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中医-3

正文 网友互动(1)更新时间:2010-1-12 10:02:52 本章字数:765网友互动在那种保守、封建的社会环境中,张锡纯能冲破封建的思想枷锁,以开明的态度,汲取西医精华为中医所用,是难能可贵的,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做不到这点。很多人盲目信赖西医,排斥中医,而也有的人青睐中医,抵制西医,我自认为属于后者,我来说说我的真实经历。我小时候爱玩,和同学追闹时左大腿撞到了桌角。刚开始时没留意,谁知道过了两周后腿疼得不行,脚都动不了。我妈带我去医院治疗,拍片、检查、打针、吃药、打吊瓶,各种方法都用上了,就是好不了。后来又换了一家大医院,医生拿了一个超大的针管吸我腿里的脓,吸出一堆,后来不停地吃抗生素。市里的大医院我们都看遍了,还是治不好。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一个医生很严肃地对我妈妈说:“他的左腿可能要锯掉了……”我妈妈就一直哭,我当时还安慰她:“没事儿,人家张海迪两只腿都没了,我还有一只,不怕不怕,我长大了还有能力照顾你的。”两母子抱着哭得不行了,其实,我那时候都想过自杀了。在我们最绝望的时候,我家一亲戚来看我,是我奶奶那辈的人,退休的老中医,他看了我的腿,责备说:“你怎么不早点来找我。”接着开了一副药,贴在我腿上。过了两周,竟然好了!啥药也没吃,腿消肿了,也不痛了,我又能正常走路了。他开的药是什么我现在都不清楚,就记得是一大堆黑糊糊的东西,加上一些石膏一样的东西,这样就把我的腿给保住了。那个时候起,我就觉得,能正常地活着,真好!为啥这种基本不用成本的东西,两三下就能解决我的问题,而医院打那么多针,吃那么多药,做那么多的检查,就是治不好我的病。而且抗生素吃得太多,搞得我经常耳鸣,抵抗力低下。你说,我能相信西医吗?当年要真的把我的腿锯了,我可怎么活啊!正文 网友互动(2)更新时间:2010-1-12 10:02:53 本章字数:1068Zhang0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中西医各有优劣处,大概是因为西医的蓬勃迅猛的发展,才显得中医逐渐落没,但这并不表示中医不如西医,很少西医束手无策的病症,中医都可以治好,这是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国粹啊!看到hansion3406兄说的经历,看到这个帖子中大家表现出来的热情,感慨万千,我觉得我们的中医还是很有希望的。我父亲就是中医,我本人从小亲眼目睹中医之神奇,是西医所不能的,我说说几个我亲眼看到的案例。一个工人,路过建筑工地时被掉下来的一根搭脚手架用的金属管击中后脑,从此一直处于半昏迷状态,见到他老婆,有时候能认出来,有时候却认不出来了。而老婆之外的其他人,却一个也认不出来了。医院说是颅内有淤血,神经系统受到压迫损伤。我父亲给开了方子,患者吃了一周后就基本清醒,两周后彻底痊愈,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了。还有一个患卵巢囊肿的妇女,在多次动手术切除囊肿后,仍会复发,我父亲用中药治疗,开了3张方子,吃完药后,去医院检查,囊肿没了。过去的十余年,我父亲每年都要治愈七八个类似的、医院治不了的病患,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无奇不有,但是我父亲都给治好了,无一例外。可能有些人看到这里会怀疑说的真实性,为什么来找我父亲的尽是医院治不了的病患?原因很简单,我父亲不是专业的医生,他有自己的职业,只是利用空余时间自学中医三十多年,一般的病患他压根就不给治(因为没时间),他治的病人,都是朋友、亲戚介绍过来推脱不了的,而且是其他地方治不了的病。再说说西医,西医有几大问题压根不能解决,一是抗药性,抗生素的剂量越用越大,永无尽头。这是由生物学基本规律决定的,现在解决不了,以后解决的可能性也不大。而中医,一千多年前张仲景总结的方子,至今完全有效,根本不存在抗药性一说,因为中西医的机理、路线就不同。西医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凡是机器设备检查不出来的病就没法下药。比如说我父亲曾经治疗过一个患者,他因胸口疼闷,喘不过气来,说话都困难,饭也吃不了,躺床上呻吟了3天,整个人都变形了。西医把能用到的检测、化验手段都用上了,就是查不出来病因,只能给他输点盐水维持生命。结果,他家属找到我父亲,开了两张方子,彻底治愈了。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说阿拉法特,全世界最好的西医手段都用上了,就是检查不出病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衰竭而亡。最后,西医给出的结论是:阿拉法特体内无任何现有设备可以检查出的毒性物质。真是太可笑了。正文 网友互动(3)更新时间:2010-1-12 10:02:55 本章字数:1003MZHMQ问:求助罗老师:8岁男孩,胃口一般,大便经常溏泻,晚上睡觉不安稳,经常翻来覆去,睡眠质量差,导致老觉得睡不够,以前吃过“肠虫清”,但没发现有虫,请问您有无食疗方?谢谢!罗大伦答:《黄帝内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这个小孩子的问题还是在脾胃上。大便溏,应是脾虚不运有湿,晚上睡觉不稳,也应是运化功能差,食积发热,再用驱虫药,更伤脾胃。