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10

(5)兼症①全身症:寒实型腹痛口不渴,肠鸣泄泻,甚则恶寒肢冷。虚寒型腹痛疲劳时加重,大便溏泻。实热型腹痛身肤灼热,甚则烦躁不寐,口苦溲赤,大便燥结。食滞型腹痛噫气嗳腐吞酸或腹痛欲泻。气滞型腹痛胸腹胀痛,或噫气呕逆。大便间有黑色或月经有血块为瘀血型腹痛。②舌苔脉象:寒实证苔白脉沉迟或紧。虚寒症舌淡白润脉沉弦。实热症舌红苔黄脉弦数。食滞型苔垢腻脉弦滑。气滞脉沉弦。瘀血型舌质紫暗脉弦涩。5、腰痛:腰痛是指腰部疼痛为主的一种症状,可发生在一侧或两侧。腰为肾之腑,所以腰痛与肾的关系密切。当寒湿、风湿、瘀血致使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或肾虚不能荣养所致腰痛。因此,临床常见的腰痛多为风湿、寒湿、湿热、瘀血、肾虚等证型。鉴别要点(1)腰痛的部位:腰背痛牵连下胶为风湿性腰痛。腰髋弛痛者为湿热型腰痛。腰痛痛有定处为瘀血腰痛。(2)腰痛的发病:风湿、寒湿、湿热所致的腰痛发病急。肾虚者起病缓但并反复发作。(3)腰痛的性质:风湿腰痛为腰背重痛,遇冷加重,得热则痛减。湿热腰痛伴有热感。瘀血腰痛,痛如针刺,按之加重,转侧俯仰不便。肾虚腰痛,酸软绵绵不断,遇劳加重。(4)兼症①全身症:寒湿型腰痛伴有精神疲倦,周身发酸发困,四肢欠温。湿热型腰痛伴有烦热、自汗、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瘀血型腰痛伴有俯仰不便,重则转侧不利,便秘或大便色黑。肾阴虚型腰痛伴有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肾阳虚型腰痛兼有少腹拘急,面色 白,手足不温,遗精阳萎。②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濡缓。见于风湿腰痛。寒湿腰痛见舌苔白腻或滑,脉沉。湿热腰痛则见舌苔黄腻,脉滑数。瘀血腰痛则见舌紫暗,脉涩。肾阴虚腰痛则见舌红而干,脉细数。肾阳虚腰痛舌质淡白,脉沉细。6、四肢关节痛:凡是四肢关节疼痛,局部肿胀或变形的称之为四肢关节痛。本病的成因是在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乘虚侵入,流窜经络,阻滞气血,不通则痛而形成此症。或素体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邪气留滞经络,气滞则津液结聚而成痰,血行不畅而成瘀,痰瘀凝滞则可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强直以及筋脉拘急等现象最后活动功能丧失而形成四肢关节痛。临床常见风湿热痹、大骨节病。《金匮要略》所讲历节风和行痹、热痹相似。鉴别要点(1)病史:风寒湿痹是受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形成。发病较慢,风湿热痹是感受风湿热邪或风寒湿邪郁而化热所形成,此型发病较急。《金匮要略》所谓的历节风是因肝肾两虚和气血不足,汗出入水中,饮酒汗出当风和风血相搏面致。大骨节病多发生在北方山区,是北方地区常见地方病。(2)四肢关节疼痛的部位: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的为行痹。关节疼痛,固定不移为痛痹。关节疼痛固定不移局部肿胀为着痹。关节红肿疼痛呈游走性为风湿热痹。关节局部疼痛肿大,强直,畸形活动不便为痰瘀痹阻证。(3)四肢关节疼痛的性质:四肢关节疼痛较重,遇寒尤甚不可屈伸为痛痹。四肢关节疼痛重着或肿胀,手足沉重,肌肤麻木不仁为着痹。四肢关节局部灼热红肿遇冷则舒为热痹。(4)舌苔脉象:行痹,舌苔薄白或腻,脉浮。痛痹,舌苔薄白,脉弦紧。着痹,舌苔白腻,脉濡缓。热痹,舌苔黄燥,脉滑数。痰瘀痹阻证,舌苔薄白或黄腻,脉细数。复 习 思 考 题1、症的含义是什么?2、临床常见各症状的概念。3、临床常见各症状产生的主要病机。