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一个金发男孩从最后几英尺的岩壁上滑溜下来,开始小心翼翼地找条道儿奔向环礁湖。尽管他已脱掉校服式的毛线衫,这会儿提在手里任其飘摇,灰色的衬衫却仍然粘在身上,头发也湿漉漉地贴在前额。在他周围,一条狭长的断层岩直插林莽深处,一切都沐浴在阳光之中。…… ——选自威廉·戈尔丁:《蝇王》 “蝇王”即苍蝇之王,源于希伯莱语Baalzebub,在《圣经》中“Baal”被当作“万恶之首”,在英语中,“蝇王”是污秽物之王,也是丑恶灵魂的同义词。 1954年,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爵士以“蝇王”为主题写作出版了一部小说,名字就叫《蝇王》。这是一部带有神话色彩的小说,孩子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但《蝇王》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儿童文学,而是一部写给大人看的书,故事所展示的儿童世界只是成人世界的一个缩影。正如王小波所说过的,这部小说只是把故事放在了未来时代的背景中,其实质和纯文学是相同的。由于现在的时代背景不能准确表达作家的创作意图,才把故事放在一个他想象的世界中。 在这部作品中,戈尔丁用他特有的沉思与冷静挖掘着人类千百年来从未停止过的互相残杀的根源,是一部揭示人性恶的现代版寓言。故事设置了人的原善与原恶、人性与兽性、理性与非理性、文明与野蛮等一系列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令人信服地展现出文明、理性的脆弱性和追求民主法治秩序的难度,说明了人类走向专制易,奔向民主社会难的道理。在欲望和野蛮面前,人类文明为何显得如此草包如此不堪一击?这正是《蝇王》的思考之所在。 一 故事发生在遥远的未来时代。在一次核战争中,一架飞机带着一群男孩从英国本土飞向南方疏散。飞机因遭到袭击而迫降在太平洋的一座荒无人烟的珊瑚小岛上。这群孩子暂时脱离了文明世界。飞机没有了,大人没有了,人类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文明世界危在旦夕。海岛上的环境很恶劣,对侥幸生存下来的孩子们构成威胁,然而——最大的危险竟然来自于这些原本天真烂漫的孩子自身。 在没有大人的情况下,孩子们开始了岛上的生活。12岁的拉尔夫是英国海军司令的儿子,他优雅举止,乐观自信,为脱离大人的管制获得自由而欣喜若。他吹响了一只螺号,将分散在岛上各处的孩子组织起来,在全体会议上当选为领袖。孩子们在拉尔夫的领导下搭帐篷,采野果,点起篝火等待求援。起初孩子们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和睦相处,到也其乐融融,但随着“野兽”的出现,小岛上的安宁和谐被打破,孩子们很快分成了两派:一派以拉尔夫为代表,坚持在岛上建立文明的社会秩序,比如要求大小便在指定地点、遇事开会并举手发言、海滩上始终燃起一堆火作为求援信号等。另一派是以唱诗班领队杰克为代表,他们对这些文明的、民主的做法嗤之以鼻,而崇尚人性中的原恶,以及破坏、毁灭的本能。杰克自命不凡,对拉尔夫当选领袖十分不满。他被分配去打猎,便把猎来的野猪头插在一个尖木桩上,又逼着其他孩子仿效野蛮人将脸部涂抹成五颜六色,围着落满苍蝇的野猪头狂欢,却任凭救命的篝火熄灭,从而失去了得救的宝贵机会。可怕的是,越到后来,后一种倾向就越占据上风,更多的孩子加入了这群人当中。在远离了人类文明及其规范制约之后,人性恶得到了空前的释放,使他们渐渐步入“罪恶”的深渊。为了夺取领袖地位,杰克带人袭击了拉尔夫的住所,在激烈争斗中,拉尔夫最要好的朋友猪崽仔在混战中坠崖死去,西蒙被乱棍打死,拉尔夫自己也陷入重围。男孩们自相残杀,整个小岛陷于恐怖之中。这群男孩最终彻底毁灭了这里的一切,整个海岛在熊熊大火中燃烧起来。紧急关头,一艘英国军舰发现了岛上的大火,及时赶来,拉尔夫幸免于难。 拉尔夫最终实现了他被拯救的愿望,但他却感到异常悲痛,为同伴们人性的沦丧而不停地哭泣…… 二 拉尔夫是书中的主角,理性而勇敢,有号召力和领导才干。他力主保存小火堆以争取获救,手持的海螺成为民主的象征物。但他拥有的的权力却非常脆弱,脆弱到难以维持一个求生的火堆。拉尔夫的内心同样有着阴影和黑暗,在一个风雨、雷电交加的夜晚,他不由自主地参与了对西蒙的迫害,而且他最终也未能把握住局势,把这个孤岛上的群体引向光明,眼睁睁地看着猪崽仔被杀,自己也被追得无处可逃,差一点死于非命。代表科学的眼镜和代表民主的海螺也在争夺中被摔得粉碎。就这样,文明被野蛮轻易地征服,理性被非理性压倒,建立在社会理性基础上的民主在专制和暴力面前显得是那么的疲弱无力。 猪崽仔是一个出身低微、有严重的哮喘病而无法从事体力劳动的戴眼镜的胖子,爱思考问题,这个形象让我们想到了知识分子。他的眼镜是唯一在物质上对他人有用的东西,因为眼镜可以聚光生火,但人们仍旧只是将他当成嘲弄的对象,甚至包括拉尔夫。火使他们可以向远方发出求救信号,很快成为孩子们争夺的焦点,但同时火也导致了他们的分裂。猪崽仔最后是因为他的眼镜死的,而且他是抱着海螺死的,说明他至死都坚信民主的力量的强大。在猪崽仔身上,我们看到了专制社会中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没有权势但却比任何人都相信人性的存在,敢于藐视专制权力,自尊但又自卑,他们往往被专制权力轻而易举地扼杀而毫无保护自己的能力。 西蒙扮演的是人文知识分子的角色,有着非凡的洞察力和正直的人格,敢于探索真理。其他孩子群起群居,而他则喜欢子然独处,冥思苦想。在戈尔丁的笔下,西蒙犹如基督教的先知。他痴人说梦似的时常同“蝇王”对话,也同自己内心深处的原始冲动对话。他的自觉认识最终赋予他崇高的道德良知,这是其他孩子所不能比拟的。他谙熟人类内心的黑暗,同时认识到同伴的恐惧实际上是对深藏在他们心中的罪恶和死亡的一种本能的抵制和反抗。他意识到所谓的野兽不过是人自身,这当然得不到众人的理解。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在一个气候恶劣的天气里,他独自一人去丛林深处探索究竟,书中有一段描写他与蝇王的意识对白,剖析了人性的黑暗,也预示这位先知的可悲命运。