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善-5

购买店铺作为不动产投资的一个品种,具有既可出租、又可自营的双重特性,早就引起了投资者的注意。但是,并不是随便买个店铺都能赚钱,店铺的选择大有讲究。  投资店铺讲究地段,店铺的地段一般有三类:第一类是成熟的中央商务圈;第二类是成型的商圈,多邻近大型的住宅区或就业中心区,能吸引大量就业人口的商务办公楼或经济开发区;第三类是住宅小区内部。  在成熟的中央商务圈投资店铺,投资额较大,而且不同商务圈的性质及发展程度,都将直接影响店铺的经营效益及场地的租金。这种店铺的运作首先是借了近在咫尺的整个商圈的人气,再者有固定的人流量保证,方可“大树底下好乘凉”,得来全不费功夫。第69节:首善行为模式(12)  一般说来,就业中心区为住宅区提供了需求市场,住宅区为就业中心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店铺的兴起,将启动住宅与就业的二度兴旺,特别是新建楼盘的品质和价位会有明显提高,这反过来又会使店铺的增值更为可观。  若投资小区内的店铺,则需要慎重,一方面是人流有限;另一方面,住户在小区内消费仅仅是为图个便利,而难有持续的、大宗的消费。适合投资的小区内店铺,最好在较大规模或者是开放式小区,有宽敞的街区道路,小区主要出入口、街道转角等位置的店铺是投资的最好目标。  誕 依据经营需要选址  一要根据经营内容来选择地址。店铺销售的商品种类不同,其对店址的要求也不同。有的店铺要求开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比如服装店、小超市;但有些店就适宜开在偏僻、安静一些的地方,比如保健用品商店和老人服务中心,等等。  二要选取自发形成某类市场的地段。在长期的经营中,某条街会自发形成为销售某类商品的集中市场,人们一想到购买某商品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这条街。  三要选择有广告空间的店面。有的店面没有独立门面,店门前自然就失去独立的广告空间,也就使你失去了在店前发挥营销智慧的空间。  四要有“借光”意识。即把店铺开在著名连锁店或强势品牌店的附近,甚至可以开在它的旁边。例如,你想经营吃的,那你就将店铺开在“麦当劳”、“肯德基”的周围。因为,这些著名的洋快餐在选择店址前已做过大量细致的市场调查,挨着它们开店,不仅可省去考察场地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借助它们的品牌效应,“捡”些顾客。  国外的企业最注重“立地”的评估和选择,它们每扩张到一地都要先做卖场规模和商圈分析,这就是国外企业开店的首善。他们进入中国市场,都非常注重市场调研,尤其关注店面的“选址”。  麦当劳开店就极为重视地理位置的选择,中国的第一家麦当劳店开在了北京王府井的入口处,通过人流拢聚人气。香港人、台湾人生产穆斯林手表,上面的指针指向麦加,极受中东顾客的喜欢。  世界著名的希尔顿酒店以豪华著称,希尔顿酒店每进驻一地的首要任务,也要对酒店的地位位置、市场人流等情况做通盘了解。  他们对酒店的选址非常严格,必须是一个城市的中心闹市。希尔顿管这个叫“place and place”法则,就是每进入一地,都要做“立地分析”,以强调选址是酒店运营的重中之重。  在中国古语里,也有“一步差三市”的俗语,意为相距仅差一步之遥,其市场状况就相差“三市”行情,希尔顿的做法恰与中国古语相契合。  可以说,“立地分析”,正是众多商家开店之前的首善。  而在我们国内,首钢、宝钢都存在不注重地利、选址不对的问题,宝钢建在了沙质地上,首钢原来建在北京市西郊上风带,出于对环境污染等因素的考虑,不得不从市中心迁出,这都是未做好“立地分析”首善工作的表现,此点应为现在城市设计规划的前车之鉴。  5 将:率先垂范,立定标杆  孙子提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意思是说领导者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崇尚信义,笃信仁爱,如此才能吸引许多追随者。此外,他也应该具备决断的勇气,维持某种程度的威严。  智者识机权变,能提出可行的作战计划;信者赏罚分明,能激励士气而让士兵认为值得卖命;仁者爱恤上下,能笼络军心而得到他们的拥护;勇者身先士卒,敢于承担责任而不畏缩,能率领军队战胜一切困难;严者执法严明,能不因个人的爱好和私情而违法,士兵在平等中得到尊重。优秀的将领应该具备这五个方面,当然将领在这五方面是不可能全面达到的,也就导致了将领的优劣之分。  王永庆的“智信仁勇严”  台湾塑胶关系企业董事长王永庆先生,号称“经营之神”。他所经营的台塑、南亚、台化公司,经常包办民营企业的第一、二、三名,关系企业的总营业额每年超过1000亿元。第70节:首善行为模式(13)  王永庆先生兼备“智信仁勇严”的大将素养,如智,能掌握先机发展塑胶工业;信,产品严格要求品质,以至能畅销海内外;仁,能重视对客户的服务,以完善的产品为顾客所称道;勇,勇于开拓事业,如台塑美国公司、长庚医院、六轻计划等;严,对员工严格要求,但对员工福利也颇注重。  王永庆先生兼具此大将五德,难怪会成为经营之神,值得各位企业经营者效法。  “智信仁勇严”,曹操称此为“五德”,注曰:“将宜五德备也。”为将之材要五德兼备,不可偏废。杜牧对这五个品质的概括,“盖智者,能机权、识变通也;信者,使人不惑于刑赏也;仁者,爱人悯物,知勤劳也;勇者,决胜乘势,不逡巡也;严者,以威刑肃三军也。”兵法评论家贾林说:“专任智则贼;偏施仁则懦;固守信则患;持勇力则暴;令过严则残。”贼、愚、懦、暴、残五项,正好是智、信、仁、勇、严的反面,如果偏重某一方面就会演变成为另外的情况。“五德兼备,各适其用,则可为将帅。”  (1)将帅的“智”  孙武把“智”放在五德的第一位,表明了他对将帅智谋才能的非常重视。  “智”就是智慧,商人必须是聪明人。商祖白圭,是战国时的魏国之相,他提出商人应有的素质为:“智、勇、仁、强”,“智”也放在了第一位,白圭说:“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他指出:商人必须反应迅速,“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史记》中描述白圭“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也就是要逆向操作、不与人趋,这些都是智慧的反映。  另外两个大管理家、大商人计然、范蠡(陶朱公),也是智慧的化身,他们提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天旱时花钱造船,大水时花钱造车的反向思维模式;他们善于预测物价,“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凸显了中国式的辩证逻辑。  富者必用奇胜  司马迁说:“富者必用奇胜”,经商也要出奇。  如台湾商人在中东卖雨水赚了大钱;  巴西人建了一个巨物城,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日本西铁城以飞机空投手表来做广告;  茅台酒厂当年在世界博览会上故意打碎瓶子,香气四溢,从而赢得参观者的注意,最终获得博览会金牌;  美国商人雷诺兹信奉厚利多销,他把圆珠笔改名“原子笔”以迎合原子弹热潮,笔的价格从0.5美元上升为12.5美元,反而十分畅销。  有人爱说商人精明,其实这何尝不是智慧呢?商人的智慧,让他们能够先于竞争对手认识到潜在市场,用自己的创新开发出巨大的市场利润。  美国洛杉矶开了一家宇航麦当劳,顾客在吃汉堡包时可体验宇宙飞行的感觉;  法国的一些皮鞋商、意大利的一些服装商不追求流行,以“独此一家”反而引得富豪名流的光顾;  日本有个村庄一直富裕不起来,该村老人提议:干脆咱们住到树上,过原始人生活,吸引游客。果然,报纸、电视纷纷报道:日本竟然还有原始部落!从而吸引了无数的游客,该村于是就富裕起来了;  SONY公司创立时松下等大企业已经占领了绝大部分市场,SONY于是提出“间隙理论”:沿缝隙发展,开发别人忽视的商品。于是集成电路收音机、卧室厨房中使用的小电视机等走俏。  诸葛亮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察人事,四海之内,如同世家。”这是智的广博。孙子还说“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对胜利的预见不能超过一般人所知道的,并非最高明的,对于机遇和未来一定要有超越常人的敏感。为将者要有知情报之智,“兵者诡道也”,你必须从错综复杂的情报中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甚至“示形于敌”,做出假动作欺瞒敌人,声东击西、假痴不癫、树上开花。例如,在经典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中,韩信一边大张旗鼓的修理栈道做出一副要从栈道出击的样子,另外派人从陈仓小道,直接出兵蜀中,很快拿下了项羽的三秦地区。