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人应当学会不吹嘘,不狂傲,不抬高自己,真正做到“胜不骄”。懂得“满招损”的人是生活的智者,也是在生活中备受欢迎的人,并且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得意忘形坏处多 得意忘形虽然可以让你的喜悦之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泄,但得意忘形的好处远远小于它带给你的坏处。 首先,得意忘形容易将你原本的面貌展示给众人,人们从眼前你的得意忘形中看到真实的你,如果让你的对手看到了,他会在暗地里找到一种新的对付你的方式,他会从你的得意忘形中参透你的心理,明白你的任何一个举动的意义,并且会对你今后的举动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一般而言,失意的人是没有任何攻击性的,他们只会独自沉浸在自己的郁郁寡欢之中,但这并不是说他们不会发怒,其实他们好比一头沉睡的狮子,一旦你的得意达到了一定的限度,激怒了这些人,那么你就要倒霉了。在你得意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已经滋生出了叫做报复的心理,你的得意之情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埋下了隐患。 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很坚强,有的人很脆弱。如果你在一个极度脆弱的人面前得意忘形,那么你的得意只会让他人内心的自卑心理一点一点地蔓延,直至他人对自己彻底没有了信心,对生活失去了勇气,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么由于你的得意反而使自己成为致人死亡的罪魁祸首。 不要用你的得意来伤害他人,因为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经受得住生活的磨炼,所以,你应该学会控制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而不是不经过大脑思考就随随便便地做出举动,如果这样的话,你可能会为自己的得意忘形付出巨大的代价。 心理小贴士 为了不因自己的得意而给自己招致祸端,一个人在有了得意事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形。得意之时要少说话,谨慎说话,而且讲话的态度要更加的谦逊。所以,提醒你,与人相处,尤其是在你面对失意的人的时候,不要在他们面前谈论你的得意,切忌得意忘形。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中华民族的道家思想,它讲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思想,也是古人的一种修身的要求。这种思想对于如今的人们来说并不过时。生活的现实让很多的人变得越来越不会沉静了,情绪总是大起大落,得到自己喜欢的就狂喜,失去自己的之爱就悲到极致。这种生活方式是最累的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每一个人都这样生活,那么这个世界将会陷入到一片混乱当中。 人们总是在羡慕他人多么得伟大,多么得有自制力,而认为自己是多么得愚笨,其实产生此种差别,并不是因为每个人智商的差异,而是心理与思想的区别,如果你的思想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你的心就不会被外界事物所左右,反过来你会影响你的周围环境及身边的人,这也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差别。心理学认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很现实的唯心论。 不以物喜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人因为某些东西而高兴得忘乎所以。比如有的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便会高兴得迷失了自我,而有的人高兴在心里,平和在脸上,这就是一个人在做事时是否高明的所在,也是一个人是否具有修养的所在,并且,这更展现了一个人的心理定力。 不以物喜就是说不要因为某一件物品而无故地开心,或者因为某一件自己看着顺眼的东西而高兴。但人与人都是有差别的,有的人可以做到,有的人却做不到。不以物喜蕴含的是人的一种自控能力,自控能力强的人是不会被外界的事物干扰自己的本心的,如果本心不被干扰那么思想就不会被干扰,这样,一个人的心理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如果心理独立了那么也就做到了不以物喜。 在这个社会中,人追求的东西有太多,比如权利,比如金钱,比如荣誉,诸如此类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极具诱惑力的,一般的人都难免会不对它们动心,毕竟人的心理定力不一样。当人们对这些“美好东西”动心后,便会产生一种征服和得到的欲望,一旦得到了,心情自然尚好,那么人在好心情的时候便会把自己的喜悦之情表露出来。 然而古人提倡人们应该不以物喜,不管你得到的东西是不是自己所喜欢的,都不应该让自己的情绪起伏不定,同时,这也是一个人是否具备修养的体现。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就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自己为人处世之道,所以他入世处世样样自如。 其实,“不以物喜”并不是简简单单地指“物品”,“物”也可以指结果。在这个世界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个人的成就同客观的利益越来越有关系了。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会直接同你的名誉有关系。这里的“物”可以是财富,可以是成就,这是对一个人过去的认可和承认。荣誉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一个人的心理需求。 “不以物喜”不是要人们把自己的喜悦心情隐藏起来,而是告诉人们要适度地表现自己的心情,睿智的古人在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总是在嘴角露出并不显眼的微笑,或者是牵动一下嘴角,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一个人的喜悦的心情,满足了其张扬的心理,同时也没有让他人觉得自己低俗。 不以己悲 “不以己悲”是说一个人不要因为自己一时境遇的不佳而感到失魂落魄。人在活着的时候不要因为自己所遭遇的不幸而对美好的生活失去了信心,应当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受外界的影响。 每个敌人在看到自己的弱点或者失败的时候总是会感到沮丧,甚至还会产生消极的情绪,这样反而抑制了自己的潜力和发展的机会,这是因为消极的情绪会干扰一个人的心绪,心绪的不平会让自己的思路陷入到紊乱的状态当中,心绪的不平也是一个人心理上的一种障碍,心理上有了障碍就容易对生活产生消极的情绪。 每个人都应当建立其自己的思维系统,不能让自己的辛酸经历干扰了对自己事物的公平判断。有的人在自己的职业发展中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向自己提出挑战,不断地战胜自己,而有的人只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失去了信心,成了“以己悲”的“牺牲品”,结果令人扼腕叹息。 其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恒定淡然的心态,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在告诉人们,不要让自己成为自己情绪的奴隶,人应当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来处理遇到的各类事情,这样就这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中心就是要人们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可以有一个非常平和的心态,不会因为一时的收获而惊喜,也不会因为一时的失去而过度悲伤,在遭遇成功和挫折时,总是能够做到镇静自如,真正成为了自我情绪的主人。 在中国历史上有“气死周瑜”的典故,也有唐太宗纳谏的史实,周瑜由于无法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失去了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没有宽广的心胸,他便包容不了诸葛亮的才气,结果自己只能是自己活活被气死。 而唐太宗纳谏,魏征不畏权势敢于直谏,虽然魏征的谏言在一定程度上让唐太宗很是生气,并且有时候的生气,唐太宗连杀魏征的心都有,但唐太宗最后还是没有杀魏征,还是包容了魏征。当唐太宗被魏征气得忍无可忍的时候,便使自己到后花园中散散步,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争取不让自己成为自己情绪的俘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沉稳的做事风格,具有沉稳做事风格的人总是可以成为最后的成功者。曾有人说,真正会笑的人不是最初笑的人,而是最后才笑的人。这是因为最初笑的人不具备自我控制能力,或者自控能力还有欠缺,做起事情来自然就没有那些笑到最后的人有耐性,自然也就容易暴露出自己的弊端,那么,也就没有了后者具备成功者的风范。 心理小贴士 纵观历史古今,只有那些保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才会更容易成功,最终实现了自己人生的突围和超越,达到了人生的顶峰,而那些做不到的人只能眼看他人的成功而在自我抱怨中度过自己的余生。这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处世态度的优势所在。 10.不用一味祈求别人的认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有的人追求的是自己的梦想;有的人追求的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有的人追求的是他人的赞美;有的人追求的是他人的认可,他人的认可对于这些苦于追求的人来说,就是一种人生的激励,有了这种激励,就有了努力的动力。有的人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不断地努力,可最终也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这多少让一个人觉得悲伤。殊不知一个人一生没有必要一味地祈求别人的认可,只要自己做到无愧于心就是完美了。 有的人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一味地取悦于人,在取悦这些人的时候,他们不顾自己的尊严,不顾这种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心意。当他们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后,便觉得这个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了,殊不知,当他们得到别人认可的时候,他们的心理也就进入了将别人的认可作为动力的境遇当中,这样,在这些人的心理必定会对他人的认可产生依赖性。 做事要无愧于心 人的一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当成长的车轮无声碾过岁月时,青春就像一页日历被翻落。当一个人在回忆自己往事的时候,如果做到了无愧于心,那么也就获得了真正的人生。 时光总是在生命的缝隙中轻轻流过,带给人们的是喜怒哀乐,带走的却是人们的青春与年华。当这一切都过去时,却发现人生竟有这么多的事情让自己觉得遗憾,使得自己有愧,这都是因为自己在过去做事的时候没有经过仔细斟酌,最终只能使自己悔恨。 有的人在为人处世时,从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也不考虑自己将来会不会后悔。一个年轻的心是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只需要扪心自问,是否自己无愧于心,只要自己觉得无愧于心就可以了。 