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1.蒋介石立志(1)1927年8月,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寺。蒋介石端坐在太师椅上,眼望寺外佳山胜水,陷入深沉的回忆……溪口,地处四明山南麓,浙江省奉化县城之北。早年隶属禽孝乡,1928年改称溪口乡,1935年改为溪口镇。这里山环水绕,风景秀美。境内溪流潺潺,著名者三条,即县溪、锦溪、剡溪。剡溪源于四明山余脉横溪岭,回肠九曲,与县溪、锦溪汇于甬江,东流入海。第一曲名为六诏,传说当年王羲之隐居于此,晋帝六次下诏征其入朝,王均不应,因此得名。第二曲名为跸驻,相传吴越王钱鏐曾驻跸于此,故名。第九曲经公塘南北两支汇合于锦溪,就是溪口,又名锦溪村。蒋介石就出生在这里。相传有诗赞溪口云:"为龙应不远,飞去只当前。"深为蒋介石所赞赏。距溪口二十余里有雪窦山,为四明山支脉。这里"万峰绝顶,旷为平原,纵横宽坦,有一百余顷。村落相望,鸡犬相闻,稻麦咸青,恍若世外桃源。四周有九峰环抱,其圆如珠者为玄珠峰;遥望腾空飞舞者为天马峰;如象鼻朝天者为象鼻峰;状如桫椤叶者为桫椤峰;东有东翠峰;西有琴峦峰等。山顶平地上有一古刹,即雪窦寺。因高出峰居正中的乳峰,下面有一石窦,泉水从中喷激而出,其色如雪,所以称为乳窦或雪窦。山名、寺名均源于此。"这时,这位戎马倥偬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南京政府缔造者,迫于各方压力,暂时辞去职务,正在这里沉思自己走过的路程。蒋介石有这么一个特点——常常好回忆自己的过去,也常常检讨自己的过去。以追思自己往日所为的对与错,探讨未来的途径。后来,这几乎成了他生活中的一个定例,在日记中,设有每周、每月反省录。败退台湾后,更是深刻检讨各种失败的原因,在国民党党政军各级干部中宣讲,终于痛下决心,改造党务,把台湾治理成铁桶一般的蒋氏庭园。这是后话。而今,他第一次下野,又人到中年,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青年,追随孙中山到成为国民党军事领袖的生涯: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生于溪口,斯年其父四十五岁,母二十三岁。蒋介石儿时的性格,是好奇、好强、顽皮。其祖父为祈这个爱孙平安无事,曾为其改谱名为周泰。1895年,其父蒋肃庵病逝,由其母千辛万苦,把他拉扯长大成人。那时的中国,传统观念积习甚深,家中无主夫,便要受欺侮。况王采玉是蒋肃庵的第三房妻子,因此遭受的不仅是社会上的欺凌,更有家族内的闲阋,境况艰难。蒋介石哭母文曾说:"迨后先考中殂,家难频作,于此二六寒暑间,内弭阋墙之祸,外御横逆之侮,爱护弱子,督责不肖,维持祖业,丕振家声,何莫非吾母诚挚之精神,及无量苦心,有以致然也。"其母王采玉,忍气吞声,督责幼子,使蒋介石幼年时就受到了较严格的传统教育。后他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虽戎马倥偬,舟车逆旅,仍不忘读书。1924年,选编书目四十多种,"用资随时精讨"。其目如下:五经四子书孔子家语左传战国策六韬孙子吴子管子庄子韩非子离骚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清史辑览西洋史普法战史拿氏战史日俄战史欧战史各种军事学战时正义巴尔克战术中国地理亚洲地理古文观止古文辞类纂岳武穆集诸葛武侯集戚武毅丛书文文山全集胡林翼全集曾国藩全集骆秉章全集左宗棠全集樊山批读李鸿章全集心理学中国哲学史讲话社会学统计学世界地理经济学第一部分 2.蒋介石立志(2)少年蒋介石还有一个特点需要提到,就是他性坚强,怀大志,不怕苦。他在日军振武学校时,每天操练,雪深数尺,早起要刷马,晚归要刮靴,如眼苦役。但他"咬定牙根,事事争先,不自感觉其苦"。正是在此期间,他改名中正,字介石。其意为静则坚介如石,不为环境而动摇意志,动则识断果决,行动迅速,以达成功。并立志从戎,统一中国。有题照诗云:"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肯且休;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应该说,正是这样的逆境,铸就了蒋介石的少年进取之心。"报告!"声音打断了蒋介石的思绪,他睁开眼睛。"进来!""报告总座,该吃午饭了。"一个年轻的侍卫进来报告说。"唔,好,好。""总座,总座",我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是南京政府军权在握的人物。这是怎么来的?是时代造成的,是社会造成的,也是自己奋斗得来的,又多亏了陈其美和孙中山。饭后,蒋介石又陷入了沉思……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发生了甲午中日战争、戊戌维新变法运动、八国联军进北京、日俄战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在内外大潮的撞击下,早已颟顸孱弱的清王朝像一只飘荡的破船,随时可能灭顶。终于,辛亥革命的枪声响起,宣判了数千年的封建君主制的死刑。然而,多难的中华民族并没有因此走向昌盛,窃国大盗袁世凯又对善良的革命党人举起了屠刀。接下来的是军阀混战,狼奔豕突。残酷的现实惊醒了孙中山实业救国的残梦,这位中国革命的先驱重新扯起了国民革命的大旗,并在几经挫折后毅然决然地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并建立黄埔军校,组建"党军",从而奠定了统一两广、成功北伐的基础。孙中山病逝后,革命形势继续发展。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十万大军投入战场。北伐军先后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下两湖,占江浙,入上海,定南京……也就在这一过程中,蒋介石崛起了,成为中外注目的风云人物。蒋介石1905年东渡日本,结识陈其美,并因陈之介绍,见孙中山于宫崎寅藏家中,参加同盟会活动。1916年和1920年,孙中山手下的两员军事大将陈其美、朱执信先后逝去,蒋介石成为孙中山身边最得力的军事助手。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蒋介石接到孙中山电召,乃"贻书张人杰,托以后事及二公子,酒泣登程",在广州永丰舰上见到孙中山,并一直守候在身边,筹策指挥,直到安全脱险,护送到沪,使孙中山认为蒋介石确是忠心耿耿,视为亲信。1924年,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当时,角逐校长一职的人很多,而且有的人资历老、根基深。但争议中,孙中山一锤定音:"如果不叫介石当校长,宁可不办!"就这样,蒋介石登上了校长的宝座。黄埔军校是蒋介石起家的资本。孙中山的用意是以黄埔军校为基地,培训出一批革命的军事将领,以建立一支革命的"党军",因此,谁入主军校,也就预示着将来谁将握有广东的军事实权,谁就将负起组建新型武装力量的大任。蒋介石对这一切都认识得很清楚。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撰祭文说:"英士既死,吾师期我以继英士之事业,执信踵亡,吾师并以执信之责任归诸中正……"表示要"教养学子,训练党军,继续革命,复兴中华"。