第71节:首善行为模式(14)  为将者的智还表现在谋略方面,刘邦平定天下之后,曾经得意洋洋地讲:“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谋圣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手下有范增,但是项羽不懂用。这是用人的谋略。  为将者的智还在于知“五胜”——“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一是敌我情况了如指掌,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打,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打,具有了这种准确判断力,就会取得胜利;  二是既能指挥大部队作战,也能够指挥小部队作战,具有这种应战能力就会取得胜利;  三是军队配合得当,上下一心,就能取得胜利;  四是以有戒备的军队对待防御松弛的军队,具有这样条件,就会取得胜利:  五是对方将领有能力,但是君主不会用人,或部队有实力但是将领乱调度,我方就会取得胜利。  这五条原则就是预测胜利的依据。但是如何才可能达到五胜的标准,那么就是一个度的问题。  刘备领大军去打东吴要报东吴杀关羽之仇,东吴当时没有什么大将,于是阚泽推荐了陆逊一个从来没有带过兵打过战的书生作为大都督出战。陆逊一上任就高挂免战牌,就是不出战,刘备也拿他没有办法,于是让一些老弱病残去引诱陆逊出战,陆逊的将领都着急了,你看看刘备这些破兵,我们不出战会给别人笑话的,陆逊还是不战。最后刘备迁营到一个树林地区,陆逊果断出击,“火烧连营五百里”,从此蜀国走向没落。战与不战,陆逊把握得恰到好处。  战国时代赵国将军李牧,守城3年不战,后面引诱匈奴深入,果断出击,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10年之内不敢进犯赵国边境。李牧也是一个神裁(神圣裁度)的将领。“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这是高超的领军艺术。兵无常势,没有规定的规则,完全依靠将领的度的把控,领导艺术中,这也是最难把握的。《中庸》说“过犹不及,不及尤过。”做少了做多了都不好。  一个好的领导,每日所为不过“度、量、衡”而已!  (2)将帅的“信”  《孙子兵法》中的“信”本义为真心诚意,一般理解为赏罚有信,也可以理解为信任下属,“信”既是领导自身的特质,又是在激励过程中所掌握的原则方法。它是指相信且敢于托付下属,使之放弃戒备的心理,诚心愉快地接受某项工作的心理状态。  通过信任激励就可以使下属产生荣誉感,增强责任心,激发事业心。《孙子兵法?九地篇》指出:“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意思是施行超出法定的奖赏,颁发打破常规的号令。这要求领导信赏信罚,敢于破格提升有胆识之士,满足士兵的成就需求心态。  领导怎样才能获得“信”呢?正如孙武在《孙子兵法?地形篇》中所说,将帅对国家“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作为领导如果真的能够做到大公无私、忘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哪有不能获得广大下属信任的。  孙武指出,只有真正地懂得“败兵六道”的将帅才能赢得信任、有效地行使领导职能。“败兵六道”的主要责任在于将帅,为将帅者不可以不仔细观察分析,在《孙子兵法?地形篇》中孙武论述的非常清晰:“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论语云“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子贡问孔子,国家最重要的是什么,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不得已要去掉一个去掉什么,子曰:“去兵”,子贡继续追问,再去掉一个呢?子曰:“去食”,“民无信不立”,即使没有国防、没有食物,还是需要一个“信”。第72节:首善行为模式(15)  “信”就是要讲信用,“民无信不立”。由于合同的不完全性,诚信是市场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在市场经济中,必须恪守信誉第一、用户至上、不欺诈、不做假冒伪劣等原则。湘财证券的座右铭就是:智、信、仁、勇、诚等,信用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中国古代文明表面上是道德文明,其实是谋略文明;道德是表,是遮羞布,权谋是里。  中国古代文化阳儒阴法,法家就是倡导阴谋权术。纵横家鬼谷子就主张暗箱操作,他称:“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如此的谋略文明,其特点是不遵循任何规则,道德信用当然无以立身其中。  如今,市场经济必须通过建立信用制度、鼓励企业参加ICE8000国际信用监督体系认证,以弘扬“信”。  将的信还在于讲赏罚分明,我们前面提到,“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害,勿告以利。”这是在一些关键时刻对原有法令进行修改,推行“无法之赏”,没有法令规定的赏赐,但是平时不能这么做。“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你制定一套规则并持之以恒地执行下去,老百姓就服从,反之,老百姓就不服。  诸葛亮对信将的定义:“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赏的时候不拖延,刑罚的时候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分,这就是信将。  我们讲执行力时,反复强调:人们不会做你希望的,只会做你检查的。  (3)将帅的“仁”  “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孙武指出“上下同欲者胜。”如何才能“上下同欲”,孙武告诉将帅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为“仁”。  《孙子兵法?地形篇》:“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意思是将帅对士卒能像对待婴儿一样体贴,士卒就可以跟随将帅赴汤蹈火;将帅对士卒能像对待自己的“爱子”一样,士卒就可以与将帅同生共死。这是孙武对将帅的“仁”具体的诠释和注脚。当将帅以极其宽阔仁慈的胸怀对待士卒时,在交战中士卒能不全力拼搏吗?  “视卒如婴儿,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很厚待士兵但是却没有办法驱使,就好像我们家里的小皇帝一样,没有用啊。“仁”不是光菩萨心肠,老好人,而是要有法令执行。“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要文武教化双管齐下才能管好。  诸葛亮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用自己的德行教育部下,用礼法规范部下的行动,对部下关怀备至,问寒问暖,与部下同甘共苦,这种将帅是仁将。  孔子:“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知通智,朱熹诠:“明足以烛理故不惑,理足以胜私故不忧,气足以配道义故不惧,此学之序也”。仁是儒家思想核心,知识的积累,心灵的感应,谋略和勇气,是实现“仁”的保证。  故孟子亦曰:“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得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故儒家将“仁”,视为治理天下,安身立命之本。  我们若能本着仁慈善良之心,则无论对上对下对同事,都会赢得信任。得他人倾力相助,何愁不成其事。这是将帅为帅的立身之本。  (4)将帅的“勇”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性就是人的整个精神面貌,表现为稳定性、倾向性、独特性和整体性。特定的性格特征直接影响领导的决策。  孙武从个性来讨论将帅特质。《孙子兵法?九地篇》说:“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意思是将帅要处事沉着老练,解决矛盾要公平,不带感情色彩,喜怒不形于色。这就是指领导者不仅要勇敢果断,而且应具备沉着冷静、稳健的性格和公正严明的、雷厉风行的个性持征。第73节:首善行为模式(16)  孙武还告诫将帅要注意气质和性格上的缺陷可能带来的危险。《孙子兵法?九变篇》曰:“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意思是,为将者有五种危险的性格和气质:有勇无谋,只知死拼,就有可能被诱杀;临阵畏怯,贪生怕死,就可能被敌俘虏;急躁易怒,一触即跳,就可能受敌凌辱而妄动;廉洁好名,过于自尊,就可能被敌凌辱而失去理智;过分溺爱部属,易被敌人烦扰而陷于被动。  