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领袖毛泽东 作者:王朝柱

开国领袖毛泽东 作者:王朝柱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一部分(1)一一九四九年一月一日,晨曦刚刚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中华神州大地就响起了一个伟大的声音:将革命进行到底!  这一伟大的声音——“将革命进行到底”,在长空中回荡,它不仅惊醒了沉睡有年的大地,而且也进发出中华民族压抑了一百多年的心声!  这一伟大的声音——“将革命进行到底”,就像是震聋发聩的号令,把长城内外、大河上下解放区的军民凝聚在一起,伸开双臂,迈动大步,迎着东方即将升起的火红的太阳,去迎接一个伟大的新中国的到来;更为称奇的是它还像是一枚巨大的炸弹,把蒋家王朝这座行将倒塌的大厦抛向空中,而静候尘埃落定的蒋介石也唯有哀鸣自语:“毛泽东!毛泽东……”  抑或是久战为敌知己知彼的缘故,蒋介石说对了,“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一伟大的声音,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在西柏坡为一九四九年写的新年献词!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是平山县内的一个普通的村庄。由于它背倚群山环抱、松柏苍翠的柏坡岭而得名。那时,全村只有百十来户农家。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几千年来,勤劳的西柏坡人民靠着滹沱河两岸滩地肥美,耕作稻麦,捕捞鱼虾,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堪称是太行山中的鱼米之乡!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日本的铁蹄踏碎了华北的国土,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西柏坡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揭竿而起,他们举着救亡抗日的大旗,高唱着我们《在太行山上》的战歌,谱写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史篇。而所在县平山被誉为晋察冀边区著名的抗日模范县!  解放战争爆发不久,毛泽东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入侵陕北的胡宗南集团,遂决定于一九四七年三月十八日主动撤离延安,从而揭开了转战陕北的序幕;接着,毛泽东又于三月二十六日在清涧县枣林沟召开会议(史称枣林沟会议),决定中央机关分为中央前委、后委和工委。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并直接指挥西北战场我军的作战;叶剑英、*等率领中央后委去晋绥,负责保障中央前委的供给以及和各解放区的联络;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率领中央部分工作人员,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向华北转移,完成中央付托的重任。是年五月初,西柏坡又成了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央工委的所在地。  毛泽东在撤离延安一年——并取得转战陕北的决定胜利之后,于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日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作出决定:中央准备移至华北,同中央工作委员会合并。三月二十三日,毛泽东率领党中央机关由陕北吴堡县的川口东渡黄河,进入晋绥解放区,于翌日——二十四日到达中央后方委员会驻地山西临县双塔村。几经辗转,毛泽东一行于四月十一日到达晋察冀军区驻地——阜平县城南庄。由于毛泽东准备动身访问苏联(后未成行),故于五月二十六日到达西柏坡。从此,西柏坡成了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也“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毛泽东到达西柏坡不久,解放战争遂进入第三个年头,即战略决战的前夜。为了向全国人民表示必胜信心的同时,并进而分化瓦解敌人的营垒,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借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发布口号,提出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联合政府;为了适应即将到来的战略决战的需要,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及时地研究了华北、中原解放区建立统一的中央局——以及决定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成立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接着,毛泽东又亲自主持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九月会议),提出了在五年内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设五百万人民军队的伟大任务。为了适应战略决战的需要,要求全党、全军克服无纪律、无政府的状态,克服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将一切决策大权高度集中于中央。简言之,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历经四个多月的艰苦努力,终于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质上完成了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战略决战的准备工作!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一部分(2)九月十二日,我东北野战军发起了辽沈战役,正式揭开了中国命运大决战的帷幕。毛泽东在西柏坡相继起草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与此同时,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等一起研究战局发展,听取前线各战场的情况汇报,并提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和设想。在伟大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我人民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取得了战略决战的决定性的胜利!待到一九四九年元旦,“敌人的战略上的战线已经全部瓦解。东北的敌人已经完全消灭,华北的敌人即将完全消灭,华东和中原的敌人只剩下少数”。因此,毛泽东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的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毛泽东作为一代军事战略家,不失时机地向全国军民郑重指出:蒋介石集团及其他们的后台老板——美帝国主义已经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阻止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同时,他作为了不起的政治战略家又十分清醒地知道:将要获得最后的胜利,并不等于已经获得最后的胜利。为此,他在指挥三大战役的期间,一直都在关注敌我友三方随时随地发生的变化。同时,他为了准确地提出政治方面新的决策,或及时地调整战略决战最后阶段的军事上的部署,还经常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军委参谋长周恩来进行磋商,有时还要有意地发出一个又一个提问。  周恩来是一位胸有全局且又十分聪明的大政治家。他不仅了解毛泽东的心路轨迹,而且还知道毛泽东发出的这一个又一个提问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他还能对这一个又一个提问进行准确无误的阐演,为毛泽东决策提供有关的依据。因此,他在西柏坡期间,一边夜以继日地协助毛泽东指挥三大战役,一边又经常和毛泽东纵论天下大势,真可谓是为新中国的诞生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恩来,你是如何看待美国人导演的以李代蒋的好戏呢?”毛泽东深沉地问道。  周恩来当然知道以李代蒋的“李”,是指桂系代表人物李宗仁。说到桂系代表人物李宗仁,周恩来又很自然地想到在国共两党分分合合的二十多年的历史中,蒋介石为了实现削藩裁军、一切权力归中央的终极目的,曾经与诸地方实力派演出长达数年的内战。结果:冯玉祥的西北军被蒋氏击垮后各奔前程,冯氏怀着怆然的心情远走美国,不久前在应邀回国出席新政协的归途中,由于轮船失火死于黑海;张学良的东北军在西安事变后分崩离析,而意气用事的张汉卿也因兵谏获罪于蒋介石,至今仍被蒋氏软禁在宝岛台湾;刘湘等人的川系常年闭锁夔门,坚拒国民党军队入川。之后,蒋介石借“追剿”红军长征为名,不用一兵一卒,使大批的中央军堂而皇之地跟进蜀国。接着,蒋氏巧调刘湘率部出川抗战,遂又演出气死刘湘、张群“图川”等好戏,致使庞杂的川系逐渐解体;龙云的滇军位于西南边陲,向来与蒋介石貌合神离,抗战胜利之后,蒋氏采用军事政变的手段将龙云软禁,随之滇军名存实亡,就说逃出樊笼的龙云也只能在香港反蒋;至于山西土皇帝阎锡山、南粤王陈济棠等地方实力派更不在话下,早就纳入蒋氏的势力范围。然而唯有实力并不算强大的桂系虽多次败于蒋氏的手下,但却能在李宗仁、白崇禧等的领导之下化险为夷,并成为活跃于中国政坛的一支重要力量。更为世人刮目相看的是:随着蒋氏集团在政治、军事等方面败走麦城的颓势,李宗仁不仅在美国人的支持下当上了副总统,而且还正在紧锣密鼓地上演逼蒋下野,进而问鼎中央的闹剧。因此,在周恩来看来,毛泽东问话的第一层意思是,桂系李宗仁很快就要成为共产党人的一个政治对手了!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一部分(3)与此同时,周恩来十分清楚,时下桂系的实力仅仅限于白崇禧指挥的几十万人枪,和蒋系残存的二百余万大军相较依然是一支很小的力量。换言之,在有军就有权的南京国民政府之中,即便桂系李宗仁在美国人的支持下登上九五之尊,他也无法真正取代蒋介石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因此,在周恩来看来,毛泽东问话的第二层意思是,既然李宗仁的桂系不可能取代蒋氏军事集团在国民党中的地位,美国人为什么还要导演这样一幕“以李代蒋”的闹剧呢?  周恩来沉吟有顷,说道:“主席,在美国少数统治者看来,蒋介石一旦被我们彻底打垮,就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的终结和完全的失败。结果,爱好自由、*的美国人民就一定要问:几十年来,美国政府为什么要花数以百亿的美元,支持一个为中国人民所不欢迎的政府呢?”  “所以,他们怀着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特殊心情,被迫在中国上演这幕以李代蒋的闹剧。对吧?”  周恩来深沉地点了点头。  “所以,美国政府在华的代言人司徒雷登大使又玩了一个花招,他一方面加大火力攻击蒋某人*,另一方面又在时下的中国拼力倡导美国式的自由,是这样的吧?”  “我以为是的。”周恩来微微地点点头,“美国政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其错误的对华政策作辩护,并进而以这种堂而皇之的舆论欺骗美国的人民。”  “恐怕对中国的某些知识分子还寄予希望吧?”毛泽东沉吟有时,继续说道,“要知道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有不少自视有知识的人是患了崇美症的。”  “是的,其代表人物就是胡适之流。”  “遗憾的是,不仅中国大多数的工人、农民不听胡适这些崇美派知识分子的,就说蒋某人吧,也只是把他们当作政治上的点缀。”毛泽东说罢微微地摇摇头,“更为可悲的是,他们自视清高、一贯正确,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结果,胡适这些人在中国政坛上忽而扮演*的急先锋,忽而又屈服于蒋某人的武力,就说他们那套从美国贩来的自由、平等的口号,似乎也有着不同的标准。”  “一句话:跳来跳去,不知其累!”毛泽东笑了笑,遂又严肃地指出,“而今,他们这些先知先觉似乎又嗅出了美国人的动向,一边参预正在上演的‘以李代蒋’的闹剧,一边又打出国民党不好,共产党也不好,唯有他们这些害了崇美症的第三种人最好的旗帜。”  “在今天,他们这种伪善面貌还是有一定欺骗性的,尤其是在某些知识分子中。”  “是的!为了将中国的革命进行到底,我们必须在揭露美帝国主义侵华本质之后,在适当的时候也要戳穿这些害了崇美症的第三种人的伪善面纱。”  这就是毛泽东的结论。  与此同时,毛泽东为了验证自己对形势估计是否正确,又向周恩来发出了提问:“一九四九年就要到来了,摆在中国人民、各*党派、各人民团体面前的首要问题是什么呢?”  “我看就是主席最近反复讲的这句话: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呢,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周恩来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说。  “恩来,我这种担心不是杞人忧天吧?”  “不!在这个事关中国革命命运的大问题上,不仅我们的敌人——美帝国主义和就要失败的蒋介石集团希望我们划江而治,搞成一个新的南北朝的局面,而且在我们的同志中也在滋生革命已经到底的思想。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一部分(4)对于敌人,毛泽东向来是主张痛打落水狗的。换言之,无论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耍什么花招,他都会以追穷寇的精神痛而打之,或战而胜之。但是,他认为在人民中,尤其是在革命队伍中滋生革命到底的思想,这是最为危险的倾向。换言之,在即将到来的一九四九年能否将革命进行到底,主要取决于革命队伍敢不敢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所以,当周恩来指出“在我们的同志中也在滋生革命到底的思想”之后,他的表情立即变得严肃起来。