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的优越性你是否成功地完成过一个由1000个小块组成的拼图游戏?你一定还记得参照物的重要性。在参照物的帮助下,你能知道自己寻找的是什么,你的脑海中也有了一个大致的设想,这些单个的部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会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生活的拼图要复杂多了。有那么多的书、杂志、顾问、培训班、机会、网页,等等。我们必须从很多的东西中选择。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参照物。我们能否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并不重要,这么说似乎与我们刚才讲述的内容互相矛盾。在你读完本章后面的内容之后,你就会发现,这里实际上就包含着一个矛盾。当我们最后达到目的地的时候,我们将发现,那只是我们生活道路上的一个驿站而已。实现目标并非生活的目的,目标的存在是为了帮助我们轻松地生活,并赋予我们前进的动力。因此,目标有以下3个优越性:1.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点,使我们前进的道路有了方向。否则,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前进。2.在前进的途中,它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指南针。只有当机会对我们有益的时候,我们才能把握它。3.目标给予我们启程的原因和动力。远大目标的意义远大的目标还有其他一些优点。如果你希望你的生活出现质的飞跃,那么你必须给自己设定较高的挑战和目标。惊人的发展最初总是由惊人的目标引起的,这并不是指一栋富丽堂皇的房子或一辆昂贵的汽车,不是指奢侈而舒适的生活,不是指钱。这里涉及的首先是你的个性,它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我们最终能否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这并不是关键,真正重要的是我们付出了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了知识,我们得到了发展,我们掌握了新的本领。一个宏伟目标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将在通往它的道路上不断发展自我。你的目标定得越高,你在努力实现它的过程中就能得到越充分的发展。有些人甚至给自己树立了他们用一生的时间都难以达到的目标。他们知道,只付出一半的努力是无法实现理想的,他们必须作出110%的努力。因此,他们肯定能不断地发展和成长。只有当我们向生活索取最好的东西的时候,我们才能达到我们可能达到的最理想状态。追求大目标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会轻易被小事牵绊。即使你没有实现所有远大的目标,但是你一定会有丰富的收获。想抓住星星的人,也许并不能收集到所有的星辰,但是他一定达到了树的顶端。而且在通往目标的途中,你可以了解到许多新事物,掌握有益的知识并欣赏到美好的风景,因此,追逐目标的过程就给予了你足够的奖赏。就这个意义而言,追求之路就已经是目标了。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不必实现所有目标的原因之一。我们的目标确定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的目标越远大,我们的努力就越有价值;我们的目标越宏伟,我们的生活也就越有意义。法则之十八为别人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太阳和狂风想比试一下,谁能先让行人脱下外衣,谁就是真正的强者。狂风一阵一阵地侵袭着那个可怜的男人,可是风刮得越猛烈,男人就越将身体紧缩在外衣里,双手还牢牢地抓住领口。狂风最后精疲力竭地放弃了努力,太阳开始发威,将温暖的阳光洒向男人。男人立即感到了热,于是脱下了外衣。***当我们与别人的交往建立在理解、宽容、肯定对方、善意、友好和喜爱、兴趣及平和的基础上时,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收获。这种交往是与一个良好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即希望别人和我们过得一样好。为了避免赘述这些形容词,请允许我们出于简练的目的将它们统称为“爱”。爱爱不是一种随意产生的感觉,它包含着更多的内容。如今这个词被用滥了,所以很多人几乎是羞于使用它。但是,当我们问别人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的时候,爱是最确切的词汇。