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达450年之久。1912年11月28日宣布独立。1913年7月29日英、法、俄、意、德、奥匈六强在伦敦会议上承认阿尔巴尼亚独立,并确认了现有边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奥匈、意、法军队占领。1925年后处于索古王朝统治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被意、德法西斯侵占。1944年11月29日全国解放。1946年1月11日成立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1976年称阿尔巴尼亚-- 456世界地理概览734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91年更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经济地理1944年以前经济以农业为主,耕作制度和农具都很落后,畜牧业处于半游牧状态。1938年工业只占工农业总产值8%。1944年以后,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经过6个五年计划,成为工业-农业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要地位,主要工业有采矿、电力、纺织、食品、冶金、机械和化学等。采矿业主要开采铬、铜、镍铁、石油、煤和天然沥青等。铬矿储量和产量居世界第三位,绝大部分供出口,主要产地在布尔奇泽、克鲁马等地。铜矿开采主要分布在库尔布内希和杰兼等地,鲁比克和库克斯有炼铜业。镍铁矿开采在普雷尼亚斯等地。石油开采主要在帕托西、斯大林城、巴尔什等地,炼油工业主要在巴尔什、采里库、斯大林城和费里等地。煤矿主要分布在地拉那区和科尔察区。优质天然沥青蕴藏量居欧洲第一位,主要产地在西南部塞莱尼察。电力工业以水电为主,主要有德林河上的费尔泽、沃·德耶和马蒂河的马克思、恩格斯等水电站。费里有大型热电站。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可向邻国输出电力。钢铁、机械、化学等工业是战后新建的部门。钢铁工业主要中心是爱尔巴桑。机械工业主要生产各种机器配件、简单的机器装备和设备维修,主要中心是地拉那和都拉斯。化学工业主要生产化肥、酸、碱和塑料等,中心是费里和拉奇。纺织和食品仍是重要的工业部门,纺织工业以棉纺织业为主,培拉特和地拉那有纺织联合企业。烤烟、卷烟、酒、水果罐头等产品可供出口。全国耕地面积69.7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24%。耕-- 457834世界地理概览作业是主要的农业部门,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西部平原、丘陵河谷和科尔察盆地是主要粮食产区,也是棉花、烟草、甜菜等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地。滨海地区盛产油橄榄和柑橘等亚热带水果。葡萄园的苹果等果园分布普遍。烟草、果品和蔬菜都是出口商品。畜牧业是传统的重要农业部门,战后有较大发展,产值约占农牧业总产值的30%。主要饲养绵羊、山羊、牛、猪等。国内交通以公路为主。公路通车里程6200多公里,其中沥青路面2200公里,地拉那是全国公路中心,公路由此通往全国各地。铁路长约400公里。全国最大海港是都拉斯,其次为发罗拉和萨兰达。 (陈周骅)希 腊(Greece)欧洲南部国家。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东濒爱琴海,西滨伊奥尼亚海,南临地中海,陆邻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保加利亚和土耳其。面积131990平方公里,领土由大陆、半岛和400多个岛屿组成,其中岛屿面积2.5万平方公里。主要岛屿有克里特岛(希腊最大的岛),北斯波拉泽斯群岛、南斯波拉泽斯群岛、基克拉泽斯群岛和伊奥尼亚群岛等。海岸线总长1.5万公里,曲折多港湾。人口1056万,居民95%为希腊人,余为马其顿人、土耳其人、保加利亚人等。97%以上信奉东正教。通用希腊语。全国划分为10个区。首都雅典。自然地理 全国34为山地。品都斯山脉纵贯西部,南A-- 458世界地理概览934北延伸270多公里,宽40~60公里,构成全国地形骨架。罗多彼山脉在东北部保、希边界处,东西绵亘,山体广阔,平缓浑圆。色萨利盆地在品都斯山以东,是全国最大的内陆山间盆地,盆地东北面山地高耸,其中奥林波斯山海拔2917米,为全国最高峰。平原分布在沿海一带,狭小而分散。主要在爱琴海沿岸,经济发达,人口集中。河流急湍短促,少航运之利,富水力资源(水力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绝大部分)。