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束住了我们的脚步 孩子有了飞翔的资本,但是他舍不得故土,舍不得亲情,舍不得爱情,舍不得安逸的环境。 一条鱼,原来生长在南极洲冰冷的海水中,后来却来到了北极圈内,被格陵兰岛上的渔民捕捉了去。 岛上的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鱼,于是专家来了。他们说这是深海鲈鱼,应该生活在南半球的,一般不可能出现在北极圈内。 没有人知道这条鱼是如何从南极圈附近到达北极圈的。或许是有人把它带来,然后放生到格陵兰岛的海域里?专家希望是这样的结果,但是所掌握的资料证明不是。它是自个儿游来的,可能它是某个迁移家族中的一员。它只朝着一个方向游,在深海中穿行,躲过了天敌的攻击,它的家族成员在长途迁徙过程中老去。最终它穿过温带的海水,经历了赤道的酷热,一万公里的路程,终于在某一个太阳升起的日子,顺利地到了同样严寒的空间里。 不知道它为什么这样做?央视的早间新闻说,专家也无法断定这条鱼为什么会来到格陵兰岛。这真是一个问题,我说的不是那条鱼,我想知道除了鱼之外,还有多少生命在进行令人不可思议的穿越? 也许真的太少。哺乳类动物的奔跑速度赛过了鱼,但从来没有发现过南极洲企鹅会跑马拉松到北极,它们只会生长在既定的环境里,与世隔绝,也不希望被外界打扰。人可以借助交通工具来到某个目的地,但那只是惊鸿一瞥,浮光掠影一番后,又回到属于自己的那个空间。还有更多的人,留恋自己的家园,即使是穷山恶水,也会把自己的滚烫的血肉一点点在那贫瘠的土地挥霍一空。 人类基因科学家破译了人类的遗传基因,黄色人种的起源地应该是在非洲,科学家列举了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存在的基因相同数字。科学家说,在很久远的过去,我们的祖先曾经从非洲大陆上出发,经历几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到了亚洲大陆。他们在这个亚洲大陆上繁衍,然后就再没有走出大陆一步。当美洲发生疯狂移民的时候,亚洲大陆还在沉睡。 到底是谁羁绊了我们的脚步? 20年前的一个黄昏,一架飞机低空掠过一个偏僻的山坳,一个孩子在想:“长大以后我要飞向远方,很远很远的地方。”20年后,孩子有了飞翔的资本,但是他舍不得故土,舍不得亲情,舍不得爱情,舍不得安逸的环境。 那个孩子就是现在的我。我被故土围住,也被故土所伤。 现在我想起了那条鱼,那条穿越了一万公里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的鱼,心中就升起敬重。 这条跨越南北极的鱼所创下的奇迹,正是由于它放弃了故乡熟悉的一切,坚定地向着它的目标行进。 枯井中的驴 驴教会了我们走出绝境的秘诀,就是拼命地抖落掉打在背上的泥土,那么本来埋葬你的泥土便可成为自救的台阶。 一头驴不小心掉到一口井里,它哀怜地叫喊求救,期待着主人把它救出去。驴的主人召集了数位亲邻出谋划策,但是想不出好的办法搭救驴,大家倒是认定,反正驴已经老了,“人道毁灭”也不为过,况且这口枯井迟早也要填上的。 于是,人们拿起铲子开始填井。当第一铲泥土落到枯井中时,驴的叫声更加恐怖了--它显然明白了主人的意图。第31节:枯井中的驴 又一铲泥土落到枯井中,驴出乎意料地安静了。人们发现,此后每一铲泥土打在它背上的时候,驴都做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它努力抖落掉背上的泥土,踩在脚下,把自己垫高一点。 人们不断地把泥土往枯井里铲,驴也就不停地抖落掉那些打在背上的泥土,使自己再升高一点。就这样,驴慢慢地升到枯井口,在旁人惊奇的目光中,潇潇洒洒地走出枯井。 假如你现在就身处枯井之中,求救的哀鸣也许换来的只是埋葬你的泥土。可是驴教会了我们走出绝境的秘诀,就是拼命地抖落掉打在背上的泥土,那么本来埋葬你的泥土便可成为自救的台阶。 以上所说的不算新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驴走出枯井的那一刹那:依然可以溜溜达达、潇潇洒洒。 无论绝望与死亡如何惊天动地,走出枯井原来就这么简单。 如果抖落掉泥土走出枯井是一种求生的本能的话,那么,潇潇洒洒、溜溜达达便是走出枯井的境界,是现代人生活的一种值得探讨和推崇的理念。 动物能够在绝境中垒高自己,摆脱困境,那么,人在垒高了自己以后就会创造奇迹。 一个皮革商喜欢钓鱼,他经常去的地方是纽芬兰渔场。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早晨,皮革商又来到了这个渔场。