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煮中国:写给天下喝酒人的书-8

庄稼地太大,庄稼太深,老汉转来转去怎么也找不到拉屎的那块地儿。老汉垂头丧气往家走,边走边说:农民乐,如今不愁吃和喝;农民忙,一心为了多卖粮;农民好,拿张“白条”也不恼;农民富,300元一纸擦屁股。  省长听完这个“段子”,郑重奖励了讲“段子”的县委书记一杯酒,说:这个“段子”反映了我们政府工作中的问题,给农民打“白条”的问题必须马上解决!  省长回到省里,马上召开省长办公会,专门研究解决“白条”方案,三个月内,全省农民的“白条”全部兑换成现金。  省长到某市检查工作,晚宴上问市长:听说你是个讲“段子”的高手,能不能露一手?  市长说:既然首长有要求,我就不怕露丑了。我讲个“城乡差别”吧。  这个段子的大意是,有农村人感叹:农村什么时候也赶不上城市的发展步伐,先看住的——我们住土坯房时,城里人已经住砖瓦房了;我们住砖瓦房时,城里人已经住楼房了;我们好不容易住上楼房,城里人又住进别墅了。二看吃的——我们饿肚子时,城里人能吃饱;我们能吃饱了,城里人讲究“吃好”;到了我们也讲究“吃好”,城里人又开始“吃鸟”。再看喝的——城里人喝糖水时,我们买不起糖;等我们能喝起糖了,城里人开始“尿糖”(糖尿病)。连好多“叫法”都跟不上城里人——我们叫相好,城里人叫“小秘”;我们叫打车,城里人叫“打的”;我们叫好看,城里人叫“美丽”······总之,我们走城里人小跑,我们小跑城里人快跑,我们快跑城里人飞跑,差距怎么也缩小不了。/* 80 */  酒桌交流“段子”(3)  省长听了很高兴,说:这是个好“段子”,它体现了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城乡之间尽管有差距,说明都在发展嘛。  喝酒讲段子,已成为一种酒桌文化。酒桌上交流的段子有几个特点,一是随时,80年代产生的段子里有80年代的特点,90年代产生的段子里有90年代的特征,一句话:反映时代特色,来得极快。二是随事,出火灾时有关于火灾的段子,发大水时有关于水灾的段子,闹“非典”时有关于“非典”的段子。三是随人,关于影星、歌星、笑星甚至政坛要员“入段”者众多。四是随地,有段时期专门编造上海人的段子,有段时间专门编造河南人的段子,有段时间专门编造北京人的段子,眼下又把山东人摆上了酒桌寻开心。看样子,只要有酒桌存在,段子恐怕是不会消失的。/* 81 */  杯子连着“帽子”(1)  同样是酒桌,同样围着一帮人,同样是喝酒,同样是有主有客,同样是叮咣乱碰,同样是热情洋溢,却有真情与假意之分,有情愿与无奈之别。比如,朋友们喝酒喝的全是高兴,求人办事喝酒喝的全是谢意,同事们喝酒喝的全是和谐,同乡们喝酒喝的全是乡情。比来比去也只有官场酒喝的多是虚伪与无奈。虚伪就虚伪,无奈就无奈,该喝还得喝,为什么?因为利益,更准确点讲,为了头上那顶“帽子”。官场中人最看中的不正是这个吗?所以有人说,酒逢知己千杯少,酒到官场变味道。所以有人为官场酒总结出几真几假:  人是真的,情是假的;  声音是真的,话是假的;  酒是真的,“味道“是假的;  喝醉是真的,想喝是假的;  “求神”是真的,“敬神”是假的;  笑声是真的,高兴是假的;  “帽子”是真的,不在乎是假的。  虚伪与无奈多表现在“陪酒”上,因为杯子连着“帽子”,虽然最不愿喝陪酒,但喝得最多的还是陪酒。凡上面来的人不管认识不认识也得陪,不管官大官小都得陪,不管出差私游还得陪;工作再忙也要陪,身体欠佳也要陪,情绪不好也要陪,天天喝醉也要陪,陪不出名堂也要陪。难怪一位官员说:他奶奶的,比三陪小姐还要累。  鬼话!哪来这么多陪酒?有人不信。不信者肯定不是官场中人,少知官场之事。知道吗?现在上面人作风越来越深入了,越来越勤政了,动不动就往下面跑,又是检查工作,又是搞调查研究,又是收集建设经验,又是查领导班子,又是现场办公;今天是组织部门,明天是宣传部门,后天是民政部门,还有计划生育部门、卫生部门、工商税务部门、公检法部门……算算有多少部门,哪个部门一年不跑来几趟?人家带着上级领导和机关的关心、支持、照顾,辛辛苦苦地跑来了,你还不赶快“热烈欢迎”,薄酒相待?  