爱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简化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借助爱,我们也能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所有的难题。爱是宇宙中最强大而智慧的力量。我们投入的爱越多,我们就能越迅速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并获得越多的力量。如果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你可以选择尽可能多或尽可能少地遭遇困难,理智的选择一定是尽可能少地经历磨难。爱不会引起任何阻力,因此可以带领着你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其他的方式都会由于摩擦而损耗精力,造成能量的浪费。因此,从经济的角度分析,一个人选择的永远都应当是爱。爱拥有最强大的力量,但许多人偏爱争吵。我们常常认为,斗争是达到目标的最快途径,因为它最能造势。斗争看似强大和有效,让我们觉得有威力。但是,从长远来看,斗争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它只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没有比爱更简单也更有效的工具了,原因在于:一口装有蜜的锅比装有胆汁的锅能逮到更多的蜜蜂。实践一个让病人感到被关心和重视的医生可以获得病人更多的信任,治疗的效果也更好;在销售行业中,信任使你更容易达到目的;在上下级的关系中,理解是基础;经常让孩子感觉到爱的父母,能在真正意义上给予孩子最大限度的教育。只有爱和理解能建立起长期的信任,这是人们行动的根本。许多人虽然想这样做,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用爱来交流,怎样正确表达自己的爱。你一定听说过这条原则:“用你愿意接受的方式来对待别人。”这一原则能产生许多好效果。但这一原则也有一个不足。因为人各有别,别人的愿望和需求与我们的不尽相同。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不能以我们自己的价值观作为标准。所以第十八条法则叫做:“为别人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我们应当按别人喜欢的方式来对待他们。我们不能伤害别人,为此,我们需要真正理解他人。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要静下心来仔细观察。每个人都会经常发出需求和愿望的信号,我们要做的是感受到这些信号并领会其中的含义。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以我们自己喜欢、也是对方喜欢的方式来对待对方。最好的情况是将冲突消灭在萌芽阶段。我们可以将自己与另一个人的关系想象成一个银行账户。当账户已经透支而我们又接到一张意想不到的账单的时候,问题就大了。但是,假如这个账户始终有一定的金额,账单就不会造成问题。因此,我们应当经常给我们的关系账户上留一些储备。我们积累的财富越多,我们的关系就越和谐。法则之十九不要受干扰汤姆和萨姆同时进了一家新公司的外勤部。汤姆积极肯干,只是经常不太走运:要么是汽车无法启动;要么是丢失证件而不得不赶紧补办;要么是地下室水管爆裂,必须竭力抢救地下室里一切还有可能抢救的东西。萨姆则是个慢条斯理的人,酷爱电视连续剧。为了不错过他的下一集连续剧,萨姆总是有意不让自己满负荷工作。几个月后,人事经理解雇了萨姆,萨姆安然接受了。与此同时,他也解雇了汤姆。汤姆却大为光火,为自己辩解道:“你不能将我与萨姆这个懒虫打入同类。不管怎么说,我是任劳任怨的,只不过是那些倒霉情况的牺牲品。”人事经理回答说:“我要对公司的整体利益负责。不实现我们自己的目标,就是对公司的损害,也破坏了所有员工的生存基础。由此看来,无论出于什么理由,目标终究未实现。归根结底,只有一个标准是有效的,那就是结果。”***要想真正成功,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对于多数人来说,集中精力比较难,因为他们容易受到干扰。任何事情都可能成为干扰:一项体育活动,一个热点话题,某些生活情形,与同伴的争执,甚至天气等,不一而足。一些人在雨天不能有效工作,是因为“阴雨天影响情绪”;而另一方面,他们还指望人们理解其由于天气原因而无法集中精力工作。我们还可能因观念和思维方式受到干扰。如果我们因成功完成一件大事而在中午就结束当日的工作,那其实与我们因失望而如此没什么两样:同样受到干扰。借口越是具有戏剧性,自我怜悯就越强干扰的真正危险在于,我们喜欢以其为借口,为我们不太成功及不太努力而辩解。一些人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发明“聪明”的借口。在未实现预定的目标时,他们想以此来维护自己的体面。