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世界-55

最大港口是瓜亚基尔,其次是曼塔、埃斯梅拉达斯、玻利瓦尔等。基多、瓜亚基尔有国际机场。 (张文奎)秘  鲁(Peru)南美洲国家。位于南美洲西部。西濒太平洋,海岸线长2254公里,陆邻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西、玻利维亚和智利。面积1285215平方公里。人口2245.4万,其中印第安人占41%,印欧混血种人占36%,白人占19%,其他占4%。96%信奉天主教。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全国分为24个省,1个直辖区。首都利马。自然地理 秘鲁自西向东明显地分成3个区:① 西部沿海平原。南北长达2270公里,宽16~160公里,约占国土面积18。北部较宽,海底富藏石油;向南宽度缩减,南纬10°A以南,海岸山脉多以陡崖临海,局部地段伸入海中,沦为岩岛,岛上堆积有深厚的鸟粪层。② 中部安第斯山区。约占国土面积13以上。呈西北—东南走向纵贯全境,平均海拔A4300米,为太平洋水系和大西洋水系的分水岭。北部山幅较窄,约200公里,向南展宽至近600公里。南纬7°以北山地海拔高度较低(3000米),马拉尼翁河左岸支流溯源侵蚀强烈,山体破碎,不仅成为连接东西地区的自然通道,也为东水西调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南纬7°~11°间山地,海拔高-- 884世界地理概览568度增大,有全国最高峰瓦斯卡兰山(6768米)。山间诸大河流河谷深邃,盆地众多,山体被分成3列。南纬11°以南,东西两列山脉夹峙广阔的普纳高原(3800~4100米),是玻利维亚高原的一部分。富集铜、铅、锌、金、银、铋、钒等矿。③东部亚马孙低地。约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属亚马孙河上游流域,地面平缓,水网稠密。北部贮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河流分为两大水系。西部沿海平原的河流源自安第斯山脉西侧,西流入太平洋,流程短,落差大,流量小,多为间歇河,是干旱区农业的重要灌溉水源。东部属亚马孙河水系,其上源马拉尼翁河(1600公里)、乌卡亚利河(2560公里)均出自秘鲁境内的安第斯山脉,水量丰沛,支流众多,水深流急,富水力资源,伊基托斯以下可通江轮。东南部的的喀喀湖(与玻利维亚共有)流域为内流区。秘鲁地处热带,但各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西部沿海处副热带高压东缘,加以沿岸强大寒流的影响,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并具有夏不炎热、冬不寒冷、相对湿度大(80%)和多雾的特点,年降水量一般在50毫米以下,南部不足25毫米。中部安第斯山地气候凉爽,气温年较差小。山地北部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面迎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山地东坡达2000毫米,其余地区多不足500毫米,南部山间高原形成大面积荒漠。东部亚马孙低地气候湿热,年降水量达20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约28℃,遍布热带雨林,多染料木、桃花心木、杉及橡胶、金鸡纳树等经济林木。发展简史 秘鲁是美洲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公元13世纪,印加族崛起于秘鲁南部,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了印加-- 885668世界地理概览帝国。1533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542年建立秘鲁总督辖区,成为西班牙在南美洲殖民统治中心地区之一。1821年独立,1826年成立秘鲁共和国。经济地理 秘鲁是世界六大主要矿产国之一,矿产品出口额达出口产品总额的50%,工矿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农业产值约占12%。主要矿产有铜、银、锌、铅、铁等,其中采铜业居重要地位。铜的探明储量3500万吨,占世界总蕴藏量的19.7%。仅次于美国和智利,居世界第三位。