当努力过后,自己渴望的东西却没有得到,看到天边的残阳在自己的心田中褪去颜色,那颗追逐的心才觉得真得累了,倦了……总以为得到他人的认可就可以得到人生的意义,到最后却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但哲人说过,凡事不可强求,只要无愧于心就可以了,是啊,凡事不要强求,只要自己没有愧疚就好。 “人”字就两笔,却足够每个人用一生去书写。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将要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也不计其数,每当自己身处逆境的时候,都要坚定自己的原则和信心。虽然在逆境中成长,只要我们坦然地面对命运,无论未来多么得艰难,绝不可以放弃自己的人生志向,徒增自己的人生愧疚! 人生苦短,不过数十载,一个人到底是在愧疚中度过,还是在无愧于心中度过,这要看每个人的本心。如果一个人没有一颗懂得愧疚的心,便不会对自己做过的事情有功过评断,也就不会有愧疚的心理,所以,一个人做事要无愧于心。 人的不同就决定了人生的不同,但都少不了人生的主体,不同的人在演绎不同的人生,但诸多的不同当中又有许多的相同。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的人可以不假思索,有的人却是在徘徊犹豫。不管做出怎样的选择,前提都应该是无愧于心。 无愧于心的心理可以让你做起事来更有精神,可以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来应对生活中的一切。青春不怕苦,不怕累,就怕有悔,就怕有愧! 不要总是追求他人的认可 希望博得他人认可的心理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但是,一个人不能把所有的时间花在寻求他人认同上,因为这是一个疲惫的过程,一个身心皆疲惫的过程!如果你想得到人生的幸福,你就必须抛弃追求他人认可的虚荣心,因为建立在他人的认可之上的自尊和自信是不具备稳固性的。 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就告诉人们不要一味地追求他人对你的看法,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得到别人的认可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从生活的本质上来看,这样的追求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有时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你将不得不做出一些违心的事情来,这反而使你健康的心理走向不轨之路! 一个人一味地追求他人的认可,就会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用在努力征得他人的同意上,或者说用在了担心他人对你的反抗上。如果他人的赞同和认可组成了你生命中的必需,那么,你的人生恐怕要变得沉重的多,从此你的心理负担也要加重了。 如果一个人渴望得到他人的赞许和同意,一旦这个人的渴望得到了满足,那么这个人就会感到满足,但是,如果没有得到呢?结果你极有可能会陷入到无法摆脱的虚荣当中,一旦这个渴望无法得到满足,自己便会觉得自己的心理受到了伤害。 如果苦苦追求还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到头来还得到一身的伤痕,这又是何苦呢?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不用一味地祈求别人的认可,只要自己做到愧于心就行了,他人的看法又有什么值得在乎呢? 心理小贴士 人的一生有很多要做的事情,追求他人的认可不是惟一可做的事情,人的成功的心理不一定需要他人的认可来满足,只要自己做的事情不违背于道义,不违背道德,不违背社会的价值和道德的标准,就没有必要将他人的看法看得那么重。与其有那些时间来研究他人的思想和心理,倒不如多花点时间来让自己保持一颗健康的心理,这样的人生恐怕要比前者有意义得多。第三章 处世心理,得心应手打交道 1字数:5348 更新时间:2011-1-6 13:38:40 在当今社会,你可以没有学问,但不能不会处世。一个人空间能取得多大成就,说到底,取决于他如何做人和处世。过分的方正是固执,会四处碰壁,过分的圆滑是世故,也会众叛亲离。因此,处世的至高点是心理学中的潜规则,点点滴滴,尽显睿智。掌握为人处世心理学会使你如虎添翼,你的人生将更上一层楼! 1.自我心理暗示的奇妙作用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进而做出相应的反映的一种心理现象。 人类自产生以来,曾经有许许多多的思想家、传教士和教育者都已经一再强调过信心与意志的重要性。但他们都没有明确指出:信心与意志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可以用自我暗示诱导和修炼出来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不但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还能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消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干扰一个人的心智、行为及其生理机能;而积极的心理暗示则能够改善一个人的心智和行为。坚持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个人获得成功十分重要。 心理暗示的正反两作用 消极作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心理暗示的消极作用有多种,比如说,“假孕”就是一种典型的消极的心理暗示现象,它是指有些已婚女性结婚后很想怀孕,由于焦虑而十分害怕月经按时来潮,而使怀孕失败。由于存在这种迫切的心情,所以,当自己月经过期未来,就觉得自己怀孕了。接下来便开始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爱吃带刺激性的食物的一系列症状,于是到医院就诊。结果,经过医生的检查和化验后,发现并不是怀孕。这是因为想怀孕的强烈愿望及焦虑的心理因素,破坏了人体内分泌功能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影响下丘脑垂体对卵巢功能的调节,使体内的孕激素增高和排卵受到抑制,从而出现暂时闭经的结果。 所以,心理暗示的消极作用就是体现这样一种心理变化的过程。 积极作用: 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发掘出人的记忆潜力。曾有这么一个试验: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第一组学生在朗读前,主考官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这就是一种暗示。而对第二组学生却说不知道这是谁写的诗。待学生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结果显示,第一组的记忆率远远高于第二组。这说明权威的暗示可以影响学生的记忆力。可见,掌握好了积极的心理暗示,对求职面试、考试、重要比赛、睡眠等都会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样,积极的心理暗示有时还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甚至创造奇迹。 曾经有一个人到医院就诊,向医生诉说自己的身体很难受,百药失效。一番检查过后,医生发现此人患的是“疑病症”,是心病。后来医生告诉他:“你患的是一种综合症。我这里刚好有一种刚刚试验成功的特种药,专门用于治疗你这种病,注射一支,保证你三天后就康复。”打针三天后,患者果然痊愈。其实,医生所谓的“特效药”不过是普通的葡萄糖注射液而已,真正的“特效药”是积极的心理暗示。 几种快乐的心理暗示 第一,在心理学有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叫做“内省法”,它是这样一种方法:放松心情,冷静细致的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把观察结果如实讲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紧张心情得到释放,获得一种轻松感。 第二,我们要学着把每一次失败都当作是最后一次,在自己最不开心和失败时告诉自己:“这已经是最糟糕的了,不会再有比这更倒霉的事情发生了。”那么,“最糟糕”的事一旦发生,就再也没有比这更可怕的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自己的内心安全感和树立自信心。 第三,注意不要总向自己强调负面结果。我们不要总是给自己一些这样的提醒“昨天我就是在这里摔倒的”、“这段路总是出交通事故”等等。因为这种提示只会增加你的紧张感,它对于事情的进展并没有任何帮助。试着用一些积极性的暗示给自己鼓励,此时,不妨这样想:“走稳点就不会摔倒了”,“减慢速度就不会出事故了”等等。 第四,用“汽车预热”方式调整心情。作为司机都知道,汽车在上路之前都要进行发动机预热,从而保证汽车良好的行驶状态。做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经过了周末的休息调整,全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和解脱,因此,周一的时候心情难免会感到紧张,这时,不妨先做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比如先与同事简单进行交流,或是翻阅一下以前的工作日者等,当自己的心情得到“预热”之后,再以最好的状态去投入到工作中去,发挥自己最大的激情和能力。 第五,几乎每个人的情绪都有一个周期性的波动,有时人们难免会陷入莫名的情绪低迷阶段。这时不妨先做些简单的工作,而不要给自己增添过重的负担。把那些令你感到棘手的问题放到自己情绪高涨的时候再去处理。因为心情好的时候脑子往往比沮丧和焦虑时更加好使,处理起问题自然不费力气。 第六,不要总是给自己贴上失败的标签。别总是对自己说“我的能力实在不行”、“我缺乏变通的技巧”、“大家都不喜欢我”等等。要知道,很多时候真正能够击倒你的人恰恰就是你自己。因此,不要总是给自己贴上“这不行、那不行”的失败“商标”,多给自己一些激励与信心,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做得差,成功一定会属于自信的人! 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法 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是通过语言、思想对自己施加影响以达到对心理卫生、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目的一种办法。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可以调适你的心情、感情、爱好、意志甚至提高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当你身处紧张的考场中时,反复对自己说“我要沉着、沉着”;当你面对荣誉的时候,要告诫自己“我一定要谦虚”;而当你遭遇失败时,不妨试着安慰自己“光明就在眼前,我要继续努力”等等,这些都是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的方法。 学习自我暗示的时候需要拥有坚强刚毅的意志,要对自己及自我暗示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并在实践中进行锻炼,使自我暗示得到恰如其分的应用。 下面介绍两种具体的自我暗示的方法: 第一种:冥想放松法 找一件真实的物件,比如某种球类,某种水果,或者其他的小块物体,来发挥自我想象的能力,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凝视手中的苹果(或其他物体),反复、仔细地观察它的形状、颜色、纹理脉络;然后用手触摸它的表面质地,看是光滑还是粗糙,再闻闻它有什么气味。 第二步:闭上眼睛,用心回忆一下这个苹果都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第三步:放松肌肉,排除一切杂念,想象自己钻进了苹果里。那么,想象一下,里面是什么样子?它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它里面是什么颜色?和外面的颜色一样吗?然后再试想自己已经品尝到了这个苹果的滋味并记住它。 第四步:想象自己此时已经从苹果里面走了出来,一切都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回忆自己刚刚在苹果里面的所见、所尝和所感,深呼吸5次,慢数5下,慢慢睁开眼睛。