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红海-6

企业是专业分工的结果。所谓“专业”,是指不同岗位所要求的特殊的技能。上到负责企业核心技术研发的高级工程师,下到负责内勤事务的资料员,虽然创造的价值不同,但都离不开与其岗位相称的专业技能,他们之间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有一批各具专长的员工“恰如其分”地组合成为一个相互补充的团队,才能创造出完整的价值,正如不同部件的组合才能成为一台正常运转的机器。如果离开了企业的平台,抑或离开了特定的企业组织形式,仅有“一技”之长的员工便无法创造出应有的价值,正如离开了机器的集成体,即便是世界上最具科学含量的零件,也不过是无用的摆设。  企业依靠员工来实现它的价值,员工亦如是。因此,员工对自身角色的认知,以及他们所秉持的职业态度,不仅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同样决定着员工本人的前程。  并非每个人都有必要把“业务优则仕”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实际上,“管理”和“业务”分属于不同的领域,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分别要求不同的潜质,不能简单地在二者之间画上等号,虽然不乏在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方面均出类拔萃者。  业务做得好,说明“管事”的能力很强,但并不能说明“管人”的能力也很强。有的人可能在专业的技术领域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却不能胜任哪怕最初级的管理职位;有的人可能在很高的管理职位上也游刃有余,但却不可能具备高深的专业技术能力。  成熟的企业总会在“管理”和“业务”两大方向上均能够为员工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而不是有意无意地强迫所有员工都去挤“业务优则仕”的独木桥。  世界是多元的,文化是多样的,人生是五彩缤纷的。无论古今中外都从来不存在衡量个人成就的单一标准。  每个人的人生精彩与否,并非一定要获得多大的财富或权力,甚至并不一定要拥有多么高深的知识,能够把自己脚下的舞台演绎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篇章,就是最了不起的成就。  因此,决定人生价值高低的不是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而是我们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做得怎么样。同样的道理,在企业内,出色的业务专家丝毫不逊色于卓越的管理者,正如伟大的学者对于人类的贡献丝毫不亚于伟大的政治家一样。  在企业的专业分工原则之下,和管理者一样,作为非管理者的专业类员工,都有客观的角色存在。  角色决定态度。特殊的角色定位必然要求与之相对应的职业态度。只有在正确的自我角色定位和职业态度之下,员工本人的个人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才能更加“如鱼得水”。  所谓“正确”的角色定位和职业态度,并非是指一种空洞的道义说教,而是最大限度地接近客观的状态。  本章的主旨便在于为那些决心以“业务”路线作为自己职业发展取向的员工提供建议或参考;如果有意走“管理”路线者,可以重点参考本书第六章的内容。  角色不容回避(1)  员工在企业内承担的客观角色可以分解为四大元素:企业价值的基石、业务领域的专家、共同思想的种子和品牌形象的标签。  如下图所示:  图7-1专业类员工的角色  作为企业内部的非管理者,一名出色的业务专家必须对自身的角色有深刻的理解,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工作中,把自己的才智和热情转化为对自身角色的担当。  企业价值的基石  如果企业不能创造价值,它就没有存在的可能。如果企业不能存在,所有的员工都只能另谋他途。  企业价值的本质是客户价值。客户价值的大小及其针对性表现为客户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欢迎程度(认可度、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表现为企业的品牌号召力和核心竞争力。然而,企业的客户价值主张必须通过分布于各个专业岗位的员工来实施。  因此,员工最根本的角色,是企业价值的基石。  员工提交的工作成果之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的有无和大小。同样,往往看似并不十分关键的一个岗位的失误,都有可能给企业价值带来沉重而深远的伤害。  KHLG项目是某知名房地产公司开发的一个宜居型高档住宅小区。在这个小区中,所有住宅房的设计层高均为285米;但是,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在项目二期建设过程中,将其中的两栋塔楼(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约420套)的层高改为275米。该公司在进行KHLG项目的促销推广过程中,也特别强调了这两栋楼的层高变化,生怕误导了客户。  