笨蛋!陪不起还躲不起?别这么说,你听一听一位县长是咋说的:手下几十个部门,哪个部门接待上面来人都要求县长作陪,口口声声要你支持他们工作,你不去就好像不支持他们工作。这个部门的要求你答应了,其他部门的要求都得答应,不答应不就显得厚此薄彼吗?有时候实在不愿去,但书记答应参加,县长还能比书记架子大?手下部门是具体办事机构,你还真不能为这种事伤害他们的积极性,你无意中扫他们一次兴,他们能有意扫你十次兴,他们毕竟是你的“腿”呀,走路得靠他们。再说上面来人,组织部门来考查班子,你肯定要出面。若是其他诸如宣传、民政、纪检等部门来人你陪不陪?不陪就会落毛病,回去说你只认管官的,不重视办事的,闲言碎语也是刀子呀。你陪了,就不一样,说你如何如何重视他们这一块,怎样怎样够意思。上面来人都是爷,哪个来了你都得举杯敬到。想躲?上面提前几天就通知你要来人,你明明知道还要躲开,什么意思?不当回事咋的?硬躲啊,除非你不想长期在官场上混。这些说的还都是陪的工作酒,工作之外的陪酒也不能少,也不敢慢怠呀。想继续当官,想往上走,就别怕受陪酒之苦;即使你受陪酒之苦,不一定都能换来仕途通达,但至少能少得罪人,少惹人讲闲话、挑毛病。  军人出身的李局长对此深有体会。李局长曾把别人“能陪酒尽量陪”的准则变成自己“能不陪酒尽量不陪”的原则,后来他终于发现自己“失误”了。  李局长1986年从部队转业到某市,因为才能出众,第二年便被提为局长。任职命令刚宣布,他又被送进省党校重点培养,许多人深信“此人前途无量。李局长从党校毕业后拉开架势干起事业来。正是因为大家都认为他“前途无量”,也因为他确实工作成绩比别人突出,上级领导和机关干部总爱到他这个单位,总结经验。来人多,陪吃陪喝肯定也多,李局长觉得在这上面牵扯精力太大,影响工作,于是在局党委会上提出:以后凡上级来人,坚持对口接待,局领导尽量不出面应酬,保证有更多的精力抓工作。  这条举措的确非同一般,也切中了当时接待工作上的时弊。市报记者还采写了一条新闻,极快地被几家媒体采用。可是李局长发现,本局被上级肯定的“对口接待”经验渐渐坚持不下去了,其他局领导又一个个走上了酒桌。有人提醒他:局长呀,咱们还得灵活点,不然人家会说我们“老大”,慢慢不好打交道了。  李局长说,你们愿陪酒就陪吧,反正我是没精力总耗在酒桌上。李局长依然如故,麻烦也就跟着来了。  副市长带人到局里检查绿化工作,晚饭时见李局长不到场,便说:和李局长碰杯酒还真是一种很难享受到的待遇呀。言下之意很清楚:你这个当局长的不把我这个副市长放到眼里。  几天后市长带人到局里检查工作,晚饭前李局长对市长说:我就不陪您吃饭了,晚上要制定扶贫计划。  市长像开玩笑般说:你忙,你忙得连敬杯酒的时间也没有?怪不得许多人说你这个局长谱大,还真没冤枉你,我这个市长你不是也不想陪吗?  李局长笑着说:您这么说,我就不能不申辩两句了。您回去问问其他市领导,凡是涉及我这块工作的,向来我不都陪吃陪喝吗?这怎么能扯上谱大谱小?对口接待是我们局的规定,缺我一个也影响不了您的酒兴嘛。/* 82 */  杯子连着“帽子”(2)  市长仍开玩笑般说:那好,我倒要问清楚,别说我是来检查工作的,我就是到你这儿休息几天,你该不该陪一下?你是外星人?不知人间冷暖,不食人间烟火吗?今天嘛,你不陪就算了,我知道你确实忙。下次不管谁来,架也要把你架来敬酒,别老让人说你太离群。  架是架不来的,李局长到底是军人出身,认为是正确的东西不会轻易放弃,更何况他认为自己的本意绝不是对谁不恭,坚持制度,为了工作而已。  只是后来在一位厅长面前把事情搞大了,最终把自己搞砸了。  厅长检查工作路过李局长的地盘。突然下起大雨,眼见天色已晚,临时决定下路到局里吃晚饭,第二天再回省城。  市委书记、市长闻讯连忙赶过来。  局值班室又打电话找到在50公里外一个地方蹲点扶贫的李局长,李局长说:不就是一顿晚饭吗?没别的大事就不赶回去了,下雨、路况不好,请向厅长解释清楚就行。  晚宴上,厅长说:早就听说李局长一般不陪吃陪喝,今天果然见不着。  市长似乎听出了话意,马上接过话茬说:厅长呀,李局长不像大家传的那么玄乎,这家伙倒是恨不能太阳天天晚落几个小时,好有更多的时间抓工作。要说毛病嘛,就是太认死理,缺少变通。