这时你便会感到头脑清晰,全身心都很轻松。 第二种:自主训练法。 自主训练法又叫适应训练法,其做法如下: 第一步:取坐姿,轻轻地把背部靠在椅子上,头部挺直,稍稍前倾,两脚摆放与肩同宽,脚心贴地。 第二步:将双手水平置于大腿之上,闭上眼睛,做3次深呼吸,摒除一切杂念,将注意力集中于两手及大腿的边缘处,再把意念排导于手心之中。 第三步:一段时间之后,你会感觉到,注意力最先集中于的那个地方给你一种温暖的感觉,这种感觉会慢慢扩散至整个手心。此时,在心里反复默念:“把心静下来,静下来”,双手就会都跟着暖和起来。 第四步:深呼吸5次,慢数5个数,睁开眼睛。 心理小贴士 大多数人的生活境遇,既非一无所有,一切糟糕,但也并非什么都好,事事如意。这种一般的境遇相当于“半块蛋糕”。你面对这半块蛋糕时,心里产生什么念头呢?消极的自我暗示是为少了半块而不高兴,情绪消沉;而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庆幸自己已经获得了半块蛋糕,那就好好享用,因而情绪振作,行动积极。因此,我们要坚持在心理上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去做那些你想做而又怕做的事情,尤其要把羞于自我表现,惧于与人交际,改变为敢于自我表现,乐于与人交际,那么,终有一天你将取得成功! 2.天下没有一次性人情 首先,请检查一下自己或是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种人:他总是把朋友当成是受伤后的拐杖,需要的时候用一用,一旦自己伤好复原就立马扔掉。有这种做人态度的人可要注意了,经常这样的话你最终将被众人所抛弃,没有人会再愿意帮你的忙,若是哪天你想去施恩,怕是也没人愿意接受你的情。要知道,人情就是财富。人际关系中一个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结人情,有人缘。要像爱钱一样喜欢情意方能左右逢源。 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道墙”、“要想人爱己,己须先爱人”。做人应当时刻存有乐善好施、成人之美之心,才能为自己多储存些人情的债权。这就好比一个人为防不测,须养成“储蓄”的习惯,不止对自己有益,甚至会让各自的子孙后代得到好处,正所谓“前世修来的福分”。 给人情,留后路 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如果有人需要帮忙,就要像一只松树扑向地球上的最后一粒松子一样立马扑上去。因为人情就是财富,人际关系的一个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结人情,有人缘。 战国时期,有一次,中山国国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不料在宴会上却出现了羊肉羹不足的情况,因此,无法让全场的人全部品尝到羊肉羹。 司马子期便是其中一个没有喝到羊肉羹的人,此人因此怀恨在心,便到楚国竭力劝说楚王攻打中山国。 对于强大的楚国而言,攻打中山简直易如反掌。因此,中山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武器跟随他,于是,中山国国王问道:“你们跟来做什么?”两人答道:“我的父亲曾经因为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父亲临终前曾嘱咐我们,中山若是有难,我们二人必定要竭尽全力,拼死报效于您。” 听完此言,中山国君感叹地说:“给予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羊肉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 这段话便道出了人际关系的微妙,给别人施予恩情便是给自己多留一条后路。即便是对一个陌生人很随意的一次帮助,可能也会使那个陌生人突然悟到善良的难得和真情的可贵。而当他看到有人遭到难处时,他会很快从自己曾经被人帮助的回忆中汲取勇气和仁慈。 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一个没有人情味的人,是永远处理不好自己的人际关系的。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中是包含着很多学问的。比如说,在你帮助了别人之后,最好不要过于“挑明”,否则容易伤人自尊;当你对别人施加恩惠时也不能一次过多,不然会给对方造成负担,反而不利于双方关系的维持。那么,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人觉得你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呢? 想要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就从以下几点做起吧: 第一:与朋友相处要同舟共济。朋友之间的交往尤其是在困难环境中的交往,必须注意要采取一种合作的态度,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关照,只有这样做才最容易产生感情,从而建立起深厚的情谊。 第二:千万不能有“一次性交际的心态”:给对方一包烟,请对方吃一次饭,这并不是增加情感帐户的真正含义。当你知道对方有困难需要你的帮助时,作为知情者不要无动于衷,要向对方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样做会为你赢得更好的“人情效应”,或许受到帮助的人一时没办法予以回报,但你的乐于助人、豁达高尚的品质一定会成为大家的美谈。 第三:口渴以后再送水:试想对于一个快要饿死的人,一包饼干、一瓶水和一沓钞票哪个更能让被救助者感激你一辈子。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尽量先帮助那些紧急且非常重要的忙,这样做无论对于事情本身还是存储人情都是件好事,这即是“口渴以后再送水”的道理。 第四:对人要雪中送炭。当一个人身处困境之时,他需要的并不仅仅一颗同情心,而是具体有效的解决困境的方法来帮助其渡过难关。这种救人于危难之中的行为才能够激发出受助者内心深处的感激之情,以至于终身不忘。 第五:注意培养与同事之间的共同爱好。因为共同的爱好、兴趣,可以成为建立彼此交情的纽带。比如下棋的棋友、打牌的牌友、钓鱼的钓友等等,通过一些共同的爱好把彼此联系起来,在进行切磋的同时也增进了友情。 心理小贴士 在日常的处世中要注意避免出现如下心理,否则你将会得不偿失。第一,给人帮忙后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第二,要做得自然,也就是说在当时对方或许无法强烈地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体会出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步是最理想的;第三,帮忙时要高高兴兴,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总之,人际往来,帮忙是互相的,切不可像做生意一样赤裸裸地。忽视了感情的交流,这会让人兴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3.世故的人很难有知心朋友 所谓世故,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不真诚、不可靠、圆滑势利、虚情假意、见风使舵的一种心理现象。社会是在矛盾中发展的,人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磕磕绊绊会磨去自身原有的棱角,磨平自己的个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能失去自我。人们大都不愿与世故的人交朋友,因为世故的人有着“见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犹如层峦叠嶂,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别人很难与其进行情感、心灵的沟通,就更谈不上成为知心朋友了。第三章 处世心理,得心应手打交道 2字数:5186 更新时间:2011-1-6 13:38:55 世故的人在现实中往往表现得圆滑和势利,因此,它常常同虚伪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人们是不喜欢同世故的人打交道、交朋友的,因为世故的人在交往时总是让人感觉很难沟通,因此就很难交到知心朋友。人际交往中若是存在世故心理,必定会成为你人际交往中的一大障碍。因此,一定要认清它的危害,坚决摒弃它,培养一种真诚、坦率和豁达的健康交往心理。 世故心理的形成原因 世故心理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人们对社会的错误认识。在这种世故的人眼里,人都是自私的,人与人之间都很虚伪,没有真诚可言。生活在父母世故的家庭中的人,父母消极的人生观容易使子女从小对他人产生不信任,变得虚伪世故。软弱的人也常常通过世故来掩藏自己的弱点,这种人往往表现得低人一等,时常取悦于人,这也是一种人格不健全的表现。因为,他们希望通过掩藏自己的弱点和缺点来避免冲突,从而对自己实施保护。 邻居家有一小孩名叫奇奇,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第一学期期末兴高采烈地拿回了“三好学生”证书向大家炫耀。全家都很高兴,鼓励他继续努力,争取下学期再得一个。 受到鼓励的奇奇学习更加努力,并且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然而,奇奇期末并未评上“三好学生“,一回家便冲着父母大吵大闹。 原因很简单,因为奇奇的家长没有给老师“意思意思”,奇奇自己也说:“我都知道自己肯定得不到了,因为只有给老师好处,老师才会给评奖的。” 看似简单的事情确已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人情世故的烙印,小小年纪便少年老成,你求我一点事就必须得表示表示,否则就予以推脱。这些都是交往中的世故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世故心理的形成通常为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从小接受的世故教育。如果一个家庭信奉“各扫门前雪”的处世原则,那么子女大多也自私、世故。 第二,由于对世故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得到相反的评价,从而形成世故的心理,本来学习雷锋做好事是正确的,但却遭他人嘲笑,因而使他们也不愿学雷锋,形成世故心理。 第三,由于世故的心理和行为在生活中没有得到否定的评价,因而在潜移默化中反而强化了这种不良品质。有些人在生活中表现得善于投其所好,只有言行而没有实际行动,但他却左右逢源,各方面的好处都捞到了,于是他便觉得为人世故对己有利,这种世故品质便在不自觉中得到了强化。 世故心理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 世故心理在人际交往中通常表现为如下几个类型: 第一种:朦胧型交往 “朦胧型”又叫“披纱型”,这种类型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总是把自己封闭得严严实实,从不对别人讲真心话,他们所信奉的是“见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的处世哲学。他们认为社会很复杂,什么人都不可靠。他们常常将自己内心的秘密隐藏起来,表面上寒暄看似亲热,事实上则待人冷漠。在与别人相处时,常常圆滑应付,心口不一。遇到事情从不轻易发表意见,或者是半真半假让人捉摸不透。 对于这种人,当人们一旦了解到他的世故之后就不再愿意与他交往,久而久之,有着世故心理的人就将自己的心与他人之间建立起了一道厚厚的屏障,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正常人际交往,更多的看到了社会的阴暗面,从而失去了内心的真诚。 第二种:“反差型”交往 这种类型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得有很大反差,他们总是抱着一种“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交际态度。当自己有求于人时就表现得很热情,甚至不惜讨好巴结,降低自己的人格,求完人家之后便又会冷眼相待。对自己没用的人,则往往表现得相当冷淡。这种人在生活中是特别令人厌恶的。 第三种:“变色型”交往 与人交往,立身处事总要有自己的立场、观点、是非、爱憎,但生活中就是有这样一种人,他们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投其所好,八面玲珑,仿佛一只变色龙。