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世界-36

-- 571255世界地理概览国“。1960年8月独立,成立尼日尔共和国。尼日尔长期受殖民统治,经济基础薄弱。1974年以来,大力开发铀矿,推动农牧业生产,经济增长较快。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约34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2.7%。灌溉面积仅3.6万公顷。粮食作物主要有小米、高粱、玉米、稻谷,还有木薯、小麦、大麦等。小米广种于南部耕作区,玉米分布在尼日尔与尼日利亚边界附近地区和尼日尔河流域。粮食基本自给。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棉花和豆类。花生主要分布在津德尔和马拉迪周围地区,棉花分布于多索附近地区。天然牧场广阔,畜牧业以养牛、羊和骆驼为主。红山羊(又称马拉迪山羊)的皮毛珍贵,羊毛和羊皮是传统的出口产品。尼日尔采矿业,特别是铀矿开采,近10余年来发展迅速。自1959年发现铀矿后,铀矿开采和加工发展很快,铀产量已占世界第四位,年产氧化铀约3000吨。铀矿砂主要输往法国,近年来,出口值占全国出口总值70~75%。迅速增长的铀矿收入,改变了尼日尔的经济面貌。境内其他矿产资源也较丰富,如阿伊尔高原的锡、萨伊的铜、塔瓦的磷灰石、阿加德兹的煤等。在乍得湖附近还发现了油田。制造业基础薄弱,主要是农牧产品加工,有花生榨油、轧花、碾米、面粉、屠宰以及纺织、小水泥等工厂。还有肥皂、啤酒、软饮料、金属制品、农业机械等。多集中于尼亚美和马拉迪。电力生产全部是火力发电,约一半用于铀矿开采。尼日尔尚无铁路。全国共有全天候公路1.35万公里。主要公路是从马里的加奥经尼亚美向东至津德尔和从阿尔利特-- 572世界地理概览355到塔瓦的“铀矿之路”。进出口货物需要通过邻国贝宁的科托努和尼日利亚的拉各斯转运。传统的运输方式仍占有重要地位,如北部的骆驼队和河湖上的小船。航空有初步发展,尼亚美有国际机场,塔瓦、马拉迪、津德尔、阿加德兹和阿尔利特有小型机场。 (丁登山)尼日利亚(Nigeria)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位于西非尼日尔河中下游,南临几内亚湾,海岸线长约800公里;陆邻贝宁、尼日尔、乍得和喀麦隆。面积923768平方公里。人口9130万,有250多个部族,豪萨、约鲁巴、伊博和富拉尼族人数合占总人口2A3以上,其余为埃多、努佩、卡努里、伊比比奥、蒂夫等族。居民50%以上信伊斯兰教,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35%信基督教新教。官方语言为英语。行政上共分19个州和1个联邦首都区。首都阿布贾。自然地理 尼日利亚自南而北分为5个高低相间的地形带:①沿海低地,宽约15~95公里,海拔50米以下,沼泽广布。居中的尼日尔河三角洲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为非洲面积最大的河口三角洲。其外缘高潮线以下160米范围内,为世界红树林分布最广地区之一。海岸线由潟湖、港汊、沙坝、沙嘴交织而成,少天然良港。②南部丘陵带,宽约80~160公里,包括海拔300米以上的西南部丘陵、平原,中南部埃努古陡崖高地和东部边境山脉的一部分,以及海拔90米的-- 573455世界地理概览克罗斯河与尼日尔河下游河谷平原。③中央尼日尔河-贝努埃河谷带,大部在海拔300米以下。④乔斯-比乌高原带,包括中北部豪萨高平原、贡戈拉河中下游丘陵、高原和东部边境山脉。乔斯熔岩高原平均海拔1260米,多孤丘或山丘群,最高峰谢雷山1780米。豪萨高平原一般海拔600米。东部边境山脉切割强烈,平均海拔1200米,个别山峰超过2000米。⑤乍得盆地与索科托-里马平原,海拔300米以下。尼日利亚的矿产资源丰富,有铁、煤、锡、铌、钽、钨、铅、锌、石油和天然气等。煤炭蕴藏约30亿吨,是西非唯一产煤国。尼日利亚的河流分属乍得湖、尼日尔-贝努埃河与几内亚湾海岸三大水系。西非最大河流尼日尔河自西入境折向东南,在距海547公里的洛科贾接纳东来的贝努埃河后,南流入三角洲,汊流入几内亚湾。境内流程1271公里,占全长31%;流域面积57.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62.5%。从河口上溯880公里可行汽船。流域水力资源达950万千瓦。1969年中游建成卡因吉水库,面积1270平方公里,兼发电、控制下游洪水、发展渔业和灌溉之利。乍得湖流域位于国境东北部,有约贝河注入,流域面积18.