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追求某样东西的话,这样东西就必须能引起我们的兴趣才行。追求的意思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然后朝着它的方向穷追不舍。在一时成功不了的情况下,追求要求我们有耐力,要求不言放弃。追求要满怀希望,我们必须坚信总有一天我们要找到我们要找的东西。否则,追求到头来就是一场空。如果我们觉得追求的目标肯定没了,我们也就追不下去了。 追求还涉及到等待,这是一种耐心的等待,但这也是一种积极的等待,需要创新。这就是,要根据目标物方向的变化,不时地产生新的有创意的追求方法。追求要有热情,要有对搜寻到目标后的那种喜悦心情的期待。热情是追求的推动力,是在受挫后促使我们继续进行的能量。但是,在追求的过程中也会有沮丧与失望。我们可能会想到放弃,打算再也不去想这个追求的目标,直到新的热情再次涌动的时候,我们才会重新开始探求。4.1.4 “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吗? 把追求的各种因素和天国的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呢?我们会得出如下结论: 追求天国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对我们所期冀的,一种无法解释的真理的热切渴望。 这个定义告诉我们,天国就在我们的心里。它模糊飘逸,令人企盼可又无法捕获,但同时,它的吸引力又如此强大,让我们不顾挫折与失望,锲而不舍去追它。这个王国能解释人存在的意义,追求它就是在追求自我的真谛。可以说追求天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进程,里面更多的是朝着终点的前进而不是抵达。 “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或许这句耶稣的话可做如下解释: 首先,要探究你的内心,找到使你的心灵燃烧的火种。寻求令你惊奇同时又无法控制的东西。追求爱,与其交流,要真诚,要亮出弱点,虽然这样可能受伤害。爱是让人痛的,但这样的痛会愈合你的伤口。所以,要渺小,要无助,要迷惘,当一切似乎都变得没有希望的时候,要坚信有人会帮你。绝不要放弃希望。追求隐匿在心灵最底层的真谛吧,尽管这似乎是不能完成的使命。 “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就是这样的意思。4.2 “义人必因信得生” 人生最大的悲剧是不知道自己生活在天国里,也就是说,我们不相信会得到爱。我们不知道受人关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意识。于是,我们便把生活紧紧地攥在手里,开始构建“个人的王国”,我们的祈望是:我的王国建起来吧,让我在地上享受天堂吧。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刻意追求耶稣所说的“这些东西”(财富),而不是让“这些东西”加到我们身上。 我们一旦禁锢在这个人的小王国里,就失去了生活的深层意义,也失去了发现真实自我的机会,因为只有在心灵深处才找到“真我”和我们应该有的那种活法。如果我们想活得幸福,就必须过深层的生活,要想抵达这个深层,就必须到自己的内心里挖掘才行。我们无法通过把心思花在表层的办法弥补对深层认识的不足。这样做解决不了我们前边提出过的问题,因为追求并获得表面的成功不能带来内心的满足。成功的生活更多的是来自内心而不是外表。其实,外表的成功往往是内心失败的体现。积累成功外表标致的需求越大,内心的失败感就越强。如果我们将一切都投入于表面之上,就会丢掉丰富的内心生活,一旦丢掉内心生活,也就丢掉了自我。耶稣说:“人若赚的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失去心灵深处的生活就是失去思想的安宁,进而导致生命意义的缺失。人一旦和生命的核心脱离,就只能稀里糊涂地活着了。一个在物质上样样不愁的人会觉得一切都无所谓。奢华无度的生活往往是寂寞和空虚悲剧性的挣扎。