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世界-22

此外,家用电器、纺织等部门也比较发达,其中彩电产量占前苏联的13以上。主要工业中心有基辅A(机械、化工、食品、纺织)、哈尔科夫(机械、化工、食品)、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钢铁、机械、化工)、顿涅茨克(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电力)、敖德萨(机械、化工、食品)等。农业繁盛,向有“欧洲谷仓”之称。全国农业用地422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70%,其中耕地达3420万公顷,其余是牧场和草地,垦殖指数高达57%。种植业与养畜业并重,且紧密结合。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甜菜、向日葵、长纤维亚麻、葡萄、蔬菜等。1993年粮食产量4500万吨,其中小麦4090万吨,在独联体中仅次于俄罗斯。甜菜产量占独联体的一半以上,长纤维亚麻、向日葵均超过40%。养畜业发-- 351233世界地理概览达,以饲养牛、猪和家禽为主,肉、奶、蛋产量在独联体均占重要地位。交通运输业发达。铁路总长2.28万公里,是前苏联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公路总长16.9万公里,其中硬面路15.9万公里。内河航道约4500公里,第聂伯河为最主要的航运干线。海运方便,有敖德萨、尼古拉耶夫、赫尔松、刻赤、别尔江斯克、马里乌波尔(日丹诺夫)、伊兹梅尔等港口。克里木半岛西南岸的塞瓦斯托波尔为优良军港,是前苏联黑海舰队驻地。飞机可直航邻国首都和国内主要城市。境内还有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天然气管道。主要交通枢纽有基辅(综合)、哈尔科夫(铁路)和敖德萨(国际海港)。黑海海岸景色优美、气候宜人,是世界闻名的旅游疗养胜地,雅尔塔和敖德萨为乌克兰最著名的旅游城市。其他主要城市还有哈尔科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基洛沃格勒等。(沈允武)摩尔多瓦(Moldova)欧洲中部内陆国。北、东、南同乌克兰相邻,西与罗马尼亚接壤,邻近黑海。面积3.37万平方公里。人口440万,其中摩尔多瓦族占64%,其余为乌克兰、俄罗斯和加告兹族等。多数居民信东正教。官方语言为摩尔多瓦语,通用俄语。-- 352世界地理概览333全国分为40个区。首都基希纳乌。国土地处东欧平原,境内丘陵和河谷平原相间分布,平均海拔147米,中部为科德腊高地,最高点巴拉涅什特山,海拔430米。境内河流众多,但大部分短小,主要河流为德涅斯特河和普鲁特河,绝大部分国土介于两河之间。地下水资源丰富。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暖,1月平均气温北部-5℃,南部-3℃;7月平均气温北部19℃,南部22℃。年平均降水量450~500毫米,主要集中于夏季。自北向南由森林草原带过渡为草原带。黑钙土广布,土壤肥沃。主要矿产为褐煤、磷灰石等。公元12世纪境内形成部落联盟和国家联盟。1359年建立独立的摩尔多瓦公国。16~18世纪受奥斯曼帝国统治。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被沙俄兼并。1918年德涅斯特河和普鲁特河之间的比萨拉比亚归并罗马尼亚。1924年德涅斯特河左岸建立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属乌克兰。1940年6月苏联收回比萨拉比亚,并将其大部分与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合并;8月2日成立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1991年5月23日改国名为摩尔多瓦共和国;8月27日宣布独立,并将首都基什尼奥夫恢复原名基希纳乌;12月21日加入独联体。国内民族矛盾突出。1990年俄罗斯族居多数的东部地区成立“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导致多年的军事冲突和政治动荡。摩尔多瓦是前苏联欧洲地区经济规模最小,发展水平最低的国家。苏联解体后,摩尔多瓦生产滑坡。目前国营和集体经济仍为全国城乡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成分。-- 353433世界地理概览农业相对发达,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核心。