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特色的是,美国军方所下的战略的现代定义含义非常广泛,即战略是“在战争与和平时期,发展和运用必要的政治、经济、心理和军事的力量,为国家政策提供最大的支援,以便增加胜利的可能性、获得胜利的有利后果和减少失败可能性的艺术与科学。”(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编《美国军语综合用法辞典》1964 年版,第35页) 《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辞典》对战争所下的定义表达得既广泛,而又具有同样的规定性,即“在战时或平时,利用一国或国家集团的政治、经济、心理和军事的力量向已实施的政策提供最大的支援的科学和艺术。” 由集体编纂、绝对是官方的《苏联军事战略》也论述了战略的定义。该书由索科洛夫斯基元帅主编,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又反映了官方机构的成见,也区别了叙述和规定性的不同含义。它写道:‘军事战略是关于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战争(即武装冲突)规律的科学知识体系。战略学——在研究以往的战争经验、军事政治形势、国家的经济和精神力量、新式武器和预想敌人的观点与力量的基础上——探讨未来战争的条件与性质、准备和进行未来战争的方法、各军种及其战略使用原则、物质技术保障原则、指挥战争原则和领导军队原则。同时,这也是最高军事政治领导机关、统帅部和高级司令部实践活动的内容。这与它们领导国家和军队准备和进行战争的艺术有关。”(斯科特译编的《苏联军事战略》1975年版第11页) 安德烈·博弗尔将军所下的简洁的战略定义,既合乎规范,又是在叙述的基础得出的,与我在本书阐述的观点不谋而合,即战略是“人们决心运用武力来解决冲突问题的辩证法艺术。”(《战略介绍》1963年版、第16页)附录Ⅱ 苏联陆军:一个注释 长期以来,以师的数量来衡量苏联陆军的战斗力已成为习惯。苏军的师一贯是数量众多的,部分原因是苏联青年普遍应征入伍,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复员军人被分配到按照不同的战备程度组建和装备的预备役部队。事实上,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把苏陆军看作是由预备役构成的强大力量,与以色列的陆军极相似。其结果引人注目:例如,在写本书时,估计苏军拥有51个坦克师、142个摩步师(实际上全部机械化)、7个空降师。其中四分之三的师只有现役干部、但是,所有的师都能够迅速投入战场。西方估计苏军动员迟缓的说法是不可靠的,因为苏军并不幻想士兵完全合格、装备务必齐全、建制一定满员。只要苏军具备起码的能力和基本的装备,就很可能派出部队投入战斗。装甲战的模式就是这样:需要高质量的部队当先锋打头阵,而作为整体的装甲攻击力量则有赖于众多的低质量部队的有力支援。 然而,作战行动是以集团军、而不是以师为单位实施的。集团军由一个单一司令部机构领导下的四、五个师组成,另外其建制内还编有一些师规模的支援兵力。例如,目前,每个集团军应包括一支庞大的炮兵部队、一支地对地导弹部队、一支强大的防空部队、一个由64架直升机组成的团、一个精锐的空中突击营、一个拥有150辆坦克的坦克团(某些西方的师不过只配备 200辆坦克)。 集团军依次组成各“方面军”(计划进行大规模作战部队),各方面军自身拥有建制的支援部队。例如,当前每个方面军据说包括一个完整的炮兵师,拥有许多火炮,榴弹炮和重型迫击炮,几乎如同西方某些较小的集团军一样,(共有240门炮);与西方不相上下的防空部队、携有核弹头的地对地导弹部队、两个直升机团、一个精锐的空中突击旅和配有多达200辆坦克的独立坦克旅。 因此,那种以计算师的数量来衡量苏陆军力量的方法会使人产生双倍误解。一方面苏军师比主要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军的师的编制要小;另一方面这种方法忽视目前估计为40多个集团军和16个方面军建制内的支援部队所包含的巨大力量。 按师(和装备)的数量计算法还忽略了苏军作战能力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即向其他全机械化部队提供独特的准突袭能力的精锐部队。该部队士兵的征召、训练和检验均由独立的空降兵组织负责执行,服役年限比一般士兵(5年)要长,并要接受跳伞训练(尽管在多数情况下,他们由直升机机降或投送)。苏军还专门研制了供空降兵使用的一整套适合空运的、履带轻型装甲战车。目前,该部队的力量包括:7个空降师、每个师编制人员 7000人,拥有建制的空运机动轻型装甲战车和火炮;一线的空中突击旅,人员有2000至2500人,配备一些轻装甲战车;空中机动突击旅,有1700至1850人,备有轻装甲战车(他们是临时性的,或是为次要战线服务的);和建制归属集团军的空中突击营,每营不满500人。