现在的小孩子一定要注意使他形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少吃零食和洋垃圾食品,多吃蔬菜。另外可以用一些谷麦芽,山楂,淡豆豉等消食健脾之物熬水喝喝。有很多家长,爱孩子,但是方式不对,总是想把好的东西给孩子吃,但是,您认为好的,孩子的身体并不一定认为好,过去中医说:"若要小儿健,三分饥与寒。"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要给孩子吃太多太好的东西,不要保暖过甚。现在很多孩子胃口不好,脾胃不足,为什么呢?家长总是想把味道好的食物给他吃,结果孩子嘴越来越刁,对于一般的饮食,根本就不想吃,但是见到肯德基的鸡腿就眼睛发亮,这是家长给灌出来的,所以,要让孩子适应平淡的饮食,然后适当服用一点调理脾胃的中药,把脾胃之气给生发出来。但是,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锻炼身体,只有体育活动多了,孩子的身体才能真正强健起来。我要讲文明问我阿姨今年44岁,前年遇到一场交通事故,一辆货车把一辆摩托车撞飞,摩托车正好砸在正在骑自行车回家阿姨的身上。送进医院抢救时,医院都下了“病危通知书”,万幸的是,阿姨被抢救过来了。但是这次飞来横祸造成她半边身体偏瘫,辗转求医。后来一位专家认为颈部一块骨头压迫了神经,导致偏瘫,手术将骨头取出后,病情依然没有好转,至今她的右手脚依然无力、麻痹,手指不灵活,脉沉细,虽然能行走,生活可以自理,但是情况并不乐观,最近还出现了腰痛的症状。请问罗博士及各位高人有没有好的治疗方法,拜谢各位!罗大伦答:朋友你好,你阿姨的情况,我分析还是由于淤血导致的,应该在月经期间,服用活血化淤的药物,最好找个当地的中医开个方子,平时服用对证调养身体的方子,一般医生都会开的,坚持下去,会有效果的。女士们有这个优势,就是体内的淤血,在月经期间很容易排出,有的学者猜测,这和月经期间体内有独特的溶血机制有关。正文 中医应该有自己的医院(1)更新时间:2010-1-12 10:02:57 本章字数:874(三)中医应该有自己的医院就在张锡纯在部队里面忙着救治患者的时候,在遥远的东北沈阳,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改变了张锡纯的生活。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原来,当时的沈阳叫奉天,在那里有个民间社团,叫天地新学社。这个新学社成员喜欢在一起探讨一些新出现的理论什么的,他们的热情异常高涨,他们追求真知的那种精神,让我现在看了都感动。这个新学社里面,有位苏明阳先生,这位看到西方的天文学说,说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他心生疑窦,于是自己就天天琢磨。研究了十来年,最后自行制作了一个天地模型。这个模型做出来后,他还拿到北京去,呈送给部里面(不知道当时是哪个部管这个事情)。当然,他的这个模型后事如何我们就不清楚了,但是他在部里的时候,突然看到了桌子上放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的手稿。在当时,张锡纯的影响已经很大了,从军界到政界,很多人都很钦佩张锡纯,尤其是内政部部长刘尚清对他尤为器重,所以当时北京会有张锡纯的手稿。当时沈阳天地新学社还有一位先生,叫袁澍滋,这位也在北京,也看到了这个草稿,他“惊为当时医学中有一无二之著作”。结果,他们回来后,就和张锡纯取得了联系,劝张锡纯把这个书送到内务部去批准著作权(就跟现在的出版书号是一回事儿)。张锡纯开始还觉得不大自信,后来禁不住劝说,也就同意了。于是,沈阳天地新学社就派了张钟山、姜指欧两个人去了北京,代张锡纯在内务部申请,结果内务部批准了著作权。天地新学社的社长高振铎和副社长王松阁两个人就亲自开始校对,然后大家集资印刷(当时大家追求真知的热情真的让人感动啊)。就这样,《医学衷中参西录》的第一期就出版了。这一出版,可了不得了,立刻开始畅销,很快就风靡全国,并且卖得脱销了。这事儿还没算完,单单出版一本书,还不能影响张锡纯的生活,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真的让张锡纯远赴他乡,来到了陌生的东北沈阳,并且,在沈阳度过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日子。正文 中医应该有自己的医院(2)更新时间:2010-1-12 10:02:58 本章字数:1903原来,当时的沈阳税务局的局长叫齐自芸。这个单位当时不叫税务局,叫税捐局。局长这个官应该是很大了。这位老齐很有趣,经常喜欢看一些中医书籍什么的,那天在街上遛,就看书店里面有本书在热销,都上了“咣咣网”的排行榜了。老齐很是好奇,心想这我可得看看,于是就自己掏钱买了一本。回来一看,可不得了了,这书写得太好了、太实用了,“多有发前人所未发者”,这位张锡纯真是“医中巨擎也”。这看完了中医书的人,总是想学以致用,实践一下,看看是否好用。恰巧就在这个时候,老齐有个朋友的妻子患病,什么病呢?就是癥瘕,腹中结块一类的病,几年都没有治好,请了很多大夫,都没有效果,最后发展为吃不下东西,肚子非常疼痛,连床都起不来了,很是痛苦。这位朋友实在没有办法了,最后想起老齐来了,心想老齐见多识广,本人又喜欢看点养生书什么的,是不是知道什么好的方子啊?于是就来向老齐求方。这位老齐,其实就是一位税务局局长,哪里会开方子啊?但是他有办法,他就翻开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找差不多对症的方子,就这样,找到了理冲汤的方子。