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法鲁克王朝。1953年6月18日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并击败了英、法纠合以色列的武装侵略。1958年2月1日,埃及与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9月,叙利亚退出阿联。1967年6月5~10日,以色列第二次侵略阿联,占领西奈半岛,苏伊士运河被迫封闭。1971年9月11日,阿联改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1973年10月,埃及收复西奈部分领土。1975年苏伊士运河重新开放。1982年4月以军撤出西奈半岛。经济地理20世纪70年代以来,埃及实行经济开放政策,大力开发石油资源,促进了经济较快的发展。90年代初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超过4%,1992年人均国内生产-- 509094世界地理概览总值753美元,在非洲各国中属中上水平。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为40%左右,农业的比重下降为20%左右。石油出口、侨汇、运河通行税和旅游业是国家外汇收入的4大支柱。埃及的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其中制造业的规模在非洲仅次于南非。60年代以来,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了石油、电力、钢铁、机械、化学、建材等工业部门,1976年起成为石油出口国。原有一定基础的纺织、食品、造纸、制革等轻工业部门也得到较大发展。石油工业是埃及最重要的工业部门。石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40%,取代棉花成为埃及的首要出口商品。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4.72亿吨,天然气储量2009亿立方米。油田主要分布于苏伊士地区,包括摩根、拉马丹、贝拉伊姆、七月等大型海上油田。所产原油通过输油管输往苏伊士、亚历山大及坦塔等地出口或精炼。西部沙漠的阿布盖拉迪格油气田,则通过管道输往赫勒万。近年在苏伊士湾的西奈“加拉角”地区和西部沙漠相继找到新油田,后者属于高级轻质原油;在尼罗河三角洲和苏伊士湾还发现了天然气田。以原油生产为基础,发展了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学工业,建立了6座炼油厂,炼油能力达2500万吨。埃及利用阿斯旺附近和拜哈里耶绿洲的铁矿(探明储量1.82亿吨)、东部沙漠和西奈半岛的锰矿(储量900万吨),发展了黑色冶金工业。赫勒万钢铁联合企业的生产能力已达150万吨,在亚历山大附近的德赫拉,又在兴建新的钢铁联合企业。在上埃及的哈马迪村有年产10万吨的综合炼铝厂。磷-- 510世界地理概览194酸盐(储量7亿吨)开采在塞法杰和古赛尔。电力工业发展很快,特别是阿斯旺高坝修建后,发电量迅速增加,年发电量约150亿度,其中水电占51.8%。由于电力充足,在阿斯旺形成了新工业区。纺织和食品工业是制造业的核心部门,尤以建立在优质长绒棉基础上的纺织工业最发达。棉、毛纺织工业主要集中于尼罗河三角洲,包括大迈哈莱杜姆亚特、坦塔、希宾库姆、达曼胡尔、亚历山大、塞得港、开罗等;合成纤维制品主要在开罗、赫勒万等地。在盛产甘蔗的上埃及有发达的制糖工业,全国7个制糖厂都集中在这里,其中以哈马迪村糖厂最大。机械制造业集中于赫勒万、开罗、亚历山大和塞得港,主要生产成套设备,包括矿山机械、纺织机械、制糖机械、混凝土工业机械等;近年来重点发展了汽车制造业,生产小汽车和中型卡车。利用天然气和磷酸盐发展了化肥工业,在下埃及、苏伊士和阿斯旺建立了氮肥厂,在红海沿岸艾斯尤特建立了磷肥厂。埃及素以灌溉农业发达著称,农业至今仍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全国现有耕地285万公顷,农田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垦殖指数高达78%,是非洲农业集约化水平最高的地区。种植业约占农业产值45。植棉业曾长期在种植业A中占突出地位,分别占耕地面积的16、农业产值的15和出A A口总值的15。