也许是因为头天晚上下了雪,那天天气很冷,飕飕的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皮革商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在结了冰的海面上凿了个洞,然后开始钓鱼。他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钓到的鱼一放到冰上很快就冻得硬邦邦的,而且只要冰不融化,鱼过个三五天也不会变味。难道事物结了冰就可以保鲜?皮革商这样问自己。他开始了试验。经过多次探索,他发现不仅鱼类在冰冻的条件下可以保鲜,其它食品,如牛肉、蔬菜也都可以这样做。 他决定制造出一台能让食品速冻的机器。成功的路是很艰难的,在研制速冻机的过程中,皮革商吃尽了苦头,但他从不气馁。通过反复的试验,不断地总结,皮革商终于成功了。他向国家申请了专利,并且以3000万美元的天价把这项技术卖给了美国通用食品公司。他就是世界上第一代冰箱的发明者--美国人巴尔卡。 巴尔卡是一个懂得怎样垒高自己的人,这垒高就表现在他具备了一种发现的目光,表现在他具有成功的毅力和能力。收获是播种的孪生兄弟,巴尔卡就是经过自己不懈的奋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把自己垒高,实际上就是说人要站得高些。站得高了,不但能有幸早些领略到希望的曙光,还能有幸发现生命的立体的诗篇。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这诗篇中的一个词、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标点。你可能没有成为一个美丽的词,一个引人注目的句子,一个惊叹号,但你依然是这生命的立体诗篇中的一个音节、一个停顿、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足以使你放弃前嫌,萌生为人类孕育新的歌声的兴致,为世界带来更多的诗意。 最可怕的人生见解,是把多维的生存图景看成平面。因为,那平面上刻下的大多是凝固了的历史--过去的遗迹。人生不能像某些鱼类躺着游,人生也不能像某些兽类爬着走,而应该站着向前行,这才是人类应有的生存姿态。 当把自己垒高时,就还原了世界与人生的多维生存结构的真面目,自己也就不会因为那幅被自己心理扭曲造成的虚幻现实所淹没。 投票面前 改革并非总是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无情竞争,有时候,退让,或许也是一种更积极的进取。 几年前,一家锻压铸造厂生产任务不足,面临亏损困境,厂里进行减员分流,把减员指标分到各车间、班组,要求以末位淘汰制的方式来压缩员工。 仓库有6位员工,是清一色40多岁的女工,她们平时团结一心,工作十分出色,历来被评为先进班组。但这6人中也分到一个减员指标,要按照末位淘汰制办法,由员工互相打分,按分数从高到低排列,前5个留下,第6个被淘汰掉。 班长参加车间的动员会议回来,苦思良久,觉得太残酷,不忍向员工开口。但员工们却早已知道,大家说,总有一个人要走,大家投票吧,每人提一个,谁得票多谁就走。 于是组长发给每人一张白纸,让大家写上将被淘汰的“末位”,也就是要走的那第6个人的名字。当组长将6张纸一一打开来,看见的却分别是6个不同的名字,原来,每个员工都写上了自己的名字,第6个是自己。于是,一直到规定截止的日期仍迟迟不能淘汰出来。与此同时,厂长却收到了这6位职工呈递的辞职报告。接着,这6位员工都办理了辞职手续。 然而这6位员工并没有各奔东西,在辞职后的第二天,大家又聚在一起,共谋出路。她们思来想去,除了原来的仓库管理工作,大家都没有其它特长,但作为家庭主妇,买菜烧饭却是每天的功课,大家决定从自己最熟悉的工作入手,办一家小吃店。 就像原先在厂里工作时那样,齐心合力,不计较,肯吃苦,小吃店越办越火,规模越来越大,后来有一天,竟兼并了那家濒临倒闭的厂子。几年过去了,已经发展成一家餐饮连锁集团。 说到当初为什么“第6个”是自己,这6位女工说,无非是想证明,改革并非总是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无情竞争,有时候,退让,或许也是一种更积极的进取。 平稳心态 我见过很多人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得非常高,总是实现不了,于是越来越灰心,最终连目标也没有了。 几年前,我的状态糟透了。当时一个朋友跟我说,高处有月亮,但是假如你的目标是苹果,就不必飞得那么高。因为,如果你的目标是苹果,而你飞到1万米高空,那么你既得不到月亮也看不见苹果。对于月亮来说,1万米和0米没有什么区别,而对于苹果来说,没有那么高的苹果树。 