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学观止

第一部分 1.致中国读者◆序言前言致中国读者无论在世界上哪个地方,性都是人类生活中一个关注的中心。它的重要性早已在古代文明和高等文化(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中国)中以文学和艺术的形式得到认可。因此,能够以中文的形式在中国面世当属本书的荣幸。自从第1版于1972年问世以来,本书很快成为大学性学课程的标准教材。它也同样被广大的一般读者所阅读,因此在此后的三十多年里,本书历经了五个版本。性学是一个复杂的主题,必须从多方面来理解。首先,无论就生殖以及其他更为基础的方面,还是从其他一般的方面而论,性都是人的一项基础生物学机能,因此,本书仅以很少的章节从解剖学、生理学以及激素的方面来讨论性学。性既是人们以繁殖为目的进行的一种行为,又是同爱情联系在一起的。它还是人们生活乐趣的几个源泉之一。我们天生都具备某种性能力,就像所有通过性来繁殖的动物一样,因此我们就与动物共享一些重要的进化特征。但是也有一些东西是人类独有的,并且是可以学习的。因此,性学的发展就必须界定在某种高度之上。我们如何实践性行为,是我们私人生活和个人选择方面,以及社会性方面重要利害关系的根源。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性生活往往也对他人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社会总是以极大的重视来规范这类行为。所以本书中所讨论的所有主要形式的性行为,都坚持客观的角度,同时也不辍其道德和社会后果的视角。性在人类相互关系和婚姻制度中的重要性可以说怎么夸大都不过分,因此在本书中,我们既会探讨性与亲密、爱情、婚姻以及另类婚姻的关系,同样也关注性利用和性侵犯。这些讨论使得与某种特殊行为相关的潜在的危险性得以凸显。最后,本书从历史、文化、法律和道德的方面来对性行为进行检视。因为本书是为西方读者尤其是美国读者而撰写,故很难特别提及亚洲和中国的传统。虽然如此,希望这些资料仍能引起中国读者的兴趣。贺兰特·凯查杜里安2009年8月第一部分 2.传播性学的圣火(1)中文第6版序传播性学的圣火欧洲思想家卢梭曾说:"我觉得人类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我们还可以说,关于人的知识中,最有用而不完备的,是性的知识。在谈论性,或者在性问题、性生活上,把人类至洁至纯的崇高的美与污秽的、低贱的丑的概念和界限区别开来是非常重要,却也是非常困难的。恰在二十年前,我为这部著作的第一部中译本写了序言,其结尾作了如此的期望:愿同道们都来做我国性学的普罗米修斯。应该说这一期盼已经得以实现。现今性学的研究、发展以及普及要比那时的想象快速得多,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比想象的复杂得多。因此,当我们把新版《性学观止》奉献给同胞之时,也感慨良多。十多年前,我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的妇产科学教学中开始讲授《性学的发展和现状》。开始便说:这是令人奇怪而具有辛辣讽刺意味的事实,即那些对人类生活有着极大影响的学科,在科学研究或高等教育中几乎无人问津,更不消说它如何在人群中普及。而现今,我们已经有了大学课程、研究所、性学会以及不计其数的书著、影视,甚至还有铺天盖地的广告!是也,亦是非。我们并非"叶公好龙",但又该如何审慎地估计这一现状,以及如何健康地发展性学研究和性学普及呢?我认为,至少这部新版《性学观止》有极强的科学借鉴及参考价值。我们仍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性学发展的轨迹。一百多年前,奥地利人克拉夫特-伊宾(R.VonKrafft-Ebing,1840~1902)于1886年出版了他的《性心理学》,被认为是性学的肇始。后来,德国人布洛赫(I.Bloch,1872~1922)把社会学引入性学研究,正式创立性学(Sexology)一词。所谓性学就是研究两性发育、性生理、性心理、性病理以及有关社会学意义的科学。在性心理学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人物是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他的代表作是《性学三论》,其精神分析学说是以性为核心的。英国人霭理士(H.Ellis,1858~1939)是一位很有影响的科学家、思想家,他终生严肃地从事人类性科学的研究和教育,认真探讨人类的精神世界和性的生物学的密切关系,1933年出版了《性心理学》。潘光旦先生于1941年将其译成中文,梓成自题曰"我亦传来竺国经,不空不色唤人醒",可见其用心良苦。本世纪中叶,重点移向美国的生态学研究和广泛的性学调查,当推金赛博士(A.Kinsey,1894~1956),他的《人类男性的性行为》(1948)和《人类女性的性行为》(1953)是著名的性学报告。接着,性学进入了实验科学的新领域。它的开拓者是华生(J.B.Watson,1978~1956),为此曾濒于身败名裂。马斯特斯(W.Masters,1915~2001)和约翰逊(V.Johnson,1925~)夫妇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人类性反应》(1966)、《性医学教科书》(1979)是当代性学、性治疗学和性医学的权威著作。2002年翻译过来的《海蒂性学报告》包括男人篇、女人篇和性爱篇,堪与金赛报告相媲美。第一部分 3.传播性学的圣火当今,在西方,性问题面临着严峻现实:二十多年掀起的"性自由"、"性解放"和"开放婚姻"与科学家们严肃的研究形成鲜明对照;一些国家关于性的禁锢有增无减,又不能不在外来的冲击下发生难以预料的震颤。在一种文化和道德的病态中,爱情正无法遏制地丧失它的意义。而包括艾滋病在内的性传播疾病的泛滥,使人们从"性革命"初期的陶醉情绪中似乎清醒过来,那种追求放肆的纯粹的快乐不过是一种妄想。因为如今世界的开放如若同淫乱相结合,将引起并促成一场规模无法预测的全球性灾难。地球上的任何角落、任何人群都要迎接挑战,都要作出抉择——它将影响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人类文明和子孙繁衍。我以为,医生的力量大概是十分有限的。因为我们要展谈的是一本西洋书,也有必要将中国(以及东方)的性文化点评一二。我们姑且不读性学的定义,而就性问题而言,除了性的实验科学以外,现代性学的基本思想,在东方,特别是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几乎都曾涉及过。我国早在汉朝(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即有关于性的研究,当时这种学问被称为"房中术"。这类书可以说颇为丰富,从先秦西汉到明清两朝,诸如《黄帝内经》、《十问》、《合阴阳》等均系最古典者;而《素女经》、《素女方》则于民间流传甚盛;中医大家孙思邈(581~682)是唐代医药学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善于养生,年逾百岁。孙氏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房中补益》对房中养生贡献尤巨。