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2

12奥德里奇·马祖奇1989.3.15后卫13奥德里奇·库得拉1987.3.26中场14马瑞克·苏奇1988.3.29后卫15马丁·芬尼1987.4.16中场16卢布斯·卡兰达1987.5.20中场17托马斯·皮考特1989.5.26中场18卢卡斯·库邦1987.6.22后卫19托马斯·西拉1987.6.24后卫20托马斯·弗雷斯特克1987.8.18守门员21托马斯·米科拉1988.9.26中场    在国家队的集训中,捷克队的教练组或许可以劝告夏季中期之后出生的每一位球员,他们完全可以收拾行李回家,没必要留在国家队。  曲棍球和足球毕竟只是一项运动,参与的人数不多。但在其他非常重要的领域,这种偏见依旧顽固地存在着,例如教育领域。一年之中,比入学月份晚一些出生的同一入学年龄的儿童,他们的家长常常希望把自己的孩子从幼儿园领回家:理由是,对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他很难和比他早几个月出生的孩子相处。但是大部分儿童家长想当然地以为,不管自己年龄偏小的孩子起初处于怎样不利的地位,这种劣势最终都会在幼儿园被改变过来,但这仅是一相情愿。这将又是一个曲棍球怪圈。一个学年中早期出生的儿童比晚期出生儿童的这点优势,始终都会存在。从这时始,这些孩子就被贴上了杰出者、非杰出者,他们或得到鼓励或受到冷遇,这种不同的待遇将长时间存在。  最近,两位经济学家——凯利·贝达德和伊丽莎白·杜伊——曾对参与TIMSS(国际数学和科学评测趋势的简称,每四年对全球青少年进行一次数学和科学能力的测试)的青少年的出生月份和其测试成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她们发现,在四年级的学生中,同一年龄出生最早的孩子比出生最晚的孩子,成绩高出4到12分。杜伊认为这种差别“影响深远”。这意味着,两个智商相等的四年级小孩,他们在入学注册的时候,虽然年龄相同,但因为出生月份存在差异,如果出生较早的小孩能够获得80分的测试成绩,那么比他出生晚的小孩测试的成绩就可能只是68分。这种成绩上的差距决定了谁能够赢得更好教育的资格,谁将被淘汰。  “这就好像是体育运动,”杜伊说,“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依据个人能力被划分了类别,例如谁拥有阅读的天赋,谁拥有数学特长。所以,在一个人很小的时候,当他在幼儿园和一年级的老师观察他的能力时,他的老师常常会被其年龄优势蒙蔽。教师们常常会把年龄较大的学生划到优等生里面,这些优等生能学到更多知识;第二年,优等生的地位保证了他们的成绩更为优秀;再过一年,同样的优势可能保证他们进入拔尖学生的行列。在我们考察的国家中,唯有丹麦没有这类现象。他们的政策规定,不能对10岁之前的孩子进行优等生或者普通生的划分。”换言之,丹麦的教育体制,必须在消除掉孩子的年龄差别之后,才进行选拔。  随后,杜伊和贝达德又对大学生进行了统计分析,她们的发现如何?在美国四年制的大学中——这里拥有美国最好的高等教育——每个年级同一年龄但出生相对较晚的学生人数所占的比例不到11.6%。最初年龄带来的差异到此时依旧没有消除掉,还在继续发挥影响。成千上万在起点就处于劣势的学生步入大学的时候显示了他们的差异,而处于中间层次的学生却不存在这类现象。①(①很多社会现象都能够和年龄相关性联系起来。例如,巴恩斯利和他的两个同事便发现,在那些有自杀倾向的学生中,很大部分是在学年后半年出生的学生。他们认为是由于这些学生较差的成绩导致其心态消沉。但是,与体育运动比起来,这种现象并不是很明显。)  “说起来真好笑,”杜伊说,“我们随意决定的注册时间,竟然造成了这样深远的影响,真不可思议,但没人注意到这些。”5.  让我们再反思一下曲棍球运动中出生日期与成功之间的关系。  曲棍球的事例告诉我们,那种认为最好的、聪明的人几乎不用吹灰之力就能取得登峰造极的成就,这种想法实在太单纯了。没错,那些拥有一定职业水准的曲棍球运动员当然比你我都具有这方面的天赋,但他们也是一出生就走了大运,他们一开始就有机遇惠顾。这种机遇不是挣来的,不是理所当然的,这种机遇在他们的成功历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著名的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曾把这种现象称为“马太效应”。《新约·马太福音》里面说:“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也就是说,成功者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从而能变得更为成功。税收越减免,富人获利越大;教育越优越,受到的鼓励越多,优秀的学生越优秀。9岁和10岁的孩子越是年龄偏大,越是拥有最好的教练,最科学的培训。套用社会学家的术语,成功是“累积效应”(accumulative advantage)的结果。职业的曲棍球运动员在起点上,只是比他的同龄人表现得稍微好一些。在起点上的这一点区别使得之后的差别越来越大,此后,这种刀锋效应又引起区别的进一步扩大——就这么一步一步地,让一位曲棍球运动员成了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但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他起初只不过比他人稍强一点罢了。  年龄相关性造成的另一个令人沮丧的结果就是,我们力图挑选最卓越者的体制并不是很有效。我们尽早设立明星联队以及天才培训计划的初衷,是建立最好的体制,避免天才从我们眼皮底下流失。但我们再看看捷克共和国足球队的名单,便会发现这里没有7月、10月、11月或者12月出生的球员,只有两名球员分别出生在8月和9月。