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印度为英国东方军用物资供应地,发展现代工业,建立了燃料、原料开采基地,兴办军火、冶金、造船等工业,从而在德干高原内地出现了浦那、班加罗尔、贾姆谢德布尔等工矿业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迫于南亚民族运动高涨,1947年英国实行印、巴分治,按居民宗教信仰将英属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成立印度共和国。经济地理 印度是发展中的农业—工业国家。独立前,经济受英国垄断资本控制,广大农村贫困落后。独立后,国民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农业的比重下降,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许多农、矿产品产量在世界上占有一定地位,如茶叶、甘蔗、花生、粟和牛的头数,以及铁矿石和锰矿石产量都居世界前列。农业 农业仍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种植业约占农业总产值的80%。1966年后推行绿色革命,开展农业技术改革,粮食生产获得较大发展,农业生产年增长率约2.7%。1978年起粮食基本自给。1993年粮食产量1.8亿吨。-- 183461世界地理概览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总种植面积72.3%和种植业产值的55%。主要有水稻、小麦、高粱、玉米和豆类等。是世界上主要稻米生产国之一。水稻种植面积约占粮食种植面积30%。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约占粮食种植面积17%,是印度重要的冬季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只占播种面积27.3%,产值却占种植业产值40%以上,除为本国轻工业提供原料外,还大量输出。主要有甘蔗、烟草、棉花、黄麻等。甘蔗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独立以来,种植面积增长了一倍,达32万多公顷,产量增长了3倍,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首位。棉花在南亚次大陆已有3000多年的种植历史,英国殖民时期的印度是世界主要棉花输出国。印、巴分治后,棉田60%划归巴基斯坦,印度成为棉花输入国。独立后棉田面积有较大扩展。1992年棉花产量166.6万吨。黄麻1992年产量为183.6万吨,居世界前列。主要产地是西孟加拉邦,占全国黄麻种植面积的60%和产量的65%。烟草1992年产量达60.3万吨,集中分布在安得拉邦和古吉拉特邦。油料作物主要有花生、蓖麻籽、油菜籽、芥籽和亚麻籽,合计种植面积1500~1600万公顷。1993年产量2160万吨,居世界前列。其中花生占油料作物总产量的70%,大部分供输出。此外,茶叶、咖啡、橡胶、香料等也有较多的种植和相当的产量。多由种植园经营,大部分供输出。茶叶产量居世界首位,1993年产72.1万吨,阿萨姆丘陵、西孟加拉的大吉岭和南部西高止山西坡丘陵是印度的三大茶区。-- 184世界地理概览561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合占农业总产值的20%左右。80年代以来奶牛发展较快,牛乳产量增加。畜牧业多为种植业的副业,缺乏饲料和较好的放养环境,收益不高,而且由于宗教信仰关系,全国存在着大量老牛和病牛。渔业以海洋渔业为主,沿海有广达31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渔业资源丰富。主要渔场在西海岸,捕获量占海洋鱼类总捕获量70%以上。工业 独立前以棉、麻、纺织等轻工业为主,独立后,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来,转向发展重工业。70年代以来,原子能、电子和航空等新兴工业有一定发展。90年代初,工业生产平均年递增8.5%。已初步建立起部门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品自给率大有提高,并有部分轻重工业品输往国外。工业布局也发生变化,过去70%的工业集中在以加尔各答、孟买和艾哈迈达巴德为中心的沿海地区。80年代以来,上述地区只占42%,而半岛南部4个邦则从占11%上升到占14左A右。西北部各邦工业也有发展。主要工业部门有燃料动力、采矿、冶金、机械、化学和纺织工业等。① 燃料动力工业。以煤炭为主(约占64.5%),其次为石油(占28.3%)、原子能和水电(占4.8%)、天然气(占2.1%)等。除石油只能自给12外,其他自给率均为A90%。煤炭资源丰富,600米深度内的硬煤地质储量850亿吨,其中探明储量246亿吨。70年代起,煤炭产量增长较快,1976年年产量已突破1亿吨。1993年产煤2.55亿吨,产值占采矿业总产值一半以上。