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4

但是,要想彻底恢复公共信用,还需要很长一段时期的过程。英格兰的公共信用就像是希腊神话里所说的,安着一双羽毛和蜂蜡制成的翅膀想飞越海洋的伊卡路斯一样,飞得太高太接近太阳,粘接着翅膀的蜂蜡一点点融化,最终,他从云端掉入了大海,在汹涌的浪涛中苦苦挣扎。彼时他方才醒悟,自己只能生存在坚实的土地之上。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妄想着要一飞冲天了。  从那以后,在英格兰国内贸易高度繁荣的时候,又曾出现过几次过度投机的风潮。一个成功的计划往往会引得人们群起而仿之。在一个商贸立国的国家里,像这样的成功范例总会招来公众盲目的模仿,从而将那些心中只想着利益得失的人们拖入不见底的深渊,而要想逃出生天,则是难上加难。  1825年,在英国人的记忆里,同样是一个难忘的恐慌年份,与当年由南海计划造成的泡沫公司性质一样的各种名目的企业、公司,再度沉渣泛起。风光了一阵子之后,留下的仍然是一片泡影。而这一次,也同1720年南海危机时一样,骗子们利用人们的贪欲诈取了大把的金钱,而当秋后算账的那一天来临时,他们照旧难逃法律的罗网。  另外一次发生在1836年,类似的商业投机再一次卷土重来,差点一发不可收拾。所幸,在灾难恶化之前政府采取了果断措施,英格兰商业再次逢凶化吉。在1845年之前,南海阴谋一直都是英国历史上因大众狂热而引起大规模商业投机风潮的最典型事件。这本书的首次发表时间,大约是在铁路大恐慌(1845年—1846年)爆发期间。第40节:颠倒众生的“绝世奇花”(1)  第三章金融大投机之郁金香狂热  哦,公民们,这就是狂热的报应!  ——卢梭  第一节颠倒众生的“绝世奇花”  据说,“郁金香”这个名词其实是源自土耳其语,本意指螺旋贝,后来则用来指代一种类似螺旋贝的阿拉伯式头巾。  16世纪中叶,郁金香花被人引入西欧。康拉德?杰斯纳当时曾说过,郁金香在西欧将会产生很大的价值——不料他一语成谶,此后不久,郁金香就在西欧世界引发了一场疯狂的骚乱。  康拉德说,他第一次看到郁金香是在1559年,是在当时极有名的珍宝收藏名家——赫瓦特律师的奥格斯堡花园里,赫瓦特的一个君士坦丁堡的朋友送给他一个郁金香球茎。当时,郁金香在奥斯曼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早已是风靡一时了。在这之后的10—11年时间里,郁金香变成了富商显贵们争相抢购的珍贵收藏品。其中尤以荷兰和德国两国为甚。阿姆斯特丹的富翁们为了得到它甚至不惜重金派人直接到君士坦丁堡抢购。  英国的第一棵郁金香,是1600年被人从维也纳带回来的。直到1634年,郁金香的名声一年年的水涨船高。当时在人们的头脑中甚至曾存在着这样的观念:如果一户有钱人家没有收藏郁金香这种奇花异卉的话,那只能证明这家人缺乏品味,情趣低俗。  当时的许多著名学者,包括蓬皮乌斯?德?安吉利斯和雷顿的利普苏斯在内,都是郁金香的狂热爱好者。这股社会风潮很快想每个阶层蔓延,中产阶级的人士们也加入到这支庞大的收藏大军中来,郁金香成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仙花”。这股不可阻挡的欲望潮流很快也征服,中下层人们的心,商人、小业主,甚至连经济状况不那么殷实的人也开始竞相攀比,互相炫耀谁家拥有的郁金香品种更多、更珍稀,谁肯为买花而一掷千金。哈拉姆的一位商人为了购买一株稀有的郁金香,甚至不惜散去一半的家财。不过却因此而名噪一时。实际上他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为了转手卖高价,而只是为给自己家的花房增光添彩,并以此换得人们的羡慕的眼光。  人们可能会认为,这种花的身上必然隐藏着什么了不起的、迥出群辈的特异之处,才会令素以精明谨慎著称于世的荷兰商人如此垂青,简直要把它捧上了天。说句老实话,郁金香既比不上玫瑰那般地娇艳,也缺乏玫瑰那醉人的芳香,更不要说花期之短了——它的“长相”甚至连甜甜的豌豆花也不如。  柯雷曾经以优美的诗句大声赞美过郁金香,他这样吟道:  “郁金香啊,这天降的奇花,  她妩媚多姿,鲜艳欲滴,  勃勃生机孕育其中,  给予人们无比的欢欣。  世上所有未曾见过的色彩,  你都可以从她身上找到。  每一个新品种的诞生  都令她愈加婀娜俏丽。  紫色和金色常伴她左右,  就好像精美华丽的云裳。  她只想博得众人的青睐,  那华丽绚烂的美貌,  足以令群芳失色。”  这首诗写得纵然不是那么合乎韵律,却也不乏优美的诗意。贝克曼在他的大作《发明的历史》一书中,也曾以极其精确的笔墨想人们展示出了郁金香的美丽,或许,比柯雷的诗句更令人感到赏心悦目。他说:“这世上几乎再没有任何植物比郁金香更加绚丽多姿了。诸多的意外、弱化甚至于疾病,都不能改变它顽强的生命力,郁金香经过种种杂交、培植,依然保持着鲜艳美丽的外表,甚至于品种花色越来越丰富。未经人工培植的郁金香因为处在自然状态中,往往颜色单一,叶片肥大茎干细长。而一旦经过细心培植之后,便旧貌换新颜,深受养花人的喜爱。之后,郁金香花瓣的颜色变得越来越淡,色彩却越来越丰富;花蕊逐渐缩小,呈现出层次分明的样子;它的叶子则呈淡淡的绿色。这时的郁金香,一下子变成了百花的代表,越来越显得娇贵不凡。这在同时也意味着:郁金香成了温室中的珍品,生命力不再像在野外时那么顽强。就算你用最高超的技艺给它最精心的照管,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将它移植成功,甚至于难以成活。”  培育和种植郁金香给许多人带来了数不清麻烦和困扰,但他们对此却甘心情愿、乐此不疲,就好像慈爱的母亲总会更加疼惜一个多病的孩子一样。我们必须申明,在这种娇嫩的花儿身上投注如此多的激情,浪费如此多的精力和财力显然是不明智、不正常的。  1634年,郁金香狂潮席卷了整个荷兰王国。荷兰人此时就好像陷入了集体癫狂之中,甚至于此前一直困扰着荷兰人的工业问题和人口问题,也被大家丢到一旁不管不顾了。当时,无论是富户名流还是市井小民,人人争着抢着加入郁金香买卖的大潮。随着郁金香狂潮愈演愈烈,其价格也成倍的上涨。到1635年之前,许多人宁愿出10万弗罗林(荷兰的一种货币单位)的巨资只为购买40颗郁金香球茎。那时,出于方便交易的需要,人们不得不在郁金香买卖的过程中发明了一种新的计量单位——珀瑞特——一个比“喱”还要小的重量单位。第41节:颠倒众生的“绝世奇花”(2)  有一种叫做“可爱的里夫肯”的郁金香品种,仅仅400珀瑞特重,却被炒到了4400弗罗林;而另一种重量为446珀瑞特的“可爱的范?德?艾克”郁金香,价格则为1260弗罗林;一颗重106珀瑞特的“查尔德”球茎,叫价1615弗罗林;名为“总督”的球茎,也是每400珀瑞特,开价3000弗洛林;在众多的郁金香品种中,最昂贵的当数“永恒的奥古斯都”,就算是最低价也高达每200珀瑞特5500弗罗林。