有顷,他又低沉地说道:“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最典型的例子嘛,就是我们有些同志产生了三亩耕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想法。”  为此,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一一《将革命进行到底》中用了很大的篇幅,在充分揭露美帝国主义侵华罪行之后,又代表中国共产党严正声明,要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毫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专政的共和国。接着,他又向全国各界人民严正地指出:  美国政府的政策,已经由单纯地支持国民党的反革命战争转变为两种方式的斗争:第一种,组织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和所谓地方势力在长江以南和边远省份继续抵抗人民解放军;第二种,在革命阵营内部组织反对派,极力使革命就此止步;如果再要前进,则应带上温和的色彩,务必不要太多地侵犯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利益……这种情形,现在许多人还没有看清楚,但是大约不要很久,人们就看得很清楚了。  毛泽东一生写过许多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雄文,但是很少有像这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那样,不仅震撼了当时中国的政坛,而且也为世界各国所关注。事后追论,毛泽东在日理万机——并草拟了有关指导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数则电文的两天之中,一挥而就写成了这篇洋洋五千余言的雄文,非有雄才大略者不可为也!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才气横溢、撰著雄文的高手,而且还是一位摧毁蒋家王朝的英明统帅。他在向全国人民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同时,又脚踏实地地想到了如何在一九四九年创建新中国。为此,他和他的战友们决定元旦过后,在西柏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商讨一九四九年“各军作战的整个战略方针问题、准备召开二中全会问题及其他问题。”由于七大选出的中央委员分散于各个战区,不可能全都放下工作到西柏坡出席会议,特“拟约刘伯承、陈毅、饶漱石、罗荣桓、薄一波诸同志来中央开会,会期一月一日至五日”。  毛泽东为什么一定要刘伯承、陈毅出席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呢?他早在十二月十二日就致电淮海战役总前委:“黄维歼灭后,请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同志开一次总前委会议,商好在邱(清泉)、李(弥)歼灭后的休整计划,下一步作战计划及将来渡江作战计划,以总前委意见带来中央。”并明确电示:“希望刘伯承能于十二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间到达中央会谈。”总前委接电后于翌日——十三日晚向黄维兵团发起总攻,激战至十五日,敌十万余人全部被歼,生俘兵团司令黄维,副司令吴绍周。毛泽东写完著名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当天——十二月十七日,再次电示刘伯承、陈毅、*:“拟请伯承、陈毅二同志偕来中央一商。”就这样,刘伯承、陈毅、*于本日前往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肖县西南蔡洼,与粟裕、谭震林一起举行总前委会议。会后,刘伯承、陈毅前往*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出席中央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一部分(5)刘伯承、陈毅驱车赶到西柏坡不久,就在驻地收听到了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他们作为来自淮海战役前线的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的司令员听后为之振奋,由衷地赞成。同时,他们一听这篇新年献词的口气和文风,都不约而同地猜到是出于毛泽东的笔下。正当他们二人计议何时拜访分别有时的毛泽东主席的时候,一位年轻的通讯员来到他们的下榻处,说毛泽东主席请他们二位到军委作战室相见。他们一听,二话没说,提上给毛泽东带来的战利品立即动身,跟着这位通讯员高兴地来到军委作战室,拜会相交多年的战友和领袖毛泽东主席。  军委作战室是毛泽东指挥三大战役的地方。后人很难想象这样重要的中枢指挥机关,却是设在这样一座极其普通的三间平顶土房之中。说到在这三间土房中可供毛泽东指挥使用的军事设备,那就更是令古今中外的军事家瞠目了!因为在这室徒四壁的土墙之上,除了挂有数幅标有不同军事符号的作战地图和一部手摇的落后的电话机外,室中只有农民和战士制作的较为粗糙的桌子和椅子了。  就说陈毅吧,他走进设在这三间普通民房中的军委作战室之后,连和久违的战友和领袖毛泽东主席握手和寒暄都没顾上,遂用手指着这三间相连的作战室问道:“主席,你就是在这里指挥我们打胜三大战役的?”  毛泽东听后微微地点了点头。  陈毅一向快人快语,竖起大拇指连声赞曰,“了不起!了不起……”  “我看没有什么了不起!”毛泽东十分了解陈毅的为人和个性,他有意逆着陈毅的话意说罢,遂又显得很是深沉的样子说道,“陈毅同志,当年,我们在井冈山的指挥所还比不上这个地方嘛,可我们也打了不少的胜仗;后来,我们到了瑞金,地盘大了,住房条件也好了,还是把中央苏区全部输掉了嘛!”  陈毅自然明白毛泽东说这番话的用意。但是,一想到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是在这三间小土房里指挥的,他又由衷地为自己的老战友——毛泽东主席的军事天才感到自豪。因此,他郑重地辩解道:“主席,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  “我当然明白你的真正意思。”毛泽东说罢笑了,旋即也带有几分自豪的口吻说道,“你的意思是说后人谁会想到呢,我们共产党人就是在这三间小土房里,指挥了中国战争史上最为了不起的三大战役。”  陈毅笑着说道:“对!是这个意思。”  “我看还不完全。”毛泽东笑着说,“我猜想你陈毅还有这样一句潜台词,”接着,他又学着陈毅说话的口吻说道,“这说明我们的毛泽东同志指挥的高明嘛!”  “知我者,主席也!”  “我毛泽东哪有什么高明嘛!”毛泽*然变得严肃起来,“从现在起,我们这些共产党人要立个规矩:从你陈毅开始,谁也不允许给我毛泽东戴高帽,唱赞歌!”  陈毅听后也有意板起了面孔,双手捧着鼓鼓的皮包,故作为难的样子说道:“伯承同志,我陈毅是下了决心的,从今以后,决不给主席戴高帽、唱赞歌。可是我们远道给主席带来的这些战利品怎么办?会不会被主席说成是送礼呢?”  刘伯承一是长陈毅近九岁,是位出了名的忠厚长者;再是性格内向,很少和同志们开玩笑。所以每每和陈毅一道出席公众场合,他经常微笑着站在旁边一言不发,扮演一位听陈毅说笑的角色。方才,陈毅和毛泽东见面以后连问候的话都没讲,二人就开始了上面那段真假难分的对话,所以他也只好顺其自然,微笑着站在一边“观战”了。时下,陈毅不失时机地拿出了“反击”的“杀手锏”——带给毛泽东的在淮海战役中缴获敌人的战利品,且又点了他的名,他不能不出马了。或许他生性不喜欢人间的喜剧,未曾发言,先急忙摆手,生怕毛泽东钻进陈毅预设的圈套,不好下台。接着,他才笑着对毛泽东说:“主席,这不是一般的战利品,你就收下吧!”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一部分(6)毛泽东不仅明白刘伯承的话意,而且也早已猜到了陈毅送的是什么战利品,遂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说道:“我毛某人一向是实事求是,不一概反对送礼,我反的是那种把送礼当作营私手段的礼。当年,你陈毅受伤,不能跟随红军长征,我就幻想过:如果有人给你陈毅送来仙丹妙药该多好啊!”  “听主席说这番话的意思,是决定收下我们带来的这份战利品了?”陈毅有意地问道。  “那是自然了!”毛泽东边说边从陈毅手中抢过那只鼓鼓的皮包,打开一看,全是美国产的香烟,他急忙取出一支,叼在嘴上,擦着火柴点着,深深地吸了一口,遂又说道,“前线的指战员,最喜欢用美国这个运输大队长送来的美式武器;我毛泽东嘛,也喜欢抽陈毅同志送来的缴获的战利品——美国香烟!”  陈毅和刘伯承听后禁不住地笑了。  接着,毛泽东请刘伯承、陈毅落座,并认真听取他们有关淮海战役的汇报。  首先,刘伯承代表总前委讲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歼灭黄百韬兵团、第二阶段歼灭黄维兵团的概况;旋即又汇报总前委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中原野战军在*同志的率领下退出战场进行休整,准备雨季到来之前发起渡江战役;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等同志的率领下,待命发起对杜聿明等残部最后的攻击等部署。最后,他以毋庸置疑的口气说道:“淮海战役行将结束,中原和华东两大野战军很快就在长江北岸摆成一字长蛇阵,只要主席一声令下,我们就能做到百万雄师过大江!”  毛泽东听后非常兴奋!在他看来,阻止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长江天堑已经化为乌有。换言之,也就等于宣判美国和蒋介石、李宗仁所期望的划江而治的局面的破灭!这时,他又取来日前——十二月二十八日午时收到的粟裕、陈士榘、张震致中央军委和*、张际春的电文,内称:“现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已率部离合肥转安庆,蒋似已放弃江淮与我作战计划,有撤守江防最大可能。建议乘敌部署未定错乱之时,中原野战军全部即发起江淮战役,分割歼敌,必要时华东野战军可抽两个纵队参战。”  毛泽东又慎重地问道:“你们二位是来自淮海战役前线的司令员,请发表高见!”  “小平同志的意见呢?”刘伯承和陈毅几乎是同时问道。  “小平同志于十二月三十日给中央军委发来了电报,他的意见嘛,”毛泽东说罢取出电文念道,“中野各部必须休整,并争取补充时间,依我看,江淮之间或江汉之间恐无大仗可打,故仍以准备充分再行动似较妥善。如何,请军委核示。”  刘伯承、陈毅从战略全局出发,均表示赞同*的意见。接着,毛泽东于十二月三十一日起草了这则电文:  俭午电悉。淮南敌系有计划撤退,我们追赶无益,中原各纵仍在现地整训,待华野歼灭杜部后,中野、华野统一调整位置,位于陇海沿线休整两个月至三个月,然后渡江南进。  这时,作战参谋送来了急电,是粟裕、陈士榘、张震联名发来的关于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的建议。  毛泽东阅后又交给了刘伯承、陈毅,并明确表态:“平津战役解决在即,不再担心傅作义部由海上南下,你们二位司令如果认为条件成熟,我就下达同意华东野战军向杜聿明集团发起最后总攻的命令。”  刘伯承、陈毅看罢电文,均同意新年一过,就发起总攻,并预言不用几天就可解决杜聿明集团。随之,震动蒋家王朝的淮海战役也就全部结束了。对此,虽在毛泽东预料之内,但他听后还是非常高兴的,尤其他想到当初发动淮海战役的条件和起因,他禁不住地说了这番话:“事后追论:淮海战役这个桃子没有熟,是你们,更准确地说是小平同志蹦起来摘下来的。”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一部分(7)陈毅当然清楚毛泽东说这番话的所指——小平同志坚持总前委在第二阶段打黄维兵团的部署——并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他再用心品味毛泽东说话的语气,感到自己的领袖是那样的虚怀若谷,遂有感而发:“如果没有主席最后下决心,淮海战役真有可能做成一锅夹生饭。”  毛泽东听了陈毅这番话,内心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为了不破坏这融洽的氛围,他又随着陈毅的话题引发开来:“这说明伯承、陈毅、粟裕、震林等同志,你们都是一些很高明的厨师,能把一锅夹生饭做熟了。”  随着这推心置腹的谈话,夜幕于不知不觉之中罩住了神州大地。有顷,通讯员走进作战室,请毛泽东、刘伯承、陈毅出席新年会餐晚会。正当陈毅兴致很浓地询问会餐的食谱以及晚会的内容的时候,毛泽东又意外地问道:“陈毅同志,你猜猜看,我们的老对手——蒋某人新年会餐的食谱和晚会的内容是什么呢?……”  二  蒋介石新年会餐的食谱是丰富的,但晚会的内容却是异常悲凉的!据当事人回忆道,十二月三十一日初夜,“蒋介石府邸里火树银花,耀眼夺目,四周墙壁还贴着圣诞节的七彩剪纸,显示着节日的气氛,但是在座的人们表情阴郁,好似大祸临头,忧心忡忡。”到会的有副总统李宗仁,行政院长孙科,立法院长童冠贤,监察院长于右任,总统府秘书长吴忠信以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张群、张治中、邵力子、陈立夫、谷正纲、张道藩等四十余人。移时,蒋介石出来,招呼人们就座吃饭。有意思的是,室外烟火夺目映红夜天,爆竹噼啪响成一片,室内的这些党政大员却一改昔日谈笑似鸿儒的风度,对着满桌的山珍海味谁也没心下箸。  蒋介石举目看了看这如丧考妣的辞岁晚宴的气氛,遂也一改往年沿以成习的发表祝酒词,语调低沉地说了这段载入史册的话语:“现在局面严重,党内有人主张和谈。我对于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不能不有所表示。现拟好一篇文告,准备在元旦发表。现在请岳军先生朗读一遍,征求大家意见。”  历史是最无情的导演,就在神州大地回响着毛泽东亲笔写的新年献词的时候,蒋介石又取出委人代写的元旦文告,请张群代为宣读,征求今晚与宴者的意见。  有趣的是,这些党政大员就像是事前知道了蒋介石这篇元旦文告的内容,谁也没有像往年那样正襟危坐,洗耳恭听,大家依然垂头胸前,作出无动于衷的样子,似乎都在说:“败走麦城的元旦文告有什么好听的!”  蒋介石是靠军队起家的。当年,他利用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做基地,培育了他的嫡系部队中的核心骨干;事后,他利用这批核心骨干赶走了粤军司令许崇智,并在东征、北伐中逐渐造就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部队,支持他先后驱走了国民党*胡汉民、汪精卫以及西山会议派。接着,他又靠着这支部队打败了桂系和湘军,战胜了西北军和东北军,在取得削藩裁军胜利的同时,他也登上了国民党最高权力宝座。自然,他也是靠这支部队迫使红军放弃江南的各个根据地,开始了史无前例的长征。之后,他又靠着这支部队一边与八路军搞磨擦,一边又迎来了八年抗战的胜利。待到毛泽东有意放弃延安不久,他又靠着这支部队当上了*的第一任大“总统”。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一部分(8)历史竟然是这样的富有戏剧性!