下半年出生的球员寥寥无几,不是被人们视而不见,就是游离在球场之外。捷克运动人口中的一半天才已经被浪费。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年轻的捷克人,你喜欢运动,但很不幸,你出生在下半年,那么,你会怎么办?你当然不会选择足球。这种运动的出牌方式不适合你,所以你应该选择另外一项捷克人喜欢的运动——曲棍球。但是且慢(我想你已经猜到了几分其中原因)!这是2007年排在世界第五位的捷克青少年曲棍球队名单。  号码球员出生日期位置1戴维·凯文顿1987.1.03中场2吉瑞·苏奇1988.1.03后卫3迈克尔·科拉基1987.1.12后卫4吉克布·沃基塔1987.2.08后卫5吉克布·金得1987.2.10后卫6迈克尔·弗洛林克1098.2.17中场7马丁·汉赞1987.2.20中场8托马斯·斯沃伯达1987.2.24中场9吉克布·塞尼1987.3.05中场10托马斯·昆德卡1987.3.10后卫11加洛斯勒夫·波顿1987.3.26后卫12H·O·波兹维尔1987.4.22后卫13丹尼尔·里科斯1987.5.5中场14大卫·库切季达1987.6.06中场15沃勒得米尔·绍伯卡1987.7.02中场16吉克布·科沃1987.7.19守门员17鲁卡斯·沃切1987.7.20中场18吉克布·沃伦奇克1989.8.15中场19托马斯·玻斯比斯尔1987.8.25中场20奥得里金·佩维里奇1987.8.31守门员21托马斯·科纳1987.11.29中场22米切尔·雷彼克1988.12.31中场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于出生在一年最后一个季度的人来说,他同样可以放弃曲棍球运动。  我们列举了这么多关于成功的事例,你从中看到了一些门道吗?由于我们过于把成功放在个人身上,使得其他人丧失了出人头地的机遇。我们制定的很多规则阻碍了一些人可能获得的成就,我们早早就断定某些人难成大器。我们对那些成功者心存敬畏;对那些失败者却不屑一顾:我们大部分人因此变得逆来顺受。我们在判断谁能成大事谁不行的时候,常常忽略了我们能扮演的角色到底有多重要——我在这里所说的“我们”,指的是社会。  如果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就会发现法定注册时间对起步者非常重要。我们可以依据球员出生的月份,把曲棍球联赛分成两组或者三组,让球员分到合适的组,然后再从各组挑选优秀球员组建明星联队。如果那些在年底出生的捷克和加拿大球员拥有公平竞争的机会,那么,能够入选捷克和加拿大国家队的球员人数就会增加一倍。  学校同样能够这样做。中小学可以让1月、2月、3月和4月出生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夏季出生的学生组成一个班,秋季出生的学生组成另外一个班。这样能够让处于同一发育水平的孩子共同学习共同竞争。这种方法看起来比较复杂,管理起来并不容易,实际上这种方法不仅不会增加额外的资金成本,并且能为那些在教育体制下常处于劣势地位的人——他们自身并没有什么过错——搭建一个发展的平台。这种方法能让我们轻而易举地管理评价机制——不仅仅局限于运动领域,正如我们前面论述的,只要是与此相关的领域都能这样做。但我们却无动于衷,原因何在?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我们总以为一个人的成功仅与其个人的禀赋有关,而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周围世界以及我们所谓的社会订立的规则,则与成功毫不相干。6.  在纪念杯赛决赛之前,高迪·温斯登——他的儿子斯科特是梅迪辛哈特猛虎队的队员——站在冰球场的一侧,谈论他的儿子。他戴着梅迪辛哈特队的棒球帽,穿着梅迪辛哈特队的黑色T恤。“当他还是四五岁的时候,”温斯登回忆说,“他和他的弟弟出去散布,手里也拿着曲棍球杆挥来挥去,他们能在厨房地板上从早到晚地玩曲棍球。斯科特对曲棍球一直都非常着迷,在未成年人的曲棍球比赛中,他一直担任球队主力。当他初出茅庐的时候,他就已经在顶级球队踢球。”温斯登的情绪显得有些紧张激动:他的儿子即将面临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场比赛,“不管是怎样的结局,他都需要拼尽全力。我为他感到骄傲。”  激情、天分、勤奋,所有这些都是获得最大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但还有另外一个因素没有说及,那就是温斯登什么时候开始觉得他的儿子在这方面的能力超过同龄人的?“你不知道,在同龄人当中,他处于老大的位置,他身体特别棒,在很小的时候,他便掌握了得分的诀窍。他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是球队的队长……”  同龄人中的老大?是的,斯科特的生日是1月4日,1月1日之后的这三天对希望成为优秀曲棍球运动员的人来说,是绝对合适的出生时间。他是幸运者之一,假如,那时候的曲棍球体制制定者一时兴起,把加拿大曲棍球注册时间推迟到年底,那么,他就可能只是一个坐在看台上欣赏纪念杯赛的球迷,而不是站在冰球场上的球员了。第二章 10 000小时的标准  “在汉堡,我们必须连续演出8个小时。”1.  1971年,密歇根大学新落成的计算机中心正式开放,那是一座坐落在安娜堡比利大道的低矮建筑,浅褐色的砖墙,前部镶嵌着颜色暗淡的玻璃。学校巨大的主机存放在一间刷成白色的房子中间,乍看起来,像是学校教师的陈列馆,“就像最近一部电影《2001太空漫游》的场景”。主机一旁是几打键盘穿孔机——那时候需要通过它向计算机终端输送指令。这便是1971年的美妙场景。