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百科-30

离开饭桌,这样一来二去孩子就痛恨起饭桌来了。孩子长得小,因此,就得让孩子多吃一些,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如果孩子真的长得小,那么不给孩子动物性蛋白质孩子是长不大的,孩子需要的是牛奶、鱼、肉,而不是饭。初夏时节,迄今为止能吃饭的孩子突然不能吃饭了,情绪也不好,可能是得了“口腔炎”(见250 初夏发热的疾病)。如果口有臭味、又流口水的话,就确定无疑了。这时就是给孩子喂饭的话,孩子也用舌头推出来,硬让他吃下去的话,反而会吐出来。也有嗓子过敏的婴儿(见299 咽喉过敏)。有的孩子虽然过了1 周岁,但是只吃牛奶、粥和婴儿食品。即便如此,也没有必要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固体食物也能吃了。给不吃饭的孩子注射所谓能促进食欲的药物,与其说没有意义倒不如说是有害的。339.孩子不胖大凡当母亲的都认为孩子越胖越结实,孩子两手上举时,若胁下肋骨露了出来,那母亲会非常自卑,她会认为自己家的孩子太瘦了。这是因为牛奶公司连续数十年举行对多喝牛奶孩子发放奖品的促销活动,“胖孩子好”这种思想广泛流行并且根深蒂固的缘故。为了了解肥胖对人的运动能力妨碍有多大,最好看看拳击的次轻量级比赛,优秀的选手都是瘦的,肚子挺出来的选手,当肚子上挨了拳头立刻就忍不住,而且也没有耐力。幼儿期是锻炼运动能力的时代,孩子有必要瘦一些。一年里体重只增加2 千克的孩子,身高却要增高9 厘米,这样的孩子怎么能胖得起来呢?母亲认为孩子一点都没胖,是因为看到孩子不太爱吃饭,就简单地想孩子是因为不吃饭才胖不起来的。其实,孩子如果胖的话就不能充分锻炼了,因此不过分摄取糖质,是孩子自身生理调节。最愚蠢的做法是,说孩子胖不起来,而连续给孩子注射“增胖针”。340.不会说话虽然过了周岁已经三四个月了,孩子还是连“嗯嗯”、“不不”也不会说。看到别人家同龄的孩子或更小一点的孩子都能说话了,而自己家的孩子还不会说,母亲就开始担心起来,首先就想到自己家的孩子会不会是智力发育迟缓呢?可是,不一定说话早的孩子智商就高。耳朵听得见,与其他同龄孩子的动作也没什么两样的话,就没必要担心智力问题。让孩子把报纸拿来,孩子会拿过来报纸,问孩子父亲在哪儿呢,孩子会用手指指向父亲。如果会做这些的话,孩子就是不会说话也是听到了,这就没问题,不必担心。直到2 周岁有很多孩子几乎不会说话,多半是遗传造成的,可以问问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智力发育缓迟的孩子,比起不能说话,还有明显行动方面的迟钝问题。如果是舌下系带一直连到舌尖,嘴张不开,简单的手术就可以治好。不能说话的孩子,最重要的是他的耳朵是否能听到。当叫他的名字时,孩子能回过头来就没问题。至于说能听到鼓声和闹钟声,因为听不到声音也有时会感到振动,所以,这不太准确。一生下来就得了败血症而注射了各种抗生素的孩子,如果到了1 岁半左右,还不会说话,则必须带孩子去耳鼻喉科检查一下。万一有听力方面的障碍,要向聋哑学校的老师咨询一下,尽量早点开始语言的训练。虽然不会说成句的话,但只要会说“不”“哎哎”“汪汪”中的任何一个,说明孩子是听着了,孩子肯定能说话的。打开画册问孩子“汪汪”是哪个?“笛笛”是哪个?孩子会指着狗再指指汽车,这样的孩子听力没问题。还有家里人多,每个人都以自己不同的语言跟孩子说话,孩子就不易记住话。如果母亲是个不爱说话的人,就是她给孩子做什么事情也不出声,这样孩子就没有了学习语言的机会。对孩子要总是找话跟他说,当然也因寡言少语的性格遗传使得孩子不爱说话。不但是不说话,甚至不与母亲的视线对视,这种孩子非常少,但应该怀疑他有自闭症倾向。关于语言的教育参阅“295 教婴儿说话”。341.还不会走路邻居家的孩子刚过周岁就会走了,自己的孩子已经14 个月了还不会走,当母亲的心里直嫉妒,可是即便是18 个月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在其以后成长的过程中完全正常,这样的例子很多。周岁的孩子,如果还不会坐着,那就另当别论。但发育正常,抓住点什么东西就可以走,就算是走起来较笨拙,只要能走,以后肯定会走得很像样的。冬天里穿好几层衣服,又垫着尿布的孩子,不能充分地进行走路的练习,要把房间搞得暖和一些将尿布撤掉,袜子脱掉,给孩子以练习走路创造条件。