但是,该公司在审定售楼合同范本时,由于合同起草人的疏忽,直接以该项目其他商品房的合同范本上报,并没有把层高的变更体现出来,还是标明为285米(除了层高变更之外,其他合同要件均无实质性变化)。工程部门在复核时也疏忽了这一点;一路审批上去,都没有人察觉出这个问题。  这两栋楼很快售罄。客户在签约时也没有发现。  两个月之后,客户服务部门在代理房户办理产权证时无意间发现了这个错误并上报。公司大惊。管理层在紧急商议之后决定采取主动真诚的做法,向客户逐一发出书面致歉函,说明原委并提出补偿措施:客户可以要求无条件退房,也可以要求在该项目内换房(换为实际层高为285米的房子)。  虽然有少部分客户提出了不予追究开发商责任或放弃换房的反馈,但绝大部分客户(约400户)要求开发商给予经济赔偿,并将其要求直接诉诸法院。经过双方谈判和法院调解,最后的处理结果是给予每户平均约5000元的经济补偿,共计约200万元。  在这个案例中,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疏忽,且不算为平息此事所消耗的其他成本,仅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200万元之巨。  每一位员工,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岗位,无论肩负什么样的使命,无论层级的高低,都必须明白:作为企业的一员,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点点滴滴的努力或疏忽,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尤其是因自己不慎所致的负面影响,有可能远远超出自己甚至是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  Y小姐是某集团公司总部的前台接待员,除了负责来客接待和电话接转之外,还负责集团总部的信函往来登记与分发。根据公司规定,所有来函必须登记后分发,并由收件人签收。  可能是因为该集团收到的信函中,多数为没有太大价值的广告直邮,因此Y小姐逐渐习惯于不予登记便分发,甚至交由其他同事“捎带”给收件人。  2006年9月某日,该集团因为与香港某公司的合作需要向对方支付一笔费用。按双方的协议约定,该集团在收到对方邮寄的催收函及随函附寄的发票后3个工作日内即须把相应款项兑换成美元后以电汇方式付出。对方如期发出了催收函,Y小姐在邮差的签字簿上签收后,依然“习惯性”地和其他函件一起交给其他同事“捎带”给收件人。  角色不容回避(2)  但是,这个邮件却给“捎”丢了!2周后,对方没有收到该集团的付款,于是通过邮路查询发现该集团确实已经收到催收函。不巧,负责此项业务的经办人员休假回老家(一个不通手机信号的偏远山村),分管领导在国外考察。因此,对方一直无法和该集团联系,于是便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猜疑。3周后,该集团收到了对方措辞严厉的质询函件和传真件。刚刚返回岗位的业务经办人和分管领导经过调查才发现,3周前的那封重要的函件丢失了。由于没有内部签收登记,线索只到Y小姐处便中断了,无法核查函件的去向。  一个看似无足轻重的不良习惯,同时也是管理上的懈怠,给该集团带来的伤害已经远远超出了Y小姐的想象。她也因此被公司解聘,为自己刚刚起步的职业生涯留下了难忘的阴影。  上述两个案例只是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一个缩影。相信在普遍的组织行为中,更多的类似事件在悄悄地发生、掩盖和化解,但它们对企业造成的伤害,也同样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演化为溃堤之蚁穴。  因此,绝大多数企业的衰败绝非一人一时一事之所为,而是长期酝酿和点滴腐蚀的结果。  同样是一个面带溃痕的苹果,如果是由表及里的腐烂,那么,削掉溃痕还可食用;但如果是由里及表的腐烂,则整个苹果便不再有任何可用的价值。员工作为企业价值的基石,在任何不负责任和不严谨所致的差错或事故的表象之下,都可能成为企业的苹果身上由里及表的溃痕。这样的溃痕足以葬送企业的生命。  由此可见,所谓“细节决定成败”,绝非一句耸人听闻的空洞口号。在对细节把控的背后,折射出员工的责任感、严谨性和职业素养的高低。作为企业价值的基石,对工作细节的精心把控,不仅是员工本人最基本的义务,也是其个人荣辱之所系。  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因为懈怠或粗心使细节失控,从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是任何一名员工的耻辱。  为防溃堤之穴,企业必须强化日常的管理和成果的考核。  管理的目的不是片面地约束员工的自由,考核的动机也并非源自对员工的不信任。没有规则的自由不仅仅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时也是组织的灾难;没有客观公正的评价(考核是评价的最根本形式)是对员工最大的不尊重。只有考核才能衡量员工创造的价值,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因此,员工应该深刻认识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管理给自己带来的约束力和考核给自己带来的压力,是任何一个价值交换主体必须面对和必须承受的。  没有规矩永远不可能成方圆。