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的中国经济

第1节:第一章房价为什么一涨再涨?(1)第一部分房价第一章房价为什么一涨再涨?房价高企,已经成为政府和老百姓的一块心病。这么高的房价,究竟是怎样一轮接一轮地涨上去的?究竟是哪些资金在买房?为什么在如此高的价位上还有这么旺盛的购买力?2008年,我国的楼市打了一个大喷嚏,这两年买房的人是否接到了楼市的最后一棒?说起房子,这是大家最关心的事。不管是有房还是没房的人,房子的问题是全国人民都关心的事。为什么呢?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如果我们家在农村,那就得先盖上三间大瓦房,如今甚至是三层小楼,才能娶上媳妇;如果我们住在城里,就想在好一点的地段买上套像样一点的房子,才有自己安身立命的空间,才能踏踏实实地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衣、食、住、行是人类最起码的生存需要,走到今天,13亿中国人基本上解决了吃饱穿暖的问题,接下来就轮到改善居住条件了。所以,住房成为全国人民普遍最关心的问题。但中国房价在经历了两年的暴涨之后,自从进入2008年,涨幅明显缩小,有的地方甚至开始回落,引来全国上下一片质疑之声,于是"房价拐点论"便应运而生。要想弄明白房价是不是真的会出现拐点,房价将走向何方,我们得先搞清楚这轮房价是怎么涨上来的,再看看这些上涨的因素中哪些已经消失,哪些还会持续下去,甚至力量会进一步扩大,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我国未来房价的趋势,从而调整自己的判断、决策和行动。记得1991年清华大学派我去德国进修的时候,我对那里的房价感受特别深刻。有德国同事问我:"你在中国挣多少钱?"顿时我的头上开始冒汗,但只能如实说:"月薪100元。""100元?"他们眼睛瞪得大大的:"100元你怎么活?"我说:"在中国,我每月房租才两元钱,生活开支特别低,物价也非常便宜。"但是大家猜猜看,我在德国租一间小房子一个月要交多少钱?400马克!当时合1200元人民币。中国政府的总理干一个月都不一定能拿这么多。幸好是德国基金会赞助我读书,否则我在那里根本无法立足。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还没有这么突出的买房问题,那时住房还没有商品化,而是由工作单位根据各项条件统一给职工打分,排队分配住房。由于粥少僧多,一碗水很难端得平,所以大家意见很大。1996年我回国以后,中国的住房制度开始改革,工作单位不再分房子,我们有了住房公积金,实行贷款买房。记得刚开始,感觉北京的商品房简直是天价:1平方米竟然要1000元人民币左右。天哪!这房子太贵了,我肯定买不起;后来涨到了1平方米5000元,我更买不起了;再涨到10000元时,我真的买不起了;等听到房价涨过15000元的时候,我基本上没有啥想法了。房价对很多人来说,跟我一样,似乎永远追不上。可到了2007年,房价竟出现短期两三倍的暴涨,这是为什么?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照这样涨下去,那些普通收入的打工族们,他们什么时候能买上房子呢?前两年,我讲课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到处去普及宏观经济知识。我到过新疆、内蒙古、兰州、南宁、北海、深圳、珠海、苏州、杭州、宁波、上海、南通、济南、青岛、郑州等许多城市,每到一处,每讲一次课,都看到这个地方变化最大的是房价。前年一个价,去年一个价,今年又是一个价,所到之处房价都在翻番往上升。第2节:第一章房价为什么一涨再涨?(2)两年前,在南宁市中心地段非常好的邕江两岸,特别漂亮的水景房才1000多元1平方米。当时在课上我就对大家说:"这个价格太便宜了,大家可以买。"结果我第二次去的时候涨到2000元,第三次去的时候涨到3000元,前不久再去时已经涨到了4000元。有人问我说:"这样的房价我们还要不要再买?"新疆也是如此。2006年10月我在乌鲁木齐市询问房价,他们说:"不贵,2000元左右。"2007年我给全国矿业老板讲课的时候,有一个新疆学员说:"我们乌鲁木齐市的房价已经涨到了1平方米4000元。"我只想跟大家说,这两年走遍祖国大江南北,每当我第二次再回到那个城市的时候,那里的房价就又涨上去很多。不是一个地方涨,而是全国房价都在涨。就连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东胜市也盖了很多房子,我到那儿去看的时候,当地的房价还在飙升。所有这一切说明什么呢?它说明了一件事:中国人对住房的需求太旺盛了。我在清华大学给MBA上课,经常举办沙龙,大家聚在一起探讨中国经济发展问题。2007年,我们的沙龙选在北京什刹海的游船上,畅谈中国楼市问题。一位研究生说,在武汉有个房地产开发商,2007年初卖3000元1平方米,结果一开盘就一下子卖光了。老板拍着大腿说:哎呀,卖亏了,卖亏了,下次开盘一定要卖6000元。3个月之后开盘就卖6000元,结果刚开盘一下子又卖光了。老板又拍着腿说:哎呀,卖亏了,卖亏了,下次开盘卖9000元,结果9000元开盘又一抢而空。老板最后发话说:这房子咱先不卖了,2008年一开盘就卖13000元,把价提得高高的,涨得让谁都买不起。没关系,反正这房价还得涨。事情虽然说的是武汉,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包括成都在内,房价就是这样一路涨上去的。为什么呢?因为地不好拿了,太贵了,前面卖的房子本钱都收回来了,后面又没房卖,把房价挂高点,卖不掉算了,留着以后慢慢卖。结果是提一次价不够卖,提两次还不够卖,最后提到买房人实在买不起的程度。只要地产商前面赚够了,管你爱买不买。结果就是,附近的地产商一家比着一家卖。你看隔壁都卖这么高了,而且他拿地的成本也高,估计建好房子的成本得比我现在的卖价还要高,我得再涨点。就这么一家比一家,一家赶一家,"离谱"的房价就这么给推上去了。而买房的人呢?3000元没买,6000元后悔了;6000元没买,9000元更后悔。再不买,真的涨到13000元了!这只是举个例子,但这一轮轮房价基本上就这样涨起来的。问题是,房价这么一轮一轮涨,真的有人要跟,真的有人要买,这一涨再涨的办法这么好使,为什么5年前或3年前楼市疲软的时候,不用这办法呢?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了有人愿打有人愿挨,而且还挨得起呢?我研究的是宏观经济,一直关注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从2003年中国经济开始提速的时候,政府就已经意识到,以前协议转让土地的做法存在问题。第一是地价太便宜,吸引了大量追逐暴利的资金杀入房地产市场,会刺激房地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泡沫。第二是地价太便宜,意味着谁能接触到掌握批地权力的人,谁就有条件优先拿到地,会刺激大量权钱交易、暗箱操作,滋生大量违法乱纪的案件。第三还是地价太便宜,不能充分体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作为已经市场化的重要生产要素,不能公平地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它应有的价值和价格。在中国,《宪法》规定土地属于国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大量土地以这种便宜的协议转让形式流入少数地产商名下,实际是对公众利益的变相剥夺,这既不符合经济和市场规律,更不符合社会公平原则。第四仍然是地价太便宜,直接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反过来说,政府也应该搭上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而政府能拿到的就是财政收入。目前财政收入最重要的一部分是税收,还有一部分是土地出让金。而卖地,则被指责为推高房价的重要原因。第3节:第一章房价为什么一涨再涨?(3)总之一句话,不能再这么便宜卖地了。于是,便有了《国六条》、《国八条》等限制土地供应和规范地产发展等政策措施。最重要的是2004年的8月31日,这是所有地产开发商最难忘的日子。2004年4月,国土资源部、国家监察部联合出台了71号令-《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8月31日是协议出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的最后期限,之后所有建设用地都必须通过土地招、拍、挂的形式进行出让,就是要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同时,已经获得土地的开发商,如果尚未付足土地出让金的,必须在8月31日前补齐,方能办理土地证或再行转让,且须在两年内动工,否则政府可有权收回。这是中国土地政策一个历史性的转折,而这个转折又不得不转。应该说,当时政府的意图很清楚,就是要抑制地产商的投资热情。土地价格高了,银行贷款难了,地产商自然就望而却步了。或者说,你买地建了房,价格高了大家买不起,按揭贷款首付相应提高,买房也难了。你卖不出去,自然就不会一个劲儿拿地、一个劲儿地贷款、一个劲儿地建房了。没想到,2003~2007年,政府年年出台新政策,年年试图调控房价,结果是出台一个政策,房价就涨一轮,再出台一次再涨一轮,涨到今天,所有没买房的人都在"望房兴叹",房价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为什么明显的是打压的宏观调控政策,可房价却越打越高,为什么出台这么多的政策却不见效呢?究竟是什么人那么有钱,把这么多、这么贵的房子买下来?是中国人的钱,还是外国人的钱?是富人的钱,还是穷人的钱?是银行的钱,还是百姓找银行借的钱?是什么人在这么高的价位上买房?从哪儿来的钱买了这么高价的房子?今天回过头来看,应该说是政府低估了市场的需求,甚至过于低估了市场的需求,尤其是短期需求。既然土地政策紧缩、银行信贷紧缩,那么明显的一个信号就是,从市场心理预期的角度来讲,房子的市场供应量会相对减少。而商品的供应量一减少,或者说产生了稀缺,那能不能成交、价格会不会上涨,就要看需求了。13亿中国人对房子的需求之旺显而易见。问题是,这13亿人口中有多少想买房的人是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是指:有需求,但同时又有支付能力。这里还有一个要点,就是时间。即使有支付能力买,还要看人们愿意在什么时候买,是愿意趁涨价时买,还是等跌价时买,还是判断该出手时就出手,立即购买。中国的银行里放着20万亿人民币居民储蓄,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把它比喻成"笼中虎",生怕有个风吹草动它一下子跑出来,什么都得涨。结果好多年这"虎"没动静,于是大家找原因,发现了"二八"现象,就是所谓80%的存款掌握在20%的人手上,而剩下的80%的人只掌握着20%的存款。哦,原来是这样,闹了半天这"虎"不咬人。80%的人只掌握20%的存款,弄不出多大动静来,这就叫做有效需求不足。既然口袋里掏不出这么多钱,那么再想买也买不成。所以请放心,如果价格过高,这生意就没法做了。不曾想,在中国经济市场化步伐加快的今天,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有一些账不是关起门来查查银行报表,看看统计公报就可以算清楚的。第4节:第一章房价为什么一涨再涨?(4)第一,民间资本是推高房价的首要原因。在地产市场,首先敏锐地嗅到商机的,是那些江浙商人,尤其是温州人。我清楚地记得,在宏观调控开始时,为防止投资过热,电力、钢铁、石油、煤炭等几个重要的投资领域都对民营资本关上了大门,只剩下两个投资领域是敞开的:一个是股市,一个是房地产市场。由于2003~2004年股市仍然在一路下滑中,于是地产几乎成为唯一一个民营资本可以大规模自由进出的投资领域。这些投资人买房并不是自己居住,所以他们必须考虑何时退出。而退出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要能涨上去,有得赚才能退出;另一个是涨上去还要有人愿意接手。要涨上去很简单,就是用相对充裕的资金去追逐相对稀缺的房子,价格就上去了。原因很好理解,建房的速度不可能有聚钱的速度那么快,所以大量资金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制造房源稀缺,制造价格上涨,于是有了大章小报常常报道的"炒房团"。而后来的购房者愿意以更高价格接手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房价不停地上涨,3000元时不买,到4000元就后悔;4000元时不买,到5000元就得赶快买了。所以,在政府宏观调控开始两年效果平平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民间资本的力量不在调控范围内,也就是说没法调控。第一是性质无法调控,因为自有资金自由支配;第二是规模无法调控,因为谁也不知道民间资本到底有多大,有多少现金是放在地窖里银行看不见的,这还不算那些地下钱庄。这时,我们就已经感觉到有点"藏富于民"的味道了。如果说民营资本是小打小闹的话,那么国际资本跟进之后,房价就有"洛阳纸贵"的感觉了。第二,境外资金进入是推高房价的次要原因。2005年,随着中国汇率改革,人民币兑美元从8.27∶1开始升值,到2008年已升值17%以上。在这个过程中,境外资金非常清楚在一个国家货币升值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因此巨量资金疯狂涌入中国,来搭人民币升值这趟快车。资金会疯狂到什么程度呢?有人甚至提出这么一句口号:"坚决买入人民币!坚决买入人民币资产(包括垃圾资产)!"于是我们看到,在北京、上海等地,都有境外机构用数亿数十亿的资金,把整栋整片楼盘买下。他们看到了人民币升值,更看到了人民币资产的升值。房产是最典型的人民币资产。从2005年起,境外那些大资金看准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这个机会,开始登陆中国内地、登陆中国香港,把手里的美元、欧元、澳元、英镑、日元换成人民币,这些资金进入楼市楼市涨,进入股市股市涨,买个煤矿煤矿涨,买个金矿金矿涨。所以,热钱涌入中国的一个目标,就是赌人民币升值。中国政府则不断颁布政策限制外资进入楼市、限制外资进入矿产资源、有节制地审批QFII(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进入股市。但是,只要机会存在,很多境外资金就会想尽办法绕过政府监管和政策的限制,或者躲在合法身份者的背后参与进来,甚至直接通过地下钱庄进入市场。仅广州而言,2007年半年楼市上涨50%,有公开报道称发现3000亿美元通过地下钱庄"袭击"了广州楼市。然而,人民币升值势不可当,人民币资产升值也势不可当,这才是人们买房的真正原因。第5节:第一章房价为什么一涨再涨?(5)第三,股市资金是推高房价的重要原因。如果嫌境外资金来得不够猛、不够快的话,那股市资金就成为推动房价迅速上涨的第三股重要力量。到2007年5月,股市已经翻了好几倍,第一波赚足钱的人在股市暴跌的"5·30"之前逃离出来。北京有个做地产的老板,在"五一"节期间一天内接到5个朋友打电话来买房,那时他的房地产项目已涨到2万多元1平方米了。第四,地价暴涨也是推高房价的重要原因。境内和境外数家房地产商参与本来已经火暴的土地市场"招拍挂",疯狂拿地,"地王"纪录在全国各地频频刷新,已经建好的楼盘比着隔壁刚拿地的开发商的成本一算,我这房太便宜,不行!随便找个理由先捂几天,要么说销售证没拿到,要么称需要预约,先捂它几个月再说。等项目一开盘,50%的价钱上去了,甚至还有翻着倍地就上去了。股市赚钱太容易的时候,买房跟买白菜萝卜一样,反正钱像白赚的,买房价格不管多高都不在话下。第五,银行20万亿居民储蓄被撬动,是房价上涨的最后一个原因。这么高的房价总得有人接啊!虽然不是绝对的,但基本是在民营资本、境外资本、股市资本一轮又一轮的推动下,楼价一涨再涨,最后老百姓憋不住了,还是赶快买吧!再不买,谁知道明天又该涨成什么样?于是,20万亿存款终于松动了,当然不是全部。以前中国人如果有了钱,他们有理财的途径吗?股市这么低迷,大家只能把钱放在银行里,一是大笔现金放在家里不踏实,二是没有什么别的理财产品,拿着人民币做不了任何的事情。结果楼价一路猛涨,这时银行的20万亿居民储蓄存款再也按捺不住了,所有的人都在想,与其把钱放在银行里,不如拿出来买房,以后房价肯定涨,而且涨得非常快。当每一个人都这样想的时候,还有多少人的钱能在银行里待得住?