正是那时我总结出过好日子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适当地降低飞行高度。我见过很多人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得非常高,总是实现不了,于是越来越灰心,最终连目标也没有了。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直“待价而沽”,她有体面的职业、良好的教育背景,而且人也很能干,一段锦绣前程展现在她的眼前。但是她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男朋友,这让她很不满意,她觉得至少应该有男人来爱她--她有那么多的可取之处。她等了很久,以致后来开始抱怨自己“曲高和寡”。第32节:死囚犯的最后选择 一个听她抱怨的人说:“既然你觉得高处不胜寒,为什么不下来一点呢?”于是,这个女人就稍微降低了一点自己的“飞行高度”,也就是说她不再像展翅高飞的雄鹰一般,对男人一律采取“鸟瞰”的态度--于是立刻发现自己有好多选择对象。 有的时候,美好生活就在离你很近的地方,但是因为你把目光投向很远的地方,结果错过了。有的时候,只需要降低一点点,生活就会好很多,信不信由你。 我们的需要其实并不多,有时太过充足的物质反而会成为我们的负累。正所谓“量体裁衣”,合体就已足够,再要多的,不是浪费吗? 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钓了非常多的鱼,但每钓上一条鱼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鱼,他都丢回河里。 旁观人见了不解地问:“别人都希望钓到大鱼,你为什么将大鱼都丢回河里呢?” 这人不慌不忙地说:“因为我家的锅只有尺这么宽,太大的鱼装不下。” 不让无穷的欲念攫取己心,“够用就好”也是不错的生活态度。当人们在吃到饱的自助餐厅,毫无忌惮地吞食,那可真是一个可怕的景象。取自己够用的,不必贪求,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修炼。 死囚犯的最后选择 请将我的肾脏移植给那位女大学生,她还很年轻,她还很美好,还很有作为,她的生命不应该这样短暂,让我一个有罪之人,为她的年轻生命做最后一件事吧。 一上午了,死囚站在铁门里,隔着铁栅栏看着外面的世界。看管过来问死囚:“临别还有三天了,你还有什么最后的要求吗?”死囚说:“能不能给我些报纸看?” 死囚最早就是看报纸发家的,那也是一次很偶然的机缘。一次走累了,坐在马路牙子上,随手拾起一张破报纸,就看到了一条致富消息,死囚就去干了,渐渐地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越偏越远。 看管给死囚拿来一沓报纸,死囚仔细看着报纸,挨着生命的最后日子,突然他被本市晚报上的一条消息吸引住了。消息说,本市某大学一名品学兼优的女大学生患了尿毒症,虽然生命对她来说已经不多了,可她很乐观,在医院里还坚持学习,很是让人感动。挽救女大学生的惟一办法就是换肾,但是需要一大笔医疗费,女大学生没有钱,也没有人给她提供肾源,她只能等待着死神一天天临近…… 死囚突然大叫看管,看管不悦地说:“死到临头了你还叫什么?”死囚平静下来说:“我要……我要纸和笔,我要写一份遗书。”看管给死囚拿来几页纸和一支钢笔,死囚不看报纸了,开始垫着报纸写遗书,死囚写道: 我的头脑坏了,我的灵魂扭曲了,我的心黑了,可我的肾脏还没有坏,还很年轻,还有很强的生命力。请将我的肾脏移植给那位女大学生,她还很年轻,她还很美好,还很有作为,她的生命不应该这样短暂,让我一个有罪之人,为她的年轻生命做最后一件事吧。我知道移植肾脏还需要很多钱,我有一笔存款不是我犯罪所得,是我用血汗挣来的,是干干净净的钱,我把这笔存款送给这名女大学生,作为她换肾的医疗费,假如可能的话,让我临死之前,看一眼这名女大学生,也许这是我的奢望…… 三个月后,晚报又登出了一则消息,大概内容是:本市患尿毒症的女大学生移植肾脏成功,女大学生病愈出院,重返大学校园……一日傍晚,在一条通向西方的大路边,烧着一堆晚报…… 经营有声有色的人生 如果你能在看重自己的前提下,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建立起自信心,就能揭开自己人生的新的篇章。 爱因斯坦在20世纪50年代曾收到以色列当局的一封信,信中恳请他去当以色列总统。爱因斯坦是犹太人,若能当上犹太国家的总统,在一般人看来,自是荣幸之至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爱因斯坦竟然拒绝了。