4、临床常见各症状的主要特点。[附4] 诊断学常用名词术语1、四诊 2、望闻问切 3、辨证求因 4、四诊合参5、得神 6、失神 7、假神 8、神气不足9、明堂 10、厥 11、庭 12、首面13、蔽 14、藩 15、望色十法 16、常色17、主色 18、客色 19、五色 20、五色善恶2l、病色交错 22、肌肤甲错 23、囟陷 24、胬肉攀眼25、阴缩 26、阴挺 27、痔疮 28、丹毒29、斑疹 30、白 31、小儿指纹三关 32、透关射甲33、镜面舌 34、金实不鸣 35、金破不鸣 36、谵语37、郑声 38、独语 39、狂言 40、哮喘41、上气 42、短气 43、少气 44、呕吐45、呃逆 46、嗳气 47、太息 48、发热恶寒49、但寒不热 50、但热不寒 51、潮热 52、微热53、寒热往来 54、自汗 55、盗汗 56、战汗57、大汗 58、但头汗出 59、半身汗 60、头晕6l、胃脘 62、大腹 63、小腹 64、少腹65、耳鸣 66、耳聋 67、重听 68、目眩69、雀目 70、纳呆 71、除中 72、饥不欲食73、口淡乏味 74、不寐 75、嗜睡 76、便秘77、泄泻 78、完谷不化 79、溏结不调 80、远血81、近血 82、里急后重 83、滑泻失禁 84、肛门气坠85、小便频数 86、小便失禁 87、遗尿 88、余沥不尽89、癃闭 90、天癸 91、月经不调 92、经闭93、崩漏 94、带下病 95、妊娠恶阻 95、寸口97、遍诊法 98、三部诊法 99、寸口诊法 100、三部九候101、一息 102、平脉 103、先天之本 l04、后天之本105、胃、神、根 106、怪脉 107、十怪脉 108、七绝脉109、一指定关法 110、相兼脉 111、脉症顺逆 112、脉症从舍113、水肿 114、气肿 115、尺肤 116、虚里117、痞满 118、臌胀 119、结胸 120、癥瘕积聚121、五官 122、九窍 123、鼻窒 124、鼻痔125、表里 126、八纲 127、表证 128、壮热129、烦躁 130、神昏 131、七情 132、六淫133、劳倦 134、半表半里证 125、表里同病 136、表里出入137、表邪入里 138、里邪出表 139、寒证 140、热证141、小便清长 142、寒热错杂 143、上热下寒 144、上寒下热145、表寒里热 146、表热里寒 147、寒热转化 148、真寒假热149、真热假寒 150、阳盛格阴 151、阴盛格寒 152、大实有赢状153、至虚有盛候 154、虚证 155、实证 156、邪气盛则实157、精气夺则虚 158、虚实错杂 159、表虚证 160、表实证161、里虚证 162、里实证 163、虚寒证 164、虚热证165、实寒证 166、实热证 167、阴证 168、阳证169、真阴不足 170、真阳不足 171、亡阴 172、亡阳173、辨证 174、八纲辩证 175、病因辨证 176、经络辨证177、脏腑辨证 178、三焦辨证 179、六经辨证 180、卫气营血辨证181、气血津液辨证 182、疫疠 183、膜原 184、房室185、气虚证 186、气陷证 187、气滞证 188、气逆证189、血虚证 190、血瘀证 191、血热证 192、血寒证193、气滞血瘀证 194、气虚血瘀证 195、气血两虚证 196、气不摄血证197、气随血逆证 198、津液不足证 199、阳水 200、阴水201、痰证 202、饮证 203、心气虚 204、心阳虚205、心阳暴脱 206、心血虚 207、心阴虚 208、心火亢盛209、心脉痹阻 210、痰迷心窍 211、痰火扰心 212、小肠实热213、肺气虚 214、肺阴虚 215、风寒束肺 216、寒邪客肺217、痰湿阻肺 218、风热犯肺 219、热邪壅肺 220、燥邪犯肺221、大肠湿热 223、大肠液亏 223、肠虚滑脱 224、脾气虚225、脾阳虚 226、中气下陷 227、脾不统血 228、寒湿困脾229、湿热蕴胸 230、胃阴虚 231、食滞胃脘 232、胃寒233、胃热 234、肝气郁结 235、肝火上炎 236、肝血虚237、肝阴虚 238、肝阳上亢 239、肝风内动 240、肝阳化风241、热极生风 242、阴虚风动 243、血虚生风 244、寒滞肝脉245、肝胆湿热 246、胆郁痰扰 247、肾阳虚 248、肾阴虚249、水气凌心 250。