这个理冲汤是张锡纯创立的治疗妇女闭经或者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的方子,是一个补虚和化淤同时进行的方子,组成是:生黄芪、党参、白术、生山药、天花粉、知母、三棱、莪术、生鸡内金。其中生黄芪、党参、白术、生山药是补虚的,主要是补气,因为“气为血之帅”,气足了,才能推动血液运行;而天花粉和知母是润燥的,防止补气的药物过分温燥;后面的三棱、莪术、生鸡内金都是化淤的。这位老齐懂得一些医理,张锡纯在方子后面写道:“若病人身体羸弱,脉象虚数者,去三棱、莪术,将鸡内金改用四钱(原来是三钱)。”老齐就照此修改了一下方子,然后把方子送给了朋友。结果,这位朋友的妻子服用了十几副以后,“饮食日进,疼止魂消”,这个病就痊愈了。这下老齐高兴极了,敢情这本书真的这么实用啊。于是,立刻又买了好多本《医学衷中参西录》,到处送朋友。但是这事儿还是没算完。后来老齐就想了,我们沈阳没有好的医生,如果这位张锡纯能够来沈阳,那该多好啊!说干就干,这位老齐立刻就把这事儿和当时大帅府的秘书刘海泉说了,当时的沈阳被奉系军阀张作霖统治着,所以才有大帅府。刘海泉一听,好啊,我给你介绍我们沈阳的天地新学社吧,于是,就把天地新学社的朋友给找来了,说这样吧,“为拯救一方疾苦计”,我们一起办一个医院吧,把张锡纯请到沈阳来主管这个医院。大家都想,这是一个什么医院呢?因为在当时,西医有医院,有教会开的,有东洋人开的(日本当时也叫东洋),中医可从来没有医院啊。最后,大家一拍桌子,就办一个中医医院吧,叫立达医院。于是,老齐就写信给张锡纯,请他来沈阳,开办立达医院。当时张锡纯正在汉口的驻军里面,接到邀请以后,心情激荡。他走出营房,远处长江吹来的风掀动他的头发,他陷入了深思。让我们来问一问张锡纯是怎么想的吧。张先生,您觉得这个中医能成立医院吗?张锡纯:应该能,中医应该能有自己的医院。但是,我们中医,从来都没有过医院,从古至今,就是一个屋子、一张桌子、一个脉枕,一个老大夫在那里诊脉看病,或者提着一个灯笼去患者家里出诊,哪里有医院的说法?张锡纯:可是,中医为什么就不能有医院呢?西方人有了医院,东洋人有了自己的医院,我们中医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医院?我们的患者,为什么就不能住在医院里,让医生每天来根据病情的变化更改方子?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在条件更好的护理环境中康复?我们中医为什么就不能拥有这一切?!张锡纯独自站立在江边,极目远眺,心潮澎湃。西方人、东洋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一定能够做到,而且,我们中医将会做得更好!这件事,从古至今,没有人做过,我张锡纯就是要做!这样,张锡纯下定了决心,去沈阳!此时,全国军阀开始争权夺利,风云日变。他告别了军队的战友们,踏上了远赴东北的路途。这一年,是公元1918年。张锡纯和朋友们在沈阳开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中医院:立达医院。学者评价:“中医之有院,实自此始。”那么,张锡纯在立达医院的表现如何呢?大家都对张锡纯抱以很大的希望,张锡纯会不会令他们失望呢?立达医院能否站得住脚呢?正文 力挽狂澜(1)更新时间:2010-1-12 10:03:00 本章字数:929力挽狂澜现在,我们很多人怀疑中医的疗效。这不怪患者,是我们中医大夫自己不努力学习,所以很多病看不好了,还有人评价中医是治疗慢性病的,调养可以,但是急症要西医治疗。如果张锡纯看到中医发展到了这种地步,他会心酸的。那么,张锡纯那个时候是什么样的呢?张锡纯在沈阳立达医院的表现,我们只能用“大展宏图”“力挽狂澜”这样的词句来形容。当时,沈阳政府部门(沈阳县署)有个科长,这位私生活不太检点,常流连于各种风月场所,结果染上了梅毒。这可把他给吓坏了,这事儿可严重了,名声受损就不必说了,如果有好事者给贴在论坛里,网络上的朋友们知道了,事儿就闹大了。而且这个病搞不好是要命的啊。于是,他就赶快住进了日本人开的医院(东人医院),结果,日本人给治疗了二十多天,病却更重了,是“头面肿大,下体溃烂,周身壮热,谵语不省人事”,不但发热发烧,甚至开始说胡话了。这些日本医生怎么说呢?他们说,这是毒气已经散开了,不能再治疗了,没救了。这下,朋友们都慌了。大家开始讨论,该怎么办?这时候,这位科长的一位朋友,是一个警务处的科员,叫孙俊如,他说,听说税务局局长齐自芸请一个叫张锡纯的人来沈阳办了个立达医院,我们何不把他请来?于是,张锡纯就被请来看病了。张锡纯听了情况介绍以后,他立刻想到,此时这个患者应该是温热的症候,可以用治疗温病的方法来处理。于是,他就把半斤生石膏研成了粉末,然后煮成一大瓶水,放在了一个葡萄酒的瓶子里。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日本人的医院,不让中医去诊治,所以张锡纯要伪装成朋友前去看望,这和现在的一些西医医院一样,中医大夫去看患者要偷偷摸摸,患者服中药要偷偷地服用。张锡纯当时也是这样,“托言探友,盖不欲东人知为疗治也”。到了病房以后,一看,这位科长的头面肿大,而且非常红,等到医生不在的时候,张锡纯就偷偷地给患者诊脉,果然是洪实的脉象,这确实是热证。于是,就让他服用这个生石膏熬的水,这位科长就开始捧着一个葡萄酒的瓶子喝。正文 力挽狂澜(2)更新时间:2010-1-12 10:03:02 本章字数:1129估计日本人来看了以后,一定会说:“摇西,大大地好!多多地喝!”第二天,张锡纯又来看望,见到患者头面肿大的症状变轻了,脉搏的洪实也减去了一半,但是神志还是不清,胡言乱语。于是张锡纯就告诉家属说,再买党参五钱,煎汤,兑入生石膏水中再喝。等到次日,张锡纯又来看望了,这次,这位神志已经清醒了,脉象也平和了。