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业长青-2

休利特、帕卡德、默克、约翰逊和华森并非呆坐着问:“什么企业价值最能累积我们的财富?”或是问:“什么哲学印在光滑的纸上看起来会很棒?”或:“什么信念会取悦金融圈?”他们绝非如此!他们宣示内心的想法,宣示存在于他们肺腑里、铭刻在骨子里的信念。对他们来说,这样和呼吸一样自然,重点不在于他们相信什么信念,而在于他们对信念的信仰有多深(在于他们的组织多么持续一贯地相信这种信念)。此处要再度强调的是,关键的字眼是“真”--没有人工调料,没有糖精,完全百分之百纯度的真。目的目的是公司除了赚钱之外存在的根本原因,高瞻远瞩公司能够体会和达到这样的目的,是靠着询问帕卡德在本章前面所提的问题(“我首先想探讨一家公司存在的理由,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会在一起?我想,很多人误以为公司存在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这一点其实只是一家公司存在的一种重要结果,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入地去发现我们存在的真正原因”)。目的不必独一无二。两家公司非常可能拥有很相似的目的,就像两家公司非常可能都坚信正直之类的价值一样。目的的主要作用是指引和激励,不见得是要造成不同。例如,很多公司可能和惠普公司一样,以利用电子器材促成科学进步、增进人类的福祉、对社会作出贡献为目的。问题是他们是否像惠普一样深信这一点,并且始终遵循不渝?目的和核心价值一样,关键在于真实,不在于与众不同。目的如果经过适当的构思,可以成为基础广泛、根本而长盛不衰的东西。良好的目的应该用来长年指导和激励组织--说不定可以长达一世纪以上。罗伊·魏吉罗在谈到默克的目的,描述其长盛不衰的角色时,瞻望到一百年以后。他说:想像我们全都突然间被送到了2091年,由于无法预测的发展,(我们的策略和方法)大部分都改变了,但是不管我们公司发生什么变化,我们会发现一件事情、一件最要紧的事情……就是默克人的精神依然如故。一个世纪之后,我相信我们仍然会感觉到同样的团队精神……我最相信这一点,因为默克公司献身对抗疾并解除痛苦和协助大家,是一种正义的事业--一种可以激励大家憧憬、从事的伟大事业。这是不受时间限制的事业,会领导默克人在未来一百年里,创造更大的成就。确实如此,高瞻远瞩公司会持续不断地追求其目的,但是,就像追逐地平线或指引方向的星星一样,永远不会完全达成或完成目的,沃特·迪斯尼下面的谈话深得目的之精义:“只要世界上还有想像力存在,迪斯尼乐园就永远不会完工。”无论波音怎样做,永远不会超出航空科技的尽头,世界永远需要像试飞员伊格这样志在凌云的企业精英。惠普公司绝不可能到某一天可以说:“已经没有我们可以贡献的地方了。”通用电气利用科技和创新改善生活品质的重大责任,永远没有完成的时候。马利奥特可以不断演变,从艾德熊啤酒小店,变成连锁食品店、空中厨房、旅馆,21世纪还可能发展出谁也不知道的事业,但是绝对不会超出“让离家在外的人觉得置身朋友当中,而且真正受人欢迎”的根本任务。摩托罗拉可以不断演变,从修理家庭收音机电池消除器开始,演进到制造汽车收音机、家用电视机,再到半导体、集成电路、移动通信,再到卫星系统。21世纪还可能发展出谁也不知道的事业,可是绝对不会超出追求“以公平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品质优异的产品和服务,光荣地服务于社会”的根本目的。迪斯尼可以不断演变,从廉价的卡通变成整部的动画电影,到米老鼠俱乐部、迪斯尼乐园、大热门电影,再到欧洲迪斯尼乐园,21世纪还可能发展出谁也人知道的事业,却永远不可能超出“带给千百万人快乐”的核心工作。索尼可以不断演变,从制造电饭堡和粗糙的电热毯,到制造录音机、晶体管收音机,到特丽珑彩电、录像机、随身听,再到机器人系统,21世纪还对能发展出谁也不知道的事业,但是绝对不会超越应用科技创新,为人类带来“说不尽的快乐和福祉,以及提升(日本)文化”的核心目的。简单地说,高瞻远瞩公司可以而且经常演变,进入今人惊喜的新事业,却仍然受核心目的指引。这点有很大的意义,就是如果你替自己的组织思考目的,我们鼓励你不要只就你的产品线或顾客层写下特定的说明(我们存在的目的是替某些顾客制造某些产品)。例如,对迪斯尼来说、“我们存在,是为了替小核制作卡通”,这必然是个差劲的目的宣言,既不引人入胜,也没有足可延续百年的弹性;但是,“用我们的想像力,带给千百万人快乐”,就是让人动容的日的,且容易延续百年。重要的步骤是为组织的生存寻找深层的根本的原因。要达到这个目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提出下面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干脆把这个组织关闭,出售资产,获取利润?”然后致力寻找现在和百年后同样正确的答案。我们要清楚地表明:我们在所有高瞻远瞩公司中都没有发现明白而正式的目的宣言,我们发现,目的有时候是用暗示或非正式的方式声明的。但是,因为目的和核心价值(18家高瞻远瞩公司的核心价值都很明确)的作用和特点的差别很大,而目因为本研究里的13家公司在公司历史的某一个阶段都有和目的类似的宣言(有的是正式而明白的,有的是非正式而隐含的),因此,定出公司的目的,使之成为核心理念一个明白、特定的部分,的确大有用处。我们发现,大多数公司因在他们的核心理念中宣示核心价值和目换而受益。我们鼓励你也这样做。对非CEO的建议虽然我们从整个公司的角度写了这一章,我们发现,相同的构想可以适用于各级经理,绝对没有理由说你不能替自己的科、处、部制定核心理念。如果你的公司拥有强烈的公司的整体理念,你的部门的理念自然会受那种理念限制--特别是会受核心价值限制,但是,你仍然可以拥有合乎本身旨趣的理念,而且肯定可以替自己的下层组织制定一个目的,例如,它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它不再存在,会有什么损失?如果你的公司没有整体的理念,你仍然可以在你这级组织制定一种理念,而且你会有更大的自由度。不该因为整个公司没有明确的理念,就表示你的部门不应拥有一种理念!此外,你可以因为在自己的层级制定理念成为模范,而扮演关键的角色,进而敦促公司制定出理念。人们见过一些公司的下级团体因为在内部起到模范作用,对整个公司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对新创企业和中小企业经理的建议并非所有高瞻远瞩公司创业时都有明白规定的核心理念。有几家公司的确有,例如,罗伯特·约翰逊从孕育强生时对公司的目的就拥有了一种意识(减轻病痛)。索尼的井深大在 1946年撰写公司的说明书时,也和约翰逊一样。但是,其他公司,像惠普和摩托罗拉,在稳步走过草创期之前,并没有写下公司的理念,他们经常是在创办之后10年左右、成为大公司之前写下的。大多数高瞻远瞩公司在早期只是设法起步,开始向前冲,一直到公司逐步演变后,理念才渐渐清楚。所以,如果你因为还处在推动公司前进的门槛上,还没有制定一种核心理念,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这件事办得越早越好,事实上,如果你抽空着看本书,我们鼓励你现在就抽出时间制定你的理念。4保存核心,刺激进步保罗·盖尔又敦促我们继续前进,为动而动……他敦促我们不断自我革新……变化很重要,但是,纯粹的变化会受到限制。不错,自我革新是变化,是要求“用不同的方式做事”,是愿意更动和重做,但是也要珍惜已经证明的基本原则。摩托罗拉前CEO罗特伯·盖尔文1991年“原则的一贯性给我们以方向……自从公司在1837年创立以来,(某些原则)已经成为宝洁的特质。宝洁虽然是以进步和成长为导向,但重要的是,员工要了解公司而不只是关心成果,还要关心成果是怎么获得的。”宝洁前总裁艾德·哈尼斯1971年前一章说明核心理念是高瞻远瞩公司的基本因素,但是,光靠核心理念,不曾而且的确不能造就出高瞻远瞩公司。一家公司即使拥有世界上最珍贵、最有意义的核心理念,如果只是无所事事,或是拒绝改变,世界也会抛弃它。就像沃尔顿所说的:“你不能只是继续做以前行得通的事情,因为你四周的每样事情都在变化。想要成功,你必须站在变化的前面。”同样的,小华森在他的小册子《企业及其信念》里,深刻地记下一个惊人的警告:一个企业组织如果要应付世事不断娈化的挑战,除了“基本的”信念之外,企业在向前进时,必须准备改变本身的一切……组织中惟一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应该是它营业的基本哲学。我们相信,IBM在 8O年代末期和 9O牛代初期开始丧失了高瞻远瞩公司的地位,原因之一是忘记了华森敏锐的警告。我们在IBM的白衬衫、蓝西装、特定的政策、特定的程序、组织阶层、大型计算机--或者就事论事,在所有的计算机上,都看不到IBM“三项基本信念”的影子。蓝西装和白衬衫不是核心价值,大型计算机不是核心价值,特定的政策、程序和做法也不是核心价值。除了本身的核心价值之外,IBM应该更勇猛地改变一切,但实际并非如此。IBM固守策略和营运性做法、固守核心价值的文化表象太久了。我们发现,许多公司因为把核心理念和非核心的特定做法混为一谈而陷入闭境。把核心理念和非核心的做法混为一谈时,公司可能在非核心的事物上--追求适应和前进时应该改变的事物--固守太久。我们因此得到一个重要的观点:高瞻远瞩公司小心地保护和保护核心价值。但是核心理念的所有表象却都可以改变和演进。例如:·在惠普的核心理念中,“尊重和关心每个员工”是恒久不变的部分;每天上午十点送水果和甜甜圈给所有员工则是可以改变的非核心做法。·沃尔玛的核心理念中,“超出顾客的期望”是恒久不变的部分;在大门口招呼招呼顾客是可以改变的非核心做法。·波音的核心理念中,“领导航空工业,永为先驱”是恒久个变的部分;致力制造大型喷气式客机是可以改变的非核心部分。·3M的核心理念中,“尊重个人的首创精神”是恒久不变的部分;“15%的规定”(科技人员可以把15%的时间花在自选的研究计划上)是可以改变的非核心做法。·诺世全的核心理念中,“服务顾客重于一切”是恒久不变的部分;注重区域性差异、大厅钢琴演奏和超量库存管理是可以改变的做法。·默克的核心理念中,“我们从事保存和改善生命的事业”是恒久不变的那分;致力研究特定的疾病是可以改变的策略。最重要的,是不要把核心理念与文化、战略、战术、作业、政策或其他非核心的做法混为一谈。日久年深之后,文化标准必须改变,策略必须改变、产品线必须改变,目标必须改变,权限必须改变,管理政策必须改变、组织结构必须改变、奖励制度必须改变。到最后,公司如果想成为高瞻远瞩公司,惟一不应该改变的是核心理念。我们由此得出本书的中心观念,亦即“保存核心和刺激进步”的根本动力是高瞻远瞩公司的基矗本章简略介绍这个根本观念,说明一种作为后盾的组织架构,为后文十多个详细的故事和特定例子提供背景。>>追求进步的驱动力在高瞻远瞩公司中,核心理念和一心一意追求进步的驱动力携手合作,驱动所有不属于核心理念的东西变化和进步。追求进步的驱动力源自人类一种深层的冲动,一种探索、创造、发现、希望、成功、改变和改善的冲动。追求进步的驱动力不是一种枯燥的理性认知,不是认定“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进步是健康的”,或“健全的组织应该改变和改善”或“我们应该拥有目标”,而是一种深入内心、具有强迫性、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原动力。就是这种驱动力,使沃尔顿在他宝贵生命的最后几天里,花时间与来医院病房里看他的当地商店经理讨论当周的销售数字。马利奥特也有同样的驱动力,他的座右铭是“不断地保持建设性,做有建设性的事情,一直死而后已……让每天都过得有价值,直到尽头。”就是这种驱动力,促使花旗集团在规模仍然很小时就定下目标,要成为遍布世界的金融机构,当时这个目标即使不算是愚勇,也算可笑。就是这种驱动力,使迪斯尼辟建迪斯尼乐园,在根本没有市场资料预示这么疯狂的梦想有没有需求时,就拿公司名声作赌注。就是这种驱动力,驱使福特把前途下注在“使汽车大众化”的人胆目标上,从而在世界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就是这种驱动力,促使摩托罗拉遵循“为动而动”的座右铭,驱动公司从制造电池消除器和汽车收音机,到生产电视机、微处理器、移动通讯设备和环绕地球的卫星,并且追求令人望之生畏的“六希格玛”品质标准(每1OO万只有3.4件次品)。罗伯特·盖尔文用“自我革新”这个词来描述摩托罗拉内部追求进步的驱动力:自我革新是公司向前冲刺的力量,实际上,家父自从1928年创立公司,生产B型电池消除器时,就开始寻找替代的产品,因为可以预见消除器在 1930年就会过时。在自我革新方面,他从来没有停顿过,我们也没有停顿过……自我革新这种理想不易捉摸,可以使创造性构想扩散……只有受过这种理想熏陶,而且毫不吝惜地奉献、致力追求全新构想所含有的风险和希望的人,才能茁壮成长。就是这种追求进步的驱动力,促使3M不断实验和解决其他公司根本还没有看出来的问题,因而创造防水砂纸、思高牌胶带、“如意贴”便条之类极为流行的产品。这种驱动力促使宝洁在 19世纪8O年代开风气之先,采取了员工分红入股的方案,很久之后.这种措施才成为流行的事情。这种驱动力促使索尼早在5O年代在其他公司还没有行动之前,就证明晶体管产品有商业化的可能。这种驱动力使波音几次从事商业史上最大胆的豪赌,包括在市场需求极不确定时就决定制造波音747喷气式客机。其实早在波音公司创业初期,威廉·波音就明白宣示过这种驱动力。他说:谁都不应该用“做不到”这一说法排斥新颖的创意。我们的工作是持续不断地研究和实验,一旦实验室研究的成果可行,就应用到生产上。我们不能错过飞行和飞行设备新的进展。的确如此,追求进步的驱动力对现状永远不会满足,即使现状运作得很顺利也是如此。在任何状况下,高瞻远瞩公司追求进步的驱动力都不会满足,即使公司已经获致惊人成就也一样。就像亨利·福特所说的:“我们永远可以做得更好,永远可以进步,永远可以发现新的可能性。你必须不断地向前做下去。”内部的驱动力就像核心理念一样,追求进步的驱动力是一种内部动力,不待外在世界提醒“该是改变的时候了”,或“该是改进的时候了’”,或“该是发明一些新事物的时候了”。绝非如此,就像伟大艺术家或多产的发明家内心的动力一样,追求进步的驱动力就在那里,向外和向前推进,你不必等待外在环境的要求才去创造迫斯尼乐园、建造波音747客机、追求六位西格玛的超高品质、发明 3M“如意贴”便条、在19世纪80年代制定员工分红入股办法,或是在临终前会见一位商店经理。这种事情是发自内心。追求进步的迫切欲望。在高瞻远瞩公司里,更进一步做得更好、创造新的可能性的欲望,不需要外界的肯定高瞻远瞩公司靠着追求进步的驱动力,展现出自信和自我批评的强力组合。自信使高瞻远瞩公司可以设定大胆的目标、做出努敢敢果断的行动,有时候勇敢反抗业界的凡俗之见或策略性的谨慎。高瞻远瞩公司从没想过白己不能打败命运,完成伟大的使命,成为真正杰出的公司。另一方面,在外在世界还没有要求改变和改善前,自我批评就会促成公司自我诱导出改变和改善。因此,一家高瞻远瞩公司会成为本身最严厉的批评者。也因此,迫求进步的驱动力会从公司内部促使一切不属于核心理念的东西持续不断地改变和前进。有人恭维诺世全的客户服务大有成就时,布鲁斯·诺斯特龙则回答说:“我们不想谈论我们的服务,我们不像大家口碑所说的那么好。名声是很脆弱的事情,你必须日日夜夜、时时刻刻这样做。”请你注意其中所蕴含的自我约束的严厉规律。惠普一位营销经理谈到绝不让手下以既有的成就自满时,请你注意他所描述的内部动力:我们以自己的成功为荣,也欢欣庆祝。但是,想出未来怎么做得更好,才真正令人意气风发。看看自己可以做到多好,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过程,没有一条终点线可以让我们说:“我们已经到达了。”我从不希望我们对自己的成就满意,因为这是堕落的开始。>>保存核心与刺激进步看看下表,注意核心理念和追求进步的驱动力之间的强力互动:核心理念追求进步的驱动力l提供一贯和稳定性促成持续不断的变化(新方向、新方法、新策略等)2在地下打好相当稳固的基桩鞭策持久不停的运动(追求目标、改善、梦想等新的形态)3限制公司可能的行动和方向(限于符合公司理念的内容)扩增公司可能方式的数目和类别4具有明确的内容(这是我们的核心理念,任何进步都好)可以不需具体内容(只要符合我们的理念,就不会背离)5设计一种核心理念,本质上是一种保守行动表明追求进步的驱动力,可以带来重大、激烈和革命性的变化核心和进步间的互动是本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高瞻远瞩公司根据兼容并蓄的精神,不寻求核心和进步之间的平衡,而是寻求同时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进步。的确如此,核心理念和追求进步的驱动力像中国的阴阳八卦一样,在高瞻远瞩公司中和平共存,彼此互相协助、补足和强化。·核心理念提供一贯的基础,使高瞻远瞩公司可以据以演进、实验和改变,而获致进步,因为明确了解什么是核心(因此相当固定),公司更容易在不属于核心的所有事情上追求变化和行动。