姆、马普托、德班、弗里曼特尔等。印度洋的航空线主要有亚、欧航线和南亚、东南亚、东非、大洋洲之间的航线。孟买、卡拉奇、科伦坡、达卡为重要的国际航空港。印度洋还是南亚与非洲间重要的通讯线路所经之地,其海底电缆多分布在北部。重要的线路有:亚丁—孟买—马德-- 10334101世界地理概览拉斯—新加坡线;亚丁—科伦坡线;东非沿岸线。马埃岛(塞舌尔群岛)、毛里求斯岛及科科斯群岛是主要的海底电缆枢纽站。 (毛汉英)红 海(RedSea)印度洋西北狭长的海域。位于亚洲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北部之间,南经曼德海峡通亚丁湾;北端被西奈半岛分为两个海湾,东为亚喀巴湾,西为苏伊士湾,经苏伊士运河通地中海。南北长约2100公里,东西宽145~306公里。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58米,最深2922米。海水多呈蓝绿色,局部海域因1种红色海藻生长繁茂而呈红棕色,因名红海。海盆为东非大裂谷的向北延伸部分。沿岸为比较宽阔的大陆架,其上分布着一些岛屿,其中有些岛屿为火山岛,沿岸和岛四周有大量珊瑚礁。中央轴部为宽20余公里的海槽,水深多在1000米以上,中部出现几处深邃的“V”形裂谷。海底为含有铁、锌、铜、铅、银、金的金属泥,并蕴藏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红海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降水少,蒸发强烈,是世界上最热和含盐度最高的海域。夏季表层水温超过30℃,年蒸发量达2000毫米,远远超过降水量,两岸无常年河流注入。海水含盐度一般在40以上,苏伊士湾达43。B B中部海槽深处发现有若干水温和含盐度特别高的海区(34~56℃,74~310),被称为“热洞”。这是裂谷扩展时,上涌B的熔岩加热了沿裂隙下渗的海水,而富含盐类的热水重新上-- 1034世界地理概览5101升所致。由于南北海水密度不同,形成环流。大体自曼德海峡流进亚丁湾含盐度较低的表层海水,在风力推动下,向西北流动;而含盐度最高的苏伊士湾海水,在密度流驱动下,在表层以下向东南流入亚丁湾。前者水量超过后者,才使红海不致因强烈蒸发而干涸。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的水交换很微弱。红海自古为连接东北非、阿拉伯半岛和印度等地的交通要道。自苏伊士运河凿通后,又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运输航道之一。沿岸港口主要有:苏伊士、塞法杰、库赛尔、苏丹港、米齐瓦、阿萨布、亚喀巴、吉达、荷台达等。(郑 平)阿拉伯海(ArabianSea)印度洋西北部的边缘海。位于亚洲南部,介于印度半岛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北窄南宽,海区呈梯形。包括亚丁湾和阿曼湾在内面积386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2734米,最深处为5203米。海底是一个面积广宽的海盆,比较平坦。整个海域岛屿较少,沿海地区大陆架面积狭小,仅印度半岛沿岸较为宽阔,孟买以北沿岸,宽度达352公里。主要岛屿有索科特拉岛、库里亚穆里亚群岛、马西拉岛和拉克沙群岛。阿拉伯海西部的亚丁湾是一个东西走向的狭长海湾,属于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阿拉伯海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气温较高。中部海域6月和11月表层水温常在28℃以上;1月和2月温度转低,为24~25℃。临近阿拉伯半岛海面由于陆地干-- 10356101世界地理概览热气流的“烘烤”,水温可达30℃以上。11月至翌年3月常吹东北季风,降水稀少,为干季;4~10月盛吹西南季风,降水丰沛,为雨季,在夏秋之交常发生热带气旋,伴有巨风恶浪和暴雨。海流随季风风向而变化,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呈顺时针方向,冬季受东北季风作用呈反时针方向。海水含盐度一般在雨季小于35,在旱季大于36。沿岸大陆架蕴藏B B有相当数量的石油与天然气,还有大量的砂、砾石和牡蛎壳可供作建筑材料用。海中生物资源也很丰富,主要食用鱼有鲭鱼、沙丁鱼、比目鱼、金枪鱼和鲨鱼等。阿拉伯海北有阿曼湾经霍尔木兹海峡通波斯湾,西有亚丁湾经曼德海峡通红海,是联系亚、欧、非3洲海上交通的重要水域。沿岸重要海港有孟买、卡拉奇、亚丁、吉布提等。 (施精华)波 斯 湾(PersianGulf)印度洋的边缘海。