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年产1600万吨,95%供出口。原油加工能力64万吨。发展了石油化工、天然气液化、钢铁、化肥、水泥、电力、造纸、塑料和大型海水淡化等工业。建筑业也较发达。全国耕地面积7000公顷。农业生产集中在北部。政府对农业积极投资,农业发展较快。主要农产品有蔬菜、玉米和少量小麦、大麦、粟类,另有椰枣、油橄榄、柠檬,石榴、番石榴等。粮食主要依靠进口。畜牧业以养骆驼为主。沿海居-- 239022世界地理概览民多从事渔业和珍珠采集业。渔产品自给并有出口。全国无铁路。交通运输依靠公路。首都多哈有现代化国际机场和港口。 (金永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nitedArabEmirates)亚洲西部国家。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介于波斯湾和阿曼湾之间,扼波斯湾入印度洋的咽喉。由阿布扎比、迪拜、沙迦、阿治曼、乌姆盖万、哈伊马角和富查伊拉7个酋长国联合组成。旧称麦什哈特阿曼。包括波斯湾内的200多个小岛和珊瑚礁,总面积85470平方公里。以位于西部和中部的阿布扎比酋长国最大,约占全国面积80%。阿治曼酋长国最小,只占全国面积的0.33%。人口208万,其中13为阿拉伯人,A其他为外籍人。居民大部分信奉伊斯兰教,多数为逊尼派。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英语。首都阿布扎比。全境大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低平的沙漠,地表覆有砾石,多沙丘,其间点散着少数绿洲。位于阿布扎比市西面和南面的艾因绿洲较大,为富庶的农业区,历史上曾是阿拉伯东南部贸易路线的汇合点,今为一游览中心。另有利瓦绿洲群,位于阿布扎比布以南,由30多个小绿洲组成,东西伸展65公里。境内东北部有一条南北蜿蜒的石灰岩山地,是哈杰尔山地的一部分,海拔1000~1500米,最高峰2000米以上。岩石裸露,山间多为涸河所切割。山地以东的阿曼湾沿岸有一带肥沃平原叫巴廷纳;山地以西,波斯湾沿岸平原狭窄,沙-- 240世界地理概览122丘覆盖,个别地段有耕地。西坡山麓与沙丘之间有两处绿洲。海岸线全长约640公里,多沙岸、浅滩,岛屿和珊瑚礁纵横交错,不利航行。阿联酋属热带沙漠气候。沿海地带7月平均气温在30℃以上,内陆干燥炎热,常出现50℃以上高温。冬季温和,1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偶有霜冻。年降水量75~80毫米,内地仅25毫米。东北山地降水较多,哈伊马角可达150毫米以上,绝大部分集中在冬季。全境除降雨较多和有地下水地区外,植被稀少。石器时代就有阿拉伯人居住。公元7世纪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曾是对外联系的海运枢纽。16世纪起,受葡萄牙统治长达200年之久。后来法、荷、英等国相继入侵。1820年沦为英国“保护国”,称“麦什哈特阿曼”或“特鲁西尔阿曼”。1971年独立,组成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哈伊马角酋长国1972年加入)。波斯湾地区新兴的产油国,国家财政收入90%以上来自石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居世界最前列。石油资源丰富,探明储量44.2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4.58%,也是世界拥有天然气最多的国家之一。1962年开始采油,现已是世界重要产油和输出国之一。全国共有11个油田,4个在陆地,其余在海上。年产油6000万吨左右。大部分供输出,其中80%产自阿布扎比,15%为迪拜生产,沙迦也有少量出口。阿布扎比陆上油田主要分布在中部,有油管通往扎纳油港输出,附近也有炼油厂。海上油田所产原油通过海底油管输送到达斯岛出口。该岛建有现代化油港和大规模液化天然气及液化石油气厂。迪拜原油产于离海95公里的费斯-- 241222世界地理概览油田,在迪拜的拉希德港附近建有炼油厂和液化石油气厂。石油收益促进了工农业发展。在采油基础上,除建立炼油、液化油气、石油化工等工业外,还兴建了电力、海水淡化、面粉、饮料、制粉、印刷、建筑材料、金属制品、塑料制品以及鱼产加工厂等,从而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工业大多集中在阿布扎比市和迪拜市。