刚生下来时体重在2 千克以下的孩子,走路晚一些是理所当然的。相反,太胖的孩子也往往走路较晚。因发生髋关节脱臼或因佝偻病(维生素D 不足)等而不能走路的孩子,现在已经见不到了。342.孩子的熬夜幼儿一到晚上8 点就应该睡觉的这种想法已经行不通了。享受晚上的悠闲已成为一般市民的生活方式,因此,已成为家庭中的一员的孩子,参加晚上家里人的欢乐团聚也是理所当然的。如果白天不午睡,晚上可以8 点就睡,但午睡的话,孩子可以玩到9 点半,晚睡一会儿,可以和父亲一起玩,父子俩都高兴的话,那么让孩子9 点半睡觉早晨7 点钟起床,这种生活方式,其实是明智的。那种不想让孩子午睡,孩子还没醒就硬叫起孩子,或即使孩子不高兴也逼着他吃完晚饭就睡觉,8 点就睡,早晨6 点就起床的这种做法,虽然符合了早睡早起,但对母子俩都没有什么好处而言。晚上8 点睡着了的孩子,到了深夜一二点钟睡醒起来玩上了,这种情况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多见。对这件事第1 次的处理很关键,哪怕1 次,如果母亲也半夜里起来陪孩子玩,就会成癖。深夜起来玩上一二个小时的孩子,大都是白天在户外锻炼不足。在户外的锻炼充分,孩子感到疲劳,晚上睡觉就香。半夜起来玩,而上午11 点才起床的孩子,应该渐渐地把时间提前来叫醒孩子,同时尽量带孩子到户外去玩。对深夜醒来哭闹的孩子也不要理睬他。在父母娇惯孩子的家庭,深夜起来玩的孩子较多。343.突然出现高热时可以说孩子所有的发热几乎都是传染性疾病,是从身边的人身上传染上病原体。所以,一旦孩子发热,首先要考虑是否是身边的某某得了病。母米在二三天前感冒了,头痛鼻塞,所以孩子的发热可能是从母亲那里传染上的。兄弟姐妹中有谁十三四天前患了麻疹或是水痘,那么孩子的发热,就可以怀疑是兄弟姐妹传染过来的。弄不清楚由谁传染的,而孩子又发热的话,一般都是病毒引起的疾病,带孩子去看医生则说是“感冒”、“着凉”、“扁桃体炎”、“流感”、“咽炎”“咽喉炎”等这一类病。过去有肺炎、猩红热、丹毒等细菌引起的疾病,但这个年代已经消失了。问题是深夜里发现孩子发热的时候,特别是寒冷的夜晚怎么办?现在晚上看病的医生很少,就是带孩子去看病也都是急救医院或急诊室,深夜里急诊室工作繁忙,不要指望有业务熟练的小儿科医生在那里等待着自己的孩子,大都是些年轻的、进修医生,他们不可能像小儿科医生那样熟悉儿科业务,而是发热就给开退热药,为了预防肺炎就注射抗生素。据统计,深夜的发热,几乎全部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感冒,因此可以说几乎全部都是不必要的治疗。是等到次日早晨再去经常去的医院好,还是马上去急救中心好,要由母亲自己判定。平时就是这种精神状态的话,即便是发热也不要紧。当然这让当父亲的判断是难为他了,而母亲就该不成问题。家长应该记住,如果以前因感冒发热时的情况与这次的情况是相同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若是呼吸从来没有过这样急促,每次吸气胸部肋间肌塌陷的话,就有患肺炎的可能。深夜里,孩子一旦发热该怎么办好呢?对此应该向经常去看病的医生咨询,或是事先(虽然孩子还没曾深夜发热)就了解好一些有关孩子夜里发热的问题。恐怕有的医生会说“不管多么晚也要带孩子来医院”,而有的医生会说“先打电话联系一下再做决定”。另外,还有的医生会说“先吃了这个药,等到早晨再领孩子来医院”。所谓的感冒药物,就是写着小儿用也最好不要服用。一发热时就有抽搐毛病的孩子,母亲要事先从医生那里开来退热药及安神的药物以备用。发热时的处置,应该是将头放在冰枕上冷却,身体要保持温暖,尽量给足水分(茶水、饮料、果汁),就是麻疹,在最开始发热时也可以用冷却法。也有的孩子39~40%的高热每月必发1 次,不流鼻涕也不咳嗽。发热时孩子情况不好,但并不是特别萎靡不振,一旦烧退了,还照样恢复精神和以前一样玩。这种孩子是因为对病毒的免疫抗体形成较慢,到了3 岁左右就不再发热了。只要抗体形成了,以后的成长中就没有异常了。生后还不曾发过烧的孩子,有时到了1 岁半会突然发生幼儿急疹。初夏里往往“口腔炎”、“手足口病”(见250 初夏发热的疾病)也多发。如果孩子能很好地配合医生张嘴检查,可以看到嗓子深部有水疱。344.持续高热在这个年龄的孩子中,可以说根本没有像风湿热、肠伤寒这样的疾病。因此,高热也不可能持续不退。孩子发热3 天,母亲就惊慌失措,其实没有必要。如果是还没得过突发性发疹的孩子,高热可持续3 天,但第4 天起就热退疹消,病也就痊愈了。