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者曾训练涡虫对光做缩身反应。涡虫对光原没有本能的缩身反应,但随着灯光的亮起,同时用电刺激涡虫,使它们的身体收缩,在反复地制约学习后,涡虫遇光即会引起缩身反应。有趣的是,研究者将学会缩身反应的涡虫切成碎片,喂食没有受过训练的涡虫,结果这批新的涡虫不必学习,遇光即会自动产生缩身反应。研究者以此证实,遇光缩身的“技能记忆”是贮存在涡虫体内的某些生化物质之中,新的涡虫吃下这些“记忆分子”,即自动会拥有遇光缩身的“记忆”。也许是受了这种实验的启发,前一段时间国人当中也流行着一种“吃啥补啥”的说法。于是有人便抓来了猴子,把它们的头盖骨敲开,吸食它们的脑,还有人专门喜欢吃牛鞭、猪鞭等食物。至于这些人的头脑是否变得比以前聪明了,亦或是那些喜欢吃“鞭”的人是否真的变得“阳刚十足”了,就不得而知了。启示:很多事情并不是只要原搬照抄就可以横向移植的。因为内部因素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如果内部条件不具备,一切努力也都是徒劳。遗传的威力13遗传的威力——老鼠的好斗行为研究女科学家拉格斯佩兹观察老鼠的行为,她发现一群老鼠中,不管雌雄,总有一些较具攻击性,另一些则较温和。于是她充当老鼠的媒婆,让这群老鼠中最火爆的雄鼠和最泼辣的雌鼠交配,而最温和的雄鼠则和最服顺的雌鼠交配。在“攻击组”生下的一窝新鼠中,又挑出最具攻击性的雌雄两鼠,让它们配成双,而在“温和组”生下的一窝新鼠中,则挑出最温和的雌雄两鼠相配对。重复这种配种实验25次以后,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组老鼠,“攻击组”的第26代子孙只只都变得凶暴异常,而“温和组”的第26代子孙则只只都极为温驯。启示:生命中的某些特质,会经由两性的结合而传递给下一代,所以,年轻人在择偶的时候可要慎重了。“一”中有“全”14“一”中有“全”——走出迷宫的老鼠心理学家喜欢训练老鼠走迷宫,借以研究它们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实验生理学家拉西里在教会一批老鼠走迷宫后,将某些老鼠的大脑皮质切掉一半以上,结果老鼠还能照常走迷宫,只是反应较慢,会有一些小差错而已。他又将其他老鼠的大脑左切、右切、上切、下切,结果更进一步证实,老鼠走迷宫的能力与它被切除的大脑皮质呈比例下降,大脑皮质的切除越多,走迷宫的能力就越显缓慢,但却不会因此而变得一窍不通。拉西里因此认为,老鼠走迷宫的学习经验并非贮存在脑中的某一特殊部位,而是弥漫性地散布在整个大脑皮质中。启示:理论上,每个脑细胞都贮存了我们的学习经验,就像社会上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的渴望,但唯有透过集体的努力,它才会明晰起来。反射的光辉15反射的光辉——猫的夜光眼猫的眼睛在夜间,特别是光线暗淡的地方,会发出怪异的光芒,让人觉得恐怖。其实这是因为它的眼底有一层特殊的透明薄膜,叫做“毯”,它能反射进入眼内的光线,再落到视网膜的视觉细胞上,而加强它在暗处的视力,使它更适合夜间的活动。同样在夜间活动的猫头鹰,眼睛也会发光;在光线很少的深海活动的鲨鱼,也有这种现象。它们的眼睛不是自己在发光,而是反射外面的光,如果在完全没有光线的地方,那么猫的眼睛就同样是一片漆黑,而它,当然也就什么都看不见了。启示:猫的眼睛像月亮,只是反射外面来的光;月光让人赞美,而猫的眼光却让人惧怖,因为那是猎食者的眼光。