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巴尔扎克-2

即使同属一个流派的作家,在“怎么写”这个问题上仍然各有见地,主张不一。巴尔扎克的观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注重小说的细节的真实性,二是注重人物、事件的典型性。巴尔扎克说 :“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的话,它就毫不足取 ”。一部伟大的作品,除了宏观上具有历史的与现实的客观真实地把握,同时还必须在微观上富于真实性,他曾批评司各特在塑造女性形象时按照教派的观点而不是按照生活的逻辑去刻划,细节上不令人信服。巴尔扎克也曾毫不客气地批评过朋友雨果《欧那尼》剧中的一些不真实的细节,比如,国王钻进的衣橱当时并没有象后来成为挂衣服的家俱,而仅作为放武器的;他还认为雨果塑造的皇帝形象缺乏对历史上的人物和眼前的形象作过缜密的研究,细节上是很欠缺的。我们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到,巴尔扎克的这些批评其实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对浪漫主义作品的批评,是两种创作方法的区别,显示出他的现实主义精神。巴尔扎克视细节真实为作品的前提,因此,从街道、房屋、广告、摆设,到服饰、习惯、肖像、言谈、举止,他都认真观察才落笔细绘。人们有责怪他的描巴尔扎克传              58写过于冗长、琐碎的,但从未有人挑剔过他有失真的弊病。他对生活的谙熟简直令人吃惊,而且具备很多专门知识,如动产不动产、利率、诉讼、工厂的设备、化学实验……难怪恩格斯要说从他那儿学到的经济细节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经济学家统计学家那儿学到的东西还要多。对细节真实的追求,并没有忽视整体布局的统一,“一位天才的创作的才能若不与能调整他的创作的能力相结合,就不是完全的。”“艺术的使命是选择自然的分散部分、真理的细节,以便使它成为一个统一的完全的整体。”正是为了实现小说的整体的真实可信,才必须让每一个细节都令人信服,“ 在内心中和在外貌上都要真实,不仅在服饰上真实,也在语言上真实。”比如,巴尔扎克对人物的外貌刻划非常细致他笔下的肖像画由于细节描写的功力使之如同浮雕般突出。请看他在《幽谷百合》里描写的一个没落腐朽的贵族典型:只有45岁,他仿佛已近60……他的脸孔活像一只白狼,嘴巴红殷殷的;他的鼻子火一般的红,他的胃十分羸弱,种种旧病使他的脾气变得很坏。他的脸下部尖尖的,因而平板的脑门显得太宽敞了,上面布满了差参不齐的皱纹,表明他过惯巴尔扎克传              59露天生活,而并非是思想的疲惫;表明他经受过长年的不幸,而并非反映控制不幸的努力……他的黄眼睛明彻严峻,活像冬天的阳光一样,虽然明亮,却没有热力;透露出不安,却不包含思想;疑惑不决,却毫无目标……这幅细致的肖像,把一个被大革命驱逐出法国、多年过着流浪生活的大贵族的生平、思想、精神状态活生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这类描写在《人间喜剧》中比比皆是,像葛朗台老头脖子上的肉瘤、高利贷者的灰白的脸等等。巴尔扎克还强调,艺术家的伟大使命就在于创作伟大的典型。首先,人物的塑造要通过典型化的途径来完成。他说过这样一段著名的话 :“为了塑造一个美丽的形象,就取这个模特儿的手,取另一个模特的脚,取这个的胸,取那个的肩。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灌注到所塑造的这个人体里去,把描绘变成真实。如果他只是去临摹一个现实的女人,那么他的作品就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巴尔扎克正确地处理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生活是未加修饰的真实,艺术家必须把生命灌注到人物里去,才能使之“真正地立起来,自如地行动 ”,但是,艺术家不是强加自我的意志于人物,而是要放手让人物根据生活的要求去巴尔扎克传              60行动。所以他说,作者不仅要再现生活中“实在人物的真实性 ”,更重要的是要使作品中的形象“高于实在的人物。没有这一切就谈不上什么艺术,也谈不上什么文学”。“高于”就是艺术家对来自生活中大量素材进行提炼、集中、典型化。巴尔扎克这种塑造典型的方法与鲁迅先生的论段很相似,即“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这种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在这个人物身上包括着所有某种程度跟他相似的人们的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典型是类的样本。因此,在这种或者那种典型和他的许许多多同时代人之间随时都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点。但是,如果把他们弄得一模一样,则又会成为对作家的毁灭性的判决。因为他作品中的人物就不会是艺术虚构的产物了。”在后面的分析中,我们将看到,巴尔扎克笔下出现的贪财奴们既类似又各有特点,决不雷同,他描写的野心家们同样地既有共性又个性分明。这些充分显示了巴尔扎克艺术观点的巨大生命力。巴尔扎克不仅主张人物形象的典型化,而且要求事件也要富有典型性,因为他的每一部小说都试图在描写一个时代,只有富有典型性的事件才能反映出时代的风貌和发展趋势。