而赢家则充分利用自己的精力去解决问题。只有结果算数,而借口无用。赢家是面临干扰而能取得成功的人。戏剧性的借口更好听些,因而让人感觉更舒服。当你不干活时,不论是由于外面暴风雪肆虐,还是由于只是想看电视,结果总是一样。干扰越强,我们越能心安理得地以其作为借口进行自我安慰,或是在他人面前为自己辩解。你不想工作,不论是由于你先是驱车遭遇飓风,又不得不经过地震区,最后又遭遇一只躺在街上的死羊,你不得不将其好好埋葬,最后你的车轮陷入一条刚刚铺了柏油的马路无法前进,而此时你的发动机又抛了锚……还是你仅仅由于没兴趣而就想呆在家中,结果都是一样。所有的干扰都一样,都会阻挡某种结果产生。在戏剧性的干扰和借口中,不同寻常的问题在于人们身陷自我怜悯中。我们偏爱以暴风雪和汽车抛锚为借口,这不足为奇。试想一下:借口的意义在于,将注意力从我们自己转移到其他事物或者其他人身上。我们成为某种情形的牺牲品。我们放弃了努力,去寻求同情和谅解而不是尊重和认同。我们有能力作出决断:或者对干扰听之任之,或者去实现我们的目标。一个人,当他面对“过去5年你都干了些什么”这样的问题时回答说:“5年中我应付了所有可能出现的干扰。”你作何评价?将自己的时间主要花在应付干扰和琐碎的事务上,你永远无法真正驾驭自己的生活。相反,不受干扰,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向前者,才是其生活的设计者。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活中,我们倾力而为,终究会有回报。当目标实现时,生活会改变我们。如果我们总是屈服于干扰,生活也会改变我们。如果对于未曾预料的情形太过认真、纠缠不清,它们就会成为你生活中的噩梦,这不足为奇。对一些人来说,生活本身仿佛就是一个唯一的借口。务实地应付干扰歌德说过:“有一件事是你总能预想到的,那就是不可预见之事。”干扰总会有的,我们应该学习如何对待它。多数干扰乍看似乎比实际上要重要得多。很多干扰是我们完全能排除的。另外一些干扰我们可能在当时不能完全排除。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将其先搁置一旁,以后再去应付。还有一些却需要我们立即关注并腾出时间来处理。既然你总是免不了要应付一些“无法预见”的燃眉之急,你应该尽早采取预防措施。一个出租车司机,每个冬天总会由于还使用着夏季轮胎而时常无法出车,你会如何评价他?你会说:“他应该早作打算。”正如某些地区每个冬天都会下雪一样,如果我们能对可预见的情况早作打算,很多干扰就不会出现。当然,人们无法预见每个意外。生活不是一个完美计划的现实写照,不会按部就班地运行。有时会出现燃眉之急,我们必须立即处理。紧急情况出现的可能性较高,以致每周甚至每天都发生。关键在于,把这些干扰纳入计划,而不是让它们来瓦解计划。有效原则是:要么你围着干扰转,要么让干扰跟着你转。你最好立刻在日程表中安排一个专门处理干扰的时间。为此你每天应至少安排两个小时。如果不出现问题,你就赢得了额外的时间。无论如何,你不能让干扰耽误了你所计划的结果。同样,你也可以每14天安排1天专门处理干扰,或是每6个月安排3~5天。如果可能,你可以聘请某人,替你处理那些可由人代你应付的干扰。法则之二十做个积极的榜样一位女士曾请求甘地,希望他说服她的小儿子不要吃那么多糖。她认为,这位大人物的话会比自己的话更有分量。甘地回答说,要完成这一任务,他得花3个月时间。3个月后,那位女士带着儿子再次来到甘地处,甘地告诉那个孩子几句简单的话:“你最好不要吃那么多糖,糖对身体不好。如果你能经常做到不吃糖,一定会长得更壮更高。”小男孩立刻表示同意。女士把甘地拉到一边,想搞清他为何得为这几句简单的话准备3个月。甘地说:“为了有说服力,我必须提前3个月放弃吃糖。只有这样,我才能让你儿子相信我,并依照我的话去做。”***如果我们言行一致,我们所说的一切,会有更重的分量。我们的话语对于别人意味着什么,可以通过它们引起的反响来衡量。亚伯拉罕-林肯曾说:“你做事时,行为在响亮地说着,所以我无法听见你的言语。”如果大多数人不相信我们所说的话,其原因不在别人,而更多地在于我们自己。或许我们已陷入以下4种情形。情形一:管理着,却没有创造性每个独立的人及每种管理的力量都处在管理的4个环节之中。生产(者)环节:起初,很多人符合“创造性”一词的本来含义,他们主要把时间花在那些创造销售额的活动上。只要我们处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就挣钱。只有我们自己有创造性,我们才能有说服力地去谈论未来的目标。管理(者)环节:如果独立的个人认识到,他不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就要寻找伙伴或雇员,就要把很大一部分时间用于鼓动和帮助他人,使其具有创造力。问题不在于进入管理环节本身,而在于,这样他就要离开生产环节。那些只有“重要性”而失去“创造性”的人不久就会失去重视。监督者环节:我们成了管理者的监督者。事情是这样的:工人和雇员一般以其首领为榜样。新人被雇用后,“老人”将教导他们熟悉工作、鼓励他们尽职尽责。如果“老人”能同时兼顾自己的生产工作,这是好事。