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百科-14

(皮下注射)未满4 岁结核菌反应阴性者l表2 自费预防接种预防疾病 疫 苗 接 种 年 龄 次数 间隔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疫苗(注射) 任何年龄 2 3~4 周腮腺炎 腮腺炎活疫苗(注射) 1 岁以上 1水痘 水痘活疫苗(注射) 1 岁以上 1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疫苗(注射) 从出生起至任何年龄 3 3 个月译者注:表1、表2 是日本实行的接种情况,与我国略有不同。白喉、百日咳及破伤风的预防接种 是在婴儿出生后3-12 个月之间进行。“百白破三联疫苗”初种时接种3 次,每次间隔3-8 周。为了使免疫时间持续,在婴儿12-18 月内,再接种1 次(一期复种)。然后,在小学6 年级时再接种1 次白喉与破伤风的混合制剂(二期复种)。接种百日咳混合制剂的第2 天,注射的地方会红肿,但数日后就会消失。有的婴儿身上的疙瘩可能持续几个月,最后也能自然消失。另外,3%-4%的婴儿在接种后24 小时以内会出现37.5℃以上的热度,这不必担心。超过6 个月的婴儿接种疫苗时有可能引起高热惊厥,因此应尽早进行接种。以前一直认为百日咳疫苗有引起脑部障碍的不良反应,但其后的调查表明这与疫苗没有关系。麻疹疫苗 是减毒的活病毒,一般是和风疹的减毒疫苗混合注射。在12-90 个月期间任何时间接种都可以,但最好是在15 个月以后,这样可使免疫时间持续长一些。l 岁以前患麻疹的婴儿病情非常严重,因此也有在l 岁之前接种的,这种情况下,15 个月时应再复种1次。在日本,麻疹疫苗只接种1 次,而有的国家接种2 次,即10 年后再复种1 次。接种麻疹疫苗6~10 天后,10%-20%的婴儿会出现发热、出疹子等症状,不用管它。脊髓灰质炎疫苗 也是减毒的活病毒,在婴儿出生后3-18 个月期间服用两次,每次间隔6 周以上。在美国要再服1 次。婴儿服下疫苗后,有时因哭闹又全部被吐出来(30 分钟之内)时,需再服1 次。有的婴儿可能回家后才吐,但只要能保留1/10 的量就不会影响接种效果。BCG 是减毒的牛型结核菌的活疫苗,出生后可立即接种。有接触结核病患者可能性的婴儿应尽早接种。特别是经常乘坐拥挤的电车或汽车的婴儿以及去托儿所的婴儿必须接种。接种前应首先确定结核菌素反应为阴性(发红直径在9 毫米以下)。已接种的孩子到了小学2年级再作1 次结核菌素试验,如果是阴性,就再接种1 次。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是减毒活性病毒,出生12 个月后注射一次。接种2~3 周后有时会引起单侧腮腺肿起,这不用在意。即使引发无菌性脑膜炎,也不至于导致死亡。水痘疫苗 同样是减毒活性病毒,出生12 个月后注射1 次。成年后患水痘一般都很严重,易在脸上留下瘢痕,因此应尽早接种。接种后14~30 天,有时会出现发热和起疹子,这没有关系。因肾硬变或哮喘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的婴儿最好接种水痘疫苗。乙型肝炎疫苗 如果母亲为肝炎病毒携带者,婴儿出生后必须立即开始接种。6 个月为止,应共计接种3 次。至于这之后应复种多少次,目前还没有定论。流感疫苗 是在预测来年的流感类型后制作出来的疫苗,预测准确时是有效的,但大多数情况下预测是不准的。接种不及时,有间断 不必从头再开始种起,像百白破三联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这类的接种,将规定的接种次数完成下来就可以。151.结核菌素试验婴儿在3 个月或4 个月时会被保健所叫去做结核菌素试验,如果试验结果是阴性就要接种BCG。这个试验是将0.1 毫升的结核菌素液体注入皮下,48 小时后观察局部结果。如果只有针头痕迹,轻度发红,直径在4 毫米以内时为阴性;发红且直径超过10 毫米为阳性。其中间值(5~9)毫米x(5~9)毫米为疑阳性,疑阳性是不能接种BCG 的。结核菌素反应阳性,多表示婴儿体内有结核菌存在。但近年来结核患者减少,因结核菌以外的细菌感染而呈阳性或可疑阳性的婴儿也很多。