能得到一颗“永恒的奥古斯都“,竟成了荷兰人辗转反侧、思之如狂的追求,就连一颗品质不那么优良的球茎也能卖到2000弗罗林。据说,知道1636年年初,全荷兰一度只有两颗“永恒的奥古斯都”,还都不是最好的品种。其中的一颗为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商人所有,另一颗则在哈拉姆。为了得到它们,人们纷纷急不可耐地出高价竞购。一个人情愿将自己名下的一块12英亩的地产来换取哈拉姆的那颗“永恒的奥古斯都”。阿姆斯特丹的那一颗则被以4600弗罗林买走,除了金钱之外,还附送有一辆新马车,两匹骏马和整套鞍具。  那个时候,一位名叫蒙汀的作家曾写过一本长达1000页的书,细致入微地对这场郁金香狂热做了如实描写。在书中,列举一份商品价格清单,他们全是用来换购一颗名为“总督”的郁金香球茎的:  2拉斯特小麦448弗罗林  4拉斯特黑麦558弗罗林  4头肥牛480弗罗林  8头猪240弗罗林  11只羊120弗罗林  2桶果酒70弗罗林  4桶啤酒32弗罗林  2桶黄油192弗罗林  1000磅奶酪120弗洛林  1张大床100弗罗林  1套衣服80弗罗林  1只银酒杯60弗罗林  总计2500弗洛林  对于很多当时不在荷兰的人来说,如果碰巧赶在这一狂潮达到顶峰之际来到荷兰,很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少见多怪而陷入了尴尬境地。  《布莱恩威勒游记》一书中就曾记载过这么一段趣闻,说起来简直叫人笑得直不起腰来。有一次,一位因拥有罕见的珍品郁金香而洋洋自得的富商,偶然间从一个水手口中得知了一个好消息,一批贵重货物正要启程被运往列文特。这笔生意在富商看来是势在必得,于是,他把水手交到账房里,准备好好酬谢他一番。作为奖赏,富商慷慨地给了他一条红鲱鱼做早餐,然而,水手却好像格外嗜好吃洋葱。当他看到富商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同洋葱头差不多的东西时,只觉得这“洋葱头”跟桌子上的丝绸和天鹅绒混在一起实在太不搭调。于是,他趁人不备,“嗖”地一下把它塞进了自己的口袋里。一门心思想拿它配着红鲱鱼大啖一番美餐。接着,他就径自回到码头上去享受早餐了。  等富商发现那棵价值3000弗罗林(或者说280英镑)的“永恒的奥古斯都”郁金香时,已经太晚啦。为了找到它,所有人都被动员起来,一个角落也不放过。也不知道搜寻了多少遍,郁金香球茎却是踪影全无。富商心中甭说有多懊恼了。猛然间,有人想起了那位水手,他也在账房里呆过一阵子。一句话惊醒了梦中人,焦急万分的富商一阵风一样冲到码头上,一伙惊慌失措的仆从们也紧紧地跟在他身后。等他们跑到码头时,发现那个水手正安安静静地坐在一堆缆绳上,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最后一瓣“洋葱”呢。这个头脑简单的家伙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享用的这顿美餐竟如此地代价高昂,它足够让船上所有的的人享受12个月的清闲日子。或者,就像那位莫名其妙损失了一大笔的富商形容的那样:“数额足可以为奥兰治亲王和斯坦索德的整个宫廷举办一场豪华晚宴了”。  在历代秘闻野史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一掷千金或是挥金如土的例子。比如,罗马大将安东尼为了使自己的情人——埃及女王克娄帕特拉——美丽的容颜更为娇艳,而把珍珠磨成粉末溶入酒中;理查德?威庭顿爵士曾为了取悦亨利五世而大肆铺张;当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主持皇家交易所开幕礼时,托马斯?格雷沙姆爵士也曾在美酒中掺入进钻石,恭贺女王健康长寿……  相比较而言,这个傻乎乎的荷兰水手享有的这顿早餐,足以和上述的任何一位名人平分秋色,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那些名臣武将们的珠宝既没给美酒增加什么不一样的美味,也没给他们的健康带来什么实质上的好处。而这位水手老兄,却自有其与众不同之处。“郁金香配红鲱鱼”这道菜色,简直是空前绝后兼鲜美无比,除了他再没有第二个人有福气品尝得到。最后,这个不幸的家伙被当作抢劫犯,着着实实吃了几个月的牢饭。  另一个英国旅行家的故事听上去则更加荒诞离奇。这位绅士也是一位业余的植物学家。有一次,他在一个荷兰富翁家里做客,偶然发现了一颗郁金香球茎。这种植物他此前从未见过,这自然引发了这位业余植物学家的极大兴趣。当下,他就决定做个实验。他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刀,把这颗郁金香球茎的外皮一层层地剥了下来。为了看个究竟,在他剥到一半时,他又手起刀落把它一切两半,反反复复地研究和记录着这颗奇怪的球茎的每一个特征。  正在这时,郁金香球茎的主人猛地向他扑来,眼光中闪耀着愤怒的火焰。当主人厉声质问他是否知道自己做了什么错事时,可怜的旅行家满头雾水地回答道:“我在剥一只奇怪的洋葱呀!”“你是个该死的蠢货!”荷兰人情不自禁的大骂道,“它就是‘可爱的范?德?艾克’!”“谢谢。”英国人一边说一边在笔记本把这奇怪的洋葱名儿记录下来,接着他又问:“这些奇怪的洋葱头在你的国家很常见吗?”“你这该死的魔鬼!你该下地狱!”荷兰人恨得咬牙切齿,一把揪住这个惊诧莫名的植物学家的衣领,“走吧,到了市政官那儿,你就全明白了!”说完,这位荷兰人不由他辩解,硬是把他拽到大街上,身后立即跟来了大群看热闹的市民。当英国人被带到市政官那里时,这才恍然大悟,那颗被他拿来做实验的郁金香球茎竟然值4000弗罗林!他这才慌了神儿,可是大错已经铸成,无论他怎样解释辩白,末了还是被关进了监狱,直到他筹集到足够的抵押品赔偿对方的损失后,才得以重获自由。第42节:狂潮与深渊(1)  第二节狂潮与深渊  1636年,珍稀郁金香的抢购风气愈来愈高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哈拉姆、雷顿、阿克马、霍恩以及其他城市的一批股票交易所中,纷纷出现了郁金香投机现象。股票经纪商们天生就对种种投机事件特别敏感,于是,他们开始大规模地进行郁金香交易,利用他们在股票市场中磨练出来的各种手段操纵这郁金香价格的涨跌。  最初,这种类似于赌博的把戏吸引了许多人投身其中,乐此不疲。每个人都是信心满满,投机让他们获得了许多好处。郁金香批发商们更是这场赌博的大赢家,他们兴致勃勃地通过操纵“郁金香股票”的升降坐收渔人之利。通过在价格低时低价买进,价格高时高价卖出,许多人在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金光闪闪的诱饵高高地悬在人们的眼前,这种诱惑可真叫人心痒难搔。