不过,下述情形却会一再地发生,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重要:以前的管理者变成了监督者,现在只需要监督管理者们,而管理者又进一步监督那些积极的生产者。生产只是被推延,而没有随着雇员的增加而同比增长。监督者的监督者环节:新的雇员被聘用。此前还具有创造性的人成为新雇员的管理者。管理者进入监督者行列,而以前的监督者成为这些监督者的监督者。现在你达到管理金字塔的塔顶从而变得令人难以置信地重要。最后,你只需作出评价或是推动。最后,某个人必须操心的事是让监督者仔细地监督管理者们,从而让管理者们认真地做好其工作,即监督新雇员去生产。你可能会吃惊,企业怎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迅速陷入这一境地。原因总是一样:人们倾向于从其职位而不是其生产中获取其重要性。可是,可信度来源于行动而不是职位。要想点燃别人,必须先点燃自己。想让他人信赖,我们必须具有创造性。情形二:成为“我曾辉煌过”的人有些人只是靠“管理”其过去的成就而生活。他们仅仅是其过去的影子。我们必须提防自己沦落到与“我曾辉煌过”者为伍,成为其中的一员。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如果想受人重视,必须经常性地从事创造性工作并取得成果。每个职业都有其规律性及周期,但是,不论周期是长是短,我们都必须遵循它。艺术家可能只需每两年创作一部新作。一个外科医生或许可以一年不做手术,但随后他还是必须做手术。在众多行业中,销售员的周期是比较短的。一个几年前业绩斐然的销售员,一旦连续几个月没有业绩,就该遭受白眼。一般情况下,一个与佣金挂钩的销售员的业绩好坏就看他最后一次的账单。情形三:成为“我将辉煌”者如果某人装腔作势、对其将来的计划高谈阔论,仿佛一切已经大功告成一样,常常会引起怀疑。有些吹牛者将其获得的丁丁点点成绩添油加醋,巧妙地与其想做的事混在一起,从而让人仿佛面对一个功勋卓著的人,而事实上他们只不过是牛皮大王罢了。声誉的基础是已经取得的成就以及对当下活动的崇敬。当然,一个好的领导者总是一个理想者。多数人只看到事物的现在,而领导者则同时看到事物的将来。不过,他们必须有能力将自己的热情传递给别人,让他们与自己共同为这一目标而努力。为此,他们必须团结一致。言者必须在别人观其行时,让人觉得可信。他必须让人感到:如果像他这样去工作,一定会成功。一旦理想者已经为其事业努力一段时间了,就必须让人看到初步的成果。大话从来也不可能取代辛勤的工作和由此产生的结果。情形四:不做榜样很多人都想成为一个比自己更伟大的理想的一部分。一旦他们有了理想并能始终如一地对待它,应该能轻而易举地找到伙伴。不过,这点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比较难,他们会说,难以找到合适的人。实际上,如果我们自己很有吸引力,我们总能为自己想做的事情找到合作的伙伴,但是没有人会跟随一个一文不值的榜样。你可以责问自己:你会跟随一个跟自己一样的人吗?你在过去3个月都做了什么?想想你的原则和工作方法。你在多大程度上做到了持之以恒?你在多大程度上精确地实现了目标?你过去的承诺都变成了什么?要想鼓动你身边的人做出更多的成绩,自己必须做得更多。你不可能自己舒舒服服地呆在家中“遥控”别人。如果你不再具有创造性,你就不可能取得具有深远意义的成果。你的创造力让你周围的人刮目相看不是说我们要随便做点什么,而是必须要更多地进行创造收入的活动。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得转移或改变你的工作领域。然而你应该不断证明自己能够取得具体的成果。尝试一下,经常以你下级的方式获取与他们一样的成果,以此向他们证明,他们的工作方式是有效的。用你的主意和你的业绩说服你的雇员,这样,人们就会相信你的话语,并会积极地追随你。作为榜样,无论是好是坏,你总会影响其他人的行为。如果你听凭干扰,你也会让你的部下受到干扰。如果你严于律己,目标明确,你的雇员就会严格要求,目标明确。你勤奋工作,雇员也会勤奋工作。永远不要以为,你可以向你的部下掩盖你的勤奋程度。法则之二十一尽快开始做重要的事一位男子去看医生。他感觉极度疲惫困倦,看起来工作压力让他非常头疼。很多他必须完成的事务直往脑袋里钻,似乎没完没了。特别难受的是,他好像从来就没有时间去完成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情。不久前他得了胃绞痛,晚上还常常失眠,白天又疲于奔命。因此整个人的自信心极度低落,经常感到悲观沮丧。聪明的医生认识到,男子痛苦的根源在于没有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方式。病人主要是在不知不觉中染上了3种习惯从而生病——混淆了急事和要事,做事效率不高、拖拖拉拉,而且又是个完美主义者。***紧急的和重要的重要事物与紧急事务是有区别的。我们将重要的事情拖延得越久,它们就会变得越紧急,同时我们会感觉事情更糟。不光重要事情是这样,那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也是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次要的事情也会变成噩梦。