事实上人群中确实存在着无数个像西蒙这样的先觉者,在历史上,他们大都落得悲惨的结局。 最后一个主角名叫杰克,这是一个与前三者对立的人物,代表着人性的恶、兽性和非理性。他原是教会唱诗班的领队,有着极强的权力欲,始终都在争夺小岛的领导权。当拉尔夫被确立为海岛领袖时,他虽然不满但也一时无法剥夺拉尔夫的“合法”权力。权力先天没有划分清楚的后遗症,初时被摆脱了大人世界的新鲜感所掩盖,但当孩子们因看管篝火和打猎发生争执时,杰克与拉尔夫之间的矛盾突然激化。杰克认为:打猎可以吃肉,而在所有的人只能吃素的时候,吃肉就代表了某种特权。这种特权在这个特定的时候就成为一种力量,而拉尔夫却根本无法展现他的力量。他所追求的被拯救的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渺茫。相比之下,可以吃上肉,过上小康生活的诱惑对其他孩子显然更大一些。 杰克一旦察觉到自己拥有的的力量,便迅速地摆脱了拉尔夫的控制,决定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没有大人的环境里,孩子们象是疯长的野草,而杰克是其中最疯狂的一棵。在“野兽”的威胁下,他成功地掠夺了领导权,实行了专制统治。崇尚本能的专制派最终压倒了讲究理智的民主派。在无意识地杀死了西蒙和猪崽仔之后,杰克泯灭了最后一丝人性,为追杀拉尔夫而不惜烧毁了整座海岛。 三 “野兽”是《蝇王》中的主要象征意象,代表的是孩子们心中的邪恶。“野兽”首先以蛇的形式出现在一个有胎痣的小孩的梦中,孩子们显然非常害怕面对这个敏感的问题,拉尔夫作为首领也没有采取积极态度对待它,只是空洞地强调“这里没有野兽”,拒绝针对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于是,蛇在岛上成了一种禁忌。正是由于这种“鸵鸟”心理导致了他们日后巨大的悲剧。 在第五章《兽从水中来》中,小男孩帕西佛尔又说“野兽从海里来”,这是野兽在人的内心深处潜意识的反映。当这消息传出去后,除了具有敏锐观察力的西蒙,其他孩子们都没有认识到这问题的严重性。首先认识到人类 “原罪”的西蒙受到了孩子们的围攻谩骂,他们不愿正视内心深处的“暗影”,尽量回避它,于是在不知不觉中,错误越来越大,危机一步步地逼近。 在第六章,“一个信号从成人世界飘扬而下,虽然当时孩子们都睡着了,谁也没注意到……一个人影垂荡着摇晃的四肢,正在迅速下降。”这具落在山顶上的尸体成为了孩子们惧怕的“野兽”。这具尸体既在地理上限制了他们,也从心理上威胁着他们,使其陷入自设的陷阱之中。只有西蒙觉得有些怀疑。“不管西蒙怎么想象那头野兽,在他内心里浮现的却总是这样一幅图片:一个既有英雄气概又是满面病容的人。” 孩子们内心的恶的一面在缺乏制约的环境里迅速膨胀,他们成群结队地捕杀野猪,甚至还用人扮作“野兽”玩打猎游戏。“宰了他!宰了他!”孩子们尖声叫着,狂蹦乱跳,拼命挣扎,声音越来越响,像是举行什么仪式,连拉尔夫也忍不住去“拧一把此刻没有防卫能力的褐色的肉,紧拧和加以伤害的欲望主宰了一切。” 这时候,他们人格最底层、最兽性的“暗影”通过这仪式宣泄出来。“猎物”满足了他们的嗜血欲,他们俨然都成了“野蛮人”。此后,这群孩子就再也不去考虑能否得救了,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打猎中,热衷于“杀野猪、割喉咙、放它的血”。这其中部分是出于生存的需要,部分是出于嗜血的动物性本能,从血腥的猎杀活动中得到满足。 一心要弄清事实真相的西蒙进入森林探寻究竟,在回来的途中遇见了那个被杰克他们插在木桩上的猪头,那上面已经爬满了黑乎乎的苍蝇。这就是“蝇王”。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突然间,那猪头开始对杰克说起话来: ‘你独自一人到这儿来干什么?难道你不怕我?’ 西蒙战栗着。 ‘没人会帮你的忙,只有我。而我是野兽。’ 西蒙费力得动了动嘴巴,勉强听得出这样的话语: ‘木桩上的猪头。’ ‘别以为野兽是你们可以捕捉和杀死的东西!’猪头说道。有一阵子,森林和其他模模糊糊的地方回响起一阵滑稽的笑声。 ‘你心中有数,是不是?我就是你的一部分。过来,过来点!我就是事情没有进展的原因吗?为什么事情会搞成这副样子呢?’ 那笑声又颤抖着响了起来……” 在这次对话中,蝇王还预言了西蒙的不幸结局:“杰克、罗杰、莫里斯、罗伯特、比尔、猪崽仔,还有拉尔夫会要你的命。” 在这里,西蒙很明确的发觉,其实真正的“野兽”在人的内心深处,是人的原恶、原罪的表象。当他得知山顶上一直被误认的“野兽”其实是飞行员的尸体后,坚持要下山把这一真相告诉大家。但没有人听得进去他的话。他在一次原始野蛮的狂舞中被当作野兽活活打死了。每个人,包括拉尔夫都参加了那次疯狂的行动。 对西蒙的谋杀,是孩子们心中的“暗影”恶性发展的必然结果,标志着他们道德良知的毁灭。在他们看来,蛇、水中怪兽、空中来的怪兽,甚至他们追逐的野猪,都是“野兽”,他们甚至把已经变得邪恶了的目光投射到西蒙身上,把他也看作是野兽,所以他们毫不顾忌地将西蒙杀死而不感到任何良心的不安。人性的堕落和独立人格的丧失使这群孩子经受了最为深重的打击,野兽”的预言得到了证明。 由于把罪恶只是看成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或外界的事物,而自己承担的却是“神圣”的使命,是为“正义”而战,于是内心的邪恶迅速演变成暴力行动,惨烈的搏斗发生在一群十几岁孩子中间。暴力一旦蔓延,便无法抑制,总要血流“够”了才算完成整个荒谬的过程。很快,猪崽仔也成了四方祭坛上的“祭品”,同样的命运也差点降临在拉尔夫身上,如果不是及时得救,他的头也将像野猪一样被插在木桩上。 短短的时间里,本来应是一座“乐园”的世外小岛变成了“地狱”,而造成这场灾难的却是孩子们自己。 可见,书中扮演那个重要角色的“野兽”到底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它只是象征了人类本能的恐惧和邪恶而已。 