年产铜36.5万吨,占世界第七位,在拉丁美洲仅次于智利,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8.5%。南部安第斯山脉西坡的托克帕拉、夸霍内和塞罗贝尔德三大矿区是铜矿的集中产地,产量占全国45以上,A其中位于莫克瓜省的夸霍内矿产量几占全国12。银、铅、锌、A铋、钒等矿的储、产量也居拉丁美洲或世界前列,为传统出口物资。安第斯山脉中部的塞罗-德帕斯科是银和多种有色金属的开采中心,素有“矿都”之称。铁矿探明储量9.7亿吨,仅次于巴西和委内瑞拉,居拉美第三位。伊卡省的马科纳有全国最大铁矿,矿石品位高(62%),年产铁矿砂约500万吨,除少量供钦博特钢铁厂冶炼外,大部分输出。石油开采是近年发展最快的部门。1980年全国已探明储量1.6亿吨,主要分布在亚马孙低地的因图托和萨亨图洛罗斯附近及北部沿海塔拉拉等地区。年产石油1035万吨,出口380万吨,占出口总额的20.4%,超过铜而成为最大输出品。秘鲁制造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以矿石冶炼-- 886世界地理概览768和农产品加工为主。主要部门有纺织、食品、钢铁、炼油、有色金属冶炼、造船、水泥、化工、肥料等,但工业机器、设备、原料及制成品约23仍依赖进口。中小企业占34,约A A70%制造业集中在首都利马附近。秘鲁的农用耕地310万公顷(其中水浇地13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4%。全部耕地中,中部山地约占60%,西部沿海地区占25%,广大东部林区仅占15%。主要作物有甘蔗、棉花、咖啡及稻米、玉米、马铃薯、大麦、小麦等。作物分布相对集中,西部沿海是商品性灌溉农业区,甘蔗、棉花、稻米的最大产地。咖啡分布在安第斯山脉东坡海拔800~1800米地带,发展迅速,1976年起产值和出口额超过甘蔗、棉花,跃居各项农产品之首。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地各河谷、盆地中,产量低,不足自给。天然牧场面积约2200万公顷,占国土的17%左右,大多分布在安第斯山区。饲养牛、羊、羊驼、原驼和骆马等。森林面积65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51%,木材蓄积量22.43亿立方米,集中于国土东部。渔业资源丰富,沿海盛产以鳀鱼为主的冷水性鱼类,捕鱼业和鱼粉加工业自60年代开始跃居世界前列。鱼粉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秘鲁铁路全长4600多公里。有中央和南部两条铁路干线,以连接首都与拉奥罗亚、塞罗-德帕斯科等矿业中心的中央铁路经济意义最大。公路近5万公里,其中铺面公路4600多公里。泛美公路沿海岸纵贯全境,并通智利与厄瓜多尔,是全国公路网的主干。卡亚俄是全国最大海港。空运发达,利马有国际机场,是西半球重要的航空港之一。-- 887868世界地理概览主要城市有利马、阿雷基帕、库斯科和卡亚俄等,利马是秘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库斯科是历史古城,著名的印加文化中心。 (张佐华)巴 西(Brazil)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位于南美洲东部,东濒大西洋,陆邻除智利和厄瓜多尔以外的所有南美国家。介于北纬5°16′~南纬33°45′和西经34°45′~73°59′之间。南北长4320公里,东西宽4328公里,国土面积851.197万平方公里。人口1.533亿,白种人占55%,黑白混血种人占38.4%,余为黑人和印第安人。大多信奉天主教。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全国分为23个州、3个地区和1个联邦区。首都巴西利亚。自然地理 巴西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全境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900米以下,其中200米以下平原占41%。海拔900米以上的地区约占3%。自北而南共分为5个地形区:① 圭亚那高原。国境北部是圭亚那高原的组成部分,自北向南倾斜,其南缘大致与赤道平行,面积占国土总面积2%。大部为海拔300~400米的丘陵状高原。最北部边境陡立的山岭为奥里诺科水系和亚马孙水系的分水岭,内布利纳峰海拔3014米,三月卅一日峰2992米,分别为全国第一和第二高峰。矿藏主要有铁、锰、铝土等金属矿。② 巴西高原,又称中央高原。从东北向西南延伸,位-- 888世界地理概览968于中部、东部和东南部,约占国土面积的一半。海拔300~1500米,地面起伏平缓,向西、向北倾斜。