于是大家就看到2007年很多楼盘一开盘就销售一空的盛况:连夜排队,电脑摇号,跟股市打新股中签一样,摇中号才有资格选房。你有钱怎么样?没房!需求可以一夜之间就爆发出来,只要把银行里的钱提出来,只要把股市里的钱挪出来,只要把国外的钱汇进来,就能流进楼市。但是,一夜之间能盖一栋房子吗?当然不能。地产商需要先买土地,然后去做规划,再找银行贷款,才能盖房,最后才可以销售,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钱多货少,结果就是一个字-涨!如果钱太多、货太少,就是两个字-猛涨。这就是过去两年来我们看到的房价为什么一涨再涨,而且是猛涨的主要原因。现在问题出来了,这最后被撬动的储蓄接到楼市的最后一棒了吗?股市已经暴跌了,房价真的会下跌吗?第6节:第二章房价会出现拐点吗?(1)第二章房价会出现拐点吗?房价究竟向上还是向下?这要看对房子需求量的大与小,还要看房子供给量的多与少。没买房的人希望房价跌,买了房的人希望房价涨,那么房价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房价当然是由房子的供给和需求决定。房价会在2008年出现拐点吗?我国的房价究竟要走向何方?现在的问题是,房价是否会掉头向下?如果买房的话,自己是否会接到楼市的最后一棒?如果没买房的话,是否应该持币待购?房子是商品,是商品就有价格。价格由市场供求来决定。要看房价是否出现拐点,先来看"供"。前面提到,房价推高的一个主要内在原因,是因为土地实行"招拍挂"交易后,地价升高了。土地价格为什么高?因为土地是稀缺资源。土地资源为什么稀缺呢?我国有13亿人口,1996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而到2005年仅剩18.3亿亩。2003年中国人均耕地面积1.43亩,2005年下降到1.4亩,不到美国的1/6,不到俄罗斯的1/8,不到加拿大的1/15。中国不到世界10%的耕地要养活世界人口的22%。是吃饭重要,还是住房重要?是活着重要,还是活着舒服重要?所以,国土资源部正研究如何死保全国现有的18.27亿亩耕地面积,到2020年确保18亿亩耕地底线,甚至为此连1600万亩的退耕还林计划都中止了。那么,城市的土地资源变得有限了,卖一块就少一块。大家当然要说了,我一定要现在把这块地争下来,如果争不下来,明天这块地就要涨价。我要是地产商,手上有钱没钱都要千方百计先把地拿下来,否则会面临和买房人一样的问题,无地可买、无房可卖。当所有人都这么想,地价就炒成了天价。每当一块土地"招拍挂"时,房地产商们就会争相举牌,都要把这块地抢下来。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之前到过四川成都的人都知道,那里的人过着悠闲舒适的生活,可以喝着茶水摆着龙门阵,那里的麻将桌一字排出几里远。成都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人居的地方"之一。成都人生活节奏慢,让人感到生活得很惬意。可是2007年在成都的一次土地拍卖会上拍出了天价,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成都人优哉游哉的生活。在成都市中心,有一座旧的成都百货大楼被拆成平地,共有82亩。这里是黄金地段,把地平完之后,政府就想把它拍卖掉。当时很多人都盯上这块地,包括香港的和记黄埔,这是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地产公司,他们早就盯上了,并且做出土地规划。等到拍地那天,国内外知名地产商都来了,现场热闹非凡,所有人都关注这块地要拍出多少价来,所有人都在争。这块地起价2000万人民币1亩。刚开始是国内地产商们举牌,叫价到4000万时,国内地产商都不再举牌了。这时香港6家房地产商就开始了激烈的争夺,他们都想争到这块地。价格一直往上叫,4000万、5000万、6000万、7000万、8000万。叫到8000万时,全场都静了下来,大家屏住呼吸,环顾左右,看谁敢在这么高的价位上继续叫价,直到最后8800万一锤定音。结果,这块地被香港九龙仓地产商拍走了。九龙仓击败了"同台演出"的华润置地(1109.HK)、和记黄埔(0013.HK)、新鸿基地产(0016.HK)、太古地产(0019.HK),还有信和置业(0083.HK)。根据市政府规划,成都百货地块重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4万平方米,要建成集大型商场、星级酒店、写字楼、高档娱乐和餐饮场所为一体的超级商场,甚至将成为成都的新地标。除了支付地价72.4亿,最终得主还需要投入40多亿元,而且必须在8个月内动工,3年半内竣工并投入使用。这么简单算算,每平方米的成本得多少?加上利润又是多少呢?最后该卖多少钱一平方米呢?尽管市场传言最后的拍地者实际可能不需要支付那么多钱,但无可争议的是,其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这场交易本身。所有成都的其他地产商会想什么呢?购房者又会怎么想呢?这给其他地产商一个太好的看涨理由:你看,九龙仓将来会卖多少钱?我该卖多少呢?这给太多购房者一个太大的刺激:现在再不买房的话,等"楼王"建好了,其他房价比着涨的时候买,更惨!就是这样的一个思维逻辑。第7节:第二章房价会出现拐点吗?(2)看到土地供应,楼房供应该是这个样子。让我们再看需求。除了前面谈到的近似集团作战的买家,再看看市场本身的主体需求是怎样的。第一部分是资金实力很强的群体,主要是成功的私营企业老板、境内外上市企业高层主管、大型国企高层主管、政府部门的实权人物、城市高级白领阶层,他们不仅有第一套居所,多数还有第二套居所(如别墅、度假村等)的需求;不仅有多处居住需求,还有购置多套房产的投资需求。第二部分是30~40岁已经成家立业尤其是有孩子的群体,他们努一把力,掏出多年积攒的家底,再找父母亲朋借点,勉强凑齐首付款买下一套中价房,之后每月努力还贷供房,生活也相对安定。第三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这批人。他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在比父辈优越的条件下,他们有住房的需求。现在中国二十多岁这一代人,是需要房子,甚至是好房子、大房子。他们要成家,他们更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和思考,更能适应贷款消费的生活。第四部分是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将有两亿到三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里来。他们有住房和租房需求,需求更强劲。如果这两三亿人口都转移到城里来,就相当于多出一个美国、多出两个日本、多出两个俄罗斯。这么大的需求规模得需要多少房子才能满足供应?所以,中国的国情很特殊,人口多,无论对什么东西的需求后劲都源源不绝。简单算算我国住房供求之间的平衡关系,看看拍卖成本那么高,就会知道这个房价的长期支撑点在哪里。但是很多分析评论说了,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局也说了,我国房价与居民收入的比例要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都高。话是没错,但这话不是好多年前也在说吗?为什么房价还是这样一路涨上来?中国的问题只要一平均就太特殊了,如果平均值里面有10%的人口误差,就能差出一个日本、差出半个美国来。既然是全球化,无数境外有钱的人进入中国买房,这些力量计算到平均收入里面去了吗?这些数据可以忽略不计吗?买房人是按照平均收入水平来买房的吗?这里无意说房价就是应该涨,但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这是不可阻挡的市场力量。如果是按照这样的平均计算来代替我们对房价的判断,那有谁买对过房吗?你永远都不敢买!但它似乎永远都在涨!话说回来,即使撇开人均计算上的一些方法问题,假设我们承认这么一个高危的现实,如果要找两个方法力图降低这个比例,那就是:一是把房价降下来,二是把收入提上去。这两个中哪种可能性大呢?把房价降下来,说起来轻松,现在来看,土地成本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一块,建筑成本也有一块,房地产商的利润要有一块,没有足够利润商人不干,所以想让房价降下来其实很难。我们谈到土地价格是怎么抬起来的,现在想降回去,怎么降?便宜的土地该卖给谁?还有那么多虎视眈眈的资本大鳄没有拿到地,怎样才公平?其实土地拍卖是相对公平的,价格由市场供求说了算,高就是高,只要有人买你也没办法。如果一块位于市中心的地谁都买得起,难道就公平了吗?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怎么公平地使用这块公平拍卖收回的资金,这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第8节:第二章房价会出现拐点吗?(3)既然房价在哪个环节都不容易压下去,那剩下的办法就是把人们的收入提上来。收入能提上来吗?现在你是否觉得加工资很难?那5年前、10年前呢?那时候加工资就容易吗?今天的收入跟你5年、10年前相比如何呢?继续想下去,那么5年后、10年后的工资呢?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中国GDP目标翻两番,到时你还会是今天的收入水平吗?那时你再回过头看今天的房价,会有什么感受?谈到收入,就会逐渐引出另一个重要问题。很多人说:"表面上看没错,收入是增加了一点,但物价涨得更厉害啊!"对了,这种现象叫什么?这叫通货膨胀。如果10年前你有10万元,你以什么样的方式保留到今天最划算?存款?买电视?买冰箱?买汽车?买柴米油盐?很显然,这些方式都赔了,因为10年前的10万元如果能买套一居室,今天大概只能买间厨房。冰箱、电视都降价很多轮了,柴米油盐又搁不住。那你这钱搁在哪儿不但能保值,而且还"大赚"了呢?一个是股票,一个是房子。但是,有些股票都跌到ST,甚至退市了。所以最保险的,就是买房子。大家都知道,我国物价指数还在向上升。物价指数代表什么?它代表一国的通货膨胀率。当物价指数涨到8%,我们就说通货膨胀率已经到了8%;当物价指数涨到10%,我们就说通货膨胀率是10%。在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之下,买房合适吗?就是还完银行贷款的利息,不还是赚吗?房贷的利息如果是7%,物价指数也是7%,那你还银行的利息不正好就是通货膨胀率的那部分吗?其结果就是你没有还利息,因为利息率抵消了通货膨胀率。因此,买房确实可以抵抗通货膨胀。房子不仅有居住价值,它还有投资价值,更重要的是还有抵消通货膨胀的作用。房子是一种极特殊的商品,明白这一点,对大家深入了解需求会有帮助,而不是总陷在抱怨当中,陷在看不懂当中,一次又一次地期待价格下跌,等真跌了你又不敢买,结果是一次又一次看着房价一涨再涨。至于像1993年的海南和广西北海那样,房价涨得太高了,大家拿着银行的钱炒、拿着国企的钱炒,最后炒过头了,那不叫地产"大爆发",而是"大爆破"。那种情况我们要另当别论。分析完供求,再回头来看,上一章谈到刺激本轮房价暴涨的几大短期因素有没有消退。一是民营资本。如果说房价高了,它们会去哪里?水电煤油矿基本进不去,难道是暴涨暴跌的股市?难道是1000美元1盎司的黄金?难道是1.5以上水平的欧元?它们要进去吗?不是地产有多好、多便宜,关键是这么多资金实在是无处可去,总不能一麻袋一麻袋地把钱捂在地窖里。即便可以如此,它们也怕等有天拿出来的时候发现,买啥啥都涨了,不划算。二是国际资本。它们跟民营资本面临差不多的问题,但它们相对而言多一个股市渠道,它们胆子大些,经验多些,但这不妨碍它们进入楼市。因为它们的钱实在太多,要想搭上中国经济的快车,搭上人民币升值的快车,能抬腿的机会就这么几个。三是股市资金。2008年楼市突然发呆了,为什么?股市暴跌了,"容易钱"、热钱的力量少了一大块,被套在里面的人到处找钱解套,哪里都缺钱,人们无暇顾及楼市。四是居民储蓄。截至2007年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7万亿人民币,大家觉得还有撬动的空间吗?供给分析了,需求分析了,内因分析了,外因也分析了,读到这里,大家会看到除了股市喘了口气,其他导致房价暴涨的因素一个也没退场。换句话说,下一次撬动地产的着火点,很可能是股市再次大起。我们会看到一批新富,他们买房子还会像买萝卜白菜一样。当然,你也有可能是其中一个,但更多的可能,是你"集资"给了别人。第9节:第三章面对"天价房"怎么办?(1)第三章面对"天价房"怎么办?房子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过去你觉得房价贵,今天你觉得房价更贵了。全国人民甚至包括全世界人民在内,都会觉得房子贵,收入水平永远追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即使房价下跌30%,你还是买不起;就算买得起,这时你也不敢买了。面对"天价房",我们该怎么办?看到境外资金在成都疯狂拿地,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香港地产商们拼命争这块地?为什么他们以8800万元1亩的天价把这块地抢到手?难道他们不觉得这块地价高吗?难道他们脑子出什么问题了吗?他们在香港生存,那里是百年来按照市场规则运作的市场经济,而且他们也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大家知道,那年香港房产价格从非常高的点位暴跌,原本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1997年时可以卖到1200万港币,但亚洲金融风暴来临时,骤跌到400万港币。这些香港地产商经历过香港的风风雨雨,走到今天,他们是激烈竞争后剩下来的大地产商。九龙仓地产商能把这块地拍下,难道他们没经历过金融风暴吗?难道他们没看过房价向下跌吗?难道他们没经历过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惨状吗?他们到底在做什么?其实他们很清楚,毕竟他们是在市场机制下成长起来的。这又让我回忆起自己出国时的感受。我1991年公派德国读书,几年来最大的感受就是租房的价格远远超过吃饭。我租房要花400马克,吃饭只要200马克,剩下的钱还可以去旅游。2006年,也就是回国10年后,我又一次去欧洲。我在伦敦住饭店一晚上需要多少钱?150英镑,合人民币2000元。在法国,住饭店一天也要150欧元,也合人民币2000元。大家知道,伦敦的房子都比较古老。战后他们基本没盖什么新房,但那里每一间挂牌出售的房子,我一看都是天价。房价太贵了,这是我在国外最深刻的感受。回到北京一下飞机,大家猜一猜,我第一个冲动是干什么?就是告诉自己有钱一定要买房子。为什么?因为伦敦30年的房价都从来没有降过,这么旧的房子还卖这么贵。香港1997年房价固然跌了这么多,但到2007年,房价又全都涨回来了。如果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我想问大家,一个国外的大老板,比如一个瑞士的银行家,一个美国的银行家,像摩根士丹利、瑞士银行、美林证券等这些国际大投资银行家,他们来到中国,他们认为中国的地价贵吗?中国的房价贵吗?如果他们认为合适的话,他们是否把钱投到这里来呢?所以,我以普通百姓的眼光,到国外走了一圈回来才觉得,如果我有钱,一定要买房子。我这样想,那些国外的人怎么想?他们怎么看?他们觉得今天北京的房价贵吗?今天上海的房价贵吗?今天深圳和广州的房价贵吗?10年以后,这些城市的房价还会是今天这个价格吗?我一直这样说,北京不仅是北京人的北京,也不仅是中国人的首都,北京是全世界人民的北京;上海不仅是上海人的上海,上海也不仅是中国人的上海,上海是全世界人民的上海,只要谁出价高,那里的房子就可以卖给谁。如果你去过香港,再比一比上海,你就会知道香港的房价和上海的房价有没有落差?如果有落差的话,香港这么旧的房子还可以卖这个价,那上海新建的房子,这么好的房子该不该值这个价呢?如果外国人看明白这个问题,如果外资看明白这个问题,如果出国以后开阔眼界的人都看明白这个问题,如果中国的有钱人都看明白这个问题的话,我想问一句,他们会干什么?他们要不要投资中国的房地产呢?他们要不要把钱押在房产上呢?面对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情况,面对今天在老百姓眼中天价的楼市,政府该怎么办?投资商该怎么办?老百姓又该怎么办呢?政府怎么办?现在老百姓骂地产商黑心,地产商说我没办法,谁叫地价那么高?那么地价能降下去吗?地价应该降下去吗?政府愿意让地价降下去吗?我们应该看到,自从"8·31"招拍挂大限之后,中国土地价格的"福利"时代就像职工福利分房时代一样,一去不复返了。