当两个朋友发生矛盾时,他会当着甲的面大肆地指责乙,说乙是如何令人讨厌;而在乙面前,他又会愤怒地批评甲,说甲如何不好。这种做法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使双方都认为他是朋友,时间久了,一旦事情穿帮,这种世故心理便会让其失去朋友,这种人在关键时刻是不会维护朋友的利益的。 第四种:“哈哈型”交往 这种类型的人遇事不讲原则,奉行中庸。跟这种人在一起,他会和你谈天说地,但绝对不说对错。别人赞成的事他不会表态,而有人反对时他同样保持沉默。尽管内心明知事情的是与非,但就是不会表明自己的态度,总是给人一副老好人的形象,谁都不去得罪,逢事只会“哈哈”一笑了之。这种人,生活一帆风顺时他或许是你的朋友,而一旦当你遭遇了困难或是纠纷,他不可能会为你挺身而出,只会以中立者自居。 如何克服世故心理 要想克服世故心理,首先要了解它的危害。世故圆滑在较短的时间内或许可以获得别人的赞许,使自己处于一个观察他人真实状态极好的位置。然而时间一长,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加之这种人长期隐蔽,扮演各种讨好人的形象,极易失去自我,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真的变得没有主见,没有态度了。事实上,在欺骗别人,愚弄别人的同时,自己内心也会有内疚和痛苦,以致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世故的人总让人感觉不可靠、不可信、不可近、不可交,难以产生感情和精神上的共鸣,不可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克服世故心理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学会相信。信任自己的朋友并敢于展现真实的自我。在处理事情时要敢于向他人表达自己的真实态度,而不要根据他人的态度来取舍自我暴露的程度,只需自然地表现出真实的自我形态。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是双方相互的,你对他人的开放程度往往决定了你们的交往程度,没有人愿意与一个披着面纱的人交往的。 其次,不要总是用肯定和赞扬的口吻来对待他人的评价。说话不要总是讲得那么婉转,有些时候,直截了当地表达你的情绪,尤其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朋友或许当时对你的态度接受不了,但事后肯定会体会到你的真诚,从而会更加信任你。 还有就是当你面对他人真实的自我暴露的时候,要有相应的反映并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赞赏与理解。当朋友真诚的向你诉说一件事情时,你的虚伪会使他感到很伤心,从而不愿再接近你;而一旦你真正向朋友敞开心扉,真诚的对待身边每一个人的时候,你会从中体会到那种随时可以一吐为快的乐趣,体会到获得信任的幸福。 心理小贴士 交往中的世故心理往往会使人认为你不可靠、不可信、不可近,从而很难交到知心朋友,久而久之,也会给自己的心理造成很大的负担。所以,从现在开始,抛却世故的处世心理,轻轻松松做回自己吧!相信你会从中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幸福和美好! 4.学会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 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更会遇到一些不喜欢的人。然而,很多时候,这些不喜欢的人恰恰与你的工作、学习或是生活又分不开。出现这种情况自然很让人揪心和头痛。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会对自己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居不必无恶邻,会不必无损友,惟在自持者两得之。”这句话出自明代文学家和书画家陈继儒之口。意思是说,居家不一定非要没有坏邻居的地方不可,聚会也不一定要避开有害的朋友,能够自我把握的人同样能够从恶邻和坏朋友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因此,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要试着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而不要把眼光全部放在令自己讨厌的地方,这样对人对己都是有利的。 厌恶心理要不得 生活中,人人都喜欢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打交道,但对于那些“志不同道不和”的人却置之不理,事实上,这种做法只能让我们少一些快乐,多一些烦恼。 美国成功学家马尔善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个性开朗,能够和各种人交往,那你就会因为交友广阔而获益匪浅。”他还说:“某些人认为世界上最大的快乐就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建立友谊,抱有这种思想的人,永远也不会体会到结交“三教九流”等各色朋友的那种乐趣,例如:养鸡的人、私家侦探、伐木工人,这些人的生活多姿多彩,与他们交往能为你带来无限乐趣。”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免不了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有你欣赏的,也有你不喜欢甚至厌恶的,自己身上也同样会有别人不喜欢或是厌恶的地方。尤其是在工作中,有太多的利益冲突,言语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争吵,从而产生仇恨而打心眼里讨厌一个人。 但事实证明,讨厌一个人却是一件损人又不利己的事。同一屋檐下,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对于一个一般的同事,当他做什么事的时候你可以视而不见,或是点点头一笑置之,但如果他是一个令你讨厌的人的话,只要一见到他你就会产生很多的心理变化,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令你感到厌烦或是生气,想把他当空气都不行,他就好比你的眼中钉肉中刺,他的出现会让你感觉很不舒服,甚至做起事来都会不理智,而你的讨厌却对别人产生不了丝毫的影响,讨厌一个人只会让自己的心灵饱受折磨。 所以,千万不要轻易去讨厌一个人。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要学会用一颗公正的心去对待,而不要让他成为你生活、工作上的绊脚石。一个能够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的人,他肯定是一个快乐和大度的人。即使赚钱不多,也会因此而感到很满足,因为你能够从融洽的人际关系中汲取“报酬”。 如何与不喜欢的人打交道 一个人若想在工作中有突出的表现,就必须学会与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因为这样在工作中就会多一份力量,少一份阻力,工作做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相遇本身就是一种缘分,彼此相处融洽并不一定是因为对方的德行很高,只能说是对方身上的某一种特质是自己所赞同或欣赏的;同样,彼此之间的不融洽也并不一定是因为对方德行很低,而只能是说对方身上的某一特质是自己所不喜欢的,从而将其扩大化。那么,如果遇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人该怎么和他打交道呢? 首先,你要明白,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你对他如此反感。这时,你不妨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这个人的特点像谁?你对他有怎样的感受?你与他又会有怎样的互动模式? 例如,小张总是和公司里的一个主管领导搞不好关系,因为这个领导是一个没多大本事却喜欢管着管那,这让小张极其反感。然而,经了解得知,小张之所以会有如此反映是因为他有一位懦弱又专制的父亲,从小深受父亲的严厉管教和责罚之苦,因此成年后便会不自觉地把对父亲的愤怒转移到这位具有类似特点的领导身上。 弄清楚原因方可对症下药,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有时候你不肯接纳别人身上的某个特点,实际上是因为在你自己的潜意识里就有着类似的东西,因为不接纳自己,所以才会如此不接纳别人。 当你领悟到这些原因之后,再去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时,心态就会变得轻松些。 心理小贴士 人际关系中存在的矛盾常常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相互之间只知道用冷漠和敌意对待对方的话,只会进一步把对方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如果能够尝试以德报怨,用温和与友好来面对不喜欢的人的“找茬儿”,相信你的对手会逐渐感受到你的善意,进而与之建立一种遇到问题对事不对人的健康人际关系。但如果你的厌恶情绪比较严重,已经影响到了工作和日常生活,通过以上方式得不到解决时,也可以向专业的心理医生寻求帮助,进行专业的分析和调节,从而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5.别让优柔寡断的性格成为你的绊脚石 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人,他们虽然在能力上出类拔萃,但却因为犹豫不决的行为习惯而使自己最终沦为平庸之辈。很多时候,优柔寡断这个词语往往和没出息联系在一起。因为优柔寡断就意味着不能勇于面对失败,不能够把握好成功的机会,以至于原本很不错的基础因为优柔寡断而失去了优势,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因此,我们必须抛弃这个坏习惯,即使身处混乱之中也必须做出果断的选择! 优柔寡断的人往往思想、情感不集中,且难以有明确的指向;遇到事情时在各种动机、不同的目的以及不同的手段之间常常犹豫不决,无法做出取舍;对于自己所做出决定的正确性总是持怀疑态度,时常担心这种决定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后果,这种情况下,即使做出一些决定也很难坚决执行。优柔寡断的心理时常会给学习和生活带来消极影响,从而丧失一次次良好的机会。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优柔寡断性格 导致优柔寡断性格的原因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认识障碍 心理学认为,由于对问题的本质缺乏清晰的认识是导致遇到事情拿不定主意并产生心理冲突的原因。 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优柔寡断大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因为他们涉世未深,对某些事物缺乏必要的经验和知识的缘故。 二、情绪刺激 所谓情绪刺激实际上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样一种心理。一旦遇到类似的情境,便会产生消极的条件反射,因而踟蹰不已。 三、性格特征 通常说来,凡是优柔寡断的人几乎都具有如下一些性格特征:缺乏自信,感情脆弱,易受暗示,在集体中随大流,过分小心谨慎等等。第三章 处世心理,得心应手打交道 3字数:5249 更新时间:2011-1-6 13:39:10 四、缺乏训练 这种人从小在家庭中备受溺爱和关注,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成生活,缺乏独立性,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一旦踏入社会,遇到事情时就容易出现优柔寡断的现象。 而另一种情况则是由于小时候家庭管束太严,以此种教育方式教出来的人只能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一旦情况发生变化,他们就担心自己不合格,以致在动机上左右徘徊,拿不定主意。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晨辰是一位大学生,性格内向,不过为人善良,行为端正,只要别人让他干什么,即使心里不太愿意,他也很少拒绝。 在期末考试前的一个周末,晨辰安排了满满一天的学习任务,他打算上午背两个小时课文,写篇作文,再练会儿毛笔字;下午复习高数,晚上再做一些别的科目。