《医心方》是一部综合性医著,系日本丹波康赖氏于公元982年所撰,其中卷二十八《房内》,则是专论房室生活的,收载专著30篇,涉及男女两性生活之各个方面。南宋陈自明(约1190~1270)之《妇人大全良方》亦值得称道,书中论及房事及子嗣,已有了胎教和优生之说。《三元延寿参赞书》关于房中养生之八论更令人击节,乃为宋元房中养生学之重要总结,其作者李鹏飞撰写该书时年已七十,真不惮辛苦矣!明代著名医学家张介宾(1563~1640),字景岳,也对男女两性阴阳交会及优生等有较系统的论述,这在《景岳全书》卷三九《子嗣类》里分天时、地利、人事、药食、疾病等五部分、二十四论加以阐述,可谓早期的性医学专著。如此等等,我们不禁为中国绚烂丰富的天人合一、阴阳辩证的思维所震撼!在印度,早在公元4世纪即有所谓《爱经》,后有古印度学者马兰伽·瓦察亚纳(MallanagaVātsyāyana)著《卡码箴言》,而问世于15、16世纪的《爱欲之舞台》则是当时写给王室的性教育书。在古代艺术中,如绘画、雕塑、文学作品中都不乏关于性崇拜、性爱的表达。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十分漫长,特别是两宋时期,程(程颢、程颐)、朱理学盛行。他们的封建纲常伦理对后世影响甚大,是时是缄口不谈两性生活,而以道貌岸然正人君子标榜的,及至清末民国概系如此。"五四"运动是一次跨世纪的文化思想启蒙运动,其波澜所及非一时一事。1926年,张竞生先生大胆地出版了《性史第一集》,是投向旧封建礼教的一颗重磅炸弹。但张先生此后终未得安宁。潘光旦先生1941年翻译了霭理士的《性心理学》,也是厄运丛生。虽说"太阳从这里升起,文化最先从这里开始",虽说圣人已有哲语早出——"食色性也",但性一直是禁锢的领域。新中国成立之后,1950年,北京协和医院的赵志一、王文彬、谭铭勋合著的《性的知识》出版了,这是一部只有5万字的小册子,但它打破了性学领域沉寂的局面,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读者的欢迎,并被翻译成朝鲜文、越南文。在"文化大革命"中,却以"冠以科学之花的大毒草"横遭批判。差不多在可怕的停滞与空白之后,80年代初,韩向阳、郎景和出版了《新婚卫生必读》,印数达千余万册。1982年吴阶平教授等编译了马斯特斯和约翰逊的《性医学》,这已是跨越普及而正式将经典著作介绍给国人了,其意义不言而喻。阮芳赋的《性知识手册》(1985第1版,后又再版)和刘达临的《中国当代性文化》(1988)以及几部西方性学专著《理想的婚姻》[(美)冯·德·魏德尔著,杨慧琳等译],以及本书《人类性学基础——性学观止》第5版等的引入,都给我国性学发展以巨大推动力。但突破堤坝,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些低级庸俗的作品也充斥于市场,更有色情淫秽的各种出版物以及沉渣泛起,甚至闹得乌烟瘴气。它不仅蛊惑于众,污染精神,损害身心,也为性学的正常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障碍。80年代后期,各地公开举办性学讲座、培训班,并成立了学术团体。一批活跃的专家学者为性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刘达临、李银河、潘绥铭、马晓年等。值得提出的是在原人大副委员长、两院院士吴阶平的领导下,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1998),举入1065个条目,164万字,包括了性学的所有内容,可以认为有里程碑或划时代意义,我曾推荐其为优秀辞书,称其为"科学与文化的珍品,知识与健康的宝库"亦毫不过分。值此,也意味着性科学已经堂而皇之地立于我国现代科学之林了!第一部分 4.传播性学的圣火(3)诚然,我们面临的性学问题以及开展性学研究、性教育的困惑仍然很多。封建意识、低文化素质乃是最严重的因袭力量,它一方面对性科学有"天然"抵抗,一方面又常常使色情淫秽泛延于世。性学是内涵深刻、外延广阔的领域,包括生殖、不孕、性乐趣、性障碍、性传播疾病、性伦理、性法律以及色情文化等,而且性的医学、心理学范畴远远不及,或者越来越不及其社会、伦理学范畴广阔。因为我们遇到的后者方面的问题日益增多,也会愈加感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沉重和困难。随着国门的开放和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的改变,以及道德观、价值观的变化,性行为所带来的医学问题也日渐增多。性传播疾病是新的挑战,老的性病(梅毒、淋病、下疳)死灰复燃;新的性病(及至艾滋病)花样翻新,很有蔓延之虞。其防治显然不仅仅要靠医学手段。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有十大性问题:早恋低龄趋势、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夫妇性生活不满意、强奸罪上升、嫖娼卖淫屡禁不止、性传播疾病发病上升、黄色淫秽物品流传、性观念混乱、计划生育推行困难等。因此,性学研究、性教育、性科学普及任务十分沉重,在某种意义上,更要提高全民的文化及性素质,不仅是学术队伍,还有国家政府的组织领导,以及相应的政策法规等。一个重要的转变将首先是意识的。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得出,性生活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的结论。不过,如果让性生活像杂草一样生长,那它就会覆没我们存在的深刻的内容和意义。但是,如果过分地压制它,认为它是诲淫的、亵渎的、无聊的、犯罪的,那就会萎缩和剥夺人们许多美好的生活感受,或者带来更多的家庭与社会问题。换言之,性生活应该在人们和社会生活中占据相应的位置;也应该在以治疗和保护人体和人性为职业的医学工作者、心理精神学工作者、伦理教育学工作者,以及政治家、社会学家的头脑中占据一定位置。当然,性对于幸福和快乐的重要因人而异,随个人的需要而变化。单是从这些区别中得出诸如道德之类的结论是不公正的,而对其轻慢和草率也是极大的遗憾。正是在这种情势下,我在写再版序言时,有一种欣喜舒畅而信心倍增的感觉。毫不夸张地说,这的确是一部堪称"观止"的性学大全,无论是学者抑或百姓,都会从中受益。而译者和编者的认真负责尤其令人感动,形式美轮美奂,文字亦谐亦庄。我甚至愿意把它称为性学传播的"圣火"……郎景和2009年3月第一部分 5.为什么我们永远都会谈论性(1)中文第6版序为什么我们永远都会谈论性二十年前,贺兰特·凯查杜里安的《人类性学基础——性学观止》被引进中国时,中文版的版权页上还标着"内部发行"字样,它几乎被作为一个"打擦边球"的出版行为。此书中文版(1989)在当时的国内性学界就是一本引人注目的书籍。除了作为在性方面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又一例证,更重要的是本书所体现、所强调的对性的全方位关注和思考——这种关注和思考与国内多年来的习惯大不相同。进入20世纪下半叶之后,性在中国重新遭遇了一段禁锢的岁月。在改革开放之后,这段禁锢岁月仍然给中国性学界留下了很深的印痕,最重要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性被视为医学的附属物。这不妨以我自身的经历为例。