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股市——大师们的投资之道》作者:张丽华

笑傲股市——大师们的投资之道第一章 日本赚钱之神邱永汉  ●行情的预测和市场的看法瞬息万变,条件一次次都不同时,过去的经验往往会导致错误的判断。  ●自我保全的两大原则:一是只能在自己能周转的资金范围内开展事业,二是要拥有经营事业场所的地产。  ●先见之明是开拓者必须具备的秉性。  ●成大事者需要忍耐、忍耐、再忍耐,从理论上讲,股票赚到的钱,就是一种忍耐费。  ●社会的一切事情都是一种约定,不遵守约定的人就被认为违反规则而被社会组织排挤。  邱永汉,本名邱炳南,台湾人氏,现代著名的投资家、经济评论家,同时身兼作家、企业顾问等职,曾以小说《香港》荣获日本最高文学奖直木奖,为第一个获此奖项的外国人。因其在投资股票、物业等方面成绩卓著,被日本民众及舆论誉为“股票神仙”和“赚钱之神”。  早年的生活  邱永汉的青年时代,大多是在日本度过的。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很小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凡事自己做主。1945年9月,恰好二战结束,他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学部。在校期间,他表现积极,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势给予了极大关注。当时的日本言论管制基本解除,学生运动蓬勃开展,他与法政大学经济教授薄信一君共同组织了"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会"。在他的提议下,这个研究会主要调查了在战火烧后的废墟、临时搭建木板屋居住的空袭受害者的实际情况和社会舆论反应。这是日本战后第一次进行的实态调查和舆论调查,是反映日本国内情况的第一手材料,是一个大胆的创意。当邱永汉把一篇题为《壕舍生活者实况及舆论调查》的论文资料送到报社后,三大报纸都刊登了这次消息。  邱永汉作为跨越中、日及台、港地区的投资家,他的经商动机最早开始于1946年。当年2月,由于载送复员和返回日本者的船要开往台湾,他决定离开东京而返回故乡。当时二战刚刚结束,受战争破坏物质缺乏的日本本土与外地的交通基本断绝,粮食严重不足,尤其是砂糖等贵重物品。而砂糖的产地台湾虽大量生产砂糖,但由于空袭和潜水艇的攻击,无法运到海外。供求的极度失衡,使偷运砂糖成为非常赚钱的行业。他也受到引诱人伙,但祸不单行的是他的偷运史只有三次,可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最终使他变成了穷光蛋。手里没钱,他的生计受到威胁,为了生活,他在一位东京大学学长的帮助下找到了银行的工作。开头6个月是以研究员的身份上班,后6个月的职位是调查课长。这一年期间,是他半生来惟一的受薪时代。  1948年12月,迫于台湾的政治气氛,邱永汉被逼搭机飞往香港,其后6年时间,他一直在香港生活。初到香港,他过着寄人篱下般的生活,语言不通,没有朋友,也找不到工作。可后来发生的一件很偶然的事件,揭开了他的赚钱生涯,也奠定了他作为投资家的原始资本积累基础。一天,他寄居的家里来了一位住在日本的台湾人,这位台湾人买通了一艘货轮的船长以船员身份到香港来购买盘尼西林和链霉素以及糖精,这些物品在日本极其稀缺,价钱通常都高于香港地区的七至八倍。走私无疑可赚巨额暴利,但需要许多装货卸货的技巧,以避免美国宪兵检查,况且大量走私也不是个人行为。当时盟军司令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允许外国人寄救济品给日本人或住在日本的外国人,一次寄得太多,或多到足以做生意的分量时,海关就不能通过,但如果各种东西的分量少的话,包裹是可以收到的。邱永汉受到一种启发,通过包裹邮寄物品,可以称得上"合法私运",虽数量少,但安全可靠。如果每月寄出50个,甚至100个1万~2万日元的小包,那么每月就有百万日元的收入。于是邱永汉立即给住在东京的姐姐和弟弟,以及学生时代的同学写信,让他们代为销售,然后让信任可靠的人把钱带回来,这种情形维持了两年,他变成了小富翁。纵观邱永汉的一生,其成名的根源在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他敏锐的经济头脑,而包裹邮寄生意正反映了其思维过人的一面,同时创下的财富为邱永汉后来开展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了一大笔钱握在手中,他尝到了真正赚钱的甜头。  邱永汉的婚礼是在香港举行的,内人是香港颇为知名的名门之女,婚后大约一年半,长女出生,取名约瑟芬。这孩子出生后一个月,脖子的红病渐渐长大,不久破裂长脓,经多方救治,仍不见效。为了到东京找专家治好女儿的病,他一家决定移住东京。  在此之前,邱永汉在文学创作上已表现出了自己的天赋。本来在学生时代,他就对散文和诗歌感兴趣,也撰写过类似小说之类的东西,对文学有了一定的基础。加之随着时间的推移,维持了两年的包裹生意因时事变动已经做不下去了,写作赚钱成了实际上的需要。他的处女作做渡者手记》经前怕湾口日新报烊艺部长西}!;满氏的推荐,在长谷川先生处的读书会代读,结果全场一致决定在《大众文艺》杂志刊载。当时长谷川伸先生任《大众文艺》杂志主编,他集合了几个弟子组织了“新鹰会”。会员定期举行集会,主要就大家未经发表的作品加以批评或发表感想。无疑,处女作受到欣赏的他,兴奋地盼望着自己能成为小说家,并正式启用笔名“邱永汉”取其硬汉、好汉等男性化名字之意。  1954年4月15日,他们一家人搭乘法国邮轮"越南号"抵达横滨港,而后取道东京。治疗他女儿的病的地方,选择在国立第二病院,也就是战#的海军医院,在驹泽附近。不过,据医生说治疗期至少需要1年,这样他就要在日本长期地住下去。最后他们在医院附近的九品佛一带租了一栋六席、八席、四席半的长条形独院房子,租金是16000日元。在经济上,这一段时期邱永汉基本上依靠出租香港的楼房收入和有限的稿费维持生活,日子过得相对贫困,但平静、祥和的日子促使他静下心来埋首写作。半年之内就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向成为成功作家的道路上迈出了最为坚实的一步。可由于没有名气,这个时期所写的作品,后来虽全部卖给了杂志社,当时却没有地方发表。  位众文艺》杂志的岛源四郎氏是这期间他的最佳顾问,真正使他在日本文学界扬名的则是擅一雄先生,擅先生是当时大众传媒有威力的人物之一,曾以新进作家身份被提名逐鹿齐川奖,能得到植~雄氏的提携,几乎是每个文学青年的梦想,邱永汉也不例外。记得当时邱永汉写了一篇小说《浊水溪》,故事内容类似于郭德馄先生回台湾后的命运(郭先生是台北高校及东大高两年级的学长,和檀先生交往甚厚)。在交由岛氏第一期刊出后,他写了一张明信片夹在杂志中,寄给植先生。谁知两天后,岛先生打电话来,告诉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植先生喜欢这篇小说,并要求协助出版,以此为契机,邱永汉得到檀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于1956年成为真正的小说作家。  可在日本文学界,邱永汉的文学地位的确立还是在他以小说《香港》荣获日本最高文学奖直木奖之后,他是第一个获此奖项的外国人。小说《香港》描写了一个难民厌倦了穷苦的贫民生活,企图欺骗,把预备运往卡萨布兰卡的茶叶里面装入石子,侵占100万美元而逃往日本的故事。在1955年时,尚没有人写这种方式的小说。在投票评选阶段,8位评审委员会中的5位投了赞成票,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作品能够获此奖项,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都说明作者在创作领域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邱永汉的作家梦终于实现了。  做任何事,局外人往往容易被事件本身的光华所迷惑,一旦进人角色,许多事情都不会像想像中那般完美,在写了大量的剧情小说之后,邱永汉面临同样的困惑,因为只有月刊杂志来邀稿,没有一家报章来约他写连载,这样他不仅不能成为百万日元作家,而且户已的文学前途也受到限制。以往他所写的小说,都是发生于日本读者陌生的环境中的故事,故事本身在吸引读者的同时很难达到心理的默契与沟通,生命力自然不会持久。况且在日本,日本人只接受日本的人情义理,对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和环绕于身边的事物感兴趣,如果想在文学上有更深造诣,文章本身必须触及日本的文明或日本人较为关心的事,或许在文学界能引起轰动。  受此启发,他决定以局外人的身份“第三只眼”看日本。首先他到中央公论社拜访社长屿中鹏二先生,明确表示打算以“武土日本”为题写日本人封闭性的生活,面对这样一个大胆的构想,屿中先生似乎有些吃惊,但最终还是答应了他的文明批评集《武士日本》的连载,成为以后《疯狂日本》等一连串专栏连载的契机。  然而,邱永汉作为小说家的最大转变是把目光转向金钱。一方面,他得到《妇女公论》编辑主任的支持,开始连载《金钱读本》;另一方面,缘于对日本经济界新动向的观察与思考。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战后日本经济开始复苏,人民生活比较富裕,日常用品的购买已非常普遍,而高档耐用消费品的不断涌现,刺激着人们努力增加收入。但日本人大多数是受薪阶级,靠固定的收入生活,短时期内使存款增加,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股票市场繁荣的日本,显然投资股票是最快的方法。  股票神仙  人的想像力贫弱,任何事都需要靠经验。作为投资股票的小说作家,如果要写出具有说服力的文章,自己必须真正去做。邱永汉始终都以自己的严谨和务实去做每一件事,他并不像其他作家那样缺乏社会常识和经济观念,而是用经济理论为指导,以敏锐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其中广泛参与企业活动,多方了解市场信息从而整体把握社会经济走势是其成功的一大特色。在正式投入股票市场以前,他用了三个月时间耐心精读了《日本经济新闻》经济版,阅读重点放在经济行情报道旁边由银行调查部经理、保险公司财务部经理、中小证券公司总经理等所撰写的方块文章,以期对股票市场运作规律有所感悟。其次,他利用《金钱读本》连载的成功影响,多次访问证券公司有分量的评论家听取意见,感触最深的是N'HK邀请他参与《一手拿着麦克风》的节目。节目形式是拿着麦克风到兜盯(东京证券公司云集的街道)去采访,他选择了代表大证券公司的日兴证券评论家三田利治氏,在小公司中最出风头的立花证券石井独眼流氏,以及风格朴素而很有个性的丸三证券长尾贯一氏三人,分别集合了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木同看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视野,吸取了精华而逐渐形成邱永汉自己的主张。最后他又到大藏省财务审议官,后来担任主计局长、交易所理事长要职的谷村裕氏的办公室,听取证券监督机关负责人的意见,从而对全国的证券市场营运状况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  了解信息、获取信息、利用信息,邱永汉通过对股票市场长期的观察与思考,渐渐弄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外行人比有经验的人有利,专家未必赚钱。股票市场是一个动态市场,受制于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书本上讲授的经济学理论,大多是成堆的经济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复杂变动的经济变化而已,不能完全说明其现象,更不能预测未来变化趋势。他在东京大学经济学部上学时,从未听说哪位老师因投资股票而赚钱。况且所谓专家,是指长期从事一件工作,比较有经验和有丰富知识的人,正如人体的疾病,在大约相同的条件下出现大约相同的病况时,确实是经验丰富占优势,但行情的预测和市场的看法瞬息万变,条件一次次都不同时,过去的经验往往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奉行外行主义,勿遵循社会的常识原则在邱永汉的经济思想中占了很大地位。  在经济高度成长以前,日本居主流地位的企业是纺织及相关的工业,海运与煤炭次之,而汽车、家庭电器等产业则刚刚起步,至于半导体或操作主机尚被认为是其他先进国家的工业。购买股票时,社会上都倾向于目前有实力或具有历史的公司,如日清纺织。东洋组织、钟纺等股居多。这样选股风险虽然不大,也不会很赚钱,但比较稳妥,因此受到股评家的一致推荐,证券公司也配合这种步调,股票投资杂志更是只报道从战前就已有名气的行业。