·追求进步的驱动力强化核心理念,因为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变化和前进,坚持这种核心理念的公司在变化无常的世界上便会落伍,不再强大,甚至不能再生存。虽然核心理念和追求进步的驱动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特定的个人,但极为高瞻远瞩公司都能把个人的核心理念制定成制度,融入组织结构中,这些因素并非只是以普遍的理想或文化存在。极为高瞻远瞩公司不只是环绕着核心和进步,拥有一些模糊的意愿或激越的热忱而已;极为高瞻远瞩公司确实拥有这些东西,但是也拥有具体有形的机能,以便保存核心理念,刺激进步。迪斯尼并非让自己的核心理念随机起伏,而是创设迪斯尼大学,要求每一个员工参加“迪斯尼传统”研讨会。惠普不只是谈论惠普风范,也制定家教般的内部晋升政策,并把公司哲学转化成许多方面的措施,用来评估和提升员工,使得任何行为模式不密切契合惠普风范的员工,几乎不可能成为高级经理人。马利奥特不只是谈论公司的核心价值,也制定严格筛选员工的机制、教导程序和复杂的顾客反馈循环。诺世全不是空谈完美的顾客服务,而是创造一种以服务为宗旨、并用有形的奖惩制度--服务顾客表现优异的“诺世全人”成为待遇优厚的英雄,对待顾客恶劣的人会立刻被公司赶走。摩托罗拉不只是宣扬品质,也坚决追求惊人的六希格玛质量管理目标和鲍尔德里奇国家品质奖。通用电气不只是在2O世纪初宣布持续不断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还创设世界最早的工业研发实验室。波音不只是梦想成为航空业的领导先驱,也义无反顾地推动波音747之类的大胆计划。实际上,如果这个计划失败,可能使公司走上倒闭之路。宝洁不只认为自我规定的进步是好主意,还制定一种结构,使公司不同的产品线之间激烈竞争,因此用制度化的内部竞争做为强力刺激进步的机制。3M在鼓励个人主动和创新方面不只是给予口头奖励而已,公司还采用分权制度,容许研究人员有15%的时间进行他们喜爱爱的任何计划。公司还创设一个内部的创业投资基金,制定一条规则,规定每个部门年销售额的25%应该来自最近5年推出的产品。有形、具体、特定、实在。看看高瞻远瞩公司的内部,你会发现好像一座时钟一样滴滴答答,呜呜有声,或是嗡嗡作响,到处回旋转动,配合运行、拍击。你在这种公司的上上下下都可以看到核心理念和追求进步的驱动力有形的表征。有意图是好事,但是,把意图转化为具体事项、变成有约束力的机制,才能分出高下,决定是成为高瞻远瞩公司,还是永远空想而己。我们发现,有些组织通常都有伟大的意图和鼓舞人心的梦想,但是,它们没有采取关键的行动,把意图转化为有形的办法。更糟的是,它们经常容忍违反崇高志趣的组织特质、战略和战术,因而产生混淆和嘲笑的态度。在滴答作响的时钟里,器械和机制不会彼此摩擦,而是同步运作、彼此配合,以便保存核心和刺激进步。构建高瞻远瞩公司的人,在战略、战术、组织制度、结构、奖励制度、建筑蓝图、岗位设计--在一切事物上--都寻求配合。>>CEO、经理W和创业家明灯我们和实际工作的经理人合作时,发现把我们研究所得的所有关键构想整理出来,成为一个整体结构,可以让他们在诊断和设计自己的组织时,当作观念上的指引。我们的结构有两个层次,如图4.1所示。结构的上层包括前面章节讨论过的要素,即有造钟导向(见第2章)、阴阳的象征(第2章“插曲”部分)、核心理念(见第3章)和追求进步的驱动力(见本章前面的讨论)。你可以把上层想成一组无形的指导方针,是成为高瞻远瞩公司的必要条件,但是,不管这些无形的因素有多重要,都不足以造就出高瞻远瞩公司。要成为高瞻远瞩公司,必须把这些无形的东西转化成为整个结构中的第二层,这一点是大多数公司不及格的地方。图4.1观念结构如果你从事构建和管理一个组织,本书可供采用的最重要的一点,是配合保存核心及刺激进步的心态创造有形机制。这是造钟的根本要义。的确如此,如果要我们把6年的研究项目萃取精华,形成一个关键的观念,使之最能表达有关构建高瞻远瞩公司所需的信息,我们就会画这个太极图。在后面几章里,我们会说明保存核心和刺激进步的特殊方法,这两点就是高瞻远瞩公司和对照公司不同的地方,最后一章将探讨配合的问题。这些章节可以分为以下5类:·胆大包天的目标:探讨高瞻远瞩公司从事大胆、具有挑战性--而且经常具有高风险--的目标及计划,并投入诸多努力的情形。(刺激进步)·像宗教一样的文化:只有相信高瞻远瞩公司核心理念的人,这些公司才是他们绝佳的工作场所;不符合公司理念的人会像病毒一样被排除。(保存核心)·多方尝试,保存有用的部分:探讨高瞻远瞩公司大量的行动和实验,这些实验经常都是未经计划、没有确定方向却能产生新颖和意外的进步之路,使高瞻远瞩公司模仿生物物种的进化。(刺激进步)·自行培养的经理人:探讨高瞻远瞩公司从内部提拔人才,只有长时间浸淫在公司核心理念里的人才会升到高层。(保存核心)·永远不够好:探讨持续不断、一心一意追求自我改进的程序,目标是要越做越好,永远追求更好。(刺激进步)我们会提供例证、轶事和系统的证据,支持和说明上述每一种方法。在你阅读以下各章时,我们鼓励你用我们的整体结构,作为诊断你自己的组织的指导:·组织的观点是否已从报时改为造钟?·组织是否排斥非此即波的二分法,采用兼容并蓄的融合法?·组织是否有一个核心理念--赚钱之外的核心价值和目的?·组织是否有追求进步的驱动力--在核心理念以外的其他事项,是否有一种几乎与生俱来、追求改变和前进的冲动?·组织是否透过有形的做法,例如,制定胆大包天的目标、自行培养经理、采用本书后面章节所描述的其他做法以保存核心和刺激进步?·组织内部是否协同一致,使大家得到始终如一的信号,强化大家的行为,支持核心理念,达成所期望的进步?看完后面6章后,你心里应该记得一长串实际、有用、特别的东西,让你用在自己的组织里,使公司变得更高瞻远瞩。不论你是CEO、经理、员工还是企业家,你都可以实施这些构想。5胆大包天的目标“尝试伟大的事情,赢取光荣的胜利,即使遭遇失败,也远胜过与既不享受多少东西、也不承受多少痛苦的可怜虫为伍,因为他们活在不知战胜和败退为何物的灰色朦胧地带。”西奥多·罗斯福1899年“我们极力工作(以求实现我们的目标),因为我们没有恐惧,我们可以做更激烈的事情。”索尼创始人井深大1991年“我做过的事情当中,最重要的是协调替我们工作的人才,为他们指点一些目标。”迪斯尼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1954年假设你是 1952年波音管理层的一员,你的工程师有个构想,要制造一种较大的民航机,你公司在民航机市场几乎无足轻重,过去涉足民航机市场的尝试始终是失败。你公司过去主要是替军人制造飞机(B-17空中堡垒轰炸机、B-29超级堡垒轰炸机、B-52喷气式轰炸机),你公司五分之四的业务来自一位顾客:美国空军。此外,你的销售人员报告说,美国和欧洲的航空公司表示,对波音制造的民航机没有什么兴趣,航空公司有一种反波音的偏见,“他们就会制造优异的轰炸机,如此而已”。没有一家飞机制造公司证明民用喷气式飞机有市场,竞争对手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相信螺旋桨飞机会继续主宰民航机市常你公司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把员工从5l 000人裁减到7 5OO人的痛苦经验记忆犹新,而且你估计为了这个重大的新计划,为了开发这种喷气式客机的原型,大约要耗费过去5年平均年度税后纯利的3倍,大致是你公司整个净值的四分之一。(幸运的是,你相信你也可以把这种喷气式飞机卖给军方,作为空军的空中加油机,但是,你仍然需要拿你公司1500万美元的资金作赌注,来开发原型机。)你该怎么办?如果你是波音公司管理层的一员,你会对抗不利的形势,制定致力于成为民航机市场领导厂商的大胆目标,你制造了这种喷气式客机,把它叫做波音7O7,就此把世界带进了喷气式时代。相形之下,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后来成为麦道公司,在我们的研究中,是波音的对照公司)却做出明确的决定:固守活塞螺旋桨,对于民航喷气式客机采取俟机而动的慎重做法,道格拉斯等啊等,看到波音飞机从自己眼前飞过去,夺取了民航机市场的主控权。甚至迟至1957年--照《商业周刊》的说法,这一年“航空公司都争先恐后,急着淘汰螺旋桨飞机了”--道格拉斯仍然没有喷气式客机可以出售,到1958年,道格拉斯终于推出DC-8型喷气式客机,但是,此后就再也没有赶上波音。你可能会想:“波音或许只是幸运吧?事后来看,波音的确精明,不过,当初也可能容易走错。”说得好,我们也想同意这个说法。但有一件事我们不同意,因为波音投身大胆而艰巨的挑战,有着长远而一贯的历史。我们回头看看,早在3O年代,波音就有过这种大胆献身的行为。当时波音定出成为军用飞机市场主力厂商的目标,把公司的前途赌在P-26军用机上,接着又把公司的命运赌在B-17空中堡垒轰炸机上。这种行为模式在5O年代并未结束,波音把前途系在波音7O7之上,到60年代初期开发波音727时,波音把一家潜在客户(东方航空公司)的要求化为对旗下工程师清楚、精确--而且几近不可能--的挑战:建造一种喷气式客机,可在纽约拉瓜迪亚机场4-22号跑道(长仅4,86O英尺,比当时既有喷气式客机所需要的跑道短多了)上降落,要能从纽约直飞迈阿密不必落地,而且宽度又够放一排六个座位,还要能够载客131人,又要符合波音坚固耐用的高标准。波音的工程师获得重大突破,制造出了波音727飞机,主要原因是--别无选择。相形之下,道格拉斯却反应缓慢,一直到波音727问世两年后才推出DC-9型喷气式客机,使道格拉斯在民航机市场上再度落入波音之后,而且当时波音已经开发出另一种良好的短程客机--波音737。从理论上来说,道格拉斯应和波音一样快速回应东方航空公司的挑战,但是,道格拉斯没有这样做。(此处谈一个闲话,波音对727型客机市场规模的原始估计是300架,最后卖出1800多架。波音727型飞机已成为航空业广为应用的短程客机。) 1965年,波音做了企业史上最大胆的行动之一,决定进行波音747巨天霸喷气式客机计划。但这个决定几乎毁了波音公司。在做最后决策的董事会会议上,一位董事说:“要是(747)计划不成功,我们总是可以抽腿。”波音董事长艾伦强硬地回答说:“抽腿?如果波音说我们要制造这种飞机,我们就会造出来,即使是耗尽整个公司的资源也要造出来!”的确如此,就像推动P-26、B-17、波音707、727一样,波音义无反顾地投身制造747--在财务、心理和宣传方面都全力投入,在747开发期间,一位参观波音的人说:“呃,艾伦先生,(波音)在那架飞机上寄托了许多希望,如果第一架飞机在起飞时坠毁,你该怎么办?”艾伦停顿了好一阵子才回答说:“我宁可谈一些愉快的事情--譬如核战争。”对手麦道像制造DC-8和DC-9一样,迟迟不投身制造巨无霜客机的计划,再度陷入另一回合苦苦追赶波音的困境,麦道的对抗机种DC-10在市场上的地位迄今没有赶上747客机。>>刺激进步的强大机能高瞻远瞩公司如何应用大胆的目标作为特别有力的机制以刺激进步?波音就是典范。我们把这种任务叫做胆大包天的日标。胆大包天的目标不是高瞻远瞩公司刺激进步的惟一强力机制,而且并非所有高瞻远瞩公司都大量应用这种方法(有些公司,像3M和惠普,基本上喜欢依靠其他机制来刺激进步,后面我们会讨论到)。但是,在我们研究的总共36家、配成18对的公司中,我们发现,在14家高瞻远瞩公司里,应用这种机制的证据比较多,相对照的14家公司应用这种机制的证据则较少。有3组配对公司(3M与诺顿、强生与必治妥、诺世全与梅维尔)在运用胆大包天的目标方面分辨不出差异,只有一对(惠普与德州仪器)对照公司应用胆大包天目标的证据比高瞻远瞩公司多。所有的公司都有目标,但是,只拥有目标和献身于惊人的艰巨挑战不同。后者就像攀登高峰一样。想想美国在6O年代的登月任务,肯尼迪总统和他的顾问本来可以走进会议室里,拟出“我们要加强我国的太空计划”或其他类似的空洞声明。在1961年时,最乐观的科学评估认为,登月任务成功的机会只有50%,事实上,大多数专家更为悲观。但是,肯尼迫总统在1961年5月2O日声明:“我国要致力在未来1O年内实现送人登陆月球,并且安全返回地球的任务”美国国会同意他的声明,立刻拨出 549亿美元,而且同意在以后5年里拨出数十亿美元的经费。就成功的机会来说,这种大胆的目标在当时的确是荒谬无比,但也是使美国摆脱50年代及艾森豪威尔时代造成的虚弱而奋勇向前的一种强大机制。明确、动人的目标像登月任务一样,真正胆大包天的目标都明确、动人,是众志成城的重心,经常创造出惊人的团队精神。这种目标有一个明确的终点线,达成目标时,组织上下都会知道;人人都喜欢有一条终点线可以冲刺。胆大包天的目标可以促使大家团结一这种目标光芒四射、动人心弦,是有形而高度集中的东西,能够激发所有人的力量,只需略加解释,或者根本不需要解释,大家立刻就能了解。登月任务不需要一个专门委员会花费时间,咬文嚼字,把目标化成繁琐不堪、毫无意义、教人无法记得的“任务声明”,根本不必如此。目标本身--要攀登的高峰--易于了解,本身就太动人心魄,所以可以用数百种不同的方式轻易地让每一个人了解。一支探险队出发去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不需要3页复杂的“任务声明”来解释珠穆朗玛峰是什么。想想你们的组织里是不是流传冗长的声明,却不能激发明确动人的大胆目标,不能像登月任务、攀登珠穆朗玛峰或本章所说胆大包天的企业目标一样?我们看过的大多数公司的声明当中,有些虽然有助于保存核心,却几乎完全不能激发勇猛向前的行动。如果你刺激进步,我们鼓励你超越传统的公司声明,考虑胆大包大目标的强大机制。想想通用电气一类公司面临的挑战。CEO韦尔奇宣称,公司的第一步--在所有其他步骤之前--“是用普遍而清楚的名词界定公司的命运,公司需要一个至关重要、伟大而易懂的讯息。”像什么呢?通用拿出了下面的讯息:“在我们服务的每一个市场中,要成为数一数二的公司,并且改革公司,拥有小企业一般的速度和活力。”通用上上下下的员工都了解,而且记得这个胆大包大的目标。现在拿通用公司明确动人的胆大包天目标同西屋难以了解、不易记住的“远景宣言”做比较。西屋的宣言是在1989年制订的。通用电气西屋电气在我们服务的每一个市场中,要全面品质市场领袖成为数一数二的公司,并目改革科技驱动全球化公司,拥有小企业一般的速度和重点成长多元化活力。这里,问题不是通用拥有“正确的”目标,而西屋的目标是“错误的”。问题是通用的目标像登月任务一样清楚动人,较能刺激进步。一家公司是否拥有正确的胆大包天的目标?这个胆大包天的目标是否能使大家走向正确的方向?二者并非完全不相关,第一个问题没有抓住根本要点,要抓住胆大包天目标的基本重点,最好是问下面这些问题:“这种目标会刺激进步吗?会创造动力吗?会促使大家行动吗?会让人活力四射吗?他们会认为这种目标有刺激性、冒险性、令人激奋吗?他们愿意为此贡献创造力和精力吗?(请注意:这不仅表示出高瞻远瞩公司追求任何胆大包天的目标,同样重要的问题是:“这种目标符合我们的核心理念吗?”本章后文会详细探讨这一点。)以菲利普·莫里斯和雷诺烟草为例,1961年时雷诺规模最大,拥有最大的市场占有率(几乎达到35%),在香烟行业里拥有最高的获利能力;另一方面,菲利普·莫里斯排行业界第六,市场占有率不到10%。但是,菲利普·莫里斯有两点可以追求,雷诺则没有。第一点一定不能忽略,就是菲利普·莫里斯刚把一种鲜为人知、叫做“万宝路牌”的女性香烟重新定位,变成用牛仔做形象象征在一般市场销售,这一步后来证明是惊人的成功之举;第二点,菲利普·莫里斯有一个努力目标。菲利普·莫里斯虽遥遥落后,却制定了一个大胆的目标,要成为香烟行业里的通用汽车,在6O年代,成为“业界的通用汽车”,意思就是要成为世界性的首要厂商。当时菲利普·莫里斯投身在这个目标上,从第六大公司进到第五,再从第五进到第四,持续前进,一直到把长期盘踞冠军宝座的雷诺烟草赶下台为止。在这段期间里,雷诺展现的是守旧、老大和臃肿的气息,除了替股东赚取丰厚的投资回报之外,没有其他明确的野心可以激励员工。菲利普·莫里斯当然比雷诺容易表现,从后面赶上来推倒业界巨擘,像大卫对抗巨人一样,远比光是保持第一更能激励人心。和巨人作战的确惊险刺激,打败巨人更是让人兴奋莫名。事实上,6O年代有5家香烟公司落在雷诺后面,只有菲利普·莫里斯一家野心勃勃,订下从后面打倒巨人、成为业界通用汽车的目标,并且实现了。有时候我们们用菲利普·莫里斯的状况(经过掩饰,以免泄露底细),给受过良好战略规划训练的MBA学生处理,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认为这家公司应该追求这种大目标;有一位学生说:“‘他们没有适当的战略性资产和能力,他们应该坚守在自己占优势的市场区间。”菲利普·莫里斯当然可能做错,变成早已被人忘却的公司,我们也应该不会在这本书学写它。但同样肯定的是,如果菲利普·莫里斯懦弱地固守它的优势,不向巨人挑战,我们在这本书里也不会写到它。胆大包天的目标是一种英勇壮烈的、灰色的目标,这里理智和谨慎心态或许会说:“这样不合理。”但是追求进步的动力会说:无论如何,我们相信可以做到。”此处我们要再次指出,这些不只是目标,而是胆大包天的目标。另一个例子是亨利·福特这位企业家。他在 19O7年43岁时用“我们要让汽车大众化”这一胆大包天的目标,刺激他的公司奋力向前。福特宣称:(建造)一种供大多数人使用的汽车……这种汽车价格会非常低,低到任何一位薪水还过得去的人,都不会因买不起车而不能在上帝恩赐的开阔大地上和家人一起共享快乐、幸福的时光……每一个人都会买得起一部车,每一个人都会拥有一部车,马儿会从我们的公路上消失,汽生会被当成理所当然的东西。福特定下这个胆大包天的目标时,美国有3O多家汽车公司正在激烈竞争,以便在新兴的汽车市场里分一杯羹,福特只是其中一家。