当时的密歇根大学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科学研究项目,在计算机中心的历程中,它所在的白色房间接待了成千上万的学生——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一位略显笨拙的青年,他的名字叫比尔·乔伊。  乔伊进入密歇根大学的时候,恰逢这座计算机中心正式开放。他当时16岁,瘦长身材,头发拖把似的凌乱。在底特律城外的北弗莱明哈姆中学,他的同班同学公认他是“最用功的学生”,说他是一个“没日没夜玩命的人”。乔伊原来的理想是做一名工程师或者数学家,但正式开放的这座计算机中心让这位新生变得犹豫起来——他被计算机中心迷住了。  从那时起,计算机中心变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一有机会,他就编写计算机程序。他得到一份能够和研究计算机科学的教授一起工作的机会,整个夏天,他都埋头在计算机编程中。1975年,乔伊进入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分校读研究生,从这时起,他更是深深沉迷在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世界。在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他开发出一项运算特别复杂的飞行程序——当时正如他的一位崇拜者所写的那样:“他的主考官们都为他的发明感到震惊,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即便是上帝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  乔伊和一些软件设计师合作,重新编写Unix系统,Unix是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开发出来的,在主机上运用的程序系统。乔伊编译的系统非常好用。它之所以用起来方便,实际上是因为世界上数百万计算机的操作系统都变得能够兼容——现在依旧这样。“你只要在你的Mac地址表上输入相关命令,在任何地方你都能找到它的编码”,乔伊说,“我还记得25年前在键盘输入命令的情形。”当你上网的时候,你是否知道是谁编译了这种程序,使得你能够浏览互联网?是乔伊。  走出伯克利的乔伊参与了硅谷太阳微系统公司的创办,在计算机技术革命中,太阳微系统公司扮演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在这里,乔伊又重新编写了另一种程序语言——Java,他继续着他的神话故事。作为硅谷资深人士,乔伊受到了包括微软的比尔·盖茨等知名人物的敬重。他被人们称为互联网领域的爱迪生,正如耶鲁大学的计算机专家戴维·格兰特所说:“比尔·乔伊是现代计算机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天才比尔·乔伊的故事被人们翻来覆去说过多次,人们得到的启发也大同小异。这个世界纯粹是一个有才干的人展现自我的世界。计算机世界和以往的人际关系网络不同,在人际关系网络中,你想获得发展必须依靠金钱和人脉,而计算机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大世界,所有参与者仅仅依靠他们的才干和造诣就能得到肯定。最卓越的人在这个世界就能够取得胜利,乔伊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如果我们不看曲棍球和足球运动员的情况时,我们会认为这种观点理所当然是准确的,这个世界是一个有才干的人展现自我的世界。但如果我们把才干看成是一个人能力、机遇和他在某方面具备的绝对优势的结合体时,我们的观点就不一定和前面的相同。  在现实世界中,特别的机遇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是遵循同样的模式?让我们再回头看看比尔·乔伊的故事。2. 几乎每个时代的心理学家都在不断探索你我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便是:是不是真有先天的才能?答案很显然:有。不是所有出生在1月的人,最终都在职业联赛打球。只有一些人能走到这一步——他们拥有这方面的天赋。成就是天赋与后天储备结合后的产物。然而,这种观点存在的问题是,心理学家越是深入考察天才们的人生经历,越是发现天赋的作用越来越小,而后天储备的作用却越来越明显。 首先对天才展开争论的案例,是在20世纪90年代,心理学家K·安德斯·埃里克森(K. Anders Ericsson)和他的两个同事在柏林的顶级音乐学院做的一个试验。在学院一些教授的帮助下,他们把学院学习小提琴演奏的学生分成三个组。第一组是学生中的明星人物,具有成为世界级小提琴演奏家的潜力;第二组的学生只被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第三组学生的小提琴演奏水平被认为永远不可能达到专业水准,他们将来的目标只是成为一名公立学校的音乐教师。然后,所有学习小提琴的学生都被问及一个问题:在你的一生中,从拿起小提琴开始,你练习过多少个小时? 所有的人,三个组所有的学生,都开始回放已经过往的时间——差不多都是从5岁的时候开始。在开始学习小提琴的几年里,每个人练习的时间几乎都是一样——每周大约2~3个小时。但是到8岁左右,差别开始显现出来。一个班级最为出色的学生练习的时间开始多于其他学生:9岁的时候每周6小时,12岁的时候每周8小时,14岁的时候每周16小时,这样一步一步增加练习时间,一直到20岁的时候,他们还在不断练习——他们的练习具有明确的目的和个人的思想,从而表演得更为出色——这样的练习每周超过30个小时。实际上,到20岁的时候,这些卓越的演奏者已经在他的生命中练习了10 000个小时。