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玩出智慧

教孩子玩出智慧编 著  从玩中学智慧,让您的孩子成为您理想中的"天生"好玩家某某出版社广告语勒口:  让你的孩子快乐的玩,如他所愿,也如你所愿,让他在玩中玩出智慧!封底:  如果您还在为您的孩子的贪玩而忧心,如果您还在为孩子的玩心而发愁,那么还等什么,赶快拿起此书,它会教您改变其中的一些看法,教会您怎么让您的孩子去玩、玩什么、怎么玩,并让您的孩子成为您乐见的"玩"家!前 言  也许在你的心中,你一直以为,玩是一个孩子走向成功彼岸的最大杀手,在你的脑海中也从不看好"玩"的作用。而事实上,有许多的人的聪明才智都是从玩中玩出来的。  每一个人的童年时光,都是和游戏紧密相连的,不论物质条件丰裕抑或匮乏,每个孩子都喜欢享受游戏带来的欢乐。  其实在一个孩子的心目中,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学习,什么是游戏,孩子知道什么是正事?所有事情的重要性,所有的东西,都是作为家长的你在脑海中给自己也同时给他们介定得到的。如果把学习变成一种游戏给他们介定的话,那简直太轻松了。学习本来是天生的本能,是谁把学习变成这么痛苦的事?你说,学习"1+1=2,2+2=4",这个东西对于孩子来说不就是游戏吗?如果把它变成一种快乐,让他感觉在学习"2+2=4"的时候感觉会快乐。爸爸那么高兴,妈妈那么高兴,他会怎么样?父母是孩子的"精神供氧者"。  《教孩子玩出智慧》,一本教你教子的书,一本让你的孩子快乐学智慧的书。如果你还担心孩子的玩会耽误他的学习,那么你就看一下此书,它会很明了的告诉你玩是可以促成你的孩子的成功的。如果你还在阻止你的孩子的玩,那么请你马上停下你的行为吧!  玩出智慧这是天下父母还有孩子们玩的追求。这里说得比较复杂,其实到实战的时候都是瞬间的事,习惯了,就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自觉了,就成了一种水平!  现在有很多家长日夜担心孩子的玩心太大,怕因此而使他们的将来"毁于一玩"!其实您大可不用担心,因为孩子有他们玩的天性,他们是可以从玩中学习的,并且可以玩出一些"门道"来的。如果您还有这样担心,如果您的孩子还处于学前教育的状态,那么就请您翻一下此书,会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的。  现代社会的教育,其实封闭了孩子的很多东西,包括孩子的想象力、创新能力等。从现在起,做父母的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想想,怎样改善现在有误的教育方式,本书将为你提供一把金钥匙!第一章 对玩的基本认识1.了解玩的涵义  所谓的玩,就是"教"和"育"的结合。教育最终的目的之一,就是服务于生活。它是两种形式互相渗透的共同结果。"教",更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大部分倾向于社会性的共同的要求,是共同规范的教益。"育",就是"养育"则是对人本身能力的挖掘,也就是潜能的开发。我们知道,知识可以通过成人的干预和规范的教导来获得,而人格、心理、智慧、情商、思维、感觉以及创造性等的获得则是"教"达不到的结果,它是"养育"的结果。  教育,不仅仅是依靠学校的知识性教育。而更重要的是家庭的"养育"。两者的结合才是教育的根本。我们通常把教育等同于学校的入学教育,甚至把家庭养育也变成了教知识和技能的学校教育的前锋阵地。这也是"超前"教育的盲点。"养育"最大的方式就是"玩"。孩子在入学前的所有活动都是以玩耍游戏为主。孩子在玩耍中得到的教育非常全面而且整体。  我们中的大多数家长不能理解玩的真正含义,从而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就把孩子的天才扼杀掉,孩子们因此成为了平庸之辈,这与家长的不了解玩的真正含义有着很大的关系。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其智能强项和兴趣所在,小孩子的这种强项通常是通过玩才能表现出来的,此时他们的玩即是他们的特长。家长如果能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孩子,善于捕捉并挖掘其长处,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和带动孩子其他智能的开发和个性发展,就会获得好的效果。家长要细心而敏锐地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从而发现他的智能强项。使得孩子在他们的专长方面的兴趣和特长得到发展,从而促进了他们学习上的进步、自信的增强、同学关系的改善,最终呈现出良好的个性特点。2.玩的作用  玩耍和玩具为儿童打开知识的大门。儿童通过玩耍来探索世界,这是他们身上天然存在的学习驱动力。父母亲要学会鼓励孩子聪明、巧妙、愉快地玩,发展孩子的"玩商",这不仅能帮助孩子多学知识,还能使他们愉快地生活,与别人和谐相处。可是有的家长却认为,孩子想天真活泼地玩一会儿都是在浪费时间,他们把玩的作用缩小化,并因此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使得玩失去了它应该有的巨大的威力。如果你还以为玩是浪费时间,那么你是大错特错了。下面就是玩的作用,你可以好好的看一下了。  (1)可以玩出他们的思维能力。大脑思维是个虚的东西。它不是实物,不可以拿出来看。思维就像空气,就像房子里的空间。它存在于每个地方,但我们通常会忽略它的存在。它不是依靠装载来得到充实的,而是依靠流动来维持自己的状态。这部种流动的、虚的大脑思维不是依靠学校教育可以得到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玩出来的。孩子在游戏玩耍的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因为孩子不感觉错误,他们的错误的行为就变成了对事物的探索和拓展。很多孩子把衣服弄脏、把玩具拆开再重组,他们在这过程中思维没有限制,他们可以随心所欲的组合创造自己认为合理的玩具、欣赏自己留在衣服上的"美丽图画"。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还会自己调整自己的想法。他们很灵活而且不厌倦。一个孩子能把同样的一个东西,组合成不尽相同的各种"怪异"的、不是东西的东西。而这些怪异的组合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件完美的、创造性的作品。他们通常做的不是1+2=?的事情,而是3=?+?的行为。这也是创造能力和逆向思维的养育。在幼儿期,这些都是无所谓对与错的事情。任何的组合对孩子来说都是正确的组合,因为没有所谓正确的参考和判断。如果你在这个过程中阻止他们去"创造",去玩,那么你的"罪过"就不能论件来讲了,而是在扼杀一个天才的成长。所以你千万不能因孩子们的过于脏乱而发火,更不能去阻止。  (2)在"玩"中更培养他们的人格和情感。孩子在玩耍中建立的人格经常被父母忽略。他们总以为需要父母来教才是唯一的途径。在正常的情况下,学前儿童没有分享的概念,一切以自我的满足为主。孩子因为探索的需要,也因为对群体所产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感、自我的表现欲望,他们通常也需要在群体中获得经验。孩子最喜欢的玩具中,从铁臂阿童木、动感超人到蜘蛛侠、奥特曼、蝙蝠侠......,当孩子把自己灌注在这些英雄身上的时候,孩子充满了自信和社会责任感,孩子试图要拯救世界、保护弱小群体,似乎这个世界缺少了自己就会混乱一样。  (3)在玩耍中培养儿童与其他人积极相处的能力。成人的玩和游戏只是单纯的放松身体和心灵。但对孩子来,玩就是学习和探索,是对培养自己与其他人积极相处的绝佳的途径。孩子在其中可以学习合作精神、完善心理。所以一定要把孩子放到一个他们的群体中去玩,这时你可以在一旁监督,但一定不要对他们有过多的干涉,给他们自主的权利,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与其他孩子发生的纠纷。  (4)通过玩耍,儿童了解自己的周围世界。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的玩耍游戏中,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孩子在有些玩耍中还会自然的体现出一种英雄情节。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就在过家家等这样的一些游戏中自然的受到影响和深化。其实,在孩子那个狭窄的小世界中,他们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可以这么说,了解外界世界的唯一途径是与别的孩子玩耍或者是通过一些具有反映他们视力外的世界的游戏。从这个角度来看,你不可以阻止孩子的玩的。  (5)通过玩耍,儿童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关注别人。孩子们在一起时,常常会玩一起组建的家庭的游戏,他们一起分配家庭的角色,而且女孩子都要做妈妈,男孩子都要做爸爸。他们希望也相信自己有能力照顾自己的孩子,就如父母照顾自己一样。孩子们在这个玩的过程中模仿父母对待自己的行为方式,抚摸孩子、跟孩子说话、帮孩子玩耍、安慰孩子......,从而学会了怎么样去关注别人。  (6)玩耍能提高儿童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为今后进学校学习打下基础。一个孩子在玩耍的时候是全身心的投入的,没有杂念和干扰(除非被成人干扰)。当他们专注于一个新鲜的事物,很少有孩子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他们总是试图看清楚这些新鲜事物中的每个隐藏的细节,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把他们认为"好玩"的部分清楚的展示出来。只要这种新鲜感一直存在,孩子就一直寻找而绝对不会轻易放弃。这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专注的品质。在这时候你千万别去打扰孩子,让他们去学着思考问题。如果你能通过这些时候发现他们的特长,并加以培养,相信你的孩子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有着不错的前途。他会为此感谢你的,也会因有你这样的父亲或者母亲而感到骄傲的。  (7)玩耍能促进双侧大脑半球--左半球和右半球的发育。当一个孩子在玩耍时,他的思想是灵活的、主动的。思维也是发散的、但是没有逻辑的,同时也是活跃的。如果他在玩沙的时候看见一张废纸,他会想办法把这张纸用在他的游戏中,如果发现一个口袋或者其他任何不同于沙的东西,他都会不自觉的要应用到他的玩耍中。这就是思维的学习和开发,既为两半脑的开发。  (8)在玩耍中发展儿童天生的好奇心,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性。正确的玩具是大人们的一种定义,而在孩子眼里则没有这种想法,它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在孩子的大脑里,有无数个为什么在那里,他在求证这些自己的问题的同时就会使得思维不断扩展和充实。思维也因为没有了知识的干扰而显得异常活跃和开放。创造性因为没有受到固定规范的限制而保留了。玩耍,因为没有方向、没有目的、没有要求,自然而然的发生,又自然的结束。所以,想象力才得以发挥。孩子在玩耍中边玩边思考、一边计划一边欣赏、在欣赏的同时应用想象力的无限性在创造属于自己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他们自己特有的个性,使得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如果看过了这些,你还以为玩是浪费时间吗?所以让你的孩子去玩吧,请不要阻止他们去玩,更不要因此而扼杀了他们的天才!3.让孩子玩一些常见的玩法  也许有的家长会认为,想要孩子玩好必须要有一大堆的玩具,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快乐。是的,也许你会以为现代的好多玩具开发商都是根据一定的原理制造出来的,孩子只有玩了这些高价格的玩具才能开发出孩子的智慧,这种想法是错误码的。想要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你不必在家里放上昂贵的玩具和娱乐设施。一些简单的活动,比如和宝宝玩拍手游戏,或者和孩子一起编故事,所有这些都能让孩子进入有创意的世界。  对儿童最有益的游戏是那些具有能让孩子任意想象力,能够挑战他们学习新技能,并且激励他们深入思考,让他们从失败中学习的游戏。和孩子一起玩也能锻炼你自己的创造力,让你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换种眼光,有时会让你的一些麻烦事会迎刃而解。如果你不知道该和孩子玩些什么,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一起玩,这些方法能帮助你让孩子每天的活动充满创造力。  神奇的飞毯之旅。有的家长常和孩子们玩一个叫做"神奇的飞毯"的游戏。他们坐在一块柔软的毯子上,然后问孩子想去那里。其实家长是在鼓励小家伙们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如果孩子说他想去动物园,那么你就可以问他,"那你在那能干什么呢?""你在那能看到什么呢?""有什么动物在那吗?""你能从那带些什么纪念品回来呢?",短短十几分钟你就和孩子在想象中旅行了那么多地方。就这样不用花费一分钱,你就让孩子有了一个快乐之旅,何乐而不为呢?  躲猫猫。有和孩子超爱玩躲猫猫,他们喜欢把不同的东西藏起来然后轮流把东西找出来。也许你可以偶尔的来点小变化,比如把你用的定时闹钟藏起来。让孩子听着闹钟的"铃"声来找,闹钟会让游戏变得更加有意思了。通过这种游戏,最为起码的可以调动孩子的脑细胞,提高他们的分辩力。你也可以限定一些时间,这样可以使得他们有一些时间观念。  猜猜我是谁。你喜欢和孩子玩"我是谁"的游戏吗?有的家长就会想一些动物、东西或者家长和孩子都认识的人,想出和这些相关的提示。于是,家长给孩子的提示非常具体,年纪小的孩子猜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好玩。比如家长想着熊熊,就可以说,"我非常柔软,我喜欢让人抱着我;有时候我会和孩子换过来,让小家伙编好谜语,然后我来猜。"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想象力。  拼图片游戏。如果小朋友喜欢画画的游戏,那么家长就可以从杂志上撕下一张图片,然后把大的图片撕成大块儿,给每个孩子一人一块儿。每个孩子把拿到的图片粘到一张纸上,然后他们就用蜡笔或彩色笔把图片缺少的地方涂好。通过这种游戏可以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角色游戏。孩子假扮妈妈喂养娃娃,背枪当解放军捉坏蛋。他们用自己去替代角色人物,用玩具去替代真实用具,这一切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通过角色扮演进行的。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为典型的游戏,是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语言的重要游戏。这种游戏可以让他们从中体会到不同角色的不同的感受。  结构游戏。孩子们喜欢玩搭积木、串木珠等构造活动的结构游戏,从中他们认识了物体的形状、色彩、大小、轻重等特征,得到了关于结构造型方面的知识技能,培养了审美情趣。  表演游戏。表演童话、故事,玩木偶戏、影子戏。这些表演游戏从小培养幼儿对戏剧活动和文艺作品的兴趣,培养未来小观众和小演员。以上这些游戏都属于一种创造性游戏,是孩子们自己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的活动。也许你的孩子会因此而成为艺术家。  由成人编制的有规则游戏。如以唱歌、跳舞为内容的音乐游戏;以走、跑、跳等基本活动为内容的体育游戏;以观察、注意、想象、记忆和思维等为内容的智力游戏。这些游戏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如发展动作,发展智力,培养艺术审美能力),是成人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用规则编制而成的。除此以外,那些民间游戏也是幼儿喜爱的。通过这种种的游戏使得您的孩子快乐的成长成才。  找东西。这是家长和1岁左右的孩子常玩的游戏。就是当着孩子的面把玩具放在毛巾下面,让孩子找。在这种游戏里,孩子开始感觉到物体是客观存在的,是相对不变的。这是孩子开始学习的重要基础。  捉迷藏。这些相信是作为父母的你小时候常玩的游戏,你当然也可以现在与你的孩子一起玩。通过这个游戏,你的孩子可以学习到与他人一起共同做一件事的乐趣,也从中培养了他的合作精神,更可以让他学习根据线索分析、寻找和发现目标等的可能性。  玩球、扔沙包、滚铁环。孩子从中锻炼了跑、追、接、捡、扔、踢等动作,以及准确地把握方向的能力,这样使得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得到很多的锻炼。大一些的孩子还会学习制定和遵守规则。  玩水、玩沙土。这是作为孩子们最为喜欢的游戏了。孩子可以从中发现很多自然现象,并去探索软硬、干湿、流动、沉浮、多少、变和不变、守恒等科学和数学的道理。  过家家。这也是孩子们常玩的一些小游戏,孩子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开始关注生活和模仿别人(模仿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样也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  涂涂画画。孩子在涂涂画画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时也学习并练习握笔及绘画的技能。  如果你还在为你的孩子没能及时更新玩具而发愁,那么你就试一下这些游戏,它们同样可以具有那些玩具所持有的功能,并且也可以让你的孩子得到快乐!4.父母要对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年轻父母应怎样看待玩的教育呢?对此,我们曾向幼儿和父母作过调查。我们以两位妈妈的教育行为为例,星期天,小红的妈妈带小红去公园玩,小冬的妈妈带小冬去学外语。问:哪个妈妈好,你喜欢谁?中班83.7%的孩子认为小红的妈妈好,理由是他们喜欢去公园玩;而大班60%的孩子赞扬小冬妈,理由是"好孩子是不玩的"。不过,这些天真的孩子仍表示,喜欢去公园,喜欢玩,只是大人不让他们去。调查反映出不少父母对玩所持的态度是不正确的,他们认为玩并不重要,只有学习、上课才是重要的。这也是家长向孩子们灌输的思想,许多的孩子也因此而成为了妈妈的"好宝宝",殊不知,孩子的天才正是这样被扼杀掉的。  也许在每一对父母眼中,都有一个评价孩子好坏的标准,但是依据科学的说法,那就不知道这种标准都是合适的。科学的认为归结起来,大概有以下这几种:  爱玩、会玩是评价好孩子的标准之一。当前在婴幼儿教育中,玩的行为往往不被鼓励,爱玩的孩子常被看作是淘气、调皮捣蛋、不用功、没出息的孩子。喜欢不喜欢玩,会不会玩,对大人也许不那么重要,可对幼儿却是件大事,它是衡量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标志。由于幼儿玩的水平反映着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会玩的孩子总是聪明能干的、身体健壮的、善于交往合作的好孩子。英国有句谚语说得好:整天用功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  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游戏与学习对立是实施游戏教育的重要障碍,其实,游戏的对立面不是学习而是不游戏。在游戏中学是幼儿学习的特点,游戏的过程就是孩子的学习过程。你看见孩子玩玩具吗?他们在充满新奇、幻想和奥秘的玩具世界里,小脑袋不停地问,并努力去摆弄、操作以期得出答案。不倒翁为什么不倒?陀螺怎么会转?火车怎么会叫、会冒烟?这些问题不仅激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思维力,同时也成了孩子认识世界的工具,启迪他们智慧的教科书。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  玩儿可以放松孩子的身心,使脑子得到积极的休息,有利于孩子下一步的学习。进行身体活动,特别是户外活动,使人得到充分的氧气,脑子就更具活力。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孩子来说,玩也是学习。跟小朋友一块玩儿,可以互相学习优点,可以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提高交往能力,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许多玩儿的活动能够关头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孩子的特长。孩子在玩儿的时候,动手的机会特别多,教育家告诉我们:"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玩儿对发展智力很有好处。请家长想一想,如果您剥夺了孩子玩儿的机会,损失大不大?  也许你会说,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孩子的确玩儿起来没够,很难控制,这该怎么办?  一方面,指导孩子玩出水平来,玩出智慧来。