然而,上午的时候同学到家里找他一起踢球,想想自己的计划,晨辰原本并不想去,可是又不好意思拒绝,便勉为其难去踢球了,结果整整一个上午全耗费在了操场上。 既然已经耽误了上午,那下午就好好利用吧,谁知道刚想学习电话又响了,好友小林要找他一起去看电影,想想已经浪费的一上午,晨辰便拒绝了,可是经不住小林的再三劝说,心一软又去看了电影。结果也没有好好复习成功课。 分析 与优柔寡断相反的品质是意志果断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意志果断的人在遇到事情时能够及时、坚定、正确的做出决定,并且毫不迟疑地采取措施来执行这个决定。当然,果断性需要建立在对问题情境准确分析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一种盲目的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由于缺乏知识经验,不善于仔细、全面地考虑问题,因此他们在采取和执行决定时,容易受外界和自己情绪的影响。案例中的晨辰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遇事犹豫不决,缺乏果断。 案例二:华裔电脑名人王安博士在成名之后曾经回忆起这样一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5岁那年,在路边玩耍的时候从树上掉下来一个鸟巢,里面还有一只没长翅膀的小鸟。他觉得小鸟非常可怜,就打算把它带回家去想办法。当他走到家门口时突然想到妈妈从来不让自己在家里养小动物,几经犹豫之后,他决定先把小鸟放门口,等跟妈妈商量好了再把它带进去。 然而,当他获得许可出来取小鸟的时候小鸟却不见了,只剩下一只黑猫在那里意犹未尽地舔着嘴巴。为此,王安伤心了很久。他从中得到了一个教训:凡是自己认定的事绝对不可以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或许可以使你免去一些做错事的机会,但同时也会使你丧失成功的机会。 分析 优柔寡断的人往往性格软弱,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和表明自己的态度,总是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于是,不仅仅因为自己内心的斗争而感到困扰,还经常被别人的意见所束缚。 人人都有自己的观点,经过周密考虑之后如果认为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坚持下去,尤其是当你作为一名决策者时,很多时候你的责任就是坚持一个正确的观点。 如何克服优柔寡断的性格 要想克服优柔寡断的性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注重培养自己自信、自主、自强、自立的勇气和信心,培养自己性格中意志独立性的良好品质。 第二,面对取舍的时候,不要总是追求尽善尽美。要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不违背大原则,就可以决定取舍。 第三,锻炼自己的胆识。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决策水平与其所具有的知识经验有很大关系。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其决策水平就越高;反之则越低。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有胆有识,有识有胆。” 第四,遇到事情主动思维。平常多动脑筋,勤学多思,才是关键时刻有主见的前提和基础。 第五,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排除外界干扰和暗示,稳定情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仔细分析,有助于培养果断的意志。 第六,当你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不妨相信自己的感觉,跟着第六感觉走,成功与失败都不再重要,至少自己曾经努力过! 心理小贴士 生活中,做任何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优柔寡断,一旦背上想赢怕输的包袱,只会让自己一次次错过机会。不怕犯错及时修正,汲取经验教训才能不断地前进。要想把握生命中的幸福,把握住每一次成功的机会,就要该决定时就决定,凡事要当断则断,心动不如行动! 6.学会控制你的情绪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情绪都会时好时坏。有时候,人的感情就像波纹一样显示在脸上,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让别人一眼便洞察了他内心的动态;也有些人很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轻易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在社会交往中,控制情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年纪大的人一般都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有防范心理的基础,所以不易被外界刺激牵动自己的情绪,而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戈尔曼曾指出,情绪能够影响智力水平的发挥。当一个人在焦虑、愤怒、沮丧的情况下很难有效地从事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无论是生气还是哭泣,都不是无缘无故地产生的,而是一个人思维活动的结果。情绪通常包括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所谓正面情绪就是指对我们成功和快乐有帮助的感觉,如幸福、愉快、自信、感恩、爱、乐观等。而负面情绪则是指那些带给我们不舒服不愉快感觉的情绪,它常常会给我们的成功和快乐起妨碍作用。如愤怒、悲伤、自卑、生气、失望、懊悔等。我们要改变或控制情绪,实际上就是想办法把负面情绪转化为证明情绪。 当你产生情绪的时候 生活中,因当事人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而引发争吵、咒骂、打架、甚至流血冲突的情况屡见不鲜。有时候仅仅是因为不小心而踩到了脚,或者言语上一句不恰当的话就引发一场口舌大战。在如今社会治安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案件是由于当事人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所致。如果在生活中你能够注意去培养自己控制情绪的能力,那么,当有紧急状况发生时你也能做到处乱不惊,保持镇定了。 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在遇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时,我们难免情绪激动,易火易怒。但这种情绪不能够任其放纵,因为它可能使你丧失冷静和理智,从而做起事来不计后果。因此,当遇到事情的时候,面对人际关系矛盾要学会克制和忍耐,不要一点就着火。 当你伤心的时候 友谊、爱情、地位或自尊心等,对于这些,每当人们有所失去的时候就会觉得伤心。这个时候,你要设法找出自己失掉的是什么?这种失去会对你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失去的东西曾经满足过你哪些需要?失去这些之后今后能在什么地方取得补偿? 当你理清了思路找到了伤心的根源的时候,相信问题就会很容易得到解决了。 当你焦急的时候 当一个人在恐怕伤害或是有所丧失的时候就会变得焦急(忧虑、恐惧、紧张)。如果你感到焦急,首先设法确定你恐怕丧失的是什么?是别人的爱或是照顾?是对境况和对自己本身的控制还是做人的自卑心和价值感?想想有什么能够帮助你防止损失或是有什么应变的方法,不要因为害怕而逃避。选择逃避只会把事情变得更糟,问题也更加难以解决。 当你愤怒的时候 当有人得罪你的时候,往往会使你发怒。在发怒时请先自问是谁得罪了你?怎样得罪的?你对他说了些什么?你本来是打算说什么的?为什么没有说呢?……弄清楚原因再说,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使自己追悔莫及。 当你内疚的时候 如果一个人的愤怒不能得到及时的适当的发泄,就很容易转回来对付自己。当一个人对自己发怒时,就会产生内疚心理从而对每件不如意的事都归咎于自己。当你感到内疚的时候就要设法找到让你感到内疚的根源,查出心灵所受到的伤害并找出造成伤害的原因,适当地进行发泄。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和其他一切心理活动一样,人的情绪是同神经系统有关的,大脑皮层下的神经过程在情绪的生生理基础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决定了人能够主动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用理智来驾驭情绪,使自己的情绪逐渐成熟起来。当你产生不良情绪时应该有意识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转移注意力,避免二次刺激 当你悲伤、忧愁、愤怒的时候,在人的人的大脑皮层中常会出现一个强烈的兴奋灶,如果能有意识地调控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兴奋灶转换为抑制平和状态,则可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使自己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 例如,当你苦闷、烦恼的时候,就尽量不要再去想引起苦闷的事,避免烦恼的刺激,可以有意识地听听音乐、看看电视、翻翻画册、读读小说等,强迫自己转移注意力。这就可把消极情绪转移到积极情绪上,淡化乃至忘却烦闷。 再如,遇到棘手的事情,先不要想它,给自己的思维插上翅膀,自由畅想,到幻想世界中去遨游;也可与他人漫无边际地畅谈,免得在难解的事上钻牛角尖,给自己带来无端的烦恼。当自己心态平和的时候再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这样往往能得到更加满意的效果。 二、用理智去控制,进行自我降温 心理学中对理智控制的解释是这样的:所谓理智控制是指用意志和素养来控制或缓解不良情绪的暴发;而自我降温则是指努力使自己激怒的情绪降至平和的抑制状态。 对于一个理智的人来说,他总是能及时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变化,当怒起心头之时便马上意识到不对,从而迅速冷静下来,主动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用理智来减轻自己的怒气从而保持稳定的情绪。 三、宽宏大度,克己让人 生活中总会有喜怒哀乐的事情发生,所以,我们要注重涵养,消除抑郁寡欢的心境和私心杂念,对于自己易怒的事情要用豁达乐观、幽默大度的心态去应对,经得起挫折。这样做可以使原本紧张的事情变得非常轻松,使一个原本窘迫的场面在幽默中得到化解。 心理小贴士 情绪是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良好积极的情绪能够成为事业、学习和生活的内驱力,而不良消极的情绪则会对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等产生破坏作用。因而,不断把自身情绪提升到有益于个人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高度是十分必要的。 7.学会放弃乃人生大睿智 人生面临着无数的选择,放弃则是一门选择的艺术,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从小到大,我们接受到的都是不放弃、坚持到底之类的教育,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学会如何放弃。要知道,小溪放弃平坦,是为了回归大海的豪迈;黄叶放弃树干,是为了期待春天的葱茏;蜡烛放弃完美的躯体,才能拥有一世光明;心情放弃凡俗的喧嚣,才能拥有一片宁静。很多时候的苦苦挣扎,拼得你死我活,倒不如潇洒地挥一挥手,勇敢地选择放弃。 司马相如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未形。”只有学会放弃,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加宽容和睿智。 该放弃时则放弃 非洲人是这样捉狒狒的:他们故意让躲在远处的狒狒看到他们把好吃的食物放进一个洞中,这个洞口小里大,然后佯装离开。