赢家的秘诀是,他们承担生活中重要的事情并将其尽快处理完毕,简直快得难以置信。他们处理事情的原则是能快则快、决不拖延。我们拖延重要事情,而不重要的事情也一样,时间越长,它们就会变得越紧急而且需要花费的时间也越多。这样就开始了恶性循环。一个人如果总是忙于处理紧急事务,将没有足够的精力处理重要事务。生活受紧急事务决定的色彩越浓,受重要事务决定的色彩就越淡。我们为急迫性所付出的代价就是错过生活中的重要事情。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不应由于我们不得不应付那些变得急迫的事情而错过。试想一下,假期旅行前,你要收拾你的汽车后备箱。假如你先装那些小包裹、袋子、夹克衫及其他小零碎等,再放行李箱时就会发现地方不够。正确的方法是:先放行李箱,再将小包裹及袋子根据余下的空间放入。同样,先计划生活中的重要事情,并纳入每周的工作计划,然后再围绕它们整理那些琐碎的、次重要的事情。72小时法则你是否已有过这样的经历:你有了某个打算,最终却没有付诸实施?可能已经有过。也许你最后垂头丧气地发现,你并非是个严格自律的人。 实际上你只是未能遵守72小时法则。这一法则告诉我们,必须在72小时内开始具体行动,将决心付诸行动。不这么做的话,你的打算成为现实的机会就只有1%。这是因为,如果不尽早开始,我们似乎很难让自己的大脑相信,我们真的是想做点什么。而当大脑不相信我们的打算时,就不会认真对待它,并且会很快忘记它。要想让你的潜意识认真对待你的决心并记住它,你必须让它真正进入你的中枢神经系统。只有给出具体的行动命令,你的决心才能到达那里。你最初采取行动的时间每耽误1小时,你行动的动力都会随之减少。“立刻”与“匆忙”的区别72小时法则及尽早行动不是说非要提高你的速度。相反,太过匆忙会使人疲劳、生病,和缓时常更合适并能起到治疗的作用。人生在世,并非仅仅为了从一件事到另一件事的奔波劳碌。以前,有个企业主想到热带雨林中做生意。他雇用了一批非洲搬运工来运送他的商品。尽管他一再催促他们加快速度,到了第三天他们还是径自坐下来,无论怎样也不再前进。企业主很恼火,要他们作出解释。其中一个非洲人说:“我们前面走得太快,现在我们的身体虽然到这里了,但是必须等我们的灵魂跟上来才能走。”我们需要休息和安静,才能深入内心,聆听心声,反复思考并定出计划,才能决定生活中那些重要的事情。但是,匆忙有别于立刻。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立刻去完成,但不是不惜一切地、飞快地实施。你不必同时做所有的事,也不必提高速度,但必须开始行动,而且要尽快开始,急不可待地开始。法则之二十二负起全责师傅让徒弟进城去卖橙子。徒弟晚上回来抱怨说:“人们对我不好。城里人嫌这些水果太贵,我一个也没卖出去。”师傅说:“可惜你不像那些橙子那么聪明、明智。”徒弟缄口不言。这时,师傅拿出一个橙子问:“我要是把橙子挤碎,会出来什么?”“当然是橙汁。”徒弟回答。“对,”师傅说,“可我要是用锤子砸下去,会出来什么呢?”“还是橙汁。”徒弟嘟囔说。“要是一头驴踩上它,又会出来什么呢?”师傅继续问。“出来的永远是橙汁。”徒弟有点不耐烦地回答。师傅紧接着说:“不管怎么对待它,橙子总是以它身子里面的东西来回报。它教给我们,对一种情景如何反应,完全在于我们自己。你把责任推给别人,相当于把力量也给了别人。”***当事情进展不顺利时,我们习惯于寻求借口或者让他人来承担对我们不利的责任。我们把过失归结于经济形势,或是我们的生活状况,或是我们的父母、生活伴侣,或者公司、健康状况、产品,或是我们的上司,等等。你是否也听过这样的话:“如果不是发生这种事,我就会……”“要是我真有更多的时间(或金钱),我就……”“我本来心情挺好的,直到你这样……”所有这些话都有一个共同点——你在推诿过失。不过,诿过于人,就授人以力。不在于情形如何,而在于我对此要做些什么你只有承担起对生活的全部责任,才能像一个赢家一样生活。你或许不用对你所置身于其中的所有情形负责任,但是你面对它们如何判断、并作何反应却是你个人的责任。你或许对现在所处的经济形势没有责任,却要对你在此形势下的行为负责任。你可以把恶劣的经济形势作为借口:“……以后我得加倍小心……”或者你将这种形势作为一种机会:“……我不怕失去什么,我总不能就此趴下……”“责任”一词包含着“回答”。责任意味着,无论情况是好是坏,必须作出好的回答。只有集中精力于自己的目标,并且不受任何人、任何事的阻挠,走自己的路,才是好的回答。萧伯纳对此恰如其分地说:“人们总是把自己的过失归结于环境。我不相信这种借口。生活中有成就者,总是去走他们想走的路,并给自己寻找想要的环境。如果他们找不到,就会给自己创造。”拒绝承担责任之人受到束缚,承担责任之人获得自由维克托-弗兰克尔是20世纪最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曾被囚于集中营多年。他的家人全都陆续遇害,自己也受到重刑折磨,几近死亡边缘。有天,他突然认识到:“除了我自己,没有任何人有力量控制我的内心世界。他们可以殴打我,残害我的家人,但我的思想属于我自己。我有力量决定我自己如何评判所有这一切。”他对自己说:“如果我在这一极端的条件下能保持我的自我认识和我的性格,别人也都能做到。”