河流主要有阿海洛奥斯河、奈斯托斯河和瓦尔达尔河。全境除高山外,属地中海型气候,冬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从北到南平均气温1月5~11℃,7月25~27℃。年降水量受品都斯山的影响,其西900~1200毫米,以东400~700毫米。矿产资源有褐煤、铝土、镍、铁、铬、镁、铜等。其中铝土矿探明储量10亿吨、褐煤27亿吨。1978年在北部兹拉马附近发现大量铀矿,后又在爱琴海北部萨索斯岛附近发现深海油田。发展简史 希腊历史悠久,是世界著名的爱琴文化发祥地。早在公元前12世纪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前8世纪出现城邦(奴隶制国家)。前5世纪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古希腊的建筑、文学、艺术和哲学等方面均对人类作出了重要贡献。前146年后,先后被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和土耳其占领。公元1829年建立自治公国。1830年宣布独立,成立希腊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法西斯德国侵占。希腊人民在民族解放阵线领导下,奋起抗战,1944年10月15日全国解放,恢复独立。1967年4月废黜国王,实行军事统治。1973年建立希腊共和国。-- 459044世界地理概览经济地理 希腊原为农业国。20世纪60年代以后工业迅速发展。70年代起工业产值开始超过农业。90年代初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农业产值占8%。第三产业发展很快,同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7%。纺织、食品和烟草加工等轻工业曾是主要工业部门,重工业薄弱。60年代以来,钢铁、造船、采矿、炼油、炼铝、化肥和水泥等重化工业发展较快。褐煤年产量5000万吨左右;铝锭年产量约15万吨,是欧洲主要产铝国之一;水泥年产量约1200万吨。年发电量310亿度左右。目前轻、重工业产值各占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工业分布极为集中,雅典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3,工厂数A占全国的一半。塞萨洛尼基为第二大工业中心。农业在经济中仍占重要地位。农产品出口值占全国出口总值的36%。农业以中小农场为主要生产单位,平均每个农场的土地面积仅3.5公顷。种植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农业总产值的23,畜牧业占13。全国耕地面积392.4万A A公顷,粮食可自给。主要谷物有小麦、大麦、玉米和稻谷。小麦是希腊居民的主食,其种植面积占谷物总面积的63%,产量占谷物总产量的56%。经济和园艺作物主要有甜菜、烟草、棉花、橄榄、葡萄、柑橘和蔬菜。其中橄榄油的产量和出口量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均居欧洲第三位。棉花产量为欧洲第二位。蔬菜以西红柿为主,种植面积近4万公顷,年产167万吨,占蔬菜和瓜类总产量的46%,其中60%加工成罐头出口。柑橘、柠檬和葡萄等种植广泛,主要产区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克里特岛和马其顿等地。全国有长期牧场525.5万公-- 460世界地理概览144顷,约占土地面积40%。畜牧业以饲养牛、羊为主。有大牲畜160万头、羊1560万只,猪125万头。渔业以近海捕捞为主,年渔获量约12万吨,其中23以上捕自地中海,海绵是A出口的唯一海产品。航运业、旅游业和侨汇是希腊的重要经济支柱。古代希腊海上贸易即相当发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扩大了船队,发展航运业,特别是远洋航运业发展更快。1992年全国商船吨位4390万总吨,另有在国外注册登记的船只1000多艘,1720万总吨,居世界前列。航运业每年赚取大量外汇。在全国就业人口中,约有110依靠航运业为生。雅典的外港比A雷埃夫斯为全国航运中心,拥有685家商船公司,每年赚取的外汇几乎占全国的一半。旅游资源丰富。宜人的气候,诱人的海滨,特别是辉煌的文化古迹吸引大批游客,每年来希腊旅游的约有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26亿美元。全国铁路长2484公里,其中有些线路具有国际交通战略地位。自塞萨洛尼基沿斯特里蒙河谷北上至保加利亚的铁路和沿瓦尔达尔河谷到南斯拉夫的铁路,以及自亚历山德鲁波利斯沿马里查河谷西北行至保加利亚的铁路,都是东欧、南欧国家南下地中海的捷径。