全国农业用地25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75%,其中耕地170万公顷,其余是牧场和草地,垦殖指数高达50%以上。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尤以葡萄和其他果树栽培最为重要,葡萄种植面积达25万公顷,其他水果有苹果、梨、桃、杏、樱桃等。经济作物还有烟草、甜菜、向日葵、蔬菜和香精油料等。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虽小,但单产却较高。畜牧业比较发达,以养猪、养牛为主。摩尔多瓦的工业资源贫乏,基础工业薄弱。轻工业则相对发达,尤以食品工业最为突出,约占工业总产值的50%,主要有酿酒、罐头、制糖、植物油和肉类加工等。其他轻工业部门还有卷烟、纺织、制鞋等。机械制造业主要为农业和食品工业服务,此外还有电子、仪表、建筑材料工业等。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公路为主。铁路总长1150公里,公路1.08万公里,内河航道总长1200公里。飞机可直航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等国。输气管道总长170公里,年输送量16亿立方米。主要城市有基希纳乌、蒂拉斯波尔、别利齐等。(沈允武)波  兰(Poland)欧洲中北部国家。位于中欧东北部,陆邻俄罗斯、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北濒波罗的海(海岸线长524公里),东西长689公里,南北宽649公-- 354世界地理概览533里,面积312683平方公里,人口3857万,居民98%为波兰人,其余为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和日耳曼人等。92%的人信奉天主教。波兰语为国语。全国划分为49个省,其中包括4个城市省。首都华沙。自然地理 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45。北部、中部平原连A成一片,为德波平原的一部分。全国平均海拔173米,70%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仅有3%地区海拔超过500米。在西风和海流影响下,沿岸海滨沙咀都向东伸长,形成许多潟湖,沿海沙淤水浅,海岸线平直,缺少天然港口。由海岸向南,为一狭长的沿海平原,海拔约50米。再往南是一片冰碛丘陵,丘陵之间的低洼地形成许多湖泊。中部地表波状起伏,海拔50~150米。南部为高原和山地区,面积占全国15左右。有A苏台德、西里西亚、罗兹和小波兰等高原,平均海拔都在300米以上;高原上多为土质肥沃的黄土,已开垦为农田。这里也是主要的产煤区。苏台德山脉和喀尔巴阡山脉的北坡海拔500~1500米,塔特拉山的雷瑟峰海拔2499米,为波兰最高峰。波兰河网稠密,水量充足,中下游便于航行。受地形影响,河流多自南向北注入波罗的海。维斯瓦河是全国第一大河,源出西里西亚的贝斯基德山,全长1068公里,重要支流有布格河、桑河等,在波兰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87%,占国土面积55.9%;奥斯威辛以下通航里程941公里,水能资源丰富。奥得河发源于捷克奥得山,全长912公里,在波兰境内段长741公里,境内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83%,占国土面积34%,重要支流有瓦尔塔河和尼斯河。全-- 355633世界地理概览境面积1公顷以上的湖泊有9300个,多为冰碛湖。湖泊总面积320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北部地区。最大的湖泊是希尼亚尔德维湖,面积122平方公里。波兰属温和大陆性气候,并具有从西欧海洋性向东欧大陆性气候过渡的特点。1月平均气温-1~-4.6℃。从西向东递减;7月平均气温16.5~19℃,由北往南递增。年平均降水量各地也有差异,北部、中部平原低地500~600毫米,南部高原600~800毫米,苏台德山脉和喀尔巴阡山脉地区可达800~1200毫米。约有23的降水集中在夏季,特别是夏A季的后半期,往往影响谷物的收割。波兰矿产资源 以煤为主,储量1500亿吨以上。主要分布在以卡托维兹为中心的上西里西亚,储量丰富,煤层厚,为波兰第一大煤矿。下西里亚的瓦乌布日赫为第二大煤矿,储量不大,但煤质优良,可炼焦。褐煤储量400亿吨,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泥炭丰富,分布在东北部各省。