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读书网(www.book.d78i.com)整理第1节:自序 自序 理财的基础教育从现在开始 对于孩子的理财教育,原本我也没有特别的规划,只就我认为该教的或是在生活中碰巧遇上时“机会教育”一下,没想到时间一久,累积出不少经验及心得,因而心生念头,想把它写成书和大家分享。 培养竞争力 我有两个孩子,一个上小学五年级,一个上小学三年级。对于如何教育孩子,我也还在学习中,但根据我观察的职场成功人士,归纳有五种能力或竞争力,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该协助孩子培养的,包括特定专长、自学能力、人际关系、语言能力及理财能力。 有很多教育专家经常谈前面四项竞争力,为人父母者多半也略知一二,但第五项的理财能力却是父母经常忽略的,一方面是自己不具备理财能力,因而无从教起;另一方面,也没办法像帮孩子学英文那样,花点钱找家补习班,因而作罢。这在无形中就忽略了对孩子理财能力的培养。 若没有具备妥善处理金钱的能力,就好像在身上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引爆,将来可能会因为一个理财行为的致命错误,而把多年的心血付之一炬。 市场上有很多谈论亲子教育的书或杂志,偶尔也会专篇探讨理财教育,但多半都是找几位投资或教育专家分享一些理财观念及个别经历,缺乏全面而完整的探讨。如果父母本身不懂理财或没有时间,就算看到别人的分享觉得很有道理,也不知道如何付诸实施。 希望本书能为有心做好亲子理财教育的父母提供一个可供依循的清楚的方向和架构。父母可以和孩子分享书上的理财观念及故事,并依照书上的范例,同孩子进行亲子对话及理财活动,一步一步地带领孩子认识理财,让每一个理财观念深植孩子的心中。 孩子比你想象的聪明 当我进入金融业时,就曾听前辈说:“学习理财应该从小开始。”当时也是半信半疑,因为多数人都是到二三十岁以后才开始学理财,小孩子怎么可能了解理财呢? 但是,当我自己有孩子时,我才发现孩子对于金钱的理解力比我们想象的要高,所以我一逮到机会,就会利用各种方式教孩子理财。几年下来,发现我的孩子对于与金钱相关的事务,真的比同龄孩子懂得多,甚至有时会反过来质疑大人哪里没做好。 也许有些父母会说:“我在求学阶段也没接受过理财教育,现在还不是过得很好!”但这可能是因为运气不错,那些年纪轻轻就背负数十万元债务的“卡奴”,以及年过半百因为炒股而赔光退休金的人,他们也没有料到会因为理财不当而深陷财务危机。财务危机不会经常发生,但只要发生一次,可能就无法挽救。通过赔钱的教训学习理财,那代价是很高的,因此,父母若能尽力教导孩子理财,相信对他们的将来会有很大的帮助。父母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并非金钱,而是理财教育,因为那才是孩子一辈子的资产! 跟着孩子一起学习 个人从事投资理财工作逾20年,要撰写一本教成人如何理财的书可以信手拈来,但要撰写一本以分享“父母如何教孩子理财”为主题的书,却花了我整整一年的时间,原因是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及方式,这可是大学问啊!所以别以为那些教小朋友的老师工作很轻松,亲自尝试过就知道没那么简单。 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都是在物质富裕的环境下长大的,父母不舍得打骂,要什么给什么,学校老师稍微处罚一下学生,家长就会找老师理论,导致学校的老师经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目前以应试为目标的教育环境下,学校是很难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我想父母还是自己多费点心思比较实际。在教导孩子理财的过程中,父母也可以借此重新检视自己的理财行为是否需要修正,无形中也能跟着受惠。 最后希望有缘阅读本书的父母们,可以从书中得到一些启发,也预祝你们能教出会理财的孩子!前言 为什么要教孩子学理财 人终其一生几乎都和金钱脱离不了关系,包括赚钱、花钱、省钱、借钱、存钱及投资,还包括几个人生的重大规划,例如保险规划、退休规划、税务规划及遗产规划等,上述这些每个人都会遭遇的财务问题,通称为“理财”。 “理财”与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都密不可分,但多数人在成年后,都还缺乏正确的理财观念及知识,原因就在于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完整的理财教育。 学校缺乏理财教育,社会理财教育参差不齐 每个人在其一生的学习中,最欠缺的就是“理财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甚至到硕士或博士,完全没有理财教育。工作后,理财知识也只能从书籍、媒体或亲友那里得知,所接受的理财教育亦是片断的,甚至有不少是以讹传讹的错误知识,以至于表面上好像学了不少理财知识,但实际上却无法改善自己的财务状况。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的教育政策一向避谈“金钱”,除了“储蓄是美德”外,学校也鲜有教导学生如何处理相关财务问题的课程。但是,外在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金融商品也越来越多元化,导致多数人根本没有能力应付,也因而衍生出不少社会问题。 父母是最好的身教 尚且不论未来的学校教育是否能正确地教导理财知识,事实上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是否能奠基稳固理财概念的重要因素,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教导与榜样尤为重要。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对象,孩子从出生以后,就会随时观察父母在做什么,然后复制大人的言行举止,当然也包括父母的理财行为。 根据调查,父母吵架的原因中,第一位就是为了“钱”,十次吵架中,有七八次都是为了钱,孩子看在眼里难过在心里,因为只要谈到钱,父母多半是愁眉苦脸或怒言相向,无形中也会让孩子对于金钱有莫名的恐惧及过度的期待。第3节:前言(2) 可见,父母面对金钱的态度,深深影响着孩子如何看待金钱,所以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将正确的理财方式及金钱价值传达给孩子,让孩子培养正确的理财习惯,将来才不会受财务问题所困。反之,如果父母连自身的财务问题都处理不好,也无 法给予孩子适当的理财教育,孩子将来也可能步父母的后尘。在帮助孩子树立理财观念时,父母本身必须先具备正确的理财态度,因为父母的身教,随时都会影响孩子的思想与行为,如果父母本身很浪费,又如何要求孩子节省及储蓄呢?所以当父母的身教与言教不一致时,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成效也会降低。 成年后的理财观念决定于童年 研究发现,有钱人之所以有钱,并不都是因为运气好,而是他们拥有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虽然有一部分是从成年后的实战经验中获得,但也有不少是来自幼年时期的家庭理财教育。 有些专家学者并不赞同孩子年纪太小就对其进行理财教育,我想这可能是误以为“理财”就是“投资”。事实上,理财的范围很广泛,例如在孩子小的时候,训练孩子“避免浪费”、“延后满足”等,都是理财训练的范畴。从小打好理财基础,具备选择的能力,孩子迈向成功人生的机会就愈大,更能自由选择他所要的人生,成为他想成为的人。 不要认为孩子年纪太小就不可能了解理财,其实孩子的理解力及学习力远超过大人的想象,尤其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孩子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再者,孩子是愈小愈好教,刚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原木,父母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子,只要循序渐进地教导,孩子就会变成父母要的样子。