肾精不足 251、肾气不固 252;肾不纳气253、膀胱湿热 254、脏腑兼证 255、心肾不交 256、心脾两虚257、心肝血虚 258、心肾阳虚 259、心肺气虚 260、脾肺气虚261、脾肾阳虚 262、脾肾阴虚 263、肝肾阴虚 264、肝脾不调265、肝胃不和 266、肝火犯肺 267、心悸怔忡 268、癫狂症269、气少不足以息 270、五心烦热 271、本虚标实 272、凉燥273、温燥 274、脾失健运 275、嗳腐吞酸 276、肝失疏泄277、命门火衰 278、相火妄动 279、小便不利 280、五更泄泻28l、合病 282、并病 283、直中 284、传经285、证候 286、症状 287、主症 288、外感病289、杂病 290、病案 291、主诉 292、现病史293、既往史 294、家族史 295、个人史 296、病机397、诊断[附5] 参考文献选录注释[原文]切脉、望色、听声、写形①、言病之所在。 (扁鹊)[注释]①写形:写,描述记载;形,形体姿态。[原文]几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①。 (《素问?疏五过论》)[注释]①暴乐暴苦,暴,突然的意思,乐,欢乐,苦,忧愁烦恼。[原文]破脑出血而不能言语,戴眼直视①,咽中沸声②,口急唾出③,两手妄举④,亦皆死候不可疗;若脑出血而无诸候者可疗。 (《肘后备急方》)[注释]①戴眼直视:戴眼指目睛上视而不能转动。②咽中沸声:沸声,形容喉间痰鸣声响。③口急唾出:口张气直,唾起自出状。④两手妄举:妄,失去控制;举,动而不安之意。[原文]病有内同外异①,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②,血脉营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③,必先诊候以审之。 (《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注释]①病有内同外异:内、外,是指本与标的关系。病因在内为本,症状显外为标。②盈虚,盈,充满、有余之意;虚,不足。这里通指脏腑虚、实证。③固非:固,当根本解释,非,不是。耳目,指听觉——闻诊和视觉——望诊。[原文]夫欲理病①,先察其源②,候其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③,命将难全。(《备急千金要方?诊候第四》)[注释]①夫敬理病:夫,虚词。欲,想。理,诊断之意。②源:病因。③病势已过:势,疾病发展情况;已过,指正邪斗争,正不能胜邪,无再恢复可能。[原文]夫为医者,虽善于脉候,而不知察于气色①者,终为未尽要妙也。(《千金翼方?色脉》)[注释]①气色:可理解泛指望诊。[原文]脉者气血之先也①,气血盛则脉盛②,气血衰则脉衰,气血热则脉数,气血寒则脉迟,气血微③则脉弱④,气血平⑤则脉治⑥。 (《诊家枢要》)[注释]①先:不可能释为前后关系。②盛:充盈,旺盛,非指有余。③微:不足。④弱:泛指一切无力脉象。⑤平:和平正常之意。⑥治:正常。[原文]小儿三岁以下,首先看虎口①三关②纹色③,紫热,红伤寒,青惊风,白疳病,惟黄色隐隐,为常候也。 (《诊家枢要》)[注释]①虎口:手第一、二掌骨关节都的前方分歧(歧骨间)部,是合谷穴的位置。②三关:指风、气、命三关而言。③纹:指小儿食指内侧前缘的络脉。[原文]持脉有道①,虚静为保②。但可澄神静虑③。调息④宁心,神精明,察五色,听声音,问所苦⑤,方始按尺寸⑥,别浮沉⑦。以此参伍⑧,决死生之分矣,复观思人身形、长短肥瘦,老少男女,性情缓急,例各不同。故曰形气相得⑨者生,参伍不调者病。 (《脾胃论》)[注释]①持脉有道:持,诊意;道,道理、规律。②虚静为保:虚静,安静无杂念;保,重要的意思。