我作为中国性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在中国性学会正式成立的1994年之前,早就参加了中国性学会筹备委员会多年的学术活动。在那些活动中,绝大部分参加者都是托身于医院或医学院的——皮肤科、泌尿科、妇科等等,还有一些人士属于计划生育部门。这种现象在中国是如此的普遍,如此的天经地义,以至于中国性学会自身也是挂靠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在的北京大学医学部;而我目前担任副会长的上海市性教育协会,则挂靠于上海市计划生育委员会。这种在体制上被视为医学附属物的安排,并非仅仅具有象征意义。事实上,它影响了许多中国人看待性的视角和眼光。因此,在国内,关于性的书籍通常都可以被分成两类:一类是讲"临床"的,包括生理构造、生育、避孕、药物、性病和性功能障碍的治疗等等,总之就是可以作为医学附属物的那些性问题;另一类是讲"文化"的,包括性史、性社会学、性伦理学、性心理学、性与法律、性与文学艺术等等,总之就是与"临床"无关的那些事情——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医学"显然消受不了这些附属物。据我大致的观察,上述两类书籍通常总是分开的。也就是说,讲"临床"的通常不讲"文化",讲"文化"的通常不讲"临床"。大家仿佛有着一个默认的分工原则。再换一个角度看,其实"临床"的那部分可以对应为"科学知识",而"文化"的那部分可以对应为"人文精神"。有些思想保守的人士认为,对于性,只要讲那些"科学知识"就够了,别的讲多了非但无益,而且可能有害。他们也更喜欢使用"性科学"这样的措辞(而不是"性学"),因为将性窄化为某一类"科学知识",确实可以在许多时候给我们带来较多的安全感。这本《性学观止》在美国是被当做教材使用的,尽管也有许多一般公众阅读此书。说到"教材",很容易又让人联想到"科学知识"上去了,况且性学教材在国内多半会与医学教材并列,被归入"理工农医"教材的大类中去——还是与"文化"或"人文精神"沾不上边。第一部分 6.为什么我们永远都会谈论性(2)但是这部《性学观止》,却是将上述两者放在同一本书中讲的,而且相互穿插交错,融为一体。这倒并非贺兰特·凯查杜里安的"创新",因为在西方性学教材中,这是常见的做法。不过对于习惯于两者分离的中国性学界来说,《性学观止》这本书就相当有新意了。为什么要将"临床"和"文化"放在一起讲呢?当然,我们可以解释说,"科学知识"本来就应该与"人文精神"结合在一起的。但是对于性学来说,这样大而化之的解释是特别不够的。性学不是天文学或物理学——这类所谓的精密科学,确实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脱离人文精神而讲论(绝对脱离也是不可能的),但性学却是一个脱离了文化或人文精神就绝对讲不好、讲不深、讲不透的学问。因为性学中的许多问题,并不仅仅是所谓"科学问题",实际上它们同时又是伦理问题或文化问题。例如,关于男性的阳痿和女性的性冷淡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就是非常普遍而又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今大家通常都心照不宣地将话语约束在一个"政治正确"的框架中(就连本书也是如此),这样的对话可以保证在伦理道德方面无懈可击,但是许多情况下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类似的例子在性学中可以找到许许多多——性学根本就是一个横跨科学与人文两大领域的特殊学科。性学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密切到每个人、每一天都离不开它的影响。我们可以让天文学或物理学离开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是我们中间的每一个人——包括独身者、儿童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都不可能脱离性或性的影响。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以及性作为横跨科学与人文两大领域的特殊性,注定了我们永远都会谈论性这件事情。性学中可以归入"科学知识"的那部分,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初曾经是非常引人注目的话语,但是随着公众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加上多年来对于性知识的普及工作,已经没有多少内容可以继续谈论了。但是性学中"文化"的那部分,却有着无穷无尽的空间。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开放,人们对于性的认识,人们的性观念和性心理,都在不断地变化着。旧的问题获得了解决或还未解决,新的问题却又层出不穷地冒出来。更何况,许多根本性的、终极性的问题(比如爱情的变迁、婚姻的价值之类),是永远无法解决的。这些都使得我们关于性的讨论和思考将一直持续下去。这一点甚至可以在本书的多次修订版中得到旁证。本书二十年前的中文版,是依据英文第4版(1985)译出的。但是随后的英文第5版(1989)有了很大的变动,特别是作者更新了大部分所引用的调查数据。1984年的英文第4版全书共20章,此次的中文版增加了4章,同时也分解、合并甚至删去了几章,我们只要看看新出现的各章标题——"性别与性"、"性亲密和爱"、"婚姻与另类婚姻"、"性利用"、"性侵犯"、"文化中的性"、"东方文化中的性"——就知道性的"文化"部分是如何的常谈常新了。其中第22章"东方文化中的性"是英文第5版中也没有的,由作者授权此次中文新版首次使用。作为一部优秀的性学读物,本书中文新版的问世,本身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继续谈论性这件事情的行动之一。那么,好吧,就让我们继续谈论吧。江晓原2008年5月28日于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第一部分 7.为性学正名(1)中文第4版序为性学正名我们需要性知识,需要科学的性知识,需要适宜的性知识教育。对于性采取禁锢和蒙昧政策,已经越来越被公认为是不明智的。因为,无论从古老的创世神话到试管婴儿的诞生,从婚姻到生育、优生控制,我们都难以回避性——一个重要的生命和生活主题!当人类试图维护自己的尊严,从而标榜傲居动物之上的时候,性关系与性问题被潜藏和神秘化了;居室与服饰遮掩了最令人羞怯的部位和行为。当又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后,一些人又觉得这种潜藏和遮掩是一种束缚,于是又尽情地甚至肆无忌惮地解放和暴露。人的行为轨迹,或者画一个圆圈回归原地,或者螺旋上升到新的高度。人类栖居的星球在宇宙的海洋中沉浮,经济与文化、道德与文明是定向力量,而我们每人似乎都无足轻重,但每个人却又是一个有质量的粒子,这里讲的质量意味着素质——身体的和精神的,它显示着我们自身发展的水平和驾驭自身发展的能力,其中也许起重要作用的是性。性是一个颇为广大的范畴,至少它包含有生物学和社会学两重性。性行为又是力量因素,诸如生物本能、生理驱动、精神意志、道德观念、法律习俗等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多元辐射聚焦的热点。因此,对它的认识和思考应该是多方面的,肤浅的对比、简单的结论都是不足取的。