煤矿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贫乏,石油探明储量约5.5亿吨,主-- 185661世界地理概览要油田分布在阿萨姆邦、西部的肯帕德湾和孟买以西阿拉伯海底。1993年原油产量为2750万吨,其中海底油田占一半以上。天然气产量增长迅速,90年代初,年产已突破18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估计总蕴蓄量1亿千瓦,但实际开发还不到18%。1992年发电量2867亿度,其中火力发电约占2A3。全国最大的火电站是杜尔加布尔电站,发电能力100万千瓦。较大的水电站近80座,主要分布在西部。此外在马给拉施特拉邦的达拉布尔、拉贾斯坦邦的科塔、泰米尔纳邦的卡尔帕坎和北方邦的纳拉罗,建有4座核电站。② 采矿和冶金工业。矿产资源相当丰富,尤富铁、锰、云母、蓝晶石和铬矿等。矿藏多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和南部。铁矿探明储量224亿吨,其中工业储量81亿吨,平均品位在55%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铁矿石产量已经超过5300万吨,一半以上供出口。锰矿探明储量2540万吨,年开采量60万吨,大部分供出口。印度还出产占世界产量75%的云母和几乎全部的蓝晶石。此外,金、钛、铍、锆、铝土、铬、独居石等资源也较丰富。钢铁工业大部分集中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全国第一座钢铁厂1911年由塔塔财团在贾姆谢德布尔建成,独立后又扩建。现有6家年产能力在百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其中比莱和波卡罗两家最大企业年产能力已扩大到400万吨。目前又在南部建造一座年产300万吨的大型钢铁厂。炼铝厂建于接近铅土矿产地的杰伊卡伊讷格尔,最近又在戈尔巴和勒德讷吉里建立新厂。炼铜工业主要集中在卡德西拉和凯德里铜矿区。-- 186世界地理概览761③ 机电工业。1956年以来发展较快,先后建立了吉德伦金(西孟加拉邦)机车厂、瓦拉纳西(北方邦)柴油机厂、贝伦布尔(马德拉斯市郊)客车车厢厂和3家米格型飞机厂以及达莫德尔河谷煤铁基地附近的重型机械厂。孟买、加尔各答、马德拉斯、班加罗尔是主要综合机械工业中心。机械工业产值已占工业总产值14。铁路设备、日用电器、柴油机A等已开始出口。80年代中期以来电子工业发展迅速,年平均增长率35%,已成为软件出口大国之一。④ 纺织工业。印度的传统工业,其中棉纺工业具有国际地位。孟买和艾哈迈达巴德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集中了全国40%的纱绽和60%的织布机。南部的哥印拜陀、马杜顿和北部的坎普尔等地棉纺织业也较发达。印度有世界上最大的黄麻纺织工业,几乎全部黄麻纺织工厂都分布在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胡格利河沿岸,产品23供出口。此A外丝织、毛织、椰子纤维等也有一定地位。迈索尔、塞勒姆是丝织工业中心,坎普尔和西北部的一些城市是毛织工业中心,阿勒皮是椰子纤维工业中心。⑤ 化学工业。印度独立后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迅速,成为仅次于机械和纺织的重要工业部门。以生产橡胶、塑料为主的加尔各答—杜尔加布尔工业区和以生产药品、化妆品、肥皂、煤炭化工产品等为主的孟买—浦那工业区,都是较大的化学工业中心。在辛德里、楠格尔和劳尔克拉等地建有大型氮肥厂。全国还建有12座炼油厂,其中一半位于沿海各大港口,多利用进口原油进行加工。-- 187861世界地理概览交通运输业 铁路运输占主要地位,铁路总长6.13万公里,其中宽轨约占48%,电气化铁路5473公里。铁路网在中部平原与沿海地带较密。公路总长160.4万公里,其中辅面公路62.3万公里,沟通全国主要城镇。内河航运不发达,全国通航河道1.4万公里,其中15可通机动船,主要在恒A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河段。海洋运输业相当发达,全国计有大型港口10处,其中孟买、加尔各答、科钦、马德拉斯、维沙卡帕特南5个大港占总吞吐量的80%以上。还新建了古吉拉特邦的根德拉、奥里萨邦的巴拉迪布、喀拉拉邦的门格洛尔和果阿的莫尔穆冈等新港。全国有民航机场85处,其中德里、加尔各答、孟买和马德拉斯等机场为国际机场,与世界上30多个国家有定期航班。主要城市有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德里等,其中加尔各答和孟买分别是印度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陈桥驿 陈德恩)斯 里 兰 卡(SriLanka)印度洋岛国。旧称锡兰。位于南亚次大陆南端东侧印度洋上,隔仅宽29公里的保克海峡与印度半岛相望。为印度洋北部东西航路要冲。岛呈梨形,南北最长435公里,东西最宽224公里,面积65610平方公里,人口1760万。