看来市长有心保护自己的干将,尽量消除外界对李局长“不近人情”的印象。  厅长说:这样的人我倒真想见见,这次就留个遗憾吧。  市长说:想见对他是好事呀,我现在就通知他赶回来。  李局长接到市长催回的电话后心中甚为不悦,官场陪酒为什么就这么重要?这么远的路又下着雨,不是活活折腾人吗?他知道市长以命令的形式让他赶回去是有意保护自己,难道少陪一顿酒还能带来多严重的不良后果?想着想着犟劲上来了:我就是不回去!  一帮人边喝边等最终也没等回李局长。厅长没再说什么,可大家都能看出满脸的不高兴。市长也觉得大伤面子,气得暗暗咬牙。  事后,市长意味深长地对李局长说:说实话,我对你是又爱又恨。论干工作比你强的不多,没人敢说我用错了你;可是除了玩命干活别的你什么也不懂,有人说我重用了一个神经病。伙计,清高不是错,但清高是毛病!你能不能改掉这个臭毛病?  不久后,提升李局长任县委书记的事在市常委会上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多数人的理由完全可以提到桌面上:这个同志的确不错,但需要再磨练磨练。  这一磨练就是几年,没磨出官运,反倒磨出了问题。在一个地方干久了,事情干多了,工作难免出些纰漏。关键是挑毛病的人多了,事情便显得复杂化,结果也就变得糟糕了。市长为提升李局长又做过两次努力,最终都失败了。这种结果完全可以理解:评价一个人,光看优点他就是“雷锋”,集中查找问题他就难以让人放心;想提升你有的是理由,不想提你同样能找出许多理由。  李局长似乎终于明白了:杯子与“帽子”尽管没有必然联系,但两者的关系不可忽视。自己的仕途命运或许是个例,但官场“陪酒风”之所以盛行却说明了它的必要性。官场酒中有许多“明白人”,“认真陪酒”当然也是一种“明白”的行为,“明白人”常常是胜利者。这就是社会生活中的“逻辑”。/* 83 */  喝酒成了“引子”(1)  想当初,酒的功能只是供人作乐、祭奠神灵、助长诗兴、待客表意。那时候的酒可谓纯洁之物。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酒开始成为拉拢人的东西,也成为办事用品。要不怎么会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之说?明明是喝酒,喝着喝着便露出酒外之意。  不必谈古,专门论今。要说当今酒效,活脱脱是个“引子”,你看表面上是请你喝酒,酒后没准就有事求到你头上,正所谓“没有免费的晚餐”。有事先请酒,已约定成俗。  在河南,如果有人对你说“晚上一起坐坐吧”,有可能是请你喝闲酒;如果对你说“晚上坐坐吧,说说话,”那就意味着有事要办,“说话”在酒桌上的意思就是“说事”。如果四川人对你说“过来勾兑勾兑”,那就有可能是喝闲酒。什么是“勾兑”?酒是勾兑的,感情、交情也需要“勾兑”,只有“勾兑”才出好“味道”。如果说“过来聊个天嘛”,那准不是聊天,聊的定是什么事。  不单是河南人、四川人有事时事先不说喝酒,山东人、广东人、东北人几乎所有地域的人都是这个习惯,顶多把邀请别人的话变个词,最终的目的不会变。  只有够交情的人才会直截了当告诉你:定个时间喝几杯,有点事。即使是够交情,办事够得着,不也要先把喝酒放前面吗?这就是习惯。或许你会推辞一句:有啥事电话里说吧,不一定要喝酒。推辞只是客气而已,“不一定要喝酒”就意味着不是坚决回绝,这其中可能考虑到对方的面子问题。其实你推辞之后照样赴宴,你也会觉得酒桌是说事最方便的地方。这就是人的行为习惯。习惯是种行为,习俗是一种风气,风气是由行为体现的,两者本质没多少差异。  孩子小学升初中,或者初中升高中,想进个好学校这是个事;想调动工作也是个事;大学毕业找工作还是个事;评职称提升职务更是事;甚至买房子买车想省钱,拉生意揽活,有病住医院,工程投标,项目审批,资产评估,单位要钱要物,开歌厅办桑拿求安全,办企业减免税……大大小小,为公为私数不完的事。  想上好学校凭成绩呀,能不能升官看成绩呀,好多事情有政策呀,用得着动不动就喝酒求人,烧香拜神?凡事真能按章办理,也就没有跑官要官、拉关系走后门之说了,也就没有以权谋私、营私舞弊、权钱交换这些词了。讲句疯话,比如当官,你真以为完全彻底是靠干出来的?