四 1983年,威廉·格尔丁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声称,这是“因为他的小说用明晰的现实主义的叙述艺术和多样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神话,阐明了当今世界人类的状况。”这句话精确地诠释出《蝇王》的艺术特点,那就是现实主义的描绘叙述和象征体系的巧妙结合。小说比较典型地代表了战后人们从那场旷古灾难中引发的对人性思考,旨在呼吁正视“人自身的残酷和贪婪的可悲事实”,医治“人对自我本性的惊人的无知”,从而建立起足够的对于人性恶的防范意识。 戈尔丁向我们展示的是人类社会浩劫的一个缩影,至于导致灾难的原因,他将其归结为人性恶,正是人性恶导致了人类自身的不幸。“野兽”即是人性恶的象征。正是由于人们总是不能正视自身的恶,于是悲剧才一次又一次地发生。以人们印象中“天真无邪”的孩子为主角,也许能更深刻地揭示出人性中最容易被掩盖的和最深层的一面。男孩们在文明社会培养而成的现代民主意识在这个小岛上短短的时间里经历了一个迅速衰落的过程,其根源就在于人性的堕落,就在于理性判断和道德良知的分崩离析。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至今仍是一句天启式的至理名言。在人类发展史上,人类对自身的恶的认识的确是极不清楚的。而人要认识自己,最深刻的莫过于认识自己的人性,如哲学家黎鸣所说:“自知者莫过于知己之人性,自胜者莫过于克服自己人性的弱点、抑制自己人性中潜在的恶念。” 西方古代哲人,特别是宗教先知是明确的人性本恶的代表者,认为所有的人生来有罪,要用一生来忏悔、赎罪,只有笃信上帝,才能获得灵魂的拯救,即原罪说。中国古代圣人主张人性善的观点,孟子说:“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宋代王应麟在《三字经》中将其总结为:“人之初,性本善。”中国人与西方人在关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问题上持完全相反的观点,这种文化传统的巨大差异深刻地影响了中西方文化长期以来极其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命运。 应当怎样认识人性?哲学家告诉我们,人性在本来不可分的意义上统合以下三重属性。即: 1.人性第一层:生物性,偏于恶; 2.人性第二层:社会性,善恶兼而有之; 3.人性第三层:精神性,偏于善。 人性本不可分而强以分,目的在于更准确地理解人性。但这三层属性却不是三一三十一的平均数,否则还是善恶难辨。我国学者黎鸣在他的哲学著作《人性的双螺旋》中,使用了一个带有假设性的公理,即,越是历史悠久的事物,其惰性越大,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越小,而且这种惰性与它出现至今的时间成正比。黎鸣运用复杂的数学模型进行推导,结论是: 人性的90%偏向恶,只有10%偏向善! 这便是对人性善恶倾向的总估计,如果再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进行推理,这个结论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证明。也就是说,西方学者关于人性的认识基本上符合真实的人性,因此,他们对善的理解也是相应地真实而有效的。而中国古代圣人关于人性的认识则基本上是错误的,与真实的人性不相符,因此,他们关于善的观点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空想,虚假、无效,而且“自欺欺人”。中国古代哲人带头在“认识自己”的道路上走偏了,所以中国文化在2000多年的发展中始终处于自相矛盾的状态中,无法走出这个怪异的“局”。 人的生物性层次的恶,主要表现为恶的潜意识,任何人在这个层次上都具有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倾向,即任何人都自然地有作恶的潜在性或倾向性。在社会生活中只要人们缺乏外部的压力,这种潜在的可能性就会变成显在的可能性,从而产生真实的恶意识,乃至恶行为。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原恶”。人的社会性层次的恶,则主要表现为有意识的恶,以及表现为行为的恶,如诈骗、强奸、盗窃、抢劫、杀人等。《蝇王》就是对人性恶的最好的诠释。拉尔夫身处邪恶的环境,他逐渐认识到,人类内心的恶在威胁着和吞噬着人性,自己和同伴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杰克和他领导的那帮孩子不断作恶,形同走兽,但最终却是这伙走兽摧垮并吞噬了每一个人,使孩子们丧失人性,与之为伍。人类内心中的原始冲动在光面堂皇的幌子下无限制地发展并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而它留给人们的就只有恐惧、敌意和仇视,生活于是演变成为一场无法无天的权力之争。这就从开始表现的人的生物性层次的恶过渡到了社会性层次的恶。 在中国古代,甚至今天,说人性本恶,或人生来就自私是绝不会受欢迎的。杨朱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本来一语道破天机,但这样的观点遭2000年的唾骂,也决不会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墨子讲“兼爱”,孟子斥之为“无父”、“无君”,是“禽兽”。中国人好讲假话,好讲漂亮话、好讲面子,还要理直气壮地讲,其实早从孔孟时代就开始了。试想,在一个由原恶的人组成的社会中宣扬“克己复礼”、“清心寡欲”、“上智下愚”,会是个什么样的结局?只能是恶人当道,好人受气,甚至有生命之忧。正如诗人北岛所说:“卑鄙诗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一语道出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圣人们被历代中国人捧到了天上,顶礼膜拜两千年,但正是由他们开创的文化只不过被统治者当作作恶的为所欲为的遮羞布而已。