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你就没必要了,请注意不要怀疑别人的智商。也不要有自恋癖倾向,不要认为每个人都想对你的名字发生好奇心和探究欲。别人问:“先生你怎么称呼?”“我姓金,金银铜铁锡的金,金兀术的金,你看我是满族还是朝鲜族,我告诉你我这个名字是这么写的,一个人,他姓王,腰里别着两块糖。”你没有必要把你那个名字是怎么起的,有什么深刻含义,你妈给你起名时如何浮想联翩,而你的名字跟你的坎坷人生如何密切相关,都给别人叙述一遍,那会浪费别人时间,另外别人也没兴趣。一般而论,自我介绍的时间应该限制在一分钟或者半分钟左右,没有规定你时间,别长说,这是我要讲的关于时间和时机的问题。 第五个要点,自我介绍内容的组织。自我介绍内容的组织有讲究,一般情况下,自我介绍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寒暄式。它又叫应酬式,是什么呢?是不得不做介绍,但是又不想跟对方深交之时所作的自我介绍。比如我现在参加一个活动,我往那儿一坐或者一站,上来一个同志说:“金教授,能不能跟您认识一下?”或者他问:“金教授,您在什么地方高就?”那别人问我了我就得说,比如坐火车的时候,别人问你:“先生你怎么称呼?”那你怎么跟人说,你总不至于告诉别人:“你没必要知道,关你什么事?”那是很失礼的。但是,我在外面行走江湖,我得有一个自我保护意识。那人我不认识,我不至于把我家电话告诉他,我也没必要把我单位告诉他吧,万一他骚扰我呢?所以这种情况下,是面对泛泛之交而不想深交的人,可以用寒暄式或者应酬式来做介绍。 它的内容是什么呢?它的内容其实就一项,就是你的姓名。“先生你怎么称呼?”“你好,我叫金正昆。”完了,我绝不多说,我就把我的名字报一下。反过来说,各位你一定要有数,当你在社交场合别人做介绍时,他只报了名字而没说单位什么的,千万别“宜将剩勇追穷寇”了。别人如果只报了名字,没说单位,没有说头衔,没说电话之类的,实际上别人还是跟你有点见外的,需要以后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所以你要明白应酬式自我介绍,实际上是什么,它实际上是一种面对泛泛之交的有距离的交际方式。 第二种模式,公务式。它就是在工作之中在正式场合做的介绍,一般而论,公务式自我介绍需要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我们称为公务介绍四要素,这是不能少的。哪四个要素呢?一是单位,二是部门,三是职务,四是姓名。一个训练有素的人,你跟外人去报你要一气呵成,当然你要把名片递给别人,有的时候职务和单位你倒没必要再多说了,因为那上面印的都有,你再重复一遍也是废话。但是如果你没有带名片,或者你不想给对方名片的话,那你做介绍的话你要报全了,这样有助于对方对你产生比较全面的认识。这说明情况比较到位,比如你问我:“先生你在哪儿高就?”我在非常正规的场合就会尽量全报:“你好,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系工作,我是教授,我是系主任,我的名字叫金正昆。”单位部门职务头衔一气呵成,你别说得太少,你说太少别人很难受,你上来跟别人说:“我是人大。”那别人问你:“在人大干什么?”是工作还是教书,是行政管理还是后勤,是看门还是保安?你要说清楚,你的单位部门职务头衔要养成习惯一口气报出来,你别挤牙膏。 第三种模式,社交式。在私人交往中,想跟别人交朋友,想了解对方的情况,但是有的时候说话得讲究分寸,此刻宜使用社交式自我介绍。那么这个社交式自我介绍一般有哪些内容呢?大体上有这么几个内容:一是,自己的姓名;二是,自己的职业;三是,自己的籍贯,老家;四是,自己的偏好,爱好;五是,自己跟交往对象双方所共同认识的人。比如: 有一次,我去一个单位工作,我读研究生时候我的导师就告诉我,说我有一个师兄就在那个单位,我就找他去了。我找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先生你好,如果我没有把名字给搞错的话,您应该是我师兄,因为某教授是我的导师,是我恩师。” 他马上就很开心地站起来说:“师弟呀,师弟呀。”这样双方之间的距离迅速就缩短了。因为我们都是一个老师,都有共同的平台和语言。 社交与公务不一样,公务是公事公办,讲头衔,分单位、谈业务,社交则是要找私人话题,比如您是老师,我也是老师,我会跟您讲我也是教书的,这一句话我们可能就有比较近的距离,所以你的职业,你的爱好,你的祖籍等等都是可以作为社交话题的。这是社交的自我介绍,大概有这么几项内容。 最后我要强调,做自我介绍时有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大家一定要注意。技术层面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缩略语的使用。我刚才用了一个词我不知道你注意没有,我说我是人大的,我说我是人大的前提是因为主持人介绍过了我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而且我自己刚才也讲了,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然后我才说我是人大的。你要注意了,各种各样的简称有时候太多你可别乱用。比如大学的简称,人大一听就知道。人大、北大、清华、师大,这个在北京约定俗成,一般我们说北京高校,这个就是北大、清华、人大、师大,人大肯定是人民大学,师大肯定北京师范大学。但是你要到外地去呢?各省都有师大啊,南京有南京师大,浙江有浙江师大。特别人大这个简称麻烦得很,你要到浙江去,你要到广东去,你跟别人说人大的,别人马上就会怀疑省人大还是市人大?你有蒙人之嫌。要养成习惯,做自我介绍时第一次要用全称,第二次才可以改简称。比如你跟别人讲,我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然后才能讲我们南航。否则你上来就跟别人说我在南航,别人就会怀疑南方航空公司的,因为南航不只一个。所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和外人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我们在第一讲讲的那个概念,你要善于换位思考,你懂你熟你清楚,外人并不一定清楚。 下面,我再跟各位简单谈一谈为他人做介绍。为他人做介绍,专业的讲法又叫第三方介绍。就是有双方的人不认识,你出来替大家做一个介绍。为他人做介绍有三大要点你要注意: 第一,谁来当介绍人。你不能像我刚才说的那种情况出现:两方人不认识,大眼瞪小眼,产生尴尬。谁当介绍人呢?大体上是不同场合不同情况是不一样的,譬如我们刚才说了,家里来了客人,社交的场合,宴会、舞会、家里聚会,介绍人一般应该是女主人,这是女主人的天职。别人到你家里来作客,女主人就应该有义务替不认识的人做介绍。在一般性公务活动中,谁来当介绍人呢?是以下几种人:其一,专业人士。比如你到公司企业机关去。专业人士指的是谁呢?办公室主任,领导的秘书,前台接待,礼仪先生,公关人员。他是专业人士,他们干的活中有一个职责就是迎来送往,所以大家平常单位去得多,不用教也是一目了然的事。其二,对口人员。什么叫对口人员,就是我这个外人去找的就是你,你比如举一个例子: 我有一个侄子在大学读书,比如在美国或者在上海,我到那个大学去看我侄子去了,我侄子的老师同学不认识我,我找的是我侄子,那我侄子就有义务把我和他同学、老师做一个介绍。否则我傻乎乎在他那里待了一上午,别人都不知道我是谁,谁过来都看我,那就是我侄子失职,因为我找的就是他。------------《礼仪金说》 介绍礼仪(6)------------ 比如你跟别人做生意,你找的是张经理,张经理就有义务把你跟外人做介绍,你们两位就是对口的。 其三,本单位地位身份最高者。这是一种特殊情况,来了贵宾的话,比如,俄罗斯总统普京到北京大学或者到人民大学来发表演说,是我们国务委员唐家璇陪他来的。那么这种情况下,普京要跟北大或者人大的师生见面,谁来做介绍啊?你不方便叫人大或者北大的校长办公室主任来吧,他们认识老普,老普不认识他们。你更不能找一个学生去做介绍啊。来了贵宾的话,一般是应该由东道主一方职务最高者出面做介绍,礼仪上把它叫做规格对等,实际上这就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和重视。比如我们刚才举的例子,唐家璇国务委员陪着普京去北大或者人大演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做介绍的人,应该是唐家璇同志或者是北大、人大的校长,就是主人一方的地位最高的人,这是一种礼仪,或者叫接待规格。这一点在正规场合是不能偏废的。 第二,介绍的顺序。我先给我们现场的听众出一个小问题,假定金教授到我们一个电视栏目来做嘉宾,头一次来,你是负责外联公关的人,你把金教授从人民大学给接来了,接来之后跟我们的制片主任和副主任编导来做一个见面。我们把职务最高的人定为制片主任,我们假定那么一个顺序,这个制片主任是个女同志,王主任;副主任是个男同志,李副主任,现场的编导是个女孩子,小马,他们三个人都不认识我,我来做节目之前总得跟他们三个人做一个沟通。各位,请问你们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们是把我从人民大学接来的外勤,你陪我到达了制作节目的现场,替我和我们这个栏目的制片主任和编导做介绍,请问先介绍谁,后介绍谁? 标准化做法是先介绍主人。为什么?我这里有一个绝对充分的理由,因为客人有优先知情权。交际礼仪告诉我们,地位高的一方应该后介绍,地位低的一方应该先介绍。我到你这个栏目来了,我是你请的客人,所以你这边主人就应该比我位置低,你要是给我介绍:“金教授,介绍一下,这是我们王主任,李副主任,编导小马。”你给我首先把你们的人排个顺序。实际上我来你这儿做节目,他们三个人是知道的,他们派你去接的就是我,我一进门你介绍不介绍我不重要,他们三个一看见我就知道来做节目的那个专家到了。而他们三个是谁,我却不知道,所以你得给我排个序——王主任、李副主任、小马,你上来就介绍我,我只好看着他们三个人傻笑,心里想,谁是老大?我会很尴尬。请大家记住,介绍晚辈和长辈,一般要先介绍晚辈;介绍上级和下级,一般要先介绍下级;介绍主人和客人,一般要先介绍主人;介绍职务低和职务高的一方,一般要先介绍职务低的。当然如果其中一方不只一个人,比如我刚才说的有王主任,李副主任,小马这三个人的话,介绍某一方的话顺序是由高而低,王主任、李副主任、小马。介绍双方的话则应该先介绍地位低的一方。 下面我再简单讲一讲集体介绍。集体介绍一般要注意的是什么呢?就是要注意把集体和个人或者集体和集体分别而论。一种情况是两个集体,两边都是单位,两边都是单位一般还要讲把地位低的一方先介绍地位高的一方,所谓地位低的一方一般就是东道主,所谓地位高的一方一般则是客人,这一般是游戏规则。我们还会遇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集体和个人。比如,举个例子我到清华大学做报告去了,下面是清华大学全体处级干部或者全体的文科教员。我是一个人,他们是一群人,一般的游戏规则,把个人介绍给集体,因为个人比集体人少,就地位低,这是一个比较常规的游戏规则。如果两边都是集体,按照我们刚才说的那个顺序先介绍地位低的,后介绍地位高的,如果一边是个人一边是集体,先介绍个人,后介绍集体,此种做法我们叫做单项式介绍,比如清华大学下面坐了500位教授,你就介绍金正昆就行了:“这是人民大学金教授,来给我们做礼仪报告。”你不可能把清华大学500位教授全叫起来,1234567,那不得介绍一个钟头啊?这个叫单项式,就是介绍一边就行了。至于其具体内容,与介绍人,与为他人做介绍时的做法基本相似。 第三,业务介绍。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日趋成熟,我们很多同志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需要向别人介绍本单位的产品、本单位的技术、本单位的服务等等。在进行业务介绍时,要注意三个要点: 第一,要把握时机。换而言之,当消费者或者你的目标对象有兴趣的时候你再做介绍,见机行事,效果可能比较好,你别骚扰别人,我在这儿吃饭呢,你过来跟我讲:“喝瓶啤酒吧,我这啤酒好啊,你喝一瓶吧,你不喝不好啊。”你烦不烦啊,拉郎配这种促销方式不适合现代市场观念,此为理智消费者所不取。所以你去介绍业务,要之要者是一定得掌握时机,别人有兴趣的时候你去介绍它效果可能比较好。 第二,要讲究方式。一般来说,做业务介绍有四句话需要你注意,第一句话,人无我有。你得把你这个业务、产品服务的独特之处跟他人说出来,人无我有。第二句话,人有我优。有些产品有些服务大家都有,但是我这儿质量好,技术能保证,后续服务比较到位。第三句话,人优我新。现代这个产品质量技术是日趋成熟,大家一般情况下服务都是比较优质的,我们北京的服务质量和服务声誉现在越来越好,绝大多数商户都是诚实无欺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要把你的产品服务那些新的方面给他介绍出来。