不干当然不行,总得有点成绩;光靠干也不行,成绩大小不是你自己说了算。问题来了:死干不如勤跑,能干不如会要。我们不是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吗,任职命令一公布,大家无不惊讶:怎么会是他?好像再扒拉几遍也不该是这个人。怎么就不该是他?他有他的“道儿”呀。这就说明一个问题:政策呀规定呀是死的,人是活的。活的不会被死的套住,所以就有了千事百事的“灵活变通”,也正因为如此,才给人们留下了“求人办事”的机会。世上之事,你不求人有人求,谁不求人谁添愁。  办事不能不求人,好酒几杯先接引,当今之人已经养成了这种习惯,也适应了这种习惯。  然而,同样是求人办事先请酒,也有成功与失败之分。你道为何?这其中着实有话该怎样说、酒该怎样喝的“学问”。不妨举上两例细细琢磨琢磨。  某单位新盖的宿舍楼在一阵劈哩啪啦的鞭炮声中竣工了,有人高兴得直跳,也有人愁上眉梢。因为人多房少,一部分人条件相当,共同竞争剩余的几套住房,正是踮起脚尖就够上,不踮脚尖住旧房。老实巴交的人只等着最公平、也最没把握的“抓阄”,有点心计的人暗暗打起领导的主意,琢磨着怎样请领导喝一顿求个“恩典”。  领导是那么好请得动的?尤其是在分房这个节骨眼上,领导还敢赴“鸿门宴”自找麻烦?是有点难度。但聪明人终究有办法,这不,张先生愣是把局长请出来了。  人家张先生在局长面前没那么多肉麻的话,从头喝到尾明明白白地表达出三层意思。一层是“还账”,感谢局长把他从基层借调到机关,解决了夫妻两地分居困难。局长关心过的人不少,能像张先生这样“记账”不忘的人,局长觉得没几个,于是觉得张先生知恩图报,可交。  第二层意思是把领导视为群众利益的代表。单位换了几茬局长,二十年没盖过住房,谁也不为群众的实际困难操心。只有您这位局长上任年把时间便克服许多困难解决了二十年没解决的难题,让大家都觉得跟着您头拱地也值得。这样的话局长认为绝不是有意拍马屁,是反映了真实情况,听了当然高兴。  第三层意思是在分房问题上表明姿态:能分到新房当然高兴,分不到也决不会对局长有抱怨。交情比房子更重要,如果您以后又高升了,我年年都会去拜年;如果您退休了,一有空我就去陪您钓鱼,作一辈子朋友。这样感人的态度还能不感动局长?房子给谁都是给,为什么不能给可以“作一辈子朋友”的人。  张先生终于分到了新房。有人攀比时,局长说:“人家在艰苦地区当过兵,立过功,你们有吗?人家在基层好几年,吃那么多苦,还不该关心吗?”看起来,领导想帮忙,“条件”随便就能找出不少。  为能分到新房,王先生也请局长喝过酒,却是白喝。一听王先生讲出的话就知道没有张先生有“学问”:熬了这么多年,盼了这么多年,遇到分新房的机会不容易,如果这回分不到,实在觉得亏。求局长千万帮忙,日后一定重重报答。/* 84 */  喝酒成了“引子”(2)  局长心想你熬这么多年是我让你熬的?你分不到住房就觉得亏,这笔账不是要往我头上记吗?我不怕你这个呀。这么多人一起喝酒你又是说帮忙又是讲报答,让大家拿我当贪官看呀?这个忙能帮也帮不得。你住了新房我就说不清楚了。  说话没着道,局长听得不舒服,酒兴也肯定好不了,新房还能分到吗?  张先生、王先生两人的例子至少说明三个问题:一是有些事情能办与不能办是没有严格标准的,求人就有可能达到目的,不求人就难以如愿。这就势必让越来越多的人遇事先考虑请人吃喝为办事做下铺垫。二是求人帮忙要会说话,说得听者像抓痒般舒服才见效果。三是有求于人者并不可恶,因为确实有困难,万般无奈才求人。  酒能成为大家办事的“引子”,倒使它又增加了几分可爱之处,因为它“引”出的毕竟是人们的某种渴望,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家有困难该请酒只管请,能帮忙者该去喝就去喝,一方爱意,一方积德,何乐而不为?/* 85 */  政府常买“单子”(1)  北京有家很有名气的酒店,名气大绝不是因为环境比别处更幽雅,饭菜味道比别处更好,而是“刀子”最快,宰人最凶。比如说吧,世面上草莓一元钱一斤的时候,变成这家酒店桌上的果盘,就是180元一份。一个果盘能装多少?也就20只左右。你在其他酒店喝瓶五粮液酒撑破天也就是300元,而在这家酒店标价668元。