一个便宜的地块究竟该给谁,民营?国资?外资?谁也没法解决。第10节:第三章面对"天价房"怎么办?(2)2008年3月,一位高级领导受贿1600万元被判死缓,其中超过1500万元是收受地产商的贿赂,而国土资源部同一时间公布的"百日行动"成果,有2700多人因地获刑。因此,土地操作透明、公平、公开,这是大势所趋。今天在土地供给这个问题上,是房地产开发商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一个相互博弈过程。地方政府拍高地价,它就可以多拿钱。地方政府拿到钱之后,还要跟中央政府去分这笔钱,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也在博弈。卖地的这笔钱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分。所以,当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希望我国的房价不要涨的时候,可地方政府却不希望房价跌,因为拍地的钱可以解决它所有的事情。地方政府有好多事情都靠拍地的钱去办,比如,地方城市要修路,要建设公共设施,还有基础教育、补助大学等等,都得由地方财政出钱,卖地变成了地方政府第二财政收入的来源。这笔钱的多少对地方政府很重要,所以房地产开发商希望地价能够低一点买到,可地方政府希望卖高价,而且各个地产商之间又在相互竞争,导致一块地价越拍越高,才会喊出天价。但是地价的高低并不是地方政府的意志能决定的,各个房地产商都在争,争来争去就把一块地价给抬上去了。那我们说,在房地产开发商之间,有内地的房地产开发商,有香港的地产老板,还有国外的地产老板,他们都来竞争这块地,看谁最终出价高。房地产商之间也在进行一场博弈,现在是境内房地产商跟境外房地产商在博弈,看究竟谁有钱能把一块地拍走。所以,有房地产商跟地方政府的博弈,有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博弈,有境内地产商和境外地产商的博弈,那么这一块地价当然越拍越高。这就是我国地价居高不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土地稀缺,拍一块就少一块,这谁都明白。今天拍到手,明天就会涨,大家都这么想,所以地价越拍越高。地价高了,房价能不高吗?房价高了,买房的钱能付得不高吗?这是一个正常的原因。问题的关键不是阻止政府拍卖这么高的地价,而是应该探讨政府拿这些高地价的收入干什么。土地归国家所有,就是全民所有,那政府就没有理由代表全民贱卖这些土地。土地既然已经进入市场经济的生产要素中开始流转,就应该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它的价格,这也是正常的。这些收入流进了政府腰包,政府又应该怎么花才能代表全民利益呢?总不能按人头分配吧?因此是否有办法来考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呢?政府是否可以考虑这样做:买不起房的人很多,政府把高价卖土地得来的钱建一个基金,去补贴住房的弱势群体。这笔资金可以用于建设经济适用房,可以用于廉租房补贴,也可用于道路建设。因为城市中心的土地资源太有限,太贵了,这些土地也应该发挥它应有的商业价值,贵一点是应该的。那么土地不够,只有通过修地铁、修轻轨,向城边、城外,甚至卫星城要地。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收入也不同,意味着每个人的时间价值不同。收入高的人住在离城市中心近的地方,节约交通时间,他为此而支付高额房价,这是符合资源合理配置原理的。今天的中国,给了每个人公平的竞争机会,是一件幸事。饲料大王刘永好当初也卖过鹌鹑蛋,很多网络富豪也出身贫寒,每个人靠公平竞争和努力去改善自己的生活,这是理所当然的。第11节:第三章面对"天价房"怎么办?(3)政府的责任就是实现社会公平,给每一个人均等的机会。不能说你今天是穷人,你就永远是穷人;你今天没房住,你工作能力差、收入差,就永远没房住。政府就是要解决公平问题,要加强转移支付。土地收入、税收都是这样,从相对有钱的人那里收来钱,转移支付给那些穷人,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可以通过办教育、修路、建经济适用房来实现。当然,我们希望专款专用,也是师出有名,否则大家都问这笔财政收入干什么去了?关键是让经济适用房有制度和资金的双重保障,同时也适度抑制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不要觉得这块土地拍卖,财政收入一上来,就可以干这个干那个了,可以去修巨型广场,建豪华办公楼。即使我们无法要求地方政府把地价压下来,也没有必要把这个价格千方百计炒上去。老百姓眼看着房价涨,财政收入跟自己没关系,生活负担还一个不能少,能不抱怨吗?中央政府确实想控制房价,但只是一相情愿。地方政府不愿意,这里涉及地方利益问题。有一年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下了好几道"金牌"都不见效,结果有一阵突然效果明显了,一打听,三个地方负责人一撤职,马上见效。这也是中国今天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政府,说到底就是要维护社会公平,当好裁判,做好转移支付的工作,这是政府的天职。比如说政府提高第二套房的首付,还上浮利息,这就很有成效。既然你已经有一套房住了,再买就属于投资,提高购置门槛是对的。因为这个领域已经过热,政府宏观调控不鼓励热上加热,否则泡沫推高了,一旦破裂,大家都会成为受害者。如果出现像美国那样的次贷风暴,我们将怎么办?大家都知道,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风暴,就是买房人还不上银行的钱,连锁反应之下便出事了。美国房价已经跌去30%,全世界金融业跟着大受牵连。中国还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我们要防微杜渐。所以政府应该提高第二套房的首付,这是宏观上的考虑,不能只以地产商利益和购买者的利益来衡量。出现这种情况,政府不管不行,不管地产商有多少个不愿意,这是事关全局的利益。如果泡沫膨胀起来,破灭了,即使老百姓埋单,最后还是要政府来收摊子,政府要挨骂的。美国政府今天在收摊子,动辄上千亿美元注入市场,就是怕出现"雪崩"。由此可见,美国经济再发达,也不能逃脱市场的规律和力量。投资人怎么办?每当夜晚走在大街上,看到高楼林立,看到五彩缤纷的夜景,我会想,没有这些房地产商们,我们不会有今天这样繁华的城市,不会有这样的投资环境。在这些绚丽的城市中,地产商贡献了他们的辛勤与智慧。房地产这个领域,是中国经济在二三十年经济增长中的一次历史性机遇,被我们这代人赶上了。我们这一代人可能建完了过去几千年无法完成的房屋总量。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带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的直观印象。你去欧洲、美国看看,还有像我们中国这样快速度建房子的吗?没有了。这些所谓发达的国家或者城市已经归于平静,几十年来基本还是那个样子。而中国正在热火朝天,百端待举。这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一定要有人去抓,抓住是对的。但是,我们也不可以超载,更不可以透支未来,不能没有防寒冬的意识。第12节:第三章面对"天价房"怎么办?(4)大家知道,天津有一个做房地产的顺驰公司,那是孙宏斌1994年成立的一个小公司。1998~2002年,他在天津发展了三十多个项目,成绩也就一般。但在2002年国家出台了"招拍挂"政策之后,他从天津走向全国,到处买地。他所到之处,不管多高的地价,他都高价拍下。当时他手里自有资金只有10个亿,竟然拍下价值60亿人民币的土地。在2002~2003年这一年之内,他手里的土地就储备到1200万平方米,仅长江三角洲一带就有4000平方米。顺驰公司从一个地方的小公司摇身变成全国性大公司,储备土地的规模大出太多太多,引起了外界的质疑。顺驰凭什么只用这么少的钱,却买了60亿元的土地?他的钱从哪儿来的?他到底有什么目的?为什么把地价炒那么高呢?后来,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开始实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陆续上调,银行对地产领域就越来越谨慎,甚至有的地方都不给贷款了。这时,顺驰公司的资金链马上出了问题,他欠银行太多的钱,当银行要强制收回贷款的时候,他没有办法。大约支撑到2006年,资金链条终于断掉,再借新债已经还不上旧账了。所以,孙宏斌只好和香港的一家公司签约,卖出自己的股权。现在对方公司占顺驰股份的94.7%,他自己只剩5.3%。2006年正是中国楼市大起、房地产大起的时候,这家公司竟倒在了大起之前的这一瞬间。为什么?只因为他买地太多了,找银行贷款的规模太大了。当政府宏观调控措施出台时,他扛不住了,只能倒下。然而,顺驰的教训并没有给地产商们足够的警示,短短两三年过去,到2008年,同样是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房价的暴涨刺激了更多地产商疯狂扩张。据2008年4月《华夏时报》报道显示,某家大地产商在2007年频频成为地王,储地暴增8倍,达到4580万平方米;而截至2008年1月,这家地产商未偿还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总额超过111亿元,这还不包括向机构投资者融到的10亿美元资金。在2007年9月,这家公司资产负债率竟然高达95%以上。而在宏观调控背景下最容易发生什么事呢?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该公司原定于3月28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结果临时被叫停。中国证监会明确表态,对募集资金用于囤积土地、房源,或用于购买开发用地等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将不予核准,这让40余家等候IPO上市的房地产企业感到了透心凉。全国6万多家房地产企业,有多少正在贷款艰难、上市无望、销售受阻的风雨飘摇之中?这些案例给中国的地产商们深刻警示:你一定要先掂掂,自己几斤几两,能扛多少斤,不要轻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力度和决心。如果你手上太多的钱是从银行贷来的话,你一定要想,当房地产业进入严冬,别说冬天,就是一场寒潮来临的时候,你不怕被冻死饿死吗?一股寒潮来了你扛得住吗?一旦扛不住,你只能倒下。大家看好地产行业没错,但你不能过量透支,更不能疯狂扩张。你要控制好自己的贷款规模,加大自有资金比例,便能够度过一个寒冬,你还有迎来春天的机会。现在不是比谁财大气粗,而是看谁活得最久,看谁能活到最后,看谁在每一轮经济大起和大落中都安然无恙,最终长成一个大公司,有自己的品牌,有信誉,有资金实力。第13节:第三章面对"天价房"怎么办?(5)老百姓怎么办?说到这里,大家好像反而看不懂了。从前面一章似乎刚看明白,原来房子将来很可能还要涨,结果一看这章,政府廉价房要出台了,再一看房地产商们艰难成这个样子,这房价不崩了才怪!是的,这时候很多人看见大章小报都在报道地产商就要大量破产了,楼市拐点快出现了,地产泡沫要破灭了。果真是这样吗?同样是2004年的宏观调控,同样是顺驰公司的失败,却并没有阻挡住随之而来的房价暴涨。地产商扩张过度,必然要遭市场的惩罚,但这与房价暴跌似乎没有绝对的正相关关系。不过,有人也许会倒下,但也许这正给了有准备的人以机会。这里讲个真实的故事,也让大家对买房的未来有一个真实的预期。2008年在清华大学新开的MBA班上,有一位韩国学生。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来临的时候,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都倒下了,韩国也倒下了。我问这个学生:"1997年你们国家遭受金融风暴的时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他说:"让我感受最惨痛的是我不该贷款买房。"我接着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当时的贷款利率是3%,等韩国通货膨胀起来的时候,利率已经到了13%,贷款买房的人根本就还不上了,还有很多人失业,更还不上贷款了。身边很多的人把房产交给了银行,只是因为还不上银行贷款了。我的房子为什么没交银行呢?是因为我爸爸在国外工作,他每个月给我寄1000美元回来,我才够还银行贷款,否则我的房子也早交给银行了。"我又问:"你买的房子现在如何,房价跌了吗?"他说:"没有。"10年以后,这位韩国学生的房子没有跌价,这10年,韩国的地产也几乎没有跌过,到现在还是一路上涨。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说房价都在涨,但你自己却很可能"赔",因为你可能因为失业没有足够收入还本,也可能因利率高涨无法付息。这是两件事。房价要涨,你要买房,你一定要问自己,我有承受力吗?我找银行贷款,贷多少合适?我能不能还上?当经济遇到挫折的时候,很多人可能失业,当利率迅速上升时,我还有还款的能力吗?我买了房后,能不能扛过哪怕一两年的寒潮期呢?1997年我在香港时,看到报纸上登了这样的话:"中产阶级真悲惨,买房置地变成负资产。"什么意思呢?比如这房子总价1200万,我交了首付500万,找银行借了700万。等这房价跌到400万的时候,我从银行借了700万,银行把它收走拍卖的时候才值400万,我还欠银行300万。这300万就是负资产。香港20万人面临这样的痛苦,这20万人主要是中产阶级。在这里我要告诫大家,在看到机会的同时,永远要会思考如果危机来了怎么办,不要一窝蜂,不要我说看涨你就跟着买。尽管如此,还是有太多人希望听听我的建议,于是我在2005年6月《中国财富》杂志上写了一篇专栏文章《说房》,当时提出的那些观点,至今也没有大的改变,仍然可以摘录在这里跟读者朋友一起探讨。假如我是你,我会这样做:第一,假如我是一个靠工资吃饭的普通打工者,我会首选租房。其一是目前租金上涨幅度低于房价上涨幅度,甚至由于投资房产的人较多、央产房进入市场等原因,市场可供出租房越来越多,租金有下降趋势;其二是本着量入为出的原则,防范因为工作不稳定、收入不稳定、工作地点变迁、子女入学变迁等问题带来的固定供房负担。第14节:第三章面对"天价房"怎么办?(6)第二,假如我已经积攒够了买房的首付款,有能力还月供了,我会买一套中等房价、交通比较方便的住房。不过在比较贷款方案时我会选择还款期限较长的方案,原因是尽管时间较长的方案利息负担很重,但我更希望尽量减轻每月的负担,以应对未来10~20年左右时间经济收入的不确定性。其次,随着中国经济加速增长,通货膨胀也会呈现上升趋势。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中,欠债方才是受益方。所以,想要欠银行的钱本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全世界的银行都怕通货膨胀,因为你还它的钱越来越不值钱,而你的房子越来越值钱。所以,只要每月有能力还贷,就赶紧买。第三,假如我手上有一笔积蓄,够买一套房,我会一次性买下一套比较容易出租的住房。我不太在乎房价涨跌,原因在于眼下国内并没有特别适合的其他投资渠道。说白了,我把这笔积蓄用来买房,既可以抵御通货膨胀,还可以防范自己在其他投资项目上比房产亏得更多。第四,假如我是一个房地产开发商,我已经身在其中并且有现房在手,我并不一定急于出售。一方面是如果集体降价回笼资金,其实谁也跑不了;另一方面市场总会有起有落,有落就有起,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仓位",以保持足够的实力"熬"过这次房价调整可能的时间周期和价格周期。由于中国经济处于一个整体强劲的增长环境中,外来资金与看好中国的本土资金的巨大不确定性,尚很难断定这次调整和整顿周期的长短,因此持房在手的地产商不得不走一步看一步。至于房价涨跌,我个人的看法是,以静态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房价与人均收入比例确实很不合理;但以动态的眼光来看,人们的收入还处在一个整体的上升趋势当中。但市场的发展常常事与愿违,我们必须以客观的心态来对待市场房价的涨跌。这是4年前的一篇文章,那时房价也叫得很高了,大家很希望跌,有段时间好几个大地产商都说快挺不住了。我也希望跌一点,大家心里都好受一点,我能买得起的希望也多一点,但我很清楚这样的情形往往"事与愿违"。