《孙子兵法?火攻篇》中告戒将帅:“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战争中,将帅的思想意志、气质和性格上的缺陷,常可成为对方“攻心”的缺口。因此,古今军事家都非常强调指挥员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气质性格,谨防由于忿怒而头脑发热冲动行事。  狭路相逢勇者胜,“齐勇如一,政之道也;”所以,要把士兵的勇气鼓动激励出来,这个才是带兵之道。“勇怯,势也;”军队有没有勇气这个和大势有关系,所以许多时候士兵有没有勇气,和大将有关系。  诸葛亮把这种勇猛的人称为猛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吴起打仗前出发说这样的豪言壮语“出师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我出战只能马革裹尸回来,不能苟且偷生。所以吴起是勇将。  勇非匹夫之勇,勇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冷静理智之勇,是韩信胯下之辱的能伸能屈之勇。韩信之所以能忍,不是其他,正是一种对自己未来事业规划的先知,他将未来的伟业装在心中,于是能够忍受眼前的耻辱。  西方最著名的军事战略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这样说,高超的智慧兼普通的勇气,比出众的勇气兼普通的智慧有更大的作用。这也是孙子把“勇”放在第四位的原因吧。  (5)将帅的“严”  孙武强调对待士兵要“仁”,但是关怀和爱护都要适度,假若对士兵过分厚养,一味溺爱,违反了纪律也不严肃处理,这样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所以,孙武非常重视将帅带兵要严明军纪,赏罚分明。《孙子兵法?地形篇》具体指出:“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意思是,主将软弱而又缺乏威严,训练教育不明,吏卒无所遵循,布阵杂乱无章,叫做“乱”,这必然会导致军队失败。  《孙子兵法?军争篇》说:“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这就是说,以自己的严整来对待敌人的混乱,以自己的镇静来对待敌人的哗恐,这是掌握军心的方法。这种治军之法得以保障的基础就是将帅治军严谨、赏罚分明,使军队训练有素,有良好的军风和心理素质。  孙子本来是齐国人就是我们现在的山东,后来伍子胥介绍他到了吴国,吴王就问他你兵法这么好那训练一下我的王宫里面的妃子看看。孙子在为吴王操练女兵时,三令五申,吴王的两个宠妃却带头哄笑,孙子下令斩杀两个宠妃,众女兵肃然,没过多久就把女兵训练好了,这是以“严”治军。杜牧说,“严者,以威刑肃三军也。”  综观《孙子兵法》十三篇,几乎都贯穿着对将帅的最高要求,孙子非常慎重地提到“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他认为,将帅是国君的助手,辅助很周密,国家就会强盛;辅助有缺陷,国家就要衰弱。  对于企业管理者,甚至于最基层的员工,也都要在智、信、仁、勇、严五德上努力下功夫,使人人在所担任的职务上,都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孙中山早期思想中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就蕴涵各尽本分的首善思想。如此企业才能更成功,自己也才能开拓灿烂的事业前途。  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备五种素养:  智——有经营谋略,了解市场动态,有长远目光;  信——对股东、员工、客户和消费者讲求信用;第74节:首善行为模式(17)  仁——员工第一,顾客至上,关心员工,关心客户,以诚待人;  勇——勇于创新,果断决策,胸怀天下,有拓展事业的雄心;  严——对员工严格管理,对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严格要求。  而要培养员工成为强将,可以有如下做法:  强化企业内训练,实施体系化的职业训练;订立及实施职前训练与在职训练制度;建立企业内训体系,培育内部训练师队伍;授权与负责,严格要求成果;建立轮调制度;成立读书会;注重企业伦理、企业哲学及人生哲学训练;建立多渠道晋升系统等。  古人重视练兵,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今大多企业忽视“练兵”,常常只用不练。这就严重缺乏前瞻性,这样的团队在竞争中,肯定不能赢得市场。  将领是战争胜负的主导因素。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或是由大变小,由强变弱,关键在于将领的指挥。改变战争格局,影响战争成败的主观因素就是将领。假如你想成为领导型人才,也必须严格按照这五个方面修炼,缺一不可。  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服众,勇能果断,严能立威。《孙子兵法》的这五条用人标准对企业用人决策也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就是要做好用人决策。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意思是说,部将若能听从我的计谋,用之一定取胜,留用;部将不听从安排,用之一定失败,开除不用。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中层以下各级干部要能秉承经营者指示而执行任务,决不能聘用那些常发牢骚、意见相左、“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之流的人员。当然,“听吾计”的前提是经营者本身品质优秀,善于检讨自己,并在决策前善于收集信息,能让干部充分表达意见。最不能用的人是不能够或不愿意执行已制定的决策的人。  而在人生的旅程中,与人相处也要明察秋毫,注意防患圈子中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人物。  6 法:赏不逾时,罚不迁列  用兵者要知法。“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曲制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及组织运行方式,官道指职责分工,主用是指物资供应。  “法不信,则君行危矣”,说的是“法”须统一、守信;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杀贵大,赏贵小”,“法不阿贵,绳不绕曲”,说的是“法”须制约权贵;  大臣“虽有智能,不得背法而专制”,这是说还需“明法”,使得人人守法。  法,包括军队管理的所有法规。也包括行军临阵应战的常规法则,目的是使军队永远处在灵活运行的状态,让军队发挥正常的战斗力。这也是军队的业务能力,需要经过学习和熟悉,所以虽然读有万卷兵书,如果不懂得军队的业务和常规法则,也不可能当将领,这样会使军队的管理出现混乱。  不过业务和法规的东西,只要用人得当或愿意学习,也是很快就容易掌握的。但我们在分析研究竞争对手时,无论其管理是有秩序或是管理很混乱,我们都可以从这里认识到对方是不是能真正的发挥他的战斗力。  管理混乱,是军队作战的严重弊端。如果是我们出现这种弊端,就会使敌人有机可乘;如果是敌人出现弊端,就会让我们有机可乘。这就是以灵活机动打对方的不灵活。  《孙子兵法》中“法令孰行”是判断战争胜负应当考虑的因素之一。从经营管理来看,“法令孰行”,即哪一方的法纪、条例、标准能贯彻,从中可以判断一个企业的成败。  具体来说,企业中的“法”就是法纪制度、组织编制、人员配置、职责划分、产权是否分明、治理结构是否合理等,就是要规划设计企业的组织运作方式、指挥系统,明确岗位职责与分工、激励与惩罚,畅通物流,使企业成熟运营。  在企业管理中,有句话叫“人管人,人都急;流程制度管理人,人不急”,所以,企业管理就是要以制度和流程为主,以人治为辅,建立起完善的流程和制度体系。第75节:首善行为模式(18)  西方的企业管理就很注重流程制度的建设,所以国际标准大部分是老外制定的,没有流程老外都手足无措。老外就连一个郊游都要有一个计划和流程,让国人窃笑。我们在国外看到也时时感觉到老外对于职业的恪守和人际之间的礼貌。  当然,在我们中国做买卖,我们不能逃脱掉现实。中国的企业领导者如果没有威信,又没有形成良好的执行文化,再好的流程制度也可能是形同虚设。  中国社会暂时的不成熟,是因为在“文革”期间,社会抛弃了部分传统的文化道德和好的价值观,在改革开放的今日,当人们追求物资财富的时候,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观念对不道德行为的约束又尚待成型,社会目前还不能事先有效阻止那些不良商家伤天害理的行为。  不过,如果从当下开始致力于社会改革,那么,中国能够像经济改革获得成果一样,也快速地进入一个成熟社会。