新奇之点,你给他介绍出来。最后一句话,诚实无欺。你别蒙人,别被别人投诉、起诉了,这个也是比较重要的。 第三,要尊重竞争对手。在进行自己的业务介绍时,千万不要诋毁他人。我曾经在讲授谈话礼仪时说了一句话,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你说你们家业务好可以,你可别毁别人。还是我们的产品好,你看他们家的东西,不好啊。事实胜于雄辩,同行不能相妒,同行不是冤家,大家要共同合作共同发展,大家谁都不傻,你上来就指桑骂槐毁别人,其实毁人者乃自毁也。你骂别人其实是骂你自己,任何讲究职业道德的人都是不会在介绍自己业务时诽谤他人业务的,此点也是非常重要的。------------《礼仪金说》 握手礼仪(1)(图)------------ 第9篇握手礼仪 各位好,这次我来跟大家谈交际礼仪中,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一个礼节的问题,相见礼节,也就是我们老百姓平常说的见面礼。在本讲之中我介绍的主要是以握手礼为主的相见礼。你和任何人打交道,不论是老朋友还是新认识的人,如果双方只要进行交往,见面礼节都是不能缺少的。 一般而论,相见之礼有其四大区别: 第一,中外有别。实际上我们中国人跟外国人用的相见礼节,是不太一样的。比如目前在国际社会,最通行的相见礼节是拥抱,还有亲吻,而中国人一般不讲这套。我与我们电视主持人也好,制片人也好,如果是个女孩子,见了面顶多是握手,告别的时候再握一次手就到位了。如果我不是一个俄罗斯人,不是一个美国人,我上去跟她拥抱,我搞不好就要挨一巴掌,不是那个关系。而在欧美国家,拥抱亲吻是比较通行的一个礼仪,所以中外有别。 第二,外外有别。极个别的同志,国际交往的经验比较缺乏,误认为外国人都长得一个样子,外国人的礼节都千篇一律怎么可能?!你想一想:联合国有一百九十多个国家,世界上有五大洲四大洋呢,所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国家的礼仪是不太一样的。就是欧美国家,有些国家喜欢拥抱亲吻,有些国家则对此也不太讲究。比如美国人对亲吻、拥抱,有时候能接受,有时候则不太接受。中国古代流行的传统礼节是拱手礼,在一些中华文化比较通行的地区,比如说我们的台湾地区,我们的香港地区,我们的澳门地区,以及有一些华人聚居的东南亚地区,像新、马、泰,加拿大,实际上拱手礼在老辈人里还是比较流行。另外韩国、朝鲜、日本,鞠躬礼则比较流行。当然还有一些国家的礼节就很有意思了,我去过太平洋某岛国,那个地方流行一种什么礼节呢?我实在想不出来什么名字,我问他们,他们讲是当地方言我也不懂,我写过一篇游记,称之为“伸舌礼”,或者叫“吐舌礼”,什么意思呢?来了贵宾的话,当地土著的居民,为了表示对你欢迎,不仅要跳草裙舞,上身裸露穿干草制作的裙子给你跳草裙舞,而且在跳舞的过程中,一边跺脚一边把舌头伸出来,据说是舌头鲜红表示赤诚的心,说实话这个你得了解,不了解的话一伸舌头,你害怕啊。 我第一次到法国去,也遇到过类似的事,当时对国外见的比较少,简直是井底之蛙。不太了解,一下飞机就晕了,哎呀,法国人热情啊!尤其是法国女人不仅漂亮,而且拥抱接吻,吧叽吧叽好几个有点受不了。当时我们都是二十来岁的几个小年轻,回来自己偷着总结经验,说:“怎么回事?你被人亲了吗?”“亲了,抱了吗?”“抱了。”现在来看,真的有一点少见多怪啊! 其实,欧美国家的亲吻礼节,在社交场合它也仅是象征性的。它亲什么地方有讲究。它一般是长辈亲晚辈,亲额头;晚辈亲长辈,找下巴;平辈人之间一般是贴面颊或者吻面颊;区别一般是异性之间吻面颊,同性之间贴面颊,即便是吻也象征性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国家不同,风土人情不同,礼节往往就不一样。 我们知道,国际社会尤其是在欧洲传统国家里,它流行一种见面礼节,叫做吻手礼。很多影片,尤其是欧洲一些古装片《斯特凡大公》、《拿破仑在奥斯德里茨》,或者《战争与和平》,我们都看到这种吻手礼。它其实很有讲究。谁吻谁的手?一般情况下是男士吻女人的手,而男人被别人吻手的概率极低。男人要被别人吻手,大概这辈子可能就两种人,其一,Baby。即小孩子,爸爸妈妈喜欢他,什么地方都敢亲,连脚丫子都敢亲。其二,教皇,宗教界人士。此外男人没那机会。而女性受礼者一般则是成年妇女,欧美国家其实讲的是已婚妇女,是女人而不是女孩。它有区别,吻手礼是欧洲中世纪流传下来的,所谓骑士向贵妇人献殷勤的礼节。再者吻手的地点有讲究,一般是在室内,有屋顶的房间之内,马路上没这套。室内社交场合,宴会、舞会、音乐会、登门拜访。你拎棵大白菜,牵只狗,怎么办?你手都腾不出来,你一伸手那狗跑了,你白菜放地上,好像不登大雅之堂。此外,吻手部位有讲究,行礼时要在手背这块象征性接触。我要讲的意思倒不是说我主张这吻手礼、亲吻礼、拥抱礼在我国推行,这不可能。但是你跟别人打交道,有时候有个入乡随俗的问题。这个你也得明白,有的事情,世界不因为你而改变,你看得惯你也得看,看不惯你也得看。------------《礼仪金说》 握手礼仪(2)(图)------------ 第三,今古有别。见面礼节在现代、当代和古代是有区别的。接下来我还要讲最后一个区别,场合有别。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礼节,比如正式场合一般相见礼节不可缺少,非正式场合也就算了,在座的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和现场的听众,您平时常见您家老婆,见您家孩子握手吗?没有这个程序。但如果是工作场合,即便熟人,我们也要去握个手,表示关心,表示爱护,表示尊重,表示重视,表示致意,表示欢迎或者挽留,所以场合有别。 我之所以在此喋喋不休地讨论上述见面礼节的四大区别,主要是让大家明白见面礼节其实是习俗礼仪,而习俗礼仪都有其特定的适应对象和特定的场合。比如,有些民族讲男尊女卑的,那些国家一般来讲,你要是一个男人到那个国家去,你是不能跟女主人亲吻拥抱的,连握手都不能握。你要上去跟女人握个手,搞不好就犯了大忌,搞不好招揍、招骂,甚至会违反法律。有鉴于此,对这些情况要有所了解。 目前,握手已经是我们国内最通行的相见礼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其实也是国际社会社交场合最常见的礼节。因此我下面想跟同志们谈谈有关握手的一些讲究。在社交场合我们跟别人握手为礼时,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握手的场合。一般来讲我们需要跟别人握手,大概主要是三大场合,其一,见面或者告别。我到你家去也好,我到你单位也好,我是主人也好,我是客人也好,彼此见面的时候握手,这个程序一般都不能缺少。金老师到你家串门去了,进了门你连个手都不来同我握,说明不欢迎。像刚才我来的时候,我们这次讲座的主持人在门口迎我,我们俩见面就握手了。虽然是老熟人,这个手还是要握的,一会儿走我还要跟他握手,见面或者告别是一定要握手的,这种礼节不能缺。其二,表示祝贺或者慰问。别人有喜事了,升职了,晋级了,考上大学了,结婚了,年高做寿了,娶妻生子了,等等一些情况往往需要我们与之握手为礼。过生日了,你需要祝贺,要握手祝贺。口说无凭,握手为礼,表示祝贺。再者,就是慰问,身体不太好,家里遭遇了不幸,领导去登门慰问,朋友去表示声援,或者予以鼓励握手。其三,表示尊重,我曾经在第一讲里讲过,“礼”的意思是尊重,我当时讲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自己,要尊重别人,要尊重社会,我讲三个尊重,“仪”的意思是什么呢?“仪”的意思是规范的表现形式,你尊重别人你要表现出来。握手有时意在向他人表示尊重对方。 第二,伸手的前后顺序。刚才我们介绍了,介绍两个人的时候,你作为第三方介绍别人,你总得明确先介绍谁后介绍谁。我当时讲了一个游戏规则,就是客人有优先知情权。现在要把它讲专业点,我可以讲就是位高者居后。你介绍双方的话,一般是地位高的人后介绍,地位低的人先介绍,地位高的人就有优先知情权,我称之为位高者居后。我曾经给礼仪下过一个定义,礼仪是社交场合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规范。行为就是举止动作,规范就是标准做法,所谓礼仪实际上就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待人接物的标准化做法。因此,在比较正规的场合,人和人握手谁先伸手它是有标准化做法的。有的时候,最好是两人同时伸手,但在实践中此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不高。总有一个人是发起者,当然我们还要讲作为我们自己,有时候不要跟别人太较真,比如我有的时候是应该后伸手的,碰到有人不太自觉不太明白,他先伸手了,我也应该跟他合作,我没必要在那儿端架子,北京话叫“拿搪”。你在这儿死撑死端架子也没必要。 握手时双方谁先伸手呢?我给现场的听众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跟别人握手时,你觉得谁先伸手更加合乎礼仪呢? 业已讲了介绍双方时的标准化做法,是位高者居后,地位高的人后介绍。握手的标准化做法恰恰相反,我们称为位高者居前,请大家记住,在一般性交往应酬之中,握手时标准的伸手顺序,应该是位高者居前,也就是地位高的人先伸手。比如,男人和女人握手,一般是女人先伸手。给你举个例子,我们俩在社交场合见面,别人介绍这一位是马先生,那一位是李小姐。李小姐位置高,是后介绍的。那么两个人愿不愿意聊天,愿不愿意认识,愿不愿意换名片都应该是李小姐决定的。李小姐要不想认识这个马先生,我介绍了马先生、李小姐,李小姐就跟他笑笑就完了,“你好!”寒喧一下就过了,那位马先生不至于上去高攀:“您在哪儿高就啊?给张名片吧!能跟你认识吗?”不自觉。但是如果此时李小姐跟他握手,说明她接受他了,她主动伸手说明接受他。下面的话题可能就跟进了,交换名片啊,留个电话啊,以后有机会再约一约。切记:男人和女人在社交场合见面的话,一般规则是女人先伸手。你是一个女孩子,万一碰到一个男同志他不太自觉,或者没搞定他的位置,他先伸手了,也别让他伸出来的手回不去,否则他特尴尬。我有一次见到一位极度尴尬之人,别人给介绍了,说:“马先生, 这位是侯小姐。” 那位马先生不自觉,一下就把自己的手首先伸出去了。没想到那天侯小姐端架子,不搭理他。这位先生手回不去了,在那儿死撑,足有二三十秒,别人还是不配合,后来一着急,“蚊子!”他转手去打莫须有的蚊子,实在是不幽默。我看到当时那位先生的脸上都出汗了,他实在没办法自己给自己找一条退路。当然,那位侯小姐也不应该了,该握手还是要握。 男人和女人握手,一般是女人先伸手;晚辈和长辈握手,一般是长辈先伸手;上级和下级握手,一般是上级先伸手;老师和学生握手,一般则是老师先伸手。当然我们还必须清楚,你还要注意它的场合和特殊性,刚才我讲的地位高者优先伸手,讲的是在正规场合,但是身份不同时则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你是个女孩子,你现在职务低,你是公关经理,我是个男人,但我是个董事长,现在两个单位进行商务交往,不用说我董事长此时此刻的地位高,是不是这个道理?但是如果是社交场合,大家在一块玩,则是不讲职务不讲头衔的。那时就是女孩子地位高,她虽然是一个女孩子,但是她成年了,尊重妇女是一种教养。那时双方握手,应该是女孩子先伸手。------------《礼仪金说》 握手礼仪(3)(图)------------ 握手时伸手的先后顺序有时还有特殊性,特殊性最重要的表现在哪里?表现在家里接待客人时的宾主握手。我想跟各位强调,刚才讲了地位高者先伸手,是共性,是常规。特殊情况则是在家里和单位接待客人,一般的游戏规则客人到达时,主人先伸手。大家的生活经验是不是这样?家里和单位来了客人的话,应该是主人先伸手,主人先伸手表示对客人的一种欢迎。我刚才讲了,老金到你家串门去了,你连个手都不伸,我说:“王主任我来看你了。”仅道“来了,坐吧。”却不与我握手,说明你不太把我当回事。所以你要注意,家里来了客人也好,单位来了客人也好,一般主人要先伸手。主人先伸手说明是对客人的一种欢迎,这个程序是不能少的。但是如果客人告辞的时候,那就颠倒过来了,礼仪惯例是,客人告辞时,客人先伸手。您当主人您别着急。比如我到你写字楼谈工作去了,我这人也是比较自觉的,我一看表十一点二十,该吃中午饭了,那我就得自觉,别在你这儿混饭,我会讲:“王主任告辞了,不在你这儿打搅了。”那时,我会站起来,我站起来的同时,就跟王主任伸手,那意思是请留步。或者在你办公室伸手或者在电梯门口伸手,那意思是你别送了。王主任你不能着急啊。我刚跟你说:“王主任我要告辞。”你马上就伸手,那意思是滚蛋,你别在我这儿混饭。此点一定要注意,两个人去握手的话,谁先伸手这个是有讲究的。 在实践中,除两人握手时要注意彼此伸手的先后之外,一人与多人握手时,亦须注意其先后的顺序。