新发展的重工业分布在扎纳附近的鲁韦斯和迪拜的阿里。除阿布扎比、迪拜和沙迦外,其他酋长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全国可耕地约3.2万公顷,已耕地约1.5万公顷,主产蔬菜、椰枣、巴丹杏、玉米和豆类等,23以上粮食依赖进A口。在各酋长国中,哈伊马角生产全国一半的水果、蔬菜、谷物和牲畜。其他各绿洲和阿曼湾沿岸,主要种植椰枣、蔬菜和水果。山地和半荒漠地区,为羊和骆驼放牧场所。过去曾是世界著名采珠地,代勒马岛是历史上采珠中心之一,因受海外人工养殖珍珠的影响,今已萧条。沿海渔类资源丰富,捕鱼业是国家重要经济部门。阿曼湾上的豪尔费坎是捕鱼中心。阿联酋境内无铁路,但公路交通发展很快。主要公路是连接海湾沿岸各酋长国首府的滨海大道,从首都阿布扎比向东北穿过迪拜、沙迦、阿治曼、乌姆盖万直到哈伊马角,并有支线通艾因绿洲。由阿布扎比向西有连接油田和油港的公路,再西延经卡塔尔,衔接横贯阿拉伯半岛公路直通麦加和麦地那以及红海港口。在波斯湾和阿曼湾之间有公路从沙迦通富查伊拉。迪拜和阿布扎比是两大贸易港,同沙迦和哈伊马角都是重要国际航空港。(王亦娴)-- 242世界地理概览322阿 曼(Oman)亚洲西部国家。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端。西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相邻。东北临阿曼湾,东南濒阿拉伯海。在波斯湾出口处的穆桑代姆半岛还有一小块“飞地”,隔霍尔木兹海峡与伊朗相望,扼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门户。面积30万平方公里,人口202万,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信伊斯兰教,以什叶派为主。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英语。首都马斯喀特。阿曼境内大部分是高原,可分为3部分:①东北部哈杰尔山地,沿海岸从西北向东南延伸,约占国土面积14,海拔A1000~1500米。中部绿山高达3000米,最高峰沙姆山达3352米。有深陡的涸河,沙迈尔涸河是沿海与内地往来的通道。山地东北坡陡峻,临阿曼湾是一条狭窄的冲积平原。马斯喀特西北沿海平原较宽,土地肥沃,是全国主要农业地带。西坡平缓,形成海拔200~1000米的高原,有不少深切干谷伸向南部沙漠,山麓散布着一系列绿洲。矿藏丰富,有铜、锡、铬、金、银、煤、硫磺和石棉等。②西南部佐法尔高原,约占国土13,海拔200~1000米,临海为山地,内地为缓倾的纳季A德高原,沿阿拉伯海岸是一条狭长平原。③中部平原,位于哈杰尔山地和佐法尔高原之间,海拔200米以下,多沙漠和盐滩。全国除东北山地外,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 243422世界地理概览5~10月沿海平均气温在32℃以上,内陆高达45℃以上。冬季较凉爽,沿海平均气温约27℃,内地夜晚有时降霜。全境降雨稀少,年降水量130毫米左右。阿曼历史悠久。古代阿曼人利用地下水修建灌溉渠道,发展农牧业。公元前2000年以航海造船闻名于世,又是著名的转口贸易中心。7世纪时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6世纪葡、英、荷、法、波斯等国先后入侵。18世纪成立马斯喀特苏丹国,努力扩及东非沿岸,为当时西印度洋最强盛国家。后来又受英国不平等条约束缚,实际上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13年山区部落起义,成立阿曼伊斯兰教长国。1956年马斯喀特苏丹国攻占教长国。1970年成立阿曼苏丹国。阿曼原为农牧国家。1964年发现石油,1967年首次生产并输出石油,变为石油经济国。1970年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已探明石油储量3.73亿吨,天然气储量761亿立方米。年产石油约3600万吨,石油收入占国民收入90%以上。石油开采地最早的是哈杰尔山脉西麓的费胡德,70年代又在费胡德东南沃希拜沙漠、佐法尔东部和南部发现油田,有输油管从胡韦塞到马特拉西北的费赫勒港。费赫勒建有炼油厂。天然气年产约21亿立方米。除石油工业外,还建有炼铜厂、铬矿厂,以及水泥、制盐、鱼产加工、电力、造船、制冰、海水淡化、造纸等工业。80%以上居民从事农牧业。可耕地只占全国土地面积1.3%,已耕地仅占可耕地的一半。主要农产品有椰枣、小麦、玉米、烟草、苜蓿等。