他说:“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 大文豪马克·吐温曾经经商。第一次他从事打字机的投资,因受人欺骗,赔进去19万美元;第二次办出版公司,因为是外行不懂经营,又赔了近10万美元。不仅自己多年用心血换来的稿费赔了个精光,还欠了一屁股债。马克,吐温的妻子奥莉姬深知丈夫没有经商的本事,却拥有文学上的天赋,便帮助他鼓起勇气,振作精神,重走创作之路。终于,马克·吐温很快摆脱了失败的痛苦,在文学创作上建立了辉煌的业绩。 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这是因为经营自己的长处能给你的人生增值,经营自己的短处会使你的人生贬值。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就是这个意思。在人生的坐标系里,一个人如果站错了位置,用他的短处而不是长处来谋生的话,那是非常艰难甚至可怕的,他可能会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沦。 因此,对一技之长保持兴趣相当重要,即使它不怎么高雅入流,但可能是你改变命运的一大财富。选择职业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你无需考虑这个职业能给你带来多少钱,能不能使你成名,重要的是,你应该选择最能使你全力以赴、最能使你的品格和长处得到充分发挥的职业。把自己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经营出有声有色的人生。 问你自己 一个人在短暂的一生中,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就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千万别自以为是,别盲目冲动,更别擅自坚持做使你可能后悔的事,“三思而后行”,结果会比较好! 美好的愿望 十多年前,在我的绘画班上,有个很有才气的小男生,因为愈画愈有兴趣,所以立志将来要作艺术家。 有一天,他对他爸爸说:“爸爸,我将来要进美术系。” 啪!话没说完,他爸爸就赏他一记耳光:“你要饿死!” 他按着脸,不服气地说:“人家刘老师,还不是美术系毕业,也没……” 啪!又是一记耳光:“你又不是刘老师!” 小男生不敢多说了,乖乖听从父亲的指示,投考五年制的专科,学电机工程。 如果我当年没有听话 20年不见,今年春天,突然接到他的电话,于是请他吃中饭。 坐在我对面的他,已经不是小男生,而是35岁在美国拥有几百位员工的“大老板”。第33节:美好的愿望 “幸亏那时候,你听了你父亲的话,要不然也不会有今天。”我说。 他笑笑:“您怎么不说,如果我没听我老爸的话,现在国际画坛上,又多了一位大画家呢?” 他的话使我想起高中时代的自己。当我大学联考填志愿的时候,别人都填六七十个,我却只填了三个美术科系和一个国文系。 我的导师跳了起来,说我应该进外交或新闻系,将来才能有成就。 可是我的母亲没说话,只淡淡一笑:“你觉得那是你的志趣,就好。” 于是我成为了画家,也成了大学教授。更因为画展的丰厚收入,我敢于尽兴地写作,也成了一个所谓名作家。 我的母亲跟那学生的父亲完全相反,我不是也有成就吗? 夏日剧场的史都华特 当然也有许多就是不听话而坚持走自己路的例子。 像老牌影帝,曾获奥斯卡金像奖的詹姆斯·史都华特,当年从普林斯顿大学建筑系毕业,没当建筑师,却去参加一个“夏日剧场”,到处跑码头、演戏。 据说詹姆斯的父亲气得把鞋子摔到墙上。可是,詹姆斯成功了,连百科全书上都有他的小传。 更好的例子是美国微软公司创立者比尔·盖茨,他的父亲是著名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妈妈是老师。比尔·盖茨从小功课好,18岁进哈佛大学。但是,19岁那年,盖茨居然自己申请退学,跑去搞电脑。 我常猜想当时他老爸、老妈的反应,最起码如果发生在我儿子身上,我会跳起来。 但是,比尔·盖茨如果当时不那么决定,可能有“坐拥364亿美元电脑王国”的今天吗? 你自己才能决定 “我对某科有兴趣,我爸爸偏不准我念。” “我不想考大学,想去创业,我爸妈就是不同意。” “我只想把英语先念好,自己出国读书,不想在国内继续念下去。可是我妈坚持要我把大学读完。” “我爱音乐,要跟朋友组个乐团,可是我爸说我要是那样,就脱离父子关系。” 总接到年轻朋友这样的信,问我该怎么办。让我头疼的是:“既然你说父母不是你,不能为你决定;我也不是你,我又怎么为你决定呢?” 我们都只有一生,选了这个,很可能就永远失去了那个。