最多见的是因“扁桃体炎”而持续高热的情况,特别是称为“腺窝性扁桃体炎”的,在凸凹不平的扁桃体的凹型腺窝处,可见到如山谷间残雪一样的白点时,高热特别不容易消退。正确的方法是,取来喉部细菌进行培养确定菌属,因此大多数医生都会给孩子用上抗生素,而即便这样,高热还要持续4~5 天。在查到有溶血性链球菌时,即使热退了,医生也要继续用一段时间抗生素,目的在于预防肾炎。流行性感冒(流感),根据流行时病毒的类型,39℃高热有时会持续3 天左右,但如果知道恰好是流行期间,因为出现的症状大体相同,一般医生都能估计得差不多。麻疹在疹子出来之前的3~4 天里孩子往往持续发热,但是只限于附近流行麻疹时可以这样考虑。麻疹除了发热,又咳嗽又打喷嚏的,因此很容易明确诊断。使用抗生素5 天了,如果热还是不退的话,医生就会劝孩子住院治疗,这是因为医生怀疑是川崎病,这种疾病的病因还不清楚(见546 川崎病)。总之出现高热时,首先要让孩子脱光衣服,仔细检查全身有什么异常,这种检查在寒冷季节常常被忘记。暑热症一般也是过了周岁就几乎见不到了(见177 暑热症)。345.孩子的呕吐孩子呕吐不完全都是病,把吃多了的东西吐出来是一种自卫。孩子是否是吃多了,当母亲的最清楚不过了。因为有特别喜欢吃的东西,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吃多而过后吐出来。这种过食导致的呕吐特点是不发热,吐完以后情绪会更好。当然有的孩子天生就容易呕吐,有的孩子则不然。晚上睡觉前,孩子把晚饭时吃的饭吐出来这种情况较多,是因为咳嗽之故,大体上这样的孩子平时就有积痰在胸中,总能听到“呼噜”声,而看医生后则被称为“哮喘性支气管炎”,咳嗽多在清晨及晚上发生,晚饭后因为胃中有食物,故而随着咳嗽,食物也吐了出来。这时,孩子既不发热,吐后精神头也不减就睡着了。夜里孩子胸中还有“呼噜呼噜”痰鸣声,母亲就会想“还是老毛病”,也就不太担心了。以前与咳嗽同时呕吐的疾病还有百日咳,但预防接种以后几乎见不到了。其次,常发生的呕吐是突然发热伴有呕吐,摸一下孩子的额头,如果发热就可以判断出来。如果是高热的疾病,常常伴有呕吐,这时孩子发热,好像特别疲劳。在伴随高热的同时,要按"343 突然出现高热时”中所写的那样处置,冷却头部、保暖身体。夜里反复呕吐时,就要叫起孩子让他吐,吐完之后马上给孩子喝水,有时会连水也吐出来,因此希望在吐后一二个小时孩子还醒着时,可逐渐少量多次地喂给孩子凉茶水、果汁或带小块冰碴的水,如果不吐了,就可以给孩子水喝。冬天,孩子关在不透风的房间里,突然发生呕吐时,要怀疑是不是取暖炉的燃烧不完全,一氧化碳中毒了,应该立刻领孩子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若是一氧化碳中毒则不发热。到了1 岁半左右,由自体中毒(见369 自体中毒症)所致的呕吐也偶有发生。头1 天里出门或到堂兄家串门痛快地玩了1 天特别疲劳,次日清晨一点不发热就发生呕吐,又是打呵欠,又是没精神,这时多半是自体中毒了。最重要的处置是让孩子安安静静地睡觉。即使是这个年龄段,也不是没有肠套叠(见181 肠套叠)。但是肠套叠一般不仅仅是呕吐,还伴有剧烈的腹痛,因此当母亲的会马上明白这不是一般的疾病。346.腹泻母亲必须有思想准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到了11 月份,有可能要发生“秋季腹泻”。这是一种多发病,发病率大约为33%,母亲应该了解此病的症状、处置方法等(见280 秋季腹泻)。与周岁前的孩子牛几比,过了周岁的孩子腹泻反而持续的时间长。虽然恶心,也要一点点地给孩子水喝,就是腹泻只要孩子想吃就给他吃东西,这是加快病愈的窍门。给孩子禁食时间太长,大便不易成形,并且对其他一些疾病的抵抗力也会减弱。夏季里的腹泻,孩子和大家一起吃了在家里做的饭菜却只有孩子腹泻时,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所有家人都腹泻,或是去商店吃了冰激凌后腹泻时,要考虑是细菌感染性腹泻,要马上与医生联络。伴随腹泻有发热时,作为应急措施,应按每6 小时1 次,每次100~150毫升的服法,给孩子服用红霉素。必须允分补充水分。在与医生联络之前,最好不要吃东西。虽然腹泻,孩子还能精神头十足地玩,也不发热时,可以把饭换成粥给孩子吃,但如果发热又没精神,就不要用家庭疗法。347.咳嗽如果是家里人得了感冒传染了孩子,孩子鼻子不通气、打喷涕、咳嗽,其原因显而易见是感冒时,母亲对孩子的咳嗽并不太担心。