高原东侧有一条著名的大崖壁,面向大西洋;西侧是单面山,面向亚马孙平原。矿藏主要有铁、锰、铬、镍、铀、金、金刚石、石英水晶及稀有金属等矿。③ 亚马孙平原。介于圭亚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在巴西境内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13。地势低平坦荡,大部分海拔在150米以A下。平原西宽东窄,略似漏斗形,西部宽约1280公里,到奥比杜斯宽仅160公里。亚马孙河口湾多岛屿,最大的岛是马拉若岛。矿藏主要是沉积矿床如石油等。④ 沿海平原。指北部和东部沿大西洋岸的狭窄平原,是开发最早、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北起亚马孙河河口,经纳塔尔附近的圣罗克角,南至里约热内卢和桑托斯附近,宽32~64公里,一般不超过100公里,北宽南窄,属冲积平原,海拔100米以下。沿海有沼泽、砂丘及潟湖。平原的背后为大崖壁,即南部的马尔山和东北部的博尔博雷马崖壁,一般海拔900米左右。崖壁背后即为巴西高原。大崖壁是沿海通往内地的交通障壁。沿海平原在桑托斯中断消失后,又在国境南端展宽为里奥格朗德平原。沿海平原的主要矿藏为石油、天然气和煤炭。⑤ 巴拉圭低地,又称潘塔纳尔(沼泽)平原。位于西南部马托格罗索高原(巴西高原一部分)以南,地处巴拉圭河上游。海拔高度在100米以上,雨季常受泛滥,为低湿的湖沼群地区。-- 889078世界地理概览巴西境内河流众多,可分为三大水系。亚马孙河河宽水深、水量巨大而较稳定,干支流通航里程在5万公里左右,海轮沿干流上溯可达秘鲁境内的伊基托斯。第二大水系是巴拉圭-巴拉那-拉普拉塔水系。从米纳斯吉拉斯州西南部发源的河流汇入巴拉那河,南部3个州的河流通过乌拉圭河汇入拉普拉塔河。第三大水系是圣弗朗西斯科河,发源于米纳斯吉拉斯州南部,向北流1600多公里,后折向东注入大西洋,河床坡降大,水力资源丰富,保罗·阿方索瀑布处已兴建水电站,瀑布以上到贝洛奥里藏特之间1000余公里可通航浅水船,瀑布以下至出海口的275公里可通航海轮。全境湖泊不多,主要有帕图斯潟湖和米林湖,属沿海潟湖。巴西除了南部3个州(巴拉那、圣卡塔林那、南里奥格朗德)属亚热带气候外,其余地区均属热带气候区。北部亚马孙地区属赤道多雨气候,以南包括东北部在内的巴西高原属热带干湿季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气候。亚马孙地区湿热多雨,气温的年较差小于日较差。年平均气温在25~26℃之间,年较差约3℃,年降水量东部2100毫米,西部2500毫米以上。热带雨林(当地称塞尔瓦)繁茂,种类繁多,每平方公里有不同种类的植物达1200多种,以硬木为主,主要有凤梨科、兰科、棕榈科、美人蕉科、巴拿马草科等,河口有红树林。巴西高原和沿海平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1500毫米之间,干、雨季分明,降水量一般集中在10月至翌年4月或12月至翌年5月。气温较高,最热月平均气温可达28~30℃,一般出现在干季之末雨季之前,最冷月平均气温-- 890世界地理概览17820℃以上,气温年较差约5~10℃。在沿海平原地区,由于大崖壁地形的抬升作用,一般降水丰富,如圣路易斯年降水量2032毫米,累西腓1524毫米,圣保罗1384毫米。高原内地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但东北部内地属半干旱气候。西南部的巴拉圭低地和南部3个州同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终年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800毫米之间,降水自北向南和自东向西渐减,80%集中于夏季。发展简史 巴西境内原为印第安族图皮人和阿拉瓦克人繁衍生息之地。葡萄牙人于1500年4月登上了巴西海岸,随后巴西沦为葡萄牙殖民地。经过3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1822年巴西独立,成立帝国。1889年废除帝制,成立共和国。1968年改名为巴西联邦共和国(乌拉圭曾于1821年并入巴西,为西斯巴拉丁省)。经济地理 在拉丁美洲国家中,巴西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1948~1980年33年间,巴西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7%,仅次于同期的日本,高于其他各发达国家。