埃及是世界上主要产棉国之一,长绒棉产量和A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年产皮棉约79万吨,其中长绒棉占86%,占世界长绒棉总产量40%以上。棉田集中在尼罗河谷-- 511294世界地理概览地和三角洲,其中三角洲棉田占全国棉田面积的23,上埃及A各省除长绒棉外,也种一些中绒棉。甘蔗是次于棉花的第二位经济作物,年产量约850万吨,集中分布于尼罗河谷地明亚以南各省,其中基纳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一半以上。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粟、水稻、豆类等,总产量约1350万吨。小麦是冬季作物,广布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由于城市居民以小麦为主食,每年需大量进口。玉米、粟是夏季作物,为农村居民的主要口粮,玉米有34分布于三角洲,粟A则相对集中于尼罗河谷地中部,水稻发展很快,95%的稻田分布于三角洲北部,年产量约300万吨,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成为仅次于棉花的出口农产品。豆类为轮作中重要的冬作物,以蚕豆、扁豆为主。埃及的蔬菜、水果已实现自给,正在努力扩大出口。洋葱为埃及传统的出口产品,主要分布于明亚、艾斯尤特等省;柑橘产量已居非洲首位,果园集中在三角洲西北部的地中海沿岸。埃及交通运输主要靠铁路和公路,一部分通过水运。早在1857年埃及就修建了铁路,有良好的铁路网。全国铁路总长5540公里。开罗是铁路运输中心,北通亚历山大,东通苏伊士运河诸城,南达阿斯旺。公路总长9万公里。1980年在苏伊士运河河底修建了哈马迪隧道,直通西奈半岛。水运航线长3100公里,其中尼罗河与各运河约各占一半。苏伊士运河为重要的国际通航水道,塞得港、苏伊士是运河两端的重要港口。地中海沿岸的亚历山大为全国最大海港,还有红海沿岸的塞法杰港等。空运相当发达,开罗是欧、亚、非洲间的重要国际航空港。-- 512世界地理概览394悠久的埃及文明,丰富珍贵的文物古迹,风景优美的地中海和红海之滨,以及处于欧、亚、非3洲交叉点的特有地理位置,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开罗、亚历山大、吉萨、卢克索、阿斯旺、苏伊士运河地带、红海沿岸等都是重要的旅游胜地,每年来自阿拉伯国家、西欧、美国的游人达100多万,其中阿拉伯国家的旅游者约占一半。旅游业年收入约30亿美元。 (张同铸)利 比 亚(Libya)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国家。陆邻埃及、苏丹、乍得、尼日尔、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北与南欧诸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1600公里。面积177.55万平方公里。人口488万。居民大多为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尔人。大多信伊斯兰教。阿拉伯语为国语。全国分为44个区,首都的黎波里。自然地理 利比亚是典型的沙漠国家,撒哈拉沙漠约占国土面积98%。地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地中海沿岸为狭窄平原。平原上沙丘和盐沼广布。西北和东北近海地段的黎波里山和绿山,耸立于杰法拉平原和班加西平原以南,平均海拔600~700米。沿海是平直沙岸,缺乏良好港湾。撒哈拉沙漠波状高原,大部分海拔200~300米,其间有凸起的高地,也有低洼的盆地和绿洲。南部边缘以提贝斯提山块为中心,两侧布列着一系列山脉和高原,海拔1000~2000米。邻近乍得边界的贝泰峰,海拔2286米,是全国最高峰。全境无长年性-- 513494世界地理概览河流,干谷较多,地表水缺乏。但地下水广布,的黎波里的承压水、绿山地区的岩溶水以及南部绿洲地带的浅层和深层水,供人、畜饮用,并为农业灌溉水源。动植物贫乏,但富石油资源。全境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国年平均气温为18~23℃,南部费赞地区25~30℃,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大。夏季沙漠中央绝对最高气温可达50℃以上。