可是喷嚏、鼻涕都好了仍然还咳嗽,并持续半个月之久的话,母亲就会担心是不是有咳嗽以外的疾病和肺结核等,这时如果孩子已经接种了BCG 就不必担心,而如果还没接种过BCG,可做一下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就不是结核。如果是以前一直被视为“小儿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的孩子,只要没有发热,精神头也不错,就没必要担心,会自然治愈的。认为是感冒初起的咳嗽,渐渐严重起来,晚上咳得憋红了脸,咳嗽后把吃过的晚饭都吐出来,这时要考虑是百日咳。如果与平时易积痰的咳嗽不容易区别时,可以进行血液检查来鉴别。在喉头处(嗓子深部)有炎症的话,就会由喉的深处发生像犬吠样的“空、空”咳嗽声。以前,只要一出现这种咳嗽就考虑是白喉,但现在由于给孩子接种的原因,已经见不到了,倒是普通感冒引起的情况较多。如果是没有接种白喉疫苗的孩子,一旦出现这种咳嗽,要马上看医生。喉头白喉有时并不伴有发热(见571 白喉)。咳嗽发出“空、空”声,嗓子也沙哑时,如果是突然发生的,可能是什么异物卡在嗓子里了,需要去耳鼻喉科检查。突然高热,呼吸气促,喘气时有呻吟声,张口抬肩、鼻翼扇动的孩子,咳嗽声小而急促,每次咳嗽就像是身上哪儿痛一样,表情非常痛苦,这时要考虑是急性肺炎。孩子浑身发软,没有食欲,没有一点笑容,因此,谁看到后都会明白是重病,必须尽早去医院。万幸的是,近年来急性肺炎已经几乎看不到了(见622 肺炎)。是否容易咳嗽,往往由孩子的体质而定。有的孩子仅仅有点嗓子红就要咳嗽上一二周,这样的孩子药物不再有效,而只要孩子精神和平常一样,就不必担心。348.抽搐(热性痉挛)高热(39~40℃)同时并发抽搐,在这个年龄段非常多见。第1 次看到孩子抽搐的母亲,喊孩子名字,孩子也不答应,两眼上翻,全身哆哆嗦嗦地颤动,母亲吓得以为孩子马上就要死了。可是,抽搐不会苏醒不过来就那么死去的。痉挛若只发生在一侧胳膊或腿的话,不是“热性痉挛”而可疑为癫痫。有感冒症状,知道是病了,这种抽搐不必那么惊慌,而迄今为止情绪特别好的孩子,突然发生抽搐,孩子母亲简直就急得不知所措了,一会儿打电话给医生,一会儿又打电话给孩子的父亲。不发热而抽搐,可以考虑是癫痫(见601 癫痫)。而发热同时伴有抽搐,仅仅是发热疾病的伴奏曲。对于突然发生抽搐的孩子,一定要先测一下体温。至于说抽搐的处置,不必考虑得那么复杂,应该冷却头部,手脚要注意保温,这样经过几分钟,孩子肯定能够苏醒过来。孩子第1 次抽搐,母亲就赶紧抱着去附近的医院,给孩子注射治疗,结果孩子苏醒过来了,可母亲却不知道抽搐即使是不注射也能好的道理。以后孩子一抽搐就抱着孩子狂奔去医院求治。实际上抽搐会自然好过来的。如果是热性痉挛,就是抽搐被控制住了,孩子还是继续发热,因此作为退热的处置,只要孩子不反对,就要给孩子枕冰枕。易发抽搐的孩子,一旦发热到40%左右,肯定就发生抽搐。多次发生过抽搐的孩子,母亲要事先从医生那儿买来含退热药成分的肛门用药,只要发热超过了38℃,就给孩子用上,这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容易抽搐的孩子并不全都是癫痫。但是,有一部分孩子做了脑电图检查后,却可见癫痫波型。如果是多次发生抽搐,意识丧失又超过15 分钟以上时,最好要过10 天以后再查一下脑电波情况。所谓的热性抽搐,是对热的一种反应,因此,并不是一种病因固定的疾病,可见于麻疹、感冒、幼儿急疹等,总之,只要是出现高热就会引起抽搐。最多见的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高热抽搐。常发生抽搐的孩子,长大后就智力低下这种事是不存在的。由发热引起的抽搐一旦过了5 岁,发病率就会大大下降,上了学以后的孩子,一般就不发作了。因为孩子夜里发热引发抽搐而请了医生看病,医生往往给孩子开一些含有抗痉挛药物成分的肛门用药,并指示母亲孩子一旦发热就用上。热性抽搐的预防,曾经虽然脑电波没有异常,也连续2~3 年给孩子服药。因为有不良反应,现在已经不用了。请孩子母亲能再读一下"248 抽搐”一节。349.屏气哭死过去(愤怒性痉挛)常有母亲因突然有事不得不离开,而孩子不愿意,就大声哭泣,于是突然憋气,口唇发紫,数秒钟紧握拳头、两目上翻。孩子手中拿着打火机母亲想把它拿过来,孩子拼命握着不撒手,放声大哭,“哇”的一声后就不再出声而抽搐起来,这叫屏气发作。