国家倡导“和谐社会”,窃以为正是此意。  为什么在新加坡鲜有不道德的商业行为发生?这是因为在新加坡,政府以及企业普遍默认消费者主权,消费者的不满可以通过向经理或者政府部门投诉而得到解决,而那些犯规者则可能要因此付出巨大的代价。企业知道,谁拥有消费者,谁就拥有更多的利润。  新加坡处处都在向你提示:这是一个优雅的社会,这里的乞丐是很少的,乞丐也都大多数衣衫整洁,他们只是站在或者坐在那里,甚至还有点矜持,从来不会跟着你穷追猛打。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很浓重的“人治”思想,而西方社会崇尚“法治”,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信用体制。在中国,有很多人无视安全交通法规,冲撞红灯的现象很严重,张瑞敏就曾调侃过“中国人不怕死”。  如今在中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对交通违规行为都实行严厉的处罚,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德国,交通违规行为很少,如果因为交通信号灯出现故障红灯一直亮着,德国的司机都会很严格地在红灯面前等上数个小时,并及时打电话找人来修理。因为,在德国已经形成完备的信用信息系统,如果司机存在交通违规等不良纪录,就可能在诸如贷款买房、商业运营方面受到责难。  德国人虽然处事精细严谨,但待人同样彬彬有礼。在德国的一些城市,人们乘坐公共交通时通过售票机自觉购票,偶尔才有人验票,街边售卖的报纸无人看守,需要者自觉付钱取走。  英国人的绅士风度至少沿袭了上百年,而英国和德国都不是世界上人均最富有的国家。1992年,英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77万美元(2005年超过3万美元),德国为2.55万美元(2005年为2.9万美元),都低于美国和日本。  那么,英国和德国为什么能够被视之为优雅社会,而一些经济最发达国家反而不能呢?所以,除了经济的原因之外,是社会的文化和道德观塑造了优雅社会。  优雅不但与完备的信用信息系统的建立分不开,还与人们多年来形成的公德意识、良好习惯、法制观念和文化氛围分不开。  对于西方管理,我们要改造后使它为中国人所接受。西方管理对中国企业讲,只能是借鉴,不可能完全代替中国的企业管理,而且也代替不了。例如,在企业管理中只讲西方人的法制不行,还必须讲东方的柔性管理,做领导的要以自己的形象赢得支持,以人格魅力激励部属。  “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这是我们对待西方管理的方针。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中国的企业管理能够自成一家。中国企业管理产生的人文沃土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中华民族是富于创造的民族,它不仅会借鉴,而且还会改造,更会有自己的创新。  西方原是自由经济,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碰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以罗斯福为首的一些开明领袖学习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计划与改善劳动者的生活待遇,既抑制了生产无政府状态,又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赢得了经济的大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推行计划经济,也碰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同样需要引进市场经济,激发企业活力,推动经济发展。第76节:首善行为模式(19)  企业管理工作所面对的都是生产力的载体,其直接目标是盈利;在这种发展的本能要求下,其管理必须具有“刚性”,即以法治企。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不能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就不是好企业,企业也就发展不起来。  这是所有企业的“共性”,而且是管理的主流,任何发展起来的企业无一例外。西方的企业是这样,中国的企业也是这样。  企业管理有自身的演化史,自身的特点。不管是西方企业还是东方企业,其发展都离不开五大因素:资金、机器、原材料、人与管理,也就是通常说的5M,其中,人是核心因素与唯一的活因素。只有管好人,然后才能管好其他因素,才能取得效益。  人不能单纯用行政办法,必须利用人性进行管理。这一点,美国通过霍桑实验花了12年时间才认识到这点,并提出了一套人性管理原则。这些原则,经过几十年的验证,各国基本达成共识,促使东西方管理都向“人本管理”方向发展。  西方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个体”,提倡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而东方的人本管理的核心是集体,以和为本,群策群力、共图大业。但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与西方管理方法的引进,以及对中国现行企业管理的改造,二者之间的差异则越来越小。  总之,作为首善行为模式,求其道,方能得其妙。  企业在经营管理的时候要掌握住“道、天、地、将、法”的精神,按照企业发展的阶段,因应内部、外界情势,灵活加以运用,这样自然就能达到全方位管理的境界。  “道”在国家来讲就是治国用兵之道,对应在企业就是经营理念、企业精神,最后演化成企业文化。  “天、地”讲的是企业环境,包含内部、外部的环境,市场规律,以及竞争的环境。  “将”以国家而言指的是将领、官员、干部人员;对应到企业指的就是员工与干部,人人皆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这是非常重要的。缺乏中层,领导便成光杆司令;没了领导,干部变得群龙无首。一个优秀的领导加上一班精兵强将,方可成就大业。  “法”在国家指的是法令规章;在企业就是指制度、规范和流程。法使大家的行为有了准则,不可以胡作非为。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有为自己的企业立规的先觉性,规范会使企业的运营更加有理有据、迅速高效,有助企业良性发展。企业必须要建立简单有效的制度、规范和流程,并且彻底加以实施。  组织生存发展的优化轨迹就是,管理人员监测外部环境及行业状况的变化,借助机制,发挥创造性,重新配置内部资源,做出应急反应,以保证组织朝接近总目标的方向良性运动。第77节:人人成为“首善家”(1)  第四篇  人人成为“首善家”  今天你首善了吗?  1首善家就是悟道者  慧能是位禅宗大师,一次到法华寺给和尚讲经。当时,庙里的旗幡在空中不时地飘卷,其中一个和尚说:“旗幡动得多美啊!”  另一个和尚反驳道:“那是风动,你老兄莫非搞错了?”  第三个和尚道:“风和旗幡都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因此,动是不可能的。”  第四个和尚持另一种看法:“根本没有动的旗幡,只是风使自己在动。”  当这几个和尚争论不休时,在一旁的慧能口吐妙语:“不是幡动,不是风动,是人心自动。”众和尚听他这么一说,无不为他的高论折服。  对于风动还是幡动,虽然是个简单的问题,可是慧能的解答,深得禅理。  慧能的说法发人深省。古往今来,功名利禄对于人们是否能够形成诱惑,就其实质来说,就是一个“心”,一个心动与不动的问题。  宠辱不惊,世事于我如浮云,不管外界如何变化,我始终情绪安详,淡泊名利,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无论是禅宗的“棒喝”,还是达摩的“面壁”,无非都是要求得心绪的安宁,以达到“开悟”的境界。  倘若不是这样,一天到晚患得患失,举棋不定,被自己的欲望驱使,那就心动神疲,人生的“成本”都耗费在这无端的揣测和顾虑中,又何谈事业的成功?  归根到底,要做到心绪的安宁,还在于“道法自然”,回归真实的自我。对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下面的一则真实故事中感悟更多。  闹市读书与卖肉  市场上摆一豆腐摊。  摊主是位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带着啤酒瓶底似的眼镜,总是捧一本厚厚的书,投入且安静。你把一元钱递过去,彼此不说话,握刀一切,块儿或大或小,也不称,递给你,笑笑,继续看他的书了。  某次我注意了一下,看到封面上写着“欧洲哲学史”。于是,我佩服得不得了。试问,如此喧哗之闹市,能得一宁静心境,岂是易事?深山老僧古庙方丈也不过如此吧!  豆腐吃得烦了,我也买排骨。