估计这位科长清醒以后,就开始问身边的人,这葡萄酒是怎么回事儿?我这些天是喝高了吗?家人就把情况告诉他了。他一听,嗨,那我还在这儿住个什么劲儿啊,这也治不了我的病,我赶快住到人家那个立达医院去啊!于是,立刻办理出院手续,赶快住到了立达医院的病房。这样,张锡纯治疗就更加方便了。经过张锡纯的治疗,十几天后,这位科长的梅毒症状都消失了(后十余日其梅毒亦愈)。科长欣喜若狂,看来我们的中医院,还真管事儿啊。当时陆军二十八师的师长叫汲海峰,这位汲海峰师长的母亲已经年逾七旬了,身体很不好,非常羸弱。老太太平时胃口不好,吃点东西就感觉不消化,所以只能喝些牛奶来度日,间或喝些米汤。就这样,已经卧床两年了,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没想到,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张锡纯的立达医院开业的这年,这位老太太又患了感冒,是温病,这下可把这位师长给急坏了,怎么办?一听大家风传这位张锡纯医术高明,于是就亲自来请张锡纯,把他从沈阳接到自己的老家锦州给母亲看病。张锡纯一听,二话不说,就动身随着来到了锦州。这时,大家都在议论,能行吗?这么重的病,老太太年龄这么大了,儿子当了那么大的官,怎么不请个东洋医生啊,这个中医院的院长看病行吗?一看到老太太,张锡纯就感觉她的身体确实太虚了,当时是发热咳嗽,吐出的痰是黏稠的,已经昏聩了。一诊脉,脉象是细数,按下去微微觉得有力。张锡纯这就明白了,这个老太太的身体,本来就是阴虚,同时受了温热之邪,但是现在外邪已经没有多少了,所以主要的精力要用来滋阴。于是,他就开了个自己创立的方子,叫滋阴清燥汤,这个方子主要的药物就是滑石、甘草、白芍、生山药,就这么简单的几味药。张锡纯又根据情况加上了玄参。就这个方子,喝了一副,老太太就立刻感觉精神足了,病似乎好了一半。于是,就又把药渣再煎了一遍,兑入一个鸡子黄(就是生的鸡蛋黄,中医认为有滋阴的作用),服完后,这个病就好了。“愈后身体转觉胜于从前”。这个病,大家觉得非常难治,张锡纯却只用了一副半的药就给治好了。正文 众望所归的医学大家(1)更新时间:2010-1-12 10:03:03 本章字数:966众望所归的医学大家应该说,立达医院一开业,张锡纯就屡治重症,手到病除,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这立刻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就在立达医院刚刚开业没多久,有一家人,捧着一副写好的对联,送到了医院里。大家看到这副对联,都交口称赞,说这个字写得真好。送对联的这家人却说,这一定要感谢院长张锡纯,否则就没有这个对联了。为什么呢?原来,当时立达医院的位置就在大北关,开业的时候是秋天。医院刚刚开业,小北门的一个患者就来求诊。患者是个十三岁的孩子,是家长带来的,当时患了黄疸,已经有一个月左右了,请了医生,服了药但是没有效果。等到后来,已经不能吃饭了,这么下去,这孩子可就要没救了。此时,家长听说大北关开了一个中医院,大家都议论,说这个中医也有医院了,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啊,听说这个院长医术还挺高明的,是税务局的齐局长亲自请来的呢!这位家长一听,觉得有希望了,于是赶快就带着孩子来看病了。张锡纯亲自接待这个患者,一诊脉,脉象非常沉细,张锡纯就明白了,这是一个虚实夹杂之证。于是,他就开了一个方子,这个方子一共就两味药:硝石和矾石,各等份,研成粉末,用米粥冲服,张锡纯让这个孩子一次冲服六分。大家一看,天啊,这是什么方子啊?您就不开点草药什么的?就这么两味药?这个中医院也太简单了点吧?张锡纯忙解释,这个方子大家可别小瞧啊,这是我们中医的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记载的硝石矾石散啊,是专门用来治疗女劳疸的。什么是女劳疸呢?就是因为房劳太多,伤肾,欲火结聚而成的疸证,中医叫黑疸。但是张锡纯对这个方子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不仅仅是女劳疸需要用这个方子,只要是黄疸,都可以使用,效果还不错。直到今天,我们在使用这个方子时,还经常引用张锡纯的论述呢。大家一听,噢,原来这个方子是大有来历啊。于是,就让孩子按方服用,结果,十天左右,这个病就痊愈了。张锡纯也很高兴,但仔细端详这个孩子时发现,孩子的脸上和眼睛还有一点发黄,于是,就开了个小方子:生山药、生薏米各八钱,茯苓三钱,让他自己回去煎汤喝,结果,连着服用了几副以后,孩子的身体就彻底地恢复健康了。正文 众望所归的医学大家(2)更新时间:2010-1-12 10:03:05 本章字数:991这个孩子,虽然只有十三岁,但是书法写得却很好,画也画得很好,病好了以后,家长问他,你怎么感谢张院长啊,孩子酝酿再三,写了一副对联。于是,就发生了前面出现的那一幕,全家人带着孩子,来到医院,把对联送给张锡纯。张锡纯那是当老师出身的,一看孩子这手字,赞不绝口,称赞他的字是“字态韶秀”。我的老家也是沈阳,不知道为什么,我在看张锡纯写的医案时,总是觉得那个时候沈阳的文化气息特别浓郁,人们有一种斯文之风。张锡纯经常和朋友们诗文唱和,这种气氛现在好像有些淡了,可能是经济浪潮的影响吧。不知道大家是否喜欢看武侠小说,小说中的用剑高手是什么样的呢?高手出现的时候,往往不是大战三百回合,那不叫高手,那是耍蛮力气。真正的高手,往往不先出手,而是等着对手出手,只要对手露出一个细微的破绽,高手就会立刻出剑,在别人还没有看清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一切就都结束了。