今天的情形与4年前何其相似!还是很多人感觉大跌在即,还是那么人心惶惶,但还是很可能机会与你擦肩而过。坦率地说,今天的中国经济,尤其是地产和股市,乃至牵连出的其他经济现象,之所以让很多人看不懂,其中一个关键就是盘子大了,账不好算也就扯不清了。民间那一块,境外那一块,你肯定算不清,也不在政府宏观调控范围之内,所以既不容易看懂,更不容易控制得住。门外还卧着好多"老虎"没来得及搭上这班车呢。如果短期有点看不清楚,有点不确定,我们拉长一点就会发现: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在内,都有这种感觉,就是永远觉得房子贵,收入的价格永远追不上房价。房价一路飙升,而且越涨越高。5年前你觉得中国房价贵吗,那时你买得起吗?10年前你觉得房价贵吗,那时你买得起吗?好了,现在我要问了,如果你现在没买房,5年之后你觉得今天中国的房价贵吗?10年之后你觉得今天中国的房价贵吗?你会不会倒着向后想10年,往前再想10年,想了之后你会不会明白一点呢?如果看到中国经济大爆发、中国人太多、中国可供建楼的地皮太少、中国通货膨胀的潜在威胁很大、中国没有更多适合你投资保值的渠道,这几个要素基本上已经构成你判断房价的一个轮廓。现在我们看到当年的"天价房"如今价钱已掉到地板上了,5年后再看今天的房价,是否会像今天看5年前的房价一样呢?第15节:第四章股市为什么暴涨?(1)第四章股市为什么暴涨?2006~2007年,上证指数从1000点涨到6000多点,股市上涨了5倍。这两年中国经济一直向好,但好到企业效益翻了5倍了吗?没有。如果企业效益没有好到企业股票这么值钱的程度,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导致了中国股市的这轮暴涨?回顾中国的股市,从2001年6月23日国有股减持开始之后,就步入整整5年的漫漫熊途。2001~2005年,上证指数从2247点一路跌到了最低998点。当时,大家都认为1300点就是股底了,这也是所有人的心理价位。没想到股指竟击穿1000点,7000万股民手里一半多的钱跌没了影,大多数人都被高位套牢。当所有人对股市一片茫然,大家都在叫苦连天的时候,中国股市竟然绝处逢生了。2006~2007这两年,上证指数一口气从2005年6月6日最低998.23点涨到2007年10月16日最高6124.04点,净增了5倍多。那我们就要问了:股市为什么经历了长达5年的暴跌?难道那5年中国经济没增长吗?中国经济明明很好,GDP都是以8%~10%这样的速度在递增,全世界都眼红。难道那5年中国企业效益不好吗?明明那5年企业效益都很好,可为什么股市一直都在跌呢?如果说这两年中国宏观经济好了,难道好到GDP也涨出5倍吗?中国企业的效益也涨了5倍吗?没有。中国经济这两年显然没有增长5倍,中国企业效益这两年也没有增长5倍,那股市为什么能两年涨出5倍?为什么股指从1000点涨到了6000点?它的爆发点在哪里?这股力量又来自何方?只有找出背后的原因,我们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第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是股市暴涨最重要的原因。让我们对中国股市这段历史做一个短暂的回顾。2001年6月23日这天,中国证监会推出的国有股减持计划实施。大家知道,国有企业在上市的时候,全部股本中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占51%,是不允许上市买卖的,其余49%的股票才可以买卖。就是说,有51%的股票不可流通,剩下49%才可以流通,对所有大中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都是这样规定的。这样做,目的是不让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性质发生变化,国家要占到绝对控股地位。所以,2001年之前的中国股市涨时多、跌时少,就是因为股票供给少,对股票的需求多,有一半以上的股票是不能流通的。到了2001年6月23日,我国推出国有股的减持计划。那么,国有股为什么要减持呢?原因是中国政府考虑到,让国有企业改革向前推进,我国必须建立一套社会保障体系,来解决下岗工人问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初衷,是国有企业要改革了,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业一定要关门。可企业关门后,他们的职工怎么办呢?这些下岗工人没有房产,常年拿低工资,劳保也很少,他们的孩子都在接受教育,基本上没有什么积蓄。企业一旦关了门,这些工人回到家里,他们的生活怎么办呢?基于这种考虑,需要建立一个社会保障体系。首先建立一个社会保障账户,为3亿城里人存上2万亿人民币,作为一个大的资金蓄水池放在这里。如果工人失业下岗,可以先从这里取钱。这个计划很好,但钱从哪里来呢?想来想去,就想到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从国有股减持中拿出2万亿,首先先减1万亿,把这1万亿元人民币放到蓄水池中来。第16节:第四章股市为什么暴涨?(2)于是,在2001年6月23日的这一天,我国开始实施国有股减持计划。当时的减持是按股票的市场价格来减持。什么叫股票的市场价?比如,首钢股份当天收盘价是5元,兖州煤业收盘价是10元,青岛啤酒是15元。好了,就以2001年6月23日当天的收盘价为基准来减持国有股。令政府没想到的是,当这道减持令发出之后,股价就开始大跌,跌得所有人都心慌。如此跌势,国有股减持执行不下去了。于是证监会在2002年6月23日这一天做出一个新的决定,国有股暂停减持。尽管如此,股市还是继续下跌,因为国有股最终要减持、迟早要减持,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高悬在股市头上,谁知哪天掉下来?所以,中国股市从2001年起,连走5年漫漫熊途。到了2005年,中央政府和中国证监会出台了股权分置改革计划。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的推出,为股市腾出足够的上涨空间,提供了暴涨的前提条件,因为上市公司的效益是按常规发展的,不足以支撑暴涨的股价,所以没有足够的暴利上升空间,不足以吸引新的资本加入进去"拯救"这5年熊市中的层层套牢盘。如果这里有大机会,是不是资金就会猛扑进去呢?不是。为什么?因为资金扑进去了,出不来怎么办?在中国,如果不思考这个问题,看不到这点,就没法看懂中国的股市。你可以说中国股市不成熟,你也可以说这是中国股市的特色,你甚至可以说股市阴险、残酷,但资本市场从来都是这么残酷的,看不到这一点不行,不承认这一点也不行。资本怎么出,什么时候出?这是个问题。资本是有思维的,大资本有大资本的思维,小资本有小资本的思维。小资本今天1000万冲进去,明天再1000万冲出来。但如果1个亿,甚至10个亿呢?100个亿,甚至上千亿呢?大资本必须要思考这个问题。不管它是不是阴险,其实在全世界情况都一样。你如果是大资本,你也必须思考这个问题。在资本市场上除了收益性风险,还有一个更大的风险是流通性风险。比如说你10元钱买的股票涨到100元了,你挣了90元。如果说你投入10万元钱,基本上还可以这么算账。如果有1个亿或10个亿,就可能不行了,为什么呢?因为你1个亿、10个亿的股票卖出去时没人接得了,也许要跌到80元、60元,甚至更低的价位才有人买走,100元、90元你卖不掉,这就叫流通性风险,就是看着账面利润你也实现不了,就是它不可流通。理解这点经济学常识,对你理解过去十几年、未来几十年资本市场的风风雨雨,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那么,股价涨上去了,怎么样才能兑现利润呢?一是企业效益太好了,100元的股票市盈率才30倍,很合理,还有空间,大家都愿意买。二是市场热情一片高涨,充满种种预期,对未来心里特别有底,敢买;虽然价位可能很高了,但相信后面还能涨,也敢买。所谓投资,基本指的是前种情形,所谓投机,可能指的就是后者了。什么样的情况可以让大资金踏踏实实地大规模进场,不怕将来出不去呢?奥运会!对中国人来说,百年等一回的奥运会举国欢庆,政治、经济不会有问题,老百姓的心里都特别踏实。这确实是一个美好的心理预期,不管怎么说,只要做投资的人,没有人不做一个心理预期,无非是预期准不准罢了。第17节:第四章股市为什么暴涨?(3)有了这一头和这一尾,感觉心里特别安全,特别踏实,资金也可以开始行动了。这次股改的确吸引人,一方面给流通股送赠股补偿,一方面对全流通又做了一点限制,就是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国有上市公司的国有部分股票暂时还不允许卖出,一年以后才可以慢慢地卖。也就是说,大中型国有企业这些原本不可流通的股票,在限售期内不允许卖。只能等解禁时间到了,才可以分期分批,一点一点向外卖。这一改,把原来沉默多年不可流通的法人股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可流通、可变现,当年一两元买的,全流通是市场价了,赚大发了。国有股当然高兴,流通股东也愿意。当然也有看不明白的,看不了那么远的,趁着股市有点起色,赶紧跑吧!前面5年跌怕了,每次没跑都后悔,后悔好多次了,这次机会来了,不能不跑了。看明白的,那些长期关注股市的大资本知道机会来了,将来退出的路子也不发愁,它们开始进场了。那时仍然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资金不是那么好集中的,尤其是不太好利用银行资金。一开始行情还不是那么火暴,股改也不是一夜完成。于是资金一点点进场。当年那些游击队、敢死队、过江龙、私募资金之类,都逐步回来,开始进场了。这时很多老股民往外跑,他们跌怕了,早就发誓,只要有机会出来,就再也不炒股了。这是股市爆发的第一股重要力量,就是先知先觉的券商资本、老基金、民间资本,还有保险资金等等,开始行动了。与股改前后发生的是,2005年7月中国启动了汇率改革,扩大汇率浮动范围,人民币兑美元8.27的比价调整到8.11水平,11年没动的汇率这时开始浮动了,在这重大的历史时刻,人民币拉开了升值的序幕。第二,境外资本进入,是股市暴涨的重要原因。第二股重要力量接踵而来,就是境外资本。境外资金经历过美元升值、日元升值,它们太清楚一国货币升值意味着什么了。它们千方百计进入中国。外资可以把一部分钱投到房产上,坐等将来人民币升值,因为人民币的资产也会跟着升。还有一部分钱可以进入中国股市,在一千多点的水平上很安全,由于这些上市公司持有大量人民币资产,可以通过持有股票间接持有人民币资产。迄今据有关统计数据,明面上的49家QFII(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国内持有的证券资产市值近2000亿元人民币,而实际上据不完全统计,有上千亿美元的资金从各种不同渠道流入了中国股市。而更重要的是境外资金的投资理念,中国人并没有经历过人民币升值,升值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不很清楚。然而这批资金在财富效应上、投资理念上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示范力量。第三,基金规模壮大,也是股市暴涨的重要原因。这时,中国股市开始热了,基金慢慢开始好卖了。前几年不要说发基金,就是新股发行都停了好长时间。现在基金的力量又开始壮大了,仅在2006年,新基金发行规模就有89只,将近4000亿元,其中过百亿规模的基金就有7只。这是第三股重要力量,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到2007年,基金发行了73只,资金募集规模超过4200亿元。力量积蓄够了,但老股民似乎也跑出去不少。到2006年下半年,中国股市波澜壮阔的行情开始了。第18节:第四章股市为什么暴涨?(4)第四,民间储蓄进入股市,更是股市暴涨的原因。这时,最后一股市场的力量几乎被彻底撬动起来了。一步一步,广大普通百姓入市了,几乎"全民皆股"的盛况出现了。当大家都看到股市有了赚钱的效应,一夜之间,中国人平时深藏内心的那种致富的梦想终于被股市拉了起来,都赶快入市。原来只有7000万人炒股,而到2007年底,在证券公司开户的就有1亿人。中国有13亿人,1亿人在股市里开户了,就是说,四个家庭中就有一户在炒股。这一下子掀起了全民炒股的群众运动,一个字-"买"!两个字-"快买"!三个字-"赶快买"!没钱的人借钱也要去买。2007年春节,我去澳大利亚度假,2月27日返回香港。刚下飞机,在等行李时,有人打开手机一看,大喊一声:"中国股市暴跌了!"这一喊不要紧,所有等行李的中国旅客都打开手机,惊呼:"不好了,中国股市暴跌,大部分股票跌停。"几乎所有人都站在那里哀叹:"怎么办?我们全都满仓!"原来满飞机的中国人都是拿炒股赚来的钱到国外旅游去的。我在一旁不禁感叹道:"中国全民炒股的时代真的来临了。"所以,2006~200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开户的人越来越多,你想这1亿人去炒股,规模有多大?证券营业部里人满为患,银行也排长队,证券公司开户的队伍更是越排越长。那时公司的白领阶层上班时间就敢公开炒股,老总也躲在自己办公室里偷着炒。老总出来一探头,发现手下人都在那儿盯盘,看老板出来,所有人"啪"就收起来了。据说股市火的时候,"下午3点之前别来跟我们谈生意,等3点收盘后再说"。一天,我坐在飞机上,听后面座位上的一男一女聊得特别热烈,他们一直在说炒股票怎么赚钱,买哪只股票赚钱。等下了飞机,两个人各奔东西,这才发现原来谁也不认识谁。各种版本的财富故事也四处流传。据说,一位女士拿出2万元钱在3年前买了股票,3年之后她的2万元变成2000万元,她用炒股赚来的钱买了4套别墅。甚至还有说一个人听到消息去买股票,别人告诉他股票代码,他就去买了,一没留神下错了单,买错一个号,不是人家告诉他要买的那只股票。回来后他很懊丧,就跟人说:"太倒霉了,我写错了一个号,买了另外一只股票。"没想到这只股票竟连拉三个涨停板。买错一只股票都能连升三个涨停板,三天赚了33%。那时的牛市,就牛成这个样子。那才真叫一个看不懂。就沪市而言,大盘从1000点左右涨到1500点的水平,已经涨了50%,之后从1500点几乎一口气冲上了4000多点,几乎只涨不跌。最不可思议的是,2006年7月5日~2007年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上调了7次存款准备金率。众所周知,这是央行三大货币政策中最严厉的手段,上调一次都是非常严厉的紧缩行为,每调一次冻结市场供应资金大致在1500亿~2000亿元之间的水平。结果却是每调一次股市就涨一次,调一次涨一次。股市涨得实在让人看不懂了。所谓看不懂,仔细想想,无非是用老眼光看新股市。老眼光是什么呢?以前股市大涨,很多是违规动用银行资金,所以宏观一调控,不要说十次八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就是一两次也够呛,甚至一两次升息都要跌好久。而这次股市资金显然不在宏观调控的掌握范围,这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第19节:第四章股市为什么暴涨?(5)货币政策怎么调都没办法抑制股市的投资和投机狂潮,如果一直涨下去,像日本那样,股市泡沫破灭了怎么办?市场实在不听话。豁出去了,政府只能动用财政政策,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咣当!在2007年5月30日夜里,政府宣布提高印花税率,股市终于低下了高昂的头,开始一轮暴跌。政府没料到市场会涨成这个样子,市场也没想到政府"下手"会这么重。本来政府动用货币政策,大家炒股不用你的钱就是了。结果印花税提高了300%,这招实在厉害,不跌不行了。再不跌,指不定还有什么铁腕政策出台。可是,股市光跌也不行啊,这么跌谁出得去啊?散户、机构,民营、国有,境内、境外的,这不是小麻烦,所有人都不愿意,抱怨声音太大了。如果这个社会一件事出现让所有人都不能接受,那政府的压力就大了,尽管明明是抑制市场过度投机的措施,但也没人接受。后来的发展在历史上也许永远是一个谜,就是之后政策层面没有太大动作,莫名其妙,股市又起来了,不仅起来了,而且比前一波行情更不可思议,更疯狂。如果要做一个公开分析和相对合理的判断,当时我观察到一个重要的转折过程。就是第一拨从股市感到危险撤退的资金开始转战楼市,没出来的资金在"5·30"都套里面了。很多"老到"的资金出来不少,赚得也不少。他们想,既然股市被这么严厉打压,这么危险,就去楼市吧!既然人民币要升值,人民币资产也一定会升值,而且升值更快。在人民币资产中,没有比房产更典型、更具有投资价值的了。虽然老百姓觉得太贵了,但对大资本来说,对赚钱容易的人来说,对有能力从广大老百姓手上"集资"的人来说,他们的看法就不一样了。资金进入楼市,这个问题让政府更加紧张。