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9.6%。河、湖提供人畜用水和渔业资源,并有发展灌溉之利。几内亚湾海岸流域面积16.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7.9%。多为短小河流。包括奥贡、贝宁、博尼、克罗斯河等,皆独流入海,河汊、潟湖形成纵横交错的通航水道。尼日利亚可分三大气候带:①热带雨林气候。见于北纬-- 574世界地理概览5557°线以南沿海地区。盛行西南季风,终年炎热多雨,大气湿度高。雨季长8~11个月,年内降水有2个高峰期,平均1778毫米,东部高达4318毫米,西南较少,拉各斯为1265毫米。年平均气温27℃,气温年、日较差小,仅3℃和6℃。②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北纬7°线以北广大地区,约占国土80%,年内分干湿两季,自北而南雨季变化于3~8个月,降水量变化于500~1500毫米之间,乔斯高原超过1500毫米。马库尔迪年平均气温28℃,年、日较差为9℃和16℃。③热带半荒漠气候。见于乍得湖区,终年盛吹哈马丹风,气候干热,降水量仅200~510毫米,且变率大,雨季不足3个月。发展简史2000年前,当地居民已冶炼生铁,从事农耕。在公元8~19世纪间先后出现一些城邦和封建王国。1472年起,葡、荷、英、法等国殖民者相继侵入。16世纪中叶英国垄断了沿海贸易,贩运胡椒、象牙、奴隶、油棕。18世纪奴隶贩运猖獗时,英国商船经卡拉巴尔至博尼之间的河道外运,故尼日利亚至贝宁沿海地带有奴隶海岸之称。19世纪对尼日尔河河源与航路探险成功,加速了殖民扩张。1861年英国在拉各斯建立殖民据点后,不断向内陆进行渗透,大肆掠夺东南部油棕资源。1897~1900年,南、北尼日利亚先后沦为英国“保护国”,1914年被合并。1954年10月改称尼日利亚联邦。1960年10月1日独立,次年英托管地喀麦隆北部并入。1963年10月1日成立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经济地理 向为非洲重要农业国,以出口棕油、可可、花生著称。20世纪70年代石油资源的开发,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石油取代农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石油出口约占出口总-- 575655世界地理概览值90%以上,并迅速跃居世界重要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之列。农业 随着石油开采业的崛起,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明显下降。全国可耕地面积7120万公顷,其中已耕地350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38%。农产品95%来自小农经济,种植园仅占耕地面积0.3%。单产及土地利用率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种植业约占农业总产值23。粮食作物占种植面积84%A和种植业产值34以上。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谷子、高A粱、甘薯和木薯等。粮食不能自给。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棕、可可、花生,次为橡胶和棉花。油棕为西非特产,棕油、棕仁的产量和出口量在近一个世纪中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95%产品来自过盛果期的半野生油棕林。1967年以后棕油产量和出口量已被马来西亚超过。尼日利亚的林业居非洲首位,向为热带木材出口国。70年代后由于本国木材加工业迅速发展,出口量骤减。目前雨林只存留800万公顷,所余优良树种不多,现采伐树种以软质材非洲梧桐、帽柱木、刚果苏木为主。最大林区在中西部贝宁、翁多和伊杰布一带。萨佩莱为最大的木材加工中心和出口港。尼日尔河三角洲及克罗斯河以东林区,因交通不便,采伐量较少。海岸线慢长,且多潟湖、港汊、沼泽,有利于渔业生产,主要捕捞鲱鱼和沙丁鱼。淡水鱼主产于尼日尔-贝努埃河水系和乍得湖。乍得湖水浅、温度高,盛产尼罗河鲈鱼、惠僧鲇、硬鳍鱼等。常年捕获量25万吨,不足自给。尼日利亚的畜牧业受气候、萃萃蝇分布及民族生活习惯-- 576世界地理概览755的限制,具有以游牧为主、农牧分离的特点。牲畜产品率低。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畜群以牛、山羊和绵羊为主,提供肉食、奶品和牛羊皮,后者为大宗出口物资。