理财本身就是一种对钱的生活习惯及态度,因此,最好在幼年时期就开始建立。 金钱管理是人生的重要事项,必须通过生活中一点一滴的事情慢慢教育、引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所以还是愈早开始愈好。从对金钱的认识、学习交易及储蓄,到年纪较大时,再教导他们如何使用塑料货币(指借记卡、信用卡等非实质货币)、投资及保险等,通过不同的理财活动,有计划地学习,让孩子拥有金钱管理的正确观念及能力,孩子将一辈子受用无穷。 让孩子成年后经济独立 教导孩子理财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希望孩子长大后经济可以独立,能养活自己及他的家庭。如果孩子长大后不具备理财的能力,如果因为财务漏洞回头找父母帮忙,父母帮还是不帮呢?如果帮,这很可能会吃掉父母的退休老本。反之,如果父母在理财教育方面,把孩子教得很好,孩子长大后不但经济能够独立,做父母的甚至还有机会受惠。 现代人不仅生孩子少,再加上晚生,孩子出世时,父母的经济能力通常都不错,因此,对于孩子的物质要求,不论合不合理,一律来者不拒,有些父母把这样的行为视为对孩子的爱,事实上,这样的金钱教育方式,不仅容易造成孩子形成错误的理财观念,也是孩子长大后无法独立的原因之一。第4节:前言(3) 总之,教导孩子理财,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他长大后能独立自主,把和钱相关的议题处理妥当,过着没有经济压力的生活,早一点达到财务自由的目标。 过度保护是阻碍孩子经济独立的主因 曾在一个场合和老外聊天,谈到我即将出版一本关于亲子理财教育的书,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太好了,要告诉孩子花自己赚的钱,别再花父母的钱了。” 在美国,理财教育早已是全民运动,从幼儿园开始就已将理财教育列入课程中,美国人把理财教育称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 在培养孩子将来长大能够经济独立这一点上,西方的理财教育的确做得比较好,有些家庭的孩子在上高中时,就必须打工赚钱负担部分学费,上了大学后,必须先贷款支付学费及保险费,等到毕业后自己再慢慢偿还。 这样的要求,看在中国父母的眼里,一定觉得太残忍了,孩子还那么小,就必须开始承受经济压力,书怎么可能读好呢?但事实上,中国的父母就是想太多了,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天生就有求生的本能,在不同的环境及经济支持下,总是有办法找到生存的方式,否则有些家境不好的孩子为什么还是可以活得好好的,而且成就也不输给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呢? 如果父母觉得孩子上高中时就得负担自己的开销实在太早,就延后到大学;上了大学后,还是觉得应该以功课为重,再延到大学毕业;毕业工作后,又觉得孩子刚开始赚的钱很少,应该继续给予金钱支持,接着就是连结婚、生孩子、买房、买车,无止尽地一直支持下去,这样一来,有哪个孩子可以学会经济独立啊! 教孩子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世界 在民风淳朴的年代,父母只要教会孩子储蓄:赚1块钱要存5毛钱,以备不时之需;不要赌博:十赌九输、久赌必输,防止家财散尽,谨守上述这些理财家训,孩子的财务状况通常不会太离谱。 但是,现代的商业行为盛行,营销手法不断推陈出新,单纯教导储蓄及不要赌博,早已不足以应付现在成熟且复杂的金融环境。信用卡“先享受后付费”的特质,以及银行鼓吹的“借钱是高尚的行为”等观念,让年轻人价值观混淆,产生了很多不负责任的消费行为,往往全身上下穿戴名牌服饰,使用最新款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但都是借钱买的,入不敷出,“以卡养卡、以债养债”的案例层出不穷。 除了一些年轻人因不懂理财而成为卡奴外,有些事业有成、稍有积蓄的中老年人,也因为缺乏金融知识,面对五花八门的复杂投资商品,不知道如何选择,也无法判别产品的风险,导致误买不适合的金融产品而血本无归。 