差不多一样的饭菜,差不多一样的酒水,差不多一样的环境,你在其他地方花上千把元可能还觉得贵,而在这家酒店没有八九千元绝对打发不住。你别看如此宰人的酒店,生意却火爆,据说往往要提前预定台位。  这家酒店的经营策略就是一个“宰”字。刀子越快,挨宰的人越觉得痛快,这天下有的是不怕“出血”的人。  北京人形象地把这家酒店称为“血站”,那意思是说凡在此吃喝者都是“献血”人。愿意到这家“血站”的都是些什么人?总经理开玩笑说:大多都是国家总理的“客人”。他们吃喝,政府买单。  可不是嘛,公款吃喝花的全是国家的钱,不就等于政府买单吗?既然是政府买单,不就是总理的“客人”吗?总理的“客人”肯定都是有脸面的人,去好酒店喝好酒、吃好菜,要的是几分风光劲,多花些钱算什么,反正有政府“买单”,自己老婆查账也不怕。这就叫“顺风”,顺公款吃喝之风。  你知道总理每年为“客人”买单要花多少钱吗?保守数字上千亿!上千亿是什么概念?是一座小型城市,是好几艘航空母舰,是上百座大型机场,是2000万贫困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学费,是几个贫困省一年的财政收入的总和。吃喝连体,酒比菜贵,每年喝掉的占去公款吃喝大半数目。光算酒钱,十年一笔账,政府要出多少?  总理是政府的当家人,政府这样“买单”总理也不情愿,李总理发过火,朱总理瞪过眼,无奈“客人”总是不体谅,顶多忍耐个把月,之后该吃还吃,该喝还喝。到了温总理这儿,又向“客人”们提出“四菜一汤”的标准,这时候“非典”也出来帮忙,也不过收敛了一两个月,此后大大小小的酒店又挤满了总理的“客人”。到底是总理的“钱袋子”管的不严,还是总理太宽容?恐怕还是“客人”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只顾自己大享口福。总理的“客人”遍布天下,大小都是官,总理拨给他们的钱是让过日子,搞建设,他们却找出许多理由硬是理直气壮地挪出一些摆在酒桌上。手中掌握有财权,花钱不顾挣钱难,为公也喝,为私还喝,整天忙着替总理“签单”,花的是总理的钱,送的是自己的人情。你替总理“签单”也行,省着点不行吗?有些人就那么大手大脚,上桌就点龙虾、鱼翅,开口就要茅台、五粮液,弄不好还要用路易十三“抗旱”,一桌造去数千上万元,你说可气不可气!这不是有意气总理吗?  更可气的是那些自己挣不到钱,不但不给总理“进贡”还年年找总理要救济过日子的人,他照样穷吃海喝。有的人敢吃敢喝多少仗着单位经济效益好,每年给国家交不少钱,权当是总理批准的庆功宴。而有些人挣的没有花的多,完全是厚脸皮。  公款吃喝若全用在公事上也就罢了,可又不全是。有时候明明是朋友聚会,或是生日酒席之类的,按说该个人掏腰包呀,可在场有掌握财权的人一句话提高了“规格”:今天还由总理做东。你说总理认识你是谁呀?不认识咱没关系,给咱这个权力了,不用白不用。总之一个原则:尽量做到能花公款决不让个人掏钱。  总理还伺候了不少“隐性客人”。有些人尽管也是个官,却没有“签单权”,可是每每请人吃喝总忘不了开发票。开发票给老婆报销?瞒还瞒不过,肯定不会是为了应付老婆查账。发票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交给有“签单权”而且办事方便的朋友处理,最终还是成为总理的“客人”。还有一些人尽管没有掌握“签单权”,但他有别的权力,比如审批什么项目,办理什么资证,分配什么指标,划拨经费物资等等,他这儿都是一道关口,稍一“宽松”别人便得到大大的好处;他若稍一认真点,煮熟的鸭子就会飞掉。这种人往往被别人当爷敬,他张口报几张吃喝发票还不是小意思?找到谁头上是谁的福气。   不少人认为,公款吃喝是“市场病”,搞市场经济,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交往活动多了,吃吃喝喝自然少不了也缺不了。企业人士往往说,如果我摆一次酒宴花掉数千上万却是为了几十万、几百万元的效益,有什么可心疼的?有段时间企业使劲向上面要自主权,最终觉得能够“自主”的地方不多,但“吃喝权”千真万确到手了,再不抱怨吃喝招待受限制。  官场人士往往说,若不是为了工作,谁愿把辣水往自己肚里灌?