我们服务的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舞台,任何舞台都必须有它的规则。在既定的舞台之上,在规则的约束之下,能够使自己的组织行为创造出应有的价值,才是一名从业人士应有的本色和风采。  一名合格的员工必须深刻认识自己的组织行为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并在规则的统领之下,把自己的才华转化为价值的创造,真正成为企业价值创造活动的中流砥柱,成为支撑企业永续发展的坚硬磐石。  员工的价值汇集在一起决定了企业的整体价值。因此,合格的员工应当使自己的精神始终处于“追求卓越”的昂扬状态中。如果员工普遍怀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甚至没有任何一个组织能够在整体上“追求卓越”。  所谓“追求卓越”,并非意味着需要多么惊天动地的大理想、大豪情或大事件,而是在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以毫不懈怠的兢兢业业,以丝丝入扣的完美追求,来成就最佳的工作成果;通过提供完美的工作成果来实现人生的自我超越。  如果没有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企业必将失败,人生必将荒废。  业务领域的专家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繁复的社会结构中,每个人都会被赋予相应的地位和角色。  角色不容回避(3)  但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每个人的地位和角色都不可能是别人给予的,一切都要依靠自己去创造。换言之,在每个人的地位和角色的背后,是他所能创造的价值。市场经济的根本属性是价值交换,那些能够创造更大价值的人自然会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更重的角色,也会赢得更多的尊重。  有“为”才有“位”。所谓“为”,是指员工的作为,也就是他创造的价值,具体表现为他提供的工作成果;所谓“位”,是指员工的地位和角色。必先要有“为”,然后才能有“位”。  企业组织中的每一个岗位,原则上都是专业分工的结果。这意味着每位员工,无论层级高低,无论什么样的岗位,都是以自己的特殊的专业技能来创造专业的价值。  因此,员工在自己所承担的岗位职责范围内,应该成为最具资格和能力的业务专家。当然,企业的各个单元,所谓“专家”的内涵和外延都是不同的,正如不同岗位的岗位价值不尽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那些核心岗位的高级技术人员才有必要成为“专家”,而其他的岗位就可以滥竽充数或得过且过。  如果您是财务部门的一名出纳,那么,您就应该成为企业内最精通出纳业务的专家;如果您是销售部门的一名销售员,那么您就应该是企业内最了解客户需求和产品价值的专家;如果您是人力资源部的一名薪酬管理员,那么,您就应该是最精通企业薪酬体系的专家;如果您是一名产品研究员,那么您就应该是企业产品理念、产品技术及与产品研发的关联技术方面的专家……总而言之,无论您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您选择了,就应该无条件地成为这个领域内最精通的专家。  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您可以对您的上级乃至您服务的企业在管理领域的问题提出批评;但是,您唯独不能指责您的上级在专业技术领域不如您,更不能因为自己缺乏胜任本职工作的某种技能而要求上级或其他同事为您分担。——没有人有义务承担本应由您负责的工作。  如果您的上级在专业技术方面都比您强,那么您的存在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意义!  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业务专家,或者选择更适合您的岗位,或者离开您服务的企业。除此之外,您别无选择。  在价值交换的时代,企业没有资格要求客户接受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员工同样没有资格向企业提供不合格的成果。如果您的成果不合格,而企业又必须向客户提供合格的成果,那么,如此形成的落差,必将把企业葬送掉。在这种情形之下,其他员工,甚至是那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出类拔萃的业务专家,都将因为您所分担的环节不合格而与企业一起牺牲。果如此状,那将是对职业道德的最大挑战!  成为专业领域的专家是企业的所有员工,乃至所有现代组织的成员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成为专业领域的专家并非一个望尘莫及的目标,只需做到如下三点即可:  一是具备足够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这种知识和技能是通用性的,它可能源自学校的形式教育,也有可能源自员工本人接受的社会培训,还有可能源自个人的经验或自学。只有具备这样的知识或技能,员工才有资格面对自己即将接任的岗位,才不至于沦为本职工作的“外行人”,才不至于沦为剥削他人价值的“寄生虫”。  二是将自己现有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与企业的要求相结合。