然而邱永汉第一次接触股票市场时,直觉上就感到“不听信社会的常识极为重要”。因为常识是指根据过去的经验在脑海中已经形成的想法,这些想法在当时或许是正确的,却不能适应未来的情况变化。倘若维持常识不变,人的思维僵化,反而成为事物进化、发展的包袱。根据观察,邱永汉惊奇地发现日本的产业界正出现结构上的变化,比起纺织、海运业,家庭电器与汽车都属于新兴行业,受到新需求的支撑而呈现大幅度成长。此时购买股票,瞄准有实力的二三线股,无疑更能赚钱。这个道理就好比在“相扑”比赛中,无名的新兴产业宛如在未来梦想能成为“横纲”(相扑比赛的冠军大力土)的几百名弟子,能够进入店头市场的企业,就好像是几千名力士中晋级为二段力士一样,以后的“幕内”或“大关”(日本相扑的一种大奖)都必须经过这个阶段。因此未来的“横纲”股将会从现在的二、三线股中产生,当然投资二、三线股是一种从事冒险的行为,“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如果对这种投资认为没有保障而感到担忧,那么只有把钱存放在银行了。认准了这个道理,邱永汉开始大举投资股票市场,过了一年有余,周刊杂志便大写特写“兜叮有邱股”,投资家们把他捧为“股票神仙”。  股票投资的成功,使邱永汉赚到了后来做生意的本钱。为了生活上的稳妥,他选择了置业这一保值铁律,首先在涩谷盖了第一栋地下1层、地面4层总共130坪的小楼。以此为起点,他开始重视地产市场,从而把自己的事业引向更大规模发展。其实有经济头脑的人,在现今任何一个时代,都会看到地产只会往上涨,并且是危机时的"最大防波堤"。因为土地资源总是有限,增地或许能以造地、开发或填土来达到目的,却不能像工业产品般大量生产。而有限的土地只要稍加利用,一般都会增加收入。其次,通货膨胀也能助长地价的上扬。当产业发达、购买力增强时,通货膨胀容易引发,不过产业衰退,政府滥发货币也会助长通货膨胀。这就是说,土地会把握所有机会随时伺机涨价,所以购买土地,再等土地涨价而去赚钱要比生产商品赚钱来得快。另外,股价因经济发展上涨时,地价会比股价涨得更高。而且股票的不稳定因素多。整体来说,即使景气时也有业绩欠佳的公司或业绩良好但欠缺号召力的品牌,而土地资源又极其有限,当社会的财富增加时,地价就被推上去而呈现更高的价格。投资地产你注定会发财,这成了一条确定无疑的经济原则。运用这一原则,邱永汉在以后的生活中就有了一个基础,即使经营事业失败,因为拥有地产而往往使他起死回生,不至于一瓶不振。所以了解邱永汉的一生,我们必须重视他对地产市场的投资理念。  或许是因为社交面的扩大,邱永汉为了写股票评论,曾亲自拜访过各种企业。与经营者进行过广泛的交谈之后,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社会上好多实业人士,他们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都是具有优秀才能的人,但他们不是“通才”,甚至于他们的知识大都集中在自己的事业和商业对手上,除此之外,几乎什么都不知道。然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企业走集团化经营之路,经营者需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机敏的头脑。经验表明,“经营事业,向不同业种的人们学习,比向同业种的人学习有用处。向同业种的先觉者学习,顶多只是步其后尘而已。而这先觉者之所以先觉,只是从其他不同业种的人们而来的灵感”。这种反差使得经营商业顾问,专门接受各种行业的咨询成了当时十分有前途的行业。第一位请他担任顾问的是市村清先生,理研光学公司的老板。后来,他开设了法人组织的顾问公司,采用会费制,加人者每月付5万日元。谁知找他的人络绎不绝,会员增至30家公司,他变成了每月收入150万日元的顾问。  尝试经营实业而惨败  以经营顾问业的办公室为据点,邱永汉同时开始了几种实业的操作,但收获甚微,有的简直是惨败,其中最失败的是叫做小型彩色印刷的印刷技术。当时各种技术都在革新,但印刷业步履缓慢,仍由拣字工人一个字一个字拣拾,随着印刷需求的急剧增加,拣字工人奇缺甚至到了难以维持生产的地步。这个小型彩色印刷,是一位东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的发明家想出的复印技术,由桥梁会社的需要者出资经营,资本为1000万日元的新设公司。其工艺流程是先用打字机打字,然后用这种机器复印,从而印出与组版同样精巧的印刷品。然而,事与愿违,真正组织生产时打字机打出的铅字会跳动,无法像组版那样完美,同时打错更是麻烦,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效率上不去。由于现实与理想差别太大,仅仅三个月他就结束了这个生意,净损失达200万日元。  这次失败对于邱永汉是个不小的打击,从而也让他深刻认识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与真正赚取利润之间有多大的距离。在股票投资中,他十分重视技术革新,盲目相信没有比发明更赚钱的事,曾坚定地认为知晓“技术创新”会在哪种行业兴起,从而朝着这种方向发展,是掌握产业界未来动向的最佳捷径。这就是后来的成长股理论,被誉为邱永汉赚钱秘诀。可这种技术创新初始产业化时,每一种都白费金钱,很多情形在实验阶段可能,到了企业化几乎都无法实现。对于一个精明的投资家来说,邱永仅面对这种困惑,心中自然有些恼火。  新发明的企业化既然如此困难,不如适应经济情况和社会潮流做新生意。自动洗衣店的开设,便是一个成功的典型。日本的家庭用洗衣机早在数年前就已普及,洗衣机租赁的生意业已存在,但洗衣费中人工费总占很大比例。自动洗衣机是一种新生事物,把钱投入,机器自动运转,45分钟内就把衣服洗好,既省时又省力,肯定会受到那些为物价上涨而烦恼的太太们的欢迎。按此构想,邱永汉在都立大学站前开了第一家自动洗衣店,最初4个月经营惨淡,一天的营业额才两三千日元。但新年过后,洗衣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旺季,随后,他把店的规模由1家扩大到8家,经济效益持续良好,并且这种情况维持了3年。  但自动洗衣店的成功,在经济思想上并没有表现出邱永汉的过人之处。相反,这一时期,他的许多经济原则似乎都是从失败的体验中得出的。经营定律之——业余事业都不会成功就是一例。这件事要从他经营砂石会社说起。早在60年代初期,由于国土的开发和建设,日本的砂石逐渐缺乏,砂石及砂的价钱逐渐上涨。投资砂石业可获取丰厚的利润。于是邱永汉便在宇都宫北方20公里,宝积寺的鬼怒);段立采石工厂。谁知真正经营起来,事情远没有想像中那么简单,由于经营者本人是个门外汉,不具备经营砂石业的专业知识,从而眼睁睁地看着赚钱的机会消失。  首先,砂石的热销浪潮是从东京附近的相模川和多摩J;【开始的,随着采砂石量的激增和资源的减少,东京近郊的砂石业必然受到限制。据邱永汉的估计,不出两年砂石的涨价热潮一定会传到鬼怒川,在鬼怒川设厂无疑是明智之举,但事实上比他的估计晚了两年。原因是东京不能采石后,热潮移到静冈县,从大井川和富士川的河口以船只大量运到东京湾。原来他想像着砂石的运费比商品本身的价钱要高,陆路搬运砂石到东京是不合算的,谁知砂石业者们挖掘河口,用砂石专用船运送致使东京的砂石不涨价,砂石工厂自然无利可图,这是经营者的估计错误。  其次是关于砂石采矿权的问题。在经济没有发展以前,砂石差不多是荒地,几乎无人问津。即使砂石刚开始需要时,凡是提出申请采矿的人,都能轻易地获得许可。这种许可是指每半年申请一次采取区域,每月采取数量则不加限制。砂石的需要量增加后,许可变成一种权利化,不能转让。既然不能转让,没有表现实绩的人,应该丧失权利才对,但非但没有丧失权利,且本人死亡后,继承人再申请时,却可以获得与被继承人同量的采取许可证书,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对专利权的争夺。邱永汉设立砂石工厂时,原本打算将个人名义的采石权改为公司的名义,后来证实证书无法变更名义,而且采石权也因一社长的离职而带走,最后虽然有工厂,却没有采石场。被逼无奈,他不得不受雇于邻近的采石场或向别的采石场购买原石,层层盘剥的结果导致砂石工厂根本没有预计中的赚钱。  再次,邱永汉作为文人兼经济评论家,每天要处理好多事情,具体公司的管理只有委托别人,这样就存在一个内部控制问题。如果会计管理不严格,往往造成经济上的混乱和监督不周,经济损失时有发生。而且由于他没有亲自在工厂做事,许多事情都不能作出明智的抉择,也产生许多消极的影响。相反,他曾结识了好几位做砂石业成功的人,他们虽然受到监督机构的严密管制,一年的营业额仍然为20记或30亿日元,仔细思索个中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没有能够妥善用人,另一方面是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没有深人的了解。  扣年代邱永汉所做的事业大多未能成功,除了上面提到的小型彩色印刷技术、砂石会社外,还包括投资超级市场作战的失利。超级市场对于现代人早已不陌生,但在那个年代的日本还属于新生事物,尤其是大型综合性超级市场,或许是邱永汉长了一双“慧眼”,他注意到工业发达带来的人手不足如果继续发展的话,劳动人口将移往生产事业,运销革命势必迫在眉睫,在人口密度很高的地区兴建超级市场,其收益可想而知。当然,自已经营超级市场很麻烦,如果将兴建市场用的房屋,租给超级市场业者则既经济又省力。可“天有不测风云”,待邱永汉把大楼盖好打算租给大荣(神户的三宫站附近)的中内功先生时,他竟以大楼规模大小的理由而拒绝。面对已经上马的项目,邱永汉已经没有退路,他便考虑一层食品、一层成衣、一层电器用品联合成为综合超级市场。或许是注定一劫,不到一年,最初的立体构想也遭到破产,楼层纷纷关门。一方面他需要按月支付银行本息和一部分未付的建筑费,另一方面他毕竟还需要生存,为了盖房子和弥补砂石工厂的亏损,手中股票几乎卖光了,剩余的股票则因为跌价而不值钱了。作为作家邱永汉的个人收人虽相当可观,但要作为生意上的筹调款项,那真是杯水车薪。他第一次有了祸不单行、运气衰落的感受。  景气变坏后,接履而至的是顾问也失业,50家顾问之中有18家解约。他干脆把其他企业的顾问之职也辞掉了,将"金钱大楼"(因股票赚钱而得名)的房间租给一位熟人,将自己的事务所迁回家中,开始了不景气中的挣扎。  作为一位作家,邱永汉总是理性地选择生活,虽遭受一连串的失意,他并没有消沉,而是静下心来总结经验教训以指导以后的事业,在他的碑钱秘的中,有一章专门记述失败并谈到了在失败中保全自己的两大原则。“失败乃成功之母。”不经过失败而能成功的人,可以说绝无仅有,成功的人莫不将失败视为补品而再三咀嚼。读着这些富有哲理的话臧许你会感觉到生命的另一种厚重。  其实,人类具有适应任何环境的本能。邱永汉初入香港时,曾因语言不通、举目无亲而滂俊,但经过两三年的探索,就能建立生活据点。到东京后,他靠一支笔过活,并经常向新事业展开挑战。不过,并非每一个人都有这种能力与素质,在我们的周围,对以往所做过的工作或对所继承的家业表示兴趣的人很多,转变方向寻求新发展的人却很少,而作为基本生活的事业,大都受到规模上的限制,产品单一,市场狭小,要想走规模经营之路,必须寻求第二。三种新事业。那些着手发展新事业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能顺利走上轨道迈向成功的机会可能不多,遭遇失败是理所当然的事。毕竟以往所从事的事业不符合时代需求就会立刻遭到淘汰,更何况去从事自己完全没有常识或经验的工作?有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去做任何事,这是一种偏激的做法。一个人不做任何事,他的人生是静止的,他理解不了动的感受,也看不到动的风景,自然学不到任何知识,但是如果失败,至少也须悟到自己失败的原因。这种领悟要比书本简单的说教深刻得多,遭受金钱损失的经验会刻骨铭心,令人永远无法忘怀。  论及失败,问题并不在于为了避免失败而一开始就打退堂鼓,而是如何面对失败从而东山再起。不失败就不能成功,害怕失败更不能成功,但是老遭受不能东山再起的打击时,不仅不能成功,反而会失败后从此消失。因此失败时必须懂得悬崖勒马,在掉落到地狱前设法抓住救生绳。新生活中的每一天,环视自己的周围,有人毫无防备地经营新事业,也有人看来若无其事,其实充分发挥了自我防卫的本能去努力实现自己的追求。那么,是否有方法可以使事业经营绝不会失败?当然有。从逻辑学的观点来说,不去经营事业当然就不会遭遇到失败,只要拍拍石桥而不走过去,就不会产生从石桥上掉落的顾虑。如果你自己抱着“宁可走一遭,不愿坐着等”的观点,你就必须思考如何行为才能在失败后不至于形成致命伤,并能够保留东山再起的余力。倘若发现不行,马上就可以止步,即使损失一些,对整体发展也无大碍。  譬如日常经营事业,你如果想走得稳妥,就要注意自我保全的两大原则。第一项原则就是,一个人只能在自己能周转的资金范围内开展事业。学习企业财务管理的人都知道,企业资金有自有资金或从亲朋好友处筹措而来的资金,此外也有从银行贷款的资金。