在这个混乱的新兴行业里,没有一家已经建立稳固、明确的主导地位,福特只占有15%的市常这个荒诞不经的野心激励了整个福特公司的设计部门,他们以狂热的步调,海大晚上工作到十点或十一点。设计部门的成员查尔斯·索伦森说:“有一次,福特先生和我工作了大约42个小时,停都没停过。”在这期间,通用汽车(本研究中福特的对照公司)看着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从2O%掉到 10%,福特则升为汽车工业的最大厂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福特达到汽车大众化的胆大包天目标后,没有再定出胆大包天的新目标,变成自满自适,看着通用定出同样大胆、要击败福特公司的目标。我们在此应该强调,胆大包天的目标只有在达成之前能够协助一个组织,福特患了所谓的“我们完成了”的病症。这是一种自满不振的毛玻一家公司实现一个胆大包天的目标,却没有设定新的胆大包大的目标,就可能出现这种毛玻(打个岔,如果你的组织有一个胆大包天的目标,或许你希望在完成现有的目标前想一想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组织陷在轻微不适的状态,或许你可以自问:你们是否曾经有过一个胆大包天的目标--不管是明示的还是暗示的--你们已经达成目标,却没有用新的目标来取代。)我们再看看另一家年轻小公司胆大包天目标的例子。50年代末期,东京通讯工业公司(一家相当小的公司,在日本以外无人知晓)决定不惜代价,抛弃本来的公司名称,改名索尼公司。这家公司的往来银行反对这一构想,说:“你们公司成立后,花了10年时间才使东京通讯工业的名号在这个行业里广为人知,经过这么久之后,你们打算做这种毫无意义的改变,到底是什么意思?”索尼的盛田昭夫只回答说,这样能够使公司扩展到世界各地,因为旧的名字外国人不容易念出来。你或许会认为,这种行动不是什么惊人之举,毕竟,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最后都要往海外市场发展,把公司名称从东京通讯工业改成索尼公司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改变,但是,你仔细看看盛田昭夫为了这个动作所提出来的原因,因为其中蕴藏着一个胆大包天的重大目标:虽然我们的公司还很,而且我们认为日本是一个相当大、有潜力、有活力的市抄…可是对我们来说,情况已经很明显,如果我们不把眼光放在国外营销上,我们绝对不会茁壮地成长为井深大和我梦想的那种公司。我们希望改变日本产品(在世界各地)品质低劣的形象。在5O年代,“日本制造”代表“廉价、低劣、品质差”。我们细读过有关索尼的资料后,断定索尼不但希望公司事业有成,还希望改变日本消费产品品质低劣的形象,成为最广为人知的公司。以一个员工不到一千人,根本没有海外知名度可言的公司来说,其志不校这不是索尼历史中第一个胆大包天的目标,例如,在1952年,索尼派出有限的工程人员,追求一个似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要制造一种“袖珍型”收音机,可以放在衬衫口袋里,并且因此可以普及世界各地。我们身处90年代,把迷你化视为理所当然,但在50年代初期,收音机是用真空管做的,要制造这么小的收音机,需要长期艰辛的尝试和重大的创新。世界上还没有一家公司成功地把晶体管技术应用在收音机这种消费产品上面。“不管会面临什么困难,我们都要研制出晶体管收音机,”井深大宣称,“我相信我们可以制造出收音机用的晶体管。”井深大把这个大胆的构想告诉一位外面的顾问时,这位顾问回答说:“晶体管收音机?你有没有搞错?即使是在美国,晶体管也只是用在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国防用途上。就算你们做得出应用晶体管的消费产品,谁买得起元件这么昂贵的收音机?”“大家都这么想,”井深大回答说:“都说晶体管在商业上行不通……这点使这件事更有意义。”事实上,索尼的工程师对于以索尼这么小的公司,要做外人认为愚不可及、甚至可能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都沉迷于这种梦想之中。结果,索尼制造出袖珍型收音机,实现了梦想,创造了一种普及全世界的产品。(索尼一位科学家因为在晶体管的发展上有所突破,最后获得了诺贝尔奖。)沃尔玛公司同样有设定胆大包天目标的形态,而且是从1945年萨姆·沃尔顿创立第一家廉价商店时就开始了。当时他的第一个目标是“在5年内,使我纽波特的小店成为阿肯色州最好、获利能力最高的杂货店。”要实现这个目标,这家店的销售额必须成长3倍以上,从年销售额72 000美元,增长到25万美元、这家店达到了目标,成为阿肯色州和附近5个州获利能力最高的商店。沃尔顿继续替他的公司设定同样惊人的目标,每过1O年就定出一个目标。1977年时,他定出的胆大包天的目标是:在4年内成为年销售额10亿美元的公司(亦即增长两倍以上)。但是,沃尔顿并不以此为满足,他继续替公司定出大胆的新目标。以 1990年为例,他定出一个新的目标:在公元2000年前,使公司拥有的商店数目倍增,并且使每平方尺的销售额增加60%。我们在一篇文章里谈到这个例子后,收到以公司为傲的沃尔玛董事罗伯特·康恩写来的下面这封信:你说得很正确,沃尔顿清楚表明一个目标,要在公元2000年前把商店的数目增加一倍,并且把每平方尺的销售金额提高60%。更重要的一点--也是大家没有注意到的--是他确实定出1250亿美元的明确目标!目前世界最大的零售商年销售额已经达到300亿美元,在1991年元月结束的一年里,沃尔玛的销售额达到32亿美元,并且成为美国和世界最大的零售商。全世界惟一达到年销售额1250亿美元的公司是通用汽车。我从1980年起担任沃尔玛的董事,我对沃尔顿所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有着充分信心。要是有人认为他在 1977年所订的目标胆大包天,现在的目标一定会吓死他们。管理顾问兼沃尔玛董事罗伯特·康恩谨启1992年1月10日这才是真正的胆大包天的目标!献身与风险不只是有一个目标会刺激进步,献身实现目标的程度也可以刺激进步。的确如此,如果实现目标不要求高度献身精神,这种目标也不能算是胆大包天的目标。例如,制造波音747飞机是一个很好的目标,甚至可能是大胆的目标,但是,‘制造这种飞机,即使耗尽整个公司的力量也在所不惜!罢庖幌咨砭袷拐飧瞿勘瓯涑沙沟锥ù蟀斓哪勘辍J率瞪希?0年代之初,这种“大鸟”的销售比预期缓慢时,波音受到沉重打击,从1969年到1971年的三年期间,波音总共裁掉86 OOO名员工,大约占所有员工的6O%。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有人在西雅图5号州际公路附近立了一个广告牌,上面写着:“谁最后离开西雅图,请把灯关掉好吗?”我们都知道,波音747变成航空业首屈一指的巨无霸客机,但是,从6O年代末期的观点来看,这个决定比现在困难多了。波音甘冒风险,采取这种大胆行动,才是重点。就像波音的例子所显示的,风险并非毫无痛苦,但留在舒适安全的地方丝毫不能刺激进步。我们在迪斯尼里也发现了同样的模式。迪斯尼在公司整个历史中,也靠着大胆--而且经常是冒险--献身于惊人的计划来刺激公司进步。沃尔特·迪斯尼在1934年决定做一件电影业前所未有的事情:创造一部动画电影长片。迪斯尼在创作白雪公主这部片子上投入了公司的大部分资源,不顾把这件事称做“迪斯尼蠢行”的大多数电影从业人士的冷嘲热讽。毕竟,有谁愿意看卡通电影长片呢?在经过2O年出品了一连串动画电影长片,包括《木偶奇遇记》、《幻想曲》和《小鹿班比》之后,迪斯尼又做出另一个冒险的决定,要做另一件“迪士尼古怪的构想”,建造一个非常新颖的娱乐园区,即后来闻名于世的迪斯尼乐园。到6O年代,迪斯尼公司根据迪斯尼临终时的愿望,再次在佛罗里达州建设更新更大的迪斯尼乐园。沃尔特·迪斯尼的哥哥罗伊负责完成这一重大决策。根据迈克尔·艾斯纳的说法:他几乎把生命奉献在实现他弟弟兴建佛罗里达州迪斯尼乐园的梦想上。他放弃应有的宝贵退休岁月,把迪斯尼注重的品质灌注到整个乐园的里里外外,直到整个计划完成,在开幕日亲自剪彩。他在完成这件大事后两个月去世。相形之下,哥伦比亚电影很少做什么大胆、高瞻远瞩或冒险的事情。哥伦比亚在三四十年代制作次级电影,在五六十年代制作一些好电影,但是,显然无意献身为未来的大业打算。迪斯尼大力推动佛罗里达州迪斯尼乐园时,经营哥伦比亚的人自认为自己“最重要的是--而且始终是……一群投资人,而不是经营者。”8O年代初期,哥伦比亚电影终于被人购并,迪斯尼则在打败一场敌意购并之后,勇猛地重振声势并追求更大胆的新目标--日本迪斯尼乐园和欧洲迪斯尼乐园。IBM和迪斯尼一样,也是在公司发展的重大关键时刻以献身胆大包天目标的决心,大力超过了竞争者宝来。我们特别要指出,IBM在6O年代初期用胆大包天的目标重新塑造了电脑工业。为了达成胆大包天的目标,IBM甘冒公司存亡的风险,进行了一个不是大获全胜,就是一败涂地的冒险:投资开发一种叫做36O系列的大型电脑。当时这是民间部门前所未有的最大商业技资计划,需要的财力比美国花在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还多。《财富》杂志把36O系列大型电脑称作“IBM 5O亿美元豪赌……可能是近代史上最冒险的商业判断。”在推出36O系列期间,IBM制造了将近6亿美元仍在生产过程的库存,几乎需要紧急贷款来支付员工薪水。尤有甚者,360系列会使IBM既有的产品几乎全部过时。IBM公布360系列大型电脑后,IBM既有产品的需求完全枯竭。IBM发现自己投身在一个不能回头、飞越深谷的长期跃进上,如果36O系列大型电脑失败,绝对不会有什么好下常《财富》杂志写道:“这件事大概可以比做通用汽车决定废弃所有现有的厂牌和车型,换成提供一系列彻底重新设计、燃油效率惊人的新型车,以满足从最高到最低的整个需求。”小华森写道:我们没有多少犯错误的空间。这是我做过的最大、最冒险的决策,我为这件事苦恼了很多个星期,但是,在我内心深处,我相信IBM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宝来(在本研究里IBM的对照公司)在电脑科技方面拥有领先IBM的优势,但是,在必须大胆献身电脑的时刻来临时,却采取了保守的对策,选择专注在比较旧式的计算机上。就像道格拉斯和波音的对照一样,宝来看着IBM取得市场的控制权。宝来当时的总裁雷·麦克唐纳在描述宝来这段历史时解释说:“1964年到1966年,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获利能力上,电脑研发计划受到限制,因为我们需要立刻改善获利状况。”就像前章讨论的核心理念一样,我们又一次看到,公司不把业务看成纯粹是尽力提高获利能力时,极度高瞻远瞩的行为才会出现。IBM一定要成为第一,之所以推动360系列大型电脑,不光是为了赚钱,而是因为他们是IBM。当然,IBM并不是一直都是这样的。回溯 1924年时,计算制表记录公司只不过是一百多家相当平凡、想要施展身手的中型公司中的一家。三年前,这家公司几乎破产,还是靠着大量借贷才熬过 1921年的经济衰退。公司主要是卖打卡钟和磅秤,只有52位业务代表能够完成销售任务。但是,老华森不希望看到公司继续平凡下去,他希望公司提高眼界,要比单调无趣的计算制表记录公司更上一层楼--远远超越这家公司。他希望公司改弦易辙,成为真正具有全球地位的伟大公司。所以,他改了公司的名称。我们今天认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名字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回到1924年,这个名字看来就近乎荒谬可笑。照小华森的说法是这样的:家父下班回来,拥抱家母,骄傲地宣布,从此以后,计算制表记录公司改称比较响亮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我站在客厅的走廊上想道:就凭那家小公司?家父心里想的一定是未来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他实际经营的公司仍然到处是叼着雪茄的家伙,卖的是咖啡研磨机和屠夫用的磅秤。改名字不是什么特别大不了的事情,但是早在1924年,就自称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而且真心希望如此,的的确确胆大包天(宝来在1953年前一直叫做宝来加法机器公司,我们感觉,员工展望未来时,宝来这个名称的影响一定不会比得上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即使是高度保守的宝洁,每隔一段时间也会运用一下胆大包天的目标。以1919年为例,宝洁制定一个目标,希望彻底改革分销制度,绕过批发商,直接接触零售商,以便提供员工稳定的就业(批发商订购大量产品,然后就像蛇大吃一顿要消化一样,会躺着几个月不动,因而迫使宝洁随着需求的起伏,陷入忽而雇人、忽而裁员的变化〕。奥斯卡·席士格在《宝洁展望明天》一书里描述了公司内部就这一目标所发生的辩论:“我们必须把账户的数目从两万家增加到4O万家,”会计人员抱怨说,“你们知道这样对我们的会计成本有什么影响吗?”“我们必须在全国各地开设几百个仓库,”经销部门指出,“我们必须雇用全美国各地的货运公司来送货给这些零售商店。”“批发商的宝洁产品生意被剥夺后会不会愤恨之至,开始拒绝销货给任何直接和宝洁打交道的商店?”有些经理问道,“这样会毁了我们的。”“宝洁怎么可能建立一支规模庞大,能够拜访全美国每一家小杂货商店的销售人员队伍呢?”销售部门的人问道,“这个销售部门的人数一定得比美国陆军的人数还多。”宝洁当时的总裁杜普利深信宝洁有能力克服这些困难。他认为,为了稳定的就业,值得冒这个险(他这么有信心,原因之一是在新英格兰直接接触零售商的实验成功)。宝洁径自推动这一构想,也想出让这种制度运作的方法。到 1923年,宝洁已经达到了目标。报纸上有一篇文章宣布说: 1923年8月 1日,宝洁公司宣布一个声明,超出劳工界和工业界日常关注的事情,就是向公司分布在美国3O个城市的工厂和办公室员工提出稳定就业的保证。这种划时代的宣布表示,在美国工业里,首次有一家美国最大的公司保证数千名员工全年可以稳定就业,而不论业务是否出现季节性的衰退。杜普利在描述这种决心时解释说:我们喜爱尝试不实际和不可能的事情,好证明事情不但可行,而且可能实现--最重要的是这种事情必须正确……你会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如果事情运作顺利,你会放手行动;如果事情大大成功,你就典当家产,全力以赴。相形之下,高露洁在整个历史中,在推出新颖、大胆、创新计划方面所显示的首创精神就远比宝洁少多了。就以直接同零售商交易这件事来说,高露洁发现自己一再落在宝洁之后,陷在追随领袖的被动模式里。(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里,更深入地探讨宝洁和高露洁之间的差异。)笑傲因素我们的一位研究助理发现,高瞻远瞩公司似乎有一种近乎自傲、信心十足与傲慢的自信,我们把这种情形叫做“笑傲”因素,在神话的词汇里,或许可以把这种情形当成好比嘲弄诸神。要制定胆大包天的目标,需要某种程度的非理性的信心。决心献身研制波音707或747是不合理性的;IBM研制36O系列大型电脑谈不上慎重;身为一家制造肉摊磅秤的中型厂商,自称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也称不上谦逊;创设迪斯尼乐园不是谨慎的行为;宣称“我们要让汽车大众化”也不谦虚;对菲利普·莫里斯这家香烟工业里的弱小厂商而言,和雷诺烟草对抗几乎是愚不可及;一家小公司宣称要以改变日本产品在世界上品质低劣形象的目标为己任,几乎可以说是荒谬绝伦。这其中隐藏着高瞻远瞩公司背后令人发狂的矛盾。胆大包天的目标,在外人看来远比内部的人看来还胆大包天。高瞻远瞩公司不认为自己大胆行为是嘲笑诸神,只是他们从来不曾想到他们做不到他们决心要做的事情。我们拿爬山做比方。想像你看着一位攀岩者没有使用绳索攀登陡峭的悬崖,如果他摔下来,一定会死掉。对于不知情的旁观者来说,攀岩者看来即使不是愚不可及,也算是大胆而冒险。但是,假设攀岩者攀爬的是他显然做得到。完全属他能力可及的岩壁,从攀岩者的观点来看,只要有适当的训练和专注精神,他就可以毫无疑问地攀上岩壁。对他来说,攀岩并非太冒险。他知道掉下去会死掉的想法只会更刺激他,他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高瞻远瞩公司制定胆大包天的目标时,很像这位攀岩者。>>目标,而非领袖我们希望强调,此处发生作用的主要机制不是魅力型的领导。让我们回到登月任务的例子。我们不能否认肯尼迪总统有着魅力型的领导风格,我们也不否认他在这方面功不可没,因为他认真地提出了这个有想像力的大胆目标,要在6O年代结束前把人送上月球,再安全返回到地球来。但是,在刺激进步方面,肯尼迪的领导风格不是主要的因素。肯尼迪在1963年遇刺身亡,不再能够敦促、推动、鼓舞和“带领”美国人登陆月球。在他死后,登月任务是否变得比较不能振奋人心呢?是否嘎然而止呢?月球是否不再为美国提供推动全国的奋斗力呢?当然不是!