比如,我们现场有这么几十位电视观众,假定我是导演或者制片主任,我要对你们表示敬意和感谢,我跟你们握手时,这就得有顺序。我不能一下就奔一位美女去了,把周围的人全跨过了,别人说这小子,色鬼。我要只跟地位高的领导握了手,别人我不搭理他,别人肯定会说这个人很势利。你一个人跟多人握手的话,一定要讲究先后的顺序。那么具体上座该怎么办? 一般来讲,在一人与多人握手时,以下几种排序方法,请你记住:第一,是由尊而卑。如果在场的人是一个单位或者一个家的人的话,这样地位的高低是很容易分清楚的。若非一个单位的就困难了,是一个单位的,比如人民大学附中的师生,校长带队,不用说校长就是大,班主任是二,学生末。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这个顺序很清楚。如果这样清楚的话,它由尊而卑,从地位高的人开始,依次往下而走。第二,由近而远。比如,你这儿四五个人,或者你在宴会厅门口排着队,领导排着队,一二三四,在那儿迎候客人呢,那我就不能跳跃前进。我应该首先伸手跟我最近的人握手,我顺便说一下,如果你们这儿四五个人的话,我要没有伸手,其他的同志别急,我经常碰到这种事。 那天,一家公司请我去做一个报告。我叫他们来接我,他们的车来了,一个专职司机开着车,一个办公室主任是个女孩子,两人来接我。我一下楼,肯定要跟这个女孩子先握手的,不管是从职务高低,还是从尊重妇女来讲,肯定是跟这个女孩子先握手的。但是我没想到那位司机,他马上把手伸过来了,而且他的手伸在那个女人前面。我很为难,我只好两个手同时伸出去了,一手握一个人的,不管怎么说总不能别人伸出手来不要别人的,别人该说我厚脸皮就冲着美女去了不理他。但实际上,那位司机的做法失当。 再比如我是儿子,我爸也在的话,我爸伸了手,我才能伸手。我是副总经理,若董事长在场,董事长与别人握手完毕,才能轮到我去握。您别急,又不是抢购,伸手在那儿等着募捐。要注意,握手除了要由尊而卑之外,必要时由近而远不可不知。 第二,是在社交场合尤其是在宴会桌上实行的,叫顺时针方向前进。您去握手,您去干杯,大家坐在一个圆桌上,或者围在一个客厅里面,圆桌四面都有,那么你的标准化做法是什么呢?比如吃饭,我是主人的话,我第一杯酒跟谁干呢?我是主人的话,第一杯酒一般是要跟我右手边的人干的,因为右手的那个人通常是主宾。我们一般吃饭右手坐的都是主宾,第一杯酒要跟他干。然后我就按顺时针方向走,我的左手,左一、左二、左三、左四这样走的,顺时针方向前进。通常认为:它是一种比较吉利的方向,因为我们与时俱进了。在一般的社交场合,别人不喜欢倒着走。除非极特殊情况,比如运动会入场式那没办法,那是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传统,你看运动员入场都是逆时针的。还有呢?轿车在酒店大堂停车它是逆时针上来的,这是因为交通规则的问题,它必须这样上来,你要顺时针别人不让你上去。此外,我祝愿我们在场的听众,这个逆时针方向还是少用几次,因为它不吉利,一般多见于追悼会或者遗体告别。那样做,据说是倒退着回去,看望逝去在以前某一个时间的逝者。总之,社交礼仪,尤其国际交往非常讲究这个。然而我们有很多同志不太注意,干杯在那儿跟人胡干,先把人喝醉为止。握手的顺序要讲,应该说在所有的握手礼节中,握手的顺序,双方的顺序和一个人和多人握手的顺序,是最重要、最值得注意的礼节。------------《礼仪金说》 握手礼仪(4)(图)------------ 第三,握手时的表现。与之相关的有以下几个要点: 其一,手位。就是你这个手伸出来时怎么个伸法。一般情况下,你在手位上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首先,标准化的手位应该是,手掌与地面垂直,手尖应该是稍稍向下,你别直着过去,实际上是向侧下方伸出,手掌垂直于地面,五指后面四个指并拢,拇指适当地张开,这是比较标准化的。在握手手位这一方面,有两种手位是不可取的。一是掌心向下。掌心向下往往给别人一种傲慢的感觉,自认为是大人物,俯视芸芸众生,说实话这个掌心向下伸出来的手掌很少见到,只有交警指挥交通时如此这般。交警指挥交通时就是有权威,你就不能不服,你上了路就得听他的。你跟外人,尤其是晚辈或者主人握手时,你一下掌心向下出去了,别人对你会有看法。二是掌心向上。一般情况下,掌心向上是表示谦恭。面对长辈,你的爷爷、太爷爷,你的恩师,这个掌心向上伸出去也没有什么不对,就是要尊重他,但是一般情况下你也别那档子伸。大家想想,这样伸出去好看吗?会给人以成心讨好对方的印象。 其二,时间。你跟别人握手,时间用多久是很重要的。比如,我们在场有很多女孩子,但愿你没碰到这样不自觉的男人,或者不太懂礼仪的男人:如果一个男人他握你手,拉着你的手长时间不放你什么感觉?葛优演过一部获奖的影片叫《过年》,大概很多人看到过。《过年》里面葛优就演了一个所谓有点色的姐夫,见到美女的时候,就拉着别人的手不放,搞得那个女孩子很尴尬。所以握手的时间和手位都很重要。两只手握手握人家一只手,叫手套式握手,又叫外交家握手。除非是表示故友重逢,认真慰问,或者热情祝贺,熟人之间,密切关系的人搞这套。外人则不来这一套,尤其异性不来这一套。现场的听众们,如果你是女孩子,过来一个男人跟你搞外交家握手,你是什么感觉?不仅手位不对,而且我让握你五分钟,所以这使人很尴尬。在一般情况下跟别人握手,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所谓过犹不及,一般和别人握手最佳的做法应该是三到五秒钟,你别一碰对方的手就跑了。刚才说的是男同志坏话,为了表示男女平等,下面说说女孩子,我们现在经常见到有些女孩子,作为男人我有这种感觉,我觉得她有娇柔做作之感,你还没怎么,不就是握个手吗?她一碰你手就跑了,以为你是一电烙铁,我又没拉着你不放,这不太好的,至少应该是三到五秒。除非是表示鼓励、慰问和热情,可以时间稍微延长。但是绝对又不要长过三十秒钟。长过三十秒钟,会令对方很尴尬,搞不好手心都给人攥出汗来了。 其三,力度。一般而论,我们都是用一只手,去握对方的一只手。握手是手掌握着对方的手掌,而不是握着别人手腕,因此你要注意别握太少。我们还碰到有个别同志,尤其是个别女同志,就碰一碰指尖。甚至有的握都不握,伸出四个指头,不握手,不用力,不晃动好像一条死鱼。你会很别扭,这是非常不地道的做法。握手要握着对方的手掌,停留三到五秒钟,最长不长于三十秒钟。而且,握手时最佳的做法要稍微用力。当然我在这里讲也是一个理想状态,你们又不是职业外交官,我也不跟你们说得太专业,职业外交官的最佳握手一般强调,握力在两公斤左右最佳。就是要稍微使点劲,以表示热情友善。不过你别太狠,你拿出来要把别人手给攥碎的那个水准,那也过了。我们跟任何人,包括跟异性在内,握手时稍许用力以表示热情,其实是非常好的一种做法。 其四,寒喧。有的人你跟他握手,你会很难受,因为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如,你跟他握手,你说:“王主任,你 好!”他却道:“你好,老马、老张你们都来了。”你不知道他是跟谁说话,这在社交场合,尤其是正规场合,特别是 当你对外人的时候,是非常令人反感的。握手时,寒喧有以下两大要点: 一是,要说话。一定要说话,不能默默无语,犹如惟有泪千行,比如,第一次见面要说欢迎光临,久仰久仰,或者说你好,老朋友见面要问别来无恙,告别之时要祝一路平安,你不能不吭气,一言不发说明不耐烦不高兴,是朋友一定要说话。 二是,要以表情进行配合。这里首先是讲你的表情要自然、热情,当然如果是追悼会的话你别去微笑。自然一点总是比较好。另外,特别强调表情中的一个要点,就是你和任何人握手时,必须同时双眼注视对方的双眼,千万不要东张西望。你宁肯别跟他握手,否则你握手时身在曹营心在汉,眼睛注视在别处,你还真不去握对方的手。那样的话,你会让对方感到非常尴尬和难堪,有不被重视之感。 在礼仪从操作的层面,我喜欢讲两句话,共七个字。我记得我在第一讲、第二讲都简单讲过,我们在此温故而知新。第一句话,四个字——“有所不为”。你学习礼仪、操作礼仪,最重要的是要记住什么呢?有的事是不能干的。比如我刚才讲,你跟异性握手一般不要用两只手,跟别人握手时你不能不用力,不要眼睛不看着别人,这就是“有所不为”。“有所不为”的问题不出现,就会少丢人,少得罪人。第二句话,三个字——“有所为”。就是怎么把这事做好一点,它是高标准的要求。像我刚才讲的,面含笑意,表情自然,注视对方,握力要大约两公斤。那天我跟一个学生讲,你知道两公斤什么概念吗?我告诉你一个非常形象的概念,拿一只生(又鸟)蛋,攥在手心里面,我拿筷子去捅它捅不掉,你能握着它,但是还没破,你把它攥破了,你的握力大于两公斤;你攥的时候我拿筷子一捅它跑了,说明没到两公斤,它是基本测试标准。实际上,你没有必要攥一个生(又鸟)蛋,但是你得有这种概念,握手时,你稍许用力总做得到吧。此即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四,握手时的基本禁忌。下面向我们现场的听众介绍一下,握手时的几条基本禁忌: 其一,忌心不在焉。不看着对方,表情呆板,不说话,眼神他顾,心不在焉地握手,还真不如不握。 其二,忌伸出左手。握手,尤其跟外国人去握手,你要记住,一般只用右手,通常不用左手,除非没有右手。因为很多国家像新、马、泰那一带,印度人,左右两只手往往有各自的分工,左手一般是干一件事,右手一般干另一件事,右手一般是干所谓的清洁友善之事,抓饭吃。他们不用筷子不用刀叉,下手去抓饭吃,做成饭团去吃。递送物品表示敬意,或行使礼节,保佑你。而左手是干什么,是干所谓的不洁之事,不清洁之事,如沐浴更衣,去卫生间方便。你如用自己的左手去跟那些有此顾忌的人握手,等于是把一张臭手,一张魔爪伸向他人,你说那种做法是可忍,孰不可忍?!顺便提一下,英语文化中,右是上位,是好的位置;而左是下位,是不好的位置,在英语中,左撇子有骂人之意,左撇子就是蠢笨的意思。 其三,忌握手时戴着手套。国际惯例,只有女人在社交场合戴着的薄纱手套可以不摘。女人所戴的薄纱高袖手套是社交装,它跟无袖礼服配套,那个可以不摘,此外像我们一般所用的御寒的那种手套,皮的、毛的、羽绒的,则一定要摘。摘掉手套握手表示尊重对方。 其四,忌交叉握手。在国际交往中,尤其是与西方人握手时,应戒此举。它被视大大的不吉利。 以上叫做四不准,即,心不在焉,左手相握,带着手套以及交叉握手。 以上,就是我讲的关于握手的礼节,谢谢各位!------------《礼仪金说》 座次礼仪(1)(图)------------ 第10篇座次礼仪 各位好,本讲将跟大家谈一谈交际礼仪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顺序与位次的排列。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但凡正规的场合,人们对排列顺序的问题都比较敏感。老百姓的语言把它叫座次或位次。其实这个问题有的时候不仅包括座次,还往往包括顺序。你开会,主席台上谁坐?台下谁坐?它有个顺序;上电梯出入,它也有个顺序。它有的时候是动态的,有的时候是静态的,我们都可以称为排序,或者我们通俗的说,就是座次或位次的排列。 中国人待客有两句话:坐,请坐,请上座;茶,上茶,上好茶。这两句话你跟谁打交道都离不开。但是在第一讲我就说了,过去我们经济不发达,交际圈比较窄,讲究不见外,其实“坐,请坐,请上座”在一般场合形同一句空话,因为很多人搞不明白哪个座位是上座。金教授我本人就多次受过这种待遇,被别人好心好意地给让到下座去了。您信吗?下面,给我们现场的听众出这样一个问题,我敢保证,由于您的经验不同,您的位置不同,您的见识不同,您所给的答案可能会不一样。注意:现在是一座四层楼,会客室、贵宾室在第四层。您是一位秘书,您在楼下把客人从一层陪到四层来,不仅要从大门走到楼梯口,而且还要上下楼梯。我的问题就是,你在大门外面把客人陪到楼上,走这段过程,要走平面,还要走楼梯,秘书是女孩子,客人是一位局长或者是一位董事长。你陪着这个客人上下楼梯,进入会客室,你和那个客人的标准顺序应该是什么样子?无非就是前后左右,你怎么跟客人排?------------《礼仪金说》 座次礼仪(5)------------ 这个问题其实有好几种回答。但是一般你要明白,你是个秘书,你去陪着客人走路你跟他的关系无非就是互动的,前后左右。首先,左右怎么分?你去看,有前后,也有左右,你左右怎么分?请记住我下面这句话,这是接待礼仪的一个游戏规则,规则是不容讨论的,规则就是把墙让给客人,实际上就是让客人走在内侧,而陪同人员则走在外侧。我国道路游戏规则行进规则是右行,实际上你想想靠墙走是个什么概念?就是客人在右,陪同人员在左,换句话说,客人走在内侧,而你则走在外面。为什么要把客人让在靠墙的位置?受到骚扰和影响少。假定外面下大雨,我陪着一个女孩子在外面走,污泥浊水积了很深,一个汽车飞驶而过,会把污泥浊水溅起来,我要真是一位绅士,是一位有教养的男人,我就要主动走到外侧。万一那车开过来,溅起污泥浊水,我就是一堵挡风的墙。所以要把墙让给客人,这是游戏规则。 那前后怎么看?这个有多种答案。如果客人不认路,比如中央电视台我没来过,四通大厦我没上去过,客人不认路的情况下,陪同引导要在前面带路。引导者,带路之人也。如果你躲到我后面,仅仅告知我上去,下去,拐弯,进去。岂非我是玩具,你是遥控,要你做什么?陪同引导的标准位置在哪里?