何谓“语言”?16何谓“语言”?——蜜蜂的舞姿一群蜜蜂在空中翩翩起舞,它们飞舞的姿式在人类看来似乎是无意义的动作,其实那是在告诉它的同类,它在什么方位、多少距离的地方采到花蜜,通知大家跟去。飞舞是蜜蜂的语言,而且各地的蜜蜂,表达此种讯息的舞姿不太一样,就像各地的人类有其方言般;德国的弗利希教授即以此发现而荣获诺贝尔奖。普林斯顿大学高尔德教授在离蜂房不远的地方摆一桶糖水,他一再移动糖水,蜜蜂在根据舞姿讯号找不到糖水后,立刻改变舞姿,而在高尔德还没有将糖水移到预定的位置之前,蜜蜂已先行飞到那里等待。这表示,蜜蜂的舞姿还是一种“有思想”的讯号。启示:人类之所以长期忽略蜜蜂舞姿的深意,是因为我们自陷于“什么叫语言”的框框里。超额刺激17超额刺激——鲱鸥的刺激源鲱鸥是一种吃鱼的鸟,它们的嘴喙边有一颗醒目的红点,当小鲱鸥肚子饿时,就会去啄父母喙边的那颗红点,做父母的就会把鱼吐出来给小鲱鸥;鲱鸥喙边的红点成为喂食的重要讯号。科学家研究发现,若用厚纸板做成鲱鸥的形状,则小鲱鸥还是会去啄纸板上的红点来讨食,由此可见,这是一种本能的行为。更妙的是,如果在一根木棍上画3个红点,将它和画有一个红点的鲱鸥模型摆在一起,则小鲱鸥会选择去啄有3个红点的木棍,而非看起来更像鲱鸥的纸板。研究者因此说,“红点”才是关键刺激,更多的“红点”成了更具吸引力的刺激。启示:我们本能地被某些刺激吸引,但超额的刺激往往已是一种异化的刺激。泛滥的爱欲无疑是一种伤害18泛滥的爱欲无疑是一种伤害——“脱水”而死的犰狳很多动物以分泌物或排泄物来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并且借此吸引异性。一只在野地被捕获的犰狳也不例外,放到动物园内后,虽然四面是铁栏,险些因失去了那代表安全的气味而导致死亡。但是当它渐渐熟悉这里的环境之后,就连忙在牢笼四周撒尿“做记号”,以确认自己的地盘。尽职的动物园管理员如果将这些尿渍清洗掉,这只犰狳立刻又会再撒尿“护盘”,如此反复进行尿液的清除与保卫战,直到有几只犰狳因撒尿太多“脱水”而死,管理员才悟出其中的道理。启示:黑格尔说:存在的即是合理的。一个人的行为必然有其原因,不问原因而想纠正他,“单纯为他好”,通常是爱之过分以害之。单纯的眼光19单纯的眼光——鲨鱼的单纯体色海中的恐怖杀手鲨鱼,表皮多呈单调的灰色,乍看之下,这似乎是在潜近猎物时,不易被猎物发现的一种掩护色,但事实不然。动物的体色有多种功能,除了掩护(保护)自己外,还有向同类异性炫耀的作用。鲨鱼的眼睛跟多数鱼类有一显著的不同点,它的视网膜上只有分辨明暗的杆状细胞,而缺乏分辨颜色的椎状细胞,任何东西在它们眼中只是不同层次的灰色而已。因此,即使有了缤纷多彩的体色,在异性眼中也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演化上的一种浪费。所以它们就一直保持着最纯朴的体色——灰色。启示:觉得世界单纯的人,通常是用单纯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而他自己也是一个单纯的人。黑暗的足迹20黑暗的足迹——一只草蛇的死一只草蛇正缓缓地从地穴里爬出来。虽然它并不能伤害到人类,可是当人们看到它丑陋的样子还是禁不住浑身上下一阵阵不舒服,甚至有人身上还泛起了一片片鸡皮疙瘩。于是有人拿起了木棍朝它的头部狠狠地砸了下去……自古以来,蛇一直被认为是邪恶的,它们那没有四肢、蜿蜒而行的模样,还有不时伸吐的分叉舌信及斑驳的鳞片,都给人一种不自在的感觉。