1969~1973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11.3%,被称为“巴西奇迹”。90年代初平均每年增长4.5%左右。经济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从一个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农业国逐步发展成为工业、农业国家。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农业占9%、第三产业占48%。现已形成以钢铁、机械、化学、食品、纺织工业为主的格局和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农业生产也多样化和地区专门化,除出口蔗糖、咖啡及-- 891278世界地理概览棉花外,还是世界上大豆、可可、稻米、柑橘、剑麻、杂豆、高粱等重要的生产国和输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工业发展很快。除原有的采矿、冶金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外,还相继建立了汽车、造船、机械及石油、化学等工业部门;70年代以来又新建了石油化工、电子、核能、飞机制造及军工生产等部门。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如下:① 钢铁工业。钢锭生产能力2000万吨左右,轧钢能力800万吨。钢年产量2500万吨,占拉美钢产量一半以上,居世界前列,出口居第五位。铁矿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800亿吨,品位高达40~70%,主要分布在巴拉那州的卡拉雅斯铁矿区,以及皮奥伊州、塞阿腊州、马托格罗索州南部与米纳斯吉拉斯州贝洛奥里藏特东南的“铁矿四角区”。米纳斯吉拉斯州的伊塔比拉露天矿储量35亿吨,品位60~70%。沃尔塔雷东达钢铁联合企业位于里约热内卢以西80公里的帕拉伊巴河谷中,生产能力已达500万吨。② 机械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轻型机械为主,战后重型机械发展很快,主要部门有重型机械(机床、锅炉、汽轮机、柴油机等)、汽车、造船、电器、农业机械等。年生产汽车约100万辆,居世界前列;造船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武器生产居世界第六位。机械工业主要集中在以圣保罗为中心的东南部,产值约占84%;其次是南部,产值约占13%。重型机械、汽车、拖拉机、电器尤集中于圣保罗及其近郊和里约热内卢;造船中心是瓜纳巴拉和里约热内卢。③ 化学工业。以酸、碱以及油漆、染料、炸药、药品-- 892世界地理概览378为主的化学工业,主要中心是圣保罗、阿雷格里港、瓜纳巴拉。石油化工首建于巴伊亚油田,即东北石油公司属下的卡马萨利综合石油化工中心;次为圣保罗附近的库巴唐炼油厂。煤炭炼焦化工分布在钢铁联合企业附近,如沃尔塔雷东达、伊帕廷加、库巴唐等地,生产炼焦副产品苯、甲苯、萘等芳香剂。④ 食品、纺织工业。食品工业以面粉、咖啡、制糖、肉类加工、酒类饮料和烟草加工为主。面粉加工中心为圣保罗,生产能力占全国13;次为瓜纳巴拉和南里约格朗德州,合计A占全国生产能力的15。咖啡焙烤分散于东南部产区,速溶咖A啡生产在圣保罗、巴拉那州。制糖厂分布在东北部沿海狭长地带和圣保罗。肉类加工及罐头工业分布在圣保罗、南里约格朗德和米纳斯吉拉斯州。葡萄酒产于南里约格朗德州,啤酒饮料多半集中于圣保罗。卷烟在圣保罗、里约热内卢、贝洛奥里藏特、累西腓、贝伦;雪茄集中于巴伊亚。纺织工业以棉纺为主,生产能力在圣保罗占44%,米纳斯吉拉斯州占22%,东北各州占11%。毛、丝、亚麻、人造丝,圣保罗产量均占一半。⑤ 能源工业。能源短缺是巴西工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近年来石油开采发展较快,已探明石油储量12.4亿吨。年产石油3300万吨。主要产于东部巴伊亚州、里约热内卢州沿海和大陆架。煤炭储量少,质量差,年产量不到1000万吨,炼焦煤80%靠进口。煤炭主要产于圣卡塔林那州和南里约格朗德州。水电发展较快。1991年投入使用的巴西和巴拉圭共建的伊泰普水电站,发电量1260万千瓦,占巴西全国发电量的-- 893478世界地理概览38%。巴西有可耕地3.76亿公顷,已耕地5200多万公顷。在农业净产值中,种植业占74%,畜牧业占25%。玉米是巴西首要粮食作物,分布普遍。巴西是拉美稻谷主要生产国。木薯是东北部农民的主食,近年来又成为重要的酒精原料。经济作物中咖啡居首位。