家庭成员或经常来访的大人中如果没有患结核病的,婴儿不可能染上结核病。所以,婴儿的结核菌素试验为阳性时,与婴儿有过接触的大人必须做胸部x 线检查。在周围没有结核病患者的情况下,婴儿却出现了阳性反应。这时请再确认一下起反应的部位,如果只是轻微的红,摸着也不发硬,也许就不是感染了结核菌。尤其是既没乘过车、去过商店,也没到过候诊室的婴儿,感染上结核菌更是不可思议。可是,反应处如果红得非常厉害,摸着又很硬,那确实就是阳性了。因为婴儿在自然感染(不是因为接种BCG,而是从结核病患者处感染上结核菌而使结核菌素反应呈阳性)后容易引发疾病,冈此首先要拍x 线片,检查胸部有没有变化。但x 线片也未必能完全看清楚胸部的结核感染情况,因为有些地方的病变x 线是很难照到的。然而,不管x 线能否发现,如果是结核病就会不断发展,所以,应尽早进行治疗,这样会更安全些(见555 结核)。152.卡介苗(BCG)4 岁之前,每个婴儿都要做1 次结核菌素试验,如果是阴性就要接种BCG。自从BCG成为法定的预防接种后,就有人责备BCG 的说明越来越不详细。接种BCG 的口的是为了不让婴儿感染上结核,就是感染上也会很轻地过去。接种1 次BCG,即便是对很重的感染也会有预防效果,而不太重的感染可以免疫数年。当然,由于个体差异不能一概而论。接种BCG 后3~4 周,结核菌素反应变成阳性,这就说明已形成了人工免疫。不过,也有接种BCG 后结核菌素反应仍不呈阳性的。不管呈阴性还是疑阳性,只要接种不失败,就可以认为已形成了免疫抗体。通常接种BCG 后,使用比一般试剂浓度高且精制的结核菌素,检查结果就会是阳性。近来的研究表明,接种BCG 可以维持数年的免疫功能,因此不必每年反复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第2 次可以在小学1 年级时接种,第3 次可以在初中2 年级时接种。目前有必要重新考虑接种BCG 是否有必要。BCG 原来是在结核患者特别多,化学疗法还尚未发现,且没有很好的隔离设施的情况下开始实施的下策。而现代社会,结核病患者大大减少,治疗也变得如此简单,BCG 的不利方面就体现出来了。由于接种BCG 后反应呈阳性,因此,对少数结核感染者(其中有结核病人),已不能再使用这个手段进行检查。结核菌素反应的强弱不能区分自然感染和BCG 接种后的转阳之间的区别。拍x 线片检查结核病人变得越来越困难。特别是在不会看婴儿肺门淋巴结结核x 线片的医生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没有接种BCG 的情况下,胸部x 线检查后被诊断为结核时,只要结核菌素反应为阴性,就可以从这种误诊中解脱出来。对婴儿的自然感染,不管发病没发病,只要进行6 个月的化学治疗,就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得到与接种BCG同样的(甚至比BCG 更好的)免疫力。因此,应该有一种更新的方法,就是在没有进行BCG接种的情况下,一旦发现结核菌素反应呈阳性,应马上进行化学预防。是否要接种BCG,要看婴儿的感染机会的多少。结核病学家认为,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如果青春期的孩子自然阳性率在10%以下,这个地区就没有接种BCG 的必要。遗憾的是,日本目前还没有对结核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所有的婴儿都要接种BCG,到底有多少人属于自然感染,用结核菌素反应是无法知道的。目前的问题是,是确信BCG 接种后不会得结核,x 线片的“结核”诊断只是误诊;还是在不接种BCG 的情况下,婴儿与结核患者接触后做结核菌素试验(接触1 个月以后),如果是阳性,就做化学预防。可是,有一点应肯定,即在家庭成员中有结核患者的情况,或者患者从结核病疗养所出来到有婴儿的家庭开的商店来买东西时,以及去国外一些结核病较多的国家回来后,就务必要给婴儿接种BCG。环 境153.防止事故现在3~4 个月婴儿最致命的事故就是车祸。夜里爱哭闹的婴儿一坐上车哭闹就会停止,因此每天晚上大人都要带着婴儿乘车出去兜一圈,这时就有发生车祸的可能性。带婴儿乘车时要千万保护好婴儿的头部,以防冲撞,一切防御措施要齐备。有关带婴儿乘车的要领请阅读“102 防止事故、103 婴儿的旅行”。