表面上的绝对胜利会是内心里的绝对灾难。关于这种生活埃尔维斯?普雷斯利 和玛丽莲?梦露 两人是再好不过的例子了。他俩曾受到全世界的爱戴,可最终都以自毁结束了自己的生活。4.2.1心灵深处的自我是隐藏的 我们丢掉了心灵中的自我,但是我们一直毫无觉察。生活空虚的生活,我们只是认为是财富挣的还不够。这样的想法往往首先出现在那些感觉不到深层生活的人身上。在孩提时代生长在没有爱的家庭里的人有可能对灵魂的深处一无所知,这是因为只有在与他人爱的互动中才能发现这个充满爱的“真我”空间。如果我们接触不到这种深层的自我,就会觉得若有所失,但也不知道失了什么,只是一切都显得无聊。于是,我们就动用一切手段堵上这个空缺。但这些手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病态的妄自尊大,追求“我的王国”,最常见的表现形式集中在:酗酒、工作、金钱、耀眼的头衔、知识、成就、堕入情网、美食、健身、装修房子、性行为、网瘾、权利、宗教、吸毒、购物、旅游等各种娱乐形式,所有这些都是对可望不可及的幸福生活的空头支票。 其实,这些事情就其本身而言并不是什么坏事。一般来讲,只要人明智,它们是中性的,甚至是好事。酒能给人愉悦、解脱、享受;钱能让人满足需求,实现梦想;堕入爱河能带来刺激和炽热的感情;宗教使生活具有深度和含意;上网能探索新领域,接触新朋友,具有新的机遇,拓展生活的圈子;成就能激发他人的情绪,带来和他人的相互理解和接触;美食对补充营养和益寿延年是绝对必要的;性行为是本能,是人际间炽热的接触,很简单,就是生儿育女,建立家庭。4.3 爱逝去之后,我们就会死攥住命运闭关自守 价值观肤浅到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肤浅的价值观,什么又算是深刻的价值观呢?爱是世界上最深层的价值观,其他所有的东西都是以爱为基础的,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先求”爱的王国。只要把这个基础摆正,别的价值观就会自动归位,天国承诺的物质生活——“这些东西”,譬如金钱、婚姻、权利等,也就有了它的位置、意义和价值。 假若我们的价值观是肤浅的,“这些东西”就会成为生活的目标,而不是达到生活目标的手段。我们会为了金钱追求金钱,而不是把挣钱作为通往更美好未来的过程。这样做就切断了金钱与它基本作用之间的联系,金钱原本是用来服务他人的,可我们却把它用作个人享乐的工具。这样一来,金钱也就不能为爱服务了。 性行为也是一样,我们会把它割断成单纯的性欲,使这种行为不再是两个人之间具有意义的接触,而是双方都把对方用作满足自己需求的对象。结果两个人都感到空虚,因为两人之间没有心灵的碰撞,没有灵魂的互动。4.3.1 人际间互动的缺憾 与他人接触没有真诚的互动,话也不投机,就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爱。人际间的接触往往并不是真的为了见对方,而是要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当我们想利用对方抬高自己的时候,是不需要互动的,因为此时对方不是对等的一方,而是被利用的对象。 还有,现在人际间真诚的互动并不受青睐,而自娱自乐倒颇受欢迎。靠化学物质寻求乐趣就是不用与人交流来满足个人欲望的手段。酗酒、吸毒等就是避免与人交往的办法。人一旦回避与他人真诚的互动时,也就逃避了展示个人脆弱的机会,因为这时候需要的只是酒友,和酒友在一切可减缓自己因为酗酒产生的内疚感。 当爱不能引导我们与他人交往时的行为时,权利就会被滥用。权利这东西,原本是用来为他人服务的工具,此时自身就会变成一种可随意使用的工具,变成一种为个人目的服务的工具。没了爱,我们就会把权利与它的原始目的分离开来,即与应尽的责任脱离了关系。具有责任感的权利是充满爱的权利,而失去了责任感,权利就会是独断专行,会是祸害、胡搞、不公正甚至是暴力。4.3.2 道德标准谁失去尺度 人的价值观一旦变得肤浅之后,道德标准也就没了尺度。任何东西都没了绝对的标准,一切都按个人判断和个人的角度而定。