在自己能周转的资金范围内,妥善安排运用,一般都能够克服危机,并且业绩好转时,企业能迅速成长,显示良好的发展势头,倘若负债资金过多,一旦现金周转出现障碍,企业经营就会陷入非常尴尬的局面,尤其是投资地产以外的设备或商品,例如工厂的机械设备等,若遇到事业不能顺利经营,这些物件就如同废铁。因此,当投资将来风险较大的事业时,最好用自有资金经营。另外,自己一个人经营时,当然使用自有资金。但是共同出资时,合资人最好最大估计风险,作好最坏经营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刺激经营者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第二项原则就是,自己要拥有经营事业场所的地产。如果是商店就要购买商店,如果是制造业,就应购买工厂的土地及建筑物。所需资金在初期应以自有资产来支付,其他所需的周转资金要用负债资金来流转。虽然购买地产的资金可以从银行贷到,不过对一家新公司所购买的地产,很少有银行愿意提供全额贷款,即使愿意贷款,银行也视公司负责人的个人信用而定。一般情况下,企业都应以自有资金来购买地产,然后以地产作为抵押来贷出流动资金。钱据地价上涨原则,即使来自银行的贷款全部用光,出售原有地产一般都能偿还本息,并且有足够的余款处理善后事宜,这是既经济又谨慎的做法,应广泛推广。  在邱永汉的一生中,这段时期生意上的失利不是非常关键成部分,但在这个特定时期他的多方面才能又一次得到充分展现,具体表现在进军唱片业和完善他的税务理论方面。在把事务所搬到家里后,他除了写作以外,其他什么也没做,打算暂时清闲一阵。在社会不景气时,人们最重要的是不要花钱,但不景气时也是歌谣最吃香的时候。不知什么时候起,社会环境不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当时流行的歌寿命总是很长,人们一直喜欢唱它。那时候,邱永汉曾担任少许公司老板的顾问,每月定期到名古屋和大版出差。有趣的是,在家里坐着写作,他只能写正派文章,但住在大皈的元山饭店时,利用饭店房间提供的信纸,他能很顺利地写起歌词。这极大地激发了他进军唱片业的信心。后来,在胜利公司总社社长白嫩结的帮助下,首张唱片《恋爱的十字路口》在当年年底灌制完成,这张唱片由当红歌星桥幸夫演唱,藤家虹二君作曲,次年2月发行后即引起轰动。得意之余,他又继续让三泽明美灌唱了铺国之花》。一年下来,他一共替胜利公司写了三张唱片,其中有两张得到最畅销奖。唱片是赚钱的生意,但像他那样适合于写推理小说和股票评论的思想,去搞诉诸于情绪的歌谣曲作词,听来颇有些不合情理。况且唱片界是舆论关注的焦点,高收益低风险导致丑闻迭出,这让一向爱憎分明的邱永汉十分失望。一年后,唱片公司正式邀请他做专属作词家,但他对歌谣曲的热度开始冷却,重新把目光转向经济领域,开始了他创作领域的另一次尝试。  应日本经济新闻社的邀请,邱永汉在该杂志开始了一个新的连载,这次连载的主题是“税金”。从投资股票转向税金,这让所有听者都感到震惊,更把杂志社的编者吓了一跳。税金是比较乏味约主题,能写得浅显易懂而又畅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有~本站在纳税者立场的书,能具体了解税制的构成、种类以及纳税方法,以减轻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经济负担。一方面是因为日本经济第一次遭遇危机,受竞争激烈化和成本提高的影响,企业利润下降,税负减少成为节约开支的手段之一;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一般都把税金方面的事交给会计师,对税金知道得不多,而税负的增减又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所以人们普遍对税金表示愈来愈强烈的关心。邱永汉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迎合了这一需要。他所写的第一本《税金报告》,从1966年1月至8月开始在《日本经济新闻》连载。连载完毕之后,这本书作为日经新书之一立即畅销全国,现在仍然不时再版。这本称金报告》其后在《经营者会报》连载。由日本实业出版社出版的《实际节税》两本书,使他成为税法的权威者,每年都成为报章和杂志举办的与国税厅长官或东京国税局长对谈的对象,因此得名"税务专家"。  到台湾投资  1971年,邱永汉应惆刊现代》之邀而写自己的半生记,题名俄的赚钱自传》。当他写完半生记,开始出版自选集的初秋,国际社会发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事件:台湾当局突然退出联合国,联合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推一的合法政府。台湾的股票惨跌,地皮和房屋没有人买,相反美元对台币的比价从公定价1美元兑40元暴涨至52元。经济的不稳导致居民发生动摇、民心不安定。正在这时,台湾当局派使者来到他住处,劝说他回台湾,其片意是为了稳定呈现浮躁的台湾民心,发挥镇静剂的角色,毕竟邱永汉是日本言论界以及产业界有信用的人,邀请他回台可以发挥"名人效应"。台湾当局看到了这一点,使者"三顾茅庐"力邀他返台。·面对人生转折关口的去留问题,邱永汉再次面临考验。了解他过去的人都知道,19n年Z月28日台湾爆发"二二八事件"时,邱永汉曾公然背叛台湾政府,向联合国投书反映国民党的血腥暴行,当事人一旦被逮捕必定被枪毙无疑。自此以后,他就不能再度踏上生他养他的故乡,虽然是年轻血气方刚时所做出的事,不过骷子既已掷出就不能收回,中途也木能泄气、示弱,只有认命地继续走完自己的人生。如今他虽在事业上取得了一些成功,谁又能预测他返台后的命运呢?后来的事实证明,邱永汉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是具有远见卓识的,至少在两个方面建立了他的经济理论,这在他的诸多著述中都有详尽的阐明。  第一,先见之明是开拓者必须具备的秉性。不过,即使有先见之明,如无实践能力,就只能是动口舌之徒。因此,必须培养出能把自己的意念立即付诸行动的习惯。当然在付诸行动前,必须思考清楚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能造成今后的新潮流。答案如果是肯定的,他认为必须具备:(一)对世界的动态怀有好奇心;(二)拥有问题意识,发挥观察力;(三)对变化具有敏感的反应;(四)强烈的想像力等特质。  邱永汉没有顾及个人安危,毅然作出了率领投资访问团前拄台湾的决定。因为,“日本正面临着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因此像日本国内任何地方生产都不划算的零件制造业,应转移到韩国或中国的台湾去比较好”。“买台湾的股票,现在购买,然后忘记立约存在而放置起来,放久了必定能赚钱。不过以备万一,请购买[000万日元以下。”后来的事实证明,当时台湾股票的平均指数只有600点到700点之间,但是1993年已上升到12000点(指台湾股价最高点)。其实知道内情的人都了解,台湾的股票不仅分红额高,而且配股也多,经济发展又处于成长期,即使股数增加、股价上涨10倍都不足为奇。谈及实践,他力主培养出对思考的事情立即付诸实践的习惯。他认为这是成功者的首要条件。譬如,当他开始投资地产时,发现了一个规律:土地涨价时,金钱并不是升值,反而是贬值,买同样的地产往往需要花更多的钱。由于土地数量有限,对土地的需求又不断增加,这样依靠存钱去买地恐怕来不及。不过一般来说,货币时间价值的存在使土地的涨价比支付利息的部分更快。因此,只要能设法周转资金,负债买地,利用财务杠杆必定能取得利益,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是生活中的财务管理学。他在东京涩谷兴建小型大楼时曾体验过这种情况,其结果是确信借助贷款的力量来投资地产最有效率。后来,他大举进军房地产市场,资金筹措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这一原则。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人对他的想法提出异议,以至错过了投资地产的时机,减少了上亿日元的财产。  第二,今天不行并不代表永远不行,认为可行就要全力以赴。  在邱永汉看来,在某一时期被认为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也经常在地球运行中不知不觉间而变为可能,因此不必太早悲观。尤其是政治环境,大多数人认为肯定不行的事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许会在某一刻价值观一瞬间就改变过来。1972年返台时,邱永汉压根就没能想到今生还能踏上这片土地。曾经负责逮捕叛乱犯的调查局局长前来机场迎接他。不久,当他以经济考察团团长名义抵达台北,经济部部长孙运督也前往机场迎接。面对如此隆重的欢迎仪式,邱永汉不禁感慨万平。身历昨天是卖国贼今天是爱国者①时代变迁,让人深感到昨天认为不行的事情,并不代表永远不行豁出生命力争的东西只要时代改变,一切都会变成一种常识。无论何时,世界都不会永远停留在同一阶段。  谈到后者,邱永汉真是现身说法,并以实例全面阐述了自己①主张。凭自己一代光景完成了大事业而发达的人,大概都带有几分逞能的性格,可以把他们归类为乐天派。他们大多性格开朗活泼,不去看世界的黑暗面而只看光明面,遭遇挫折也不气馁,对未来充满希望总相信有~天会重现万里晴空。这种人下决断快,月作出决断后立即付诸行动,认为可行就全力以赴,当然在行动上他们要付出比别人多出几十倍的工作量。“付出总有回报”,这气话可以对他们作出最准确的评价,这其中最关键的要属“全力以赴”。  从另一方面讲,事业有大小,任何事业并非一开始就从大规模起步。依事业种类之不同,有些事业从小规模开始运营,有些事业则必须达到一定规模。事业能否成功,能否赚大钱,并不是取决于有没有资本(当然资本是条件之一),而是各种条件是否能够配合。真正的成败关键乃在于经营事业的人,而不是钱。例如服务业或流通业,这类行业需要时间吸纳顾客、奠定基础。假如刚开业时顾客稀少,呈半开半闭状态,自然会让人忧虑能否持续下去。有些人在这种状态下灰心丧气,早早歇业;有些人则趁此背水一战,努力寻找挽救生意的种种手段,工夫不负有心人,一旦他们抓住机会,往往能创造许多奇迹。有些人思考事业不顺利的原因,有所谓地点不好,顾客层面不广或店铺的装横欠佳等不少因素,就是不知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大凡引导事业走向成功之路的人,在说与做上都是说得少,做得多,随时都在思考如何做才能吸引顾客,然后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认为可行便全力以赴。邱永汉对此体会颇深。  另外,邱永汉还认为任何事业都需要逐渐累积成果而耐心守业。俗语讲“在石头上坐着等上三年”,就是表示这种努力大致需要的时间。所谓三年,是指经过三年仍然没有眉目的事业,最好不要再继续经营。反之,一旦经营的事业上了轨道,看得出希望时,就预示着事业发展处于成长期,需要加快发展步伐、扩大规模。一些成功的实业家在决定胜负的阶段,都是专心~意地努力经营这项事业,否则便无法成就大事业。凡是经营事业的大企业家,都喜欢向与自己能力极为接近的事业去挑战,认为可行便全力以赴。例如,假设预定5年内建立500家连锁店的目标,这个人就必须每4天完成设立一家分店。设立一家分店,包括准备期间在内可能要花上两三个月,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几十间分店同时设立。这不仅需要当事人有充足的信心,而且要具备非常高的能力,没有豁出去的劲头和灵活的技巧,恐怕只能承受失败。  根据上述思想、邱永汉选择了回台湾发展的道路。1972年,他正式应邀返台。作为一位著名的投资家,他既没有基础担任政治的中枢,也没有兴趣从事重要任务,只想在实业领域有所作为,为家乡经济振兴做些贡献。为此,他先后15次组织"台湾投资考察团"到台湾考察,参加人数约750个经营者,并在台北中山北路和南京东西路交叉口投资了一栋地下1层、地面10层的"邱大楼"。此外,他在故乡附近台南县新市乡开辟"邱永汉工业区"。接着,为将台湾的农水产加工品卖给日本市场而设立了数处工厂,如在台湾屠宰猪并加以冷冻后输出日本的冷冻工厂和把活的鳗鱼运往日本所必须的包装工厂等。这些工厂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适合经济发展的需要,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不过,真正从事这些所谓事业界的工作之后,他深深感到台湾的经济市场化还不够充分,市场经济的思想并不深入人心,特别是那些掌握经济之舵的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计划者和掌握企业之舵的经营者。他们基本上主宰着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要想使市场体系更加健全,必须在思想上武装他们的头脑。