与这些卓越者相比,那些比较优秀的学生练习的时间是8 000个小时,而那些未来的音乐教师,他们的练习时间只有4 000个小时。 随后,埃里克森和他的同事又在钢琴业余演奏者和专业演奏家之间做了比较,得到的情形一模一样。钢琴业余演奏者在童年时期,每周练习的时间从来没有超出过3个小时,到20岁左右,他们练习的全部时间大约是2 000个小时;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专业演奏家,他们每年都会有计划地逐步增加自己每周的练习时间,在他们20岁左右,练习钢琴的全部时间达到了10 000个小时。埃里克森和他同事的研究,让人们惊讶地发现,在卓越者中并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如果和其他人一样仅练习很少的时间,任何一位音乐工作者都不可能成为佼佼者。他们也发现很少有“劳而不获者”,一个比他人更勤勉工作的人,不会仅停留在一个较高的水准,而会寻求更大的突破。埃里克森和他同事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拥有进入顶级音乐学校的实力,那么,看他是否比其他人更勤勉,就能断定他是否能从学生中脱颖而出。那些最为卓越的人,不仅比他人勤勉,而且,他们非常非常地勤奋刻苦,这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也就是说,一定程度的紧张练习对那些能够肩负重要使命的卓越者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需要一遍一遍研习专业技能。事实上,研究者们都认为,卓有成效的练习时间必须达到10 000个小时,这真是不可思议!“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世界水平,他的练习时间就必须超过10 000个小时——任何行业都不例外,”神经学专家丹尼尔·利瓦廷(Daniel Levitin)写道,“无论是作曲家、篮球运动员、作家、滑冰运动员、钢琴演奏家、棋手,还是作案屡屡得手的惯犯,对他们的练习时间进行统计的结果,一次次毫不例外地都得到10 000这同一个数字。10 000个小时相当于每天练习3个小时,或者一周练习20个小时,或者是10年的练习时间。当然,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的练习时间远远超过其他人。然而,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练习,一个人的技能就达到世界水准,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案例。可以看出,长时间的练习能让人脑吸取各种技能信息,保证一个人成为专家。”即使我们眼中的天才,他们的成功也是如此。莫扎特,例如,这位著名的音乐家6岁就开始作曲。但是,心理学家迈克尔·豪(Michael Howe)在他的著作《解读天才》(Genius Explained)里面却说道:在成长为作曲家之前,早期莫扎特并不让人觉得超凡脱俗。他早期的作品都是在父亲的帮助下完成,在父亲的指导下取得进步。沃尔夫冈1小时候的许多作品,例如钢琴和管弦第七协奏曲,几乎都是在其他作曲家帮助下完成的。当然这些协奏曲只是莫扎特音乐生涯的起点,直到21岁之前,莫扎特才创作了被世人公认为杰作(莫扎特第9、17号钢琴协奏曲)的作品:从这时开始,莫扎特开始了十来年的协奏曲作曲家生涯。另一位音乐评论家哈诺德·勋博格甚至认为,莫扎特①(①莫扎特的全名是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 A.Wolfgang Amadeus Mozart)。——编者注)的音乐生涯实际上“发展迟缓”,在经过了20多年的作曲锻炼之后,才创作了他最伟大的作品。象棋大师的成长也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只有国际象棋的传奇大师鲍比·菲舍尔例外,他只用了9年时间,就进入了顶尖棋手的行列)。10年意味着什么?它是10 000个小时的艰苦训练。对那些取得伟大成就的人来说,10 000个小时是个魔幻般的数字。捷克和加拿大这些国家的球队队员名单中显现出来的令人迷惑的现象,也可以用上面的观点来解释。在这些名单中,几乎没有人出生在9月1日之后,这看起来或许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你也许会认为,在捷克曲棍球和足球运动员中,那些能力超凡的运动员凭借自己的努力,即便在下半年出生,即便他们出生较晚,他们依旧可以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进入顶尖行列。但是对埃里克森和其他反对把天赋放在首位的人来说,是不大可能出现这种意外惊喜的。那些虽然满了8岁,但出生较晚的天才,之所以没能选进明星球队,是因为他们年龄偏小了。由于年龄偏小,他们失去了一些额外的练习时间。结果便是,在曲棍球职业联赛考察球员的时候,他们没有机会冲击10 000小时的练习纪录——在他们的运动生涯中,由于练习时间低于10 000个小时,他们的技能便无法达到顶尖竞技水平的要求。即便是莫扎特——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天才——也不能跨过10 000小时这项练习纪录。练习不是让你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而是帮助你做得越来越好。有意思的是,10 000个小时会是一段非常漫长的时间。如果不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如果你不坚持,就不可能达到10 000个小时的训练标准。