自塞萨洛尼基通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铁路是沟通亚洲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陆上通道之一。雅典和塞萨洛尼基为重要铁路枢纽。公路长38000公里,承担国内客、货运总量的80%。各岛屿之间的联系主要靠海运。空中交通也很便利,雅典的埃利尼康国际机场是东地中海地区空中运输中心之一。主要城市有雅典、塞萨洛尼基、奥林匹亚、帕特雷,雅-- 461244世界地理概览典是希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曾是欧洲文明的摇篮,至今保存着许多古希腊、古罗马和拜占廷时代的文化古迹。(周之桐)-- 462世界地理概览344非 洲非 洲(Africa)全称阿非利加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南面。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对,东北以红海和苏伊士运河与亚洲分界。面积3029万平方公里(包括亚洲境内的埃及领土西奈半岛),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5,是次于亚洲的A世界第二大洲。其中大陆面积占全洲98%,岛屿面积占2%。大陆北宽南窄。最北端是突尼斯的本·塞卡角(北纬37°21′),最南点在南非的厄加勒斯角(南纬34°51′),最西端是塞内加尔的佛得角(西经17°33′),最东点在索马里的哈丰角(东经51°24′)。南北跨纬度72度,最大跨度8100公里;东西约占经度69度,最大宽度7500公里。赤道横贯中部,大致平分全洲为南北两部分。全洲34以上面积位于南、北回归A线之间,热带、亚热带地区占95%以上。大陆轮廓完整而单调。除西部的几内亚湾、北部的锡尔特湾和东部的索马里半岛外,缺少深入内陆的海湾和突出的半岛;沿海岛屿较少,除马达加斯加岛外,其余均为小岛,且-- 463444世界地理概览多数远离大陆。海岸平直,大陆海岸线全长30500公里,平均每1000平方公里面积只有海岸线1公里,远低于欧洲、北美洲和亚洲。少天然良港。地形结构 非洲高原面积广大,大体上呈现为一个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的大高原,故有“高原大陆”之称。全洲平均海拔750米,次于亚洲;最高点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除南、北两端有范围较小的山地外,海拔200~2000米的台地和高原占全洲面积86.6%,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和低地只占9.7%。大致以刚果河口至红海西岸中部的卡萨尔角一线为界,分为两大部分:西北半部多为平均海拔500米左右的低高原和台地,称“低非洲”;东南半部多为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称“高非洲”。低非洲内分布着一系列盆地、洼地和较低的高原山地,仅局部地区有较高的山峰,如西北隅的阿特拉斯山脉和几内亚湾沿岸的喀麦隆火山。东非大裂谷带纵贯高非洲南北,地表起伏较大,高差悬殊,这里有称为“非洲屋脊”的埃塞俄比亚高原、谷深崖陡的东非高原和面积广大的南非高原。高原边缘地带多悬崖峭壁,如东坡陡峻、西坡平缓的德拉肯斯山脉和北坡峻峭、南坡平缓的索马里北部山地等。许多河流在这里形成瀑布和急流,富水力资源。根据非洲大陆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貌类型,非洲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地形区。阿特拉斯山地区 由大陆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系组成,为一系列平行山脉。东西延伸约1800公里,南北最宽约450公里。山脉之间夹着高原、深谷和盆地。整个山系西部较开-- 464世界地理概览544阔,山体也最高大,海拔达3000米以上,许多山峰为陡峭的岗峦;向东山地越来越窄,高度逐渐下降,最东部一般为600米左右的高丘陵和高原。山地中间是一个半干燥的高原,称“旭特”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西宽东窄,起伏平缓,有很多盐沼和盐湖。山地与海岸之间分布着一系列沿海平原和河谷盆地。大西洋岸的沿海平原宽约30~40公里,地势平坦,沿岸多沙丘。在地中海沿岸,由于山地直逼海岸,平原很狭窄,实际上是一系列互不连接的低缓谷地。撒哈拉沙漠台地区 也称北非台地。指阿特拉斯山地和地中海岸以南,大致在北纬14°以北,西起大西洋岸,东到红海之滨的广大地区。