乘坐出租车时,要认真考虑婴儿在急刹车时会遇到什么情况,抱着婴儿的母亲应坐在最安全的地方,不要坐在正对着玻璃的座位,比如前排驾驶员旁边的座位。每个家庭都发生过婴儿坠床的事故,第1 次大多发生在3~4 个月之间,因为5 个月或6 个月以后,婴儿的行动特别活跃,大多数母亲为保险起见都要在床边安上栏杆,而在3~4个月时则比较疏忽,床边一般不安栏杆。当母亲把婴儿放在床上自己离开到隔壁房间去时,婴儿就可能掉到地上。坠床虽不至于死亡,但万一婴儿的头部卡在床与墙壁之间就有可能发生窒息而导致死亡。因此,床与墙壁之间要么衔接紧密,要么留出50 厘米以上的距离。没有使用床的家庭,有时在风和日丽的深秋把婴儿放在套廊(译者注:日本房屋的一种格局)上睡觉,这样也容易发生坠落。当婴儿能用脚蹬开被子以后,就必须时时注意防止婴儿从床上摔下来。如果让3 个月的婴儿拿东西,婴儿会用手抓着一直不放开。这个时期常会发生的事故是婴儿拿着哗啷棒胡乱挥舞而弄伤自己的脸。另外,还常发生误将玩具吞进喉咙里导致窒息的事故。因此在这个时期,不要让婴儿独自一人拿着有吞咽危险的玩具玩。婴儿的脸部或头上出湿疹时,因为发痒会用手去抓,为防止抓破后留下疤痕,有的母亲用纱布做成袋子套在婴儿的手上。可是,这并不是一种安全的方法,因为袋子里的纱布线头会缠在手指上,慢慢地嵌进稚嫩的指头里,从而影响手指的血液循环。由于出湿疹,婴儿不宜常洗澡,袋子套在手上时间一长,血液循环受阻的手指就会出现溃烂。此外,婴儿常把手上的套袋拿到嘴边舔,弄湿后就会沾上灰尘,很不干净。母亲害怕婴儿吮吸手指而给婴儿的手套上袋子,这种做法是有害无益的。与污染了的袋子相比,婴儿的手指反而要干净得多。154.春夏秋冬这个月龄的婴儿头已抬得很稳,若恰好赶上春秋季节,应尽可能抱到外面接触新鲜空气,锻炼身体。3 个月时正逢夏季的婴儿,吃牛奶的量或许会稍微减少(吃母乳的婴儿因不能直接看到,即使减少也不易察觉)。这种时候最好不要要求婴儿吃奶粉包装上标示的量。但当婴儿的吃奶量从原来的160 毫升减至100 毫升时,就要首先考虑是厌奶症(见138 厌食牛奶)。对于上个月每天吃奶总量只有400~500 毫升的少食婴儿,到了盛夏也同样是会出现减少的情况。对于每天只能勉强喝下200 毫升奶的婴儿,母亲会担心是否能饿坏,但只要婴儿精神好就没有关系,气候转凉后会好起来的。另外,也可将牛奶晾凉一些(15℃左右)再喂给婴儿,千万不要逼迫婴儿。夜间室温达到30℃以上的地方,应给婴儿用冰枕(用毛巾包上),这样既能使婴儿睡得香,又能预防痱子。通宵点着电风扇睡觉对婴儿是不利的,可以在睡觉前用微风轻轻吹婴儿的头部,电扇要离开婴儿2 米左右。当然用扇子也可以。防蚊虫叮咬最好的办法是用蚊帐,通气好的房间也可点蚊香。可是,加热后没有气化烟雾冒出的杀虫药是不安全的,因为药量多少看不出来,即使多了也不知道。在密闭的房间里用喷雾式的工具喷洒防虫药对婴儿来说也是不安全的。炎热的天气,婴儿非常爱出汗,相应地尿量就会减少。因此和以前相比,尿湿尿布的次数会突然减少,对此,母亲一定会非常恐慌。对于这种情况,只要给出汗多的婴儿充分补充水就可以了(白开水、果汁、麦茶等)。预防痱子最有效的方法是洗澡,酷暑时节应每天入浴两次。父亲放暑假后常常想带婴儿去海水浴场,对3 个月的婴儿来讲还稍微早了一些。不仅从家到海边的路上酷热难耐,即便到了海边,婴儿下水也成问题。而且婴儿晒到太阳很容易引起皮炎。现在的海水浴场非常混乱,就是有阳伞遮挡也不能保证没事。旅馆也因拥挤不欢迎带着婴儿的夫妻。尽管从电视里看到许多游乐场所非常热闹,但对这个月龄的婴儿来说还是不要有这种奢望。在7 月中旬,如果婴儿每天半夜到清晨出现高热,那就是得了暑热症(见177 暑热症)。只要采取降温措施,是会很快恢复过来的,不会因暑热症而死亡。冬季不要错过锻炼的机会,应选择稍暖和的天气带婴儿到外面进行日光浴。出去时要注意保护好婴儿的手脚以防冻伤。袜子口过紧也不利于脚部的血液流通,容易引起冻伤。婴儿一旦冻伤,不仅精神欠佳,夜间还会哭闹(见204 冻伤)。被窝里如果不够暖和,最好用电脚炉,这样即使房间里不是很暖和也没关系。使用电褥子有些过热,最好不用。不要整夜点着煤气炉或煤油炉睡觉,室温加热到大人醒着时不感到冷的程度即可。冬天也应隔天给婴儿洗1 次澡。有冻伤的婴儿最好每天人浴,这对治疗冻伤是有好处的。兄弟姐妹 参阅“134 兄弟姐妹”。异常情况155.