如同我的学生所说,他假使选择美术系,今天可能不是成功的大老板,而是伟大的画家。 所以,你永远在选了梨之后,都可以猜:如果挑苹果,会更好。也可以在大家都赞美苹果的时候,毫无遗憾地说:“我仍然相信我的选择最正确。”只是,当那些已经尝过各种水果,有许多人生阅历,又深爱你的人,对你说“挑苹果吧!不会错的”时,你是不是该听他的?还是坚持自己、始终无悔? 各位年轻朋友!对于你该听自己的,还是听父母的,我只能说:“别问我,问你自己!如果你还不能独立、不能坚持、不能无悔,就最好别擅自‘坚持’做你可能‘后悔’的事。相反的,如果你认为符合做主的条件,坚信自己能成为另一个比尔·盖茨,谁又能阻拦你呢?” 铁罐的悲剧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但人贵有自知之明。“铁罐”的悲剧,正在于它的盲目性;而“陶罐”的不朽,就在于它清楚自己的实力。 国王的御橱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另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着,现出了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不能叫做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的任务就是盛东西,并不是用来互相撞碰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愤怒地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消灭了,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的好,吵什么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 时间过去了,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历史在它们的上面积满了渣滓和尘土,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 许多年以后的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只陶罐。 “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只陶罐!”其他的人说,都高兴地叫了起来。 大家把陶罐捧起,把它身上的泥土刷掉,擦洗干净,和当年在御橱的时候完全一样,朴素,美观,华光可鉴。 “一只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它弄破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的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一点铁罐的影子也没有。--它,不知道什么年代,已经完全氧化,早就无踪无影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能够认识自己的人才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像美丽的陶罐,它尽守自己的本分,不逞强,亦不炫耀。最后,守得云开见月明,成为人们珍藏的文物。 别让负面的批评阻碍你 曾几何时,我们因为别人的批评而沮丧,甚至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人要选择为自己而活,需要很大的勇气。就是那种笃定的坚持,成就了你的人生。 有一些别人的批评是值得听的。对于改进工作的建设性讨论,是进步的重要动力所在。知道你的错误并改正,才能有所长进,因此,能以鼓励的方式指出你的错处的人,是最好的顾问。但是,在确定自己终身职业的时候,坚持自己做决定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轻易听从别人的评判,你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最终一事无成。 艾列克在大学主修音乐。同学鲍波对他那种对音乐全然地投入、每天花那么多时间练琴的精神而感到相当敬佩。毕业后。艾列克顺利申请到了奖学金继续深造。 不久后,鲍勃顺道去拜访他。艾列克告诉鲍波他每天仍苦练8~10个小时的琴。鲍波并不感到意外,他相信艾列克成为钢琴家的梦想最终能够实现。第34节:不在失败中放弃选择 1年之后,鲍勃又见到艾列克。