医生看了以后会说是“愤怒性痉挛”。这种抽搐,早一点的孩子周岁生日前后就表现出来了,通常从开始能走路的孩子中发作,一直持续到三四岁时为止的也不稀奇。母亲担心是否是癫痫,但是,以后并不发生癫痫及智力低下,超过5 岁后就不再发生了。抽搐多发生在与祖父母、叔婶同居的家里,这是因为大人们总是过于溺爱孩子。有的孩子,甚至把这种抽搐的发作当成“武器”。抽搐只要是在生气、喊叫之后,就不必担心。孩子一发抽搐,家里人就又是这、又是那的,提心吊胆地什么都听孩子的,孩子就越发任性了,这时应召开家庭会议做出决定,决定无视孩子的发作,在母亲和孩子发生争吵的时候,奶奶不要帮孩子的腔,尽量带孩子到户外去消耗体力。本病与癫痫的区别,是在抽搐前就有憋气发生,脑电波没有异常。在幼儿园里多次屏气发作的孩子,长大后,与普通人一样结婚生子。突然大哭好像很痛的样子 参阅“180 婴儿突然哭叫时”、“181 肠套叠”。从高处坠落 参阅"265 婴儿的坠落”。烫伤 参阅"266 婴儿的烫伤”。吞食了异物 参阅"284 吞食了异物时”。集体保育350.创建快乐集体所必备的条件集体保育的目的,不是让暂时寄放到这儿的孩子不受伤而已,而是进行家庭难以实现的教育。受教育者没有积极性,就实现不了教育的目的。人的积极性往往是在他获得快乐时产生。集体保育的目的正是让孩子得到家庭享受不到的集体的快乐。因此,集体保育时刻不可忘记的宗旨是创建快乐团体。创建快乐集体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孩子要心情愉快,总哭的孩子是不能成为快乐集体一员的。所以首先要消除造成孩子不愉快的原因。保育园不应存在导致孩子生理不快的环境,不应存在使孩子心理压抑的人际关系。孩子心情愉快是集体保育的前提,也是集体保育的目标所在。其次,要想创建快乐集体,孩子们应该在某种程度上自立。那些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保育员的5~6 个月婴儿不可能形成快乐集体。孩子在某种程度上自立,首先要求孩子养成生活必备的一些基本习惯,其次还需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参加集体活动的灵活机动性是必要的,再者,就是应具有把自己的意愿在某种程度上传递给他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非上述这些自立能力全都齐备了才能创建一个快乐集体,如果具有某种程度的自主性,就能够形成与之相应的快乐集体。其集体生活的快乐体验,反过来又能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这样,集体就变得更为快乐。创建快乐集体的第3 个条件是孩子积极参与。当人处于创造的欢喜之中时,他就越发地生机勃勃、积极向上。要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就得充分挖掘每个孩子潜在的天分。给予那些爱唱歌的孩子、喜欢绘画的孩子、喜欢倾听故事的孩子、爱好手工的孩子、喜欢跑跳活动的孩子以机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从而享受和体验那种独有的快乐。创建快乐集体的第4 个条件是在孩子与教师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纽带联系。这无疑要求具备交流的能力,但把交流单纯归结为对话,就太局限了。可以说,具备人格的魅力才能够团结周围的人,所以良好的沟通与其说是语言的关系不如说是友爱的结果。创建快乐集体的第5 个条件是教师善于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性,与孩子建立友好的关系,创造孩子们的美好快乐生活。孩子们的创造性决不是千篇一律的,要想充分发挥其各自的创造性,就要分成几个小集体。在小集体中形成的团结合作意识再不断积累,就建立了“园”这个大集体。千万不要建那种无视孩子创造性的团体。快乐的集体必须由孩子的创造性来支撑。教师必须是民主主义者,不是说仅仅让孩子们多数表决,而是说教师必须是每个孩子各种各样创造的拥护者。仅凭教师的权威性和孩子们的信赖感来工作就会建成1 个无视孩子创造性的集体。民主主义口号下的独裁就是如此。那么有时教师为了保持自己的创造性和自由,只好采取与上级领导不同的教育方法。否则就无法建立那种靠孩子创造性支撑的快乐集体。351.