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十几位老干部联名写信状告县委书记大吃大喝,举例说为招待上面来人一顿喝掉八瓶茅台。市纪委来人调查此事,县委书记完全认账,说:老干部平时老是嚷嚷有病住医院条件太差,不关心他们生死。市卫生局来人了,我出面招待,好吃好喝一顿,人家拨来30万元建老干部病房。八瓶茅台换来30万,我当然觉得值。我还有一顿喝掉过1万多元,多要来80万元的教育扶贫款哩,老干部们才知道几件?如果觉得我喝错了,钱可以退回去,酒钱我自己掏。县委书记的这番话似乎能够让人理解,但市领导还是提醒他说:你拿出一百个理由,也不能说“公款吃喝”是好事,以后要注意。/* 86 */  政府常买“单子”(2)  大凡老干部对公款吃喝这一套极看不惯,说是现在的年轻干部丢了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以艰苦奋斗为荣的老干部们这样的指责也可以理解,想想他们当年在位时,连辆好车也坐不上,退下来后报一次药费还要跑几趟,心理能平衡吗?可现在的许多年轻干部说,日子再苦也比过去好多了,吃吃喝喝算不上什么事。比起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吃吃喝喝的干部算是好官了。据说在80年代中期,某信访部门收到大量来信,检举干部队伍大吃大喝问题。省委领导在地市县干部大会公开讲:对能干事的人,我只要求你做到两点,一是别上错床,不是你老婆你别搞;二是别装错兜,公家的钱、别人的钱你别放自己口袋。至于吃点喝点我不在乎,撑破肚子你能吃多少喝多少?这位省委领导的“两点要求”曾风行全国,也成了民间衡量干部好坏的一个标准。所以不少人开玩笑说,一没上错床,二没装错兜,吃点喝点算个屁。也是,五六十年代曾有不少干部因多吃多占丢了官,受了处分,而今如果谁状告自己的领导大吃大喝,等于没说一样,别说上面压根儿不当回事,传到寻常群众耳中,也会说你“闲着没事干了,专拿好干部‘撒气’”。更多的人会认为,你压根儿不会告状,净拣不疼不痒的说。是啊,上错床犯错误,装错兜犯法。若是连吃喝都管住了,当官还有什么意思?  各级算起来,也就数中央领导口福浅,到哪儿都是“四菜一汤”,还没有纪检干部的待遇高。据说中央领导还要交伙食费,搞得随从人员极不情愿地跟着掏腰包。老百姓听说这种事,像听神话似的,实在不敢相信,连乡长、县长都敞开肚皮了,中央首长咋还那么节俭?靠中央首长能从嘴里省出几个钱?  说也是。可是中央领导不这样行吗?如果他们也敞开了,下面还不更放胆,说不定真要坐吃山空。更何况中央领导还想着有许多人家吃饭穿衣仍有问题,有许多孩子还上不起学,给大家做个榜样,大家都少吃少喝一些,能省出不少钱,能办好多事呀。  既然政府买“单子”已经成俗了,一时半会儿想扫除公款吃喝之风恐怕也难。但公款吃喝风气影响老百姓的信心,影响政府的形象,再难改也得想办法改。再说,共产党能够搬走“三座大山”还能被“吃喝风”难住?/* 87 */  男女结成“对子”(1)  酒桌上常说一句话:男女搭配,喝酒不累。意思是说如果有女士在场,最好是每位先生旁边都有位女士陪着,喝酒最轻松。的确是经验之谈。  酒桌上有女士在,会使男人的酒风好起来,酒量大起来,也定能让酒桌的气氛活起来,绅士多起来。别怕有些人喝酒作风不怎么样,在女士面前他会变得少有的豪爽,几乎是来者不拒,一碰杯就干。平时总说自己不胜酒力的先生们,这时候再不躲躲闪闪,似乎喝多少都不在乎,弄不好还会演一出“英雄救美”,看有人向哪位女士逼酒,就勇敢而主动地为女士代劳。女士们看到这般情景,往往暗暗嘲笑:这帮臭男人真可怜。  男女结成“对子”,是酒桌上的一种时尚,也是越来越多的酒民最希望得到的一种“待遇”。不要以为男性酒民希望有女士陪伴就是好色之徒。不就是一起喝个酒嘛,没必要把事情想得太复杂。男士们无非图个痛快,图个高兴,图个热闹。这痛快、高兴、热闹其实是一种情绪的宣泄。现在的男士苦啊,在单位领导管得紧,回到家老婆看得紧;工作上竞争激烈,为人处事小心谨慎,内外环境都不宽松,也就是喝酒的时候敢放肆一把,排泄排泄久积于胸的郁闷,有女士在场更觉得舒展而已。  