主要民族僧伽罗族,占人口74%,信奉佛教;泰米尔族占18.1%,信印度教;摩尔族占7.1%,信伊斯兰教。其他民族占0.8%。-- 188世界地理概览961僧伽罗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全国分为9个省,下设22个行政区。首都科伦坡。自然地理 地形以平原为主,约占全国面积80%,地势中南部高,周围低。中南部是一个三角形的中央高地,山丛拥立,最高峰皮杜鲁塔拉格勒山海拔2524米。著名的亚当峰海拔2243米,呈金字塔形,为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圣地。高地向四周下降,形成周边的高原、盆地和陡崖,如康堤高原、乌沃盆地等。这一区域通常称为“内地”,气候凉爽宜人,野生植物繁茂。高地北、东、西3面是平原低地,海拔在300米以下。只有西南面是萨伯勒格穆沃山脉,直逼海滨,构成岩岸,其他海岸带为沙坝、沙嘴、潟湖、沼泽组成。北部低地的北端为贾夫纳半岛,海中多珊瑚礁。河流以中央高地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马哈韦利河长330公里,东北入海;阿鲁维河长166公里,西北入海。河流水量丰盈,富水力资源。全境森林覆盖率为37%。动物以大象最著名,可驯养作耕地、运木和庆祝节日之用,古代打仗也用象战,现尚有1500~2200头象,已列为保护动物。大部属热带季风气候,仅西南一隅为赤道多雨气候。沿海平原年平均气温26~28℃,中央高地15~25℃。5~9月盛行西南季风,岛的西南平原大量降水,中央高地迎风坡更丰沛。10~12月全岛受赤道无风带控制,降水来自停留在上空的不稳定气团。1~2月盛行东北季风,全岛大部分普遍降雨。3~4月又受赤道无风带控制,多热雷雨。岛的西南部全年有雨,年降水量2500毫米,山区可达5000毫米,称为潮湿带;-- 189071世界地理概览北部和东部降水量1000~2000毫米,干湿季分明,称为干燥带(通常潮湿带和干燥带以年降水量1900毫米的等雨线为分界线)。随着雨量的季节变化,斯里兰卡的农作季节一般也分两季:大季(10~3月)和小季(4~9月)。发展简史 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公元前僧伽罗人即自南亚次大陆移入,兴修水利,灌溉农田,发展生产。14世纪初泰米尔人移入,僧伽罗人逐步移向西南部,开辟稻田。1505年葡萄牙殖民者开始入侵,沿海地带先后沦为葡、荷殖民地,岛中央的康提王国,反抗侵略,坚持斗争。1815年沦为英国殖民地。引进茶叶和橡胶,开辟种植园。经过斯里兰卡人民长期斗争,1948年2月4日取得独立,为锡兰自治领,1972年宣布成立斯里兰卡共和国,1978年改称为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经济地理 斯里兰卡的种植园经济发达。全国约25劳A动力从事农业,1993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24.6%。可耕地面积216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13。茶叶、橡胶和椰子A三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合占全国耕地面积60%以上,出口值占出口总值44.6%,是国家经济的支柱。茶叶和橡胶主要在种植园大面积生产。1993年茶叶产量23.2万吨,居世界第三位。茶园分布在潮湿带,从西南平原到1800米的中央高地作梯田分布,所产“锡兰红茶”蜚声世界。橡胶园大部在潮湿带300米以下的地方,主要橡胶区绕中央山地的西南和南部。1993年橡胶产量10.8万吨,几乎全部出口,产品占进入世界市场的天然橡胶5~6%(居第四位)。椰子以农家经营为主,分布在潮湿带,从沿海向内地扩展,所产椰油、椰-- 190世界地理概览171干、干核等大部分出口。水稻遍布全岛平原,在干燥带(占66%),10~3月降水充沛,是水稻耕作的大季;4~9月是旱季,部分要靠灌溉,为小季,播种面积往往只及大季的一半。在潮湿带(占34%)几无大、小季之分,全年都可播种,但在西南季风盛行降水过量时,有洪涝灾害。稻谷产量基本自给。斯里兰卡的钛、石墨、锆、宝石、磷灰石储量丰富。其中以高质量的石墨和宝石著名,有红宝石、蓝宝石、猫儿眼等,古代阿拉伯人称斯里兰卡为“宝石岛”。在亭可马里以北蕴有400万吨的钛铁矿,开采可供输出。工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有制糖、榨油、橡胶轮胎、制革、造纸、水泥、陶瓷等工业,还有依靠进口原料的炼油、轧钢、纺织等。1978年以来大量引进外资,在科伦坡与尼甘布之间设立贸易加工区,开拓国外市场,称为“大科伦坡出口工业区”。斯里兰卡有公路3.8万公里,铁路1526公里,主要分布在西南低地、中央高地和贾夫纳半岛。从马纳尔岛到印度的班本岛有轮渡。海运有本国的商船队。科伦坡是主要商港,南岸的加勒港承担部分出口贸易;东岸的亭可马里是天然良港,过去为英国在印度洋上的海军基地,现兼作商港。科伦坡有国际航空站。主要城市除首都科伦坡外,还有马哈努沃勒、亭可马里、贾夫纳等。