在客人的左前方。还是要居左,因为你是外侧,万一对面有人来了的话,你别挡路。万一对面一个垃圾车、运货车过来了,你可以让一让,客人他靠里侧他就不用让了。你让让,你闪避,标准化位置是什么?左前方1米到1.5米处。换句话说,一步之遥。你别距离得太远,你也别距离太近,搞不好别人一脚把你鞋跟踩掉怎么办?一般的情况下,应该是身体侧向客人,这样你可以用左手去引导一下。侧向客人比较好,你别把一整个后部全对着他人。从礼仪的角度来讲,正后部对着别人是不太礼貌的,应该是侧前方。但是如果这个客人认路,比如举个例子,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同志,上海市市长韩正同志,视察本市的乡镇情况。市长来视察就是检查工作,别人想看什么看什么。所以要记住,尊重客人,如果这个客人是熟人的话,就要把选择前进方向的权利让给对方。尊重别人,就是尊重别人的选择。你别告诉市长这是我让你看的地方,我别的地方不让你看,你也不敢说,他也不听你的。别人管的地别人想去看哪儿就看哪儿。 上下楼梯是有讲究的,一般情况下进行的前后顺序没有变的。但是特殊情况就不好说了,比如,我们一般在国际交往中讲女士优先,女士优先最常规的做法是女士先行一步,把选择前进方向给她。但是,如果这个女孩子穿一超短裙,现在上楼,尤其那种楼梯是螺旋状的上升的,你能让穿超短裙,尤其是喇叭裙的女孩走在前面吗?!不可能,因为人们上楼有习惯动作,仰望,所以当遇到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说实际上就是男士要走在前面,你别让女人尴尬,这才是一个有教养的男人。说白了就是老百姓那句话,你得有眼色。 再举一个例子,国际会议,它也有个排序的问题,比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现在国际展会在我们这儿随处可见。本世纪头10年,我们有些大型展会,比如,2006年沈阳的世园会,2008年北京的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就是我们这前十年三个最大的展会。这一类大型展会它就有问题,挂国旗,怎么排序?开会的时候介绍来宾,怎么排序?国际惯例,排列会议顺序,来宾的顺序怎么排?按照拉丁字母顺序排列。有人问,那不就是英文字母吗?不能说英文字母,因为实际上英文字母的祖宗是拉丁字母,除了英国用,法国、德国也用。 举一个例子,中国、意大利、日本、德国四方开会,你怎么排序,按照拉丁字母顺序排列,也就是说中国可能就会排到前面去了,因为中国字母C,德国D可能排第二,意大利与日本可能就靠后了,一个J,一个I。那么每年一次的国际例会怎么排序,它的标准做法就是26个字母去排。可是,它有时候也出一个问题。我们也搞过模拟联合国活动,这就出一个问题,字母要是Z的国家就倒了大霉了。比如,赞比亚,Zambi,永远是排在老末,不爽啊。所以人们后来就想了一个变通的措施,每次开会之前,26个字母里抽一个出来,抽哪个字母,哪个字母打头。没准今天主席一抽,抽了一个Z,第26个字母,赞比亚就排前面去了,南斯拉夫可能又排后面去了,因为它的字母是Y,转了一圈它老末了。还有一个问题,比如澳大利亚和奥地利,这两个国家的名字中第一个字母一样怎么办?那就要看第二个字母。第二个一样怎么办,那就要看第三个。字母全部一样怎么办?一般没有可能,最大的可能是你把一个国家的名字写了两次。实践中还真有,这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就是刚果共和国,实际上我们知道历史上出现过两个刚果,我们怎么办呢?我们的中文标法是括号把首都名字给它括一下,刚果(金),首都金沙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讲这些我只是想告诉你,排序它是门学问。当然我也跟别人开玩笑,我说有的情况下,座次还是能不排就不排,不排不出错。如里不会排,就会弄巧成拙,结果贻笑大方。 下面,我跟同志们讲一讲排序中最基本的几条游戏规则。 第一个游戏规则,是要遵守惯例。比如,我刚才讲的国际会议,体育比赛,按照字母顺序排列就是个惯例。现在我们搞民主选举,讲差额选举,最标准的做法是按照姓氏笔画、汉字笔画排列。选举中,差额的选票就是按照汉字笔画顺序排列的。 第二条游戏规则,就是要内外有别。“坐,请坐,请上座”是招呼外人的,跟家人不讲这一套。我不相信现场的哪个男士今晚回家之后,跟你老婆讲的第一句话就是“坐,请坐,请上座”,别人一定会怀疑:你小子干了什么缺德事了,你什么地方对不起我了?一家人肯定不用这么讲究,但是来了外人你是要讲究的,它内外有别嘛。 第三条游戏规则,就是要中外有别。中外有别。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你不能以偏概全,譬如你是办公室主任,一个区政府的办公室主任。现在区政府开一个部委办局长的会,区政府开个办公会,我是主管副区长,比如管经济、管外贸,我现在跟大家做报告,我面对着大家在台上就座,那些区里的部门领导则在台下我的对面就座。我正在讲着讲着,区委书记来了,就是我们这个区的一把手来了。区政府办的主任必须在台上给区委书记加个位置,让他也面对着各位就座。假定你是区委办公室主任,在台上摆区委书记这个位置,你们认为怎么摆是最好的? 在政务礼仪中,主席台的排座次排列方式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话,前排高于后排。你看人大、政协开会,党代会它好几排,第一排的人肯定位置高,主要领导都在第一排,但是两个人这个不成立,不可能区委书记坐前面我坐后面,这不成立。第二句话,中央高于两侧。当然在这儿也没必要去用,其实也是可以用的,就是说把一把手,把地位高的人放在正中间,表示他的主要位置,中央高于两侧。第三句话,内外有别、中外有别。其实就是要区分是左高还是右高。政务礼仪讲的是中国传统习俗,有中国特色的做法,中国传统习俗是左高还是右高?不用我教你,中文就教过你了,中文讲前后左右怎么讲的,中文是讲前后、左右,说明左比右高,前比后高。左高,左高右低。可是会有技术性问题,我在讲礼仪操作中其实讲过这个例子,我在这里要强调,因为这个问题容易错。这个技术性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左和右是怎么确定的,请我们现场的听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动个脑筋,您觉得左右是怎么确定的呢?------------《礼仪金说》 座次礼仪(6)------------ 我告诉各位,这跟您看书看报看电影还真不一样。座次排列中的左和右,我们的专业讲法是指当事人自己之间的左和右。如果我和区委书记俩人在台上坐,我是二号他是一号的话,那么区委书记的座席应该摆在哪里呢?应该是摆在我的左边。我要是副区长的话,区委书记就应该坐在我的左侧,这不讨论的。 但是,我国对外开放,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世界正在接受和了解中国,所以中国人不仅要讲中国传统,而且在国际交往中还要讲国际礼仪,比如,商务礼仪就是讲国际礼仪、讲国际惯例的,因为中国已经加入WTO,国际经济一体化了,在那里你讲中国特色有时候别人不会接受。国际惯例是怎么排座次呢?国际惯例排座次的做法跟中国传统排法正好相反,国际惯例是右高左低。我想现场的听众,绝大多数人英文应该不错,英文里怎么讲左右呢?英文里左右的标准化说法是right and left右左。所以你今天晚上看电视,温家宝总理或者是李肇星外长他们会见外国客人的话,我国领导人在我国境内会见外宾,我如果是温家宝总理或者我如果是外交部长李肇星,那么外国客人应该坐在哪里?是坐在我的右侧。大家电视上是不是天天看到这样的镜头?以右为上是国际惯例,而以左为上是我国传统。因此我要跟你们强调,内外有别,中外有别。总之,首先要遵守惯例,其次要注意内外有别,再者要勿忘中外有别。 第四条游戏规则,就是要掌握技巧。比如,我刚才所讲的就是一条很有用的技巧,左和右是怎么确定的?是指的当事人之间的左和右。为了大家操作中方便,我在此跟同志们讲一讲社交场合具体排列座次时的五大技巧。你要能把它们记住了,排列座次应该就不会有大问题了。 其一,面门为上。就是说,在室内活动的话,面对房间正门的位置是上座。大家到餐馆里面雅座包间吃过饭吧?在那雅座包间里一般面对房间正门的位置都是主位。我们说那是买单的位置,因为它视野开阔,标准的报告厅、会场主席台都是面对正门的。 其二,居中为上。就是中央高于两侧。 其三,以右为上。刚才我讲了,以左为上是我国传统习俗,它目前在我国主要是在政务礼仪中比较通行。一般的社交场合和商务交往乃至国际交往中,我们现在都是在遵守国际惯例,而国际惯例都是以右为上。比如我们刚才讲,陪同客人行进要把墙让给客人,墙是不是右?刚才讲了,吃饭的话,一般右手是主宾,它是不是右。实际上,我们平时大都是讲以右为上的。 其四,前排为上。人大也好,政协也好,单位内部开会也好,台下坐的也好,台上坐的也好,是不是第一排的人位置高?此即前排为上。 其五,以远为上。以远为上,就是距离房间正门越远,位置越高;离房门越近,位置越低。你离门近你得开门得关门,现在刮风,把门儿吹开了,有人敲门,谁去开?不能让我这个主人去开吧,不能让我主宾去开吧?谁离门近,谁就须负责此事。 所有的位次实际上就是上述这五种情况的组合。为了便于我们现场的听众更好地掌握礼仪,我下面将把几种常见的、具体的排序问题与各位说一说。 第一,行进、走动。刚才,我已经讲了两句话了:一是左侧低于右侧。一般要让客人走在内侧是右,而陪同人员或者主人则走在左侧。二是前方高于后方。除非这个人不认路。你看开运动会、开大会、国庆检阅,第一个出来的旗子是谁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因为国旗是我国最重要的旗,所以国内的任何会议最先出来的都是国旗,国旗之后才是彩旗,此即前排为上。有的时候人要是比较多怎么办,比如举个例子,我,我老婆,我娘,我们三个人上街,游公园去了。我们三个人游公园可能并排走,并排走的话中央高于两侧。我这个儿子我要是聪明的话,我就不站中间,我站中间我两边都招架不起。跟我娘多说两句,老婆可能不爽;我要是跟老婆多说两句,我娘不爽。痛苦来自比较之中,我若是足够聪明的话,我就站在或者坐在左外侧,跟她们说话时看着她们大家就行。所以这个排序,其实是有技巧的。你在外侧就行了,中央高于两侧。 下面,再来介绍行进的几种具体的情况。其一,出入房门时怎么做?一般的游戏规则,应该让客人或者贵宾在通过房门的时候先入先出,因为前面比后面高。同样的道理,在屋里就座的时候应该让长辈、让客人先坐先起,这是基本礼貌。领导没坐呢、长辈没坐呢,客人没坐,你主人坐那在那里了,那不合适。除非你是他的长辈,除非你行动不方便。所以客人来了,贵宾来了,领导来了,长辈来了,应该是他们先进门,先出门,先坐下,先站起来。主人可与对方同起同坐,但你别坐在别人前面,别走在别人前面,除非你是带路的。 其二,出入电梯。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前面曾经说过一次,我现在想把这个问题说得具体一点。我们在日常交往和生活中碰到的电梯大致是有三种。一是平面移动电梯。首都机场去过吧?如果游过香港它也有这种平面电梯;二是升降式电梯。升降式电梯又分两种:要么是有人驾驶的,要么是无人驾驶电梯;三是上下行的滚动式电梯,它多见于商厦之中。它们的位次是有讲究的,我下面分别说一说。乘用平面移动式电梯与上下行的滚动式电梯时,一定要遵守一个游戏规则,就是要单行右站。所谓单行,就是切勿并排;所行右站,则是要求靠右侧站立。单行右站,这两年在生活中也逐渐成了人们的常识,因为我们有很多同志在报纸、电视上都写文章呼吁过。但有时仍见到有人并排站在电梯上,上面有人或者下面有人或者后面有人有急事你过都过不去给人挡住了。有教养的人、文明人要养成一个习惯,就是你不管是在滚动式还是平面移动式电梯上,你都不可与人并排站立,并应当自觉地靠右侧站立。万一对面有人要过来的话他能过去,后面有人有急事他可以过去。比如别人赶飞机,别人想跑过去,你这三个人,并排站立把路一挡,很别扭。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那么,无人驾驶的升降式电梯呢?我再给各位出个小问题:出入无人驾驶的升降式电梯时,你认为陪同人员应该先进还是先出?后进还是后出? 如果是陪着客人出入无人驾驶的升降式电梯时,陪同人员的标准化做法,是需要先入后出。先入后出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安全的考虑。你把门一打开就把客人让进去了,里面有坏人吗?里面安全吗?再说个难听的,电梯底板上来了吗?它万一没上来呢?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方便。电梯门口那个按钮,通常把它叫升降钮,你一按它电梯下来,你一按它电梯上来。但是它到了设定的程序,15秒、20秒、30秒,就会自动关门。它走了,万一这时候客人多还没进完怎么办?有同志着急,拿胳膊跟门搏斗,有人还会把腿伸过去挡门,其实都不合适。