一直到现在还有人在鼓吹“新儒家”,要让自己的孩子们继续“读经”,真是撞了南墙还死不回头,没救了。 在《蝇王》里,杰克有一个面具,它的寓意是,人之所以作恶而毫无顾忌,关键在于有一张“假”脸。人一旦带上了面具,就有了狂欢的欲望,兽性就可以尽情地宣泄,而事实上掩盖恶的又绝非仅仅只是面具,更可怕的还是善的借口和理由,这种“面具之恶”比更对人类具有威胁性。小海岛上发生的恶性事件,西蒙的被害,就是限制毁灭性冲动的人类文明被孩子们画在脸上的面具所冲破的。人类的历史上灾难性事件,有几个不是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希特勒的“冲锋队”、“党卫军”,文革的红卫兵运动在作恶时不都是高喊着自己漂亮的口号吗?可见,对人类威胁最大的还不完全是人们容易看到或体会到的人性恶,而是人在善的面具下所从事的恶。建议大家读一读我写的《风中芦苇》和《普通法西斯》,也许对这个道理有更深刻地认识。 阻碍一个人进步的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这个人自己,同理,阻碍一个文化发展的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这个文化自身。其原因,就在于人们常常缺乏对自身的原恶的认识,普遍存在于一切人身上的人性的原恶。这是任何人从生到死都必须与之战斗的不可轻视的敌人。这就是《蝇王》带给我们的最大的启示。 发生在太平洋孤岛上的这场未成年人之间文明与野蛮的斗争,不能被认为是虚拟的和无意义的。它是人类历史的演绎,并且今后还会继续演绎下去。 参考文献: 1.(英)威廉·格尔丁著,龚志成译:《蝇王》(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2.黎鸣:《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华龄出版社2003年版。《蝇王》作者:[英] 威廉·戈尔丁(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Xinty665 免费制作第一章 海螺的声音 金发少年从岩石最下面的一截攀下来,又开始试探着朝环礁湖方向走去。虽然他已经脱掉了那件学校里常穿的笨重运动衫,但还是大汗淋漓;灰衬衫湿淋淋地粘在身上,湿漉漉地头发贴在前额上。忽然在这个少年的四周一条长长的孤岩猛插进丛林深处,天气的闷热使得孤岩就象个热气腾腾的浴缸。这会儿少年正在藤蔓和断树残干中费劲儿地爬着,突然一只红黄色的小鸟怪叫一声、振翅高飞,紧接着又响起了另一个声音。 “嘿!”这声音喊道,“等一等!” 孤岩侧面的矮灌木丛有大量的雨珠啪嗒啪嗒地直往下掉,使得矮灌木丛摇来晃去。 “等等。”这声音又叫,“我给缠住了。” 金发少年把脚停住,很轻松地紧紧袜子。他这动作此刻让人觉得这孩子好象是在老家一样。 那个声音又叫开了。“这么多的藤蔓我真没法摆脱。”说这话的孩子正从矮灌木丛中脱身出来,细树枝在他肮脏的防风外衣上刮擦刮擦直响。 他光着的膝盖被荆棘缠住擦伤了。 他弯下腰,小心谨慎地拨开棘刺,然后转过身来。 与金发少年相比,这个男孩稍矮一些,身体也胖了一些。 他用脚小心地试探着往前走着,寻找着安全的落脚处,随后又透过厚厚的眼镜往上瞧瞧。“那个带话筒的大人在哪儿?” 金发少年摇摇头。“这是一个岛,至少在我看来是一个岛。那里是一条伸进外海的礁脉。兴许这儿没大人了。” 胖男孩睁大眼睛,张大嘴巴。“本来有个驾驶员,他没在客舱,在前上方的驾驶舱里。” 金发少年眯起眼睛凝视着那条礁脉。 “剩下的全都是小孩儿。”胖男孩继续说道。“他们肯定会有跑出来的,你说是不是?” 金发少年开始随心所欲地找路往水边走。他尽量使自己显示出一副随随便便的样子,同时又避免表露出明显的无动于衷,可那胖男孩尾随其后。 “到底还有没有大人呢?” “我认为没有。”金发少年板着面孔回答。可随后,他又象实现了理想般的喜不自胜。 在孤岩当中,他就地拿了个大顶,咧嘴笑看着颠倒了的胖男孩。 “没大人口罗!”胖男孩想了想。“那个驾驶员呢?” 金发少年两腿一屈,一屁股坐在湿漉漉的地上。“他把咱们投下后就走了,因为他没法使有轮子的飞机在这儿着陆。” “咱们被偷袭了!” “他会平安回来的。” 胖男孩晃晃脑袋。“下降那阵子不但我从一个窗口往外瞧过,而且我看见飞机的其他部分直朝外喷火。”他上下打量着孤岩。 “这不就是机身撞的。”金发少年伸手摸摸树干高低不平的一头,好像对此事非常感兴趣。 “机身又怎么了?”他问道。“那东西现在又跑哪儿去了呢?” “暴风雨把机身拖到海里去了。倒下的树干这么多,情况一定非常严重。机舱里准保还有些小孩儿呢?” 胖男孩犹豫一下又问:“你叫什么名字?” “拉尔夫。” 胖男孩等着对方问自己的名字,可对方却不打算了解自己。名叫拉尔夫的金发少年隐约笑笑,站起身来,又开始朝环礁湖方向走去。 胖男孩的手重重地搭在拉尔夫的肩膀上。“我想还有好多小孩可能分散在附近。你没见过别人吗?” 拉尔夫摆摆头,加快了步伐,没想到却被树枝一绊,猛地摔了个跟头。 胖男孩气喘嘘嘘地站在他身边。“我姨妈叫我别跑。”他生气地说,“因为我有气喘病。” “气喘病?” “对呀,就是接不上气。在我们那个学校就我得气喘病。”胖男孩略带骄傲地说:“我还从三岁起就一直带着眼镜。”他随手取下眼镜递给拉尔夫看,还笑眯眯地眨眨眼,随后把眼镜放在肮脏的防风外衣上擦起来。 一会儿胖男孩苍白的面容上再次出现了一种痛苦难抑的表情。他擦擦双颊的汗珠,匆匆地整理好鼻上的眼镜。 他环视了一下孤岩。 “看那些野果。”他说,“那些野果,我以为——”他绕过拉尔夫身边的藤蔓,在一堆缠绕着的簇叶中蹲了下去。 “我一会儿就出来——”拉尔夫小心翼翼地解开缠绕在身上的枝条,很快穿过杂树乱枝。 不一会儿胖男孩鼾声就落到他的身后,拉尔夫急急忙忙地朝树林赶去。他翻过一根断树干后,走出了丛林。 海岸边长满各式各样的棕榈,有的树身耸立着,有的树身向阳光偏斜着,绿色的树叶伸向空中高达一百英尺。树下是铺满粗壮杂草的斜堤,被乱七八糟横七竖八倒下的树划得东一道西一道,还弥漫着腐烂的椰子和棕榈树苗的气味。之后就是那黑压压的森林本体部分和孤岩的空旷地带。拉尔夫背靠着棕灰树干站着,眯起眼睛看着波光粼粼的海水。