今天,虽然绝大多数的蛇类都在地面上生活,但专家认为,有很长一段时间,蛇是在地底生活的,很可能是一种会钻地穴的蜥蜴的后代,它们四肢的消失就是为了适应地底生活而演化出来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又回到地面上。在重见天日后,失去的四肢无法重生,于是只好借助尚存的脊椎骨和腹鳞,并加以开发(蛇的脊椎骨多达100到400块,比其他爬行类动物都多),在地面上蜿蜒而行。启示:我们不要笑蛇。在地牢关了数十年的犯人,重见天日后,也一样阴阳怪气,何况是在地穴里生活了几十万年的蛇呢?过日子的学问21过日子的学问——冷血动物的节约生活经蛇、蜥蜴等爬行类是所谓的“冷血动物”,而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类(及鸟类)是所谓的“温血动物”。温血动物虽可以应付日夜及四季的气温变化,而有较大的生存空间与活动范围,但为了保持固定的体温,却耗费了来自食物的80%能量,因此需要不断进食以补充能源。冷血动物不必自己“制热”,而靠晒太阳来“吸热”,所以若两者的体型相当的话,为了维持生命所需,冷血动物所需摄取的能量只要温血动物的1/10就够了,像蛇、蜥蜴等,饱餐一顿就可以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这也是冷血动物能活跃在荒凉贫瘠的沙漠中的原因。启示:如果你以80%的收入来维持固定的体面生活,那么收入一减少,你就完了。天生的收藏家22天生的收藏家——松鼠的收藏松鼠在秋天时,常会收集坚果,挖洞将它们藏起来,以之作为冬粮。人们常认为松鼠的这种“未雨绸缪”,是智慧的表现,其实松鼠的藏果只是一种本能行为。德国一个动物学家在家里养了几只松鼠,它们对吃不完的坚果也会煞有介事地衔着,在房间的角落里做出拨土的动作(其实根本就没有土),然后将坚果放进“想象”的洞中,以鼻尖将之压牢,再用前足做出掩土的动作,这一整套动作都是不学自会的。而在自然界,松鼠虽会热心地藏果,但到冬天时却不见得会挖出来吃,也许是忘记了,也许当初的藏果根本不是来自“未雨绸缪”的缜密心思。启示:一种本能反应式的行为,常因被赋予“深奥”的动机,而被高估。利弊互现23利弊互现——长颈鹿的身高问题动物园里,饲养员通常是将食物和饮水放置在地上,让动物取用。可是对长颈鹿来说,就不同了,必须把食物盆和水箱悬在高处,而不是在地面上。长颈鹿不但颈长,而且腿也特别长,前腿比后腿更长,所以它们适应于吃高处食物,如果要吃地面食物,这两条特长的前腿就会使它们感到非常麻烦,显得十分吃力。长颈鹿喜欢吃西瓜,吃了可以降温防暑。在上海动物园,电视台记者抓拍了“长颈鹿吃西瓜”的表演。一位饲养员将一只大西瓜敲开,放在长颈鹿鹿舍内的地面上。尽管4只长颈鹿的眼睛离地面较远,但是它们却都看到了地上的西瓜,显出一副嘴馋的模样。其中一只最年幼的小长颈鹿像小孩一样灵活好动,便抢先一步,前面两条腿分别伸展两侧,低下头连续两次吃到了放在地上的西瓜。也许做这个动作太吃力,当时它吃西瓜所花时间极为短促。两只大长颈鹿不时地用双眼斜视着地上诱人的西瓜,但没有去吃,可能它们在权衡吃西瓜与花力气两者的利弊得失呢!另一只中等个长颈鹿,尽管已经做出了吃西瓜的预备动作,最后还是没有吃到。长颈鹿是现存最高的动物,雄长颈鹿的身高可达18尺,这使它能吃到高处的树叶,不必与其他动物争食。但太长的脖子也给它带来不少麻烦,譬如它通常只能站着睡觉,因为不容易从躺卧姿势再站起来,躺下来就代表了危险。为了要将血液输送到脑部,所费的力量约为正常人的2到3倍,因此它的心脏特别大。