(王煦柽)-- 191271世界地理概览马 尔 代 夫(Maldives)亚洲南部印度洋上的群岛国家。位于斯里兰卡西南860余公里,占有整个马尔代夫群岛。介于东经73°44′与72°33′之间,跨赤道介于南纬0°4′与北纬7°66′之间,具有重要的交通、战略地理位置。领土面积298平方公里,其经济水域南北为720海里,东西约480海里。人口23.8万。均为马尔代夫族。伊斯兰教为国教,迪维希语为官方语言,上层社会通用英语。首都马累。马尔代夫群岛由印度洋北部南北走向的两列平行的珊瑚礁组成,基底是南北延伸长达2000余公里的查戈斯-克拉代夫海底高原。共有大小珊瑚岛礁和浅滩2000多个,其中构成群岛的较大环礁有21个。群岛东西狭而南北长。东西间最大宽度仅120公里,有哈塔卢-阿多卢-梅杜海分隔其间;南北长达670公里,其间为宽狭不等的许多海峡所分隔,较大的有10余处,其中如赤道海峡和一度半海峡,宽度都在100公里左右,是海上交通要道。各环礁大小悬殊,小的直径只有几公里,大的如苏瓦迪瓦环礁,直径达80余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环礁之一。环礁由圆形或卵形的岛屿、岩礁、暗礁或浅滩等组成,面积都很小。群岛中最大的岛屿是哈杜马蒂环礁中的冈岛,面积也不足13平方公里。各岛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2米,岛屿露出海面2米左右,群岛最高点离海面也仅6米。无河流,除广泛分布的沼泽外,只有一些极小的-- 192世界地理概览371湖泊。埋藏在1.2~1.5米深处的地下水相当丰富,为质地较纯的淡水,是岛上的重要淡水来源。群岛以沙质土壤为主,表层有少量有机物,以下是珊瑚沙,深处是珊瑚基底。植物发育良好,终年常绿。群岛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湿热多雨。年平均气温高达29℃。12月至翌年2月是东北季风期,6~9月是西南季风期,3~5月和10~11月是两次季风交替期。最热月(4月)阴影处气温超过32℃,最凉月(1月)气温低于23℃。两次季风盛行时期是马尔代夫的雨季,在季风交替期常发生热带气旋雨。年降水量2500毫米,南部可达3810毫米。群岛在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等方面,均由北向南递增。公元前3世纪即有人居住。从12世纪起成为伊斯兰教苏丹国。16世纪中叶起,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等殖民者先后侵入。19世纪末叶沦为英国的附属国。马尔代夫人民进行了长期斗争。1965年7月26日,英国被迫承认其完全独立;1968年11月11日,宣布成立马尔代夫共和国。经济以渔业为主,1992年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7%。全国一半以上劳动力从事渔业生产。鱼产品占出口总值90%以上。主要是金枪鱼,包括扁舵鲣、圆舵鲣和黄鳍金枪鱼等品种。多在离岸8~10公里近海捕捞。粮食作物主要是芋类、甘薯、木薯等块根作物。椰子树在各岛普遍种植。工业以鱼类加工为主,鱼产品出口是国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次为造船工业,首都附近的胡莱莱岛上建有造船厂,其余各岛有手工造船业分布。椰子榨油、椰壳纤维制绳、椰-- 193471世界地理概览壳手工艺品等也较重要。马尔代夫的旅游业发展较快。在国民经济中仅次于鱼类加工业和造船业,占国民收入15%。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在不少岛屿上增添旅游设施,并把南部阿杜环礁的甘岛开辟为国际旅游中心。各岛之间的运输完全依靠船舶。对外运输主要也靠海运。胡莱莱岛上建有机场,与斯里兰卡的科伦坡间有定期班机。(陈桥驿)巴 基 斯 坦(Pakistan)亚洲南部国家。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东邻印度,西接伊朗,东北与中国毗邻,西北与阿富汗接壤,南临阿拉伯海,处于南亚通中亚陆上交通的重要地位。国土略呈矩形,自东北向西南延伸达1600余公里,面积796095平方公里(未计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区),人口12280万。主要民族有旁遮普、信德、巴丹(普什图族)和俾路支等。97%信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为国教。乌尔都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全国分为俾路支、西北边境、旁遮普和信德4个省、10个中央直辖部落区和1个联邦首都区。首都伊斯兰堡。自然条件 山地和高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5。地形西A北高、东南低。北和西北部为高山区,由喜马拉雅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的南延支脉构成,山势高峻陡峭,海拔一般在3500米以上。