对于性,我们不能忽视它,还因为它是人生快乐,同时也是痛苦的一个渊薮。它本身就完全可以"导演"出震撼人心的喜剧和悲剧!对于性,我们不能低估它,还因为它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从史前时期的原始石刻到马斯特斯与约翰逊的性学实验,可以看到不同时代对性认识的文化背景;从缠足制造出的扭捏到胸罩展示的丰满,这是何等大相径庭的美学意蕴!对于性,我们不能轻慢它,还因为性的不正常或不正当积蓄和宣泄,会造成十分有害的社会后果。性传播疾病、嫖娼、性侵犯等都足以使千百万人在变形的性活动中毁灭!因此,应该把性教育作为健康教育、文化教育、道德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遗憾的是,我们做得还很不够。一方面,性教育的真正开展为时尚短;另一方面是缺乏性的知识材料、科学研究和专家学者。人们对性知识的渴求和顾虑,对性困惑的忍耐和抗争,也构成了一种非常怪异的局面。这个时候,译者们把《人类性学基础——性学观止》引进国门是难能可贵的。这无疑是一部十分严肃的性学学术著作,作为一所著名大学的教科书二十余载,当之无愧是该领域的基础和权威教材。它的内容非常全面,从解剖生理到伦理法律,从性行为的始发到历史演进,涉及性的研究、教育和治疗诸方面,又有东西方性文化的回顾和性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可以认为是一部性学大全。第一部分 8.为性学正名(2)我以为本书的翻译出版会推动我国的性教育和性学研究,希望有一天能建立我们自己的性学基础;再者它可以净化性学宣传,人们会从本书中得知性科学与色情、诲淫的本质区别,它将有力地为性学正名。性问题涉及各个年龄、各个阶层的不同人群。同样,性教育的对象和内容也必须是多层次,甚至是多色调的。本书显然不是兼顾各方面的通用读物,但不论是专业工作者还是具有相当文化水平的读者都可以从中得到裨益。人们观念上的"承受力"、社会舆论的"抵抗力"如何,未必能完全公正地衡量本书的价值,但或可影响对它的品评和接受。这一顾虑不无多余,对某些章节的处理大概是必要的。更何况存在着国情民俗、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上的诸多差异。对本书的批评和赞赏同样应该欢迎,如是,至少说明它及其代表的学科毕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至于精华与糟粕的分辨、摄取与扬弃的决定,则只有仁智之见。我们应该感谢本书的译者和编者。愿同道们都来做我国性学的普罗米修斯。郎景和1988年秋于北京中文第4版第一部分 9.导言导言我很荣幸地能够在此与《性学观止》中译本的读者说几句话。我的这本教科书初版于1972年,当时性学课程在美国的大学讲坛上刚刚开始站住脚。现在它的第5版(英文)即将问世。在这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性学有了长足的发展。性是一个惹人好奇的领域。虽然很多人对它感到极大的兴趣,但世间却总有一种倾向,即限制对它的公开研讨。在西方,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被认为是这个方面的最好的例子;在中国,类似的过分虚伪的风气据说出现在17世纪(指清朝初年,此乃荷兰汉学家高罗佩之观点——译者)。高罗佩博士写道:"清朝(官方)编纂的巨型文库对中国人生活所有的方面都有记载……唯独性的方面却是个例外。"类似的观念在世界的各个地区还可举出更多的例子……不过,中国文化中性的学问和智慧却可以上溯几千年,是人类文化的一笔财富。20世纪60年代,一场"性革命"的浪潮席卷了整个美国,直到今天,它的余波仍在冲击着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和地区。这是一个社会巨变的重要年代,尤其是青年人的性行为,经过了性革命,可以说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于美国人在性的方面是否真的已发生了一次"革命",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压抑"或"放纵"这样的字眼来简单化地描述某个历史时期的性行为经常会掩盖当时的实际情况。外在的表现,无论怎样的剧烈,都无异于大海表面上的风浪——下面大量的水依然不会受到多少影响。所以,不论时代被历史学家和道德家贴上怎样的标签,大多数的男女仍然秘密地过着自己的性爱生活。性是人类本性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大自然淘汰与生物进化留给我们人类的一份遗产和礼物。自古以来,各种社会都试图去干涉它的表达,甚至压抑它。但是,性并没有——也不会——离开我们。我们必须和它打交道,谁也逃脱不了。我们必须诚实、直率——同样重要的,还必须负责、谨慎。性不是游戏,它是极乐之源泉,也是至悲之出处。艾滋病问题把和性有关的潜在的危险戏剧性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性传播疾病以及其他的问题,如意外妊娠等都引人关注;与性爱关系有涉的感情创伤,以及通过性而导致的社会混乱如性暴力、性剥削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不可谓不重要……"性之奇妙如是!吾辈更应通晓其隐患。"这一点对青年人尤其重要。处理这些事情的最佳途径不是回避、压抑,而是研究、教育、负责的行为及关心他人胜似关心自身。《性学观止》首先是为美国大学生编写的教材,但它对任何成年读者——无论出于个人兴趣,还是为了职业的需要——都会有些益处。显而易见,书中所论及之性行为未必完全适用于世界其他地区,但大部分材料讨论的却是性的生物学及心理-社会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规律,这些却是通用于全人类的。这不是一本"性爱指南",但它所提供的知识应该能够丰富读者的性生活,更大范围以及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我很高兴看到自己的书能够到中国读者的手上。但是经验又使我不得不感到寒酸。在性的学问方面,我应该向中国人学习的东西比我所讲授的要远远多得多。不过,我仍希望拙著对于中国的年轻男女们的性教育,以及对于其他感兴趣的中国人作出一份微薄的贡献。对于译者及其他帮助此书成为现实的所有人,我都表示十分感激。贺兰特·凯查杜里安1988年10月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第一部分 10.美国第一部成功的性学教科书英文第4版序美国第一部成功的性学教科书这是一个令人感到奇特而又辛酸的事实,即有些对于人类生活具有极大影响的学科,在进行科学研究的高级深程中几乎无人问津。性学就是这样一门曾遭受冷遇的学科。幸而这种状况(在美国)正在朝好的方向转化,这部书的出版就是对这种进步的一个卓越贡献。在我所知道的关于人类性学的书籍中,没有第二本书——无论在清晰程度、说服力和材料的翔实可靠诸方面能够与这部教科书媲美。目前性学的文献仍处在早期积累的阶段。市场上尽管充斥着流行的通俗读物,其中也有不少让人将信将疑的探讨,但能够作大学性教育教科书的却寥若晨星,这与拥有大量优秀教科书的许多其他学科(诸如心理学、生物学等)形成鲜明对照。就我所知,这本书曾是第一部成功的性学教科书。