让孩子心情愉快为使园内的孩子自始至终保持心情愉快,保育员必须不断留心观察。身体不舒服,孩子情绪就不好。早晨,接管孩子时,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神色,确认他是否正常。平时越接近孩子,就越清楚孩子的神色形态。因此,清晨进行“望诊”的人,不应是钟点工,而应是熟悉孩子平时情况的保育员(见322 早晨的望诊)。因为有时需要倒班,所以保育员不但要记住自己负责的孩子的情况,也要和别的保育员负责的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他们的情况。孩子气色和情绪不佳,有时是由于过度疲劳。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有的保育园,无论保育员多么努力,环境总是会把孩子弄得很疲劳。保育室过于狭小;1 名保育员负责的孩子太多;1 岁半孩子,有的还需小睡两次,可由于周围太吵只能午睡1 次。可见,除保育室之外,无论如何还需要1 个午睡室。在妇女参加工作被认为理所当然的国家,母亲上班前一般不让孩子匆忙地吃饭,而是在保育园吃早餐。早上7 点钟入园8 点至8 点半吃早餐;8 点半至9 点半娱乐;从9 点半至12点左右午睡。在1 岁至1 岁半的孩子午睡时,1 岁半以上的孩子就被带到园外散步。午后,所有孩子都午睡,睡后洗澡。日本也是根据季节不同而不同,一般说午后洗澡能睡得更香。但是,有浴室(要有很宽敞的更衣室)的保育园极少。保育园内的庭院也小。1 岁半左右的孩子喜欢自己走路。把这个年龄的孩子带到园外散步,这在城市的保育园,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即使是周围安全的农村保育冈,由于保育员人手不够,出去散步也不能实现。终日被关在保育园内,孩子的心情怎么可能舒畅呢?保育园应该进行大小便训练,但在便盆少的情况卜,训练就会推迟。如果孩子身上的尿布经常是湿的,他自然会不舒服。好吃的零食会让孩子高兴,如果让孩子吃粗劣的食物,他就会不愉快。如此看来,现在的保育园环境,很多都不具备创建快乐集体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在保育方面存在着缺陷。那么,是否可以说在如此恶劣条件的日本保育园,所有的孩子心情都不快乐呢?事实上答案是否定的。和那些没有小朋友、被关在家中狭小房间内的孩子相比,保育园的孩子还是快乐的。这是因为保育员们付出了超人的努力,达到和孩子们真正地沟通,并使孩子之间也成为快乐的伙伴。能够做到这一点,多数也得到了母亲们的理解、支持和承认。以“人和”的优势弥补“地不利”的劣势,就是日本保育园的现状。352.让孩子自立自立的第一步是自己独自行走。一般来说6 个月后入园的孩子,满周岁就能行走,但在中途入园的孩子也有不会走的,可以拿他喜欢的玩具给他看,说“嗨,来取吧”进行步行训练。能够安全地在园外散步的保育园,在孩子近1 岁半时,应尽量带他出去(可把玩具、尿布、水桶放在婴儿车里带去)。为让孩子自立,应让他们尽快掌握基本生活习惯。看到1 岁以上的孩子有自己动手的欲望,就让他自己拿勺吃饭,洒了也没关系(明知是左撇子,也不要给他纠正到右手)。杯子也逐渐让他自己拿。保育员即使不帮忙,孩子模仿着同伴也能把饭勺、杯子拿起来。吃饭时不要沉默不语,应该同孩子说话。一旦能拿起勺子,吃饭前就要给他洗手。洗手能否顺利地进行,与水龙头的高低,以及寒冷季节是否有热水有关。要想让孩子有自己主动进食的欲望,配的饭菜必须好吃。如果硬让他吃难吃的、讨厌的食物,他就不喜欢留在饭桌旁边。天气热时,1 岁零2~3 个月的孩子,大小便时间如果有规律的话,到时问就可让他坐便盆。但对非常讨厌定点排便的孩子也别太勉强,过一段时间再开始训练。如果定时排便训练进行得比较顺利,就干脆把尿布撤掉。天气转凉后,排尿间隔时间缩短,多数孩子讨厌坐便盆也不必硬让他们坐盆。关于排便训练,详见"327 排便训练”。孩子1 岁半左右时,按照前苏联模式,到了排便时间就让所有的孩子都坐便盆,其实这是很困难的。只有当孩子自己能确定无误地说出要“尿尿”之后,才能做到这点,排便的训练只能因人而异。自己穿脱衣服,可以逐步开始训练。当撤下尿布只穿短裤的孩子能说“嘘——”,并且自己把手放在短裤前面时,就可因势利导地鼓励他说“来,脱下短裤”,让他逐渐学会自己脱衣服。要想自立,就得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为让孩子能够说话,就要利用各种机会同他讲话。