工矿业 尼日利亚采矿业发展迅速,为石油、锡、铌、锆石的重要生产国。石油探明可采储量22.67亿吨,天然气9848亿立方米。油田范围约10万平方公里,主要属近海油田,1958年始开采,产量逐年上升,1979年达1.14亿吨,创历史最高纪录,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40%、出口总额90%以上。此后因受世界石油价格的影响,产量有所减少,但石油产值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左右。在哈科特港、瓦里、卡杜纳建有4座炼油厂,炼油能力1300万吨。新建的哈尔科港炼油厂是非洲目前最大的炼油企业。天然气液化工业也发展迅速。冶金工业中,阿贝奥库塔钢铁联合企业第一期设计年产能力150万吨,为当代热带非洲最大的工业发展项目。电力工业较发达。1969年总装机容量96万千瓦的卡因吉水电站建成后,成为以水力发电为主的国家。现有大型水电和火电站10余座,其中约60%来自水电。主要轻工业有纺织、食品、榨油、榨糖、卷烟、橡胶、制鞋、肥皂、家具、塑料等。集材工业有水泥、木材加工;此外还有车辆、无线电装配、印刷、五金等部门。传统手工业有制陶、木刻、编织等。交通运输业 尼日利亚是西非交通运输较发达的国家。全国铁路总长4200公里,从沿海通往内陆,连接几乎所有的重要城市、工矿区和港口。公路总长12.5万公里,其中柏-- 577855世界地理概览油路1.52万公里。近年来又新建有高速公路。已形成全国公路网。全国有13个港口,拉各斯为第一大港,哈科特港主要是石油输出港(邦尼为其外港)。各海港除负担本国进出口货物外,并转运乍得、尼日尔、喀麦隆部分进出口商品。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又兴建了石油运输管道,主要集中在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拉各斯、卡诺和哈科特有国际航空港。尼日利亚景观类型多样,南方的海岸风光和茂密森林,北方高原的宜人气候、奇峰陡壁,多民族的灿烂文化,拉各斯、伊费、乔斯等历史名城的古建筑,富藏青铜、象牙和泥塑雕刻艺术珍品的博物馆,以及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均富吸引力。旅游业日益兴旺。(赵 璜)喀 麦 隆(Cameroon)非洲中西部国家。西南濒几内亚湾,海岸线长354公里。陆邻尼日利亚、乍得、中非、刚果、加蓬、赤道几内亚。面积465458平方公里。人口1220万,有200多个部族,主要有巴米累克族和芳族,合占全国人口50%以上;其他还有杜亚拉、巴萨和富尔贝族等。60%居民信拜物教,35%信基督教新教或天主教,5%信伊斯兰教。官方语言为法语和英语。全国分为10个省,首都雅温得。喀麦隆国土略呈三角形。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横亘中部的阿达马瓦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东-- 578世界地理概览955连中非高原,西接喀麦隆火山山地,后者不少锥形山峰高逾2000米。耸立在西南海滨的喀麦隆活火山,海拔4070米,是西非的最高峰。南部低高原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平坡缓岗,海拔大多600~900米。平原占国土12%。贝努埃河谷和乍得湖平原位于北部,海拔300~500米,平缓的地面上点缀着岛山和孤丘。西南部沿海平原,海拔不足200米,平原北段近喀麦隆火山,有火山灰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是全国最富庶的农业区;南段多沙洲、沼泽和潟湖。中部高原是境内分水地带,形成近似辐射状水系。北部属尼日尔河及乍得湖流域,东南属刚果河(扎伊尔河)流域,西部诸河多独流入海。最大的萨纳加河长800多公里,斜贯中南部,中、上游流经高原山地,多急流、瀑布,富水力资源;下游河段有灌溉、航运之利。喀麦隆南北气候差异很大,西南沿海和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以上,年降水量约2000毫米,喀麦隆火山西麓代本贾等地面迎西南季风,年降水量高达10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中部过渡为热带草原气候,因海拔较高,年平均气温约22℃,年降水量1400毫米,干湿季节分明,85%降水量集中于5~10月的雨季。