可以说是以未来的军事统帅自居了。如果单纯就管理、建设黄埔军校和统一广东,北伐吴、孙来说,孙中山可以说是选将得人。第一部分 3.蒋介石立志(3)出任校长后,蒋介石几乎是把全部身心都放在了军校建设上。他经常对学生训话,讲革命的目的、意义,讲军校的教育方针。强调要有"统一的精神,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组织……"教育学生要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死。在校内建立了严格的军纪,学生见到老师,下级见到上级,必须敬礼,否则即视为严重的违纪行为。并实行连坐法:"比方打仗的时候,上官没有命令,一班人同退,就枪毙班长,一排人同退,就枪毙排长,一连人同退,就枪毙连长,一直至于一营一团退下来,就枪毙营长、团长。"同时,对学生的生活也十分关心,经常讲要注意卫生,防止疾病,让学生们"茶水菜饭都要注意,饭碗竹筷都要揩得干净……吃东西要嚼得碎,不可不嚼就吞下去,因为胃的消化能力是有限的……"还有"每个礼拜要吃一次金鸡腊霜丸;夜间放哨的弟兄,第二天总要吃碗姜汤,发泄寒气,免得感风受寒"等等。到1926年春天,黄埔军校就已招收五期学生,共七千四百人,成为国民革命军的中坚力量。当然,蒋介石在黄埔军校中也培植了大批个人势力,他经常找学生聊天、谈心,一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二来建立特殊的师生关系,寻找、培养自己的嫡系。后来,国民党中的黄埔系,就成为蒋介石维持个人权势的依靠力量。在统一广东的过程中,他指挥着黄埔学生军,平商团叛乱,击溃陈炯明粤军,定杨希闵、刘震寰,战功赫赫。1926年6月5日,国民党中央决定出师北伐,特任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成为广东国民政府的最高军事指挥官。继而,北伐获胜,他成了耀眼的军事新星,举世瞩目的大英雄。然而,随着北伐的胜利,个人声望的鹊起,这位校长、总司令已经不满足于只当一个军事统帅了,他要当拿破仑,当袁世凯,要以军权来攫取全国最高的统治权。为此,他早就开始这方面的筹划:一是步步打击中国共产党,削弱共产党的力量;二是攫取党政权力,以形成自己的政治重心。而在实践中,又是把这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的——1926年3月,他通过中山舰事件,将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全部清出。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整理党务案》,限定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各级党部中任执行委员数不得超过三分之一,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这次会上蒋介石当上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与其关系最密切的张静江当上常委会主席。继而,蒋介石又当上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国民政府委员。1926年6月,在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时,又据《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组织大纲》,以"总司令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926年12月,将途经南昌赴武汉的国民党中央委员和国府委员截留,拟将国民党中央党部、国民政府设在南昌,置于自己总司令的麾下,因受到坚决反对,未得。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进行大屠杀,发动血腥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8日,在南京建立蒋记国民政府,开始了蒋家王朝对中国的统治。古语云:"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南京政府建立,表明蒋介石要独揽全国统治权。而这个在国民党一大上连中央委员都不是的总司令虽有军权,但毕竟根基尚浅。于是,汉方、宁方内部的桂系等群起攻之,蒋介石不得不于8月13日宣布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在杭州小住后,回到溪口老家。正是在此期间,他接见了黄埔军校骑兵营代表,陆军中士戴笠。第一部分 4.戴春风改名(1)正在蒋介石追忆自己发家史的当儿,通往雪窦寺的路上,走来三个人——蒋介石的一个副官和黄埔军校骑兵营的两个代表,其中就有后来成为蒋介石得力臂膀之一,在中国人人谈虎色变的戴笠。戴笠原名春风,学名征兰。说起他的家世、青少年时的经历,与蒋介石颇有相似之处……闽、浙、赣交界处,有一道蜿蜒陡峭、风光秀美的仙霞岭。仙霞岭脚下,有个保安村,属浙江省江山县所辖。1897年5月28日(夏历四月廿七),保安村戴冠英家里,一声啼哭打破了邻舍的宁静,冠英妻蓝月喜生下了一个白胖胖的儿子,其祖父戴顺旺为其取名戴春风。这一年,蒋介石十岁。春风降世,给戴家带来了不尽的欢喜。他家薄有田产,一家子夫唱妇随,敬老爱幼,快快乐乐地生活着。然而,好景不长,顺旺老汉不久谢世,春风五岁时,戴冠英一病归天。整个家庭的担子一下子落在年轻的寡妇蓝月喜肩上。由于戴家无主,便常受族人的欺负。一次,春风与小朋友玩时,发现本家的堂叔正在砍他家的竹子,倔强的春风冲上去,把他的堂叔臭骂一顿。他的堂叔恼羞成怒,便来追打他,直追到戴家门口,又骂了一顿。蓝月喜虽然知道过不在己家,但无力争斗,只好忍气吞声,一面向这个亲戚道歉,一面严责己子,盼其成才。在严母的教诲下,戴笠从小入私塾读书,十分刻苦,十三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文溪高等小学,到江山县城读书。十七岁,又考入全省最好的学校——省立第一中学。但由于身处逆境,与乡里、族人争气不过,他便把自己的怨气在同学们中发泄。少年的戴春风常好打抱不平,谁有了麻烦事,他都愿意出头,并且为人豪爽,手里有了钱,就请同学下饭店、吃小馆子。久而久之,竟在自己周围聚拢了一些同学,放学后一起游逛,假期则去爬山游水。后来还成立了青年会,戴春风自任会长,倡导女子不缠足,男子剪辫子,闹得不亦乐乎。实际上,这一点与少年蒋瑞元颇为相似。瑞元少年时,常常与其祖父蒋玉表在一起,受之影响甚深,溪口有武岭山,有雪窦寺,是个旅游的好地方,常有游客到这里玩赏。但这里服务设施少,游人饮食困难。蒋玉表常以茶饭饷客,虽素不相识。亦足其茶,饱其食。瑞元受乃祖熏陶,也少有豪气。其父逝后,家里来客,其母王采玉,因妇道人家不好出席,便令瑞元作陪。瑞元必劝客至醉方休,客人不好意思多吃好菜,他就抓住客人筷子,按到好菜盘上。戴春风请同学下馆子,有时宁可赊账也在所不惜。这一共同特性,待以后二人有了一定权势时,都体现出来了:对异己派系,蒋介石常用金钱收买,对部下也以金钱奖励。戴春风则为蒋介石的金钱收买策略跑前跑后,运筹指使,对部下也动辄批下特别费若干元,以笼络人心,为己效命,这是后话。且说戴春风考入省立一中,正该用心学习,以图进取之时,却不久就被学校开除了。