你需要有好的父母,他们能鼓励你支持你;你不能太贫穷,因为如果你为了达到目标,不得不分出一部分时间去做兼职,那么一天之中剩下的时间就会很少。事实上,大部分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人,他们都需要一些特别的安排——例如进入曲棍球联赛的全明星球队——或者是有某种特别的机遇,使得他们能达到10 000个小时的训练标准。3.我们还是回到比尔·乔伊这里。那是1971年,他高高的身材,略显笨拙,年龄是16岁。他是数学天才,是麻省理工、加利福尼亚理工、沃特卢大学等高校青睐的那种学生。“当比尔还很小的时候,他就非常强烈地想了解他不知道的任何事情的任何方面”,他的父亲威廉说,“我们尽自己所能地回答他。当我们也不知道时,我们就让他自己看书。”在参加美国大学本科标准入学考试(SAT)那一年,乔伊的数学测试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并不是很难”,他平淡地说,“时间很充裕,我检查了两遍。”他多才多艺,但这不是唯一值得我们考虑的要素。事实上不用考虑。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他完全被比利大道那幢毫不起眼的建筑迷住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一台计算机差不多有一间房子那么大,那时候的乔伊还在学习编程。当时一台计算机的价值超过100万美元——那是20世纪70年代的美元——但在当时,计算机的功率和内存远不如你现在用的微处理器。那时的计算机非常少有,即使你知道哪里有电脑,你也很难有使用它的机会;一旦你有机会使用电脑,你几乎就得把全部时间用在电脑上面。并且,编程本身就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何况当时的计算机编程是通过在纸板上“打孔”的卡片来完成,每一条命令都是通过打孔机上的键盘在纸板上打下印记来识别。每一项复杂的程序都需要上百张——即便不是上千张——那样的卡片,累积起来的卡片堆得高高的。一旦输入一项程序,你就必须在堆积如山的卡片和计算机主机之间不停穿梭,把编好程序的卡片送到电脑操作员那里。由于电脑在一个时间点上只能处理一项命令,因此,电脑操作员会给你的程序编号,编程的结果何时出来需要看你前面有多少程序在运行,也许你几个小时都等不到编程的卡片回到你手里,甚至一整天都等不到。要是你的程序犯了一个细小的错误——即便只是印刷上的错误——那么你就必须带回自己的卡片,清除这个错误,整个程序又得重新开始。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成为编程专家并非易事。的确,想在20出头便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几乎不大可能。如果你在计算机房,每个小时只有几分钟的时间“编程”,那么,你又怎么能够拥有10 000小时的编程训练?“用纸板编程,”一位电脑专家回忆那个时代说,“并不能真正教会你怎样编程,只能教你如何校对,教你如何培养自己的耐心。”直到20世纪60年代,编程的难题才得到解决。计算机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使得计算机能够同时处理多项指令。计算机专家认识到,如果重新编写计算机操作系统,改进后的计算机可以同时处理数百个任务。这意味着,程序设计者再也不需要把一摞摞的计算机卡片送到计算机操作员那里。你可以构建多个计算机终端,用一根电话线把所有的终端连在主机上,这样每个人都可以编写程序——在线上,并且是同时编写。让我们看看当时的历史文献是如何描绘分时系统的优势:这不仅仅是一项革命,并且是新的起点。忘掉操作员,忘掉卡片,忘掉漫长的等待,在分时系统下,你可以坐在你的电传打字机前面,轻敲出程序命令,很快,结果就能传回到你这里。分时系统是交互式的:你很快就能得到程序的回应,让你继续输入命令;在你输入命令的时候,计算机就能处理前面的命令,告诉你处理的结果,从而真正做到“实时操作”。这种情况下,密歇根大学来得正是时候。因为密歇根大学是全美最先使用分时系统的大学之一,分时系统在当时被称为MTS(密歇根分时系统)。1967年,出现了分时系统的最初版本并开始运作。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密歇根大学建立了强大的计算机体系,计算机中心能够满足上百个人同时编程的需要。“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70年代初期,我找不到任何一个地方能像密歇根大学那样,”构建密歇根计算机系统的先锋人物麦克·亚历山大(Mike Alexander)说,“或许麻省理工能比得上,还有卡内基-梅隆大学、达特茅斯学院能与它不相上下,但除此之外,我再也想不到其他地方了。”这对1971年秋季进入安娜堡分校的比尔·乔伊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他并不是冲着计算机来到密歇根大学的,此前他在中学的时候也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他只是对数学和工程学感兴趣。不过在他刚刚入学的时候,计算机编程就迅速占据了他全部的心思,他重新发现了自己——真是幸运的巧合,一个17岁的少年发现了一个能随心所欲编程的地方,当时,这样的地方世界上少得可怜。“你知道计算机卡片编程和分时编程的区别在哪儿吗?”乔伊说,“这就好像是通过邮递方式下棋和即时下棋之间的区别。”编程不再令乔伊觉得沮丧,而是让他觉得趣味无穷。“我住在北校区,而计算机中心也刚好就在北校区,”乔伊接着说道,“我在计算机中心度过了多少时间?哦,那真是太多太多了。计算机中心24小时开放,我整晚都待在那里,直到天亮才走回宿舍。