“消化不良”在3~5 个月期间,婴儿的“消化不良”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因为这个期间的婴儿没有吃什么不易消化的食物,大部分婴儿只是吃母乳、牛奶和果汁。开始练习用勺的婴儿,也只是吃一些菜汤、清汤和面条汤之类的东西,而这些都是易消化的营养食品。这里所说的“消化不良”,几乎都是指婴儿出现“稀便”的情况。大便里带有颗粒状物,并混有黏液,大便由黄色变成绿色,由有形便变成水样便,次数增多。这时如果去看医生,常常会被诊断为“消化不良”。可是,仅仅以便的形态判断婴儿的消化是不准确的。我们是在养育婴儿,所以最重要的要看婴儿的状态。婴儿的情绪与平时完全一样,爱吃奶,不发热,体重增长正常(每天平均增长20 克),这就说明“稀便”对婴儿是无关紧要的。实际上,婴儿常常在没有任何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出现“稀便”。母乳分泌量突然增多,或牛奶过量,或果汁种类改变等都经常会导致大便的次数增多、水分增加。如果考虑到这些原因,并能排除这些原因,婴儿就能很快恢复正常。“稀便”最麻烦的是,在不知不觉中痢疾杆菌或病原性大肠杆菌进入婴儿喝的牛奶中,进而侵入体内引起的肠炎而出现“稀便”。如果是这种情况,婴儿会有异常的表现,如发热、不如以前爱吃奶、吐奶、笑容消失、体重骤减等症状。但是只要在配制牛奶和果汁过程中严格消毒,就不会染上痢疾杆菌或病原性大肠杆菌。而母乳喂养的婴儿还没有吃果汁时,可以说绝对不会发生细菌引起的腹泻。只要母亲对自己调配的牛奶和果汁有信心,即使是“消化不良”也大可不必担心。夏季,如果母亲自己在2~3 天前开始腹泻,在喂奶前必须将手彻底洗净,否则易使病菌侵入婴儿体内。不过,细菌引起的腹泻用抗生素可以治愈,因而腹泻不会延续很长时间。延续较长时问的“稀便”大都是因母亲过分小心所致。开始出现无原因的“稀便”时,母亲非常惊慌,将至今为止的母乳与牛奶混合喂养改成只喂母乳(不仅母亲,医生也这样要求),想等婴儿大便正常后再给加牛奶。可是“稀便”一直不见好转,不得不只用母乳坚持。这样一来,“稀便”往往要持续1 周以上。如果有“稀便”的婴儿状态很好,可以逐渐增加牛奶量,慢慢恢复原来的喂养方法,这样大便不久就会恢复正常。一般来讲母亲是不容易下这个决心的。吃代乳食品的婴儿出现“稀便”时也是一样,停掉代乳食品而只喂牛奶,“稀便”不会立即改变,只有在恢复代乳食品以后才能逐渐恢复。如果婴儿无异常,较轻的腹泻不改变原来的喂养方法也同样能治愈。当出现腹泻的婴儿精神很好,只是因饥饿才哭闹,这时如果母亲只喂母乳或只喂稀牛奶,腹泻就会持续下去,通常把这种腹泻叫做“饥饿性腹泻”。在11 月末到第2 年1 月这个期间,8~9 个月至1 岁零3~4 个月的婴儿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腹泻。但即使邻居的孩子得了这样的腹泻,也不会传染给3~4 个月的婴儿。不喝牛奶 参阅“138 厌食牛奶”。便秘 参阅“14l 腹泻与便秘”。156.感冒医院小儿科最常见的3~4 个月婴儿患的疾病是感冒。感冒是由各种不同病毒引起的疾病的总称,但实际上,确定感冒到底是由哪种病毒引起的并不是很容易的。感冒是传染性的疾病。周围如有人患了感冒,过一二天后婴儿也出现了感冒的症状,就可以诊断为感冒。因为这个阶段,婴儿是不会得其他疾病的。一般情况是,母亲开始出现打喷嚏、鼻子不通气、稍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当母亲自己感觉到得了感冒时,婴儿已经被传染上了。当然,父亲从工作的地方带回感冒传给婴儿的情况也非常多见。也有初次去商店购物回来后第2 天就出现感冒症状的婴儿。这个月的婴儿由于体内还有从母体中获得的免疫力,即使感冒也不会发高热,一般只有37.5℃。症状多为鼻塞、厌乳、流涕、打喷嚏、咳嗽等,但并不很痛苦。有的婴儿还会出现眼圈发红,流口水,食欲减弱。多数婴儿二三天后症状就会消失。大概到了第3 天时,透明的水状鼻涕就变成黄色或绿色的浓鼻涕。三四天后,不爱喝奶的婴儿就会恢复正常。有时,感冒还会伴有腹泻、大便次数增多等。以前,早产儿及营养不良的婴儿有时会因感冒引起肺炎,但现在可以说已经没有这种情况了。婴儿感冒时虽有些发烧,但只要精神好,情绪也好,就不必担心是肺炎。