原来,那时的中学有舍监,晚上要到学生宿舍查夜。这个舍监穿着皮鞋,走楼梯时"咚咚"直响。偏偏戴春风的寝室正靠楼梯口,常常在睡梦中被脚步声惊醒。同学们敢怒不敢言,而戴春风却恨得直咬牙,决心教训教训这个舍监。一天夜里,戴春风正在梦中酣睡。"咚咚"的脚步声又响起来,把他惊醒。他听到脚步声上了楼,走远了,便悄悄爬起身,摸出一副木哑铃,蹑手蹑脚地跑出去放在楼梯口,回来后,钻进被窝,静听动静。一会儿,舍监查完寝,黑灯瞎火地下楼,刚走到楼梯口,一脚踩在哑铃上,哑铃一轱辘,舍监顺着楼梯滚下去。当时就被摔得鼻青脸肿,捂着腰眼走了。寝室的同学被响声惊醒,都不知怎么回事。戴春风却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眉飞色舞地讲起了自己的"英雄事迹"。第一部分 5.戴春风改名(2)谁想,这下惹了大祸。第二天,校长查出是戴春风干的,一气之下,将其开除。一生的学业,就被一个恶作剧断送了。这个全省首屈一指的中学里的学生,不得不到一家豆腐店去做工。戴春风不仅常常惹是生非,而且颇有骗的本领。他为人极要脸面,常常出手豪阔,有一个花俩。但因囊中羞涩,掏不出足够的钱来,便去骗。他在杭州与远房亲戚徐老板的儿子同回江山,船到富阳,他谎称有东西忘了带,辞别徐老板的儿子,独自上了岸。他跑回杭州,直接赶到徐老板的家里,说徐子的钱包被人偷了,困在半路,请他回来找徐老板要钱。他把谎话编得十分完全,讲得活灵活现,说在船上有流氓调戏妇女,缠着不肯放手,引起旅客围观,扭打时,徐子被撞倒,起来后才发现钱包不见了。徐老板听后十分着急,马上拿出一百元钱让戴春风捎给儿子。戴接过钱后,真是心里乐开了花,想不到这么容易就搞到这么多钱。于是,上街给母亲、妻子、儿子买了礼物,兴冲冲赶回家里。第一次骗钱轻易得手,戴春风的胆子更大,骗术也更高明了。一次,他到华春荣的纸坊去,在桌上发现一张盖有印鉴的信笺,便偷偷拿回家里,把原有的文字裁去,只留下盖有印鉴的信纸,在空白处写了几行字,便成了一张支款的便函。他把便函拿到经销华春荣草纸的鼎丰钱店,顺利地支走一百块银洋。年终,华春荣与钱店结账时,发现是戴春风搞的鬼,便责令戴还钱,但钱早被戴花得精光,只好让他写张悔过书了事。后来,戴笠当上军统局副局长,有人密报华春荣是共产党员,他便电令戴藏宜指使特务把华春荣暗杀。1950年,戴藏宜以杀害共产党员华春荣之罪被人民政府枪毙。此后,戴春风曾先到浙军第一师潘国纲学兵营当兵,又在宁波、上海、杭州、金华、衢州等地流浪,回乡后,又任过仙霞乡学务委员,保安乡自卫团团总,徘徊乡里,无所作为。1926年春末夏初,戴春风在江山城里悦来客栈邂逅文溪高小同学毛人凤,时名善馀。其时,毛人凤正在黄埔军校潮州分校,请假回乡奔丧。相谈之下,毛人凤告之"革命朝气在黄埔",并且正在招生。戴春风闻之,大受鼓舞,想自己十三岁时,在作文《试各言尔志》的题下曾出笔惊人,写下"希圣希贤希豪杰",备受老师称赞。而今,年已三十(时人以虚岁计年),寸功未立,长此以往,是何结局,不如就去报考黄埔,以求进取。他背着母亲,做好了准备,行前的晚上,对比自己大两岁的妻子毛秀丛谈了自己的抱负:"家庭夫妇之间,别离当然没有团聚好。可是为了追求一种远大的理想,开创一桩伟大的事业,就不能不有别离的时候。短暂的别离,要比长期厮守有意义。真正的孝道,要以事业的成就来报答亲恩,光耀门庭。"他的妻子毛秀丛是个典型的农家妇女,听不懂这些大道理,却晓得夫唱妇随。知道丈夫要远行了,噙着泪水为他收拾东西,送他出门,并把一只金簪送给他,以备旅费不足时使用。戴春风到广州后,决心一改以前混世的态度,踏踏实实求进取。为了表示要痛改前非,他把名字改为戴笠,字雨农。取《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骑马,他日相逢君当下"之意,表示要干一番大事业,而不以贵贱论交情。1926年9月,戴笠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分到入伍生部第一团十七连。这时,北伐军正顺利进军,统一战线内部国共关系已日趋紧张。北伐军攻到武汉,蒋介石密派胡靖安,陈超回广州,联络军校学生,为反共预做准备。戴笠入校后,即一改往日之争强出头之性格,默默读书,默默操练,人目之为"乡巴佬"。实际上这正是他高明的地方:他暗暗把军校作为晋身的起点。但当时形势复杂,难辨前途,故只好缄默其口,暗中,却对各方面动向密切关注。特别是对同学中有左倾思想,类似共产党言行者,更是窥察其详,并有记录。俟"四·一二"政变发生,开始全面清党,戴笠所在连的二十多名共产党员因戴笠之报告,全被肃清。从此,戴笠开始活跃起来,重新施展他的辩才,口才,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并被举为国民党营党部委员。这时,北伐军继续挺进,控制长江下游各省,转向中原挺进。为适应平原地区作战,蒋介石电令黄埔军校校本部从第六期学生中挑选三百人,组成骑兵营,听候调用,戴笠亦在其中。蒋介石下野时,骑兵营已开到苏州,其去向无人过问,军饷也无人再管,请示广州黄埔军校本部,也不得要领。于是,营长决定派戴笠等二人去溪口,代表骑兵营当面向身为总司令和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当面请示。这一年,蒋介石四十岁,戴笠三十岁。第二部分 1.溪口晋见当戴笠他们向雪窦寺行进的时候,蒋介石已从深沉的回忆回到了现实,想到了这次下野。"娘希匹,桂系真不是东西,要不是他们,我也不至于下野。"蒋介石一想起桂系来就生气。正当宁汉双方争斗甚酣,冯玉祥出面调停之际。南京政府内部的桂系从后面插了蒋介石一刀。8月8日,李宗仁领衔致电汪精卫,庆贺其驱逐共产党,并告诫召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之意见。电文中,将身为总司令的蒋介石排在第四位。最可气的是"小诸葛"白崇禧。8月12日,蒋介石在军事会议上说:"我即将离开大家,以后大家一切听党中央命令"时,白崇禧唯恐蒋介石不辞职,首先表态:"党中央既已决定,我同意这个决定,同意蒋先生出国休息一段时间。"四方交迫声中,蒋介石不得不承认"诽谤集余一人",于8月13日,率卫队二百人离京赴沪,旋经杭州归溪口。"我还会回来的!"离开南京时,蒋介石恨恨地说。他的下野,只是为了暂避矛盾,徐图再起。8月11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时局纷扰内部复杂,南北皆同,只有静镇谨守,持之以定,则待机而得,无不得最后之胜利也。"回到溪口后,他一方面祭母陵,游山水,似乎在隐居。但另一方面,无时不在密切注意政局变化,并运用小组织的力量酝酿东山再起。正是在此时,由陈果夫、陈立夫在上海成立了中央俱乐部(CC),为蒋复职而招兵买马,暗中活动。以胡靖安为首的黄埔学生情报组织也源源不断地把各种情报送到溪口。而且,国民党的党政军要员也不停地穿梭往来,请示机宜。可以说,蒋介石正用一只看不见的手操纵着整个政局。正如当时的一个外国记者在访问他后所写的评论断言:"如果说蒋将军是在隐居,毋宁说是一种神话。在此僻远之地,蒋将军本欲暂忘怀于国事军事者,却不可得。"这些,当时的许多人都被迷惑——反蒋之人拍手称快,拥蒋之人或颓丧扼腕,或煎心熬肺,还是雪窦寺的老和尚太虚法师看得明白。他在给蒋介石算命时断言:蒋这次下野是"飞龙返渊,腾骧在望","不出明年,一定会东山再起"。正在这时,戴笠他们来了。按理,蒋总司令虽然是在隐居,但要接见中外记者,要会见各方政要,还要写信,还要筹划东渡日本,想法追求宋美龄,虽说不是日理万机,但一个小小的骑兵营代表,他是没有精力去安排接见的。