硫磺储量1亿吨,居欧洲首位,主要分布在维斯瓦河中游的塔尔诺布热格等地。钾盐和岩盐储量丰富,分别分布在中部的克沃达瓦地区和克拉科夫附近的维利奇卡。铜矿金属储量约1500万吨,居欧洲首位,主要分布在格沃古夫东南的卢宾。天然气储量大,主要分布在卢巴丘夫、新苏尔和扎莫希奇等地区。其他矿产有铅、锌等。森林面积860多万公顷,覆盖率27.5%。水能资源估计为600万千瓦。发展简史 波兰民族是欧洲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公元3世纪就在维斯瓦河和奥得河流域居住。965年建立了波兰大公国。992~1025年博莱斯瓦夫一世执政时,统一全境,并由-- 356世界地理概览733游牧经济进入农业经济时代,商品经济也有了发展。16世纪末至18世纪初,波兰开始衰落。1772、1793和1795年曾三次被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瓜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恢复独立。1939年9月被德国侵占,国家遭受严重破坏,首都华沙和其他许多城市成为废墟,大部分工厂、矿山和交通设施被毁坏;全国16的人口被杀害。1944年德国败退后,7月22A日成立波兰人民共和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国界有了很大改变。根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和同年8月波茨坦会议的协议,以寇松线为基础划定东部国界,奥得-尼斯河线为西部疆界;东部领土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减少近18万平方公里,西部则增加10万多平方公里;同时由于波莫瑞等地区的归还,波兰获得了波罗的海宽广的出海口。1989年12月改名为波兰共和国。经济地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工农业有较大增长,已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工业国发展为一个具有中等水平的工业-农业国。工业和农业在地区上日趋结合,生产力布局日趋平衡。工业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0.3%,工业生产增长率达7%左右。主要工业部门有动力、冶金、机械制造、化学、纺织、食品等。动力工业中采煤业占主要地位。硬煤年开采量1.9亿万吨,居世界前列。主要产于上西里西亚,产量约占全国90%,这里不仅是波兰最大的煤田,也是欧洲最大的煤田之一。褐煤产于西部。石油开采量极少,远不能满足需要。通过“友谊”输油管从邻国输入原油,年输入量1000余万吨。最大的石油加工中心是普沃茨克。电力工业以火电为主,水-- 357833世界地理概览电站只占装机容量的3.5%。上西里西亚是电站最集中的地区。主要钢铁工业中心是克拉科夫(东郊的新胡塔)、琴斯托霍瓦、卡托维兹、霍茹夫、斯塔洛瓦沃拉。有色金属工业主要是铜、铅、锌的开采和冶炼,集中在西里西亚地区。铅锌的开采和冶炼在西里西亚-栋布罗瓦地区。机械制造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运输机械制造业,更是重点发展的部门。造船工业以生产远洋货轮和渔轮为主,能建造10万多吨级货轮,产量一半供出口。最大的造船中心是格但斯克(格但斯克列宁造船厂是全国最大的造船厂),其次是什切青。机车、车厢生产驰名国际市场,生产中心是波兹南、弗罗茨瓦夫。汽车制造业是战后的新兴部门,最大的汽车厂在华沙、斯塔拉霍维采、卢布林。其他部门有电机、机床、矿山和化工机械及制糖设备等。化学工业发展较快,主要生产硫酸、烧碱、化肥、化纤、塑料、药品、合成橡胶等。主要中心有弗罗茨瓦夫、霍茹夫、扎布热、索斯诺维茨。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罗兹为中心的纺织工业区和苏台德地区,其原料棉花和羊毛都依靠进口。制糖工业发达,年产甜菜糖约180万吨,半数运销国外。全国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资源较丰富。农业生产以个体经营为主。耕作业在农业中占主要地位,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1.9%。主要种植黑麦、小麦、大麦和燕麦。黑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年产量约9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13,主要分A布在北部、中部平原。