于是,他再次提笔,在相当于《日本经济新闻》的台湾《经济日报》副刊每周写一篇专栏,并在相当于日本《读者新闻》的忡国时报》家庭版每周写定期专栏。《中国时报》的专栏后来结集出版单行本,叫做《财源滚滚》。另外,《经济日报》的连载也已经出版为《我的意见》、住财有道》、《经济立国》三个单行本。在其他各报刊载的文章以《千里经商不为财》的题名,由另一家出版社出版。截至目前他的著作近300种,普遍受到读者钟爱,是日本、台湾、香港每年畅销书排行榜的常客。作品已有多册被译为各种语言,总销售量超逾2000万册。此外,他每年被邀请在日本及世界各地进行多达200场次以上的巡回演讲,每场一小时的演讲收费高达6万港币。  赚钱之道  1992年,邱永汉迁居香港,从事地产、百货等投资,并以香港为基地,带领台湾及日本商人大举投资中国大陆。如今在中国内地已有多处产业,投资领域涉及几十种行业,真可谓名副其实的"赚钱之神"。  虽被誉为“股票神仙”、“赚钱之神”,邱永汉对金钱的渴求并不炽热,反之,他还利用有限的时间,放弃一些投资机会,撰写投资文章,以传授投资秘诀,创造更多的财富。正如他在自传中所说:“如果一个人~生老是在追求金钱,便无法使内心获得真正的满足。同样地,也不能因为本身缺乏金钱,而对人不尽情义、愤世嫉俗。因此,只要保持‘不贫,富而不淫欲’,反而是比较健康的人生态度。”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股票赚钱学,是一种赚钱心理学,在于“为什么决定买进哪种股票”的心理认知。“赚钱之神”丛书与其说是以构想赚钱为出发点,不如说是思考赚钱反而比较贴切,因为书的内容并未确切地定义秘诀,只是据实撰写他对事物的思考过程,包括看法、资讯的搜集方法、推理的方法、对事物的处理方法等。为公众理财作一些参考。除了上面所提到的一些外,他对以下几个经济理论的独到分析,对我们成就事业或许能产生些许实质性指导。  “慌张的乞丐,得到的饭不多。”成大事者需要忍耐,忍耐,再忍耐,这是邱永汉悟出的又一赚钱真谛。  如果想在股票市场获利,成为真正的赢家,除了当事人慧眼选股外,还需要一点“熬”的耐性和功劳二  在传统的思想教育中,忍耐是人类必备的美德之一,在社会交往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在经济学分析中,忍耐究竟有何等意义?只要看到因不能忍耐而吃亏的情形就会明白。  有耐性或没有耐性的差距,在股票投资上最能显示出来。购买股票时,大致以2年或3年时间为目标,以一倍涨幅为理想。内行的人都知道,观察企业股票的曲线图时,从开始引起一种趋势至达到高峰之前,老企业的业绩提高2借到3倍,股价也会反映出这种热潮而涨价2倍或3倍。以时间来看,大多数要花2年时间左右,不过也有长达3年的情形。这样,在预测公司前景、正式进入股市时,参与者寻找与自己预测相称的公司股票,持有两三年,股价翻倍的情形应能见到。问题在于能否避免误判、能否忍耐,而且两者之间,尤以后者更难。当然、有人会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样做未免有些“贪得无厌”,应涨价20%卖出,下跌20%买进,只要有利可图即可、事实上,与其反复5次的对%而获利一倍,不如一次就涨价~倍,而且所付的手续费较少。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介入者不要看错推动股价变动的经济动向。例如关于本田技研股一事,根据当时的国际经济形势,日本在节约能源与自动化方面获得成功,产品已培养出国际竞争力,这势必加深美日之间的贸易磨擦。倘若美国通过美元贬值仍不能改善其贸易恶化状况时,美国会采取措施阻止日本产品出口,对日本而言,惟一的出路是把对美出口产品的工厂移往美国本土。  基于这种观点,本田已在俄亥俄州设立电单车工厂,接着又设立汽车工厂,购买本田股票绝对预示着涨幅很大,赚钱很多。当时本田技研的股价大约600日元,谁知经过半年、一年后,本田的股价仍在600日元至700日元之间徘徊,后来的事实证明,经过一再无偿配股,本田股票竟涨到减0日元,那些中途抛出的人顿足捶胸也无济于事,由此可见贯彻信念、培养耐性该是多么重要。  其次是有关美元贬值与石油跌价的判断。那是1983年年底的事,当时一美元兑240日元,而每桶石油价格接近30美元。对美元超低、石油价格趋跌,邱永汉比较看好。如果是这样的话,日本产业界获利最多的企业是电力、气体与石油,其中涨势最大的要数东京电力。东京电力是超大型股,长年被认为是获利性股票。形势一直不错。虽认识到这一点,邱永汉因一念之差在起步阶段并未介入,而以购买丸善代替了东电。  购买丸善石油股票的原因是,当时的丸善虽无分红又有累积赤字,但其炼油能力大,如果以原油跌价、美元贬值来降低生产成本,公司业绩将会显著好转,股价一定上扬。况且电力或气体的势力范围,仅有地区之别,一般没有同业间的竞争压力,因降低生产成本而带来的业绩提高,会立即使股价直线上升,购买丸善实属合情合理的判断,遗憾的是在丸善公司与大协石油合并成ha石油后,他竟把Cblllt>的股票在300日元至400日元之间脱手,以至股价暴涨到1000日元以上以后,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巨额财富流失,为没有耐性而付出了昂贵的机会成本。  这给了邱永汉一个深刻的教训,但同时也使邱永汉重塑了他的投资理念,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理论上讲,股票赚到的钱,就是一种忍耐费。任何人都很少遇见买股后立即涨价、大赚特赚的情形。为了保全自己,若在购买以后遇到跌价,一般以低价补进摊平损失,在恢复到自己的买价之前静静地等待一段时间,这期间对当事人而言是极具考验性的,稍有不慎就容易酿成大错,品尝不能忍耐的苦果。  邱永汉认为赚钱之道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信用声望。没有比信用声望更好的财产。这里的信用,区别于社会学中的信用概念,是指能调到不属于自己的金钱,具有超过自己特有金钱的力量。根据定义可知,一个人的信用并非等于该人所持有的净资产。如果该人从事杰出的工作,社会声望高,他的信用将远远大于净资产,反之他会失去融通资金的任何能力。譬如来岛船坞的坪内春夫先生在承购佐世保重工业公司时,金融机关都竞相融资,但是~旦落魄,真有种“身在闹市无人问”的感觉,尤其当他的财产必须用来偿还贷款时,连亲友都惟恐避之不及。由此可见,如果财产有生命,信用也有生命,做事业的人最好都居安思危,注重自己的声望,万万不可杀鸡取卵做出一些短视行为,否则在社会竞争中会让你一败涂地。  信用需要用财产来佐证,但是有钱未必能立即建立信用。一般来说,财富虽不易积累,但存在时运极佳,短时期发财的可能,信用却不能同步形成。如果一个人不具备与金钱相称的风度、举止或稳重性,这个人就不容易被信任。凡经营事业的人,都是在未赚到钱以前,首先努力建立在周围人的心目中的信用,而第一步就要得到下属的信赖。  那么,如何做才能被人信任呢?邱永汉认为首先当然是遵守自己的承诺,不能做到的事千万不要轻易答应别人,尤其是能否得到银行的信用方面,在借贷资金时更要履约,往往这个约定比财产的有无更重要。生活中的实例比比皆是,借给你100元而按时如约归还的人,下次你再借200元时,他必定会立即答应。如此循环,借款额由200元增至1000元时,1000元有可能完成1万元的借款额度。不过在金融领域中运作不会这么简单,银行贷给个人或公司的款项有额度限制,有信用时限额就放宽,当累积一定实绩后,其额度就会逐渐扩大。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只要发生了任何令银行感到不安的情况,苦心经营几十年的信用也会毁于一旦。  为了让银行贷款放心,企业应该经常让对方了解你的偿债能力,将自己的财产保持透明化,不隐瞒真相。这里要注意,不要认为有抵押品就没有问题,任何银行都不希望客户停止偿还本金而把抵押品拿出来拍卖,只要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即使有抵押品,银行也会抽银根,企业信用会大大受损。另外,在资金运营过程中,财务负责人一定要注意偿还本利的时间,那种每每东挪西借才能赶上偿还日期的付款方式,很容易因疏忽而延误缴款日,虽说二三天甚至一天,但银行都有记录,列人所谓“黑名单”,这就好比上班经常迟到一样,一旦形成印象,你就很难再挽回名誉。在企业看来,这或许只是能否按期缴纳,能否事先准备的问题,但银行界却有着更深层次的看法。  当然,人的社会信用并非只在银行才是最重要的。只是金钱的流动都是经由银行管理,能否利用银行的金钱对企业发展速度有很大影响,所以一般企业都非常重视获得银行的信任。不过在交易对象、股东、公司员工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样不能缺少信用或信赖关系。交易的形成是合作行为,需要交易双方遵守约定,倘若有一方不遵守规则,市场运作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正如邱永汉所说:社会的~切事情都是一种约定,不遵守约定的人就被认为违反规则而被社会组织排挤。  谈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很大程度上并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你拥有财富后如何去对待财富。做人与做事的立场,足以反映~个人的内在需求价值。或许是作家出身,邱永汉总是选择理性的生活。邱永汉认为:  对待金钱,如果不能把金钱视为佣人来使唤,或反被身为佣人的金钱所奴役、作弄。有钱人就比没有钱的人显得悲惨……问题并非有金钱好不好,而是会不会控制金钱。载舟覆舟,完全视个人对金钱的应用手腕。  对待自己,我预备留下遗言,我死后,不论是如何赚钱的事业,都要留给帮助我事业的人们。就算要遗留,也是分红而已,不准干涉经营,将所有与经营分开。如果我的孩子具有成为企业家的才能,那就自己创设新的企业,召集新的部下好了。如果没有这种才能的话,就该做别人的部下。因为与我共同劳苦的人们即使愿意对我矢志忠诚,却没有义务对只因所有权继承的孩子矢志忠诚。  对待社会,中国人的社会改革,问题不仅是经济而已。为要发展经济,必须先从改造营运经济的人们头脑开始做起!努力创办实业,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人们赚钱,这才是真正对个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做法。  集经济人的精明、作家的反叛精神及自由奔放于一身,邱永汉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被誉为“股票神仙”和“赚钱之神”。其实他是注重了“神”的能力和内涵而赋予了“人”更多“仁义礼至信”的品行。  邱永汉从50年代到90年代,无论社会如何变迁、经济如何起伏,其事业却始终屹立不动。他的足迹涉及日、中、台湾、香港等地,建立了他的"邱氏王国",取得了骄人的财富,稳居世界华人富豪排行榜的前列。他的成长历程吸引着许许多多渴望成功的人们,人们希望从他的成功历程中寻觅到他赚钱的秘密。  邱永汉的身上焕发着浓厚的时代气息。他不仅仅是一个商人,他还是一个知名的顾问、作家,这也是最富有吸引力的地方,是与其他巨富截然不同的地方。“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面对机遇,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选择正确,你才有成功的可能。在这方面,作为优秀作家的邱永汉不仅做得很好,而且做得非常成功。他以贤者出身,总是善于在关键时刻抓住机遇。邱永汉由写作步入日本上流社会;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成为一名知名作家;而当他写作前景看淡,已经山穷水尽之时,他开始积极投身于经济领域,这不仅迎合了他的自身发展需要,而且最大程度地挖掘了他的潜力,使他的能量得以完全释放,助他成就了一世伟业。笑傲股市——大师们的投资之道--第二章 第一理财家彼得·林奇第二章 第一理财家彼得·林奇  ●投资是没有结果的投机。  ●在某种程度上,某种股票价格便宜要比关于市场明年如何运作的流行概念真实可靠得多。  ●避免投资最热门行业里的最热门股票。  ●购买被中层管理人员抢先购得的萧条股票。  ●投资者尽可以从买卖拥有隐蔽性资产的公司股票上获得巨大的收益。  ●许多投资者对市盈率的分析存在着很大的误区。  彼得·林奇是美国最大的投资基金——麦哲伦基金的’总经理,他凭其杰出的投资才能,创造出令华尔街惊叹的投资业绩。从他1977年主管麦哲伦基金以来,到1990年该基金的股票价格提高了20多倍,资产由最初的2000万美元剧增为90亿美元,其投资组合也由原来的40种股票变成了1400种。彼得·林奇也因此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第一理财家"。  实践重于理论  彼得·林奇于1944年1月19日出生于波士顿。父亲曾是波士顿学院的一个数学教授,后来成为约翰·汉考克公司的高级审计师。