蒂里奇米尔峰海拔7690米,为全国最高峰。北-- 194世界地理概览571纬35°以南,山势渐降,海拔一般在3000米以下,著名的开伯尔山口(海拔1030米)为南亚与中亚间往来的捷径。西部和西南部为伊朗高原边缘地带俾路支山地高原,由一系列平行山脉和山间宽谷、盆地组成,平均海拔约700米;高大的苏莱曼山脉(海拔3600米)和吉尔特尔山脉(海拔2000米)构成了高原的东缘。巴基斯坦东南部为印度河平原,南北延伸长1200公里,最大宽度(在旁遮普)达550公里,除北部山麓带外,海拔均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微向南倾。平原分南北两部,北部为旁遮普平原,南部称信德平原。印度河至海得拉巴,分汊入海,形成约8000平方公里的印度河三角洲,是巴基斯坦的重要农业区。苏莱曼山脉和博德瓦尔高原是主要矿藏富集带,蕴藏有石油、天然气、铬铁矿、重晶石、锰、铅、锌、铝土矿和石灰石等。全国河流除俾路支山地高原西部小片内流区和西南沿海一些独流入海的溪流外,属印度河水系。印度河在巴基斯坦境内流域面积约52万平方公里,长约2000公里。自北而南流贯印度河平原,中上游多支流,水源主要来自季风降水和北部高山区冰雪融水,因而一年有2次汛期,3~5月为春汛,7~8月为伏汛。下游河床纵坡平缓,淤积旺盛,河床通常高于地面,洪水季节易泛滥成灾。干支流修筑众多水利工程,约40%水量已用于灌溉。地处热带季风区西缘,气候干燥。除西部沿海为热带季风区外,大部分属热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类型。由于北有高山屏障,气温比亚洲东部同纬度地区高。冬季温和,1月平均-- 195671世界地理概览气温平原为12~16℃,南部沿海可达20℃,只有北部高山区严寒;夏季炎热,最热月(山地高原为7月,平原区为6月)平均气温沿海为29℃,山地高原为20~25℃,内陆地区为30~35℃。降水稀少,全国35地区年降水量在250毫米A以下,降水量自北而南递减:北部为250~400毫米,南部为100~200毫米,哈兰沙漠仅50毫米。北部高山区以春夏雨为主,为全国多雨区,年降水量可达1000~1500毫米;森林茂密,植被呈垂直分布,大致海拔1500~3000米为落叶阔叶林(橡树)和针叶林(云杉、冷杉、松、喜马拉雅雪松),3000米以上为高山草地和永久积雪。西部山地高原以冬春雨为主,南部平原区以夏雨为主。发展简史 巴基斯坦为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灌溉农业、青铜冶炼技术和雏型城市。此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受多次分裂、统一和异族入侵。其中影响深远的是公元712年阿拉伯人征服信德和10世纪末伊朗东部的穆斯林攻占旁遮普,带来伊斯兰教文化。长期来,印度河流域一直是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不仅农业和手工业发达,北部又地处通往中亚的陆上交通要冲,贸易也很繁荣。1757年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发展棉花、小麦等作物,成为英国和印度内地的原料和粮食供应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迫于南亚民族运动高涨,1947年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按居民宗教信仰把英属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布独立。1956年国名定为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其领土分为东西两部分,相距1600公里。1972年东部成立孟加拉国。-- 196世界地理概览771经济地理 经济以农业为主。独立前深受殖民者统治,为宗主国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民族经济相当落后,工业尤为薄弱。独立后,各经济部门均有明显增长,工业初具规模。农村人口占总人口70%以上,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力的52.8%。农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25%,高于工业。农产品出口值占出口总值40%左右。1992年政府宣布了“促进全面出口,放宽进口限制”的政策,并决定建立12个工业特区,加强水、煤气、电信等基本设施建设。农业 种植业是农业的最重要部门,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2%。全国现有耕地约2000万公顷(包括480万公顷休闲地),垦殖指数远低于南亚诸国平均水平。独立后,兴建大量水利工程,灌溉事业有较大发展,目前灌溉面积已占总播种面积34以上,为世界灌溉面积比重最大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