东西长5600多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面积960余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海拔一般为200~500米,只在中部分布着山地和高原,海拔可达2000~3000米以上。除山地、高原外,闭塞盆地错综分布,盆地海拔一般50~200米,由于向心倾斜,间歇性的沙漠河流呈辐合状消逝在盆地之中。地表主要由岩漠(石漠)、砾漠(戈壁)和沙漠组成。上几内亚—刚果台地区 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东非裂谷以西、刚果河与赞比西河分水岭以北的地区。台地之间分布有大小盆地,形成一些辐合状水系和放射状水系,前者如刚果盆地、乍得盆地的水系,后者如福塔贾隆高原、乔斯高原的水系等。在几内亚湾沿岸分布着一条狭窄的带状平原。沿海多沙洲和潟湖。东非裂谷高原区 包括赞比西河以北、红海西岸卡萨尔角以南、刚果盆地和尼罗河上游盆地以东的大陆部分,是非-- 465644世界地理概览洲地势最高、地表高差最悬殊、地貌类型最复杂的地区。非洲大裂谷纵贯南北,长约4000公里,裂谷与两侧高地之间,往往形成悬崖峭壁,相对高差可达600~1000米。本区北部是埃塞俄比亚高原,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是非洲大陆最高的高原,也是世界著名的熔岩台地;高原上耸立着许多死火山,高度均在3500米以上,最高的达尚峰高达4620米。中部是著名的“东非湖群高原”,裂谷底部由于熔岩的充填而被分割成许多闭塞盆地和深浅不等的湖泊;大裂谷两侧有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火山和第二高峰肯尼亚火山(5199米),山顶终年积雪,属世界最高火山之列。南部为马拉维高地,平均海拔不足2000米,东部地势呈阶梯状下降到沿海平原,许多河流自西向东切过陡崖,平行入海。从非洲之角到赞比西河口的印度洋沿岸,是宽窄不等的沿海带状平原,最宽处达200公里以上(肯尼亚境内),最窄处宽仅数米(索马里东北部)。平原地表平坦,外缘多沙丘、沼泽,中段沿海生长着茂密的红树林。南非高原区 指刚果河与赞比西河分水岭以南的大陆部分,是全洲面积最大的高原,地表平均海拔超过1000米,莱索托高台地,海拔达3000米以上,是本区最高处,沿海一侧的急斜坡构成雄伟的德拉肯斯山脉。高原南部边缘是开普山系,几条山脉东西向平行排列,山地崎岖不平,呈峻峭锯齿状。全区宽浅盆地与桌状台地相间分布。卡拉哈里盆地是高原上最大的宽浅盆地,中间被一条东西向的低矮分水岭分为南北两部分。南卡拉哈里以荒漠、半荒漠为主,点缀着“岛状山”;北卡拉哈里多沼泽、湖泊和洼地。主要桌状台地有南-- 466世界地理概览744非高地、津巴布韦高地、西南非高地等。东部沿海平原是非洲最大的平原之一,最大宽度400公里,平均海拔不到200米,地表平坦,多洼地和沼泽,沿岸有沙丘、潟湖和红树林。西部沿岸分布着著名的纳米布沙漠,海拔一般不超过500米,多巨大的流动沙丘,有蚀余高地和尖顶山。沿海岛屿 马达加斯加岛是非洲最大的岛屿,为一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原。地势东高西低,起伏不平的高原面被蚀余山和火山分隔为一系列盆地。高原东缘因断层而急剧下降,形成狭窄的滨海平原,海岸线平直。高原西坡呈阶梯状和缓下降,许多河流顺高原面西流入莫桑比克海峡,在阶地边缘形成一些瀑布、急流。西部沿岸为冲积低地,一般海拔200米以下,地表平坦,土壤肥沃。非洲所属其他岛屿多为火山岛,一般面积不大,散布在西印度洋和大西洋。矿 藏在非洲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生成了丰富的多种矿藏,富集了很多大型的金属矿床,如铬、钛、钒、钴、铂、金、铀、铜、铁、金刚石等;沉积矿床有南非的煤、锰矿,北非的磷酸盐矿,西非的铝土矿和北非、西非的石油等。铬铁矿主要分布在南非和津巴布韦境内,合占世界铬铁矿总储量92.3%。是世界最大的层状型铬铁矿。铁矿主要分布在利比里亚、几内亚、科特迪瓦、塞拉利昂、毛里塔尼亚和南非。南非德兰士瓦铁矿床是世界最大的铁矿床之一,利比里亚和几内亚的宁巴铁矿床是非洲最大的-- 467844世界地理概览铁矿床之一。金矿储量约占世界一半。主要分布在南非、津巴布韦和加纳。铀矿储量约占世界30%,主要分布在南非和尼日尔、加蓬。扎伊尔和赞比亚境内分布着世界著名的中非铜矿带,属砂岩铜矿型。西非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的铜矿是斑岩铜矿型。钴与铜伴生,中非铜矿带也是世界最大的钴矿产地,扎伊尔和赞比亚是世界钴矿储量最多的两个国家。金刚石储量约占世界88%以上。南非的金刚石属原生矿床,生成于金伯利岩内;扎伊尔、安哥拉、纳米比亚、加纳等国的金刚石则产于富金刚石砂矿。磷酸盐储量约占世界一半,主要分布在北非和西非,以摩洛哥和西撒哈拉境内储量最大。