登月任务一旦提出,任务本身之美就在于有能力刺激进步,而不管是谁当总统。登陆月球时尼克松总统在位,难道就不如肯尼迪在位那么令人激奋吗?绝非如此,目标本身已成为推动和激励的机制。我们回头再看看沃尔玛董事康恩的信。他在1992年1月10日写这封信时,沃尔顿正在和骨癌搏斗,寿命只剩最后几个月,到这一年的4月5日便溘然长逝。但是,就在沃尔顿的健康急速恶化时,康恩却表示“对沃尔玛会达到目标”具有十足的信心。在我们写下这些话时,沃尔玛是否能在公元Z000年时成为年销售额125O亿美元的公司,仍是未定之数,但是,即使沃尔顿魁力型的领导风格已经不在,这个目标仍然存在,像磁铁一样牵引着公司向前进。沃尔顿定下这么胆大包天的目标,留下刺激公司进步的强大机制,显示目标已超越领袖的魅力。目标也超越了波音的领袖。在促成波音投身研制747喷气式客机方面,艾伦的确担任了关键的角色,但是,目标本身变成了推动大力前进的刺激力,而不是艾伦在刺激进步。事实上,艾伦的继承人威尔逊在1968年成为波音公司总裁时,747还在开发阶段。这只大鸟初期销售缓慢,以致公司必须为生存而奋斗,但还不是几乎致命的艰巨任务。艾伦退休之后,波音并没有停顿下来或是消极不振,公司并没有面临生死存亡的困境,当然更没有让民航史上最令人惊异的商用客机就此寿终正寝。请注意:波音在艾伦担任总裁之前很久,就用这种机制刺激进步(如制造P-26、 B-17轰炸机和其他飞机);在艾伦退休之后很久,仍然如此(如研制完成747喷气式客机,接着又研发757和767喷气式客机)。至今为止,波音在六代领袖领导期间,反复投身胆大包天的目标始终是重要的机能,是这座时钟能够滴答作响的功能的一部分。相形之下,麦道比波音进步少,大部分原因可以追溯到詹姆斯·麦克唐纳的个人领导风格。《商业周刊》1978年在一篇题为《管理风格决定策略》的文章中详细描述了“麦先生”的风格,说他“极为保守,小心衡量每一种风险……绝不产生一种没有经过彻底讨论的策略。”在波音,奋勇献身于大胆惊人的计划成为这个机构的特征,而不管是哪一位领袖在领导公司。这里,我们再度在波音看到了造钟取向,在麦道则看到了报时取向(更何况,就事论事,报时还报得并不很准)。索尼也把胆大包天的目标当做制度化的习惯,当成了生活方式。尼克·李昂斯在他写的《索尼之梦》一书里探究了索尼管理程序的内部运作,他说:“目标。我(在索尼)一再听到这个词。”7O年代中期担任索尼研究部门主管的菊池博士对李昂斯说:虽然外界普遍传言,索尼研究经费占总销售额的比率远远超过其他公司,其实根本不是这样。我们和其他日本公司努力的差别不在于科技的高下、不在于工程师的素质,甚至不在于研发经费金额的高低(约占销售额的5%)。主要的差别在于……我们建立了以任务为导向的研究和适当的目标。很多其他的公司给研究人员完全的自由,我们并不这样做。我们寻找一个目标,一个非常真实和明确的目标,然后建立必要的专门小组,把事情做好。井深大教导过我们:一旦下定向前进的决心,就永远不要放弃,这一点普遍深入到索尼所有的研发工作里。后英明领袖期停顿企业在精力充沛的领袖(通常是创办人)离开后,常常面临如何维持动力的困境。我们在本研究中的很多对照公司里发现了这种“后英明领袖期停顿”现象,包括博厄之后的宝来、洛克菲勒之后的大通曼哈顿银行、科恩之后的哥伦比亚电影、老约翰逊之后的霍华德·约翰逊、梅维尔之后的梅维尔公司、哈格蒂之后的德州仪器、乔治·威斯汀豪斯之后的西屋公司和麦克唐纳之后的先力时。在高瞻远瞩公司里,我们倒没有看到这么多,18家公司中只有两家有这种情形,就是沃尔特·迪斯尼之后的迪斯尼公司和老亨利·福特之后的福特汽车。高瞻远瞩公司提出的部分对策,就是创造本身有生命的胆大包天目标,作为可以历经多代领袖而不坠的刺激(如果你是即将退休的CEO,我们鼓励你慎重地对待这个教训。你公司有没有一个大家可以献身的胆大包天目标,可以在你离开很久后仍然为公司提供动力?更重要的是,公司有没有能力在很久之后的未来继续制订大胆的新目标?例如,我们在审视花旗银行时就注意到,花旗银行虽经历了多代的领袖仍继续用胆大包天的目标推动公司前进。在19世纪9O年代,花旗银行当时还叫做城市银行,是一家毫不起眼的区域性银行,只有一位总裁、一位出纳和若干员工,但是,总裁史蒂曼制订了近乎荒谬绝伦(但的确能够振奋人心)的目标,要“成为伟大的全国性银行”,1891年一位金融记者写道:(他)梦想有一家伟大的全国性银行,而且认为城市银行可以变成这样的银行,他也努力这样做。这件事占据了他整个心灵,也鼓舞他的行动。他经营自己的银行不是为了股利,而是为了一个理想……为了让这家银行在国内和国际金融界出人头地,这就是史蒂曼的梦想。我们的确不能亲自向史蒂曼本人查问这个胆大包天目标的观念起源何处,但是,这个目标本身得到了生命,在很久以后的未来世代里,继续推动花旗银行前进。继承史蒂曼担任总裁的弗兰克·范德黎在1915年写道(这时离史蒂曼的“梦想”已相隔四分之一世纪,离史蒂曼退休搬到巴黎也有6年了):我非常有信心,知道我们可以成为有史以来最强大、最有用、最具影响力的世界性金融机构。这的确是大胆的目标,对一家一年前只有“8位副总裁、10位中级职员、不到5O0位职员……全聚在华尔街一个地点上班”的银行来说,尤其如此。接着,到下一代,查尔斯·米契尔在1922年对员工发出同样向前奋进的豪语:“我们正走在大展鸿图的路上。花旗国民银行的前途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光明过……我们现在已经准备好,要全速向前冲。”为了追求 19世纪8O年代结束前开始梦想的伟大抱负,花旗银行全力冲刺,从1914年总资产3.25亿美元,成长到1929年时的26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5%。到3O年代,花旗银行和大多数银行一样挣扎求存,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花旗银行飞跃前进--历经另5代的领袖--活力更高,朝着史蒂曼和范德黎的抱负前进,要成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金融机构”。1959-1967年担任总裁的乔治·穆尔说的话和半世纪前的前辈的语气非常相像。他说:在1960年……“我们决定”要致力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提供每一种有用的金融服务。请注意这么多世代以来的一贯性。不错,每一代都有一位CEO;不错,花旗银行原始的梦想可以追溯到最初的建筑大师。但是,目标本身超越了这位建筑大师,而且追求胆大包天目标的倾向深深铭刻在这个机构里,成为一种形态。本研究中花旗银行的对照公司大通银行也有同样的野心,而且,事实上两家银行互相视对方为激烈竞争的对手,在整个2O世纪里,花旗银行和大通银行不分轩轾,并辔驰驱。在6O年代,两家银行互争年底资产总值冠军的荣衔,而且从 1954年至 1969年,两家银行几乎不分高下,事实上,一直到1968年,花旗银行才明显领先大通银行,最后规模达到大通银行的两倍。我们承认,花旗银行在8O年代末期和9O年代初期曾经步履蹒跚,但是大通银行也一样,另外还有很多同病相怜的银行,因为很多银行在8O年代都经历过艰苦的岁月。即使有这些相同之处,花旗银行和大通银行在支持本身远大目标的豪气和策略上却有着重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或许可以解释它们在 1968年以后为什么会走上不同的道路。大卫·洛克菲勒在 196O年成为大通银行的总裁,打败花旗银行的目标像是洛克菲勒本人的目标,而不像是大通银行的目标。花旗银行的CEO和大通银行的不同,他们主要是利用组织上(造钟)的策略来促使花旗银行实现目标一史蒂曼注重管理上的传承和组织结构,范德黎说过:“我所能看到的限制就是管理层的素质。”因此,他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组织设计和创设管理发展计划上。乔治·穆尔最注重的事情大体上是以发掘、培训和提升人才为基础的程序,便“花旗银行成为一家机构”。他写道:“没有这些程序所培养的天才,我们的目标便没有一个能够实现。”相形之下,大通银行主要是注重市场和产品策略,这像报时而非造钟的策略。像波音和花旗银行一样,摩托罗拉在运用胆大包天的目标作为构建经历多代仍然滴答作响的时钟方面堪称典范。摩托罗拉的创办人保罗·盖尔文常常运用胆大包天的目标,激励手下的工程师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以4O年代末期摩托罗拉涉足电视机市场为例,盖尔文替电视机事业部定下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目标,要在第一年以179.95美元的单价卖出 I0万台电视机,还要有利润。当时,他手下的一位经理宣称:“我们的新工厂根本还没有那么大的生产能力。”另一个人抱怨说:“我们永远卖不到那个数量,那种销售量会让我们变成业界第3或第4大厂商,而我们在家用收音机方面,最好的成绩也不过是第7或第8。”一位负责生产的工程师说:“我们甚至不能肯定(成本)是不是能够降到2O0美元以下。”但是,盖尔文却回答说:“我们一定要卖出这个数量。在你们拿出用这种价格、卖出这个数量、还有利润的报表给我看之前,我不想再看任何成本报表。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到这一点。”摩托罗拉确实在一年里晋升为电视机行业的第4大制造商,但更重要的是,盖尔文灌输了~种制度化追求进步的驱动力,产生了能够在公司里重复制定胆大包天目标的运作形态。他在培养儿子接任CEO的工作上,不断强调“保持公司前进的重要性”,也继续强调往任何方向大力前进胜过坐以待毙。他建议大家,随时都要有些想追求的东西。盖尔文在1959年去世。几十年后,他的公司仍然运用胆大包天的目标,包括成为先进电子工业主力的目标、实现极高品质表现的目标。赢得鲍尔德里奇国家品质奖的目标等等。盖尔文的儿子兼继承人罗伯特·盖尔文用“自我革新”这个词语表达不断转型的理想,并经常借助投身于大胆计划的决心实现这种理想。后来他把“偶尔我们必须进行一种赌博,做一些无法明证、但知道大致可行的重大事情”的命令,传承给下一代的公司领导人。同样的这家小公司,创业时替西尔斯修理收音机电池消除器,接着制造粗糙的汽车收音机,并利用大胆的目标鼓勇前进,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创新,远远超越公司创办人的生命;同样的这家小公司,已经远远脱离收音机和电视机,同样的这家公司,最后创造了M68000微处理器,被苹果电脑公司选用,作为苹果电脑的大脑;而且在我们撰写这一部分时,同样的这家公司又继续向前,推动公司有史以来数额最大、最胆大包天的目标:铱计划,这是34亿美元的商业豪赌,要和其他公司合作投资,创造一个世界性的卫星通讯系统,使地球上任何两个点都能用电话通话[编者注:铱星计划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先力时像摩托罗拉一样,早年也有过一些胆大包天的目标.包括决心使调频收音机成为普及的实际商品,初期决心成为电视机行业的主要厂商,在有线电视方面有巨额投资等等,但是--这一点是关键--先力时不像摩托罗拉,在1958年创办人去世后,没有展现出制定胆大包天目标的组织倾向,到7O年代初期,“固有的谨慎小心”成为先力时的办事风格。1974年其财务官如此描述说:很难解释我们为什么会做出不做某些事情的决定,这一点背后有若干原因--包括固有的谨慎小心。例如,我们总是忙着做很多工作(应付我们现有的市场),我们总是倾向于固守似乎有最大报酬、而且我们知道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我们并不觉得我们在……那些(新)市场里能够与人一争高低,除非我们愿意牺牲一部分利润,然而我们不愿意这样做。我们基本上是一家美国式公司,而且可能继续维持这个样子。先力时CEO约翰·聂文谈到公司在进入新科技像以前进入固态电子类的领域时动作缓慢时,也表达出同样的看法:“我认为你必须说先力时在市场上推出创新产品方面一直比若干竞争者谨慎……我们现在格外努力地要在市场上推出(固态电子产品),但是,我怀疑是否会有成果。”先力时的指挥官麦克唐纳不像摩托罗拉的保罗·盖尔文,没有在身后留给公司用胆大包天目标继续创新的能力。麦克唐纳是伟大的领袖,但是他很久以前就去世了;而另一方面,保罗·盖尔文去世35年后,他的公司仍然继续存在,继续生气勃发。盖尔文建构了一座时钟。>> CEO、经理人和创业家借鉴虽然我们主要是从企业的角度写这一章,其实胆大包天的目标可以运用于组织的任何一个层次里,宝洁不同产品系列的经理人,经常替自己主管的品牌定立胆大包天的目标;诺世全系统地在公司上下--从区域、卖场到部门和每个业务代表,定立不同的胆大包天的目标;3M产品能够克服所有的不利因素、怀疑和否定,证明他们的奇怪发明能够在市场上大受欢迎,欣欣向荣。一个组织可以拥有任何数目的胆大包天的目标,不必自己限定一次只能有一个胆大包天的目标。以索尼和波音为例,它们经常同时在公司的不同阶层里追求多个胆大包天的目标。胆大包天的目标特别适合于创业家和小公司。回想一下沃尔顿的情形,他最初的目标是要在5年内使他的第一家廉价卖场成为阿肯色州最成功的商店;回想一下索尼早年要“制造袖珍型收音机”的目标,或者是回想一下老华森,他的目标是要把他只有一栋办公楼的小公司变成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确如此,大多数创业家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胆大包天目标:对大多数新创企业而言,光是从无到有、到达生存不再是问题的地步,就是一个胆大包天的重大目标。我们已经探讨过与胆大包天的目标有关的多数要点。以下一些你或许可以铭记在心,在替自己的组织考虑胆大包天的目标时可以拿来参考:·胆大包天的目标应该极为明确动人,需要的解释很少,或者根本不需要解释。请记住:胆大包天的目标是一种目标--像爬山或登陆月球一样--而不是一种宣言。如果不能让大家活力四射,就根本不是胆大包大的目标。·胆大包天的目标应该远远处于轻易可达的区域之外。组织里的人应有理由相信他们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但是,应需要英雄般英勇的努力,而且可能还需要一点幸运--就像IBM的36O系列大型计算机和波音的7O7客机一样。·胆大包天的目标本身应该极为大胆和振奋人心,即使组织的领袖在目标实现前去世了,仍然能够继续刺激进步--就像花旗银行和沃尔玛的情形那样。·胆大包天的目标具有潜在的危险,目标一旦达成后,组织可能就此停步,沉醉在“我们已经到达了”综合症里,就像2O年代时的福特汽车。一家公司应该准备好后续的胆大包天目标,以防止这一点,还应该用刺激进步的其他方法,来弥补胆大包天目标之不足。·最后一点最重要,胆大包天的目标应该符合公司的核心理念。保在核心与刺激进步光靠胆大包天的目标造就不出高瞻远瞩公司。的确,光靠进步--不管用什么机制来刺激进步--也造就不出高瞻远瞩公司。一家公司在追求胆大包天的目标时,应该小心地保存自己的核心。例如,波音747是风险特别高的冒险项目,但是,在冒险的过程中,波音公司没有忘记公司的核心价值:珍视产品安全,应用商用客机历来最保守的安全标准、测试和分析。不管金融压力有多大,迪斯尼在制作《白雪公主》、兴建迪斯尼乐园和佛罗里达州迪斯尼世界时,仍然保存极为注重细微末节的核心价值。默克在保存发挥想像力的核心价值的同时,主要是靠着突破性的创新来追求高人一等,而不是靠着制造追随他人生产的药品。通用的韦尔奇明白表示,在追求数一数二的地位时,牺牲正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花旗银行在追求扩张业务成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世界性金融机构”时,继续强化本身对精英主义和内部企业精神的信念。摩托罗拉在追求自己选择的胆大包天的挑战时,从来没有放弃个人尊严和尊重个人的基本信念。此外,高瞻远瞩公司不会盲目追求任何随意得来的胆大包天目标,只是追求既能加强本身核心理念、又能反映公司自我定位的胆大包天目标。请注意下表所列核心理念和胆大包天目标之间的关系:需要保存的核心刺激进步的胆大包天目标领导航空工业;愿为先驱;波音全力一搏,研制B-17轰炸机、707冒险。『?47客机。在我们所从事的所有领域追IBM投身研制360系列大型计算机的50求卓越;花很多时间使顾客亿美元豪赌;迎合我们的顾客即将满意。〕鱿值男枨蟆?我们从事的是汽车工业,尤福特促使汽车大众化。其是为普通人生产汽车。发掘“我们内部潜藏的创造摩托罗拉发明一种方法,以179.95美元单价力”;自我追求自我革新;不卖出10万台电视机;获得6个西格改进;提供优异的产品,玛的品质;赢得鲍尔德里奇国家品质光荣地服务社会奖;推动铱星计划。争取胜利--追求至善与击菲利普·莫里斯杀死巨人,成为香烟工业领袖,无败别人;保卫个人自由选择惧社会反对吸烟的压力。权利。提升日本文化与国家地位。索尼改变日本产品品质低劣的世界形象。愿为先驱,做不可能的事情。〈丛煨湔湫途骞苁找艋?“带给千百万人快乐”;狂热迪斯尼建造迪斯尼乐园--而且根据我们的地注意细微末节;创造力形象、不根据业界标准建造。梦想、想像为。保护和改善人命;药品意在默克成为杰出的世界性药业制造商,以治病救人,不在将文求利;大量的研发和能够治疗疾病的新产想像力和创新。∑反锍赡勘辍?