股市还是吃饱饭的人冒险的地方,但楼市关系民生,这个问题比股市严重得多。当时政府千方百计限制资金大规模进入楼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时我们看到,资金进楼市不是全部被堵住,而是从政策导向上不被欢迎,不被鼓励,很可能也要"严打"。怎么办?资本的本性永远是逐利的,想要搭中国经济增长的快车、搭人民币升值的快车,楼市又被"严防死守",其他投资领域要么不能进,要么不容易出,被堵住出口的资金又挤回了股市。结果行情不仅又起来了,而且是更加疯狂。只有更加疯狂地上涨,才让投资者无数次怀疑自己,坚信自己每次卖出都错了,每次没买都后悔死了,最后更加坚定地买入,而且要更加坚定地持有并看多。一定要坚定地买入,坚定地持有,不能再犯错了。似乎从五六千点到一万点已经不是梦了。就这样,一轮从1000点出发的行情,轰轰烈烈被抬上了6000点,中国股市就在一片看不懂的情绪中,如此猛烈地涨起来了。第20节:第五章股市为什么暴跌?(1)第五章股市为什么暴跌?当上证指数涨到6000点时,多数人都坚定地持有、都在期待1万点时,中国股市却发生了暴跌。在2008年不到半年时间,股市就从6000点暴跌到3000点。很多人股市中一半的钱不见了踪影,股民损失惨重。中国股市怎么了?股市暴跌的原因究竟在哪里?股市涨,涨得你看不懂;股市跌,跌得你也看不懂。当股市涨到6000点的时候,坊间流传着各种版本的财富故事,到处都是"股神",到处都有传播致富秘诀的"高手",也包括众多企业家班学员们。那时每次上课我都得说:"诸位听好了,这两年在股市赚钱不是你的本事,是牛市来了。过去那些年你怎么不赚呢?怎么没看你神呢?要问问自己,以后还能赚吗?现在赚钱,不是你的本事;熊市来了,不赔钱才是你的真本事。"所有人听了都不说话了。你在股市1000点买个股票涨到6000点卖了,赚了5倍这是自己的本事吗?不是,这是整个宏观大势送你的,你幸运地搭上了这班车。等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了,人民币升值也开始了,外资也流入了,20万亿储蓄存款被撬动了,所有市场力量都被调动起来,是大量的钱把股市给抬起来,所以才有这波行情。股市6100点附近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在50倍左右(这是根据彭博资讯系统统计得出),然而当时上百倍市盈率的股票俯拾皆是,上千倍甚至数千倍的股票也有。所以,你要随时问自己,这股票值这个钱吗?全流通、"大小非"解禁近在咫尺,这个价钱还有人接手吗?其实,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自己了,结果发现这是一个很蠢的问题。因为有些人很早就问过自己,3000点问过,4000点问过,5000点也问过,它是不值,有些股票早就不值了,但它就是涨上去了,而且飞速涨上去了,买了它就赚大钱了。这时问值不值的问题就太愚蠢了,应该问,不管它有多高,只要后面还有上涨空间,还有人接手,我就买,不买就来不及了。股价就这么飞速地涨上去了。所以,不要怨天尤人,太多的人都清楚他不是在投资一只有价值的股票,太多的人在"赌"后面还有人会接手,还会拉高股价,只要自己不拿最后一棒就行。问题是,你怎么知道自己拿的就不是最后一棒?在《推开宏观之窗》当中,我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1929年10月29日,美国爆发了席卷西方世界的大股灾。在股灾爆发之前一个星期,有一个银行家在路边擦皮鞋,擦皮鞋人一边给他擦皮鞋,一边跟他大谈股市如何赚钱。回到家后他想,连一个擦皮鞋的人都知道股市能赚大钱了,这股市不是太热了吗?他当机立断,卖出手上所有股票。在这场灾难中,只有他这样的极少数人幸存下来,其他人都在这场股市大崩盘中血本无归,很多人因此跳楼自杀。当股市涨到6000点的时候,跟随我多年、不识字的阿姨竟然把一生积蓄的两万元钱拿出来,托我帮她买股票。听我的助手讲,他家里有一个钟点工,最近也"失踪"跑去炒股了。直觉告诉我,这个市场的危险越来越近了,真的是很危险很危险了!但直觉有时候会靠不住,我必须要获得印证。那时股市火得不行了,我教的MBA们热烈地谈论着股市,盛情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沙龙,畅想未来。他们中有搞房地产的,有买卖证券的,有从事保险的,有干银行的,有做基金的,还有做实业的,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在那次聚会上,一个在证券公司工作的学生说出的一个数据引起了我的重视,他发现,在2007年3月到证券公司开户的人手里基本有7万元,5月份开户的人手里基本有4万元,7月份开户的人手里大概只有2万元的水平。这个数据告诉我们什么?谁在买股票?谁在接盘?当有2万元钱开户的人去炒股的时候,我想问大家,是什么样的人进了这个股市?当只有2万存款的人冲进了股市,而且在6000点位冲进去,这意味着什么?你还能期待在他们之后谁来接着买高价股?作为老百姓,作为微观的个体,你当然看不到这些,你只看见那只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股票。你被这些弥漫在全国上下每一寸空气中的财富故事,而且是爆发式的、迅速致富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你终于按捺不住了。第21节:第五章股市为什么暴跌?(2)股市挣钱太快、太容易了,我在这里老老实实工作太愚蠢了。每个人都在这么想。管理层多次警告,没有用;央行紧缩货币,没有用;政府提高印花税,也没有用。赚钱才是硬道理。写到这里,读者朋友们,你们已经预见到会发生什么,今天你们也已经看到发生了什么。可当时大家就是不明白。现在你觉得这些描述很可笑,但当时每个人都把自己当股神,这是真的。小投资者不明白,并不妨碍大资本明白。他们明白后面没有资金跟进来了。于是,市场自己的力量发生作用了,我们已经不需要政府的警告了,也不需要政府再出台什么所谓利空政策了。老实说,谁也不敢在那么高点位上出台什么利空政策了,谁也不愿意在那个位置上成为所谓"历史的罪人"。这是中国国情的无奈,可你得正视。这一切都不再重要了,市场有市场自身的规律,找个理由涨很难,找个理由跌还不容易?当时只因为一则小小的"谣言",说香港H股和A股即将并轨,股市便不知不觉开始了暴跌。为什么不知不觉呢?因为第二天就辟谣了。原来虚惊一场!市场似乎又重新坚定了信心,奥运会还没到,中石油还没发,这熊市怎么会来呢?总之,刚冲进股市还没赚到钱的人,会找出无数理由说服自己坚定信心;那些老股民信心更足啦,为什么呢?因为之前每次卖出都踏空了。随着中石油股票的上市,以48元价格高开后,一路低走,股市"顺理成章"地开始下跌了。看到这里,读者朋友们千万不要给上述分析套上一个什么"阴谋论"的帽子,因为这是一个明摆着的"阳谋",只是你当时看不清而已。之前大家只看见自己买的股票,看不见后进股市的人越来越穷了,只能说你不具备掌握信息的优势(其实可以观察到);但是,你现在明知道股票不值那个钱了,明摆在那里(前面探讨了),你还要买,还不卖;你明知道期货指数要推出,这也是明摆在那里,不知报道多少次了,股指期货是一个做空机制,你还要买,还不卖;股改第一天就告诉大家说,"大小非"解禁的股票迟早是要流通的,而且有时间表,近在眼前了,也明摆在那里,你还要买,还不卖;你只看见奥运会,看不见之前还有个台湾地区"大选",还有那个"入联公投",你还要买,还不卖。你说应该怨谁呢?最后这个原因,有人读到这里一看就明白了。有人还要问一下,这个"大选"和"入联公投"跟我买卖股票有什么关系呢?现在假设你是一个10亿元的大资本,100亿元就别说了。你拿着这么多钱的股票,你会赌"入联公投"一定通不过?万一通过了,后果将会怎样?大家知道,中国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部法律明确规定,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不是说有人一宣布"台独"马上就会开战,但只要有法律依据,就存在这种可能性。如果谁拿着10亿元的股票,他要不要规避市场风险?如果拿10亿元的人这么想,拿100亿的人也这么想,拿着一大堆股票的大资本都这么想,那你说股指站在6000点上还踏实吗?所以,要是这些大家还看不明白,总觉得有什么内幕,需要什么内幕,需要什么小道消息,或者曾经凭着几个小道消息赚过一点钱,即使是你自己凭着独立判断赚过钱,但仍然看不见这些阳谋,看不懂这些阳谋,你怎么称"股神"?怎么去股市里安全地赚钱?当看明白这些问题的人越来越多,首先是那些大资本们,还有那些曾经经历过市场风雨洗礼的人们,有人开始果断地退场。当明白这些问题和风险的人越来越多时,谁都想跑,谁也不敢把价格再拉上去,让别人跑掉。再加上,在市场暴跌的时候,基金会遇到赎回,不得不抛掉持仓股票套现退钱给"基民";还有人是借钱炒股;还有人是抵押了股票借钱,当股票跌过某个临界点就会被强制平仓卖出,这一切,都会急剧加速股市的暴跌。这就是为什么连个像样的反弹都没有,中国股市就从6000多点哗啦啦地跌了下来,5000点、4000点,3000点一路狂泻。回头看你会发现,历史是多么惊人地相似。同样是中国股市,在1996年时,人们憧憬着1997年的香港回归,股市一个劲地暴涨,政府连下"13道金牌"打压股市,仍然无法抑制股市的疯狂。最后迫不得已,1996年12月16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说"政府是决不会出来救市的",这就是发生在1996年的"12·16"事件,这与2007年的"5·30"几乎如出一辙。当社论发表后,股市一路暴跌。跌了一阵,等到开春,也是这么"莫名其妙",股市晃晃悠悠又起来了,而且同样是涨得更加疯狂,长虹股票从开春不到30元涨上60多元。同样是没有等到"七一"香港回归,1997年5月,股市又跌入漫漫熊途,直到后来1999年再次爆发的"5·19"行情。所以,如果你投资股票,要赚股市的钱,你需要懂得一些知识,你要懂点企业,你要懂点经济学,你要懂点心理学,你要懂点政治,还要懂点历史。多懂得一些知识,多了解一点资本市场历史,我们就能够理解股市是怎样猛烈地涨起来,又是怎么惨烈地跌下去的。然后,我们继续尝试思考,这从6000点跌下来的股市,以后会走向何方?第22节:第六章股市将走向哪里?(1)第六章股市将走向哪里?我国股市的暴涨和暴跌,让人摸不着头脑。资本市场往往总是矫枉过正-要涨就涨过头,要跌也跌过头,几百年来的资本市场就是这样一个规律。如果股市不涨过头,人们就不会买入股票;如果股市不跌过头,人们也不会卖出股票。中国股市的未来究竟要走向何方?现在,我们回过头看2006年的股市,前面是股改突变利益空间的诱惑,后面是奥运信心的支撑,中间夹个人民币升值,三大动力吸入资金撑起股市。现在看,这一头一尾两个都用过了,动力都消失了。奥运会还没开,股市就下跌了,这是过度透支,把利好提前用完了。现在的利好只剩一个,就是人民币升值。再看下跌时的因素。第一是当时6000点的市盈率普遍太高,股价太高了。应该说接近3000点下跌后,风险至少释放了一半,处于可上可下的位置。第二是股改完成的"大小非"解禁时间陆续都到了,这会加大股票供应量,相对而言,还会压制市场股价。第三就是台湾地区准备"公投",这是最厉害的一个因素。现在"公投"失败了,坦率讲,拔掉一根最关键的导火索,这不仅对于资本市场,其实对于整个中国经济、对全体中国人都是一件幸事。可惜大家忙着赚钱,很多人还没意识到。不过随后出现了西藏问题,5月12日又发生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更令股市雪上加霜。还有一个公开的但又不太引人注意的朝韩关系紧张问题,它可大可小,风险也不可确定,对资本市场有一定威慑力。看到这些因素,3000点附近的中国股市基本处于一个均衡状态,上下的理由都有,多空的因素都存在。相对而言,正面因素中只有一个人民币升值暂时还比较过硬,但这不足以支撑市场再次大幅上涨,制约的因素太多。第23节:第六章股市将走向哪里?(2)最关键的是,资本市场的特性,往往是矫枉过正。涨的时候涨过头,跌的时候也跌过头,这时候你一看市盈率安全了,可能又看错了时机。在一个投机氛围相对浓厚的新兴市场,股票平均市盈率可以是作为价值中枢的参考,就是价格始终围绕价值波动,这是全世界永恒不变的真理。无非在价格向上超出价值太多的时候,表现为透支预期太多,一旦预期无法及时实现,你要随时提醒自己,那就是明明白白的"博傻"行为,那就要比谁跑得快,谁也怨不得谁。当市场回到价值中枢附近的时候,矫枉过正,但"过正"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幅度有多深?没有人能猜测得到,也没有必要猜测。为什么?我们回头看这波行情,股市究竟是涨到5000点、6000点还是7000点打住,谁知道呢?没有人知道,因为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市场"弹尽粮绝",也就是谁也无法预测什么时候资金再也跟不上了。拿两万元开户的人都进来了,什么时候他们按捺不住冲进来,谁也不知道。这时候,市场再往上就推不动了,因为已经没有新鲜力量再进来了。那反过来看下跌呢?谁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愿意把"价廉物美"的股票抛出去,你不把它抛出去,就没人能买。道理很简单,你拿着钱去超市时,是不是要买价廉物美的商品?2005年12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录制最后,我说股市大发展来了。我不是什么神仙,也没有任何内幕消息,就是因为看到现场很多中老年朋友说:"太惨了!我们永远不做股市了,我们卖了就再也不进去了!"但他们后来肯定忘了自己的话,按正常估计,这些无法再见面的老朋友应该又套在6000点上了,因为我身边这样的人太多了。市场矫枉过正,而且还不知道要过到什么时候、什么程度,所以要看下一步的趋势和方向。第一点,要看到现在的背景。股市过度的投机,两年时间5倍增长的市场,必然会付出代价,不仅是小散户、大机构,甚至政府,也要付出代价。为什么呢?这没什么好奇怪的,看2001年后的那5年股市,庄家被消灭无数,很多连东山再起的机会都没有。新股停发,企业发展停滞,政府税源受损。只要股市过度投机,从宏观上讲,最后不会有赢家。所以,暂时输一点,是所有人必然要付出的代价。难道眼睁睁知道6000点是不健康的,现在我们又殷切地希望它涨回去,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不是被贪婪主宰是什么?所以第一点要端正心态,认清大势。第二点,要看下一步市场的基本方向和特征。在股市1000点大起,市场找到了股改这个突变点和暴利点,所以才有热情参与。那么下一个突变点和暴利点,再次调动市场热情的激发点是什么呢?可能会是股指期货。股指期货交易是个新事物,它一定会出来,一定会对中国的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它一开始出来你会更看不懂,股市忽上忽下,是因为后面巨大的杠杆效应在驱动,有人一定要力图影响市场的波动,获取期货上的暴利。这里面主要有两个看不懂。第一,是那些大盘股。这里可以顺便解读一下2007年最让人看不懂的所谓"二八"现象,以及后来的"一九"现象。一般来说,没有那么多资金敢去炒大盘股,因为需要很多钱,不符合十几年前老股民的习惯,所以散户一般不去碰那些股票。但此一时彼一时,这时候大盘股在大机构看来却是黄金,为什么呢?因为它们,将来可以影响大盘指数。你如果没有能力影响大盘指数,你就不敢做股指期货,那暴利就与你无缘。这边股指涨跌只要一个百分点,那边股指期货赚赔是12.5倍。第24节:第六章股市将走向哪里?(3)第二,股市有时跌得离谱,让你看不懂。为什么呢?因为东方不亮西方亮,这边现货跌着,那边期货做空赚大钱,你会看不懂。所以我们奉劝投机散户最好暂时离场,因为你会受不了,你会不自觉地"高吸低抛",赔得更快。做股市投资的请闭上眼睛不看,每月不停地买,一个月1000元,一个月500元,有钱时再多买点,就这样坚持买,不管股市上下。涨上去你就赚钱了,跌下来你就摊低成本再买,过三五年你再回过头看,你又搭上中国经济的下一班快车了,你成了大赢家。所以在未来的一两年里,股市的特征会表现出更加疯狂的投机,会有大幅度震荡。以前只有上涨才有钱赚,现在只要股市有波动就能赚钱。有了股指期货的股市,不怕你高,不怕你低,就怕你疲软,没有波动。而这种波动从长期来看,只有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才是安全的。这一点,市场会逐步适应的。所以,如果在股市高位推出股指期货,很可能是震荡走低;而低位推出,则是震荡走高。我们还会发现,前面股市有个暴跌的理由没有讲透,就是这个股指期货。这个交易一推出,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股票下跌也能赚钱了,股票跌起来就更有"动力"了。有读者说了,这不还没推出吗?这是大家还没学会换位思考。换过来想想,如果你拿着100亿的48元的中石油,你会等到股指期货推出吗?