此外,在扎伊尔、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也有磷酸盐矿。西非和中非一些地区蕴藏丰富的铝土矿,是由含铝质母岩风化富集而成。其中几内亚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其次是喀麦隆、加纳、扎伊尔和塞拉利昂等国。石油储量约占世界8%,天然气占5.5%。主要赋存于新生代至古生代沉积岩层中,储油、气层位较多,油质优良。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油、气储量最多。南非、博茨瓦纳、斯威士兰、津巴布韦等国有以硬煤为主的煤炭资源。-- 468世界地理概览944气 候热带气候在非洲占优势,有“热带大陆”之称。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干旱气候。气温很高,除南、北两端和局部高山区外,约占全洲面积95%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赤道以北为1月,赤道以南为7月)15℃等温线大致同南、北纬20°线相吻合;最热月(赤道以北为7月,赤道以南为1月)平均气温,整个非洲大陆几乎都在20℃以上,撒哈拉沙漠和卡拉哈里沙漠达30~40℃以上。大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小,南、北纬15°之间地区一般不足6℃;南、北纬15°以外地区,除撒哈拉西部等局部地区外,一般在15℃以下;气温日较差大于年较差,呈现热带大陆气候特色。干旱区面积广大。全洲除赤道两侧的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沿岸以及大陆东南沿海和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属多雨区外(年降水量可达1500~2000毫米以上),其他大部地区降水稀少,加以日照强烈,蒸发旺盛,形成广大的干旱与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的干旱沙漠区约占全洲总面积2A5,其中撒哈拉沙漠广大地区不足50毫米,甚至多年不雨;250~500毫米的半干旱区约占全洲总面积15。两者合计近A1800万平方公里,居各大洲之首;按其所占大陆面积的比例,则仅次于澳大利亚大陆。非洲是气候纬度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大陆,各气候类型区东西延伸,呈带状分布,南北更替,并对称于赤道。大致-- 469054世界地理概览赤道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带,由此带分向南北,渐次更替为热带草原气候带和热带干旱气候带,大陆南、北两端则为亚热带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包括赤道两侧的刚果盆地、几内亚湾沿岸以及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等地区,终年高温,雨水丰沛,湿度较大,季节变化不明显,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年较差很小,赤道附近只有2℃,其他地区一般不超过5~6℃。年降水量在1500~2000毫米以上,几内亚湾沿岸向风坡超过3000~40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 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区的两侧、东非赤道地区以及马达加斯加岛中部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典型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干湿季节分明。各月平均气温在24~30℃之间,气温与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越少气温越高,反之则低。气温年较差从沿海地区的5℃增加到内陆的10℃左右。年降水量一般为500~1000毫米,分布趋势从热带雨林气候区向外递减。非洲南、北两半部的干、湿季变化相反,北半部11月至翌年4月为干季,5~10月为雨季;南半部5~10月为干季,11月至翌年4月为雨季。热带干旱气候 又分热带沙漠气候和干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南、北两侧,包括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及其边缘的干草原地带和南部非洲的卡拉哈里沙漠、纳米布沙漠及其周围地带,以及马达加斯加岛西南沿海地区,是世界最大的热带干旱气候区。