一切都成了相对的,我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反正到头来都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我们觉得舒服,觉得快活,只要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就行,别的一概不想。 刻板的宗教变得比信仰更重要。这就意味着人会把自己当作宗教的主宰。此时,人祈求的不是信仰而是一种能用清规戒律把握住的控制系统。此时,我们不相信有人会同情我们,不相信在我们在生活中精疲力竭时候会有人帮我们,相反我们觉得自己能操纵生活,甚至操纵上帝。 一旦肤浅的价值观占据了上风,内疚不过是一种感觉罢了。但这种感觉会搅得我们心绪不宁。不过,管他呢,有什么不安的,对吗?悔恨或自责让人觉得不舒服,那就把它抛到脑后去。就这样,生活不再是一种使命,而变成了永远的玩乐儿,上帝也被变成了玩物——被变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玩具熊。于是我们就不再想生活期待我们什么,而是想我们要向生活索取什么。我们就开始躲躲闪闪避开自然生活的内容,一味追求乐趣,用这种乐趣取代生活的真正意义和情感。 因为立规矩是不舒服的事情,于是家长们就干脆放弃管孩子的责任,给他们当起了伙伴儿。当道德没了尺度的时候,家长的责任也就不再是一种特殊的使命,他们就不再关心把某些伦理标准传授给下一代。不幸的事情就此发生,家长们只顾一味地关注孩子们是否活跃、是否玩儿得开心等等,却没有意识到他们培养的孩子将来只会虚度年华。 价值观一旦肤浅,就会因沉溺于奢华的生活而失去有理智的头脑,就不再欣赏世界展示给我们的自然美,因为我们会具有更多的欲望!由于我们感到空虚,因而对一般的东西,对那些缺乏传奇色彩的东西,也就兴趣全无。为了刺激,我们就开始靠化学手段寻觅乐趣。由于我们没了理智,就鼓足了劲儿去胡乱体验东西,不加选择地体验。4.3.3 紧张忙碌是在浪费生活 当价值观变肤浅之后,我们就会整天忙忙碌碌,觉得无论是什么东西都要多多益善,这是因为我们得不到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就没完没了地忙,这不无原因,因为我们在生活中的选择失误,就给自己造成了这样的后果。 我们之所以选择失误,是因为我们与心灵深处的我失去了联系。我们囤积各种财物,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我们忙得不可开交,是因为我们想忙。我们抱怨没有时间做应该做或想做的事情,但是人的选择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做出的。实际上我们是有时间做重要的事情的。假若你的头发着了火,你肯定有时间把火灭掉。4.4 人逃避自己追求的东西 当我们追求“这些东西”的时候——即使它们本身都是好东西,它们就都会变成妖魔,把我们控制住,给我们带来的是与我们所追求的截然不同的东西。 酒鬼追求的是欢乐、幸福和美好的生活,但得到的却是绝望、耻辱和堕落。他努力想活得好点儿,可却落得生活破碎的下场。吸毒的人追求一种绝妙的感觉,但收获的却是致命的毒瘾。工作狂想的是博得别人的尊重和敬仰,却遭受胃溃疡、中风以及离婚之痛。官迷得到的不是在公众中的影响力,而是学会了耍阴谋、玩诡计,即精通了靠狡猾的运筹实现所谓大业的把戏。有人想从内疚感中解脱出来,可最终却是自取其辱,因为每当他不承认内疚时,耻辱感就会扑面而来。因为我们要想具有自尊就必须大胆面对内疚才行;而羞耻则不然,它会毁了脆弱的“真我”。我们回避内疚就是在逃避我们渴望的东西:尊严与坦诚。 当我们把价值观由绝对变成相对,想以此获得自由时,我们已经失去了真正的自由,也就是做正确事情的自由。我们这样做就会把自己的欲望变成自己的价值观,随着时间的迁移,这样的价值观就会把我们囚禁起来,我们就会被迫按照欲望的指使行事,对财产的占有欲就是这么养成的。 迷恋性欲的人会堕入淫荡。性与其本意脱离之后,就失去了灵魂与精髓。性的本意应该是两个人的亲密爱情,是建立新生活的潜在可能。 那些只想做孩子的伙伴儿的寡情父母们最终又会怎么样?他们会失去孩子对他们的尊重,因为孩子凭天性感觉到家长具有为他们制定规矩的责任。若是家长一味用放任取悦孩子,他们从孩子身上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鄙视。 