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养生保健宜忌全书

第一,要给孩子建设性的关怀。这种建设性的关怀意味着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情感环境,以一种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支持他。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兴趣,不要关注孩子的弱点,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寓教育于游戏中,孩子非常容易接受。对于学龄前的孩子,父母在与他们一起玩耍和游戏时,不应该对孩子的兴趣、热情和接受能力作任何评价,不要发布命令,更不要去控制和指导孩子。赞扬孩子也应该准确、真诚,避免过分的言辞。  第二,学会积极地约束孩子。积极的约束,是父母应该掌握对付孩子调皮行为的办法,也是规范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办法。积极的约束要求父母目的明确,清楚地告诉孩子行为的限制和规定。如果孩子能够遵守,表现出好的行为,则用表扬或欣赏来肯定他。如果规定和限制被违反了,则不管是否故意,应立即给予适当的惩罚,而且前后一致,说到做到,只要教育约束的方法得当,孩子都会有情商的提高。  第三,尊重孩子,和孩子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有些父母往往居高临下,指责孩子,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碰到事情不要急于指责孩子,要先想想自己有没有错误,先做自我批评,使孩子感到尊重、平等,他也会学父母的样子去尊重别人。家长制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大多遇事胆怯、缺乏自信,或者孩子变得逆反心理很强,对经常的责骂无所谓,没有上进心,缺乏竞争意识,变得冷酷。因此,和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第四,发现孩子的优点,使美好的品质蓬勃发展。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不断巩固和发展这些优点,坏的习惯和毛病就会受到排挤,在不觉察的情况下自然消失,要善于透过孩子的缺点来看到他的优点。比如,有的孩子爱跑、爱闹,就要看到他身体强壮,有的孩子喜欢拿虫子来吓唬人,可以看出来他胆子大,比较勇敢。家长可以利用他的这些优点特长,使他这些美好的品质得到发展。  成功的情感教育需要家庭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必须紧密配合儿童的成长阶段。在幼儿时期,父母要帮助孩子识别情绪并教导他们学会尊重自身情感,培养孩子热爱和尊敬父母及周围亲近的人。要让孩子了解人们之间是因为相互有义务、相互喜爱、相互尊重和关心而联系在一起的。孩子的情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能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别人,只有从小培养孩子遇事想到别人,他将来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孩子作为一个发展性的个体来到世界上,他所要求的发展应该是合理的、全方位的,而不是畸形的、单一的。在发展孩子智商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孩子情商的发展,这样才能塑造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现代社会型人才。  发展孩子的智力,不知喊了多长时间,家长们也都付诸行动。给孩子报一些特长班,每到周末,孩子们就忙得不亦乐乎,赶场似的接受者寄托了家长和社会厚望的所谓特长教育。  的确,孩子们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有所增长,但是家长们却忽略了应该与孩子智商同时发展的情商。因此造成了与孩子年龄不相符地畸形能力发展。主要表现为孩子的智力水平偏高,而与孩子年龄相符合的自理能力、自立能力、社会认知能力等等水平较低的现象,因此而造成的孩子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家长及成人,任性、自私表现尤为突出,自我中心和自我优越感强,很难与他人相处,语言沟通能力差等等。  发展孩子的智力无可厚非,而且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家长在发展孩子智力的同时,应该注意到孩子的智商应该与情商协调发展。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社会的需要,注意孩子的前面发展,塑造一个全面发展的宝宝。6.玩可以培养出孩子的人际关系  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和角色游戏。家长可以循序渐进,带领小朋友开展这些游戏,并从中教会小朋友如何与人相处,接纳他人,学会承担失败,克服困难。小孩子的人际关系是要通过与其他的孩子相处中才能学来的。  经常听到有些妈妈抱怨自己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交往",担心这样下去,孩子长大了在社会上"吃不开"。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孩子也有属于他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交往方式。孩子的交往潜力很大,就看您怎么培养!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把孩子放到孩子群中去玩,让他学习与别人的相处能力。  孩子在进入团体生活都会面临人际关系的谋合期,在面对尚未社会化的孩子,几乎每个孩子都一样会出现"自我中心"的现象,看到玩具都想自己先玩,而且只想自己多玩一会儿,根本不会想到其它小朋友也一样的想要玩,即使知道其它小朋友想玩,也不会愿意礼让,孩子为玩具经常上演争夺吵架的情节,"轮流"、"等待"更非属于幼儿自发的行为,这种现象并不是幼儿自私或道德品质不高,而是人类自然的表现。  面对幼儿期的自我中心,如何教导他们走出自我中心,学会公平、分享、礼让、合作等基本和谐相处的行为,这可是培养幼儿良好人际关系发展的重要第一课!  如何从日常生活做些预备,例如:常常带孩子到公园的游戏场所和一些公园里偶遇的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让孩子学会排队、轮流、礼让等秩序,溜滑梯要等前面的滑下后才可以滑。安排到同龄小朋友家里去玩玩具,想玩别人的玩具时,应说请借我玩一下,也要学习把自己手上的玩具借给别人玩,不可以硬抢。  有无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时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乃至命运的走向,必须从孩提时代着手培养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许多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除了父母,他们从小在家里没有玩伴,独自在家的时间多,与人交往的机会少;许多孩子在家里和父母什么都讲,有说有笑,但一到外面,见到陌生人和陌生的环境就害怕,不愿说话,表现拘谨,时间长了,往往会形成交往不足。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保护过度,深怕孩子与其他人交往会影响学习或染上不良习气,以致限制过多。这些均不利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  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要求家长起表率作用,自己先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家长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孩子的交往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要多给孩子创造与别人交往和同外界接触的机会,尤其要多参加集体生活和集体活动,既欢迎小朋友来家里玩,也鼓励孩子去小朋友家玩耍游戏。家里来了客人,不妨让孩子相伴,倒茶接待,相互间文明礼貌的举止语言,使孩子耳濡目染,逐渐学会待人之道。也可有意识地带孩子去亲朋好友家做客,或参加一些聚会让孩子多见些世面。在交往过程中,要教育孩子富有爱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相互尊重。  减少包办代替,把自主权还给孩子十分重要。笔者读过一则颇有启迪的报道:一位中国妇女带着孩子去法国旅游。一天,她带着孩子去法国朋友家做客,热情的法国女主人问中国客人喝点什么,这位中国妇女习惯地回答"随便"。接下来,女主人问孩子想喝点什么,未等孩子回答,妈妈就抢先说:"别管他,我喝什么,他也喝什么。"法国女主人很不理解地说了一句:"让孩子自己选择。"然而孩子的妈妈仍固执地表示没有给孩子选择的必要,最终孩子当然没有得到选择的权利。这位中国妇女的做法在国内司空见惯,像这样孩子在交往场合丧失自主权会增长孩子的依赖性和惰性,不利于交往能力和培养。许多人对孩子更是事事包办,处处代替,从生活琐事到思考问题,都包办到底,使孩子失去许多受教育受锻炼的机会,同时也失去许多学习和了解社会的机会,不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所以家长要尽可能多地给孩子以自主权,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像小朋友来家玩或孩子过生日之类,完全可以让孩子做小主人招待;家长带孩子上街乘车等,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问路,去购车票等,以提高其独立处事和交际能力。  