③澄神静虑:心神安宁,消失思虑。④调息:调整呼吸,一呼一吸为一息。⑤所苦:疾苦。⑥尺寸:指寸口脉。⑦浮沉:引申为脉象。⑧相得:协调一致。⑨参伍:异同对比的意思。[原文]仲景之六经为百病①立法。[注释]①百病,泛指诸病。[原文]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①;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②。 (《丹溪心法?能合色脉可以万全》)[注释]①内外:人体分内外,体内为内;体表一切感官可察知的为外。②形诸:形,外露的意思;诸,全部,所有的意思。[原文]视其外应①,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灵抠?本脏篇》)[注释]①外应:体表皮肉筋骨等组织的表现。[原文]形与神俱。 (《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释]形,形体;神,精神;俱,偕同之意。[原文]生之来谓之精①,两精相搏谓之神②。 (《灵抠?本神篇》)[注释]①精:生命的原始物资。②两精相搏谓之神:两精,指男女之精;搏,搏结、结合之意;神,生命力。[原文]放神①者,水谷之精气②。 (《灵抠?平人绝谷篇》)[注释]①神:人的生命活动力。②水谷之精气:水谷,指饮食物。[原文]气载①乎神②(《图书编?神气为脏腑之主》)[注释]①载:运载,动力解。②神:生命能力。[原文]天食人以五气①,地食人以五味②,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③五色④修明⑤,音声能彰⑥,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⑦,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素问?六节脏象论》)[注释]①天食人以五气:食,音sì似,饲养、养料供给。五气,指风、暑、湿;燥、寒五种时令变化。②五味:酸、苦、甘、辛、咸。③上使:上升。④五色:青、赤、黄、白、黑。⑤修明:修,养之意;明,明润。⑥彰:洪亮之意。⑦五气:五脏之气。[原文]五脏安定,血脉和利①,精神乃居②。 (《灵枢?平人绝谷篇》)[注释]①和利:通利、调顾。②居:健旺、安定。[原文]失①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灵枢?天年篇》)[注释]①失:神消亡为失。[原文]善乎神之为义①此死生之本,不可不察也。……以形证②言之,则日光精彩,言语清亮,神思不乱,肌肉不削③,气息如常,大小便不脱④,若此者,虽其脉有可疑,尚无足虑,以其形之神在也。若目暗睛迷⑤,形赢⑥色败,喘息异常,泄泻不止,或通身大肉已脱⑦,或两手寻衣摸床,或无邪而言语失伦⑧,……或忽然暴病,即沉迷烦躁,昏不知人,或一时卒倒,即眼闭口开,手撤遗尿,苦此者,虽其脉无凶候,必死无疑,以其形之神去也。 (《景岳全书?全忠录?神气存亡论》)[注释]①神之为义:神的意义。②形证:形,形体、姿态,证,证候表现。③削:减少的意思。④脱:失禁。⑤睛迷:视物不清。⑥形赢:形体虚弱已极。⑦脱:瘦近骨。⑧失伦:失去伦次。[原文]夫精明五色①者,气之华②也。 (《素向?脉要精微论》)[注释]①精明五色:精明,指目的精彩;五色,指青、赤、黄、白、黑。②气之华:气,指精气;华,光华。[原文]夫气由脏发①,色随气华②。 (《四诊抉微》)[注释]①气由脏发:气,精气;脏,五脏,发,生成。②色随气华:色,五色;气,精气;华,光华。[原文]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定空窍①。(《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注释]①空窍,指五官言。[原文]光明润泽者①气也②,青赤黄白黑者,色也。有气不息无色,有色不可无气也。而言之,而气色之见不可离,分论之,而气色之辨不可混。 (《望诊遵经》)[注释]①光明润泽:指色的润泽程度。②气:精气。[原文]气至①色不至者生,色至气不至者死。 (《四诊抉微》)[注释]①至:到、有。[原文]色者,神之旗①也。神旺则色旺,神定则色定,神藏则色藏②,神露则色露。(《医法律?望色论》)[注释]①旗:作标志。②藏:内含,有之。[原文]大凡望诊,先分部位,后观气色,欲识五色之精微①,当知十法②之纲领。 (《望诊遵经》)[注释]①精微:作变化、表现解。②十法:浮沉、清浊、微甚、散搏、泽夭。[原文]五脏之色,随五形①之人而见,百岁②不变,故为主色③也。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注释]①五形:木、火、土、金、水。②百岁:终生。③主色:一生不变之色。[原文]四时之色,随四时加临①,推迁不常②,故为客色③。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注释]①加临:而至的意思。②推迁不常:推迁,变化的意思;不常,改变。③客色:随客观情况变化而改变的临时之色。[原文]头摇属风属火,而高年病后辛苦①人,多属虚,因气血虚而火犯上鼓动②也。[注释]①辛苦:衰弱。②鼓动:侵犯。[原文]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①。 (《灵枢?大惑论》)[注释]①精:指眼睛,有精明视物的作用。[原文]精之窠为服①,骨之精为瞳子②,筋之精为黑眼③,血之精为络④,其窠气之精为白眼⑤,肌肉之精为约束⑥……。 (《灵抠?大惑论》)[注释]①精之窠为眼:窠,窝穴。②瞳子:即瞳孔。③黑眼:瞳孔外围黑睛部分。④络:目眦内血络。⑤白眼:白睛部分。⑥约束:指眼胞。[原文]瞳神散大者①,神虚散。 (《重订通俗伤寒沦》)[注释]①瞳神散大:瞳孔散大,失去光彩。[原文]五色决于①明堂,明堂者鼻也。[注释]①决于:取决、在于之义。[原文]凡内外杂证,亦无一不呈其形①,著其色于舌②,……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③;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④;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之顷,往往证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妇女幼稚⑤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间之无声,而惟有舌可验。 (《临症验舌法》)[注释]①形:指舌形态改变。②著其色于舌:著,着的意思;色,病色。③不爽:爽,失、差。不爽,不差的意思。④不谬:其义同不爽。⑤幼稚:指小儿。[原文]无病之舌,形色各有不同,有常清洁者,有稍生苔层者,有鲜红者,有淡白色者或为紧而尖,或为松而软,并有牙印者……此因无病时,各有禀体①之不同,故舌质亦异也。 (《辨舌指南》)[注释]①禀体:禀受父母的先天素质。[原文]夫舌为心窍,其伸缩辗转,则筋之所为,肝之用①此其尖上红粒②,细如于粟者,心气夹命门真火③而鼓起者也。其正而白色软刺④如毫毛者,肺气夹命门真火而生出者也。至于苔,乃胃气之熏蒸,五脏皆禀气于胃⑤,故可借以诊五脏之寒热虚实也。(《形色外诊简摩?舌质舌苔辩》)[注释]①用:功能作用。②红粒:乳头。③命门真火:即肾阳气。④软刺:亦指乳头。⑤五脏皆禀气于胃:禀,接受;气,精气。[原文]邪热鸱张①,肝阴焦灼,逼其本脏之色外现。 (《辨舌指南》)[注释]①鸱张:鸱,音chī痴;嚣张、凶暴。[原文]偏左滑苔,为脏结①,邪并入脏,最为难治;偏右滑苔,为病在肌肉,为邪在半表半里。 (《辨舌指南》)[注释]①脏结:脏,五脏;结,集结。[原文]必审问其所始病①,与今之所为病②,而后各切循③其脉。 (《素问?三部九候论》)[注释]①所始病:发病一开始。②今之所为病:现在病情③切循:诊按。