无论在范围、深度和可靠性方面,它比生物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优秀教材都略胜一筹。在具有冒险意味的一系列成功之作中,作者对原版本的成功修改使这本好书日臻完美。这部书让人们首要关注的是信息而不是忠告。经过精选的信息告诉读者各种实验数据出现的时间,如果依据这些数据作出理论的假设时,它又有什么局限,作者对此配有精辟的分析。与此同时,对相同的现象与行为,作者尽量多地提供了各种中肯的解释。书中材料的安排适合于大学低年级的同学,但书中学问之精深,对高年级的同学也是极为宝贵的。科学基础上的性教育,对于全社会恐怕都是非常有益的。很少有其他论题需要像性学领域这样有如此综合与统一的观点。目前性的生物学、心理学及文化等层次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深入探索,现有的知识已使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上述诸因素密不可分,使我们无法厚此而薄彼。这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用综合与统一的方法,把各方面的重点恰到好处地分散于不同的领域,引导读者用进化的、历史的和跨文化的观点来审视性学,从整体上把握和探讨人类的性行为。本书作者为了写出这部反映当前性学知识现状的宏著,广泛涉猎了生物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及临床医学等多方面的最新成就。他没有被任何一门学科的局限所制约,也没有固守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教条;他的头脑开放,信息丰富,对任何问题的探讨都极为自由而无任何的约束。他对证据的评价也是一贯地明智和有益。他的表达风趣而雅致。这本书让人读来入迷,它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人类的性行为作出了天才的贡献。大卫·韩伯哥(DavidA.Hamburg,M.D.)1984年于纽约第一部分 11.前言(1)英文第4版前言此书第1版于十多年前问世,那时在学院和大学中刚开始教授人类性行为的课程。从那以后,此书的三个版本都被广泛使用,并被译成法文、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第4版保持了前几个版本的基本内容,但也加了几个新章节,并对旧版本作了广泛的修改,全书从而呈现新貌,此书我们可以看做是一本新书。第1章介绍人类性行为这门学科,讲的是性学研究中所发生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研究的历史纵观。此后的19章基本平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对性行为进行生物学、行为学以及文化方面的考察。这种学科式的探讨就像科学文献,因为它们也是按相似格式组织的。它允许三个主要的考察能独立而系统地展开,但这并不意味把性行为和功能中的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学强行人为地分开。第3版中的第8章(整个生命过程中的性行为)被分为性行为(第8章)和性发育(第9章),这样做能更集中地讨论涉及的问题。第4版中新增加的第12章是为了更广泛地讨论性关系中的人际关系和法律问题。和先前版本不同,本版将同性爱放在一个独立章节(第13章)中予以讨论,而偏执狂和性侵犯作为单独一章讨论。人类性学方面的教科书普遍没有对性的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给以足够的注意。这本教科书试图通过加入的新章节(第17章"古代世界的性")和(第18章"西方文化")来克服这个弱点。精美艺术品在这些章节和本书其他部分中的采用,则进一步增加了文化方面的分量。此书力图内容丰富,但又非面面俱到。性的许多重要方面都予以讨论,但重点放在大多数读者可能最关心的地方。论述的水平可比得上学院中使用的生物学和行为科学方面的教科书。所用语言为科技英语,语气客观。对事情的陈述和所附插图坦率、明确,但绝无耸人听闻和冒犯读者之意。这些篇幅中的材料许多是令人愉悦的,但也有令人沮丧和憎恶的,那是因为性行为被加以客观的描绘,而不是按作者或其他某些人的偏爱,觉得应当怎样去描述。此书力图对各种观点予以客观的叙述,但这绝不意味着本书中的每一种观点都具有相同的价值,也不表明作者本人对什么观点值得崇尚、什么观点是明智的、什么观点是教诲性的没有自己的判断。一本教科书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其内容,其次是表述的方式。如果一本书内容空空,教师就无法施展本领使其变得有价值。另一方面,如果书中的材料不着眼于读者的注意点,那么它也没什么用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每个议题先给以定义,然后描述,最后讨论。和生物功能有关的一些关键性概念都在用于本学科前就予以明确。当讨论到具体行为时,将进行跨文化和跨种群的比较,从而将其置于适当的背景下考察。我是精神病医生,但我的精神病学研究一直主要是跨文化的流行病学,因而和行为科学的历史的考察研究很相近。在过去的15年中,我基本上在斯坦福大学从事教学工作,既是人类生物学任课教师中的一员,又是大学教务长和副院长。我对人类性学领域的兴趣是和教学有关的。1968年,我在斯坦福大学开始讲授人类性学这门课,至今已教过一万多名学生了。我也教过医学院学生和数千名行为科学工作者以及其他具有大学水平的非专业人士。我认为我作为本书作者的身份是我作为一个教师身份的延伸。依我看,教师起三个基本作用:第一,教师相当于"浓缩器",他集中某个领域的知识,然后传给学生;第二,教师相当于"过滤器",把有意义的东西和荒唐的东西分开;第三,也许是最重要的,即教师应通过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检视自己的看法、假说和判断。教学应包含让学生学会严谨思考的方法,并通过独立思考,全面地获得关于学习对象的全部知识。如果我当一个教师是称职的话,那么除了不干涉学生的私事外,在其他事情上我都不能失败。但试图向学生反复灌输我自己的性价值观是不合适的。甚至,尽管我认为性是生活中一件奇妙的礼物,但把它兜售给我的学生并不是我这个做教师的事。只要可能,我力图在本书中不掺入我个人的性偏爱、性价值观和偏见。读者可判断我到底做得怎么样。此书所有版本的成功历程中包含着许多学院和大学的极大贡献。由于篇幅所限,我不能将先前版本中的致谢再在这里重复,但对他们的帮助我始终怀着感激之情。第一部分 12.前言(2)DonaldT.Lunde是本书第3版的合著者,他主要负责性激素、生殖、避孕、性紊乱、同性爱和其他性行为、性和社会、性和法律及性和道德等章。现在这个版本从前版本中重新引用了上述这些方面的基本内容,并保留了大量插图,但所有这些章节都在经过广泛修改后写成,虽然这些情况使得我们在此版本中没写上原合著者的名字,但我仍对我们以前的合作给予高度评价。第4版受益于许多人的贡献。LyndaAnderson(北加州大学),John.B.Black(奥古斯塔学院),NancyCozzens(迪安萨城市学院)及SusanFleischer(皇后学院)都教授人类学,他们阅读初稿,修改图表,并对内容和编排提出了大量有益的建议。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议题,得到了斯坦福大学许多人有价值的建议和帮助。