从这里往外约一英里的地方,雪白的浪花忽隐忽现地拍打着一座珊瑚礁。再往外则是湛蓝而辽阔的大海。在珊瑚礁不规则的弧形圈里,环礁湖平静得象一个山潭——湖水呈现出蓝色、墨绿色和紫色。在长着棕榈树的斜坡和海水之间是一条狭窄的弓形海滩,看似遥不可及,在拉尔夫的左面,棕榈、海滩和海水伸向远处;而几乎张眼看到的则是一股腾腾的热气。 拉尔夫从斜坡上跳下去。因为沙子太厚而淹没了他的黑鞋子,热浪冲击着他。 他意识到身上的衣服很重,猛地踢掉鞋,快速地脱掉一双袜子。接着又跳回到斜坡上,站在一堆脑壳样的椰子当中,扯下衬衫,立刻棕榈和森林的绿荫斜照到他的皮肤上。拉尔夫解开蛇形搭扣的皮带,用力地脱掉短裤和衬裤,光着身子站在那儿,注视着耀眼的海滩和海水。 拉尔夫已经长大了,有十二岁多了。象征着是小孩子的凸肚子已经不见了,但还没大到会感到难为情的青春期。就从他长得又宽又结实的肩膀而言,看得出他完全可能成为一个拳击手,但他的嘴形和眼睛偏又流露出一种温柔的神色,表明他心地善良。拉尔夫轻轻地拍拍棕榈树干,终于意识到这确实是个岛,又开心地笑笑,来了个拿大顶。他利索地翻身站起来,蹦到海滩上,跪下拨了两抱沙子,在胸前形成个沙堆。随之他往后一坐,兴奋的明眸直盯着海水。 “拉尔夫——”在斜坡上胖男孩蹲下身子,把斜坡边缘当个座位,小心地坐下来。 “对不起,我来迟了。那些野果——”他擦擦眼镜之后,又把扁鼻子上的眼镜端正。眼镜框在鼻梁上印了道深深的、粉红的“V”形。他打量着拉尔夫精神焕发的身体,然后又低头瞧瞧,一只手放到直落胸前的拉链头上的衣服。 “我姨妈——”随后他果断地拉开拉链,整件防风外衣被他套在头上。“瞧!” 拉尔夫一言不发的从侧面看看他。 “我想咱们要知道他们全部的名字,” 胖男孩说,“还要造一份名单,咱们该开个会。” 拉尔夫没说话,所以胖男孩只好继续说下去:“我不在乎他们叫我啥名字,”他以肯定的口气对拉尔夫说,“只要他们在学校别时常叫我的那个绰号。” 拉尔夫有点感兴趣了。“那个是什么绰号?” 胖男孩的视线越过自己的肩膀瞥了一下,然后凑向拉尔夫。他悄悄地说:“他们常叫我‘猪崽子’。” 尖声大笑着的拉尔夫跳了起来。“猪崽子!猪崽子哟!” “拉尔夫——请别叫!”担心地猪崽子绞紧了双手。“我说过不要——” “猪崽子哟!猪崽子哟!”在海滩的赤热空气中拉尔夫手舞足蹈地跳开了,接着又装做战斗机翅膀后剪的样子折回来,机枪往猪崽子身上扫。 “吓—啊—哦!”他一头俯冲进猪崽子脚下的沙堆,躺在那里直笑。 “猪崽子!” 猪崽不情愿地咧开了嘴,尽管这样的招呼对他似乎是过份了,但他还是被逗乐了。 “只要你不告诉别人——” 拉尔夫在沙滩中格格地笑着。 在猪崽子的脸上又一次表现了痛苦和专注的神色。“等一等。” 猪崽子着急地奔回森林。拉尔夫站起来,朝右面小步跑去。 在这儿,成直角基调的地形猛地把海滩截断了,一大块粉红色的花岗岩平台不协调地直穿过森林、斜坡、沙滩和环礁湖,形成一个高达四英尺的突出部分。一层薄薄的泥土覆盖在平台顶上,粗壮的杂草和成荫的小棕榈树在上面长着。因为没有充足的泥土让小树茁壮成长,所以它们到二十英尺光景就倒下而干死。 树干横七竖八地交叠在一起,坐起来倒容易。依然挺立着的棕榈树形成了一个罩盖着地面的绿顶,里面闪耀着从环礁湖反射上来的跳动的散光。 拉尔夫硬爬上平台,很快就看到了这儿凉快的绿荫,他闭上一只眼,心想落在身上的树叶的影子一定是绿色的,又择路走向平台朝海的一边,站在那里俯视着海水。水底清澈,又因盛长热带海藻和珊瑚而璀璨夺目。一群小小的、闪闪发光的鱼儿东游西窜、忽隐忽现。 拉尔夫喜出望外,他用低沉的嗓门,自言自语地说道:“太棒了!” 还有更迷人的东西在平台外面呢!某种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也许是一场台风,或是跟随他一起到来的那场风暴——一道沙堤在环礁湖的里侧被堆起,因而海滩里造成个长而深的水潭,较远一头是高高的突出粉红色的花岗岩部分。拉尔夫曾上过当,看上去海滩水潭深,其实不然。 现在他走近这个水潭,本也没抱希望。这个岛却实是一个岛,使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水潭是由海发大潮所造成的,它的一头深得呈墨绿色,拉尔夫仔细地巡看了这整整三十码的水面,接着一个猛子扎了进去。拉尔夫好象是在一个巨大的浴缸里游泳因为水比他的血还暖。 猪崽子又出现了,坐在岩石突出的边上,用嫉妒的眼光注视着拉尔夫在绿水里上下雪白的身躯。 “你游得不好。” “猪崽子。” 猪崽子小心地将脱掉的鞋袜排放在岩石边上,接着用一只脚趾试试水温。 “太热!” “你干嘛还等着呀?” “可我的姨妈。可我的姨妈——” “去你的姨妈!”从水面往下一扎的拉尔夫在水中睁着眼游,水潭的沙质岩边隐隐约约地象个小山坡。 他翻了个身,捏住鼻子,正看到一道摇晃的金光碎落在眼前。猪崽子看来正犹豫,他动手脱掉短裤,不一会儿,露出又白又胖的身躯。 他踮着脚趾走到水潭的沙滩边,坐在那儿,水没到颈部,充满自豪的他对着拉尔夫微笑。 “你不打算游吗?” 猪崽子晃晃脑袋。“我不会。我姨妈不准我游,我有气喘病——” “去你的气喘不气喘!”猪崽子以一种谦卑的耐心忍着。“你游得不行啊!” 拉尔夫用脚啪嗒啪嗒地打着水把嘴浸下去,游回到斜面下,再向上空喷一口水,随后抬起下巴说:“我五岁就会游泳,我爸爸教的。他是个海军军官。他一休假就会来救咱们的。你爸爸是干什么的?” 猪崽子的脸顿时红了。“我爹死了,”他急匆匆地说,“而我妈——”他把眼镜取下来,想寻找些什么来擦擦,但又找不到。 “我一直跟姨妈住一块儿。她开了个糖果铺,我常吃许多糖,愿意吃多少就吃多少。什么时候你爸爸来救咱们?” “他会尽量快的。”从水中走来的湿淋淋的猪崽子光着身子站着,用一只袜子擦擦眼镜。 透过早晨的热气他们所听到的唯一声响,就是波浪撞击着礁石那永不停息的、恼人的轰鸣。 “他怎么会知道咱们在这儿?”在水里懒洋洋地游着的拉尔夫正被睡意笼罩着,就象充满蜃楼幻影的脑际正在同五光十色的环礁湖景致一比高低。 “他怎么会知道咱们在这儿呢?”因为,拉尔夫想,因为,因为……从礁石处传来的浪涛声变得是那么的遥远。“他们会在飞机场告诉他的。” 猪崽子摇摇头,戴上闪光的眼镜,俯视着拉尔夫。“他们不会。你没听驾驶员说原子弹的事吗?他们全死了。” 从水里爬了出来的拉尔夫,面对猪崽子站着,这个不寻常的问题被他思考着。 