椰枣一直是主要栽培和出口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37%,除佐法尔外,各地都有种植。多雨的坡地种有柑橘、柠檬、香蕉、杧果、石-- 244世界地理概览522榴等果树。居民普遍养畜,内地游牧民多放牧骆驼,佐法尔是主要养牛区。沿海渔业发达,鱼产品部分可供出口。全境无铁路。陆上交通运输主要依靠公路。土石路和沥青路总长1.4万多公里。马斯喀特是北部公路网的中心,沿海公路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公路相接。海运有4条国际定期航线。国内各港口间的海运重要,马斯喀特港和马特拉港是两个最大港口。马斯喀特和塞拉莱建有现代化机场。(王亦娴)也 门(Yeman)亚洲西部国家。位于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沿海地区,西濒红海,南临阿拉伯海,西南与索马里和吉布提隔亚丁湾和曼德海峡相望,地处亚、欧、非海上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重要。海岸线长约2000余公里。陆上的北部和东部分别与沙特阿拉伯和阿曼接壤。面积53.19万平方公里,人口1423万(1993),居民多为阿拉伯人,伊斯兰教为国教,什叶派和逊尼派各占一半。另外还有100多万侨居国外的人口,多在邻近的产油国家谋生。阿拉伯语为国语。首都萨那。也门在阿拉伯半岛南缘,地势西高东低。全境地形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西部和南部沿海为狭窄的低平原,宽仅20~50公里,海拔一般不足200米;其余国土绝大部分为高原,是阿拉伯高原的组成部分,平均海拔1000~2700米,高原面上有一系列平行的山脊、陡崖和沟谷,熔岩分布普遍,地形-- 245622世界地理概览破碎、崎岖不平,其中哈杜尔舒艾卜峰海拔3760米,是全国也是阿拉伯半岛的最高峰。高原接近沿海平原处常呈陡崖,往往成为内陆与沿海交通的阻隔。高原的东北部为沙漠,是鲁卜哈利沙漠的一部分。境内多季节性河流,雨季时洪水涨满河床,并带来大量肥沃土壤;冬季河床干涸,是骆驼商队的通道。哈德拉毛河全长640公里,冬季大部分河段有水,部分渗入地下而干涸。涸河边缘、山麓和绿洲等地有丰富地下水源地区往往是主要的农业区和居民分布点。由于水量不足,河流常消失在平原和沙漠中,成为无尾河。属热带沙漠气候。沿海平原炎热干旱,11月至次年4月为凉季,盛行东南风,1月均温也在20℃以上;6月至9月为热季,7月均温超过30℃,最高可达45℃以上,年较差较小,年均降水量50~100毫米。山地和高原地区气温稍低,夏季较凉,冬季较冷。山地和高原6月气温在28℃左右,1月下降到5℃以下,较高山峰出现霜雪。西部山地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左右,为阿拉伯半岛降水量最多地区,由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接近阿曼附近仅为250毫米,有些地区不足100毫米,高原以北以及沙漠区几乎终年无雨。也门有30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25年,先后建立过3个王国。公元7世纪是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6世纪后,先后遭葡萄牙、奥斯曼帝国和英国的入侵和占领。1918年宣布独立,称也门穆塔瓦基利亚王国。1934年英国占领南部,也门被分割为南北两部分。1962年北部建立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南部也于1967年重新独立,成立也门-- 246世界地理概览722民主人民共和国。1990年5月22日,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与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宣布统一,成立也门共和国。也门是世界上经济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农业为经济的主要部门。全国已耕地面积100多万公顷,60%以上分布在山区平坦谷地与土层深厚的坡地,其余分布在沿海平原和内陆沙漠的绿洲上。粮食作物主要有黍类、小麦、大麦和玉米等,多分布于西部山地和中部高原区。粮食不能自给,约三分之一依靠进口。经济作物有咖啡、棉花、卡特、烟草、甘蔗等。