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世界的34.8%和24.7%,被称为“咖啡王国”。主要产地在圣保罗州、巴拉那州和米纳斯吉拉斯州。甘蔗的产量和出口量约占世界的10%,主要产地圣保罗州占全国产量的40%,伯南布哥、里约热内卢、阿拉戈斯等州次之。可可产量仅次于科特迪瓦,占世界产量的20.6%,其中约45供出口;主要产地A在东北部巴伊亚州,占全国总产量的95%。巴西棉花分木棉和草棉两种,东北部以木棉为主,占全国木棉产量90%以上;东南部为草棉产区,产量占全国的90%。柑橘产量仅次于美国,产量的80%用于加工成橘汁出口。大豆产量居世界第二位。香蕉、剑麻、蓖麻子、马黛茶等也有大量生产。畜牧业以养牛为主,存栏数约1.27亿头。养猪业次之,存栏数约3000万头。牛、猪的存栏数均占世界第四位。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约70%,且富名贵品种,如亚马孙平原的红木等。巴西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在全部客货运输量中,公路占70%以上,铁路占17%,水运不足10%。公路全长150万公里,其中铺面公路仅9.2万公里,以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最为稠密,中西部地区较为稀疏。铁路全长约3万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2300公里,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由于铁路-- 894世界地理概览578轨距不一,未能形成统一的运输网。巴西拥有拉丁美洲最大的商船队,远洋运输船只占总吨位的70%以上。沿海航运发达,货运量几乎与铁路相等。里约热内卢为沿海航业中心。内河通航里程约5万公里,以亚马孙河、圣弗朗西斯科河等为主。国内航线通联150个城市,有10条国际航线通往世界各地。圣保罗有巴西最大的国际机场。主要城市有巴西利亚、圣保罗、里约热内卢、贝洛奥里藏特等。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也是拉丁美洲的工业中心。玻利维亚(Bolivia)拉丁美洲国家。位于南美洲中部。东、北与巴西交界,南邻巴拉圭和阿根廷,西同智利和秘鲁接壤。面积1098581平方公里。人口761.2万,其中印第安人占54%,印欧混血种人占31%,白人占15%。绝大多数信奉天主教。西班牙语为国语。全国划分为9个省。法定首都苏克雷,政府所在地拉巴斯。自然地理 全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可分为3个地形区。①西部安第斯山区。由东、西科迪勒拉山脉及楔入其间的玻利维亚高原构成,约占国土面积的16.6%。地势高峻,平均海拔在3700米以上,多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其中南纬16°附近的汉科乌马山海拔7010米,为南美洲的最高峰。西科迪勒拉山脉多休眠火山,其中著名的萨哈马火山,海拔6520-- 895678世界地理概览米,富硫磺矿;东科迪勒拉山脉为境内的内流区与亚马孙流域、拉普拉塔流域的分水岭,高山冰川发育,尤以伊利马尼山和伊延普山的大冰川闻名,富锡、银、钨、金、锑、铋、铜等矿藏;玻利维亚高原海拔3500~3900米,地势微向南倾,地面起伏和缓,在玻秘边界上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淡水湖的的喀喀湖以及波波湖、乌尤尼盐沼、科伊帕萨盐沼等。②中部谷地。处东科迪勒拉山脉东麓,约占国土面积的17.3%。北部多河流深切的深邃峡谷,南部为平坦开阔的河谷盆地,平均海拔600~3000米。③东部低地平原。约占国土面积的66.1%,地势低平,海拔150~600米之间。北部为亚马孙流域的贝尼河-马莫雷河冲积低地,多湖沼滩地;南部是大查科平原的一部分,富石油、铁矿;其间为亚马孙河流域和拉普拉塔河流域分水岭奇基托斯波状丘陵,海拔300~600米。境内河流分属的的喀喀湖内流区,亚马孙流域和拉普拉塔河流域。内流区河流短小,多源于高原两侧的东、西科迪勒拉山坡,较大的是德萨瓜德罗河,全长297公里。属亚马孙流域的河流主要是贝尼河和马莫雷河,支流众多,水量丰沛,沿岸湖沼广布。属拉普拉塔河流域的河流有皮科马约河和贝尔梅霍河,水量季节变化显著。玻利维亚地处南纬9°40′~23°的热带,受地形影响,气候有明显差异。玻利维亚高原因地势高,又居山间位置,气候高寒干旱,年平均气温不足10℃,仅的的喀喀湖地区受湖水调节,较为温和;年降水量150~600毫米,也北向南递减。