那些狒狒等到人们走远了之后,便欢蹦乱跳地来到洞口,将它的爪子伸进洞里紧紧抓住食物。然而,由于洞口太小,它紧握的拳头根本无法从洞中抽出。这时,人们便不紧不慢地来收取猎物,一点儿也不担心狒狒会跑掉。 因为狒狒舍不得洞中那些可口的食物,情况越是紧急,它就越是把食物抓得越紧,爪子自然无法从洞中抽出。 正是由于舍不得放弃这种心理的存在,才最终使它失去自由而被轻易俘获。所以,有时不懂得放手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1955年,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军的头衔,当其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反而感到十分不安。当即便给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写了一封《降衔申请》,信中这样写道:“高兴之余,惶惶难安。我扪心自问,论德、才、资、功,我佩带四星,心安神静吗?此次,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功绩授勋。回顾自身历史,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说同大将们相比,就是与一些资深的上将比,也自愧不如。为了心安,为了公正,我曾向贺副主席申请:授予我上将军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 许光达这种具有大舍得、大境界的人是非常值得人们敬重的。敢于放弃,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更实际、更科学、更合理的追求。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人们所追求的精神境界看似玄虚,实际上大都有具体的指向,面对大千世界的种种诱惑,有时舍得放弃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居里夫人的客厅里通常只摆放着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旧椅子,而并没有任何享受奢华的装饰。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生活。”鲁迅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是的,为了自己高尚的追求,他们放弃了享受安逸的生活,从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所毕生奋斗的事业中去,获得了巨大成就,他们的这种放弃为人生做出了精彩的诠释! 在缤纷多彩的世界里,每个人的心理都各不相同,好似大海一般的变幻莫测。倘若让自己跟着诱惑走,被形形色色的欲望和身外之物所束缚,紧紧抓住名利的缰锁,这也放不下,那也舍不得,为了功名利禄一路狂奔,这样的话就很难感受到生活的绚丽和多彩。我们不妨把身外之物看得淡一些,一切顺其自然,就不会把有限的生命搅到无限的名利场中去,也不会为了职务的升迁而劳神费力、刻意追求。第三章 处世心理,得心应手打交道 4字数:3434 更新时间:2011-1-6 13:39:23 能放弃的时候要舍得放弃。保持一种淡泊、旷达的心境,把名利看得淡一些,用更多的时间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专注于自己的精神生活,而不要成为金钱和欲望的奴隶。《易经》中一有句话说得好:“安其心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浩瀚的宇宙虽然很大,但它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而能否在宇宙这个大空间中找到自己的支点并且在上面站稳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无欲自然心如水,有营何止事如毛”,在欲壑难填、混沌纷扰的世界,要始终保持一份清心寡欲的高洁。用自己宁静的心态来面对纷呈的生活,以平常的心态来面对世间的一切。 倘若错过了花开,等待你的将是丰硕的果实;倘若错过了太阳,你还将会看到璀璨的星光。追求与放弃都是正常的生活态度,有所追求就应有所放弃。有价值的人生,需要开拓进取、成就事业,但更要懂得正确和必要的放弃,要知道,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有时候,放弃是为了下一步更好的坚持。智者曰: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懂得生活的人,懂得坚持也懂得放弃。真正能感谢悟生活的人,懂得人生是有得有失,有舍有得的,并且知道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都曾体会到过这一点:有时候选择放弃比选择坚持显地更加重要。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放弃而又不断获得的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只有豁达的人才会懂得“舍”与“得”的人生哲理。 心理小贴士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很多人在放弃一些看起来还不错的事情时,往往会表现得犹豫不决,这正如面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如果你不能果断地放弃,你就不会得到更好的选择,更不会得到好的结果。因此,一个人一定要有懂得放弃、敢于放弃、果断放弃心理,这样才会使内心达到一种平和的心态! 8.遭遇领导批评时该如何应对 每个人身上都会存在着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缺点和毛病,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就难免会犯下错误,受到领导的批评,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可有的人却不能够以正常的心理来看待,他们感觉自己丢了面子,抬不起头来,担心会影响到自己进步,从而背上了思想的抱负。固然,受批评是件让人不愉快的事情,但坏事是可以变成好事的,可以把领导的批评当作你继续前进的动力,关键就是要调整好自己对待批评的心态。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能会受到一些来自于不同方面的批评。给予我们批评的或许是长辈,或许是自己的上级领导,也可能是自己的朋友或同事。 通常,对于自己父母的批评,许多人都能够正确对待,无论父母的批评是对还是错,也大都可以接受,因为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天经地义。而关系紧密的朋友或是交往不错的同事,来自于他们的批评也大都能够理解,坦然接受,即使一时可能接受不了,但也不会产生太多的想法。 而唯独对于领导的批评就不同了。当受到领导批评的时候,有的人可能当面不说什么,却在背后说三道四;有的人则会持满不在乎的态度,依旧我行我素;还有的人会一直耿耿于怀,记恨在心等等。总而言之,受到领导批评心里就是不高兴。这些人就要注意调整好自己正确的心态了。 认识批评,从心理上接受它 有着上下级关系的领导和下属之间,工作上有些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即使有摩擦也实属正常。“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同的人由于受自身文化学识、阅历经验、品德修养以及心态因素等方面的局限,对于有些问题往往自己意识不到,以致对工作造成过失而犯下错误,于是便遭到了领导的批评,这本事情理之中的事。 作为一名有责任心、讲原则的领导,当下属出现错误时就应该及时地予以批评,而不是对其姑息迁就。试想,如果领导对我们的错误视而不见,就等于是在放纵我们,于无形之中助了我们一臂之力,使我们更加快速地滑向错误的深渊,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而走上一条不归路。 因此,对每个人来说,都面临着一个怎样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问题。批评就好比医生给病人治病,是针对人们思、言、行上存在的“病灶”进行的,目的是要把病治好。有缺点毛病的人之所以要给予批评,就是要在其思想上引起震动,促使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处,从中吸取教训,改掉坏毛病,从而在工作中更加出色。 同时,批评也是人生道路的“修偏仪”。恩格斯曾说:“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特别是对于年轻人,由于阅历尚浅,思想上也不够成熟,做事缺乏经验,因此就更加容易出现错误,这时对他的批评无疑是把他从偏差和错误上给拉了回来,对于以后的成长史非常有益的。 另外,批评还可以作为维护纪律的“助推器”。无规矩不成方圆,违反了纪律就要受到批评,从而保持一颗奋发向上的心态,当你思想“抛锚”时,批评会使你奋发进取,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 所以说,要以一种正确的心态来面对领导的批评,使自己更加快速地成长起来,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应该以怎样的心理来对待批评 一、虚心接受批评 对待批评要虚心,用一个宽阔的胸襟去接受和改正。领导的批评是对你真正的爱护和高度负责的体现,倘若你在错误面前没有人吭一声,眼看你跌倒也没人扶,这才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因此,只要是对自己有帮助的批评就应该“闻过则喜”。学会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用于指导自己今后的工作。 二、勇于承认错误 面对批评要态度冷静,不要总想着为自己开脱和辩解,首先严格认真地检讨和反省自己,老老实实地承认错误。即使有时需要作出解释,但也要等承认错误,自我检讨之后,找到适当的场合和时机时再说明情况。 优秀战士王杰就曾发生过这种情况,一次,他利用休息时间去帮附近的一位老人喂牲口,顾不得一天的施工劳累,一口气干了四十多分钟的活,还帮老人挑了满满一缸水,铡了一百多斤草,刚一回到班里,却挨了班长一顿批评,因为他外出未请假,这时缺乏组织纪律性的表现。当时,王杰心里很不是滋味,毕竟自己是去做好事了,但他当时并没有做任何辩解。事后自己认真想了想,感觉到了班长的批评是有道理的,自己应该受到批评,并在班会上主动检讨。 这种严以律己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学会变压力为动力 当你有了缺点、毛病,或是犯错误的时候,受到批评会感觉惭愧、内疚、悔恨,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要长期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这样对人对己都是不利的。鸟儿的翅膀挂上重物就难以高飞,鱼儿的尾巴拴上重物就难以畅游,人的思想若是压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就不可能顺利前进。 面对批评,要善于变压力为动力,而没必要出于自责中无法自拔。 四、用实际行动消除偏 当一个人受到批评的时候,会有很多人给予热情的帮助,但有时也会遇到有些素质低的人的冷嘲热讽。出现这种情况的话也不必生气和懊恼,因为在别人的印象里你的错误或缺点并不容易一下子消除,这些人往往会由于心理上的定势而长期地对你心存偏见,即所谓的“光环效应”。你应该做的就是吸取教训,用实际行动证明给他们看,只要能够长久坚持下去,那些人迟早会对你改变看法,对你刮目相看的! 心理小贴士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当你由于自己的工作作风、工作经验、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因对领导的意图领会不够、客观条件影响、工作能力所限、思想精力不够集中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失误在所难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旦有人在工作中真的出现了失误,对于任何一个领导,肯定都会站在全局的立场上,对下属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和善意的批评,并会及时地提出正确的建议和补救措施。这个一定要以正确的心理来对待,这样才能使你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9.