此外,还有突击部队(特种部队),其中一部分能够进行伪装作战。据称,苏联目前已有19个特种部队 “旅”和“团”,但这么些“旅”、“团”的称号过高地夸大了实际力量水平。最后,苏海军还拥有共18000人的精锐的海军陆战队。 资料来源: 国际战略研究所:《军事力量对比》1985—1986,第22— --23页、第188——189页《军事力量对比》1986——1987,第 37页。 《两栖作战评论》(1985年)一书中戴维·艾斯比所着的《空中突击和苏联陆军的空中机动旅》一文。 上书中诺曼·帕尔马所着的《苏联海军陆战队》一文。 附录Ⅲ 北约、苏联陆军和其他华约国家陆军:比较研究 以合成部队和装备的数量来比较研究军事力量易于使人误入歧途。因为这种方法忽略了一部分更重要的力量:即士气、纪律、凝聚力、指挥、战术、作战方法和战区战略等无形的因素。但若按此法来比较研究北约与华约的地面部队,将会造成异乎寻常的更大误解,因为通常的计算单位——“师”对苏联陆军来说基本上没有多大意义(见附录Ⅱ);在任何情况下苏联陆军师都是数量上极不相等的合成部队的一部分。即使它们属于同一类型的师也是如此。 例如,据估计,目前苏军每个满员的一线坦克师有10500人和322辆坦克(其他的师编制明显地小);相比之下,美军相应的装甲师有16500人,只比苏军坦克师多2辆坦克(即324 辆)。同样,苏军满员的“摩步师”(机械化)有12500人和271 辆坦克,而美军相应的机械化师有16000人和270辆坦克。西德陆军在北约陆军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但它的坦克较少。它的装甲师有300辆坦克,装甲步兵师有250辆坦克,但人员较多,分别是17000人和17500人。拥有16300人的英军装甲师只配备了 280辆坦克,只比苏军一线的摩步师多一点,而法军师的人员甚至此苏军摩步师的人员还少得多。 事实上,苏陆军与北约地面部队在编制上还存在着一贯的区别:即苏军4个团组成的师比建制为3个旅的北约的师人员要少,但重武器多,尤其是用于进攻作战的坦克、战斗运输车以及火炮和防空武器。北约部队所装备的武器都是小规模生产的耗资巨大的武器,数量不多——尤其是那些适宜于防御战术的反坦克导弹之类的武器。因此,较贫穷的苏联,军队多资金少;较富裕的北约国家,军队少而资金多。 如果把人员数量作为衡量战斗力的主要标志的话,那么与美国、西欧的师相比,苏联陆军师只应按其数目的60%来计算。但是,若以它们的装备条件来衡量,那就可以如数计算师的数量。假如是这样,那么双方在全面动员时估计的人员数量对北大西洋联盟来说颇令人不安:苏110个坦克师和摩步师对付北约 89个装甲师和机械化师。如果把比较的范围扩大到非机械化师 (徒步/车载步兵、空降兵和山地部队),那么师的对比数量则很有利于北约:目前北约可以把全面动员的54个师开赴战场,而苏陆军只有6个师。不过,前者多是普通步兵,而且是装备极差的预备役步兵,后者尽管每个师很小,只有7000人,但都是精锐的空降师。 事实上,作为一个整体的华约地面部队和北约地面部队另一个系统的区别是,在编制上,前者具有同一性,而后者则是五花八门。据目前估计,双方能够动员进行战争的全部师的数量是:北约143个、华约180个。华约绝大多数师属于三种类型,即坦克。摩步和空降师,而北约的师则是花样繁多,包括意大利的山地步兵(阿尔卑斯)、美海军陆战队、德国装甲师、土耳其徒步步兵、基本上处于初创阶段的希腊预备役师和由长年服役的职业军人组成的英国师。在一定程度上说,五花八门反应了对当地地形的适应性和发挥各民族的长处——土耳其的陆军能够依赖精良的步兵、西德在装甲部队上占有优势、意大利的山地部队属于领先地位——这些确实对北约有利。但是,令人怀疑的是联盟拥有庞大的非机械化师。它表明糟糕的陆军严重缺乏装甲战车,而不是出于适应不同环境的需要。 地理环境还说明了另一种不对称现象。华约所有的师都可以通过陆路输送开赴前线,而美国(和加拿大)的增援部队则必须横越大西洋、几乎全部依赖缓慢而又危险的海运。目前,在北约能够全部动员投入战斗的89个装甲和机械化师中有13个师、54 个非机械化师中有15个师都要来自美国。 北约与华约地面部队最后一大区别是,可以认为盟军对前者忠诚,而一些华约国家部队对后者有潜在的不忠。这一点并不象有时表现的那么明显。首先,无论如何,苏军占华约军队的大部分(按现在全部动员情况来估计57个坦克师中的41个师,112 个摩步师中的74个师都是苏军)。其次,装甲战的样式甚至可以有效地利用并非忠心耿耿的部队。它们不能在前沿阵地可靠地实施突破。但可以用来据守次要战线。增强突破方向的兵力和势头,占领被成功打开的进攻轴线两侧地域,吸引西方打击苏军的反攻力量。没有道理指望目前很驯服的部队在战时会突然反叛。确切地说,按目前的估计,部署在附属国的苏军师的数量(以及大批额外的部队)将会急剧增加,从53个增至115个坦克和摩步师。最保险的假想是,如果苏军赢得了胜利,华约部队将会俯首听命;一旦苏军失败,它们就会不服从。换句话说,如果北约干得好的话,它将会获得华约众叛亲离的意外的好处;但若干得不好,那就不能指望捞到这样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