北部已属热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可达28℃,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增大,旱季延长,乍得湖畔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喀麦隆山垂直地带性明显。公元5世纪初起,喀麦隆南部曾出现过一些部落王国,东北部曾是博尔努王国的一部分。16世纪起葡、英、法、德等殖民者相继入侵,1902年德国占领全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英取代德国,以委任统治名义,分别霸占喀麦隆东、西-- 579065世界地理概览两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均改为托管地。1960年1月1日,法托管地(占总面积56)宣告独立,成立喀麦隆共和国。次A年,英托管地举行公民投票,其南部与喀麦隆共和国合并,成立喀麦隆联邦共和国(北部并入尼日利亚),1972年改称喀麦隆联合共和国。1984年1月改称喀麦隆共和国。喀麦隆独立后经济发展很快,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6%,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1000美元,各经济部门发展较均衡。在非洲大陆中,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农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0%,农林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60~64%。全国有耕地69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5%。粮食基本自给。南部以薯类为主,其中木薯约占60%;北部以小米、高粱为主。近年来又在河谷地区大力发展水稻。经济作物发展迅速,可可、咖啡、油棕是主要出口作物,名列非洲前茅,主要分布在中南部高地和西部高地。北部是棉花和花生主要产区。此外,还有橡胶、香蕉、茶叶等。林业也占有重要地位。森林占国土总面积54%,树木种类繁多,有不少珍贵树种。年产木材约200万立方米,有大量出口,出口额仅次于可可、咖啡,居非洲前列。伐木场多在西南山地与中南部高地,东南部仍保存有大面积原始森林。畜牧业在中部、北部草原地区比较发达,阿达马瓦高原是主要畜产中心,牲畜头数居非洲前列。采矿业约占工业总产值13。铝土矿储量约12亿吨,大A型矿区在阿达马瓦高原恩冈代雷和马塔普一带。沿海平原及其附近大陆架蕴藏石油和天然气,1978年开始采油,年产原-- 580世界地理概览165油680万吨,约45供出口,成为非洲新兴的石油生产国和A输出国。此外,还开采金、锡等矿;铀、铁等矿尚未开发。电力工业较发达,装机容量约53万千瓦,发电量22亿度,其中水电占95%;萨纳加河上的埃代阿水电站集中全国发电量的23。在廉价水电基础上,利用从几内亚进口和本国的铝土A矿,发展了炼铅工业,埃代阿铝厂是全国最大的现代化企业。1981年投产的维多利亚炼油厂,年炼油能力150万吨。其他重要制造部门有木材加工、食品、纺织,以及制革、金属加工、机械制造、橡胶等,集中在以杜阿拉和雅温得为中心的西南部地区;恩冈代雷正逐渐成为北部地区的工业中心。铁路在交通运输中占重要地位。有铁路1173公里,杜阿拉—雅温得—恩冈代雷铁路是南北交通干线。公路网相当稠密,公路总长6.5万公里,其中柏油路面3000多公里,各大城镇之间均有公路相连,并通往中非、加蓬、乍得等邻国;恩冈代雷—加鲁阿—恩贾梅纳(乍得)为重要干线。杜阿拉港是全国最大海港,承担全国外贸货运量90%以上,并营运乍得和中非等国部分转口货物,年货物吞吐量500万吨。全国有机场63个,在杜阿拉和雅温得设国际机场。主要城市有雅温得和杜阿拉,后者为全国最大城市和港口,是喀麦隆的经济中心。 (徐兆奎)赤道几内亚(EquatorialGuinea)非洲中部几内亚湾沿岸国家。由大陆和岛屿两部分组成。-- 581265世界地理概览大陆部分邻喀麦隆和加蓬。国土总面积28051平方公里,人口37万,居民85%为芳族,其次为布比族。95%居民信天主教。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全国分为7个省,首都马拉博。赤道几内亚地势由沿海平原向内陆逐渐升高,形成海拔500~1000米左右的高原山地,沿海为宽15~20公里的平原。河流众多,水量较丰。姆比尼河发源于加蓬北部山地,横贯全境。