或者你会拿着100亿元现金在48元的点位上去"吸筹"吗?那不是太贵了,太不踏实了吗?如果你手上拿着中石油的股票,你也会赶紧抛掉,不会等到期货指数交易出来,等别人抛,等着别人做空赚钱。因为现在这个价位它不值那么多钱,也许等两三年后才有可能;如果你手中没有,或者有一些但不多,尤其是大家都看好(因为"二八"已经形成了,自然大家都看好),你手上就不可能有太多,你会拼命希望它下跌,或者把你手上那点卖出去,把价格打下来,打到20元去买,打到15元去买,甚至更低的价位去。打下去不就赔了吗?再买回来不就行了?总之,要到更安全的地方去买,要以更便宜的价格把它买回来。这不是什么阴谋论,只不过是举个例子,说明一个道理。如果是你坐到100亿元操盘的位置上,你也会这么做,谁都会这么做。说到底,其实千方百计还是要买,为什么呢?这里多讲一点股指期货的交易过程。这个交易一推出,在1500多只股票当中谁的市值最大?比如说: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神华、中国人寿、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中国铝业、交通银行等等,仅这10只股票就可以占到市场总市值超过半数甚至更高的比例。现在做股指期货,比如从3000点涨到3150点,150个点才有5%的波动,但期货市场要将波动乘以12.5倍,不是说直接去乘,而是说那里有交易保证金制度,用1元的本金能做12.5元的生意。如果你判断对了的话,你用少量的钱可能赚到很多的钱。如果你判断错了,你会赔掉你押上的所有保证金,损失相当惨重。所以,它的诱惑和风险都很大。那么中国股市这么大,你说哪只基金、哪个机构能买得下所有的股票去带动指数,再赚上那12.5倍呢?不用,它只要买一点就行。买什么呢?就买这些权重大的股票,有一点就能对大盘指数产生巨大影响,还有巨大的示范效应。机构买一些就放在这里,你只要判断这个股票价位合理,别人看空砸盘,你就敢接;如果价格不合理了,别人买看多,你就敢卖。最后看是空方胜还是多方胜。如果看多的胜了,这看多的人赚的是看空人的钱;如果看空的人胜了,赚的是看多人的钱。第25节:第六章股市将走向哪里?(4)你别一看到这里就先害怕了,说原来12.5倍这么危险,这个东西就别搞了!事实不是这样,股指期货开始可能有点不稳定,但最终必然成为守护市场价值中枢的关键武器。因为如果股票平均市盈率50倍了,就太危险了,随时要等着挨砸,因为砸盘的那个人太有动力了,下跌空间有多大,真砸下去可就发大了。这么危险的股票,是不是应该"砸"呢?所以包括机构在内,每个人每天都在问自己,这只股票值不值这个钱?赔一次问一次,赔一次问一次,这样一来,价值投资理念才能慢慢真实地建立起来。在不久的将来,你又能看见神奇的"一九"现象和"二八"现象,因为除了二三十倍的市盈率安全,它还有一个附加价值,就是市场控制权。这个东西很值钱,会有溢价,不要到时候你只用市盈率计算,结果得出相反的结论。市盈率是股市的一个价值中枢,但不是像买彩电冰箱,一个型号一个价。如果人们买股票都比着固定市盈率买,那股票也就没有风险了,更不会有暴利了。没有暴利存在的可能性,股市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难道不是这样吗?所以,逐利的资本必须要寻找下一个暴利机会,把自己、把市场的"神经"再调动起来。这个机会就是股指期货交易。股指期货交易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也是市场利益的又一个突变点。由于这个新生事物的重大不可控和不确定风险,奥运会之前是不太可能推出了,奥运会过后,每一天都存在这个可能。所以,股市新一轮布局,其实已经开始了。在经历剧烈的震荡与争夺之后,伴随中国经济的第二轮大起,中国股市将走上一条价值增长之路,值钱的股票没有人随便卖了,炒题材透支业绩的股票没人敢随便买了,愿赌服输的人慢慢也习惯了,再不用赚了归自己,赔了骂别人了。这是站在2008年5月的时间点对中国股市的一个大致判断。基于这样一个大致判断,我们再来探讨,面对这样的股市,我们该怎么办?第26节:第七章面对股市怎么办?(1)第七章面对股市怎么办?面对暴涨暴跌的股市,我们应该怎么办?政府负责制定股市的游戏规则,股民经历风浪后会变得成熟起来。股神巴菲特说过:"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伴随我国资本市场的成长,战胜人性的贪婪与恐惧,这是股市投资者要面对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面对目前这样的股市,该怎么办呢?面对股市,政府该怎样办?说到政府,我认为,政府不断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达十多次非常明智,这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全世界也罕见。为什么呢?首先,每提高0.5个百分点,大概会冻结1500亿~2000亿元资金,这些资金从商业银行流进中央银行,从而使得这些钱不能流入股市。如果没有这样严厉的调控措施,这些资金都冲进股市,那么对整个经济的泡沫推力有多大?如果这个巨大泡沫一旦破灭,后果又有多可怕?其次,资金被锁在中央银行,没有直接参与到股市,股市中运行的资金完全风险自担,不伤及银行利益,也就没有伤及全体储户的利益,这实际成就了一个大好事。不仅如此,当经济真正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政府手上资金筹码充足,还不包括1.7567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即使中国经济真出问题了,中央银行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放水",这一点构成我看好中国经济大爆发的一个重要理由。回头再看,政府在这次调控过程中受到的压力非常大。很多人不理解,认为他们不容易贷款了,企业日子不好过。这说明什么呢?这只能说明经济大起之前你的准备工作没做好,自有资金不足。如果这时随便一个企业都很容易贷到钱,那些做好准备、自有资金充足、信誉好的企业岂不更容易地贷到更多的钱?那经济会热成什么样子?到最后你是否真能赚到钱呢?未必!到处都是竞争者,贷到钱的人就一定能赚到钱吗?今天回头看,当时到处找人借钱的,到处找银行借钱准备炒股票的人,你是否要感谢没借钱给你的银行,感谢没有借钱给你的朋友呢?否则,你是不是很有可能被套牢在股市的6000点上呢?我不敢说所有人都会是这个结果,但很多人的确是这样。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发自内心感谢政府坚持大胆调控,顶住了那么多压力,没有让中国的经济从"大爆发"变成"大爆破"。尽管股市暴跌,但政府一路风险提示过来,很多限制性政策出台,也可以说是狂打压,却撑住了整个宏观经济。虽然政策打压一次大家就质疑一次,但政府确实做了它该做的事,已经尽力了。这并不是说,政府只要尽力就什么都做得很好了。政府决定推出股指期货,因为它有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关于股指期货交易推出的时间,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证监会时不时地放风出来,显得左顾右盼,瞻前顾后。其实,早在股市行情大起之前,政府就应该做好准备。中国股市的历史一直是单边市,要涨就涨个不停,要跌就跌个没完。没有制约力量的单边市在中国已经有若干次惨痛的教训和经历了。2005年,我们就应该有准备了。从准备好开始,股市到2000点时没有推,到3000点时没有推,到4000点也没有推,担心很多,当然到了五六千点就更不敢推了。但偏偏到了五六千点时,证监会还在向外吹风,还在排出时间表,等等。这更加说明,有关部门在资本市场的运作经验还不够成熟。大家可以理解,有时候为了市场稳定,一些事情需要拖一拖。但在有些问题上一拖再拖,政府信用就会丧失很多,隐形成本也增加了很多。当然不是说,期货指数交易推出来,股市就健康了、有制约了、理性了。不是的,很可能问题更大。大机构们利益一致,一起行动,波动更大,风险也更大。但这个问题迟早我们要面对,要交学费迟早都得交,早交总比晚交好,这样成本低一点,让投资者成熟更早一点。投资在逐步开放,我们的对手都是100公斤级的重量级拳手,如果怕这怕那,不抓紧锻炼身体,不抓紧出招,在笼子里养鸟看似安全,放出去跟鹰一起飞,岂不更危险?既然股指期货没推出来,有关部门能不能抓紧时间准备得更周全些?这个周全,比如说把港股直通车、把H股合并也提前考虑进去,不要等期货指数出来了,又给后面的市场波动埋下一颗巨大的地雷。这个合并,不是宣布通了就行的,有没有可能也像股改那样探讨一下,就是说同股同权,内地发股价格和香港不同,这些是历史问题,我们要正视,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所以,中国股市的暴跌,表面看似起于H股合并的谣言,其实不需要什么谣言,同股同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是迟早的事。这个趋势一来,48元的中石油还站得住吗?所以这个股市,你看有多复杂?股市暴跌,有多少文章在后面?这个周全还包括加强监管。怎么监管呢?检查那些编进股指期货的股票都是如何分布的。当然有些散户持有,但主要是看哪些机构持有,有严重失衡吗?这些大机构有明显的利益趋同吗?有协调一致行动的嫌疑或者记录吗?因为很显然,机构与散户博弈,散户是没有胜算的。机构与机构如果一致协调、一致行动,没有合理的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博弈,那在可预见的将来,会不会又是另外一场危机呢?有没有你我不是一家的感觉,你看多,我看少,这样的机制是否存在?还有,境内机构和境外机构的博弈,这有点你我不一家的感觉,现在有两笔账要算:一个是境外资金实力规模账,一个是舆论账。第27节:第七章面对股市怎么办?(2)资金账比较容易理解,这个舆论账其实提出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政府的信用问题,就是国内这些分析师、这些机构、基金、媒体的信用问题、品牌问题。为什么呢?你看到关键时候,那些在市场有信用的人,他们说的话有人信,像巴菲特、罗杰斯,像高盛、摩根士丹利,像路透社、彭博财经,还有那些报纸电视评级机构等,那些话相对比较容易令人信服,他们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信用纪录和品牌在那里。资本市场涨来跌去,主要受什么影响?主要受心理预期的影响。很显然,舆论甚至比钱往往更能影响心理预期。所以这个挑战很大,做不好的话,要吃大亏,要赔大钱。在大规模境外资金裹挟"世界舆论"一并袭来的情况下,这个市场会被莫名其妙地操纵。资本市场越发展你越会发现,这个信誉会多么值钱。请所有股市的参与者和裁判们珍惜自己的信誉,因为这个最值钱。除了股指期货外,政府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思考,就是人民币升值。明摆着中国有机会,怎样系统地研究吸收和化解这些机会?那么,有什么渠道、什么样的制度可以很好地化解和吸收?钱来了,而且不以政府意志为转移了,民营资本的热情也起来了,如果这儿不能投,那儿也不能投,就只剩下股市还可以投资了。既然没有什么别的交易品种和工具可以选择,又没有期指交易可以化解,股市不单边怎么办呢?这是中国股市暴涨和暴跌的原因所在。政府在资本市场最重要的职责是制定游戏规则,做好裁判,不要让所有的股民看着政府的眼色行事,要让股市中的买卖自负其责。如果把所有预期股市涨跌、赔赚都押在政府身上,这岂不让政府太累了吗?人们在赚钱的时候没人感谢政府,但赔钱时一定会骂人。有单边暴涨就一定有单边暴跌,一定有太多人赔钱,最后一定有不小的骂声,这就变成了这么一个逻辑,这么一个无法摆脱的怪圈,多少年以来都是这样。中国人已经为自己没有良好的信用纪录付出了惨重代价。由于很多诈骗行为存在,柜台交易不能开;因为信托公司没有信用,信托公司最后只剩下几家;因为担心非法募集资金,私募资金也只能偷偷摸摸,上不了台面;因为国债期货出过大问题,一些商品期货也出过大问题,期货交易也是若有若无。我们不具备基本的交易品种和交易工具,金融衍生品根本谈不上。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一定会产生大量剩余资本,如果没有足够的"泄洪"渠道,它就只能寻到一个机会,便大规模冲到一个地方,形势太危险时,又一致行动退出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还不在信用机制上做大手笔、大文章,国人不在珍惜信用上下狠工夫,将来付出惨重代价是一定的。因为我们不是关起门来过日子了,不是开条门缝打友谊赛了,我们面对的是梦之队,是要和美国的、欧洲的职业球队同场竞技。即使现在不是完全对等的,那我们又能回避多久呢?面对股市,机构投资者怎么办?什么叫机构投资者?它包括券商、社保、保险、基金、QFII、私募、游资等。在股市,机构投资者都是那些最聪明的人待在里面。对中国股市未来的发展,机构比我们更有信心,他们都有专业的研究团队决定投什么品种,这很好。我要说的,恰恰是提醒这些大资金们不要太聪明,有时候往往是聪明得过了头。第28节:第七章面对股市怎么办?(3)什么是太聪明呢?太聪明的常见行为是试图操纵市场,尤其是那些控盘程度很高的庄家。现在我们在市场上很少看到这个系、那个系了,比如当年的德隆系、粤海系等一大堆,今天都不见了。用行内的俗话说,它们被市场消灭了。当年的德隆系规模何其之大,据说控制资产规模达1200亿元的程度。今天股市上已经没有它们的身影了。但我们也明显看到,那些一路高歌的股票,那些脸上写着控盘成功、坐庄成功这么几个字的,仍然不在少数。诚然,机构、庄家通常有资金优势、信息优势,甚至有人脉优势,但庄家也好,机构也好,致命的缺陷就是船大难掉头,一次意外就是灭顶之灾,出不去比散户还惨,宿命似乎跟小散户最后也差不多。太聪明的第二点表现是,散户好愚弄,没有机构聪明。坐庄的千方百计诱使散户在低位卖掉股票,在高位买进股票,最后养成欺骗的习惯,自己也生活在欺骗中。但这些机构最终难逃被更聪明人欺骗的命运,因为和他们打交道的都是相互欺骗的那拨人,大家彼此都摸底,但迟早会遇到一个比自己厉害的,这也是宿命。对基金经理而言,钱不是自己的,他们是代人管钱的,心态当然就不一样。好的基金经理肯定是有的,但我要说的是那些信用不够、不够负责任的。我的一个学生说,在股市接近6000点的时候,几个最著名的基金经理辞职,公开报道的是他们因为待遇低,不如私募赚得多,于是自己单干了。他们私下则很无奈,说股市这么高、太危险,做不下去了,趁现在的好业绩急流勇退吧。从1000点到6000点的跨越以后不可能再重复了,再往后做就要砸招牌了,肯定要亏了。事实就是这样。可是基民知道吗?基民只知道看他们现在业绩多好啊!持有吧!他们又发新基金了,赶快买,赶快申购啊!结果呢?结果会怎样呢?所以,很多时候我也很苦恼,一些学生和普通百姓问我买什么股票,我心里很清楚,他们不适合做股票,缺乏很多条件,资金的、信息的,尤其是心理的。我特别想跟他们说,你就干脆买点基金,别想暴利的事,只要能跑赢通货膨胀就行了。但是我不太敢这么说,为什么呢?我知道基金是很好的投资形式,但我不知道基金是不是特别信得过。多年前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做基金就是要把利润做得不死不活的,最好略亏些。为什么呢?因为基金经理们是靠拿管理费的,只要管理规模、交易量够,差不多就是那些钱。如果他们做得赚钱了,基民赎回要卖掉;如果赔钱多了,也要被赎回卖掉。只有做得不死不活,才好挣钱。但是,这轮中国股市暴涨让基金赢足了面子,凡是在2006~2007年买基金的人都赚钱了,他们一改过去对基金的不信任。股民纷纷变成了基民,这是对中国机构投资者投下的信任票,希望中国的基金不要辜负百姓的信任。我特别希望知道,谁是值得信任的基金,因为我经常面对很多学生和读者的要求,我不太鼓励他们买股票,又不能建议他们把钱放在银行里等通货膨胀,我也很矛盾。所以,我特别渴望基金有信誉,也相信中国能出这样的好基金,像巴菲特那样的基金。好的基金需要信誉。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基金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很多中国人不再自己买卖股票,他们的钱放到基金里,由专业人士替他们理财,替他们炒股,这是一个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利国利民的好事,基金必将发展壮大。第29节:第七章面对股市怎么办?(4)面对股市,百姓该怎么办?关于这个话题,我想多说几句,因为大家对此了解得不多。要解决老百姓的问题,一般要求是很简单的。他们常常问我,你就告诉我买哪只,什么时候买,至于什么时候卖,不需要跟我说那么多。这样的问题我基本无法回答,主要因为我不是股评家,我是一个教书匠。