为什么有些人会受害,有些人却不会呢?关键在于是否具备理财知识。教导孩子认清日益复杂的金融环境,培养其自主的判断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借由教孩子理财端正父母理财观 教导孩子理财,还有一个附加的好处,就是可以顺便修正自己的理财观,例如要求孩子不要浪费,父母就要以身作则。 理财不等于投资,理财的第一步是开源节流,通过记账管理支出、增加存款,并非急着去买股票、买基金。如果你没有办法教孩子如何挑选股票或基金,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不要投资,以免损失惨重。 希望这本书能协助大家教孩子理财。大家可以依照书中的方法及活动,带领孩子一步一步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同时在教育孩子理财的过程中,父母也等于重新检视了自己的各种理财行为,可以适时地修正自己过去错误的理财行为。 这本书和一般的教育书籍不同,没有刻板的教条及原则,而是用轻松有趣的方法及故事,帮助读者直接对孩子进行各式各样的理财教育。希望这本书能对读者有所帮助。第5节:先训练生活独立,再训练经济独立 Part 1 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理财教育 理财守则: 建立对金钱的正确价值观是亲子理财教育的首要之务,只要能坚持原则,循序渐进地教导孩子,自然就会看到成果。 “孩子理财教育应着重各种正确价值观及习惯的培养,而不是技术层面,要赚多少钱或要省多少钱。” ——洪兰博士 我的职业是协助一般大众做好投资理财。在过去,我和多数父母的想法一样,认为孩子年纪太小,不可能了解理财,所以也不需要太早教孩子理财,但是等我自己有了孩子,在陪伴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却发现孩子的理解力比我想象的还高,而且提出各种与金钱相关的问题的时间,也比我想象的早,这触发了我对亲子理财教育的重视。 先训练生活独立,再训练经济独立 孩子如果生活无法独立,将来经济更不可能独立,因此,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生活独立,是理财教育的第一步。 训练孩子自己动手 在餐馆里,我们常看到父母拿起汤匙送到孩子嘴边:“宝贝,再吃一口。”甚至追着孩子喂饭,而这些孩子有些都已经是小学二三年级的大孩子了。曾听说有的孩子,参加初中毕业旅行时,竟然不会自己洗头,因为他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到美 容院洗头。有位知名教授曾说过:“这样的孩子不是好命,而是废物!一个人没有办法自己存活,时时要有人帮他打理,依赖别人,不是很可悲吗?” 很多父母因为想节省时间或疼爱孩子,就帮孩子做完所有的事,什么都舍不得让孩子动手,结果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却剥夺了孩子学习、成长的机会。 训练孩子的“自律力” 许多研究显示,孩子长大后物欲过高,或是无法控制消费欲望,除了是缺乏安全感或没有得到充分关爱之外,另一方面就是自律能力太差。 有的孩子经常忘记带书包、穿外套,或是把玩具丢得到处都是,总是认定父母会帮他们做完所有的事情,如果孩子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打理,将来要如何完成学校的课业及职场上的任务呢?更不用谈经济独立了。 在大女儿3岁,小儿子刚出生时,因为我母亲重病,家里请了一位菲佣来帮忙。由于我们是双职工家庭,每天都忙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所以菲佣也顺便照顾孩子。6年后,当菲佣离开,我们必须接手孩子生活上大大小小的事时才赫然发现,孩子连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没有,例如吃完东西,餐具就往水槽丢,不会自己洗;弟弟也不太会自己洗头;姐弟俩也不敢在自己的房间睡觉,需要有人陪等。 我发现事态有点严重,就开始调整,训练他们独立生活。