岛屿部分包括比奥科岛(旧称马西埃岛或斐南多波岛)、科里斯科岛、安诺本岛和埃洛贝群岛,系喀麦隆火山带的延续,均属火山岛。北面的比奥科岛最大,面积2034平方公里,隔海与喀麦隆火山相望。岛上风光秀丽,被誉为“几内亚湾的珍珠”;卡尔德拉和圣伊莎贝尔两火山,南北耸立状如驼峰,后者海拔3007米,是全国最高峰。埃洛贝群岛东部靠近大陆,诸岛遍布死火山遗迹,多火口湖。安诺本岛位于赤道附近,面积17平方公里,地面起伏不平。全境属热带雨林气候,除大陆地区北部沿海较干凉外,大部地区终年湿热,年平均气温24~26℃,年降水量2500毫米左右。比奥科岛南部山地迎风坡年降水量达10000毫米以上,是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内有大小两个降水高峰,雨日200天左右。公元15世纪后半叶葡萄牙殖民者侵入赤道几内亚的比奥科岛。1778年后全境逐步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935年改称西属几内亚;1959年被划为西班牙的两个海外省。1964年实行“内部自治”。1968年10月12日获得独立,定名赤道几内亚共和国。赤道几内亚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农林为主,全国90%以上的人口以农林业为生,出口商品几乎全为农林产品。-- 582世界地理概览365耕地仅占国土面积6%。大陆地区以锄耕农业为主,多个体经营。比奥科岛以种植园经济为主,耕作技术水平较高。主要粮食作物有木薯、大蕉、粟等。木薯在全国广为种植,大蕉分布在大陆沿海地区和比奥科岛,两者均为农村居民主食。粮食尚不足自给,谷物自给率约70%,城市用粮主要靠进口。主要经济作物有可可、咖啡、油棕、甘蔗和棉花,其中可可和咖啡是传统的出口产品。可可多由种植园经营,主要分布在比奥科岛,产量约占全国45,所产可可豆质量较优。咖啡A80%产于大陆地区,多由个体零散经营,单产水平不高。油棕、甘蔗、棉花在大陆地区有少量种植。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5%,木材蓄积量约4000万立方米。大陆地区约占全国森林面积90%,东北部和南部山地有大面积原始林。树种多达400余种,有奥库梅木、大绿柄桑等优良用材树种10余种。大陆地区牧草丰茂,因萃萃蝇为虐,仅适于饲养抗锥虫病力强的牛,牲畜数量有限。诸岛周围及大陆部分沿海水域,鱼类资源丰富,年渔获量约2500吨。安诺本岛居民擅捕鲸。工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有食品、鱼类加工、榨油、木材加工等。还有水泥、肥皂、电力等少数小厂,主要分布于马拉博。矿业仅限于少量砂金开采。大陆地区的铜、铁、铀和比奥科岛附近海底的石油,尚未开发利用。公路运输较为发达,公路全长1326公里,比奥科岛公路网较稠密,多为柏油路面。有76公里窄轨铁路,但目前已不通车。内河航运主要靠姆比尼河,下游20公里可通航,大部河段只宜流放木材。马拉博、巴塔等港是海运和空运中心,是对外联系的门户,有-- 583465世界地理概览航线通国内外。 (唐发华)乍  得(Chad)非洲中北部内陆国家,与苏丹、利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喀麦隆、中非为邻。面积128.4万平方公里。人口680万,有140余个部族,北部、中部和东部居民主要为柏柏尔、瓦达伊、巴吉尔米族等,约占全国人口的45%;南部和西南部的居民主要为萨拉族、马萨族、科托科族和蒙萨族等,约占全国人口的55%。居民44%信伊斯兰教,其余信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和原始宗教。官方语言为法语。全国分为14个省。首都恩贾梅纳。乍得的国土占据乍得湖盆地东半部。除北、东部盆地边缘高地外,地势大部平坦,海拔300~500米。西南边境的乍得湖及其东北面的博德莱洼地,为该盆地的底部,后者海拔155米,是全国的最低部分。北部提贝斯提高原平均海拔2000米,平缓的高原面上耸立不少高山,其中库西山海拔3415米,是全国的最高点。东部为苏丹达尔富尔高原的延伸,受深谷切割,自北向南分成埃尔迪、恩内迪、瓦达伊3块高原,平均海拔不足1000米。河流多源于盆地边缘高地,向乍得湖等内陆湖泊流注,形成近似向心的内陆水系。常流河主要分布在较湿润的南部,其中沙里河和洛贡河为境内两条大河,河流下游多支汊和沼泽。在半干旱的中部,都是雨季有水、旱季断流的间歇河。干旱的北部缺乏地表径流。地处热带内陆,-- 584世界地理概览565全年高温,除高原、山地外,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6℃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31~34℃。