但蒋介石一直对黄埔学生深深偏爱,并且还要靠黄埔学生打天下,因此,他接见了戴笠他们。"唔、唔,你们有什么事?"在雪窦寺的一间禅房里,戴笠他们见到了身着长衫的总司令。在蒋介石锐利的目光注视下,他们敬了礼。"我们恳请校长收回辞职宣言,率领我们继续北伐!"戴笠"啪"地又是一个敬礼,双手呈上骑兵营的陈情信。"唔,唔,很好!"蒋介石看完信,又问:"骑兵营的情况怎么样?"戴笠报告了情况后,蒋介石沉思了片刻说:"唔,你们放心,困难是暂时的,我会妥善安排的,你们回去吧!"戴笠他们告辞出去了,回到苏州,仍然不得要领。不久,骑兵营因军饷无着,大部分人离去,余人以营长沈振亚夫人变卖首饰维持伙食,而戴笠,这时已决心攀住校长这个高枝,以遂腾达之梦……第二部分 2.考验与赏识(1)1928年,主持浙江省政的周凤岐突然接到一封中央的电报,说:据报,某方已派奸细多人,潜入杭州进行秘密活动,希从速严查。周得讯后,即派大批军警、便衣出动。不几日,抓到一个可疑的汉子,马上严刑拷打,辣椒水灌得鼻孔流血,皮鞭打得血肉模糊,可这个人就是什么也不说。正在此人受刑吃苦时,第二封电报到浙,说"中央为研判敌情,如捕获类似奸细嫌疑时,希立即解京审讯……"于是,这个人被解南京。他,就是刚到总司令部从事情报工作不久的戴笠。自溪口晋见回苏州后,戴笠就决心直接投效蒋介石。不久,他听说蒋介石到了上海,便即赶往上海。当时,胡靖安正在上海联络黄埔学生为蒋介石搜集情报。但因蒋已下野,经费不足,故多离去,正在缺人之际,恰好戴笠来了。早在黄埔时,胡靖安为入伍生部政治部主任,清党时对戴笠印象很深,于是将其罗致为情报员。当时,胡靖安领着蔡劲军、乔家才、戴笠为蒋介石搜集情报,因无经费,生活非常艰难。戴笠住在张姓表亲的小阁楼上,时以冷饭烧饼充饥,但他仍然孜孜不倦,积极而认真地工作着。加之他以前在沪、杭等地闲混时交结过很多朋友,故情报来源也较为广泛。于是,戴笠渐渐受到重视。且说戴笠干的是秘密的情报工作,所以许多人不知道他的去向。以后军校迁到南京,他未报到,第六期学生毕业典礼,他也未参加,所以,他实际上并没有毕业。但军校一直保留着他的学籍,并承认他是骑兵科毕业。1928年1月,蒋介石复职,派胡靖安到德国留学,戴笠则在总司令部内负责搜集情报,职务最初为少尉,后升任上尉参谋。但他并不在总司令部办公,而是不时地到各处搜集情报,薪水等都由别人代领。所以,司令部的人极少认识他。他干的是情报工作,有时情报重要而紧急,他又不能直接晋见蒋介石。据说他屡次请见,都被侍从人员拒绝,于是,他决定"拦车上书"。一天,蒋介石的座车刚回到司令部门口还未等下车,戴笠就从斜刺里冲过去,手举着情报,边跑边喊"校长!校长!"侍卫们大吃一惊,以为有人行刺,急忙拔枪护卫,并冲上去把他打倒。侍卫长王世和说:"如戴笠敢再捣乱,即拿送宪兵部惩办。"但戴笠仍然不懈地去拦车,上条陈,既有情报的研判分析,也有他对情报工作的想法。如此数次之后,蒋介石见他的情报确有一些很有价值,关于情报工作的设想也很奇诡,于是决定对他再行考验,派他刺探周凤岐对中央的意向。并有意让他被抓获,以观其表现。这才有了戴笠被抓那一幕。此事之后,蒋介石对戴笠开始信任,亲自召见,慰勉有加,并嘱咐侍从官:"如戴笠有事面报,准其随时来见。"既有此晋身之阶,戴笠便不辞辛苦地干起来。蒋介石复职后,继续北伐,戴笠常一人一骑,奔走于津浦铁路、陇海铁路两侧,搜集情报。那时,苏、鲁一带的马鞍,多是木制的。没有几天,他的臀部被磨破,满裤子血迹。有一天,在萧山被同考入黄埔的徐亮发现,强迫他到旅馆休养,并请来医生、护士,替他洗涤包扎伤口,陪住护理。可不几天,他乘徐亮外出时,连夜离去,又上前线去工作。后来徐亮对人说:"人称戴笠是英雄,我以为是怪物……这种人醉心事业,连皮肉痛苦,都能忘却,非怪物而何?"但在戴笠,却以为自己已年过三十,其他同学有的已官至少将、县长,自己则不过是个上尉参谋,这次能得校长垂青,必当有重要表现,以求发展。其后,他以徐州戒严司令部少校副官名义,搜集军事情报。当时与他住在一起的是邓展谋,时任六十九军十九师上尉,邓见他白天行动匆忙,晚上回来即在灯下疾书,很是纳闷,便问他写什么,他说是写情书。一天凌晨,邓乘戴沉睡之机偷看,才知全是情报。当时戴笠搜集情报,确是吃了不少苦头。他因经费不足,经常需要其母亲接济,就由邓展谋代收。他风餐露宿,先后住过军用敞车、别人檐下,也蹲过车站。一次,路遇同学王兆槐,见他无住处,便领他到一处空厂房,权歇一夜。破厂房已通风漏雨,难以成眠,但他第二天又照常精神十足地奔波于各地。这些表现使他逐渐得到蒋介石的赏识。1928年6月,蒋介石视察华北、北平时,戴笠作为随员同行。从戴笠以后的表现和贡献看,蒋介石确实没有看错人。东北易帜后,蒋介石为了荡平各派系军阀,先后进行了蒋桂战争、蒋冯战争。而在这期间,戴笠始终穿梭于各军事要地,搜集情报,其中一件事,表现了他突出的特务才干。第二部分 3.考验与赏识(2)1929年12月,在蒋桂战争中被起用的张发奎和驻广西的桂军联合反蒋,组成护党救国军。12月5日,被蒋介石任命为讨逆军第五路军总司令和讨冯前敌总指挥的唐生智在郑州举起反蒋大旗,自称护党救国军第四路军总司令。其时,浦口的石友三也起兵反蒋。一时之间,三方告急,蒋介石急调兵力攻防。当时戴笠正在潼关,以军事杂志社记者的身份从事秘密活动。听到唐生智反叛的消息后,立刻遄返河南,侦察唐部情形,并伺机联络黄埔学生,准备策反。他到河南后,在信阳结识的一个小学校长李某,帮助他打探消息。一天,戴笠到李家,李告诉他,唐生智已下令捉拿蒋介石从南京派来的奸细,并已封锁道路,清查户口,不许藏匿生人。这时,戴笠已感到危险来临,脑子急遽地转开了,但表面上却不动声色,佯说晚上可能还要到李家住宿。回去后,脱去中山装,换上一件长衫,戴上眼镜,大模大样地住进军警督察处的隔壁——佛照楼旅社。对方做梦也没想到眼皮底下就住着奸细。而这时戴笠已查清军警督察处处长叫周伟龙,湖南人,黄埔第四期毕业,原来是唐生智的特务营营长。第二天一早,周伟龙正在办公,忽有人报告,说东方白求见。东方白是周伟龙黄埔时的同学,也是他的好友,于是马上吩咐快请。等见了面,却不是东方白,乃是一个素不相识的汉子。周伟龙甚是惊怒。尚未开言,戴笠已开门见山:"我是蒋总司令的情报人员,到你这里侦查情况。你是校长的学生,和校长作对,必遭失败,不如弃暗投明,为校长效力。如执迷不悟,我今天就是自投虎口,你拿我这头颅去领赏,可名利双收。"周伟龙沉吟着,他深知唐生智不是蒋介石对手,不如趁此机会勾上南京,以图进退两全。于是,将军事部署详情告诉戴笠,并设计助戴脱险。当天中午,周伟龙在宴阳楼请戴笠喝酒,对人说是给朋友饯行,酒后送到车站上了火车。以后,在蒋唐战争中,甲乙央军情报准确,并有部分唐军被策反倒戈,因而,唐生智迅速失败。两年之后,周伟龙成为戴笠麾下的特务,以后升至交通警察总局局长。中原大战之中,戴笠更加繁忙,他一面派王孔安赴北平,以改组派代表名义参加扩大会议,一面搜集情况、研判各方动向,随时报告蒋介石。蒋介石对各派系军阀的打法是:一方面陈兵布阵,击败对方;另一方面,更多的是收买对方的重要将领,称之为"策反"。这是成功的战略。而这其中,戴笠等人不仅要搜集对方军事驻地、装备、给养、战略、战术等情况,而且要洞悉各派系之间,每一派系内部各将领的出身、嗜好、弱点、彼此的关系等,然后对症下药,进行收买。在此方面,可以说戴笠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蒋介石也没有亏待戴笠。1931年底,总司令部密查组成立,由戴笠任组长。"这是戴氏的情报事业,由个人活动而变成组织活动之开始。"这个单位虽然不列入公开编制,却有一定的人员和经费,有固定的办公地址。当时除戴笠外,还有马策、胡天秋、徐亮、赵世瑞、郑锡麟、张炎元、方超、唐纵、吴乃宪、王天木等,人称"十人团",办公地址就在南京鸡鹅巷53号。