高手的剑已经收回入鞘。此时,对手的身上,并不是满身的伤痕,而是只有一处伤,但是这一处伤,却能够致命。我在看张锡纯的医案时,就有这种感觉。张锡纯治病,通常不用很多味药,有时甚至只是一味,而且,一般也就是几副药,但是,这就足够了,一剑封喉。这就够我们研究学习的了,张锡纯为什么能做到?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秘诀?我不说各位也知道了,张锡纯的立达医院,很快就名声大噪了,因为疗效好啊。现在很多人行医打广告,有的私人医院广告做得铺天盖地,我觉得有这个广告的费用,还不如去请好的医生来,有疗效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而群众的传播才是长久的。正因为名声大了,所以,到张锡纯这里来的,都是疑难病症患者。在别处没治好的病人,都跑张锡纯这儿来了。当时,奉天高等师范的书记叫张纪三,这位才三十多岁,这一年,患了温病,“感受时气之毒”,就是瘟疫瘴气之类的疾病。此病医生该用清解的方法治疗,但是这个医生用的思路却有些问题(我们现在也不知道是怎么用的药了),总之是使得毒气往下走了,结果导致肚脐以下都肿了,接着,就开始溃烂,最后到什么地步了呢?整个肾囊都烂了,睾丸都露了出来,下腹部那里,皮肤破溃,出现了五个孔,一到小便的时候,这五个孔全部都往外出尿。正文 众望所归的医学大家(3)更新时间:2010-1-12 10:03:07 本章字数:1042这个时候,所有的医生都摇头了,“中西医皆以为不可治”,大家都不敢接手这个患者。当时沈阳已经有西医了,西医外科应该是很强的,一看,也不行,您另请高明吧。这样下来,这位张先生早已吓得要死了,估计是吾命休矣,唉,才三十几岁啊!就在此时,有人告诉他了,说我们沈阳新成立了一家中医院,叫立达医院,院长张锡纯那是手段高超,可以立起沉疴啊,您去那儿看看得了。张纪三的心里立刻燃起了希望,是吗?有这等地方,赶快抬我去看看吧!于是,这个没有医院敢接收的患者,就被抬到了立达医院。那么,张锡纯会怎么办呢?他会接手治疗吗?要知道,这样的重症,一旦治不好,是会有损名声的。但是,张锡纯才不考虑那个呢,他二话不说,马上为患者诊断。诊断结束后,他看到患者惴惴不安的样子,就对他说:“不要担心,你这个病我治定了,但是可能要多服几副汤药,我要让你的疮口里面长肉,把脓给排出来。”大家一看张锡纯自信的样子,都舒了一口气。于是,张锡纯提笔,开了方子:生黄芪、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甘草。就是这么几味药,其中生黄芪用的量是一两,天花粉是一两,其他的药都是几钱。这个生黄芪有生肌排脓的作用,在《神农本草经》里面记载它“主久败疮”。因为中医认为,这个疮面总是不能愈合的原因是这个人的气虚了,无法促使肌体愈合,那么在那种疮面长期不愈合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生黄芪。等开完了方子,大家都还瞪着眼睛等着。张锡纯也奇怪,你们都等什么呢?还不赶快去熬药?大家都问,这么重的病,您就不用点外用的药物?张锡纯笑了,用外用的药干吗啊?这些内服的就足够了。大家一听,都将信将疑,于是赶快抓药煎熬。结果,在服用了二十几副药以后,这个患处居然就结疤而愈,并且“始终亦未用外敷生肌之药”。这就是高手,对于自己开的药,到底能够达到什么效果,心中有数,这就是对药性熟悉的缘故啊。后来,沈阳同善堂成立了中西医学校,就聘请张锡纯做老师,讲授的课程就是药物本草,用的教材就是《医学衷中参西录》这本书。张锡纯讲本草,学生们受益大了,可惜,当时还没有录音设备,我们听不到他讲课的真实声音了。当然,最令学生们大开眼界的,还是亲眼看张锡纯诊病了。正文 众望所归的医学大家(4)更新时间:2010-1-12 10:03:12 本章字数:920当时,班里有位同学叫李庆霖,有一天,上课结束,他就问张锡纯:“老师,您能不能给我们看看病啊?”张锡纯一听,就问:“谁病了?”这位同学就说:“是我的表妹,病得很重,在我们沈阳的旅店住着呢,到处求医都看不好。您能给看看吗?”张锡纯一看,同学们都眼巴巴地望着他,大家也都希望看看张锡纯是如何看病的。于是,张锡纯立刻答应下来。如果让这些孩子们看到中医的好处,他们会更有学习热情的。就这样,张锡纯随着同学们来到了旅店,只见这位同学的妹妹,周身灼热,心中烦躁不已,不能吃饭,一吃饭就呕吐,这么折腾下来,现在已经是病势危急了。张锡纯问:“以前怎么服的药呢?”李庆霖同学回答:“她基本什么药都吃不下去啊,一吃就吐出来。”张锡纯点点头,诊了一下脉,脉是洪实的脉,这是有热。同时看看舌苔,舌苔是黄厚的,在张锡纯的医案里,很少有舌象的记载,但是从这个医案可以看出,张锡纯也是擅长看舌象的。看到舌象以后,张锡纯就问:“大便如何?”患者回答:“已经很多天没有大便了。”此时,张锡纯就清楚了,这是外感之邪,已经入里化热,进入阳明经,这就是张仲景所说的阳明证。这股热气挟胃气上逆,导致患者呕吐,吃不下东西。给同学们讲清楚了道理后,张锡纯就开了方子:生赭石粉末、生石膏粉末、瓜蒌仁、玄参、天冬、甘草。就这么几味药,方子里面的生赭石是重镇降逆的药物,服用方法是先把后五味药熬好,然后用开水把生赭石末冲服下去,然后再把汤药服下。同学们都瞪大眼睛看着这种奇怪的服药方法,要知道,这位患者服用一般的药立刻就会吐啊。可是,这回喝了药后不但没有吐,而且症状马上缓解了。当服用到第二副药的时候,这个病就痊愈了。同学们面面相觑,不会吧,这就痊愈了?天啊,我们的老师是高手啊!从此,见识了中医的真正魅力,同学们学习热情大增,其中很多人后来跟随张锡纯学医,成为了他的弟子。正文 众望所归的医学大家(5)更新时间:2010-1-12 10:03:13 本章字数:1851后来,有一个人给张锡纯来了一封信,向他请教该如何办中医学校,这个人叫冉雪峰。