不料,艾列克却整个人都变了。 他申请到最好的音乐学院的奖学金,但只读了8个月就中途辍学了,他之所以做此决定,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常常在不同的听众面前演奏,并接受到各类批评--有的极中肯,有的却是恶意攻击,他难以承受住这些批评,从此一蹶不振。 当鲍勃再看到他时,他已有整整1个月没碰他心爱的钢琴了!他深陷沮丧,令他的父母也十分担忧。 不管鲍勃怎么劝,都没法让艾列克释怀。那些无谓的批评像利剑一般刺入他的心中。他在心理上无法面对恶意的批评,因而丧失了追求梦想的勇气。 他决定改行去做老师,回大学去拿教育学位,不过,不管朋友和家人怎么劝他,他甚至连“教”音乐也不愿意。 鲍勃为自己的同学感到遗憾:他是那么有天分,然而却因为一些负面的批评阻碍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发展,断送了追求艺术更臻完美的机会。 不在失败中放弃选择 错误很可能致命。错误会造成严重的结果,往往不在错误本身,而在于犯错人的态度。 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学到教训。失败者是一再失败,却不能从其中获得任何经验。能从失败中获得教训的人,就能建立更强的自信心。直面错误,积极改正,继续努力,你就可能获得成功。 “我在这儿已做了30年,”一位员工抱怨他没有升级,“我比你提拔的许多人多了20年的经验。” “不对,”老板说,“你只有一年的经验,你从自己的错误中,没学到任何教训,你仍在犯你第一年刚做事时的错误。” 好悲哀的故事!即使是一些小小的错误,你都应从其中学到些什么。 “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一位年轻的助手对爱迪生说:“我们已经试了两万次了,仍然没找到可以做白炽灯丝的物质!” “不!”这位天才回答说,“但我们已知有两万种不能当白炽灯丝的东西。” 这种精神使得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钨丝,发明了电灯,改变了历史。 美国著名的钻石天地公司当初成立的目的是从事钻石开采,但由于公司地质勘探人员犯了一个错误,结果他们没找到钻石,但却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镍矿之一。 公司决策人员及时调整了经营方向,结果,公司的股票价格直线攀升。今天,尽管公司仍在沿用以前的名称,但其真正的业务却是制造镍币。 李维·斯特劳斯起初想在加州靠开采金矿发财。然而,他发现这个行当似乎并不适合于他。最后他不得不放弃金矿开采,转而开始用帆布缝制矿工穿的裤子。如果当初他没有做出这一重大决策,那么今天我们也不可能在全世界几乎每个角落都能听到“李维斯”牛仔裤的名字。 迈出行动的第一步 迈出第一步,他就能轻易地得到他所想要的东西。 这个故事并不十分惊人,一个家庭买了两套房间,出租一套房间,自住另一套房间,这是很普通的事情。使人感到吃惊的是:一个没有经验、没有背景,甚至没有资金当本钱的人,只要听从大师的一些建议,然后付诸行动--迈出第一步,他就能轻易地得到他所想要的东西。 数年前四个月的一个晚上,成功学大师克里曼·斯通在墨西哥城访问弗兰克和克劳迪娅夫妇。 克劳迪娅谈到:“我盼望我们在加丁区(加丁区是墨西哥城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能够有一所房子。” 斯通问:“你们为什么还没有呢?” 弗兰克哭了,答道:“我们没有这笔钱。” 斯通说:“如果你知道你想要什么,穷有什么关系呢?” 弗兰克没有回答。 斯通又提出一个问题:“顺便说一下,你是否读过一本激励人的励志书,例如《思考致富》、《积极思考的力量》、《你的潜能》、《信心的魔力》等?” 他们回答:“没有。” 于是,斯通就告诉他们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历:这些人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读了一些励志书,听从书中的意见,然后就行动。迈出第一步后,他们继续坚持努力,最终获得了他们所追求的东西。 斯通还告诉弗兰克夫妇几年前他自己的条件:用1500美元的分期付款,购买了一所价值120万美元的新房子以及如何按期付清了房款。斯通送给了他们一本他所推荐的书。 弗兰克和克劳迪娅下定了决心。 当年的12月,当斯通正在家中休息时,接到了克劳迪娅打来的电话。她说:“我们刚从墨西哥城来到美国,弗兰克和我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感谢你。” 