人们争先恐后地一个接一个涌向郁金香交易市场,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就好像围着蜜罐嗡嗡叫的苍蝇一样。  每个人在巴望着这股郁金狂潮能永远的持续下去,这样以来,世界各地的富翁们将蜂拥而至。不论面对多么高的天价,都有人毫不犹豫地把郁金香统统收入囊中。到那个时候,荷兰的祖德茨海滩上来自欧洲各地的富豪们将冠盖云集。从此,“贫穷”这个字眼将在荷兰这块乐土上销声匿迹。这样的热潮谁能抵挡得了?贵族、市民、农夫、机械师、水手、贩夫走卒、女仆,甚至连打扫烟囱的清洁工和洗衣妇也都加入到郁金香投机之中。不管贫富,人们争着把自己的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一股脑儿全投入到郁金香买卖中。这还不够,许多人为了凑足本钱把自己的房产也贱价出售或抵押,导致荷兰的房地产市场一片混乱。很多外国人也被这场狂潮弄得昏头胀脑,各种资本从世界的各个角落涌入荷兰。  各种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也随之一路上涨。房屋、土地、马匹、马车,以及其他奢侈品的价格一度居高不下。连着几个月,荷兰仿佛成了财神爷制造中心,凡是来这儿的人都能平步青云,一夜间飞黄腾达。郁金香交易也发展到了极之广泛和复杂的程度,为了方便交易,政府不得不重新制定了一套法律规范来指导交易者。另外,政府所指派的公证员和办事员也开始全程参与到交易过程之中。第43节:狂潮与深渊(2)  在一些地区,人们基本上对新出台的公证条例所知甚少,但大名鼎鼎的“郁金香公证处”却是家喻户晓的。在一些小城镇里,由于没有交易所,一些郁金香交易者们干脆集中在一些热闹的酒馆饭铺里做起了生意,人多的时候,甚至能吸引二三百人来参加这种奢华的聚餐。为展示自己的“宝贝”,一盆盆开得正旺盛盛的郁金香摆在酒馆的桌子上、过道里,奇花异卉争奇斗艳,足以使人心旷神怡、悦目骋怀。  不过,一些较为精明谨慎的人终于开始发现,源自人们人们头脑中的狂热绝不可能永久持续下去。随即,富人们不再热衷于购买天价郁金香,而是以高昂的价格把花卖出。看情形,最后因郁金香而破产的人大有人在。这样的说法一夜之间传遍了荷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恐慌起来,纷纷抛售自己拥有的郁金香。郁金香的价格迅速暴跌,从此欲振乏力。信心被担心和忧心所取代,公共信用一落千丈。这在交易商们心里造成的恐慌尤其巨大。例如,起初某甲计划以每颗4000弗罗林的价格从某乙那里买进10棵“永恒的奥古斯都”,6周之后双方进行交割。不料,6周过后,郁金香的市场价已经降到300或400弗罗林了。某乙预备按时交花,某甲却因价格相差太大而不想履约。就算是卖主说明自行降价也不行。  每一天,这样的违约事件都在荷兰各地上演着。全荷兰的人们都变得惊恐不安起来,大家纷纷意识到,自己将可能陷入贫困的深渊却求救无门。他们开始大批量抛售郁金香,可现在,即使有人把花价降到以前的四分之一,也没有人肯接受啦。痛苦的叫喊和呻吟在荷兰的土地上回响,人人都在抱怨、咒骂,指责别人成了一种习惯。  而少数考以前的投机发了大财的人,此时正在悄悄地瞒着所有人把财产转移到国外,或者投资到英国和其他国家的产业上。对于许多曾依靠郁金香投机摆脱了贫穷的人来说,他们前脚刚刚踏出苦难生活的泥沼,可跟着又被打回其中,再也无力挣脱生活所给予他们的枷锁。众多豪绅富户转眼间倾家荡产沦为街头的乞丐。曾经的高官显贵此刻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财产一点点消失,百年家业毁于一旦的事情成了家常便饭。  当第一次恐慌逐渐平息以后,一些城市的郁金香持有者们立即集合起来商讨对策,看能采取什么措施来挽回公共信用。在会上,众人一致认为,目前应该把全国各地的交易商代表召集在一起,前往阿姆斯特丹与政府进行协商,共同制定应对策略。最初,政府方面拒绝参与此事。官员们建议郁金香交易商们在内部制定一些计划,彼此协商解决。  为此,交易商代表们聚在一起开了几次会。可末了,谁也提不出更好的办法去安抚那些被骗局折腾得倾家荡产的人们,另外,又有谁能有那么大的财力一一补偿损失公众受到的损失?数次会议中充满了抱怨和叱责,火药味儿十足,有几次甚至发展为疾风暴雨式的争吵。终于,在阿姆斯特丹经纪人联合会的主持下,代表们勉勉强强达成了一项协议。其主要内容包括:在郁金香狂热的高峰期——1636年11月以前——签订的郁金香买卖合同一律视同无效;在此日期之后签订的合同,如果买家想终止合约,必须给卖家支付10%的补偿费。  这一决定本意虽好,却招致了买卖双方的一致抗议。既没有令卖方感到舒心,而那些信守合同准备买花的卖主更觉得十分憋屈。过去,一颗被炒到6000弗罗林的郁金香球茎,现在的开价只有500弗罗林,算上规定的10%的补偿费,也仅仅比这个价格高出100弗罗林。为了讨回公道,法庭里挤满了前来提出违约告诉的郁金香交易商,可是原告、被告却闹成一团,谁也不愿服从法庭的判决——法庭对于种种涉嫌赌博性质的合约一律不予承认。  最后,海牙省议会不得已接手了这些案件。人们坚信,这个以精干著称的组织能够凭借其果决的作风,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举重振摇摇欲坠的公共信用。可是,最终的结果却像是悬在天边的那轮明月,看得见却摸不着。在人们热切的期盼中,议员们日复一日的开会商讨。就这样一连拖了三个多月,议会方面才终于做出决定:只有当议会取得更为完善的资料,那时他们才能做出最后的判定。不过,他们同时也建议说,为维护合同法,卖方有必要按照合约规定的价格出售郁金香给买方。而如果买方因感觉损失太大拒绝接受的话,双方也可以经协商以公开拍卖的方式出售郁金香,并由原先的买家负责弥补其中的差价。第44节:狂潮与深渊(3)  说到底,这其实就是此前经纪人联合会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翻版,而事实已经证明,在荷兰没有人肯遵从。同样,在此时的荷兰也没有一个法庭能够强迫买方付款。在阿姆斯特丹,事态发展到后来渐渐变得越来越失控了,可法官们却仍然铁了心冷眼旁观,拒绝插手到任何案件中。因为,根据法律规定,赌博合同所产生的债务纠纷法院不予受理。  就连政府也都束手无策,到了这种地步,这桩悬案也只好被摆在一边了。公共信用短时期内无法恢复,那些不幸的郁金香业主也只好自认倒霉,尽量保持克制和乐观,承受着这场狂潮带给他们的巨大损失。那些见机得较快,从投机中及时抽身的人也得保全了自己。不过,整个荷兰的商业却为此付出了极高昂的代价,甚至于元气大伤,直到多年以后才得以慢慢恢复。  当时的英国人也差一点就步上了荷兰人的后尘。1636年,伦敦交易所也逐渐放开,允许人们公开交易郁金香。精明的批发商们想尽一切办法要把郁金香炒到最高价,最好是炒到跟在阿姆斯特丹一样高的价位。而在巴黎,批发商也不约而同地制造了一场郁金香狂热。