男女结成“对子”分几种情况,一种是内部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有事无事聚到一起,互相敬几杯酒,聊聊天、叙叙友情,方便时也谈谈工作。这种场合大家以逗乐、逗酒为主,无论男士女士都比较放松,喝得也比较热闹。但这种场合容易醉人,一般醉倒的是男士,醉倒的男士肯定是引火烧身,想让哪位女士多喝几杯,却受到几位女士的围攻,直到被女士们齐心协力灌倒为止。女士们为何不容易喝多?完全是因为男士们太绅士,担心女士喝多了回家不好交待,下次叫不出来。这也完全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行为习惯,有道是“酒不缠女人”,若不然,千百年来何以有“酒汉”之说,却无“醉女”之称?尽管是酒不醉女,但女士们能喝出个“面似三月桃花红”,也让男士们有种心理上的满足感,有没有女士在场气氛毕竟不一样嘛。大凡这种内部型的男女搭配没有更多的名堂,顶多喝个交杯酒把原有的意思也改变了,所以女士们的老公或男士们的妻子大可不必多虑。  第二种类型带有“礼宾”性质,多见于官场酒宴。上级领导或上级机关重量级人物来了,接待方自然要讲究接待规格。酒宴上有龙虾、茅台对有些客人已算不上最高规格,人家什么好东西没吃过?什么好酒没喝过?光讲“物质文明”远远不够,还要来点“精神文明”,两手都要硬。最高明的办法莫过于请一帮歌舞团的女演员,当然还要漂亮些的,给贵客表演几个小节目,唱几首歌,陪几杯酒,客人“乐不思蜀”的感觉不就来了?这种场合下演员们想的肯定不是平时追求的出场费,为官场服务既为自己的领导争了光,又多认识几个重要人物,说不定里外都是好运。这种规格的安排贵客肯定乐意接受,说起来肯定是“又文明又健康”,没啥毛病。  第三种类型纯属“美人计”。别误会,这种“美人计”决没有“献身精神”,而是为了达到其他目的。这些被安排来陪酒的女士,一般有些酒量,有能力陪客人喝个痛快,也能言善语,每句话总往客人心坎上说,还有几分姿色,往客人身边一坐就能给客人带来几多优雅的感觉。这种干法显见于商场,不信你可以调查几家甚至更多的企业,不管是国营的还是私营的都行,你准会发现有许多陪酒女郎活跃在酒桌上。只要老板把意图讲清楚,她们酒杯一端便咬定固定目标变着招数让客人高兴,最终让客人忘乎所以着了道儿。一位私营企业的老板周转资金短缺,跑了几家银行申请贷款都没成功。最后人托人把一家银行的行长请到公司做客,晚宴时安排公司的几位年轻女士隆重登场。酒桌上怕就怕兴高采烈,女士的作用就是让你不得不兴高采烈。见到行长的酒兴渐渐被燎起,紧贴在身边的女士便趁火打铁,边敬酒边娇滴滴地说:行长大哥,今晚喝酒别怕醉,怕醉对不起小妹妹,请喝一个交杯酒,希望咱俩成朋友。  行长说你搞得还挺押韵,凭这个也得喝一杯。  女士又说:行长大哥果真像我们老板说的,是个爽快人。我看这年头小男人越来越多,这也不敢做主,那也不敢当家,遇到女士敬杯酒,还生怕酒里有“钩子”。我最欣赏你这种爽劲,你以后若是把业务发展到我们公司,常来做客,我就常陪你痛痛快快喝酒。  行长一听笑起来,说吆嗬,我觉得这酒里还真有“钩子”,不过我还真不怕,不就是几百万贷款吗,“钩”出来又有什么大不了,怎么说也不能当“小男人”啊。  女士在酒桌上就有这种魅力,几句话几杯酒轻轻松松把你变成“俘虏”。谈到这一战例,老板十分得意地说:别小看她们,她们厉害得很,什么工商呀税务呀书记镇长的,都能拿下。搞得我平时当姑奶奶敬着她们,参加一次酒宴还得给她们补助,第二天还要放她们一天假,她们是特殊员工。  干这种事最有优势的要属医院,医院是女士成堆的地方,完全有条件优中选优,而且用不着补助、放假之类的报偿。有一家医院地处高原,因为缺氧,也因为偏僻之地缺少都市繁华,人们整天总觉得烦闷。所以女士们最盼望院领导晚饭前来电话,这时候来电话准是上面又来了客人,又可以陪喝、陪跳疯狂一个晚上。有一次上级来人了解医院的文化活动,问院长是否经常组织歌咏比赛,院长说没有。又问院长有没有书画展览?院长还说没有。再问:羽毛球、乒乓球、跳绳之类的简单体育活动总该有吧?院长说高原缺氧之地干不了这些事。最后问:你这地方总不会是文化沙漠吧?院长说那当然,我们的文化活动也算得上丰富多彩,晚上你就知道了。