而电梯里面的那个按钮是开关钮,电梯里面的开关钮你一按,门儿就会自动地开自动地开着,不会出现夹人的问题。此即陪同人员需要先入后出的原因。有人驾驶的升降式电梯有时候你也会碰到。它有专门的电梯员给你开电梯,为你服务。出入有人驾驶的升降式电梯时,一般的标准化顺序是什么呢?应当是客人先进先出,陪同人员则是后进后出,跟我们行进时的常规做法相似。当然这个你别绝对化。比如,你进了电梯,人很多,七八个。你是最后一个进去,堵在门口了,那你到时候就得先出来,否则你最后一个进去,那儿人多,你堵在门口,你让别人怎么出来?后进后出的前提,就是电梯里面人少,可能就一两个人。------------《礼仪金说》 座次礼仪(7)------------ 第二,会客时的座次。给我们现场的听众出这样一个小问题:你是一个女孩子,你到我办公室来做客来了,或者我到你办公室或者家里做客。屋里就咱们两个人,有一个长沙发,我坐在长沙发上了,我对面还有一们单人坐的沙发。我先坐了,我年龄大,我是老师,我是长辈,我坐在这个长沙发的一侧了。你这个女孩子是跟我一块儿坐在长沙发上好呢?还是坐在我对面好? 有的公司招聘雇员时经常用这种问题,它实际上是一个很灵活的题。会客时排座次一般有四个模式:其一,自由式。就是随便坐,它通常适用于私人交往或者说是不好排座次的时候。你们兄弟姐妹过年去给老爸做寿去了或者过年吃年夜饭去,排座次吗?老大坐第一号,老二坐第二号,老小把门,科长坐第一桌,科员站着,一般人不吃?没这个说法。都是自由坐的。其二,主席式。比如,你老爸做寿,那大家都坐老爸对面,给老爸做寿,围着老爸,此即主席式。它犹如众星捧月,就像老师讲课,就像我现在一样,我一个人在上面,我对着你们大家,你们大家捧我的场。它表示明显的上下级和尊卑关系。其三,相对式。面对面就座叫相对式。其四,并列式。并排就座叫并列式。下面,回过头来回答刚才我的那个问题。如果那个女孩子先坐了,我到她家里去,女孩子已经坐在那个位置上了,金教授要选位置的话,金教授就只能坐在她的对面,即选择相对式。相对式的含义是什么呢?是公事公办,有意与交往对象拉开距离。例如,商务谈判,领导跟部下布置工作,警察询问犯罪嫌疑人,它们一般都采用相对式。即表示公事公办,拉开距离。我是一个男人,我要想让那个女孩子有安全感的话,我要有点空间距离,我只能主动坐她对面去。但是如果那个女孩子是我的晚辈,是我的侄女,或是我的学生,她要对我表示尊重和友善的话,她其实是可以跟我坐并排的,即选择并列式。并平列式表示关系平等,表示亲密和友善。距离实际上是一种关系,距离是一种态度,所以你要明白:并排就座是平起平坐表示亲密友善,所以会客一般都是并列式,你看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都是并列式。而谈判则多为相对式,因为谈判大都是为实质性问题而讨价还价的。 第三,轿车的座次。如果你去迎送一个客人,采用的是双排座轿车,诸如别克、捷达、雅阁、桑塔纳。请问在双排座轿车上面上座应该是哪个位置?第一号位置让客人就座在哪里比较好? 它其实是比较麻烦的,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最标准的做法是什么呢?我说了你可能会笑的,客人坐在哪里,其实那里就是上座。可以把他往上座去让,别人不愿意坐你管不着。尊重别人,就是要尊重别人的选择。你要尊重别人,自己的意愿。别人坐那儿可能有人家自己的考虑。我有一个朋友请我吃饭,他就不愿意坐在面对着门的位置,尽管那里是主位。他告诉我,他说认识他的人很多,他是当地的名人,他往这儿一坐大家熟人进来都跟他干一杯,还不喝死他?他就喜欢坐在一个别人看不见他的位置上。他有他的考虑,人站在不同的位置上,想的事是不一样的。具体来说,轿车的类型不同其座位的讲究往往不一样。比如吉普车,吉普车上座是副驾驶座,吉普车注意了吗?底盘高,功率大,越野是主要功能,你要坐在后面还不颠坏了。我们北京和外地很多城市前几年有小巴,小巴一般是多排座车。它的上座在哪里呢?离门越近,位置越高。原因是那样上下车方便。你坐小巴时愿意坐到里面去吗?你下车时需要两三分钟,你不烦吗? 轿车的具体类型不同,其座次的尊卑排列讲究是不同的。双排座轿车,比如别克、雅阁、桑塔纳,它的哪个座位是上座呢?实际上是跟司机和开车的人关系有关。一般的游戏规则是主人亲自开车时,上座是副驾驶座。你跟我是朋友,我开车去接你,你能坐到后面去吗?我好心好意接你去,我是看得起你,否则我让你打的过来我给你报销行不行?主人亲自开车接送客人时,客人是不能坐到后面去的,你坐到后面去等于宣布,我成了给你干活的了。当然,主人开车时如果他的配偶在车上,那没你的事了。那时,应当是他们俩平起平坐,人家跟你假客气让你到前面来,你也别来,你要来你叫灯泡。这是一种情况,主人亲自开车。 另外一种情况我们称为专职司机开车。就是出租车司机或者单位司机班车队的师傅开车,他接你送你是为了工作,而不是看得起你对你示好,他是公事公办。专职司机开车时,上座是哪个位置呢?司机后排的对角线之位,亦即副驾驶身后的位置。我国车辆右行,上座实际上就是后排右座,因为方向盘居左。我国香港地区、英国则是方向盘居右,它是左行,那么上座就是后排左座,为什么?原因一是安全。现在车辆一般出问题往往是追尾或者碰撞,副驾驶座一般情况下伤亡率较高。为什么主人开车我坐那儿呢?舍命陪君子。你说我老婆开车的话,我不在她面前给她壮胆,谁给她壮胆?那是特殊情况。二是坐在后面右座的话,实际上上下车方便。因为我国车辆右行,我坐在后排右座时伸腿上车、抬腿下车,你坐在左门有时候别扭,出租车那左门都锁死的。到酒店去过吗?轿车若是停在酒店门口时,其后排右座门应正好对着大堂正门。酒店的门童都被我这种人教育过,开门只有开后排右门的。因为他知道,那个位置是车上的最重要的人。你坐在左门的话,对不起,没人理你,你自己自助吧。其实,轿车上座还有第三种情况,即VIP的位置也就是司机身后的位置。高级官员、高级将领、知名人士、商界巨子,实际上都比较喜欢坐那个位置。那个位置好处有二:一是安全,出车祸时那个位置死亡概率、负伤概率较低。二是隐秘性比较高,别人看不见。像刘德华之类的,明星曝光率太高,没有什么个人自由。他今天想悄悄出去吃顿饭,你让他坐在后排右座,红灯一停,人们会很容易地看到他。他坐在后排左座的话,有点距离,再加上汽车的窗户覆膜,人们不趴到窗户上看,一般看不到他。坐在那里,有助于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 我刚才举了一些例子,开会排列顺序,轿车排列顺序,出入电梯排列顺序,会客排列顺序,进入房间排列顺序,就座排列顺序,引导客人排列顺序,实际上仅为位次排列中的部分情况。我们这里讲这一段是要引起大家需要重视的是位列座次不仅是尊重别人,某种意义上也是尊重自己,说明我懂行,说明我讲规矩,它实质上反映着个人的素质问题。谢谢各位,本讲到此。------------《礼仪金说》 宴会礼仪(1)(图)------------ 第11篇 所谓宴会,是指以宴请为形式的一种重要的社交应酬。换而言之,你自己请自己吃饭,你自己跟老婆孩子吃饭,跟爹妈吃饭都不能算做宴会。宴会实际上是一种社交活动。现代人要多交朋友,广结善缘,你没有具体的形式就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你想认识别人,你到哪儿认识啊?你不可能在菜市场告诉别人,咱俩认识认识吧。那倒也行,但是不容易有实质性的接触。所以社交需要具体的形式,像我们所常见的,宴会、舞会、音乐会、家庭聚会,都是现代社会中所常见的交际的形式。所以我要讲,宴会实际上吃是形式的,交际是其主要的内容。 宴会礼仪很有特点,据我所知,宴会礼仪主要来自两大源头:第一,来自习俗。我们曾经说:“礼出于俗,俗化为礼。”礼仪多半都是来自习俗的,其实交际礼仪中有很大一块内容来自宴会。你回想一下你的人生经验,你认识了好朋友,你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人际关系,往往是在家庭聚会中,平常交往应酬中。吃饭的时候认识人与人际沟通与此是关系密切的。很多宴会的礼仪来自习俗,北方地区家里来了客人,筷子、碗碟摆放都有讲究,比如,筷子在筷子托、筷子架要竖放,它说明这个吃饭正在进行。但是你注意了吗?我们这儿有些老同志,老同志都有这个经验,一般的情况下筷子都是不横放的,筷子横放就是逐客之嫌。什么意思?你把筷子在碗上或者碟上一横放,就等于告诉客人,打住,该散了。别人吃得高高兴兴,有人话多他不想走,想说醉话,你不好驱逐他,筷子一横放就是请其走人的意思。它其实来自 习俗。再比如我们到南方地区去吃鱼,那条鱼上面吃完了,下半面就不能叫翻过来,而要称为正过来,因为那里的船家 有忌讳,翻字不吉利,它是来自此种习俗。因此我们一般不说把这条鱼翻过来,而是说要用筷子把它正过来。 第二,来自餐饮自身的讲究。它是为了更好地使你畅饮其酒,畅品其食,让你更好地进餐进食。譬如,我们讲菜肴的搭配,比如四菜一汤,一冷一热,诸如此类。讲到这个问题的话,菜肴的搭配中先上冷盘还是先喝汤,实际上都跟进餐的习惯有关,与人们为了更好地进餐有关。大家都知道,人们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喝汤,上汤的时间就不太一样。你要到广东去吃过粤菜,就知道粤菜先喝汤,而我们北方有相当数量的省份是饭后喝汤。在我来看,我个人的意见,我还是主张先喝汤比较好,先喝汤利于现代健康,是一种现代饮食的较好的习惯。你想一想,先喝了汤,第一保护了肠胃,第二胃里面给填充了汤,这样的话吃东西就比较少,而我们后喝汤呢?它往往是过去的习惯,可能是没吃饱或者吃不多,完了一喝汤,给它填充起来,那样易于使你的肠胃膨胀,容易使你消化上有点问题,所以先喝汤可以让你少吃多餐,而且有利于吸收。相对来讲可以控制自己用餐的数量。------------《礼仪金说》 宴会礼仪(3)(图)------------ 宴会从分类上来讲,一般分成四个大类。第一,国宴。所谓国宴是在外交场合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出面,宴请别的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宴会。所以国宴,它的主体和客体都是特定对象,比如我们主席宴请普京总统,总理宴请联邦德国总理施罗德,就是主席宴请总统,总理宴请首相,这种对等的外交场合,国家领导人之间的正式宴会才能叫 国宴,它的主角都是现职的国家领导人。 第二,正式宴会。正式宴会一般有以下三个正式。 其一,人员要确定。它不能临时拉郎配。像我们一般吃饭,来一个客人,来,你坐这儿,再加张桌子,再弄把椅子,就加上了。但是,正式宴会的人员其有限制。不仅有多少人到场有限制,而且哪张桌子上面坐谁及其具体的位次都有讲究,都不能乱来。哪一张是主桌,谁上主桌,主桌里面谁是主人,谁是主陪,它都有讲究。 其二,菜单要确定。每一张餐桌上几道菜,它都有讲究。我经常说,你要想把宴会搞得正规一点,就应该提前制定一份菜单。不仅菜单要提前拟定,是四冷八热,还是四菜一汤?而且还把菜单要书写出来,最好在餐桌上人手一份。它有两个好处:一是表示郑重其事,二是让大家心知肚明,可以抓住重点,集中解决。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无人告诉你宴会上到底会上什么菜?菜一道一道上,一开始我们不得不吃,出于礼貌,上来就吃,结果到了最后,一般压轴的是看家菜、名菜、好菜,可我们饱了,只能望洋兴叹。 其三,时间要确定。一般情况下,大型的正式的宴会往往是晚宴,仅有个别情况下是午宴或早宴,为什么?因为早上与中午大家都在忙事,没时间,所以晚宴相对而言大家在时间上自由度大,故此可以比较放松。第三,便宴。便宴相对就比较随便了,比如我大学同学从国外回来,难得一见,他到北京来看我,我会临时约几位亲朋故旧,去找一个地方大家吃一顿。它的规模比较小,菜比较简单,时间比较短,也不搞什么菜单,但实际上还是一种交际活动。 第四,家宴。就是把人请到家里来吃饭。家宴重在参与,强调气氛的温馨和随和,能把你请到家里来说明不见外,它意在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往往可令宾主双方进一步密切的关系。 宴会的礼仪实际上是一种双向的沟通的技巧。就是说主人有主人的讲究,客人有客人的讲究,二者不能够颠倒了。举一 个例子,作为主人请客的时候我可以讲,粗茶淡饭不成敬意,这是主人的一种谦恭,而客人则是不能这么说的。我还真见过如此不自觉的客人。------------《礼仪金说》 宴会礼仪(4)(图)------------ 有一次,参加一个婚宴,我们那桌上有一位女士,正好20来岁,也是客人,她往那一坐,“这桌菜没啥好吃的!”一句话把我们一桌人全震住了,又不是你掏钱,轮到你提意见吗?我们装没听见。人家一会儿把一筷子糖醋里脊夹起来吃,边吃边说:“没熟。”一会儿又夹起一筷子鱼,边吃边继续挑剔:“太咸。” 一般而论,宴会礼仪主要是主办方的问题。宴会礼仪主要是五个方面大的问题,它又叫做五M。为什么叫五M呢?就是作为主人操办宴会的时候,他一般必须兼顾以下五大问题。这五大问题用英文来说第一个字母都是M,所以我们叫它五M。具体而言是哪五个M呢? 第一个M,Money,意即费用。