肉摊主是位中年人,长相很像张飞,闲时喜下象棋,敲着剔刀,吼着对方,快啊,快啊!似要吃人。典型的市侩模样。  我有次买排骨,正好卖完。摊主说等一会吧,马上就到。就等一会儿。棋是不下的,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  于是谈起那位戴啤酒瓶底眼镜的年轻人。我感叹道,不容易啊,在这种嘈杂的环境里竟还可以读书,那种宁静,那种心境,岂是一日这功?  卖肉的笑了,笑得有些放肆。笑完了,一本正经地说,那不叫宁静。  那叫什么宁静呢?卖肉的继续说,要么卖豆腐,要么读书,边卖豆腐边读书算哪门子事?你说他是卖豆腐宁静还是读书宁静了?要读书就在家里读,跑到市场上干嘛?摆姿态?  可能是生活所迫!我说。  那就好好卖豆腐!卖肉的再一次把剔刀敲得啪啪直响,那就大场吆喝,那就想办法早些卖完,多赚钱,然后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读他的书去!农贸市场是读书的地方吗?  这时排骨送来了,他开始剁排骨,刀起骨断,游刃有余。他笑着说,我就很宁静,我什么也不想,只想着卖肉。哪天我想读书了,我就只读书,我会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只读书。什么叫宁静,什么叫超脱,这才算啊!与现实生活脱轨了,不务实了,还宁静个鸟?  他把剁好的排骨扔到秤盘上,算算,一伸手——给钱。  在回去的路上,我想,也许这个卖肉的,才真正算得上古刹老僧呢。  所谓“君子坦荡荡”,只有坐怀不乱,遵从规律和人生的节律办事,才能求得心绪的安宁,真正悟透其中蕴涵的“禅机”。  深度剖析,还会发现有的人心之所以不能坐怀不乱,乃源自于内心的不自信,而自信的不足往往起因于不能“节制”自己的行为。  “自信”与“节制”乃是个人成功的首善第一要素。  在现代心理学中,也有人将“节制”称为“情商”。  要悟透冥冥之中的首善法则,更需要具备“慧眼”和“慧根”。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是说“君子”无所求又甘于付出,才能“淡如水”;而“小人”往往有所图或心怀不轨,才会“甜如蜜”。  细细品味,就会发现这句俗语隐含着极强的悟道:  只有拂去内心的浮尘和贪念,不为“甜如蜜”所动,才能产生出“顿悟”,找到隐匿在尘世深处的“禅机”。剥离外在的“躯壳”,见到的是内在的“灵魂”。  亚洲首富孙正义在23岁那年,得了肝病,整整住了两年的医院。对于常人来说,住院两年无疑是一场“灾难”,而他用这两年成就了自我的悟道。  在两年当中,他阅读了上千本书籍,之后,他根据自己读书的心得写了从事40种行业的发展计划。  他反思自己多年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终于明白了——要成为世界首富,就必须从事最新兴、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  他一出院,就以坚定的信念决定进军计算机行业。  如今,谁是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受益者?不是比尔?盖茨,而是孙正义。  谁是网络时代的无冕之王?不是杨致远,还是孙正义。  与诸多网络英雄相比,孙正义在互联网这块大蛋糕上,切走的比地球上任何人的都要大。  这几年,他如同互联网上最狂热的赌徒,向100多家互联网公司下注,总额达到17亿美元。其中8家公司已成功上市,他的投资额为9.06亿美元,而换得的市场价值高达141亿美元。第78节:人人成为“首善家”(2)  他的网络帝国还在不断扩张……比尔?盖茨被称为信息技术领域的天才,孙正义则被视为信息产业基础设施领域的天才。  没有孙正义两年的悟道,何来其后网络帝国的扩张!  这种悟道实抵“雄兵百万”!财富因此滚滚而来!  这真正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好眼光”、“大视野”!  说他“顺应天时”,就是把握了“大趋势”中的“小趋势”;说他“占尽地利”,就是掌握了“大格局”中的“小格局”;说他“攫取人和”,就是“名正言顺”,做到了“一呼而百应”。这就是一种真正的悟道!  作为“不败法则”的首善,用武术做比,就相当于深厚的内力修为,乃是“内固根本”。首善的缺失,必然会因忘其根本而导致“元气大伤”!  首善就是要想清楚你的方向、所处的局势、最终要什么,兼顾和贯通“过去、现在、未来”,运用正确的思维模式,选择准确的行为模式,意在笔先,开始便向此方向努力,以控制整体事件的进程。  因此,首善家最重要的,就是“上下而求索”的悟道;在此过程中,首善家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悟道者。  2 首善的至高境界  誕 “群龙无首”  在一般人印象中,“群龙无首”不是什么好字眼,无非指一个组织、一个单位、一个团体缺少领导人,没有秩序,没有效率,乱成一团。  不过现在对“群龙无首”也有不同的诠释。  卜者说,易经“群龙无首”是吉卦,意思是说,龙失去了头却还能正常生活,运作自如,这是平常训练有素的结果,是好事一桩。  我们首先来反思一下“火车头作用”。  一般人都认为,上至国家,下至家庭,包括组织、企业、团体、学校、军队都应有领导人,领导人要扮演火车头的角色,带着所有成员顺利往前走。  不过有些领导人强过头,组织内的事大大小小一把抓,成员也就逐渐依赖成性,凡事等候指示,等待决定。决策之时“一言堂”,一旦没有领导人,就不知如何是好,运作停摆,无法前行。  失去了领导人,成员就连生存都有问题,这不是显示领导人很能干,而是领导无方,体系瘫痪的表现。  其实一个组织、一个团体应是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分进合击,才能运作顺畅。作为领导人不能也不必事事身先士卒,而是把制度定好,游戏规则定好,“率先垂范”之后,成员“依法行事”。  领导人重要的责任是训练成员、教育成员,使每个成员都能各据一方,做好自己的工作。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旦用了人就应信赖他、支持他、肯定他,而不是事事放不下,处处都担心。人的体力有限、时间有限,事必躬亲的结果会把领导人累死,让领导人失去领导功能。  当父母也是如此,有些家长对孩子不放心,处处束缚,样样代劳,拿不起,放不下,孩子依赖成性,一旦父母远行,孩子就无法生活,家里也乱成一团,自认爱子女却是害子女。  在好的企业组织中,无论领导人还是成员,应依职分权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自己该负什么责任,该做什么事情都应弄清楚,一旦有了变化,要如何回应、如何应变,早就应有一套模式,依照流程和制度走即可。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出现任何危机时,缺乏任何一个人都仍能确保组织正常地运转一段时间。授权与控制良好的企业,就完全有可能做得到。  当然,这里说的“群龙无首”,我们并不是说不需要管理者,我们决不劝管理者把权力都扔掉,这显然不行。我们能做到的限度是自己即使失踪几天、几十天,我们的企业仍然可以照常运转。在西方管理中,是形成了职业经理人制度,即使企业主脱离主位,企业照常能够运转,而中国许多企业就是企业主“一人之治”,没有他的存在,就会陷企业于生死危亡境地,这实则是未做到“群龙无首”的首善缺失!  为什么在中国许多企业中,企业的规章制度往往会沦为墙上的废纸?为什么诸多老板事必躬亲、苦不堪言,却从未能体验现代企业如臂使指的愉悦?为什么“富不过三代”成了很多创业成功者挥之不去的心病?第79节:人人成为“首善家”(3)  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的商业、企业管理缺乏对组织基本的尊重,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蔑视制度。缺乏制度的企业必定不能规范执行力,也就只能靠老板的“一人之治”去解决问题,结果,老板们忙得“苦不堪言”,而员工们反倒在一旁“幸灾乐祸”。  假如一个员工偷窃了自己店里的东西,应该如何处置呢?按照组织制度管理原则,当然是按照制度赔偿、开除甚至是报警,但中国传统管理却不会简单地这么做:  在一个描写中国老字号“全聚德”的电视剧里,老板面对偷窃了店里鸭的大师傅,并没有采取制度规定的开除的方法,反而是通过事先设置计谋,在大师傅偷窃烤鸭的瞬间突然出现,并且当众宣布大师傅是首先发现了窃贼、并赶走了窃贼的人。  就这样,一个组织内部的“内贼”,在老板的巧妙设计安排下,反而成了擒贼的“英雄”。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的计谋管理,它所破坏的是组织的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但换来的却是大师傅更加感恩的工作。仅仅就这个独立的事件本身来说,我们不得不为中国人聪慧的计谋式管理叫好:既警告了大师傅,又保全了他的面子,同时还赢得了心知肚明的员工的敬佩,可谓“一石三鸟”。  仅就这个事实的结果来看,中国的企业完全有理由嘲笑和蔑视制度,因为这样做的效率和效果,远比简单地开除更好。