做人要谦虚,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一个人没有个性,便失去了自己。生活之中,适当地改变自己的个性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为了自我的完善,恰恰在这一点上,有一些人常常本末倒置。”——汪国真 当今社会,把自己当回事的人不计其数,每个人都想极力表现自己,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毫不隐晦的彰显个性。有个性自然很好,但太过个性就会显得锋芒毕露,后果则是要么自惭形秽,要么就遭人反驳。因此,做人要懂得谦逊,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心理达到平衡的状态,才能得到健康的心灵! 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 一个人若是太把自己当回事就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这种心理对于工作和学习都是一道障碍,这种人总爱凭着自己曾经取得的成绩就自我感觉良好,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从而导致在工作中不思进取,丧失更多进步的机会,使荣誉不能连续保持。第三章 处世心理,得心应手打交道 5字数:3392 更新时间:2011-1-6 13:39:47 在新加坡,提起何晶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她是随着李显龙的宣誓就职,才开始渐渐走到了新加坡的政治前台的。虽然大多数人认识她是通过李显龙的地位,但何晶本人却也是一个十分厉害的角色,因为人低调而很少有媒体对其进行报导。 然而,细心者就不难发现,在美国《财富》杂志首次选出亚洲25位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排行榜上,何晶排名第18位,与索尼集团行政总裁出井伸之、日本丰田汽车社长张富士夫及香港富商李嘉诚齐名。只是当时并没有多少人将她与李显龙联系在一起。 原来,何晶是新加坡官方最重要的投资控股公司淡马锡控股公司的执行董事,目前掌管着新加坡遍布全球各地的数百亿美元资产。一次,何晶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曾说:“我和他(李显龙)时常意见相左,但我们在这些问题上常作有益的辩论。他虽然是财政部长,但也不能做任何片面决策,因为他只是一个团队的一分子。” 作为新加坡的第一夫人,何晶常常打扮朴素,她经常留着一头短发。她曾在美国接受电子工程教育,因此她也是一位出色的政府学者。在1985年嫁给李显龙时,李显龙刚以准将一职从军中退役,而当时何晶正在新加坡国防部任职。 她这种不把自己当回事的心理成就了她的人格魅力和事业辉煌,从而受到了更多人的爱戴。如果总是把自己当成珍珠,那么就时时遇到被埋没的危险;如果不把自己太当回事,坦诚平淡的生活着,也没有人会把你看成是卑微、懦弱和无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进而缔造一个完美人生。 谦逊是受益终生的美德 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在生活中受人尊重,只懂得如何做事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如何做人。当工作中取得一点成绩时,切不可骄傲自满,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时间久了,大家就会对你产生一种排斥心理,工作做起来也会不如先前那么顺畅。 那种在业绩上出类拔萃的优秀员工是固然是每个企业都需要和看重的,但企业绝不会喜欢总是以功臣自居,爱摆架子的人。在老板眼里,最重要的首先还是团队整体的平衡,而不可能为了少数的一两个人去伤害整个团队。真正优秀的员工是懂得把目光集中到自己的上司和所处的团队上的,而不是使自己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 在团队中真正受欢迎的还是那种低调、谦虚、不骄不躁的人,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从而成就你的事业。做人保持一个谦逊的态度,既体现出对别人尊重,又充分展示了真正的学实和胸怀。所以,在社会生活中,一个懂得谦逊的人必定能受到大家的爱戴和拥护。谦逊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教养。 能否保持一种谦逊的心态是与一个人的学识、阅历、修养、素质等各方面相连的。达芬奇曾说过:“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秆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却低头向着大地。”不张扬的背后隐含着真正的大智慧、大聪明。 蔡元培,20世纪中国作家和文化先驱之一,在他身上曾发生过这样一件轶事:一次在伦敦举行的中国画展上,蔡先生和林语堂被组委会派去做监督人。自认为是中国通的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为了表示自己的内行,在参观时一滔滔不绝,对每幅画都品头论足。而陪同的蔡先生只是客气地低声回应着“是的,是的”,一脸平淡冷静的样子。伯希和忽然若有所悟,面露窘色,大概是从蔡先生的表情和举止上担心自己说错了什么,已经出了丑还不知道呢!蔡先生以自己谦逊的态度展现出了中国人的涵养,同时也衬托出了伯希和的喜欢卖弄。 所以说,谦逊不只是一种学习态度,同时也是一个做人的原则。我们每个人都用要养成一个“虚怀若谷”的胸怀,用自己有限的生命时间去探求更多的知识空间。 心理小贴士 “水满则溢”,太把自己当回事往往会显得锋芒毕露,容易遭人嫉妒和排斥,只有拥有了谦逊的生活态度,才能够保持不骄不躁的心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中的小摩擦和小成就,为下一次的成功打好基础。 10.说话时不可伤害他人自尊 自尊心对于一个人的思维流程、情绪、欲望、价值观、目标以及解读生活事件的方式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人人都有自尊心,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就很难弥补过来。因此,在日常交往中,说话一定要讲究分寸,千万不要去伤害别人的自尊心,否则只会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对人对己都没什么好处。 在日常交际中,如果你能够掌握好说话的技巧,会给你带来很多好处。因为懂得说话技巧的人总是能够给人一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善解人意的感觉,通过察言观色,在对方将要发火时,为自己找到台阶下,而避免火药味的加重,从而阻止关系进一步恶化。 说话有艺术,莫伤人自尊 说话也是一门艺术,并且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注意场合和分寸。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导致一种无法挽回的悲剧发生。因此,说话之前一定要先想一想后再说出来,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更应该礼貌地尊重别人,考虑别人的感受。 在庆祝十月革命胜利15周年的晚宴上,斯大林情绪高昂地当着众多苏联党政高级官员和外国代表的面对自己的妻子娜佳喊道:“喂,你也来喝一杯!” 就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对自尊心极强且年轻气盛的娜佳来说无疑感觉使自己在众人面前遭受了极大羞辱,因为这句话在她听来自己就好比是一件附属品,于是,恼羞成怒的娜佳冲斯大林大喊一声:“我不是你的什么‘喂’!”在所有宾客的惊愕中冲出了会场。第二天早晨,人们在血泊中发现了她,自尊心极强的她用手枪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正值青春年华的生命就此悄然逝去,痛心的同时不难想到,如果当时斯大林注意到了场合和分寸,不说这一句伤害娜佳自尊心的话,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 相识即是缘分,茫茫人海之中,能够与你结成同学、朋友、同事、夫妻则更是天大的缘分,我们对此都应该好好珍惜。有的人随便开开玩笑是无所谓的,就算你一时失口,他也会笑笑而过,不计较什么。但是有的人却是经不起别人开玩笑,或者是说错话的,你的一句话有可能就会使他闷闷不乐好久,甚至因为你的一句话而导致他的疯狂行为会让你内疚一辈子。因此,朋友相处,一定要注意说话艺术。 如果一个人惹你生气了,尤其是自己的亲人或是好朋友,你尽管发泄,但是,千万不能在气头上轻言处罚。因为在气头上所说的话,往往使你后悔莫及,终生遗憾,造成不便以及尴尬。 作为一个老板,当员工出现差错时尽管去责备他,但是紧要关头千万不能说出这样的话“你若不想在这呆了尽管告诉我,我一定会开除你,给你半年实现留公司观察,在此期间取消加薪”等待,你应该对他说“我明天再和你谈谈,然后再做决定”,给自己留下思考的时间和余地以避免做出错误的处罚。 一天,一位顾客在食品店买了几包咸菜,回家后发现有一包包装是破的,密封不严,于是就拿去换。店主满脸微笑,和蔼地说:“好说好说,我们马上给您换。”然后对顾客说:“对不起,请稍等一下”。顾客换好了咸菜,临走时很客气地对店主说:“真谢谢你,你的态度真好,真会做生意。再见!” 然而,当他刚要走出店门时,店员小魏却把他喊住了:“喂,你等一下,我告诉你,今天算你运气好,碰上老板高兴,以后可没这样的好事喽。要是我们天天都这样,那生意就别做了。谁知道你的咸菜是不是家里的小孩弄破的?谁叫你买的时候不看仔细?” 一句话一下子可惹火了原本满怀感激的顾客,他指着店员嚷道:“你当我是不讲道理专贪小便宜的人啊!你施舍我?你以为我愿意冒着大热天,浪费时间再跑一趟?你们卖了东西还想不认账?你还想不想做生意?你……” 这位多嘴的店员不仅遭到了这名顾客的有力回敬,而且又让店主失掉了一位顾客。这件事如果传扬开去,那么,失掉的就不止是一位顾客了,这样,店主从生意的角度考虑,就会宣布这位店员是一位不受欢迎的人。于是,店员的损失就更大了。 因此,在与人说话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切不可伤害别人的自尊。例如每天要问问自己,哪些事情是应当防止的,久而久之,自然会牢记在心,不至于旧脾气重犯。每天要回忆一下,今天都出了什么事,是怎样把它当成个问题给解决的,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要知道,礼让不是人际关系上的懦弱,而是把无谓的攻击降到最小。 心理小贴士 自尊心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无论是高高在上的企业总裁,还是沿街乞讨的流浪者都是有自尊心的。在自尊心方面,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别人和你都是一模一样的。尤其是在处世方面,我们常常会过分地强调自己的自尊心而把别人的自尊心踩在脚下。第四章 社交心理,事半功倍在于心 1字数:5269 更新时间:2011-1-6 13:40:01 有位诗人说过:“没有别人,你即是一座孤岛。”人生在世,必然要参与社会交往,社交关系的好与坏,与人们的心理有很大关系。人与人的交往就是心与心的碰撞,心理学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会让你明白很多社交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心理动机,从而发挥自身的魅力,在社交中游刃有余! 1.握手与心理——握手定格第一印象 在社会交往中,握手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握手是两个陌生人之间第一次的身体接触,虽然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但是通过握手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而握手的方式、用力程度、手掌的湿度等等,就像哑剧一样在无声地向对方描述你的性格、可信程度心理上的状态。正是通过这一刹那间的握手,就能使对方定格你的第一印象。从而就会直接影响到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由此可见,把握握手的心理知识是多么重要! 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很多人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尊重或礼貌,几乎都会伸出手与别人进行握手。