父母对孩子的不同处理方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以后在群体中的表现,孩子的性格,孩子处理冲突的能力和把握人际关系的能力。这些对于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重视对孩子的人际关系的培养,特别是要让孩子学会去处理冲突,学会去协调。如何培养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呢?鼓励孩子间的群体活动,允许孩子参加"没有组织"的游戏。没有成人的组织,孩子们要在一起玩,就要自己建立规则、遵守规则,就要学会妥协、协调、让步、服从大局。  创造各种条件为孩子建立群体活动环境,如社区游乐场、各种各样的球队等。  在孩子参加群体活动过程中,帮助孩子学会用他人的眼光看问题,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当孩子在游戏中被同伴排斥时,不可一味护着、宠着自己的孩子,应该鼓励、引导孩子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学会如何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而不是纠缠问题本身。  当孩子在游戏中同他人发生纠纷时,鼓励自己的孩子主动与他人协商。让孩子学习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学习妥协与周旋。7.借玩培养孩子的人格  孩童时期孩子的个性心理特点正在初步形成。这个时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往往是人的个性特点的核心成分或中坚结构。人在这个时期以后,虽然也能对其个性中的不良部分加以改造,但往往是量的变化。除非客观环境或者亲身经历出现一次极为重大的转折,否则已形成的行为定型是很难改变的。教育家洛克说,幼儿时期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因此玩什么怎么玩在早期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要培养孩子坚强的品格。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没有坚毅的品格,那多半的人生将在痛苦中度过。只有具备了顽强的意志和不惧艰难的勇气,才能在逆境中寻找出路,感受快乐。在女儿很小时就注意这一点,学走路摔倒了,叫她自己爬起来、学骑小自行车时故意不帮着搀扶......渐渐的女儿明白了,有些事必须自己去解决,只要自己努力改进就会迎来胜利,所以当上学期她因为写字不认真而在班干部改选中落选后,她虽然十分难过,但是还是在父母的指点下努力地改正着自己的缺点,这个学期终于又当选为中队长,她也高兴地笑了。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平时就注意要求女儿自己的物品自己整理,找不到自己的物品就自己负责。她决定要去学国画前就告知她,要学就要认真学,万一老师的要求做不到也要努力克服,因为这是她自己选择决定的事,就要让她明白自己的事自己负责,所以一个学期的国画学下来,她总是很认真地完成每一次的任务。8.学话开始于儿歌  新爸爸、新妈妈们最盼望的事莫过于自己的宝宝早点开口说话,可是根据我国部分地区的调查结果,我国婴幼儿语言障碍的发生率大约是4.62%。不少父母失望地发现,当同龄的孩子都能说三四个字的句子时,自己的孩子还不会叫"爸爸"、"妈妈"。他们迫切想知道,孩子说话晚是"病"吗?怎么帮助孩子尽早开口说话呢?9~12个月的孩子能有意识地叫爸妈。孩子学说话要经历一定的过程:从发音到乱语;从发单音到词,再到词组和句子。通常孩子在6~7个月时会发唇音,如无意识地发出类似"papa"、"mama"的音;9~12个月时会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14~22个月时能说3-5个字的句子;24个月时会说简单的句子、会用代词;2~3岁时能说出姓名、能讲3~9个字的句子;4~5岁时可以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6岁时能流利地说话并且语法正确。孩子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别的,说话早晚与性别、性格、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一般女童的语言发育略早于男童,能说50个词的女童的平均年龄为18个月,而男童则为22个月。独生子女因为更多地受到父母的关注和教育,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说话要早。这都说明孩子说话晚不一定是"病",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但如果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迟于上述年龄段应达到的程度,则要考虑孩子是否存在语言障碍的问题了。别无意中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语言发展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健全的大脑、良好的听力以及完好的发音器官。上述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发育。例如:大脑负责语言中枢的部分发育不良会导致孩子说话延迟,同时伴有智力低下;发音器官畸形,如口腔唇、腭裂、舌系带过短或舌体畸形等会使孩子言语不清,不过他们经正规治疗、训练,绝大部分可矫正;听力器官损伤会使儿童无法感受声音或只能部分感受声音,从而失去声音的刺激,语言发展受到限制;患有某些发育性障碍疾病,如孤独症的孩子很少将词汇用于交往活动,所以一般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运用也和其他儿童明显不同。良好的语言环境也是促进语言发展的必备因素。缺乏语言的刺激或刺激不当同样会压抑儿童说话的积极性。例如,当一个家庭中同时存在两种及此外,父母和其他抚养人的不当行为会在无意中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有的父母对子女语言发展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往往操之过急,逼迫孩子说话,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导致他们发生语言障碍。有些抚养人因为不了解孩子的说话规律,当孩子还未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时,抚养人已明白了他们的意思,马上满足了他们。渐渐地,孩子会放弃表达需要的机会,也就"金口难开"了。  给孩子讲故事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采取积极措施影响他们。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以下情况:突然说话但口齿不清;既不理解他人的语言,自己也不会说话;虽能理解他人的语言但自己不会说话或很少说话;别人说话时根本没听;语言表达过于简单,所问非所答;情绪异常,如爱发脾气等;行为问题多,如注意力不集中、易冲动、攻击性强等,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到医疗部门进行相关测评,明确病因,配合医生参与矫治工作,耐心地训练孩子。家长应抓住学语言的最佳时期(2~4岁),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习惯,给他们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在不可避免的双语家庭环境中,应要求家庭成员对孩子使用固定的同一种语言,同时要求孩子也用同样的语言说话。家长平时说话时也要尽可能准确、流畅,鼓励孩子把话说清楚、完整,不强迫孩子重复同样的词语,不要求他们说话的速度过快,随时纠正他们在发音、语法上的错误。此外,多教孩子学儿歌,给他们讲故事,多鼓励孩子与他人交流,都能提高孩子语言表达的兴趣和能力。  宝宝的语言能力也在一天天增长着,在与大人游戏、交流的同时,他能听懂的词增多了。从一岁左右说出第一个单词,到19个月时,宝宝大约能说出20~30个词语。你会在不经意之间,突然听到宝宝说出你从未着意教过他的物品名称,这当然令你欣慰不已!  经过词语的积累,宝宝的语言能力在慢慢地发生着质的飞跃。也许这时他开始将两个词放在一起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比如"妈妈球"、"看车车"。你只要看着孩子的手势和表情,就马上知道孩子是要你看球,还是告诉你他想玩球,细心的妈妈绝不会误解宝宝的意思。宝宝这时喜欢模仿大人的发音,如果你给他念儿歌,他会跟着唱出每句儿歌最后一个押韵的音,这当然是你教他学话的大好机会。  宝宝在自己玩耍时,也开始跟自己"说话"了,比如他可能一边搭积木,一边小声叽叽咕咕。这时你要跟孩子对话,当然要围绕孩子正在做的游戏展开。你也不妨让他自语,他也会乐在其中。  宝宝醒来后,或妈妈喂奶时,都应有如同涓涓的清泉潺潺而来的动听和谐的音乐,徐徐响在宝宝的耳边。宝宝的听觉比较发达,所以先从儿歌入手来训练宝宝的智力,是最理想的。如果天天听,宝宝的情绪也会欢快、振奋。这里给妈妈提供一首歌的曲谱,不妨常给宝宝哼唱,妈妈的柔和的声音更会让宝宝脑细胞活跃。9.学爬行让孩子有收获  日常生活中,不少年轻的父母不让孩子练习爬行,宁可自己抱着,生怕孩子爬行时弄脏自己或伤着身体。其实,只要细心照看,爬行非常有益于孩子身体健康。  宝宝在7个月时,多是匍匐爬行,以腹部蠕动,四肢不规则地划动,往往不是向前,而是向后退,或者在原地转动;到8、9个月时发展为四肢爬行,用手和膝盖爬行;最后发展为两臂和两脚都伸直,用手和脚爬行。有些父母以为爬行是孩子自然而然的事情,不注意创造条件让孩子早点学爬和让孩子多爬,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爬行对孩子身心发育的好处。  那么,让孩子多爬有那些好处呢?