一个中国特有的商业现象被忽视了——一个创造了巨额财富的伟大商人,与其所领导的企业的规模、产品、影响力,常常不匹配,甚至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事实上,对于“富不过三代”的担忧其实正是因为利润是来自于企业家的个人能力,而不是来自于组织能力。“组织能力”可以被不断沿袭下来,但“个人能力”却只属于企业家个人。他们的思维模式与盈利能力,依旧停留在“商人与客户”的关系阶段,他们所具有的情感投入、察言观色和人情练达的能力,所匹配的正是传统的一对一、面对面的传统商业盈利模式的要求。  因此,企业家、管理者个人的去世,也就意味着组织的消失,显然,在这样的状况下,能够“富足三代”已经实属幸运。如果今天的中国企业家不能清醒地区分自己企业的利润空间是来自个人能力,还是组织能力,那么,就意味着依旧处在危险的混沌状态;如果中国的企业家不能创造出强大的组织能力,那么,渴望实现所谓的企业基业长青,就成为了一张空头支票。  只要形成了首善的思维习惯,并让首善的理念贯彻到生活中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培育首善的行为习惯,就能形成“自运行机制”,做到“群龙无首”,使系统自如地运转起来。  又比方说,在企业中如果建立了企业训练体系,建立了内部训练师队伍,形成了岗位培训、挂职锻炼、“传帮带”的培训机制,就能很好地解决企业自身的培训问题,这个时候企业的培训就无需或者说可以减少使用外聘培训师了。  例如,通用电气集团形成了良好的人才选拔机制,不但为其他世界500强企业输送了很多优秀的管理人才,自身也极少出现人才断档。而同样是500强的个别企业由于未形成这种机制,则多次出现过大的震荡。  从首善的角度来说,“群龙无首”体现到企业管理中,就是不要把事情复杂化,抛开那些繁文缛节,我们得到的最终是效率。  “群龙无首”就是要让管理“傻瓜化”,形成机制,把事情做对。  例如,许多企业提倡一页纸报告,一分钟汇报,还有流程制度的表格化,组织的扁平化,其实都是管理“傻瓜化”。  《孙子兵法》也讲:“上兵伐谋,治众如治寡”。  首善的最高境界,也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一个企业或组织中,只有目标集中,在一种尽量简单化的体制中,才能保持更高的组织效率。  在企业组织中,管理的最高境界并不是把流程和制度复杂化,而是要用格式化的表格,把所有的信息都放到共享的企业网络信息系统里,最终就是要把事情简单化,同时,形成良性的运行和核查机制。第80节:人人成为“首善家”(4)  在英国上议院的楼梯口处,曾长年累月地站着一位老人,大家都不清楚他是干什么的,但在政府每年的人员编制中都有他。原来,在17世纪时,英国王室设置这样一个位置,是为了检查议员先生们是否戴了礼帽。  传统的威力是如此之大,议员们早没了戴礼帽的习气,但这一位置却奇怪的保留至今。正是缺乏一种首善的机制,导致了这一毫无意义的肿块的存在。  同样,公司也不可能完全避免无意义的肿块。通过首善法则的运用,我们可以尽量地削减它。  许多公司在创业之初,规划都是较小的,人员是人尽其能,公司全效率地运转着,但业务的发展必然导致人员的扩充,早先的精练作风无形中可能就慢慢消逝了。人们的视线开始模糊,并可能忽略了原来的目标,因为有太多的东西来干扰他们。  对此,彼得斯也认为,过多层级设置会减低工作效率,造成组织机构的臃肿,而他发现那些效率最高的都是那些小厂而不是大厂。公司的规模一变大,就必然带来复杂性。要想使一个组织能更好地发挥效用,就要保持组织的扁平化,尽量使事情保持简单明了。  誕 “呆若木鸡”  当一个人刚步入社会时,他会抱着好奇心试图去尝试和探寻一切,而当稍有智识和才干,便容易与人盲目攀比,或者自以为才高八斗,干出一些力所不能的事来。  或者在相互比较中,发现了自身的不成功,便陷入卑微和自责的失落心境,进而在寻寻觅觅中迷失了自我。  而一旦在经历风雨之后,就可能产生出“顿悟”,无论发生什么,对世事都能保持一份坦然的心态。  古代有个成语叫“呆若木鸡”,最能说明这一人生的心路历程。  有位纪先生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找来训练斗鸡。  纪先生才养了10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  纪先生答道:“还没好,这只鸡性情高傲,自大得不得了,时候还不到。”  过了10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答说:“还不行,它们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起来。”  又过了10天,齐王又来了,他已经很不耐烦了,当然还是关心他的斗鸡,纪先生说:“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  一个月后,齐王已经不抱希望来看他的斗鸡。没料到纪先生这回却说:“差不多可以了,鸡虽然有时候会啼叫,可是不会惊慌了,看上去好像木头做的鸡,精神上完全准备好了。其他鸡都不敢来挑战,只有落荒而逃。可见它真是天下无敌的斗鸡!”  现在对成语“呆若木鸡”的运用,其实已经脱离古意了。这是需要我们反思常识的。  我们看到,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形状呆,实际上却很能斗,可以应战,可以吓退群鸡。活蹦乱跳、骄态毕露的鸡,反而不是最厉害的。  目光凝聚、纹丝不动、貌似木头鸡的人,才是武林高手,根本不必出招,就令敌人望风而逃。  “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说的也是真正的高人不到关键时刻,是不会轻易显山露水的。  当然也有人理解偏了,以为真正有才华的人就是不显山露水,而那些爱表现自己的人往往没有真本领。  他们理解的偏差在于没有关注到“不轻易”三字,也就是说,真正的高人在关键时刻是一定会显山露水的,否则他就永远只能是所谓的“世外高人”。  对“真人不露相”的全面理解应是:不管受什么委屈都要忍着,但有机会了也不要谦虚,所谓待机而动,同时也要见好就收,不要好戏唱过头。这样才能收放自如!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在“知识爆炸”的今天,竞争愈加激烈,而表现自己愈加重要。如果你毫不表现自己,即使你是一块“璞玉”也会被别人当做“石头”的。在石头和璞玉之间,人们一定会选择后者的。  在关键时刻仍不知露相的真人,势必会被淘汰,淹没了自己的才干,成为怀才不遇的“世外高人”而最终一事无成。第81节:人人成为“首善家”(5)  古代有个叫“毛遂自荐”的故事,讲的是战国时代发生在赵国的事。毛遂是平原君的门客。秦军攻打赵国,平原君向楚国求助,毛遂自动请求前去。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国君谈了一上午毫无进展,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君才答应出兵,救了赵国。此后毛遂得到了重用。  在时机成熟,需要我们挺身而出的时候,一定要显露才华,“该出手时就出手”。  如果毛遂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又有谁会知道他有超人的才能呢?如果他不去楚国,那么平原君肯定搬不到救兵,赵国一定灭亡。由此可见适当表现自己,在关键时刻展露自己的才华是多么重要!  而人生在经历风雨后,就会逐渐进入“遇事宠辱不惊,胜似闲庭信步”的境界。  具备豁达大度的胸怀,及不为世事所累的洒脱,反而更能做到“以我为主,主动出击”。  我们这里讲的“呆若木鸡”,如前所述,并非真呆,而是指心志的沉着与冷静,这种沉着与冷静,是一种自信与实力的体现。  正所谓“静如处子,动如脱兔”,首善就是这样一种“内力”修为。  这种修为达到一定境界,就能成为“琴道高人”,弹指一挥间,三丈开外击人于无形!  誕 “有为”“无为”  “顺应天时,事到功成,无为而有为”,被很多人作为人生信条。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的一位朋友在乘车时,跟一位年轻“的哥”闲聊,大谈特谈“顺应天时”之道,颇为自得。  不料,“的哥”调侃道:“我现在还处在‘有为’阶段,不要跟我谈‘无为’。”  笔者在场听到这不经意间的一句话,猛然警醒:跟一位年轻“的哥”谈“无为”,是不是过于消极,或过早了些?  通过对中国古文化的研究,笔者发现,“无为”也是有条件的;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不能忽略此一信条所蕴涵的首善法则。  人们在年轻的时候,往往是一无所有,需要白手起家,如果不知“有为”,在现实中就有可能是一叶浮萍,“随波逐流”,这可不是“无为”了。  而当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处于优势地位时,只要“顺天应人”,就完全可以“事到功成”,而且这种“无为”还有助于发挥出系统的最佳效率,因而是极为重要的。  在这个阶段,就如同《基业常青》所说,已经造好了“种”,或者是营建好了“孵化器”,“自运行机制”已经完全建立。  所以说,人生的成长或者是组织的壮大,虽然在过程中会要“有为”,但最终的目标是要追求一种“无为”。  