但不幸的是,在彼得·林奇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逝,全家生活从此陷入困境。彼得·林奇不但从私立学校转到了公立学校,而且不得不找个半天的工作,以补贴家用。  1955年,彼得·林奇在高尔夫球场找了份球童的工作。这份工作对于彼得·林奇来说太理想了,球童工作一个下午比报童工作一周挣得还多;在球场,彼得·林奇还能从高尔夫俱乐部的成员口中接受股票市场的早期教育。布雷·伯雷高尔夫球俱乐部的成员都是大公司的董事长和股东,他们除了打高尔夫球外还交流投资观点,林奇跟随球手打完一轮球,就相当于上一堂有关股票问题的免费教育课。在五六十年代,人们对股票业并不很信任。虽然股市上涨了3倍,但人们仍然视股票市场如赌场,但当球童的经历使林奇逐渐改变了看法,增强了赚钱意识,虽然他那时并没有钱去投资股票。  球童生涯并未妨碍彼得·林奇的学业,他读完了中学,而且顺利考入波士顿学院。即使在波士顿学院学习期间,林奇也未放弃兼职球童的工作,他还因此获得了费朗西斯·维梅特球童奖学金。  由于日后的职业目标十分明确,林奇在大学学习期间便有目的地专门研究与股票投资有关的学科。除了必修课外,他没有选修更多的有关自然科学、数学和财会等课程,而是重点地专修社会科学,如历史学、心理学、政治学。此外,他还学习了玄学、认识论。逻辑、宗教和古希腊哲学。因为在林奇看来,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历史和哲学在投资决策时显然比统计学和数学更有用。  当球童的小费似乎还相当可观,林奇不但靠球童挣的钱和奖学金支付学费,而且在他进波士顿学院的第二年有了一笔不小的积蓄。他决定用这笔积蓄进行股票投资。他从积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资于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当时他买入的价格是每股10美元。后来,这种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国家空中运输的发展而暴升。随着这种股票的不断上涨,林奇一点一点地抛出手中的股票来收回资金,靠着这笔资金,他不仅读完了大学,而且念完了研究生。  第一次股票投资的成功坚定了林奇的投资信心。他坚信在股票市场大的聚财机会是存在的,只要抓住它,就会有更多的机会随后出现。  彼得·林奇在波士顿学院攻读研究生时,利用暑假期间,在富达公司找到一份夏季工作。富达公司在美国发行共同基金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它犹如各投资公司中的圣殿。能在这样的公司实习,对于彼得·林奇来说,无异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机会。  在富达公司,林奇被分派作企业调研和撰写报告的工作,负责对全国造纸业和出版业公司的真实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这份工作不仅使林奇打破了对股票分析行业的神秘感,而且使他对课堂中所学的关于股票市场的理论产生怀疑。他觉得大学教科书上的有效市场假设和随机运转假设是相矛盾的,根本无法帮助人们获得投资上的成功。林苛认为在大学教授数量分析和随机运行理论的教授们远不如富达公司的同事们干得好。如果要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作出选择,他更愿意当一名实践家。这种信念促使了林奇后来特别注重实际调研的作用。  林奇获得MBA证书后,在军队里度过了规定的两年,他被派往韩国服役。由于汉城当时没有证券交易所,在此期间华尔街发生的挤兑使他在缅因糖业公司股票上的投资遭到了损失,这使他得到两个教训:一是当人不在国内时不要买卖股票,以免损失钱财;二是不要购买那种要依赖于类似缅因州农民的那种四平八稳的公司股票。  1969年林奇退伍之后,富达公司给他提供了一份永久性的工作。起初是金属商品分析师,干了几年的分析工作之后,1974年,林奇升任富达公司的研究主管。当时公司正陆续扩展化学、包装。钢铁、铝业以及纺织等部门的业务,这个工作为他深入了解证券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他除了不断走访公司,收集情报,筛选最有前途的投资领域之外,还一次又一次地将判断与实际结果相验证。这一切为他以后驰骋投资领域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在富达公司作为永久性雇员干了8年之后,林奇于1977年被任命为富达旗下的麦哲伦基金的主管。虽然林奇在接管麦哲伦基金时,资金仅有2200万美元,其业务也仅局限于几家较大的证券公司中,但这至少可以让林奇按照自己的投资理念去施展自己的投资才华。  林奇是一个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对其所做的一切显示出一种着了魔的狂热。也许在投资界没有人比他工作更努力,也没有人比他阅览所及的范围更广。他每天要阅读几英尺厚的文件,他每年要旅行16万公里去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此外,每年他还要与500多家公司的经理进行交谈,在不进行阅读和访问时,他则会几小时几十小时的打电话。  林奇的投资一般采用的是一种以价值为出发点而进行比较的方法,但林奇从不将自己局限于任何一种股票,小公司股票、高股息股票、成长股,只要股价合理他都可能买。通常,他认为某一种股票在其价格收益乘数是公司增长率的一半时,会是一个好的购进时机,而价格收益乘数为公司增长率的二倍时买进则可能是一个极差的投资。因此,一般来说,林奇喜欢低价格收益乘数的那些股票。  林奇不停地寻找投资机会,他不断地奔波于各家公司,目的就是要根据有关的信息找出“明显的赢家”。当然,林奇和大多数的投资者不同,否则他们也能做出和林奇一样的业绩了。首先,林奇对资料有足够充分的理解,从而能够快速敏捷地行动,用不着费工夫去得到并不是必需的资料,这足以保证在多数时候他是正确的。  林奇有两个分析员助手,一个专门收集华尔街的信息及出席各种会议,另一个专门打电话及走访公司。林奇每天要处理上千条信息,在这些信息中有些是无意中偶然得到的,而有些信息则是林奇精心收集而来的。林哀获得投资信息的渠道有很多:首先是从经纪人那里获得。林奇大约要听取200个经纪人的意见,通常一天他要接见十个经纪人的电话。一般情况下林奇不亲自接电话,他根据经纪人在其助手处留下的简洁信息,只选择跟主题密切相关的回电话。其次,他所造访的公司也是他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林奇走访公司,每月40家到50家,他通常要对这些公司总裁进行归类,因为公司总裁所谋求的是按照机构股东的旨意来办事,他们所披露的信息有的言过其实,有的谨小慎微,有的诚信可靠,职业投资者应了解他们的类型,懂得如何解释其所听到的信息。当然,要想快速地了解多家公司的信息,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参加由当地的经纪人组织的地区性公司会议。在这种场合,数十家公司将派出他们最优秀的人才,尽可能用最精炼、最富有信息的方式介绍他们公司的情况,还有专门解答问题的时间。另外,林奇还特别重视从同行处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所有比较成功的投资家们都有松散或正式的联盟,大家可以通过联盟交换思想获得教益。当然你不会把眼下你要购买的股票告诉他们,但你跟他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不难理解,这些经过选择的少数同行,每个人后面都有数百人的经纪人为其提供资讯服务,可以说是处于这"智力食物链"的顶端,他们当然是比经纪人更丰富的信息源。林奇认为这是他有价值想法的最好来源。  许多非职业的投资者把自己想像成福尔摩斯那样,待在他们的俱乐部里,不允许任何人进来交谈,而是通过阅读和思考来破案。这些投资者认为只要他们坐在载有电视屏幕和事件记录的桌旁,做充分的工作,然后“‘美元就会滚滚而来”!其实事情并未如想像般简单。那些做法仅仅是专业人员的起点,现在他也许正是那些非专业人员的买主或卖主。所以,在林奇看来,优秀的投资者更善于利用他所能得到的每样工具,而最关键的一样就是获取第一手资料。  林奇在实践中并不像大多数投资者一样,将投资局限在有限的领域内,他涉足任何领域的任何股票。当他发现市场良机时,他不一定作深入的调整和进行过多的分析,就毫不迟疑地采取行动。当然,这既需要天生的本领,又需要有在这方面长期研究基础之上的确切的判断。如果某项政策或某一趋势对某~行业有利,林奇通常不是只买最好的~家公司股票,而是买一批能从中受益的公司股票,也许几家,也许十几家,然后再进行调查研究,筛选最佳公司保留下来,把其余的卖掉。  林奇不作彻底的分析就购买股票的做法是为了避免错过投资良机。例如当日本汽车打人美国市场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股票大跌,林奇未作详尽的研究即大量购买这三家公司的股票,等到股价上涨后又悄悄卖掉。如果林奇因期望发生某种事情而购进股票,但事情却并未如期望发生,那么他就会立即把这些股票卖出去。华尔街对这种思想表述为:‘股资是没有结果的投机。”你基于某种期望而有了某种想法,但你错了,那么现在你没有任何理由继续拥有该股票,应当迅速地把它卖出去。有人通常倾向于认为无论如何也得继续干下去,让有价证券承受可怕的风险,要不就是在一些明显不同的低价部分扩充业务,然而这样一来,他就很容易因无知而犯错误。而林奇常常~眨眼的功夫就将这些股票卖出去了,因为“你不会被不属于你的东西的价格上涨所伤害,而你真正拥有的东西才会毁灭你”。  吐故纳新,扬长避短  林奇对理论家和预言家历来异常反感。理论家’总是喜欢高谈阔论股票市场如何如何,林奇却认为股市中总存在着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风险,常常令人捉摸不到,如果一味听信股市理论家和预言家的意见,而缺乏自己的分析判断,多数情况是投资失误。这是他经过亲身体验而得到的一个教训。1977年,他刚开始掌管麦哲伦基金不久,即以每股26美元的价格买进华纳公司股票。而当他向一位跟踪分析华纳公司股票行情的技术分析家咨询华纳公司股票的走势时,这位专家却告诉林奇华纳公司的股票已经"极度超值"。当时,林奇并不相信,一笑而过。6个月后,华纳公司的股票上涨到了32美元,林奇开始有些担忧,但经过调查,发现华纳公司运行良好,于是林奇选择继续持股待涨。不久,华纳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这时,林奇开始对股市行情分析专家的建议作出反应,认为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顶峰,于是将手中所持有的华纳公司股票悉数抛出。然而,此后华纳公司股票价格一路攀升,最后竟涨到180美元以上。即使后来在股市暴跌中也维持在脱美元左右。对此,林奇懊悔不已,从而导致他丧失了对那些高谈阔论的股市评论专家的信任,以后只坚信B己的分析判断。林奇十分欣赏沃伦·巴菲特的观点:“对我来说,股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说其存在,那也只是一个让某些人出丑的地方。"美国有数以万计的专家天天在研究指数的变化、美联储的货币供应政策沙D国投资等,但林奇认定这些专家们不能预测到任何东西。  由于从某些方面看,股市与整个经济的情况是相互联系的,所以许多经济学家希望对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对景气和破产、对利率变动方向进行分析来预测股市的变动。甚至有些人提出“每五年出现一次衰退”的理论。林奇虽然相信利率和股市之间确实存在着微妙的相互联系,但却不信谁能准确地提前说明利率的变化方向。他更认为“每五年出现一次衰退”的理论是无稽之谈。常常是只有到了时过境迁的时候,大家才能看到一些事情的真相,许多人都是事后诸葛亮。因此,林奇提醒投资者:“不要轻信经纪人公司的推荐,甚至连你最信任的金融通讯杂志上最新推出的‘至少不会损失’的建议也别接受,请只相信你自己的研究。”  林奇直率地排斥了许多被誉为成功捷径的投资公式。许多信托公司喜欢采用经济概况和产业配置的方法以取代知识和技术,把投资组合分为周期性的、公用事业性的等类别,而林奇却避免使用这种方法,在股票和准备金之间、在产业部门之间,他根本不做有意识的“资产分配”。  传统的证券组合理论告诉投资者不需要理解其所购买股票的公司,只需把他们分门别类,然后按类别进行交易即可。然而,对于证券组合,林奇有自己独创的见解。他不在乎股票是上涨还是下降,他认为投资的关键在于抓住转折点。不能仅仅因为某种股票下降就购买(即所谓的最低点购买),也许某种股票3个月前是60美元,而现在只值20美元,甚至10美元。投资的惟一依据是根据公司的真正价值而不是最近的股市行情作出判断。