比如,指导或支持孩子玩儿电脑;指导或支持孩子搞科学小发明、小制作;还可以指导孩子搞调查、养殖等。  另一方面,可以在玩儿中注意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爱好特长,给以保护和鼓励,说不定这样是孩子走向成功的萌芽。  在此,特别想提醒家长朋友,请您也百忙中偷闲,适当地玩起来,跟孩子一块玩起来。从哪个角度说,对您和家庭都是有利的。许多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是既会工作又会玩儿的,这是他们从小养成的习惯。5.要清楚孩子的"玩心",即尊重孩子的玩耍  父母亲通过观察孩子的玩耍,或与孩子一起玩时,就能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觉,了解他们如何表达兴奋和沮丧,可以观察他们的忍耐力、好奇心和创造力。在孩子的玩耍中做父母亲的要注意的有:  (1)要允许孩子选择他们自己的玩耍方式,允许他们充分地研究和探索玩具,即使方法不对也不要去干涉,除非他要求,才去帮助他。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重要,死板的规定会阻碍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更会让孩子玩的不开心,从也有可能让孩子玩的兴趣减少。  (2)在你打算让孩子结束玩耍,转而让他吃饭、睡觉或外出的时候,要记得设法早些提醒孩子,让他有充足的时间高高兴兴地结束玩耍。这能使孩子感到我们尊重他的玩耍,促使他乐于合作。也让他从中学习到有些事情是需要有取有消的,是必须要学会选择的。  (3)为孩子准备好固定的存放玩具场所,每次玩耍结束时要求孩子自己收拾好玩具,而不是你代替他们去清理这些零乱的玩具。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做事的条理性。  (4)如果可能的话,每天都要花一点时间与孩子一起玩一会儿。使得他们有着大人们的感情,感受大人们的爱,确定自己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而非是他们想象的"没有人要"的概念。第二章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1.学前儿童游戏所具有的特征  "游戏是儿童的工作,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所说的。我们要关注儿童的成长,必须关注儿童的游戏。儿童的心理有共性心理和个性心理之分。随着儿童智力水平的提高,儿童游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和发展。那么,学前儿童游戏有些什么特点呢?  (1)从游戏的内容看,学前儿童游戏的内容渐趋丰富和复杂,有反映交通运输活动的开汽车游戏;有反映政治内容的抓坏蛋游戏和反映社会生活的开医院游戏。在开医院游戏中,不再是简单的打针、看病,还有反映医生、护士及病人关系的内容。  (2)从游戏的形式看,这时的游戏已有一定的计划性,也开始讲究游戏规则。当然,学前儿童还不能自始至终地执行规则,破坏规则也是常有的事。在角色方面,他们可以事先进行商量和分配。如玩抓坏蛋游戏,分配谁当坏蛋,谁就得当,而且规定坏蛋最后一定要被打败、被抓到,这是规则,参加游戏者都要遵守。  (3)从游戏的时间和参加人员看,做一种游戏可以持续40分钟以上,而且对感兴趣的游戏,可以在好几天内连续地玩;对于某些有竞赛性的游戏,往往更难以停下来。参加的成员,再不是2~3个人,而是集体性的游戏了。他们能按着角色的情节和规则行动,彼此之间也能协调一致。  (4)儿童游戏的性别分离出现得可能晚一些,或者是普遍性更低一点。在学前儿童中,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倾向于选择同性玩伴游戏;当儿童与同性别玩伴游戏时,他们之间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就会增加。男孩更有可能进行运动性游戏,女孩更有可能进行假装游戏;男孩进行集体的、喧吵的、公开的游戏,女孩进行安静、秘密的游戏。  儿童游戏与文化是一个双向构建的过程。游戏是所有文化中儿童的一种主要活动,它既是文化的一个原因,又是文化的一种影响;它是特定文化的表现,是文化学习和传承的一个重要的背景和途径,也是儿童发展的指示器和反应器。文化差异促成了世界各地儿童游戏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儿童游戏呈现出性别差异和成人态度差异。游戏对孩子意味着什么,这都取决于他们所处的文化,取决于文化中的成员对游戏的态度、评价和支持儿童游戏的程度。2.游戏是玩的必需品,玩是孩子的权利  游戏对幼儿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他们在生理上发育还很不成熟,表现在他们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他们生活的方式,学习和工作的方法。幼儿就是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因而,有游戏生活的儿童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儿童,也只有在游戏生活中成长的儿童才会是身心健康的儿童。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对于儿童,社会将以法律的形式保护他们的游戏权。因此,不让孩子玩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  孩子爱玩的东西大多和他的兴趣、爱好是一致的。父母若想了解孩子在玩什么,可以先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并且经常和孩子谈谈他们的兴趣爱好,这样您就可以了解孩子爱玩什么,想玩什么了。只有先了解孩子,才能真正帮助孩子。  (1)让孩子痛快地玩。当您真正接受了"玩是儿童的权利"这一观念,您就会陪孩子一起玩了。孩子们要轻松地玩,希望从游戏中体会到快乐,但老师和家长却坚持"寓教于乐",非要让孩子们从游戏中学到各种知识。记者还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些父母让孩子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游戏,说起来是"随便玩"。可一旦孩子表现不好,有些父母就忍不住要说上两句:"你为什么不再努力一下,否则就可以拿到奖品了。"孩子高高兴兴地来玩,到后来却被数落了一顿。父母们的"功利心"让他们玩得不轻松。有一对父母很有意思,他们和那些整天把孩子关在屋里做功课的父母不一样,他们对孩子有一个规定:星期天一天都不许做功课,只许玩!也许一些父母会觉得奇怪:这样不耽误孩子的学习吗?可孩子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奥妙在哪呢?这对父母对大家说:"玩是孩子的权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不让孩子玩,实在太残酷,也剥夺了孩子正当的权利。而且,父母也很难做到完全控制孩子的玩。稍微管松一点,他就会偷偷去玩,如果管严了,他就上课玩,做作业的时候玩,甚至躺在被窝里玩。星期天让孩子玩一天,孩子就会自己主动在星期天之前把作业全部写完,这样第二天他才能痛痛快快地玩;他星期天玩够了,星期一上课的时候也不再想别的了,就踏踏实实学习了。"  (2)让孩子大胆地玩。如果去问家长,"你会让孩子们怎样玩?"大部分家长没有更具创意的答案。但是面对一些新游戏,家长们第一反应是,这个游戏有没有危险性,而不是考虑孩子会不会乐在其中。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女生到小区游泳池玩,就只是坐在岸边不下水。她的爸爸叫她从浅水区跳下来,她死活不肯:"呛着水了怎么办?"原来,妈妈反复叮咛,游泳是有危险的,千万不可去玩水!后来,同伴们都下水了,她才慢慢地走下去。玩了一会,小姑娘高兴起来:"原来游泳这么好玩"。有些家长怕孩子玩沙子会弄到眼睛里,不让孩子去玩;有些家长担心孩子爬山时会摔下来,也不许孩子去玩。这样过度关心绊住孩子制约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与想象力,让他们不敢尝试更具挑战意义的游戏,这是大多数家长的通病。但是,让孩子拥有玩的权利,并不等于放纵孩子玩的方法和内容。家长可以告诉他们,有些东西可以玩,有些东西最好不要玩,有些东西根本就不能玩。并且告诉他们为什么不可以让他人去玩,使得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只避免那样的一种危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经常鼓励孩子和别的朋友一起玩。家长要为幼儿多提供玩的机会。如:家中来客人,要有礼貌地打招呼和交谈,如果有小伙伴同往,要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不仅让孩子玩得开心,而且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许多本领。家长可以为幼儿创设气氛,创造机会让孩子们互相认识,多和孩子一起玩。比如在晚饭后在小区里选择说得来的家庭,家长们行动起来,互相登门拜访,为自己的孩子找到小伙伴,让彼此的孩子一起玩耍。到户外参与伙伴们的游戏,玩中给孩子提出要求,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一起玩的乐趣。要告诉孩子善待别人,和伙伴友好相处,要学会谦让。时间长了,孩子就能和同伴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强迫孩子不看电视、禁止孩子玩电脑游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些都不是可以避免的,所以重在正确的引导。你也可以创造更多机会让孩子走出去,真正从内心喜欢上游戏。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给孩子玩的权利,并不是对孩子无原则地放任,任凭孩子像脱缰的野马一般,而是要把握一个"度"。家长们要注意了解孩子的内心意愿,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特长,注重培养孩子认知事物的兴趣,善于因势利导。科学的教育观是建立在正确的儿童观之上的,家长应让儿童首先"成为儿童",让儿童按"儿童的方式"愉快地生活、健康地成长。请尊重孩子玩的权利!让他们自由的、开心的去玩。  (3)依靠想象玩。游戏都是一种假想的行为。当"医生"假装看病打针、当"司机"假装开车。大人称这些是"儿戏",并不当真。这些儿戏建立在假想基础上,它使孩子的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和他们一起玩,让他们理解这些角色的重要性。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玩,但是你一定不要打扰他们的注意力,打扰他们兴趣。  (4)独自专心玩,与伙伴友好合作玩。3岁幼儿由于能力较差,所以,个人游戏很多,他们常把布娃娃当对象,和它说话,玩耍,然后再过渡到和小朋友一起玩。不过最初的集体游戏只是一种在一起玩的形式,而无合作的内容。真正有分工、有互助、有协调的合作游戏要到大班才出现。所以,3岁时和邻居孩子玩,往往玩不好,到6岁,孩子们已很能干,协作合群能力提高,他们可以玩很长时间的集体游戏。当然,独立性也更强了。  和孩子一起玩水。玩水是孩子的天性,要允许他们玩。因为玩水是孩子的一种创造性游戏。更何况,如果去海边不方便,水也是家家都有的,取之方便,比任何一种玩具都便宜,而且对发展孩子的智力有帮助。家长不妨试着同孩子一起用各种方式玩水。3.放开孩子玩的翅膀  "人之初,性本玩。"有位学者这样说过。  细想起来,这话颇有道理。一个"玩"字概括了人的最初共性,生动,形象,富有内涵。  不错的,玩是孩子的天性,不可不让他们去玩。可是有一些家长却是放不开孩子,总是担心这样或那样的结果,其实大可不必。玩,自然是孩子的天性。胎动,是不是一种玩呢!刚出世的孩子就会吻手指,后来玩奶瓶、玩床、玩沙、玩玩具,乃至玩小动物、玩游戏。乡村的孩子有乡村的玩法,城里的孩子有城里的玩法。古往今来孩子无不在玩。  玩,是孩子对外界的接触,是学习和实践的自然结合,是最初的必修课。  玩什么?怎么玩?这是很多成人关心的问题。  游戏,这是一个很专业的教育学名词,无论如何强调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人们都不会感到是过分的。因为幼儿本来就是在蹦蹦跳跳、说说笑笑,边看边玩、边玩边学的玩耍的过程中长大的。有人曾经说过,没有走进童话世界的孩子是不幸的,没有游戏伴随的童年则是更不幸的,这种不幸就在于它使孩子失去了很多极为有益的自我认识,自我锻炼的机会。幼儿知识的获得,动作的发展,各种能力的形成,以及社会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不只是靠成人的说教,还要靠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正如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的:"游戏可以给小孩子快乐、活泼、学识、思想、健康"。  主张通过游戏活动促使孩子发展的思想,现在已不再是少数专家、学者的看法,它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和家长的一种共识。  所以给孩子一个玩的权利、玩的空间,让他们玩的有益,玩的多样,玩的尽兴。孩子边玩边长大,各种知识也就日渐积累起来。许多有成就的人,小时候就喜欢玩。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牛顿不喜欢玩,那么"万有引力"也许就不是因一个熟透的苹果落地而引发他的遐想。试想,把孩子关在一间只有四壁的房子里,让他面壁3年,他会变成什么样子?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虽然不是把孩子关在房子里"面壁",但却有意无意地压抑孩子玩的天性。孩子还不到三岁就限背多少首唐诗,认多少汉字,讲多少英语。更有人让十岁八岁的孩子写长篇小说,当"天才少年作家"。结果孩子不堪重负,想玩也不敢玩,身心早已被扭曲了。有很多人在进了大学,参加工作后,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总觉得少了一些梦幻,又不禁感慨万端。  需要肯定的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也有许多有识之士,提出对孩子进行勤俭教育、吃苦教育、挫折教育。如:在学校进行军训、拉练、探险、夏令营、勤工俭学等活动;在假期让孩子们到工厂、农村、商店去参加锻炼,做社会调查,甚至"花钱买苦吃",这样的教育是非常有远见的。  另有"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理念,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广泛接受并千方百计地付诸实践。理念本身似乎并没有什么毛病。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的基础,人生的高楼大厦就会倒塌;笨鸟先飞,也能飞得很高,很远,这些道理勿庸置疑。但是,正如我们应该明确高楼大厦的基础应该怎样打,先飞的鸟从什么时候开始飞、应该怎样飞一样,我们也要对"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多划几个问号。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两岁的孩子在有意无意的叹气,不可思议吧,但这是现实,好多的家长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很好的特长,掌握一门好的技术,便利用节假日把孩子的日程安排的满满的,使得他们小小年纪就出现这样的声音,使得他们的天性被扼杀了,本该快乐的童年就是这样的度过的。  孩子不玩不行,乱玩也不行。有些孩子盲目地玩,玩得出格离谱,玩的走火入魔,玩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譬如:有些孩子玩电子游戏、玩电脑,无休无止,走入歧途,玩疯了,玩野了,玩傻了。因此,孩子的玩需要引导,使他们懂得节制,适可而止,学会有选择,有目的。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也在努力实现使他们的玩和德行培养结合起来、和书本知识、动作技能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在玩中接受素质教育。希望孩子痛痛快快地玩,玩得让人放心,玩出好品德,玩出智慧,玩出志气,玩出好的精神面貌,走向出色的人生。愿所有的父母都能满足幼儿的稚气生活!愿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让孩子和朋友一起游戏。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其他孩子玩铲子或玩滑梯的场面学到不少东西。他们会对期望他们遵守的社会准则变得逐渐熟悉。由三至四个孩子组成的幼儿游戏小组是可以把某些社会生活内容带入你孩子世界的一种很好的模式。  给孩子买有益的玩具。购买对孩子发展有益的玩具是一种聪明的选择。尽管不要买那些有意要吸引你但不能使孩子产生兴趣的玩具。你要了解哪些玩具能带来最长时间的、最大的好处,怎样才能引起你的孩子的兴趣。4.让你的孩子一直快乐下去的方法  我们知道,人的情绪状态和人体的生理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研究者们通过试验发现,情绪可直接影响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比如人在激动、紧张时,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呼吸急促、胃肠道活动受到抑制,恐惧时可见呼吸暂时中断、脸色发白、出冷汗,悲伤时则胃肠道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都减少,引起食欲减退。而在心情愉快时,胃肠道蠕动和消化液分泌都会增强。情绪还会导致内分泌的改变。儿童如果长期处于某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如紧张、焦虑、悲伤中,体内的正常生理活动就会被打乱,生长发育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怎样才能让孩子经常快乐呢?  (1)有时间享受"不受限制"的快乐。为了让孩子们能应付挑战,家长常常用各种各样的活动控制他们自己的时间表。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带着童真的想象力尽情地玩耍,需要有时间去抓萤火虫、打雪仗、看蜘蛛做网和蚂蚁搬家?这些按照孩子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的活动,更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  (2)关心他人。孩子需要认同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有价值的成员,家长应尽量给孩子提供接触社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如让他把家里的旧玩具收集起来,送给需要的小朋友;帮助照看比自己年纪小的小朋友;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儿童在很小的年纪就可以享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3)体育活动。和孩子一起滑雪、一起骑车、一起打球......这些活动不但能增进孩子的健康,更能让孩子笑口常开。好的身体状况有利于让儿童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观。  (4)笑出声来。有些父母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严肃的形象,以为这样才有尊严。其实不是那么回事。笑出来,对你和孩子的健康都有好处,而且你也不失尊严。所以最好让你的家中充满笑声,并经常给孩子一个拥抱,它们是最好的爱的表达。听说过吗?"一个人一天需要4次拥抱,才能存活;8次拥抱,才能维持;16次拥抱,才能成长。"  (5)更具体的表扬。当孩子做好一件事或掌握了一种技能的时候,不要总是简单地说:"做得不错",要指出他们具体细节的成功。比如"你今天把那个摔倒的小妹妹扶起来,真让妈妈高兴。"、"我喜欢你画的这些树。"具体的表扬会让孩子产生更大的满足。当然,也要注意不要表扬过度,从小要让孩子认识到,真正的表扬来自于他们战胜了挑战之后。  (6)艺术的魅力。音乐、舞蹈、文学等各种艺术形式,会极大地丰富孩子的思想修养,培养他们的艺术情操。这些艺术形式将成为一个感情的释放口,帮助他们表达对自己和世界的情感,并从中获得生活的快乐。  (7)不要苛求完美。孩子总是在家长的不满和批评中,伤了自尊,失去了自信。所以,下一次当你再要抱怨的时候,先想一下,这个过错是不是跟他们的年龄有关?10年后他们还会这样做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别再唠叨个没完。记住:你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总比他把袜子放在哪里要重要得多。  (8)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当孩子认为自己能解决一些问题时,可以让他们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所以,当他们遇到难题时,你可以按下面的步骤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技巧:发现问题;让孩子描述出他想要的结果;帮他设计出要达到这个结果的步骤;让他自己想,哪一步他能够自己完成,哪一步需要别人的帮助;在他确实需要帮助的步骤上提供帮助。  (9)给孩子显示自己的机会。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才和技能,展示这些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喜悦。"妈妈,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好不好?"这时即使你在厨房做饭,也要满足他这个愿望,并适时地给予肯定:"你讲得真是太棒了。"要知道,能和你分享他喜欢的这个故事,对他是多么地快乐。孩子的热情、能通过你的分享和肯定,转化成良好的自尊、自信,而这些品质对他们一生的快乐都是最宝贵的。  (10)快乐的性格以幸福的家庭为土壤,如果把快乐因子视为一颗种子的话,那么美满和谐幸福的家庭就是使快乐在孩子身上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的土壤。夫妻志同道合,家庭和谐,他们的孩子从小活泼开朗,每天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过得很快乐。家庭的环境和气氛对孩子的快乐真的很重要,一个成天吵吵闹闹或阴沉冷漠的家庭是很难使孩子感受到快乐的。要使孩子养成快乐的性格,不仅家庭成员之间要形成和睦融洽的关系,还要善于用幽默多样的方式调节家庭生活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  快乐的孩子才会心无旁注的去想玩的问题,让你的孩子在快乐中玩,这是每个做父母的心愿。5.孩子的快乐性格是这样形成的  也许你的孩子总是有一个快乐的心情,也许你常听到有人夸你的孩子,这些话你也许会很乐意听到的。但是也有一些孩子的性格是不快乐的,作为父母的你们也许总是在担心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可是你是否有做过自我反省,也许他的性格与你有关。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形成快乐的性格呢?这里提供了一些方法供你参考。  (1)要让孩子形成快乐的性格,多对孩子说"没关系"。人生向来是趋乐的,孩子的不快乐一开始往往是由挫折引起的,时间长了,便会成为一种心境和性格。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失意和打击,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烦恼,而在同样的事情面前,每一个人的挫折感是不一样的,只有提高孩子的耐挫力,教育孩子乐观地面对挫折,及时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使孩子快乐地生活。对此,家长一方面要对孩子合理期望,降低期望值可以使家长对孩子的表现更为肯定,避免因期望过高而经常苛求孩子,增加孩子的挫折感。另一方面要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还要教孩子掌握一些应付挫折、调整心态的方法和技能。比如在挫折面前多对自己说"没关系",用"精神胜利法"进行自我安慰,以保持心理的平衡和情绪上的乐观状态。千万不能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对他大叫,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只能使其自信心、自尊心瓦解,增加他们的负担。  (2)多与孩子沟通,密切关注孩子的内心。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时时可能遭受孤独的煎熬,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不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特别是同龄朋友。本身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适宜多交一些开朗乐观的朋友,和他人融洽相处者的内心世界较为光明美好。父母不妨带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和不同类型的人融洽相处。当然,孩子首先得学会跟父母和兄弟姐妹融洽相处,跟亲戚朋友融洽相处。此外,家长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做到热情真诚待人,不势利卑下,不在背后随意议论别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在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一些他们不能一个人解决的事情,妈妈们又没有时间去听他们倾诉的时候,他们可以给同伴说出自己的心事,以此来缓和自己的心理压力。也许他们自己并没意识到这些,可是却在不知不觉中心情得到了缓和。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在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3)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利。快乐性格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孩子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要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使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以至于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事情时能够不那么的迷茫。  (4)限制孩子对物质的占有欲。物质生活的奢华会使得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获得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根本原因。相反,那些过着简单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会玩得十分高兴。因为给孩子东西太多会使其产生"获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这样一种错觉,所以应结合事例教育他们,人生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划等号。也可以借一些事例给他们介定人生的价值观。  (5)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首先应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乐,其秘诀在于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们能很快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孩子受到某种挫折时,要让他知道前途总是光明的,并教孩子注重调整心理状态,使其恢复快乐的心情。  (6)给孩子快乐的性格,就应让他玩。快乐和一个人的自信心是分不开的,而自信却取决于成人给予孩子的权利和孩子由此感受到的自身能力。比如从小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选择玩具和玩伴,自己决定怎么玩,学着自己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让孩子在"我自己能够决定"和"我自己能够做到"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并从中感受到由衷的快乐和幸福。  (7)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就很难保持长久的快乐感觉。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一旦晚上没有合适的节目时,心头必然会郁郁寡欢。相反,如果孩子看不成电视时爱读书、看报或做游戏,同样可乐在其中。如果能给孩子足够的保护,让他们的许多天性不被扼杀,每一个孩子的兴趣都是很广泛的。如果你是细心的父母,平时注重孩子的爱好,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孩子必要的引导,那么孩子拥有了广泛的业余爱好,自然就拥有了快乐的性格。  (8)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与和谐。家庭和睦也是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一个主要因素。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研究表明,孩子在牙牙学语之前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尽管当时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可以想见,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开朗乐观的孩子。有关资料表明,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能幸福生活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多得多。这与家庭环境有关,在幸福家庭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容易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所以快乐的性格也会很容易开成的。  (9)和孩子平等相处,能使孩子获得快乐。孩子快乐性格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亲子关系,也离不开父母对孩子的情绪引导,而这两者都是建立在了解孩子,与孩子做真正的朋友基础上的。因为不走近孩子,就无法真正地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也无法因势利导地进行引导和教育。我们首先要放下做父母的架子,平等地对待孩子,带着一颗童心,与孩子玩耍,给他讲故事,陪他做游戏,甚至和孩子一起淋淋雨、趟趟水、趴在地上看小草、逗蚂蚁,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缓和他们的悲伤,支持他们面对挫折时的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使孩子深深感受到与父母之间充满友谊、充满理解和支持的快乐。  (10)适度满足的孩子最快乐。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以前没有电风扇的日子,一把蒲扇过酷夏也觉得很满足,如果能吃上几支冰棍,那简直是快乐至极,而现在享受惯了空调,如果只有电风扇,便觉得难以度夏;以前的孩子吃了一颗糖就可以甜上好几天,现在的孩子即使家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高级糖果,也不会感到一点快乐。为什么?这是因为满足过度而引起的。快乐是一种感受满足的体验,而这种满足感是以"感受缺失"为前提的,一个人在某方面缺失得越多,他的需要就越容易得到满足,也就越能感觉到快乐,相反,如果没有对缺失的意识,就不可能会有对需要的意识,也就不可能有弥补缺失,满足需要的快乐体验。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总是对吃饭不感兴趣的原因:孩子从来就没有饥饿的感受和对于吃饱饭的主动渴求,他怎么可能从吃饭中体验到快乐呢?俗话说,"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要使孩子更多地拥有快乐,就不能过度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既包括衣食起居的物质方面,也包括学习、游戏等精神方面,都要让孩子有所"缺失"、有所追求、有所企盼,并从中得到满足、得到快乐。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一个因智力或能力有限而充满自卑的孩子,家长务必发现其长处发扬光大,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家长和亲友的正面肯定无疑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6.教孩子玩的方法  在我们的生活里,处处都有孩子们玩的工具。把握时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培养他们的兴趣,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孩子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发展想象能力、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独立性、好奇心和创造性个性,促进他们个性的和谐发展。  (1)依靠玩具玩。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如玩骑马至少需要一根竹竿,才能跑来跑去地玩起来。玩具是游戏的工具,是儿童的天使,是启蒙的教科书。有的父母不准孩子玩那些瓶瓶罐罐的玩具,是不对的。没有玩具,游戏也就中止了。不过,在选购玩具你要注意了。虽有许多要求,如教育性、艺术性、经济能力等等,但最主要的还是要考虑为什么买、买给谁,考虑玩具的功能对孩子的影响,否则你就花冤枉钱。其次,要识别玩具的好坏,那些制作精细、技术先进、功能单一、操作简便的玩具常常不是好玩具,它的欣赏性只能带给孩子一时快乐,不会对游戏产生长久影响。而一些传统玩具如娃娃、积木,还有那些废物当玩具的,由于它能激发想象,有多种用途,能充分给孩子自己动手机会,孩子百玩不厌,他们对用这些玩具所开展的游戏倾注极大热情。买玩具不如做玩具,孩子喜欢成人做的玩具,同时更喜欢自己做的玩具,那些动手折叠的手枪和帽子曾使孩子威风了好一阵子。  (2)在规则的指导下玩。游戏都有规则,只不过有的规则明显,有的隐蔽。游戏规则是根据游戏目的提出的,它能在游戏中起组织、约束、调整幼儿游戏行为和相互关系的作用。孩子们为了玩,愿意遵守规则。你要给孩子安排一个玩具箱或玩具柜,最好能给他们一个玩具角,使他们有一个自己的游戏王国。在这个天地里,要求他们做小主人,爱护玩具,场地整洁,培养责任感和劳动技能。当然做这工作是不容易的,父母要记住,一要对孩子严要求,二要教会孩子整理技能,三要运用表扬批评鼓励与惩罚手段去督促他们的行为,四要学会有耐心和坚持。成功总是属于认真的父母。  利用当地自然、文化资源,向孩子提供丰富的玩具材料和素材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喜欢玩的活动以跑、跳、爬、玩球、做手工、玩民间游戏(滚铁环、捉迷藏、抽陀螺、跳房子)等居多。家长不必非买一些高档玩具,而应帮助孩子多玩一些以卫生安全的自然材料(如土、水、木棍)、家庭废旧材料为主的玩具。  你还可以主动的引导他们玩玩具。孩子可能比家长更懂得利用天赐的玩具。这个时候,聪明的家长应放手让孩子尽情发挥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自由地在玩具中舒展个性。而不要跟在孩子后面不停地说:"别弄脏衣服!"、"别扎着手指!",这样做只能令孩子扫兴。  当孩子找到一块他喜欢的小石头向你炫耀时,夸夸孩子的眼光;当孩子造出一条"高速公路"时,假装汽车在上面奔跑。孩子看到你赏识他的杰作,会更有兴致地创作更神奇的作品。  和孩子一起找一大堆树枝、石子等,按种类、大小等不同的标准分类,一起和孩子设计图形。如大一点的石头造假山,小一点的石头铺路等。  最后,带上一堆天然玩具回家。让孩子把这些天然玩具同家里的玩具混合使用。比如,用积木造一座房子,然后用大石子围一圈,就是墙。7.可以教他们玩出智慧  哥斯达黎加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家马德里斯指出,科学实践证明,2至5岁的儿童中,玩耍孩子的大脑要比不玩耍儿童的大脑至少大30%。  因为,在玩耍的过程中,儿童要完成几十种与大脑和思维活动有关联的动作,例如掌握平衡、协调心理活动、处理问题等。通过玩耍,孩子能增进识别物体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创造力,还能消除心理压力和恐惧感等。  她认为,鉴于玩耍是孩子的一种"本能",父母们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进行无意识的玩耍,通过多让孩子们听音乐、学习画画、听讲故事、模仿动物叫、学唱歌等活动,增加孩子们的大脑活动量,提高思维想象力,有效开发大脑功能。  同时,她还告诫父母,在玩耍中,儿童肯定会出现"不轨"行为,此时,父母们千万不要严厉训斥他们,更不要对他们进行体罚。科学研究证实,严厉训斥和动武体罚将会扭曲儿童脆弱的心灵,并丧失对自己处事能力的信心,严重的还会在儿童心灵深处埋下固执、逆反和暴力的种子。  要引导孩子在玩中学,先要和他们交朋友,在一起玩,有一颗理解孩子爱玩的童心。其次要尊重孩子,允许孩子有玩的权利和发展的阶段性,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也是一个有修养的家长的自觉行动。许多专家认为,让孩子在玩耍中学,成才始于摸爬滚打。幼儿教师缪里尔·玛格丽奥斯认为,让孩子建立自尊越早越好。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既可以做到寓教于玩中,又可以消除学习中对孩子的压力,使孩子不会因学习而感到精神紧张。使孩子在玩耍中学习,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容易接受的刺激。父母在同孩子的玩耍中,应采取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以及孩子最容易接受的声音、颜色和形象等刺激。使孩子对这种玩耍感到趣,能从玩耍中进行学习。  比如妈妈和孩子一起给布娃娃做衣服。这时妈妈和孩子都成了服装设计师。先设计出各式裙子、小衣服,再找来碎花布,一件件做出来,给娃娃穿上。别小看这种"玩",它可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理想的种子,长大真的可能成为出色的服装设计师、制作师。如果妈妈不失时机地告诉孩子:长大了做什么工作,都要有知识、有本领,这样就把理想和现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给以后的成长奠定了一个基础。  (2)常与孩子玩耍。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要抽出较多的时间与孩子玩玩具,常带孩子到公署或儿童乐园去玩,在玩耍中施教,进一步开发孩子的智力。在同孩子的玩耍中,父母要注意发现孩子有创造性的好学精神,要多关心和鼓励,并与孩子进行探索,正确地进行诱导和启发,以激发孩子的好学、好动、好玩的天性。使孩子在玩耍的学习活动中得到欢乐,获得知识,逐渐认识客观世界,慢慢养成爱学习、善思考、求上进的好习惯,使孩子的潜在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父母还应该从思想上明确,让孩子玩耍,一定要使孩子对玩耍感兴趣,能在玩耍中获得乐趣,只有使孩子在玩耍中得到欢乐,才能达到在玩中学习的目的。  下雪时,孩子高兴极了。此时,爸爸带着孩子来到雪地里,先感受一下雪,观察一下雪,欣赏一下银妆素裹的美景色。而后扫路面,再把扫起的雪堆成雪人,并给雪人戴上帽子,按上眼睛、鼻子、嘴巴。爸爸把笤帚插在雪人身上说:"你劳动劳动就不冷啦!"话是对雪人说的,可孩子却牢牢记在了心里。这种活动既充满了情趣,又培养了孩子的劳动观念。  孩子喜欢小动物,让孩子养一只小鸡、小乌龟......孩子们会把它们当成朋友,和它们说话、喂养它们、关心它们、欣赏它们,从小动物的身上逐渐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耐心。  再如通过看电视、玩游戏机、打扑克牌、下象棋、参观、访问、游览......随处可玩,又随处可以学到知识,家长如果能有效地利用这些玩的时机,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支持鼓励玩耍。父母要支持和鼓励孩子玩耍,就能使孩子学得较多的东西。对2~3岁的孩子,主要是让他们在玩耍中,通过具体形象来学习,不要过早地让孩子读书识字,进行抽象的学习,否则,会违背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的特点和人脑认识客观世界的固有规律,这是有害无益的。教育学家一致认为,要求幼儿长时间静坐不动,或在他们还没有准备好之前强迫他们数数或写字母、认字会使他们感到精神紧张。