斯通感到诧异:“感谢我。为什么?” “我们感谢你,因为我们在加丁区买了一所新房子。” 几天后,在请斯通吃饭时,克劳迪娅解释说:“在一个星期六的傍晚,弗兰克和我正在家里休息,有几位从美国来的朋友打电话来,要我们用汽车把他们送到加丁区去。恰好那个时候我们都相当疲乏了。弗兰克正准备拒绝时,书上的一句话闪现于他心中:‘迈出第一步。’于是我们决定用汽车送他们到那里。当我们用汽车送他们通过这人造的天堂时,我们看见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房子--甚至还有我们所渴望的游泳池。我们买了它。” 弗兰克说:“你可能很想知道:虽然这个房产的价值超过50万比索,而我们的存款只有5000比索,但我们住在加丁区新居的费用比住在旧居的费用还要少些。”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买了两套房间,它们在财产上相当于一所房子。我们将其中的一套租了出去,那套房间的租金足以偿付整个房产的分期付款。” 要敢于从基层干起 脚踏实地地工作是出人头地的必备条件。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年轻人初入社会的时候,应该有从基层干起的打算。 维斯卡亚公司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最为著名的机械制造公司,其产品销往全世界,并代表着当今重型机械制造业的最高水平。许多人毕业后到该公司求职遭拒绝,原因很简单,该公司的高技术人员爆满,不再需要各种高技术人才。但是令人垂涎的待遇和足以自豪、炫耀的地位仍然向那些有志的求职者闪烁着诱人的光环。 詹姆斯是某知名大学机械制造业的高材生,和许多人的命运一样,在该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测试会上,他的申请被拒绝了。其实,这时的用人测试会已经是徒有虚名了。但詹姆斯并没有死心,他发誓一定要进入维斯卡亚重型机械制造公司。于是他采取了一个特殊的策略。第35节:找准属于你的位置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为该公司无偿提供劳动力。请求公司分派给他任何工作,他都不计任何报酬来完成。公司起初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但考虑到不用任何花费,也用不着操心,于是便分派他去打扫车间里的废铁屑。一年来,詹姆斯勤勤恳恳地重复着这种简单但是劳累的工作。为了糊口,下班后他还要去酒吧打工。这样虽然得到老板及工人们的好感,但是仍然没有一个人提到录用他的问题。 1990年初,公司的许多订单纷纷被退回,理由均是产品质量有问题,为此公司将蒙受巨大的损失。公司董事会为了挽救颓势,紧急召开会议商议解决,当会议进行一大半却尚未见眉目时,詹姆斯闯入会议室,提出要直接见总经理。在会上,詹姆斯把对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并且就工程技术上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拿出了自己对产品的改造设计图。 这个设计非常先进,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原来机械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已出现的弊病。总经理及董事会的董事见到这个编外清洁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询问他的背景以及现状。詹姆斯面对公司的最高决策者们,将自己的意图和盘托出,经董事会举手表决,詹姆斯当即被聘为公司负责生产技术问题的副总经理。 原来,詹姆斯在做清扫工时,利用清扫工到处走动的特点,细心察看了整个公司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并一一作了详细记录,发现了所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并想出解决的办法。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搞设计,做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为最后一展雄姿奠定了基础。 找准属于你的位置 这世界上的路有千条万条,但最难找到的就是适合自己走的那条道。 