抗生素及各种注射药物对引起感冒的病毒是无效的,但医生往往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他们认为抗生素能消灭病毒以外的肺炎双球菌和链球菌,从而预防由这些菌引起的肺炎。在婴儿有明显的感冒症状期间,应控制人浴。如婴儿吃奶困难,可减少半勺或l 勺的奶粉,但果汁可继续按量喂。平时痰多的婴儿经常在早上起床前咳嗽。这样的婴儿即使感冒已经好了,但咳嗽也会持续下去。如果认为这是感冒没好,仍把婴儿当作病人,婴儿就会被迫在家里多关上10 天或半个月。以前就有痰鸣的婴儿,只要不流鼻涕,吃奶正常,不再发热,就可恢复和以前一样的生活。总是给婴儿穿得过多,不经常洗澡,反而会减弱婴儿对疾病的抵抗力。157.积痰来小儿科看病的婴儿中,大约有1/4 是胸部有痰鸣音的婴儿。有的婴儿从出生半个月就开始有这个毛病。出生1 个月内的婴儿由于太小,医生不能让他们来医院进行治疗。可3~4 个月的婴儿如果有痰鸣音,医生也许就会说:“这是小儿哮喘,请来医院注射改善体质的药”。可是,目前为止还从没听说这些改善体质的药有效,倒是有些婴儿自从开始注射后,夜里经常因惊吓而哭闹。1 个月左右时,婴儿的主要症状是胸部有呼噜呼噜的痰声,而到3 个月后,婴儿的吃奶量有所增加,夜里咳嗽时就容易将喝下的牛奶吐出来,使母亲非常恐慌。如果被诊断为“小儿哮喘”或“哮喘性支气管炎”,对母亲将是非常大的打击。为了治好婴儿的病,母亲会不惜一切代价,一听医生说要打增强体质的药,就不顾婴儿哭闹和惊吓,到医院接受注射治疗。容易积痰确实与体质有关,但是否有必要为此改善整个体质却值得讨论。易出汗同样也是体质问题,但对出汗是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的,因为出汗本身对生活没有妨碍。对积痰也可同样考虑。婴儿虽然胸部有痰声,早晨晚上咳嗽小止,但如果婴儿玩得好,爱吃奶,体重也相应增加,即使有积痰也不妨碍婴儿的正常生活。咳嗽时,有时会将喝下的牛奶吐出,这也不必担心,如果婴儿想吃,可以再喂一些。为防止吐奶,晚上最后一顿奶可适当减量。积痰的婴儿长大后并不一定都会成为“哮喘”病人。几乎所有积痰的婴儿在成年之前症状都会减轻,渐渐地忘记积痰的经历。只有极少数疏于锻炼的婴儿长大后才成为“哮喘”病人。不应把易积痰的婴儿当作病人对待。如果婴儿精神好,不发热,常露笑脸,爱吃奶,就是个健康的婴儿。不要给婴儿穿得过多,尽量带婴儿到室外活动。幸运的是,积痰的婴儿肠道功能很好,极少发生腹泻,喂代乳食品也不那么困难。从这一点上说是比较省心的婴儿。积痰的婴儿洗澡必须小心,因为洗澡可促进血液的循环,使支气管分泌旺盛,痰增多。当察觉婴儿洗澡后痰比前1 天增多时,最好停止给婴儿洗澡。可是,又不能因为婴儿积痰的状态一直不好就长时间不给婴儿洗澡。这种时候,可试着简单洗一洗,如果积痰没有改变,就可以每隔1 天给婴儿洗1 次澡。母亲应了解入浴对积痰婴儿的影响,从经验上把握什么时候入浴对婴儿最适宜。如果不是大风天气或气温急剧下降,应尽量多带婴儿去室外接触新鲜的空气,以锻炼婴儿的肌肤和气管。可是,如果父母在家抽烟,就会使得婴儿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成为做无用功。此外,还应经常用吸尘器除掉灰尘,保持房间空气洁净。寒冷的夜里,有人将屋里充满热蒸气,这种做法是不提倡的。不必特意做什么特殊的事情,应把婴儿的锻炼作为重点。158.高热3 个月左右的婴儿很少出现高热。如果在38℃以上,一般就不属于小儿科范围的疾病了,如中耳炎。至今为止夜里睡觉从不哭闹的婴儿突然在某1 天夜里开始哭闹不止,睡不好觉时,首先应想到中耳炎的可能性。次日清晨如看到某一侧的耳孔湿润,就可断定是鼓膜破了(婴儿的鼓膜即使破了也会很快愈合,不必担心)。然而,由于耳内流出的透明液体很快变干,母亲往往察觉不到婴儿耳朵的变化,从一开始就流出黄绿色脓汁的情况极少见(见595中耳炎)。中耳炎以外最常见的病是颌下淋巴结化脓。得了这种病时,婴儿的右侧或左侧颌下肿得很硬,头部不能转动,用手摸时非常痛,一般体温在38℃左右。如果这时尽快使用抗生素,不用切除就可治愈。但多半由于肿块很快化脓,不得不进行手术。这种病外科很容易治疗,不必担心。肛门周围长出的“疖子”变硬发红时婴儿也会发热。当看到婴儿大便时痛得直哭,就可断定是这种情况,这时体温一般在38℃左右。对母亲来说,婴儿一发热就掀开尿布查看肛门似乎有点牵强。关于幼儿急疹在后面有详细论述(见226 幼儿急疹)。