教育学家还说,过早强迫孩子上学非但不能创造一个爱因斯坦,反倒可能使孩子患上神经官能症。即使上了学的孩子也要让他们玩玩具。父母们应该明白,喜爱玩具是热爱生活的表现,让孩子玩玩具是开发潜能、启迪智力的不可缺少的活动。  创设一个合理的科学环境,提供孩子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去谈就自然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在直接观察、亲自操作的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上次讲座中听到的"做中学"就是要让儿童在自然和真实现象面前,感到惊异,尝试去做,反复去做,认真观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老师家长应很好的利用孩子这一天性。积极的创造条件,让孩子尽情的玩耍之中,感受生活中的事物的千变万化,从而丰富自己的经验,认识客观世界。  (4)把阅读变娱乐。这也是让孩子在玩中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父母要促进孩子的阅读兴趣,必须注意下列事项:书籍应放在孩子能够拿到的地方。使得孩子对书籍保持同其玩具一样的关系;孩子在书上乱画或弄皱了书不要责怪他,孩子喜欢翻阅收,有利于培养新闻记者习惯;给孩子讲故事,应说明帮助是在书中读到的;和孩子一起阅读。为孩子阅读并对孩子解释有关的问题,这能使孩子将阅读当成愉快的时刻;把书籍作为经常性礼物。随着孩子的意愿,经常给孩子买书促进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  只要是用心的家长,相信你的孩子会在你的悉心教导下成为你理想中的玩家。他们会在玩中快乐的学习,从而找到智慧的源泉。8.处处有玩具  在不少孩子家里,从商场买来的玩具堆成了山。针对这种情况,正在参加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的北京市儿童玩具协会名誉会长钱玲娟女士告诫家长:玩具就在大家的身边,玩具可以随时随地制造。  钱玲娟说,"玩具是学前儿童第一本无字教科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很大作用。除了商场里卖的儿童玩具外,她鼓励家长让孩子玩三种玩具。一是鼓励孩子动手自制玩具,例如用碎布缝毽子;二是要让孩子多玩民间的玩具,如七巧板、九连环等,这些玩具很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三是要利用身边的自然玩具,用泥巴捏个泥人、用树叶卷个小哨子、用沙土堆个小沙丘等。  喜欢玩泥土是孩子的天性。在雕塑区,有的孩子捏了辆坦克,有的捏了个花篮,不少家长加入了这个行列,和孩子一起玩起了泥巴。有的家长说,有空时也不知要和孩子玩什么,一起动手做个工艺品是很好的互动。  在高处用绳系住小橡皮球,球的高度应略高于孩子的头顶,以能伸手碰到为准,给他一个球拍,叫他用力、准确地击球。训练孩子的眼手配合。  将旧报纸或其他废纸揉成团,一个个地扔进废纸篓,通过这种简单的游戏锻炼孩子眼、手、脑的协调能力。  让孩子数数家里多少把椅子、多少张床;算算一家人吃饭时,饭桌上要摆几双筷子、几个汤匙,几个碗等,这些计算练习,可增强孩子的计算能力。  复述父母所讲的故事,这对记忆词汇、训练听觉和模仿能力有极大帮助。  让孩子模仿父母敲打出的节奏,以训练孩子的视觉和听觉能力。  在颠簸的汽车中,给孩子一支铅笔和一根细线,让他将线缠绕在铅笔上,并打上结,最后看他能否解开,以训练孩子的做事的专注和细心。  在桌子上放几样东西,拿走一样,问问孩子少了什么。这种游戏对训练幼儿的记忆和观察力有好处。  也可以制作一些小玩具。竹蜻蜓是用竹子削成的。叶子削成飞机的螺旋桨形状,下面再装一根实心园竹竿,外配一根空心竹竿,然后用多圈绳子卷住,再一拉,竹蜻蜓就飞上天去了。有时可以飞得很高。射水筒也是用竹子做的。一节竹子一端保留有节,另一端则将节去掉。然后在竹节中间打一个孔,再配以一个用竹棒和布做的活塞,将它放到水中拉出活塞,就吸进了水,再将活塞往里一推,就可将吸入的水射出。有时可以射得很远,这比现在的塑料水枪简单多了,可一样好玩。车铁环也是很有趣的活动。它是用一根铁丝弯成一个曲钩做手拿的把杆,再用一个铁环做滚环,将铁滚环用铁钩钩住不断往前赶,要不让它倒下。由于街上的路面是凹凸不平的,要长时间不倒得有点技巧。皮弹弓通常是用合适的树杈做柄,二边的叉枝上绑上橡皮条,中间用一块宽皮相连。使用时将小石子或硬土块夹在皮块中间,用力向后拉后突然放手,石块就会飞出去打向目标。有的小伙伴甚至可以用它打到麻雀,但我可没有这个本领。卜卜枪是用声音称呼玩具的名称,因为玩时会发出卜卜的声音,它的构造和水枪相似,不过竹竿只有铅笔粗细,是二头通的。先用一种朴树的种子――它有黄豆大小,塞入竹竿前部,再放入另一粒用活塞一推,就把可"子弹"打出去了。这些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9.孩子有玩的天性  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通过玩来了解世界。玩,不仅有助于拓展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坚强的毅力和互助精神,增加他们与人交往的机会,以及学会理解他人、控制自己的本领。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可以是游戏。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需要千方百计地把事情变成孩子的快乐。有这么一对年轻夫妇,总是埋怨孩子笨,脑子慢,学习成绩不好,怀疑孩子心理不正常,为此带着孩子去请教一位专家。谁知这位专家和孩子交谈后,给其父母开了这样一个家教。偏方:"一张笑脸,两句鼓励,三分野餐,须在草地、河边、阳光照耀下全家一起食用。'药'不分剂数,周六、周日常用。"原来这位专家和那个10岁的小男孩交谈了一个多小时,发现孩子头脑清晰,反应灵敏,用词准确,压根儿看不出孩子有什么不正常。孩子向专家吐露:"我每天的生活很枯燥、乏味,早上吃完饭就上学,放学回家吃完饭写作业,然后睡觉。星期六还得去补习学校上课,有空还要练吹小号。好不容易爸妈说带我出去玩一天,爸爸又说有事。我现在就想玩。"他还悄悄告诉专家:"你别跟爸妈说,我特想看动画片,爸妈一回家就打开电视看股市行情不让我看。"根据孩子的诉说专家得出结论:孩子一切都很正常,不正常的反倒是孩子的父母,于是为他的父母开出了上述家教偏方。父母对孩子的孩子学习都很重视,一遇到孩子贪玩,便严字当先。殊不知,玩是孩子的人性,世间有些发明创造就是天真的儿童玩出来的。玩,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态度,玩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可以启发兴趣爱好,还可以从玩中发现问题,培养主动性。有许多有特长的孩子,就是在课余时间玩自己爱玩的东西,从而有了小发明小创造。我们必须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来对待,持着一个真正平等的态度来确认孩子的自我价值。  当他发现他给他的父母能带来快乐,他就会坚持。当孩子某件事上拥有了快乐的感觉,沿着这个方向,孩子的体内就激起了做下去的兴趣和动力。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孩子,任何事情都可能是游戏.快乐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现在他们的专利,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剥夺。把天性还给孩子让他们快乐的发展。其实,我们教育孩子也应该像种树一样,要顺应孩子的生长天性,孩子玩泥巴会弄脏了衣服,采野花会打湿鞋袜,拆拆装装还会损坏闹钟什么的,但这与他们的成长相比,只能算是小事一桩了,做爸爸妈妈的,要尽可能的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赞许,善待孩子的天性吧,让孩子的世界充满情趣。10.通过玩具看孩子  也许你的孩子还不会通过语言与你沟通,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很难把握他是什么样的性格,而这时你又因为不知道你的爱子是什么样的人,从而使你的下一步的育儿计划没有办法得以实现。众所周知,儿童的天性是玩。通过玩,孩子们感触现实、认识世界,增长才智;而玩的时候是不能缺少玩具的。不同年龄的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不一,选择玩具及玩法自然不同。  婴儿眼睛喜爱追逐色彩鲜亮的物品,手中摇动能发出响声的玩具。1岁的孩子不仅看,还要动手去拿,那是想亲自感觉一下物品,体会物品的质地、温度。2到3岁时开始对能活动的玩具感兴趣,似懂非懂之间什么都要摸摸。3岁以后的孩子更是喜欢自己动手摆弄玩具,摆弄甚至拆毁东西是因为他太好奇了。"这是怎么回事儿?我一定要弄明白。"于是,便出现了在大人看来的"破坏"行为。  喜欢怀抱绒毛类玩具的孩子,有可能是一些感情丰富、细腻、依恋、温情的人。绒毛玩具常常是各种可爱的小动物,即可当作玩具,也可以视为伙伴;可以哄着它玩,也可以用它来发泄情绪,能满足孩子不同时刻的感情需要。另外,绒毛玩具特有的柔软质地,对性格孤独、胆怯,渴望关怀的孩子有安慰、稳定情绪的作用。  喜欢拼装玩具的孩子,通常好奇心强,容易被吸引,注意力保持较久,做事比较有耐性。拼装玩具需要孩子脑、手、眼配合,锻炼其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塑料拼装玩具的色彩漂亮、反复拆装且较安全,是幼儿的必选玩具。3岁以内的儿童随搭配,到4~5岁时就可以要求他们根据图型安装成一个"命名"的物品,也可以鼓励他们发明创造"自编"图形。  有的孩子喜欢运动性玩具,比如说:球、车、枪、剑、棍、棒等物。这些孩子从小好动,经常做出踢、跑、跳等动作,被家长认为"不安稳"。他们通常精力充沛、胆量较大,对内心的情绪不加掩饰,动作就是他们的"言语",是一种表达方式。这样的孩子喜欢简单的玩具,他的快乐源于活动本身,玩具在其中只是一个"饰物"。  还有的孩子喜欢电动玩具,一按电钮开关,玩具就可以让他们开心一刻,但这类玩具的缺憾是只能看到"表面热闹",无法探知其内部秘密。也有的家长因为电动玩具价钱最贵易损坏,就只让孩子看着家长操作,而不让他亲手触摸。这样做的结果是只搏得孩子一乐,他对玩具的兴趣不会维持太久,更不要说培养探索精神了。  父母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有目的地选择玩具,对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会有积极作用。  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好动,坐立不安,你可以选择一些静态性的智力玩具,像积木和插塑玩具,让孩子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学会控制物体,并进而能控制自己的行动,使好动的个性有所修正。  如果你的孩子沉默寡言,性格孤僻,你可以选择动态玩具,如惯性玩具和声控玩具,让孩子在追逐汽车、飞机、坦克的过程中,产生愉快和自信的感觉,逐渐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  如果你的孩子粗枝大叶,性情急躁,你可以选择些制作性玩具,如纸模玩具,让孩子在制作过程中,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养成学习的习惯。11.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玩具  玩具是孩子的良师,是孩子的益友。让孩子快乐的从玩中学出智慧,也不能让孩子空手去玩,这就不得不说到孩子们的玩具了。也许你常常为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玩具而发愁。其实给孩子选择玩具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在于一个"懂"字,而非在于"买"字。所谓懂就是要了解孩子的心,知道他们的爱好,然后根据他们的需要去给他们买玩具。在这一方面,家长们往往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根据自己的眼光而非孩子的眼光去为孩子买玩具。如果你永远也不懂的一个孩子的眼睛,一个孩子的心,进入不了一个孩子的精彩的世界,你还是依一个成年人的思维,成年人的喜怒哀乐去买玩具的话,那么建议你不要去买。孩子的玩具就是玩具,是天真与纯粹,是快乐与幼稚。  这就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选择玩具。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其身体发育程度和心理发展程度不同,对玩具的要求也不同,家长应依此选择玩具。  孩子的个性差异也是你选择玩具的另一个依据。好动的幼儿,家长可为其选择静态性的智力玩具,如积木拼搭、插塑玩具等;性格孤辟、沉默寡言、不合群的孩子,家长可为其选择动态玩具,如声控玩具等,让其在轻松、自由、不受压制的游戏氛围中产生愉快和自信的情感,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粗枝大叶、性情急躁的孩子,家长可为其选择制作性玩具,如提供半成品或纸盒、小棒、磁铁、绸布、数字盘、玩具秤等,让孩子在专心操作的过程中产生敏锐的辨别能力。  归结起来,你可以遵循以下几个规律:  一、提供的玩具要新颖、有趣。孩子一般喜欢色彩鲜艳、造型优美、性能多样的玩具。当然,这些玩具不一定都靠购买,可以引导和鼓励孩子用新玩法玩旧玩具--通过拆装、组合、搭配等,把旧玩具玩出新意来,给孩子提供一个变化无穷、新颖有趣的玩具世界,以发展孩子的积极性情绪。  二、提供玩具的内容要恰当,难易要适中。过难的玩具,孩子难以成功,容易使孩子产生沮丧、失败和受挫的消极情绪;而玩具的内容太容易,孩子的好奇心易于满足,孩子会觉得没意思。较为理想的玩具应内容恰当,难易适中,使孩子"跳一跳能摘到树上的果子",有利于孩子产生激动、快乐、成功等积极情绪体验。  三、引导孩子利用玩具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孩子游戏时总是轻松愉快的,成人应引导孩子开展有趣的游戏,发展孩子积极性情绪。一些需要其他孩子合作的游戏,如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等,成人可提供玩具,创造环境,邀请小朋友和孩子共同游戏。如成人可为孩子提供娃娃、家具、炊具、邮局和医院用品等主题玩具,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开展角色游戏,如"娃娃家"、"医院"等。在扮演角色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会充分表现扮演角色的情感,如妈妈对待孩子的慈爱、医生对待病人的热情等等。  四、尊重孩子,积极支持孩子合理的探索行为。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不爱惜玩具,刚买的玩具玩不了几天就被拆散了。对于这种情况,成人如不加分析就横加指责或打骂,极易使孩子产生委屈、压抑、恼怒等情绪,岂不知孩子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时拆散玩具往往是探究个"为什么"来满足好奇心,这时,成人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能横加指责。有时反而应该积极支持和鼓励,引导孩子对一些旧玩具进行拆装、组合,进行创新改造。  五、多给予表扬和激励。对孩子玩玩具时表现出来的意志努力和取得的点滴进步,成人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赞许,使孩子体会到亲情的愉悦。它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发挥创造力。在孩子完不成任务时,成人要进行具体分析,必要时给予启发和引导。切不可说一些丧气话,流露出失望或激怒的情绪,更不能严厉呵斥和责备。否则,只能使孩子一次次产生失望、怨恨、冷漠等消极情绪,最终丧失信心。第三章 在玩中教育他们成才1.从玩中培养儿童艺术细胞的方法  儿童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内容,他既能培养幼儿对艺术美的欣赏、识别、感受的能力,学习对美的对象的形态描绘和表现;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孩子的审美素质,塑造良好的个性,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形成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审美心理结构的塑造。许多理论与实践研究证明:艺术教育应从先学前期开始。1~3岁成为先学前期,是感受教育最重要的时期。在先学前期,通过各种艺术活动,让孩子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先学前期艺术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上。掌握先学前期儿童艺术教育的科学方法,是对应幼儿进行系统的艺术启蒙教育的关键。  1.兴趣启发法。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婴幼儿对某种事情开始感兴趣的时候,就是教他学这种事情的最佳时期。唯有教婴幼儿学他感兴趣的事情,婴幼儿才会自觉主动的学。"例如一名两岁的幼儿在看到他人进行舞蹈时,被舞蹈者的动作、服装所吸引,在看过一段时间后就不由自主的开始模仿舞蹈者的动作。这时教育这就要适宜的引导,引导幼儿有重点的观察,帮助他去体会音乐,掌握最基本的节奏,引导他在模仿的基础上自由舞蹈,并注意在幼儿为自己的手舞足蹈而兴致勃勃时,教育者不能以成人的模式去限制、否定,而应敏感的捕捉"闪光点"进行启发鼓励,这一由"兴趣"为起点的舞蹈萌芽就会在这位两岁幼儿的头脑中留下愉快的记忆,教育者就要承着"兴趣"这一起点,不断有计划深入的启发,为幼儿提供物质材料,创设学习环境,恰当的指导等,从而稳固儿童对舞蹈的兴趣,掌握一些基本的身体语言,激发其表现的欲望。  2.循序渐进法。先学前期儿童的发展是循环上升的,对他们的要求不能急于求成,要从易到难,逐步过度。在教育过程中就宜采取循序渐进法。如一位两岁幼儿在看到父母使用剪刀时,出于好奇于模仿心理,他也闹着要剪刀,面对这种情况,就不能粗暴否定,而是要讲明剪刀的危险性,为幼儿准备一把安全的儿童手工剪刀,提出阶段性目标,循序渐进的指导,从开始的学习会拿剪刀,到能用剪刀把纸剪开,再到能按纸上的线条剪直线,逐步增加难度,到剪出许多并列的直线,到现在幼儿已经两岁八个月了,已经能自如的使用剪刀去操作。这就是循序渐进进行教育的典型范例。这一方法在手工教学中,在其他方面如绘画、撕纸等艺术教育方面也是经常用到的。  3.游戏法。高尔基曾指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方法,他愿意游戏,愿意玩弄一切,他愿意在游戏中认识他周围的世界。"游戏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是先学前儿童教学的特点。由于先学前儿童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的水平很低,所以,先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就更离不开游戏法。他能提高婴幼儿的学习注意,集中婴幼儿的注意,促进各种感官和大脑的积极活动。如对先学前儿童进行歌唱教学,单纯的教唱会使他们很快失去兴趣,注意转移,而采用游戏法却会起到不同的效果。可根据歌曲的不同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游戏法,如学习一歌中,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为小鸡,他们的注意力就会十分集中,而有意注意的时间就会大大延长,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游戏发是这一年龄段儿童常用的教育方法之一,在艺术教育的其他方面也很适用。  4.鼓励表扬法。对幼儿的点滴进步都要有明确的肯定,及时予以鼓励、表扬。先学前儿童对成人的依赖性较强,就更需要成人的表扬,肯定。如一位一岁多的处于涂鸦期的儿童已经有了拿笔作画的要求,为他提供纸和笔后,他只是那着笔在纸上乱画,对画的过程非常满足,对画出来的线条也非常高兴,但这时只是涂涂画画,我们就要及时运用鼓励表扬法。当他在纸上涂满线条时,你赞赏的说一句:"你画的是下雨了吗?"本来是无意的乱画,在听到赞赏后儿童就会有意的练习直线、斜线,还会变画边说出自己绘画的意愿"又下雨了。"成人的赞赏激发了儿童绘画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儿童逐步练习,教育者就要根据作品及时指导,多给与肯定与表扬,并要以商量的口吻或游戏的口气向儿童提出指导性得建议。经过恰当的指导,儿童的绘画水平及技巧、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提高  5.直观演示法。先学前儿童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性、行动性,离开了一定的直观事物思维,儿童的思维往往会中断,所以直观演示法也是这个年龄段经常采用的方法。如一位两岁半的幼儿在看到成人包饺子后,他也有了动手包饺子的愿望,这时成人准备好彩泥、小棒等,他就会有板有眼的擀面皮,包饺子。