转过年来,1932年,蒋介石又任命戴笠为力行社特务处处长,擢拔其于黄埔二期等诸同学之上,并委以特工大权,可见,蒋介石认定了——这个勇于吃苦,不顾生死,孜孜苦干的黄埔六期学生,正是自己需要的特工干才。第二部分 4."蓝衣社"辨正(1)1932年初,首先从国外传出消息,说中国出现了一个被称为"蓝衣社"的组织,专门干杀人越货的勾当。一时间,"蓝衣社"的名字不胫而走,成为恐怖的代名词。甚至在伪满洲国军政部顾问部的情报中,都充斥了关于"蓝衣社"组织的记载。其中说到"蓝衣社"东北总支部的地下组织特别庞大,并列有组织系统表,言之似乎凿凿。其实,"蓝衣社"的组织并未存在过,只是一种讹传。其始因概源于何应钦的秘书刘健群写的一本小册子。他提倡仿照意大利的黑衫党成立一个组织,一律着蓝色服装。其中关于这个组织的纲领、组织体系,计划等写得颇为详细,有呼之欲出之感。俟这个小册子的内容传开后,人们就以为"蓝衣社"真的存在了。实际上,这个小册子虽上呈过蒋介石,但没有被采纳,而真正的蒋介石麾下的黄埔系军人组织叫"三民主义力行社",其中到处杀人越货、密捕刑侦的则是"三民主义力行社特务处"。刘健群的小册子的内容传开、三民主义力行社的出现、力行社特务处的行动几乎同时发生,而力行社及其特务处又是极端机密的组织,外间人不明底细,就把它们与蓝衣社混为一谈了。要想说清戴笠与蒋介石的关系,必须先了解"三民主义力行社"。可以说,蒋介石从任戴笠为力行社特务处处长开始,才把组建特工组织的大权交给他,戴笠也正是从此才施展手脚的。而在这一过程中,力行社对戴氏的特务"事业"确实助益非常,力行社又是蒋介石的个人派系组织。因此,可以说,力行社的发展就是蒋介石个人势力的发展;戴笠特务"事业"的发展,又是力行社发展的一个"副产品"。只不过。后来因顺于时势的需要,"副"反为正——特务处不断发展壮大,力行社反而在抗战中被取缔了。三民主义力行社是内忧外患刺激的结果,是时代的产物。"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蒋介石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政治形势。首先是外患频仍。"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一·二八"事变虽然以签订停战协议暂告一段落,但近在京畿的炮声却震撼着国民党人的心灵。其次,中国工农红军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并在1931年11月成立自己的政权组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更为严重的是,"九·一八"后的不抵抗政策使国民党蒋介石受到全社会的普遍指责,以前追随国民党反共的民族资产阶级转过脸来,严厉批评国民政府,抗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墙倒众人推,国民党内的各派系这时也纷纷起而攻蒋,内讧不断,战火欲燃。蒋介石四面楚歌,只好再次拿出以退为进的把戏来。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发表下野通电,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陆海空军总司令职务,旋返溪口"静养"。但蒋介石的下野并非甘心,他乃是准备避过风头,卷土再来。因此,他下野时,一是将其亲信顾祝同、鲁涤平、熊式辉、邵力子安排为江苏、浙江、江西、甘肃省主席,并让宋子文控制住财权,使新政府无法维持,二是指示属下中坚分子抓紧筹划个人派系的政治组织,以作为政争中的工具。这就是"力行社"产生的背景。早在"九·一八"事变前,忠实于蒋介石的一些黄埔毕业生就感到应该结成一个坚固的团体,以维护蒋介石集团在国民党统治中的核心地位。于是,由滕杰、酆悌、邓文仪发起,以聚餐会形式进行讨论、酝酿。"九·一八"事变后,此事加紧进行,并成立了筹备处,租用南京二郎庙康济医院的一栋木屋为集会的场所。筹备处成立后,一面酝酿组织名称,草拟纲领和计划,一面由蒋介石的侍从秘书向已下野的蒋介石报告。1932年1月,蒋介石与汪精卫联袂入京的第二天,即召见滕杰、贺衷寒、康泽等人,听取详细汇报。后将这些人召集到中山陵园中山堂内开会。经三天讨论,1932年3月1日,"三民主义力行社"在南京黄埔路励志社客厅内举行成立大会,正式宣布成立,并成立了中央干事会,由蒋介石任社长,他指定了滕杰等人为常务干事,滕杰为书记。干事会下设组织、训练、军事、特务四个处。戴笠被指定为中央干事会候补干事兼特务处处长。三民主义力行社的宗旨主要有两条:一是鼓吹"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实行独裁统治。认为"当政的中国国民党需要一个唯一的领袖,自是毫无疑义的急迫的要求"。而"在事实上,蒋委员长实为中国现时唯一适当之军事最高领袖"。蒋介石应该像墨索里尼和希特勒那样:墨索里尼的"一切行动意志便成了全意大利的真理",而"德意志国社党人对希特勒独裁的拥戴更为真切……希特勒就是做错了,国社党人还是认为是唯一的真理。"连蒋介石自己也说:"革命团体的一切,都要集中于领袖,党员的精神,党员的信仰要集中,党的权力以及党的责任也要集中。党员的所有一切都要交给党,交给领袖……"总之,是唯蒋命是从。二是力行哲学,强权政治。实行独裁,必须通过残暴的强权政治,也就是像希特勒那样"左手执政府之政策,右手挥犀利之宝剑,一方推不足以应付非常难局之议会民主制上断头台,一方则发挥集团独裁之精神……"力行,就是"实干"、"硬干"、"苦干","就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亦是甘之如饴,无所畏惧。"第二部分 5."蓝衣社"辨正(2)力行社全由忠于蒋介石的黄埔系军人组成,处于高度秘密状态。为了扩大影响,以它为核心,建立了革命青年同志会和革命军人同志会,两会之下,成立中华复兴社,复兴社下,还有许多杂七杂八的外围组织。这些社、会均奉蒋介石为社长、会长,宗旨、纲领也都是一个。两会的干部由力行社派出,复兴社的干部由两会派出,因之可保证贯彻蒋介石的意图。可谓煞费苦心了。戴笠的崛起,与力行社组织也有极大关系。良雄在《戴笠传》中说:"在实际上,力行社所予戴氏助力,可说无与伦比。即说力行社几年耕耘,唯一收获者,只有戴氏,亦不为过。"因为力行社是一集权性组织,参加者心中只许有"领袖",而不许有自我,故名分、地位都不能顾及,而只视工作需要安排人事,而这个安排又都是蒋介石一句话决定,别人只有服从,不许讲价钱。正因为如此,出身黄埔六期的戴笠能够被蒋介石任为特务处处长,而出身一、二期的一些人,或早有较深资历者——如梁干乔、郑介民、邱开基等却要列在其下,并无条件服从领导。国民党是个有较长历史的政党,有很多元老,因之在其党政军体系中,论资排辈倾向很严重,唯其在力行社中,摒弃此恶俗,而收到高效之结果。再者,力行社成员要把特务工作当作中心工作,不管在哪里,都要帮助特务处工作,此亦为戴笠的特务工作增添了极大方便和力量。如福建事变时,力行社凡有关系者,都按蒋介石要求集于戴笠麾下,服从特务处指挥,才使福建事变一战而干。就连特务处的纪律、原则,也几乎全部取之于力行社,如:无条件服从,不论资排辈,不许自由进退,保守"团体"秘密,违者严厉制裁等等。但应指出的是,力行社是一政治组织,而非特务组织。它的成员在国民党军队中有公开职务,只是以拥护蒋介石为政治之集结力。所以,它与特务处不同。现在有人把力行社当成特务组织,是不准确的。第二部分 6.特务处的班底(1)南京城内北门桥附近,一条窄窄的巷子中,有一个不大的宅院,黑色的铁门总是紧紧地关闭着,只有人进出时才打开一霎。