除咖啡与卡特分布于山地和高原外,其余多产于沿海平原的灌溉地区。咖啡品质好,为世界名贵品种,称为“穆哈”,具有数百年出口历史的港口穆哈港也因此而得名。卡特是一种含麻醉剂和兴奋剂的灌木,当地人喜咀嚼其叶子,出口收入也颇丰。内地高原和部分沿海地区是主要畜牧区,牲畜有骆驼、牛和羊等。沿海地区渔业和海盐资源较丰富,生产鱼类有金枪鱼、鲨鱼、龙虾等,年鱼获量8万吨左右。独立后工业有所发展,90年代初的工业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55%。矿产资源有铜、铁、铝、铬、镍、钴、金、银、煤、盐、大理石、硫磺、石油、天然气、石膏等。近年来不断发现新油田,已探明储量63亿吨、天然气15亿立方英尺。工业主要有纺织、炼油、化工、制铝、制革、建材及食品加工业等,大多集中于萨那、亚丁等城市。境内无铁路。沿海主要靠海运,现有港口7个,亚丁港最大,有泊位30个,可靠万吨级货轮。其余还有荷台达、穆哈、穆卡拉等港口。内地运输主要靠公路,现有7000多公里的公路,其中约三分之二是沥青路,其余为石子路。全国有-- 247822世界地理概览11个机场,其中萨那、亚丁有国际机场。主要城市有萨那、亚丁、荷台达等,萨那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宗教中心,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亚丁是全国经济、文化中心,阿拉伯半岛的重要港口,统一前曾是民主也门的首都。(朱海森)伊 拉 克(Iraq)亚洲西部国家。介于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半岛和伊朗高原之间,同伊朗、土耳其、叙利亚、约旦、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为邻,东南一角临波斯湾。面积438317平方公里,人口1980万。阿拉伯人约占全国人口74%,库尔德人占22%,其余为伊朗人和土耳其人等。居民95%信奉伊斯兰教,其中什叶派占60%,余为逊尼派。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首都巴格达。自然地理 国土一半以上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贯其间,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西北高东南低。巴格达以北地势略高,岗丘起伏,称上美索不达米亚;南部低平,排水不畅,湖泊、沼泽星罗棋布,称下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和东北部是安纳托利亚高原、亚美尼亚高原和伊朗高原的边缘。扎格罗斯山脉逶迤在东北边境,海拔2000米左右。西和西南部是阿拉伯高原的北缘,属叙利亚阿拉伯沙漠的一部分。平原与沙漠之间有峭壁耸立,是美索不-- 248世界地理概览922达米亚平原与阿拉伯高原之间的天然界限。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是流经伊拉克的两条大河,也是西亚最重要的河流。两河均发源于亚美尼亚高原。底格里斯河长1950公里,流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境内长约占总长的34。幼发拉底河长2750公里,流域面积67.3万平A方公里,境内长约占总长的46%。两河水量丰富,在伊拉克境内年径流量约700亿立方米。中游沿河地带赖河水灌溉,成为最主要的农业区。两河流经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至下游古尔奈附近汇合后,称阿拉伯河,在法奥附近注入波斯湾。阿拉伯河长近200公里,河口宽约800米,上半段在伊拉克境内,下半段为伊拉克和伊朗国界河,水深8~15米。国土大部分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除东北部山地外,广大地区属炎热干燥的亚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平原地区7月平均气温30~34℃,南部绝对最高气温可达50℃以上;冬季温暖,大部分地区在0℃以上,南部在10℃左右,只有北部山区在0℃以下,高山上可出现-15℃左右的低温。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幼发拉底河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更少,有的地方不足100毫米。