蒋介石自从当上“总统”之后,他赖以在政坛上混迹的资本——嫡系部队就处处大打败仗,继山东战场、陕北战场、豫东战场失利之后,东北战场也因失败而被迫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重点城市之中;使他感到更为震惊的是,毛泽东又不失时机地揭开中国命运大决战的序幕——济南战役,紧接着又发起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在不足四个月的时间里,蒋介石不仅在这三大战场上即将输掉江北大半个中国,而且也失去了阻止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一百多万精锐部队。他身为国民党三军的最高统帅将如何面对败局呢?唯有故伎重演,以退为进。  世人皆知:蒋介石敢于在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就密谋发动内战,概因背后有美国人的支持。但是,当美国人看到蒋介石节节败退的危局之后,遂又怀着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心情不得不演出抛弃蒋介石的丑剧!就在蒋介石登上大“总统”宝座不久,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就开诚布公地说了这段话:“何应钦将军出任国防部长很好,他是天才的军事指挥家,只要你令何应钦将军与巴大维将军亲密合作,共同指挥作战,不利的战局是可以扭转的。”  蒋介石自然明白司徒雷登大使这番话的用意,是坚决抛开对蒋尽忠——在美国人看来是最无能的庸才顾祝同参谋总长,把国军的指挥大权交给何应钦与美国的军事顾问巴大维将军。但是,这就直接违背了蒋介石的用人标准:一、宁用庸才,不用天才,唯庸才方能无条件地尽忠于他;二、决不把军队的指挥实权授予和自己有介蒂或者曾有过异心的将军。世人皆知:何应钦不仅在历史上曾参预第一次逼蒋下野,而且还在“西安事变”过程中力主军事解决,并妄图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取蒋自代。因此,蒋介石依然故我,继续交由庸才顾祝同执掌军权。结果,就激化了与美国人——尤其是和美国军事顾问巴大维将军的矛盾,迫使这位美国军事顾问当面向司徒雷登大使状告蒋介石。这位大使自知无能为力,只好向美国政府发了电文:巴大维将军曾就当时军事行动所引起之若干特殊问题,向委员长有所建议,但此项建议每不为其所重视。巴大维将军执行其使命所遭遇之最严重困难,全因中国统帅部不能达成其任务所致。  随着形势的发展,司徒雷登对蒋介石越来越没有好感了!随着他和蒋介石矛盾的升级,他终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现政府已无力阻止共产主义之传播,除非获有一受爱戴之领袖(此似无可能),能号召民众,并恢复军队之作战意志,不能希望蒋委员长充当此种领袖。因蒋氏似不能改变,且各方面证明彼必继续个人统治,此种个人统治的结果,乃造成现阶段之悲惨局面。”并将这一结论电告美国政府,还不止一次地建议;抛开蒋介石!  与此同时,司徒雷登还向美国政府建议:由李宗仁取代蒋介石。更为荒唐的是,他还自作聪明地认为驻节武汉的华中“剿总”司令长官白崇禧是位军事天才,由白崇禧指挥国军一定会转危为安。在这前后,他亲自找副总统李宗仁晤谈的同时,还派武官西下武汉游说白崇禧,通过各种渠道向桂系交底——美国人决定在中国上演“以李代蒋”的戏剧。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一部分(9)桂系一直存有取蒋而代的野心。熟悉历史的人都清楚,远在一九二七年的时候,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就曾联合何应钦逼迫蒋介石下野,妄图登上九五之尊。事后,因实力不足、权谋不够而失败。如今,李宗仁、白崇禧认为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一是蒋介石因兵败自乱失去方寸,再是美国人公开出面支持,遂在南京上演了取蒋而代的“逼宫”闹剧!  李宗仁虽是桂系的政治核心,但又有着先天不足——不具备大政治家所具备的修养和气质。因此,他在演出取蒋而代的“逼宫”闹剧中拿不出自己的施政纲领,唯美国马首是瞻,处处显得是那样的被动;白崇禧虽是桂系的第二把交椅,但他打心底就瞧不起李宗仁,经常以桂系核心自居。加之他素有政治野心,常干出一些使李宗仁为难的事来。就说这次桂系合谋上演“逼宫”的闹剧吧,李宗仁是副总统,自然是主角。但是,正当他按着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部署,在南京高举和谈的大旗,一步一步地逼迫蒋介石下野的时候,驻节武汉的白崇禧就迫不及待地粉墨登场,为促蒋介石早日下野,遂于十二月二十四日由武汉发出了这通有名的“亥敬”电:  ……民心代表军心,民气犹如士气。默察近日民心离散,士气消沉,遂使军事失利,主力兵团损失殆尽。倘无喘息整补之机会,则无论如何牺牲,亦无救于各个之崩溃。言念及此,忧心如焚!崇禧辱承知遇,悉二十余年,当兹危急存亡之秋,不能再有片刻犹豫之时。倘知而不言,或言而不尽,对国家为不忠对民族为不孝。故敢不避斧钺,披肝沥胆,上渎钧听,并贡刍荛:(一)相知将真正谋和诚意转知美、英、苏出面调处共同斡旋乎。(二)由民意机关向双方呼吁和平,恢复和平谈判。(三)双方军队应在原地停止军事行动,听候和平谈判解决。并望乘京沪平津在吾人掌握之中,迅作对内对外和谈部署,争取时间。  蒋介石虽然在与毛泽东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失败了,但他依然不失之为政治家。例如,他恨透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常以司徒老儿在背后呼之。可是他清醒地知道司徒雷登在华所为,盖源于美国的*党——及其总统杜鲁门为了*党的利益,借所谓*、*为名,决定在中国政坛抛弃他。为此,他出重金帮着美国共和党的领袖杜威竞选总统,期望杜威上台之后改变对华政策。唯有如此,他才能从根本上战胜司徒雷登,不战而胜妄图“逼宫”夺权的桂系李宗仁和白祟禧;但是“天要灭蒋”,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美国的共和党领袖杜威竞选失败了!他虽然饮恨“天不佑我”,可他仍然没有忘记:美国还是他未来确保政权存在的通灵宝玉,为保持和美国的这种特殊关系,他一边致电当选的杜鲁门:谓“华中之共产党军队现已到达距沪、宁甚近之地区。如果我们不能阻遏这一浪潮,中国将失去*”。一边又急忙请夫人宋美龄出访美国,与*党领袖杜鲁门重新修好。他明知此举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可也希望靠夫人外交再搞到一批美援,用来再训练一支与解放军对垒的军队。出他所料的是,就在白崇禧发出“亥敬”电的第二天——圣诞节之夜收到了夫人宋美龄自美国发来的消息:杜鲁门不买帐,拒不接见宋美龄。他一面暗自咒骂杜鲁门短视,一面又忍气吞声地等变于来日。为此,他被迫装出一副顺应潮流的样子,主动表示为国共重开和谈,自己愿意下野让贤。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一部分(10)蒋介石一向把桂系当作一支有战斗力的军事集团。换言之,他从来不把桂系当作一支能抗衡自己的政治力量。在他的心目中,李宗仁是一位扶不起来的“天子”,白崇禧仅仅是一位为利所驱的小人,并送一绰号:再嫁的寡妇。在他看来,如果没有美国人的支持,李宗仁是不敢向自己挑战的;同时,他还断言:就是美国人把李宗仁捧上了总统的宝座,中国的实权依然操在他蒋某人的手里。再者,作为失败的政治家,最好的缓和来自方方面面的矛盾——并能回避众人攻击的办法,那就是以退为进——并在转移矛盾的过程中寻找东山再起的时机。因此,他怀着怆然的心情选定元旦下野。  正当蒋介石悄然安排所谓体面下台之际,他意外地收到了白崇禧的“亥敬”电。事有巧合,驻节湖南的**程潜也发出了促蒋早日下野,以利和谈的电文。这在蒋氏看来,是有预谋的行为。对此,当事者程思远先生做了追论:  (一)自东北、徐州两次会战战败,东北精锐和徐州方面杜聿明所统率的主力绝大部分都丧失了,白(崇禧)在华中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军事力量,蒋以为白正在利用这种声势对他进行威胁。  (二)长沙绥靖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也同时致电蒋介石,倡议与*谈和。程并要求蒋下野,以利国共和谈的进行。蒋因此怀疑白、程勾结,逼他下野。  (三)蒋介石以为早在一周以前已派了张群等同李宗仁商谈有关职权交替问题,为什么白崇禧还要有此一举?蒋误会李迫不及待,授意白造成形势,逼他下野。  为此,蒋介石阅完这两通电文之后雷霆大发,并认定坐镇南京的李宗仁是他们的后台,李氏等不及了,想抢班夺权。他当即在亲信面前骂道:“我蒋某人一向是吃软不吃硬的,生来不让任何人骑在脖子上拉屎!预计元旦下野的计划告吹,让他李德邻在台下再多眼馋些时候吧!”  从此,蒋介石闭门谢客,不再言下野、和谈。  但是,国内已经形成的逼他下野的形势又迫使他不得不考虑何时下野。  或许是人所皆知蒋介石早已洗礼皈依基督的缘故,毛泽东选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向中外宣布头等战犯名单,第一批,计四十三人,蒋介石位列第一,李宗仁紧随其后。这就迫使蒋介石又要考虑如何转嫁矛盾的问题。自然,主动下野,李宗仁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毛泽东攻击的新靶子。  诚如前文所述,司徒雷登素对蒋介石没有什么好感。当他听说蒋介石不再言下野、谈和之后,他公然表示:解决中国问题,蒋介石下野为必要之举。同时,他又通过得意门生兼秘书傅泾波对新任行政院长孙科讲:“蒋总统下野,为进行和谈所必要。”当孙科问及这种建议是否出自他个人的意见?司徒雷登操着外交辞令又讲道:“作为一个美国大使,他不能发表正式意见,但以私人资格言,确实衷诚赞助和谈运动。”  对此,蒋介石又不能视之为儿戏。加之他身边相随有年的文臣武将“认为要在不论白的用意如何,但军事大败,外交失策,内部分裂,财政崩溃,蒋确非下野不可”等,他再次表示决心下野,并请来自陈布雷自杀之后新选定的代笔人陈方,当面授意元旦文告的内容以及要达到的这两个重要目标:一方面对*举行政府和谈之最低条件;他方面则预示大纲俾于蒋总统退职后,副总统得据以与*进行和谈,而不致有损其为*政府领袖与*忠贞公民之责任。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一部分(11)恰在这时,远在武汉的白崇禧又等得不耐烦了,遂于十二月三十日又对蒋介石发出“亥全”电,重申前电主张,电云:  当今局势,战既不易,和亦困难。顾念时间迫促,稍纵即逝,鄙意似应迅速将谋和诚意,转告友邦,公之国人,使外力支援和平,民众拥护和平。对方如果接受,借此摆脱困难,创造新机,诚一举而两利也。总之,无论和战,必须速谋决定,时不我与,恳请趁早英断。  真是无巧不成书,河南省主席张轸也发来同样内容的电文。蒋介石阅后认为在李宗仁的支持下,白崇禧正在湘鄂豫三省开展一次迫蒋下野的运动。所以,他气得浑身发抖,迭声骂道:“真是欺人太甚了!……”他稍许镇定之后,遂又得出如下结论:桂系上演的这场逼宫戏,李宗仁唱的是白脸,白崇禧唱的是黑脸,一内一外,一白一黑,相互配合,自视十分高明。至此,他又认为自己再也不能任其嚣张表演了,遂决定利用发表元旦文告之机,阐明自己的主张。  蒋介石一生最反对通共。在他长达二十多年的统治中最重的罪名也是通共。但是,他却因所谓确定“剿共”、“灭共”的需要,时时都在搜集共产党的最新情报。近来,一是全国战事瞬息万变,再是夫人宋美龄赴美出访,唯一填补他生活空间的事情,就是独自坐在沙发上收听*新华社的广播。也可能是他崇信的基督给他开了一个大玩笑,他刚刚打开美国产的立式收音机,恰好是播发毛泽东写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或许是他听骂娘的话听得太多了的缘故,他竟然被如下这段播音吸引住了:  “一个农夫在冬天看见一条蛇冻僵着,他很可怜它,便拿来放在自己的胸口上。那蛇受了暖气就苏醒了,等到恢复了它的天性,便把它的恩人咬了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伤。农夫临死的时候说:我怜惜恶人,应该受到这个恶报!外国和中国的毒蛇们希望中国人民还像这个农夫一样地死去,希望中国共产党,中国的一切革命*派,都像这个农夫一样地怀有对于毒蛇的好心肠。”  蒋介石越听越觉得不是个滋味,可又不知如何发泄内心的积郁,他也许觉得是独自一人在听吧,遂近似自嘲地自语:“娘希屁!一夜之间,我蒋某人被你毛泽东骂作变成冻僵了的毒蛇,你毛泽东成了举旗打蛇的领袖!哈哈……”  蒋介石在公子蒋经国的心目中是不苟言笑的。这些年来,蒋经国更没见过蒋介石有过失态的时候。蒋介石是属于那种典型的严父,蒋经国则被父亲称之为可教的“经儿”。近来,一是因为政局、战事迭迭受挫,再是由于宋美龄出访美国,蒋经国常到总统官邸走走,陪着败走麦城的父亲度过一个又一个难捱的漫漫长夜。今天,蒋经国在自己的府邸刚刚偷听了毛泽东写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他担心父亲听后从精神上承受不了,故急忙赶到总统府官邸。没想到他一走进客室,就见到蒋介石近似歇斯底里的自语、冷笑,遂慌忙走到那台立式收音机前边,伸手“啪”的一声,关死了收音机。  蒋介石闻声一看,是蒋经国到了,他下意识地收起失态冷笑的表情,遂又作出一副威严的样子,命令道:“经儿,把收音机打开!”  蒋经国一见蒋介石是真的生气了!他也习惯地立正、垂首,嗫嚅地小声说:“父亲,现在不是生毛泽东气的时候,您……”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一部分(12)“不要说了,我比你更懂!”蒋介石打断了蒋经国的话语,遂又像是一个考官似地问道,“经儿,你懂得知耻者后勇这句话的真实内涵吗?”  “懂。”蒋经国小声答道。  “你不懂!”蒋介石说罢腾地一下站起来,稍许稳定过分激动的情绪,遂又故作平静的样子说道,“当年,我骂毛泽东的时候,他坦然地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是在敌人的谩骂中成长壮大起来的;而今,历史就要颠倒过来了,你我父子如果连听他毛泽东骂娘的勇气都没有,何以谈处于死地而后生呢?”  蒋经国终于明白了蒋介石的用意,遂折服地点了点头。  这时,蒋介石新的代笔人陈方送来了元旦文告的草稿,请蒋介石审定打印,并提前交给各大新闻单位录用。  或许是这篇元旦文告对蒋介石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据知情者回忆,蒋介石看得十分认真,而且还逐段逐句地修改。说到停战和谈,他认为这篇文告体现了政府一向是具有要求的苦心。其中,他最欣赏这段话:“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已历二十五年,而中正在此二十五年中,无时不期待*以国家民族为前提,循政党政治的常轨,共谋和平相处之道,以树立*的弘规。三年以来,政治商谈之目的固在于和平,即动员戡乱之目的亦在于和平,但是今日时局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于政府,亦非我同胞对政府片面的希望所能达成。须知这个问题的决定在于*,国家能否转危为安,人民能否转祸为福,乃在于*一转念之间。”  据云,蒋介石读后曾说了这样一句话:“写得好啊!申明了战争与和平的责任不在我们,而在*嘛!”  