尽管两地的投机商最终并没有得到他们心目中的高额回报,但这一阵子的狂轰滥炸,还是受到了一定效果。郁金香被许多人投以关注的眼光,自然也有很多人为了它花费了不少金钱。在某些阶层的人士中间,郁金香的地位超过了其他一切花卉,一首首赞美郁金香的美丽与芬芳的诗作纷纷出炉。  然而,郁金香虽然引起过一次人为的灾祸,却仍是荷兰人心目中的宠儿,就算到今天仍是如此。对于收购郁金香这件事,荷兰人是如此地乐此不疲,再高的价钱也抵挡不住他们的那洋溢的热情。如同富裕的英国人为自己拥有的优良赛马和名画而大肆吹嘘一样,富有的荷兰人也以赞美自己拥有的郁金香珍品为荣,二者同样的不厌其烦。  在当今的英国,有一种情形令人十分费解:一颗郁金香的价钱竟然比一棵橡树还要贵。据说,如果你拥有一颗“泰里斯的拉拉”(这是一种极其少见的黑色郁金香,花色就像黑天鹅的雏鸟一般润泽),那你可就发大财了,它的价值相当于12英亩谷物的价格。  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三版修订说明中的权威说法,在17世纪的苏格兰,一颗郁金香的最高价格是10畿尼。从那时起郁金香的价格一路下滑。到了1769年,当时在英国最昂贵的郁金香品种是“堂?奎瓦多”和“瓦伦蒂尼亚”,前者价格为2畿尼一颗,后者则为2.5基尼一颗。这在当时可能就算是最低价了。而到了1800年的时候,郁金香的正常价格涨到了每颗15畿尼。1835年,一颗名为“范妮?坎姆伯小姐”的郁金香在伦敦拍卖时竟创下了75英镑的高价。而尤其令人惊讶的是,一位住在切尔西国王路上的园丁,给他拥有的郁金香标出了这样的天价——每颗200畿尼!第45节:耸人听闻的末世天劫(1)  第四章骗子、谎言与近代预言家  期望把红尘俗世变为一座地狱,  好使自己的灵魂飞升入天国。  第一节耸人听闻的末世天劫  在许多国家里普遍存在着一种恐惧——对世界末日的恐慌。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10世纪中期的基督教世界。在当时的英国、法国以及德国等欧洲国家出现了无数的宗教迷狂者。这些人振振有词地宣称声称,《圣经?新约?启示录》中预言的千年大劫就要到来,上帝之子耶稣将在云端对芸芸众生进行末日审判,裁决一切罪恶与善行。这种荒诞不经的说法在产生之初虽然一度受到教会的劝阻,却仍然无可避免地在大众中迅速蔓延开来。  据传说,最后的审判将以圣地耶路撒冷为起点。于是,公元999年,一大群朝圣者长途跋涉开始向东方进发,准备早日赶到圣城好迎接主的到来。朝圣者越聚越多,很快就组成了一支人数庞大的朝圣大军。其中的大多数人为了虔诚的信仰,不惜变卖掉全部的家产,离开欧洲好去寻觅那最后的栖身之地。另一方面,因为世界的末日就要来临,人们再也无心祈祷了,许多教堂建筑遭到毁弃,连教士们苦口婆心的宣讲也遭到冷遇,往常庄严神圣的布道辞此刻听起来也变得有气无力起来,甚至连上教堂也会被人嗤之以鼻。骑士、市民、杂役,不管身份高低、阶级贵贱,一个个拖家带口,踏上了慢慢旅途。他们一边走一边高唱着圣歌。眼中满含着恐惧,仰望苍穹企盼着能借着上帝之子那神圣的光辉来抵挡灾难的降临。  等到公元1000年时,更多人加入了朝圣者队伍。他们中的大多数深深为将要到来的恐怖和灾难所困扰,以至于种种自然现象都被他们看作是上帝对他们发出的警告。行进途中隆隆作响的雷鸣和划破天际的雪亮闪电也能令他们长跪不起,人们深信那是上帝的召唤,那声音无可置疑地昭示着:末日审判的那一天马上就要到来。在人们的头脑中闪现着这样的一幕:在电闪雷鸣中大地裂为两半,死亡的阴影将笼罩一切。就连夜幕中划过的每一颗流星,都将会驱使着耶路撒冷的信徒们奔涌上大街小巷,悲泣祈祷着请求主的宽恕。而那些行走在漫漫长途中的朝圣者的表现也无不如此。正如诗句所言:  “主啊,你可是在宣告大地即将倾覆,  世间万物将再次排序,  所有一切将不复存在,  好像从空中飘飘坠下的纸牌。”  神甫和牧师也充满了恐惧感,每一颗流星的消逝都会引起一番大惊小怪的说教,现在,人们每日话题的中心就是眼看要到来的最后审判。  一直以来,慧星的出现都被古人视为一种凶兆以及灾祸的化身,这种观点在现代也在某些地方存在着。不过,这时慧星已不再被看成是世界解体的一种征兆,而是其毁灭的原因。1832年,一次关于彗星的最严重警告震惊了整个欧洲,尤其是在德国,天文学家预告说:地球将要被彗星撞毁。为此,许多人成天生活在惶恐不安之中,唯恐地球和自己都被撞个粉碎。有些人为此而停止了一切活动,工作或者生意也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尤其是在大瘟疫流行的时候,那些迷狂者的预言总会招来一大批信徒,人们纷纷相信——世界末日将要来临。越是在灾祸不断的日子里,人们越是容易轻信这样的谣言。1345年—1350年,这5年时间里,整个欧洲大陆陷入一片愁云惨雾之中,人们普遍地认为世界末日就要降临在自己眼前。在德、法、意等国的大城市里,算卦看相、预卜吉凶的江湖术士随处可见。这帮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也纷纷预言:10年之后,大天使的声音将响彻人间,主也将在天上给这个世界做最后的宣判。  1736年,名震四方的大预言家卫斯登预言说:这一年的10月13日,整个地球将要毁于一旦。这则预言在伦敦市民中造车过了极大的恐慌。谣言一传十、十传百,像失去控制的大火迅速在整个城市上空蔓延,人们成群结队地在13号这天逃遁到艾灵顿、哈姆斯戴德和去他的乡间田野——好方便观看伦敦城的覆灭以及——“世界末日的开始”。在《斯威夫特杂文集》第三卷中的一篇文章《在谣传世界末日审判那天伦敦所发生一切忠实纪事》一文中,斯威夫特对这桩“愚蠢的事件”做了一番讽刺意味十足的描写。  在亨利八世统治时期,类似的恐惧和类似的情形也同样上演过。  1761年,接连发生的两次地震再一次向伦敦居民发出了警告,这是流传的预言说第三次地震将会毁灭掉所有的一切。这第一次地震发生在2月8日,地震造成的损失不算太大,只是把利姆豪斯和波普洛几户人家的烟囱给震倒了;而第二次则发生在3月8日,主要发生在伦敦北部地区以及向哈姆斯戴德与海格特的延伸地带。地震间隔恰恰是一个月,这样的一个巧合于是给了人们这样一个印象:第三次地震也会在4月8号这天到来。恰在此时,一个在治安队任职的士兵拜尔——此人曾有精神分裂症病史——坚信4月份还将发生一次大地震。自从他得出这个结论后,整个人就彻底发疯了。他在大街上四处游走,嘴里反反复复念叨着一句话:4月5号这一天伦敦城将要天塌地陷。  而大多数人则认为,4月1日发生地震其实是更具可能性。成千上万的人有志一同的确信,这一预言迟早会成为现实。于是,他们纷纷想方设法移居到他处以躲避不可测的劫难。随着那个可怕的日子一天天逼近,紧张的气氛也越来浓重,更多轻信的人急匆匆地离开都市去方圆20英里内的村庄避难,然后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伦敦的毁灭。