这位是中医界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在近代中医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张锡纯在回信中,提到了自己是如何教授弟子的,他说,他把这些学生带到医院,让他们仔细研究《医学衷中参西录》,他已经把《伤寒论》《黄帝内经》等书的道理和精髓全融入了此书中,书中还收录了一百六十多个方子。弟子们都是自己阅读,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张锡纯会指点几句。而且这些弟子经常跟随张锡纯到立达医院,成天看张锡纯如何用这些方子治病,等到三年以后,这些弟子基本就都会治病了。就是用这种方法,张锡纯培养出了很多名医,弟子遍布天下。这位冉雪峰,后来成为张锡纯终身的朋友。后来,在张锡纯去世之前,嘱咐自己未完成学业的弟子,如果再想深造,就去拜这位冉雪峰为师,他可以指导大家最终成材。张锡纯在沈阳行医以后,治疗了大量的病症,其中很多医案都被记载下来。我们现在看这些医案,确实个个精彩,足以显示张锡纯的诊病功夫之深厚。很快,张锡纯就声名鹊起,打这儿开始,他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不断出版,当时这本书是按照一期、二期、三期依次出版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合集。当年此书出版时,那可真是盛况空前,很多医界人士争相购买,影响遍及大江南北,很多老百姓也自己买来看,很多人使用书中的方子,结果治愈了自己或者身边人多年不愈的疾病。比如,奉天桓仁县有个女子师范,奉天也就是现在的辽宁,桓仁县现在还有。这个女子师范的校长叫阎兆元,当时他的母亲病了很久了,请了很多本县的名医,治疗都没有效果,最后母亲病危奄奄一息,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竟挽救了阎母的生命。原来,这位老阎有个学生去沈阳,回来的时候,买了一本《医学衷中参西录》,觉得写得很好,就送给了校长。校长也是一个喜欢养生的人,得到此书如获至宝,整天就开始研究,“每于课余之际,捧读不置,所谓实获我心者也”。但是,因为自己不是医生,所以一直没有敢给自己母亲开方子。等到这一年的正月初二,老阎的母亲病情突然加重,危急万分,此时,老阎再也不相信县里这些医生的水平了。于是,他放胆开出张锡纯书中的升陷汤方子,因为他觉得母亲的症状和大气下陷是一样的。结果,阎母服用了几副药以后,就痊愈了。老阎这个激动啊,于是立刻提笔,给张锡纯写去了感谢信,后来,这封信被收录进了《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各位,你们要知道,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这本书中,收录了很多像老阎这样的读者或患者写来的感谢信。有时间的话,大家可以自己阅读一下。有很多信感人至深,这种心情我们可以理解,自己或者亲人的多年沉疴,居然按照书上的方子奇迹般地治好了,怎么能不激动和心存感激呢?有很多人在看张锡纯的医案时会有些疑惑,这病痊愈得也太快了,怎么都是几副药就全好了啊?可能吗?其实,我们从这些读者来信中就可以看到,其中没有什么夸张的成分,人们把自己的真实姓名和治疗经过都详细地写出来了,这和现在不一样。现在很多都把患者的姓名隐去,一味地给某个医院或某位医生歌功颂德,极尽夸张之能事,说白了也就是变相地给医院做广告,吸引患者。其实,中医的疗效本来就是很快的,只是我们现在掌握得不够好,让大家觉得中医是个慢功夫,真的看到了这种高手,反而有些怀疑了。《医学衷中参西录》还收录了很多文章,其中有一篇是山西平陆县尹彭子益写给山西医学会理事长的信,信的内容是推荐《医学衷中参西录》这本书的。信中对此书的评价非常高,说这本书相对各个教材中的医案“实高出万万”,“为第一可法之书”,应该让专科学校的学生人手一本,“必可救许多枉死之人”。那么,这位彭子益是谁呢?他就是著名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的作者。当时正在平陆县做县尹。这样的文章,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收录有很多,可见当时张锡纯在全国的影响。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所的余瀛鳌先生说:“在十九世纪的上半叶,中医界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影响能够和张锡纯相比,他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从那以后,中医界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人物。”还有很多读者,心中有问题,就写信给张锡纯,张锡纯就在书中给予回答。比如如何练习气功,如何看待西医和中医的一些不同等。这部分内容也是非常精彩的。正文 中西医汇通之路(1)更新时间:2010-1-12 10:03:15 本章字数:886中西医汇通之路当然,张锡纯也不是每天只是看病啥也不干了,他也像中国传统的文人一样,喜欢新事物,喜欢呼朋唤友、游山玩水。没事儿的时候,张锡纯也和朋友们出去逛逛。当时沈阳很热闹,沈阳有个北市场,类似于北京过去的天桥,练跤的、唱戏的、说书的,都在那里,现在著名的说书大师单田芳的母亲,当年就在沈阳名噪一时,艺名似乎叫“白玫瑰”。