在林奇看来,在一家公司财务状况好转前的一瞬间进行投资,等到转折真正开始,再增加投资,无异是最佳的选择。  林奇通常选择下列四种类型的股票进行投资:  (l)成长股,林奇谋求能够获得200%一300%的收益;  (2)股票价格明显低于实际价值的价值股,他希望从中迅速赚取1/3左右的收益,然后立即转移资金;  (3)绩优股,带有防御性,经得起经济不景气的打击;  (4)特殊情况及萧条的周期性股票。  在某种程度上林奇也认为,某种股票价格便宜要比关于市场明年如何运作的流行概念真实可靠得多。尤其当许多股票价格便宜,或者大多数股票便宜时,在一位没有经验的评估人看来,整个市场都将价格下跌,而不是相反。  林奇从不持有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然而,林奇喜欢持有稳定产业中有巨大收益的保守股票,因为这些股票不会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尽管当市场上升时,它们上升得较为缓慢,但当市场下跌时,它们仍能支撑得住。他很少涉足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工具,他认为,如果你买股票,即使是一种风险很大的股票,你也是在为国家做贡献,而期权、期货市场就犹如一处昂贵而又无用的赌博场所,它没有为社会提供任何资金,你认为糟透了的股票毫无理由地越涨越高,最后使你陷入一贫如洗的困境,而你的钱也仅仅是输给了赢家和经纪人而已。  在林奇的投资组合中,林奇比较偏爱两种类型的股票:一类是中小型的成长股股票。增长理所当然是一家公司首要的优势,成长股股票在林奇的投资组合中占最大的比例,其中中小型的成长股更是林奇的偏爱。因为在林奇看来,中小型公司股价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个投资组里只要有一两家股票的收益率极高,即使其他的赔本,也不会影响整个投资组合的成绩。不过,林奇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长性时,对单位增长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利润增长,因为高利润可能是由于物价的上涨,也可能是由于巧妙的买进造成的。林奇不断追求的是实际单位销售量的增长数目。他曾向投资者建议:“想赚钱的最好方法便是将钱投入一家近几年内一直都出现盈余,而且将不断成长的小公司。”林奇偏爱的另一类股票是业务简简单单的公司的股票。~般的投资者喜欢缴烈竞争领域内有着出色管理的高等业务公司的股票,例如宝洁公司、3M公司、德州仪器、道化学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经过数十年成功的奋斗,它们已经形成了有效率的队伍来利用机会、争夺市场,并通过创制新产品来推动增长。毫无疑问,你真希望自祖辈起就持有这些公司的股票。但在林奇看来,作为投资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东西,只需要一个以低价出售、经营业绩尚可、而且股价回升时不至于分崩离析的公司就行。  林奇认为,最恐怖的陷饼之一就是购买了一家振奋人心的公司的股票却没有获利。他曾经购买过数十家这类公司的股票,如果这些公司的理想前景变为现实的话,他就能赚1000%的钱,但不幸的是他每次都赔了进去。美好的故事总是那么诱人,就像他说的"只有煎得滋滋的声音,却看不到牛排"。每次他都想咬下去,却每次都失败。以前,林奇曾看上这类公司,是因为他的消息来源——通常很可靠——低声告诉他:“我有一家很好的公司,但规模太小,不适合基金投资,不过你可以考虑自己投资。"当然,伴随着可靠的资讯的,常常是一些动人的情报,但林奇无论是在阿尔汉市纳矿业公司上,还是在美国太阳王等公司上都无一例外地赔了钱。  另外,林奇在考虑投资时,还尽量避免投资最热门行业里的最热门股票,因为这类股票已备受投资者的关照,投资者们相互之间都在谈论它们,这时股票的价格已被抬到很高的价值,有时甚至已超过其内在价值,股票随时都有下跌的可能。当这些热门行业中的热门公司为了追求高增长,保持市场份额,花费巨资而导致公司的利润率下降,并陷入财务困境时,由于每个证券分析师与投资者都从事这种股票,一旦下跌,就会成为抛压最沉重的股票,使它的下跌幅度会更大。林奇为了规避投资风险,通常对这类热门行业中的热门股票退避三舍。  作为投资天才,林奇有一种常人所不具备的能力,即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能一眼看出其中的关键所在,并能用一种完全不同于他人的方法分析由大众发出去的信息。他不断地以媲熟的技巧把投资从一个方向引向另一个方向。他就像一位比赛中的船长,要不断变换航向以利用风向的变化,许多证券在他的投资组合里仅停留一两个月,而整个投资组合里的证券一年也至少翻检一次。林奇自称购买的股票如在3个月后,其中有1/4仍值得保留,就很满意了。  从价格反常的情况中寻求获利是许多投资者的共识。在证券投资单上,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任何时候都有一些股票因价格到达某一高位而应该出售,一些股票因价格跌至某一低位而适于购进。投资者通过对这些股票的买进、卖出,再买进,再卖出,周而复始,不断地从中获取收益,积累财富。但是,林奇与大多数投资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大多数的投资者最多同时经营一二十种股票,而林奇却好似市场的创造者,他同时经营着1400多种证券,并且时常翻新。  在林奇经营的1400多种证券中,其中最大的100种占其所投资金的一半,其次100种占其所投资金的1/6。林奇每天大约都要卖掉5000万美元的股票,又买进5000万美元的股票。当发现有的公司股票超过应有的价值时,即使是稍稍超过,也立刻卖掉;当发现有的公司股票低于应有的市价时,就马上购进。如A公司股票每股20美元,B公司股票每股30美元,他会先以20美元的价位买入A公司股票,当A公司股票上涨到每股30美元时,把A公司股票卖掉。也许那时B公司股票已下跌至每股20美元,然后,他再购买每股20美元的B公司股票。几股小利润汇集在一起会构成一笔巨大的收益。林奇是一个相对价值论者,而不是最大价值论者,他喜欢积少成多,他从不拒绝追求哪怕是很少的利润。同时,林奇喜欢每天作一些小决定,而不是每年作几个大决定。他觉得每天作一些小决定所发生的错误损失,要比一下子作几个大决定所发生的错误损失少得多。换句话说,一年作出几百个决定,这样即使你错了也不会太离谱。根据平均利润法则,只要你比普通的投资者优秀,你肯定能准确无误地前进。当然,林奇也同时指出:“当然错了的时候,你必须得知道,然后卖出去。"  林奇不放弃对小利润的追逐,也直接影响了他的交易员。他的交易员对股票的价格都表现得很敏感。跟许多其他的交易员不同的是,他们不是立即进行大宗股票交易,他们会在股票行情不利于他们时,撤回他们的出价,直到市场恢复。如果林奇知道有一起极具竞争性的大型订货,一般他也会通知他的交易员退出市场,等待下一个有利时机的到来。  理性思考的胜利  不断地翻检手中所持有的证券,不仅和林奇须鲸般的投资方式有关,而且和企业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有关。须鲸是一种海洋生物,它不是采取有针对性的捕食方式,而是先不加选择地、快速地吞食数以千百万计的微小海洋生物,然后,通过鲸须选择很少的精华部分留下来,其余的杂质则全部排除出去。林奇在感觉到投资良机时,也像须鲸一样,先买一大批股票,然后经过仔细研究,最终选择一小部分优异的股票留下来,继续持有,其余的则全部卖出。但即使这些留下来的股票,也会由于公司经营情况的改变而使该公司的股价发生变化,如该公司所处的行业竞争加剧,面临新产品的挑战,公司本身的管理出现问题,凡此种种都会引起该公司股价的下跌。一旦情况有变,就要采取行动。即使企业本身没有什么变化,股价变了也会促使林奇采取行动。  林奇试图从一家公司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早掌握信息。从一家公司发生变化到这种变化反映到股价上来,往往有1个月到三年的间隔。林奇希望抢在人先,利用这个间隙做买卖。林奇除了经常找所投资的公司经理通话以外(这要比财务报告出来后再分析,在时间上更有利),另外一项为大多数优秀的投资者所欣赏的策略就是询问管理人员对竞争对手的看法。如果某公司管理人员对竞争对手进行严厉批评,那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参考价值;然而,如果管理人员对竞争对手赞誉有加,那就值得注意了,林奇说不定会投资该公司的竞争对手,因为没有人比竞争对手更了解一家公司,它得为创设新产品、占领市场份额与这家公司天天斗争。有一次林奇访问联合旅社,他被公司管理人员对他们的竞争对手拉克塔汽车旅馆所怀有的尊敬深深触动,第二天,他就迫不及待地与拉克塔汽车旅馆的高级管理层通了电话,过了不久他又亲自前去造访,然后在三周的时间里,他把麦哲伦基金总资本的3%投资于该公司。  向公司经理们打听他的公司以外的情况还有另外一个意想木到的收获:关于它的供应商或消费者的投资观念。例如建筑工人们认为销售比通常认识的行情要好,这就会促使林奇开始考虑森林产品、水泥、石膏或其他建筑材料。不过,林奇同时也指出,跟你交谈的人对行情真正了解的程度深浅将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一家钢铁公司的老板说将迅速改善工厂的状况,这是个可靠的信息。但如果他说纤维光学业务将有重大进展,那也许你最好应当向更有证据的人那里寻求证实。然而很奇怪的是,投资者们很容易地就被对真正的秘密并不懂的不同产业的头面人物所引诱。  林奇还特别注意公司内部管理人员买卖本公司股票的举动,认为他们买卖公司股票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而作为公司的内部管理人员,他通常比外界更熟悉、更了解自己的公司,而且可以放心地假定,只有在有了充分自信的依据之后,他才会买卖本公司股票。林奇发现管理人员大量购买本公司股票的公司很少会破产。林奇尤其在寻找被中层管理人员抢先购得的萧条股票,这要比总经理都介入的情势更为乐观。当然,并非所有的内部管理人员买卖股票的行为都值得注意。如果一位内部管理人员,为了购买房子将他所持有的1万股售出了1000股,这并没有什么意义。但如果他持有45000股而将4万股售出,同时其他几位官员也抛售了相当数量的股份,那这里面的意义就重大了,需要进行调查研究,或许有必要采取行动。林奇手下专门有一个小组负责追踪公司内部管理人员买卖股票的动向。他们通过对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交易委员会所收到的报告加以分析提炼,标出公司内部购买股票的情形,然后提交给林奇作决策参考之用。  林奇处世冷静,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他的许多投资都来源于对身边事物的细心观察。他看报时不仅注意好消息,而且特别注意坏消息,灾难性的坏消息往往能带来异乎寻常的机会。即使在他逛街购物时,也随处留心新事物,以期发现新的投资主意。比如他对塔克·贝克、沃尔沃、苹果计算机、邓金·唐纳兹、皮尔第一出口以及哈尼斯等公司的投资全部得益于他在与这些公司交往时,对这些公司的细心观察。但他也有因未留心观察而错失投资良机的教训。  美国最大的有限电视公司的股票1977年仅为每股12美分。由于当时它的收入状况不佳,债务也令人担忧,依传统的观点来看,有线电视并不是吸引人的买卖,因此,林奇始终未大量买进有限电视公司的股票。10年后,该公司的股票上涨到每股31美元,也就是说上涨了250倍。这令林奇感到非常后悔。他之所以错失良机,一方面是由于有线电视1986年才在他住的城市里开始使用,到1987年他才用上有线电视,这使他对这一行业的价值缺乏第一手的一般性认识。虽然其他人也曾告诉过他,但经常是若非他亲眼见到事实,别人的劝说都没有多大效果。另一方面是由于林奇未能注意到他的家人是多么喜欢有线电视的节目。他的大女儿玛丽是那么地欣赏通俗音乐,他的小女儿是那么地喜欢迪斯尼节目,妻子安妮是那么地盼望观看尼克尔迪思的表演,甚至他自己都非常爱好CNN的新闻和有线电视上的体育节目。如果他当时能注意到这一点的话,他也许会意识到有线电视已成为像自来水和电一样的家家必装物品,数以百万计的有线电视用户会给该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  林奇常常建议个人投资者应当对他们认为良好的零售产品。服务业、食品供应公司等做详细的记录。许多个人投资者在作为消费者购置一件重要的物品,如住房、冰箱、电视机时,他们会先向朋友询问,或向专家请教有关问题,然后作仔细的比较研究,最后才作出是否购买的决策。但当这些人购买某种股票时,却一点研究都不做,而是像赌博一样,靠碰运气去投资。结果,他们所谓的“运气”通常不太好,常常是胜少失多。