可不知握手也是非常有讲究的,握手的质量表现了你对别人的态度是热情还是冷淡,是积极还是消极,是尊重别人、诚恳相待,还是居高临下、屈尊地敷衍了事。怎样才是正确的握手方式,什么样的握手对你产生不利的印象? 握手反映的心理状态 不同的握手方式会反映出不同的心理状态,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握手方式以及所代表的心理状态。 第一种:握手的态度及力度。在人际交往中,通过握手就能反映出彼此的心理状态。一个积极的、有力度的正确的握手,则表达了你对别人友好的态度和可信度,也表现出了你对别人的重视和尊重;一个无力的、漫不经心的、错误的握手方式就会立刻传送出不利于交往的信息。从此,因你的握手方式将会使你无法用语言来弥补,而它也将在对方的心里留下了对你非常不利的第一印象。 第二种:同性陌生人之间的握手,往往反映握手者的性格特征。同性陌生人握手,主动伸出手的人表示其性格坚定、热情,有丰富的人际关系经验。性格支配欲望强的人,往往会让自己手心朝下压在别人的手上,这样就会显示出他的气势。 在握手时,有的人手心会湿漉漉、汗淋淋,则表示这种人的性格可能不会轻松。常常会因一点小的波动就会让他轻易地感到焦虑、紧张,尤其是这次会见对他有压力。 在握手的过程中,那些性格粗犷、豪放,甚至莽撞的人,常常会过度地握住别人的手。而他的力度也是比较强的,就像要把人的骨头都握碎。 当有人伸出手来对方没有反映的人,可能不懂礼仪或者有意冷淡、让人难堪或者根本没有看见,或者是性格极端封闭、内向。 第三种:没弄清握手对象,握手时切记手掌没任何反映 方艾是个热情而敏感的女士,目前在中国某著名房地产公司任副总裁。 有一天,方艾接待了来访的建筑材料公司主管销售的张经理。张经理被秘书领进了方艾的办公室,秘书对方艾说:“艾总,这是建筑材料公司的张经理。” 方艾离开办公桌,面带笑容,走向张经理。张经理先伸出手来,让方艾握了握。 方艾客气地对他说:“很高兴你来为我们公司介绍这些产品。这样吧,让我看一看这些材料,我再和你联系。” 张经理在几分钟内就被方艾送出了办公室。几天内,张经理多次打电话,但得到的是秘书的回答:“艾总不在。” 首次见面,张经理留给对方的印象不但是不懂基本的商业礼仪,而且还表现了他没有绅士风度。他是一个男人,位置相对于低于对方,怎么能像个王子一样伸出高贵的手让人来握呢?在握手的几秒钟,他的手掌让对方感到没有任何反映,让对方选择只有感恩戴德地握住他的手,这样会对方留下极坏的印象,他的心可能和他的手一样冰冷。他的手没有让对方感到受到尊重,这就表示了他对这次的会面也并不重视。因此,张经理失去了一次良好的合作机会。 第四种:最令人憎恨的“死鱼”式握手方式。一般来讲,一个性格热情的人,就会有力地握住你的手,上下摇动以表示他渴望与你相见;而性格冷淡甚至内心冷酷的人,则会伸出来的手是冰冷、僵硬无力,就像一条死鱼。这种握手方式,就会让你感到就像抓着一条死鱼,此时,让你立刻有种被拒绝、被排斥的感觉。这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没有礼貌、最破坏自己形象的握手方式。 从握手方式上看,反映出一个人内在性格上的冷淡、虚弱、傲慢、无知、愚蠢。不但内心冷漠,而且还愚蠢到不知道如何假装礼貌。虽然并不是每个用“死鱼”式握手的人都是这样的性格和态度,但是这样的握手留在别人心中的第一印象却是难以弥补的。 掌握正确的握手方式 握手,是社会交际中最常见的一种礼仪。它貌似简单,却蕴涵着复杂的礼仪细节,承载着丰富的交际信息。因此,要想成功地进行社会交际,就要掌握正确的握手方式。 首先,当与陌生人初次见面,人们都会重视自己的着装和微笑。但是,握手力度却能对人的第一印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在求职时,有力的握手可能让你求得一份竞争激烈的好工作。“握手得体有力”往往意味着此人善于社交、合群、友善,并且具有很强的支配能力;而“握手无力”则会给人留下性格内向、害羞和神经质的不良印象。因此,在把握好握手的力度,才是成功的关键。 其次,先自我介绍,再伸出手。通常是高职位的人或者女人、长者先伸手,表示愿意与对方握手。如果对方没有伸手,你应该等待。如果对方非常积极主动地伸出手来同你握手,你一定要去回握,否则,不但会让对方感到窘迫,而且也显得你不懂的礼仪。 第三,当你伸出手时,手掌和拇指应该成一个角度,一旦你的手与别人的手握在一起,你的四指与拇指应该全部与对方的手握在一起。不用拇指是“死鱼”式的握手特征之一,也就没有力度了。所以,握手要有一定的力度,表示你坚定、有力的性格和热切的态度,没有力度的手就是“死鱼”式的手,但又不要握得太紧,好像要把对方的骨头都握碎,则显得你居心不良。 第四,在与人握手时,要同对方的目光接触,脸上带着笑容,你同对方的目光接触表示你很重视他,你对他很感兴趣,同时也表现出了你的自信和坦然,握手的时候也要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 第五,掌握握手的时间,大约为五秒。如果少于五秒,就显得仓促;握得太久,反而显得你热情过度,特别是男人握着女人的手,握得太久,容易引起对方的误解。 心理小贴士 握手,社会交际中最常见的礼仪。它是一门有趣的艺术,通过握手就能让人们在瞬间产生种种推测和判断。同时,握手的信息是无言的,但它却是那么的丰富和微妙;握手又是如此地感性,它却在对方开口之前,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内心活动。握手,在社会交际中是如此的重要,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握手方式,才不至于让你的第一印象大幅下跌。 2.识人的学问——拥有一双慧眼 在社会交往中,要有一双慧眼,学会识别人的本领。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中,都会遇到识人识才的问题。在社会上,要学会懂得观察、快速识人,才能在社交上轻易地取得成功;如果没有学会快速“识人”的本领,就很有可能做一些徒劳的努力和牺牲,没有任何收获。因此,拥有一双慧眼,拥有识人的本领是多么的重要! 如今的社会,竞争是如此的激烈,而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都有不同的身份,与各种各样的人打着交道,这时就要把握好不同的交往方式。而在交往方式中,最重要的就是熟知他人的性格和洞察他人的心思。面对如此复杂的人又该如何去用我们的慧眼去识别呢? 慧眼识人,洞悉人之心灵(一) 第一种:喜欢眨眼的人,是心胸狭隘之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眼睛就可以洞悉一个人的心灵。如果一个人喜欢眨眼,则说明这种人心胸狭隘,给人一种不信任的感觉。如果和这种人进行社会交际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有什么事最好给他直截了当地说明,省得给你耍心眼。 第二种:总是习惯盯着别人看,给人以阴森的感觉 习惯盯着别人看的人,是一种戒备心极强的人。他们往往不容易表露自己内心的情感,总是给人以一种老谋深算的表情,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却不表露自己的心迹。对于这种人应该注意,不要出现过度的热情,或者说些开玩笑的言语,以免遭到他的算计。 第三种:喜欢提高音量说话的人 喜欢提高音量说话的人大都是自我主义的人。他们往往对自己充满自信,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凡事都要以他为中心,否则将会遭到他的反对,最终不得不向他妥协。如果认为自己不是那种阿谀奉承的人,最好与这种人划清界限。 第四种:在穿着方面表现的不拘小节之人 在穿着方面不拘小节,则代表这种人个性是比较随和的。当面对人情压力时,往往会表现的容易屈服。因此,如果有事情找他们商量时,最好先是跟他们套交情,这样做要比通过公事上的关系显得要有效的多。 第五种:一坐下就会翘起脚的人 当观察到周围有这种人时,就要非常注意他的行为。他们往往都是充满企图心与自信的,而且有行动力,一旦下定决心后就会立刻行动。 第六种:边说话边摸下巴的人 边说话边摸下巴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他们警戒心也很强。因此,与他们打交道就应该十分小心了,以免上了他们的当。 第七种:常常将两手环抱在胸前的人 常常将两手环抱在胸前的人,做事一向都十分谨慎,而且行动力也极强,他们往往坚持己见,却不肯听取别人的意见。 慧眼识人,洞悉人之心灵(二) 在人际交往中,要识别一个人,也必须特别注意突然出现的异常行为。当人在紧张或是有压力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做出某些动作,这样就有利于我们识别他们心灵深处的思想。 第八种:习惯触摸或按摩颈部 人的颈部有许多神经末梢,只要稍微按摩几下,就可以降低血压和心跳的速度,从而就会消除紧张的情绪。还有,抚摸额头或是摸耳垂,这是一般人紧张时会做的动作。同样,男生来回拉着领带,女生则玩弄颈上的项链,均表示一个人在紧张时所做出的动作。 第九种:常会表现出深呼吸或是话突然变的很多 能够立即平缓情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深呼吸。因此,当你观察到对方做出深呼吸的状态,就知道他可能在压抑自己的情绪。或是在交际过程中,对方一向不太爱说话,而此时话突然多了起来,也代表他的情绪开始变得不稳定。 第十种:把手放在大腿上 人在紧张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将双手放在大腿上来回摩擦,试图平缓自己的情绪。因此把手放在大腿上这个动作成为洞悉识人的另一个重要的线索。 如何掌握识人本领 在与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如何做到在开始谈话的几分钟内就能了解这个人?如何拉近对方与你之间的距离?如何找到对方喜爱的话题?如何让对方愿意开口?这就需要我们要有细心入微的观察力。 首先就是练习你的观察力,这是最重要的方法。其中,回想游戏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你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练习。例如,当你走入一个房间之后,闭上眼睛,尽可能回想在你走进房间之前你看到了什么,越详细越好。久而久之,你的观察力就会大大提高,你识人的本领也就会增强。 其次,当你观察过周围环境之后,还要再问自己,这些代表什么意义?例如,除草的人应该就住在那间房子里,因为门前的街道上没有停放任何除草维护公司的车辆。这是另一种练习方式也更进一步。不管答案是否正确,重要的是训练了你的观察力,从观察到的线索中做出合理的推论。当你真正和对方面对面接触时,就能做到随时保持警觉性,任何细节都不会放过。 第三,通过第一印象来识别人心。我们可以从对方的言谈举止来识别他;可以从对方的眼神来识人心;可以从人面部表情的变化来识人心;可以对方的体型坐相来识人心;还可以从对方的衣着服饰来识人心。这些则需要你要有超强的观察力,不断在交际中总结经验。 第四,通过人的言语心声可识别人心。俗话说,闻其声可知其人。我们可以从声音的清浊来识人心;可以语言的风格可识人心;可以从言辞的锋芒犀利来识人心;可以从笑声中来识人心;还可以从谎言中来识人心,什么是假言假语,什么是花言巧语。 我们掌握了识人的本领,就要正确地运用于社会交际中,最大化地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千万不要以貌取人,更不要嫉妒他人,也不可轻信他人。不要做一个小气量的人,要做一个学会大肚能容别人的人。 心理小贴士 一个人如果掌握了识人的本领,也就意味着这个人可以在瞬息之间,看透周围的人与事。辨别出一个人的真伪,洞悉其内心深处潜藏的玄机,就能以不变应万变,顺利地窥探出其他人情绪变化的温差,辨别出气色蕴藏的内涵,就可以在人生的旅途上左右逢源,移步生莲。另外,掌握了这样的本领,就可以认识他人的长短优劣,辨人于弹指之间,以察其心而制其人;现人于咫尺之内,识其言而审其本,就会将人生的“发球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 3.一定记住他的名字——拉近彼此心理距离 成功社交的人,总是能记住他周围人的名字。名字,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任何语言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记住对方的名字,并把它叫出来,就等于给对方一个很巧妙的赞美。于是,就能在社会交往中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否则,将会使自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由此可见,记住他人的名字是多么重要!记住他人的名字就可以拉近彼此之间心理的距离。第四章 社交心理,事半功倍在于心 2字数:5215 更新时间:2011-1-6 13: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