常听一些成功人士谈起,要在40岁以前“退休”,在50岁交“接力棒”,与其说这是一种“隐退江湖”,不如说成是追求一种“无为”的境界;是在事业有成之后,对首善法则的不自觉的认知。  下面,我们就对古代的“无为”做一番探究。  老子在《道德经》中谈到“无为”。这里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强作妄为,要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  “道法自然”做到了,不强作,不妄为,就能够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境界。  任何事物在变化过程中都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有与无相继替代与变动。  王安石强调“有无之变,更出迭入,而未离乎道”。也就是说,归根结底,有无的对立统一关系是道自身的表现,所谓有与无都只是关于道之存在形式的描述而已。  老子以车轮为喻,30根辐条共同连接到中间的车毂,在毂中有可穿车轴的空洞,这样才能使车子发挥作用。毂中的空洞就是无,老子据此而言车之用在于无。  王安石认为,老子的说法是片面的。毂辐虽然以其“无”而为车之用,但是毂辐本身则是“有”,只要工匠把毂辐造出来,自然就形成了中间的空洞,也就有了“无”的作用。因此,“无”之用是不能脱离“有”而单独存在的。  如果只看到了“无”的作用,而不造毂辐,那么哪来车之用呢?王安石由车之有无进而谈到社会政治层面的有无。相对于礼乐刑政来说,自然无为就是“无”。但是,如果没有礼乐刑政这些社会规范,而只是一味强调自然无为,那是不可能治理好天下的。第82节:人人成为“首善家”(6)  王安石还说:“有为无所谓,无为无不为。”从效果上来说,那种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有为”,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而顺应事物发展规律、毫不费力的“无为而为”,则无事而不成。  对于“无为”的理解,儒家和道家也有所不同。  儒家并不反对无为而治。无为能治更佳;无为不能治则当有为而治。  道家为政并非主张一切无为,而是主张该为而为,不该为则不为。先有无为思想,然后可以有为。无为有为均以民为本,以人为道。  何为无为?“处权而不用,清静而不动,宽大以兼容,慈厚以怀众,以民为功,以众为势,由此无为而治。”当政者无为,国民方能有为;当政者有为,国民则被迫无为。国权政权膨胀,人权民权则受压;国权政权俭约,人权民权方易行。  可以看到,古代的这些“无为”智慧,“无”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意思。而我们做首善,如果能做到“无为”,实际就可以“顺天应人”,达到一种极高的境界。  3 先是首善家,后是企业家  从首善的观点和角度来说,我们更倾向于将那些企业老板称之为“悟道家”,而不是“企业家”。对于“悟道家”的称谓,最为关键的就在于显露真心、要悟真道、探求本源、反思常识。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首善需要处处体现,作为企业家、战略家、领导者和经理人,只有先成为一名首善家,完成对企业的悟道,才能站在企业的高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其行为表现才能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相吻合。  例如,目前世界上正在推行“全面员工满意管理”的活动,大多数企业也逐步意识到只有员工的满意,才有客户的满意、组织的满意。所以说,“员工满意”就是“客户满意”、“组织满意”的首善,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认同、忠诚和投入,是企业的一笔宝贵财富。  另外,针对知识型员工的“人本管理”、“知识管理”的提出,也是一种符合时代特征的,潜在的首善法则在起作用。  在企业组织中,许多的首善工作若环环相扣,会产生出一种协同效应。  例如,实行流程再造是组织扁平化的首善,而组织扁平化是提高组织运行效率,提高组织效率的首善。  领导管理的首善法则是“管得适度,才能管得最好”。  根据科学测量,领导管理最适宜的幅度一般在7人以内,保持适宜的管理幅度(也就是“管得适度”),也就是领导管理效率(也即“管得最好”)的首善。  实施准时生产、零库存制度,处理好与协作厂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降低成本、节流开源的首善。  再比如,优秀的企业内部培训师对培训的首善运用包括:培训前要做好需求分析;要预先定好培训课程的框架体系;培训开始时要启动学员的注意力;培训过程中要促进与学员之间的良性互动,等等。  在企业组织中,缺乏首善的事情很多,其表现是临阵磨枪,治标不治本。  这要求我们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中,追本溯源,以首善思维、企业的首善就是要注重这个“首”字,就是要所有的事情虑在议先,议在定先,定在做先,做在说先,尤重防患于未然。  以企业员工做工作计划为例,我们看到有许多的员工做计划,就是一个单纯的方案,而未做好附属的配套体系和跟进措施。这样的计划是难以实施到位的。  企业员工无论是做计划还是做别的事情,最需要遵从的就是5W1H,这是最基本的做计划的首善法则。  5W1H是指:what(什么事);why(为什么);where(什么地点);who(对象是谁);when(什么时候);how(如何进行)。企业员工计划行为的首善就是5W1H,是分析Know-what/why/where/who/when/how的必然结果。  遵照做计划5W1H的首善法则,单纯设计一个方案,还只是完成了计划的20%。一个完整的计划应当包括方案、工具、流程、推进的时间、过程控制等五个关键要素,只有全面把握,才能算得上完整。第83节:人人成为“首善家”(7)  在还没搞清什么是5W1H之前,就开始去做计划并递交给老总,最终的结果是导致老总的“两难”:你说不批吧,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你说批吧,又怕这种不到位的计划,会造成执行不能,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后果。  在企业中,要处理好上下级的关系,也需要做好首善。  对于下级来说,要先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不能逾越自己的身份,去干扰上级的工作。因此,要服从公司的规章制度,要在企业的流程和制度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对于上级来说,要明确自己的任务是制定公司的战略、规程,对员工进行绩效辅导,培育和选拔优秀员工等,而不要随意插手下级的工作,给下属充分发挥才干的空间。  上下级间进行沟通时,要做的首善工作:就沟通的重点做好记录,准备问话提纲,以节省沟通的时间。  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还要准备好合适的记录工具等。这就是沟通前的首善。至于沟通过程中的首善,则是要互相尊重,要仔细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话或随意插话,要全面理解对方的语意,以不致出现偏差。  就企业运营的整个流程来说,企业运营的六大要素可概括为“产、供、销、发、人、财”,而无论是整个企业运营系统的首善,还是这六大要素的首善,对做好企业的运营和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要加工生产零部件,先要配置或引进先进而优良的生产线,在具体加工零部件时,先要定好零部件生产的设计图,否则就有可能生产不出合格的零部件来。所以,性能优良的生产线及设计良好的加工图纸,就是加工生产零部件的首善。如果产品的模具粗糙,设计图不精准,工艺设计存在问题,加工生产出来的零部件必然也会存在缺陷。  配置或引进性能优良的生产线的首善是要做好设备管理。设备管理又可分为行为前及过程中的首善两个部分:  设备管理之前的首善是要做好市场调研,不买错设备,并以最好的性价比购买。  有些设备是可以及时到市场去购买的,有的在市场上难以买到,甚至还要通过进口,所以需要做好库存储备,以备生产即时之需;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先做好设备购买的规划。所以,这里还要涉及到设备管理过程中的另一个首善——库存管理。  