刚开始真的很困难,但这不能责怪孩子,因为这是父母造成的,并不是他们不愿意学习,是父母没有给孩子学习的机会。 经过半年的时间,一切都走上了正轨。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只要父母肯教、肯放手,没有学不会的事情。第6节:亲子理财教育的范畴 亲子理财教育的范畴 首先,父母必须先了解亲子理财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有哪些? 理财教育的重要性 ? 具备正确的金钱价值观; ? 具备理性的消费态度; ? 及早养成储蓄的习惯; ? 了解赚钱的本质; ? 了解个人信用建立的重要性; ? 了解如何借贷; ? 认识金融诈骗陷阱; ? 认识投资的好处和风险; ? 拥有财务规划及投资的能力; ? 妥善规划个人及家庭财务; ? 有能力应付人生不同阶段的财务问题; ? 达到财务自由。 理财教育的目的 在现代社会中,任何经济活动几乎都是以“金钱”作为交易的媒介,因此理财教育就是教导孩子如何正确地花钱、省钱、存钱、赚钱及投资。 除了实际的操作与运用外,也要开始向孩子灌输金钱的意义,让他们了解金钱只是一种媒介,钱的多寡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用钱来做什么事情,让孩子建立健康的金钱观,让他们知道金钱是中性的工具,不要一味地强调钱有多重要,或应该无止境地赚最多的钱,否则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因为过度追逐财富而成为金钱的奴隶。第7节:给予孩子正确的金钱观(1) 给予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纠正孩子盲目攀比的心态 曾听一位朋友讲过一个故事,说他的孩子在上小学五年级时,曾经去比较同学们的爸爸所开的车,当时这位朋友就发觉孩子的观念有所偏差,立刻让孩子知道这是不对的,并设法扭转他的观念。他告诉孩子:“并不是开好车的人就比较伟大, 况且,父母开的车的好坏与孩子无关,就算我开的车不错,也不是你该有的优越感。” 我的孩子都是读全英语教学的幼儿园,每个人每个月的平均费用是5 000元,孩子的英语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而且美式教育强调孩子勇于发言及积极表现,孩子被训练得落落大方,所以我觉得花那么多钱是值得的。 当孩子要上小学时,我们就面临是否要让他们就读私立小学的问题,不是因为无法负担,而是担心他们在私立小学建立偏差的金钱观。 我曾听朋友说,孩子念私立小学,压力真的很大。同学过生日时,他的爸爸就送全班每位同学上千元的礼物,换朋友的女儿生日时,只好比照办理,否则怕孩子在同学们面前无法抬起头。 我也听说有一所私立学校,为了让学生看到钞票的防伪线,在课堂上就把钞票拿来撕,而且还撕破好几张,直到同学们都看到了才停止,实在是有点夸张。 不可否认,私立学校有它的优点,例如对孩子有更好的照顾、有更好的师资及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但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多半都是很有钱的人,因此,如何教导孩子不和别人攀比,会比较困难。 父母有能力让孩子受到较好的教育或享受质量较高的物质生活,这是孩子运气好,但这不是他自己努力得来的,因此,不要让孩子以为自己是多么有钱的人,因为父母有钱不代表孩子将来一定会有钱。 理财小分享 犹太人的理财教育 世界上很多成功企业家或知名人物,如洛克菲勒、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迈克尔?艾斯纳、戴尔、杰瑞?宋飞等,都是犹太人。事实上,犹太人的人口比例不到全世界的3‰,却占了全世界最有钱企业家排行榜的一半。在美国,犹太人仅占总人口数的2%,美国的百万富翁是犹太人,在美国《福布斯》杂志的富豪排行榜中,最富有的40大富豪里,有45%是犹太人。为什么犹太人能教育出那么多成功人士?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他们从孩子很小时就开始实行理财教育,例如: 0岁 送孩子股票。 3岁 教导孩子辨认硬币和纸币。 