对福特而言,在 19O9年要彻底改革铁路事业,绝对是一个胆大包天的目标,但是,福特并不经营铁路事业,而是经营汽车制造业。对索尼来说,在 1950年创造有史以来最便宜的收音机,不管品质或创新,绝对是一个胆大包天的目标,却不符合索尼自认是创新先驱的形象,也不符合自愿担任重要角色,以求提升日本的世界地位的形象。对菲利普·莫里斯而言,60年代美国卫生局长(说吸烟有害健康)的报告发布后,改在其他事业投资,完全放弃香烟工业,一定是个胆大包天的目标,但是,这样做怎么能符合公司自我认定的形象?又如何自认为是个具有反抗精神、卓然不群、自由思考、自由选择、特立独行的万宝路牛仔呢?绝对不会符合的。不错,任何能够激励贵公司员工的胆大包天目标都能刺激变化和行动,但是,这种肥大包大的目标应该也是公司理念的有力声明。事实上,胆大包大的目标有助于强化保存核心理念的重要机制,就是强化教派仪节般的公司文化,这是下一章的主题。为了反抗不利的因素,面对胆大包天的挑战--特别是植根于理念的挑战--的确有助于大大促进员工的归属感,认同自己的集体是精英和更好的特别团体。我们再回到高瞻远瞩公司的一个关键方面:核心理念和追求进步的驱动力之间的强力互动,这两样东西就像中国哲学里的阴阳八卦,彼此补足和强化。的确,核心理念提供了一贯的基础,高瞻远瞩公司可据以推动可与媲美的登月任务的企业目标,从而刺激进步;同样的,进步也可以强化核心理念,因为没有变化和进步,公司最后会失去活力。此处要再次指出,这不是核心理念或进步的问题,甚至不是核心和进步之间绝佳的平衡,而是两种有力的因素百般纠结,无法分开,彼此都全力促进机构的最高利益。通用电气的一个员工在讨论到公司胆大包天的目标--“在我们服务的每一个市场里,成为数一数二的厂商,并且彻底改革公司,以便拥有小企业的速度和活力”时,用下面的话生动地描述了核心和进步之间的强力互动:“通用电气……我们为生活带来了好东西。”大多数人不会承认这一点,但是,通用电气的每一个人听到这个响亮的句子时都会悚然而惊。这句简单、老调的话抓住了他们对公司的感觉……这句话代表工作和经济增长,代表对顾客的品质和服务,对员工的福利和训练,对个人的挑战和满足。这句话意味着彻底的正直、诚实和忠心不二。没有这种价值观和献身精神,韦尔奇就无法实施他的革新6教派般的文化“现在,我希望你们举起右手--并且记住我们在沃尔玛所发的誓言,记桩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跟着我念:我庄严地承诺和声明,从今以后,每当有顾客走近我身边3米时,我就会微笑,看着他的眼睛,并且招呼他。我敢向萨姆发誓。”萨姆·沃尔顿通过卫星电视对十多万名沃尔玛同仁的讲话 8O年代中期“IBM确实善于激励员工;我在妻子安妮身上看到了这一点。(她〕可能被某些人的标准洗脑了,不过这是好的洗脑。他们的确在员工心里灌输了忠心不二和努力工作的精神。”IBM员工配偶的话1985年“好,你为什么想到诺世全公司工作?”口试官问。“因为我的朋友罗拉告诉我,说这里是她工作过的最好的地方,”罗伯特回答说,“她滔滔不绝地谈论和最优秀的人共事,成为精英中的精英,真是乐趣无穷。她几乎像是替你们传道的传教士。她骄傲地自称是诺世全的员工。而且,她得到很好的报酬。她8年前从库房做起,现在升为商店经理。她才29岁而己。她告诉我,大家在这里赚的钱,比其他商店的销售员多多了。她说在商场工作最优秀的店员,一年可以赚到8万美元以上。”“对,你在这里工作,的确会比在其他百货公司赚更多钱。我们的销售人员赚的钱,通常是全美国零售业员工平均薪资的两倍。很多人赚得更多。但是,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成为诺世全企业家庭成员所需要的真正素质。”中试官解释说,“我们会精挑细选,很多人过不了关,你必须在每一个层次都证明自己够资格,不然就得离开。”“是,我听说有一半新进人员一年后就离开了。’”“差不多是这样。不喜欢有压力,不喜欢勤奋工作,不相信我们的制度和价值观的人,都会离开的。但是,如果你有驱动力、首创精神,还有最重要的是,有成效,有服务顾客的能力,你就会做得很好。问题的关键是诺世全是否适合你,如果不适合,你很可能会痛恨这里,输得很惨,然后离开。”“我有资格应征什么职位?”“和其他新进人员一样.你要从最底层做起。在库房和商场工作。”“可是我有学士学位,是学生会优秀会员,华盛顿大学的毕业生,其他公司会让我从见习经理开始干起的。”“在这里可不行。每一个人都得从底层工作做起。布鲁斯、吉姆、约翰三位先生--这三位升到董事长的诺氏三兄弟--全都从卖场干起。布鲁斯先生喜欢提醒我们,说他和他的兄弟都是在鞋子部门,从坐在顾客前面的小板凳上卖鞋子往上爬的。这是我们牢记在心的事实和象征性的职位,你在这里有很多作业上的白由,没有人会指导你的每一个动作,你惟一的限制是自己的表现能力(当然,要在诺世全风范的限制范围内)。但是,如果你不愿意尽一切方法让顾客满意,例如,亲自送一套西装到他的旅馆客房去、跪着试鞋子合不合顾客的脚、在顾客故意捣蛋时强迫自己微笑,那么你就不属于这儿。没有人告诉你要成为顾客服务英雄,这只是一种期望而已。”顾客销售及销售支援人员部门经理店经理、商品制作商、采购人员董事会罗伯特接受了诺世全的工作。他对于加入一个特殊团体、对于他要工作的地方,都深感兴奋、收到个人化的名片,而不是得到一块名牌,使他深感骄傲,公司发的资料把诺世全的“公司结构”画成倒金字塔形,使他感觉自己越发地重要。他也收到了一份诺世全公司的员工手册,手册只是一张5乘8寸的卡F片。全部文字如下:欢迎加入诺世全公司我们很高兴你加入我们的公司,我们的第一要务是提供杰出的顾客服务请你定出高标准的个人和事业目标,我们对你达成目标的能力深具信心。诺世全的规定第一条规定:运用你良好的判断力应付所有状况。除此以外无其他规定有任何问题,请勿迟疑,随时问你的部门经理、店经理或分区总经理。开头几个月,罗伯特全心投入,成为很多员工自称的“诺家帮”的忠贞成员。他发现自己花很多时间在店里工作。参加诺家帮的聚会,或是和诺家帮的其他成员交往,这些人成为他的支持团体。他听到数十个有关服务顾客的英雄事迹:有一个诺家帮的人,替一位当天下午要开会的顾客烫新买的衬衫;一位诺家帮的人高兴地帮助一个顾客,把在梅西百货买的东西做好礼品包装;有个诺家帮在冬天里,在顾客快买好东西时,帮顾客先去热车;有个诺家帮的人,替一位年长的顾客亲手织一条围巾,因为这位顾客需要一条特定长度、不会卷进轮椅轮轴的围巾;有一位诺家帮的人在最后一刻,把宴会服送到心急如焚的女主人手里;甚至有一个诺家带的人,为了一组轮胎防滑链退钱给顾客,事实上,诺世全并不卖轮胎防滑链。诺世全的店员彼此会写便条给别人,罗伯特也知道这种便条叫做“表扬信”,表扬信加上顾客的来信和员工写给顾客的道谢函,会决定哪家店能得到当月最佳服务奖。顾客来后至为重要。他的经理向他解释说:“顾客来信在这家公司里真的非常重要,你无论如何绝对不希望收到一封不好的信,那样就是真正的罪过了。但是,道谢函会协助你成为‘顾客服务之星’,你以为学生会优秀会员很了不得,但是,成为顾客服务之星,呀,那才真的是了不起。诺世至三兄弟之一会亲自和你握手,你的照片会挂在墙上。你也会得到奖金和折扣,成为人上人,而且如果你赢得生产力竞赛,你会成为‘百胜冠军’,公司会发给你特制的名片,给你33%的商品折扣,只有绝对优秀的人才能成为百胜冠军的。”“怎样才能成为百胜冠军呢?”罗伯特问道。她解释说:“很简单,你定下很高的销售目标,然后超越目标就行了。”然后她问道:“对了,你今天的销售目标是多少?”大家谈来谈会,总是谈到销售目标、成效和成就。罗伯特注意到在员工办公室的墙上贴了不少“警语”,例如,“列出每天必须做的事情!”“列出目标,定出先后次序!”或者“别让我失望!”“力争上游,做个百胜冠军,追求高难度目标!”他很快就知道计算每小时销售额是多么重要!他的经理解释说:“要是超过自定的每小时销售额目标,你可以得到净销售额 10%的佣金,如果没有超过,你只能得到基本的每小时薪资,而且,如果你的每小时销售额很高,就能在比较好的时段上班,有比较好的升迁机会,你可以在后面办公室电脑列印的报表上查对你的每小时销售额。我们依据金额高低列出所有员工的每小时销售额。这样你就可以比较,确定自己是不是落后了。你的每小时销售额也会印在你的薪水单上。”罗伯特的第一次发薪日到了之后,员工聚集在后面办公室里一块布告板旁,上面列出员工每小时销售额的排名,有几位落在纸上画的红线下面。罗伯特很快就知道,自己应该尽力避免落后。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恶梦,梦见自己走进后面的办公室,看到自己的名字掉到最后一个,他惊醒过来,冒着冷汗。梦境记得清清楚楚,于是他白天疯狂地工作,以免落在同事后面。第一次发薪日之后不久,他注意到同一区的一位店员很早就下班了,“约翰哪里去了?”他问。“今天提早下班……惩罚他对一位顾客生气。”比尔说。比尔和他一样是店员,最近刚在微笑竞赛里获胜,所以照片能够挂在墙上。“这就像不让你吃晚餐就叫你回房间一样,他明天会回来上班,但是,他们会密切注意他几个星期。”比尔才26岁,已经在诺世全公司做了5年,已经是百胜冠军和顾客服务之星。他显然拥有能够在诺世全力争上游的特有素质。他解释说:“大家在诺世全购物时,应该得到我们最好的服务,我对任何人、对每一个人都挂着微笑。”比尔几乎只穿诺世全的衣服,而且除了赢得微笑竞赛外,前一年他还赢得了“谁最像诺世全员工竞赛”。有一天,店经理朗一位满意的顾客写来谈到比尔的信,同事鼓掌欢呼,比尔沉醉在大家赞美的茉耀中。比尔喜爱诺世全的工作,总是迫不及待地指出:“我到哪里可以找到待遇这么好、又有这么多自主权的地方?诺世全最先让我觉得白己真正属十与众不同的公司。不错,我的确很辛苦地工作,但是,我喜欢努力工作。没有人告诉我该做什么,我觉得只要我有心奉献,我可以尽我所能地去做事。我觉得自己像是一个企业家。”比尔先前曾经和一百多位其他同事被公司从西海岸的诺世全商场调到东海岸新开张的商店。“我们不希望让‘诺家帮’以外的人来开新店,即使要派人横贯美国大陆,也要派‘诺家帮’过去。”他解释道。他描述开幕日热闹兴奋的情形说:“员工们都在拍手,顾客走进来,也拍着手,到处流露着活力和兴奋之情,这种气氛令人感动,让你有一种‘我自己也是其中一部分’的感觉,让你觉得自己真正与众不同。”对罗伯特来说,比尔是杰出的模范,比尔告诉罗伯特,说他参加公司举办的加强动力的研讨会,学会怎样写鼓励自己向上的“肯定语”,并且一再对自己说:“我对于身为百胜冠军深感骄傲。”比尔的目标是成为店经理,所以他经常朗诵肯定白己的话:“我乐于当诺世全的店经理……我乐于当诺世全的店经理……我乐于当诺世全的店经理。”比尔解释说,当话世全的店经理很辛苦、很吃力。他描述店经理必须在每季一次的会议上公开宣布自己的销售目标。比尔说:“约翰先生有时候会穿着胸前印着大N字的T恤,在会议上鼓舞大家,接着有些人会说出一个秘密委员会替每一家店所定的销售目标,我听说定的目标比秘密委员会计得低的经理会被人嘲笑,定得比委员会高的人大家会欢呼。”对罗伯特而言,比尔也是诺世全风范的指导员和消息来源。比尔警告罗伯特说:“你和外人谈话要很注意,公司对自己的隐私很在意,喜欢严格控制流到外界的消息,这一点是从高层指示下来的。我们在公司里的所做所为,与外人毫不相干。”“对了,”一天晚上很晚了,他们合力做打烊的工作,比尔问道,“你知道今天有一位‘秘密买主’来过吗?”“一位什么?”“一位秘密买主,就是公司员工假扮成顾客--当然是秘密的--来检查你的举止和服务。她今天走过你身边,我想你做得很好,但是你要注意皱眉的习惯。你努力工作时,好像常常皱眉。一定要记住:要微笑,不要皱眉。皱一下眉可能成为你档案里的一个污点。”“第二条规定,”罗伯特心想,“别皱眉,要快乐。”随后的6个月里,罗伯特发现自己在诺世全愈来愈不舒服。早上7点和诺家帮一起开会,喊着“我们是第一流的!”喊着“我们要替诺世全把事情做好”时,他回想到《美国最适宜就业的 1O0家大公司》这本书里,谈到诺世全时,开宗明义就说:“如果不喜欢在狂热的气氛里工作,不喜爱和总是奋发向上的人共事,那么这个地方就不适合你。”他知道自己的表现不错,从来没有落到每小时销售额排名的下方,但是,他显然也不很杰出,从来没有得到机会和诺世全三兄弟之一握手,没有成为百胜冠军或顾客服务之星,而且害怕会对一位秘密买主皱眉,或是接到一封顾客不满的来函;而且最糟的是,有些人就是远比他更符合诺世全的标准,那些人已经把他抛在后面了,他们拥有成为诺世全人的适当素质。他没有,他就是不合适。罗伯特进入诺世全公司11个月后离开了。一年后,他在另一家店里当上部门经理,意气风发。“诺世全的经验非常好,但是,那里不适合我。”他解释说:“我知道有些朋友在那里快乐得不得了,他们真的喜欢那里,而且毫无疑问,诺世全确实是一家杰出的公司,不过,我和这里比较合得来。”>>弃之如敝屣我们开始这一研究项目时,猜想证据会显示高瞻远瞩公司是绝佳的工作地点,或者至少比对照公司更适于工作。但是,我们发现,实情并非如此,至少并非对每一个人都如此。还记得比尔和罗拉多么适合在诺世全工作,又有长足的发展吗?对他们来说,那里真正是一等的工作地点,可是请注意,罗伯特就是不能完全相信那一套,对他来说,诺世全不是什么很好的工作地点。只有对于真心虔信、而且很适合诺世全风范的人,诺世全才是绝佳的工作场所。在我们研究的很多高瞻远瞩公司里,同样有这种情形。如果你不愿意热忱地接纳惠普风范,那你根本不适合待在惠普公司里;如果你不能真心相信沃尔玛对顾客的狂热奉献,那你就不适合沃尔玛;如果你不能宝洁化,那你就不属于宝洁;如果你不想加入狂热追求品质的队伍,即使你刚巧是在公司餐厅里工作,你也肯定不会变成真正的摩托罗拉人;如果你对个人自行决定该买什么东西的权利(例如买香烟)有所质疑,你就不适合在菲利普·莫里斯工作;如果马利奥特那种深受摩门教影响、生活简朴、热心献身于服务的气氛让你觉得不舒服,那你最好远离马利奥特,要是你不能拥护“健康”“神奇”和“仙尘”(迪斯尼片头小精灵以仙女棒点出的幻景),并且让自己变成“彻底的拥护者”,那你很可能会讨厌在迪斯尼工作。我们发现,要建造高瞻远瞩公司,你不需要创造一个“温和”或“舒适”的环境。我们也发现,就绩效和契合公司理念而言,高瞻远瞩公司对员工的要求通常要比其他公司严。我们发现,高瞻远瞩不是表示柔弱和无纪律,正好相反,因为高瞻远瞩公司对于自我认知、事业目的要达到的目标,都说得极为明确。不愿意或不符合公司规定的标准的人,在公司里通常没有多少生存空间。一次,我们研究小组开会时,一位研究助理说:“加入这些公司让我们想到参加组织极为严密的团体或社团。如果你不适合,最好不要参加;如果你愿意真心相信并乐意为公司的目标贡献,你一定会很满意,很有成效--很可能再快乐不过了,否则你很可能会苦苦挣扎,觉得无法立足,感觉差极了,最后终会离开,就像病毒一样被排除。这是二选一的问题,不是留在里面,就是离开,似乎没有中间地带,几乎和教派一样。”这个说法似乎很确实。所以,我们决定研究探讨一下教派的文献,看看高瞻远瞩公司的特质和教派相通的地方,是否真的比对照公司多。我们发现,文献里对教派没有大家一致接受的定义(这个说法的确符合许多高瞻远瞩公司的情形);在教派和非教派的差别方面,我们也没有找到普遍被人接受的对照表,但是,我们发现了一些共同的宗旨,特别是找到了教派四个特点,高瞻远瞩公司表现这些特点的情形,远比对照公司强烈:·热烈拥护的理念(前面探讨核心理念的第3章已经谈过)·灌输信仰·严密契合·精英主义看看诺世全和梅维尔这两家公司的对照情形。请注意诺世全公司的强力灌输过程。诺世全首先用面谈,接着不断用诺家帮服务顾客的英雄事迹、墙上的警语、朗诵肯定自我的文字和欢呼等对员工灌输信仰,请注意诺世全如何促使员工写下其他员工的英雄事迹,并且运用同事和顶头上司推行灌输程序(教派常见的做法是靠着社交活动,指引和积极吸收新徒众)。请注意诺世全如何设法招募年轻人,从他们事业生涯的初期,就塑造他们接受诺世全的风范,并且只提拔密切反映公司核心理念的员工。请注意诺世全如何实施严密的契合,符合诺世全风范的员工得到很多正面的强化(新资、奖金、表扬),不符合公司风范的员工得到负面的加强(“落后”、罚金、污点)。请注意诺世全如何在自己人和外人之间划出明确的界线、如何描述成为自己人就变成了与众不同的精英--这又是教派常见的做法,的确,“诺家帮”这个名称就有教派的意味。我们在梅维尔的历史里,找不到任何证据显示梅维尔曾经刻意培养和维持这么明确的类似做法,或曾经持续运用过这种做法。高瞻远瞩公司用一系列做法,围绕着核心理念,创造一种几乎像教派一样的环境。我们把这种情形叫做“教派主义”。就这一点来说,诺世全代表了一个绝佳的例证。这些做法通常会在雇用前或在事业生涯之初大力筛除不符合公司理念的人,也会灌输一种深厚的忠贞意识,影响留在公司里的人,让他们长期持续配合公司的核心理念,并且奉行不渝。请别误会我们说的这一点。我们不是说高瞻远瞩公司是一个教派,而是说他们比较像教派一样,实际上还不成为教派。“教派主义”和“像教派一样”这两个说法可能引发一些负面的想像和含义,这两个说法比文化的意义强烈,但只是说高瞻远瞩公司拥有自己的文化,不能说明什么新鲜或有趣的事情。所有的公司都有文化!我们观察到有一些远比文化强烈的东西在起作用。“教派主义”和“像教派一样”只是描述性的说法,没有轻蔑或惯常有的意味,意在抓住一些我们发现在高瞻远瞩公司里比较持续一贯、在对照公司里则不然的做法。这些特性在保存核心理念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分析高瞻远瞩公司和对照公司后,可以得到下列结论:·18对公司里,证据显示有11家高瞻远瞩公司在整个历史中,比对照公司更强力地向员工灌输核心理念,(我们发现,高瞻远瞩公司大都比较强调员工培训,不仅是在理念的引导方面如此,在技术和专业发展训练上也是这样,这点会在后面的章节里探讨。)