虽然蒋介石也被迫承认重开和谈是大势所趋,但他依然以所谓正统自足,认为“只要*有和平诚意,能作确切表示,政府必开诚相见,愿与商讨停止战争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更为可笑的是,他还以领袖的身分提出了五条空洞的和谈原则:“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犯,*宪政不由此而破坏;*国体能够确保;*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人民能够维持其自由的生活方式与最低生活水准。”当然,蒋介石也深知上述五条只是说给人听的,中国共产党——尤其是他的对手毛泽东是决不会照此行事的!为了表示他的所谓以国家为重的风范,遂又在元旦文告中“则我个人更无复他求”一句的后面,亲笔增加了这段文字:中正毕生革命,早置生死于度外,只要和平果能实现,则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惟国民的公意是从。  接着,为答复白崇禧、张轸等人逼他下野的电文,又命令新代笔人陈方分别起草了一份措词十分严厉的复电。这时,室外传来了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他以命令的口吻说道:“经儿,请通知总统府秘书长吴忠信,十二月三十一日下午在官邸开会。”  接着,就是本节开始出现的那种悲凉的场面。自然,张群也只好照本宣科地念完了蒋介石交给的元旦文告。令人惊愕的是,全场鸦雀无声,似乎空气都凝聚了,压迫得每一位与会者连气都快喘不出来了!蒋介石为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有意侧首看了看副总统李宗仁,问道:“你对这篇文告有什么意见吗?”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一部分(13)李宗仁当然知道蒋氏的问话并不完全是打破局面,而是在众多的*政要面前要他表态。李氏在斗智方面虽然不是蒋氏的对手,但他有一个藏拙的笨招,那就是故作憨态,不露本相。这次,他依然是故伎重施,说了这句史有可记的话:“我与总统并无不同的意见。”  接着,CC骨干分子谷正纲、谷正鼎、张道藩先后发言。他们都极力反对发表这个文告,因为它表示蒋下野谋和,将对于士气人心发生重大影响。肖同兹、范予遂等则表示相反的见解。两派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这时,已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阎锡山为示公允,起而说道:“俗话说,不到黄河心不死。现在大家都以为非总统下野没有和谈,非和谈不能救国。如不把和谈做给大家看一下,谁的心也不死。至于这句话,若是没有了,文告也就没意思了。”  阎锡山的这句话果真灵验,把争论不休的双方都暂时平息下去了。突然,谷正纲放声大哭,使得室内的空气再次紧张起来。他边哭边坚持删去“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惟国民的公意是从”这段话,遂双方争论再起。  蒋介石在位二十五年,从未出现过这种局面。他气得火冒三丈,破口大骂道:“我并不要离开,只是你们党员要我退职;我之愿下野,不是因为*,而是因为本党中的某一派系。”随即对张群说:有关他下野的一句话必须列入,言毕即愤然离开宴会厅。  这就是蒋介石举行的新年晚会的全部内容。  蒋介石回到自己空旷的客室,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就再也没起来。他蹙着眉头,微闭着双眼,上身向后倾斜,死死地靠在沙发背上,不时地发出一两声怅然的喟叹。  蒋经国回国已近十二个年头,但从未看见自己的父亲这样的苦闷和悲哀。他作为长子,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是可想而知的。最使他为难的是,他不仅没有为父驱愁的法力,而且连和父亲交谈的话题都找不到,他只有长久地驻步客室的一隅,看着父亲一筹莫展的样子,听着父亲发出怆然的叹息声。  “经儿!”  “在!”蒋经国急忙走到近前,“父亲有何示谕?”  “给我拿酒来!”  “父亲,您……不是一向不饮酒吗?”  “今天例外,我要饮个痛快!”  “这……”  “这是需要!”蒋介石说罢突然睁开双眼,只见就要喷射怒火的双眼竟然变红了,他低沉地命令道,“把那瓶苏格兰的威士忌拿来。”  蒋经国听后失去了主张。然而当他转念一想,这也许是一种最好的解脱,遂遵命取来苏格兰产的威士忌,小心地打开瓶塞,又取来冰块,较为熟练地调好一杯威士忌,双手捧着酒杯,轻轻地放在蒋介石面前的茶几上,小声说道:“父亲,威士忌调好了,请慢慢地品尝吧!”  蒋介石伸出右手,拿起高脚酒杯,把眉头一皱,一仰脖,连气都不曾换一下,就把这杯威士忌喝了个底朝天。接着,他把酒杯往茶几上一放,命令道:“经儿!再给我来一杯。”  蒋经国深知父亲的脾气,只好违愿地从命。  待到蒋介石喝完第三杯以后,他突然站起身来,脚步有些不稳地走到那张军事地图前面,拿起教鞭,沿着长江划了一条线,伤情地说道:“经儿,你来看,今年我们父子除夕的真正内容是什么呢?从地图上除掉了江北半壁河山;一九四九年的迎新内容又是什么呢?那就是确保江南半壁河山不落入*之手。只要造成一个南北中国的局面,你我父子就有重掌河山的机遇!”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一部分(14)这时,也或许夜籁静寂的缘故,不知从何处传来新华社播发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声音:“几千年以来的封建压迫,一百年以来的帝国主义压迫,将在我们的奋斗中彻底地推翻掉。一九四九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我们应当加紧努力……”  蒋经国听后异常生气地说:“这太无法无天了!我立即派人去查询,看看是谁在夜间偷听*的广播。”  “算了,事到如今,是查不胜查的。”蒋介石说罢摇了摇头,遂又以命令的口吻说道,“请通知电台,明天清晨,连续播发我的元旦文告。”  蒋经国愕然一怔,忙答说:“是!”  三  毛泽东在西柏坡举行的迎春晚会开得红火极了!  虽说西柏坡的大院中没有蒋介石府邸里的火树银花,四周墙壁上也看不到贴着的圣诞节的彩色剪纸,但从每一位与会者的表情中以及大声的谈笑中,我们都会感到他们洋溢着胜利者那特有的自信!  自然,在整个迎春晚会进行当中,无论是来自中央机关的领导同志,还是赶来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各解放区的负责同志,他们除去久别重逢的问候而外,话题几乎都是在议论毛泽东亲笔写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有的在啧啧称道自己的领袖——毛泽东那行文犀利的风格,有的在议论这篇新年献词击中了要害……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请安静!院子里又在广播《将革命进行到底》。”真灵!与宴者都收话无声,认真地收听大院中的广播。有意思的是,当大家听到“盘踞在大部分中国土地上的大蛇和小蛇,黑蛇和白蛇,露出毒牙的蛇和化成美女的蛇,虽然他们已经感觉到冬天的威胁,但是还没有冻僵呢!”竟然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声。  事有凑巧,恰在这时毛泽东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走了进来。毛泽东一看大家鼓掌时的表情,顿感大惑不解,问道:“同志们!你们这掌声是为何而鼓呢?”  与会者闻声停止了鼓掌,再一看毛泽东为首的五大书记已经走进所谓的宴会厅——大食堂,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毛泽东的问话。其中一位和毛泽东稔熟的炊事员笑着大声说:“大家在为主席写的《将革命进行到底》鼓掌!”  “为《将革命进行到底》鼓掌?”毛泽东仍不理解,似在自问地说道。  “对!您亲笔写的这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真是说出了全国人民的心里话!”有人说道。  毛泽东听后猝然之间内心深处泛起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他有意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遂又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都应知道吧?蒋介石这条就要冻僵的毒蛇,也曾有过被中国老百姓当龙崇拜、三呼万岁的年代!”  与会者似乎明白了毛泽东的意思,都微微地点了点头。  但是,毛泽东却感到言犹未尽,又加重口气补充了一句:“同志们!从现在起,我们所有的共产党人都应懂得这样一个道理:龙会变成蛇的!”  毛泽东说罢沉吟片时,遂又巡视了一遍与会者的表情,当他的目光与一位年近五十、穿着东北野战军冬装的干部的眼神相遇时,他怔了一下,急忙走上前去,紧紧握住这位同志的手,很动感情地说:“荣桓同志,我们分别有十年了吧?你身体还好吗?”  罗荣桓时任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与*率部入关之后,又肩负平津战役之责。不久之前,他接到中央电令,于日前赶到西柏坡出席中央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他望着长自己九岁的老领导毛泽东,眼睛顿感有些湿润,颇为激动地说道:“谢谢主席的关心,我是一九三八年底离开延安的,算来刚好十个年头了。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一部分(15)“方才,你参加他们的讨论了吗?”毛泽东问道。  “没有,不过……”罗荣桓看了看毛泽东微然点头的表情,说道,“对全国人民而言,我还是希望主席多写几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文章,起码可以起到鼓劲的作用。”  “像这样鼓劲的文章是好作的啊,大不了我毛泽东少睡几夜觉。”毛泽东说罢叹了口气,“可是,我每每想到新的一年——也就是一九四九年要做的事情,就不能不害失眠症了!”  罗荣桓也有同感地点了点头。  这时,周恩来走到近前,近似玩笑地说道:“主席,现在不是你和荣桓同志叙旧、谈心的时候,怎么样?迎春晚会开始吧?”  毛泽东说罢“荣桓,晚会结束之后,到我家来一趟”,遂大步走回自己的座位。有趣的是,他与罗荣桓谈话的思路依然没有打断。因此,当周恩来请他即席发表迎春讲话的时候,他又接着与罗荣桓的话题引发开来:  “同志们!方才,我为什么对荣桓同志说那番话呢?这说明我毛泽东对《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底气不足!我们从建党算起,已经进行了二十八年的革命,说到底,我们就做了一件事情:一点一点地挖蒋家王朝这座大厦的根基。现在,摧毁这座大厦即将变成现实,可是,我们如何在这座大厦的废墟上建造人民自己的大厦呢?……”  这就是毛泽东在发表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雄文之后,又给他的战友们提出的一个最为沉重的大问号。  毛泽东在西柏坡的住处十分简朴,是一座普通的三间平顶房;院落不算大,除去一棵树外只有一盘石磨。说到这盘石磨还有一段故事。毛泽东进驻之后,为了能给他创造大点的活动空间,有关部门决定拆掉这盘石磨。毛泽东劝阻说:“不要拆嘛,我们走后老百姓还要磨面吃的。”就这样,这盘石磨被保留下来,日后不仅成了毛泽东平时依傍沉思之处,而且有时还是毛泽东与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交谈工作的地方。如果说“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的话,毛泽东就是在这座普通的三间平顶房中,挥笔写下了数以千计的指挥解放战争——尤其是指挥三大战役的电报,以及如《将革命进行到底》这样有关中国命运的多篇雄文。  开过迎春晚会之后,毛泽东遂又请罗荣桓到自己家里做客。除去对这位久别的战友和部属表示关怀外,主要是听罗荣桓有关平津战役第一阶段的汇报,以及中央对平津战役第二阶段的部署和前线落实的情况。  辽沈战役结束之后,敌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集团计五十余万人马,部署在东起北宁路的山海关,西讫平绥路的张家口五百余公里的狭长地带上。敌得意地称这一兵力部署为一字长蛇阵:冀东一带为蛇头,张家口、宣化一线为蛇尾,平津二市是蛇身。这时,由于东北全境的解放,使得傅作义集团面临东北、华北两大野战军联合打击的危局。同样,在兵力部署上傅作义集团也处于了劣势。蒋介石为了确保华北军事实力不被消灭,曾商请傅作义放弃平、津、唐、张地区,主动率领华北这五十万人马撤往江南,并委傅为“东南军政长官”。但是,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曾多年镇守“口外”的傅作义对蒋素怀戒心,很自然视蒋的这一举措为消灭异己。为此,傅作义又提出固守平、津的战略方针,并进而指出:对蒋而言,可以钳制东北、华北的解放军,取得部署长江防线,组训新兵所需的时间;对傅而言,可以争取美国的援助,万一失败可西撤绥远,自称局面。蒋氏鞭长莫及,只好同意傅氏的方针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一部分(16)毛泽东及时掌握了蒋、傅的矛盾,并下定决心把傅作义集团消灭在华北一带。他一边于十一月二十九日电令*、罗荣桓亲率东北野战军主力迅速入关,负责统一指挥东北、华北的参战部队,一边又同时命令华北第三兵团向张家口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发起攻击,截断傅部西撤绥远的退路。待到十二月二十日,我东北、华北两大野战军完成了平、津战役的第一阶段对傅部“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战略任务,造成大军压境的胜局,力促傅作义在战役的第二阶段和平起义。  在毛泽东的战略棋盘上,为了不使傅作义所部西撤绥远自称局面,或南下长江陡增蒋介石的军事实力,决定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部署。换言之,在平津战役第二阶段开始的几天,集中优势兵力,先拿下西面的军事重镇新保安和东面的出海口塘沽,把傅作义残部团团围在北平、天津两个孤立无援的城市,并造成随时可以发动攻击的态势,彻底打消傅作义所有的幻想,被迫走和平解放北平的道路。  *、罗荣桓接到毛泽东的电令之后,遂于十二月二十一日命令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发起新保安战役。在扫除外围据点之后,于二十二日晨七时对新保安发起总攻,历经十二小时的激战,全歼守城该敌,并击毙军长郭*。接着,又发起张家口战役,至二十四日晨,把弃城而逃的敌军压缩在张家口以北西甸子至乌拉哈达不足一公里宽、十公里长的山沟内。时至天寒地冻,大雪飞舞,逃敌人马拥挤,混乱不堪。我军乘势攻击,至下午十六时,除兵团司令孙兰峰带少数骑兵逃跑外,余敌五万四千余人全部就歼。我军仅仅用于四天时间,就解放了西北重镇新保安和张家口。  说到塘沽之役,由于该地是我国主要的产盐海区,冬天不结冰,在我军没有制海权的情况下,难以发起塘沽包围战,经与毛泽东多次电报往来,遂决定放弃聚歼守敌,迫敌从海上逃走——进而达到不战而取塘沽的目的。  