那时候,我每周呆在计算机中心的时间,远远超过我待在教室里面的时间。和我一块来到计算机中心的人都经常在里面熬夜。我很少在教室露面,很多同学都不能确认我是否已经注册入学。”“觉得比较难办的是每个学生购买的上机时间都是固定的,上机的时间总是不够用。在注册的时候,你要写清楚自己上机的时间有多长。计算机中心大约会给你1小时的时间,你必须抓紧这点时间,”回忆起往事,他不禁笑了起来,“但是很快有人发现,只要你输入‘time equals’然后再输入一行字母,例如t=k,这就不再成为烦人的问题。计算机中心的程序存在一个bug,你只要设置好t=k,就可以无限制地用电脑。”让我们看看机遇是怎样眷顾比尔·乔伊的。正是因为他刚好进了密歇根大学这样一所颇有远见的高校,他才可以分享到分时系统的好处,而不是用打孔的卡片进行编程;正是因为MTS(密歇根分时系统)存在一个bug,他才可以随心所欲地用电脑编程;正是因为密歇根大学规定只要购买的上机时间足够,任何人都可以24小时呆在计算机中心使用电脑,他才可以整夜泡在那里;正是因为他能够花很多时间在电脑上,他才拥有顺利地重新编写Unix系统的机会。比尔·乔伊是聪明的,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这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但是在他成为专家之前,必须有人能够提供给他机会,让他知道怎样去成为一名专家。“在密歇根,我一天常有8到9个小时都在编程,”他接着谈到,“到伯克利之后,我更是没日没夜地编程。我的宿舍有一个计算机终端,我可以编写程序,或者看看老电影,一般要待到凌晨2点或者3点。有时候,我就伏在键盘上睡了过去,”——说着,他做了一个在键盘上埋头睡觉的姿势——“你知道摁着键盘的结果,一埋头睡下去,计算机就开始‘嘟嘟嘟’地叫起来,直到响了三次,我才明白是该上床睡觉的时候了。即便我来到了伯克利,相对而言,我在计算机编程技术方面依旧不合格,到第二年才算比较精通。我在那里编写的程序,事隔30年后的今天,仍然还在使用。”他停了停,在他的头脑里做着数学运算——对乔伊这样的人来说——这样的运算并不需要太多时间:1971年进入密歇根,第二年开始狂热编程,加上一个夏天,然后就是在伯克利第一年的日日夜夜。“5年时间,”最后,他说,“我并不是在密歇根开始起步的,所以……所以……也许是10 000个小时?应该刚好是。”4.这是成功的常规定律?如果你能深入剖析各项伟大的成就,你是否发现在密歇根计算机中心和曲棍球明星球队之间存在相同之处——是否他们都能够为专业训练提供某种机遇?让我们通过两个例子来验证这个观点,为简约起见,我们挑选两个最明显的案例:世界上最有名的摇滚乐队——甲壳虫乐队和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比尔·盖茨。1964年2月,由约翰·列侬、保罗·麦卡特尼、乔治·哈里森和林戈·斯塔尔组成的甲壳虫乐队登陆美国,在美国音乐界掀起了一股“英国入侵”的旋风,不仅洗刷了音乐界一系列的纪录,也改变了流行音乐的风格。令人感兴趣的是,在甲壳虫乐队登陆美国之前,他们组建的时间到底有多久?列侬和麦卡特尼最早是在来到美国7年之前的1957年开始音乐表演的[值得一提的是,从他们组建乐队开始,到创作他们最优秀的艺术作品——《佩珀军士孤独心灵俱乐部乐队》(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和《白碟》(The White Album)两张专辑——期间的时间间隔是10年]。假如你进一步研究他们的成长历程,你就会发现,他们的经历和曲棍球运动员、比尔·乔伊、世界顶尖小提琴演奏家都惊人地相似。1960年,当他们还仅是正在奋斗的高中生摇滚乐手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被邀请到德国的汉堡进行演出。“当时在汉堡还没有摇滚音乐俱乐部,成人俱乐部倒是不少,”甲壳虫乐队传记《呼喊!》(Shout!)的作者菲力普·诺曼说道,“需要特别提到的是一个叫布鲁诺的俱乐部业主,他原是一个露天马戏团的老板,他突发奇想,希望能让摇滚乐队到各个俱乐部去表演。他们把这想法变成了现实。那是一场一场从不间断的演出,俱乐部人来人往,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人流络绎不绝。为了吸引过往的人们,乐队的演出不能停下来。就像美国红灯区的脱衣舞表演一样,昼夜都不消停。”“汉堡的很多乐队都来自利物浦,”诺曼接着说,“这是一种巧合。布鲁诺本打算到伦敦挑选乐队,但他在伦敦的苏活区遇到了一位利物浦商人。这位商人也只是偶然来到伦敦,他准备给布鲁诺安排一些乐队,布鲁诺和甲壳虫乐队的关系就这样开始建立起来。此后,甲壳虫不仅与布鲁诺建立了合作关系,还与其他俱乐部业主建立了合作关系。但由于汉堡的很多俱乐部都过多涉及酒精和性,他们不得不打道回府。”对甲壳虫乐队来说,汉堡有什么独到之处?不是演出的回报丰厚(从来没有),不是音响效果极佳(这种情况少有),也不是听众音乐素养极高(一定程度上,那里的听众确也如此),而是乐队不得不无休止地演出。在乐队解散之后,约翰·列侬接受采访时谈到在汉堡一家名为因德拉的成人俱乐部表演的情景:我们表演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信心。我们不得不整夜长时间地表演。稍不满意,他们就会退场,我们不得不更加努力,全身心地投入演出,常常是超负荷运转。在利物浦,我们每次演出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每次演出我们都拿出自己最拿手的曲目,每次都一样。但在汉堡,我们不得不演出八个小时,所以我们需要不断捣鼓出新的东西。八个小时?以下是甲壳虫乐队的鼓手彼得·贝斯特的描述:我们表演的消息一发布,俱乐部就要开始接待听众,我们一个星期有七个夜晚需要表演。