猪崽子不断问道:“这是个岛吗?” “我爬过山岩,”拉尔夫慢吞吞地回答,“我想这是个岛。” “他们死光了,”猪崽子说,“而这又是个岛。咱们在这儿的事情是绝对没人知道的。你爸爸不会知道,肯定其他人也不会知道——”他的眼镜被他微微颤动的嘴唇的雾气弄得模糊不清。 “咱们将呆在这儿等死吗?”随着这个“死”字,暑热仿佛更加逼人。环礁湖也以令人目眩的灿烂袭击着他们。 “我去拿衣服,”拉尔夫咕哝地说,“在那儿。” 他忍着骄阳的毒焰,小步跑过沙滩,横穿过高出沙滩的平台,找到了他东一件西一件的衣服,再穿上灰衬衫倒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随后他又爬上平台的边缘,在绿荫里找了根适当的树干就坐下了。 猪崽子费劲儿地爬了上来,手臂下夹着他的许多衣服,又小心翼翼地坐在一根倒下的树干上,靠近朝向环礁湖的小峭壁。他身上不停地晃动着湖水交错的反射光。 一会儿猪崽子又说开了:“咱们得找找别人。咱们该干点事。” 拉尔夫一言不发。这儿是座珊瑚岛。 他避开了烈日的炙烤,也不在乎猪崽子那带凶兆的嘟哝,他照样儿做着自己快乐的梦。 猪崽子仍顺着自己的话题往下说:“在这儿咱们有多少人?” 拉尔夫走上前去,站在猪崽子身旁回答:“我不知道。” 一阵阵微风在暑热烟霭的下面,拂过波光粼粼的水面。棕榈叶片在微风吹到平台时,发出簌簌的低吟,于是,在他俩身上浮掠过模糊的太阳光斑,象耀眼的带翅膀的小东西在树荫里跳跃。 猪崽子仰望着拉尔夫,他脸上的阴影全反了,上半部是绿茵茵的,下半部由于环礁湖的反映,变得亮闪闪的。一道强光正抹过他的头发。 “咱们总该干点事吧!” 拉尔夫似旁若无人。一个想象中存在而从未得到充分实现的地方,终于在这儿一跃而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了。 猪崽子却把拉尔夫那快活得笑得合不拢嘴当作是对他的赏识,也满意地笑起来。 “如果这真是个岛的话——” “那又怎么样呢?”止住了微笑的拉尔夫,用手指着环礁湖。 他看到了在海蕨草中有个深米色的东西。 “一块石头?” “不,一个贝壳。”忽然,高兴地猪崽子站了起来;他兴奋得倒也并不过份。 “对。这是个贝壳,我以前在人家的后屋墙上见过。那人叫它海螺。他常吹,一吹他妈妈就来了。那东西可值钱哩——” 有一棵靠拉尔夫的手肘边的小棕榈树苗倾斜到环礁湖上。由于小树苗本身的重量已经从贫瘠的泥土中拖出了一团泥块,这预示着它很快就要倒下了。 拉尔夫拔出细树干,在水里拨弄起来,五颜六色的鱼左右逃窜。倾斜着身子的猪崽子,看上去很不稳。 “当心!要断了——” “闭嘴。”拉尔夫不专心地说着。贝壳有趣、好看、是个值钱的玩意儿。拉尔夫好象在做白日梦,梦中生动的幻象萦绕在他和猪崽子之间,可猪崽子并不是他梦境中的人物。他用弯曲的棕榈树苗把贝壳推出了海藻,再用一只手当作支点抵住树枝,另一只手往下压细树苗的一端,直到把贝壳挑了上来,水滴滴嗒嗒地直往下淌,然后猪崽子一把抓住海螺。 此刻海螺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东西了,拉尔夫也变得兴奋起来。 猪崽子唠唠叨叨地说:“——海螺;可真贵。我敢打赌,你要买个海螺,就得花好多、好多的钱——那人把海螺挂在花园围墙上,我姨妈——” 从猪崽子手里拉尔夫接过贝壳,贝壳里的水顺他的手臂流下。贝壳是深米色的,点缀着淡淡的粉红斑点。在磨出一个小孔的贝壳尖和粉红色的贝壳嘴当中,壳体大概有十八英寸,略呈螺旋状,表面还有细致而巧妙的凸纹。壳内深处的沙子被拉尔夫摇晃出来。 “——象头奶牛哞哞叫,”猪崽子说。 “他还有些白石子,还有一只养着绿鹦鹉的鸟笼。他当然不会去吹那些石子,他说——”猪崽子停下来换了一口气,摸摸拉尔夫手里那个闪光的东西。 “拉尔夫!” 拉尔夫抬起头来。 “咱们可以吹这个来集会。他们听见了会来的——”他笑看着拉尔夫。 “这难道不是你的意思吗?你从水里捞起这只海螺就为这缘故吧?” 金黄的头发被拉尔夫往后一撩。“你那朋友到底会不会吹海螺?” “他把海螺吹得像吐唾沫似的,”猪崽子说。“我姨妈不让我吹,因为我有气喘病。他说你吹气要从下面这儿使劲往贝壳里吹。” 猪崽子把一只手放到他那鼓鼓的小肚子上。“你试试看,拉尔夫。别人会被召来的。” 拉尔夫半信半疑,他把贝壳小的一头抵在嘴上吹起来。 从贝壳嘴里冲出一阵急促的声音,然后就什么也听不到了。拉尔夫擦去嘴唇上的咸水,又试了一次,但贝壳里仍然没有一点声音出来。 “他吹起来有点象吐唾沫似的。”拉尔夫噘起嘴往里鼓气,贝壳呜地冒出一种低沉的、放屁似的怪声。 这下子两个男孩可被他逗乐了,在一阵阵高兴的笑声之中拉尔夫又使劲吹了几分钟。 “他使劲儿的吹着下面。”拉尔夫这才抓住关键,运用横隔膜的气往贝壳里灌输。 刹时那东西就响了。在掌心中一种低沉而又刺耳的声音嗡嗡作响,随后穿跃参差不齐的林海,到粉红色的花岗岩山才发出回声。无数的鸟儿从树梢上惊起,下层的林丛中则有什么动物在吱吱乱叫乱跑。 拉尔夫将嘴边的贝壳拿走了。 “天哪!”听过海螺刺耳的声音后,他那平常讲话的声音同它相比可真是天壤之别了。 他把海螺顶住嘴唇,深吸一口,又吹了一下。螺声再次嗡嗡响起:然后随着他的力度,声音碰巧增到八度,比刚才那次更加刺耳。 猪崽子哇哇地高喊,面带喜色,眼镜闪闪发亮。鸟儿在惊叫,小动物在疲于奔命的逃窜。拉尔夫接不上气了,声音跌下了八度的海螺,变成一股低沉的呜呜气流。 海螺悄无声息,就象一支闪烁的獠牙,拉尔夫的脸由于没有及时的换上气而显得暗淡无光,岛的上空仍然停留着鸟儿的惊叫声以及各种回声。 “我敢打赌,你在几英里外都听得见。“ 拉尔夫喘过气,又吹了一连串短促的强音。 猪崽子惊喜地叫起来:“来了一个!” 沿海滩约一百码的棕榈树林里冒出了一个男孩子。看起来他六岁上下,身体结实、头发金黄、衣衫褴褛,粘糊糊的野果浆汁把他的脸涂得一塌糊涂。 为了某种明确的目的,他把裤子脱了下来,现在刚拉上一半。他跳进长着棕榈树的斜坡的沙滩当中,裤子再次滑到脚踝上,他一步步地走出沙滩,小步跑到平台。 他上来的时候猪崽子帮了把忙。 同一时刻,拉尔夫继续猛吹海螺,吹到林中响起了许多小孩的声音。小男孩蹲在拉尔夫面前,高兴地仰起头来看着拉尔夫。 等到他肯定地知道他们将共同干点事情时,脸上露出微笑,并把他惟一一只还算干净的肉色大拇指放进嘴巴。 猪崽子向他弯下腰去。 “你叫什么名字?” “约翰尼。” 猪崽子自言自语的说着这个名字,随后大声地说给拉尔夫听,而拉尔夫对此却没有丝毫兴趣,因为他还在使劲地吹海螺。 