员工在接受一份工作时,就意味着接受了提供这份工作的企业的规则,因此,必须首先努力学习企业的战略、制度和规范。个人的组织行为只有与企业的战略、制度和规范相结合,才能创造出应有的价值。如果不能将自己的专业深度与企业的实践高度结合,那么,这样的深度就没有意义,至少对自己服务的企业没有意义。  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不能因为自己的经验或才华而否定企业的规则。如果企业确实存在不合理的规则,优秀的员工会积极主动地推动企业的规则向合理化方向发展,但决不应以规则的不合理性作为自己不作为或不创造的借口。  角色不容回避(4)  三是以本职工作及涉及的领域为基点,在精通本岗业务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关联的领域,以期触类旁通。出色的业务专家总是在精通本岗业务的基础上,对关联领域也有“通透”的理解。比如一名出纳人员,应当在精通出纳业务的基础上,对会计或财务管理有深刻的理解;一名薪酬管理人员,在精通薪酬管理业务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管理有深刻的理解。唯其如此,方能做到“通透”;唯其“通透”,方能称作当之无愧的业务专家。  对专业领域的“通透”是一名业务专家的最高境界。  共同思想的种子  共同思想是企业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但是,如果共同思想仅仅存在于管理者的脑海中或口头上,那么,它只不过是一种空洞的谈资;如果共同思想仅仅停留在企业的文件中,那么,它只不过是一种视觉的污染;如果共同思想仅仅是员工不假思索地恪守的教条,那么,它只不过是一条僵硬的铁索。这样的铁索可能成为凝聚组织行为的力量,也有可能成为束缚前进步伐的枷锁。  如果共同思想离开了活跃于业务操作一线的员工,离开了鲜活的人,它就什么都不是。  没有思想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不能付诸行动的思想是苍白的思想。只有转化为特定的行为规则或操作指引,共同思想的价值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这样的行为规则,更多地体现为业务操作的模式、范式或规范。  因此,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员工的角色内涵之一,是成为企业共同思想的种子。一方面,他们必须在自己的组织行为中,遵循企业的规范,实践企业的思想或理念;另一方面,他们会在自己的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丰富和升华企业的共同思想,使之成为不断演进的活的灵魂,而不是僵硬的铁索。  出色的业务专家总会以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推动企业的共同思想不断进步。伟大的共同思想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一人的独创,而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整整一代共产党人共同的成果。从这个角度讲,那些身处一线,专注于本职工作,在专注中持续创新,把自己的创新成果融入企业共同思想的员工,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者,才是企业兴盛和社会繁荣的最伟大的创造者。  工人出身的高级技师王洪军在一汽大众工作17年,主要负责轿车车身的调整、车身修磨、钣金返修工作。这是汽车制造工厂中最普通的一个岗位。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工人,在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岗位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他发明的“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在2007年初的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在工作中成功研制出40多种共2000多件钣金修复专用工具,创新出123种钣金快速整修方法,5年来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3400多万元。  共同思想并不仅仅意味着员工对企业的单方面奉献,它同样也使员工的人生价值得以升华。  为什么那些拥有在一流企业工作经历的员工更具备职场的竞争力?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无异于告诉人们,他们曾经接受过一流企业共同思想的熏陶。  品牌形象的标签(1)  早年的时候我常常喜欢在周末去一个小巧而优雅的西餐厅打发自己的阅读时光。我喜欢那里的干净、整洁,以及咖啡和牛排的味道。  在一个深秋的周末,我照例在吧台对面的位置坐下,开始翻阅自己刚刚买来的新书。无意间抬头,看到了吧台后面身着黑马甲制服的服务生下意识地用他的小手指钻探自己的鼻孔,然后再下意识地把污物弹掉。  但就是这个不经意的情景迅速击碎了我对这家餐厅的美好印象,相伴而来的一连串负面联想,使我再也无法抗拒对这家餐厅的排斥和失望,甚至是恶心。从此便再也没有勇气走进去。  印象和联想是“品牌”的两个关键词。