把赚钱当作生活主要目标的人很快就发现他把自己锁进了一个牢笼。坦率地讲,这是个金笼子,但它毕竟是笼子。在这个笼子里他感到孤独,因为他巨大的财富是靠损害他人得来的。他的周围没有真正的朋友,有的只是一些想谋求社会地位和金钱利益的市侩。4.5 上帝拥有我们占有的一切 如果我们追求的是权利,那么就应该放弃这样的追求而真正地担负起责任。担负责任就是履行服务他人的使命——无论我们是政界人士还是家长,道理都一样。当我们不再追求权利而是开始做我们心灵深处认为是正确的事时,就会得到权利。进行这样的努力,活儿是干不完的,因为铲除世界上的非正义现象是永久的事业。假若我们认真地做这项工作,我们很快就会在社会中变得非常重要,就会有影响力。真正的权利就是影响力。当我们通过为社会服务变得具有影响力的时候,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就会与那些为了权利而追求权利的人有所不同。我们会把权利看作为人服务的工具,而不是把权利本身视为目的或提高自己地位的东西。这样一来,我们也就不会把持着权利不放,而会很愉快地放弃它。事实上,一旦我们的使命完成之后,我们就会主动地交出权利。一位政界人士的主要目标如果不是把从政作为职业,而是为了用自己的影响力完成为公共利益服务的使命,他就是一个真诚的人,当他用权利完成了使命之后,他就会隐退。 我们只有不再沉溺于性欲才能体验到性的快乐。性爱寓于两个人的互敬、亲密和爱慕之中。如果没有稳定的感情,没有双方的培育,就无法具备爱的条件。如果两人之间缺乏敬重,就不可能建立牢固的感情——如果两人的关系只是利用对方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样的关系根本就不可能。我们只有在感情上有安全感,才能消除对对方的防卫心理,才敢与对方亲密无间,才敢亮出我们的脆弱之处,才敢给予——此时,才能作为人全身心地体验真正地性爱。这样,性生活才会成为关爱和滋养的体验,才能形成健康的灵魂的交融。双方共同的,充满关爱的理解才能以非语言的形式抚慰生活中痛苦经历带来的长期创伤。 我们只有面对并承认自己的内疚才能真正把自己从内疚感中解脱出来,只有自疚才能赢得自尊。倘若我们隐瞒自己的内疚,它就会不停地折磨我们的良心。因为我们一直有顾忌,所以就必须一直提防它,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点事使这种自疚大白于天下。这样的意识会慢慢地侵蚀“真我”。我们自己清楚心里有这样的隐私,所以也就很难有自尊。虽然我们本可以打开心扉,勇敢地亮出这件令我们生畏的秘密,一劳永逸地获得解脱,但我们还是花大力气紧紧地封住心灵的门。人实际上是可以通过坦诚地体验自疚来解放自己,冲破其束缚的。4.5.1 心灵的充实是真正的成功 我们可以通过发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而变得富有。真正地成功永远是内心世界的成功,如果外部世界的生活与内心世界的生活是协调的,我们就能认识自己。我们会知道我们的需求、我们的梦想、我们的天赋,我们会聆听它们的声音。当我们认真对待我们的需求与梦想时,我们就会恰当地发挥我们的天赋。这样做我们就创造了一种生活,在这种生活中我们最基本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因为我们过上了我们最渴望的生活,我们也就能以最佳的方式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当我们不再追求外部世界的财富时,我们就能寻找到内心世界这笔巨大的财富。 金钱是手段,不是目的。但如果我们这种最渴望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物质财富又该怎么办呢?当我们不把金钱看作是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再抱住物质财富不放;相反,我们会从心理上有所准备,准备随时失去这些财富。我们会谦卑,会感恩,因为我们清楚我们不该得到这些财物。我们并没有向生活索取财物,我们拥有的财物会使我们惊异。 我们能否通过体验深邃的生活来创造物质财富呢?