他们是George和PhyllisBrown(文学和中世纪研究),CarlDjerassi(避孕),JulianDavidson(生理学和内分泌学),NarkEdwarks(分类学),WilliamJ.Goode(社会学),JohnKaplan(法律),IrisLitt(避孕、青春期医学)和ArthurWolf(人类学)。我亦对在查资料和准备材料过程中给予帮助的人们表示感谢。他们是SueAbRowitz,RogerBroakman,AlamFausel,CarrolKing和RuthAudreaLevinson。手稿的反复录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初稿由MargaretGelatt录入,AndreaGarwoad和NancyBovee负责其他部分,但LaurieBurmeister负责了主要的工作。除了她有效而不懈的工作,更主要的是她的耐性和热情支持着我度过了许多困难时刻。我还要感谢HoltRinehart和Winston的人们。他们给了我必不可少的帮助,尤其是此书的编辑EarlMePeek,他的助手LucyMacMillanStitzer,JennetteNinasJohnson,是他们引导着此书从手稿到成书的整个过程。我还要感谢出版经理AnnetteMayeski和设计总监RobertKopelman。最后要提到的是,AlbertH.Hastorf院长,使我有可能在任副院长之职期间完成这项工作。谨将此书献给我的妻子和我们的两个孩子,他们使我的这项劳动有了价值。我向他们,以及其他的朋友和合作者(太多了,以致无法一一提到)表示感谢。贺兰特·凯查杜里安第一部分 13.前言(3)前言1972年,当这本书的第1版出版时,关于人类性行为的现代课程刚刚出现在大学校园。从那时起,这个领域始终和这部教材一起成长并相互促进。现在有超过一打的大学教材可供选择,但哪一本都比不上本书的第5版在这个领域的资历。一部成功的教材必须在随着时代的需要创新和改变的时候,保留它原有的得到公认的实力和特色。这是我们过去一直尝试去做到的。这一版保留了它基本的目的:在人类性行为的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层面上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跨学科的视野;向学生展示这个领域的基础知识以及研究和学术进展;鼓励学生将他们所读到的内容和他们学到的东西反映和应用到他们自己的生活中。为了这些目的,这本书给学生传授知识,给他们教导,并向他们提出挑战;它不是鼓吹,也不是在发表评论。在保持实力的同时,第5版在内容、风格以及格式上都有很大的修订。这样的改变有一些是必须的,因为这个领域的新发展以及新问题——例如艾滋病——需要更多的关注。还有一些改变是为回应一些批评家的意见而作,他们是这个学科的专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结果,在很多地方我们改变了强调的标准;我们使陈述的标准能为更多的学生所接受;并且我们也回应了更多机构教师的需求,同时保持了思想上的活力和文本的一致性。这部教材力求全面,但又不苛求面面俱到。关于性学很多重要的方面都没有涉及,但它强调的是大多数读者所关注的主题。本书的结构第5版除了保留前几版的基本格式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改变。之前的版本以三大部分分别论述性行为的生物、行为以及文化方面;现在这个版本把所有章节分成六部分,按照次序分别是:性器官与功能、性生殖、性发育、多种形式的性经验、性与人际关系,以及性与社会。这种进路突出了它对性学领域的贡献,并使学生能够在一段时间里集中关注一个主题。然而,本书也一贯努力去提供一个整体性的、多学科的视角。各种问题的生物、心理和社会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到突出。进化论的、跨文化的以及历史的维度被引进来,在任何适当的时候,它们都能加深或拓宽学生的理解。新特点实际上这一版所有的章节都已重写。因此对以前版本的改变不止是一次普通的修订那么简单。1.更新。新版增加了1000多本参考书目。快速变化的领域(像对艾滋病的研究)在书中被很好地反映出来,读者可获得尽可能新的信息。这本书广泛覆盖了艾滋病以及其他传染性疾病。除了这些问题的生物医学和心理层面外,还特别注重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指导,来帮助他们作出安全而明智的性决定。对避孕问题以及其他由性健康衍生出来的主题,也是如此。为了能更加强调性的关系层面,我们突出了关于爱情的最新研究文献。同样我们非常强调性别与各种层面的性行为的关系。婚姻以及它的替代选择受到集中关注。同样地,性行为的负面——剥削和侵犯——也得到客观而又必要的重视。对性与社会相关章节的更新主要集中在法律及其最近的发展上。但同时,像性道德之类的问题也被重新思考,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新的观点。第一部分 14.前言(4)2.新增章节。在之前的版本中,性发育只有一章的内容。在第5版中,它扩展成了三章:一是关于儿童期的性发育;第二是关于青春期和成年期;第三则是关于性别与性行为——这个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重要性也在日益增加。第二个主要的扩展体现在性与人际关系的领域(第五部分)。由一章扩展到四章,分别论述性亲密关系与爱情、婚姻及其替代选择、性剥削,以及性侵犯。此外,第8章(性行为)的材料部分被删除了,剩下的被重新分配。第17章和18章,分别是关于古代世界的性行为以及西方文化中的性行为,在第5版中被压缩为一章(第20章),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性行为。同样关于性与社会的那一章被改写为文化视野中的性行为(第21章)。这些改变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师的需求,使本书与他们的教学提纲更一致。3.图解。第5版最重要的改变是图解。在一个统一的风格下,我们重做了图和表。在保留最好的艺术品的同时,我们大大增加了图片的数量。这些图解的目的并非仅仅装饰,而是为课本增加实质内容。从最初的四色插图发展为不平凡的一套图片是这一版的另一个新特点。双色插图也同样将本书的面貌和教学目的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4.教学辅助品。一本教科书的效果首先依靠的是它的内容,其次是它的表述方式。如果一本书没有实质内容,它也就不需要"教学方法的"技巧。然而,如果材料的表述方式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它的作用也不大。我们继续用专题的形式来突出特殊的主题,并用它展示文献摘录。课本中的关键词我们用斜体印刷(以表示强调)①。每一章的最后都安排有一套复习性问题和思考性问题②。延伸阅读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所需的书单。一个详细的术语表(附带音标)定义了重要的术语。超过1500本的参考书目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文献资源,并指导学生进一步获取信息。