海尔在生产环节的首善就做得很好,它们在每个人负责的产品线上,都立有牌子,标明了其应负责的责任范围,建立“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制度,以及一系列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产品供应的首善是要建立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  例如,要建立一整套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良好的产品供应系统,处理好各产品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使产品的供应和配套服务及时到位。  产品销售的首善是先要做好关键客户销售、做好终端渠道管理,并且要通过销售环节了解顾客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提供更适合客户需求的产品。  例如,格兰仕对产品销售的首善是:将产品定位在低价位的微波炉产品上,要打造微波炉品牌的第一。因此它们的研发重点,包括产品的设计,都是以低价位为出发点的。  在企业中,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同样离不开首善。  在企业内部选拔人才,要先做好未来的人力资源规划,做好人才储备,建立内部的人才任用标准;在招聘外部人才时,也要根据企业的人才规划,做好岗位职责描述,定好选聘标准。这是先挖坑后栽萝卜的正确做法,而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能因人设事;企业中要辞退员工也需要先做好首善,就是要确立辞退员工的合理标准。  例如,如果设定好了绩效考核标准,并且实行末位淘汰制,大家都一视同仁,那么员工在被辞退时就会心服口服。辞退员工是企业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而做好这些首善工作,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企业中做好财务管理的首善,是要先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要反思企业生存的目标。如果企业生存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那么财务管理就不能管得太死,而是为了用活增效。第84节:人人成为“首善家”(8)  在此过程中,还要贯彻现金流就是人体血液这样的观念,不使资金链中断,这就需要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反馈机制,进而制定出符合实情的财务预测和规划,为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我们看到,未做好首善的管理是不到位的管理,是一种“缺陷管理”。  真正的企业管理高手,不应该是“事务专员”,而应该是“首善家”。首善做到位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因此,无论是企业家、战略家、领导者还是经理人,如果要融合到企业中,最先要做的就是要转变观念,成为“首善家”。  4 “回头是岸”:首善定兴亡  首善是战略前面的战略,是视野背后的视野。如果不做好首善,所谓的战略、执行、细节等都无从谈起。而那些正在大谈特谈战略和执行的组织或个人,其实都要受到潜在的首善法则的支配。  无论是战略也好,细节也罢,都是人们依据企业所处的客观环境条件来制定的。  我们说,纵有诸葛亮的《隆中对》,如果没有对时局的分析,他的这篇影响深远的战略之作就没有意义了,《隆中对》提出的战略之所以出名并且实用,是源自于他对当时独特时局敏锐的智识和把握。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多次借助“天时”而赢得战争的胜利。例如,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战略研究得很妥当,细节执行也逐次部署到位,然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郎只能望江兴叹!与周瑜不同,诸葛亮就是个“活神仙”,他能算准“天时”,巧借东风火烧连营,结果以弱胜强,一举击败了曹军。  诸葛亮擅用火攻,如火烧新野、七擒孟获,火攻都屡屡得手。  还有一次是火烧上方谷,差点就要了司马懿的老命。不过,诸葛亮战略用得再好,火攻用得再妙,终归斗不过天。  当时,诸葛亮已将司马懿困住在上方谷,并身居高坡,活像个顽童,正指挥若定,令部下大肆放火纵烧,当时火势熊熊,司马懿命悬一线。然而天公偏不作美,突然天降瓢泼大雨,最终让司马懿死里逃生。连诸葛亮也只能慨叹:是上天不让吾成事!  或许可以说,诸葛亮未能完成蜀汉一统天下的夙愿,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蜀汉政权不得“天时”。  如果不谈“天时”,不谈“地利”,不谈“人和”,也不谈“道、天、地、将、法”,就单纯来谈“战略决定成败”,这是否也有失偏颇呢?  我们再来看看拿破仑的“滑铁卢之败”,拿破仑当时的战略谈不上错,他的指挥也并未失灵,部下也是一致听命的。  但军事战略的胜败有时就在微妙之间,有时就是如此地让人不可琢磨!  拿破仑的“滑铁卢之败”,如果没有当时天气的原因军马调动不能按时到达,最后输的未必是他,而历史也可能会改写。  这么看来,世间的“成败”,又岂止是“战略”与“细节”决定得了的!  当然,笔者也很理解上述两书的作者谈论“细节”或“战略”决定成败,必定有其确定的前提条件。他们在谈到“战略”或“细节”时,必定是关注到了这些潜在的首善法则的。  笔者还知道,我们每谈论一个话题时,其实都是有其隐藏的前提背景,也许只是我们没有表述出来罢了。  而我们只有将这些话语放到特定的语境、前提、背景等中去理解,才能真正悟透其“真义”。离开这些潜在的首善法则,去谈局论势,或者妄加评说,就有可能会陷入一种吹毛求疵的“诡辩论”怪圈。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当我们回头凝望的那一刻,就会发现原来在“细节”和“战略”之外,还有那么若干潜在的首善法则存在。这才是真正最要命的!  “细节”与“战略”之争,把人搞得很“郁闷”,也累得“够呛”,笔者就居间做个“和事佬”,基于首善的“苦海回头法则”,提个建议:  中国式的“战略”与“细节”的摆擂,如果分不出胜负(事实上也不会有结果),该结束就尽快结束吧!第85节:人人成为“首善家”(9)  5 成为首善家的训练方法  人们常说要具备系统思考能力,而要具备这种能力,最主要的就是要形成良好的首善思维和首善的行为模式。也就是说,要通过建立良好的培训体系,形成一套完备的系统思考问题和系统解决问题的首善模式。  誕 回归“元点”:你根本图的什么?  苏东坡在黄州的集市上喝酒,因为走路不小心,撞到了一个满身刺青的壮汉,那人挥拳就打,并骂道“什么东西,你竟敢撞我?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么样吧?”当苏东坡被那人打倒在地之后,躺在那里,竟然大笑了起来,回家写了一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  或许在别人眼里看来这是窝囊,但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生命过程,其实质就在于苏东坡落魄之后终于可以正确认知自我了。  对于成功者来说,就是要能够历经岁月的打磨,却能保持一颗坚强的心,在面对困境时愈挫愈勇。请看下面的禅理故事:  成功的真谛  有人问一位智者:“请问,怎样才能成功呢?”智者笑笑,递给他一颗花生:“用力捏捏它。”  那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只留下花生仁。  “再搓搓它。”智者说。  那人又照着做了,红色的种皮被搓掉了,只留下白白的果实。  “再用手捏它。”智者说。  那人用力捏着,却怎么也没法把它毁坏。  “再用手搓搓它。”智者说。  当然,什么也搓不下来。  “虽然屡遭挫折,却有一颗坚强的百折不挠的心,这就是成功的秘密。”智者说。  我们的生命被太多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层层地捆绑了起来,而我们心中曾经向往的至善至美,竟然莫名其妙地就变成了一种虚无飘渺,不幸的是我们的灵魂深处还要固执地执着于我们自认为是很纯真的目标。  如果你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你就要去适应这个世界,否则就会碰得头破血流而不能醒悟。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我们常常就会感觉到一种无奈和痛苦,大脑已经沦为记忆刀锋的一个试验场,屠刀之下我们崇高的人生理想,在岁月的流逝中一节节的破碎开去。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7
正序
倒序
首善
首善-2
首善-3
首善-4
首善-5
首善-6
首善-7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首善
首善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