·18对公司里,证据显示有13家高瞻远瞩公司在整个历史中,表现出比对照公司更严格的选拔情形--员工通常不是极为符合公司及其理念的要求,就是一点都不符合(不相信就滚蛋)。·18对公司里,证据显示有13家高瞻远瞩公司在整个历史中,比对照公司表现出程度更强烈的精英主义(一种属于优秀团体、与众不同的意识)。·总括三个层面(灌输信仰、严密契合、精英主义),18对公司里,证据显示有14家高瞻远瞩公司在整个历史中,比对照公司表现出更强烈的教派主义,仅有4对没有明显的差异。下面用IBM、迪斯尼和宝洁三家公司的例子,说明这些特质在高瞻远瞩公司的发展上如何发挥了功能。>>IBM走上伟大之路IBM在2O世纪上半叶声誉鹊起,全国知名。IBM前CEO小华森谈到这段历程,描述IBM的环境时,说是像“教派一样的气氛”,这种气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4年。当时他父亲老华森接任一家挣扎求活的小公司CEO时,开始刻意创造一个由坚贞之士组成的组织,老华森在墙上贴了一些口号,诸如“失去的时间永远找不回来”,“停滞不动绝不可能”,“我们绝对不能自满”,‘’我们卖的是服务”,“员工代表公司的形象”,等等。他制定了严格的个人行为准则:要求业务代表注意仪容,身着暗色西装,鼓励结婚(他认为结过婚的人因为要养家活口、会比较努力地工作、比较忠心);他也劝阻员工吸烟,禁止喝酒;他还制定了培训计划,以便系统地把公司的哲学灌输给新进人员;他招募有可塑性的年轻人,并且严格遵守从内部提升的做法;后来,他又创设了IBM经营的乡村俱乐部,鼓励IBM人员内部交往,而不鼓励和外界的人来往。IBM和诺世全一样,设法为最能体现公司理念的员工创造英雄式的神话,并且把他们的名字、相片和英雄事迹刊登在公司的刊物上,少数典范甚至拥有公司献给他们的歌!另外,IBM也像诺世全一样,强调在集体努力的架构下,个人的努力和首创精神极为重要。到30年代,IBM已经完全制定好教导、灌输的过程,创立了一所完整的学校,用来培养和训练未来的公司职员。小华森在《父子同心缔造IBM》一书里写道:这所学校的每一样东西都意在激发忠心、热忱和崇高的理想。IBM认为,这是成功之道。前门刻有(IBM无所不在)的座右铭“思考”二字,每一个字母有两英尺高,一走进去,是花岗岩的楼梯间,意在让学员踏着楼梯去上每天的课程时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心态。老资格的员工穿着“中规中矩的IBM服装”,负责授课,强调IBM的价值观。每天早上,学员们在四周贴满公司各种座右铭的标语和口号的环境下站立起来,选唱《IBM歌曲集》里的歌。歌曲集里包括美国国歌《星条旗之歌》,封面内页是IBM公司歌《永远奋进》。歌词中写道:“与IBM一同前进,与伙伴们并肩工作,只要拥有勇敢的心,我们在任何地方都一往无前。”虽然IBM后来演变到超脱高唱公司歌曲的境界,仍然保留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密集训练和社会化过程。IBM的新人都要学习“三项基本信念”(参见第4章),经历强调公司哲学和技术训练的课程。IBM人必须学习公司文化特有的语言(IBM用语),公司期望他们随时展现专业精神。1979年,IBM盖起一座占地26英亩的“管理发展中心”,用IBM人的话来说,这个中心“可能被人误认是修道冥想的地方--到那里才发现自己是在教室里忙个不停。”1985年版《美国最适合就业的IOO家大公司》一书描述IBM公司“把自己的信念像教会一样制度化……结果形成了一家充满虔诚信徒的公司(你不虔诚的话,可能不会舒服)……有人把加入IBM比做参加教团或从军……如果你了解海军陆战队,你就会了解IBM……你必须乐于放弃部分自己的个人意识,以便生存下去。”1982年《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指出,IBM的文化极为深入,以致有一位任职9年后离开的人说:“离开这家公司就像移民一样。”的确如此。IBM在整个历史中(至少到本书写作时为止),实施了员工必须严格符合公司理念的政策。IBM前营销副总裁巴克·罗杰斯在他的著作《IBM风范》里写道: IBM早在雇用员工之前,即在第一次面谈时,就开始把公司的哲学灌输给他们。对某些人来说,“灌输”意味着“洗脑”,但是,我倒认为其中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基本上,IBM告诉任何想进公司工作的人说:“注意,这就是我们做生意的方式……我们对做生意代表什么意义,拥有很特别的看法--如果你替我们工作,我们会教导你怎么对待顾客,如果我们对顾客和服务的看法跟你不同,我们就分手吧,而且越早越好。”精英主义也贯穿于IBM的整个历史。从1914年起,在公司还没拥有半点全国性的知名度前,老华森就设法灌输一个观点,说这家公司是个与众不同的优越的工作地点。他劝诫说:“要是你不相信这家公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你在任何事业上都不会成功。”(请记住前面一章曾提到,他是如何用有形的行动,把公司名字从听来枯燥无味的计算制表记录公司改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借以强化这种精英的态度的)。1989年,在老华森确定公司是特别的精英团体的自我认知之后四分之三个世纪,为纪念公司创立75周年,小华森写了一篇文章,收在《与众不同的IBM公司》一书里。他又谈到了同样的主题:如果我们相信我们只是随随便便地为一家公司工作,那么我们就会变成一家随随便便的公司。我们必须拥有IBM公司与众不同的观念。你一旦有这种观念,就很容易发挥所需要的驱动力,致力继续保持这种事实。你或许会想,IBM教派一样的氛围和严格遵守三项基本信念是否造成了IBM 9O年代初期的困境,教派主义是IBM难以适应电脑行业激烈变化的主要原因吗?经过严密的考察后,证据并不支持这种观点IBM在2O年代像教派一样的氛围很强烈,却能够激烈地变革;到3O年代,IBM像教派一样的情形强烈得令人难以置信,却能够经受得住大萧条的考验,没有裁减一个员工;在5O年代和6O年代,IBM维持教派一样的文化,却能够适应电脑的崛起,或许这还是IBM历史中所遇到的最剧烈的变化;到80年代,IBM依然有着教派般的感觉,却和任何其他老资格的电脑公司不同,依然能够适应个人电脑革命,努力建立起个人电脑行业主要角色的地位。要是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事,那就是:随着IBM教派一样的文化,也就是狂热保存核心价值的文化日渐衰微,IBM也日渐陷入困境。IBM获得最大成就、展现最能适应世界变化的杰出能力时,正是IBM教派般的文化表现得最强烈的时候。另外,我们在IBM的对照公司宝来却丝毫没有看到类似IBM历史中所见到的教派主义。宝来没有教育中心,用以把公司的价值观“灌输”给员工;我们也找不到任何证据,证明宝来曾经制定一种核心价值,要求员工必须密切地配合,也没有证据显示宝来自认在美国企业结构中是家与众不同的精英公司。不管IBM的认同多么像教派,IBM的确建立了明确的自我认同,而宝来却没有,虽然宝来创业初期境况胜过IBM,IBM却在所属产业演进的每一个重要关口,持续一贯地领先于宝来。>>迪斯尼的魔力像IBM和诺世全一样,迪斯尼运用灌输信仰、严密契合和精英主义等手段,作为保存核心理念的主要方法。只要是迪斯尼的员工。不管是什么阶层和职位,公司要求每个人都要参加迪斯尼大学的新人训练(也叫做迪斯尼传统)课程,这所大学是公司内部的社会化训练组织,迪斯尼设计这个课程,目的是要向“迪斯尼团队的新人介绍我们的传统、哲学、组织和做生意的方式。”对于要进入迪斯尼乐园工作的论时计酬员工,迪斯尼特别注意筛选和社会化,对于可能招募进来的人-一即使是雇来的清洁工--必须至少通过由不同口试官主持的两次筛选(6O年代时,迪斯尼要求所有应聘人员参加多次性格测验)。脸上有毛的男性、耳环摇摇晃晃或化浓妆的女士不必去应聘,因为迪斯尼实施严格的仪容规定( 1991年,迪斯尼乐园员工发动罢工,抗议仪容规定,迪斯尼公司开除罢工领袖,继续维持仪容规定,没有改变)。甚至早在6O年代,迪斯尼乐园在雇用员工方面,就实施严格符合公司哲学的方针。1967年,理查德·席克尔在他写的《迪斯尼之梦》里,对迪斯尼乐园的员工有过这样的描述:(他们)有一种相当标准化的仪容,女孩通常都是金发、蓝眼、不爱出风头的那一类型,全都好像刚刚从加州运动装广告里走出来,准备嫁到郊区做个好母亲的女孩,男孩……一律都是纯美国风格、喜爱户外运动、是妈妈总要你模仿的那种迷糊快乐的小孩。迪斯尼乐园所有新进人员都要接受很多天的培训,迅速学习一种新语言:员工是“演员表上的演员”。顾客是“贵宾”。群众是“观众”。值班是“表演”。职务是“角色”职务说明是“剧本”。。制服是“戏装”。人事部门是“分派角色部门”。当班是“在舞台上”。下班是“在后台”。这种特殊语言强化了迪斯尼员工的心态。在此之前,迪斯尼已经在新人培训里使用精心编写的剧本,由训练有素的“培训员”,用有关迪斯尼特性、历史和神话的问题做练习,不断地在演员表上的新人心里灌输和加强公司的基本理念。培训员:我们从事什么事业?每一个人都知道麦当劳做汉堡包,迪斯尼做什么?新进人员:我们做的是让大家快乐。培训员:对,完全正确!我们让大家快乐,不管是谁、说什么语言、从事什么行业、是哪里人、是什么肤色或有什么其他的差别,我们来这里就是要让他们快乐……我们雇的人没有一个是在来担任什么职务的,每一个人都是在我们的戏里排定一个角色。新人培训安排在特别设计的培训室里进行,培训室里贴了很多照片,全都是创办人沃尔特·迪斯尼和他最有名的角色,像米老鼠、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照汤姆·彼得斯公司一卷录像带的说法,这些东西“意在创造沃尔特·迪斯尼本人亲自在现场欢迎新进人员加入他个人王国的幻觉,好让新进员工觉得自己和乐园的创办人是伙伴。”员工要学习迪斯尼大学的教科书,书的内容包括下面这些警语:“我们在迪斯尼乐园里会疲倦,但是,永远不能厌烦,而且,即使这一天很辛苦,我们也要表现出快乐的样子。必须展现真诚的笑容,必须发自内心……如果什么东西都帮不上忙,请记住:我是领薪水来微笑的。”经过培训,每个新演员和一位有经验的同事搭配,接受进一步的社会化训练,以便了解这个工作的精微之处。从里到外,迪斯尼推行严格的行为准则,要求演员迅速磨掉不符合个人特定角色的个性。《培训》杂志指出:“在迪斯尼里,新进人员的时间没有哪一刻没有经过规划,迪斯尼新员工培训结束后,上工的最初一些日子里,新进人员忙着试戏装(制服)、排练剧本(受训)和接触其他同台演出的演员。这一切和演给园区来宾看的任何表演相比,精心排练和彻底的程度没有两样。”迪斯尼保存自我形象和理念的狂热,在主题公园里表现得最清楚,但是,也远远地延伸到主题公园之外,公司所有员工都必须上迪斯尼传统的培训课程,一位斯坦福大学MBA学员暑假期间到迫斯尼公司做财务分析、战略规划和其他类似的工作,事后他描述说:第一天到迪斯尼公司,我就领略了沃尔特·迪斯尼梦想的魔力……迪斯尼大学利用录像带和“仙尘”技术,让大家分享沃尔特·迪斯尼的梦想和迪斯尼“世界”的魔力。迪斯尼文物馆珍藏着沃尔特·迪斯尼的历史,让演员同仁享受。接受培训后,我驻足在米老鼠大道和多皮大衔交叉口,感觉到公司的魔力、感性和历史。我信仰沃尔特·迪斯尼的梦想,并且和组织里的其他人共享这个信仰。公司里任何一个人如果嘲笑或公然抨击“身心健康”的理想,那就绝对不能在公司里继续生存。公司出版的刊物不断强调迪斯尼公司“特别”、“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神奇”,连写给股东看的年报都经过加料调味,使用“梦想”、“乐趣”、“兴奋”、“欢乐”、“想像”以及“魔力是迪斯尼公司的根本精神”之类的文字。迪斯尼内部的运作大部分部秘而不宣,更增添了神秘感和精英意识,只有深深属于“内部”的人,才能在布幕后一窥“神奇魔力”的运作情形。例如,除了已经发誓保守秘密的特定演员之外,谁也不能观察迪斯尼乐园角色的训练;采访迪斯尼的作者都遭遇过守门人的拼命抵抗,这些人不让这个“神奇王国”的秘密外泄。一位作家说过:“迪斯尼是一家封闭得让人奇怪的公司。他们严密控制一切,那种偏执狂程度之高,是我这么多年以来写作美国企业消息所罕见。”迪斯尼密集的员工筛选和教育程序、对秘密运作和控制的沉迷以及精心创造神话、培养公司对全世界儿童生活至为特别和重要的形象,全都有助于创造一种类似教派一样的信仰,这种信仰甚至延伸到顾客身上。有位迪斯尼忠心不二的顾客,一次在某家零售店里看到一个略为褪色的迪斯尼角色玩偶,不满地说道:“要是迪斯尼叔叔看到了,一定会觉得羞愧。”的确,审视迪斯尼时,心里很难记得它是一家企业,而不是一种社会或宗教运动。乔·福勒在他的《神奇王国的王子》一书里这样写道:这不是企业的历史,是人类良心为理想、价值观和希望奋斗的历史。这些都是世间男女愿意牺牲生命去奋斗的东西,是一些有时是如此容易消失,有些人可能斥之为愚蠢的价值观;却也是如此深刻,以致其他人愿意学习。愿意奉献一生去实现的价值观。他们在价值观似乎遭到侵犯时愤愤不平,在防卫价值观时变得诗意盎然、心灵奋发。这就是“迪斯尼”这个名字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大家看迪斯尼没有中立的看法……沃尔特·迪斯尼不是天才就是骗子,不是伪君子就是典范,不是江湖郎中,就是世世代代儿童热爱的老爹。事实上,迪斯尼像教派一样的文化可以追溯到创办人沃尔特·迪斯尼,他把自己和员工的关系看成是父亲和子女,期望员工全心全意地奉献,要求员工对公司和公司的价值观无亏无愧的忠诚。热心而且--最要紧的是--忠心的迪斯尼人可以犯诚实的错误,仍可得到第2次(通常还有第3、第4和第5次)机会。但是,违反公司神圣的理念或表现不忠……嗯,这就是罪恶了,要受到立即而无礼开除的惩罚。照马克·艾略特在《沃尔特·迪斯尼传》里的说法:“要是偶尔有人不小心在沃尔特·迪斯尼和众人面前说了一句脏话,结果总是立刻被开除,不管这样做会在业务上造成什么样的不便,结果都是这样。” 1941年,迪斯尼的动画人员罢工,沃尔特·迪斯尼觉得遭到员工背叛,认为工会不是什么经济力量,对于他小心控制、由忠贞迪斯尼人组成的“家庭”,反倒是一种横加干预的外力。沃尔特·迪斯尼把对秩序和控制的热爱转化成了有形的做法,以便维持迪斯尼的基本精神,从个人仪容规定、招聘和培训过程、对实际布置最细微部分的注重、对保持秘密的关心,到订出一丝不苟的规定,力求保存迪斯尼每一个角色的一贯性和庄严性。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追溯到沃尔特·迪斯尼执着追求、使公司务必完全在核心理念的范畴内运作的精神。沃尔特·迪斯尼自己说明过迪斯尼乐园这种程序的起源:第一年我把停车位经营权外包出去,引进一般的安全警卫--还有其他类似的小事,但是,我很快就知道自己错了,我不能找外面的人帮忙,还想贯彻我对亲切招待的要求,所以,我们现在招募和培训自己的每一个员工。例如,我告诉安全警卫,说他们绝对不能把自己想像成是警察,他们在那里是要帮大家的忙……一旦你把这种政策推行开来,公司就会成长了。他的公司的确在持续成长,即使在沃尔特·迪斯尼死后公司停滞不前,却始终没有失去核心理念,主要原因是他在死前已经把有形的程序安排就绪,到1984年,迈克尔·艾斯纳和新的迪斯尼团队接掌公司后,这种小心保存的核心理念就成了其后10年迪斯尼重振声威的基矗相形之下,1958年科恩死后,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既没有核心理念,也没有准备好任何保存核心的机制。沃尔特·迪斯尼并没有构建一座滴答作响的完美时钟,但是,他的确有一个核心理念,而且的确订立了制造时钟的机制(虽然很有教派文化的意味),以便保存核心理念。科恩却没有这样做。沃尔特·迪斯尼死后,迪斯尼公司最后还是能够重新振作,靠着他的遗泽,继续维持独立机构的地位。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却不再是一家独立的公司了。>>宝洁:全心投入宝洁自成立到现在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运用灌输信仰、严密契合和精英主义等方法努力保存公司的核心理念。宝洁有些长期实施的做法,例如,仔细筛选有潜力的新进人员,雇用年轻人做基层工作,严格塑造他们遵行宝洁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清除不适合的人,中级和高层的职位只限于由忠心不二、在公司内部成长的宝洁人担任,《美同最适合就业的 1OO家大公司》一书写道:加入宝洁的竞争很激烈……新进人员进去后,可能会觉得自己加入了一个机构,而不是进入了一家公司……从来没有人带着在其他公司的经验,以中高层的职位进入宝洁--从来没有,这是一家彻底实施循序升级的公司……他们有一套宝洁独有的做事方式,如果你不精通这种方式,或者至少觉得不舒服,你在这里就不会快乐,更别提想成功了。宝洁的灌输程序有正式和非正式的两种,培训和引导课程是用来引导新进人员进入公司,其后则期望他们研读公司的传记《展望明天》。公司里的人把这本书叫做“宝典”,描述宝洁公司是“美国历史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具有“精神传承”和“始终稳定不变的性格……这种性格是以创办人一再宣称的原则、伦理、道德为基础,并且已经成为持久不坠的遗产。”