5岁 让孩子知道钱币的功用及钱是怎么赚来的。 7岁 教导孩子看懂商品卷标的价格,并加深“钱能换物”的观念。 8岁 教孩子通过打工来赚钱,并且把钱存在银行里。 11岁 教孩子看穿电视广告的假象,执行两周以上的开 销计划及懂得正确使用银行的术语。 延后满足 《别着急吃你的棉花糖》是一本极为畅销的书籍,内容提到斯坦福大学曾做过的一个知名实验:为了考验孩子能不能延迟享乐,把4岁大的孩子带到一间房间,在他们每个人的面前都放上一块棉花糖,告诉他们,如果在15分钟内他们没有吃掉棉花糖的话,就可以得到另一块作为奖赏,但如果吃了,就没有奖赏了。 只要等待15分钟就可以再得到另一块棉花糖,似乎不太困难而且还很值得,但对于4岁的孩子而言,这15分钟的等待,简直就是最严厉的天人交战。而在这个实验完成10年之后,再对当年参与的实验的小朋友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当初选择坚定地等待,能咬着牙熬过15分钟严格考验的孩子,与禁不起诱惑吃掉棉花糖的孩子相比,在学校和人际相处上都表现得更好。 这个棉花糖实验提醒我们,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要有远见,千万不能短视近利,急着把眼前的棉花糖吃掉,反而会失去之后更多的棉花糖。但是,要能抉择先享受眼前的“短暂快乐”或是选择“长远的幸福”,则需要深刻的思考与拒绝的勇气。第8节:给予孩子正确的金钱观(2) “延后满足”这件事,对于四五十岁以上的人而言,一点都不困难,原因在于其成长的过程中,本来就经历过“要什么、没什么”;但是,对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而言,就显得非常困难,原因是他们多半是“要什么、有什么”。 当下会有这么多年轻的“卡奴”,正因为这些年轻人无法抗拒物质的诱惑,所以只要看到名牌或新的科技产品,就非买不可,因此,“延后满足”这件事,一定要从小训练,等到孩子大了,想再修正就很困难了,孩子将来就可能陷入“因为过度消费,永远都有还不了的债务”的财务困境。 再者,父母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式满足孩子的愿望:一是在金额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同意孩子用自己的零用钱购买;二是如果孩子愿意等待一段时间再买,父母可以同意出一半的钱,例如这个商品是1 200元,如果孩子愿意等到6个月后再买,那么孩子只需自付600元;假设6个月之后,孩子决定不买了,父母可以提供100元作为奖励,因为孩子帮父母省了600元。 减半原则 孩子将来要能挣脱理财障碍的枷锁并且达到财务独立,就必须懂得拿捏需求,知道自己要多少,浪费是既没有经济效益又不环保的行为。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在无意间浪费不少资源,问题就在于我们不知道使用多少才是适当的,例如拖地时,放入过多的清洁液,导致拖完地后,地板上都是泡泡,必须使用更多的清水来清洗;又如外出吃饭时,点太多的菜,有些又不适合打包 带走,只能当场丢弃。 孩子在学习消费的过程中,因为经验不足,常会遭遇这种状况,如果没有对孩子进行相关的训练,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多少,那么孩子长大后就可能常会出现过度支出或浪费的状况。 父母可以运用“减半原则”来教导孩子避免浪费,也就是不论做什么样的消费,依现行使用的标准再减半,如此不仅可以节省不少资源(金钱),还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电视广告上在挤牙膏时,往往覆盖整个刷头,其实这是错误地引导了消费者,事实上,通常只要刷头大小一半的牙膏量,就足以将牙刷干净。在生活上,很多事情都可以奉行“减半原则”,如果一半还是太多,就再减半,直到不能减为止,这都是避免浪费的方法。 虽然每一次省下的钱很有限,但积少成多,若再将这些钱拿去投资,时间久了,就会发现惊人的威力。 亲子理财活动:算算看省了多少钱 假设全家每个月花在牙膏上的费用是30元,如果把用量减半,每月可以省下15元,每年可省下180元,从5岁到65岁,以每年固定存下180元来投资,在年报酬率平均10%的水平下,这笔钱最后会变成546 267元。 