讲到此时,罗荣桓指着军事地图,以无比坚定的口气说道:“这一切都是按着主席和中央军委的部署进行的。如果说傅作义在华北摆的是一字长蛇阵,我军已经在腰、尾接合部——张家口、新保安砍下了一刀,把蛇尾甩在了绥远;时下,我军在拿下蛇头——塘沽的前提下,又在蛇头、蛇身的接合部天津祭起了斩蛇刀,只要守敌陈长捷拒绝放下武器,解放天津指日可待。”  对此,毛泽东了如指掌。他听后微微地点了点头,遂又指着平津战役示意图说道:“到那时,傅作义就像是一只无头、无尾的蛇身,孤零零地龟缩在北平了。”  罗荣桓赞同地点了点头。  “换句话说:只有到这时,傅作义才会下最后的决心:接受我们的条件,交出他的部队,和平解放北平。”  罗荣桓再次点了点头。  “为了把平津战役这出戏唱得精采,演得完满,看来下边的戏要分文武场来唱才行。”接着,毛泽东指出:武场戏是天津,对手是陈长捷,我们一定要造成兵临城下,不缴械就消灭的攻势;文场主要是北平,对手是傅作义,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对傅作义发动一场攻心战。最后,他又提示道,“同时,你们一定还要记住:天津虽是武场,也不要忘了唱文场戏;北平虽是文场,也要作出随时开打的样子。唯有如此,平津战役这台大戏才能演成千古绝唱!”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一部分(17)罗荣桓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没有当面聆听毛泽东纵论天下大事了!今晚,他听了毛泽东这番宏论之后,仅仅用大有豁然开朗之感,是不足以表达他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的。因为他除去真诚地折服于自己的领袖毛泽东的高瞻远瞩,以及他作为军事战略家那超出常人的雄才大略之外,他又禁不住地想起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提出的一句口号: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前进!当他再回忆起自己跟着毛泽东长达二十多年的革命历程,尤其是近三年解放战争所取得的胜利,他越发坚定了这样的信念:跟着毛泽东就是胜利!这时,他看了看手表,时针就要指向子夜十二点了,忙起身说道:“太晚了!主席该休息了。”  “我嘛,正是工作的时候,”毛泽东看了看有些愕然的罗荣桓的表情,“你嘛,从平津前线赶到西柏坡来,可谓是鞍马劳顿,是该回招待所休息了。”  毛泽东送走罗荣桓之后,他的思路很快又集中到平津战役上来:他一会儿是指挥天津武场戏的统帅,一会儿又是北平文场戏的总导演。但是,当想到北平是当代中国有名的古都之后,他又不得不分析傅作义的心路历程……  傅作义是一位有名的抗日爱国将领。同时,他因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而长年受蒋掣肘,所以与蒋家王朝有二心。因此,毛泽东在制定《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的时候,就考虑到傅作义的这些因素,认为有可能通过工作促其和平起义。就在毛泽东完成战役第一阶段“围而不歼”、“隔而不围”的部署同时,在周恩来的协助下,又通过各种渠道对傅作义展开了攻心战。当时,在中国共产党北平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大中学生走上街头,高呼“反对内战”、“争取和平”的口号,要求国民党军队从速放下武器,实现和平。同时,还秘密指示派在傅作义身边的共产党人——包括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加紧工作,促傅转变思想,尽快站到人民一边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傅作义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遂决定派他的亲信、智囊之一《平民日报》社社长崔载之等为代表,寻求与*和平谈判。几经曲折,他于新保安失守的当天,通过崔载之等转给毛泽东一封密电,大意谓:余决不保留军队,亦无任何政治企图,拟即通电全国,停止战斗,暂维现状。请求贵军稍向后撤,恢复交通秩序。在当前,千万不要搞阵前缴械的方式令余为难。今后军队如何处置,可派人商谈解决。  毛泽东认真地研究了傅作义的建议,为了和平解放北平成为现实,又要确保傅作义的生命安全,毅然在十二月二十五日把傅作义公布在四十三名首批战犯之例。对此,傅作义甚是不理解。其中,对新华社广播的另一条新闻中的“傅作义要想不作战犯,避免惩处是不可能的,但要想减轻惩处,现在还有可能,那就是命令全军缴械投降,保证不再杀害革命人民,不再破坏公物和武器”这句话有着更大的抵触情绪。  毛泽东历经深思熟虑,遂于送走罗荣桓的当天夜里,制定了同傅作义进行和平谈判的方针。大意谓:  新保安、张家口之敌被歼灭之后,傅作义及其在北平直系部属之地位已经起了变化,只有在此时,才能真正谈得上我们和傅作义拉拢并使傅部为我所用。因此,你们应认真进行傅作义的工作。你们应通过北平市党委将下列各点直接告诉傅作义: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一部分(18)(甲):目前不要发通电。此电一发,他即没有合法地位了,他本人和他的部属都可能受到蒋系的压迫,甚至被解决。  (乙):傅氏*甚久,我方不能不将他和刘峙、白崇禧、阎锡山、胡宗南等一同列为战犯,我们这样一宣布,傅在蒋介石及蒋系军队面前的地位立即加强了,傅可借此作文章,表示只有坚决打下去,除此以外再无出路;但在实际上,则和我们谈好,里应外合,和平地解放北平,或经过不很激烈的战斗解放北平。傅氏立此一大功劳,我们就有理由赦免其战犯罪,并保存其部属。  (丙):傅致毛主席电,毛主席已经收到。毛主席认为傅氏在该电中所取态度不实际,应照上述甲、乙两项办法进行方合实际,方能为我方所接受。  (丁):我们希望傅氏派一个有地位的能负责的代表偕崔先生(即崔载之)及张东荪先生一道秘密出城谈判。  (戊)傅氏此次不去南京是对的,今后亦不应去南京,否则有被蒋介石扣留的危险。  毛泽东起草罢这通指导性的电文以后,按着发电的习惯看了看手表,时针已经指向子夜过后的凌晨二时。为此,他在电文的末端签上:一月一日二时。  毛泽东于雄鸡报晓的时候方才入睡,醒来就收听到了蒋介石的元旦文告。他听后的印象如何呢?如果毛泽东站在诗人的立场上一定会认为:说它是一篇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悼文吧,缺少李后主的文采!但是,这时的毛泽东是一位纯粹的政治家,遂从政治的角度得出了结论:是一篇战犯求和书。他为了揭穿作为战犯蒋介石的求和的阴谋,指出蒋氏求和是为了保存中国反动势力和美国在华的侵略势力,遂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评战犯求和》,并交由新华社广播、发表。  与此同时,毛泽东一面准备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一面关注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的进展,并发去了数通指示性的电文。就说一月六日这一天吧,他除去在政治局会议上作《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报告之外,还为攻占天津的工厂、学校发出了两通电文,大意谓:如果敌人占据工厂、学校进行顽抗非用战斗不能解决时,自应使用战斗手段,即使有所破坏亦在所不惜;但如果使用劝降方法亦能解决时,则使用劝降方法,以便减少对于工厂、学校的破坏程度。  说到目前的形势,毛泽东认为“在平津、淮海、太原、大同诸战役以后,就国民党的军事主力已经被歼这一点来说,国民党政权已经在基本上被我们打倒了”。同时,他又指出:基本地打倒了国民党,不等于全部地打倒了国民党。因此,“轻敌的观念无论何时是不应该有的,我们绝不要使胜利冲昏自己的头脑”。明确指示全党:“我们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而不容许半途而废。”说到全党在新的一年中的任务,毛泽东首先认为在“一九四九年夏、秋、冬三季,我们应当争取占领湘、鄂、赣、苏、皖、浙、闽、陕、甘等九省的大部,其中有些省则是全部”。同时,毛泽东郑重指出:“一九四九年必须召集没有反动派代表参加的以完成中国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并通过共同纲领。”  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在发言中还讲了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决不可以认为新*主义经济不是计划的、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而完全是资本主义世界。另一方面,必须谨慎,不能急于求社会主义化。合作化必须发展,但不可能很快发展,大概要准备十几年功夫,要长期地稳健地进行。如果希望搞社会主义,太快,会翻斤斗。*二十八年,再加两年,完成全国革命任务,就是铲地基,但是砌房子,这个任务要几十年功夫。高级干部要懂得,全国打开,事情方开始,那时会感觉比打仗还难。”事后追论:这时的毛泽东对未来新中国的估计是清醒的,也是符合实际的!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一部分(19)参加政治局会议的同志讨论毛泽东起草的《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并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作了发言。  刘伯承于一月七日在会上作了发言,除赞同毛泽东的战略部署外,还针对未来渡江作战和全国胜利着重讲了四个问题:  (一)前年我们跃进式的进军(指挺进大别山)是品字形的中央突破,这次渡江是一字长蛇阵齐头并进。在最后胜利时,稳健地集中使用兵力,真正讲起来是最快的。  (二)开辟新区的组织问题。在未出动前最好即有一套地方党政及军区的配备,这是马上得天下,马上治天下。实行军政府、军事管制。  (三)正规化。现在是转变关头,如何正规化,如何着手,看来只有首先从司令部着手,只有加强司令部才能组织战争。  (四)野战军与后方问题。毛主席说过“补充在前线”,现在又提出“加强后勤工作”,这是不矛盾的。补给主要并尽可能取给予前线,但完全解决人力、物力、财力问题,还必须靠后勤。这次一百七十万人南下江南作战,没有后勤,没有财政是不行的。  刘伯承的这四条意见,是他对渡江战役及夺取全国胜利的总体构想,为党中央、毛泽东对未来的决策提出了可资参考的战略意见。  同日,罗荣桓也作了发言。首先,他分析了全国未来的战争形势,认为“结束平津和淮海战役后,再在西安、平汉路战役取得胜利,就基本上打倒国民党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结束。因为武汉、西安之敌可能南撤,退至两广和云贵川,需要渡江以后再打,还要做好美军干涉的准备”。同时,他还如实地报告了东北野战军中的主要思想倾向,感到“要取得全国胜利,将革命进行到底,必须破除在干部中存在的偏安思想和轻敌情绪,在大军南下的时候,要继续反对无政府无纪律倾向,做到高度的集中统一”。最后,他向中央建议:为了南下作战,应设立铁道部,“迅速修复津浦、平汉、陇海几条铁路干线;同时要修好公路网,搞好粮食运输和加工。为了便于识别,各个野战军服装颜色应该统一”。他还建议:“在南下以后,新解放区的地方军区干部由主力抽调;地方干部则可由较近的解放区抽调,区干部不宜离家太远。”  罗荣桓上述意见都得到了中央的采纳。  一月八日,刘少奇在会上发言,除去赞同毛泽东代表党中央提出的《目前形势和一九四九年的任务》而外,他集中谈了要学会管理城市的问题。他说:“现在许多地方搞得不好,应当训练大批工人运动的骨干,甚至举办像抗大那样的学校,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宣传,以及各项政策的教授。各城市快要到我们手了,在乡村靠贫雇农,在城市靠工人,要依靠无产阶级联合一切居民。”同时,他还对城市生产和经营的统一管理等问题,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原则性的指导意见。  同日,周恩来也在会上作了长篇发言。他认为:随着全国胜利的即将到来,怎样将原来长期处于分散状态的各解放区工作统一起来,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要准备成立中央政府,首先就要妥善解决集权和分权的关系。他从实际情况出发,主张集权与分权要适当,在过渡时期不要做得太急,并提出先解决如下几个统一:预决算大体统一规定,各区提来,中央审核;银行发行权要统一,以便统一管理军费、供应和控制物价;兵工厂统一计划统一分配;军需生产统一计划,分担任务;铁路提前集权,由中央管。至于出口贸易,只统一计划,业务由各区分担;各区之间的相互贸易,中央不过问。事后追论:周恩来的上述发言,已经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各种关系初步立了法规。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一部分(20)也就是在八号这天,与会者一致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决议。同时,还作出决定:近期在西柏坡召开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就在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的当天——元月六日下午四时,我华东野战军根据毛泽东的命令,以三个突击集团同时对敌发起猛烈的攻击,由此揭开了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的大幕。战斗打响之后,仅仅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就歼灭敌第十三兵团万余人,并攻占敌村落据点十三个。七日,敌第十三兵团逃入第二兵团的防区。我军乘胜追击,歼灭敌人甚众。也就是在中央政治局会议闭幕的翌日——九日的黄昏,我军奉命全线出击,多路插入敌阵,与敌短兵相接,展开最为壮烈的厮杀。双方激战至十日下午四时,杜聿明集团全部被歼,当场击毙敌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俘虏杜聿明,仅李弥等少数人化装潜逃。至此,淮海战役全部胜利结束。  就在淮海战役打响之后,毛泽东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同时,又全力关注平津战役第二阶段的进展:  一月七日,毛泽东电示*:“我们基本方针是:只要傅能让我们和平接受平、津,允许傅部编为一个军,他本人可赦免战犯罪,保存私人财产,住在北平或出外边由他自定。他的部属的生命家财不予侵犯。除此以外,不能再允许给他什么东西,亦不能称为起义。”同日,为促傅作义下最后决心,毛泽东又电示*:“准备对北平城内机场发炮攻击,促使城内敌军分化。”  一月八日,毛泽东收到聂荣臻报告,傅作义通过张东荪向*表示:(一)北平、天津、塘沽、绥远一起解决;(二)要平津以后能有其他报纸(意即不只是*一家报);(三)政府中要有进步人士;(四)军队不用投降或在城内缴枪的方式,采取调出城外分驻各地用整编等方式解决。