当你示范其他泥工作品的过程后,他都会学着做出来,随着操作技巧的提高,它的创造欲望也逐渐加强。直观演示法是边抽象的说教、讲解为具体的操作演示,是先学前儿童交易接受的方法。  纵观所述,对先学前儿童进行艺术教育方法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它既包含着学前教育方法的普遍性,又具有其特殊性,这时由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与艺术活动内容的特点所决定的。以上方法需在实践工作中继续研究完善,还需进行其他方法的研究总结,达到运用恰当、科学的方法进行艺术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目标。2.天才是可以玩出来的  《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有一句名言:创新是玩出来的。玩谁不会?可是要玩出名堂,玩出创意可要有点水平。不过也有人不玩是不玩,一玩就玩大的。你有没有想过让你的孩子也成为玩中的天才?怎样让你的孩子成为天才?  对此玩出来的英语天才琬婷的父母向大家道出了三大秘笈:  一是品格的培养,做学问首先要学会怎么样做人。从小学到高中,琬婷的评语里都有"琬婷在自己学习进步的同时,还能带动班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这样的字样。父母从小就教育她,你会的知识你要毫无保留地教给同学们。这个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个合作的社会。你以后会走进社会,还是生活在社会里集体里。  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小,父母就培养她正确的看书阅读,有不认识的字,不懂的句子,才可以问大人。培养她生活的规律,有错及时改正等等。  三是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父母能教给孩子的知识再多,也毕竟是有限的。在知识膨胀的时代,对我们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是学习内容本身,还是学习方法?对于前者,我们穷尽一生,也取之不竭;对于后者,我们一旦掌握,就终身受用。学习能力首先就是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他们从来不手把手的教孩子。琬婷的学习都是主动和自主完成,从来没有依赖父母。每年的寒暑假,她都把下学期的课程全部预习一遍。  玩是孩子的天性,这一点很多做父母的都知道。但是怎么玩,玩什么,很多人未必有清楚的认识。很多孩子"玩"得很盲目,为玩而玩。由于这种现象,孩子本来可以从玩之中开发智慧和能力,但却被白白地浪费。应该明白,孩子不能为玩而玩,而是要玩出名堂来。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但是孩子的潜力是父母诱发出来的。孩子在玩的时候,充满了积极性、主动性。他们的大脑在飞速地运动,思想在不断闪出火花,这对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特别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其他手段难与之匹敌的。我们知道,"玩"有生活的影子,但绝不是对生活的照搬,孩子会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去改造生活。父母不应用条条框框去加以限制,这样孩子的创造力才能够容易得到充分发挥。在孩子的游戏过程中,父母不仅是一个角色,而是主谋,要担当指挥行动的重任。  著名动画片艺术家万籁鸣,从小喜欢和母亲玩手影游戏。他常被墙上晃动耳朵的"兔子"、汪汪叫的"小狗"迷住。形态生动逼真的手影游戏,激发了他对动画艺术的兴趣,长大以后他制作了我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成了著名艺术家。美国语言学家斯特金娜夫人,她常和女儿维尼玩语言游戏、表演游戏。维尼3岁就会写诗,4岁写剧本,5岁出诗集。由于游戏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具有丰富刺激的、能鼓励幼儿自己学习的良好环境,使他们获得安全感、自尊和自信,获得对学习的持久热情,从而终身受益。首创"进化论"的著名科学家达尔文,他的科学创造精神是从小时候喜欢玩儿昆虫、观察动植物变化开始的。而一些父母力图让孩子提早学习,其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1821年,德国一个小女孩拿木梳在家门口玩,无意中把两张纸片一上一下贴在木梳上,然后放在嘴边轻轻一吹,竟然发出"呜哩鸣哩"的声音。这时一位音乐家正好路过,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这个小女孩的杰作,并按小女孩的木梳和中国古代空的发音及罗马笛的发音吹奏原理,用象牙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只口琴。16世纪末,荷兰的一位眼镜商,他有一个聪明好动的孩子,很顽皮。这个孩子经常到磨镜房玩耍。一天他和磨镜片的工人一起玩镜片游戏,他把近视镜片和老花镜镜片放在一起,想看看镜片的变化。他一会儿拉开一点距离,一会儿又放近一点。当他一前一后举起镜片向前望时,不由得惊奇地大叫起来。原来,透过两层镜片,远处的景物被拉在近前了。眼镜商人从儿子的游戏中发现了镜片的奥妙,望远镜就这样发明了。不让孩子玩,等于在泯灭他们的天性,也让孩子失去了创造的驱动力,一切创造发明都无从谈起。这一点往往是父母容易忽视的。其实,在玩的过程中我们能发现孩子特殊的才能和天赋,如果能够因势利导地培养、强化这种兴趣,就可以培养出孩子特殊的才能,使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做出特殊的贡献。如英国的伟大的数学物理学家麦克斯,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就是他的父亲发现和培养出来的。有一次,他偶然发现儿子画的画很特别,引起了他的注意。儿子画了一个插菊花的花瓶,但是所有的菊花和图形都是由几何图形组成的菊花朵,大小不一样的三角形的叶片,它们的形状搭配得非常巧妙。父亲非常惊异地发现儿子对几何图形的控制能力,继而不断地启发引导,使他很快对数学入迷,终于成为一代杰出的数学物理学家。  为了开发儿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塞德兹博士还设计了各式各样的游戏。例如,他曾经送给儿子一个小玩具,用橡皮筋做动力使其飞人空中。小塞德兹非常喜欢,马上就联想到它与飞机的相似之处。他照着这个玩具仿制了几个,都能成功地飞起来。小塞德兹正是在这个玩具的启发下,明白了飞机飞上天的原理,从而开始制作航空模型。  一天,塞德兹博士给儿子带回了几块眼镜片,有近视镜片,也有老花镜片。小塞德兹对新奇的事物一向感兴趣,他把镜片架在自己的眼睛上玩,没过一会儿就大叫眼花,只好把镜片举到离眼睛较远的地方才能看清楚镜片后的东西。塞德兹博士任他淘气,不去管他。当他一只手拿着近视镜片,一只手拿着老花镜片,一前一后地向远处看时,他看到了什么呢?远处教学的尖塔突然来到了他眼前。  他高兴地大叫:"快来看啊,爸爸,礼拜堂的尖塔就在这里!"  从此,他懂得了望远镜的原理并亲手制作了他的第一架望远镜。  就是这样,通过不断地游戏和动手玩耍,小塞德兹的潜在能力得到了最好的开发。当后来人们称赞他多么富有天才时,孰不知,他的天才都是"玩"出来的啊!  卡尔威特的父亲是这样做的:他专门给卡尔开设了一个卡尔运动场。那里的各种器具,有的可以用棒子敲打,有的可以悬重,以促进他练就发达的肌肉。好多人大认为,孩子做游戏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必须使他在精神上、身体上、道德上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成长起来,不可白白浪费他们的精力。做发展孩子在爱好方面的能力游戏,也十分必要,也容易开展,因为这是孩子的本能。他还和卡尔常常做蒙眼睛的游戏。事实上,几乎所有孩子都喜好这一游戏。具体的玩法是把孩子的眼睛蒙上,给他各种物品让他猜是什么东西。另一种玩法是蒙上眼睛,在屋子里摸索,碰到一件东西就让他猜是什么,这类游戏能有效地发展孩子的触觉。  为了发展卡尔的视觉,他们也作一些数数的游戏。把几颗棋子、豆等放在桌上,让卡尔看一下就说出数字。他利用一切机会和卡尔作这类游戏。在饭后,见到盘子中的水果,马上问:这是几个?或在走路时,见到路旁的东西,就问:那是几个?或者在另一间屋的桌子上放上各种物品,让卡尔看一眼就说是些什么东西。这种游戏可以使孩子视觉灵敏,并发展记忆力。  在卡尔很小时,他还经常带卡尔到各处走走。为了训练卡尔的判断力,以后再去那里时,他就让卡尔在前面领路。经过这种训练,卡尔从18个月时起,就能带他的母亲和女佣到各处去。  训练视觉的游戏很多。他经常问卡尔室内的某一件东西,告诉卡尔这个物品是红色的,让卡尔猜猜是什么。卡尔就猜是字典、花、桌布等等,猜上三次或五次,必须在规定的次数内猜对。若猜不着,就轮会反过来猜测了。  他们还作乘法口诀的游戏。把5×7或8×9写在口诀卡片上。把这些卡片字朝下摞起来,一张一张地往外抽,抽出一张翻过来看,尽快地说出结果。如果不能马上说出或说的不对,他便说出来,并把说对的卡片拿走。  为了让卡尔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他还和卡尔作"模仿铜象"的游戏。他让卡尔摆出某种姿势,然后开始数数,在规定的数字内不许动,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卡尔学会控制自己的肌肉。据说希腊人喜欢作这种游戏,他们的动作之所以那么优美,恐怕原因就在这里吧。  他还教儿子搞园艺。这样不仅使卡尔高兴,而且可以促进智力发展和身体健康。在卡尔刚会走路的时候,他就给卡尔买来小铁锹和小铲子等工具,在院子的一角开辟一个小园地,教卡尔播种、栽花草、除杂草、浇水的方法。这些简单的劳动,在卡尔眼中也是一种极为有趣的游戏。通过搞园艺,使卡尔产生新的兴趣并养成劳动的习惯和忍耐精神。  如果孩子违反游戏规则时,父母要注意提醒他,但千万不要让游戏半途而废。如果这样,会极大地打击孩子对家庭角色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是比较严重的。  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玩"对他的意义是不同的。"玩"的方法也是变化和发展的。"玩"不仅仅在于"有趣",而且还在于通过"玩",孩子可以学习更多的东西,发现许多他认为奥妙的东西。我们知道,玩可以充分运动孩子身体的各个部位,可以帮助他的各个感官的发展,可以开发与培养孩子的智力和创造力。  玩本身是一种运动,通过玩,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可以协调孩子的动作,可以振奋孩子的精神,可以愉快孩子的情绪。但是,在玩的过程中,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良好的指导,否则就会发生前面所论述的种种不良问题。  父母和孩子玩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去观察他,尽量去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即使孩子很小的时候也应该这样。3.你可以这样和他们一起玩  玩是孩子与外在世界沟通的桥梁,透过玩的过程中,不但可帮助孩子发现自我、探索问题,也满足了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让他有机会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及态度。  只管去做。我们大人有时会忘记如何玩耍游戏,或忘记游戏的重要性。但是如果需要,就得说服自己,让自己蹲或跪在地板上和孩子一起游戏。挑选一些适合你的活动和孩子一块游戏。  掌握停止游戏的时间。物及必反--过多的游戏玩耍也是如此。如果你孩子玩的是他喜欢玩的玩具和游戏,那就和他一起玩,或接着玩。但是如果他变得坐立不安,觉得糊涂和厌烦,那就停止。对婴儿的成长和学习来说,停"机"时间和游戏时间同等重要。  让孩子单独游戏。你一旦养成了和孩子一起游戏的习惯后,那就很难改变了。你认为自己总是得和孩子玩。但是要记住,让孩子自己玩,自己摸索,也是很重要的。你可效仿孩子的活动或是引导孩子的活动,然后让他自行玩耍。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游戏。有的孩子会对某一个玩具玩上很长一段时间,以至于爸爸妈妈认为他是已经感到厌倦了--或者是爸爸妈妈感到厌倦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例如,一个形状分类器玩具可以被孩子用来摸索其外形、声音、能量和滚动以及如何装入篓筐等,这一切都是在各种形状被用来玩耍之前要做的。让你的孩子自行安排节奏。他如果要做其他事情,经常会给你一个信号。你要做的只是跟着他的活动。  和孩子一起玩听力游戏。当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听觉是他们感受这个世界的第一个起点。所以,了解孩子的听力发展进程,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孩子玩听力游戏,刺激他们大脑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和孩子一起读书,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每天都留出一段特别的时间作为每日读书时间,把和孩子一起选择"每日一书"变成惯例,然后坐在一个专门的位置读书。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读书,让孩子紧紧依偎着你,也可以让孩子拿着一个喜爱的玩具,或者是揽着他喜爱的被子。这时你要注意韵律和节奏,每个角色采用不同的声音,但不要采用"娃娃腔"。你也可以一边指着颜色、形状、小动物或故事中其他有趣的东西,一边谈论。但要注意的是你所选择的内容一定要色彩明快、文字简单的图画书能很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韵律美妙的歌谣能让孩子感到满足开心,辨识物品、动物、颜色、数字、文字的书能让孩子获得基本的概念。还有诸如翻翻书、立体书那样的玩具书,可以让孩子与故事互动起来。婴幼儿喜欢一遍又一遍重复地听。多次读一本书,可以帮助孩子对一些常用词汇熟悉起来。读一本孩子特别喜欢的书,用磁带或录音笔录下来,然后播放给孩子听。蹒跚学步的孩子也能用这种方法"自己读书"。  和孩子一起玩一玩益智游戏。依次说出名称。把6样东西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让孩子看上几十秒钟,然后遮起,要求孩子凭记忆依次说出这6样东西的名称。  颜色。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袜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也闭上眼睛说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袜的颜色,将会引起孩子对这种游戏的更大兴趣。  物品。当着孩子的面把8种不同的小物品分别藏好后,再让孩子将这些物品一一找出来。  看图说话。把15张不同内容的图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会儿,然后盖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图片内容尽可能准确地叙述一遍。  "飞机降落"。将一张大纸作为地图贴在墙上,纸上画出一大块地方作为"飞机场"。再用纸做一架"飞机",写上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图钉。让孩子站在离地图几步或十几步远的地方,先叫他观察一下地形,然后,蒙上眼睛,让他走近地图,并将"飞机"恰好降落在"飞机场"上。  看橱窗。这个游戏适合在带孩子外出时进行。路过商店橱窗时,先让孩子仔细观察一下橱窗里陈列的东西。离开以后,要求孩子说出刚才所看到的东西。  看着几个斯文小孩在一起玩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想起从前自己玩的哪些游戏呢?  玩水、猜动作、打弹珠......这是我们小时最爱玩的几种游戏,不过得说一下的是,这些游戏当年并不为父母所接受,甚至被他们当作"野蛮游戏"明令禁止。但是,当时我们很少能抵抗得住这些游戏的诱惑,回忆当年爬在泥地上打弹珠、在荒场上打"水仗"的情形,还是津津有味。  教宝宝也玩我们以前玩的游戏?许多父母可能想都不想便予以否决。  可是,我们把老游戏稍微改进一下,把它变得更"文明"些呢?许多父母又会想:这些游戏对孩子又没有帮助,还不如玩拼板呢?  这下父母们还是显露出自己的"目的"了吧!告诉大家,不要小看我们小时玩的"野蛮"游戏,它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身体,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何况,这些游戏都是我们打小最拿手的,和孩子一起游戏,会唤起我们的童心,增进亲子关系。4.和孩子玩要掌握的学问  华盛顿医学院的专家认为:"就孩子身体和智力的正常发育来说,玩耍与营养丰富的食物、干净的空气、充足的睡眠一样重要。"通过自由自在地玩耍,孩子试着了解世界,建立自信,掌握运动的技巧。  在生命最初的几个星期里,父母的脸孔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鼓励的微笑、慈爱的眼神、翕动的嘴唇都充满了无穷的魅力。长到三四个星期,婴儿就开始关注移动的物体,喜欢看晃动的、色彩艳丽的动物图案。  父母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动作锻炼来增强孩子的活动能力。婴儿的探索范围受其活动能力的限制,在独立移动之前他们需要他人的帮助。可是,怎么和一个连自主活动都不会的婴儿玩耍呢?教育心理学专家建议:把一个小小的、可以发声的皮球放在他的手里。让他感受到握紧手会有声音发出。然后把小皮球放在他的面前,让婴儿看到他面前的物品。通过不断的强化,他就能自己完成这些动作。父母要让孩子了解,他这么做能给自己和父母带来很大的乐趣。所以,当孩子完成某个动作,父母可以给予一种固定模式的鼓励,比如说微笑或者掌声。  随着孩子运动技巧的提高,父母可以让他坐起来,四处动动、到处摸摸,让他用自己的指尖感觉世界。经典的儿童训练活动有很多,例如敲门,把物体塞进去倒出来,让物体跌落下去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了解地心引力,可逆性和物体的相似性、不同性等常识。  在第一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大奖赛中,一个叫刘小源的4岁女娃娃唱的一段《大雪飘》,征服了观众、评委。最终,刘小源获得金奖,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票友。从此,一个4岁的孩子,凭借一出《大雪飘》红遍大江南北,成了"名人",成了破"纪录"的小明星。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原来,刘小源的父母都是京剧票友,爸爸唱小生,妈妈唱梅派青衣,两个人经常在家里唱念做打,但从不刻意培养孩子。也许是耳濡目染的原因,刘小源从小就对京剧表现出独特的兴趣,好玩好动的小源爱模仿。她经常扯起床单披在身上,然后做出各种造型,让妈妈猜是京剧里的哪个人物,一会儿是《霸王别姬》里的虞姬,一会儿是《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在孩子眼里这仅仅是好玩。但就是在玩中刘小源学唱会了许多京剧唱段。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是游戏,刘小源唱京剧就是如同在玩游戏,游戏就是她心中重要的工作。所以,父母应当尊重和理解儿童,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玩耍。  什么样的游戏可以玩,每天要玩多久?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因为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规划的。如果规定好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然后按照条条框框来执行,那就没有了游戏的乐趣。其实父母只要掌握一条基本规则,那就是给孩子适当的刺激就行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感觉、不同的需求。有些孩子活泼好动,他们需要更多的交流;有些孩子生性安静,他们会安静地躺着、坐着,自己静静地玩耍。父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了孩子的爱好,然后听从孩子的心声,抓住他的暗示,及时给予回应。如果你正试着和孩子玩游戏,而孩子扭动不安,眼神游离不定,明显没有兴趣,就不要强迫孩子,等他有兴趣了再接着做  有时候孩子非常想和父母玩耍,而父母却没有时间。父母常常会疑惑不安,甚至会因为没有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心生内疚。其实孩子也要学会适应现实,父母不是他们的全日制玩伴,这是他们学习的一部分。过犹不及,父母不能以此为借口,养成拒绝与孩子玩耍的习惯。当父母有正当理由不能与孩子一起玩的时候,要跟孩子解释清楚。