小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主要分布在维斯瓦河中下游、东南和西南各省。马铃薯年产量达3500万-- 358世界地理概览933吨,占世界总产量15,其中23用作饲料,其余作食品和工A A业原料。甜菜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下西里西亚和维斯瓦河下游。亚麻和大麻分布在东北部地区。国内运输以铁路为主。铁路总长2.7万多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7000多公里。重要的铁路枢纽有:卡托维兹、弗罗茨瓦夫、华沙、波兹南和格但斯克。公路总长29万多公里。内河航远以奥得河为最重要,承担全国内河货运周转量23A以上,其次为维斯瓦河。海运发达,承担全国大部分外贸货运量和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的转口货运。主要港口有格但斯克、什切青、格丁尼亚。有20多条国际航线通往世界各地,华沙为全国航空中心。主要城市有华沙、罗兹、克拉科夫、波兹南、格但斯克,华沙是波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克拉科夫是波兰中世纪的古城,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唯一未遭受严重破坏的城市。(熊顺鼎)捷  克(Czech)欧洲中部内陆国家。东靠斯洛伐克,南邻奥地利,西接德国,北毗波兰。面积78864平方公里。人口1033万,90%以上为捷克族,少数民族有斯洛伐克人,摩拉维亚人、波兰人等。主要信基督教新教,39%信天主教。官方语言为捷克语。首都布拉格。境内以波希米亚高地为主,东北、西北、西南被苏台德-- 359043世界地理概览山脉、厄尔士山脉、波希米亚林山和舒马瓦山脉所环绕,山地海拔300~1000米;东部为海拔500~600米的摩拉维亚地区,亦称捷克盆地,盆地内部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0米以下,可分为拉贝河平原、比尔森盆地、厄尔士山麓盆地和南捷克湖沼地带。境内主要河流有伏尔塔瓦河、拉贝河等。伏尔塔瓦河全长约430公里,为全国最长的河流。大部分河流湍急,不利于航运,但水利资源丰富。全境属温和的大陆性气候,但气候大陆性特征较弱,夏季暖和,冬季不冷,年较差小,布拉格1月平均气温-0.5℃,7月19.3℃,年平均气温9.3℃,年降水量499毫米。境内褐煤、硬煤和铀矿蕴藏丰富,其中褐煤、硬煤的储量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欧洲第五位。其他矿产资源有锰、铝、锌、铜、萤石、石墨和高岭土等。森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13以上,木材可供出口。A公元5~6世纪斯拉夫人西迁至今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区。公元830年建立大摩拉维亚帝国。9世纪末至10世纪上半叶,在今捷克地区成立捷克公国。1419~1437年爆发反对罗马教廷、德意志贵族和封建统治的胡斯运动。1620年沦于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1918年10月28日与斯洛伐克联合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39年3月被纳粹德国占领。1945年9月在苏军帮助下获得解放。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开始执政。1948年5月9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国。1960年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68年8月,苏、波、匈、保、东德5国出兵捷克斯洛伐克,苏军并作“暂时留驻”,1989年11月捷政局发生剧变,捷共失去执政地位。1990年更改国名,组成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 360世界地理概览143共和国。1992年12月31日联邦解体。1993年1月1日起成为独立的国家,称捷克共和国。捷克是欧洲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民经济有较大发展。工业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5以上,从业人数占劳动力的13A A以上。