老百姓要进股市,有几个问题需要知道。第一,心态好2006年,在中国股市火暴的时候,有出版社约我写一本关于股市的书。他们说,这本书一定受欢迎。我说不能写,出版社问为什么。我说,我可以写股市如何做,但读者的问题我永远解决不了,那就是人们的贪婪和恐惧。我就是写了,让读者明白了也解决不了问题,因为这是人性的弱点,不是一般智慧可以克服和改变的。你看那些曾经在股市叱咤风云的庄家,那么聪明,那么理性,那么优秀,最后也被贪婪吞噬了,现在好多都找不到了,这不只是普通百姓的问题。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写什么最后都让人赔钱。我写那样的书,就是不负责任。我写半天,最后还得说出我的心里话,就是普通百姓最好远离股市。我这样写,出版社卖得出去书吗?所以最后没写。讲到普通百姓如何面对股市,我先说心态,做股市一定要心态好。中国股市在6000点时,所有人都兴奋,没有任何恐惧,也没有人谈股市泡沫,所有人都眉开眼笑,以为股市的钱是天上掉下的,自己是"股神",再说什么风险都怕被人笑话,慢了半拍都可能少赚一个涨停板。人们奋不顾身往里冲,被贪婪附体,就像着了魔一样。后来股市跌到5000点,又跌到4000点,眼看要破3000点,所有人都慌了,太多人给我打电话,问该怎么办?是不是该卖?这里讲个大家容易理解的故事。大家知道,2008年的世界首富是人称"股神"的沃伦·巴菲特。2001年中国内地股市低迷的时候,香港股市也低迷,巴菲特在中石油惨跌到1.4~1.6港元之间时,斥资23亿元买进。第二年涨了1倍,净赚23个亿,但他没有卖出,一直拿在手里。从2002年到2006年,他持有了5年中石油的股票。到2007年,中石油要回归中国内地发行A股,全世界都对中石油一片赞扬声,中国投资者更是翘首期盼中石油的回归。当所有人都看好中石油的时候,巴菲特却在香港股市上分批抛出了自己手上所有的中石油股票,卖价在12~14港元之间,这一笔就赚了几百亿港币。当他卖完股票,中石油回归后股票暴涨。所有人都说,巴菲特你卖得太早了吧?你看看,现在中石油涨了多高,你少赚了多少钱?巴菲特这样回答:也许我卖早了。可我买中国石油公司的股票,买的是它的原材料,是从井底打出来的石油。当油价涨过75美元的时候,我心里发慌了,我决定卖出。结果没想到,当中石油回归中国内地股市以后,香港中石油股价又跌下来了。与之相反,让我们看看身边的朋友。在2006年中国股市大起之前,有个朋友和我聊股市。他说:"我没有多少钱,等我存到1万元钱时,我就在1500只股票中选来选去,终于选上一只,就把它买进来。可我买进后,这只股票就哗啦啦、哗啦啦地跌,跌得我实在发慌,就把它给卖了。我一卖,这只股票拉起就走,从没回头。"他接着说,"我第二次又存钱,终于存到1万元钱。我在这些股票中又选了一只买进,买进去之后,这只股票哗啦啦、哗啦啦又跌,跌得实在叫人发慌,我一抛,结果股市拉起就走。我只想问你一句话:你说中国这么大的股市,就缺我这1万元钱吗?"当我听完他的故事,绝没想到他会问这样的问题。我最后给他的回答是:"中国股市绝不缺你这1万元钱,缺的是一批像你这样在同一时间恐惧了的人。"巴菲特这样说: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第30节:第七章面对股市怎么办?(5)大家请记住这句话,它很重要。我们的老百姓大多数正好相反,别人贪婪时他更贪婪,买进;别人恐惧时他更恐惧,卖出。买在天花板,卖在地板上,很多读者朋友就是这样,而且这种故事不断重复上演。第二,搞清楚投资与投机的区别做股市要搞清楚一点,就是你打算投资股市,还是投机股市?虽然没有绝对之分,但是如果投资,我劝你要耐心一点。大家知道,中国房地产业第一家当属万科。而万科在中国股改的时候,也是第一家上市的房地产公司。结果刚上市的时候大家都不认这只股票,1元发行价大家都不认,最后王石董事长就千方百计说服所有人买他们公司的股票。一个香港的朋友说:"我帮你一下吧,我有300万港币。"这位朋友买下300万股,一直拿着没有抛。有一天,王石做电视访谈节目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万科公司的股票从1990年上市到今天,这17年来涨得不多,就涨了1500倍。如果当初谁投了1万元钱一直拿着不动,到今天就是1500万。"虽然王石是万科的董事长,但是没有人知道那个稀里糊涂的投资人身价远远超过了他。下面还有一个故事。2004年我在深圳上课,一个学生推荐的朋友来见我,我一看,这么年轻就当了大老板,就想听一听他赚钱的经历。他说:"我是学工科的,90年代大学毕业以后在北京找了份工作。在1998年的时候,我认为那时股市是一个谷底了,可以投资,一定能赚到钱。于是,我回到山东老家找到做渔业贸易的哥哥。哥哥做生意做了二十多年,早已发家了,赚了很多钱。我说:'哥,借我点钱行吗?'我哥问:'兄弟,借钱干什么?'我说:'别问那么多嘛!'我哥想,家里就出息了这一个大学生,就痛快地说:'好,我借你。'又问:'兄弟,你准备借多少?'我张口就说:'5000万!'我哥问:'兄弟,你干什么需要5000万?'我说:'你就别问了嘛!'最后我哥想了半天,一咬牙,5000万就借给我了。"他说:"我一点没有做股票的经验,我只是判断大势,认为这是中国股市的大底了。我把5000万拿来之后,哗哗哗买进所有的股票,5000万仓位全填满了。买完之后就等着狂赚。没想到事与愿违,当我买进这5000万股票以后,这股市就一直跌、一直跌,跌到整个市值只剩下800万元。这时我公司的人都走了,桌椅板凳全卖了。有一天晚上,我实在想不开了:我哥辛苦20年赚的这5000万,竟然被我这么短的时间全给赔光了!我无法面对他,我怎么办?我也无法面对自己的人生。我躺在地板上,左边趴着一条狗,右边躺着我的司机。我当时就问了司机一句话:'你看我还行吗?'司机看了我一眼,毫不犹豫地大声说:'老板,我看你行!'就是司机的这一句话,让我活了下来。我就咬紧牙,终于等来了'5·19'的行情。"做股市的人一定忘不了1999年5月19日这天中国股市爆发的那一轮大行情。每天股市开盘都是一片红,每天都是涨停板。他说:"我赚得太多、太多了,就不告诉你多少了。当我回家之后,把这5000万还给我哥的时候,我哥说了一句话:'兄弟你真行,真不愧上了大学,你太有本事了。哥哥20年辛苦赚这点钱,你竟然这么短时间就能赚这么多的钱。'我哥绝没想到我赔到800万时几乎崩溃的那一瞬间。"这个看好中国股市、投资中国股市的人经历了恐惧的考验,也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第31节:第七章面对股市怎么办?(6)前面那个人投资万科一只股票,后面这个人实际投资了中国股市的大势,只是进去早了点,虽然他自己觉得值那个价了,但是他碰到了前面我们说的矫枉过正中"过正"的一段,往往跌也要跌过头,所幸很快他又赶上了涨也要涨过头。但普通百姓通常扛不了这么久,常常中途就不得不卖,而且往往在大跌的时候还特别需要钱,必须斩仓。所以他们也就没多少耐心投什么资,看不到三年五载那么远,只要投机一次,最好连赶三个涨停板。就是这样,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赶快啊!暴利啊!这就是投机。第三,买了股票别天天盯盘看我自己不懂投机,所以无法跟读者们交流投机的体会。但是我知道,如果你要投机,你就需要了解你是和什么样的人在投机,你赚谁的钱?中国有股民、有庄家,这是现实,不承认不行。庄家很奇特,让所有股民又爱又恨。没有他还不行,大家都喜欢千方百计跟所谓的"强庄",因为他们拉起来狠啊!快啊!但是,一不小心就让庄家算计在里头,套住了。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先生说,他大学毕业以后没有地方工作。正好有一家证券公司要招一个人,面试那天,前面排了5个人都西装革履,都是从财经院校毕业的,只有他是学理工的,特不自信。前边的人一个一个进去了,他想,老板肯定不会要我,可最后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进去。当他进去时,老板劈头就问:"学什么的?""不是学金融的。""家在哪里?""家在农村。""爸妈干什么的?""都是农民。""家里人都干些什么?""有一亩三分地种。""你在城里住哪里?""租房子住。""请把手机号码留下。""我没有手机。""就是你,明天就来上班。"他告诉我说:"我绝对没想到老板会让我去上班。我什么都没有,城里没有亲戚,家里是农民,没有手机,也没法跟爸妈联系,爸妈都是种地的,自己还不是学金融的,啥都不懂。但就这样幸运地被选中了。"上班之后,老板告诉他说:"你记住这只股票的代码。我告诉你,就盯这只股票,咱就坐这只股票的庄。怎么做呢?这样,只要有人买,你就在高位上卖;只要有人抛,你就在低位上接。只要你能把这些频繁买卖的人都吃掉,我就给你发奖金。你听明白了吗?我再给你重复一遍。"他想,这不太容易了吗?"老板,你放心,这个我会做。"就这样,他就开始了赚钱的旅途,实在太容易了,原来钱是这么容易赚的。只要他能按照老板说的方式,这只股票他一见有人卖,他就开始买;一见有人买,他就开始卖。就这样反复做着,老板就不断地给他发奖金。有一天,他去了一家证券公司,恰好见到几个大爷围在一起,正在议论。他们在说:"真倒霉,你说咱买这只股票怎么这样?咱买进吧,它就跌;咱抛了,它就涨,这只股票的大盘怎么这样呢?"他们在议论纷纷。他一听,他们抱怨的正是他坐庄的那只股票。结果,旁边一个老太太走过来了就问:"什么叫大盘?我不认字,我也买了这只股票。我只知道赚够了买菜的钱我就抛了,等它跌下来我再买进,只要赚够买菜的钱我就又抛了。你们都在这儿赔,怎么我在这只股票上赚钱了呢?"他说:"听完这些话,我回去以后就辞了这份工作。我觉得太残酷了,但是我想告诉大家,那些大爷们把所有的钱都赔在这只股票上,能赚钱的只有那一个不认字的老太太。"可惜的是,尽管大家都认字,而且都会用电脑,都会在网上看股票,但是最终他们还是赔得太惨。他说:"你看到的股票那条曲线,你知道是我们做出来的吗?知道这买和卖都是我们在这儿做吗?你要天天盯着这只股票看,我们赚的就是你的钱。你以为你会看盘,其实那是我们做的。"他接着解释道:"你知道演员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吗?就是她表演时没人看。庄家每天都在表演给你们看,你每天盯盘正好中了计。"所以,他劝大家买进股票后千万不要天天盯着看,天天看着涨和跌,这是没钱可赚的。第32节:第七章面对股市怎么办?(7)所以,你千万别觉得你在股市中赚了一点钱,你就可以滔滔不绝,表现得像"股神"一样,以为自己会看曲线了。其实不是的,你才刚刚入市,你才刚刚懂得一点股市,你才刚刚尝到一点甜头。股市这个地方可不是所有人都能赚钱的。庄家买卖股票到一定程度,他手上股票多到一定程度,他就能计算你手上有多少股票,甚至多少成本,就跟先看过你的牌再出牌一样,你能不输吗?你一会儿后悔买了,一会儿后悔卖了,就是等你卖了涨,等你买了跌,你总结不该5元卖,该等到10元。你要知道,你5元不卖,他就不涨到10元了,一批人都是这样。股市就是如此,说起来很残酷,至少目前这就是事实。你只要投机,你就要知道你投机的环境,你要知道你的胜算有多大,你要知道你凭什么赚这个钱。第四,知道投机的毛病说起做投机的不足,除了宏观上有的先天不足,其实后天的毛病更多。第一种毛病,不仅投机,还频繁投机。2008年4月一期《南方周末》报道,一个湖南娄底的小股民叫文武,一年间,24万元的积蓄和借款缩水到不足7000元,而他每月工资仅有千余元。这个亏损幅度达到97%。而与他关系不错的两位朋友:方利从17万亏得仅剩下8000元,水林则不但将2007年上半年炒股赚来的20多万赔光,而且又贴进去30万。如此大的亏损怎么来的呢?看看文武的交易清单,他在一年超过500次交易,支付了超过3万元的手续费和超过3万元的印花税!这可能比较夸张,但股市里很多股民都是这样,比这个好一点,也好不到哪里去(以上人物均为化名)。第二种毛病,就是借钱。巴菲特小的时候借了他姐姐1元钱,买回一只股票。这只股票就一直涨,涨到14元钱的时候,姐姐天天问他什么时候把这1元钱还给她。姐姐天天催促他还钱,他一着急,就在14美元把这只股票卖了,把借姐姐的钱还上。当他卖出这只股票后,股票价格继续往上升,他非常后悔没有留住这只股票。当他成为世界股神的时候,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就是:绝不借钱炒股。这是他一生的教训。这还是赚了的例子,还有更多借钱炒股赔了的,真是数不胜数。2007年一天,我在深圳坐出租车听广播,是电台的聊天节目。一位女士说:"我今天晚上特别的忧伤。"主持人就问:"小姐你有什么忧伤的事吗?"她说:"我把我的房子卖了拿钱去炒股,可现在股市又赔了。我既没有房子住,也没了钱,我只能跟你聊聊天了。"当听到她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深有感触。大家一定不要借钱炒股,不要拿自己的生活费去炒股,一定要用闲钱去炒股。上面的文武也借了钱,借了钱去投机,就不可能有好的心态。第三种毛病,就是过于聪明。肯吃大亏,不肯吃小亏。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永远想做最聪明的那个人,希望买在最低、卖在最高。往往为了追最后一点利润,最终一定被套在最高点上。因为既然有最高点,一定是卖早了,后悔了,又追进去了。就是这样,赔钱的永远都是这样。还有更聪明的,大盘在猛跌,结果相信自己与众不同,相信自己买的股票能够逆势上扬,他不知道最后人家要卖了这个高价,去弥补那个暴跌的股票亏损,或者去捡那个超低价股票的便宜,结果还是被套在里面。第33节:第七章面对股市怎么办?(8)那些输在听小道消息的更是数不胜数,不值一提了。你看,就是这样,这个投机的毛病有多少?普通百姓投机炒股的危险有多大?你就是学了很好的什么"斗庄术",最后还是会输在自己的心态上,这个基本是注定的,因为最后连"庄"也输在这个心态上。坐庄的也是人,不过是钱多一点的人,但人性的弱点是相同的,就是贪婪与恐惧,他赚得多,赔得也比你多。90%的人投机最后会输掉,输得干干净净;剩下10%是及时收手、控制好自己贪婪情绪的人。这时候你就会明白为什么美国人那么"蠢",香港人那么"蠢",那些成熟的资本市场那么"蠢",还倡导什么价值投资理念。巴菲特一年才百分之二三十的收益,还敢号称"世界股神"?这不是太小意思了吗?那些投机的,一年暴赚100%甚至两年翻5倍的人,是注定要被市场和价值规律消灭的。一百多年的资本市场证明,这些聪明人已经被消灭无数轮了,就巴菲特这个"傻老头"活了下来。所以,我没有办法把读者和学生教得更聪明地去投资和投机,如果说还有办法的话,就是我特别希望大家学得"傻"一些。你也许会说,这些危险我都知道一点了,比以前多知道一点了,但我还是想试试,想多了解一点,如果傻傻地买应该怎么买?买点什么好?第五,买股票的建议我不能建议什么,我只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如果是我,我可能怎么办。首先要了解这个股市行情的背景,在这个背景里面我们来谈一点股票。在前面说到"一九"、"二八"的股票现象时,我们已经提到一些股票,比如那些庞然大物,例如中国的银行股。中国经济在增长,中国企业效益能不增加吗?中国企业在增长,都找银行借钱,能不还银行的利息吗?银行存贷之间的利差就够它赚了,还不算将来逐步放开的个人理财业务。如果未来的经济会增长,企业就会增长,银行不也增长吗?银行增长,那银行的股票能不涨吗?当然,现在有些短期风险在里面,但这是一个大致方向,一个长期方向。还有就是买稀缺的资源类股票。什么稀缺你买什么。什么对中国经济稀缺?石油、矿石稀缺吗?煤炭稀缺吗?天然气稀缺吗?就买稀缺的不可再生的资源。供求关系决定稀缺的东西一定涨。再有,就是买与我们生活必需品相关的股票。经济好的时候需要吃,经济不好的时候也需要吃,绝不能说经济不好了我们就再也不吃饭了。所以,一头去买那种稀缺的资源股票,另外一头看准我们生活必需品股票。最后,就是买那些在各自领域基本形成垄断的公司股票。具备明显的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能有效避免市场恶性竞争、价格竞争的,既有前途,也有"钱"途。买股票时,业绩好的确实不少,但是在什么价位上买股票,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仅提供了一个方向和一个思路,最终的决定要看你的承受能力,要看你了解什么,你对什么特别有信心,你买它不仅赚钱,还会学到非常多的经济、金融知识。我之所以有点像一个股评家的样子在这里说来道去,只因为我,从事宏观经济教学经常面对各种学生。我经常到股市里去交一点点学费,再学一点点东西回来,然后跟学生和读者们交流、探讨。买一点股票,只要不影响工作,不影响生活,还是可以的。在暂时没有更好投资渠道的情况下,投一点在股市,可以分享中国经济的成长。但是,不要太急功近利,不要今天买了就天天盼它涨,跌了两天心就慌。中国要崛起,必须有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中国股市发展的路还很长。2008年的中国股市不是走不走熊的问题,而是已经走熊了,关键在于会不会像2001年那样走上5年的漫漫熊途。我的判断是,不会因为新的一轮布局其实已经在慢慢开始了,不会像你担心的那样漫长,当然也不会像你期盼的那样快就过去。