关于语言训练,详见"354 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自立的孩子,最初可能不太清楚,但逐渐会产生大家平等的意识。在家里自立,因为受到母亲表扬而高兴;在园内自立,也会有“自己已经长大了”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平等的意识不是由外部灌输的,而是因自己自立获得的。让孩子掌握基本生活习惯时,切忌急于求成强制他们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强制他们去做,会使孩子丧失主动性,并容易产生抵制心理。353.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性为了让孩子体验创造的喜悦,就得给他们提供创造用的“工具”和场所,必须供给与之作为创造性原动力的身体活动相应的“工具”。孩子敲鼓弹琴,就能创造出音乐节律。他推着小汽车走的同时,就能体验在他想像世界中奔驰的快乐。如果没有这些“工具”,就很难发挥他的创造性。玩具对那些懒惰的教师而言,是用来哄骗孩子的。但对孩子来说,则是创造的土壤。玩具的数量种类一定要多,没有足够的玩具就无法保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因为孩子的天分可以从他选择的玩具中体现出来。作为保育员要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个性爱好,从而决定把哪种玩具发给哪个孩子。保育室必备的玩具一般要有“搬运玩具”(手推车、汽车、电车)、“发声玩具”(喇叭、小鼓、木琴、一捏就出声的橡皮娃娃)、可以抱着玩的玩具(布娃娃、绒毛动物),等等。会走的孩子,能在庭院玩沙子了,就需备有小铁铲、小桶、筛子、小沙堆。夏天能在塑料游泳池玩水了,就需准备喷壶、小木船、金鱼等玩具。另外,积木、画册、蜡笔、油性粗笔也是不可缺少的。这个年龄的孩子一般还是以各玩各的玩具为主,他们还不能围绕一个总目标进行合作游戏。但有小伙伴在身边玩耍,也能激发他的创造性,与独自一人相比玩得更加兴高采烈。混合保育的时候,必须备有足够数量的玩具,这样小孩子、大孩子都能得到各自喜爱的玩具。还有,为了让孩子安全地娱乐,保育室一定要宽敞。没有玩具,保育室又很狭小,对孩子来说简直就像强制收容所。354.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为了创建快乐的集体,必须让每个孩子都具备团结他人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的媒介便是语言和友情。理解语言,会说话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对方的表情和动作中感受友爱,同时把自己的友情传递给对方。不能培养那种能说会道、却缺乏真情交流的浅薄者。培养友爱情感和发展语言能力,必须是面对面地进行。为此,1 岁到1 岁半左右的孩子,每4 人,至多6 人,就得配置1 名保育员,组成1 个小组。如果不是一对一的近距离沟通的话,孩子刚开始说话时,保育员就不能做到真正耐心地去倾听。孩子也不能充分感受保育员面部的表情和身体动作。如果不能分成小组,保育员就不能经常牵着孩子的手或者抱着他,让他体会到友爱和关怀。在大房间内,如果保育员经常面对众多孩子讲话,孩子就很难掌握一对一言语交往技能,而且在掌握面向大家讲话的技术之前没有机会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保育员。语言的目的在于人际沟通,所以保育员在和孩子接触时(喂饭、洗澡、排便、娱乐),要经常同他讲话。语言还可以表现为一种喊叫的形式。在孩子被感动时,可以把那种感动变成语言。因此,要创造激动的场面。例如,孩子正在猜想保育员从大口袋里会掏出什么呢?在期待之中,突然看见拿出来的是大象(玩具),他们便高兴地发出声来,这时,保育员就可以及时地教“大象”这个单词。再如到保育园外郊游时,第1 次看到拖着白色的、长长尾巴的喷气式飞机时,保育员指着说“那是喷气式飞机”,孩子们马上重复呼喊,“喷气式飞机”,“喷气式飞机”,就会很长时间都不忘记这个单词。教授语言也应该寓教于乐,孩子心情愉快就会很好地记住语言,更使孩子们深深感受到学习是件愉快的事情。