官方宴请也好,民间宴请也好,乃至家宴也好,操办者第一条想的往往就是钱。你 请客的时候你跟别人说你随便点菜,你想吃什么你说,心里往往想的另外一回事,悠着点,饶了我。别人要真放开了点菜,没准别人走了你走不了,你可能会被抵押在那儿。 我记得有一次请女朋友吃涮羊肉,那时候刚工作,那涮羊肉一斤四五块,哪是能随便吃得起的?东来顺、西来顺,好多店都被我跑过,比较了一番价格,都侦察过了。最后装作若无其事把别人领去了,往那儿一坐,告诉别人,想吃什么你点。她一句话就让我起(又鸟)皮疙瘩:“我不爱吃羊肉。”结果我的如意算盘失灵了预算也超出去了。还好,还多带了几十块钱,否则我走不了,被抵押在那儿。 你别跟客人说这地方菜好吃,这地方做得好,这地方离得近,这地方咱熟悉……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你选择的用餐地点及其具体安排,肯定跟你的预算有关。您别怀疑客人的智商,别画蛇添足。 一般来讲,中国人的宴请往往是由主人掏钱的,这条我相信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志都是不讨论的。中国人传统做法叫做主人付费。当然主人付费的时候也请客人要注意,就是主人这个费用花多少你别问。主人请你吃饭它是一种意思,它是一 种情调。别人花多少钱是别人的预算。主人结账主要有以下两个办法:办法之一,主人把钱押到那儿,等到客人走了之 后,主人才回去结账。办法之二,就是服务生把结账单悄悄地递给主人,然后主人在上面签个单就完了。服务生通常对 主人的消费大都不报。我还经常碰到这样的同志,他不问这桌花费多少,他问:“这酒多少钱?这菜多少钱?肉多少钱?这个果盘多少钱?”加一块儿这顿饭多少钱不就明细了。其实有时候此举是会让主人很尴尬的。 在国际交往中,外国人请人吃饭时,其结帐的具体方式有二:一是各付其费。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大家去吃饭的话是AA制的,这个在西方国家里尤其普遍,Go dutch,意即各付其费,AA制的。我第一次去国外时,就遇到过这种情况。 中午休息,午餐,别人告诉我说:“咱们一块儿去吃吧?”我说:“行。”“跟我走。”当时我人生地不熟,别人又是我的同行,老朋友,于是就跟他走了,我想肯定是他掏钱啊!我们点的很简单,每人一个三明治,一份汤,一个色拉,一个主菜。后来他却告诉我自己掏自己的钱,当时真的很生气。 后来我才知道,在西方绝大多数国家里即便父亲与成年的子女出去吃饭,往往也都是各掏各的钱。其实这种做法也有好处,君子之交淡如水,谁也不欠谁。------------《礼仪金说》 宴会礼仪(5)------------ 二是自愿付费。它主要是在一些大型的公益性宴会上出现的。比如,举办一次慈善晚宴,为印尼海啸灾民募捐的慈善晚宴。其实大家到这儿来参加活动是一种义举,不是吃饭,而是参加一次活动。这个时候大家掏钱的话,这个钱实际上除了结账吃饭的钱之外,主要是捐给印尼海啸难民的。此刻,付费的话,你随便付,你付50元也行,你付500元也行,你愿意的话你付50000元也行,随便付。我们称之为自愿付费。目前来讲,自愿付费一般是在高档的社交宴会上才会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则比较少见。 总而言之,谈到宴会的费用我想讲两句话:第一句话,量力而行。比如,我们很多年轻人结婚的话总喜欢办一次婚宴,人生四大喜事之一,——“洞房花烛夜”,婚宴肯定是要办一办的,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您刚参加工作,您是工薪族,您一个月没多少钱,您从爹妈、兄弟那儿募捐来的钱就好意思把它吃了吗?我倒建议你还不如留着搞点家用,存钱买房子也好,将来孝敬老人也好,留给孩子充当教育基金也好,总比吃了好。 第二句话,节俭为本。在宴会上,不仅整体费用要量力而行,而且你点的菜要经济,要实用,不仅要好吃,而且要相对来讲价格公道一些。你没有必要搞什么黄金宴,黄金吃了之后能有什么意思,参、翅、鲍、肚你都一块儿吃,你不得“三高”吗?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啊。其实高档菜有的时候适当有一些做做点缀也就足够了,你非吃上一大堆,既花钱,而且对身体健康也不好。 第二个MMeeting,意即会客。宴会上你会请谁到场?一般宴会肯定会有主宾,你主要请谁?比如,我要请未来老丈人吃饭,往往可能约其他一些人到场。除了我爹我娘外,我请来作陪的那些人至少得是跟我关系好的,了解我的,会到时候说我好话的人,您说对吗?他们适当地说我点缺点没事,比如说我爱睡懒觉,记性不太好,这都行,可别把我说坏了,否则,破坏我跟女朋友的安定团结。 所以作为主人你要请客,请谁来作陪颇有一些讲究,主人确定了主宾之后,其他人是有讲究的。比如你请金老师吃饭,金老师在人民大学工作,如果可能的话是不是能请一下金老师在人民大学的同事、学生、校友,您觉得那样是不是好一点?那样一来,大家吃饭时就有一个聊的话题了。另外,你要是宴请外国客人、少数民族的话,把与其有相同民族的、相同宗教信仰的、共同语言习惯的人请到一块儿吃可能就比较好。比如,我们现在请一位台胞,澳门来的客人吃饭,他们讲闽南话、讲粤语,作陪的人中如果要有懂闽南话的人,或者有懂粤语的人,就容易形成共同的交流的氛围。 在宴会上meeting的时候,别忘记请客重在交际。宴会上面位次的排列是有讲究的。正式宴会,国宴座次排列尤其是非常讲究的,比如一般习惯把地位身份相近似的人排在一起,把宾主交叉排列,还有就是夫妻两个人应该在一块儿。你请我吃饭,我老婆在场,你把我老婆放在另外一桌,我会担心我老婆被别人灌醉。我去吃请就有一个习惯,我厚脸皮,我不管别人怎么排座次,只要别人是请的我,我就提一个要求:一定要让我老婆坐我身边。一方面,她爱吃什么我知道,我可以照料她,女同志都害羞,她有时候不好意思吃,我厚脸皮,我会给她多夹一些,另一方面,省得你们灌她,你们要灌她有我在这儿顶着呢,保护老婆是老公的天职与职业道德嘛。 比较正式的国宴和大型宴会上,一般桌子上都要放桌签,比如,一号桌、二号桌、三号桌。同时还要放姓名签,让大家对号入座,别让客人坐错了。有的时候,有个别同志弄错了,坐到不该坐的座位上去了,本来高高兴兴,被服务生给赶走,会影响进餐的情绪。桌签应该是在客人都坐好了之后再收掉,而且它还应该是双向的,比如,我叫金正昆,我面前的桌签两面都应该写金正昆,看我的姓名,以便我知道这个位置归我,我能看见,与此同时,坐在我对面的人也知道我姓什么。 第三个M,Media,意即环境。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请客吃饭它其实是吃环境。越是高档的宴会,越是如此。在举办宴会时,很大一笔钱实际上花的不是在菜上,而是花在环境上。尤其是正式的商务宴请,就是公司之间的交往,宴会所选择的地点往往是公司实力的一个表现。它涉及企业的经济实力,你把客人请到五星酒店吃饭,说明你公司的实力可能是一流。 考虑宴请的环境时,通常须关注以下三个要点。 其一,环境要卫生。你别往桌边一坐,天上有飞机,地下有坦克,蚊虫叮咬,臭味扑鼻。不仅用餐现场环境要好,客人可能会去的卫生间也要考虑到,因为客人在其吃饭过程中那个地方可能会去。同时,周边环境也得考虑,否则,他看到餐馆周边欠佳的环境之后影响食欲。 其二,环境要安全。大型宴请这种情况你一定得考虑到。因为,天有不测风云,这不是每个人都能控制的。你好心好意请别人吃饭,结果让别人负伤了显然不合适。 其三,交通要方便。你请客吃饭那地方不仅有档次,有知名度,而且你被请的客人还应容易到达。如果你要请的客人比较多,你还得考虑周边停车场也比较宽大,否则车没地方停也比较麻烦。别人高高兴兴开了刚买的一辆别克来吃饭来了,结果车停到路边了,被调皮孩子给划了。你说它是不是也影响情绪。 第四个M,Music,意即音乐。吃饭时,讲究气氛,有一种良好的气氛,使大家容易和谐、冷静、专注、融洽地进行交流。有的时候,高档的宴会厅都会有演奏,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最好安排专人现场演奏。你可以设想一下,比如,我跟我女朋友认识两年,我们两年的纪念日要出去吃饭,我们两个人包了个雅座单间把蜡烛一点亮的时候,过来一个乐队,吉他手围着我们弹上一首吉他的爱情曲,或者来了几个美女帅哥,跳一支快乐的舞蹈,诗情画意啊。现场演奏比播放音乐可能效果要好。安排音乐的话,还要考虑具体的曲目,它的气氛应该跟现场吻合,轻松、自然、舒缓。你别安排打击乐,你也别选择非常忧伤的音乐。如果你要请的客人比较重要,那么则应优先安排对方所喜欢的音乐。比如,像我个人我比较喜欢那种有怀旧气氛的曲子,比如罗大佑的歌,邓丽君唱过的《甜蜜蜜》,《红色娘子军》的插曲《万泉河水清又纯》,你若是为我演奏或播放这些曲目,我就会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想起往昔的时光,挺有意思。你可别安排别人不爱听的东西,比如,你宴请一位美国商人,本来两个人挺友好,做生意,但你若是给他安排“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对方则必定不爽。 第五个M,Menu,意即菜单。吃饭吃饭,其实主要是吃菜。你要讲究的话,对菜单就要认真地安排。安排菜单有两个套数。第一个套数,你要明白客人的忌口是什么,就是别人不吃什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请客人吃饭时,首先不要问他爱吃什么,而是问他不吃什么。便宴的话,你要在现场问:“各位,你们有什么忌口?”如果举办国宴或者大型宴会的话,则主要考虑主宾。要为此提前向对方或其随员进行征询。饮食禁忌有以下几种。其一,职业禁忌。就是他干这个工作就不能吃的,比如公安系统gonganbu有五条禁令,工作期间禁酒,你要让他喝,他下岗了,司机喝了酒,警察把他逮走了,这是职业禁忌。其二,个人禁忌。就是纯粹是他个人不能吃的东西。其三,民族禁忌。就是某个民族所忌食的东西,譬如满族、蒙古族、藏族、回族都是不吃狗肉的,你非得给他讨论这狗特别好吃,你对对方就是一种不尊重,甚至是一种侮辱。其四,宗教禁忌。一般而论,虔诚的穆斯林,就是伊斯兰教的信仰者,不仅不吃猪肉,不吃狗肉,而且不吃驴肉、骡肉之类的肉食。他主要选择的饮食肉类是什么?是牛、羊、(又鸟)、鸭、驼。此外,穆斯林都不吃动物的血液、不饮酒。其五,健康禁忌。就是纯粹出于健康原因他不能吃某些东西,比如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甜品。 第二个套数,你要让别人吃什么?主要应该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是本国特色。请外国客人的话,就是要考虑我们本国特色,中国特色。二是地方特色。对本国的外地客人请客时,宜安排本地特色,跨民族交往,民族特色。还有一点你要注意,你要把别人请到外面菜馆去吃饭,你就得优先考虑这个菜馆的主打菜品的特色。比如到全聚德就是吃烤鸭的,到东来顺就是吃涮羊肉的,你非得让别人到全聚德吃涮羊肉,到东来顺吃烤鸭,岂有此理?!因此你要请客人吃饭,你就要优先考虑拟去的那家菜馆主打的特色。 作为客人,你去参加宴会的话,有三点要注意: 首先,要维护自己的形象。在此,再次强调餐桌举止六不准,即第一个不准,不吸烟;第二个不准,进嘴的东西不要吐出来;第三个不准,让菜不夹菜;第四个不准,助酒不劝酒;第五个不准,在餐桌上不要去整理服饰;第六个不准,吃东西不要发出声音。这些事如果注意了,将有助于维护自己的形象。有同志往往不自觉,爱用手抠鼻孔,再把脚丫子挠两下,万一在大庭广众之前这样去操练,则必然有损于自己的形象。 其次,遵守时间。一般来讲,宴会要求准时到达,结束的时候才可以走。你别晚到,让大家多数人等你一个人,这不合适。 最后,适度的交际。一般比较重要的宴会,主人往往会把不太熟的人适当地交叉放在一块儿。宴会开始前后,主人会过来介绍一下,被介绍之后,要跟别人打个招呼,要适当地进行沟通,别默不作声。经常有这样的同志,他有交际恐惧症,他往那儿一坐,埋头只管吃,吃完了之后嘴一擦就走了,对周围的人一问三不知,绝对爱搭不理,那样的话,他往往会令人对他产生反感。 总而言之,在宴会上了解宴会礼仪,遵守宴会礼仪,不仅能够让我们恰到好处地品尝美味佳肴,让我们的宴会发挥良好的功效,而且还可以使我们在宴会上多交朋友,广结善缘,维护形象,扩大交际圈。以上就是我扼要所介绍的有关宴会的礼仪,谢谢各位!------------《礼仪金说》 西餐礼仪(2)(图)------------ 第12篇西餐礼仪 说实话,西餐未必合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口味。我老婆有一次私下就跟我发表过感慨,说吃西餐啊,吃的是形式,内容上不足挂齿。她跟我说:“吃西餐我从来没吃饱过。那时,点着红红的蜡烛,铺着白白的餐巾,拿着银质的刀叉,吃的东西半生不熟,没吃饱过。”即便这样,可是有的时候你跟外商在一块儿谈事,他请你吃西餐,你是没有办法回避西餐礼仪问题的。 首先,我要来简单谈一谈什么是西餐。严格地讲,西餐这一提法是不太严谨的,你很难把西餐是什么说清楚。