虽然受词汇量的限制,孩子不可能完全了解你所说的话语,但他能明白你的表情和态度。  正是因为知道玩耍对孩子的智能开发非常重要,导致许多父母在这方面做得有些过头。有些父母非益智玩具不买,给孩子大量的动物识字卡片。专家警告这些父母,虽然父母充满良好的愿望,有些过分的做法可能会使孩子丧失好奇心。让孩子按照自己智力发展来决定玩耍方式。如果孩子把自己的玩具电话当成棒子敲打地板,或者拿错听筒,不要急着纠正。孩子是从对细节的认识中发展认知能力的。  玩具不是孩子玩耍的唯一对象。父母、声音、气味、灯光甚至一个普通的巧克力罐都会让孩子兴趣盎然。父母要不断和孩子交流,喝水、吃饭、换尿布,告诉孩子你正在做的事情。其实,父母要做的是给孩子"爱的鼓励"。得到父母肯定的鼓励,孩子会更愿意去尝试做各种事情。  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巴黎,有记者问其中一位资深科学家:"你在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科学家摆摆手,"我在幼儿园学到了毕生最宝贵的东西。"科学家解释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培根在谈到习惯时,也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5.教他们玩自制的玩具  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有数不清的毛绒玩具、电动玩具、益智玩具,可是孩子对于这些玩具的兴趣只有3分钟。新买的玩具,他们翻过来掉过去看看,玩不了一会儿就丢到了一边。有的家长说:"我们家的玩具汽车多得不得了,可以开个车展了。"有的家长说:"我们家里玩具有整整两箱,孩子看都不看一眼,反而把一些废旧物品当成了他的宝贝。你瞧,他经常右手拎个空可乐瓶,左手拿个废纸盒,这儿敲敲,那儿敲敲,往瓶里灌点水,往盒里装点沙,玩得不亦乐乎。其实,买来的玩具并不一定能吸引小孩子,反而是身边经常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更让他觉得有趣、好玩。我们建议家长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和孩子一起制作玩具。可以用易拉罐做成小哑铃,让孩子往里装上豆子、沙石等,听听不同东西发出的不同的声音,这种方法既简便又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以在废纸盒上钻个眼儿,涂上不同颜色,再用挂历纸卷成不同颜色的小纸棍,让孩子按颜色将小纸棍插入孔里。通过这个游戏,孩子对颜色的敏感度提高了,手眼协调能力增强了,小手自然就更灵活了。其实,只要家长做个有心人,就能发现你身边的许多废旧物品都是宝贝:奶粉罐做个小鼓挺不错;酒瓶盖串成铃摇起来很好听;大纸箱子打开底盖;孩子钻进钻出不亦乐乎......展示您的智慧吧,把家里的瓶瓶罐罐、纸盒、纸杯都变成孩子们喜爱的玩具,让自制玩具伴随孩子快乐成长,让自制玩具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乐趣。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化、自动化、电动化的玩具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原始的玩具,这使学前儿童原先在使用传统玩具过程中,对各种材料的感知分析、以物代物、想象力的启迪、思维的发展以及主动参与的乐趣被消极取代了。为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参与制作传统的原始的玩具中来,我们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就地取材,和幼儿共同寻找和挖掘制作玩具的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丰富多彩的玩具,从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及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一、和幼儿一起收集传统玩具,激发幼儿制作玩具的兴趣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奇、好问、好动,而好奇心正是兴趣的先导。一天,陈碧慧小朋友拿来了一匹马,那是用黄草编出来的,这个玩具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这个玩具是从哪儿买的?""这个玩具是怎么做出来的?""这个玩具是用什么做的?"孩子们好奇的睁大眼睛仔细地看着,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我请陈碧慧小朋友向大家介绍。陈碧慧小朋友自豪地说:"这是我妈妈做的,她是用黄草编出来的,她还教我怎么编呢。""那你会编吗?""会。"她很自信地说。"那用其他的东西行不行"?"行"!于是,我找来了麻绳,请她当场编给大家看,孩子们睁大双眼,既喜欢又羡慕。抓住这个机会,我和孩子们讨论:你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时候玩什么?会做什么玩具?孩子们都摇摇头。那你们回家去问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于是,用黄草编的马,用甜黍皮编的小鸟、做的灯笼,用稻草扎的小人等玩具渐渐地出现在教室里,同时幼儿间也开始相互讨论这些玩具的来历,对这些玩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自己尝试做做这些玩具。  二、和幼儿一起收集制作材料,引导幼儿讨论制作玩具的方法让幼儿回归自然,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他们的玩具。大自然中的一切,孩子们觉得是多么熟悉,又是多么新鲜、有趣。孩子们找来了棉花壳、甜黍皮、黄草、狗尾巴草、芦花、稻草、麦秆等东西。在收集的同时,幼儿也熟悉、了解了这些材料的基本特征。那么,如何将这些东西制作成玩具呢?根据幼儿的能力,老师要有目的地选择适合幼儿的材料和玩具,选择一些不是很精细的,容易制作的玩具,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对制作玩具有更高的兴趣。如:在扎稻草人时,我先引导幼儿观察稻草人有几部分,讨论哪部分应先完成,让幼儿大胆尝试,在操作中发现制作稻草人的方法和窍门。刚开始,幼儿虽然知道稻草人有头、身体、四肢,但在扎的时候总是比例不恰当,使稻草人看上去总是不协调,在操作中,幼儿发现分稻草很重要,只要分得恰当,扎的时候扎得不毛躁,再给稻草人穿上漂亮的衣服,一个好玩的稻草娃娃就完成了,将稻草娃娃布置在教室里。在扎稻草娃娃的基础上,幼儿进一步扎了稻草马等,由于循序渐进,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没有遇到很大的困难,对于用稻草制作玩具也更有兴趣了。  三、鼓励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大胆想象、制作玩具,发展创造力光是机械的操作幼儿很快就会厌倦,这就需要老师及时的引导他们,鼓励幼儿的创造行为,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幼儿更加深入的探索,创造出更多的玩具。如有的幼儿带来了用甜黍做成的灯笼,刚开始绿绿的很好看,但过不多久就变黑了,不易储藏,怎么使甜黍做的灯笼又好看又保持长久呢?根据灯笼的特征,根据和幼儿一起讨论,用什么来代替甜黍的茎,做灯笼的上端和下端,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大家觉得用泡漠塑料做最好。于是,大家一起把泡漠塑料切割成不同形状,但新问题又产生了,如何将灯笼的上下端固定住呢?幼儿说出了用筷子、用小棒、用麦秆等等物品,最后决定用一根小棒来固定。那么,如何使灯笼保持长久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一起将甜黍皮晒干,去除杂质,再剪成一样长短的长条备用,然后幼儿一起制作成灯笼。看着一盏盏灯笼在自己的手中诞生,使孩子们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又如孩子们收集的棉花壳,形状如同一朵朵小花,很漂亮,但可以做成什么玩具呢?一串挂在教室中的风铃启发了幼儿的思维,于是,一朵朵小花变得五颜六色,丰富多彩,串成了一只只美丽的风铃,在教室里悠悠荡荡,成了教室中一道美丽的风景。通过幼儿积极探索、相互讨论、大胆制作,不但提高了幼儿制作玩具的兴趣,而且还提高了幼儿的制作能力。使幼儿对农村自然资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萌发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制作玩具需要有一定的能力、耐心和意志,对于孩子来说有些难度,但是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对玩具的喜爱和好奇、好问、喜欢动手的特性,结合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技能,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创作,就能创造出更多、更新、更有趣的玩具,从而不断地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自制玩具贵在观念更新。在上辈人生活的年代,市面上玩具品种原本不多。由于普通人家整体生活水平较低,孩子的玩具买得很少,大多是家长用碎布头、小木块等物品自己动手制作的。就连一些幼儿园的玩教具,也是老师们因陋就简,开动脑筋巧手制作。这样的玩具虽然简陋又单调,但玩起来却不受限制,怎么摆弄都不怕,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如今伴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玩具也造得更加新颖,不仅形式多样、功能多变,还增加了不少声光电等高科技的玩意,令人眼花缭乱。但是玩具的基本功能并没有变,仍旧是动手动脑娱乐和教育的工具。有的时候因其价钱昂贵,反倒限制了孩子自己动手的空间,束缚了其想象力的发展。  提倡节日里父母和孩子一起来玩具DIY,首先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季湄在去年的一次全国性的幼教经验交流会曾提出,幼儿教育的基本元素主要有:尊重幼儿的人格和身心发展规律,与成人之间建立富有激励性的个性化互动,家园社区的良性合作等。那我们推论到家庭教育,也应该是关注童心童趣,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以幼儿的发展为本。  要改变过去那种逢年过节,家长扔给孩子几件玩具了事,只顾成人自娱自乐的老做法。抽出几天时间,和宝宝一起来制作玩具。特别是那些一天到晚忙得不着家的父母,更应该好好利用这几天长假,与孩子沟通交流。而带孩子一起制作玩具,鼓励其大胆思考,积极动手,是亲子交流培养感情的极好方式,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  据媒体报道,日本的母亲经常利用家里的废旧物品引导宝贝充分发挥想象力,制作一些自己喜爱的玩具,让他们在制作玩具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他周围的世界,培养宝贝的观察力、思维力与创造力。她们认为自制玩具是宝贝学习的最佳方式。从挑选材料、构思设计、再动手试做,经过反复修改,最后成功地做出一个玩具,这既是宝宝玩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在自制玩具中,孩子一步一步了解玩具的构造及制作方法,认知能力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  父母与孩子一道自制玩具的过程中,需要互相商量,彼此互助配合。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孩子做主角,自己做配角。鼓励孩子遇到困难动脑筋想办法,坚持到底,并形成愉快的学习及合作的环境,这对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和良好的性格很重要。  父母和孩子一起做玩具,不单纯是玩,还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无论是家缠万贯,还是贫民百姓,做玩具不在于省几个钱,在于自己动手的乐趣。巧手的妈妈做出的玩具可能比买的还好,而不善于动手的父母可能做出的玩具显得差一些,也并不影响孩子玩的兴致。其实父母和宝宝在玩具DIY中同玩同乐,不在于手艺高低,而在于一颗未泯的童心。  经常见到幼儿园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用废易拉罐、旧牙膏盒、药盒做出花篮、机器人、小汽车,玩得兴致勃勃。在幼儿的眼睛里绝没有贵贱与花钱多少的概念,他们认为自己做的东西是最美的。父母只要重视和孩子一起做玩具的过程,不要在乎做出的东西好坏。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当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地做出玩具时,就会生发出强烈的自信,而自信心正是孩子今后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基础。  现在年龄四五十岁的人,在自己的童年时代也都有自己的玩具,那个时候的玩具大都是就地取材,自己动手,虽然简单,但饶有兴趣,一年四季各有特色。  春天,柳枝吐绿,露出鲜嫩的枝条,爬到树上,折一枝嫩条,截取一段,用脱下的外皮做哨子。由于长短粗细不同,所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有的"吱吱"叫,有的"呜呜"响。待到蒜薹上市,蒜薹顶端的蒜薹帽就成了我们做"胡子"的原材料:用针线将蒜薹帽一根根串起来,挂在嘴巴上,就成唱戏用的"髯口"。小葱的叶子,把尖儿去掉,放到火上烤一烤,让它的下端变软,用嘴一吹,就会发出"呜---卟噜卟噜"的声音,小的时候可不像现在的孩子见了虫子怕得要命。夏天,常常逮了"磕头虫"在手上,不停地喊着:"磕头买包儿吃,磕头买包儿吃。"磕头虫很有灵气,听到就会不停地"啪啪"点头。  水枪是夏天爱打水仗的孩子们的"常备武器"。它像现在的注射器,不过是孩子们自己用竹子做的。拿一根筷子一头缠上布,插进一截竹节底部钻上一个小孔的竹筒里,吸上水,用力一推,水便会射出很远。  秋天来了,秫秸花生又成了我们的玩具,拣粗壮干透的秫秸,剥下"细细篾儿"(秫秸皮),与一截截的"疙当瓤儿"(秫秸瓤)插在一起可以做成眼镜、灯笼、蝈蝈笼子等等。不同的花生可以做成形状各异的小人儿、小狗,也可以夹在耳朵上,甚至眼皮上做道具。闲来无事,戴上秫秸做的"眼镜",耳朵夹上花生果,脖子上挂一串山楂串,十分有趣。  冬天是好季节。尜儿是用硬一点的木头自己削的,"懒老婆"一般是用废铁锨把圆木截取一段用刀砍削而成的。有条件的孩子还会在圆锥形的顶端嵌一颗钢珠,一则耐磨二则减少阻力。还有的孩子用水彩将"懒老婆"涂成五颜六色,转起来非常好看。快过年的时候,大一点的孩子玩一种用地排车辐条做的"洋火枪"。将车辐条弯成手枪的样子,车条帽里放上火柴头,往硬地上一磕,就会"砰"地一声响,冷不丁还真会吓一跳。还有一种是往天上扔的,原理一样,一头系一红布条,落地时才响。如今,儿时简单粗糙的玩具已被变形金刚、遥控玩具等所取代,但自己动手的盎然情趣、自娱自乐的欢快心情却总也抹不去。6.让孩子有个宽松的玩的环境  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有些人望子成龙,却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有人把孩子的责任担到自己肩上,结果,孩子缺乏奋发向上的愿望和动力,自然很难成龙。  由此,我们是否该把"望子成龙""逼子成龙"改为"让子成龙";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我们应该让孩子有更多创造的自由,激发孩子成龙的热情,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欲望,让孩子自己渴望成龙,这样,孩子才能自觉求知,最终成为真正的龙。  如果一个游戏环境能满足孩子健康安全成长、激发孩子探索欲、满足孩子好奇心、缓解情绪压力、发挥想象力及自主独立使用空间的需求,那么这个环境就是个能促进婴幼儿整合性发展的游戏环境。  足够的活动空间:活动空间要多大才够,要先考虑使用的人数多寡,人数愈多所需要的空间愈大。另外,年龄也是空间规划的考虑因素。婴幼儿行动不稳,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大孩子行动莽撞,容易在无意间伤害到婴幼儿,所以大孩子和婴幼儿的活动空间最好能有所区隔。  采光通风良好:婴幼儿就如同刚冒出嫩芽的小树,需要足够的阳光、空气帮助其健康的成长。一个采光通风良好的环境,较不易传播病媒引起传染性疾病,也有益骨骼、身体的发育。  玩具陈列让幼儿容易取放:若要营造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学习环境,让婴幼儿充份发挥创造力,基本上玩具的陈列要让婴幼儿容易取放,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去玩这些玩具,较容易培养其独立自主的个性。  可让幼儿自在的游戏活动:婴幼儿的游戏空间应该置于不受干扰的位置,例如不能将活动空间设置在人来人往的信道;与大孩子的跑跳空间有所区隔,让幼儿能自在的游戏其间。  符合婴幼儿发展需求:不同年龄的孩子能力不同,对空间的需求也不相同。例如:不会翻身的婴儿,床是其主要的活动空间,会爬行的婴儿则需要安全、适合爬行探索的空间。  注意动线规划:动线规划的原则包括不将动态性玩具、游乐设施放置在经常走动的路线上;动静态活动设备不宜摆在一起,以免发生干扰。  提供足够的游戏设备及玩具:婴幼儿的占有欲很强,其发展阶段又处于自我中心期,尚未发展合作行为,很难引导孩子合作游戏。最好能提供足够的游戏设备,以免经常发生争夺玩具的情境。  最重要的就是基本动作能力的建立,包括抬头、翻身、扶坐、独坐、爬、站、走。第二年从走到跑、简单的跳跃动作,第三年可以双脚跳、骑三轮脚踏车、投掷球......等。基本动作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每一个动作发展的里程,就带领孩子向宽广的世界更迈进一步。  要夸具体,夸细节。不要总笼统地说你好、真棒。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得到了表扬,哪些方面做对了,好在哪儿。  及时夸,趁热打铁。一旦孩子出现好的行为要及时表扬,越小的孩子越要如此。  表扬的内容应该是孩子垫起脚能够到的行为,表扬一个6岁的孩子自己会吃饭没有太多的意义。  你在表扬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也不要贬低别的孩子。应该鼓励孩子向伙伴学习。  表扬的时候不要有一些做不到的许诺。否则,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不信任你,对你的表扬不会很珍惜。  家庭应该是孩子最放松的地方,家庭气氛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家庭中放松的气氛,可以融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加强双方的交流。而家长对孩子教育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比如孩子放学回到家中,原本开开心心的想把今天学校及班级发生的事情告诉父母,可父母却问孩子今天举手回答问题了吗、赶紧抓紧时间做作业或者做完赶紧睡明天还要去少年宫学习等等,这些话对孩子的情绪影响很大,许多孩子因此不愿再跟父母交流沟通,也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应该关心孩子的学习,但是一定要注意方法,不要天天问,即使要天天问,也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如:可以先跟孩子聊天,问他今天学校有没有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这样一来,孩子就自然会把你当成朋友,什么话都会跟你说了,然后在慢慢的转化到学习上去。既能对孩子起到教育的作用,也能让孩子把你当成朋友。  因此,家长对孩子要求不能过高,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孩子从思考--比较--接受--改正的适应过程,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发展能力,提高自信。  处在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他们的人格往往能受到尊重,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而处于专制、压抑或者过分溺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缺乏创造力。  众所周知的195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克莉斯蒂安。福尔哈德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里。