此病一般7 个月以后的婴儿多发,也有3~4 个月婴儿发病的。但这个月龄的婴儿发病时,发热不会超过3 天,有的1 天就退热,而疹子通常是在退热以后才向全身蔓延。这种疹子很像麻疹,在炎热季节,很容易把疹子当作痱子。不过,即使是疹子也能自愈,所以把他看作痱子也无妨。病毒性脑膜炎引起发热的情况不能说绝对没有,可以从意识不清、痉挛等症状进行判断(与细菌性脑膜炎不同,不会致死)。炎热的夏季(7 月中旬至8 月中旬),4 个月以后的婴儿患暑热症(见177 暑热症)的较多,3 个月的婴儿也时有发牛。这种病从发热的“类型’,大致可以推断出来。婴儿的症状只是高热,而且高达38~39 C,从半夜一直持续到次日上午,而到了下午就退下去了。开始的二三天因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母亲可能会非常恐慌。但由于婴儿的身体状态很正常,所以可以预料不会是什么大病。高热如果持续4 天,就应给婴儿检查一下尿。如果尿非常浑浊,就可能是膀胱炎。此病极少,一般于夏季发病,且多见于女婴。3~4 个月的婴儿持续高热是极少见的,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时,务必请医生彻底查明原因。如果婴儿好像特别痛,哭得厉害,就应让医生仔细查看一下耳朵。159.夜啼习惯性的夜啼虽然在婴儿的每个月龄中都会发生,但有的婴儿早在出生后二三周就开始了。婴儿夜里一哭起来就没完,有的甚至持续一二个小时。哭的时候,面部涨红,非常用力,给人感觉好像什么地方特别痛。大多数婴儿只要抱起来轻轻摇晃两下就会停止啼哭。住在公寓里的家长,往往因为怕婴儿啼哭吵醒邻居,所以婴儿一哭就只好抱起来。可有的婴儿即使抱起来也还是哭个不停。对这样的婴儿,可以等稍大些后(1 个月以后)带他出去坐车兜风,婴儿会出乎意料地马上停止啼哭。当肠道充气而妨碍了肠的通畅时,婴儿会非常难受,这时如果进行灌肠婴儿就会停止哭泣。吃奶很多、体重也比较重的婴儿有时夜里也会啼哭,这种啼哭就不是由饥饿引起的。夜啼是从古至今就一直存在的现象,如果不了解这点,肯定会担心婴儿是不是得了什么疾病。解决夜啼的办法有很多,首先父母应坚信夜啼是可以消除的,另外白天散步,喝牛奶时不要吸进气,灌肠如有效(将液体稍微加热)应坚持,夏季枕冰枕(用毛巾包起),冬天避免过热,母乳喂养时母亲停止喝牛奶等,都可以改变夜啼。一般夜啼都是习惯性的。至今没有过夜啼毛病的婴儿,如果在3 个月时突然晚上开始哭个不停,起初父母会非常担心,可因为不发烧,所以可以推断不是中耳炎或淋巴结炎之类的炎症性疾病。夜啼的婴儿体重增加正常,大便也通畅。婴儿出现肠套叠时(见181 肠套叠)也会哭闹厉害,但与一般的夜啼方式有所不同。夜啼时婴儿哭闹是持续性的,而肠套叠是反复性的,每隔5 分钟左右哭一阵儿,而且吐奶。婴儿夜啼的第1 天难免要惊动医生。有的婴儿不是夜间啼哭而是白天哭闹,请参阅“112婴儿突然哭闹时”。160.出眼眵出生3 个月左右的婴儿,有的早晨起床时眼角会出眼眵,或者眼泪汪汪的。仔细一看便可发现,下眼睑的睫毛倒向眼内侧,触到了眼球。这些向里倒的睫毛刺激角膜以后眼睛就流眼泪或出眼眵。其原因是由于婴儿的脸部脂肪丰满而鼓起,使下眼睑向眼内侧倾斜。这种现象多见于婴儿出生后三四个月,因这时婴儿的脸是最胖的。到5 个月以后,婴儿的脸部消瘦下来,眼眵也就自然会消失。因眼睛出眼眵而带婴儿到医院看病时,眼科医生有时会劝其做手术。在这个时期最好还是不要给婴儿做手术,因为手术后婴儿的眼睛要被裹上绷带,不满1 岁的婴儿如果眼睛被蒙超过3 天,视力会明显下降,这一点已经得到证实。因此婴儿如果不得不蒙上眼睛,最多也不要超过1 天。出现这种情况时,只要把倒向眼睛的刺激角膜的睫毛拔掉即可。这种靠自己能消除的病症,最好还是不要采取手术的方法。当然,出眼眵并不都是由倒睫引起的,也有因“流行性结膜炎”(急性结膜炎)引起的。急性期的症状主要为白眼球充血,有的婴儿因眼眵多,早上起来时上下眼睑粘在一起而睁不开眼。婴儿的“流行性结膜炎”一般是由细菌引起的,点上含有抗生素的眼药,二三次就会痊愈(见557 结膜炎)。将眼泪从眼部输送到鼻子里的泪管如果先天堵塞,婴儿就会出现多泪的症状。90%的多泪婴儿在1 岁之前泪管会自然开通。这样的婴儿虽然容易感染结膜炎(红眼病),但只要及时发现引起结膜炎的细菌,用相应的抗生素就会治愈。161.