第46节:耸人听闻的末世天劫(2)  在艾灵顿、海格特、哈姆斯戴德、哈洛和布莱克海斯的等地,受惊的难民挤满了大街小巷,为了能得到一个容身之处,他们不得不向房主支付昂贵的房费。而剩下的那些付不起房钱的人,只好唉声叹气地留在伦敦,直到预期的灾难到来的前两三天才逃到郊外的旷野里,满含这恐惧,等待着那天降的巨雷把他们的城市夹劈成碎块,然后再随着扬起的烟尘被抛向半空。  恐怖的日期一旦开始临近,就连那些一星期前还对预言嘲讽不已的人,也顾不得什么脸面了,赶紧收拾起包袱追着避难人群落荒而逃了。当时,民众都认为躲在河流上是最安全的,于是港口里所有商船上一霎时挤满了喧闹的人群。从4号到5号,连着两个晚上人们都是在甲板上度过的。大家此时都在等待一个瞬间的到来——圣保罗大教堂在震动中颤抖,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砖石被狂中飞卷起来,又在烟雾中被狠狠甩落……  可是,等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发生,伦敦城依然坚如磐石。第二天,大多数逃难的人就泱泱地返回伦敦的家中了,事实证明,那个所谓的预言简直就是个大笑话。不过还是有一些人认为应该在外地多待上一周,直到确定一切都已安全无虞后再返回伦敦才是更加稳妥。那个疯疯癫癫的拜尔不久之后也遭到人们的冷遇,就连此前曾轻信过他的话的人也认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为了挽回颜面,拜尔试图做出新的预言,可这回再没人肯上当受骗了。数月之后,他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1806年,末日浩劫的恐慌再一次攫住了利兹和它周边很多人的心。这次事件有一个十分诡异的背景。在利兹城附近的一个村子里,有人发现:一只母鸡下的蛋上竟然清清楚楚地浮现着“基督将至”这几个字,这可真是前所未有的奇闻!风闻此事,人们成群结队的前来参观,趴在鸡舍旁小心翼翼地鉴赏着这些非同寻常的“神蛋”。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上天给凡人的警示,受末日审判的那一天为时不远啦。  这个消息令所有人感到绝望,就像陷身风暴中心的水手时刻担心着船要沉到海底一样,一些原来不敬神的人立即改头换面,成了虔诚的宗教信徒。他们开始疯狂地祈祷,自以为是的想借此来洗去过去的罪孽。这个把戏很快就露馅了。一天早晨,几个好奇的人听说了传闻以后也想去鸡舍看个究竟,正巧,碰上母鸡它在下“神蛋”。很快,事情便水落石出。哪里有什么“神蛋”?原来,鸡蛋上的字迹是被人用腐蚀性的墨水涂写过的,然后再被人硬塞回鸡屁股里面。当真相传开之后,那些不久前还在虔心祷告和忏悔的人不禁苦笑了——地球依然像以前那样转动着。第47节:米兰大瘟疫与“魔鬼投毒”事件(1)  第二节米兰大瘟疫与“魔鬼投毒”事件  1630年,发生在米兰的那场大瘟疫至今影响深远,罗伯蒙特在《地中海国家的瘟疫》一书中做过详细的描述。在那场灾难中,占星家和骗子们的预言受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在瘟疫流行的前一年,就曾有人预言说过,1628年会一颗巨大的慧星出现。占星家们对此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这是一场大战将要发生的征兆,另一些人认为彗星代表着饥馑和荒年。大多数人则一口咬定,彗星那苍白的颜色无疑预示着一场瘟疫就要到来。而在那些瘟疫肆虐米兰的日子里,这种被事实证明了的预言使得他们名声大振。  那些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预言,早就在百姓们当中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以至于许多人竟把宿命论当成了一种信仰。占星家们称,这场瘟疫必将给人类带来三重毁灭性的打击。这种充满绝望的预言简直叫所有人为之心惊胆寒。  有一古老的诗句说:1630年,所有的米兰人将会被撒旦毒杀。4月的一个早晨,在瘟疫尚未达波及整个米兰城之前,一个人偶然注意到:在米兰的几条主要大街上,几乎所有的房屋、门柱上都有着奇怪的、像海绵一样的污点,其中还不断有腐烂的脓液溢出。人们得知此事以后,立刻炸开了锅。全城人竞相奔走相告,警钟也随即当当地敲响了。大家想尽各种办法想找出制造这种异象的元凶,可始终是白费力气。最后,不知是谁记起了那句古诗中蕴含的预言。提议说,这是撒旦降至的讯号,大家如果全都赶去教堂祈祷,那么魔鬼的诡计就不可能实现了。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有人在勾结外部势力王米兰城投毒。还有人把它看做是一种超自然的灵异力量。  与此同时,致命的瘟疫也在悄悄地扩散着。再加上这件奇事,人们的怀疑和惶恐心理愈加强烈,以致认为自己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已沾染上了毒药——井水,田地里的作物和树上的果实,凡是能被人接触到的东西无不如此,甚至于墙壁,街上的人行道以及房门把手……通通变成了不可触碰的禁忌。难以控制的怨恨蒙蔽了人们的心,魔鬼的使者成了他们一心要找寻的目标。怒火同样蒙蔽了人们的眼睛,为了免受愤怒的人群的攻击,很多人只好撒谎说自己看见过魔鬼的使者把魔药涂在门上——否则就会被众人的怒火烧得尸骨无存。  很多无辜的人就是因此而送了命。有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视为虔诚的信徒,经常去圣安东尼奥教堂的做礼拜。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堂,刚想用衣襟拂拭一下座位,就听到旁边有人大喊:“他在涂毒”!说时迟、那时快,一群女信徒冲过去将虚弱的老人牢牢抓住。她们大声诅咒着这个“魔鬼”,揪住着他的头发把老人拖了出去。可怜的老人就这样一路跌跌撞撞地被人拖到法庭上,人们指望着能通过他找到魔鬼的使者,可没想到孱弱的老人还在在半路上就给折腾得一命呜呼。  不只是他,还许更多无辜的人同样惨死在暴怒无知的群众手中。这其中有个叫毛拉的人,是当地的一个药剂师兼理发师。在这股黑白颠倒的风潮中,有人指控说他就是魔鬼的同谋,二者结伴在米兰施毒。他的屋子被狂躁的人群紧紧包围住,更要命的是,人们还在他的房间里找到许多配制好的化学药剂。可怜的毛拉声称那是自己准备用来预防传染病的制剂。可是其他的医生鉴定过后却都宣称这些药品是毒药。这下次毛拉就算跳到黄河里也洗不清了,他被五花大绑吊在架子上。起初,他还费尽口舌想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可最终他却在恶毒的折磨之下被屈打成招。