拉尔夫为吹出这种巨大的声响而兴奋至极,使他的脸紫涨着,他的心似乎跳得连敞开的衬衫也在颤动。森林中有片呼喊声由远及近而来。海滩上此刻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左右伸展开达几英里长,在暑热烟霭底下使沙滩都好似震颤着,时隐时现着许多人影。 一群男孩子踏着烫人而无声的海滩,而朝这边拥来。三个同约翰尼差不多的小孩子从近得令人吃惊的地方突地冒了出来。他们方才一直在森林里狼吞虎咽地大嚼野果。 一个肤色黝黑、同猪崽子一般大的孩子,拨开一处矮灌木林丛然后钻出来,走到了平台上,快乐地朝大伙儿笑笑。 更多的孩子们赶来了。他们从天真的约翰尼身上得到启示,坐在倒下的棕榈树干上等着。 拉尔夫一个劲儿地猛吹出短促又刺耳的海螺声。猪崽子则在人群中忙前忙后,问名问姓并皱眉蹙额地记着这些名字。 孩子们都听猪崽子,就象过去什么都听从带话筒的大人一样。有些孩子光着身子,提着衣服;有的半裸着身子,或者多少穿点衣服;有穿各种学校制服,灰色、蓝色、浅黄色的;有穿茄克衫或线衫的;有穿着彩条纹袜子和紧身上衣的;还有戴着各种徽章,甚至格言牌的。在绿荫里横卧着的树干之上,人头攒动,头发有褐色的、金黄的、黑色的、栗色的、淡茶色的、鼠灰色的。都在那儿窃窃私语,都睁大着眼睛观察着拉尔夫,猜测着某种事情将要进行。 越过暑热烟霭到达附近沙滩的交接部分的沿着海滩单独地或三三两两地走来的孩子,变得更加清晰可见。 在这儿,孩子们的眼光先被一个在沙滩上舞动着的、黑黑的、蝙蝠样的东西吸引住了,随后才察觉到这上面的身体。 原来蝙蝠样的东西是一个孩子的身影,由于垂直的阳光照射而在杂乱的脚步之中缩成的一块斑影。 当拉尔夫在吹海螺时,也注意到了最后两个随风飘动的黑斑影似的身体已经到达平台。 两个脑袋尖尖、长着琐碎头发的男孩,象狗似的趴倒在拉尔夫面前,躺在那里气喘吁吁地露齿而笑。 他们俩是双胞胎,酷似一个人,此刻正微笑着,孩子们见了都很惊讶,简直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双胞胎一块儿喘着气,一块儿咧嘴而笑,矮小结实,而又生气勃勃。他们俩朝拉尔夫抬起潮湿的嘴唇。 好象是因为身体不够壮,所以他们的侧影显得模糊不清,嘴巴倒张得挺大。猪崽子朝他们弯下身子,明亮的眼镜对着他们,在此起彼伏的海螺声中重复着他们两人的名字。 “萨姆埃里克,萨姆埃里克。”猪崽子一时分不清,双胞胎晃着脑袋,指来点去,大伙儿哈哈大笑。 拉尔夫终于收起海螺,一只手提着海螺,坐在那儿,脑袋耷拉在膝盖上。海螺的回声听不到了,随后笑声渐渐隐退,一片静谧。 在海滩钻石般闪烁的烟霭中某种黑漆漆的东西正在摸索前来。拉尔夫首先看到他注视着,他聚精会神的眼光渐渐把所有孩子的眼光都牵引到那个方向。 接着那个东西从烟霭中走到了清晰的沙滩上,这下孩子们才看到黑乎乎的不都是阴影,却大多是衣服。 那东西是一队男孩,他们穿着让人很少看到的怪衣服,排成并列的两行,步调一致。他们手里拿着短裤、衬衫,提着各种衣服,但每个男孩都戴一顶有银色帽徽的黑方帽。 他们的身体从喉咙到脚跟都被黑斗篷裹着,一个长长的、银色的十字架佩在左胸前,每个人的颈部都被丑角服装上用的褶叠花边领装饰着。带着暑热,翻山越岭,寻找食物,此刻再加上光线强烈得令人目眩的海滩更让人大汗淋漓,使他们的皮肤红得就象刚洗过的梅子。 管他们的一个男孩同他们穿着一样,除了他的帽徽是金色的。 这支队伍离平台约十码远时,他一声令下,队伍停住,在炙烤的阳光下他们都喘着粗气,汗如雨下,东摇西晃。这个男孩独自往前走来,斗篷一甩,攀上平台,此刻他仍盯着前面看,尽管在他眼前几乎是漆黑一片。 “带喇叭的大人在哪儿?” 拉尔夫觉察到太阳的强烈使他的眼睛看不清东西,回答道:“这儿没有带喇叭的大人。只有我。” 这男孩往前走,眼光向下,盯着拉尔夫,同时皱起面孔。 看见了一个膝盖上搁着深米色贝壳的金发男孩,这似乎并没有使他满足。他快速转过身来,黑斗篷兜着圈圈。 “那么,有没有船呢?”从拂动着的斗篷里可以看出他是个大身架的瘦高个儿,黑帽子下露出红头发。 他脸上长着痤疮和雀斑,长相难看,但不显得傻气。此刻虽有点沮丧的两只浅蓝色的眼睛看向前方,但又露出即将发怒的样子,或者说随时准备发怒的样子。 “大人不在这儿喽?”拉尔夫在他背后回答:“没有,可我们正开会呢。来参加吧。” 挤得紧紧的队列被穿斗篷的男孩们挤散了。 高个子的男孩对他们喊道:“合唱队!立正!”队员们照做,但他们精疲力竭,挤在一起排成一个队列,在阳光下站在那里左右摇摆。 其中也有一些开始小声抱怨起来:“可是,梅瑞狄。请问,梅瑞狄……我们可不可以……?” 一个男孩就在那时突然噗地一声合脸倒在沙滩上,队伍一下子没了秩序。 立刻,摔倒在地的男孩被他们抬到平台上,让他躺下。 梅瑞狄瞪着眼,无可奈何地说:“那好吧。坐下。随便他。” “可是,梅瑞狄。” “晕倒的总是他,”梅瑞狄说,“在直布罗陀晕倒;在亚的斯亚贝巴晕倒,而且在晨祷时还晕倒在指挥身上呢!”合唱队员为这最后一句行话引得一阵窃笑,他们象一群黑鸟似的依附在横七竖八的树干上,饶有兴致地观察着拉尔夫。 猪崽子没敢再问名字。这种整齐划一所产生的优越感,还有梅瑞狄口气中毫不客气流露出的权威性,让他惊呆。他畏畏缩缩地退到拉尔夫的另一边,眼镜被他拨弄着玩了起来。 梅瑞狄转向拉尔夫。 “一个大人也没有吗?” “没有。” 梅瑞狄坐在树干上东张西望。“那么我们只好自己料理自己的事情了。” 有了安全感的猪崽子在拉尔夫的另一边怯生生地说道:“为了决定下一步我们怎么办,拉尔夫才召开这个会。我们已经晓得了一些名字。那是约翰尼。那两个——他们是双胞胎,萨姆和埃里克。哪个是埃里克——?你?不——你是萨姆——” “我是萨姆——”“我是埃里克。” “最好大家能说出自己的名字,”拉尔夫说道,“我叫拉尔夫。” “大部分人的名字我们已经知道了,”猪崽子说。“这些名字是刚知道的。” “小孩儿的名字,”梅瑞狄说。“为什么偏要叫我杰克?我叫梅瑞狄。” 很快地朝他转过身的拉尔夫。听得出这是一个自己会拿主意的人。 “还有,”猪崽子继续说道,“那个男孩——我忘了——” “你说得够多的了。”杰克·梅瑞狄说。“闭嘴,胖子。” 一阵大笑。 “胖子不是他的名字,”拉尔夫喊道,“他名叫猪崽子!” “猪崽子!” “猪崽子哟!” “嗬,猪崽子哟!”一下子响起了暴风雨般的笑声,在笑着的也包括最小的孩子。 