晚宴时院领导率领一帮“英雄儿女”上阵了,陪着上级客人边喝酒边卡拉OK,轻音乐一放还可以翩翩起舞,女士们那种投入劲头让上级客人深受感染。院长对上级客人说:这就是我们开展最经常的文化活动,极适合高原工作特点,轻歌曼舞加上少许醉意,全天的烦躁、疲劳全没了。你别看我们医院地理位置偏僻,都是通向大西北几个名胜古迹的必经之地,来来往往歇脚的客人川流不息,接待任务繁重着呢。全院的“英雄儿女”轮着个陪客人尽兴,笑谈之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也长不少见识。文化活动不就是达到陶冶情趣,促进工作的目的吗?你看我们这些女士都很有品位,医院各项工作也从不落后。不知是上级客人酒喝得高兴,还是被院长的一番理论说服,这年医院竟挂上了“文化活动先进单位”的奖匾。院长说这算什么?没看到吗?女士们一出动,“重点科室”、几百万元的医疗器械都拿下了。/* 88 */  男女结成“对子”(2)  只是这种干法搞多了、搞久了也让一些做老公的心里发毛,有一段时间医院的女士们受命陪酒不那么踊跃了。院长说这不是要坏我医院的光荣传统吗?为了保住“光荣传统”,院长把能请到的老公们全请来,摆起“宽心宴”。他对老公们开玩笑般说:这是我们医院的一项文化活动内容,极能让妻子们保持欢快的心情。你们担心的那种问题不会是喝出来的,差不多都是憋出来的,无事生非闷也生非。都什么年代了,咱们当爷儿们的即使把老婆当屋内的花养,也该把他们搬出去见见阳光,不沾“雨露”就是了。  话似开玩笑,但老公们从此不再心中发毛了,女士们又恢复了常态。  第四种类型有点复杂。你看对饮者从年龄、神态,到言语绝对不是夫妻,而那种亲密与缠绵绝对胜过夫妻。这种景象越来越多见,酒店、酒吧见而不鲜。不管这其中包含的是真情还是假意,毕竟属隐私问题,咱不废墨为上,说多了人家定然不高兴,说咱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咱不能讨这个没趣。  酒桌上男女结“对子”的景象普遍出现了,日后没准还会“风起云涌”。换个角度看,这是个好现象。想想80年代之前,有几个女士敢上酒桌?别说自己不好意思,社会压根儿难容呀。改革开放后,女士走上了酒桌,说明人们的思想解放了,人们的行为与时代同步了,老祖先遗留的“男女授受不亲”那一套老古董不灵了。这的确是一种进步,这种进步应该归功于改革开放。  这世界本该讲究个阴阳平衡之道,老祖先不知犯了哪门子糊涂,弄出许多清规戒律,搞得男人女人同桌共饮成大忌。今天不同了,酒桌已不是男人独有的世界,女士们既然也有了一席之地,就别再退回去。男士们也要多为女士们提供上酒桌的机会,创造更多的条件。女士们拥有了这点权利,也会给男士们带来比酒更好的感觉。尤其是做丈夫的,更要洒脱些。道理很简单:你既希望酒桌上有女士陪你喝得高兴,又总不希望自己的妻子上酒桌,别人也像你一样对妻子把得死死的,大家不就都没机会了吗?  谈到当代酒俗有朋友说还有“丈夫成骗子妻子成探子”一俗。丈夫为什么会成“骗子”?因为经常外出喝酒,生怕妻子生疑,屡屡骗妻子说晚上加班。妻子刚开始信以为真,时间长了准会露馅,搞得妻子不得不长个心眼,左探右问决心把丈夫的行踪摸清楚,有时甚至亲自盯梢。其实当代酒俗的确远不止以上“五子”,再列述下去仍有不少。有限地列述以上几个,只想说明当代人们生活背景变了,成俗的东西也在变,正所谓一个时代一个烙印,一个烙印一种文化韵味。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8
正序
倒序
酒煮中国:写给天下喝酒人的书
酒煮中国:写给天下喝酒人的书-2
酒煮中国:写给天下喝酒人的书-3
酒煮中国:写给天下喝酒人的书-4
酒煮中国:写给天下喝酒人的书-5
酒煮中国:写给天下喝酒人的书-6
酒煮中国:写给天下喝酒人的书-7
酒煮中国:写给天下喝酒人的书-8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酒煮中国:写给天下喝酒人的书
酒煮中国:写给天下喝酒人的书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