他承认自己是魔鬼的同谋,还想勾结国外的势力毒死全城的人。此外,他还坦白了自己是如何作案的——趁人不注意悄悄在门上涂上药膏,在往泉水中洒上毒药。在威逼之下,他还不得不供出了几个同伙的名字,几个人无辜的人也被牵连进来。最后,毛拉和他的同伙们被判处绞刑。他的房子被人给粗暴地推倒,并在废墟上树立起一根石柱,上面刻着毛拉等人犯下的罪行,好以此来警示更多的人。  正当此类的奇闻异事在米兰接连不断的发生的时候,可怕的瘟疫也在四面八方扩散着。就在人们聚集在一起观看罪犯被行刑时,毫无预料的瘟疫感染了一个人又一个人。不过,这并没有改变什么,民众因病痛而产生的狂躁以及对谣言的轻信程度,与瘟疫的蔓延一样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不管是多么荒诞不经、离奇古怪的故事,在大众中间都有着广阔的市场。  其中的一个故事就在众人口耳相传中流传了很长的时间。故事大意是:一个黑漆漆的夜晚,米兰大教堂外已是冷清清的见不到多少人影,只有故事的主人公还在街上闲逛。忽然,一辆马车在他身边停了下来。豪华的马车由六匹白色的骏马牵引着,车后跟着无数穿黑袍骑黑马的侍从。马车上端端正正坐着一个陌生人,此人高大英挺、气质超群。夜风拂过,他那一头乌黑的长发也随之起舞。在他的脸上显露出一种轻蔑的神情。不过这对他的相貌并为造成什么影响,看起来反而更加地高贵不凡,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  当陌生人的眼光投注在米兰人身上时,他竟感到无限的寒意,这就更叫他不寒而栗起来。米兰人说,自己以前从未见过如此深肤色的人。他随即意识到,自陌生人一定是来自另一个世界。对米兰人的惶恐陌生人似乎有所觉察,于是,他和蔼而又不失威严地请让他上车。米兰人此刻根本已经失去了任何抵抗力,还没等他转过身来,就发现已经身在马车上了。马车风驰电掣一般开始飞驰起来,呼啸的狂风迎面而来,最后,在一条大街上停住。米兰人惊奇地发现: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照旧,却好像没有一个人注意到陌生人一行那神秘之极的车马。由此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普通人是看不见他们的。第48节:米兰大瘟疫与“魔鬼投毒”事件(2)  这一大队人马在一家商店旁停了下来。商店里面竟然别有洞天,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废弃的宫殿。米兰人同那高贵的陌生人一起走过走了进去,途中他们经过了几间光线暗淡的房间。米兰人发现,其中一间房间的中布满了巨大的大理石柱,石柱上全是有关鬼神在人间制造祸乱的浮雕。虽然整座建筑大半为黑暗所笼罩,不过偶尔会闪现出一丝光亮。凭着这些微的闪光,米兰人勉强辨认出有许多骷髅穿梭其间。这些可怕的骷髅吵吵闹闹地斗着嘴,相互追逐打闹着,或是玩着做山羊的游戏。建筑物的后方,出现了一大片荒凉的土地。在那中央树立着一块黑色巨石。泛着毒气的河水从巨石下方蜿蜒流淌着,发出恐怖的回声。腐臭的毒水缓缓流过田野,污染了米兰所有的泉眼,所经之处全部化为贫瘠的不毛之地。  陌生人带领着他看完这一切,又把他引到另一个大房间里。这里堆满了亮闪闪的金银珠宝,简直就是凡间的天堂!陌生人想他许诺,如果米兰人选择跪在他脚下向他行礼膜拜,并愿意把一种传播瘟疫的魔药涂抹在米兰全城的房屋上,这些金银珠宝就是他的了。这时,米兰人才彻底弄明白:这个陌生人其实就是魔鬼!想到这一点,他立即开始祈祷,祈求上帝赐予自己抵抗魔鬼诱惑的力量。魔鬼听到他寻求神助的话语,知道了他是在拒绝自己的引诱,于是勃然大怒。米兰人只觉得一阵震耳欲聋的雷声响彻云霄,接着是一道道霹雳般的闪电。他吓得抖成一团,然而一瞬间,却发现自己已经回归凡尘,正站在教堂的走廊上。  这个米兰人把自己的这番神奇经历一字不拉地向人们述说着,日复一日的讲述令所有人对此深信不疑。有人锲而不舍地想寻找那所神秘的房子,但最后都铩羽而归。而米兰人指出几座类似的建筑物也都被警察搜查了一遍,不过,传言中的魔鬼瘟神却踪迹杳然,自然也没有发现什么鬼屋和毒泉。可人们对这个传说却依然是坚信无疑。还有一些饱受恶疾之困扰的人,由于病魔的折磨而处半疯狂的状态中,于是也纷纷附和那个米兰人的说辞,站出作证说他们也见过那陌生人,听过那辆奇异之极的马车驶过的声音,说那辆来自幽冥的马车三更半夜穿街越巷时发出的隆隆声比雷声还要惊人。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有很多人主动站出来向大家供认:他们也被魔鬼诱惑了,米兰城里的毒就是他们施放的。于是,全城顿时陷入更加疯狂的骚乱中。这骚乱的范围越来越大,迅速波及开来,就像瘟疫一样到处蔓延。狂乱的呓语和幻想,再加上病痛和精神错乱……越来越多的人经不起这疯狂的重压而自动站出来坦承自己的罪行。他们喋喋不休地谴责着自己的罪恶,这种风魔般地忏悔举动令许多人丧了命。  1665年发生在伦敦的大瘟疫,同样也在英国人中造成了相似的混乱,人们以同样的狂热聆听着庸医和盲目的信众的妄语。丹尼尔?笛福说,的那时英国人被似真似幻的预言和无穷无尽的假想所包围。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幻梦和有关巫婆的传闻甚嚣尘上,简直就是独步古今,古代历书的记载和那些神秘的预言更令人们恐惧到了极点。在瘟疫发生的前一年曾有慧星出现,当时就有人警告说,饥馑、瘟疫和火灾也将相继到来。于是,当瘟疫的迹象刚一在伦敦露头,那些“热心肠”的信徒就开始在街头到处散布言论,宣称伦敦将在几天之内毁于一旦。第49节:莫名其妙的“伦敦大洪水”  第三节莫名其妙的“伦敦大洪水”  1524年,伦敦城一度被一个虚妄的预言所主宰。当时,整座城里满是卜算者与占星术士,每天来找他们算命和预卜吉凶的社会各阶层人士络绎不绝。那是因为在1523年6月上旬,一个惊人的预言在伦敦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一个术士预言:1524年2月1日,泰晤士河水位将会猛涨引发大洪水,洪水将把整个伦敦夷为平地,成千上万的居民以及他们的住房将遭到灭顶之灾。盲从的人们将这个预言视如圣经一般神圣。一个月接着一个月,在千百遍重复之下,几乎所有的盲从者都对这个预言坚信不疑,甚至还有很多家庭急急忙忙收拾行装迁居到肯特和埃塞克斯两郡。  1524年年初,移民的数量在一天天地增加。就连在伦敦城里工作的人也撂下了工作,拖家带口、成群结队地步行到15英里以外的乡间去避难。上流阶层的人们也纷纷乘马车或其他交通工具来到同一地点躲避洪水。到1月中旬时分,至少有2万人逃离了伦敦——一座注定将要被邪恶摧毁的都市。许多大户人家搬到了海格特、哈姆斯戴德、布莱克海斯等地的高处去居住。另有一些人在北部的瓦尔勒姆修道院以及泰晤士河南岸的克洛伊顿搭起帐篷度日。圣?