降水稀少,变率很大,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毫米,甚至连年无雨。仅北部沿海狭窄地带属地中海气候,冬季温湿,夏季干热,年降水量在100~400毫米,其中山地在400毫米以上,有小面积森林和灌木,如绿山地区。发展简史 最早在利比亚生息的是柏柏尔人、图阿雷格人和图布人。公元前7世纪后希腊人、腓尼基人先后迁入,建立灌溉农业和一些商业城镇。公元前2世纪被罗马帝国占领,沿海成为罗马帝国的粮仓。公元7~11世纪,阿拉伯人侵入,传播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灌溉农业受到破坏,畜牧业获得发展。16世纪中叶后北部沦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1912年沦为意大利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度由英、法占领。1951年宣告独立,称利比亚联合王国。1963年取消联邦制,改名利比亚王国。1969年9月1日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改名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86年3月2日改名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经济地理 利比亚独立前经济极为落后,是非洲最贫困的国家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在费赞地区和苏尔特盆地发现石油之后,石油工业迅速发展,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514世界地理概览5941961年开始出口原油,1970年原油产量1.6亿多吨,一跃而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石油的大量出口和巨额收入,使利比亚成为非洲和阿拉伯世界最富的国家之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为世界上高收入国家之一。石油资源丰富,现已探明储量45亿吨,天然气6042亿立方米。原油质轻、低硫、低蜡,胜过中东原油;油层埋藏浅,开采成本低;主要产地接近欧洲市场,运价较低。苏尔特盆地是最主要储油区,油田大而集中,由美、英、法、意等30多家外国公司经营,通过输油管网输至沿海5个油港出口。1968年实行国有化,现已控制石油生产的70%。1970年以后,为保护石油资源,实行限产措施,年产原油5100万吨,天然气27亿立方米。同时积极发展石油和天然气加工,卜雷加有规模宏大的液化天然气厂。炼油厂有5座,其中卜雷加和扎维亚两厂日处理原油35万桶。石油化工分布在阿布、哈马什和拉斯拉努夫、马萨、卜雷加、苏尔特等地,产品有化肥、乙醇、乙烯等。其他采矿业有海盐和泡碱。磷酸盐、铜、锡、锰、硫等矿尚未开发。铁矿储量估计7亿吨,已在米苏拉塔兴建年产500万吨的钢铁联合企业。此外还在大力发展水泥、电力、食品、烟草、纺织、电器、造纸等工业。境内沙漠广布,固定耕地仅32.7万公顷,绝大部分为灌溉地。以个体经营为主,另有国营农场和种植园。南部牧区和不固定农区属部族所有制。沿海平原、昔兰尼加高原和南部绿洲农业经营比较集约。的黎波里塔尼亚沿海平原拥有全国23的耕地,有10万公顷灌溉地,和班加西平原一起,A生产全国80%以上的农产品。主要作物有大麦、小麦、花生、-- 515694世界地理概览马铃薯以及橄榄、葡萄、柑橘、椰枣、无花果等。椰枣主要产于南部绿洲。粮食40%以上需进口。全国有牧场850万公顷。定居牧民主要饲养黄牛、绵羊、山羊及少量骆驼和马。半游牧民主要放养骆驼和羊。利比亚的交通主要靠公路。全国公路总长约2万公里,沿海干线国家公路是国内交通运输大动脉和联系埃及、突尼斯等沿海国家的重要通道,全长1822公里。费赞国家公路从沿海公路向南到费赞地区的塞卜哈,全长452公里,是费赞区经济发展的大动脉,由此向西南延伸至加特并通阿尔及利亚。主要海港为的黎波里和班加西,承担除石油以外的货物进出口。卜雷加、锡德尔、图卜鲁格、祖韦提奈等为石油输出港。航空事业发展很快,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贝尼纳为国际航空港。 (张同铸)突 尼 斯(Tunisia)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国家。