有一次,张锡纯和朋友去了沈阳城东的万泉河,被那里优美的风景所吸引,他在书中记载道,那里是“平地出泉若干,汇而为泽,广四五里,泽积满则流而为河”,“尽种荷花,有堤相通,堤势蜿蜒曲折,分歧旁达”,“缘堤两旁皆植杨柳,泽之四面亦多杨柳互绕。水上楼台数十处,皆极工巧华丽,或为歌馆,或为茶社酒亭,分住起中。当荷花开时,乘轻舟游泳其间,柳荫垂绿,莲蕊飘香,舟行缓缓,风浪无惊,时闻歌韵悠扬,管弦清越,四五契友围坐谈心”,当时,张锡纯和朋友们在如画的美景中,畅谈人生,兴起时,他还写了一首诗:奉城胜地属东隅,乘兴遨游纵目初。跨水飞桥虹倒影,缘堤曲径蚁穿珠。莲花世界真香国,杨柳楼台入画图。几度万泉河畔立,恍疑仙境是蓬莱。从中可以看出,张锡纯对诗词也很有心得。他的很多诗流存至今,其中很多首是与友人游山玩水或谈古论今时所作的,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各界人物,都和张锡纯有着密切的往来。有网友问我,为什么不写这些医生的家庭生活,他们的妻子如何呢?其实,过去的人对自己家庭的介绍确实不够,张锡纯的情况我倒是知道一点儿。张锡纯的妻子姓王,是山东栖霞人,曾经在日本留学,是个知识女性。张锡纯的儿子后来也是位医生。多说一句,张锡纯在北京、天津、沈阳都有很多的传人,现在不知道传承如何了,如果这些人手中有关于张锡纯先生的资料,其实应该贡献出来,不要让一代大医的任何线索湮没在历史中了。在张锡纯那个年代,西医已经进入了中国,这个时候,每个中医界的人士,都会感觉到压力。正文 中西医汇通之路(2)更新时间:2010-1-12 10:03:17 本章字数:904当时,中国人被西方列强的洋枪大炮打晕了,彻底没有了自信心,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开始极度怀疑,这种怀疑一直持续了近百年,直到今天还有影响。其中就包括对中医的怀疑:我们的中医行吗?我们的中医和西医比起来,太简单了?中医怎么像是巫术啊?中医到底有用吗?在民国时期,几次有人要政府取缔中医,全部采用西医来治病,当时的国民政府差点儿就同意了这个主张。那么,中医到底能行吗?面对这种质疑,张锡纯用实际行动回应了他们,张锡纯的每个医案都是十分有力的证明:中医是能够治病的,中医是我们健康的保护神。但是,对于西医呢?西医是我们的敌人吗?现在,也有很多的中医人士说自己是“铁杆中医”,一味反对西医。那么,张锡纯会怎么样对待西医呢?张锡纯胸襟开阔,他从年轻时就仔细地研究西医,他认为西医有很多理论和方法是合理的,而且,和中医也有相通的地方。张锡纯主张走一条中西医汇通之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不仅记载了大量的本草内容,还将很多当时能够见到的西药也列在书中,写明了药性、如何使用,以及自己的心得,虽然这些药有很多我们今天已经不再使用了,但是张锡纯的思路却是很可贵的。比如,论述到阿司匹林的时候,他说“其味甚酸,其性最善发汗、散风、除热及风热着于关节作疼痛,其发表之力又善表痧疹”等,从这可以看出,张锡纯似乎想把西药按照中药那样整理,然后为自己所用。张锡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诊病的时候,经常在方子里面加入西药,这在历代中医里面是独树一帜的。当时有个少年患了温病,结果治疗得不及时,变成了阳明腑实证,就是大便燥结,身上发高烧,张锡纯一诊脉,脉象有力,同时还有点弦。这个时候,张锡纯就给患者开了白虎加人参汤,这是张仲景的方子。为什么要加人参呢?是因为这个患者的正气也不足了。张锡纯用生石膏是很有技巧的,不是随便乱用,用的时候该量大就量大,但是如果正气不足,他一定会配合扶正的药物。正文 中西医汇通之路(3)更新时间:2010-1-12 10:03:19 本章字数:1211这个方子服用下去以后,这个少年的高烧就退了,但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症状,就是精神有些躁动。这时,张锡纯就给开了阿司匹林,因为张锡纯认为阿司匹林有透发疹子的作用。结果,这个少年服用以后,全身就开始出疹,疹子出完以后,这个病就痊愈了。在这个医案里面,张锡纯就是把中药和西药一起来用的,这两个药物配合,一个清热,一个透疹,才把这个少年的病邪驱除掉的。又比如对于奎宁,这个奎宁又叫金鸡纳霜,是南美洲一种金鸡纳树的汁液提取而成,是治疗疟疾的药物,很早就被传教士带入中国了,康熙皇帝患疟疾,就是吃这个奎宁治疗好的。但是,各位不要迷信奎宁,有很多疟疾,奎宁治疗也没有效果。而张锡纯配合中药来使用,效果非常好。当时张锡纯有个朋友,叫陈丽生,他这年的秋天,患了疟疾。这位老陈自己懂些中医,知道自己体内有热,估计也是经常看张锡纯的书,所以对生石膏的用法比较了解,于是就自己煮了二两生石膏喝了,然后在疟疾要发作的那天,服用了奎宁。但是,这个疟疾居然还是如期发作了,一点都没给这位老陈面子。而且,发过疟疾之后,他开始“口苦舌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这对于一个业余的中医爱好者来说,就认为是自己开的方子,没有对症,得,别自个儿琢磨了,还是把张锡纯请来吧。张锡纯来后一诊断,诊得的脉象是双手皆弦,右手弦而且长,按之甚硬,张锡纯就说:“你判断得没有错误啊。”老陈急了:“不对啊,我为什么服药以后,反而出现了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症呢?而且也没觉得热被清掉啊?”张锡纯笑了,说:“这个生石膏,《神农本草经》就说是微寒,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就都怕它,说它是大寒了,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力气,你用二两哪里够啊,我们这次用一斤吧。”