简称海湾。阿拉伯海西北伸入大陆的一个海湾,介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岛之间,西北起阿拉伯河河口,东南到霍尔木兹海峡,长970多公里,宽56~338公里,面积24.1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40米,最大深度104米。湾内岛屿众多,大部为珊瑚岛。较大的岛屿有巴林岛、格什姆岛和阿布阿里岛等。因受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与扎格罗斯山脉的一些河流所带来泥沙的填积,每年约伸展56米,致使海湾日渐淤浅、缩小。波斯湾地处北回归高压带,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海水温度和含盐度都比较高,最-- 1036世界地理概览7101热月(8月)水温为30~33℃,平均盐度38。波斯湾自古B以来就是连接中东和亚洲其他地区的重要通道,中国唐代船舶曾远航到阿曼、巴林、波斯等地港口。中世纪阿拉伯商人活跃于阿拉伯半岛、两河流域、波斯湾和东非、北非等地之间,贸易频繁。波斯湾地区以蕴藏丰富的石油闻名于世,誉称“世界石油宝库”,已探明石油储量490多亿吨,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蕴藏量大而集中,多为6000万吨以上较大油田。该地区的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都是盛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这些国家的石油年开采量合计为8~9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13。原油约70%输出,占世界石油总贸易量60%,每天A外运的原油达200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供应基地。渔业资源也很丰富,盛产多种鱼类。珍珠和贝母的采集也著称于世。沿岸和湾内重要港口有:阿巴丹、哈尔克岛、霍拉姆沙赫尔、布什尔、巴士拉、法奥、科威特港、拉斯坦努拉、达曼、麦纳麦、阿布扎比、迪拜等。 (施精华)孟加拉湾(BayofBengal)印度洋东北部海湾。位于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之间,南部以斯里兰卡南端的栋德勒角到苏门答腊岛西北端一线与印度洋为界(相距约1609公里)。海湾面积约217.2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2586米,由北而南逐渐加深,最大深度5258米。海湾大陆架以北部和东部较宽,-- 10378101世界地理概览靠近恒河三角洲、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附近宽度可达161公里,平均深度为183米。大陆架的组成物质自海岸向海湾由细沙逐渐向淤泥变化。南北向的东经90°海岭北段位于本区中部偏东,其顶部离水面约2134米。1月平均气温26℃,7月28℃左右,气温年较差小。表层水温一般为25~27℃。年降水量东部为3000毫米,西部1000毫米左右,海流流向随季风变化,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呈顺时针方向;冬季受东北季风作用,呈反时针方向。平均盐度30~34。注入海湾B的河流除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以外,尚有印度的默哈纳迪河、戈达瓦里河和克里希纳河等。海湾沿岸地区富有多种喜温生物,如恒河河口的红树林、斯里兰卡沿海浅滩的珍珠贝等。孟加拉湾为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重要海上通道,沿岸重要港口有加尔各答、马德拉斯和吉大港等。(毛履军)霍尔木兹海峡(StraitofHormuz)重要的国际石油运输通道。位于波斯湾口,通阿曼湾,出阿拉伯海,介于阿曼与伊朗之间。阿曼的穆桑代姆半岛突出于海峡水域,海峡呈弯弓形状。海峡连波斯湾一端,以穆桑代姆半岛西侧的谢赫、马苏德角向北延伸至伊朗海岸以南的亨加姆岛为界;接阿曼湾的一端,以穆桑代姆半岛东侧的代巴角延伸至伊朗海岸的达马盖山为界。海峡中分布着格什姆岛、霍尔木兹岛、亨加姆岛(属伊朗)和赛拉迈岛、埃奈姆岛、穆桑代姆岛(属阿曼)等。海峡东西长约150公里,宽-- 1038世界地理概览910155~97公里,最深处219米,年平均水温26.6℃。海峡不经常涨潮,这主要与波斯湾口形状有关。