如同意此方针,双方派代表协同拟定具体办法。这天,毛泽东主持政治局会议闭幕之后,当即命罗荣桓赶赴平津战役指挥部,参预和傅作义派出的全权代表谈判。为回答张东荪有关谈判内容,毛泽东又于九日晨二时给*、聂荣臻发了电文:  你们应回答如下几点:(甲)平、津、塘、绥均应解决,但塘、绥人民困难较小,平、津人民困难甚大,两军对峙,军民粮食均有极大困难,故应迅速解决平、津问题。(乙)为避免平、津遭受破坏起见,人民解放军方面可照傅方代表提议,傅方军队调出平津两城,遵照人民解放军命令开赴指定地点,用整编方式,根据人民解放军的制度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并由双方代表于三日内规定具体办法,于一月十二日下午一点开始实施。平、津两处办理完事后,即可照此办法解决塘绥问题。(丙)政府中有进步人士,平、津报纸不只*一家,是**纲领中原来就有的,故不成问题。  一月十日,淮海战役一俟结束,毛泽东遂倾全力解决平津战役。当天决定:*、罗荣桓、聂荣臻组成总前委,以*为书记。接着,又于十一日分别下达如下解决北平、天津二市的命令:  北平方面应“严正地向傅左右说明,傅方既不愿意执行我方所提意见,如果又不执行他自己所提的离城改编,那就是他反复无常,势将丧失信用”。  天津前线“命令傅方代表限天津敌先头部队至迟须于十三号十二时以前开出,否则我军将于十四号开始进攻”。  从此,平津战役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进入关键阶段,北平和天津的守敌因态度不同,遂按不同的方式解决……  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二部分(1)四  傅作义将军面对平津战役的危局是和,还是战?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举棋不定的。为此,他曾和一位与*有关系的属下进行过这样的对话:  “和谈是不是投降?”傅作义问。  “和谈是革命,绝不等于投降。”属下答说。  “不讲道德还能做人吗?”  “我们应当讲革命道德,不应当讲封建道德,况汤放桀,武王伐纣,自古即称道之,不认为有伤道德。”  “咱们过去的历史就算完了吗?”  “历史有应当保留的,也有不应当保留的,不应保留的,用不着可惜。”  随着全国战局向着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方面发展,傅作义将军在各方的推动下,终于选定走和谈的道路。然而他的内心依然是十分矛盾的!为此,他曾私下对一位亲信讲过这样一段话:  “我是准备冒着三个死来做这件事的:第一,几年来,我不断对部属讲‘戡乱、剿共’的话,而今天秘密地来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他们的思想若不通,定会打死我;其次,这件事如果做得不好,泄露出去,蒋介石会以叛变罪处死我;再者,共产党也可以按战犯罪处罚我。”  傅作义终于迈出了和谈的第一步——派人与*有关人士接触,试探毛泽东的态度。诚如前文所述,他依然采用拖延时间的战术,向*讨得多一些的所谓体面的条件。  对此,毛泽东洞若观火。同时,在他的战略决战的时间表中,留给傅作义周旋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双方经过一段接触,尤其是淮海战役于一月十日胜利结束之后,毛泽东认为解放北平、天津的条件完全地成熟了,遂下达了有关解放北平、天津的一系列命令。  这样一来,就把矛盾重重的傅作义逼到了绝境。据傅氏已是共产党员的女儿傅冬菊报告:她的父亲“每天长吁短叹,总是在屋里踱步,内心非常矛盾、非常痛苦”。*地下党组织要她帮助傅作义很好地认清形势,坚定投向人民的决心。她就常做一些家乡风味小吃,送到傅作义面前,既从大道理上说服,也以父女之情加以影响。恰在这时,傅氏的一位亲信走进报告,有一位久居北平城中的名将马占山投帖拜访。傅作义当即传下话去:“有请!”  马占山原系东北军张学良将军的部属。“九一八”事变之后,马占山在江桥一线打响了抗击关东军入侵东北三省的枪声,一时成为全国有名的抗日英雄。由于蒋介石坚决执行不抵抗政策,致使轰轰烈烈的江桥抗战归于失败。从此,马占山失掉兵权,成为一名国民党军队中的闲职将军。抗战胜利之后,蒋介石任命马占山为东北挺进军总司令,与共产党争夺东北的地盘。这时的马占山年迈体弱,只能靠着药物捱度残生。因此,他挂着东北挺进军总司令的名义留居北平,并与傅作义时相往访、倾谈。  马占山是一位典型的旧军人,有着讲义气的一面。近来,他看到蒋家王朝将覆,老友傅作义镇守的北平、天津也大势已去,遂决定亲自登门造访。他一见傅作义的面二话没说,就开门见山地说了这句史有所记的话:“东北完啦!平津你打算怎么办?”  傅作义在政治上一向是十分谨慎的。他一不明马占山造访的动机,再是不知马占山如此问话的用意,遂说:“打吧!还能把我怎么样?”  由此,马占山与傅作义论起了平津战事。随着二人谈话的深入,马占山如实地讲了傅作义在北平、天津等地不利的一面,聪明的傅作义听后叹了口气,依然不服气地说:“叫你说我简直没办法了!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二部分(2)马占山看着傅作义那一筹莫展的样子,也喟叹不已地摇了摇头,进而又说了如下这段掏心窝的话:“有办法也好,没办法也好,我俩都是六十岁的人啦,还能活几个六十岁?我看去他的吧!蒋介石消灭异己、壮大嫡系,永久也不会改变。不要因为你傅宜生一个人,而把千年古都、一二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文物古玩一起砸烂,作一个历史的罪人。我出个主意,你把宝珊(即邓宝珊)接来,你现在是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叫宝珊帮你分担一点,他的主意多,看怎样的办法好?”  马占山为什么向傅作义荐举邓宝珊将军呢?这还要扼要地回述一下他们三人的历史渊源。  据史记载:早在直奉大战的后期,张学良因放困守涿州与傅作义而相识;因此,在中原大战爆发不久,阎锡山曾派傅作义去沈阳游说张学良,遂结识了马占山;抗战初期,傅作义曾奉命死守太原,损失惨重,后率少数人逃离太原,退至河曲,因马占山的关系得识邓宝珊、何柱国二将军。后邓、马、何三人联名电蒋,请委傅以重任。蒋介石为了离间傅作义与阎锡山,立即复电允许傅作义扩充部队,并委傅任第三十五军军长,开往后套。傅由此再次起家,逐步扩大。从此,他们三人的关系日渐亲密,并按着旧军人的习气结拜为把兄弟。马占山年纪最长,为兄;傅作义长邓宝珊一岁,故傅氏为二弟,邓氏为三弟。抗战期间,他们并肩在“口外”打击日本侵略者;待到解放战争爆发以后,马占山留居北平养疴,与傅作义时相过从,而邓宝珊则同意出任傅作义为总司令的华北“剿总”副司令。但邓氏依然驻守绥远。  邓宝珊与毛泽东有着很深的私谊。这些年来,他不仅多次与毛泽东交谈,而且还把爱女送往延安,成为他和毛泽东的联系人。对此,傅作义和马占山都是知情的。在此关键时刻,如果由邓宝珊出马与*和谈那是再好不过了!为此,傅作义同意马占山的建议,并派飞机去绥远接邓宝珊。  与此同时,傅作义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精神,派出亲信周北峰以及燕京大学教授、民盟北平负责人张东荪潜出北平城池,与*平津战役负责人聂荣臻、*进行谈判,双方意见渐趋一致,并形成一个《谈判记录》。当周北峰回到北平城里面交《谈判记录》的时候,又对傅作义讲:“这个文件是我们谈后归纳整理的,所谈各项必须在一月十四日前答复,还请总司令及早决定。”  这时,邓宝珊乘飞机到达了北平。他到北平的当晚,和马占山约定,借给他接风洗尘之名,在马占山家备下酒席,邀请傅作义作陪。当晚,他们把兄弟三人真可谓是开怀畅饮,促膝谈心。马占山和邓宝珊借着酒兴对傅作义展开了攻心大战,“诚恳地希望傅作义认清形势,坚定和谈的信念,不辜负广大民众的期待,早日同投靠美帝国主义的蒋介石决裂,进入人民的队伍里”。实事求是地说,马、邓二位对促成傅作义下定最后决心举行和平起义,是起了较大作用的。  傅作义与邓宝珊、马占山相较,其城府还是比较深的。在这特殊的接风洗尘宴会上,他只表示愿听大哥马占山、三弟邓宝珊的劝告,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决心走和平起义的道路。等到他陪邓宝珊回到自己的官邸,摒退左右,方才如实地告诉邓宝珊“已和共产党、解放军谈判的情况,表示对有些问题还不大满意。希望他和周北峰再去一趟,举行一次更高一级的谈判”。最后,他又真诚地对邓宝珊说道:“抗战期间,你在榆林,曾和*方面关系比较好,听说*领导人希望你出面斡旋。那就请你走一趟吧!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二部分(3)对此,邓宝珊是乐意从命并愿意为之奔走的。但是,他清楚自己的地位,不能越权与*谈判。因此,他直言问道:“怎么谈?提些什么条件?”  傅作义自所谓“平津会战”以来,一直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说到和平谈判,他心里就更没有一点谱了!他沉吟片时,遂声音低沉地说道:“请你看着办吧。有什么问题,咱们还可以通过电台商量。”  转瞬间就到了一月十四日,傅作义对*定的最后期限必须有个交待。为此,他把邓宝珊、周北峰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让他们二位立即启程,去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作最后一次谈判。就这样,邓宝珊跟着周北峰来到五里桥,见到聂荣臻。出他们所料的是,聂荣臻开门见山地说:“上次谈判中规定十三日为答复的最后期限,因傅方一再拖延时间,玩弄花招,今天我军已开始进攻天津,这次再谈就不包括天津了。对天津因战争所遭受的损害,应由傅方完全负责.。对北平应照原改编方案,迅速提出具体实施步骤。”  邓宝珊听后哑然,许久没有说出一句话来。这是因为在他的谈判腹案之中,北平和天津同是这次要谈的内容。他听了聂荣臻这番话后的直感是*说到做到,咄咄逼人。但是,根据他对天津布防的了解,认为解放军下令进攻未免有些唐突。所以他操着将信将疑的口气反问道;“你们要打天津了?”  “我们已经下达命令了!”聂荣臻坚定地答说。  邓宝珊对于固守天津非常自信,他认为解放军不可能在短期内攻克天津。同样,傅作义对固守天津也非常自信,并亲自对陈长捷说过这样的话:“你们打好仗,就好办,要能打才能和。”因此,邓宝珊以肯定的语气说:“天津恐怕三十天你们也打不下来。”  聂荣臻听后淡然一笑,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对于天津,傅作义只有下令停止抵抗,放下武器。否则我们非打下来不可!”  在这样的氛围中,邓宝珊很难与聂荣臻继续再谈下去。据史记载:这次谈判,没有结果而散。然而当邓宝珊走进聂荣臻为他和周北峰准备的下榻处后,他又很自然地发出了这样的自问:“这和*领袖毛泽东有什么关系呢?……”  简而言之一句话,聂荣臻的话是根据毛泽东的电示说的。事情的内幕是这样的:  当毛泽东阅过张东荪、周北峰与*、聂荣臻的《谈判记录》之后,又于一月十二日收到经由*、聂荣臻转来的傅作义的电文。大意谓:有关部队问题“亟需要缜密计划,妥慎实施,方可避免糜烂,不违初衷”。“部队出城时间,须视准备工作进行之程度及双方细节问题具体商决约定,万一有少部分不听命令,尚须双方在技术上预有商订”。毛泽东阅后十分的不快!在毛泽东看来,傅作义不仅不理解他的用意,反而以“教师爷”的口气指手画脚,甚至有教导他应当如何做的口气,这不仅伤害了毛泽东作为胜利者的自尊,而且在他看来,傅氏如此而为是有意拖延解决北平、天津的时间。为此,他于当天以中央军委的名义电示*、聂荣臻,大意谓:  围城已近一个月,谈判如此之久,始终不着边际。自己提出离城改编,现又借词推托,企图拖延时间,实则别有阴谋,加重平、津人民的痛苦。傅如有诚意,应令天津守军于十三日全部开出城,听候处理。守军应负责移交一切公共财产、案卷、武器弹药、被服,不得有任何破坏损失。守军出城,只能携带随身枪弹物品。一切改编细目待出城后再说。否则我军将于十四日攻击天津。至于北平守军,可以推迟数日离城,但亦不能拖延太久。不是所谓由我军协助傅军解决抗不受命者,而是傅军协助我军入城解决一切敢于抵抗的部队。你们说这些话时应坚决明确。估计天津守军十三日必不会按照我们所说的时间、条件出城,你们应准备于十四日攻击天津。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二部分(4)同日,毛泽东又下达了《对付天津守敌的方针》:  林聂:  (一)路透社称,天津四代表出城谈判,回城后发表书面声明,表示尚好。  (二)天津既有单独谈判,即可单独处理,可以不包括在邓宝珊的谈判之内。  (三)天津之敌如能接受你们所提限时缴械之条件,你们即可不经攻击而占领天津,如该敌不能接受你们所提条件,则你们应于适当时间内攻占天津。  一月十四日的限期到了,不仅傅作义没有想到毛泽东真的会下达攻击天津的命令,就说是坐守天津孤城的陈长捷吧,也没有想到解放军会在十四日上午十时发起总攻。更出傅作义、陈长捷等守敌所料的是,他们自吹自擂的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是那样的不起作用。仅仅四十分钟的炮火准备,我军就在各个突破地段摧毁了敌人的主要工事。接着,攻城的工兵在炮兵、坦克的掩护下,迅速排除了护城河外的地雷、铁丝网等障碍物,并在护城河上架起了数座浮桥,保证了步兵突击分队的顺利突破和坦克、火炮顺利的前进。一个小时以后,我解放军攻城的各突击集团即从东、西、南三面突入市区,向纵深发展。一句话,敌人至中午就通过电台连续播发这样一条消息:“*将军注意,炮火很激烈,老百姓伤亡很多,请停止战斗、重新谈判。”  坐镇西柏坡的毛泽东自从下达总攻天津的命令之后,就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了解攻城的进展。但是,当从收音机中收到天津守敌播发的上述消息以后,他就很自信地下了结论:天津很快就回到人民的手里了!  也就是在攻打天津最为激烈的时候,毛泽东又把思路转向南京的蒋介石和李宗仁。  蒋介石自打发表元旦文告之后,就躲到幕后预作长期打算。从战略角度而言,他有意通过“战”、“和”两种手段确保长江天堑无虞,借以达到划江而治的局面。这样,他就必须要调整江南的防线。第一个措施就是重新部署军事指挥长官,扩大京沪警备司令部为京沪杭警备司令部,任命汤恩伯为总司令,全盘掌握苏、浙、皖三省以及赣南地区的军事指挥权。同时,派朱绍良去福州,张群驻重庆,余汉谋掌广州。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样一来,除去两湖和广西以外,江南的半壁江山还操在我们的手里。莫说是李宗仁上台,就是司徒老儿代行我的总统大权,他也是徒有其名的空架子。”  蒋介石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而言还是比较实际的。换言之,他绝对不把可能当成唯一。例如,他虽然从军事调度方面做好了划江而治的准备,但是他又不得不从国际、国内大势去分析,对待可能出现的不测事件。为此,他又做好了像抗战时期那样,走刘备图川之路。一旦全国大势发生逆转,他不仅可以亲率江南的败兵退守四川,就说驻扎西北的张治中、胡宗南也可率残部退入四川。用他自己的话说:“到时,我们可以凭借蜀道之难,天府之富,是可以图存待变的。”  蒋介石是信奉狡兔三窟的。当他想到果真落到闭守蜀国的地步之后,又感到自己在得不到外援的态势下,有可能成为当今失川的刘表。为此,他把所谓复兴中国的大本营不是设在重庆或成都,而是选在台湾。同时,他不仅任命亲信陈诚出任台湾省主席,还任命自己的长子蒋经国为台湾省党部主任。更为重要的是,他秘密地把南京国民政府所存的黄金、银元以及外汇送到台湾。