啊?老陈吓得差点晕了。张锡纯告诉他,你熬一斤,熬出两大碗,一直喝到觉得热清了,就停止,不用喝剩下的了(注意:我们自己不能自行按照此用量模仿,张锡纯是有诊断依据的)。听了张锡纯的解释,老陈才放心地开始喝药。等到第二天早晨,老陈又服用了奎宁。结果,这个疟疾果然就治好了,这个时候一看,熬的生石膏都喝光了。张锡纯后来评价说,这个病是“蓄热之甚重者也”,所以才用了那么大量的生石膏。在这个医案里面,张锡纯也是把中药和西药一起使用。在他的心里,其实是把西药当做中药来用的,这是最早的中西医结合的思路。虽然,张锡纯的中西医汇通之路没有走出多大的成绩,他一生最大的功绩还是在发扬中医上面,但是,他的宽广的胸怀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中西医的交流一定会越来越多的。中医和西医,一定都会从对方的身上获得更多有益的启发。正文 点燃中医之火(1)更新时间:2010-1-12 10:03:21 本章字数:1474点燃中医之火张锡纯在沈阳一共住了八年,当时全国动荡,但是东北在张作霖的统治下,相对稳定。这八年的稳定生活,是张锡纯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光,他总结了自己以往的经验,同时结合在沈阳治疗的大量病例,出版了《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大部分内容。后来,虽然有部分内容是在天津出版的,但是那也是在沈阳完成写作的。张锡纯在沈阳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人才,他的著作影响全国,成为了当时中医界的一个指路灯,他如同一座明亮的灯塔,在当时的中医界熠熠发光。就在张锡纯大展宏图的时候,直奉战争开始了,东北也陷入了动乱之中。没有办法,张锡纯带着家眷,离开了沈阳,到了沧州行医。在1926年,张锡纯又从沧州来到了当时相对稳定的天津。刚刚到天津的时候,张锡纯是被陆军聘请为医正的,但是,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情,却促使他最后自己开业行医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当时天津有个中学教师,叫宋志良。他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患了猩红热,请了很多医生治疗都没有效果。这位宋志良也是一个中医爱好者,平时就喜欢看中医书,结果看到《医学衷中参西录》以后,大为喜欢,于是就成了张锡纯的粉丝。这次偶然听说张锡纯来天津了,这下好了,赶快就找到了张锡纯,请他给孩子治疗一下吧。张锡纯二话不说,就去给他们家的孩子做治疗,结果,两个男孩很快就痊愈了。但是,这个小女孩的病却特别重,浑身发出的疹子,已经连在了一起,看上去整个人似乎都是红的,很多医生来了一看,都认为是不治之症了。这位宋老师也吓坏了,很惊恐地问张锡纯:“我这个女儿还有救吧?”张锡纯说:“放心吧,你就按照我说的去服药,一定会好的,不过药量可能会大一点,你不要害怕。”宋老师一想:有张锡纯这个高人在,我还怕什么啊?于是,就让张锡纯尽管用药。此时,张锡纯用的是张仲景的白虎汤,方子里面的生石膏,张锡纯从三两,逐渐加量到六两,没多久,小女孩这个病就痊愈了。宋志良感慨万千,多亏了张锡纯亲自在这里给诊治啊,否则这个宝贝女儿就要危险了,其他的医生哪里敢用到六两生石膏啊!可是,该怎么感激张锡纯呢?这位老师也有办法,他就把自己的这次亲身经历,写了出来,打印出数千张,满大街地张贴,搞得街道老大妈都拿着刷子跟在他后面追。最后这个小广告把整个天津都给贴满了。这搞得张锡纯很是被动,无数的患者听说张锡纯来了,都纷纷来看病,把陆军卫生所都给挤满了。没有办法,张锡纯只好离开陆军,自己开个诊所。在1927年春天,张锡纯在天津的诊所开业,名字叫中西汇通医社。这个时候,张锡纯已经六十七岁了。张锡纯在天津又治疗了大量的患者,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的医案。这期间,他出版了《医学衷中参西录》的第五、六期,同时再版了前三期的合编本,这个合编本一共再版了五次,在国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时光过得很快,在诊病和授徒的忙碌中,一转眼,张锡纯已经是一位七十四岁的老人了。这个时候,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把中医传播下去?此时全国有很多人阅读了他的书,想向他学习,但是因为路途遥远,没有办法前来当面拜师,于是都写信来问问题。那么,该怎么让这些喜爱中医的人能够接受正规的中医教育呢?正文 点燃中医之火(2)更新时间:2010-1-12 10:03:22 本章字数:1145张锡纯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举办函授。其实,七十几岁的人了,完全应该休息了,少看点患者,少说几句话,打打太极拳,这样才能多活几年。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4
正序
倒序
这才是中医
这才是中医-2
这才是中医-3
这才是中医-4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这才是中医
这才是中医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