5.辅助资料。本书配有一本教师手册、测试题库、电脑化的测试题库和一本学习指导。致谢在本书各个版本使用过程中,很多同事和评论家都对它的成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篇幅所限,我就不重复以前版本中的致谢名单了,但这不能抹杀我对他们的谢意。在第5版的准备过程中,很多人为各个部分材料的更新提供了很大的帮助:JulianDavidson——生理学以及激素;SylviaCerelBowen——避孕和性传播疾病;SherrieMatteo——性发育以及性别相关问题;RutledgeMartin——关于性与法律的章节。还要感谢的是很多评论家,他们从各个层面为本书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他们是:JohnM.Allen,密歇根大学;WayneAnderson,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AnnAuleb,旧金山州立大学;ElaineBaker,马绍尔大学;JaniceBaldwin,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M.BetsyBergen,堪萨斯州立大学;RuthBlanche,蒙特克莱尔新泽西州立大学;StephenW.Bordi,西谷学院;JamesE.Cherry,CharlesStewartMott社区学院;DennisM.Dailey,堪萨斯大学;RonaldS.Daniel,加州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WayneDaugherty,圣迭戈州立大学;WilliamA.Fisher,西安大略大学;SusanFleischer,皇后学院;SuzanneG.Frayser,丹佛大学;GraceGalliano,肯尼索学院;FrederickP.Gault,西密歇根大学;BrainA.Gladue,北达科他州立大学;BarbaraGordon-Lickey,俄勒冈大学;JohnT.Haig,费城纺织与科学学院;SandraHamilton,俄勒冈大学;DonaldE.Herrlein,东北州立大学;RayW.Johnson,北德州州立大学;EthelKamien,洛厄尔大学;SanderM.Latts,明尼苏达大学;RonaldS.Mazer,南缅因大学;RogerN.Moss,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DanielP.Murphy,克雷顿大学;AndreaParrot,康奈尔大学;SaraTaubin,德雷塞尔大学;RichardM.Tolman,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MarleneTufts,Clackamas社区学院;CharlesWeichert,圣安东尼奥大学;DonaldWhitmore,德州大学,阿灵顿;EdwardW.Wickersham,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MidgeWilson,德保尔大学。一本书的出版几乎和它的写作一样艰难。LaurieBurmeister出色地,一丝不苟而又不知疲倦地完成了对这本书的打印和准备出版工作。JaneKnetzfger,策划编辑,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PaulaCousin,高级项目经理,指导了这本书的出版工作。我还希望感谢SusanDriscoll,行为与社会科学部发行人;SusanArellano,组稿编辑;KristinZimet,文案编辑;AnnetteMayeski,发行经理;JudyAllan,策划主管;LisaBossio,她编写了术语表;ElsaPererson以及MarionGeisinger,他们在图片上给了我很大帮助。这本书献给我的家人,特别是我的太太Stina,她为我分担了很多负担,使我能更轻松地完成这本书。对她,以及我的孩子们,Nina和Kai,我谨致以我亲切的感谢。第一部分 15.重现经典(1)出版后记重现经典1968年,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和生物学教授贺兰特·凯查杜里安博士开设了人类性学方面首批大学课程中的一门,成为美国大学性教育的先声。此时距离以开展学校性教育为宗旨的美国性信息与性教育咨询中心(SIECUS)成立仅四年。又一个四年后,1972年,在其讲义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人类性学基础》(FundamentalsofHumanSexuality)一书问世,彼时,关于人类性行为的现代课程刚刚起步,性学教材奇缺,该书很快便以清晰的逻辑结构、循循善诱的说理方式而成为全美大学性学课程的标准教材,在17年的时间里四次修订(1975、1980、1985、1989),并被翻译成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汉语,其影响力跨越种族、宗教和意识形态边界而遍及世界各地。多少年来,随着性教育的普及,性学课程教材领域也相应地日渐繁荣,然而谁都无法取代《人类性学基础》的地位。诚如国外一些评论家所言:虽然我们难于统计,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人类性学基础》到底丰富了多少人的性爱生活,但有一点却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今天性学研究领域的所有人员中,没有一位是没读过《人类性学基础》的。卡耐基基金会(CarnegieCorporationofNewYork)经理(1982~1997)、原哈佛大学卫生政策研究和教育部主任大卫·韩伯哥在为第4版所作的序中认为,其"所知道的关于人类性学的书籍中,没有第二本书——无论在清晰程度、说服力和材料的翔实可靠诸方面能够与这部教科书相媲美"。中国读书界对这部经典著作也不陌生。李银河教授在其主编的《西方性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中称本书为"性教育领域的一部经典入门书",而早在1989年,农村读物出版社便以内部发行的形式推出了本书的第4版。当时的知识环境远没有现在宽松,据当时担任本书审校的协和医院副院长郎景和教授回忆,本书编辑人员曾为本书的尺度问题"数次出入中南海",以至于该版的34位年轻译者在译后记中发出这样的呼声:"我们企盼我们的民族——起码在性的问题上——会成为一个真正理智的民族。为了这个目的,我们在翻译《人类性学基础》过程中所经历的所有的磨难,都将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二十年过去了,如今性学的科研教学环境早已今非昔比,性学相关书籍对中国读者来说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从潘光旦先生译注的霭理士的《性心理学》(三联书店,1987),到一时间成为街头巷尾热议话题的《金赛性学报告》(明天出版社,1993)、《海蒂性学报告》(海南出版社,2002);从荷兰汉学家高罗佩(R.H.VanGulik)的《中国古代房内考》(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到引入国门的国外流行的大学教材《我们的性》(OurSexuality)(华夏出版社,2003)、《性与生活》(HumanSexualityinaWorldofDiversity)(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林林总总,不可谓不多。