“佝偻病”提起佝偻病,现在的母亲们大概不会有什么印象,因为这种病现在几乎绝迹,所以母亲们从没有见过婴儿佝偻病的症状。佝偻病是一种由于体内维生素D 缺乏,而使骨骼生长障碍,从而引起骨骼变形的疾病。现在的婴儿一般是不缺少维生素D 的,即使是牛奶喂养的婴儿,因奶粉中强化了维生素D 的成分,所以也不会发生维生素D 不足。早产儿比较容易缺乏维生素D,但现在医院里一般都给早产儿服用复合维生素,并指导母亲回家后不要间断,所以不会像从前那样出现维生素D 严重不足的婴儿。如果给早产婴儿拍骨骼x 光片,3 个月以前还多少可以看出一点佝偻病的迹象,但6 个月时再查,就会发现这种迹象已经自然消失。随着维生素D 缺乏症的消失,我们可以弄清一个事实:从前被认为是佝偻病的“症状”,现在看来也并非都属于佝偻病。消瘦的婴儿双臂向上举起时,可以看到一部分前胸肋骨(肋骨和肋软骨的分界处)像串珠一样凸起。有的婴儿胸廓下方像喇叭一样张开,最下面的肋骨明显向外突出。有的婴儿胸骨下部凹陷呈漏斗状,因此称此为“漏斗胸”。相反,还有的婴儿胸骨中央突起,呈“鸡胸”状。在婴儿健康检查时,有时看起来发育正常的婴儿会被医生诊断为“乒乓头”,很令人吃惊。在婴儿头部右后侧或左后侧(有时是两侧)大概相当于钱币大小的区间上,当用手用力按压时,会像乒乓球一样陷下去,这种现象并非病态,随着婴儿长大可以自然变硬。由于母亲平时从不用力按压婴儿的头部,因此很难发现这个问题,而看病的医生对婴儿检查却是非常认真的。他们发现在4 名婴儿中大概有1 名婴儿是这种情况。虽然以前人们常把上述这些婴儿都诊断为佝偻病,但现在看来,最好还是把它看作是不同的婴儿,在各自的成长历程中所体现出的一种骨骼形态。可是,在婴儿体检或医院诊察中,医生把发现的“扁平胸”、“漏斗胸”、“鸡胸”及“乒乓头”统称为佝偻病,并指示要给婴儿服用维生素D。对早产儿来讲服用维生素D 是非常必要的,但尽管这样,也不能因婴儿恢复得慢而过量服用。早产儿喂牛奶的情况下,因奶粉中已经加了维生素D 成分,所以作为治疗用维生素D,每天不得超过400 国际单位。这是因为过量服用维生素D 会引起食欲不振、尿频、嗓子严重发干(见631 维生素过剩)等不良反应。用牛奶喂养的婴儿,可以说不会发生佝偻病。而出生在北部深秋季节的婴儿,如果只喂似乳,就有发生佝偻病的可能。因晒不到太阳,皮肤没有制造维生索D 的时机,加上母亲的食物中缺乏维生素D(奶油、蛋黄、多种维生索摄取不足),这种情况下婴儿就易患佝偻病。但由这种原因引发的佝偻病症状比较轻,一般只有通过x 线骨骼拍片才能发现。所以,在冬季日照时间短的地域出生的婴儿,如果是用母乳喂养,母亲每天应服400~800 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含多种维生素的复合制剂或单独的维生素D 剂都可以。让婴儿充分接触室外空气,进行必要的锻炼,是预防佝偻病的有效方法。162.斜视斜视是指左右两眼的视线不能同时落在同一物体上。因为婴儿在3 个月过后才能清楚地注视某一点,所以到了这个时期才能发现婴儿是不是斜视。正常的婴儿有时在睡觉之前有困意的时候也会出现斜视,而平时是正常的。这种正常婴儿的斜视到了4~6 个月时就会消失。斜视发生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的原因:首先是大脑中枢使两眼成像一致的力量较弱;其次是某一侧的眼睛视力差;第三是移动眼球的肌肉出现异常等。4 个月之前有时很难区分真性斜视与正常婴儿的斜视。可是4 个月过后,经常出现斜视的婴儿就应去医院眼科检查。如果一侧眼睛视力不好,经过治疗可以矫正,斜视就能治愈。请参阅"231 斜视”。突然哭闹不安 参阅“112 婴儿突然哭闹时”。集体保育163.保育园的注意事项在保育婴儿的过程中,保育员与母亲之间建立起互相信赖的关系十分重要。在外工作的母亲,由于整天忙于工作无暇照看孩子,总有一种愧疚感,因此,母亲对于保育园无形中就产生一种比其自身育儿标准还要高的“理想育儿”的期待。一旦保育员稍有疏忽,发生一点在老保育员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过失,母亲就会大惊失色,怨声载道。保育员应该体谅母亲的心情,母亲也应该充分理解保育员。最好的办法是召开母保座谈会,请一些曾长期在保育园生活过的孩子的母亲介绍在园时的经验,以便于刚入园的孩子的母亲能够把握育儿中的轻重。