内心世界生活的成功一定会导致物质生活的成功吗?我们能够通过追求天国谋到“这些东西”吗?不能,因为“这些东西”是“加给”我们的。所以,它们是礼物,它们是不能靠服务、奋斗或别的什么办法挣来的。 正因为礼物无法挣得,所以,接受一件礼物的时候就要表现得谦卑,也就是说接受礼物要充满感激之情。从这个角度看,只有谦卑的人才能处理好财物问题,只有谦卑的人才能对财物采取一种不至于自毁的态度。如果我们觉得我们应该拥有巨大的财富,我们就会保卫自己的财产。我们就会想办法确保我们不会失去我们的财产,我们就有可能去积累更多的财富以确保我们的财富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缩水。这种做法一旦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就不会再“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甚至也不是在求“这些东西”,而是在极力保护“这些东西”的安全。耶稣说过,富人很难进天堂。但是,耶稣还说过“上帝保佑心想事成。”我们或许会想,对天国的正确态度能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尘世间的财富,我们可以什么都有,但也一无所有。是上帝拥有我们具有的一切。这样一来,我们就遇到了第四个悖论,你放弃的东西还会还给你。4.5.2 内心世界的商人心怀疑虑 笔者已经注意到自己内心里的一个角色,大家喜欢的话也可以称这个角色是内心世界的商人,这个商人不相信我们一无所有。实际上,他关注的只是表层现象。他把自己的身份建立在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之上,如他有多少资产、挣多少钱、开什么车,还有他的房产有多大诸如此类的东西。 我非常了解这个商人,也知道他来自何方。我生性里的这个角色是为了满足母亲的希望。为了满足母亲的希望,我仍然在努力地要征服世界。母亲想让我当医生,这个医生还得是扶轮国际 和国际狮子会俱乐部协会 的成员,当然,还得是市议会的议员。这个医生还得娶个体面的妻子,是国际知识妇女和女经理联谊会的会员,或者至少也得把相当一部分时间致力于慈善事业。于是我就开始着手实现这些抱负,其实我心里并不清楚这些东西都是身外之物。为了考上医学院,我开始学物理,学化学。出于同样的目的,我还请了一个朋友作数学家教。 结果,我只下了一个学期的工夫,之后就用助学贷款买了一辆摩托车,找了份工作,开始喝酒。走这样的邪路是本能所致,当时就连自己也不明白自己在干什么。我已经挣脱了母亲的束缚,在走自己的路。我开始学神学,希望将来能做个称职的治疗专家。我打造自己的生活,打造一种基于真实的我的身份。 多年之后,为了能让母亲明白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抓住一次机会向母亲解释了我的生活以及对事业的选择。她用心地听,想明白我在说什么,但我看得出她对我所说的生活根本弄不明白。当时她已经染上了酗酒的毛病,在进行药物治疗,而且正和第二个丈夫陷在充满暴力的灾难性的婚姻之中。在我给她讲了一通之后,她淡淡地说她准备不久就要自杀,说她已经在钱和别的方面都做了安排,不会让孩子们落个两手空空。我当时愣愣地看着她,不知说什么才好。 和母亲的这次谈心是1979年8月的事,当时我29岁。第二年的1月,她真的自杀了。当她感到无法再把她的期待寄托在我的事业上之后,也就无可挽回地失去了对生活的控制。而且她的生活又处在凄惨与不幸的境遇,所以她觉得必须离开,除了了却余生别无选择。我深深地感到我失去了一个好母亲。无论如何,母亲在我的心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当时我悲痛欲绝,向她的遗体道了别,那时候还没有意识到这场道别仪式此后将在我的心中延续几十年。所以,为了追寻这份母爱,我要拿出生命的一部分为她所期冀的东西奋斗。 不过,我已经注意到,我内心的那个商人现在有一个伴侣,是一个心灵深处的修士。我生命的这一部分崇尚精神,崇尚心灵深处与上帝发生神秘接触的机会。标志着我渴望真理,渴望真实的生活以及对生活真谛不断探索的发端。这是一团燃烧的心灵深处的烈火,引导着我去询问生命的意义,去探究我到底是谁。