公司的内部刊物、高级经理人的谈话和正式的培计教材都强调宝洁公司的历史、价值观和传统。员工不可能错过参观俯视象牙谷工厂的象牙谷纪念碑--共同创办人威廉·普洛科特的孙子威廉·库柏·普洛科特真人大小的向前跨着大步的大理石雕像,后面刻着这些文字:“他过着高贵、朴实的生活,信仰上帝,相信同胞天赋的价值。”新进人员,尤其是公司中心的品牌管理部门的人,立刻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工作,或是和这个“家庭”里的其他人交往,向他们进一步学习宝洁的价值观和做法;公司设在由宝洁主宰的辛辛那提市,地理位置相当隔绝,更加强了全身心投入公司的意识。一位曾在宝洁工作过的人说得好:“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去,整天一起工作,整晚一起写备忘录,周末又彼此相见。”公司期望员工主要和其他宝洁人交往,属于同样的俱乐部,上类似的教堂,并且住在同样的地段。在温情进步的员工薪资福利计划方面,宝洁公司有悠久的历史纪录,这些计划使员工和公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1887年,宝洁推出员工分红计划,是美国产业界持续不断最古老的分红计划。· 1892年,宝洁推出员工入股计划,是产业史上的先驱之一。·1915年,宝洁推出全面疾并残废、退休、人寿保险计划--又是率先这样做的公司之一。宝洁公司不但用这些计划作为奖励员工的手段,也作为影响行为、获得忠心奉献和确保员工严密契合公司的方法。宝洁的一份刊物描述了公司如何运用早年的分红计划:(威廉·库柏·普洛科特)认定,对于更加努力工作这件事表现得漠不关心的工人,应取消他们原本可以享有的红利,这些人的红利应该转发给其他关心这件事的工人。所以,他根据经理们评定的工人合作程度,制订了四个分红的级别,这样做大有帮助,可以确保形成正确的态度。公司利用员工认股计划鼓励员工购买股票,促使员工在心理上高度认同。总之,有什么方法比员工用辛苦赚来的钱购买公司的股票更能促成员工相信这个组织呢?1903年,宝洁为了进一步强化员工入股办法,对分红计划订出限制,规定只有愿意承诺购买相当大笔股票的人才能分红。宝洁公司说:分红(从今以后)要直接和员工持有宝洁公司普通股的计划结合。想要有资格分红,员工必须购买现值相当于他一年工资的股票,不过可以多次付款,一次最少要付出他年薪的 4%,同时,公司会资助员工工资的21%,让员工购买那笔股票。到1915年,共有61%的员工参加了员工入股计划,也因此在心理上成为宝洁公司完整的成员。纵观宝洁的历史,宝洁一直利用复杂的有形机制推行公司所期望的行为,从严格的服装规定、几乎不容许享有隐私权的办公室布置,到宝洁举世闻名意在统一沟通风格,“限定一页写完的备忘录(注①)”。(①几乎所有的备忘录都限制在一页内写完,作为证明的文件另计,大多数宝洁人都遵守这个规定,但是事实上,有些宝洁人看过超过一页的备忘录。)宝洁要求员工密切配合公司的规定适用全公司,适用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国家和世界每一种文化。一位商学院毕业后加入宝洁、在欧洲和亚洲工作过、现已离职的人说:“宝洁的文化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我被派到国外时,公司明确告诉我,说我最重要的是必须符合公司的文化,其次才是符合所在国的文化。身在宝洁就好比属于一个独立国家。”宝洁CEO约翰·斯梅尔 1986年在一次公司的聚会上也说过意义类似的话:全世界的宝洁人拥有共同的锁链,虽然有文化和个性的差异,可是我们却说同样的语言。我和宝洁人会面时,不论他们是波士顿的销售人员、象牙谷技术中心的产品开发人员,还是罗马的管理委员会成员,我都觉得是和同一种人说话,是我认识、我信任的宝洁人。宝洁和诺世全、IBM、迪斯尼等公司一样,展现出保守秘密和控制信息的强烈倾向。员工在飞机上工作,使用显示宝洁员工身分的行李卡片,或在公共场所谈论业务,经常会遭到经理人劝诫、责骂和处罚。1991年奖励经理人的购股权办法规定,如果接受购股权的人对外界透露未经授权发表的公司消息,就要取消购股权。宝洁创业以来长期刻意培养精英主义,而这种保密性格更强化了精英主义。宝洁人对身为组织的一分子深感自豪,而这个组织描述自己时,使用的字眼包括“特别的”,“伟大的”,‘卓越的”,“道德的”,“自律严谨的”,充满“最优秀人才的”,“一种制度”和“世界企业组织中独一天二的”。宝洁一位经理在说明一件特别困难的计划时说:“整个计划里,如果要我说我在每一个人身上看到了什么特质,那就是身为最优秀人才的骄傲。”宝洁和高露洁之间虽然有差异,但并不像诺世全和梅维尔、IBM和宝来,或迪斯尼和哥伦比亚之间的差别那么深刻。例如,高露洁公司一直到2O世纪初期仍然极为强调以高露洁家族的价值观为基础的家长式文化。但是,两家公司仍然有差异,过去60年尤其如此。我们在高露洁找不到任何证据,显示对新进人员规定同样严格的筛选或融入公司的标准,在灌输公司“特性”和创办人列出的指导原则方面也不如宝洁;宝洁在界定自己时,总是根据公司的核心理念和悠久的传统,不断强调自己与众不同和独一无二的特质;高露洁在界定自己时,却愈来愈常拿宝洁来强化自身的意识,高露洁自认为“次于宝洁”,追求成为“另一个宝洁”。>>CE0、经理人与创业家须知你或许对本章的发现有点不安,我们和你一样希望明白表示,我们的确不赞成(甚至不是在描述)吉姆·琼斯、大卫·柯瑞希或某些教派的状况。重要的是,要了解高瞻远瞩公司和许多宗教派别或社会运动不同:高瞻远瞩公司通常是以理念为核心,表现得像教派一样,而教派或社会运动常常是环绕着魅力型教派领袖运转,形成一个“以人为本”的教派。请注意诺世全如何为自己的核心价值,创造出大家对价值观虔诚的尊敬,为员工服务顾客的英雄事迹塑造有力的神话,而不是要求对个别领袖奴隶式的崇拜。迪斯尼对本身价值观的保护超越了沃尔特·迪斯尼的生命,并且在他身后数十年仍然大致保持不变。宝洁虔信自己的原则超过 150年,历经9代最高管理层。环绕个人人格形成的教派主义犹如报时;创造环境,以便强化大家虔诚信仰一种长盛不衰的核心理念,则有如造钟。本章要点不是说你应该去创造一种以人为本的教派,这是你最不应该做的事。重点其实是应该建立一个用具体的特定方法,热心保持核心理念的组织。高瞻远瞩公司把他们的理念转化成有形的机制,同时发出持续一贯、加强理念的信号,他们对员工灌输理念,规定必须严密契合公司,并且利用下列实用、具体的事项创造出一种身属特殊团体的意识:·兼具理念与实际内容的新人培训与后续培训计划,教导价值观、标准、历史和传统。·内部“大学”与培训中心。·由同事与顶头上司负责在职社会化培训。·严格由内部逐级提升的政策--雇用年轻人,从内部提升,并且从年轻时开始塑造员工的心态。·宣扬“英雄事迹”和公司典范(例如顾客颂扬英雄事迹的信函、大理石雕像等)。·独有的语言与名词(例如“演员表成员”“摩托罗拉人”),强化既有的参考架构,强化身属特殊精英团体的意识。·公司歌曲、肯定言词或誓言,强化心理上的认同。·在招聘期间或雇用的头几年实施严格的筛选程序。·采用的奖励和升迁标准明确地与要求员工全心融入公司理念并为一谈。·用奖赏、竞赛和公开表扬奖励尽力符合公司理念的人,用明显、有形的惩罚惩处逾越理念界的人。·宽容不违反公司理念的诚实错误(小过失),对于违反理念的行为(罪恶)和人员严惩不贷或解雇。·设置“诱导”员工相信公司理念的机制(财务或时间方面的投资)。·用庆祝的方式加强成就感、归属感和与众不同的意识。·工厂与办公室布置加强公司的标准与理想。·用口头和文字不断强调公司的价值观、传统及身属与众不同团体的意识。>>保存核心与刺激进步看到这里,你或许会想:难道像教派一样严密的文化不危险吗?会导致集体思考和停滞不前吗?会赶走人才吗?会妨碍创造力和多元化吗?会扼杀变化吗?我们的回答是:没错。如果不用阴阳的另一面来辅助,像教派一样的文化的确可能有危险和妨碍,像教派一样的文化可以保存核心,却必须用极为有力、刺激进步的措施来平衡。在高瞻远瞩公司里,这两点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实际上,像教派一样的文化可以强化公司追求远大目标的能力,原因正是这种文化会创造一种属于精英组织、几乎什么任务都能完成的意识。IBM自觉像教派一样的意识对IBM研制36O系列大型计算机的能力极有帮助;迪斯尼对于自己在世界上的特殊地位有如教派一样信仰,加强了迪斯尼推动胆大包天的目标,如建造迪斯尼乐园和佛罗里达州迪斯尼世界的能力;如果波音不是决心成为“由生活、呼吸、吃饭和睡觉都念念不忘自己所作所为的人组成的组织”,就不可能成功地推动制造波音7O7和747的计划;索尼要不是几近狂热地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一二的组织,必须在世界上扮演一个特殊的角色,就不可能在 50年代在晶体管方面采取大胆的行动;默克因为对公司的理念有着像教派一样的信仰,员工才有一种身属与众不同的组织而不是随随便便一家公司的意识。他们主要就是靠这种意识激励,才激发出所需要的力量,把默克建立成世界著名的制药公司。此外,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知道你也可以建立一种像教派一样的创新文化,或一种像教派一样的竞争文化,或一种像教派一样的求变文化,甚至可以建立像教派一样亦庄亦谐的文化。我们认为,沃尔玛的高级主管领着成千上万高声喊叫的员工,像啦啦队一样,高呼公司的口号,做出谐趣的动作,就是要建立这样的文化。像教派一样全心融入和多元化也可以相辅相成。若干最像教派的高瞻远瞩公司赢得了大企业当中最善待女性和少数民族的美名。默克就是个例子。默克长期以来就拥有进步的平等就业机会的纪录。在公司里,多元化是一种进步的形式,和公司深深珍惜的核心相辅相成。只要你相信公司的核心信念,你的肤色、胖瘦、长相或性别在默克都不是问题。>>控制与自主高瞻远瞩公司在理念方面实施严格的控制,同时提供广泛的作业自主性,鼓励个人首创精神,正是兼容并蓄胜过非此即彼的典范。事实上,正如我们在下一章要讨论的,我们发现,高瞻远瞩公司虽然比对照公司更像教派,但是,高瞻远瞩公司普遍实施分权制度,并给予员工高度的作业自主性,这方面对照公司反倒大大不如。回想一下本章开头提到的诺世全一页式员工手册,请注意,诺世全一方面规范员工的行为,要求符合公司的理念,但是另一方面,在工作上却给员工极大的自由。一次,吉姆·诺斯特龙应邀到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讲课,有人问他,如果一位顾客拿着显然穿过的衣服来退货,诺世全的店员当会怎么处理,他回答说:我不知道,这是真话。但是,我有高度的信心,知道事情会以顾客觉得受到礼遇和良好服务的方式处理。衣服是否收回要看特定的状况而定。我们希望给每一个店员充分的自由,自己考虑该怎么做。我们把员工当成销售专家。他们不需要规定,他们需要基本的指导方针,而不是规定。在诺世全,只要你遵守我们的基本价值观和标准,为了把工作做好,你可以做你要做的任何事情。诺世全让我们想到团结、自制、纪律严明,如不肯或不能符合理念的人毫无生存空间。矛盾的是,没有个人首创精神和企业直觉的人,和没有理念的人一样,在诺世全公司同样可能做不好。在其他具有严密理念的高瞻远瞩公司,例如3M、强生、默克、惠普和沃尔玛,情形了一样。这一发现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表示公司如果希望拥有授权或分权的工作环境,最要紧的事是规定严明的理念,并把这种理念灌输给经过筛选的员工,司时清除不好的人;对于留下来的人,赋予他们伴随着身属精英组织而来的高度责任感。这表示要把适当的演员推上舞台,陶冶出他们的正确心态,给他们自行决定、即兴表演的自由。简单地说,这表示如果能够以理念为中心,像教派一样地团结,就可以使公司解放员工的能力,让他们从事实验、变革、适应,以及最重要的--采取行动。7择强汰弱的进化“在我的想像中,能让我大为满意的说法,是看待(适应良好的物种)并非起源于上天特别赋予、创造的本能,而是因为一种普遍法则的多次小影响,造成所有生物的进化,也就是增生、变化,让最强者生存、最弱看死亡。”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年“我们公司其实是无意碰上了一些新产品,但是,千万别忘记一定要行动,才能碰上。”3M前CEO理查德·卡尔顿1950年“失败是我们最重要的产品。”强生前CEO小约翰逊1954年审视高瞻远瞩公司的历史时,我们发现它们所以能够作出若干最好的决策,不是起因于详细的战略规划,而是依靠实验、反复尝试、机会主义,或者确切地说,是靠时运而得。事后看来好像绝佳的策略,经常是机会主义式的试验和“故意的意外”的附带结果。请看看强生、马利奥特和美国运通的例子。强生:意外进入消费产品领域189O年,强生还是以供应抗菌纱布和医疗药膏为主业。公司曾收到一位医生的来信,抱怨病人用了某些医疗药膏后皮肤感觉不适。公司的研究主管弗烈德·吉尔默很快回应,寄出一包用在皮肤上可以让人舒服的意大利滑五粉,然后说服公司在某些产品里附上一小罐滑石粉,作为标准包装的一部分。公司惊奇地发现,顾客很快开始直接要求增购滑石粉。强生为适应这种需求,另外制造了一种叫做“强生婴儿爽身粉”的产品,成为世界各地家喻户晓的基本家庭用品。根据强生正式的历史,“强生在相当意外的情况下涉足婴儿爽身粉的业务。”更重要的是,公司因此开始采取极为小幅度的渐进步骤,最后发扬光大,变成策略性转入消费音产品的重大变化--一次“意外”最后占强生公司营业收入的44%。对公司的成长来说,其重要性不下于医疗用品和药品。后来,强生公司又意外地碰上另一种著名的产品。1920年,公司员工厄尔·狄克森因为太太使用菜刀不小心割了一个伤口,替她创造一种随时可用的药膏带,由一小片纱布和特别的涂敷料加上外科用胶带构成,这样整个药带就不会粘在皮肤上。狄克森与营销人员谈到自己的发明,他们决定在市场上实验这种产品,经过初期的缓慢起步和不断的改进,“邦迪”成为强生历史上最畅销的产品,进一步强化强生进入消费者产品的“意外”策略。马利奥物:借机进入空厨服务业1937年,威拉德·马利奥特在开设了第一家麦根啤酒店10年后,已经建立由9家餐厅组成的连锁事业,获利颇丰。手下的2OO名热心的员工都受过公司无微不至服务顾客的培训,马利奥特的业务显然运作顺利,计划在随后的3年里把旗下的餐厅数目增加一倍。这家新兴公司的前途从来没有这么灿烂过。马利奥特和他的经营团队光是专心执行餐厅的扩张计划,一定会取得可观的成就,而且同样可以确定的是,一定会更忙。但是,马利奥特第8号餐厅新出现的奇怪状况怎么办?第8号餐厅设在华盛顿胡佛机场附近,其顾客和马利奥特其他餐厅的顾客完全不同,都是路过餐厅去搭飞机的旅客,他们买了正餐和零食就塞进包包、纸袋或随身行李。“呃,现在的情形如何?”马利奥特有一次到第8号餐厅视察时问道:“我是说进来买东西到飞机上吃的事?”餐厅经理解释说:“每天都会增加一些人。”马利奥特整晚都在想这件事。根据马利奥特传记作者罗伯特·欧布莱恩的说法,第二天他就去拜访了东方航空公司,创造出一种新的业务,由第8号餐厅用两侧有马利奥特标志和名称的橘黄色货车,把预先包装好的餐盒直接送到跑道上,几个月内,这种服务就扩大到美国航空公司,每天负责供应22班客机的餐饮。马利奥特很快就派一位全职的经理负责这个新兴的业务,并且负责在胡佛机场全力拓展,同时扩张到其他机常就马利奥特来说,从这个意外机会的种子演化出来的空厨服务,最后扩张到 1OO多座机常马利奥特为了决定该怎么做,可能陷在冗长的会议和战略性分析中。对马处奥特来说,第8号餐厅不寻常的顾客是传统基本顾客中奇异的变数,公司可以忽略他们,但他还是决定做个实验,实际测试,看这个奇异的变数是否可能是有利的变数。马利奥特以迅速、勇猛的行动抓住了意外的好运道,逐渐转变了公司的战略。事后回想,这种行动看来很高明,但是,实际上只是正好行得通的机会主义式实验的结果。美国运通:无心涉足金融与旅游美国运通在 1850年创立,从事地区性的快递服务,基本上等于是19世纪的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1882年,公司采取一个渐进式的小小行动,事后证明这个行动是战略性的剧烈转变的根源。由于邮政汇票日渐通行,美国运通运送现金的服务(类似装甲运钞车服务)需求日减。为了应对这种变化,美国运通创造了自己的汇票,这种“运通汇票”意外地大获成功,在最初6个星期里,一共卖出11 950张。美国运通积极地掌握这个机会,不但开始在公司所有的营业处所销售这种产品,还在火车站和一般商店里发售,因而在无意间开始转型为金融服务公司。10年后的1892年,美国运通总裁法戈到欧洲度假,发现很难把他带的信用证变成现金、这一问题(因此也是一个机会)推动美国运通过一步改变了路线。奥登·哈奇在他的《185O-195O年美国运通公司百年史》一书里写道:回来之后,法戈走进纽约市百老汇衔65号的美国运通公司。他在通道上,若有所思……走过自己的办公室……径自走进员工马斯乐·贝利的房间,没打招呼,直截了当地说:“贝利,我要把信用证兑换成现金时碰上很多问题。我一离开平常去的地方,这些信用证的用处比打湿的包装纸好不到哪里去。如果连美国运通的总裁都有这种困难,想想看,一般旅客又会遇上什么样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想个办法。”贝利的确想出了办法。他创造出一种高明的解决方法:“美国运通旅行支票”。这种旅行支票只要在购买时签名,兑现时背书即可。最后,他的方法传遍世界。