她的父亲总是耐心、认真地听取她的意见,对于女儿不拘一格的独特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父亲给予了最大的肯定和鼓励。父亲的赞许给了克莉斯蒂安。福尔哈德极大的信心,使得她无论做什么,都试图用自己的新的观点去做。每当冒出什么新想法时,她首先想到的是要告诉父亲,因为父亲一直是她的"忠实听众"。在父亲的鼓励下克莉斯蒂安。福尔哈德保持了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大胆的怀疑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克莉斯蒂安。福尔哈德在科学的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事实上,许多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少年时代都不是"安分守己"之辈,他们经常会冒出一些"奇思妙想",有时还会给周边的人们闯祸,因为他们总是喜欢去做别人没有想到的、从来没有人做过的实验。由于许多实验是非常危险的,导致爆炸的也比较多。比如: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克里克;197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库柏;198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恩斯等人,都曾是爆炸事件的"肇事者"。令人费解的是,这些孩子的父母并没有如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去呵斥孩子,而是采用一种宽容的态度,既让孩子在失败中汲取了教训,又保护了孩子的科学爱好与创新的意识。  由此可见,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我们当老师和父母的,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和谐的环境,容忍孩子们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允许孩子坚持自己的"奇谈怪论",因为这些正是孩子创造力的来源。7.玩中可以培养孩子的音乐天分  孩子的生活离不开音乐。音乐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孩子的音乐能力主要体现在唱歌、舞蹈、弹奏、表演等方面。但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对待孩子音乐能力的发展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况。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历来受到人们的青睐。它的特殊魅力在于,它是人类智能的催化剂,这正是许多家长愿意让宝宝学习音乐的原因所在。衡量一个宝宝是否聪明,要看他的记忆力、反应能力、创造力,要使之达到更完美的捷径就是音乐。  现在许多家长让孩子学音乐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大多从乐理知识入手或掌握一门乐器。如果方法不得当,反而泯灭了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那怎样才能让宝宝喜欢上音乐、学习音乐呢?  2岁以后的宝宝,身体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会走会跑,也变得能说会道了,而且这是宝宝思维发展非常活跃的时期。奥尔夫音乐正是符合宝宝生理及心理特点,慢慢将孩子引入音乐殿堂的一个好方法。奥尔夫音乐可使宝宝从多角度接触音乐,并把音高抛开,让宝宝从律动、声势、问好等各方面练习节奏,使宝宝没有旋律的压力,掌握得非常快。  其实细心的妈妈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音乐的本能,当你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时,宝宝一定会手舞足蹈,这种音乐的本能是最原始的。奥尔夫音乐通过儿歌、舞蹈、律动、即兴创造来体现音乐的高低、强弱、轻重、缓急。例如:听到比较重的音乐,宝宝会联想到大象走路;轻音乐就好像小鸟在飞;柔美的音乐,宝宝可以用纱巾来表现音乐的飘逸感。宝宝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着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特别是着重培养了宝宝的音乐素养。比强行让他学会识多少谱、会一门乐器要强得多。学习奥尔夫音乐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通过音乐,有目的培养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使之达到完美人格。  哪个爸爸妈妈不想早点开发宝贝的智力呢?可是,面对幼小而不懂事的宝贝,一般的教育方法对他有效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小宝贝爱玩,那么只有把知识融在游戏中,给他提供一个既可以玩又可以学的环境,才对宝贝的成长有益。  一岁时,宝贝刚学会走路,抓握和摆弄物体的能力已发展起来,这时他拿到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当玩具玩,并且他会在玩中得到快乐,身体同时也得到锻炼。当然,爸爸妈妈要注意把对贝贝有危险的东西藏好。  二岁后,宝贝的听觉、语言、模仿能力都已比较完善,他会经常模仿妈妈或爸爸的样做一些事,尤其喜欢玩"过家家"。游戏中,宝贝可以将平常听到学到的知识经验回忆起来,再去模仿,从而提高他的认知能力。  适量的,适合宝贝年龄特点的玩具,可以让他在活动技巧、想象力、思维活动、动手能力、创造力等方面得以发展。  那么在家庭中怎样发展孩子的音乐能力呢?  成人要克服重知识轻音乐的思想,因为音乐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二者是有联系的。如孩子的咿呀学语是从听觉开始的,而音乐则是训练孩子听觉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实践证明:音乐不仅能促进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的发展,而且还能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所以成人不能忽视音乐对孩子所产生的作用。  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创造多听、多看、多唱、多练的条件。如成人经常给孩子听歌曲和音乐,让孩子跟着音乐唱和练,给孩子看电视中的文艺节目,带孩子观看文艺演出,听音乐会等,从而丰富孩子的音乐知识,发展音乐能力。  通过活泼有趣的音乐活动,把学习音乐融于孩子的生活和游戏之中,让孩子感受和沉浸在参与活动的快乐之中。如让孩子学乐器、舞蹈、唱歌等,可利用各种游戏、娱乐的方法,让孩子在唱唱、跳跳、玩玩、动动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音乐。  让孩子直接参与表演活动,在直接参与和体验中感受各种音乐的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从中感知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音色等,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如让孩子听音乐创编动作,用小乐器敲打出各种节奏音型,还可以让孩子做""小老师"、"小指挥"等,培养和发展孩子的音乐能力。  在发展孩子的音乐能力中,要着重培养孩子的音准、节奏感及对音乐的感受力,使孩子从小便表现出对音乐、歌曲、舞蹈的兴趣,对音乐、歌曲、舞蹈的创作才能。成人要特别注意加以保护和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能,并向有关老师请教,使孩子蕴藏的非凡天才得到培养、发展。8.从玩中培养孩子的美术天分  美术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内涵,美术可以使人知道怎么去在生活中去发现美怎么去寻找美!或把美术当成认识和发现美的一种技艺!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的素质,陶冶情操,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热爱大自然,向往和平与友爱!当孩子对美术萌发出了朦胧的爱,或许还表现出那么一些天赋,爸爸妈妈就该行动起来了!孩子再脏再乱的画面,父母都不应该全盘否定,因为里面总有值得肯定的东西,哪怕孩子只在纸上画了一条线,也应该鼓励他:"这是春天的雨还是地上的小草?还是水里游来游去的鱼?"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画画、一起剪剪贴贴、一起玩玩色彩的游戏,孩子会非常高兴,还可以邀请小伙伴到家里来和孩子一起"玩"美术。给孩子提供丰富的创作材料,比如:一块属于他自己的空间,让他可以在这个天地里大胆地创作;一张尽可能大的纸;一块可以尽情涂抹的瓷砖;各种喜欢的彩笔,各色漂亮的纸头,甚至广告纸、胶水等材料,这样既不会弄脏家里的地板和墙壁,又能随时满足孩子创作的欲望。书中的内容如果太难,不容易让孩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时间长了,孩子很容易失去兴趣。父母选书时要先看看美术书的提示,如:"适合2~3岁的幼儿",再结合您对孩子现有水平的了解。例如,您的孩子现在3岁,这阶段应主要学习画简单的线条和形状,包括直线、折线、曲线、圆形和方形,如果书中的线条和图形比较复杂,孩子会力不从心,困难较大;再如,3岁左右的孩子应选择以对边折和对角折为主的折纸活动,如果书中有双正方折和双三角折就比较难了。有的家长以为简笔画最适合幼儿,所以只给孩子买简笔画书籍,其实,虽然简笔画可以帮助孩子积累一定的造型表象,但同时它也比较单调,容易限制孩子自己的造型能力,所以,过多的简笔画书籍会限制孩子的发展。买些美术欣赏书,这样的书籍能够丰富孩子的视觉经验,让孩子逐渐形成"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欣赏各种画派不同的表现手段。注意书籍本身的美观、有趣味性,不单纯提供范例,还穿插了有趣情节的美术书,或是"混合式"的书籍,折纸结合绘画(在折好的东西上添画)、涂色结合绘画等更适合孩子。不少家长以为,小孩子刚开始学美术,不必请很专业的美术教师。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最初的印象往往深刻而持久,如果孩子开始学美术时接触的是正确的原则和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少走弯路,长久受益。所以,家长应为孩子选择一位好的美术启蒙老师:受过专业训练、有丰富教学经验。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新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孩子在宽松自由、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自主学习,让孩子快乐地走进美术课堂,并要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挖掘孩子的潜在能力,通过艺术形象的陶冶,努力使每一个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注儿童心理,让孩子乐中有学。美术是视觉艺术,美术教育重视视觉形象的运用。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提高获取知识的质量,引导孩子直接观察对象,认知对象。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的成人难以理解。作为孩子们的朋友,应该以童心看待孩子,给孩子更多的活动和想象的空间,去发挥他们自己的特长,去表现他们自己的个性。  体验、创造并重,让孩子乐中有学。游戏、活动对于儿童的成长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顺应孩子们爱玩的天性,让孩子们真正快乐起来。在玩的过程中,孩子得到了健康的发展,难度在孩子们的积极参与中得到突破。  想象力的发展帮助智力发展。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参与思维过程。想象力贫乏,思维就狭窄,智力就不可能充分发展。想象可成为孩子意志行为的内部推动力。想象力弱的孩子,往往依赖于动作,其攻击行为较多。心理投射测验证实:鼓励儿童想象,可使好动的孩子安静下来,逐渐集中注意和思考某一对象或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发展想象力有利于孩子品格的培养。  美术在发展幼儿想象力中有相当作用。由于美术的色彩、亮度的不同,作用于孩子视觉器官和传入神经,便与肌体内某些组织产生共鸣,进而激发和丰富想象力,同时陶冶孩子的性情。此外,运用情节迷人的故事、绚丽多彩的绘画、生动活泼的影视、形象有趣的玩具、品种繁多的动植物,甚至俯身可拾的沙土、木块等,都可激发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低年级的美术课堂中,玩与学是辨证的统一,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玩就是学。学是玩的目的,玩是学的载体。通过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和环境中参加美术活动,会产生浓厚的美术兴趣和欲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9.玩可以开发大脑  大脑开发得当孩子将受用终身,可以通过玩来使孩子的大脑得到开发。  早期教育是近年的热门词汇,不少家长认为早期教育是孩子3岁以后的事情,杨健教授却提出早期教育从"零岁"开始,甚至从胎儿期就开始胎教。  "0到3岁的早期教育最重要的作用,是把孩子从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宝宝都会咬自己的脚丫,为什么?因为他以为是别人的脚,不咬白不咬,后来他知道是自己的,就不咬了。慢慢地,孩子从认识自我,变成认识他人和社会。所以,孩子不要中断和同伴的交往。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一个防盗门,孩子与世隔绝,对成长很不利。"0到3岁,父母应该帮宝宝学做一个健康的、适应环境的社会人。  杨健教授说,0到6岁是大脑开发的黄金时期,开发得当并发现潜能,将受用终身。这时候应注重孩子认知的提高,并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共同生活。  那么怎么让孩子在玩中开发他们的大脑呢?游戏和运动,都能训练孩子的灵巧性,锻炼他们的身体机能,增强协调能力。因此父母应该适时让孩子多做一些运动。  走路时,不时的变换走路的方式,能使原本单调、枯燥得走路变成一种愉快的运动,既有益于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又利于孩子智能的身体的协调能力的培养。  让孩子身体弯曲进行滚翻,是锻炼腹肌的最好方法,不仅使孩子尝到滚翻的乐趣,而且又使脚的弹力、平衡能力更富灵巧性。  跳能够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父母可以让孩子一边想象一边有节奏地跳,或者可以模仿小动物,也可做踢沙包、踢毽子等游戏不定期锻炼孩子跳的能力。  投掷能使手、脚、脑得到协调得训练,对提高孩子运动神经的灵巧性很有帮助。因此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到操场上去做一些投、接的运动,如扔沙包,扔小球等。  小孩子太小的时候不必教小孩识太多的字,反而对以后的小学教育造成困难。小孩会因为自己以为自己懂了而产生厌学情绪的,所以现在好的幼儿园如实验幼儿园都是不太多的教这方面的知道的,小孩子小的时候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玩,学会在玩中受到启发,重要的是开发大脑才是关键。  刺激指尖法。人体的每一块肌肉在大脑层中都有着相应的神经中枢,其中手指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区域最广泛,所以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聪明。因此,训练孩子手的技能,对于开发智力十分重要。自然而然地,双手就成了大脑的"老师"。  玩沙子,玩石子,玩豆豆等,可以锻炼孩子手的神经反射,促进大脑的发育;伸、屈手指,闭上眼扣扣,练习写字绘画,可以增强手指的柔韧性,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摆弄智力玩具、拍球投篮、学打算盘、做手指操等精细的活动,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增强大脑和手指间的信息传;玩积木、橡皮泥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经常让孩子交替使用左、右手,可以更好地开发大脑两半球的智力。  爬爬爬。妈妈们经常教导宝宝不能在地上爬行,怕弄脏衣服,而且也不雅观。其实要刺激右脑,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从小就训练爬行,未来对小孩的平衡感及运动细胞都有帮助。  借助音乐的力量。大脑的右半球负责完成音乐、情感等工作,被称为"音乐脑"。专家发现,如果在宝宝在幼儿期能够经常学音乐、听音乐、就可以大大地开发"音乐脑",提高孩子的智能。学习弹琴是一种很好的指尖运动,同时,父母还可以在孩子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创造一个音乐背景。因为音乐由右脑感知,左脑并不因此受到影响,仍可独立工作,这样就能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右脑的锻炼。  运动锻炼法。右脑在运动中随之而来的鲜明形象和细胞激发比静止时来得快,在运动时有意识地让左手、右手多重复几个动作,可以刺激右脑,激发灵感。由于右脑的活动,左半球的活动受到某种抑制,人的思想或多或少地摆脱了现成的逻辑思维方法,灵感经常会脱颖而出。第四章 寓教于玩,可以让孩子学到的1.语言的交流  应该对他说些什么?喜欢说什么都行,也可在说话的同时配一些舒缓的音乐,每一位母亲都告诉宝宝她自己的一套话,对宝宝唱她自己的歌。对宝宝唱歌、说话、做好笑的鬼脸,或是轻轻摇他,和他戏耍的时候,正是给予他感觉刺激的时候,这将促进他智力的发展。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打我记事起奶奶跟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她老人家总是借一点点小油头,就狠命儿夸我,以至把我心目中向美向真的那片风帆,越擎越高,越鼓越满,让我对人生和人性都充满了无限的信心和希望。所以,自从我做了父亲之后,我最坚信的一条家庭教育理念,也就是多夸奖孩子,多表扬孩子,说白了,也就是多对孩子讲讲好话,多给孩子戴戴高帽。大家都知道,孩子的心是最干净的白纸,你说他好,那是在他上面画美丽的图画,你说他坏呢,那是在他上面泼难看的墨团。你若想把他塑造成一个美好的人,你当然得在他心上画优美的线条罗。  我国杰出的童话作家郑渊洁在教育孩子时曾说过这样的话:"要多夸孩子,要采取广种薄收的方法来夸孩子,比如他画画时,你就夸他画画好,比如他唱歌时,你就夸他唱歌好,比如他折纸时,你就夸他折纸好。总之,你看他无论干什么你都夸,那他总有潜在的某一种天赋被你激发出来了。"郑渊洁的儿子,由于从小受父亲激励,20多时就成为一家少儿画报的主编。  著名儿童教育家"知心姐姐"卢群,她在演讲中也反复强调,要多夸孩子,有孩子的父母要反复跟孩子说:"宝贝,你真棒"是啊,你对你的孩子越夸的多,你孩子的自信也越多,孩子的喜悦和自信时刻围绕在你的夸奖声中,他们对这世界的畏惧也就越少,他们的成长天空也就越广阔。他会在你的赏识中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和小朋友的合作和分享。有许多人都了解,爱因斯坦小时候曾被老师和同学视为弱智儿,而他的父母,尤其是母亲不仅不相信她儿子愚笨,而且坚持时时鼓励他,夸奖他,启发他,教育他,终于使他成了旷世天才。  我有个画家朋友曾跟我说过,他是被母亲用一根"黄瓜"夸出来的。在他六岁第一次拿画笔时,他画了半个月亮。当他兴冲冲把他的作品送去给母亲看时,他母亲夸道:"啊,宝贝,你画的黄瓜太棒了,妈妈真为你高兴。"正是这一根由月亮变成的黄瓜,把我的朋友带进了绘画艺术的殿堂。我那朋友曾说:"其实小孩子吗,无论你是夸他月亮画得好,还是夸他黄瓜画得好,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在他心中种下了一棵生长希望的美好之树。"  是的,爱,永远比恨更有力量,而夸奖一个孩子,永远比斥责一个孩子更能帮助他茁壮成长。"你真棒""你的行为让爸爸妈妈感到骄傲""好聪明""我们欣赏你"让这些溢美之词永远充满在你的孩子身边吧。因为我相信,好孩子真的是夸出来的。  