用他对蒋经国的话说:“这即是你和辞修(即陈诚)建设新台湾的资金,也是我们未来图存复兴的资本。当然,就是李宗仁上台了,他也只好做无米的巧妇!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二部分(5)蒋介石在悄然预作上述为“战”的三步棋同时,他又公然高举所谓“和”的大旗,阔论他在元旦文告中所定的五项条件,即为新的国共和谈的最高目标。换言之,李宗仁上台后重开和谈,必须按照他定的五项条件去办;如果*因反对这五项条件而导致和谈破裂,其责任在毛泽东。  这就是蒋介石预作的有关“和”、“战”的如意算盘。  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等不仅没有看破蒋介石的“和”、“战”阴谋,而且他们还错误地认为:蒋介石突然高喊和谈,是屈于国情大势被迫作出的一种姿态。为了迫使蒋介石早日下野——李宗仁快些上台,他们一面大讲特讲和谈是目前唯一救国良策,一面派出桂系的军师黄绍竑南下香港,请反蒋的国民党*李济深与*取得联系,共同反蒋。同时,白崇禧还认为“时间紧迫,能早日得到*的答复,随即便可发表反蒋宣言,军事立刻行动”。由于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业已北上,黄绍竑只好通过黄琪翔将军与潘汉年晤面,请潘向毛泽东转致桂系有关重开和谈的信息。  毛泽东作为一代政治、军事战略大家,不仅完全洞悉蒋介石的“和”、“战”本质,而且也明白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高举和谈大旗的本意是,通过借助*的力量,达到逼蒋下野,以李代蒋——进而由桂系执掌江南半壁江山的目的。显然,这与毛泽东决计在一九四九年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是悖逆的。在毛泽东看来,欲要彻底戳穿蒋、李和谈的本质,并进而号召全国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还需进一步批驳蒋介石的元旦求和声明。这就是毛泽东在指挥平津战役的同时作的一篇大文章!  一月十四日,当毛泽东获悉天津不日可下之后,不失时机地以*中央主席的身分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他在揭露蒋介石的假和谈、真内战的本质之后,遂又昭示中外:  虽然中国人民解放军具有充足的力量和充足的理由,确有把握,在不要很久的时间之内,全部地消灭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但是,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和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在下列条件的基础之上进行和平谈判。这些条件是:(一)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统;(四)依据*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五)没收官僚资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废除卖国条约;(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中国共产党认为,上述各项条件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公意,只有在上述各项条件之下所建立的和平,才是真正的*的和平。……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同志注意:在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接受并实现真正的*的和平以前,你们丝毫也不应当松懈你们的战斗努力。对于任何敢于反抗的反动派,必须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之。  事有凑巧,也是在一月十四日,毛泽东收到了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到达沈阳的电文,他当即同朱德、周恩来发电表示欢迎。  毛泽东一向重视宣传舆论的作用,同时他也十分重视*工作的力量。时下,我党、政、军各级领导成员都在学习、贯彻将革命进行到底、坚决反对将革命半途而废的决定;同时,国内反蒋的各*党派的领袖人物陆续到达东北,齐聚一起,为召开新政协会议献计献策。为了进一步揭露蒋介石提出的和谈五个条件的本质——自然也是为了向党内外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又提出八项和谈条件,毛泽东于一月十五日为*中央起草了如下这则致东北局并告各中央局、分局,各前委指示电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二部分(6)我方提出之八个和平条件是针对蒋方五个条件的。蒋方有宪法、法统、军队三条,我方亦有此三条。蒋提保持国家独立,我提废除卖国条约。蒋提保持自由生活方式及维持最低生活为一条,我则分提没收官僚资本、改革土地制度两条。此外,我方的第一条(惩办战犯)及第八条(政协、联府、接收)是严正战争责任与不承认南京政权继续存在。双方的条件都是对方不能接受的,战争必须打到底。故与新年献词毫无矛盾,而给人民解放军及国民党区域被压迫人民一个打击国民党的武器,揭露国民党所提和平建议的虚伪性及反动性,望向党内于部及*人士妥为解释。  就在毛泽东发出上述电文不久,作战参谋送来了有关天津解放的报告:攻入天津城区的各步兵分队在炮兵、坦克、工兵的协同下,“采用穿墙越顶的战术,绕过敌强固据点,向指定目标猛插。十五日五时,东西主攻部队会师于海河金汤桥,将敌人分割成数块。敌人陷入一片混乱。我军乘势猛攻,至十五时,全歼守敌,俘虏陈长捷,解放天津市。”  毛泽东阅后喟叹自语:“了不起!总攻不到三十个小时,就干净、彻底地消灭了陈长捷的十三万守军!”  恰在这时,朱德、周恩来走了进来。毛泽东未请二位老战友落座,就十分兴奋地问道:“恩来,天津解放了,你看我们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呢?”  “立即电令黄克诚、黄敬同志,让他们做好接管天津的准备工作。”周恩来说罢又进而补充道,“同时,还应请东北局从接管沈阳的干部中抽调最得力的干部,随黄克诚进入天津,做好接管工作。”  “我赞成!”毛泽东说罢取来陈云于去岁末写的《关于接收沈阳经验简报》,大声说道,“应以中央的名义发出《关于接受官僚资本的指示》,一是要他们认真学习陈云同志接管沈阳的经验,那就是原企业中的各种组织及制度,亦应照旧保持,不应任意宣布废除;二是要派政策水平较高的同志去接收官僚资本企业,其原则也是不准打乱原来的机构。”  对此,周恩来完全赞成毛泽东的意见。  “老总,”毛泽东转而看着朱德说道,“从纯军事的角度说,天津一下,我认为平津战役就算结束了。根据未来战争的需要,去年十一月规定的各野战军冠以地区的名字恐怕过时了吧?”  “是的,”朱德说罢又指出:根据不久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一九四九年的任务,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如果在江南作战,再使用东北、华北、西北、中原这样的名字,显然是不合适的。最后,他说道:“为适应新的革命形势的需要,各野战军是一定要改变名称的。我看今天就作出决定为好。”  “恩来,你的意见呢?”毛泽东问道。  “我也赞成,”周恩来说罢沉吟片刻,“我看在改变野战军的名称时,最简单易行的办法是改用数字称谓。”  周恩来的提议得到了毛泽东、朱德的认同,几经磋商,遂作出《关于各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  原西北野战军改称为第一野战军(二月一日正式改称),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第一副司令员张宗逊,第二副司令员赵寿山,辖第一、第二兵团;原中原野战军改称为第二野战军(二月五日正式改称),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辖第三、第四、第五兵团;原华东野战军改称为第三野战军(二月九日正式改称),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粟裕,第一副政治委员谭震林,辖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兵团;原东北野战军改称为第四野战军(三月二十八日正式改称),司令员*,政治委员罗荣桓,副政治委员邓子恢,辖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兵团。由华北军区原属第一、第二、第三兵团依次改称为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兵团,均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指挥。原属东北野战军建制的铁道兵纵队扩建为铁道兵团。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二部分(7)接着,毛泽东与朱德、周恩来等共同认为:由于天津解放,不仅打消了傅作义的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而且有可能加速北平和平解放的进程。为此,由毛泽东以平津前线司令员、政治委员罗荣桓的名义,起草致傅作义的公函(时称最后通牒),敦促傅作义尽快接受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条件。公函指出:  贵将军身为战争罪犯,如果尚欲获得人民谅解,减轻由战犯身分所应得之罪责,即应在此最后时机,遵照本军指示,以求自赎。办法如下:(一)自动放下武器,并保证不破坏文化古迹,不杀戮革命人民,不破坏公私财产、武器弹药及公文案卷。如贵将军及贵属能够做到这些,则本军保证贵部官兵生命、财产之安全。对于贵将军的战犯罪责,亦有理由向人民说明情况,取得人民谅解,予以减轻或赦免。(二)如果贵将军及贵属不愿意自动放下武器,而愿意离城改编,则本军为保全北平不受破坏起见,也可以允许这样做。本军可以允许贵军离开北平,开入指定地点,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制度改编为人民解放军。上述两项办法,任凭贵将军及贵属自由选择。本军并愿再一次给予贵将军及贵属以考虑及准备之充分时间。此项时间,规定由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七日上午一时起,至一月二十日下午十二时止。如果贵将军及贵属竟敢悍然不顾本军的提议,欲以此文化古城及二百万市民财产为牺牲,坚决抵抗到底,则本军为挽救此古城免受贵将军及贵属毁灭起见,将实行攻城。  毛泽东写好了这份最后通牒,遂又电示*、罗荣桓、聂荣臻,交由邓宝珊带回给傅作义。为促使傅作义尽快下定决心和平解放北平,他又于当日二十时给林、罗、聂三人续写了如下内容:  上电及至傅通牒写好后,接到转来傅致邓(宝珊)、周 (北峰)各电及攻克天津电,证明傅作义业已动摇,但还有许多反动观点及妄想。例如傅作义十四日还在指挥陈长捷夺回突破口,施用炸药抵抗,而在十五日十五时致邓宝珊电内又谓在此时期再有一人一物之伤亡损失,为国家为人民均所不应。不说他自己下令停战,而说要我方停战。北平城内成立联合机构一点,似乎仍有和我方分享政权之意。因此仍须将致傅通牒交与傅方代表。你们并应对邓、周表示,在傅方没有军事表示以前,我方对傅氏答应的话仍取怀疑态度。  毛泽东将上述电文交由机要部门之后,欲要静思*、罗荣桓、聂荣臻与邓宝珊谈判的走向和结果的时候,有“情报大王”之称谓的李克农突然走进屋来,严肃地报告:“据来自内线的消息说,蒋介石已命令毛人凤派杀手潜入北平,寻机暗杀为和平奔走的何思源先生。”  毛泽东听后一怔,当即命令:“克农同志,立即电告北平有关的同志,请他们立即将这一消息转告何思源先生!”……  五  蒋介石一生最善于用暗杀的手段除掉政敌和反对派。早在一九一二年一月他就曾奉恩师陈其美的旨意,设计把反清英雄陶成章暗杀于上海广慈医院。在他登上所谓九五之尊以后,遂又组织了中统、军统两大特务系统,专门处决他的政敌和反对派。二十多年来,除去被他屠杀的数以百万计的共产党人不算,先后惨遭他杀害的有邓演达、杨杏佛、李公朴、闻一多等社会贤达;因故未能下手的还有孙中山先生的遗孀宋庆龄女士、副总统李宗仁等政坛名流。难怪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蒋介石是用刀枪把朋友逼成敌人的!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二部分(8)三大战役爆发之后,蒋介石为了挽救他的败局,遂又狂舞杀人的屠刀,不知有多少志士仁人、爱国青年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夜死于非命。就说像傅作义、马占山这样手握军权的将军,也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请看如下史实:  蒋介石侦知傅作义有与*和谈的迹象,派军统头目郑介民飞到北平进行特务活动,破坏傅作义将军与*进行的和平谈判。郑介民竟当面质问傅作义将军:“你们与*和谈吗?”傅坚定地回答说:“没有此事,那是谣言!”郑说:“有此传说,总座 (指蒋介石)着我调查。”由此,傅作义将军陷入郑介民之流的监视之中,只是因为傅作义防范严密,得以保全生命。  与此同时,郑介民奉蒋介石之命还企图诱捕马占山将军。据史记载,郑介民到北平不久,即派“一位姓宋的特务拿着蒋介石的电报来到马(占山)的住处,电文是:‘马总司令秀芳兄,希即来京,共商国事。’宋并说:‘飞机停在南苑机场,希望马将军即刻成行。’意思是想把马骗到南京,诱而杀之。但是马这时早已藏在画家陈半丁家。”过了几天,“又有原在东北挺进军政治部作过干事的男女两人来到马的住处,男的姓郭,女的姓冯,由于他俩是挺进军的旧人,门卫皆熟,未予干涉。他们把吉普车停在二门外,下车后就直奔马占山的里院,进入马的卧室,意在先文后武把马架走(因马体重不足百斤)。但是,也扑了个空。”从此,马占山将军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  郑介民对蒋介石嫡系部队做了反对与*和谈的布置后,没几天就走了。可是国民党军统特务对奔走和平的人士进一步实行了跟踪,并施用了恐怖手段。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暗杀原北平市长何思源先生。  何思源,字仙槎,山东菏泽人。早年就读北京大学,参加五四运动。是年八月,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就读,获硕士学位。又赴德国留学,入柏林大学学习经济学,继之又赴欧洲数国考察政治经济,并于一九二四年入巴黎大学研读教育。一九二六年回国,任广州大学教授,加入中国国民党。从此,他步入政坛,参预军机,深得蒋介石的青睐。不久,他回到故乡供职,官至山东省主席兼省保安司令。解放战争爆发之后,蒋介石改任他为北平特别市市长。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时我思想上起了重要变化。