铁门的门牌上标明鸡鹅巷53号。这里原是一个商人的宅院,后为胡宗南第一师驻京办事处。1931年春,胡宗南把它借给戴笠,因此,它成了戴笠的住宅和特务处的第一个办公处所,特务们称之为"甲室"。鸡鹅巷53号并不宽敞:进门右首有一间矮房,隔成二面小屋,外间是警卫室,室内放着一部电话,号码是22531。戴笠的许多联系和指挥活动,都是通过这部电话进行,蒋介石有急事找戴笠,也要打这个号码。里间是负责总务的特务居住办公。大门左侧,有一栋房屋,中间是穿堂,前边是会客室,后边为戴笠及其家人的饭厅。穿堂两侧各有两间小室、左边为戴笠的起居室和办公室,右边两个分别是戴母的居室和胡宗南来南京时的住室。在这个居室的左边,有一个大敞厅,一半停放着戴笠的座车,一半放着大餐桌,供鸡鹅巷特务们吃饭用。从敞厅走过后面,有一块小草地,穿过草地,是三间小屋,分别是收发室、特务的寝室和办公室。却说戴笠受命为特务处处长,即马上搭班子,集人员,风风火火地行动起来。而这一过程,又是蒋介石为其撑腰的。在挑选特务处处长的人选时,共有六个人角逐。蒋介石最终选中了戴笠。据说,人选定下后,还有人找蒋介石,要把戴笠拉下来。戴笠也深知此任难当,不知有多少人要在背后使枪弄箭。于是,他去求见蒋介石:"校长,这个职务我干不了。""不,你一定能干好,凡事有我做主,你去干吧!"蒋介石果然言而有信,对特务处的每个关键问题、关键时刻都给予帮助。蒋介石之所以对戴笠如此支持,首先是因为他对特务工作极为重视。蒋介石青年时曾任军事参谋工作,深知情报工作的重要。迨至广东时期,各方矛盾纷繁复杂,这个早年奉陈其美命暗杀过陶成章的人更深知特务工作之不可缺,于是他曾密派若干人,打入各方关键部位,使他能够及时探知"红白两面之动向"。在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中,他能既对中共施以沉重打击,又能掌握分寸,不使对方激怒,而最终使自身得益最大,恐怕亦与其准确掌握了各方动向有关。据董显光《蒋总统传》记载:自廖仲恺被刺后,蒋介石就加强了情报工作。到"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形势更加复杂,自然更加需要特务工作之发展。其次是戴笠本人的素质符合蒋介石的要求。戴笠虽进入黄埔较晚,但在社会上混过多年,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这是特工工作所必需的。他能吃苦,不怕死,有强烈的事业心,把这项工作交给他,他一定会尽全力去做。蒋介石用人的原则是一浙江,二黄埔,戴笠这两条都占。至于说他资历甚浅,这正中蒋介石下怀:因为他资历浅,每一个进身阶梯都是我老蒋提供的,所以他才能为我效死力,离开我,他就什么也不是,甚至连命都保不住。这比那些资历较深,有一定根基的人,好统御多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蒋介石对戴笠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他既任命戴笠组建特工系统,便对他给予了全面支持。首先是政治上支持。1932年4月1日,力行社特务处正式成立,蒋介石亲自到场,并训话。以后,一些重要的特务训练班开学、毕业,蒋介石或亲自去训话,或亲自拟拍电报,颁布训词。这样,既增强了特务组织的向心力,也抬高了戴笠的身价。其次是人力上的支持。特务处成立之始,只有戴笠找来的十个人,作为工作人员。蒋介石立即派黄埔二期的郑介民为侦察科长,后又升为副处长;侍从室警卫组组长邱开基为执行科科长。这两个人都比戴笠的资格老,军衔也高得多。如郑介民,其时已任职军事委员会第二厅,其后由副厅长升任厅长,军衔由上校、少将到中将,一直比戴笠高一级,但在特务处及后来的军统局,他却一直是戴笠的部下和助手,要服从戴笠的命令。特务处成立后,首先遇到的就是人手不足。蒋介石特准他办洪公祠训练班和杭州警校特训班,因现招生来不及,便在中央军校军官班和杭州警官学校学员中挑选。这两个班的学员经过短期训练后,都派在特务处工作。第三,就是经费上支持。特务处成立后,开初是由特别费中支取经费的,但其人员越来越多,特别费没有固定的来源,难以保证特务处的需要。蒋介石便成立了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把徐恩曾的"党方"特务系统、戴笠的力行社特务处和丁默屯的邮电检查处都纳入进去,分别为一、二、三处。所以,戴笠既是力行社特务处处长,又是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处长。这个局先后以贺耀祖、陈立夫为局长、局长只是名义上的,三个处都由自己的处长直接对蒋介石负责。但这个局的设立,使特务组织纳入到政府机关建制内,从而有了公开的名义和正常的经费来源。第二部分 7.特务处的班底(2)第四,工作上支持。特务处成立之初,人员既少,设备又无。特务处的重要工作是搜集情报,而情报又是有较强的时间性的,这就需要通讯迅速。但特务处当时又无电台,于是由蒋介石下令,戴笠可用党务调查科和军事委员会的电台。当然,用别人的毕竟有许多不便,常常影响时效不说,因戴笠特务处是极秘密的机构,外界不知,他拍过几次电报后,竟遭到怀疑。军令部交通司司长就曾收到过"查嫌疑分子戴笠"的呈请。后来,还是无线电专家魏大铭加入特务处,发明了小型特工机,给各地基层组织配备,才解决了这一问题。而特工机制成后,蒋介石亲自召见魏大铭,并观看演示,也算勖勉有加了。福建事变时,蒋介石派了许多人协助戴笠的特务处策反十九路军,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蒋介石为戴笠解决了经费、编制、通讯等问题,戴笠就用有成效的工作作为回报。他先后扩大了特务处的组织,并在鼓楼附近的四条巷增加了"乙室",作为特务处的机关所在地。"乙室"设有书记室,承戴笠之命主持全处的工作,内部人员分工核阅各内勤部门之公文。除书记室外,设有情报科、行动科、译电股、人事股、督查室、会计室、警务股、事务股等单位,各司其职。同时,在全国若干重要城市设立基层组织,如上海、北平等地设区,南京、武汉、广州等地设站或组。戴笠由鸡鹅巷通过四条巷指挥各地特务的工作,由四条巷的乙室,将戴笠的指示和文电向各所属单位下达。下边的情报和请示,也通过四条巷上报鸡鹅巷。戴笠对特务处内部管理得井井有条。凡需戴笠过目的情报和文件,由秘书签拟后,分轻重缓急,用三种颜色的卷宗夹呈送戴笠:最急的用红色,随收随呈;次要的用绿色,每隔三到四个小时送一次;普通的用白色,每晚汇齐,翌晨送呈。由于戴笠抓得很紧,特务们丝毫不敢懈怠。这里的工作极忙,每天的工作都要在十个小时以上。所有工作人员都住在处内。每周轮流休息半天。在南京有家眷者,一周可回家住一天。当时,情报科有个姓徐的特务,年近三十,一直没有小孩。邻家的女人见徐妻常守空闺,感到很奇怪,问她:"徐太太,你家先生到底做什么工作,那么忙碌?总要隔个把礼拜,才回家一两次,你年轻美貌,老是让你独居在家,他不担心吗?"徐妻只好装作气愤地说:"别提了,我先生一向在镇江、无锡等地跑单帮做生意,因此常常一个礼拜,甚至十天半月才能回家一趟。这还不算什么,最近突然有人说,他近日赚了钱,竟然在外面找了女人。他不愿意回来,南京这样大,又不好去找,你说怎么办?"女邻居见问出这样事来,十分尴尬,以后再也不问了。特务处的工作不断有新的起色,戴笠也就日益得到蒋介石更大的信任和重视。1934年7月,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调查科科长邓文仪被撤职,蒋介石命戴笠接任。