波尔索纽斯修道院院长——布尔顿,竟大手笔地教人在哈罗德山上修建了一座城堡,里面储存的物资给养足够两个月之需。  1月24日,也就是预言中的大洪水来临的前一周,布尔顿率领他的同僚和亲眷们浩浩荡荡地迁到城堡中。由马车装载着的一艘艘木船跟这人群一同到来,这些木船上还都配备有技术精湛的船手,万一洪水漫到这里,人们就可以坐在船上到的地势较高的地方避难了。很多富裕的市民见状艳羡不已,也提出请求想留在此地避难,不过精明而富有远见的修道院长却不答应,只有他的亲友知交以及那些给他们运送食品的人才能在此居住。  终于,2月1日——决定伦敦命运的一天到来了。太阳依旧在东方升起,可骚动的人群却喧哗不休。人们早早等在高地上,观望着正在上涨的河水。他们一致断定:河水只可能慢慢地上涨而不可能突然决堤,因此当水位超过警戒线之后再转移到安全地带也还来得及。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十分谨慎的,他们认为躲到10—20英里以外才算真正的安全。自然,纵使有再多愚蠢的人在它耳边吵吵嚷嚷,泰晤士河也绝不会放在心上,它仍如往常一样静静地流淌着。潮水有规律地上涨着,到了傍晚又准时下落,就如同此前的千万年一样波澜不惊。当夜幕降临时,占星术士们的脸上苍白一片,就如同那些自认为受人愚弄的市民们的脸色一样。到了晚上,河水照旧平静,根本没有一丝想要冲破堤防卷走一切事物的迹象。然而,还是没有人敢放心大胆的去睡觉。为了避免洪水臣夜晚人们不注意的时候悄然而至,成千上万的人留在河边等待着、观望着,一直守候到第二天天亮为止。  第二天,关于以前那个错误的预言,大大小小的预言家们进行了一场严肃的讨论。所幸,最终他们想出了一个看似合理的说辞好减轻民众的愤怒。他们称,因为一个数字的误差,使他们错误地把这次洪水的日期提早了整整1个世纪。而且,天上的星辰还在正常运行,作为同大家一样的凡人来说,他们会出这样的纰漏也算在情理当中。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当代的伦敦人是安全无虞的,大洪水冲击伦敦城的具体时间不是1524年,而是在1624年。这一宣告使波尔索纽斯修道院的布尔顿院长放心地拆除了他的“临时堡垒”。于是,一大批疲倦的“难民”们得以安全返回伦敦。  第四节受人尊敬的预言家们  时至今日,修道院院长斯丹顿嬷嬷的预言仍然为英国乡村很多地方的人所深信。在乡下,她享有极为崇高的声望,几乎是英国所有最流行的预言的权威发布者。不管哪种阶层的人,文盲也好,受过一点教育的人也好,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统统把她的话视作“金口玉言”。据说,斯丹顿其人出生在亨利七世时期的纳雷斯堡,为了增强使自己预测未来的力量得到增强,她选择把灵魂出卖给了魔王。虽然在生活中她曾经被人看做是一个女巫,不过斯丹顿却幸运地逃脱了一般女巫可能遭遇到的厄运。后来,在约克郡的克利福德附近,她得以安享晚年,并在睡梦中悄然离世。当地人在教堂后院里为她树立了一座纪念碑,以下是铭刻在石碑上的墓志铭:  从不说谎的她在此地长眠,  她的魔力并未从此消失,  那些预言将继续在世间流传,  她的大名也将因此而流芳百世。  “她从未浪费过一天时间,”在她的传记中作者这样写道:“她未曾讲述过任何奇怪的事情,她需要的只是最严肃的思考。人们从英格兰的四面八方蜂拥而来,她名声远扬,众人纷纷前来聆听她的教诲。这些人中,有青年人、老年人,也有富翁和穷汉,更多的则是妙龄少女。人们各自为了那些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以及与之有关的疑问来到她的身边,然后,再带着她所给予的解答满意地离开。”第50节:受人尊敬的预言家们(1)  在传记的其他部分,还记载着她在贝弗利修道院院长那里所作的一番预言。在其中她预测到亨利八世将查封修道院;亨利与安妮?波琳结婚;发生在斯密斯弗尔德的异教徒大火;苏格兰女王玛丽被执行死刑等一系列大事件。此外,她预见到来自苏格兰的詹姆斯一世即将接替英国王位,并说道:“灾难即将从寒冷的北方到来。”  在后,她还做出了另一个预言。这个预言也许在她的信徒的眼中没有能够实现,或许,在本世纪将会有实现的一天。  这个预言说:  “巨大的声音回响在天地间,  当血水与洪水融汇在一起。  三对雄狮彼此咆哮拼杀。  波浪轰鸣赛过响雷。  荣耀归于国王,  欢乐属于百姓。  纷争的年代行将结束,  和平重现在这片土地。  富足的日子就要来到,  人们放下武器开始新生活。”  尽管斯丹顿嬷嬷的声誉素著,可是在英国众多的预言家当中,她的地位并不算是最高。梅林——亚瑟王的导师、强大的魔法师梅林的作为预言家的地位,当属最崇高、最显赫的。这一点无人可比。  “梅林和他的预测术何人不晓?  无论岁月更替,  梅林的思想冠绝今古。  他的预言无处不在,  在世间辗转千年,  直至预言本身归于无迹,  一切才会真正终了。”  在斯宾塞那充满了神韵的诗句,精到地描摹出了这位英格兰最著名的预言家的风貌。  与古往今来所有的神奇人物相比,梅林的魔法显然更具神通。在众多传闻中,他能令天地俯首,日月星辰领命。转瞬间又能令昼夜颠倒、日月无光。而他的一身虎胆,更令所有的敌人望而却步;一提到梅林的大名,敌人无不望风披靡。就算到了今天,邪魔外道们听了他的大名也是噤若寒蝉。先知曾预言过,梅林不是肉身凡胎,也不是那年华有尽时的帝王将相或其他任何人。他所生活的那个充满着仙女和精灵的世界,象征着一种凡人难以企及的虚幻而美妙的人生境界。  关于梅林的这首诗,在今天已然代表了人们对梅林这个介于仙凡之间的奇人最普遍的看法。而至于他是否是一个真正的名人,还是由那些盲从者根据头脑中那如诗如梦诗的幻想杜撰出来的,如今仍然是众说纷纭。这样的奇人异士也可能真的存在,而其所具有的丰富的知识和洞察力远超过他的实际年龄的看法似乎也算符合情理,就好比弗莱尔?伯坎,此人一生中所掌握的知识同样超乎寻常,就算普通人穷尽一生也无法望其项背。  乔弗雷,这位出身于莫芒斯的作家首先用拉丁文把有关梅林的诗歌及预言翻译成了散文。梅林,不仅是乔弗雷崇拜和敬仰的人物,同样也为大多数的资深编年史作家们所推崇。查理一世统治时期,在一部由托马斯?霍华德编撰出版的编年史中,关于梅林的生平经历以及他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推测和预言,都有着精彩的记述和演绎。在这部编年史们中,你也可以发现几则假预言,看样子它们都是出自霍华德本人的手笔。不过,由于霍华德的写作手法过于逼真、过于确定,乃至于没人会对那些流传久远的有关梅林的故事发生一丝一毫的怀疑。当谈及英国著名的君主“狮心王”理查一世时,哈霍华德这样写道:  狮心王镇压了那些造反的撒拉森人,  给自己赢回了许多光荣的战利品。  玫瑰(象征英国)和百合(象征法国)最初和睦一致  却为了分赃不均而虎视眈眈。  狮心王在海外一路高奏凯歌,  英格兰国却变得乌烟瘴气。  狮子将受困于牢笼,  付赎金再经千难万险,  才得以重见天日。  