我追求真理,追求关于自身、生活以及上帝的真理。 这个探索的旅程依然在继续,修士和商人也在我的内心里斗争。占上风的是修士,我让他做了我内心商家的董事长,因为他知道单靠个人的力量,我会一事无成。他还知道,我越是把精力投入到我实际的义务中去——这义务是在爱中生活,在爱中工作——我就越是深信钱财方面的事会很好。关于这一点,他可以出示证据,我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创了我的业务,没在报上刊登一则广告,也没进行任何营销活动。我的业务似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它站稳了脚跟,通常还挺红火。4.6 生活有它自己的回报 如果我们想娱乐,那就应该是能调节工作疲劳的一种休息。要想品味娱乐带来的快活,首先要苦干、要挣扎,甚至要遭受痛苦才行。只有辛苦地工作之后,才能真正享受身心的放松与恢复。经历的磨难与痛苦越多,就更容易满足对娱乐的需求,有的时候,只需静静地伫立就足矣。没有辛勤的劳动与磨难,休息本身不能给人以享受。此时,人就要盼望刺激性的娱乐了。 我偶尔也去玩一玩高山滑雪。我必须说,山坡上的大喇叭吵得人心烦。他们干嘛要放音乐呢?难道一种娱乐形式还不够开心,一种娱乐之外还必需有点儿别的什么才觉得不闷得慌?那就想一下好了,这种现象很常见,例如,为了不闲得慌,我们看电影的时候要往嘴里填爆米花;收音机里的新闻节目有背景音乐,怕的是听众不因耐烦而换台。 生活本身含有许多没有声道的戏。如果我们有勇气真正地活,生活就是一场值得品味的戏。我们一旦融入了生活,那没完没了的娱乐需求就会变得无影无踪。 如果想要得到孩子的认可,就不应该刻意要得到这样的认可。我们应该承担起做家长的责任,要敢于暴露出必然存在的代沟才行。建立真正的亲情需要保持距离,极力想成为孩子最亲密的伙伴关系就有点儿近了。孩子只有在能给他们立规矩的、成熟的、有感情的家长面前才能成为孩子,这样的家长不会被孩子的吵闹吓住,不会绝望地祈求认可,他们敢于等待孩子懂得尊重家长之后而到来的尊重。4.7 依赖带来自由 当我们发现自己绝对要依赖他人时,我们就发现了绝对的自由,这时候,我们就会甩掉虚假的自立感。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别人,这是生活中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酗酒的、吸毒的、为工作不要命的、玩弄权术的等等都在逃避依赖性,就靠自己,可到头来却发现自己身陷在这一没有爱的囹圄之中,最终毁了自己。我们把自己从能驾驭生活的虚幻中解放出来的时候,我们就解放了自己爱的权利。爱是对人要依赖他人的深刻认识,这就是离开了别人我们就无法生存。 充满爱心的依赖感是一种绝对的价值观,不可人为地给其注入相对性。一旦毁掉了这个价值观,我们就会变成个人欲望的奴隶。这样在爱的依赖里,才能得到我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一旦脱离了这个爱的圈子,我们作为人的最重要的需求就永远也得不到满足。对他人的深深的依赖使我们脆弱,而这种脆弱会引导我们走上认识“真我”的道路。我们正是通过与他人的联系成为了我们自己。 这就又把我们带回到信仰与古板的教义这个问题上。真正的信仰源于脆弱,源于对爱的坦诚。信仰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无能,让我们承认对别人的依赖。刻板的宗教则永远不会让我们放弃心理上的迷茫,不允许有个人控制能力以外的需求。上帝是不会被人制约的,同样也不会被宗教制约。上帝有主权,不允许人为地解释,他是一个秘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上帝通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听到上帝的声音。我们敢大胆承认自己的脆弱有多深,我们与上帝的联系就有多深。我们因为无能而发出的呐喊会传到没有尽头的深处。这永无尽头的黑暗会领我们走向绚丽的光明,这黑暗就是充满了雷声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