另外,通过听取拥有同月龄孩子的母亲倾诉共同的烦恼,保育员可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刚入园的第1 个月,保育园给与母亲的印象十分重要,保育员应当注意不要给母亲留下不可信任的不良印象。除了召开母保座谈会,还应当建立家园联系簿。为了便于保育员做记录,在家园联系簿中应设计好睡眠时间、食欲、食量、情绪状态等栏目。在保育园里婴儿受了外伤,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儿轻伤也要认真做好记录,否则,如果被受伤婴儿的母亲发现,就会引起纠纷。尤其是中途更换保育员的话,更应该及时做好记录。婴儿皮肤娇嫩,如果不及时更换尿布,小屁股很容易红肿,所以保育员应该根据每个婴儿的排便规律按时更换尿布。3 个多月的婴儿腿部力量有所增强,他们可以把身上盖着的被子蹬开,甚至有时还把被子从床上蹬到地下,保育员应随时注意把婴儿床的栏门关好。保育员对每个婴儿都应精心呵护,切不可偏心。给婴儿换下来的尿布,如果不在保育园清洗,由家长带回家的活,千万注意不要弄混了。虽然事情不大,但是不要因此失去家长对保育园的信任。如果是公用的尿布,需要在保育园清洗,则应注意一定要晾干。对于那些对尿不湿(纸尿布)无过敏反应的婴儿,虽然使用尿不湿方便些,但是,应当考虑保育园及家长的承受能力。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每个星期定时给婴儿进行1 次体重测量。进行体重测量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追求重量的增长,主要是为了随时监测婴儿吃奶量是否合理,以便及时调整食量。如果是由于在家庭里的喂奶量太大而导致婴儿体重增长过快,保育员就应劝告家长减量喂养。对于那些因孩子吃奶量较小,体重在平均数以下而惴惴不安的家长,保育员可把体重监测记录拿给家长看,使家长了解到孩子的体重按其自身的成长速率在有规律地增长,从而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05
正序
倒序
育儿百科
育儿百科-2
育儿百科-3
育儿百科-4
育儿百科-5
育儿百科-6
育儿百科-7
育儿百科-8
育儿百科-9
育儿百科-10
育儿百科-11
育儿百科-12
育儿百科-13
育儿百科-14
育儿百科-15
育儿百科-16
育儿百科-17
育儿百科-18
育儿百科-19
育儿百科-20
育儿百科-21
育儿百科-22
育儿百科-23
育儿百科-24
育儿百科-25
育儿百科-26
育儿百科-27
育儿百科-28
育儿百科-29
育儿百科-30
育儿百科-31
育儿百科-32
育儿百科-33
育儿百科-34
育儿百科-35
育儿百科-36
育儿百科-37
育儿百科-38
育儿百科-39
育儿百科-40
育儿百科-41
育儿百科-42
育儿百科-43
育儿百科-44
育儿百科-45
育儿百科-46
育儿百科-47
育儿百科-48
育儿百科-49
育儿百科-50
育儿百科-51
育儿百科-52
育儿百科-53
育儿百科-54
育儿百科-55
育儿百科-56
育儿百科-57
育儿百科-58
育儿百科-59
育儿百科-60
育儿百科-61
育儿百科-62
育儿百科-63
育儿百科-64
育儿百科-65
育儿百科-66
育儿百科-67
育儿百科-68
育儿百科-69
育儿百科-70
育儿百科-71
育儿百科-72
育儿百科-73
育儿百科-74
育儿百科-75
育儿百科-76
育儿百科-77
育儿百科-78
育儿百科-79
育儿百科-80
育儿百科-81
育儿百科-82
育儿百科-83
育儿百科-84
育儿百科-85
育儿百科-86
育儿百科-87
育儿百科-88
育儿百科-89
育儿百科-90
育儿百科-91
育儿百科-92
育儿百科-93
育儿百科-94
育儿百科-95
育儿百科-96
育儿百科-97
育儿百科-98
育儿百科-99
育儿百科-100
育儿百科-101
育儿百科-102
育儿百科-103
育儿百科-104
育儿百科-105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育儿百科
育儿百科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