愿你我能与中国股市一起成长。第34节:第八章物价为何如此涨?(1)第八章物价为何如此涨?物价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从2007年以来,我国物价开始猛涨,猪肉价格涨、蔬菜价格涨、玉米价格涨、食用油价格涨、饲料价格涨,物价涨得让人接受不了,百姓每月要为生活费用多支出一些钱。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物价这样涨?物价上涨的趋势何时结束?物价是全国人民都关心的问题。我国的股价涨了,房价涨了,原材料等都在涨。2007年5月份以来,我在报纸上看到消息,说温总理关心猪肉涨价了。猪肉竟然在半年之内上涨55.8%,令所有人都没想到。为什么猪肉价格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暴涨了那么多?因为物价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所以才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这轮物价上涨,先是猪肉价格涨,紧跟着粮食价格涨、蔬菜价格涨,到了2007年底南方的那场雪灾,更是把物价推向了高峰。猪肉价格涨了一半以上,之后方便面在涨,汽油在涨,食用油在涨,食品价格都在涨。我们经常听到百姓抱怨说吃的东西涨了,用的东西也涨了。可我在给企业家上课时,他们说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29英寸彩电促销时还不到600元,平时也就1000多元,买部名牌手机只需要200多元,衣服也都在打折卖,新款汽车一上市就1万甚至几万地降价。为什么一方面老百姓都在喊物价飞涨,另一方面企业家在抱怨产品卖不出去,打折销售呢?我国究竟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说物价在涨,但很多企业的商品卖不出去,彩电冰箱都在降价促销;说物价在跌,像肉价、菜价、油价、米价、粮价又涨得让老百姓受不了。物价水平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涨起来的?涨到现在让政府紧张,让普通百姓每月都为生活费用多支出好几百元。读者可能会问,房价涨、油价涨、粮价涨,吃的东西都涨得这么厉害,怎么国家公布的统计公报表明物价指数涨得并不多呢?2008年2月份公布的物价指数(CPI)是8.7%,可我们实际感觉涨得很高了,每个月生活费多支出不少,可物价指数为什么表现不出来呢?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对物价和食品价格的上涨,对基本生活物品价格上涨反应特别强烈,他们每个月都要为此多支出一笔钱。对于富裕家庭来说,吃饭在他们生活费用中占的分量不大,所以他们感觉不明显。中国13亿人口中,富人毕竟是少数,多数人是普通大众,靠每月工资生存,还有9亿人口是农民。当物价指数不断提高时,这就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费用,我们的支出增加了。用什么来表示一国的物价水平呢?这里给出一个名词叫做物价指数,也叫价格指数。什么叫物价指数?我国有上亿种商品,这些商品有的涨有的跌,一种商品也可能年初涨年末跌。这么多的商品怎么办呢?我们就用一个物价指数来表示商品价格水平的总趋势。物价指数是这样算出来的,先分出吃、穿、用、住、行等八大类,然后算出这八大类的权重各占多少,总和加起来是100。其中,食品占比重最大。之后选出每一类的代表品,比如,现在是吃米还是吃面?是吃粗粮还是吃细粮?是穿皮鞋还是穿布鞋?是用手机还是用座机?是用笔记本电脑还是台式电脑?是乘公交车还是开小汽车?孩子们是读大学还是读小学?教育支出占多少?燃料费用占多少?读书费用占多少?国家统计局选出三百多种代表品,把这种代表品每一月、每一季、每一年的价格折算成物价指数定期向社会公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官方的物价指数。第35节:第八章物价为何如此涨?(2)如果今年100元钱只能买到去年90元能买到东西的时候,我们就说物价指数上升了10%,也就是今年的100元钱值去年90元。当物价指数上升时,货币就开始贬值了。为什么?因为今天钱不值钱了。昨天猪肉是5元钱1斤,今天是10元钱1斤;去年白菜是1元钱1斤,今年3元钱1斤;去年大葱1元钱1斤,今年3.5元1斤。所以,政府在想办法,怎么才能让中国的物价水平降下来。经济学研究的是物价是怎么升上去的。找不到升上去的原因,就找不出解决的办法。物价怎么突然一夜之间就升了?为什么是从食品价格开始,从猪肉的价格、粮食的价格、玉米的价格、饲料的价格一点一点升上来的?除此之外,我们看到食用油的价格、蔬菜的价格都在涨。也许有人会问,房价涨得那么高,为什么物价指数只有7%的增长呢?我们说,在物价统计时,没把房产,即把卖房的价格统计进去。为什么?因为买房不算消费,它算投资。买房和买股票一样,你有10万元买了房子,或者拿10万元买了股票,这都算投资。所以物价指数中不含房价,房价涨跌不计入物价指数。计入物价指数的只是房租的价格。所以,当你感觉自己的支出很高时,你所看到的物价指数并不高,这是因为物价指数没有包括房价。房产作为投资品,不作为消费品,它和投资股票一样。买了股票是为了升值,投资房产也是为了升值,住房也是投资。所以只把租房的价格计入了物价指数,但房租并没有涨得太高,所以物价指数就显得不高。石油价格也没有计入物价指数。因为石油属于能源,它的价格随着季节不断波动。我国有将近50%的原油需要进口,但统计时也没有把石油价格的上涨计算在物价指数内。所以,我们既没有把房产价格计入物价指数,也没有把原油价格、成品油价格计入物价指数。否则,中国的价格指数表现得更高。你要保持去年的生活水平,你今年就要多花几百元,否则就维持不了去年的生活水平。这就是说,物价指数在向上升,通货膨胀来了。统计毕竟是统计,它反映的只是一个趋势。如果物价指数连续不断地上升,买生活必需品比去年支出就多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相对就下降了。如果你的工资和去年一样,今年物价指数在向上升,你的生活质量相对就会向下降。13亿人口中毕竟靠挣工资生活的人多,当物价水平上升的时候,很多百姓承受不住,他们的生活质量实际在向下降。所以,政府官员一定要想出办法来,妥善解决物价问题。百姓也希望政府能把物价压下来。让我们分析一下,物价究竟是怎么涨上去的?涨价背后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与生活相关的像粮食、蔬菜、玉米、食用油这些生活必需品都涨得这么快,而那些工业品,比如说彩电、冰箱、洗衣机,这些耐用品价格涨得不快呢?让我们来看一下,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地里种的粮食,生长期至少半年,可是我国耕地有限,如果把这块土地用来盖住宅建厂房,耕地就没有了。由于土地资源稀缺,在这块地上种的粮食要等上一年半载才能收获,打下的粮食还要进一步加工才能吃,做成饲料才能养鸡喂猪。所以,谁都愿意挣快钱、挣大钱,愿意到城市去办工业,这是世界的普遍趋势。我国这一轮的经济暴涨,房价、股价、物价的暴涨,让人看不懂的最主要一个原因,就是关起门来只是算自己的账不行了,算不清楚也看不懂。第36节:第八章物价为何如此涨?(3)为什么呢?就像一个百万富翁,带一帮哥们儿朋友回农村老家玩几天。理论上讲,他们一夜之间便可以买光村上所有的方便面、纸巾之类的东西,即使有所剩余也极其有限。你第二天再想去买,要么缺货,要么很贵,一包方便面卖8元钱也很有可能。不是有可能,现实中这种情形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着。中国历来是非常重视农业的,俗话说"无农不稳"。国家千方百计保护农业,也千方百计保证城市食物消费水平稳定。既要保护农民,又要保证城市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平衡。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50150万吨,成为历史上第4个产量超过5亿吨的高产年;我国谷物类粮食自2000年以来的8年中,只有2004年是进口多了(进口减去出口叫净进口),其他年份我国粮食贸易都是顺差,自给率超过了100%,不存在依赖进口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过去这些年,我国并不缺少粮食。既然没有缺粮,那粮价怎么就涨起来了呢?我国粮食构成中除了谷物,还有大豆和玉米。比如说,我国大米虽然自给率很高,大豆进口率却很高,有近70%需要依靠进口来满足,这时就由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水平来决定国内大豆价格的走势。而玉米呢?由于石油价格猛涨,美国、巴西都用玉米生产乙醇来部分替代汽油作为燃料,玉米价格就会上升。再加上国内玉米生产成本呈逐年增加趋势,1995~2007年总成本上升了一半,生产成本上升了大约三分之一,土地成本则上升了近三倍。由此形成了一个比价效应:就是大豆价格涨、玉米价格也涨,那大米的价格涨还是不涨?如果米价不涨,会伤害种米农民的利益,农民不再种大米,因为他们觉得不划算。这样一来,我国的大米就会供给不够了。如果大米的产量降低,那米价也会水涨船高跟着涨的。如果仅从国内比,还不算太大的压力。再从国际看,2008年以来,国际市场大米价格持续上涨,泰国大米的价格从每吨355美元一下猛涨到760美元,创了20年来最高点。美国农业部称,全球大米库存量将跌至7520万吨,创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约为本世纪初的一半。于是世界银行甚至警告说,由于粮食和能源价格达到连续6年来的最高点,墨西哥、也门等33个国家可能面临"社会动荡",而且有些国家已经发生动荡。我们可以看到,粮食安全多么重要。大米价格的高低影响甚巨,它已不是一个国家自己关起门来说"我国大米够吃,不用进口,米价不会涨"的问题。因为有一系列比价效应、关联效应,这会改变或者影响市场的心理预期。当我们搞清粮食涨价的传导机制后,紧跟着蔬菜、猪肉一系列涨价也就"顺理成章"了。种子、农药、化肥、塑料薄膜都在涨,蔬菜价格能不涨吗?尤其是猪肉,喂养的饲料涨了,人工也涨了。有农民说,他不养猪了,因为养一头猪需要半年时间。买猪崽的时候就已经很贵,饲料也很贵,等真正卖出猪肉的时候,根本收不回本钱。索性我就不养猪了,我把这钱拿来炒股票,买股票赚钱。因为股市有赚钱的"例子",很多人都不愿意干实业,都愿意去炒股,或者去做点别的生意,或者出去打工。这也就是为什么2007年物价暴涨的原因。楼价涨了,股价涨了,物价跟着涨了,而且涨的速度非常快。第37节:第八章物价为何如此涨?(4)那为什么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电脑,这些商品的价格不涨反跌?因为它们是大工业化生产出来的,只要一开机器,想生产多少就能生产多少。它们可以批量生产,只要原材料充足,一开机器就会批量生产出来。所以,大规模工业化的生产成本低、竞争激烈。你要是涨价,我这儿降价,你就卖不出去。大家看到,彩电降价卖,冰箱降价卖,电脑降价卖,手机降价卖,为什么?它们都是大规模生产出来的商品,它们源源不断地批量生产,价格当然涨不上去。这就是中国今天物价水平的现状。稀缺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越来越贵,大工业化生产的东西价格却上不去,所以才表现为物价指数没有这么高。从需求来讲,与个人生存相关的米、面、油、盐、酱、醋、茶等所有消费都在涨,因为它们和土地资源有关,而且土地是稀缺的。我国的物价保持在7%的水平上,但真正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价指数实际上更高,只是因为那些降价促销的耐用消费品摊平了物价指数。概括起来说,生活必需品,比如粮食、蔬菜、食用油、煤炭、电力、自来水、天然气,这些东西的价格必然上涨,因为土地资源稀缺,矿产资源不可以再生,而且这些消费没有弹性。你说粮食贵可以不吃吗?水贵可以不喝吗?电贵可以不用吗?不可以,所以这些必需品的价格必涨。像2008年初南方雪灾时,一斤大白菜卖到了20多元,一袋方便面卖到了30元,为什么?因为它太稀缺,人必须吃饭、必须喝水、必须用电,这都是没有弹性的。与我们生存密切相关的商品没有需求弹性或弹性极小,供给又有限,所以价格必涨。像汽车、手机、计算机、服装、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这些耐用品非但价格涨不了,而且还有下降的趋势。因为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效率高,竞争激烈,价格就涨不起来。虽然生活必需品价格在涨,但大工业化产品价格不涨甚至还降,才使我国物价今天保持在7%的水平上。在"两会"期间政府总理说了,希望我国的物价指数2008年保持在4.8%的水平上。为什么说这个数?这里就需要给大家解释一下,物价指数在5%以下时一般消费者都能承受,这是全世界通行的规律。物价指数5%,只要和银行存款利率大体持平就行了。但物价指数一旦超过5%,所有人都不愿意存钱。为什么?物价指数7%,银行存款利率4.14%,中间差了近一半。也就是说,存在银行里的钱是越存越少,出现了负利率。怎么办?政府只能千方百计把物价指数压下去,至少跟银行存款利率相等。政府在宏观调控上下大力气,既要保护农民,又要保护城市弱势群体,要避免一系列问题传导下去,变成什么都涨,变成全面通货膨胀。尽管工资也涨,但追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人们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这就是通货膨胀可怕的地方。1991年12月我去德国读书,途经莫斯科转车。当时横穿西伯利亚走了六天六夜,才到达莫斯科。在莫斯科我见证了什么叫通货膨胀,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接着我又从莫斯科登上国际列车西行,穿过波德平原到了德国。我这一路从东半球到西半球共走了15天。这15天让我终生难忘。让我最难忘的是,当时正赶上苏联末期的通货膨胀。莫斯科大学的教授每月挣400卢布,过去一卢布换两美元。我去的时候,100卢布才能换1美元,相当于他们只挣4美元。我在国内月薪100元人民币,大家知道,当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非常低,为1∶2.9,我的100元钱相当于35美元,我比莫斯科大学教授的生活幸福多了,我的购买力是他们的8倍多。苏联和中国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可我们两国大学教师的购买力相差这么多,是因为苏联通货膨胀票子多,却没有货。大小商店里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什么吃的东西都买不到。每人都在排着队买牛奶和面包,排好长好长的队,排着排着面包没了,大家就去排牛奶。蔬菜店里只有胡萝卜和洋葱,其他什么也没有。第38节:第八章物价为何如此涨?(5)在通货膨胀来临的时候,外国人可以把这个国家的财富大包大包地卷走,而当地人已经没吃的也没穿的,什么都没有了,因为卢布贬值了。不但他们当时的钱没有了,甚至过去一生的积蓄都没有了。再看今天,非洲的津巴布韦又陷入全面通货膨胀。2008年3月,该地通货膨胀率高达100500%。津元现在是全世界面值最大的货币,4月4日发行了2500万和5000万津元新钞。5月6日发行了1亿津元和2.5亿津元新货币。没过多久,5月15日,津巴布韦央行又发行了大面额5亿津元新钞,再次在世界钞票发行史上创下新纪录。在他们那里,人们买卖东西时现金都是论捆儿来算,例如买一份鱼香肉丝,需要花1.2亿津元。国家经济陷入困境,人们拿到钱第一件事就是赶快买东西,晚一步就会贬值。由于通货膨胀率迅速上涨,货币急剧贬值,新发行的货币很快就变得一钱不值,迫使央行不断发行更大面额的钞票,所以那里的"亿万富翁"生活苦不堪言。面对我国物价指数升高,政府不得不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否则等待我们的必然是通货膨胀。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2
正序
倒序
看不懂的中国经济
看不懂的中国经济-2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看不懂的中国经济
看不懂的中国经济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