介于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之间。东北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相距约145公里,扼地中海东西航路要冲,海岸线长达1200公里。面积154530平方公里,人口850万。居民90%以上为阿拉伯人,还有少数柏柏尔人和犹太人。大多信伊斯兰教。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全国分为24个省,首都突尼斯。自然地理 全国分为北、中、南3大自然区:①北部山地丘陵是阿特拉斯山脉向东的延伸,以西南—东北走向向地-- 516世界地理概览794中海岸低降,分为南、北2支,其间为迈杰尔达河所分割。河北是泰勒山地,包括克鲁米里山和莫戈德山,海拔一般300~700米;河南是特贝萨山、突尼斯山,山势比较高峻,不少山峰高达1000米以上,邻近阿尔及利亚边境的舍阿奈比山海拔1544米,是全国最高峰。东北的提卜角半岛(即崩角半岛)突出地中海上。山地与海岸交接处往往形成险峻的岬角和优良港湾。迈杰尔达河是全国唯一的常流河,全长450公里,境内长373公里,东北注入突尼斯湾。迈杰尔达盆地和沿海平原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是全国最富饶的农业区。北部地区属地中海式气候。沿海的比塞大1月平均气温19.3℃,8月26℃;内陆地区大陆性显著增强。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山区可达750~1500毫米,森林茂密,有栓皮栎、阿勒颇松、苏合香及繁盛的林下灌木。②中部为广阔的阶梯状台地,从西向东倾斜,海拔约500~200米,属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200~400毫米。西半部为高干草原,东北部为低干草原,广布可作上等造纸原料的阿法尔草。台地往南越过低干草原后,进入宽广的低地,气候更趋干旱,多季节性盐沼,最大的是杰里德盐沼。③向南进入撒哈拉沙漠,东部沿海平原由北向南伸展;中部为萨赫勒平原,多盐沼;南部为吉法拉平原,是一片广阔平坦的砂质低地。属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气温日较差很大,夏季多尘暴。发展简史 原为柏柏尔人生息之地。公元前9世纪,腓尼基人在此建立迦太基帝国,控制西地中海贸易。公元前2世纪成为罗马帝国的阿非利加省。公元5~6世纪先后被汪达尔人和拜占廷人占领。7世纪阿拉伯人移入突尼斯,传播阿拉伯-- 517894世界地理概览文化和伊斯兰教。16世纪,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1881年沦为法国“保护国”,大约有15的沃土为殖民者所占,突A尼斯成为供应法国水果、蔬菜和葡萄酒的基地。1956年3月20日成立独立王国。1957年7月废黜国王,成立突尼斯共和国。经济地理 突尼斯原为农牧业国家。独立后积极发展民族经济。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300美元,居非洲国家前列。种植业是最重要的农业部门,以谷物和橄榄生产为主。全国可耕地面积900万公顷,已耕地面积500万公顷。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大麦和薯类。小麦播种面积80万公顷,次为大麦、马铃薯以及豆类。粮食产量不稳,基本能实现自给。全国油橄榄树面积40.47万公顷,以萨赫勒平原分布最为集中。年产橄榄70万吨(油14万吨),是非洲最大的橄榄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此外有葡萄、柑橘、无花果、椰枣、蔬菜等。全国草场面积255万公顷,畜牧业相当发达,以牛、羊为主,中部台地和北部山区是主要养牛区,羊则主要分布在中南部,沙漠地区有养驼业。林业以栓皮栎及软木制品为主。渔业主要是近海捕捞,加贝斯湾为主要渔场,并有小规模海绵采捞业。采矿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磷酸盐储量20亿吨,次于摩洛哥,居非洲第二位。年产磷酸盐400万吨以上。居世界第四位。部分由斯法克斯输出,70%左右在国内加工成磷肥等产品。石油探明可采储量2.49亿吨、天然气1174亿立方米;年产原油500万吨,全部出口。博尔马有输油管通苏海拉石油港。比塞大炼油厂年加工能力为150万吨。其他-- 518世界地理概览994已开采矿藏有铁、铅、锌等。