降水集中在冬半年,冬季和初春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34以上。北部山地11月至翌年4月降水较多,A达400~500毫米,属地中海气候。平原及其以南地区,冬季受西风带南缘影响,气旋过境时也有降水。发展简史 早在公元前4000年,两河流域就出现了灌溉农业,产生了文字,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公元前3000年前后,在-- 249032世界地理概览两河中、下游先后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国家。公元前18世纪和前8世纪,巴比伦和亚述先后成为强盛的国家,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成就辉煌。前6世纪后,先后被波斯帝国和马其顿帝国所侵占。公元7世纪起为阿拉伯帝国的统治中心。13世纪后蒙古人入侵。16世纪受奥斯曼帝国统治。1920年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1921年成为独立的伊拉克王国。1958年推翻王朝,成为伊拉克共和国。经济地理 传统的农牧业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石油工业发展,国民经济发生较大变化。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以石油为中心的工矿业比重不断上升,农业的比重下降。石油工业和工矿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60%,农业仅占5%左右。但从80年代以来,由于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的影响,经济发展受到阻碍。石油工业是伊拉克国民经济的命脉,约占财政收入的70%,原油出口占出口总值98%,加上石油制品共达99%。石油资源丰富。1990年探明储量为136亿吨,居世界前列。有南北两大油田区,北部札格罗斯山脉的山前地带,是以基尔库克为中心的北部油区,仅基尔库克油田累计探明储量已达23亿多吨。南部两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则形成以鲁迈拉为中心的海湾油区,仅鲁迈拉油田累计探明储量已有19亿吨。从1927年在基尔库克钻成第一口油井起,迄今已有50多年历史。由于最早发现的油田深处内陆,输出不便,生产增长缓慢。1955年后,随着南部油田的开发以及通往地中海港口输油管的修通,产量开始迅速增长。1975年将英、荷、美等外国资本控制的石油公司全部收归国有。原油产量1971年-- 250世界地理概览1328300万吨,1979年增达1.7亿吨(历史最高纪录),在中东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四位。1980年后,原油产量下降。战后仅恢复到年产量2160万吨(1992)。石油生产主要集中在基尔库克、鲁迈拉和祖拜尔三大油田,产量约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90%。原油绝大部分经输油管输出,为世界重要石油输出国之一。70年代来,为改变单纯出口原油状态,努力发展炼油和石油化工业。年炼油能力1580万吨,有8个炼油厂分别设在巴格达、巴士拉、基尔库克、哈迪塞等地。新建石油化工厂主要生产乙烯、聚氯乙烯和苛性苏打。此外,还发展了纺织、钢铁、船舶、水泥、卷烟、榨油、制革、造纸、食品等工业。全国50%以上就业人口从事农业。1958年后,进行土地改革,政府采取一些措施,加速农业发展。全国可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12.5%,已耕地约占可耕地的16。主要农A作物有小麦、大麦、椰枣、水稻、棉花、烟草等。两河中游河谷地区北部、中部主要种植小麦、大麦和棉花。小麦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一半。两河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水渠纵横,是椰枣和水稻的主要产区。椰枣著称于世,年产量约4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5%,34供出口,是仅次于石油A的第二位出口商品。粮食尚不足自给。