对普通的受众来说,企业的品牌通常只是一种感性的印象,以及基于这种印象的联想。这种印象甚至可以“感性”到“随意”的程度;在受众看来,某个特定的品牌“事不关己”,因此大多数人不会对它进行理性的思辨和判断。这种基于印象的联想也是下意识的。同样是因为“事不关己”,没有人会用心论证自己的联想是否合理。  但恰恰是这种印象和联想决定着人们对一个品牌的好恶取舍。  因此,我们可以说,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的所有努力,都可以归结为一个根本的目的:在受众心中建立美好的印象,使之产生正面的联想。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行业和环境的特殊性,以及目标受众的诉求选择品牌传播的媒介(媒体或其他可以传播信息的非媒体介质)组合。但无论如何组合,都有一个介质是不容回避的,那就是通过企业的员工在与客户直接接触的过程来传播企业的品牌,也就是所谓狭义的“客户体验”。  因此,无论是否愿意或是否有意,作为企业的员工,您与客户直接接触的任何组织行为,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者对企业的印象和联想。——作为员工,您在客观上是企业品牌的标签。  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位员工都是企业的“形象大使”。无论您是一名初级的销售人员,还是一名前台的接待人员,甚至只是一名见习生,在客户看来,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企业的品质和意志。因此,每位员工都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您的组织行为并不仅仅代表您自己。  如果员工的言行给客户带来了不良的印象和负面的联想,或许可以因为上级没有发现而使员工本人得以侥幸逃避自己的责任,但企业的责任却无法逃避。正如西餐厅里的那位服务生,我相信他的主管并没有发现他这个不经意的动作,至少这一次没有被发现,他也可以被免于处罚;但是,他服务的企业,这家原本给人以干净整洁印象的优雅的西餐厅,却无可避免地因此受到伤害——企业在承担着员工的过失所致的伤害。  或许有人会想,我只是一个“打工仔”,企业的脸面是老板的事情,和我没有关系。其实这只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自我解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荣辱与他的身份密切相关。作为特定企业的员工是我们的身份——只要我们还是这家企业的员工,就永远不可能是企业品牌的“局外人”。  这个道理其实是非常简单的。  为什么我们不会选择为一家臭名昭著的企业工作?抑或因为不得已在这样的企业工作却往往不敢承认?为什么我们不去参加以欺骗和伤害他人为生财之道的传销组织?为什么我们会以自己加入某个受人尊敬的知名企业为荣?  只要成为一名从业者,我们便无法回避这样的事实:在我们的身份之上,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我们是某某企业的一员。正如每个人都无法回避自己的五官及仪表。  人都有获得他人尊重的愿望。即便是那些与社会为敌的人,内心深处也有获得他人尊重的愿望,只不过他们表达这种渴望的方式偏离了正常的轨迹。作为组织的成员,如果我们漠视自己的组织,甚至是蔑视它,其实质是蔑视自己的另一种身份,其结果是自取其辱——游离于企业荣辱之外的员工,根本不可能赢得他人的普遍尊重。  品牌形象的标签(2)  相反,那些时刻保持专业、认真、勤勉的职业精神的人,那些以使命般的热情真诚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人,那些时刻以企业荣辱为己任的人,才能真正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态度决定前程(1)  角色决定态度。  态度决定行动。  行动决定结果。  结果决定人生的前程。  我们工作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相信许多员工都会不假思索地做出这样的回答:工作是为了挣钱(薪酬)。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没有错。但如果顺着这个逻辑推导下去,从长远来看,却有可能收到事与愿违的结果。  既然工作的目的是挣钱,那么,它的本质就是一种“以劳动换报酬”的交易。交易活动的本质,是企图付出最少获取最多,颇类似于企业对“成本最低化和利润最大化”的本能追求。在通常情况下,员工的薪酬水平在某个特定阶段(通常是一年)内是基本保持不变的。在收入不变的前提下,由于受趋利本能的驱使,员工会最大限度地避免更多的劳动付出,具体表现为尽可能承担更少的工作。这样的逻辑甚至会把“以劳动换报酬”观念演化为“以劳动时间换报酬”的行为。  从表象上看,持这种观点的员工在与企业的“博弈”中获得了利益的最大化。且不说企业的损失,仅从员工本人的利益来看,这样的结果也未必真正有利。  人的能力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快速的成长。躲避任务和责任的结果是失去更多的实践机会,进而失去锻炼和成长的契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进步了,企业发展了,个人的能力却没有能够相应地“与时俱进”。这样的员工会因为表面的“精明”而把自己定格于一个落后于环境进化的状态。  