利用杰里萨铁矿,建立了曼泽勒布尔吉巴钢铁联合企业。制造业以食品、纺织、服装、皮革、造纸、建筑材料等为主。农业机械和化肥生产也有发展,并兴建了石油化工、金属加工、电器制造等工业。还有地毯等传统工业。全国工业12集中在突尼斯城。旅游业发展很A快。年接待游客约160万人次,旅游收入6.7亿美元,成为国家外汇收入第二大来源。交通运输较发达。有铁路2455公里,铁路干线以突尼斯城为中心,西通阿尔及利亚,向南串连沿海港口、城市抵达加贝斯。并有多条支线连结全国北半部地区(包括磷酸盐等重要矿区)。公路长6.4万公里,多为柏油路。沿海主要港口有突尼斯-哈勒格瓦迪、比塞大、苏塞、斯法克斯、苏海拉和加贝斯等。突尼斯航空公司经营国内空运,并有国际航线通往欧、亚和非洲其他国家。从阿尔及利亚通往意大利的天然气管道斜贯全境,由提卜角半岛入地中海,境内长360公里。 (张同铸)阿尔及利亚(Algeria)非洲北部国家。北濒地中海,海岸线长约1200公里,陆邻突尼斯、利比亚、尼日尔、马里、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和摩洛哥。面积2381741平方公里。人口2707万(1992)。居民大多为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尔人。多数信国教伊斯兰教。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全国分为31个省,首都阿尔及-- 519005世界地理概览尔。自然地理 阿尔及利亚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800~1200米的高原占国土12以上,低地平原仅占总面积5%。全A国从北向南可分为5个地形区:①沿海地区。由沿海山地和沿海平原组成。山地往往直逼海岸,使大部分海岸为岩岸并多岬角。滨海平原被山地分隔而断续分布,平原多为河流冲积而成,土壤肥沃,是重要的灌溉农业区。②泰勒阿特拉斯山区。在沿海地区以南,东西走向,西部地势高峻、多陡峭山峦和封闭盆地,河流多作南北向;东部山体宽广,地势较平缓,河流多东西流向。③大高原地区。介于泰勒阿特拉斯山脉与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之间,西南—东北向绵亘700余公里,西部宽150公里,海拔约1100米;向东宽度和高度渐减,东部宽不足50公里,海拔在400米以下。地表起伏不大,河流稀少,属内流区,多凹地和盐沼,当地称“旭特”。④撒哈拉阿特拉斯山区。在大高原和撒哈拉沙漠之间,地势西高东低。北坡较缓,山前多小山和丘陵;南坡陡峻,山麓多干谷。⑤沙漠地区。包括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以南的广大沙漠地区,约占国土面积90%。大部为沙丘广布的沙质荒漠,西部、中部有海拔500米以上的石质高原,东南部的阿哈加尔高原海拔1000~2000米,其最高点塔哈特山海拔2918米。东北部为一片低地,海拔200米以下,有盐沼。中部、北部散布有古拉拉、图瓦特、姆扎卜、苏夫等绿洲。阿尔及利亚的外流河多分布在北部,发源于撒哈拉阿特拉斯山,向北注入地中海,一般长200~300公里,最长的谢利夫河亦仅700公里。上游穿过泰勒阿特拉斯山区,谷深流-- 520世界地理概览105急,富水力资源;中、下游流经山间盆地和沿海平原,水量丰富,多灌溉之利。主要河流还有哈马姆、苏马姆、伊塞尔、凯比尔等。诸河流域是全国人烟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南部广大地区属内流区或无流区,多间歇河和干谷。阿尔及利亚的气候南北差异明显。自北向南,气候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泰勒阿特拉斯山脉以北属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阿尔及尔7月平均气温25℃,1月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712毫米,冬季占80%左右。大高原地区和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属亚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6~27℃,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以南属热带沙漠气候,年平均气温25℃以上,绝对最高气温达50℃,日较差11~18℃;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局部地区终年无雨。