自古以来,霍尔木兹海峡就是交通、战略要地。海峡正扼波斯湾出口,是波斯湾石油输往西欲、美国、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被称为“世界重要的咽喉”。每天通过海峡运往世界各地的石油达400万吨之多,平均每8~10分钟就有1艘海轮驶过海峡。(王亦娴)曼德海峡(BābalMandab)全称巴布-埃尔-曼德。位于亚洲阿拉伯半岛西南端和非洲大陆之间,连接红海和亚丁湾、印度洋。苏伊士运河通航后,为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穿过苏伊士运河、红海通印度洋的海上交通必经之地。海峡宽约26~32公里,平均深150米,其间分散着一些火山岛,以丕林岛最大,面积13平方公里,扼红海南端的门户。1857~1936年间曾是重要的加煤站。岛北部有机场。该岛将海峡分成小峡和大峡,小峡在亚洲一侧宽约3.2公里,水深30米,是曼德海峡中主要航道;大峡在非洲一侧宽约25.8公里,水深323米,多暗礁和一些小火山岛。靠近非洲海岸还有索瓦比群岛,也叫七兄弟群岛。由于海峡内暗礁和浅滩众多,风力强大,给古代航行船只带来很大的危险和困难,使来往的旅客不禁畏惧而泪下,故阿拉伯语意为“泪之门”。 (王亦娴)-- 10390201世界地理概览莫桑比克海峡(MozambiqueChannel)世界最长的海峡。位于非洲大陆东南岸同马达加斯加岛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全长1670公里。平均宽450公里,北端最宽处960公里以上,新胡安岛所在的中段最窄处386公里。大部水深2000米以上,最深处达3533米。两岸岸线平直,有非洲南部第一大河赞比西河注入。海峡北口有众多的岛屿和珊瑚礁,由大科摩罗、昂儒昂、马约特、莫埃利4个主岛和一些小岛组成的科摩罗群岛略呈新月形布列;海峡南口有印度礁和欧罗巴岛。莫桑比克暖流自北而南通过海峡,对逆向行驶的货轮极为不利。海峡潮差较大,在贝拉港大潮时上涨约7米。气候湿热,海水表面平均温度2月为26~28℃,8月22~25℃,高于南印度洋同纬度广大海域平均温度。鱼产主要有鲔鱼、沙丁鱼、鲨鱼和比目鱼,还有黑点石首鱼、金枪鱼、飞鱼和小平头鱼以及海龟、沙噀等。海底及大陆架有大量重砂矿。为南大西洋与西印度洋间的航运要道,每年通过海峡的船舶总数达25000多艘。载运波斯湾地区石油的大型油轮多经海峡,绕过好望角,输往西欧和美国。两岸主要港口有科摩罗的莫罗尼、莫桑比克的纳卡拉、莫桑比克、贝拉、马普托,以及马达加斯加的马任加和图莱亚尔等。(赵璜)-- 1040世界地理概览1201北 冰 洋北 冰 洋(ArcticOcean)世界最小的洋。外文洋名源于希腊语,意即正对大熊星座的海洋。介于亚欧、北美大陆和格陵兰岛之间。面积1475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1%。海水容积1806.9万立方千米。平均深度1225米,最大深度5527米(位于格陵兰海的东北部)。因主要位于北极地区,面积较小,又名北极海。北冰洋被陆地包围,近于半封闭。通过挪威海、格陵兰海和巴芬湾同大西洋连接,并以狭窄的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北冰洋同大西洋的分界线为西起哈得孙湾东口,经戴维斯海峡、丹麦海峡、冰岛-法罗海槛、威维尔-汤姆森海岭、设得兰群岛的马克尔-弗拉格岛到挪威西南沿海的斯塔德角。北冰洋同太平洋的分界线为西起俄罗斯东北部的杰日尼奥夫角,经白令海中的大、小代奥米德岛,到美国阿拉斯加西端的苏厄德半岛的威尔士王子角。在其他部分,北冰洋的界线大体沿亚欧、北美大陆最北部的边缘海、海峡及海湾。-- 10412201世界地理概览北冰洋按自然地理特点可分为北欧海域和北极海域两大部分。北欧海域包括挪威海、格陵兰海、巴伦支海和白海,分别占北冰洋总面积的27.5%、海水总容积的25.5%。它是北冰洋中气温和水温较高、降水量较多、冰情较轻、海洋生物资源较丰富的海域。北极海域位于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亚欧及北美大陆北岸同加拿大北极群岛和格陵兰岛之间,长3000多公里,宽2000公里,按成因及水深又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大部属于大陆架范围的边缘海,如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巴芬湾、哈得孙湾以及加拿大北极群岛间各大小海湾和海峡;二是北冰洋的中央或主体部分,全年气温低,各类浮冰广布,大部海域为“永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