旅行支票的机制给了美国运通意外的好处,因为支票遗失和延迟,公司每个月卖出去的支票超过赎回的金额,因而创造了一个备用现金库存的缓冲。根据蒙·弗里德曼和约翰·米汉在《卡之家》里的描述:美国运通公司无意间发明了这种“流通票据”……一开公始金额只有75O美元,最后到199O年金额超过4O亿美元,创造出2亿美元的盈余。美国运通实际上--而且是无意间--创造了一种新的国际货币。开始时,旅行支票只是另一个机会主义渐进式的行动,却使美国运通过一步演进走向了金融服务业。美国运通并没有计划踏入金融服务业,却变成了金融服务公司。旅行支票也有助于公司在完全无意之间演变成旅游服务公司。事实上,总裁法戈发布过一个清楚而明确的指令,表明美国运通不进入旅游服务业,他说:“我们希望大家心里随时随地、全心全意、清清楚楚地记住,本公司不会也无意涉足旅游服务业务。”虽然有这一指令,美国运通所做所为却正好跨进了旅游服务业,美国运通已经发展出解决顾客问题的形态,并且迅速地利用这种机会,这种冲动是由公司全心服务顾客的核心理念引导出来的,即使是CEO也没有办法轻易压制这种冲动。1895年公司在巴黎开设了欧洲第一个旅行支票办事处,不久之后,一位有创业精神、名叫威廉·戴立白的员工看到美国旅客总是挤在巴黎分公司里,忙着兑领支票、要求邮递服务、旅行日程、票务、询问信息等等,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戴立白开始扩大公司的业务。当然,他必须小心谨慎,且保持低姿态,以免激怒法戈。他采取了渐进式的行动,尝试在票务窗口销售轮船的舱位,然后用实验的成果作为垫脚石,说服公司开设“旅游部”,开始销售火车票、套装旅游和广泛的旅游服务。到1921年,美国运通已经建立稳固的基础,赢得杰出旅游机构的口碑,“只是连公司本身都还不承认这个事实”。2O年代初期,戴立白的实验已经把和旅游有关的服务变成了公司第二重要的战略支柱,仅次于金融服务。因此,美国运通经由一系列渐进的步骤--其中大部分是机会主义式的实验,而已肯定不是什么伟大计划的一部分--演进成为和原始创业观念快递业务完全不同的组织。>>企业是逐渐演进的物种从强生、马利奥特和美国运通的例子里,我们能够得到什么启示?或许我们会受到引诱,把他们看成怪异的变种,但是,我们发现,他们不是仅有的例子。比尔·休利特告诉我们,惠普在关系重大的6O年代,“从来没有为超过两、三年以后的事情做过计划。”采取战略性关键行动进入电脑业务时,也没有任何宏大的计划。情形正好相反,惠普 1965年设计公司的第一部小电脑只是为了增加本身仪器产品系列的力量。前CEO约翰·杨解释说:这种电脑基本上是备用的,我们甚至不把它叫做电脑,而叫做“仪器控制器”。虽然知道电脑的未来一定会很重要,我们却希望维持自己是仪器公司的声誉,不希望以电脑公司闻名。同样,摩托罗拉最初进入精密电子领域(晶体管、半导体、集成电路),是1949年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设立一座小实验室,为公司生产的电视机和收音机开发所需要的一些电子组件的过程中自然发展出来的结果。直到1955年,摩托罗拉才特意做出进入电子业的策略性选择,这样做纯粹是因为如果不对外销售产品,公司就没有足够财力盖起先进的工厂。我们还可以从花旗银行、菲利普·莫里斯、通用电气、索尼和其他公司的例子一直说下去。但是,别误会我们的意思,我们不是说这些公司从来没有规划,只是我们惊讶地发现,有太多的例子显示高瞻远瞩公司的重大行动来自规划以外的程序,这些例子也不代表纯粹的运气,绝对不是这样,我们发现,还有别的东西在起作用。这些有趣的例子引导我们得到第二种形态的进步(第一种是靠胆大包天的目标),即进化式进步。这种情形在高瞻远瞩公司出现的机会比对照公司多。用“进化”来形容这种进步方式,是因为它和生物物种进化、适应自然环境这一点非常相像。进化式进步和胆大包天目标相比,所带来的进步有两点重大的差异:第一,胆大包天目标带来的进步涉及确定不疑的目标(我们要爬那座山),进化式进步则和不明确有关(我们多方尝试后,一定会碰到有用的东西,只是我们不能事前预知)。第二,胆大包天目标带来的进步是大胆而不连续的跳跃,进化式进步通常由渐进式的小步骤或突变开始,最后发展为经常是意料之外的策略性重大转变。我们为什么以未经计划的策略为例子谈及进化式进步这一主题呢?因为进化式进步是未经计划的进步。的确如此,如果我们通过策略性规划的透镜观察自然界的物种,很可能轻率地断定它们是计划执行良好的结果,它们适应得这么好,一定是在一个高明的整体策略性计划下按部就班、精确执行创造出来的。但是,从现代生物学的观点来看,这种结论太离谱。自从达尔文革命以来,生物学家已经知道物种不是以事先计划好的特定形式直接创造出来的,而是进化来的。不仅如此,物种的进化过程和部分高瞻远瞩公司适应环境的过程惊人地相似。>>进化论与高瞻远瞩公司进化论的核心观念,即查尔斯·达尔文最伟大的见解,在于物种经由盲目的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程序而进化。变异就是偶然的基因突变。经由基因突变,一个物种取得“好机会”,使一部分成员很能适应环境的要求,在环境变化时,最适合环境的基因变化通常会被“选择”,(也就是适应良好的变化通常会存活下来,适应不良的通常会死亡,这就是达尔文所说的“适者生存”。)然后被选择(生存下来)的变化,在基因库里会有更大的代表性,这个物种就会朝那个方向进化,用达尔文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增生、变化,最强者生存,最弱者死亡。”现在把一家公司,例如美国运通比做一个物种。在2O世纪初期,美国运通发现自己传统的快递业务遭到攻击,政府主管机关侵蚀了运通公司垄断性的费率结构。到1913年,美国邮政总局创立了竞争性的邮政包裹制度,使美国运通的利润下降了5O%。接着,美国政府又在 1918年把所有的快递业务收归国营,造成该行业的巨变。政府夺走核心业务后,大多数快递商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对美国运通来说,在金融服务和旅游服务方面的试验虽然未经计划,事后却证明是有利的变化,比公司传统的快递业务更能适应变化后的环境。这些变化经过选择变成发展为超越过时的、传统业务的道路,并成为未来继续繁荣的基矗我们不妨把进化过程描述为“抽枝和剪枝”。这个想法很简单:如果你在一株树上添加足够多的树枝(变化),并且聪明地修剪掉枯枝(选择),那么你可能使其长出生机勃发的枝条,且它们极有机会在持续变化的环境中枝繁叶茂。到今天为止,强生仍然刻意鼓励“抽枝“和“剪枝”。强生尝试许多新事物,保留有效的部分,迅速放弃无效的东西。强生培养一种高度分权式的环境,鼓励个人首创性,容许员工试验新构想,以刺激变化,同时规定严格的选择标准。惟有能够证明有利可图又符合强生核心理念的试验,才能留在公司的业务范围内。小约翰逊知道公司必须接受失败的实验,作为进化式进步的一部分。他常常重复一句话:“失败是我们最重要的产品。”事实上,在强生的历史中,不乏有名的失败案例被剔除掉的情况,包括试图生产可乐兴奋剂(由雪莉酒和可乐子萃取物制成)、儿童用彩色骰子(这种产品很早就夭折了,因为所用的纯粹食用色素把床单染成五颜六色,把医院的洗衣房弄得五彩缤纷)。新近强生也有失败的实例,例如,在心脏瓣膜、洗肾设备和止痛药等方面的尝试。在强生,失败是在公司核心理念的范围内创造生机勃发的新技必须付出的基本代价。虽然有这些挫败,强生在其1O7年的历史中,从来没有一年亏损。这种财务成就使外人看强生时,以为一切都是由策略天才创造的。事实上,强生的历史中充满有利的意外、反复尝试和经常性的失败。CEO拉尔夫·拉森在1992年说道:“成长是赌徒的游戏。”同样,从进化的观点切入沃尔玛在7O年代80年代的惊人成就,比从创造者的观点来了解更容易。事实上,微观经济学教科书和MBA战略规划的课程经常教导学生有关沃尔玛成功的主要原因,而沃尔玛的人看了这些解释,总觉得多少有点好笑,就像吉姆·沃尔顿说的:一些作家把家父(萨姆·沃尔顿)看成伟大的战略家,说他靠着直觉设计出复杂的计划,并且精准地实施这些计划,对此我们都会窃笑。家父是靠变革发迹的,没有什么决定是神秘莫测的。的确如此,大多数企业战略课程传授的工具,完全无法说明沃尔玛的策略性竞争优势从何而来,无法说明沃尔玛最先如何得到了这种“高明”的制度。这种制度能够形成,主要不是靠经济天才勾勒的战略性计划塑造而成,而大致上是靠着变革和选择的进化过程演化而来,“增生、变化、让最强的(试验)获胜,最弱的死亡”。沃尔顿从 1945年开设第一家店开始,沃尔玛就不断行动。沃尔玛让人看来好像有高明之至的远见,就像物种看来是事先计划好再创造的一样。沃尔玛一位高级主管描述得好:“我们的座右铭是‘行动、改正、尝试,如果你尝试的某些事情有用,就保留下来,没有用的就改正,或是尝试别的事情。”例如,沃尔玛著名的迎宾人不是来自任何伟大的计划或策略。路易斯安那州克罗利一位店经理因为对顺手牵羊很头痛,就做了一个试验,在大门口安排一位友善的老先生,招呼进出店门的顾客。这种迎宾人会说:“嗨!你好吗?很高兴你光顾本店。要是你想了解本店的什么情况请你告诉我。”迎宾人是对诚实的顾客热诚欢迎,同时也对可能顺手牵羊的人发出讯息:如果他们想带着偷窃的商品走出店门,有人会盯着他们。在克罗利沃尔玛的店经理设置迎宾人之前,沃尔玛上下,包括沃尔顿在内,没有人想到设置一个迎宾人,但是这个偶然的试验证明很有效,最后变成全公司的标准做法,也成为沃尔玛的一项竞争优势。我们以沃尔玛为例,可以把本章一开始引用的达尔文的话,改写如下:能让我们大为满意的说法,或许是不要把适应良好的高瞻远瞩公司看成主要由高明的远见和战略性规划的结果,而是看成大致上由一种基本程序带来的结果--尝试许多实验,抓住机会,保留作用良好(又符合核心理念)的部分,修正或放弃作用不好的部分。我们拿生物学来全盘类推企业时,当然应该小心,我们不认为高瞻远瞩公司的适应和进步来自没有目的的演化过程。把公司等同于生物物种显然有失偏颇。一方面,公司事实上有能力制定目标和计划,而物种没有这个能力。当然我们的高瞻远瞩公司要制定目标和计划,即使是沃尔玛,在它整个历史中也同时追求用胆大包天的目标和进化式进步,用胆大包天的目标来标定要攀登的大山,用进化来发明攻项的方法。通用电气的韦尔奇在号称“计划性机会主义”的管理理念中,主张这种目标和演进并存的矛盾组合,就像提区和舍曼在《通用电气传奇》这本书里所说的:韦尔奇不用详尽的……战略性规划指导业务,他相信只要制定少数明确、崇高的目标,他的手下便可以随机应变,自由地抓住他们认为可以推展目标的任何机会……计划性机会主义在他心中明了起来,是因为他阅读了19世纪普鲁士将军冯默克的事迹。冯默克深受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兹的影响,克劳塞维兹认为详尽的计划通常会失败,因为情况一定会变化。另一方面,人类组织的变化和选择过程与自然界纯粹的进化过程不同。自然界的物种选择是自然的选择,是一种完全无意识的过程,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会生存下来,最脆弱的变化会消亡。换句话说,自然界的物种不会有意识地选择变异,变化由环境选择。人类组织则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此外,自然界的进化除了纯粹求得物种的生存外,没有目标或理念,高瞻远瞩公司则会在核心理念的架构下刺激进化过程,朝着希望的目标前进。这一过程称为“有目的的进化”。所有公司当然都有某种程度的进化上。论我们是否有意刺激,进化都会“发生”。真实的世界充满意外事件,影响人生的轨迹,这种事发生在个人身上,也发生在组织中,但是,重点在于高瞻远瞩公司能够比较积极地应用进化的力量。这使我们得到了本章的关键要点:如果充分了解进化过程,并刻意引为己用,这种过程可能是刺激进步的有效方法。在这方面,高瞻远瞩公司远比对照公司更为努力。当然,有目的的进化不是高瞻远瞩公司刺激进步的惟一方法,而且并非所有高瞻远瞩公司都利用这个方法。像波音、IBM、迪斯尼等公司,就更多地依靠胆大包天的目标来刺激进步(毕竟,用渐进的方式制造出波音747确实很难!)。其他公司,如默克、诺世全和菲利普·莫里斯等,则比较依赖以持续不断的改进刺激进步(这一部分留待后文探讨)。但不管它们是否一致,高瞻远瞩公司在利用进化的力量方面远超过对照公司,在 18对公司当中,有15对公司如此。(参见附表3表A.7)>>“突变机器” 3M如何击败诺顿我们访问惠普公司的休利特先生时,问他有没有极为崇拜、而且认为是模范的公司,他毫不迟疑地回答说:“3M公司,这点毫无疑问。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下一步会推出什么。奇妙的是,他们很可能也不知道自己下一步会推出什么东西来。但是,即使永远不能预测3M会做什么,你却知道这家公司会继续取得成功。”我们同意休利特的说法。的确,如果拿生命做赌注,赌我们研究的哪一家公司会在今后5O年一10O年内继续成功和适应,我们会把赌注下在3M上。当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3M是以失败、以一个重大错误起家的。3M开采金刚砂矿的创业观念遭到几近致命的打击,之后,这家小公司试了好几个月,想找出一些可能行得通的东西,找出任何可以做的事情。弗吉尼亚·塔克在《巨人品牌:3M的伟业》一书里写道:在 19O4年 11月寒冷的冬天里,董事会每周都在开会,寻找一个解决之道。这些创办人决心不放弃(公司),幸运的是,他们的员工也戮力同心,每一个人都做了一些个人牺牲(包括有人无偿上班),以便把公司维持下去。最后,董事会同意一位投资者的建议,认定3M应该脱离采矿业,转而制造砂纸和砂轮。(有这么多从失败的矿场采来的无用的低级矿砂,公司还能做什么别的东西?)所以,3M在绝望之余放弃矿业,战略性地转移到研磨产品上。这绝不是出于谨慎的计划。麦克奈特的业绩从19O7到1914年,3M受困于质量问题、利润低微、库存积压和现金周转的危机。但是,在年轻而有书卷气、从会计人员转为销售经理的麦克奈特默默有心的推动下,公司开始振作起来,实验、改善能使公司勉强存活下去的产品。1914年,3M把年仅2O多岁的麦克奈特提升为总经理。麦克奈特天生就是一个造钟师,很快就开辟一个5×ll英尺的角落储藏室,投资5OO美元设置水槽和胶水槽供实验和测试之用,创立了3M的第一个实验室。用人造的矿物实验数个月后,3M推出一件极为成功的新砂布,叫做3M卖力,这个产品使3M能够发出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股利。而且在发明75年后,仍然列在3M的产品名录里。麦克奈特外表虽然羞怯、谦虚,却有永不餍足的好奇心和追求进步的驱动力,经常一周工作7天,以便推展3M羽翼未丰的事业,而且他总是在寻找公司可以追求的新机会。例如,在192O年1月,麦克奈特打开一封不寻常的信,信上写道:请把贵公司用来制造砂纸的每一种规格的矿砂样品寄给费城的印刷油墨、铜粉和金色印油制造商弗朗西斯·G·奥基。3M并不出售原料,所以这中间没有生意可做,但是麦克奈特一则好奇心驱使,一则始终在寻觅可以推动公司前进的有趣新构想。他自问:“奥基先生为什么要这些样品?”3M因此碰到了公司历史中最重要的产品,因为奥基发明了一种革命性的防水砂纸,后来证明在世界各地的汽车制造厂和油漆工厂里是极为有用的产品,(这里打个岔,奠基向许多家矿业和砂纸公司索取样品,但是除3M之外,没有一家愿意问他为什么需要这些样品。)3M公司很快取得使用这项技术的权利,开始销售“干湿两用牌”砂纸。3M不只得到了这些,的确干湿两用牌砂纸甚至不是交易中最有价值的部分,麦克奈特这位总是专注于建构组织的卓越建筑师,不仅和奥基签约并感谢了他,还雇用了他!奥基把费城的工厂关闭,搬到圣保罗,成为3M专攻新发明方面的重要人物,一直到19年后才退休。抽枝与剪枝3M早年几乎夭折的历史在麦克奈特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他希望公司内部有足够的变化,以求自保:开始时,我们把所有的鸡蛋(失败的矿场)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依靠产品多元化……贸易战不可能同时打击所有的产品,而且至少我们的一部分业务总是会有利润。但是,就像麦克奈特雇用奥基的例子所显示的,麦克奈特不希望公司的演进和扩张只靠自己一个人,他希望创造一个能够从内部继续自我突变、由员工发挥个人首创精神推动公司继续前进的组织。从下面这些3M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中,可以看出麦克奈特的做法:“要听听有创见的人的话,不管开始时这些话有多荒谬。”“要鼓励,不要挑鼻剔。让大家发挥构想。”“雇用能干的人,放手让他们去做。”“如果你在众人四周筑起围篱,你得到的是绵羊。给大家所需要的空间。”“鼓励实验自由。”“试一试,而且要快!”麦克奈特直觉地了解到,鼓励个人首创精神会产生进化式进步的原料--没有方向性的变化,他也明白这种变化后来并不是都有用的。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4
正序
倒序
基业长青
基业长青-2
基业长青-3
基业长青-4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基业长青
基业长青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