片刻之间除了猪崽子,其他男孩子们都连成一气:猪崽子脸色通红,耷拉着脑袋,又擦起眼镜来。 笑声总算过去了,又继续点名。 在合唱队里一直粗俗地龇牙咧嘴的那个男孩是莫里斯,他的个儿仅次于杰克。还有个谁也不熟悉的鬼头鬼脑的瘦个子男孩,他独来独往,一副躲躲闪闪、偷偷摸摸的样子。 他喃喃地说完他叫罗杰,又闷不做声了。还有比尔、罗伯特……,刚才晕倒的现在靠着一根棕榈树干坐着的那个合唱队男孩,毫无血色的脸朝拉尔夫微笑,说西蒙是我的名字。杰克说话了。 “咱们该想一个办法,想想怎么才能得救。” 一阵嘈杂之声。 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喊着要回家。 “住口,”拉尔夫举起海螺漫不经心地说着。 “我觉得该有个头儿来对某些事情下决定。” “一个头儿!一个头儿!” “我该当头儿,”杰克骄矜地说,“因为我是合唱队的领唱,又是领头的。而且我还会唱升C调。” 一阵闹哄哄的声音再次响起。“那好吧,”杰克说,“我——”他犹豫不决了。 后来那个叫罗杰的、黑黝黝的男孩动弹一下,讲话了。“大伙儿投票表决。” “对呀!” “选一个头儿!” “大伙儿选——”这场选举的游戏同海螺一样那么令人开心。 杰克开始反对,但是希望有个头的要求已经变成一种呼声,而且拉尔夫本人也大声表示赞同。 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是没有一个男孩能找出充分理由来的,猪崽子感到事情已成定局,头头非杰克莫属。 然而,坐在那里的拉尔夫,身上有着某种镇定自若的风度,又那么与众不同:他有那样的身材,外貌也很迷人。 而最最说不清的,或许也是最强有力的,那就是他拥有海螺。他是惟一吹过海螺的人,现正坐在平台上等着大家选他,那碰不起的东西被他安安稳稳地搁在膝盖上,这一点是无人能比的。 “选那个有贝壳的。” “拉尔夫!拉尔夫!” “让那个有喇叭玩意儿的人当头。” 拉尔夫举起一手以示安静。“好了。谁要杰克当头?” 带着一种沉闷的气氛合唱队把手举了起来。 “谁要我当?” 除合唱队、猪崽子以外,剩下的人都立刻举起了手。随后猪崽子也把手勉强地举了起来。拉尔夫点着数。 “头领的头衔归我了。” 孩子们高兴地鼓起掌来,甚至连合唱队员也拍起手来。 杰克恼羞成怒,脸红得连雀斑都看不见了。他刷地站起来,接着又改变主意坐下。与此同时,闹哄哄的声音不绝于耳。拉尔夫瞧着杰克,急于表达什么。 “合唱队归你,当然。” “他们确能组成一支队伍——” “或当猎手——”“他们可以当——”杰克红涨的脸色渐渐恢复了原色。 拉尔夫又挥手示意安静。 “杰克负责管合唱队。他们可以当——你要他们当什么?” “猎手。”杰克和拉尔夫都对彼此有一种羞怯的好感因而两个人相互微笑着。 其余的男孩迫不及待地讲起话来。 杰克站起身。 “好了,合唱队,脱掉你们的外套。” 合唱队的男孩子就象下课一样,一立而起,一面叽叽喳喳地说着话,一面黑斗篷被堆在草地上。 杰克把自己的衣服往拉尔夫身旁的树干上一撂。 被汗水浸湿的灰短裤紧贴在他身上。 杰克注意到了拉尔夫无比钦佩的看着他们的目光,解释道:“刚才我想知道四周是否被水围着。于是就想爬过那座小山。可你的海螺声把我们给召来了。” 拉尔夫微笑着,他举起海螺以示安静。 “大伙儿听着。我得有空儿把事情仔细想想。我没法对一件事情立刻决定该怎么办。如果这不是个岛,或许咱们马上就会获救。因此咱们得弄清这是不是一个岛。大家都必须呆在附近,别走开。我们三个——很多人去了就会把事情搞得很糟,还会互相丢失——我们三个先去摸摸底,把事情弄弄清楚。我去,还有杰克,还有,还有……” 他环顾着四周一张张急切的面孔等着被他点到。“还有西蒙。” 西蒙站起来也对周围吃吃笑着的男孩微微地笑了。 西蒙因发晕而苍白的脸色已恢复了正常,让人很容易看出,他虽瘦小,却是个挺精神的小男孩。 炯炯的目光从披散下来的、又黑又粗又乱的头发下露出。 他朝拉尔夫点点头。 “我去。” “还有我——”杰克嗖地把一个相当大的刀子从身后的刀鞘里拔了出来。一下子捅进了树干。 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声,随后又恢复了平静。 猪崽子嚷嚷道:“我也要去。” 拉尔夫向他转过身去。“这种事你干不了。” “我反正要去——” “你去了也没有用,”杰克直截了当地说。“三个就够了。” 猪崽子的眼镜闪烁着光。“我跟他在一起是他刚找到海螺的时候,比谁都早。” 对这点来说,杰克和别的孩子们都毫不在意。 眼下大伙儿已经散开。 拉尔夫、杰克和西蒙跃过平台,沿着沙滩走过洗澡的水潭。在他们身后猪崽子跌跌撞撞地尾随着。 “要是西蒙走在咱俩当中,”拉尔夫说道,“那咱们就可以在他头顶上讲话。” 三个孩子把脚步加快。这就使西蒙不得不加快步子跟上他们。 不一会儿猪崽子被停住脚转着身的拉尔夫看着。 “瞧。” 杰克和西蒙装作什么也没注意到,继续赶路。 “你不能跟上来。” 猪崽子的眼镜覆盖了一层雾气——这回还带着一种蒙羞受辱的感觉。 “你告诉了他们。我说了以后还告诉他们。”他嘴巴颤动着,满脸通红。 “我说过我不要——” “你到底在说什么呀?” “关于把我叫猪崽子的事。我说过只要他们不叫我猪崽子,别的我就不在乎。我还说别告诉人,然而你却一下子说了出去——” 两个孩子都不出声了。拉尔夫恍然大悟地瞧着猪崽子,看出他的感情受到伤害,正气得要命。 拉尔夫踌躇着,到底是道歉一声好,还是干脆火上浇油。 “叫你胖子比叫猪崽子好听,”拉尔夫最后说,又带着一种真正领导派头的直率说道,“不管怎么样,要是你感到满意,我为此而抱歉。好了,回去吧,猪崽子,去点名。你该做那活儿。回头见。” 拉尔夫转身向另外两个追去。 猪崽子停住脚,双颊上的怒容慢慢地消失了。 他往后走向了平台的方向。 三个男孩轻快地走在沙滩上。海水平静,一长条布满海藻的海滩坚硬得几乎象条路。 孩子们感觉到一种魅力扩展到他们和周围景色之上,为此神采奕奕。 他们相互对望,大声嬉笑,说个不停,可谁也没有把别人的话听进去。 气氛明朗而欢快。拉尔夫要将这所有这一切作出解释,他来了个拿大顶,又倒了过来。西蒙在三个孩子笑完后怯生生地触触拉尔夫的手臂;他们又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前进,”杰克跟着说,“咱们是探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