我们只能这样讲:所谓西餐,指的是对西方国家餐饮的一种统称,其基本特点是要用刀叉进食。目前,世界上的用餐方式实际上有三大类型,第一大类型,称为东方型。就是拿筷子。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老挝人用筷子吃东西,当然有的筷子和筷子还有不同。比如你要去过韩国你会发现,韩国的筷子一般是金属的,而且比较扁,带尖。中国的筷子则是长长的方方的圆圆的,我们一般就是用筷子吃东西。第二大类型,称为印度、阿拉伯类型。其特点是什么呢?是不用餐具,用手直接取食,一般的特点就是用右手把要进嘴的东西放到一块儿,然后放到嘴里去。必要的话,他们使用洗手钵,把手指头在里面涮洗。像这种情况,我们现在见得多了,自然不会少见多怪,但是若干年以前不行。 我记得若干年之前刚改革开放,一天我跟几个同事吃印度菜去了。一入座,每个人前面就被放上了一只小小的、浅浅的、银质的盘子。它有一半是水,很清澈的,上面放着柠檬的切片和玫瑰的花瓣,很好看。我们的一个老兄当时就发言了:“还是人家外国人比较会吃,没吃饭就先给喝高汤。”说罢,下手就端起来喝。没办法,我们只能陪着他喝,一人喝了一份洗手水。因为他是主宾,你不能指正他,只能陪着他,舍命陪君子呀。20多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忆犹新,忘不了这事,跟别人喝了那么一碗洗手水,好在它还没洗手。 第三大类型,西方型。即运用刀叉去取食。但是严格地讲,英国菜、俄罗斯菜、法国菜、意大利菜、西班牙菜等等,在其具体内容、口味乃至餐具的使用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过在中国人的眼里它们都差不多,所以我们称之为西餐。 西餐礼仪涉及的面非常多,比如,进餐的顺序就有讲究。西餐跟中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中餐往往是一桌菜一下子就给你上满了,西餐则是吃了一道菜之后再上另外一道。因此,它的上菜的顺序颇有讲究。再者,西餐餐具的摆放和使用很有讲究,你不能乱放。又如餐桌上的举止亦有讲究。譬如,吃西餐时手是不能放在桌下去的,两个手都要放在餐桌上面。 在西餐的餐桌礼仪中还有一点是比较重要的,就是餐桌上的交际。比如你跟谁说话,你说什么话,你先跟谁说话,后跟谁说话都有讲究。还有就是西餐是讲女士优先的,你要去参加一个家宴的西餐宴会的话,你要是一个有良好教养的男士,你首先应该致意的就是女主人。如果是这位女主人亲自下手做汤羹,为你做饭的话,你还得赞美一下这个菜烧得很好吃。不管真好吃,假好吃,都得说好吃,这是对女主人的尊重,也是对她全家的尊重,我刚才谈的这些问题,你要不注意它就很可能会出麻烦。我给大家讲两个笑话。------------《礼仪金说》 西餐礼仪(3)(图)------------ 大概是十几年以前,有一次跟一个女孩子去吃西餐去了,当时是公务活动,轮到我做东请她,我问:“吃中餐还是西餐?”她告诉我吃西餐。 到了一个雅座,很幽静的一个地方。因为女士优先,菜单先给她了,我当时还跟她说:“你随意,别客气,你就点吧。” 当时,她在那儿点菜,我在边上就看看街景。就见那个女孩倒挺熟练,点菜点得挺快。 按照一般规定,第一道菜在点菜十分钟以后就要上,然后吃完一道上一道。可是,过了15分钟都不见人影。我就出去问门口那位服务生,我说:“你给我看看菜为什么没来?” 他就跑去给我找了,一扭头,他也没了。 我把领班给找来问:“我的菜呢?” 他说:“我马上给你催。” 一会儿,他跑回来问我:“现在就上?” 我说:“当然马上就上。” 好家伙,七个服务生排成一行列队过来给我们上菜,然而我们立即就傻了,你知道那小姐点的什么吗?点了七份汤,她点了七份汤。因为当时我们吃的地方是一家高档的法国菜馆,菜单全是法文,她不认识法文,结果就给我们要了 七份汤,你说七份汤我怎么喝呀? 当然我还见过更令人尴尬的事情。------------《礼仪金说》 西餐礼仪(4)(图)------------ 我有一个男学生谈女朋友,他女朋友宿舍的女生起哄,说:“你请我们吃饭吧?”那个男孩刚去报社当记者,挺开心,就答应:“请,行啊。”就请大家到一家涉外酒店去了。先打了打保龄球,然后吃饭。女孩子们就在那儿点了菜,点了半天菜也不上来。这个记者嘛就有点耐不住气,找总经理去了,问自己要的菜为什么没上?总经理找人一查已经上过了,他说:“活见鬼了,我们三四个人在那儿坐着,难道我们骗吃吗?没上,盘儿都没有。”后来再一问,还真上过了。你知道他们点的什么吗?点了四首乐曲。现场演奏的钢琴曲!他们也是不懂外文瞎比划,结果就出现问题了。 我常常跟别人开玩笑:你吃西餐也好,吃中餐也好,不认识的菜名的话,千万别乱点呀!还别说吃西餐,吃中餐有时候你也会有根本看不懂的菜名。比如: 我有一次吃饭,见到一道菜叫青龙过江,我觉得这菜挺雅致,那年正好龙年,我要求上一道青龙过江,结果上来一根大葱!它躺在一个长条碗里,从这头趴到那头,再就是碗里都是汤,此即青龙过江。我还吃过一道菜叫母子重逢,什么呢?一只母(又鸟)肚子里有一只小(又鸟),母子重逢。光看菜名本身你根本看不出来它的名堂。 点菜有时候有讲究,中餐也好,西餐也好,你要省事的话,有三招教给你。第一招就是你要不懂你紧跟。比如你觉得金教授挺在行,金教授在边上,金教授点了一个罗宋汤,点了一个牛排,然后再点了一个蔬菜沙拉,那你最省事,跟他一样,不会出错,要错大家全都错,那就不算错,你要一错你就糊涂了。第二招就是点套餐。经济型的菜馆里面它都有套餐,套餐不仅搭配合理,而且费用上比较节省,不了解西餐特点的人,点它的套餐是最省事的,你绝对不出错。第三招就是你请人帮助了。实在不会点菜,就虚习请你周围熟悉的人,长辈、专业人士来帮个忙。你别乱来,否则你弄巧成拙。 吃西餐时,餐具的使用多有讲究,我再讲一个道听途说相关的例子,据说是确有其事的。 甲午海战之后,中国蒙受屈辱,满清政府就派某一个高官到日本谈事去了。某高官地位倒挺高,但是大概西餐很少碰到,根本不懂餐桌礼仪,他就犯了一个错误。西餐的餐具是不能擦的,你别看餐具放在桌子上,放在餐巾边上,它实际上是经过蒸煮消毒的。一般而论,餐具都很干净,所以你不能擦。如果你要在主人面前拿起餐巾把餐具擦一擦,就等于骂他,意即餐具太脏,要求更换。满清的这个某高官当时去吃日本一个高官的请。这个高官往那儿一坐,把那刀叉拿过来就擦。坐他对面的日本人就误会了,他就告诉服务生换。换了一副刀叉后这一高官又接着擦;然后换,接着还擦。历史记载,如是者七,就是连换七拨。------------《礼仪金说》 西餐礼仪(5)------------ 这也是挺出洋相的事。凡此种种,都是因为不懂西餐礼仪。以下,重点讲一讲一些最常用、最常见的西餐礼仪。 首先,我来讲一讲西餐的餐序,就是你点菜吃菜的具体顺序。说实话,没有人在场的话,你愿意吃什么吃什么,但是比较正规的宴请是有餐序的讲究的。西餐大体上分为正餐和便餐两种类别,其中正餐西餐的讲究最多。 一般来讲,正餐有这么几道菜:一是头盘,或者叫头盆。严格讲它是开胃菜,比如以色拉类为主,有的时候还有什么鹅肝酱,冻子,泥子这样一些东西。但是我们熟悉的头盘主要是色拉。它有很多种,比如有蔬菜色拉,它比较清口的。有海鲜色拉,它价格较高。还有什锦色拉,混拌在一起的。除此之外这个头盘还有泥子、冻子之类的东西。头盆的基本特点是比较爽口,比较清淡,意在助你找开自己的胃口。因此,它又叫开胃菜。在正餐西餐里,它属于开始曲或前奏。 二是汤。西餐跟广东菜有点相似,是要首先喝汤的,西餐这个汤也叫做开胃汤。不过,我个人不明白西餐那汤为什么叫开胃汤,我往往一喝它就饱了,可是他们却把它叫做开胃汤的。西餐里的汤有三种类型:红汤、清汤、白汤。红汤我们北京人比较熟悉了,因为北京人过去比较喜欢去莫斯科餐厅吃俄罗斯菜,俄罗斯菜里面那个罗宋汤,就是红汤。它比较酸甜,很多人喜欢喝。还有就是白汤,常见者有蘑菇汤,奶油汤等等在法国菜里,它们都比较常见的,再就是清汤,它是一种比较清淡的汤。 三是菜。它又分为主菜跟副菜,副菜是什么?副菜一般是海鲜类的东西,一般叫白肉。白肉是什么?就是鱼肉和(又鸟)肉。因为鱼肉和(又鸟)肉做熟了之后是白色的。副菜吃完了,就会上主菜。它一般是红肉,就是牛肉、羊肉、猪肉,它们做熟了之后是红色的。红肉味比较浓,比较厚重,吃了之后耐饥耐饿,而白肉则比较清淡。一般来讲,也可以不吃副菜,直接上来就吃主菜。 四是甜品。它包括冰淇淋,水果,干果,坚果,鲜果以及什么各种各样的布丁,炸薯条,三明治,曲奇饼,烤饼等等。 五中饮料。一般喝什么饮料呢?我们后面会专门有一讲来谈。通常吃西餐时要喝咖啡或者喝白兰地酒或者喝红茶。它们全是化解油腻的。你想想这一大堆东西吃下来,多饱多撑啊,因此需要喝点什么咖啡、红茶、白兰地之类的东西来化解油腻。 下面,介绍一下便餐。就餐序而言,便餐就比较简单。便餐一般是工作餐,或者自己去餐馆里点,便餐一般有什么呢?头盆是要的,色拉类要一个,汤要一份,再加上一道主菜,一个甜品。有的时候,甜品也可以不要。 西餐的餐具主要是刀、叉、匙、餐巾,有些中餐桌常见的东西就没有,比如,牙签就没有,湿手巾也没有。因为外国人把吃饭当做社交活动,使用湿手巾去擦脸你的妆不就白画了吗?中餐有热毛巾可以擦一擦,西餐没这回事。此外,西餐餐桌上也没有牙签。我曾经讲过,当众剔牙是一种不文明的举止,会破坏别人食欲。所以你在西餐桌上别去找牙签,更别弄巧成拙拿刀叉剔牙去。 下面简单讲讲西餐的餐巾。它也是很有讲究的。参加正式宴请的话,一定要牢记:女主人把餐巾铺在腿上,是宴会开始的标志。餐巾的第一个作用,是它可以暗示宴会的开始和结束。我们刚才讲过,西方人讲究女士优先,西餐宴会上女主人是第一顺序。女主人不坐,别人是不能坐的。女主人把餐巾铺在腿上,则就说明大家可以开始用餐。同样的道理,假定女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了,便是宴会结束的标志。你记住了,你只能够铺在腿上,而不能放在别的地方。围在脖子上不行,那是兜兜。没有外人在场的话,你坐汽车吃快餐怕弄一脖子,你随便围,但是你要在国际交往中或者在正式宴会上把餐巾围在脖子上,则绝对是令人见笑的事。我还见过,有同志怕餐巾在干杯的时候掉地上,围在腰上,掖在裤腰带上,跟厨师似的。还有人掖在领口,凡此种种做法,都是不对的。餐巾要铺在腿上,一般把它叠成长条形或者叠成三角形铺在腿上。为什么要铺在腿上?铺在腿上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担心你吃饭的时候菜肴、汤汁把你裙子或裤子搞脏了。铺在腿上后,菜品流汁流水的话,顶多是流在餐巾上,餐巾那时会挺身而出地保护你服装的整洁。 那么出现了一个技术性问题,你要中途离开一下,你把餐巾放哪儿?比如我吃西餐,我吃着吃着突然有一个电话打进来了,我一看这号码挺重要,不能不接,但是你要在餐桌上一边吃一边接,也不太合适。我们曾经讲了,当众接听电话不仅有不尊重别人的嫌疑,而且也不适合现场的那种氛围。别人吃饭,你在哇哩哇啦一说,一看就是比较少调失教的做法,你要出去打电话,你把餐巾放哪儿?请你记住了,一般而论,进餐一半回来还要接着吃的话,餐巾有一个最标准的放法,放在你座椅的椅面上。此举表示一个含义,占地儿。它就等于告诉在场的其他人,尤其是服务生,你到外面有点事,回来还要继续吃。千万别放桌上去,我刚才讲了,女主人要是把餐巾放在桌子上,就是宴会结束的标志,而客人要把餐巾放桌子上则等于告诉别人自己不吃了。那么那个餐巾它可以擦什么东西呢?它可以沾沾嘴。西餐跟中餐不太一样,中餐要炒菜做饭的话调料都放到菜里面去了。西餐的调料往往则是现场搭配,根据自己的口重口轻,什么胡椒、盐,调料汁,由你自己放,所以有的时候你吃西餐搞不好沾得满嘴角都是汤汁。因此,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吃西餐的时候,如果要跟别人交谈,一定要用餐巾先把嘴沾一沾,然后再跟别人说话。餐巾可以擦嘴,但是不能擦刀叉,也不能擦汗。 我再讲讲刀叉。西餐正餐跟快餐不一样,快餐有时候连刀叉都没有,吃肯德基你需要下手了。正餐一般有刀叉,而且不止一副,往往是两三副。一般刀放在你的右手,叉放在你的左手,通常是右边放两三副刀,左边放两三副叉。西餐刀叉的取用是有讲究的。我告诉你一个最省事的游戏规则:西餐的刀叉是怎么取呢?吃一道菜换一副刀叉。一般可能会用三副叉子,吃色拉,吃海鲜,吃主菜,各用一副。三副叉你怎么取呢?按照顺序由外侧向内侧取,先拿最外面那一副,最外面那副一般是吃色拉的;然后再拿中间这副,中间这副一般是吃海鲜的;最后再拿最里面这一副,最里面这副是吃主菜的,吃牛排的。 我们有一次请人吃饭,一名女孩子坐我对面,她大概为了显得秀气,刀叉给拿错了。当时除了左右手刀叉之外,每人的左前方还有一副黄油刀,像铲子似的抹黄油用的。那个女孩大概为了显得秀气,拿那把黄油刀切牛排。我们都吃完了,她还没开始呢,最后狂剁,一咬牙把肉弄到别人脖子上去了。 真是贻笑大方啊。------------《礼仪金说》 西餐礼仪(6)------------ 西餐刀叉的使用有其讲究。不管你拿哪副刀叉,一般都是左叉右刀。西餐的吃菜的过程中其实有点表演的性质。不像中国人用餐,中国人讲究吃得爽,西餐吃东西则讲气氛。它是吃气氛的。它的刀叉使用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比较秀气,我们称为英国式吃法。