但是迄今为止,似乎很难找到一部作品,它能兼具科学、客观的严肃学术性和优雅、深厚的人文可读性,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普罗大众都从中受惠,无论是对个人的发展还是对家庭的维系都获益匪浅,直到在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新发现了贺兰特·凯查杜里安的这部《人类性学基础》(本次中译本定名《性学观止》)。第一部分 16.重现经典(2)《性学观止》的特点需要与常见的几类性学书相比较才能比较清晰地呈现出来。我们可以将目前市面上关于性学的书大体分成三类:第一类,以《金赛性学报告》《海蒂性学报告》为代表,它们基于大规模的调查之上,常常有大量受访者的个性化、感性化、口语化的描述,要说明的问题也主要集中于婚姻、家庭、两性关系(情感关系、性关系)这样比较的技术层面上,偏实用;第二类,以《世界性文化图考》(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中国方术概观》(房中卷)(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为代表,这类书通常局限于某个文化或宗教中的性观念、性技巧以及对性的表现,神秘而引人入胜,但难脱他者文化和猎奇心理的窠臼,不具备普适性,也很难具备现代语境意义上的科学性;第三类,以上面提到的《我们的性》、《性与生活》为代表,这类书的用途和结构都与本书非常相似,都在国外充当大学性学课程教材,讲的内容也非常相似,都是从两性的性解剖学、性生理学讲起,贯穿性学的各个方面,如性健康、性传播疾病、怀孕和流产、避孕和堕胎、人类不同发展阶段(童年、青少年、中年、老年)的性表现,从一个人的性(性幻想、性梦、手淫)到两个人的性(性游戏、性交动作、婚姻、家庭),从同性爱、异性爱到性变态、性功能障碍及其治疗,从商业性的性行为(卖淫、色情品、性产品、以性为主题的广告)到性的侵犯(性骚扰、强奸),截止到现在,《性学观止》和上述这类书似乎还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只有到了本书最后一部分,即第六部分,这部《性学观止》最震撼人心之处方才显露出来:作者拿出近五分之一的篇幅,以五个辉煌的篇章,洋洋二十万言,从历史、文化、法律、道德诸方面来探讨性在人类历史上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作者专门为本次中译本添加的一章从未公开发表过的章节,"东方文化中的性",因此我们将本版定为插图第6版)。正是这种带着深刻的人文情怀的科学探究,使得本书在众多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性学观止》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我们探讨的主题是性,一个非常私密、非常脆弱的主题,一个多少年来无论东方人西方人都讳莫如深的话题,一个曾经被深深地误解,又被过分地利用的主题,而且表现在书中倡导的对性的态度——宽容,理解,不仇视,不利用。更重要的是,在本书中,性是被当成一个文化现象、一个历史现象来看的,它与人类历史同时进行,它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它在不同的社会里激起了不同的社会问题——文化的历史的深度,科学的理性的考察,这就是《性学观止》最大的特色。而且这种深度不仅体现在最后一部分,而是贯穿于全书当中:全书近九十个专题,跨文化研究成果俯拾皆是,很多都是一些我们不了解,甚至看了会瞠目结舌的现象,比如原始社会的一些部落会视女孩子的月经初潮为打猎能满载而归的象征,而另一些人却认为这是不洁的象征;有的文化允许手淫,觉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而有些则会为了少男少女手淫而惩罚他们,至于惩罚的手段则令人忍俊不禁。视野纵贯今昔,横跨寰宇,论证客观克制,有理有据,方法论涉及考古学、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研究,其用力之深、涵盖范围之广,在当代同类作品中无人出其右。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作者在1989年出版了第5版之后便停止了修订,因为性学从这本书这里,真的可以称得上是"观止"了。凯查杜里安教授在本书前言中尝叹:"一本书的出版几乎和它的写作一样艰难。"这话也同样也可用来描述本次中文版两年间走过的道路。本次中文插图第6版,我们大量参考了1989年的中译本。但是与当年引进翻译的第4版相比,本次引进的第5版诚如作者所言,"所有的章节都已重写,因此对以前版本的改变不止是一次普通的修订那么简单"。这也使我们的编辑过程从一开始就必须格外的细心、谨慎、警觉,不放过哪怕一个不起眼的数据的变更,一个单词的添减;从逐字逐句的几番核对译文,到术语的统一和文字表达的斟酌,从图片的搜集整理,到版式的琢磨调整,本书的出版动用了"大学堂"编辑部的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同时我们还请到了1989年中译本的两位审校,协和医院名医郎景和大夫和人民卫生出版社资深老编辑赵伯仁老师再次为本次中译本担任审校。两位老师的辛勤劳作再怎么夸张都不过分,我们唯有在此表达诚挚的感谢。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江晓原教授对本书十分推崇,并欣然为本版作序推荐,在此我们亦深表谢意。本书的出版也有赖于译者们的付出,中国中医研究院的胡颖翀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史专业史如松博士和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硕士陈海敏女士的工作保证了本书的质量,谨此致谢。同时,对于我们曾大量参考其译文的1989年中译本的"34位年轻的科学工作者",我们也在此就其精湛的译文和高尚的敬业精神向他们表达极大的尊敬和敬意,并请诸位译者如见本书,尽快联系我们,以方便我们表示酬谢。第一部分 17.目录(1)◆目录◆——简目致中国读者1中文第6版序传播性学的"圣火"郎景和3中文第6版序为什么我们永远都会谈论性江晓原7中文第4版序为性学正名郎景和10中文第4版导言凯查杜里安12英文第4版序美国第一部成功的性学教科书大卫·韩伯哥14英文第4版前言凯查杜里安15前言18目录21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9
正序
倒序
性学观止
性学观止 -2
性学观止 -3
性学观止 -4
性学观止 -5
性学观止 -6
性学观止 -7
性学观止 -8
性学观止 -9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性学观止
性学观止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