落后者是没有前途的,落后者也必将被企业、社会和时代所抛弃。  最后的结果是,怀揣“挣钱”的目的而来却越来越挣不到钱。  从哲学原理上讲,持这种观点的员工显然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他们把自己的人生、自己服务的企业、自己生存的社会看成了一个孤立和静止的世界。  一切都是变化的,一切都是发展的。企业如此,社会如此,人生更如此。如果不能积极主动地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来适应这种发展和变化,就必然使人生的轨迹越来越偏离社会的主流,把自己一步步推向社会的边缘。  因此,任何一位从业者都必须明白,挣钱只是工作的结果,绝对不应该是工作的唯一目标。高明的员工从不逃避责任和挑战,因为他们深知,只有通过更多的努力和探索,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持续的增长。个人能力的增长是职业价值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基础,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交换主体”,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获得更大的回报,挣到更多的钱。  通俗地讲,人在职场的舞台上,和商场中的产品一样,也是一个独立的竞争主体,需要缔造自身的“竞争优势”。个人能力的提升是赢得职场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也是获得职业安全感和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和企业一样,员工缔造职场竞争优势的过程,大概也必须遵循“专注、专业、价值竞争”的逻辑。  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专注于与工作相关的专业领域;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的探索和勇敢的尝试才能成就自己对专业领域的“通透”才能,才能使自己具备更高的“专业价值”创造能力,使自己更具职业价值。通过自身坚实的价值基础参与职场的竞争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职业生涯的员工,必然会保持“开放”的职业态度。世界是一个“系统”,人也是一个“系统”。按系统论的观点,任何系统的合理化演进,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下实现;系统只有在开放的状态下,才能够保持与系统外的信息交流,接受系统外的挑战。应对外部挑战的过程便是系统自身的进步过程。  在“工作的目的是挣钱”的观点之下,员工对责任和挑战的回避,实际上是把自己的“系统”封闭了起来,从而切断了进步的契机。  同样,在“工作的目的是挣钱”的逻辑下,作为“交易”的一方,员工会本能地掩饰自己的错误或不足,以避免在交易活动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具体地表现为对他人的批评或建议采取排斥或敌视的态度。这种刻意的掩饰或回避,使员工本人再次失去面对和超越的契机,从而失去进步的机会。  态度决定前程(2)  因此,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态度来面对职业人生,并非空洞的说教,而是理性的选择。其实,许多人并不缺少足够的理性,只是因为他们的“理性”缺乏足够的高度和远见,最终作茧自缚地发展成了一叶障目的“精明”,正是这种“精明”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进而在不知不觉之间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  这样的“理性”比没有理性还要可怕。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主人翁阿甘是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他年幼的时候曾经因饱受学校里其他孩子的欺侮而烦恼。后来便听从了一个小女孩儿珍妮的建议,开始以最原始的方式——“跑”——来躲避别人的捉弄。在中学的时候,他为了躲避别人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并因此“跑”进了大学,被大学破格录取,成了橄榄球明星,还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大学毕业后,阿甘又应征入伍被派往越南作战;在战争结束后作为“战斗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  在阿甘的内心世界中,只有一个简单的信条——“说到就要做到”。正是在这个信条的指引下,他终于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告发水门事件的窃听者;作为美国乒乓球队队员来到中国,在著名的“乒乓外交”中为中美建交立下了汗马功劳;通过捕虾成了一名企业家……后来,失恋之后的阿甘又突然开始“跑”起来。他跑步横穿美国,在这次不可思议的长跑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他的行列,于是阿甘又一次成了名人。  