东、西科迪勒拉山脉气候和植被分布随海拔高原和坡向而异,其中处于东科迪勒拉山脉东麓的中部谷地,年平均气温17~-- 896世界地理概览77822℃,年降水量在400~1200毫米间,由北向南递减。东部低地平原的北半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7~30℃,年降水量1800~2500毫米;南半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约25℃,年降水量750~1250毫米,干湿季分明,11月至翌年4月为雨季。发展简史 玻利维亚是古代印第安文化的发祥地之一。14世纪归入印加帝国版图。1538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542年隶属秘鲁总督辖区,1776年隶属拉普拉塔总督辖区。1825年8月6日独立,当时领土面积229.4万平方公里。后与四邻不断发生边界纠纷,导致领土大半丧失,并且失去太平洋岸出海口,成为内陆国。全称玻利维亚共和国。经济地理 玻利维亚是以采矿业为主的矿产原料出口国,其他工业基础薄弱。采矿业产值(除石油外)占国内生产总值9.5%,矿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5%以上,是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锡矿在矿业中占突出地位,锡矿探明储量约115万吨,在东科迪勒拉山脉有一条著名的锡矿带,起自拉巴斯以北大约100公里处,呈西北—东南向延展到阿根廷边境处。年产锡约2.5万吨,居世界前列,锡矿带内还伴生有银、铜、铅、钨、铋等。1973年在苏亚雷斯港附近发现穆通大型铁矿,储量400~500亿吨,含铁量平均为55%,有的高达65%,分布在面积52平方公里、厚度200米左右的铁矿沉积带内,并伴生有含锰量45~55%的锰矿石3000万吨,为拉美最大铁矿之一。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是仅次于采锡业的重要经济部门。1956年起成为石油输出国。1974年石油产量曾达211万吨,-- 897878世界地理概览石油出口曾占出口总额的29.3%。近年来,储量减少,产量下降,国内消费量增加,1979年起停止出口石油。石油探明储量1亿吨,油田主要分布在南部的新、老两大油区。老油区在安第斯山前凹陷地带,目前产量约占全国40%;新油区位于老油区以东的查科-贝尼地区,目前产量约占全国60%。天然气储量1981亿立方米,已取代石油,成为仅次于锡的第二大出口品。全国有3个炼油厂:科恰班巴、圣克鲁斯和苏克雷,年加工原油能力300万吨,其中科恰班巴厂年加工能力达200多万吨。有输油、输气管道2300多公里。玻利维亚制造业以传统的轻纺、食品工业为主,主要有纺织、制糖、酿酒、制革、卷烟、水泥等工业,大多集中在拉巴斯、科恰班巴和圣克鲁斯三大城市。兴建了冶金、石油化工、汽车、钢铁等重工业,并在穆通大型铁矿区建成一座年生产能力160万吨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重要地位。全国12的就业人口A从事农业,农业用地约1100万公顷,占全国面积10%,其中耕地324万公顷(有水浇地12.5万公顷)。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马铃薯、稻米和小麦,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和中部谷地,产量不足自给。经济作物有甘蔗、棉花、咖啡、古柯等,可供少量出口,中部谷地为集中产区,东部圣克鲁斯省为新兴产区。畜牧业约占农业产值50%,经营粗放,西部高原饲养骆马、羊驼和绵羊,中部谷地以乳牛和猪为主,东部低地平原是主要肉牛产区。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45%,集中分布在东部。玻利维亚交通运输受山地阻隔,铁路、公路主要集中在-- 898世界地理概览978西部高原。全国有铁路3579公里,以拉巴斯为中心连接矿区和邻国港口。公路约有4万公里,其中铺面公路仅1163公里。航空运输对联系面积广阔的东部地区起着重要作用。进出口物资通过智利等邻国海港转运。主要城市有拉巴斯、苏克雷、波托西等,拉巴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首都。 (陈志梁)智  利(Chile)南美洲国家。位于南美洲西南部。西临太平洋,海岸线长5300公里;北邻秘鲁,东以安第斯山脉与阿根廷、玻利维亚为界。