也可以让孩子看着画书,教他语言。但千万不要像私塾准备考试那样教孩子。一定要营造一个让孩子快乐的气氛,教他们学会讲话。可以制定语言教学计划。然而,为了适应教学计划,来设定令孩子激动的场面是极为困难的。反之如果尊重孩子们主动性,营造这种让人激动的场面并不困难。语言可以在这种激动的氛围中学习。那种既没有让孩子高兴、感动的魅力,也没有创造力的教师,以为在孩子们面前朗读教学内容就已经教给也们东西了,显然是不称职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保育员和孩子之间需要,孩子们之问(同伴之间)更为需要。每天,在同一房问,面对面地共同生活,大人们弄不明白的事,还不会说话的孩子们却能够相互理解。在这种默契的基础上,孩子们逐渐建立语言的联系。到了1 岁半左右孩子就会叫出好朋友的名字。为使孩子们之间能够进行语言交流,保育员一定要给他们创造愉快的会话场所。在玩具很少、又很宽大的保育室里,1 岁半的小孩子们,混在大孩子中间,就像是迷了路的羊羔,转来转去的,根本就无法对话。对于不能很好理解语言、智力发育缓慢的婴儿,保育员应该拉着他的手,或者抱着他教他讲话。355.创建快乐集体我们希望营造1 个快乐集体,快乐集体是指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天分、大家都能身心快乐地茁壮成长的集体。孩子们的社会性是潜在的,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逐渐显露出来,快乐集体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就建立了。它需要保育员的帮助。孩子越小,快乐集体就越要尊重孩子们的自发性,这就对保育员的创意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孩子进一步成长,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立场,相互协议也由此产生。孩子们自己形成的规则又可促进怏乐架体的发展。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05
正序
倒序
育儿百科
育儿百科-2
育儿百科-3
育儿百科-4
育儿百科-5
育儿百科-6
育儿百科-7
育儿百科-8
育儿百科-9
育儿百科-10
育儿百科-11
育儿百科-12
育儿百科-13
育儿百科-14
育儿百科-15
育儿百科-16
育儿百科-17
育儿百科-18
育儿百科-19
育儿百科-20
育儿百科-21
育儿百科-22
育儿百科-23
育儿百科-24
育儿百科-25
育儿百科-26
育儿百科-27
育儿百科-28
育儿百科-29
育儿百科-30
育儿百科-31
育儿百科-32
育儿百科-33
育儿百科-34
育儿百科-35
育儿百科-36
育儿百科-37
育儿百科-38
育儿百科-39
育儿百科-40
育儿百科-41
育儿百科-42
育儿百科-43
育儿百科-44
育儿百科-45
育儿百科-46
育儿百科-47
育儿百科-48
育儿百科-49
育儿百科-50
育儿百科-51
育儿百科-52
育儿百科-53
育儿百科-54
育儿百科-55
育儿百科-56
育儿百科-57
育儿百科-58
育儿百科-59
育儿百科-60
育儿百科-61
育儿百科-62
育儿百科-63
育儿百科-64
育儿百科-65
育儿百科-66
育儿百科-67
育儿百科-68
育儿百科-69
育儿百科-70
育儿百科-71
育儿百科-72
育儿百科-73
育儿百科-74
育儿百科-75
育儿百科-76
育儿百科-77
育儿百科-78
育儿百科-79
育儿百科-80
育儿百科-81
育儿百科-82
育儿百科-83
育儿百科-84
育儿百科-85
育儿百科-86
育儿百科-87
育儿百科-88
育儿百科-89
育儿百科-90
育儿百科-91
育儿百科-92
育儿百科-93
育儿百科-94
育儿百科-95
育儿百科-96
育儿百科-97
育儿百科-98
育儿百科-99
育儿百科-100
育儿百科-101
育儿百科-102
育儿百科-103
育儿百科-104
育儿百科-105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育儿百科
育儿百科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