七个月后,南昌行营调查科归并特务处。南昌行营调查科的并入,是特务处成立后,戴笠特务生涯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南昌行营调查科成立于1933年。当时,蒋介石正坐镇南昌,指挥剿共军事,特设调查科,统率各特务组织进行活动。调查科内部设有一室三组及两个侦察队,在华中、东南各省设有区、站或组,所属人员分派各地搜集情报。同时,豫鄂皖剿匪总司令部第三科、禁烟密查组、各省保安处谍报股,均受其指挥,并培训部分军事情报人员,派往驻外使馆工作。调查科可以说是蒋介石最切近的特务组织,其规模超过徐恩曾、戴笠的系统,因之,蒋介石以自己的亲信侍从秘书邓文仪为科长。后因查处南昌飞机场纵火案中,邓文仪对蒋介石隐匿了真相,蒋怒而将其撤职,改以戴笠充任,并不久又将其正式归并到特务处。戴笠接收了南昌行营调查科,也就接收了调查科所控制的各公开机构,声势果然不同凡响,人员也由原来的六百多人增加到一千七百多人,于是,开始"全面有系统地布置",在全国各省市设立区、站、组,有的地方还设立了复式机构。戴笠本人也因当上科长而晋升上校军衔。别看戴笠只是个上校,其实权势可大多了,有许多县长、团长都被他罗致到门下,作为部下驱使,而且有人是蒋介石直接安排给戴笠的。1935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团长杨继荣突然接到命令,让他到庐山见蒋介石。蒋介石见他后,没问什么话,只是告诉他:"戴科长的工作很重要,你去帮助他。"就这样,杨继荣成了戴笠的书记,也就是秘书。这个"铁军"的团长,就这样成了戴笠的部下。第三部分 1.力行社全体出动1933年11月,特务处的工作突然加倍紧张起来,戴笠在南京调兵遣将,深入福建及十九路军中活动,蒋介石也命力行社成员中凡在福建及十九路军中有关系者,均到特务处报到,由戴笠指挥,进行瓦解福建和十九路军的活动。原来,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虽然曾追随蒋介石,参加反共战争和国民党内的新军阀混战,但与蒋介石有矛盾。"九·一八"事变后,即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二八"淞沪抗战,十九路军打得勇敢坚强,受到全国舆论的热烈赞扬。但这却引起蒋介石的深刻不满,视之为异己力量,乃将其调入福建,负责进攻苏区,拟在其进攻红军中削减其实力。1932年底,蒋光鼐就任福建省政府主席,蔡廷锴任驻闽绥靖公署主任。他们拟采取对红军消极作战方针,保存自己实力。但蒋介石的目的,就是要让十九路军和红军在作战中两败俱伤,于是频频催战,十九路军不得已,只好进攻苏区,蒋介石却又不派兵配合,致使十九路军在反共战争中损兵折将。在这一过程中,蒋光鼐、蔡廷锴逐渐认识到继续与红军作战,十九路军决没有好出路,加之全国抗日高潮的推动,于是决定与第三党合作,揭起抗日反蒋的大旗,并派人与红军联络停战事宜。1933年10月,十九路军与红军草签了《反日反蒋初步协定》,实现了停战。1933年11月,十九路军、第三党、神州国光社的首领李济深、陈铭枢、黄琪翔、蒋光鼐、蔡廷锴、徐谦、陈友仁等决定起事。11月20日,在福州市南校场召开了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史称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发表宣言,改组军队,通缉蒋介石、汪精卫、何应钦等,一时搞得沸沸扬扬,颇有声势。其时,蒋介石已于1933年10月调动五十万大军,发动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闽变"的消息传来,急忙运筹应付。蒋介石对付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的措施主要在三条线上进行:一是派出大员,联络两广和其他派系,力争使之不支持十九路军;二是调动三十万大军,出动海陆空三军进剿镇压;三是派遣特务,对福建方面内部进行分化瓦解。这第三条线,就是由戴笠指挥特务进行,并把力行社的人员派给戴笠运用指挥。早在上海停战之后,蒋介石就抽调十九路军的一百二十多名中下级军官到南京中央军校训练班受训,并将其大部分人吸收为复兴社分子。这些人回到十九路军后,继续发展成员。1933年夏,由于汇款给十九路军中的复兴社分子,被蔡廷锴的"改造社"查获,一举逮捕了三百多名十九路军中的复兴社分子,并将其中数十名骨干分子秘密处决。但由于戴笠的指挥运用,蒋介石的特务仍对十九路军内部进行了分化、收买。特务处自成立后,就派人在全国各地以极机密方式搜集情报,对各部队中的长官之思想倾向、出身、家庭情况、嗜好等知之甚详。福建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前,戴笠就对十九路军与红军的来往情况有所掌握,并派力行社特务处中福建籍的人员连谋、张超、何震等人密返福建侦察,相机策反。福建事变发生后,蒋介石派力行社人员到福建,联络十九路军中的复兴社分子,协助戴笠进行分化瓦解工作。当时,十九路军参谋长黄强是特务周昭贤的姑丈,即由周昭贤拉拢、收买黄强,并由黄强策动第一军军长沈光汉。特务处执行科科长邱开基是六十一师参谋长赵锦雯的云南同乡,即由邱开基安排戴笠与赵锦雯见面,并由赵锦雯帮助策动第二军军长毛维寿。这些人都在特务处的安排下,与南京政府暗通款曲。加之其他特务的暗中活动,第十九路军内部已经动摇。11月23日,国民党中常会决议,"永远开除"陈铭枢、李济深、陈友仁党籍,25日,发出通缉令,通缉三人,并派出三路大军进剿,蒋介石亲至建瓯督战。前方蒋军猛攻,后方特务加紧活动,十九路军不战即溃,陈铭枢、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先后离开部队。手下大将,第二军军长毛维寿、第四军军长张炎、第一军军长沈光汉、第三军军长区寿年于1934年1月21日发表通电"拥护中央","静待和平处理"。后十九路军被拆散,蒋介石任毛维寿、张炎为东路第七路军正、副总指挥。福建政权只存在了一个月零二十六天。十九路军被分化,纳入蒋介石的中央军体系,福建也重新牢牢地抓在蒋介石手里。这其间,戴笠可谓出力不少。第三部分 2.南天王失机(1)1936年的一天,广东空军司令部门前来了一个商人打扮的中年男子,对卫兵说要见空军司令黄光锐,说是黄司令的老友,却不报姓名。卫兵没有办法,只好报告副官处。值日副官出来询问,同样不得要领,便报告黄光锐。黄光锐听了也很纳闷,心想,究竟是什么人,这样神神秘秘的?于是,命令将这个人带到会客室。见了面后,黄光锐也不认识。商人说:"令亲有口信,要亲自面达黄司令,请屏退左右。"黄光锐考虑了一下,终于点头答应了。二人在会客室密谈良久,又到黄的密室中谈了半天,黄光锐亲自挂电话,请来丁纪徐。三人又关起门来密商,直到黄昏时分。这个人才被黄、丁送出司令部大门。原来,这是戴笠收买广东空军的一个镜头。自"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先后解决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平息了福建事变,红军也被迫撤到了陕北,于是蒋着力分化西南各派,以将其收归中央控制。而在西南,广东的陈济棠、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却与胡汉民等国民党反蒋的元老派结合,设立了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以自保。