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化工、冶金、纺织、电力、食品、木材加工和玻璃工业等。机械制造工业历史悠久,为重要的工业部门,产值约占整个工业产值的13。所产运输机A械、重型机械等在国际上较有影响,电力机械、机床、摩托车、精密仪器等有大量出口。主要分布在布拉格、布尔诺、比尔森、俄斯特拉发等地。化学工业部门齐全,主要产品有合成纤维、染料、塑料、橡胶、化肥、酸和碱等。主要分布在乌斯季、莫斯特、俄斯特拉发和哥特瓦尔德夫等地。钢铁工业是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部门,现为欧洲主要钢铁生产国之一,俄斯特拉发为全国最大的钢铁中心。纺织工业以棉纺织规模最大,主要分布在苏台德山麓的利贝雷茨及其附近城市。采煤工业是燃料动力工业最重要的部门,煤炭资源丰富,以褐煤为主,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厄尔士山麓各煤田。电力工业以火力发电为主,主要分布在布拉格、俄斯特拉发、布尔诺等城市。农业集约化程度高,农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8%。主要的农产品有小麦、大麦、马铃薯、甜菜。畜牧业以养牛、猪为主。旅游业发展迅速,主要旅游点有布拉格、温泉城卡罗维发等。国内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铁路总长9439公里,其中-- 361243世界地理概览电气化铁路2593公里。公路总长5589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66公里。 (褚劲风)斯洛伐克(Slovak)欧洲中部内陆国家。东邻乌克兰,南接匈牙利,西连捷克,北毗波兰。面积49036平方公里。人口530万,80%以上为斯洛伐克人,11.2%为匈牙利人,其他为吉卜赛人、捷克人、乌克兰人等。官方语言为斯洛伐克语。首都为布拉迪斯拉发。境内多山,海拔1000~1500米。喀尔巴阡山地(又称斯洛伐克山地)由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山脉组成,山脉之间为河谷和山间盆地,可分为北、中、南三带。北带塔特拉山的格尔拉赫峰海拔2655米,为全国最高峰。山区有茂密的森林和良好的天然牧场。境内主要河流有摩拉瓦河(长约358公里)、瓦赫河(长约390公里)等,自北向南注入多瑙河。全境属温和的大陆性气候,且大陆性特征较强,夏季暖热,冬季较冷,年较差较大,如卢切内茨1月平均气温-2.7℃,7月20.1℃,年平均气温9.1℃,年降水量637毫米。公元5~6世纪已有西迁的斯拉夫人定居。631年后为大摩拉维亚帝国的一部分。906年(帝国灭亡后),沦为马扎尔人统治,后为奥匈帝国的一部分。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与捷克联合建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39年3月被纳粹德国占领。1945年9月在苏军帮助下获得解放。1948年2月,捷-- 362世界地理概览343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开始执政。1948年5月9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国,1960年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68年8月,苏、波、匈、保、东德5国出兵捷克斯洛伐克,苏军并作“暂时留驻”,1989年11月政局发生剧变,捷共失去执政地位。1990年更改国名,组成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1992年12月31日联邦解体。1993年1月1日起成为独立主权的国家,称斯洛伐克共和国。斯洛伐克现代工业发展较迟。早年为捷克斯洛伐克的农业区,基本没有工业。1945年以后,国民经济发展迅速,逐步建立了钢铁、石化、机械、食品加工及军事工业,缩小了与捷克在经济上的差距。1989年局势剧变后,生产下跌。国民经济中农业地位重要,主要耕作区在多瑙河低地和喀尔巴阡山山间盆地,种植小麦、大麦、玉米、烟草和葡萄等。山区养牛业较发达。工业以机械制造、冶金、化工、木材加工为主,还有造船、电机、精密机械、纺织等部门。主要工业中心有希拉迪斯拉发(炼油、化工、造船)和科希策(钢铁、重型机械、木材加工)等。 (褚劲风)匈 牙 利(Hungary)欧洲中部内陆国。位于多瑙河中游,同捷克、斯洛伐克、乌克兰、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南斯拉夫联盟和奥地利相邻。