起初,我们不停表演到俱乐部的关门时间——晚上12点半,随着我们表演得越来越好,听众经常要呆到凌晨两点才回去。一周七天?1960年至1962年之间,甲壳虫乐队有过五次汉堡之旅。第一次,他们表演了106个夜晚,一个晚上表演的时间往往超过5个小时;第二次,他们表演了92场;第三次,他们表演了48场,演出的时间总共达到172个小时;最后两次的汉堡演出,是在1962年的11月和12月,一共表演了90个小时。全部加起来,他们在一年半内,就表演了270个夜晚。事实上,在首次取得重大突破的1964年之前,他们已经出演了1 200场左右。你知道这有多了不起吗?现在很多乐队在他们全部的演艺生涯中,一般也就表演1 200场。汉堡严酷的考验让甲壳虫乐队声名鹊起。“在去那里之前,他们很少有表演的舞台;从那里回来之后,他们的表现变得非常好,”诺曼接着说道,“他们不仅仅锻炼了自己的毅力,他们还学会了一些必须学会的各种乐曲——不仅仅是摇滚乐,也包括爵士乐,乐曲的类别超过了你的想象。在去汉堡之前,他们没有经历任何专业训练,但是从汉堡回来之后,他们表演的水平丝毫不逊色于专业表演者。是汉堡成就了他们。”5.现在,让我们看看比尔·盖茨的历史。他的故事和甲壳虫的故事一样广为人知:一个喜欢开发计算机程序的天才少年;从哈佛大学退学;与几个朋友创办了一家名为微软的计算机小公司;依靠勃勃雄心和卓越才华,创造了软件世界的一大巨人,这便是故事的梗概。现在,让我们更深入地挖掘这个故事。盖茨的父亲是西雅图一个有钱的律师,他的母亲是一个富裕银行家的女儿。童年的盖茨比较早熟,常觉得学校的学习生活枯燥无味。因此,在他七年级的时候,他的父母让他从公立学校转学,把他送到湖边学校,这是一所为西雅图上层家庭开办的私立学校。在盖茨进入湖边学校第二年的中期,学校创办了一个电脑俱乐部。“学校的母亲俱乐部每年都有一笔开销,学校每年都会预算这笔开销到底该花在什么地方,”盖茨回忆说,“一部分预算会花在夏季项目,让本市的孩子到学校参观;有部分预算会花在教师身上。那一年,他们花了3 000美元买了一个计算机终端设备,随后,我们就控制了这间安置计算机终端设备的奇妙小屋。想起来真让人难以置信。”这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确实如此,因为这是在1968年。在20世纪60年代,大部分高校都还没有什么电脑俱乐部,湖边学校购买的计算机更是显得弥足珍贵。湖边学校的学生不需要像20世纪60年代其他学校的学生一样,必须依靠人工计算机卡片系统学习编程,相反,湖边学校安装的是一款ASR-33电传打字机,这是和西雅图市区其中一台主机的分时系统终端相连接的设备。“1965年刚刚提出分时理论,”盖茨继续说道,“有些人就敏锐地看到了其前景。”1971年,还是大学新生的比尔·乔伊就非常幸运地利用分时系统学习编程。而比尔·盖茨在1968年读七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实时编程了。此后,盖茨便住在了计算机房,他和其他几个同伴开始自己摸索怎样操作这陌生的机器。当然,购买ASR连接计算机主机的上机时间是非常昂贵的——即便像湖边这样资金充裕的学校也觉得太贵——在利用母亲俱乐部的3 000美元购置终端设备之前,上机的时间都很短。虽然父母们资助的钱在增加,但学生们的开销也在增加。后来,华盛顿大学的程序工程师组建了一个名为电脑中心公司(C-Cubed)的机构,他们向当地的公司出租计算机上机时间。幸运的是,电脑中心公司其中一个创始人——莫尼克·罗那——他的儿子在湖边学校读书,比盖茨高一个年级。罗那觉得,是否可以让湖边电脑俱乐部的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为公司测试软件程序,以此换取使用电脑的时间?这当然没问题!放学之后,盖茨便乘公共汽车来到电脑中心公司的办公室,在这里一直编程到入夜。但电脑中心公司最终破产,盖茨和他的同伴开始到华盛顿大学的计算机中心转悠。不久,他们受到另外一家名为ISI公司(信息科学有限公司)的委托,为公司编写工资单程序,从而换取自由上机的时间。在1971年的7个月间,盖茨和他的同伴得到了ISI主机1 575个小时的上机时间,一星期7天,每天平均8个小时。“那是我最为执迷的时间,”盖茨说起他在中学的早期岁月,“我们上机的地方总是换来换去。我们常常晚上去上机,几乎每个周末都在编程,很少有哪个星期不是超过20或者30个小时的。整个一段时间,我和保罗·艾伦都挖空心思去盗窃计算机密码,冲击计算机系统。最终我们被开除,整个夏天都不能使用电脑,这时候我是15至16岁。后来,我发现保罗已经在华盛顿大学找到了一台能够免费使用的电脑,这些免费的电脑一般安置在医药中心和物理系。这些电脑一般24小时都可以上机,但有一段时间却比较空闲,在凌晨3点至6点这段时间鲜有任何安排。”盖茨笑着说,“为什么我对华盛顿大学总是那样慷慨大方,就是因为他们被我窃取了不少上机时间。就寝时间过后,我就开始动身到华盛顿大学,要么走过去,要么坐公交车。”多年之后,盖茨的母亲说:“我们常常觉得奇怪,为什么他每天早上很晚才起床。”ISI的一位创始人,巴德·彭布罗克(Bud Pembroke),被汤普森-拉莫-伍尔德里奇科技公司(TRW)雇用。当时,TRW刚刚签订一项合同,为华盛顿州南部庞大的博纳维尔电站建立计算机系统。TRW急需熟悉电站运作专业软件的程序员,但在计算机革命的早期,要找到一个熟悉专业领域的程序员并非易事。不过彭布罗克知道找谁最为合适:那些湖边学校的中学生,他们已经在ISI的电脑系统操作过数千个小时。此时,盖茨已经是高年级学生,也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他成功地劝说了他的老师让他离开学校,来到博纳维尔,开展所谓的独立学习计划。在那里,他在一个名叫约翰·诺顿的人的指导下,整个春天都在编写程序。盖茨认为诺顿对自己编程知识方面的帮助,是他见过的人中无人可比的。这五年,从八年级到中学结束,便是比尔·盖茨的“汉堡之旅”。