但南北降水量差异很大。大致北纬15°以南属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西南隅在1200毫米以上;5~10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4月为干季。北纬15°以北,由半干旱地带过渡到热带沙漠气候,是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常年盛行干热的哈马丹风,多尘暴,年降水量减至100毫米以下,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大。公元8世纪,乍得湖周围建立加涅姆(后称博尔努)王国,后发展为中苏丹文化中心,对乍得、尼日尔等国仍有影响。中世纪时,在南部和东部又出现巴吉尔米、瓦达伊王国与博尔努王国并存。19世纪80年代法国殖民者侵入乍得,1910年乍得被并入“法属赤道非洲”,次年转属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又被法国统治。1958年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11日宣告独立,定名乍得共和国。乍得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农牧业为主,全国90%人口从事农牧业。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有耕地815万公顷,乍得湖平原和南部地区是主要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是高粱、小麦,其次有玉米、麦类和薯类。单位面积产量较低。稻谷生产发展较快。经济作物中棉花最重要,集中分布在西南部洛贡河、沙里河中游平原地区,棉田面积约30万公顷,为非洲主要产棉国之一。皮棉是首要出口货物,占出口额55%。其他还有花生、芝麻,甘蔗与烟草等。中东部高原是阿拉伯树胶主要产区,产量居世界前列。草场面积4500万公顷,中部是主要牧区,集中全国23的牲畜,多定A-- 585665世界地理概览居放牧。北部沙漠地区盛行游牧。活畜和畜产品出口值仅次于棉花。湖、河水域捕鱼业较盛,干、熏鱼类也是重要出口商品。独立后工业有所发展,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7%。首都和萨尔是主要工业中心。主要工业有农、畜产品加工、纺织等。首都的榨油厂、面粉厂、糖厂、冷冻屠宰场和萨尔的屠宰联合企业、纺织联合企业规模较大。开采少量食盐和天然碱。钨、铀、钽、钍等矿藏尚未开发。乍得深处内陆,境内尚无铁路,国内外运输主要靠公路和航空。公路总长约3万公里,其中全天候公路占15,余为A季节性简易公路。首都有国际航空港,国内主要城市之间有定期航班。乍得境内河流较多,可通航里程约2100公里,沙里河和洛贡河是重要内河航道。城市主要集中在南部经济较发达地区。除首都和萨尔外,还有蒙杜、多巴、凯洛等。(徐兆奎)中  非(Central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64
正序
倒序
地理世界
地理世界-2
地理世界-3
地理世界-4
地理世界-5
地理世界-6
地理世界-7
地理世界-8
地理世界-9
地理世界-10
地理世界-11
地理世界-12
地理世界-13
地理世界-14
地理世界-15
地理世界-16
地理世界-17
地理世界-18
地理世界-19
地理世界-20
地理世界-21
地理世界-22
地理世界-23
地理世界-24
地理世界-25
地理世界-26
地理世界-27
地理世界-28
地理世界-29
地理世界-30
地理世界-31
地理世界-32
地理世界-33
地理世界-34
地理世界-35
地理世界-36
地理世界-37
地理世界-38
地理世界-39
地理世界-40
地理世界-41
地理世界-42
地理世界-43
地理世界-44
地理世界-45
地理世界-46
地理世界-47
地理世界-48
地理世界-49
地理世界-50
地理世界-51
地理世界-52
地理世界-53
地理世界-54
地理世界-55
地理世界-56
地理世界-57
地理世界-58
地理世界-59
地理世界-60
地理世界-61
地理世界-62
地理世界-63
地理世界-64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世界地理概览
世界地理概览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