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设计自己,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环境、条件、才能、素质、兴趣等,确定进攻方向。不要埋怨环境与条件,应努力寻找有利条件;不能坐等机会,要自己创造条件;拿出成果来,获得了社会的承认,事情就会好办一些。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不仅要善于观察世界,善于观察事物,也要善于观察自己,了解自己。每个人都应该尽力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找准属于自己的人生跑道。 很多成就卓著人士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进行定位或重新定位。如果不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只凭自己一时的兴趣和想法,那么定位就很不准确,有很大的盲目性。 歌德一度没能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树立了当画家的错误志向,害得他浪费了20多年的光阴,为此他非常后悔。美国女影星霍利·亨特一度竭力避免被定位为短小精悍的女人,结果走了一段弯路。后来幸亏经纪人的引导,她重新根据自己身材娇小、个性鲜明、演技极富弹性的特点进行了正确的定位,出演《钢琴课》等影片,一举夺得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和奥斯卡大奖。 古今中外,还有一些名人是经过重新给自己定位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 阿西莫夫是一个科普作家,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一天上午,他坐在打字机前打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不能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却能够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于是,他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科普创作上,终于成了当代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 伦琴原来学的是工程科学,他在老师孔特的影响下,做了一些物理实验,逐渐体会到,这就是最适合自己干的行业,后来果然成了一个有成就的物理学家。 在生活中,谁都想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是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目前,有许多人是在自己并不喜欢甚至厌恶的岗位上,做自己并不情愿去做的工作,于是人心不稳,人心惶惶。 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不要着急为好,所谓的生活其实就如写文章一样,当你发觉笔下的那一句不是自己最满意的言语,甚至是败笔的时候,那你就暂时停笔思考一下,等到精彩的华章涌向笔尖,不妨另起一行重新抒写,直至满意为止。 刀的两面 世间万物都有其阴暗与光明的两面。 当你的眼睛蒙上悲伤的色彩时,你看到的一切都是灰色的。其实,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当你跨过了生命中的那条河,心自然就会释然。任何的痛苦都是在幻想中愈演愈烈。 一个性格内向的年轻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父母相继病逝,情场又十分失意,事业上也频遭挫折,不日又受到了小人排挤,他万念俱灰。一天,他来到一家商店,想买一把水果刀,准备杀掉所有与自己有隙的敌人之后自绝于世。 他要了好几把刀,反复试着刀锋,终于选定了一把。付过钱后,正待离开,售货员小姐忽然叫住了他,把刀要了回来。他冷冷地站在那里,困惑地看着她往刀锋上缠着纸巾,缠了一层又一层,缠好之后,她手握刀锋,将刀柄一方朝着他,把刀递到他的手里。 “你这是干什么?”他问。 “这样就不容易碰伤了人。”小姐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