[原文]诊病不问其始①,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②,不先言此,卒③持过口,何病能中④。 (《素问?征失四论》)[注释]①问其始:问发病。②毒:草木金石禽虫诸毒。③卒:音cù猝,突然,这里是急于意思。④中:音zhong仲,正对,打着目标。[原文]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①;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②矣。 (《灵枢?口问篇》)①目瞑:瞑,闭眼;目瞑,指睡眠。②寤:睡醒。[原文]女子二七而天癸至①,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②以时③下。 (《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释]①天癸,指一种与肾气有密切关系,促成生殖机能成熟的物质。②月事:月经。③以时:按时。[原文]胃之大络,名曰虚里①,……出于左乳下,其动应手②,脉宗气也。 (《素问?平人气象论》)[注释]①虚里:指部位,在左乳下乳根穴分,为心尖搏动之处。②应手:应,感觉;应手,手可感觉到。[原文]气口①何以独为五脏主?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②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③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④于气口。 (《素问?五脏别论》)[注释]①气口:指部位,即挠骨茎突内侧动脉浅现部位,亦称寸口、脉口。②大源:泉源。③太阴:指手太阴肺经。④变见:反应、表现。[原文]诊法常以平旦①,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乃可诊有过②之脉。 (《素问?脉要精微论》)[注释]①平旦:即清晨。②有过:异常。[原文]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①,命曰平人②,平人者不病也。 (《素问?平人气象论》)[注释]①闰以太息:闰,余的意思。平人常息之外:偶尔有一息甚长,以尽脉跳余数的就叫闰以太息。②平人:正常无病之人。[原文]阴搏阳别①,谓之有子②。 (《素问?阴阳别论》)[注释]①阴搏阳别:阴,指尺部脉;阳指寸口脉;搏,搏击鼓动;别,异于。②有子:妊娠。[原文]阳胜则热①,阴胜则寒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注释]①阳胜则热:阳,阳邪;热,热证。属实。②阴胜则寒:阴,阴邪;寒,寒证。属实。[原文]阳虚则外寒①,阴虚则内热②。 (《素问?调经论》)[注释]①阳虚则外寒:阳,阳气;外寒,虚寒证。②阴虚则内热:阴,阴津;内热,虚热证。[原文]寒在上者①,为吞酸,为膈噎②,为饮食不化,为嗳腐胀哕③。 (《景岳全书?全忠录》)[注释]①上者:指病位。②膈噎;即噎肠,食物堵塞食道。③哕:干呕,呃逆。[原文]邪气盛则实①,精气夺则虚②。 (《素问?通评虚实论》)[注释]①邪气盛则实:实,实证。②精气夺则虚:精气,即正气;夺,耗损不足;虚,虚证。[原文]心下痞痛①,按之则止,色悴声短②,脉来无力,虚也;甚则胀极而不得食,气不舒,便不利,是至虚有盛候。[注释]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1
正序
倒序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2
中医诊断学-3
中医诊断学-4
中医诊断学-5
中医诊断学-6
中医诊断学-7
中医诊断学-8
中医诊断学-9
中医诊断学-10
中医诊断学-11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