1936年5月12日,胡汉民因脑溢血病逝于广州,蒋介石认为统一两广的时机已到,于是,派居正、孙科等八位代表到广州参加胡汉民的葬礼,并运动两广服从中央。此时的西南,以陈济棠的政治、军事实力最强,外界诩之为"南天王",政治野心极大。胡汉民死后,他为了窥测蒋介石的用心,派家兄陈维周去南京见蒋介石。蒋介石一方面热情款待,一方面向陈维周表示,中央协助广东出兵,彻底解决桂系,并保证保持广东陈济棠的原来局面。在蒋介石,是想拉拢陈济棠共同解决李宗仁、白崇禧,他以为此事对陈济棠十分有利,陈一定会接受。不料,陈济棠听到此消息后,却大吃一惊:以蒋介石的为人,他既然可以联粤制桂,又何不能联桂制粤?反而下定了反蒋的决心。陈济棠非常迷信,曾找风水先生对洪秀全的祖坟作过堪舆,认为洪氏坟茔本有风水,只是洪氏祖坟未葬在"龙穴"之上,所以洪秀全只坐了半壁江山。陈济棠经过勘定,找准位置,遂把其母遗骨葬于"龙穴"之中,便认定自己必定是真命天子。陈维周又说,蒋介石"气数"已尽,必然过不了民国二十五年这一关。并找了个术士替陈济棠占卜,谶语中出现了"机不可失"四字。陈济棠认为时机不可失去,乃决定立即起兵反蒋,发动两广事变。两广事变是以抗日的名义揭橥大纛的。当时,抗日是全国人民关注的中心。华北事变后,日本不断在华北增兵,并修建了南苑机场,运来了大批坦克、大炮等重武器,意在窥伺中原,乃至全国。情势危急,但蒋介石的南京政府仍然不改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一心想消灭中共,摧毀地方实力派,以求统一。因此引起了各方面的强烈不满:宋哲元、张学良与杨虎城、中国共产党都先后与西南方面或桂系建立了联系。这些,都推动着两广以抗日名义发动事变。1936年5月27日,国民党西南执行部发表通电,反对日本增兵华北。6月l日,两广决定揭起抗日旗帜,出兵北上。6月2日,西南执行部、西南政务委员会通电全国,严厉批判南京政府对日妥协的外交政策,督促南京政府领导全国抗日。继而,将两广部队改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抗日救国军",出兵北上,准备进攻江西、湖南。当时,西南的兵力是:广东原有三个军、一个独立师、一个教导师、一个独立旅、一个警卫旅、四个盐警团,事变前又将独立师、教导师扩编为两个军,总兵力七十个团共二十万人;李宗仁的广西原有两个军,又扩编两个军,加上久经训练的民团,共九十九个团,总兵力约十多万人。广东还有六个空军中队,海军有数十艘江防舰艇。广西也有三个空军中队。蒋介石的军队虽多,但分散在华北对日前线,追击红军于黔、川、康各省和潼关、洛阳一带,督促张、杨"剿共",能用于两广的只有二十万人。在此情况下,蒋介石虽然免不了调兵遣将,准备对两广作战,但主要还是在政治上施加压力,并分化瓦解两广。他一方面致电两广,称赞他们的抗日主张,召开国民党中央五届二中全会,以"统一抗日"的口号涣散西南方面的斗志,拉拢国民党内各派系;另一方面,又调动戴笠的特务和其他各方面关系,对两广内部进行收买和分化。且说戴笠受命后,即组织手下特务们全面出动,做瓦解两广陆海空军的工作,当时有梁干乔、邢森洲、龚少侠等在广州,谢镇南、张君嵩等在韶关,郑介民等在港澳,"凡与两广军中有人事关系者,精锐尽出,以策动其陆海空军归命中央为目标。"戴笠经联系后,也亲自出马。他为了保密,只对毛人凤说,有事要办,出差几天,实际上却秘密到达广州。第三部分 3.南天王失机(2)戴笠到广州见黄光锐、丁纪徐等人后,一面重弹蒋介石"统一抗日"的高调,以"国家"、"民族"利益劝导他们归顺中央;另一方面,许以重金收买。三天后,戴笠回到南京,面见蒋介石,陈述了这个经过。并说已密商协定,只要先付五百万元,广东空军就可北飞。蒋介石听了后,就让戴笠去找航空委员会主任。航委会主任听了他的陈述,不说给不给钱,只是不相信,并说:"领袖的钱不好随便花呀!"戴笠听出了弦外之音,气得说不出话。回到鸡鹅巷,吩咐管交通的胡子萍,立即买两张当晚去上海的车票。"子萍,我们为领袖工作,为国家负责,要有承担,花点钱算什么。只要工作成功,花多少钱都值得。"戴笠从上海回南京后,即对胡子萍说。原来,这时戴笠已弄到了五百万元钱,并派人送走,同时与对方约定联络办法。大约在6月22日前后,戴笠命令特务处电讯总台,每天午夜与一个XSF·DE·XHOB的电台联络。电讯总台负责人魏大铭将其交给电台台长张我佛。但此电台既无波长,又不知方位,十分难办,张我佛不免面有难色。魏大铭说:"这是戴老板交办的重要任务,不管多么困难,一定要想办法完成。"张我佛只得硬着头皮去干。每天晚上12时开始,一直干到天亮。到了第四天夜里两点钟,张我佛终于听到了XSF·DE·XHOB的呼叫,立刻报告。戴笠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从床上跳起来,守在电话机旁,命令随时将情况报告。张我佛立刻把收到的电码用电话告知戴公馆,戴又命译电员立刻翻译,并通知粤方空军尽速北飞。原来,这个电台属于粤空军司令部,由梁干乔运用其侄梁伯伦关系,加以控制,平时至为隐蔽,在此关键时刻,派上了大用场。7月2日,粤空军将领黄志刚率七架飞机,飞抵南昌青云谱侧机场。7月4日,陈卓琳等又率飞机四十架来归。其余广东空军,也于18日后飞归中央。蒋介石前后共拿出两千万元,收买了广东空军。虽然这个价格是他购买同等数量飞机的三四倍,但还是蒋介石会算账:自己买一架只能抵广东的一架,而收买过来则等于比广东多了两架,而且还配有训练有素的飞行员,这在经济上已经划算。此外,广东空军北飞,促使陈济棠下野,老蒋不战而胜,其政治意义显然更为重要。与策动广东空军北飞的同时,戴笠还指挥部下在粤海、陆军中活动。先后使海军中邝文光、邓瑞功两人率舰出走,韶关粤军第四师师长巫剑雄撤离韶关,继又有粤军撤离防地。由空军北飞引起的粤军内部的动摇,在蒋介石派人多方游说下继续加剛,不断演出新的节目:7月6日,粤第二军军长李汉魂挂印赴港,声明"挂印封金,以藉明志,服从中央"。7月8日,第一军军长余汉谋飞往南京,出席二中全会。随后,广东第一兵器制造厂厂长黄涛、虎门要塞总司令李洁芝、广东军医学校校长张建等,纷纷弃陈投蒋。与背后的分化、瓦解、收买紧密配合,这时的蒋介石已不再像当初那样"称赞"陈济棠了,而是于7月13日发布命令,免去陈济棠本兼各职,任命余汉谋为广东绥靖主任,其余叛陈粤军将领亦多予以任命,被戴笠拉过去的黄光锐被任命为空军驻粤指挥官。并命余汉谋接收广东。17日,蒋介石致电陈济棠,要求他立即下野。而陈济棠这时众叛亲离,海、陆、空军全被分化瓦解,只好同意下野。但以自己的部下,又背叛自己的余汉谋接收,这口气如何咽得下去。便电蒋介石,表示可以下野,但反对余汉谋接管,请中央另派大员,但蒋不允。18日,原粤军将领巫剑雄、空军司令黄光锐、陈的亲信邓龙光等,分别函、电陈济棠,表示拥护中央,服从余汉谋。这些原来的部属们又给了陈济棠最后的一击,陈济棠连出口恶气的机会都没有了。上午lO时,陈济棠在总部召开会议,宣布下野,下午5时5分离穗赴港。此事发生后,人们对占卜"机不可失"重新注释:说是陈济棠飞机不可失去,否则必败。广东空军是陈济棠多年经营的"血本",它的失去,确是陈济棠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戴笠策动广东空军,就为蒋介石立了极大的一功。第四部分 1.六国饭店的枪声1933年5月7日上午,一个打扮阔气的商人带着一个年轻、干练的随从住进了北平六国饭店。这两个人别的房间不要,偏要住三楼。他们住下后,年轻人不时地在走廊上走来走去,并假装不在意地向走廊两侧的窗子外看,时刻注意着各种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