怎么算? 60 (1+10%) -1 180×______________ = 546 267 10% 避免浪费 教导孩子消费行为的第一课,就是“避免浪费”。记得小的时候,碗里的饭若没吃干净,父母就会说:饭粒没吃干净,将来会娶猫脸的老婆或将来会变成乞丐,利用恐吓的方式要求孩子养成不要浪费的习惯。第9节:给予孩子正确的金钱观(3) 有些父母认为没必要要求孩子节俭,因为孩子能省下的钱很有限,但是,这不只是钱的问题,而是让孩子从小学习好的生活习惯及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功效。 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关灯、把水龙头关紧、食物要吃完、倒饮料或蕃茄酱要小心及适量,还能用的东西不能因为想换新的就丢弃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可以训练避免浪费的基本行为。 有一对电视台的夫妻主播,出了一本教大家如何省钱的书,书中提及当家人有一位小便完后,就应该询问其他人想不想上,等大家都上完后,才冲一次水,以节省水费。结果我的女儿听到这个方法后,每次她小便完,都会吆喝全家,有没有人要上厕所啊! 虽然我知道水费是家中开销最低的费用,这种举动也省不了太多钱,但孩子有节省的观念是值得鼓励的,而且水资源有限,这也算是一种环保行为,是一种好习惯,父母应该配合一下。 节省的观念其实是会延伸的,例如女儿接手姑姑用过的旧手机,但通信质量不太好,有一次我就主动问她,要不要换一部新手机?她却说:她平常都关机,只有要打电话给父母或紧急时才会使用,所以不需要浪费钱买新手机,我听完后觉得很 欣慰。 不管父母多有钱,一定要教导孩子避免浪费,如果长大以后无法在支出方面作出有效的控制,那么赚再多的金钱恐怕也不够用。 不要成为名牌的奴隶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而且会被愈养愈大,如果从小就习惯使用高级品或奢侈品,长大以后,就会看不惯一般质量的物品,当孩子长大却没能力负担名牌时,反而会造成孩子的困扰。因此,教育子女必须先从管理欲望开始,不谨慎和无节制的消费,都可能让孩子将来的财务陷入困境。 有位护士酷爱名牌包包,但她的薪水不高,只好每天省吃俭用,存几个月钱就为了买一个好几万的包包,当她背着新包包去上班时,同事们总是会羡慕地说:“哇!你又有新包包了,好漂亮哦!”同事羡慕的眼光,就是她省吃俭用的唯一回报。 某年这位护士被调到乡下医院,突然发现在那里根本没人了解她拿的包包是如此昂贵,顿时失落得快得忧郁症了。 有一次,一位老护士当着所有同事的面问她:“你这个LV的A货包包是在哪里买的?我也想买一个,仿冒得很好。”她很生气地反驳:“这不是仿冒的,这是真的。”老护士继续说:“少来了,你一个月薪水才多少,几个月就换一个新包包,一定是仿冒的。”那位护士气得抓狂,但又不能告诉大家这是她省吃俭用得来的。 如果没有他人欣赏的眼光,名牌代表的是什么呢?如果因为名牌反而无法让别人看到自己真正的人品价值或个性,那岂不是另一种损失,花大钱还遭到别人质疑,多冤啊!因此,应该教育孩子,“炫耀”不应该成为消费的动机。 当然,如果父母经济能力许可,还是可以买质量比较好的名牌商品,例如买名牌服饰给孩子穿时,一定要跟孩子解释为何要买名牌,绝不是为了面子或虚荣心,而是要告诉孩子名牌服饰的材质、织法及款式设计等优点,而且要叮咛必须在经济 能力许可时才能买名牌,以免孩子将来长大后迷失在名牌中。 有位朋友的孩子就读初中二年级,他一个同学的爸爸送给这个同学一块1万元的名表作为生日礼物,这个同学就拿到学校炫耀,但我朋友的孩子却反呛他:“我的手表只要100元,但是功能比你的还好。”他的同学哑口无言,不知道怎么解释为什么这块手表值1万元。 当孩子们想要某样东西,却不知道这样东西得花多少钱,以及不知道父母必须工作多久才能赚到时,孩子就没有资格享受这些昂贵的东西。第10节:学习金钱交易 学习金钱交易 孩子从出生开始,所有需要的物品都由父母提供,家里看得到的东西,只要喜欢随时都可以拿,所以当父母带孩子到商店时,孩子很可能顺手就拿起架上的商品,却不知道应该要付钱。因此,父母应该早一点开始这方面的理财教育,告诉孩子还没付钱时不能拆任何商品,告诉孩子拿任何东西都要付钱。 