国土南北长4330公里,东西平均宽180公里,最宽处约400公里,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面积756626平方公里,人口1317万,其中印欧混血种人占75%,白人占20%,印第安人占3%,其他占2%。85%信奉天主教。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全国分为12个区和1个首都区,首都圣地亚哥。自然地理 智利从东向西大体分成3条南北纵列带:东侧是安第斯山脉,西侧是海岸山脉,中间为陷落谷地。智利境内的安第斯山脉长4300公里以上。自北部边界至南纬27°的北段,是玻利维亚高原的延续部分,海拔超过3600米,外围多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中段(南纬27°~38°)山幅收拢,山脉平行排列,间夹陡峭、狭窄的山谷,山势高峻,其中图蓬加托山海拔6800米,为世界著名火山。从南纬38°走向火地岛的南段,山体更趋收缩,高度也渐次降低,平均-- 899088世界地理概览海拔约2000米;山地较为破碎,多东西向的横谷,成为穿越山区的自然通道,山麓地带广布冰川湖,为南美大陆上的主要湖群。其中南纬42°以南,因近代下沉作用,山体濒临海岸,形成众多的峡湾、岛屿和海峡。安第斯山区有活火山20多座,地震频繁。北部形成以铜为主的有色金属矿带,与秘鲁矿带相连。海岸山脉为断块山体,宽30~50公里,北向秘鲁境内延伸,南端下沉沦为岛链。北部海拔500~850米,至中部达2500米以上,西坡多以断崖陡落,海岸平直,缺少港湾;往南复又降至600米左右,呈低丘延续。海岸山脉与安第斯山之间的陷落谷地,也称中央纵谷,北起国界,南端下沉入海,形成海峡与港湾。其北段和南段分布连续而较开敞;中段因两侧山脉逼近而显局促,更兼多条山嘴横截,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内陆盆地。北段多古湖盆,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厚层湖相沉积中保存有丰富的硝酸盐矿物,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硝石产区。智利地跨热带和温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从北到南可明显地分成3个气候区。南纬30°以北是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极端干旱,形成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年降水量由南部的125毫米向北减至25毫米以下,安托法加斯塔年降水量仅9毫米,伊基克曾出现过连续14年无雨的记载。因气候干旱,雪线高达6100米,为整个安第斯山山系中雪线最高下限。源于安第斯山脉的河流,能够注入太平洋的只有6条,而且大多数是间歇河。地面为大片流沙覆盖,植被稀少。-- 900世界地理概览188南纬30°~37°之间为地中海型气候区。气候温和,最热月(1月)平均气温约16~21℃,最冷月(7月)在8℃以上,气温年较差不大。年降水量自北部的250毫米,向南递增,至比奥比奥河一带达1000毫米。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64
正序
倒序
地理世界
地理世界-2
地理世界-3
地理世界-4
地理世界-5
地理世界-6
地理世界-7
地理世界-8
地理世界-9
地理世界-10
地理世界-11
地理世界-12
地理世界-13
地理世界-14
地理世界-15
地理世界-16
地理世界-17
地理世界-18
地理世界-19
地理世界-20
地理世界-21
地理世界-22
地理世界-23
地理世界-24
地理世界-25
地理世界-26
地理世界-27
地理世界-28
地理世界-29
地理世界-30
地理世界-31
地理世界-32
地理世界-33
地理世界-34
地理世界-35
地理世界-36
地理世界-37
地理世界-38
地理世界-39
地理世界-40
地理世界-41
地理世界-42
地理世界-43
地理世界-44
地理世界-45
地理世界-46
地理世界-47
地理世界-48
地理世界-49
地理世界-50
地理世界-51
地理世界-52
地理世界-53
地理世界-54
地理世界-55
地理世界-56
地理世界-57
地理世界-58
地理世界-59
地理世界-60
地理世界-61
地理世界-62
地理世界-63
地理世界-64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世界地理概览
世界地理概览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