喝水也是件麻烦的事,它必须将两只前肢尽量叉开,低下脖子才能喝到水;狮子就经常选择长颈鹿在喝水时来突袭,所以当小长颈鹿喝水时,父母常需站在一旁保持警戒,不安地守望着。启示:凡事有利必有弊,长颈鹿的脖子便于吃树叶却不利于吃西瓜和喝水。当“利”趋于极端化时,“弊”也跟着趋于极端化。安于逸乐24安于逸乐——墨西哥蝾螈的蜕变蝾螈是一种原始的水陆两栖动物,像青蛙一样,它们有类似蝌蚪的幼体,生活于狭隘的水域中,但幼体最后会长出脚和肺,发育成可以到较宽阔的陆地上生活的成体,这是生物进化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但墨西哥有一种蝾螈,当雨季特别长、也就是水量充沛而使它们原先生长的湖沼没有干涸之虞时,蝾螈的幼体就不会蜕变,继续保持蝌蚪的形貌,身体超过正常陆栖成体的大小,它们仍保留在水中呼吸的羽状腮,而且就在水中交配产生下一代,似乎懒得去见识陆地上广阔的世界。启示:优裕的生活环境会使得一个人懒得去从事自己可以做、而且应该做的改变。结果从实质上,他也不会有什么进步。陋习之愚25陋习之愚——浣熊的清洁习惯浣熊有一种奇特的行为:它们拿到食物后,通常会先浸到水中,用手掌“刷洗”一番,然后再吃,所以才称为“浣熊”。在动物园里的浣熊,你若给它面包,它也会将它浸到水里,虽然面包因此而“泡汤”了,但浣熊还是会这样做。现在的浣熊虽然已属杂食性动物,但一定选择住在有水的地方,动物学家认为这可能跟它们祖先以蟹等甲壳动物为食物有关,而“刷洗”行为,则是此一摄食形态的本能反应。曾有人想训练浣熊用手掌捡起硬币,然后丢到一个箱子里,但不管怎么训练,浣熊在捡起硬币后,还是不停地用手掌去磨触、“刷洗”它,就是不将它们丢到箱子里。启示:动物天生的习性会干扰它们学习新的花样,人亦如此。眼不见为净26眼不见为净——火鸡的自我蒙蔽法绝大多数的动物都有领域感,地位越尊贵的,所拥有的领域——私人空间就越大。很多动物学家都认为,维护自己的领域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譬如当你闯进一个鸡舍,所有的鸡可能会向后退到某个角落,但原来的领域关系却因拥挤而受到破坏,于是地位尊贵的公鸡即前后左右乱啄,要它的同伴离它远一点,试图保有自己较大的私人空间。更妙的是,有人将几只雄火鸡放到一个过小的鸡舍里,它们再怎么争斗,都无法获得足够的私人空间,最后它们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所有的雄火鸡围成一个圆圈站立,每只鸡的脸都朝向外面,因为这样在自己眼前才没有碍眼的家伙。启示:人也有像火鸡一样的领域感和对策,譬如在过度拥挤的公车内,大家都尽量往旁边站,而且脸朝着窗外。度过生命的旱季27度过生命的旱季——非洲肺鱼生存考验鱼类是用鳃呼吸的,但生活于非洲沼泽中的肺鱼,却有类似肺的呼吸器官,这是它们度过旱季的法宝。原本在沼泽中游自在的肺鱼,当一年一度的旱季来临,沼泽里的水越来越少时,它们就会挖个洞,钻到泥地里,将身体卷成一个球形,而且分泌粘液,将自己包起来。在沼泽完全干硬后,这层粘液变成像牛皮纸一样的茧,兼具防止日晒与水分丧失的功能。更妙的是,它在躲藏的地洞与外界之间预留了一个管状通道,茧上的小开口就接着它的嘴,它抽动肌肉,把空气送入体内类似肺的囊袋中,进行气体交换的工作。利用这种方法,肺鱼可以在洞中蛰伏几个月,等待下次雨季的来临。启示:肺鱼不如青蛙,因为与其想办法度过生命的旱季,不如干脆跳出那个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