自信是生命成长的强大动力,自信是人生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在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等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进到最佳状态。而高水平的发挥在不断反复的基础上,巩固成为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将人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有了自信心,就会通过行动和实践来证明自己能够成功,就会破除一切障碍去争取成功。无论做什么事。父母首先要帮孩子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只要努力一定能行。夸奖对于孩子,就像阳光对于小草一样重要!父母如果能够找到一种方法让自己的孩子"乐"起来,那么成功就在你的手里了。当然,关键是孩子对什么事物"乐"。因此,我们在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父母要用"夸奖"的方法培养出孩子"乐"的兴趣来,在本书里,"夸奖"就是采用一切正面的方法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去做各种事情。"夸奖"出体魄、"夸奖"出潜能、"夸奖"出智慧、"夸奖"出品质、"夸奖"出成功......"夸奖"是人生成功的催化剂。愿每一个父母都拿起这本书看一下,想一想我们所说的问题,可能就会改变你在过去形成的那些习惯和方法。孩子未来的人生就取决于你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夸奖"就是改变孩子命运的法宝。2.生活中的玩  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4岁的儿子很困惑,他胆小、做事没有毅力,有很多我不能容忍的缺点:一次,幼儿园邀请家长去参加开园活动,小朋友都在那里大大方方表演,就他一个人缩在角落里不吭声,老师拉他也不上去;别的小朋友都在一起玩,只有他总是牵着我的衣角;搭积木搭到一半时倒了就不耐烦,怎么哄他都不肯再玩下去......凡此种种,令我沮丧不已,可我知道,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他。  在研究了儿子的性格特质,广泛征询了各方高人的意见之后,我为儿子设计了一个既另类又简单的计划-教他"玩"。  当然这玩不是瞎玩,选的全是有针对性的项目,第一个就是颇需点勇气的小滑板车。  一开始,儿子总是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不放,我稍一松手他就哇哇大叫。我坚持着鼓励他:兵兵,你滑得不错,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学会的。一次又一次地,儿子在我的期待中,手慢慢松开了,开始在我的保护下歪歪斜斜地慢慢滑。一小步、两小步,一大步、两大步,儿子终于找到了一点感觉,他开始兴奋起来,对我叫着:"妈妈,我不要你扶了,你看我自己会了。"当然,也有摔倒的时候,但在成功的巨大诱惑下,那根本就不算什么了。一周以后,儿子已经能自如地操纵小滑板车,在同龄的孩子中还算超前了一步。  这时,我开始了计划中的第二个项目:教儿子跳绳。  我先自己变着花样跳给儿子看。儿子觉得有趣,迫不及待地抢过绳子来玩。可真把绳子拿在手里自己跳时,感觉就不那么对劲了-不是手不动,就是脚不动,很难手脚并举。于是我让他不动绳子,先做动作,找找感觉。孩子是没多少耐心的,当他发觉一项活动不是那么简单后就很容易放弃。为了让他坚持下去,我找来几个大一点的小朋友,一人牵一头绳子,换一种方法让儿子跳。儿子在绳子中间钻来钻去,乐得哈哈大笑,脚会动了,手就容易了,两周后,儿子跳绳的技术已有小成。  接连攻克了两个"堡垒"之后,我明显感觉到儿子的自信心增强了,对运动的兴趣加大了,户外活动的时间延长了。而且,因为儿子技艺傍身,总能吸引到一些小朋友跟他玩,慢慢地他懂得了怎么跟别人交往,性格也越来越活跃。  成果还需要巩固,我又开始了计划中的第三个项目:教孩子骑两轮自行车。  这个项目训练的难度比小滑板车要大些,一开始儿子的小手根本把不住龙头,扭来扭去,连人带车摔了好几次。不过有了前两次的训练经验,他的情绪不那么急躁了。我一边扶着他骑,一边给他指导几个关键点:掌握龙头、身体平衡、放松。找到感觉后,儿子扭扭歪歪地上路了,竟然骑出了5米远。这一来,他的信心大增,10天左右的时间,就已经能骑着小两轮车骄傲地跟在我身后去买菜了。  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的另类计划大获成功。现在儿子还学会了游泳,并开始学溜冰了。虽然还在起步,可是我相信他一定能学会,因为他已经把挑战当作了一种乐趣,这样的孩子我还担心他胆小没有毅力吗?他已经切身体验到做一件事只要有勇气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做好。我想,这对他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训练,也是一种学习态度和习惯的训练,比教他认几个字背几句诗强多了。不信吗,你自己试试看吧。  玩中的乾坤: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各个击破,让孩子逐渐增强信心;不要操之过急,孩子玩会一样东西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学会耐心等待;家长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要放得开,不能保护过度,如果孩子后面老是跟着一个大惊小怪、咋咋呼呼的尾巴,孩子怎么会勇往直前呢?3.让孩子回归自然中去  现在,不少家长认为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就要让孩子多写、多算,殊不知,这样一来,也就使孩子逐步疏远了大自然,从而失去了一位可以启迪心灵的好老师。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的千姿百态无穷的变化,吸引着富有好奇心的孩子。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就会打开他们向自然求索知识的心扉。例如,春天里,你不妨带孩子到户外去观察生机勃勃的景色,问他们:"现在和冬天有什么不同?找找春天在哪里?"孩子的目光便会自然地落在柔嫩的柳枝和浅浅的小草上,那充满喜悦的探索也就开始了。  在培养孩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时,要引导他们从整体到局部有顺序地进行观察。例如观察柳树时,先让孩子对柳树的特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然后再分别观察柳树每一部分的特征,如树干、树叶、树枝是怎样的,形态如何。要让孩子数一数迎春花有几个花瓣,闻一闻桃花的香味等等。孩子有了运用多种感官的机会,视野开阔了,思维也会活跃起来。  有位外国的教育家说得好:"大自然是世界上最有趣的教师,它的教益无穷无尽,然而,世界上有很多孩子却没有机会与这们大教师亲近,实在遗憾。"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应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性情。  自然景观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教科书,帮助孩子读好这本书,可以使孩子在自然中陶冶性情,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能从小培养孩子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如果有机会带孩子去海边,就可以给孩子讲一讲大海的故事,让他看看水连着天,天连着水的景色,还可以带他追浪、拾贝壳,领受大自然的馈赠。在这过程中,孩子得到了欢乐,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性情。  神奇的自然界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孩子会经常问:"为什么天上的星星会眨眼睛?为什么蚯蚓没有腿也能走路?......"如果我们能及时地为孩子指点迷津,并激发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那么我们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许一个昆虫学家、一个天文学家正从这里起步。  每一个城市都有他的历史和文化。适当地带孩子参观文化古迹,可帮助孩子了解历史,增强民族精神。家乡的优美风景对孩子来说最亲切、最熟悉,但正由于太熟悉,往往被忽视。我们要帮助孩子去挖掘身边的景物之美,并身临其境去体验其美、感受其美,进而产生热爱之情。如,常常带孩子去散步、踏青、郊游等,让孩子在欢快的心情中去寻找、发现美的东西。给孩子拍些照片或摄像留念,让孩子感受一下画面之美,加深对家乡优美风景的印象。让他们感到家乡是多么美好。  自然之美是无处不在的,让孩子学会在自然中自觉地汲取知识,会让他们将来受用终生。  多让孩子到户外去活动,让他们接触大自然,投身于大自然。  大自然是绚丽多姿、五光十色、千变万化的,其中包含了无穷的神奇和奥秘,吸引着人类去探索。大自然是儿童活动、生活、学习的最好场所和课堂。让孩子们到户外,可以促进儿童各种能力的提高,启迪儿童智慧。大自然的新奇景象对儿童有较强的吸引力。如小鸟的歌声、小虫的吟唱、空中的蝴蝶、水中的小鱼及地上的蚯蚓、蚂蚁,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关注和兴趣,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家长应该坚持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受教育,这对促进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和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都有益处。另外,经常到大自然中去,能保证孩子充分的户外活动时间,在新鲜的空气和阳光下,既增强了他们与大自然的接触,又能提高他们身体的适应力和抵抗力,增强体质。大自然中活动,给孩子提供自由跑跳的条件,满足他们好动的要求,既能促进机体动作的协调发展,又能刺激大脑健康发育,促进心理健康。总之,要让孩子从小投入到大自然去,接受自然界万物的启迪,为孩子寻找智慧的源泉,为他们日后的成长打好基础。  孩子不快乐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孩子远离了大自然。  我们爸爸妈妈心中的好学生就是读书写作业,可是孩子不玩怎么能长大了呢?有一天晚上11点,一个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她儿子坐不上半个小时就跑了。我问:你儿子多大了?她说都3岁半了。我说3岁半的孩子如果半天不动,那肯定有病。我说你太着急了。我们很多的爸爸妈妈,最爱给孩子买的书就是优秀作文选。一大半的孩子学会了抄袭,这儿抄一句,那儿抄一句,抄完了寄到《中国少年报》,编辑一看就是抄来的。为什么?因为他没有什么可写的。  我们有很多的孩子从小爱写作文,并不是说他天生的文采好,是他跟大自然交流的好。烟台孩子的生活条件是得天独厚的,这里的自然环境这么好,离海边这么近。但是并不是环境好你就好,你不和大自然交朋友,你就享受不了这个资源,所以大家要多到带孩子出去玩,打开孩子的心智,打开孩子的眼界。人的眼界有多高,看的就有多远。现在很多的爸爸妈妈接受这个观念,节假日、双休日倒愿意带着孩子出去玩。但是人去了心没去。爸爸拿着手机不停地打,妈妈兜里揣了很多的钱,见商场就进,见了东西就买。把旅游变成了购物,孩子东一头西一头,什么都没见着。  当我们忙忙碌碌走过人生的时候,忽然发现孩子没有了童年。当一个孩子没有童年的美好回忆的时候对生命是不会珍惜。那些准备自杀的孩子,我都跟他们谈过,难道你不留恋什么吗?没有任何留恋,真的很可怕。今年"六一"儿童节,少工委给全国的少年儿童提出了三点希望: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爸爸妈妈们,别有那么高的期望,给孩子快乐的童年,比什么都重要,这是人生的基石。4.赞成孩子的兴趣  其实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抱着成才的态度的,但是主要是看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我们不可能说怎样控制孩子的。只要能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好的,不管他做什么岗位,没必要一定要出人头地。开心幸福就好!  父母的责任是发现孩子的兴趣,发展孩子的兴趣。  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着鲜活的思想和情感,有自己的兴趣。孩子的兴趣有一定的年龄特点,如一岁左右的孩子对撕纸乐此不疲,而两三岁的孩子则热衷于玩水等。  孩子的兴趣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不久前还很感兴趣的东西,现在已经"靠边站",让位给其它更感兴趣的事物了。  孩子的兴趣还有一定的可塑性。常听父母报怨说,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其实不然,只要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孩子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  孩子的兴趣具有广泛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孩子的兴趣就好像孩子的胃一样,生来就已经准备好接受任何"食物",只是由于经过外界环境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而对不同的事物表现出的兴趣程度不同而已。  既然兴趣因人而异,那么,父母就应该接受这样的事实:孩子的兴趣和我们的兴趣完全是两回事,两者之间完全是独立的。即使孩子的兴趣显得简单、幼稚,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无视它的存在。成人需要做的是,主动积极地接受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而不是把我们的兴趣强加在孩子身上,还可以积极地创造一定的条件和空间,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实际上,尊重孩子的兴趣就是让孩子拥有快乐,就是我们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发展孩子的兴趣就是给孩子提供了成长的沃土。  孩子的兴趣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保护孩子的兴趣是为了更好地合理开发、利用它,任何形式的不尊重、限制或否定态度都不利于保护孩子的兴趣,同样,对孩子的兴趣进行任何形式的过度挖掘都是竭泽而渔,都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试想,我们自己对某事感兴趣,但如果让我们长期沉浸其中,我们也会感到乏味的,更没有快乐可言。这如同爱吃的东西,天天吃,顿顿吃,最后也会败了胃口。将心比心,孩子的感受就可想而知了。  兴趣是在较大的生活背景下对其中某些事物的偏好和主动关注。趣味是吸引孩子关注的最佳方式,而快乐是维持孩子兴趣的稳定剂。抓住这两个环节,就掌握了培养孩子兴趣的金钥匙。不要让孩子在许多种兴趣之间穿梭,那样会使孩子应接不暇,疲于应付。不要指望孩子的兴趣会在一夜之间就奇迹般地开花,也别认为"狂轰乱炸"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兴趣,相反,那将破坏孩子的兴趣。  现在,许多年轻的妈妈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孩子一进门就问:"考多少分?"考坏了,脸就拉得老长;考好了,就眉开眼笑。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是完全违背做父母的责任的!  父母的责任是什么?除了要教孩子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高素质的人,还要懂得如何去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一个人走进成功大门的钥匙。  孩子能不能成功呢?关键是他的兴趣能不能早一些被发现,而且被大人所注意。考试的分数不能代表孩子所有方面的能力,兴趣是很重要的,它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很多年轻的妈妈爸爸只重视分数,忽视了对孩子兴趣的启发和培养。国家教委提出将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就是强调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把他们培养成具备多种能力的未来建设者。  一个小女孩,偶然发现蚯蚓断成两半后,两半都在蠕动,感到特别好奇。她把断了的蚯蚓分别搁进两个有土的花盆里,想观察一下断了的蚯蚓还能不能活。妈妈非常生气,说:"一个女孩子,摆弄什么泥巴,没出息!"把有蚯蚓的两块泥巴扔出门去。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提到这件事时说:"你看,这么一骂,一扔,就给未来的中国断送了一位女科学家!"  第四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车亮,是拥有许多专利的小发明家。起初,什么东西拿到手里他都想拆开来看看。他爸爸不责怪他,只是说:"你怎么拆的,就怎么再装上。"车亮看爸爸严厉的样子,拆玩具的时候就特别小心,每拆下一个零件都按顺序摆好,拆完琢磨明白后,再一一装上。就这样拆了装,装了拆,成了个小发明家。才上小学,他已经获得了三项国家专利。  当然,作为父母,不能只欣赏孩子的兴趣,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不管你对孩子的兴趣持什么态度,你都要以极大的热情发现并支持,使其发展成为一种能力。  国际象棋大师谢军的脱颖而出,与她的母亲尊重孩子的选择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那年,谢军面临着要么去棋队,要么继续上学放弃下棋的选择。她想上学更想去下棋,因为只有她自己知道,只要往棋盘前一坐,她就会无比地畅快、兴奋。而妈妈,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自控系的电子工程师,为独生女儿考虑更多的是她的学业和前途。作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妈妈,既不愿因家长干预断送一个确有天才的棋手,也不愿女儿为此耽误一生。  于是,母女间进行了一次很严肃的交谈,那时谢军才12岁。"你很喜欢下棋,对吗?"小谢军看着妈妈,从没见妈妈这么严肃过,有点儿害怕,但依然点点头。"那好,不过你要记住,下棋这条路是你自己选择的,既然你选择了下棋,今后,就要对自己负责任!"  试想,如果当年妈妈硬逼着谢军读书,压制她对国际象棋的爱好,那么,现在谢军也许会坐在大学的教室里,而我国就会少了一位出色的棋手。谢军的身后,有一个伟大的母亲!5.玩可以培养孩子的情商  曾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说过:"杰出的人不是那些天赋很高的人,而是那些把自己的才能尽可能地发挥到最大限度的人。"这句话表明,积极的自我意识包含着对自身素质的清醒认识,对自身素质的有意识运用能促进自我发展。所以,成功与情商有着密切的联系。  情商,即人对自己的情感、情绪的控制管理能力和在社会人际关系中的交往调节能力等。情商比智商在决定人的成功命运上具有更大的作用。一般来说,高情商者能够清醒地了解并把握自己的情感精神、敏锐感受,还能有效反馈他人情绪的变化,使自己在生活中的各个层面都占尽优势。能否开发孩子较高的情商是关系到家长对孩子成功教育成效的关键标准之一。过去,人们更关注孩子的智商: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大多数父母都想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学习开发智力,认为孩子越聪明,成功的机会就越多,其实不然,如果家长一味重智力轻情商,对孩子的培养往往很难如愿以偿。在孩子考试时,总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平时成绩很好,但一正式考试就发挥不好,而平时学习不太好的孩子在考试时却有的会发挥良好。这就是情商在起作用,因为他们的心理素质不一样,坚韧程度不一样,承受压力的程度不一样,前者被担心、恐惧、忧愁等围绕,影响到智力的发挥,这表明,智力还要靠非智力因素来调遣,所以,人们常说,智商给人就业的机会,而情商决定事业成功的机会。怎样培养孩子的情商呢?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2
正序
倒序
教孩子玩出智慧
教孩子玩出智慧-2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教孩子玩出智慧
教孩子玩出智慧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