英国式吃法是如何操作呢?它是这样的:用右手拿刀,左手拿叉。比如,这是一块牛排,它要求从左侧开切的。切下来一块,就吃一块。如果你要遇到这样做的人,你就会知道他是训练有素的。显然我们也见过那样一些人,他比较糊涂,哪容易切他切哪儿。他先把四个角切了。还有更狠的,叉起来咬,那就让人见笑了。英国人讲绅士风度,他拿着左叉右刀从左侧切,切一块吃一块,切一块吃一块,此即英国式吃法,比较绅士。第二种模式是所谓美国式吃法。美国人就比较自然、比较散漫一些,他觉得英国人吃法不爽,切一块吃一块他觉着别扭。美国式吃法是如何操练呢?还是左叉右刀,也是从左侧开切。但是他的特点是什么?先切完,按照你嘴巴的大小、你习惯的情况,先把它切完。当然一般相对来讲还是切小点好,你别弄太大,这么大一块牛排有半斤你就切两块,你这块牛排刚进嘴,我跟你说:“史密斯,请教一个问题。”会把你噎死的。美国式吃法是先把它从左侧向右侧切,切完了之后,右手拿的那把刀就放下来了,然后把左手的叉子换到右手,用右手执叉子叉而食之。就是不拿刀了,仅用右手执叉了。可见美式英式大有差异。 我还想介绍一下,刀叉怎么放是有讲究的。跟中国人吃饭拿筷子指着别人是不礼貌的一样,西餐的刀叉是不能指人的。西餐刀叉切菜的时候有讲究,一般的习惯是什么呢?左手和右手肘关节这个地方应该正好夹在腰的两侧,这样控制你的切割的动作。有同志,跟木匠似的推拉,噪音都让人心烦,一般它是控制一个幅度,夹在腰的两侧,其实它是寻找一个支点。你要吃一半的话,总不能拿着刀叉跟别人说话啊。有一个讲究,你如果是跟别人交谈的话,刀叉要放下来。怎么放?请你注意,在盘子上放成汉字的八字。刀刃朝内,不能朝外,朝外有砍人之嫌;叉子则是弓朝上,齿朝下。这个形式表示什么呢?就是要告诉服务生和别人,我这个菜没吃完。你别乱放,千万不要把它并排放,刀叉并排放,刀齿朝内,叉齿朝上。此举表示自己不吃了,请人立即将其收掉。 有一次一个男孩子请一个女孩子吃饭,那个女孩子大概为了对男朋友表示专注,男孩子跟她说话,她就把刀叉放在盘子上,并且并排放。于是服务生过来就收掉她的菜,她还跟别人抢,大声说:“我还没吃完呢。”她其实是犯了忌了。 吃西餐时,它的调羹也有讲究。一般而论,西餐的汤匙会有好几把。需要你注意什么呢?通常,它都是放在你右手的刀的外侧的。大概会有两把或者三把。如果是两把的话,一把是喝汤的,一把是吃甜品的。有时,还有一把是喝红茶、喝咖啡的。喝西餐的汤也好,喝红茶、喝咖啡也好,一定要注意勺子的几种具体用法:其一,它也是从外侧向内侧取的,应先拿离你最远的那个,然后再依次取较近的;其二,勺子是不能含在嘴里的,应以之把食物倒进嘴里,而不能含着;其三,勺子不用的时候不能在杯子里面立正。我们中餐不是有一个讲究,吃饭的时候筷子不能插到米饭上去,不是祭祖的话,你把它插到米饭上去,有人就不高兴。同样的道理,你在外国人那里吃饭,重要宴会上,咖啡也好,红茶也好,一般的汤也好,勺子不能在盘子里面或者杯子里面立正,这是很不好的一个含义。不用的话,应令其平躺在盘子上,或放在杯子下面的碟子里。你要注意,舀汤的时候,是吃汤,而不是喝汤。因为它是一道菜,它怎么吃?不是端起来灌的,重要场合一定要拿勺子舀,向远侧舀起。是往远侧舀起,你把汤舀起来先往远的地方走,然后转一圈回来,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汤比较浓,可能是红汤,可能是奶油汤,你要是直接就舀,搞不好弄一身。向远侧舀起实际上是有一种过渡,万一流出来汤汁,它就会在这种过渡之中跑到桌上去或者跑到碗里去,到你这个位置时基本上该滴的都滴光了。 我再强调一下,在西餐的现场交际中,有如下三个点你一定要注意: 第一,交际要注意等距离。除了对主人夫妇要多说两句话表示关注之外,与其他的人适当地都应争取说两句话。如果你是帅哥不要盯着美女没完,你是美女也别只给帅哥捧场。你得明白那是公众场合,不要让别人说你这个人太势利,甚至说你色迷迷,那就太麻烦了。我们有同志一看美女就晕了,饭都不吃了只跟别人说话,而且总向别人献殷勤。献殷勤是你的自由,你不违法,但是你得注意维护自己的风度与形象。交际时,一定要注意所谓的等距离。比如,你是个男士,你的右边和左边、对面都是女士,这三个人你都该与其说上几句话,你别盯着左边看个没完,而把周围两个人冷落了,那样也不太合适。所以,等距离交际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肢体不能够频频晃动。各位,你发现了吗?有人有事没事都喜欢抖动,喜欢摇晃,来回晃悠,抖来抖去,让人心烦意乱。坐在餐桌边上时,你腿也别抖,身子也别抖,手也别抖,肢体晃动让人有心烦意乱的感觉,那样真的不好。 第三,餐具不能发出声音。比如,吃完一道菜下一道菜还没来,应将餐具放下来,切勿用餐具彼此敲打,或以其敲击餐桌。那往往是孩子才干的事。但是,作为一名有文明的、有教养的、有风度的现代人,在餐桌上敲敲打打是不成体统的。 最后要强调的是:西餐与中餐的宴会一样,都是重在交际的。有鉴于此,一定要在选择对象、选择话题等问题上注意。你去参加比较重要的西餐宴会时,有两个人是不能绕过去的,你一定要跟他们打个招呼问候一下。是谁呢?主人和主宾。因为此二者是宴会上的主角。有些大型宴会,主人与主宾可能比较忙,但出于礼貌,你一定要找时间过去致意一下。当然,你也别独霸江山。假使有数百人来参加婚礼,你就只顾自己盯着新郎新娘没完,一点儿都不给别人交流的机会。总之,向主人与主宾致意问候,是人之常情。 接下来,你必须交际的就是自己身边的人。比如你的邻座,你是不能越过去的。主人把你的位置排在那儿,就是想让你跟他们交际,你若对别人爱搭不理,一问三不知,绝对不正眼去看别人一下,是非常不合适的。 最后,要去结交你的所谓意中人,就是你想交际、你想认识的人。有的人你想跟他进行业务的关系,有的人你想向他请教,还有的人你就看他顺眼,想交这个朋友,他们就是你想结交的人。你注意,你想结交的人你去跟他认识,你最好采用一种有效的手段。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请人引见。就是找一个人来替你们彼此介绍一下。举个例子,你在我们演播室里听金教授的礼仪讲座,你想向金教授请教一个问题,金教授可能很忙,中场要休息,下了课就走掉了,那你就该提前去找现场的主持人,你跟她说:“我想向金教授请教一个问题,您帮我跟金教授说一下吧。”她跟我比较熟,她的面子通常我是不驳的,一般这个事就容易搞定。找个传话的,帮忙介绍一个,这样交往起来就简单多了,切勿忽略,交际需要铺垫。 朋友们,吃西餐跟吃中餐一样,自然要吃好,吃饱,但同时也要不失风度,要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这就是我所讲的西餐礼仪的基本之点。谢谢各位。 ------------《礼仪金说》 后记------------ 后记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便开始致力于现代礼仪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此过程中,我先后出版过十几部有关礼仪的专著与教材。现在呈送给广大读者朋友们的这部《礼仪金说》,不仅是我的一本礼仪新作,而且也是与我的其他礼仪著作、教材颇有不同之处的一部著作。为此,我需要做以下几点说明。 第一,它为什么要叫做《礼仪金说》? 其实,我更愿意称本书为《礼仪今说》。为什么呢?“今”者,现代也。“说”者,谈话也。如果本书名为《礼仪今说》,岂不名正言顺地表明:它是一部有关现代礼仪的谈话体著作吗?然而本书责编再三恳请我,本书还是应名为《礼仪金说》。她的理由有二:一是便于强调本书的“含金量”,二是可以强调我的知识产权。到头来在其再三要求下,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 第二,它为什么要选择谈话体? 近年来,我曾多次应邀在媒体进行过有关现代礼仪普及与推广的讲座、报告。诸如,199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涉外礼仪系列讲座”,2002年山东教育电视台的“商务礼仪”,2003年中央电视台的“金正昆谈现代礼仪”,2005年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社交礼仪”、“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等等。在此期间,我还近百次地为全国各地的广大市民、公务员、公司职员以及大学生进行过专题礼仪讲座,为2006年沈阳世园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进行过专场礼仪报告。 客观地讲,我的这些抛砖之举,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我的相关的讲座、报告,被许多人录音、录像,还有人私下在网上将其进行推销。有些我的有关礼仪的讲座、报告的记录稿,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过传播。有朋友建议:与其如此,甚至以讹传讹,不如由我出来,统一一下。我问朋友:讨论或报告的文字记录稿正式印出来不俗吗?会有人看吗?答曰:谈话体著作古已有之。俗则俗矣,但其平易近人,易于阅读,亦受百姓欢迎,依旧可以载道,何乐而不为?于是听之任之。 第三,它为什么要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在出版前,曾有多家出版社有心于此。最终我选择将其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是因为该社在业内口碑甚佳;二是因为它属于教育系统,与我这名教师的具体身份相称;三是因为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我本人的“陕西情节”:1959年我出生于陕西,此后我又在那里的八百里秦川上生活过多年,我爱陕西。第一次在陕西出书,令我有一种“回家”的温馨感觉。 不可讳言的是,谈话体著作虽有其长,亦有其短。加之本书由我数次礼仪讲座、报告的现场实况录音整理与润色而成,故此难免逻辑上不够缜密,语言上不够典雅,案例上小有重复,口语化倾向过于浓重。……凡此种种,令本书的漏洞与不足随处可见,实在难称“金说”,敬请广大读者见谅。 我的学生,凤凰卫视记者何润锋与思考者(北京)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的王笑东先生对本书的成书推动良多。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尤其是本书的特约编辑史新平女士为本书的精益求精不遗余力;在此深表我对他们的谢意! 最后,再次感谢广大听众与读者对我的厚爱,并由衷地欢迎大家对我多多指教。 社交礼仪的根本:尊重,既要尊重别人,也要尊重自己金正昆教授名言 2008-08-24 14:14 | (分类:07经典语录) 1、要善于示弱。智者示弱,愚者逞强。 2、光而不耀。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3、有权力才有权利,有实力才有势力 。 4、交流,理论上相互的,而现实中是单向交流,说白了就是强势文化。 5、提出问题很容易,解决问题很难。 6、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8、痛苦来自比较之中。 9、什么是高人?是制定规则的人,而不是对规则说三道四的人。要创造机会,制定规则! 10、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11、富兰克林法则:当你和别人接触时,畅所欲言永远有限制条件;谨记在非原则问题上不 要轻易否定别人(不要对别人说“不”);否定即伤害。 12、“Say no”是伤害人际关系的捷径。 13、吃了亏了思维方式才会变——晚了! 14、勇敢地赞美别人,关于发现对方的优点并肯定。 15、高尚的人把快乐带给别人。 16、真正善于沟通的人不拿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 17、交往要以对方为中心。 18、要懂得向别人表达敬意,尊重别人是一种教养,尊重别人就是尊重别人的选择。 19、用自己的标准去考核别人——行不通。 20、礼多人不怪。 21、好人就是不去害人的人。 22、你看不惯没用! 23、做人的最高境界——让别人接受你! 24、你要在乎别人的感受! 25、交往有三条规则:交往要注重结果,交往以对方为中心,为别人创造表现机会。 26、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有可能存在。 27、人际关系的成功=15%专业技术+85%为人处世 28、朋友一场,常来常往。 29、世界是相对于我们而言的世界。 30、人是有尊严的,一般人不愿意认错。 31、学会换位思考。要善于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