维克托-弗兰克尔将其心得总结为一句话:“面对任何现有的环境和条件,自己选择自己的观点,是人的所有自由中的最高自由。”任何一个时代都有无数的人被羁押、被奴役。为了自由,与我们一样自由,他们还有什么没有付出?我们必须清楚,我们到底有多自由。特别是,我们应该每天扪心自问:“我们面对这一无限的自由应该做什么?”我们每天都面临选择很多圣人贤哲都谈到过,新的每一天都是一次新生。为什么?因为我们每天都将重新面临选择,可以开始新的生活。每一天我们都能获得一份珍贵的礼物:一个可以改变一切不幸的时刻。我们倾向于拒绝这一礼物,因为我们一旦承认自己可以选择,就不会再有原谅自己的借口。这样生活就只在于我们自己。原来我们给予外部的力量比它们本该得到的要多得多,结果却不光彩。原来我们并不像我们所想要的那样生活着。我们很可能以这种方式毁了自己。自我摧毁有很多方式。我们可以杀死自己的躯体,扼杀我们的爱和梦。其他人也许不想共同承担我们的行为带来的一切。我们违背了自然规律并对自己犯下罪孽。很多人认为自己不够强大,无法去改变并解放自己。相反,他们作出不可思议的努力,去维护外界对自己的奴役。很多人难以接受自己应对自己负有全部责任的事实。拒绝责任的人,就像年轻的沃尔夫冈。午休时,沃尔夫冈和同伴一起度过。每次他都抱怨自己的午餐:“真难吃,又是奶酪和西红柿,我恨奶酪西红柿三明治。”每天如此。终于有一天,一个同伴忍不住了,说:“要是你不喜欢奶酪西红柿三明治,就告诉你妻子,让她给你准备点别的。”“见鬼,”沃尔夫冈回答,“我还没结婚呢,我自己给自己做三明治吃。”生活也是一样,每个人都在给自己做三明治,我们自己完全可以去选择。为了工作的成功承担起责任你将工作做得马马虎虎还是超常的好,完全是你自己的事。保证你有可观的收入可不是公司的任务;把你推上成功的梯子,不是上司的任务;关掉电视、拿出你的夹克并将你送去上班,也不是爱人的任务。当然,没有什么事情能永远一帆风顺。但是,你如何反应,这在于你自己。面对不好的情况,你可以作出反应:或者让它阻碍你前进,或者下决心不管怎样都要实现目标。比如说,你收入多少,完全是你一个人的责任。“涨薪”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努力争取。可怜哪,那些总是放弃自己机会的人!总有一天,我们会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拿我们的智慧都干了什么?”我们不要被自己的决定吓跑,它们会使我们自由,否则我们将会绝望,因为我们确确实实浪费了生命。法则之二十三学会对付恐惧孩子在林中散步,他来到一片有两个花园的开阔地带,园子里各有一名园丁在干活。两个园子差别很大,其中一个长满杂草,园丁在园中骂个不休。另一个则整整齐齐、五彩缤纷,园丁在园中惬意地吹着口哨,干活时显得很轻松。孩子想认识那个悠闲的园丁,上去问他,他怎么就能轻轻松松地整理并维护自己的花园,而另一个园丁干个不停也没整理出个美丽的园子?园丁回答说:“以前我也像我的同伴那样,但是那样我无法战胜杂草。每次当我拔掉杂草时,草根仍留在地里,下面还会长出草来。拔草的速度总也赶不上草生长的速度。于是,我改变了工作方法,种了些长得比杂草还快的花卉。不久,这些花卉就挤走了杂草,我的园子从此就变得干净了。”孩子正要继续前行,发现林子边上还有一块长满毒草的园子。友善的园丁给他讲述这是怎么回事:“耕种这块园子的园丁是个了不起的医生,也是我们中最聪明的一个。他用这块园子的毒草来做药。”***每个人都会胆怯,那些成就了大事的人也不例外。勇敢者不是那些没有胆怯的人,而是有了困难却继续前进、克服胆怯的人。胆怯是一种想象,一种对不应出现的事情的想象。我们越常想象,这一想象越清晰,怯懦就会越强烈,越具有麻痹性。我们几乎无法抗拒胆怯的侵蚀,但是可以与其交朋友或者将其克服。我们不能一直孤立无援地置身于恐惧之中,我们可以阻止胆怯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恶魔。我们可以用感激克服怯懦我们无法像拔杂草那样摆脱怯懦。试想一下,你关掉灯,屋里漆黑一片,面对黑暗你会做什么?与其交战或是赶走它都毫无意义。你只能是打开灯,来照亮黑暗。怯懦就如同黑暗,你赶不走它。我们越千方百计这样做,就会越怯懦。我们施压越大,反抗就越强。但是我们可以像光明照亮黑暗一样克服怯懦。克服怯懦其实很简单:我们的大脑每次只能思考一个想法。如果我们去思考怯懦的对立面,我们就不会同时感受到怯懦。怯懦的对立面不是勇气,因为勇敢者也有怯懦,但是他胆怯的同时也行动着。正因如此,我们谓之“勇敢”。怯懦的对立面是感激。你会发现,当你感激时,你不会感到怯懦。如果你想到5件令你感激的事,所有的怯懦均将烟消云散。这可能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如你行走的能力、观察的能力、言谈的能力、你的汽车、你的住宅、你爱的人或是爱你的人,等等。太多的时候我们对很多事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直到我们失去它。在我们不能再继续的那一刻才会意识到,那是多么珍贵的馈赠。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些东西,并用这种意识充实自己的生活。