发展简史 早在公元前4世纪,境内就出现了部族联盟努米底亚王国。公元前2世纪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公元7世纪末,阿拉伯人进入,建立了阿拉伯人统治的王国,传播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15~16世纪,西班牙和土耳其先后侵入。1526年,沿海地区被并入奥斯曼帝国,成为其一个省。1830年法国侵入,1905年沦为法国殖民地。阿尔及利亚人民经过长期武装斗争,1958年9月成立了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1962年7月3日正式独立,称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经济地理 阿尔及利亚独立后,政府把外国殖民者占有的数百万公顷土地、矿山、银行、铁路和大企业收归国有,以石油、天然气工业为基础,引进外资兴建工厂,加速农业发-- 521205世界地理概览展,经济落后面貌有较大改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非洲各国前列。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是阿尔及利亚国民经济的支柱,国家财政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石油税收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每年出口原油和天然气占国家出口总值95%左右。全国石油探明可采储量12.63亿吨。1979年产量曾达6200万吨。近年由于控制开采,石油产量有所下降,年产量3500万吨左右,仍居非洲前列,绝大部分石油供出口。全国现有47个油田、1300多口油井,集中分布在中部、东部撒哈拉沙漠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储量约3.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前列。产量约80%供出口,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出口国。天然气田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偏北地区。境内油、气管线密集,有4条主要输油干线,总长2851公里,年输油能力约7000万吨;4条主要输气干线,总长1994公里,年输气能力约283亿立方米。经由突尼斯穿地中海通往意大利的输气管,全长2500公里,对扩大天然气出口具有重要意义。炼油、液化天然气和油气化学工业发展迅速。目前年炼油能力约2000万吨,斯基克达为最大炼油中心,约占23以上,其A次是阿尔及尔、哈西迈斯欧德、阿尔泽、阿麦纳斯等地。年液化天然气能力300亿立方米,天然气液化厂集中在出口港阿尔泽,其次为斯基克达等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油气化学工业,生产化肥、农药以及乙烯、芳烃等基础原料和塑料、合成纤维、油漆、染料、化妆品等。阿尔泽和安纳巴是化肥主要产地,斯基克达和塞提夫是塑料生产中心。电力工业发展迅速,以天然气和石油为燃料的火力发电-- 522世界地理概览305占绝对优势,大城市和工业中心兴建一批火电站,全国已基本形成相互连接的电力网,农村也开始实现电气化。冶金工业是独立后新兴的工业部门,位于安纳巴附近的哈杰尔钢铁联合企业是非洲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炼钢能力为200万吨,并生产各种钢材、钢管、特种钢板等。在奥兰、阿尔及尔、欧勒马、巴特纳、提亚雷特等地有铅、锌、铜、汞等矿的开采和冶炼。机械工业主要有拖拉机、汽车、农业机械制造等。建材工业有水泥、玻璃、陶瓷等部门。阿斯南和塞提夫有大型水泥厂,奥兰的玻璃厂是北非最大玻璃制造厂,君士坦丁有非洲最大的瓷器厂,盖勒马有非洲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日用陶瓷厂。轻工业历史较久,独立后有很大发展,主要有纺织、服装、制革、烟草、印刷、酿酒、制糖、食品、造纸等部门。