托马斯?霍华德的开诚布公,让他又大胆地将后来发生的那些事原原本本地告诉给读者。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在他的笔下,“篡位者”理查三世是怎样一副德性。他的笔触真是相当犀利:  一个驼子天生丑,  满口都是大板牙。第51节:受人尊敬的预言家们(2)  活像得罪了真善美之神。  出世脚丫先落地,  甫出娘胎就遭人骂。  他本来身居贱位,  却踩着没膝的鲜血,  一步一步往上爬。  荣华富贵与皇位  令他不顾一切去追求。  一旦黄袍加身,  他那可敬的尊荣,  即便是丑八怪也一样招人夸。  他自以为已经大权在握  岂料从国外来的仇敌就要杀回英格兰。  在这次事件之后的另一个预言说道,从罗马回来的前太子亨利八世将要成为英格兰国王。关于这位君主,预言中有这样的词句:“当他发怒时绝不饶恕任何一个男人,而当他欲火中烧是时也绝不会姑息迁就任何一个女人”。所以,到了他唯一的继承人——伊丽莎白一世时代,“同性恋和赌博也跟着出现了”。  霍华德大师所处的时代所发生的事件比较接近梅林的预言。梅林死后,众多其他预言家纷纷以梅林的名义预言着英格兰将要发生的事情,这些预言甚至还被散播到欧洲大陆。哈霍华德接着又给读者们留下了一道不解之谜,他:  “当大麻成熟等待收获的时候,  英格兰人要小心项上的人头。”  这个预言是如此的可怕,甚至有人想到应该把他给绞死——那个时代,如果预言无法应验,预言家将面临的就只有死亡。  关于这则预言他做过如下的解释:“HEMPE这个单词由五个字母组成,而亨利八世则生有五个子女,将二者联系在一起,这个预言就很容易破解了。H指英王亨利八世;E指他的儿子,王储爱德华;M指的是玛丽公主,她在爱德华之后继承了英国王位;P则代表了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他是玛丽的丈夫,通过往事联姻与玛丽共享英国王位;最后的那个字母E,当然就是后来的指伊丽莎白一世女王陛下了。女王的驾崩所导致的王位继承权问题,可能会在英国造成大量的纷争。”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所预言的王位纷争并没有发生。霍华德只好无赖的狡辩说:“纵然是如此,事实仍然证明了预言的准确性。在詹姆斯一世国王接任英国国王之后,宫廷内外死亡事件不断发生。不光是在伦敦,整个英格兰在7年后准会发生大乱子。”他的这番话倒与潘特弗兰克特?皮特曾经的一番狂言十分相似,此公曾大胆地预言说,约翰王将遭到废黜,而且不久之后就会死去。不过,约翰王还好端端地活在人世可皮特本人给判处绞刑吊死了。  在《英国编年史》一书中,科洛顿也对一位所谓的“预言家”做了一番趣味横生的描述。“与此同时”,他写道,“这些英格兰的信徒们替自己树立了一个新偶像——一个所谓的“先知”——彼得?维克弗里德。此人是约克郡人,早年间做过一段时间教士。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子,也是一个利欲熏心的商人。此刻,这位跳梁小丑大模大样地上场了。他首先骗取了众多凡夫俗子的信任,口沫横飞地宣扬说耶稣基督曾两次在他面前显灵。头一次是在约克郡,耶稣幻化成小孩的形状撞进他的怀里;而另一次则是在布姆弗莱特。基督降临之时,口中发出出一连串的低唤声:‘和平、和平、和平’。此外,他还领受了耶稣的一番教导。这番奇妙的经历被他添油加醋地告诉了主教大人。他还以众生万物起誓,只要忠心侍奉耶稣基督,就能领会到天堂的极乐和地狱的哀苦。英格兰王国里将会再次发生变乱,不过,他始终为耶稣而活。”  “这个道貌岸然的伪预言家还预测到,约翰王的在位时间不会超过下一个耶稣升天节——也就是在1211年5月的某一天(复活节40天之后的那个星期四),而巧的是,那一天正是约翰王加冕13周年的纪念日。那么,还在龙椅上的国王该怎么办?是罢黜还是被送上绞刑架,还是吧皇权拱手出让?关于这些,在先知彼得看来都无足轻重,具体该如何解决也该由英明的国王自己应对,他就算知道结果也不会泄露天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是,下一朝的天子既不是约翰王也不是他的子孙。”  当约翰王听到这个传言时,仅仅说了一句:“哼,该死的巫师,一派胡言。”言罢一笑置之。没成想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个荒谬绝伦的预言被冷落多时的王太子听到了。为防落下把柄授人以口实,太子下令禁止彼得出国,也不许他再胡说八道信口开河。不过要想叫一个整天游手好闲的混混闭嘴,从此不再惹是生非可那么容易。为维护国王的名誉,一干重臣们私下里将彼得悄悄逮了起来,并以诽谤罪将他关入大牢。这一切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就连国王也是一无所知。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关于国王的流言蜚语每天都在增加,其中多为荒诞不经的无稽之谈。其中却不乏有心人的刻意安排,同时,一些对现今的政权抱持着深切敌意的人也混杂在其中。群众中总是流传着似曾相识的语句:‘彼德?沃克菲尔德这样说’,‘他曾经做过那样的预言’……如此的喋喋不休,却在人们的口中不厌其烦地散布着。这位先知所说的一切谎言,人们一概坚信不疑。彼得所预言关于耶稣升天节的预言虽然过去了,可它造成的余波还在荡漾。  有人于是规劝国王:这个荒谬的预言已经为陛下带来了足够多的困扰,此人如此善用言辞蛊惑人心,下院已经有议员在反对朝廷了。同时,在出访欧洲高级教士的推波助澜下,彼得的这个谣言已经越过大西洋传到了法国皇帝的耳朵里,这令他产生了想要侵占英国的野心。要想避免不必要的祸患,应该迅速做出决断。约翰王于是下令将先知彼得及其党羽一并处于绞刑,免得谣言再度死灰复燃。第52节:大名鼎鼎的魔法师梅林  第五节大名鼎鼎的魔法师梅林  让我们把话题转回到梅林身上。即便是在当今,他的事迹仍在英格兰被广为传颂。伯恩斯曾说过一句名言,形容的是另一位家喻户晓的名人。现在,拿他的这句名言来评价梅林可说是再贴切不过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5
正序
倒序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2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3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4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5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