北部山区和西南沙漠中水草丰美的地方是主要畜牧区,以羊和牛为主,其次为驴和马。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总长1.5万公里,从首都巴格达到各省区,现代化公路网已初步形成。铁路总长约2500多公里,以巴格达为中心,分别通往巴士拉和摩苏尔,并通邻国-- 251232世界地理概览叙利亚,还有支线通埃尔比勒等地。空运较发达,与欧、亚、非40多个城市相联系。巴格达、巴士拉是国际航空港。巴士拉还是唯一商港。离巴士拉约120公里的海域中,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贝克尔海上输油港。(阎玉龙)叙 利 亚(Syria)亚洲西部国家。陆邻土耳其、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伊拉克,西濒地中海。自古以来是连接地中海和东方的通道。面积185180平方公里,人口1340万。阿拉伯人约占80%,其余为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土库曼人、贝都因人等。居民中85%信奉伊斯兰教,其中逊尼派占80%,什叶派占20%。约14%信奉基督教。阿拉伯语为国语。首都大马士革。自然地理 大部为一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高原,海拔200~700米,可分为5个地带:①西部山地。沿海岸自北向南绵延两列山地,山间纵谷有阿西河流过,西列山脉为阿克拉山和安萨里耶岭;东列包括外黎巴嫩山、谢赫山(海拔2814米,为全国最高峰)和戈兰高地。西部山地岩溶地貌发育,广布溶蚀洼地、漏斗状岩洞和地下暗河。②地中海沿岸为一狭长低地,宽仅20~30公里。③内陆中部为低山和平原。中部平原和沿海低地是全国主要经济活动区,工农业发达。④南部低高原,海拔约500米,毗连约旦国界为德鲁兹山脉。多沙漠,沙漠中散布着干河谷和绿洲。⑤东北部丘陵,间有河-- 252世界地理概览332谷低地,适于发展农业生产。河流主要属地中海水系和波斯湾水系。幼发拉底河流经境内河段长675公里,河床平缓,经常泛滥,现建有大水库,蓄水量达120亿立方米。地中海沿岸的北凯比尔河、南凯比尔河、辛恩河,流程短小,河岸陡峭,冬水深,夏水浅。西部山间的阿西河有325公里流经境内,径流季节均匀,水量丰富。境内最大的内陆河是拜拉达河,长71公里,发源于大马士革山区,沿途吸收众多山泉,灌溉姑塔绿洲农田和菜园。在沙漠地区广泛分布季节性河流。全国各地散布有许多湖泊。大部为内陆湖,以霍姆斯湖和杰布勒湖较大。气候以西部山地为主要分界。山地西侧沿海低地属典型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充沛,气候温和,夏季湿度大,但降水稀少。沿岸地区最热月(7月或8月)平均气温为24~26℃,最冷月(1月)12℃。山地东侧广大地区属干旱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冬季寒冷。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34℃,最冷月(1月)4℃,夏季绝对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冬季可降到-6℃。降水主要在秋、冬季,多暴雨。沿海地区年降水量800毫米左右,西部山地1500毫米,中部地区250~350毫米,南部沙漠地区不足100毫米。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矿物资源,探明储量分别为2.09亿吨和357亿立方米。此外还有磷酸盐、岩盐、沥青等。发展简史 叙利亚的历史悠久。公元前3000~前2000年,已建有一些原始的奴隶城邦。公元前7世纪,被亚述人征服。公元前64年,成为罗马帝国一个省。公元636年起,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3世纪后,又被埃及王朝统治了3-- 253432世界地理概览个世纪。16世纪起,被并入奥斯曼帝国达400年之久(1516~1918)。1920年沦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1946年独立,成立叙利亚共和国。1958年曾与埃及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9月28日,脱离阿联,成立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