首先,爬行时婴儿必须头、颈抬起来,胸腹离地,用四肢支撑身体的重量,这就使手、脚、胸、腹、背、手臂和腿的肌肉得到锻炼而逐步发达起来,为以后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另外,宝宝学会爬行以后,扩大了视野和接触范围,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刺激大脑,促进各方面的协调,对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开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爬行,还能提高婴儿的新陈代谢水平,有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爬行,对婴儿来说可谓是一项剧烈的运动,能量消耗较大,这种活动与坐着相比能量消耗要多1倍,比躺着要多2倍。由于身体能量消耗增多,宝宝就吃得多,睡得香,身体也长得快和结实。  每个孩子呱呱坠时只能保持仰卧的体位,从最初"受制于人"到后来独立行走,中间必定经过"爬"这一环节。而且多数孩子喜爱爬,即使到了已经直立走路时,仍不忘情于爬。爬,看来是一种很简单的活动,但对婴儿来说并不简单,要做一番努力才能完成。爬行对婴儿的各种能力发展非常重要,绝不能错过,直接学走。  对于儿童,爬是一种极好的全身运动,它能促进身体各部位的生长发育。当孩子在爬行的过程中,头颈抬起,胸腹离地,用肢体支撑身体的重量,这就锻炼了胸腹背与四肢的肌肉,并可促进骨骼的生长,为日后的站立与行走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此外,爬行对孩子来说是一项较剧烈的活动,消耗能量较大。据测定,爬行时要比坐着多消耗一倍的能量,比躺着多消耗两倍能量,这样就有助于孩子吃得多、睡得好,从而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爬行的训练与安全卫生。一般婴儿能够自如翻身就有了学爬的机会,开始他只能趴着玩但不能向前爬,或者是在原地扭转及向后退,此时家长可有意识地教婴儿练习爬。首先要有一个适合爬行的场地,如一个大的床或地板,铺上席子、毯子或泡沫地板垫,要平整干净,若是用床则不能太软。将宝宝俯卧在床上,妈妈在宝宝前面摆弄会叫或会响的玩具如小鸭子、小熊打鼓等,吸引他的注意,并不停地说:"宝宝,小鸭子叫了(或小熊敲鼓了),快来拿啊!"爸爸则在身后用手推着宝宝的双脚掌,使其借助爸爸的力量向前移动身体,接触到玩具,以后逐渐减少帮助,训练宝宝自己爬。开始爬行时宝宝可能很费力,腹部离不开床面,大人可用一条毛巾放在他的腹部,然后提起腹部让他练习手膝爬行,渐渐地他会上下肢协调起来,可以用双手及双膝协调灵活地向前爬行。练习爬行不但轮流锻炼了四肢的耐力,而且能增强小脑的。  爬行对孩子心理的发展与智力潜能的开发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当孩子在襁褓是时,视听所及范围很小。坐着或躺着,视听范围略有扩大,但得到的刺激仍然不多。而当孩子在爬行时,所接触的范围扩大了,由所躺的地方扩大到整个床,以至整个房间。婴儿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能够正面面对世界,能主动接触和认识事物。这一切,有利于婴儿听觉、视觉、平衡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同时,爬行大大扩大婴儿的认识范围,为婴儿建立、扩大和深化对外部世界的初步认识创造了条件。姿态由静到动,范围由点到面,视觉与听觉因而发展了,思维、语言与想象能力也相应地得到发展与提高。爬行对婴儿脑部的发育、空间概念的建立具有特殊意义。  俗话说,七坐八爬,七八个月的宝宝,爸爸妈妈就可以试着引导孩子学习爬行了,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安全的环境,鼓励宝宝多爬。爬对宝宝空间概念的学习很重要,到处爬动的宝宝会慢慢理解这样一些空间概念:在下面,在上面,近和远。爬和身体的移动使她的脑子里开始有了"空间地图",也使她和所处的环境有了友好的关系。学爬,对宝宝的成长大有好处,人们常说啊"聪明的孩子爬爬爬",那宝宝学爬究竟有什么好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爬行训练是预防儿童成长期的感觉统合失调的重要手段。  感觉统合是一种本体感觉。人们平时学到的一切技巧都是凭本体感觉,良好的本体感觉归功于大脑神经统合视、听、触等感觉而又能灵活地支配身体各部位肌肉的协调活动。爬行训练对控制眼、手、脚的协调有极大的益处,通过爬行训练,可以促进婴儿大脑的发育,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  此外,有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学会爬和没学会爬的同龄婴儿的对比观察发现,会爬的婴儿动作灵活、敏捷、情绪愉快、求知欲高、充满活力;而爬得少或不会爬的婴儿,由于接触新鲜事物少,谢谢显得较为呆板、迟钝、动作也缓慢些,且易烦躁。在以"爬"为主的治疗过程中发现,爬得好的,走起来也好、学说话也快、认字与看读的能力也强。为此,他们认为爬可促进大脑发育,并主张幼儿爬得越早越好。所以,父母应利用多种条件让宝宝练习爬。第五章 孩子在玩中的注意事项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大脑迅速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潜意识学习的最佳时期和性格陶冶的最重要时期。但是,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学前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应当引起关注。1.让孩子自己体验玩的感觉  在"玩"中积累经验、发展体验。每个孩子,在学前所有的感觉和经验都是玩出来的。从对光的感觉开始,孩子发展自己的体验和感觉都需要"玩"。  当孩子需要体验自己的肢体感觉,他会尝试着玩刀、玩火。拿刀敲打自己的手感觉疼痛,把手放在自己的嘴里咬,以此来体验牙齿的摩擦。把东西紧紧抓在手中,体验自己的手感。不停地把东西丢到地上......从这一刻起。孩子的生活就是"玩"。玩刀、玩火、切菜、把手伸进狗的嘴里(很危险)。一切的体验都在这样的玩耍中发展起来。我们很多的家长都在破坏这样的体验,破坏孩子的经验的积累。比如:孩子经常在吃饭的时候,不停的拿着勺,把饭翻来覆去的倒,把沙或者土放进碗里吃。孩子在这当中发现了饭和土的不同点,知道了沙跟饭的不同的作用。当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忘记了吃饭的时间,忘记了回家,孩子的经验和秩序就是这样被积累的。父母在这些方面的不注意和干扰的"教"与"管"让孩子失去了被生活教育的机会。  我们成人需要积累经验,需要了解自己更多的是通过对事情的经历和结果认知。孩子也是这样。一个孩子可以在水里泡上一整天,把水倒掉又装满、在水里放上各种东西,把头放在水里让水淹没自己的头。孩子通过这样的玩耍的方式来体验感觉,同时建立自己的感觉体系和认知体系。相对来说学校教育很少让孩子自己体验,通常是灌输给孩子古人的或者成人的体验。而这个知识并不能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更无法协助孩子建立自己的体验和认知体系。这种体系一旦建立,它就不是分离的,而是整体的。而且因为不是被成人干预的结果,他的经验体系就保持了弹性的变化和深化的余地。  你还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体验这种玩出来的感觉。孩子畏畏缩缩地缺乏自信,家长恨铁不成钢、头疼不已。这些看似简单却寓意深远的体育游戏?有关研究表明,孩子年龄越小,身体活动的能力就越是其一切行动的基础,并对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孩子如能在体育活动中完成多种动作或任务,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渐就会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从而树立较强的自信心。父母在活动区准备各种玩具,四散放开,让孩子选择中意的并抓住。然后不断变换玩具的位置,让孩子左右前后寻找并一次次举起放下。家长躺在床上,双脚大剪刀似地轻轻夹着幼儿摇晃,重复用脚将幼儿抬起放下,嘴中说:"宝宝飞得高"。家长跪趴在床上同时抬高身体,使背部呈一定坡度,让孩子想办法爬上去,并一边引导孩子往上爬行,一边大声说:"宝宝爬到山顶了,真棒!"  所有孩童阶段的认识都可以影响到孩子成年后的一生的行为和价值观念。玩就是孩子的生活经验,体验的积累,经验对价值观的发展起着基本的认知引导作用。2.谨防孩子迷恋网络游戏  对于爱玩电脑游戏的孩子来说,你也不必有太多的担心,但一定要给予足够的关注。美国新近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周接触3~4次电脑的3~5岁儿童学前能力的准备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都要比没有接触这些的儿童得分要高。以前的一些研究曾经发现,应用电脑可以促进儿童运动技巧的掌握,并提高识别数字即字符的能力。而也有研究认为,电脑的应用与儿童知识的掌握及语言能力的发展无关,甚至有些专家相信,儿童沉溺于电脑,会影响他们玩玩具及与同伴交流的机会。由此专家建议,儿童玩电脑,家长应该引导他们掌握打字、玩游戏、应用学习软件、应用鼠标、看图等技能。  但是这里提醒你的是你也要注意你的方法,也大不必因有此观念而让你的孩子听之任之后。你有过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的痛苦经历吗?该经历的早晚要经历,回避不是办法。早一些未必是坏事。起码是在你的关注中,在你的控制范围内,比将来长大了、你管不了了的时候强多了。  建议先放任自流,比如,你们提醒他该睡觉了之后就自己去睡觉,让他玩到很晚也不管,让孩子自己找找不能自拔的感觉,你们利用不管的时候好好想想如何和他谈话;然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把道理讲清楚,谈好以后如何,立下规矩,违反了如何处理。如果能通过这件事培养起孩子的自律性,收获就太大了。  其实孩子们沉迷电脑游戏已成为全世界家长和教育者们面对的难题。