我觉悟到以前已经走了绝路,这条路我不能再走下去了……因此,在当北平市长的二十个月里,例如处理学生示威*问题、人民生活问题等等,我和蒋介石的特务发生了矛盾。一九四八年四月,在景山东街,我挨了蒋介石特务的第一枪,幸而没有打中。六月,蒋介石就下令撤了我的职。”遂移居锡拉胡同十二号,静观其变。  何思源在任北平市长期间,与傅作义将军时相过从,并能畅言国事。平津战役打响之后,何思源为傅所请,去南京摸底。何在南京曾与蒋系、桂系各方人士接触,获悉蒋、李矛盾的实质是争夺总统大权,在美国人的支持下搞一个南北中国的局面。因此,他回到北平之后对傅作义讲:“现在南京四分五裂,已经管不了我们,你应该当机立断,彻底‘换根’,早早和平解决。不要搞南京那些政客、党棍的那一套。”  由此,何思源为和平解放北平、天津积极奔走。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二部分(9)很快,蒋介石通过特务系统完全掌握了何思源的行动。在蒋氏看来,何氏在北平奔走和平是对他的公开背叛。诚如前文所述,蒋介石是绝对不允许何思源这样的政敌存在的!另外,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蒋介石下野之前是一定要杀人的。在元旦文告发布之前,蒋氏选的开刀对象是头号政敌李宗仁,并派沈醉伺机下手。随着军事、政治态势的逆转,李宗仁又成了执行他“和”的战略的棋子,遂又下令撤销暗杀李宗仁的命令。谁是取代李宗仁的人选呢?蒋氏又选定了何思源。为此,他下令召来了保密局局长毛人凤:“你知道天津的陈长捷将军被*俘虏了吗?”  “卑职知道。”毛人凤胆怯地答说。  “你知道傅作义已经和邓宝珊、马占山密谋联手投共了吗?”  “卑职知道。”  “你知道何思源在北平四处奔走、策反投共吗?”  “卑职知道。”  “知道,知道!那你为什么还对这些*的叛逆如此仁慈?  毛人凤吓得双腿并立,心惊胆战地报告,他已经派了保密局最优秀的暗杀能手小狸猫潜入北平,伺机暗杀何思源。  蒋氏一听小狸猫的名字顿感不快,问道:“为什么叫这样的名字?”  接着,毛人风如实报告:小狸猫原名叫段云鹏,是北平出了名的飞贼,早年曾是燕子李三最得意的弟子。他不仅轻功盖世,武艺高强,自从归顺保密局之后,很快又练就了百发百中的神枪手。至于保密局使用的各种暗杀手段,他也样样精通。就在不久以前,已经命令行动处长叶翔之派他潜入北平,执行暗杀傅作义、邓宝珊、马占山、何思源的任务。但是,由于这些军政要人戒备森严,至今难以下手。  蒋介石听后震怒地说道:“一群饭桶!你立即派叶翔之赶赴北平,要不惜一切代价先把何思源干掉!”:  毛人凤接到蒋介石要他派人去北平暗杀何思源的命令后,立即“找了主持这项业务的第二处处长叶翔之、特种技术研究室主任刘绍复和沈醉,一共四个人研究过两次”。决定在何思源出门的时候用手枪暗杀。为确保行刺准确无误,由叶翔之亲赴北平指挥,由段云鹏执行。  叶翔之奉命潜入北平的时候,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刚刚解放天津不久,这时的何思源就像其他北平市的政要一样,正焦急地躲在家里盼等结果。所以,叶翔之偕化装后的飞贼段云鹏来到锡拉胡同十二号门前,也只能望着荷枪实弹的门卫兴叹。换言之,他们考虑到在何思源的门口行刺后难以逃走,遂决定放弃在何思源家门口暗杀的既定方案,等再研究出一种既能暗杀何思源,又能安全逃离现场的方案后再动手。  恰在这当口,北平政要已经获悉天津于一月十五日下午解放,守敌最高军事长官陈长捷当了俘虏。躲在家中的何思源又焦急地给傅作义打电话,询问出城与*代表谈判的邓宝珊等人的消息。令他失望的是,傅作义也不知其详。为此,他不得不发出这样的自问:“难道和谈发生了问题?……”  邓宝珊与聂荣臻等举行的第一次会谈不欢而散之后,平津前线的指挥员*、罗荣桓、聂荣臻等认为:在攻下天津之前,与邓宝珊的会谈不会很快有结果。他们在征得中央军委、毛泽东的同意之后,遂把注意力投到攻打天津战役上面去了。没有想到天津守敌如此无能,仅仅用了二十九个小时,陈长捷的十三万部队就全部被歼。也就是说,邓宝珊等人在通县五里桥坐了一天的冷板凳,被他称之为三十天也打不下来的天津卫就解放了!这对邓宝珊而言不仅是震惊不已,更重要的是他感到谈判的砝码越来越轻了。因此,他不能不这样自问:“*代表将会提出什么样的条件呢??.....”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二部分(10)*代表所提的任何条件都是听命于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  也就是在天津解放当天深夜里,毛泽东再次审阅了有关和傅作义会谈的来往电文,遂于十六日清晨寅时,向*、罗荣桓、聂荣臻等发去了指令性的电文:  对于傅作义所提我军数日内暂缓入城及由傅我双方组织联合委员会,临时接管市政,然后过渡到完全由我接管,你们不要正面拒绝。我军事实上不能在数日内入城。敌军开出城外时,我军入城分布接管各处的若干天内,不但需要傅方协助维持秩序,而且必须责成傅方维持秩序。北平旧市政府及其下面各局、所,特别是警察、自来水、电话等机构,若干天内均可让其暂维现状,听候逐一接管。  接着,毛泽东又于当天再次致电林、罗、聂:“傅方要求军队出城,不要弄得太远及各部驻地不要过于分散,这是惧怕缴械的表示。我们意见,第一步你们可以答应他们这样做,使他们放心出城。地点似可指定通县、香河、三河区域。第二步再照你们所拟办法将彼军分散插驻我军各纵之间,实行整编。第二步办法现在不要过早提出。”同时为防傅作义中途有变,他还电示;“积极准备攻城,此次攻城,必须作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你们务必使各纵首长明了,并确守这一点。让敌人去占据这些文化机关,但是我们不要攻击它,我们将其他广大城区占领之后,对于占据这些文化机关的敌人再用谈判及瓦解的方法使其缴械。即使占据北平延长许多时间,也要耐心地这样做。为此,你们对于城区各部分要有精密的调查,要使每一部队的首长完全明了,哪些地方可以攻击,哪些地方不能攻击,绘图立说,人手一份,当作一项纪律去执行。”由此可见,毛泽东不仅为和平解放北平耗尽了心血,而且还为保护古都的文化古迹费尽了心机!  自然,*、罗荣桓、聂荣臻于一月十六日由通县宋庄驱车赶来六里桥,与邓宝珊等人谈判的时候心里是很有底数了。因此,*一开始就说:“现在整个形势都对我们有利,死守北平是不可能的。但为保障北平居民及城市不受损害,我们仍希望和平解决,但不可再拖延时间。”  对此,邓宝珊等还有什么话好说呢,唯有喏喏称是。  接着,*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向傅方的代表邓宝珊提出了如下的条件:  一、限傅部一个军一月二十一日先开至北平城外十五到三十公里的地区,其他部队再陆续开出;  二、在德胜门设立开出傅部队的联合指挥所;  三、这一行动实行后,我方可派军政负责人入城。  邓宝珊一行认为*所提条件合情合理,遂当即表示:完全可以照办。接着,他又以商量的口吻说道:“为尽快促成北平和平解放,你们可否派一位代表与我一起入城呢?”  “可以,代表人选问题晚上再通知贵方。”*答说。  接着,邓宝珊提出“可否试探傅作义的去向”。林、罗、聂表示:“只要傅能真正站到人民方面来,以赎前衍,我们是不会亏待他的。”邓宝珊“再次询问他能否接替傅作义的担子”。林、罗、聂答复:“希望傅作义继续办理北平和平解放事宜。”实事求是地说,这次会谈由于执行了毛泽东定的方针,整体气氛是友好的,并很快达成了《北平和平解放初步协议》。同时双方商定,等邓宝珊回城向傅作义报告后,再与随他进城的*代表修定和签字。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二部分(11)或许是今天的谈判过分顺利了,由毛泽东亲自起草,以林、罗的名义给傅作义的那份措词强硬的最后通牒,究竟交不交邓宝珊转给傅作义,*和罗荣桓、聂荣臻产生了犹豫。最后,还是由聂荣臻将通牒交给了邓宝珊。关于随邓宝珊进城的代表,决定由苏静担任。  也就是在一月十六日这一天,傅作义真是度日似年,如坐针毡。他一方面坐等不到邓宝珊出城谈判的消息,不知天津解放之后*有何变化?另一方面蒋介石向他发来急电;天津既已失守,塘沽无再守之必要,命令他放走被困塘沽的国民党军队。这时,他对塘沽的指挥早已失灵,又恐*认为是他下的命令,致使塘沽守敌于当日乘船南逃;使他更为惶恐不安的是,他终于全文看到了毛泽东于两天前发表的《关于时局的声明》,尤其当他认真研读了毛泽东提出的和平谈判的八个条件以后,真是感慨良多!时下天津业已丢失,他认为自己这位华北“剿总”总司令就剩下一条生路,那就是唯有坐困北平这座孤城,老实地听候*方面的意向了!他好不容易才捱到天黑。  何思源突然叩门造访,一见面就着急地说;“北平现在处于绝对孤立的地步,连国民党的军队都不愿打仗了!时下,和平解放北平已经成了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据我所知,北平人民无是城内还是城外,都已经团结起来。你若再作毫无出路的抵抗那是很危险的!”  傅作义何尝不知自己的处境呢!他告诉何思源:今天已经与北平市参议会议长许惠东商妥,“决定召集华北七省市参议会,讨论北平问题,定于明天中午聚餐商议”。接着,他又对何思源说:“何先生可以市民的名义,由许议长陪同先访问各军长、兵团司令,如石觉、李文、黄翔等,以及青年军二零五师、装甲兵团、宪兵团等,征询他们的意见;总部副总司令郭宗汾、军长安春山、参谋长等,我另派人通知。请许议长负责通知北平、天津、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热河等七省市参议会议长或代表和北平市刘谣章市长出席,商妥办法后,推派代表出城向解放军前线指挥部正式表示。”  何思源听后甚是兴奋,在他看来,傅作义终于下定决心走和平解放北平的道路了!为此,他于十七日一清早就驱车遍访各军长、兵团司令,“向他们详细说明情况,要求他们顾念北平二百万人民的痛苦,几千年的文化古迹;并说明,我们都是中国人,大家应该和平共处,以求国家的兴盛。”他虽然得到了赞同的回应,但也在这些蒋介石的嫡系将领面前暴露了他的政治面貌。同时,伺机动手的叶翔之和段云鹏也掌握了他的行踪。  十七日中午,华北七省市参议会代表和北平市各界人士,在新华门对面旧参议会*。傅作义商请的人多数莅会,共五桌,约五十人。自然,还有许多记者与会。与会者相继发言,一致要求和平解决。最后推选何思源、吕复、康同璧等十一人为和平代表,并决议以大会名义通电南京与*两方。当时,何思源虽然认出了与会者中有不少军统、中统特务,但他还是慷慨陈词,怒斥蒋介石和李宗仁。最后,他还提了如下三条建议;“一、要求将北平改为北京。北京人最讨厌叫北平而不称北京,这个要求是最符民心的;二、要求在北京设立中央政府;三、北京人民喜欢中央政府有统一的会议。要求按*毛主席的八条进行改革。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二部分(12)也就是在这次会后,何思源回家刚一进家门,就遇见*方面常来接头的张实和另一位同志,当面告诉他:*北平市委的负责同志派他二人前来要他提高警惕,并说:“你今晚要防备,有危险。”  对于*朋友的提醒,何思源并没有放在心上,他只是打开后门,多个出路而已。他依然怀着对北平就要和平解放的兴奋,高兴地对法国籍夫人和四个孩子们说:“北平就要和平解放了!到时候,我们全家要好好地庆祝一番。”  然而就是在这天晚上,叶翔之一手策划、飞贼段云鹏亲自实施的暗杀方案形成了,略谓:叶翔之命令飞贼段云鹏运用轻功,趁着夜黑天行穿房越脊之术,将两枚定时炸弹置于何思源的房顶,将酣然入睡的何氏一家六口全部炸死。事后,何思源先生作了回忆:  十八日凌晨二时,蒋介石派特务安置在我家屋顶的两颗定时炸弹,轰然两声,接连爆炸。我一家六口,一死五伤。我的次女何鲁美,是女一中学生,当场毙命。我爱人何宜文 (原籍法国)受伤最重,在协和医院急救,从头部开出炸弹片四块,神经受伤,始终未痊愈。我负伤后,就被送到东交民巷北平医院地下室,因为怕在家里还埋伏有带枪的特务。医生检查后,发现我虽然流血不少,但伤势不重,主要是因为没有被弹片炸伤,大部分是砖瓦木石塌下砸伤。这是因为里间屋顶炸弹先响,我和两个儿子在外间屋,赶紧起来扑向里屋救人,刚起身走了几步,安放在外间屋顶正对我床头的那颗炸弹才响。如果外间屋顶炸弹先响,里间屋顶那颗后响,那么我算着至少要死四人,伤二人。定时炸弹爆炸迟早不一,救了我的命。  据沈醉说:“没有炸死何思源,而误杀其女儿何鲁美,蒋介石非常生气,指责了毛人风一顿。毛人凤便埋怨叶翔之没有照他的意思在路上狙击,而为了考虑凶手的安全,误了大事。毛人风认为牺牲个把特务换一个何思源是值得的。”  蒋介石是一位造谣乏术的政客。他为了把暗杀何思源的矛盾转嫁到*的头上,当即命令南京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了这样一则消息:这是“*攻城,打中和平使者”。  事后追论,蒋介石的这两颗定时炸弹不仅彻底炸醒了何思源先生,使他和南京国民党反动派完全决裂,带伤出城,代表北平市的二百万人民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早早入城,接管北平,而且也把傅作义将军彻底炸到人民的一边,加速了和平解放北平的步伐。请看如下事实:  依然是一月十七日,也就是傅作义参加完华北七省市参议会回到官邸不久,邓宝珊偕*代表苏静等五人回到北平城里,把苏静安排在东交民巷傅作义总部下榻之后,方驱车赶到傅作义处报告谈判经过。值得一记的是,聂荣臻请邓亲转毛泽东代*、罗荣桓写的那封最后通牒,由于这封信没有封口,邓宝珊迫切地看了,他“感觉措词严厉,怕傅作义不一定受得了,打算暂时不交给傅作义看,以免节外生枝,把事情搞僵,甚至推翻协议,使谈判功亏一篑”。所以,他私自决定扣下,使傅作义在十七日晚上没有看到这封最后通牒。  邓宝珊告辞离去不久,傅作义又接到了蒋介石的一封电报,略谓:你我相处多年,彼此相知甚深,你现厄于形势,自有主张,无可奈何!现只要求一事,即于十八日起派机至平,接运李文、石觉部少校以上军官和必要的武器,约需一周时间,望念多年契好,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二部分(13)傅作义深知此举的分量:如果拒绝蒋介石的请求,一旦让蒋氏在北平城内的嫡系将领获悉,一定会发生兵变,引起想象不到的麻烦;如果遵从蒋介石的旨意去办,又何颜向*交待?一旦*获悉真情,其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他几经思索,终于想出了一个万全之计:他首先令秘书拟出“遵照办理”的复电之后,遂又叫来了亲信王克俊,请王代为出主意。  王克俊当然清楚傅作义的难言之苦,遂“在傅作义的大办公桌上取了一张便条,起草了一个致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的电报,告知蒋介石电报的内容,希望围城部队的炮兵,能够阻止飞机着陆”。王克俊双手把电文交给傅作义,说道:“这是一个两全之策,您看可行吧?”  傅作义看了这份电稿十分满意,因道出了他要做而又不能亲自做的事情。一向为人谨慎的傅作义没有马上表态,沉吟片时,又小心地说:“为了保密起见,还是用你的名义发给周北峰,请他转给林、罗、聂三位将军吧!”  王克俊改了电稿的上下款后,傅作义又看了看,笑了笑,挥了挥手,表示可以发了。  一月十八日,南京派的飞机飞临北平上空时,北平城外的解放军炮兵,瞄准天坛的方向开炮,使飞机不能着陆。就这样,蒋介石空运嫡系部队将领的计划没有能够实现。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3
正序
倒序
开国领袖毛泽东 作者:王朝柱
开国领袖毛泽东 作者:王朝柱-2
开国领袖毛泽东 作者:王朝柱-3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开国领袖毛泽东
开国领袖毛泽东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