国土南北最长268公里,东西最宽528公里,面积93031平方公里,人口1027万,居民98%为马尔扎人-- 363443世界地理概览(即匈牙利人),余为德意志、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人等。主要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匈牙利语为国语。全国划分为19个州,5个直辖市。首都布达佩斯。自然地理 境内平原占优势,低地和波状平原占国土面积23,山地不足15。多瑙河以东的匈牙利大平原,面积约A A5万平方公里。东为蒂萨平原,海拔90~100米,河网密布,多洼地沼泽;西为多瑙-蒂萨河间地,海拔100~150米,多沙丘,间有草地。多瑙河以西、国境西北部是匈牙利小平原,多瑙河支流拉包河流贯其间,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北部地势较平坦,两侧山麓边缘多丘陵。多瑙河以东的北部山地,为喀尔巴阡山脉的一部分,海拔300~1000米;马特劳山的凯凯什峰,海拔1015米,为全国最高点。多瑙河以西,界于小平原与巴拉顿湖之间的外多瑙山地,为阿尔卑斯山脉东延余脉,长200公里,宽40公里,海拔200~700米,包括科尼山中的科尼什峰海拔704米。山地森林茂密,有栎树、山毛榉、椴树等。矿藏有铝土、煤、石油、天然气、锰、铀等。铝土储量丰富,分布在外多瑙山地。全境23地区有地下热水A蕴藏,水温平均98℃。境内的多瑙河段长416公里(包括匈、捷边境150公里)。平均宽度400~800米,深度4~10米。春夏水位最高,冬季结冰期平均40天。干流全年通航。多瑙河最大支流蒂萨河,在匈牙利境内长579公里。最大湖泊是巴拉顿湖,面积596平方公里,其他还有费耶尔州的韦伦采湖,匈、奥边境的新锡德尔湖。匈牙利属温和大陆性气候,越往东大陆性气候越显著。1-- 364世界地理概览543月平均气温,西部-1.7℃(巴拉顿斐赖德),东部-3.8℃(德布勒森),最低气温东部可降至-28℃(塞格德);7月平均气温20~22℃,最高气温35~39℃。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递减,西部800毫米,东部480毫米,山区可达900毫米。最大降水量在6月(受大西洋影响)和10~11月(主要受地中海影响)。降水变率较大,常发生干旱现象,东部尤为严重。发展简史 公元896年,马扎尔游牧部族从乌拉尔山区一带移居多瑙河中游。1000年建立匈牙利王国。16世纪中叶起,中部被奥斯曼帝国占领。1711年后全境相继隶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地利帝国。1848~1849年,匈牙利人民进行争取自由独立的革命斗争,建立了匈牙利共和国。1867年与奥地利合并建立奥匈帝国。1919年3月21日建立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同年8月1日共和国被颠覆,恢复君主立宪国,实行独裁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占领。1945年4月获得解放。1946年2月1日废除帝制,成立共和国。1948年8月改称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64
正序
倒序
地理世界
地理世界-2
地理世界-3
地理世界-4
地理世界-5
地理世界-6
地理世界-7
地理世界-8
地理世界-9
地理世界-10
地理世界-11
地理世界-12
地理世界-13
地理世界-14
地理世界-15
地理世界-16
地理世界-17
地理世界-18
地理世界-19
地理世界-20
地理世界-21
地理世界-22
地理世界-23
地理世界-24
地理世界-25
地理世界-26
地理世界-27
地理世界-28
地理世界-29
地理世界-30
地理世界-31
地理世界-32
地理世界-33
地理世界-34
地理世界-35
地理世界-36
地理世界-37
地理世界-38
地理世界-39
地理世界-40
地理世界-41
地理世界-42
地理世界-43
地理世界-44
地理世界-45
地理世界-46
地理世界-47
地理世界-48
地理世界-49
地理世界-50
地理世界-51
地理世界-52
地理世界-53
地理世界-54
地理世界-55
地理世界-56
地理世界-57
地理世界-58
地理世界-59
地理世界-60
地理世界-61
地理世界-62
地理世界-63
地理世界-64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世界地理概览
世界地理概览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