针对这一新课题,乌克兰医学专家最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乌克兰医学科学院儿童保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纳塔丽亚·科罗季否定了禁止孩子们接触电脑的方法。她说:"只要他们想玩,就能够轻易背着家长玩电脑游戏,而且也能想出各种办法弄到所需的钱。"  科罗季认为,家长的任务不是禁止,而是疏导;不是惩罚,而是和孩子们讲清楚玩游戏的规则和条件。"应该让孩子们明白玩电脑和电脑游戏对身心健康和行为有何影响。他们应该学会遵守相应的卫生习惯,就像每天必须刷牙一样",她说道。  乌克兰国立医科大学学者列昂尼德·波德里加洛建议家长与孩子共同设立玩电脑时必须遵守的规矩。他本人也提出了以下几条规则:固定玩电脑游戏的时间,不得延长;定期检查视力,预防视力下降;在游戏中抽时间活动身体,以缓解背部、手部和眼部肌肉疲劳。  你也可以引导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养成良好习惯,学会控制自己。在孩子5岁时,你就允许他接触电脑游戏了。你就要在游戏的选择上把关,在时间上严格控制。特别是第一次玩游戏你一定要和孩子一起玩。那时孩子会非常好奇和兴奋,你可以借机教育他说:"游戏是给有自觉性的孩子玩的,妈妈允许你玩多长时间,你必须听话,如果超时,就说明你没有自觉性,那妈妈就坚决不让你玩"。开始的时候,你可以是在他玩得上瘾时喊停,他很不乐意,但是你可以这样对他说:"你是想经常能玩,还是就玩这最后一次了?"孩子看到你坚决、严肃的态度,想想后果,就会乖乖的把游戏关掉的。经过反复几次后,你就会发现不论他玩得多来劲,只要你一说停止,他都会立马关闭游戏,每当这时你再不失时机的表扬他会有更好的作用。在以后的时间里,你可以给他规定玩游戏的时间,他都能自觉的遵守。个别时候需延长时间,他也会跟你商量:"妈妈,游戏还没保存,我能再用几分钟吗?"  第二,电脑游戏是孩子学习电脑的最好启蒙。孩子上小学时,他从英语游戏中学到了好多单词,掌握了不少词汇;从故事的游戏中,知道了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通过玩电脑游戏使孩子变得思维敏捷,反映灵活。如果有良好习惯的人是从不会因玩电脑而耽误学习的,而是激发了学习电脑的积极性。所以通过电脑游戏玩得好的孩子也可以是非常聪明的,关键是从正面鼓励,寓教于乐。  第三,加强监督,正确引导。当你发现孩子玩游戏愈来愈上瘾,虽然时间上有控制,但心里老是惦记着。只要有时间不是看"游戏攻略",就是电话里与同学大聊游戏。这主需要你的正确引导了。3.孩子们的游戏需要家长的参与  孩子们从他们平时玩的游戏中,学到很多的经验和能力,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家长们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除了要为孩子提供充分玩的机会外,更应关注孩子玩的过程并加以正确引导。因为孩子在玩中对自然和生活的好奇、模仿只是他们学习的起点,要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深入发现、探索、思考,家长的关注、支持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只会使孩子的玩停留在表面的操作和摆弄上。家长该怎样做给孩子提供充分玩的机会和时间家长首先应树立这样的正确认识:玩是孩子的权利,玩是孩子发展的需要,孩子是在玩中学习的。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充分玩的机会和时间,并了解孩子喜欢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等。  不少父母给孩子买玩具从不计较数量和价格,但不关心孩子的玩。他们认为孩子玩就玩吧,只要不闯祸就行。其实他们不知道游戏有好与坏之别,不是任何游戏都具有教育价值的。如孩子玩"死人"的游戏,反映迷信的内容,就是不好的游戏。玩好游戏时,如缺乏正确指导,同样也会给孩子以不良影响。如运动量过大的游戏会损害健康,不掌握玩具操作技能的游戏会危及生命,在游戏中常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孩子会形成胆小、软弱的性格,而那些霸道孩子在游戏中如得不到指正,将会形成自私、骄横的性格。这些个性品德上的问题将会影响他们一生。游戏中的教育因素需父母去引发才能达到游戏教育的目的。如玩水,父母给孩子一塑料袋,让他将水装进袋内,并用小针扎几个小洞,父母指导孩子观察水的流动,引起孩子对水流形成的兴趣,发挥玩水游戏的教育价值。若不指导也许只是玩玩而已。  家长应该尽量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玩,分享孩子玩的乐趣,这可以增进亲子感情,满足孩子安全与爱的需要。有研究显示,亲手交往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  家长参加孩子玩的最佳方法是做一个平等的伙伴,并让孩子做主导者。家长要做的只是体力上的帮助、充当伙伴、提供建议、帮助他集中精力。  有的家长会觉得自己很忙,不可能老陪着孩子玩。其实有很多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农村,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既不耽误家长干活,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一起玩的实例。如带孩子一起下地,家长在忙着收麦子时,孩子在捉蝴蝶、捉毛虫,奶奶又带他看正在生长的茄子,并告诉他茄子"出小骨朵了,长得更大了";妈妈拔草,孩子专门拔茴香,妈妈说他"发坏心眼",语气里也暗暗表扬孩子能区分草和茴香;爸爸拆卸自行车时,孩子在一边看,也模仿着卸开玩具螺丝,探索里边的结构;家长洗衣服,孩子就在家长的周围玩"吹泡泡",大些的孩子还可以帮家长打水、晾衣服......,家长们应相信,和孩子一起玩,将对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在孩子需要时,支持、帮助、引导孩子。当孩子在玩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家长应通过回答孩子的问题,给予他帮助,启发他模仿同伴,向他提问题引发他思考等方式进行引导。如当孩子捏搓干燥的泥而捏不动时,家长可以问"这泥怎么捏不动呢"、"你看看小刚是怎么捏的",如果孩子愿意接受,建议他"你用水把泥弄软,你看看能不能捏到一起"等。  家长要注意的是,给予孩子的建议、提问、引导都要以孩子是否需要,是否愿意接受为准。因为玩对孩子自己来说具有开拓性和试验性,他们不需要也不愿让别人教他如何做。如果家长坚持告诉他们正确的方法和答案,就会破坏了他们的学习进程。  鼓励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在同伴交往中逐步学会共享、交流、关心、合作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越来越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他们需要同伴的友谊,需要同伴之间的互相学习,需要在和同伴一起玩的过程中,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学习与人的交流和合作。  家长要提供这样的机会,并且引导孩子在和小朋友一起玩时互相学习,学会听小朋友的意见,向小朋友表明自己的想法等。学会共享、轮流、互相关心,遇到困难时共同想办法解决。4.学前教育不要过早化  学前教育过早小学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为人父母者的素质的提高,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对学前儿童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前儿童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这使的学前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在一些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不能遵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过分强调"知识教育""识字教育",在婴儿班和小班中还过早提倡"双语教学"。这给小学教育带来诸多麻烦。专家认为,学前教育理所当然应以"情感教育"、"习惯教育"和"优化个性"作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诚然,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智力,能力的发展都有好处。但现在的学前教育却越来越小学化,什么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英语口语,数学应用题计算各种特长培训,使得孩子们的童年越来越沉重。在农村,很多家长衡量孩子是否学了东西,总以孩子认识了几个字,会不会计算,能不能拼音为标准,这使得很多学前班,甚至幼儿园(特别是私人幼儿园)脱离了学前教育的初衷,过早地小学化了。孩子学习好坏是最重要的,而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交往礼仪,学习兴趣的培养全被忽视了。孩子们被过早地定性成好孩子,坏孩子。很多孩子甚至在自己懵懂无知时以被排挤出好孩子的行列,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真是一种悲哀。  学前教育对学龄前儿童兴趣培养过早定向。事实上,这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定规律。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整体性规律,他们的兴趣发展发展是从混沌、朦胧到分化,从简单到复杂,处于不定型和继续发展期。因此,学前教育不宜过早对儿童的发展进行定向化培养,而应注重其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发展其特长。  学前教育者对学前儿童过分保护。