而在林奇看来,个人投资者不必像机构投资者那样,每个月、每个星期甚至每天都买卖股票,他们应该像购买自己的住房一样,集中精力对其所购买的股票进行仔细的研究,而留心身边各行各业拥有良好产品的公司,有助于他们获得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从某种程度上说,个人投资者应当比机构投资者拥有“一种难以置信的优势”。  同时,林奇也建议投资者,只要所投资的公司业绩好,大可以持股五年十年不变。林奇说:‘哦投资组合里最好的公司往往是购股三五年后才利润大增,而不是在三五个星期之后。”投资者有时既需要对自己所选的股票有充分的自信,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耐心,只有这样,才会有理想的回报。  尽管林奇的投资方法是属于现代派,但他认为现代投资理论的那一套关于市场有效率、股价反映一切信息的观点是荒唐的。林奇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格兰姆投资方法的运用。  林奇注重对公司隐蔽性资产的挖掘。他认为在金属和石油业、报业、电视台、药业等行业,甚至有时在公司的亏损中,都有隐蔽的资产。这些隐蔽性资产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能是一笔现金,也可能是房地产或者是税收优惠等等。林奇曾举了沙石滩公司作为例子。1976年年末,沙石滩公司股本规模为170万股,每股为14.5美元,整个公司的价值仅为2500万美元。过了不到3年的时间(1979年5月),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以7200万美元买下了沙石滩公司,沙石滩公司的股价随之涨到了每股425美元。而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在买下沙石滩公司后的第二天,就把该公司的砾石场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而砾石场只是沙石滩公司诸项资产中的一项。换句话说,仅砾石场这一项资产的价格就超出了1976年投资者买下整个公司所需的资金。所以,砾石场周围的地产、德尔蒙特森林和蒙特雷半岛的2700公顷的土地J300年长成的树木、一家旅馆、两个高尔夫球场等就成了白送上门的财富。  资产与机会处处皆是,投资者尽可以从买卖拥有隐蔽性资产的公司股票上获得巨大收益。可是为什么许多投资者未能将资金投资于这类股票呢?林奇解释说,这些投资者不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在他们与这些能涨10倍的股票之间存在着极多的障碍。  按现行的体制,只有当某种股票在股市上为多数大金融公司所认可,并且已被华尔街知名的分析家(即对各行各业、各公司进行追踪研究的人员)列入到购买推荐单里以后,这种股票才对买卖股票的大多数人具有吸引力。众人都等待着别人先迈第一步,这常常会贻误投资良机。当这些投资者都准备购买时,该股票已涨了很多,5倍或者10倍。  林奇把上述这种状况称为“华尔街滞后现象。’然奇最得意的投资之——国际服务公司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国际服务公司是1969年上市的。在其后10年间,虽然该公司曾尽力想引起华尔街的注意,但是却没有一位股市分析人员对这家公司给予稍微的注意。直到1980年,史密斯一巴奈投资公司才发现了它,并对它进行了研究预测。  在史密斯一巴奈股票公司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对丧葬服务业的服务需求决定于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人人会死。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收集的资料显示,死亡人数不断上升,丧葬业很明显属于增长型行业。作为该行业最大的公司——国际服务公司,当时经营着189家殡仪馆,每家殡仪馆的年均收入达55万美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此外,该公司还首创了预约丧葬服务,顾客可在丧葬服务提供之前预先付款,这些“超前需要”销售有两大好处:(1)他们能保证业务量的持续稳定以及未来收益的增长;(2)预付款会有利息,成为公司收益的主要来源。在前10年中,国际服务公司的营业额及其股票的每股收益均按15%以上的比率增长。史密斯一巴亲公司的报告还预测国际服务公司未来增长至少保持同等水平,特别是由于国际服务公司的管理层已决定增加市场的占有额。  的确,如果投资者在1983年以每股12美元买进国际服务公司的股票,而在1987年以每股30%美元卖出,投资者可以使自己的钱翻一倍多,但假如投资者早在1978年就买进该公司的股票,那么他的钱会涨40倍。但是华尔街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忽视了国际服务公司。这主要是因为,按照华尔街的标准,殡仪服务业既不是耐用消费,也不是一般服务业,所以无法归类到任何一个部门。而完全依赖于华尔街知名分析家推荐股票,坐等现成的投资者毫无疑问失去了赚大钱的好机会。  财务报告的妙用  受格雷厄姆的影响,林奇对阅读财务报告也有着足够的重视,他常常根据公司财务报告中的账面价值去搜寻公司的隐蔽性资产。  林奇对如何阅读公司的财务报告有其独特的看法:“无数财务报告的命运是送进废纸篓,这并不足为怪。封面和彩色页张上的东西还可以看懂,但却无大价值。后面所附的数字犹如天书,但又相当重要。不过,有个办法可以只花几分钟就从财务报告上得到有用的情况。那就是翻过封面和彩负介绍,直接找到印在较差纸张上的资产负债表。(财务报告,或者说所有的出版物,都遵循了一条规律:纸张越差,所印内容越有价值)资产负债表中所列出的资产和负债,对投资者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林奇认为,通过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可以了解该公司的发展或衰退情况,其财务地位的强弱等,有助于投资者分析该公司股票每股值多少现金之类的问题。  对于账面价值,林奇认为有一种理论是极为错误的,那就是如果账面价值为每股20美元,而实际售价只有每股10美元,那么投资者就以便宜一半的价钱买到了想要的股票。这种理论的错误之处在于标出的账面价值常常与股票的实际价值毫无关系。账面价值常常大大超过或低于股票的实际价值。例如,1976年年末,阿兰伍德钢铁公司的标明账面价值为3200万美元,即40美元一股。尽管如此,该公司在6个月后还是破产了。其原因在于该公司更新了一套炼钢设备,该设备的账面价值为3000万美元,但由于计划不周,操作上又出了差错,结果毫无用处。为了偿还部分债务,该公司以约500万美元的价格把轧钢板机卖给了卢肯斯公司,工厂的其他部分则几乎没有卖得多少钱。  在资产负债表右面的负债很多的情况下,左面的超值资产就更加不可靠。假定说一家公司的资产为4亿美元,负债为3亿美元,结果账面价值是正1亿美元。谁能确保负债部分的数字是实实在在的呢?假An4亿美元的资产在破产拍卖中只能卖得2亿美元,那么实际上账面价值就是负1亿美元。公司不仅一钱不值,还倒欠不少呢。投资在按账面价值购买一种股票时,必须对这些创值到底值多少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账面价值常常超出实际价值,同样,它也常常低于实际价值c林奇认为这正是投资者挖掘隐蔽性资产,从而赚大钱的地方。  对于那些拥有诸如工地、木材、石油和稀有金属等自然资源的公司来说,这些资产只有一部分真实价值登记在账面上。例如,一家铁路公司HS公司在1988年把130公里长的铁路用地卖给了佛罗里达州,当时,这块土地的账面价值几乎为0,而铁轨的价值却达1100万美元。在这笔交易中,CSX公司除保留其在非高峰时期使用这条铁路的权利外,还获得了2.64亿美元的完税后收入。  又如,某家石油公司或炼油厂的存货已在地下保存了40年;但存货的价格还是按老罗斯福执政时计算的。若仅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它的资产价值可能并不高。但是若从石油的现值来看,其创值已远远超过所有股票的现价。它们完全可以废弃炼油厂,卖掉石油,从而给股票持有者带来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卖石油是毫不费事的,它不像卖衣服,因为没有人会在乎这些石油是今年开采的还是去年开采的,也没有人在乎石油的颜色是紫红的还是洋红色的。  60年代以后,许多公司都大大抬高自己的资产,商誉作为公司的一项资产,常常使公司产生隐蔽性资产。例如,波士顿的第五频道电视台在首次获得营业执照时,它很可能为获得必要的证件而支付25000美元,建电视塔可能花了100万美元,播音室可能又花了100万到200万美元。该电视台创业时的全部家当在账面上可能只值250万美元,而且这250万美元还在不断贬值,到电视台出售时,售价却高达4.5亿美元,其出售前的隐蔽性资产高达4.475亿美元,甚至高于4.475亿美元。而作为买方,在其新的账簿上,就产生了4.475亿美元的商誉。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商誉应在一定的期限内被摊销掉。这样,随着商誉的摊销,又会产生新的隐蔽性资产。又如,可口可乐装瓶厂是可口可乐公司创建的,它在账面上的商誉价值为万亿美元,这个月亿美元代表了除去工厂、存货和设备价值以外的装瓶特许权的费用,它实际上是经营特权的无形价值。按美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可口可乐装瓶厂必须在开始经营起的4年内全部摊销完,而事实上这个经营特权的价值每年都在上涨。由于要支付这笔商誉价值,可口可乐装瓶厂的赢利受到严重影响。以1987年为例,该公司上报的赢利为每股63美分,但实际上另有50美分被用来偿付商誉了。不仅可口可乐装瓶厂取得了比账面上好得多的成就,而且其隐蔽性资产每天都在增长。  在由母公司全部或部分所有的子公司内也有隐蔽的资产存在。例如在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内,国际希尔顿公司的资产值为10亿美元,赫兹租车公司的资产值为13亿美元,威斯汀饭店的资产值为14亿美元,另有10亿美元是旅行预订系统的资产。除去债务和税收之后,这些资产的总值还是高于联合航空公司的股价。因此,投资者在购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的股票时,实际上一分钱也没花。  当一家公司拥有另一家公司的股票时,其中也有隐蔽的资产。雷蒙德工业公司和油田电信服务公司的情况就是如此。雷蒙德公司的股票售价为12美元一股,而每一股都代表了电信公司价值18美元的股票。所以,投资者每买~股雷蒙德公司的股票就等于得到电信公司一股价值18美元的股票,增值了6美元。  另外,对于可能复苏型企业来说,减税是最好的隐蔽资产。由于实行损失账目结转,当佩思中央公司破产后,留有巨额的税收损失可供结转。一旦佩思中央公司从破产中摆脱出来,即使它开始赢利其中数百万美元的利润仍不用缴税。由于当时的公司所得税的税率为50%,这使佩思中央公司一开始复苏,就占有了50%的优势。佩思中央公司的复苏使它的股票从1979年每股5美元上涨到1985年的每股29美元。投资于佩思中央公司的投资者将因此而获得500%多的利润。  林奇认为,市场总是存在着盲点,投资者可以以最低的风险去实现预期的利润。投资者应保持足够的耐心和敏锐的分析能力不断地发掘市场所存在的盲点,市场盲点一旦被整个市场所认同先迈一步的投资者将会获得可喜的回报。  对于交易者,尤其是保证金交易者来说,如果他在股市运行①相反方向被套时间太长将会被淘汰出局。这时没有挽回的余地因为时机的把握是最关键的。除了选择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进于投资以外,投资者还应把握最佳时机将股票卖出。至于什么时依卖股票,林奇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公司的业务从根本上恶化,二是股价已上升过高,超过了其自身价值。这时应毫不犹豫地迅遣将这类股票卖掉。林奇认为显示过去一二十年内的股价波动的七术图表很有参考价值,可以帮助他判断目前股票市价是否太高穹太低。在具体操作时,投资者应当遵循更加明确的原则:总是在合格削弱时买入,在强劲时卖出。这要么需要一个价格敏感的经其人,要么小心地设定买卖的数量。非职业炒手,甚至职业炒手创I少能像彼得·林奇那样,能发挥出极高超的技艺,常常是付出了高昂的交易成本,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收益。  与传统的长期投资模式不同,林奇并不是在熟知了公司的内部管理信息才去投资,他不太担忧公司管理方面的问题。在他看来,尽管管理在公司中相当重要,但在许多时候,公司的利润稳步上升并不是管理所致,而是由于公司所从事的事业本身的声誉所致。