在孩子学会简单的加减算术后,就可以让孩子学着付钱,同时要求孩子确认找的钱是否正确,让孩子亲自体验交易的过程,也顺便训练简单的算术。 女儿和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当我带他们去超市买东西时,他们都会吵着要自己付钱,虽然当时他们还不会算术,但我还是会让他们试,反正大人在旁边,不会有任何问题,收银员都会夸奖他们:“哇,你们这么小就会付钱了,好棒哦!”所以他们乐此不疲,每次都要抢着付钱。等他们学会加减法后,我就会要求他们自己付钱,并询问他们该找回多少钱,所以当他们把钱交给收银员时,就会顺便说出应该找多少钱。 还有一次全家坐出租车去火车站,到达目的地时,计价器上显示35元,我从皮夹拿出100元给儿子,当他拿给司机时就顺便说:“找我65元。”司机就说:“小朋友,你好棒哦!这么小,算术就这么好。”孩子受到鼓励后,以后每次都会抢着付钱,等到训练次数越来越多以后,父母就可以放心地让孩子自己付钱及找钱了。 step 1 还没上幼儿园的孩子,可以先用玩过家家的方式,来学习付钱及找钱,例如找几样物品标上价格,爸爸当店家,孩子扮演消费者。孩子拿50元买一瓶饮料(5元)、一份报纸(1元)及两个茶叶蛋(2元),应该找回多少钱呢? step 2 当父母发现孩子在游戏中已经能正确地交易,那么带孩子出去消费时,就开始让孩子实际体验付钱及找钱。 step 3 直接拿钱给孩子,要求他到家附近的商店买东西,在父母不在身边的状况下,让他自己面对交易,回家时再和孩子确认是否正确。 教导孩子付钱及找钱,可以分阶段进行,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循序渐进地学习,另一方面父母也会比较放心。 理财小分享 6岁偷攒私房钱 在女儿6岁那年,有一次奶奶和姑姑们带她外出吃饭,回家时女儿看到两位姑姑在分摊餐费,于是她就进房间里拿了50元出来,说她也帮忙分摊。奶奶就问她: 你 怎么会有钱?”她表示那是她自己的压岁钱。奶奶继续问:“那你存了多少压岁钱?”女儿进房间把所有的钱拿出来算了一算,竟然有1 000多元! 当时我非常不能理解女儿偷攒私房钱的行为,因为她需要任何东西几乎都是有求必应,她根本没机会自己花钱,为什么要偷攒私房钱呢?后来我才意识到,孩子即使还不需要自己花钱,但他们已经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钱是很重要的,可以买很多东西,因而产生了对钱的隐性需求。 后来我帮女儿开立了一个银行账户,同时把银行存折交给她,告诉她以前的压岁钱,都可以存在银行里,钱放在银行很安全还有利息,以后就有更多的钱!接下来又问她:“你想不想把钱存在银行里?”她听完后,就去书柜里把1 000多元都拿出来,要求我帮她存在银行里。 我以沟通的方式化解了这次问题,顺便做了一次重要的理财教育。第11节:孩子理财分阶段 孩子理财分阶段 对于几岁才适合开始教孩子理财,专家说法不一,有些专家认为3岁就应该开始,有些专家认为太早让孩子接触金钱,反而会让孩子变得太斤斤计较。 事实上,几岁应该开始理财教育,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应该根据家庭状况及孩子理解力的不同而定,但一般性的理财教育,最好早点开始,再根据不同年龄,给予不同的理财教育不同年龄的孩子,对于事情的理解能力本来就不同,所以对于理财知识的学习当然也是不同的。因此,父母进行理财教育时,一定要分阶段,循序渐进。现在很多理财夏令营或儿童理财讲座,一下子就教给孩子十八般武艺,其实根本就不需要,也不适当,理财教育本应按部就班,从中观察孩子的行为及接受度,再修正原订的计划,这样才会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理财教育永远不嫌晚,若孩子已经过了某个年龄,而孩子过去却不曾受过理财教育,父母应尽快补救,只要在孩子还能够改变的阶段都还来得及! 孩子理财各阶段要项 成长阶段 幼童 儿童 青少年 成年 年龄 0-6岁 7-12岁 13-18岁 >18岁 教育目标 ※培养自律 及健全人格 发展 ※认识金钱 的价值及训 练交易 ※养成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