不可否认,老师及父母的爱是催化孩子智慧之芽的阳光,是孩子良好个性品质形成的土壤。但过分溺爱也会使孩子形成不健康的个性现代儿童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爱往往超过了限度。教育者随时都要记住: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性主体,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学前教育对学前儿童过早成熟化引导。教育界有人呼吁"请还给幼儿以童心"。天真无邪的儿童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世界,否则,将使儿童付出丧失天真和快乐的高昂代价。我们身边不乏想法甚至于偏向成人化的孩子,造成这样原因主在是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的,一旦孩子出现什么问题,大人就会与他分析,讲道理,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接受道理并常为自己寻找理由的习惯,如果孩子家再没有同龄的小孩玩伴,一直处于成人的活动空间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过早成熟化的现象。5.你的孩子玩的够吗  许多现代儿童,的确缺乏玩乐的设施、环境和机会。原本应该活泼蹦蹦跳眺的孩子,在成人施加的压力下,必须循规蹈矩,寸步不敢偏离。  家长工作忙碌,没时间陪孩子玩耍,为了补偿孩子,家长反而买一大堆的电子游戏机等商业化的玩具。这其实双重剥夺了小孩玩乐的时间。  许多玩具都有指定玩法,而且零件配备周详,玩起来缺乏想像空间。  因此,现代儿童玩具固然多,但往往却导致他们较少机会发挥创意,使他们变得更"不会玩"。  也有一些家长认为玩乐很浪费时间,宁愿孩子用空闲时间去上补习班、心算班等,把孩子的时间表挤得满满的。家长心态:读书比玩重要。  许多家长的心态是,小孩子会不会玩,有什么重要的,长大会读书就好了。  外婆以前喜欢种水梅,经常利用绳子等工具修改它的生长方向,以制造一些造型姿势。  她说,这必须趁枝干还很嫩的时候进行,如果等到枝干硬了,就很难改变了。栽培一个人,原理应该也是一样的吧,要教导创意、礼貌、价值观,都得趁年轻。  其实,玩耍是门深奥的学问,因为小孩处于知识吸收能力很强的年龄,在玩耍的过程中,方向感、空间时间的掌握、沟通技巧、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解决问题等知识,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孩子的囊中物。  缺乏玩耍机会的孩子,也因此缺少掌握这些有用技能的机会。因此,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玩乐环境、设备、玩伴,都"并非儿戏",值得每个家长仔细考量。  当然,要陪孩子玩,或要让孩子尽情地玩乐,的确是相当累的一件事。  陪1岁多的儿子玩耍时,我不是忙着捡滚到椅子下的球,就是陪他满屋子跑、上下楼梯。玩耍后,还得为他一一收拾玩具,有时他心情好,来"帮我收拾",这时更有得忙的,因为我们才刚收好,他又一并儿全倒出来玩了。  但是,看到他经常突发奇想地,用我完全没想过的方法来玩一些玩具时(例如把玩具杯子拿来当鞋子穿),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创意。  经常带他到组屋楼下和邻居小朋友玩,不单他的社交能力进步、懂得和小朋友分享玩具,就连我的社交能力也进步了,以前完全不认识的邻居,逐渐熟络起来。  玩耍重要吗?社会对于小孩是否会玩耍,大概不会太重视吧,甚至可能越不会玩的孩子,反而被公认为更乖。  但是,成人的社会是残酷的,如果不从小就学习玩耍,长大后无法适应社会上的"游戏规则",必然处处碰钉子或吃亏。  所以,家长们,与其不断逼孩子读书,不妨想一想,孩子玩得够吗?6.不要给孩子缚得太紧  要尊重孩子,让孩子拥有自主的选择权。这里父母们的建议是:  1.要给孩子宽松的环境。只要没有什么危险,孩子玩耍时尽量不要干涉他。作家老舍先生有一套与众不同的教子"章程",其中有一条:"应该让孩子多玩,不失儿童的天真烂漫。"他深得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之妙,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应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给他们营造一个自由的小天地,不必规定过多的条条框框。  2.不要管得太宽太细,避免对孩子进行过度保护。有的父母在关心孩子安全的幌子下,将孩子管的很死,使孩子在父母的支配下,处事胆小,性格懦弱。  3.给孩子玩耍的空间。不要以为孩子太小,不需要自己的空间,并且会将空间弄得乱七八糟。其实,孩子也需要自己的游戏空间,一个好的游戏空间,能吸引孩子想玩的动机。  4.选择好玩耍的器材。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点,提供符合孩子生理需要和年龄需要的器材。  孩子虽小,却有自己的思维模式,父母强加的选择会造成他们潜意识上的不快,让孩子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玩具甚至电视节目将有助于他们时刻保持愉快而舒坦的心情。要注意教育孩子与人和睦相处。孩子与大人一样,也需要一定的人际关系与社交圈。现在的独生子女,不像我们,缺少同伴,家里几个大人是宠爱有加,造成了许多孩子的唯我独尊的性格,这是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所以我很早就把女儿送进了托儿所,使她在集体生活中懂得了许多道理,如:小朋友之间要团结互助、要守时、要学会谦让......而这无疑是人一生的财富!  不能过分溺爱孩子。物质上过分的给予并不能带来孩子精神上的快乐,我们要让他们学会发掘更多物质享受之外的快乐。"惯子如杀子",溺爱骄惯的结果是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不良习性一旦恶性膨胀,遇到外界不良诱因,便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  当然,营造一个快乐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也是必须的,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做孩子的好榜样。7.玩具不易过多  有很多家长认为,给孩子多买些玩具玩,能很好地开发孩子的智力。现代科学认为,神经系统发育迅速,是整个儿童时期的特点。这时,大脑中的触觉、听觉及肌肉运动等区城最先成熟。但是,由于儿童时期的神经系统尚未健全,如受外界刺激过多,各种兴奋灶就会互相影响、互相抑制,从而出现兴奋灶弱化,这样反而会影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因此,医学专家们认为,给孩子买玩具数量不宜太多。这样,孩子平时对玩具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其大脑中相应区域产生兴奋灶的时间就会强烈而持久。  孩子会对满房间的玩具显得不知所措。让孩子轮换着玩玩具,同时把其他玩具放入盒子、箱子、玩具柜或书橱,这样他就只会拿出当时他感兴趣的玩具玩。"如果你在成长过程中处理许多信息,有许多机会学习,那么你就会有一个更复杂、神经细胞联接更丰富的大脑。"  有些家长总是给孩子买同一类型的玩具,孩子喜欢车,就总买车;孩子喜欢娃娃,家里就像娃娃店。殊不知,每一类游戏活动只能锻炼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长此以往,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就不能在游戏中得到提高。  给孩子安排有适当难度的游戏。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花了百块钱给孩子买了玩具,没有多长时间,孩子就扔在一边。表面上,这是孩子的原因,实际上,往往是游戏的难易度不合适造成的。有的游戏难度过大,孩子怎么都玩不好,也容易失去兴趣。给孩子的游戏,要具有适度挑战性,形象地说,就是让孩子"蹦一蹦,摸得着"。当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将游戏做好时,不仅相应的能力会得到提高,而且从不会到会做到做好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建立起适度的自信。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处处充满着新鲜和好奇,大人们不经意的小事,有时也可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做父母的,不仅要学会在商店的橱窗中该给孩子买什么样的玩具,更要学会抓住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为孩子随时随地提供游戏。散步时,可以让孩子数数路边的汽车,玩玩"看谁数得准";去动物园,可以让孩子叙述在外边遇到过什么,玩玩"看谁记得清"。挖掘身边的游戏,将游戏融入孩子的生活当中,可以使孩子随时随地得到游戏的乐趣和收获。  孩子同时拥有过多的玩具,不但对其心理发展没有多少益处,相反还有害处:过多的玩具会使孩子容易养成散漫,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做事不认真、不细致的习惯以及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等不良性格;同时,过多的玩具,还会使孩子养成浪费的习性,不知爱惜玩具,随意把玩具弄坏再要新的,严重者还会使孩子养成玩具"破坏癖"。第六章 孩子在幼儿园中的玩教育1.发挥在玩中学的优势  在生活中教学,在大自然中学习。和孩子们玩语文,玩数学,充分的尊重孩子和赏识孩子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许多家长认为教孩子学习书目语言多难,其实学习书目语言与幼儿日常活动是联系在一起的。  