终年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从干草原地带向沙漠中心地区递减,最少只有几毫米。气温变化剧烈,撒哈拉沙漠中心地区的日较差28~33℃,-- 470世界地理概览154极端最高气温达50℃以上;气温年较差17~22℃。卡拉哈里地区的雨量多于撒哈拉地区,因而草原面积较大。纳米布沙漠因受本格拉寒流影响而多雾。地中海气候 分布在北非地中海沿岸和南非南端开普敦附近地区。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干热少雨,冬季受温带气旋影响降水较多,形成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暖湿润的特点。1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0℃以上,7月在25℃以上。南端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气温稍低,如开普敦2月平均气温只有20℃。亚热带高地草原气候 分布在南非高原南部的“高维尔”地区,是非洲面积较小的气候类型。由于这里地势较高且纬度偏南,因而气温较低,年平均气温在18℃以下;年降水量250~750毫米,3月和11月降水较多,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均较大,6~8月多霜。亚热带湿润气候 分布在南非东南沿海德拉肯斯山脉坡麓地带,也是面积较小的气候类型。终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季节分配较均匀。热带高地气候 分布在高度较大的东非高原山地区。气候带随海拔而变化,垂直地带性明显。河流和湖泊非洲大陆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因而水系大多流入大西洋(包括地中海);干旱地区广大和大陆边缘多山,形成了-- 471254世界地理概览大陆内流区和无流区面积广大及沿海河流短小的特点。大陆东部南北纵贯的主要分水岭,把全洲水系分为大西洋流域和印度洋流域两大部分。外流区面积2030万平方公里,占全洲总面积67%,其中印度洋流域约占外流区面积的26.6%,大河较少;大西洋流域面积广大,占外流区面积的73.4%,地势低平,全洲的大河多分布于此。内流区与无流区面积90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洲面积33%左右,包括撒哈拉沙漠、卡拉哈里沙漠和纳米布沙漠以及东非大裂谷湖区、旭特高原等地区。降水地区差异悬殊的特点,决定了非洲水系的分布格局。赤道地带终年多雨,水源充足,地表起伏不大,河流众多,河系发育健全,形成世界著名的刚果河水系。大陆东南部地区,终年受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地表径流充足,形成赞比西河与林波波河等较大水系,河网密度也较大。广大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地表径流,因而河流稀少,水系发育不全,河网密度很小。全洲流域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大河有刚果河、尼罗河、尼日尔河与赞比西河,4条河的流域总面积占全洲外流流域面积的12。A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上的布隆迪高地,北流注入地中海,全长6671公里,是世界最长河流;流域面积287.5万平方公里。刚果河发源于扎伊尔南部的加丹加高原,注入大西洋,全长4640公里,流域面积约370万平方公里。尼日尔河是西非最大河流,发源于几内亚境内的福塔贾-- 472世界地理概览354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4160公里,流域面积210万平方公里。赞比西河是南部非洲的最大河流,发源于赞比亚西北部边境山地,注入印度洋的莫桑比克海峡,干流长2660公里,流域面积133万平方公里。非洲湖泊较多。较大的湖泊多为断层湖,集中分布在东非裂谷带内,一般湖形狭长,湖底深陷,湖岸多陡崖峭壁,如坦噶尼喀湖,南北长720公里,东西宽48~70公里,面积329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700米,最大深度1470米,是世界第二深湖。马拉维湖南北长560公里,东西宽32~80公里,面积3080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72米,平均水深273米,最大水深706米,低于海平面234米,是非洲第二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