在很多方面,机遇都一次次眷顾他,他远比比尔·乔伊幸运。首先值得庆幸的是,盖茨被送到了湖边学校。在1968年,世界上能有多少中学拥有分时系统的计算机终端?第二件幸运的事,便是湖边中学的母亲们能够为学校计算机的运作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第三件幸事,便是资金快耗尽的时候,刚好有位父母在电脑中心公司工作,而公司刚好需要找人在周末测试他们的程序,并且从周末做到周日晚上都行;第四件幸事,便是盖茨遇上了ISI,而ISI刚好需要人手帮他们开发工资单程序;第五件幸事,便是盖茨住的地方离华盛顿大学很近,从家里到华盛顿大学只需要步行就行。第六件幸事,就是刚好在凌晨三点到六点之间,可以免费上机;第七件幸事,便是TRW——一家跨国公司——刚好雇用了巴德·彭布罗克;第八件幸事,便是彭布罗克知道,能够解决特殊问题的最好的程序员,是中学里的两个孩子;第九件幸事,便是湖边学校允许他的学生在春季就读时间内,到离学校数里之外去编程。那么,所有的幸运儿都有什么共同点?这些机遇给了盖茨充分训练的时间。当读大学二年级的盖茨从哈佛大学退学,决定腾出手来创办自己的软件公司的时候,此前他已经无间断地编写了七年的程序。这个时间远远超过10 000个小时。世界上有多少年轻人拥有和盖茨相类似的经历?“假如在世界上能找出50个,都会把我惊倒,”他说,“我先后做过电脑中心公司和员工工资单,接着是TRW——所有的事情遇到了一块。我很小就进入了软件开发领域,我想那时候没多少人在做这行,所有这一切都非常幸运,简直令人难以置信。”6.假如我们把曲棍球运动员、甲壳虫乐队、比尔·乔伊和比尔·盖茨的故事联系起来思考,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发现更加清晰的通向成功的路径。不可否认,乔伊、盖茨和甲壳虫确实才华卓著。列侬和麦卡特尼拥有音乐才华,这种才华与生俱来;而比尔·乔伊,他头脑的运算能力非常快,我们不该忘记,他开发了复杂的飞行程序,这让给他答辩的教授们都心生敬意。显然,他们确实拥有过人的才华。然而,他们人生的真正差异,不在于他们非凡的天赋,而在于他们非比寻常的机遇。甲壳虫乐队能去汉堡,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如果没有汉堡之行,甲壳虫乐队的人生轨迹将大为不同。“我真的非常幸运。”在我们采访比尔·盖茨的过程中,这是他对我们说的第一句话。这并不是要否认他的才气和作为企业家的非凡才干,这仅是说,他心里知道,能够在1968年进入湖边学校,是多么难以置信的一次绝好的机会。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那些出类拔萃之人,他们都受到非同寻常的好运的惠顾。好运气并不是对那些软件领域的亿万富翁、摇滚天才和体育明星才重要,对其他领域的佼佼者来说,依旧不可或缺。  让我再给你举个例子,看看机遇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惠顾那些出类拔萃之辈的。跟我们在之前对曲棍球运动员进行的分析相似,在本章末尾,我们将再列出一个出生年月的表格分析,不过,这一次我们列出的不是出生月份,而是出生年份。例如,我们可以根据最近的《福布斯》杂志的排行,详细列出人类历史上最富有的75个人,他们每个人的资产净值都用目前的美元来计量。你可以从表格当中看到几个世纪之前的女王、国王或者是法老,你也可以从中看到像沃伦·巴菲特和卡洛斯·斯利姆这样的当代亿万富翁。姓名 财富(10亿/美元)出生地公司或财富来源1约翰·D·洛克菲勒318.3美国标准石油公司2安德鲁·卡内基298.3苏格兰卡内基钢铁公司3俄罗斯尼古拉二世253.5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4威廉·亨利·范德比尔特231.6美国芝加哥、伯灵顿、昆西铁路公司5奥斯曼·阿里·汗·阿萨夫加七世210.8海德拉巴君主国6安德鲁·W·梅隆188.8美国海湾石油国际公司7亨利·福特188.1美国福特汽车公司8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169.8罗马共和国罗马参议院9巴西尔二世169.4拜占庭帝国君主国10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167.4美国纽约-哈莱姆铁路,海运11阿兰努斯·鲁弗斯166.9英格兰投资12阿梅诺菲斯三世155.2古埃及法老13威廉·德·瓦伦,第七代萨里伯爵153.6英格兰萨里伯爵14英格兰威廉二世151.7英格兰君主国15伊丽莎白一世142.9英格兰都铎王朝16小约翰·D·洛克菲勒141.4美国标准石油公司17萨姆·沃尔顿128.0美国沃尔玛18约翰·约伯·奥斯塔115.0德国美国皮毛公司19巴约的奥多110.2英格兰君主国20史蒂芬·吉拉德99.5法国美国第一银行21克利奥帕特拉95.8古埃及托勒密王朝22斯蒂芬·万·伦斯勒88.8美国房地产23理查德·B·梅隆86.3美国海湾石油国际公司24亚历山大·特尼·斯图尔特84.7爱尔兰长岛铁路公司25小威廉·巴克毫斯·阿斯特尔84.7美国遗产继承26顿·西蒙·伊托比·帕蒂诺81.2玻利维亚华努尼锡矿27苏丹·哈桑纳尔·博尔基亚80.7文莱Kral公司28弗雷德里克·韦尔毫泽80.4德国惠好公司29摩西·泰勒79.3美国花期银行30文森特·阿斯特尔73.9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6
正序
倒序
异类
异类-2
异类-3
异类-4
异类-5
异类-6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异类
异类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