幼儿有积极的求知欲,是天生的学习者,通过眼、鼻、耳等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不断地尝试认识世界,与世界建立起沟通的纽带。其实学习的方式是无所不在的,我们从幼儿日常喜欢的活动谈起:听故事,涂鸦,绘画,与小朋友玩耍,吃各种零食......因此,不要把幼儿的活动和学习对立起来,活动与学习书面语言之间有怎么样的联系呢?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以至听大人讲故事成了孩子睡觉前的必修课,可别小看给幼儿讲故事,它对孩子今后的阅读能力有着正面的影响。当大人讲故事时,幼儿不但丰富了自身的感情,而且获得了大量有关书的信息;那有着五颜六色的封面,翻起来哗啦哗啦响的是书;看书要自左向右,自上向下;为什么大人懂这么多;为什么一个个小方块会构成不同的童话世界。渐渐的孩子就会读书产生兴趣,这样的好奇心是建立在他们与外界沟通和联系的桥梁。幼儿都喜欢涂鸦,用彩色的笔在纸上,地上,甚至墙上画出蚯蚓般的线条,稀奇古怪的图形等等,边画边喃喃自语。曾接触过一个幼儿,画出歪歪扭扭的V形,一会说他是小鸟在天空展翅飞翔,一会变成飞机,他坐在里面好神奇;还有个个小女孩把一个圆圈比作一张人脸,在里面添加上五官。幼儿通过涂鸦,绘画尽情地发挥想象力来表达自己的意向和情感,家长不要因孩子的乱画给孩子太多的限制,因为这是绘画和写字的前导和铺垫。  游戏占据了孩子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游戏是促进幼儿成长的一种手段,幼儿可以借助游戏的培养和完善他们的能力--叙述,口头的表达,想象等,这种能力将会促进书面语的发展。游戏作为亲身的体验,会使学习更加有趣味性和新鲜感。  幼儿刚开始用稚嫩的小手写字的时候,经常是倒笔,歪歪扭扭。从严格上来说不是字,而是儿童借助想象发挥出来的字的雏形。而且幼儿开始会写的字常常会和周边熟悉的环境联系在一起,比如说名字,称谓,大自然,玩具等等。我们要学会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去欣赏他们的杰作。在这里学的好不好不重要,画的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有没有兴趣写和学。所以要在赏识中教育,在教育中赏识,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我们幼儿园的聋孩子们就是通过赏识和学中玩,玩中学,慢慢掌握了口语和书面语两中语言。  一学期以来,在老师的精心教育下,我家孩子已很喜欢上幼儿园,并且各方面进步很大,尤其在识字和绘画方面比较感兴趣。每天看着他从幼儿园回来手舞足蹈的高兴劲儿,听着他滔滔不绝讲述幼儿园的有趣事儿,我们家长感到无比欣慰,同时内心也受到极大触动,对孩子的教育关键要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就拿识字来说吧,字卡不如画报色彩艳丽,画面丰富,孩子往往不感兴趣。如何引导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那还有感于幼儿园中"开火车"的游戏。开学不久,孩子放学回家高兴地说:"妈妈,今天幼儿园里我们开火车,好有趣啦!"说着拉起我一起"开火车",边开边唱儿歌,此时我想到识字教育也不妨采用"开火车"的形式,于是晚上我把一张张识字卡当成一节节"车厢",边教边让他排成长长的"火车",他好感兴趣,有时不小心碰弯了,他就焦急地说:"妈妈,火车歪了,不能开了!"说着立刻把它排好,看着长长的"火车",他蹦蹦跳跳唱起儿歌。开好"火车",我让他把一节节"车厢"找出来放回盒中,找时故意让他找到,找到了,并及时夸他"欣欣,真聪明!真棒!"这样他兴趣越来越浓,如果一直找不到,他可能会失去兴趣,不愿玩了。玩"开火车"使孩子对文字产生了兴趣,并且在玩的同时也认识了不少字。假期里,我给孩子买了飞行棋,空余时间经常和孩子走走飞行棋,每次当他走赢时,他很高兴,拍拍手说:"妈妈,我第一名!"我感到在走飞行棋的同时也锻炼了孩子数数。这样,家长和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使孩子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如果家长对孩子只是一味地说教,只会助长孩子的厌学情绪,得不到促学的效果。  当今的大多数家庭教育观念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小孩的学习看得太重,小孩子从读小学起一直到中学,家长问得最多的是,"今天在学校写什么字?""考试得多少分?"但是却很少问及"今天在学校与同学的关系好不好?""你觉得在学校最有趣的是什么?"之类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们的大多数家长只重学习结果,不重视学习的过程;只看重学习成绩,不过问学习的兴趣;只重视知识,不重视素质。就连三四岁的小孩被送进幼儿园,家长也特别重视小孩对"语文"、"数学"的学习,当知道自己的孩子会认读"1、2、3、4......"或"一、二、三、四......"时就很高兴,孩子懂得"1+1=2"、"2+2=4"时就认为孩子乖、聪明,更多的家长总会问孩子:"今天老师教你写什么字?"而很少问"今天老师讲什么故事?"如果幼儿园、学校的老师反映自己的孩子不跟老师读书,不怎么爱写字,家长听后就会很生气,甚至骂孩子没有用。至于孩子在学校被强迫抄十几遍课文或试卷,抄不完带回家里抄时,家长不但不觉得没有什么不对头,反而还会配合教师强迫孩子一定要完成"家庭作业"。孩子一旦放学后在家里玩或到户外玩,就会被视为不听话,不学习。  由于这种"传统"的家庭教育,现在大多灵数学生不是成了"书呆子",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不少孩子出现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合作意识淡泊的现象。  现代教育新理念是,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我们的家庭教育观念也应该更新了,不能一味强调孩子读书学习,而要尊重孩子的天性,遵循教育规律和认识规律,对孩子的教育要更民主些,更开明些。  兴趣是幼儿认识事物的原动力,幼儿的兴趣是教育的有效起点,而对幼儿来说,"玩"是他最大的兴趣,因此对幼儿的教育,我们家长不妨处处关注幼儿的兴奋点,把握教育时机,创设情境,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2.回归自然的教育  孩子成长需要和谐的环境。因此,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幼儿教师要给幼儿营造出一种温暖的"家"的气氛,使幼儿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愉悦感,这是培养幼儿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必要的外部条件。  在教育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2~3岁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言语和动作的发展迅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范围扩大。他们喜欢到处看到处摸索,不要成人抱着,甚至不愿让人拉着手走路。他们已经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对成人要他干的事,往往回答不。对自己要干的事又说:我会,我自己来。可是,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什么事情家长都可以帮着干。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要慢慢地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的独立意识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大小肌肉群的逐渐成熟,心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从不会做到逐渐学会做,从做的不象样到做的井井有条。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获得自身的发展。  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幼儿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教师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传统的传授技能方式一般分三步,即教师示范讲解、提出练习要求、孩子反复操作。孩子在学习中既枯燥又无味,学习的质量也大打折扣。将游戏与技能学习相结合后,游戏就能发挥特有的趣味性,提高孩子的兴趣,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便于孩子掌握自理能力的技巧。  给幼儿更多的自由空间,在自由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独立性的培养,她说:"教育者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是在独立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就应该为他提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教师更要注意创造机会,培养幼儿自己作选择和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有选择、探索、表达的自由。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常常很耐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忽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注意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必担心失败和批评,可以大胆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意见。  