远大的目标遮挡怯懦另一种克服怯懦的途径是全神贯注于你的目标。只有盯住目标不放,你才能克服胆怯。你可以每个星期重复抄写你的目标。你也可以想象,当你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你将如何享受你的生活。你会发现,当梦想达到自己的目标时,你就不会感到胆怯。虽然这样可能会花去你几分钟时间,但是相对于你因胆怯而毫无行动所浪费的时间,简直是不值一提。你通过想象自己实现目标产生的愉快不能持久,虽然胆怯还会再来,但你能更从容地面对它。你还能将胆怯作为一种信号来利用:又该是考虑自己目标的时候了。法则之二十四集中精力发挥长处一棵树很苦恼,因为它长得矮小、弯曲,很难看。其他树相比之下却高大、美丽。它渴望着自己能像它们那样,让自己的树冠也能轻盈地在风中摇曳。然而这棵小树生在岩石边,只能扎根于岩缝间堆积起来的那点薄薄的土层里。寒风不停地撕扯它的树枝,每天只能享受半天的阳光,午后太阳就躲到岩石的那边,去照耀山坡上的其他树木了。这样它就无法继续生长,只能抱怨自己命不好。一天早晨,当它眺望山谷,满足地迎接早晨的阳光时,猛然意识到一点让它快乐的事:它的视野很好。其他任何一棵树都不能像它看得那么远,连它十分之一的视野都不可能。它上面的岩石替它阻挡冰雪,它长得弯弯曲曲的树干以及那结满疤的树枝正好适合它生长的那块地方。那些生在山坡上的树也各得其所,各有千秋。而自己则是独特的,拥有很多别的树无法企及的优势。***每个人都必须学习运用自己所拥有的天赋生活。我们必须集中精力于那些我们力所能及、我们拥有以及理解的事。不过,人们常常倾向于更多地去关注那些无力做到的事情,或者不能拥有的事物,或者自己所不理解的事情。无意义的愿望很多人觉得,要是他们能力更强、天赋更多,并换一种天性的话,生活会更容易些。比如说一个体质较弱的人觉得要是身体好些,生活就更容易些,但他却没有。一个独自带着孩子的母亲或许会说,要是她能多些时间陪陪孩子、不必那么辛苦工作,生活一定会好些,但她却不得不这样。要是你有唱歌的才华或者有什么特别的天分,一切不就更容易些吗?回答是:也许不会更容易。因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一分成果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但是最关键的是:我们只有我们已经拥有的天赋。要是你现在有更多的金钱,更健康的身体,一个可爱的伙伴等,一切会更容易些吗?答案是:你肯定会有别的问题。关键是我们用已拥有的去做什么无论生活给你分配了什么,一切已成定局,没有任何人或事可以改变。你会不断地发现,人上有人,总有一些人会比另一些人天赋更高。去追问“公平”对我们毫无意义,因为一方面我们不清楚别人付出了多少代价,另一方面我们总有一些别人不具备的天赋。重要的是,天分并不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用已经拥有的在做什么。你可以安坐家中,希望自己拥有别的天赋,但这不能改变未来。就像在一局扑克牌游戏中一样,幸运者拿到最好的牌,却只能取得暂时的胜利,而最后只能是高手,也就是那个最了解牌局并打得最好的人获胜。如果你的天赋不如你周围的人那么高,那可能就得尝试别的途径。曾经有个学生,英语课跟不上。学校英语教学的方式不适合他,因此他成了班上英语最差的学生。他经常希望自己对外语的“感觉”能更多些。后来,他去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如今他说英语比他所有的同学都好得多。天赋从来就不是决定一切的单方面因素。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生活。毅力比天赋重要我们不应该过分夸大别人天赋的作用。因为我们并不清楚,别人的成果在多大程度上源于天赋,又在多大程度上源于其刻苦训练。无论怎样,成功者都同意,不同寻常的成功主要来自于训练。很多人不愿承认这一点,因为这样就失去了他们最好的求得原谅的理由:因为缺乏天赋,再严格训练也无济于事。不论你拿到什么牌,你总会有赢牌的机会。也许持续的时间更长点,这样你需要更努力地为此准备。然而只要你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你总会找到一条途径达到你的目标。如果路上遇到障碍,你就避开它,从它下面匍匐而过,或者从它上面攀登而过。一个依赖于好牌的人,遇到问题时会失望并停滞不前,将希望寄托在更好的牌上。从你所处的地方开始,不管情况怎样,努力将情况一天天、一点点地改善。不要仅仅停留在原地等待好的情形,而应主动去创造你想要的好情形。长处和短处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和所短。很多人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短处上,以为在短处上找到了他不成功的原因。一个好消息是:多数的短处完全不会影响我们的成功。最好的玫瑰花不是那些刺长最少的,而是开花最绚丽的。没有人因为减少了弱点而变得富有。并非是你克服的弱点让你富有,而是你的长处。