阿尔及利亚有可耕地面积2000万公顷,已耕地面积750万公顷,常年实际耕种面积约460万公顷,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谷地。个体农民主要生产粮食。国营农场则主要生产水果、蔬菜和经济作物。谷物主要有小麦、大麦、玉米以及少量稻谷。粮食年产量260万吨,产量不稳定,自给率约40%。葡萄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主要用于酿造葡萄酒出口,是世界葡萄酒产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橄榄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区。全国共有橄榄树约1000万株,年产橄榄油约2万吨,除供国内消费外,还有出口。其他经济作物有柑橘、蔬菜、烟草、甜菜、棉花、亚麻、香料等。椰枣主要分布于南部沙漠绿洲中,常年产量约20万吨,居北非首位,是世界主要椰枣生产国之一,约14供出口。大高原地区盛A产阿尔法草,总面积达39万平方公里,常年产量15~20万-- 523405世界地理概览吨,是世界最大生产国,大部供出口,国内主要用于制造高级纸张、手织地毯、席子、提篮和绳索等。山区、高原区和南部地区盛行畜牧业。高原区和山区以半游牧为主,南部地区主要是游牧方式。全国共有牲畜约1900万头,多绵羊和山羊。牛主要在大城市郊区饲养,马、驴、骡,多作为役畜。骆驼是沙漠地区的主要家畜。阿尔及利亚的铁路总长约4000公里,内含1260公里窄轨铁路。铁路集中分布在北部地区。公路总长10万余公里,其中柏油路53000多公里,通国内各省区和邻国。1969年开始修筑纵贯南北的撒哈拉公路,北通突尼斯,南入尼日尔和马里,全长2900公里,境内长1858公里,现已部分通车。外贸运输主要靠海运,阿尔及尔、安纳巴、阿尔泽、贝贾亚、奥兰、斯基克达等沿海城市均为重要海港,共有航线40条,通非、亚、欧、美各大洲。空运发达,机场遍布全国,通各大城市以至沙漠地区。阿尔及尔、安纳巴和奥兰有国际航空港,有班机飞欧洲、亚洲和非洲邻国。 (苏世荣)摩 洛 哥(Morocco)非洲西北部国家。西临大西洋,北滨地中海,海岸线长1700多公里;西北端隔宽仅14~20公里的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扼地中海—大西洋航运要冲。陆邻阿尔及利亚、西撒哈拉。面积458730平方公里,人口2608万。居民大多为阿拉伯人,其余为柏柏尔人。绝大多数居民信伊斯兰教。阿-- 524世界地理概览505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全国分为32个省,2个直辖市。首都拉巴特。自然地理 全国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阿特拉斯山脉南西—北东向斜贯境内,长达800公里,一般海拔2000~2500米。由大阿特拉斯、中阿特拉斯和外阿特拉斯诸山组成。大阿特拉斯山从大西洋沿岸的阿加迪尔起东北向斜贯国境中部,直抵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交界处,绵延750公里,宽处达100~120公里,大部海拔2000米以上,有很多3000米以上的山峰,西段的图卜加勒山海拔4165米,是全国最高峰。大阿特拉斯山成为西北方海洋影响和东南方沙漠影响的明显分界。中阿特拉斯山在大阿特拉斯山中部以北,略具高原外貌,东北部高达3000米以上,向西南逐渐低降,过渡到方山低高原,为穆卢耶河(长520公里)与乌姆赖比阿河(长556公里)、塞布河(长458公里)的分水岭。塞布河谷地也称塔札走廊,是沟通东部和西部地区的重要孔道。大阿特拉斯山以南是和它大体平行的外阿特拉斯山,为海拔1500米上下的平坦高原,西段与大阿特拉斯山间夹着略呈三角形的苏斯河平原,东南则为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点布着一些绿洲。北部地中海沿岸为里夫山(里夫阿特拉斯山),南接中阿特拉斯山,海拔1500米以上,最高峰提迪因山海拔2456米。里夫山地形崎岖,北坡陡落地中海岸,东侧为特利夫平原,西侧为拉布低地。低地以南沿大西洋岸有一系列低平原及其内陆高200米以上的高平原,是历史上经济文化活动的主要地区。平直的大西洋岸乏天然良港,陡峻的地中海崖岸有天然良港,惟腹地太小。-- 525605世界地理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