玩也是教育特别是让孩子在大自然中玩从中吸取精神的养分,达到一种生命的高境界,这是一种孩子喜欢的受教育方法。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喜欢大自然的,而现代化给我们的孩子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带来了高楼大厦、精美的食品、互连网、漂亮的时装等等,却远离了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打爬翻滚的乐趣,让我们还孩子一个和大自然亲近的机会吧,让孩子热爱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玩乐、学习吧!  让孩子在亲近大自然的时候体会勇敢和快乐。在大自然中爬山玩水需要的是勇气和意志,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这是任何一种考试无法达到的教育。  孩子是属于自然的,他们在大自然中嬉戏,玩耍,给童年的生活抹上了绚丽多彩的一笔。在这幅美丽的画面中,有小伙伴在草地上奔跑嬉戏的身影;在沙堆泥块里忘我堆积的场景;也有望着蓝天上的白云发呆,或被蜜蜂蛰得肿出一个大包的时候......而这一切都成为每个人一生中最珍贵的童年记忆。  大自然给予了孩子生动有趣的学科学内容。自然界中有着姿态万千的植物,种类繁多的动物,变化多端的自然现象,以其生动形象的特点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使孩子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正是从自然现象中获得启示而成功的。如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他从小就对植物有着特殊的兴趣。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说:我要用五颜六色的颜料浇灌报春花,让它长出各种颜色的花朵。正是由于他从小对自然的兴趣,加上以后的努力,使他成为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3.农村幼儿园的教育优势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动材料,运用天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在农村这个广阔的田地里,有许多自然材料可利用。"大自然是可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有千姿百态的山川溪流,物质繁多的花草、树木、庄稼、鸟兽、鱼虫,它们以自然美的形态展现。给人以美的享受。幼儿天真好奇,他们常被自然景物的色彩、形态、声音所吸引。因此,我们首先要带幼儿走进自然,观察自然;然后把自然带进教室,研究自然,利用自然。  从实践中感悟,拓展儿童的学习空间。自然界中的材料引入园内,开展室内外游戏。开辟泥、沙场地,让儿童尽情体验玩沙、玩泥的乐趣。  新奇的天然游戏室。树林中土坡上,开辟"娃娃农家""树下泥巴园""小小侦察兵"等游戏区。孩子们顺手拈来树叶、花草、石块、秸秆、木棍等材料充填到游戏区中,利用树林、石块作掩护,尽情地游戏和玩耍,体验到天然游戏的快乐。  充满童趣的木工坊。通过利用木工材料制作的每件稚拙的作品,都闪现着孩子的灵性与创造。  做社会的小主人。推动着古老稀奇的碾子,嬉戏和玩耍中强健身体,带孩子到茶社去品味茶叶;游览风景如画的雁栖湖、参观千年古刹红螺寺,萌发了其爱家乡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随着季节的变化,带孩子走出活动室,走进大自然去逛一逛,让幼儿捕捉各种各样的昆虫,是一件非常有趣的活动。我为幼儿准备好大口瓶,跟幼儿一起捕捉蝴蝶、瓢虫、螳螂、蛐蛐、蝈蝈等,孩子们对此类活动特感兴趣。对待孩子们亲自捕捉的昆虫,决不能轻易仍掉,我们一起把这些小东西带进教室喂养一个阶段,然后制作成标本,创设一个活泼可爱的动物角,即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又为幼儿进行继续观察、认识、分类创设了条件。  为了让幼儿系统的认识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生长过程等,我请家长帮忙,利用浇地时间,在小河沟里捉些小蝌蚪、小鱼、小虾等,让幼儿带来放在活动室的动物角,因为这是孩子们自己从家带来的,自然就非常喜欢它们,就会主动的去喂养,去照顾它们,更会保护它们。孩子们每天都会去观察它们,议论它们.由于孩子们经常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不断地观察、议论,不但了解了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成长情况,而且使孩子们的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春天我带孩子们到外面折来柳枝,把柳枝剪成段,浸泡在各种水桶里(废旧桶、饮料瓶等自制的)。让孩子们从家带来各种种子,作种子发芽实验,让孩子们观察植物发芽的过程,从而使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与水、阳光的关系,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水等知识。利用春游时,我带孩子到田野里去观察麦苗.棉苗等植物的生长情况拍几张照片带回活动室,张贴在自然角墙壁上,共幼儿认识观察。  夏天,知了的叫声非常吸引孩子们,他们常常利用周末让大哥哥大姐姐带他们去捉知了找蝉壳。晚上回家在傍晚时跟哥哥姐姐或爸爸妈妈在树林里摸蝉。于是,我让孩子们将知了和蝉以及蝉壳带进教室,进行观察,观察蝉变知了的过程,知道知了是由蝉脱壳变成的。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我便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搜集各种植物种子,同时发动幼儿回家帮助搜集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种子,其中有很多是我比较常见的,还有一些是比较陌生的,孩子难以认出,如:菠菜、萝卜、白菜等。我们把它们分类,并与他们相对应的植物、果实制作成标本粘贴在教室的墙角,设立"谁的种子"专栏,供幼儿认识观赏。通过这一活动,幼儿从中了解到植物种子与果实的关系及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种子,这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又发展幼儿的智力。  随着季节的变化,在寒冷的冬天到来之时,外面的世界似乎显的没有一点生机。为了改变这种环境,我们将各种绿色的植物带进了活动室。使孩子门永远生活在春意昂然的气息里。我们在花盆里种植青蒜、菠菜、白菜心、大头菜、青萝卜头、红萝卜等等植物,让孩子们观察它们开花结果的现象。用青萝卜割去一半挖心,在里面种上小麦、大蒜,将萝卜用线绳吊起来,每天给它浇水,几天后,萝卜下面就会长出绿绿的叶子,萝卜上面也会长出绿绿的麦苗或绿绿的蒜苗。一盆漂亮的吊篮便出现了。我还发动孩子们在桔子皮和鸡弹壳里也种上麦子和大蒜,看一看里面能不能长出麦苗和蒜苗,孩子们很好奇,每天都在观察,几天后的结果是鸡弹壳里和桔子皮里都能长出蒜苗和麦苗。在孩子们的眼力这真是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线。孩子每天都在讨论它们的变化,议论它们的成长,这即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充分利用园内的花草树木,自然环境的优势,启发幼儿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利用花草树木创设教学环境。春天,观察大树发芽,小草变绿的过程;夏天,观察花开花落的过程;秋天,观察果实累累满院丰收的景色;冬天,观察大雪飘飘,纷纷扬扬的美丽景色。秋风吹来时,树叶纷纷飘落,一片片黄树叶.红树叶.绿树叶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又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它们似乎在向孩子们招手.呼唤.我便带孩子到院内去看落叶,捡落叶,先让落叶带着孩子们自由地飞个痛快,然后让幼儿将各种各样的落叶带回活动室,再利用多种多样的叶子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指导幼儿进行树叶粘贴,制作树叶标本。如:我们在班内墙角处用废纸箱盒做成树干,用捡来的树叶让孩子们做成树叶娃娃,将一个个树叶娃娃粘贴在树干上方,一棵非常新颖的秋天的大树便形象的展示在活动室的一角,别具一格的招唤着孩子们.借次,我们再用干草做个鸟窝放在树杈上,可教育幼儿不要破坏鸟类的家园,培养幼儿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奇妙的大自然的课堂。在挖野菜活动中寻找春天的秘密;河边探究"沉于浮"体验发现的乐趣;河滩上大堆的沙子,进行爬沙比赛;用石头做画,画下可爱的家乡;踩在松软土地上,动听的语言在生动的情景中表达。爬山爬树活动,发展动作的同时,培养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4.城区幼儿园的教育  在城市中有着先进的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样有利于幼儿园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形象化,特别是一些具有专业性的教育。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适时、适量、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帮助突破教学难度,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有利于教师发挥课堂应变能力,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和理解,从而激发了孩子创造的火花。  