当你克服了一个弱点时,你并不由此实现了什么,只是你不再有这一弱点,你没有因为这样而拥有更多的金钱或成果。在发扬长处之前,你仍是平庸之流。我们应该发扬长处,它让我们变得富有。不要抱怨你的弱点。一定还有数不胜数的人有着同样的弱点却生活快乐。你当然也不能否认你的弱点,那样会毁了你的成果。但是,你可以找到一个解决办法。如果你不是一个好会计,你可以聘用一个会计。最好是将你的短处视为机会,另辟蹊径的机会以及与那些擅长此道的人合作的机会。集中精力于你的长处,并发扬它;给自己寻找那些能帮助你训练和发挥长处的人,与他们联合,并让自己从他们身上得到启发。行随己身你当然会发现,自己对多数的情形负有责任,包括那些好事以及不太令人满意的事,事情的好坏取决于联系和前景。或许失误和失败在将来也会具有积极意义。正如玩牌一样,一张牌孤立地看,无所谓好或坏,只有综合来看,才能决定牌与牌如何组合。生活中的有些事你能够改变,就尽管去改变好了。有些事你不能很快改变,甚至完全不能或者不愿改变,就接受它。学会将一件事与另一件事区分开。学会发现长处,它们可能仅仅只是隐藏在短处的后面而已。曾经一度长期被人嘲笑讽刺的东西,也可能在某一天成为你的闪光点。与他人相比将伤害自己我们希望通过与别人相比来区别自己。通过比较我们确实会经常发现,我们比别人强或者比人差。但其实两者对我们自己的帮助都不大。我们发现自己比别人强时,一般情况下就会自认为是成功的。但这里我们确定的标准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别人可能已经停滞不前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只是躲在了别人的不成功的背后。不过,即使我们发现比别人差,对我们帮助也不大。我们总能找出在某个方面比我们强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或许会丧失勇气和自信。比较因而既无意义也不可能,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标准来自我评判。我们应该根据我们可能成为的那个人的样子来衡量自己。法则之二十五给予和宽容一个聪明的妇人多年来孤身一人生活在山里。一天早晨,她在小溪水底发现一块非常珍贵的宝石。不久她碰到一个饥肠辘辘的流浪者。当她打开背包,准备给流浪者拿几个面包时,流浪者看到了宝石。他眼睛盯着宝石,简直无法转移视线。见此情景,聪明的妇人决定把宝石送给他。流浪者随即高兴地上了路。要是他把宝石卖了,他将变得非常富有,今生再也无需劳动了。然而,过了几天,他又回来找那个聪明的妇人了。他终于找到她并把宝石还给了她。他解释说:“我考虑了很多。我知道这块石头宝贵无比,不过我还是要把它还给你,并希望从你这里得到更有价值的东西。我真希望我也能拥有你身上的那种东西,是它让你把宝石送给我的。”***享受富足有余的生活是一个很普遍的生活目标。然而,“多余”一词的真正意思并不为很多人所懂:它意味着,我们不能留住所有的,而是让其流逝。一切都是能量,而能量必须消耗没有什么是静止不变的,我们的身躯、世界以及宇宙都处在一个活动的、无休止的交换过程中。一旦这一循环停顿下来,生命将变得不可能。生活是条河流,一去不复返地流动。不断有新的事物流向我们,也不断有旧的事物从我们身边流走。给予和获取是我们生活的中心主题。给予和获取是同一回事,因为他们不过是构成了宇宙能量流的不同方面而已。生活只能像能量的流动那样存在。要是截断了河流,也就阻断了流动,影响或摧残了天生的智慧。我们给予越多,就会越有活力。每一种关系也都是一种不断的给予和获取。这里也应尽量保持能量循环畅通。我们给出越多,也会获得越多。因为这是生活的另一条法则,任何东西,当它被给予时,都会增加。给予和获得进行得越多,关系就会变得越好。给予的规律很简单:如果想获得快乐,应该首先给予别人快乐;想要获得爱,就学会给予爱;想要受到关注,就先去关注;如果想要物质富足有余,就去帮助别人实现富有。达到富有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帮助别人获得你想要的。为他人祝福如果你想福星高照,就学会为别人祝福。为人祝福是古代的一种风俗,很多已经失传了。出门远行者会得到祝福,菜肴受到祝福,家庭和朋友也受到祝福。父母的嘱咐在一些文化中比遗产还要重要。这一观念似乎有些过时,给人宗教式的感觉。但是它是有意义的。如果说一切是由能量组成的,那我们的(祝福)愿望也一样如此。每个愿望都有变成现实的可能。给你所祝福的人最美好的祝愿,祝愿他们宁静、快乐、幸福、富有和健康,祝愿他们有很多快乐的日子。你会发现,你的积极能量真的会起作用,使事情向更好的方面转变。人们会积极评价你的存在,在你身边会感到快乐。其他人也会感觉到你是善意的,会回报你更多的感恩和快乐。养成赠与的好习惯你也许想养成一种习惯,给每个拜访你的人以及你拜访的人赠送点东西,也许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一枝花或是一张卡片,一段至理名言或是一首诗歌的复印件,也许是本书,或者是带有具体联系方式的、对别人有帮助的一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