如回收废纸并制造新纸在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福特哈佛公司;国际服务公司,作为一家殡葬屋连锁公司,稳定地购买新居住区现存最好的殡葬屋;邓金·唐纳兹,在自己简单的业务里不断发展;等等。一家公司所拥有的某种独一无二的特征可以使其在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保证其利润的稳步上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人们对该公司管理方面的担忧。林奇之所以对高技术公司不感兴趣,是因为林奇认为那些高技术公司难以让人理解,即便它们中的一些公司可能不错,但如果你不真正了解它们,它们也不会让你受益。当然,林奇也并不否认有些分析家正在试图了解这些问题。但这些人通常都是专业人士。  林奇有一种超越其他投资者的优势,那就是林奇购买股票时寻找的是购买的理由,而许多其他投资者寻找的是不购买的理由,如公司实行了工会化,其他新产品的问世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冲击,国家颁布政策禁止销售某种产品使公司利润大幅度下滑等等。其中有许多偏见影响了大多数投资者对行情的通盘研究。“要挣钱,就得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就得做别人因心理定势作祟而不愿做的事。’然奇认为这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  作为互助基金的管理者,林奇除了涉足国内投资以外,还将投资触角伸到了国际投资领域。如果说所有美国货币资产投资于海外的比例,必须大体上符合主要外汇市场的资本化程度的话,那么大部分美国机构资产组合应当投资于海外。但是,由于地方沙文主义的作用,上述情况不会发生。尽管如此,由于各国税制、获利程度、交易风险等因素的作用,将会促进美国机构资产组合继续流向海外。林奇经过调查发现,国际投资的无效性令人吃惊。林奇曾访问过瑞典的一家大股票经纪公司,公司里没有一个人曾去过沃尔沃,尽管该汽车公司距哥本哈根仅320公里。在瑞典,沃尔沃就相当于IBM、通用汽车、通用电气公司。这种情况在德国、香港、泰国等地也经常发生,人们对公司的分析显然是不够的,在许多情况下则几乎根本没有分析。由于市场的无效率性,使有胆识的投资者很可能在国外投资中赚很多钱。  林奇的胆识使他毫不迟疑地向国外投资。例如,林奇在考察雄狮食品超级市场时,发现雄狮食品超级市场25%的股票掌握在比利时德尔·黑兹公司的手中,而雄狮食品超级市场的股值远远超出德尔·黑兹公司的股价。所以,林奇大笔购人比利时德尔·黑兹公司的股票,后来德尔·黑兹公司的股价从每股30美元上升到120美元,而相比之下,雄狮食品超级市场的股票价格才上升了仅仅50%。又如,瑞典仅有几家保险公司上市。当美国保险公司获利率提高,保险费上涨之时,大家都预期这些公司将在世界各地大赚其钱。然而,斯堪的纳维亚公布的业绩仍然不佳,而它的竞争者已被淘汰出场。股票在利润回升之前是不会升值的。林奇抓住时机购买了这些股票,从而获得了8倍到10倍的收入。  林奇认为他在欧洲等地的成功机会要远多于在美国。购买2个月后,他仍对至少~半的欧洲公司感到满意,而美国则仅有1/A的公司尚可。"法国的经纪人是可怕的",他说,"你仔细地分析一家公司,就会发现那些经纪人制定的目标很难实现。他们不知从哪里变出了那些数字。"  在国家当中,林奇对那些其他的资金经理们感到不安因此不想投入大量资金的国家最为中意。比如说意大利,它的存款利率在全世界名列前茅,这将有助于把大量的钱引人到股票方面。当林奇在米兰交易所购买IFI时,那家公司将菲亚特汽车和其他公司持股价值的40%并入公司资本。  SIP是一家电讯公司,以现金流量的1.5倍出售。换言之,意大利公司的股价相当便宜。  林奇最高兴的是他能在其他美国投资机构之前买进外国股。其中的一些股票有巨大的资本市场,能够吸收巨额的投资。当这个过程持续足够长的时间,该股票将会被过多的美国人所有时,那就到了转移目标的时候了。  投资哲学  林奇认为,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时应避免重大损失而不是所有损失。许多投资者对此常常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当他们看到股票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时,他们认为从他们所获得的收益中支付出去一部分,作为信托公司的报酬是合理的,而一旦有一次所购入的股票价格下跌,他们就拒绝接受,不愿付给信托公司任何报酬。林奇指出,那是一种自毁前程的反应,那将导致信托公司不再冒任何风险。没有风险就不会有好的收益。他说:“如果你有5种股票,3种下跌75%,一种上涨了10倍,一种上涨了29%,那么这5种股票仍然会令你干得很出色。……因为这么去做,你在上涨10倍的这种股票上已赚足了钱,远远抵消了你那些下跌50%刀5%甚至90%的股票所带来的损失。"  一位杰出的投资家必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林奇喜欢令投资大众焦虑不安的市场。在他看来,市场上所流传的各种各样的担心,如担心暴跌,担心臭氧层,担心新总裁,担心干旱等并不表明市场情况很糟糕,相反,当各种消息看起来很可怕之时,正是在市场上赚大钱的好时机。林奇曾经不顾他所观察到的不利的工业形势,买下一系列半导体公司的股票。他说:“如果我是正确的,那我可以赚400%,如果我错了,我可能损失60%。多好的差额!"只要这么去做,你有可能赚20倍,而你充其量损失100%。这一点大众并不理解。"  林奇不太相信接管与杠杆收购。他曾尝试接管过几家公司,但最后大多以失败而告终。这些经历使他认识到不可太相信所得到的内部消息,因为许多所谓的内部消息都是错的,这常常令人作出错误的决策,付出了许多,结果却一无所得。同时,这些经历也促使林奇放弃了对杠杆收购的分析,因为他认为杠杆收购会妨碍投资大众全力参加衰落后的复苏。比如,几家公司都以每股20美元售出,然后由于市场滑坡或其他坏消息的影响,它们都降至每股8美元,最糟的那种股票再没有复升,但稍好的几家重新调整并反弹回来。如果没有那种事,该股票可能上涨到每股40美元或扣美元。因此,投资大众承受了损失。  林奇指出,许多投资者对市盈率的分析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认为以较高市盈率出售的公司比以较低市盈率出售的公司更易下跌。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一家公司呈高速增长,即使它以较高的市盈率出售,投资者仍能比购买市盈率较低、增长速度较慢的公司股票赚取更多的钱。林奇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对他的观点进行证实:一家公司以20倍的市盈率出售,每股赢利1美元,即共20美元,每年以20%的速度发展;另~家公司以10倍的市盈率出售,每股赢利1美元,即共10美元,每年以10%的速度发展。一年以后,第一家公司每股将获利1.20美元,而第二家公司每股获利为1.川美元。在第十个年头,第一家公司每股获利将达到6.19美元,而且如果它仍以20情的市盈率出售,那市场价格将是123.80美元。如果像过去经常发生的那样,假设市盈率下降至15倍,那么,市场价格是92.85美元。而在此期间,那家利润增长为10%的公司,每股获利5.29美元,意味着万.90美元的市场价格,仅为第一家高速增长公司的1/4左右。  作为一代投资大师,林奇经常应邀去发表演讲,每次都是听者如潮。每次演讲完毕,在自由提问的时间里,总有人问林奇股票的行情,或者目前的股票旺市能否继续保持并进一步发展或跃市已初露端倪。针对这些问题,林奇所总结出来的关于股市预测的“鸡尾酒会”理论可谓深得人情事理之精妙。  “鸭尾酒会”理论是林奇在家里举办鸡尾酒会,天长日久,通过与来宾的交往闲谈而悟出来的,这种理论实际上更应该称做经验,源自生活,通俗浅显,却很有效用。林奇这样形容他的“鸡尾酒会”理论:  “当某一股票市场一度看跌,而同时又无预期其会看涨时,纵使股市略有上升,人们也不愿谈论股票问题,我们称这一时期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如果有人慢慢地走过来,问我从事何种职业,而我回答说‘我从事共同基金的管理工作’,来人会客气地点一下头,然后扭头离去。假如他没有走,他会迅速地转移话题,讲凯尔特人玩的游戏,即将到来的大选,或者干脆说天气。过一会儿,他会转到牙科医生那儿,说说牙床充血什么的。  “当有10个人都情愿与牙医聊聊牙齿保健,而不愿与管理共同基金的人谈股票时,股市就可能涨。  “在第二阶段,在我向搭讪者说明我的职业后,他可能会和我交谈长一点,聊~点股票风险等。人们仍不大愿谈股票,此间股市已从第一阶段上涨了15%,但无人给予重视。  “到了第三阶段,股市已上涨了30%,这时多数的鸡尾酒会参加者都会不理睬牙医,整个晚会都围着我转。不断有喜形于色的人拉我到一边,向我询问该买什么股票,就连那位牙医也向我提出了同类问题,参加酒会的人都在某种股票上投入了钱,他们都兴致勃勃地议论股市上已经出现的情况。  “在第四阶段,人们又围在我身边,这次是他们建议我应当买什么股票,向我推荐三四种股票。随后几天,我在报纸上按图索级,发现他们推荐的股票都已经涨过了。当邻居也建议我买什么股票,而我也有意听从时,正是股市已达到峰颠、下跌就要来临的准确信号。”  “鸡尾酒会”理论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林奇也提醒人们对这种理论的态度应当是各取所需,切忌盲目迷信。  针对股市上所存在的一些流行说法,林奇特批评态度。他认为这些说法虽吻合大众心理,但却是最愚蠢、最危险的说法。比女D:  1."既然它已经降了那么多,它就不可能再往下降了";  (股价的底线是零,零以上就都存在降的可能)  2."黎明之前总是最黑暗的";  (大自然如此,股市并非如此,最黑暗的时候并不意味着黎明即将来临,黑暗可能持续动0重;同样,你也不能信奉"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3."等它回升到10美元时我就抛出";  (股票操作贵在根据情况伺机而变,守株待兔式的刻板操作绝非制胜之道,许多人正是在自己划定的框框里失败的)  4."等的时间太长了";  (时机不是有序间隔出现的,有时瞬息而来,有时则要长久等待。该等的时候,就一定要耐心地等。否则,无论买进还是卖出,都不可能选择到最好时机)  5."我上次错过了一家公司的股票,下一家可不能再错过了"。  (过去已经成为过去,你要注意的是现在的事实,你只能以现在的调查结果为依据取舍去就)  彼得·林奇把股市作为他任意驰骋的竞技场,他所取得的非凡业绩使他成为世界上薪酬最高的有价证券投资雇员之一。伟大的成功通常总是需要执著的投入。不管某一项事业是否值得献身,如果你尚未达到非常热爱它的程度,你就难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正如一句古老的法国格言所说,“精神的欢乐会释放能量”。由技巧带来的欢乐就是林奇的秘密。笑傲股市——大师们的投资之道--第三章 金融天才乔治·索罗斯第三章 金融天才乔治·索罗斯  ●如果你的表现不尽人意盾先要采取的行动是以退为进,而不要挺而走险。当你重新开始时,不妨从小处做起。  ●股票市场的自我推进作用导致了金融市场盛——袁过程的循环出现  ●当所有的参加者都习惯某一规则的时候,游戏的规则也将发生变化  ●不均衡的跟风行为是剧烈的市场崩溃所必须的要素  ●在一个行业选择股票时,同时选择最好和最坏的两家公司进行投资。  乔治索罗斯号称“金融天才”,从1969年建立"量子基金"至今,他创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业绩,以平均每年35%的综合成长率令华尔街同行望尘莫及。他好像具有一种超能的力量左右着世界金融市场。他的一句话就可以使某种商品或货币的交易行情突变,市场的价格随着他的言论上升或下跌。一名电视台的记者曾对此作了如此形象的描述:索罗斯投资于黄金,正因为他投资于黄金,所以大家都认为应该投资黄金,于是黄金价格上涨;索罗斯写文章质疑德国马克的价值,于是马克汇价下跌;索罗斯投资于伦敦的房地产,那里房产价格颓势在一夜之间得以扭转。索罗斯成功的秘密是许多人都急切地想知道的,但由于索罗斯对其投资方面的事守口如瓶,这更给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4
正序
倒序
《笑傲股市——大师们的投资之道》作者:张丽华
《笑傲股市——大师们的投资之道》作者:张丽华-2
《笑傲股市——大师们的投资之道》作者:张丽华-3
《笑傲股市——大师们的投资之道》作者:张丽华-4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笑傲股市——大师们的投资之道
笑傲股市——大师们的投资之道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