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孩子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使他们思维积极,想象丰富,调动了学习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全面和谐发展。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教师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模仿--教师讲评,对幼儿来说,枯燥的形式缺少审美的感知,幼儿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依样画葫芦,而多媒体声色并茂、动静结合、高度智能化等强大的技术,使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幼儿在其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获得满足,激发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发散性思维,培养创造力。  当今的社会日新月异,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会模仿,不懂创新的人要被淘汰,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幼儿园环境创设具有科学性。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我国古代对此就有精辟的论述。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强调环境对人的感染作用。又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又说明培养人才要重视环境的选择,古代教育家颜之推认为,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深而持久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潜力行为就是适应能力,环境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说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  幼儿园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场所之一,对幼儿具有特殊的意义,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他不具备成人对环境具有的那种选择、适应、改造等能力,决定了幼儿对环境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和依赖性,创设一个科学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就显得更为必要。幼儿园环境的创设的目的,有利于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和综合的教育,让幼儿参与和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刺激,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让幼儿直接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以往幼儿园的环境一般都是由成人为幼儿提供,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参与到环境布置中去,结果影响了幼儿的思维和创造的发挥。所以,现今幼儿园应该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绝好机会,又可使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加爱护珍惜环境,成就感又得到鼓励,更激发幼儿充分与环境相互作用。尤其活动区更应设计、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教育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操作材料,材料和工具的摆放要方便幼儿取放培养幼儿玩后放回原处的好习惯。由于幼儿喜欢介入环境,体验自身的行为过程,我们在创设环境时,注重环境设计过程的指导,让幼儿在参与环境的过程中,不断锻炼、增长才干、发挥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作用。5.为他们的入学做好准备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往往会使孩子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孩子学习兴趣低落,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影响学习成绩,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作为幼儿的老师和家长,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提前做好工作,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  (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  (二)做好孩子生理方面的准备。入学前的幼儿都有午睡的习惯,而入学后基本取消了午睡。但是,孩子的脑力劳动负担却大大超过了入学前。一天中大部分时间用于紧凑、快速的学习生活中。对于六七岁的儿童,正是身高和体重增长迅速的时候,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在入学前一段时间,家长要重新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充足,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让孩子在头脑清醒、精力充沛,集中注意力条件下接受新知识。另外,还要合理安排幼儿的饮食,要求孩子:早晨起得早,早餐要吃饱,午餐前不吃零食,晚上早一些睡觉,少看电视.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学校就餐的同学在孩子吃完饭后,可以让他带一个洗好或削好的水果吃。在我们学校一般中午就是搭配一份粗粮、一份水果。  (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都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在家里,许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则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而且还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劳动等任务。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因为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能力强的学生。因此,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就成了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责任。  (四)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孩子入学后一般都要经历三个不同反应期:兴奋期:孩子心情激动,兴奋得睡不着觉,坐不住,充满自豪感,个个表现好,都有当个好学生的愿望。厌倦期: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由于在学校生活感到纪律上的约束和生活上的紧张,对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内容感到不像自己想的那样容易,一些学生感到学习负担重产生不想上学、怕吃苦的厌倦心理,上学热情冷淡了,不愿意上学。两个月后,如果学校与家庭教育跟得上,就能使孩子较快地适应学校生活,孩子们从此又会高兴起来,逢人便夸老师如何得好,同学如何团结,此时,他们初步有了爱校,爱学习,努力上进,争当好学生的观念。  面对孩子上述不同的情绪变化,做家长的千万不要置之不理或者急躁中把孩子大骂一顿,这里也要强调一下我们家长的心态,前面我们说了家长的期望值发生了改变,但孩子没有适应,所以我们应该在给孩子期望的同时不要忘记:孩子毕竟只是孩子,有竞争但不能眼睛只看别人好的一方面,应该和自己孩子本身前后做比较,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静心耐心教育、引导孩子,在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调节生活规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0
正序
倒序
四季养生保健宜忌全书
四季养生保健宜忌全书-2
四季养生保健宜忌全书-3
四季养生保健宜忌全书-4
四季养生保健宜忌全书-5
四季养生保健宜忌全书-6
四季养生保健宜忌全书-7
四季养生保健宜忌全书-8
四季养生保健宜忌全书-9
四季养生保健宜忌全书-10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四季养生保健宜忌全书
四季养生保健宜忌全书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