阿甘没有足够的智商,因此也没有常人的理性和精明,但正因为如此,他的双眼才没有被蒙蔽,他的一生才在无意之间“暗合”了人生的真谛。  阿甘虽然是一个虚拟的角色,但这个角色所反映出来的,却是一种真真实实的“美国精神”,更是一种伟大的“人”的精神。伟大的文学巨匠巴尔扎克曾经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电影又何尝不是?  作为企业组织的成员,员工不是个体户。员工的组织行为只有在企业意志或主张的指引下,遵循企业共同的规则,才能与其他专业岗位一起,分别以不同的分工共同构成一个相互协作的整体,才能共同创造出企业的客户价值。为此,员工只有把企业的信念、文化、共同思想、制度和战略作为自身行为的“大坐标”,才能在这个协作的整体中保持正确的方向。  在这个大坐标之下,聪明的员工会努力成为企业文化中“正直”和“正气”的因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周围的同事,努力使企业文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企业文化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员工本人工作的氛围,直接关系着每个人的心态和心情。有谁希望在“压抑”的氛围中度过一生中最漫长的工作时光?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说,所谓“正直”和“正气”,是指以企业的组织原则为基准,而不是企业之外任何版本的诠释。  如果游离在这个大坐标之外,员工就会失去最可靠的基准,最终让纷繁复杂而又相互矛盾的“社会经验”扰乱了自己的行为和判断。而这正是许多初涉职场的年轻人沉陷于“职业迷茫症”的根本原因。  企业的战略并不仅仅属于管理者,它是全体员工共同的指南针。因此,即便是最基层的员工也应该学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战略思考能力,具备应有的高度和远见,否则不足以成为业务专家和企业价值的基石,更不可能担当品牌形象的标签和共同思想的种子。  正因为每位员工都必须与其他同事相互协作才能共同创造出企业赖以生存的客户价值,因此,无论在同事之间,还是自己与企业之间出现分歧或冲突时,必须本着“建设性”的原则,努力求大同存小异,才能维护整个组织的稳定与繁荣。相反,任何“对抗性”的举动都是不可取的;“对抗”的结果是有百弊而无一利的相互消耗。“对抗”之下不存在真正的赢家。  在“建设性”的原则之下,在遇到困惑不解时,聪明的员工会积极主动地与兄弟岗位或上级领导沟通,充分直白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心无栅栏地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灵感或启示。  态度决定前程(3)  在“建设性”的原则之下,当上级或组织的决定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聪明的员工绝不会把分歧或不理解当作自己拒绝执行的理由。上级或组织的决定一经形成,无论自己认同与否,都必须坚决地执行,并且必须创造性地执行。这是一种基本的职业美德。  在“建设性”的原则之下,聪明的员工会自觉主动地思考,不做一名“只动手不动脑”的简单劳动者,不做一名“只用腿走路不用眼看路”的机械执行者。  思考和创造是人的天性,如果放弃了思考,人就不能成其为人;如果放弃创造,员工就不能成其为员工。  “变革”是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必然经历的一种常态。企业必须通过不断的变革来适应环境的持续变化和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正如人必须通过不断的进步来适应时代的要求一样。  变革是企业生存之道。但我们必须明白,任何组织变革的要义或宗旨,都是为了使员工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因此,大可不必对变革过程的“动荡”产生杞人忧天似的焦虑。  当然,并非所有的变革都是理性的、科学的和合理的。这就要求员工积极参与到组织变革中来,直白而直接地反馈自己的困惑或意见,努力推动变革本身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主动成为企业变革的推动者,而不是一意孤行地片面抵制变革。抵制变革便是抵制主流,说到底是抵制自己在企业内存在的价值。  在企业变革的洪流之下,聪明的员工会主动、自觉和充分地理解变革的战略意图,迅速在变革之后的新格局中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新定位,努力根据变革的要求迅速提升或超越自己的能力局限,使企业的变革成为员工本人职业生涯的新起点,而不是终点。本书来自www.abada.cn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6
正序
倒序
决胜红海
决胜红海-2
决胜红海-3
决胜红海-4
决胜红海-5
决胜红海-6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管理者必读:决胜红海
管理者必读:决胜红海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