他的现实主义所具有的令人信服的力量,就在于不光抓住了他所描绘的五光十色的法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形象地再现巴尔扎克传              61了那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金钱关系,马克思都情不自禁地赞誉他对现实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巴尔扎克让我们身临其境般地目睹了什么是资产阶级的自由竞争;什么是杀人越货,巧取豪夺;什么是大鱼吃小鱼;什么是拍卖和破产;什么是“金钱夫妻 ”,什么是“财产父女”……这些光怪陆离的事件都是通过形象而生动地述说或描绘诉诸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在艺术欣赏中受到启示,丝毫没有政治课本式的枯燥之感。这就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才能与魅力。为了实践自己的理论,巴尔扎克可谓竭尽全力。他深有感触地说 :“在自己的这个供想象的后院里,谁没有一些最精彩的题材呢?不过在这种初步的工作和作品的完成之间,却存在着无止境的劳动和重重的障碍,只有少数真才实学的人才能克服这些障碍 。”他的朋友们说,巴尔扎克有着敏锐而准确的观察能力,他只须不介意地一瞥,就能在律师的办公室里、省城的深处或巴黎一间内室的围帐后面找到他所想找的细节。令他的朋友们惊奇的是,在常人熟悉的事物中他能发掘出一些特点或一种性格,使人们不得不自愧不如“ 确实没有一个作家比他更知道如何与资产者相处时使自己变成资产者,在与工人相处时使自己变成工人;没有人比他更深刻地了解一个青年的心灵,没有巴尔扎克传              62人曾经像他那样把那可爱而高傲的公爵夫人的心意打听得更清楚,或者比他对在婚姻中找到幸福的资产阶级的太太夫人了解得更深刻。他不仅深入到外省的安恬卑微的生活的神秘之处,他并且使这单调的图画有趣味,足以使我们对他所描写的人物产生兴趣 。”总之,他知道所有行业的秘密:与搞学问的人在一起他是科学家,与葛朗台在一起他是个吝啬鬼;与花花公子在一起他又成了十足的纨裤子弟。我们不要以为这一切才能都是天生的,巴尔扎克对周围的一切做到顺手拈来、点铁成金,决非一日之功,他那罕见的直觉是长期思索的成果,是一位有明确艺术思想并为之不懈耕耘者的收获。多么令人钦羡的收获啊!为什么而写?这是文学创作的目的问题。巴尔扎克对此也有过深刻的思考,并有独到的见解。首先,他强调文学要具有教育作用 ,“教育他的时代,是每一个作家应该向自己提出的任务,否则他只是一个逗乐的人 ”。同时,他看到,如果文学家摆出一副道学家的尊容处处给人布道,那么作品也就失去了它的审美价值。因此,他提倡寓教于乐,他说”只创作也不够,还必须经常娱乐人 ”,使人们在轻松地阅读中得到享受,进而潜移默化地受到启发。读者并非总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观念,他们有自己独立意巴尔扎克传              63志支配的“接收屏幕 ”,巴尔扎克从接收美学的角度认识到 :“如果能使读者思考问题,就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但是必须保持向读者说话和使读者听话的权利;而这种权利,只有像获得它的时候那样,就是说,一面要使人得到消遣,才能保持得住 。”虽然巴尔扎克未必像我们今天所认为的“观众读者是上帝 ”,但他很清楚地明白,只有得到读者的认可,受到他们的欢迎,才能传达自己的思想与主张,才能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以什么来教育他的时代呢?巴尔扎克主张对人们进行去恶从善的教育来获得社会效果。当时就有人指责他,在作品中有德行的人太少,而为非作歹的人太多,说他是一个专写“恶”的作家。巴尔扎克严正地回答,他写作的目的就是要为罪恶开清单 ,“在恶习上做一个记号,以便将它去掉 ”,让读者在善与恶的对照中受到教育,进而弃恶扬善。尽管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累累,然而敢于直面人生,揭示出社会痼疾,是很需要些胆识和勇气的,巴尔扎克就具备了一个有良心的艺术家的胆识和勇气。为了真理,他不怕开罪人,不怕成为众矢之的。1839年,《幻灭》 第二部在报纸上连载时,由于巴尔扎克无情地披露了新闻界和文艺界的种种黑幕,不少卫道士对他狺狺不休,骂他“谎话连篇 ”,甚至咒他“呜呼哀哉 ”,巴尔扎克对巴尔扎克传              64此不屑一顾,他义正辞严地在《序文》中说 :“拿什么来说明时代呢?每一个作家都心急火燎地在寻找新的题材,可是却没有一个作家敢于拿起笔来描写我们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理应加以无情嘲笑的新闻界的阴暗面 。”不要以为巴尔扎克一味写“恶 ”,总在塑造“邪恶之徒 ”,他声明 :“我为《人间喜剧》所付出的孜孜不倦的辛勤劳动,就是这种善与恶的有益对立 ”,“你将看到,在《人间喜剧》中,丧失荣誉的人很少有好结果 ”。谁看过他的《欧也妮葛朗台》都不会去学习葛朗台做个吝啬鬼,只会对纯洁如羊羔般的欧也妮寄于同情;《 幻灭 》”至少可以叫人懂得,要得到高尚和纯洁的名声,坚强和正直可能比才能更为必要 ”。归根到底,巴尔扎克执行着艺术家的天职,施行着对丑恶现实动手术刀的神圣使命,解剖“恶”弘扬“善 ”,为淳化社会风气,教育他的心爱的读者们而辛勤创作,奉献着毕生的精力。巴尔扎克传              65第四章  文学史上的丰碑巴尔扎克是在1833年产生构筑《人间喜剧》这座艺术大厦的设想的。他决心把自己从《朱安党人》起写的所有作品汇成一个总集。起初,他想用《十九世纪风俗研究》为题来概括自己的所有作品,到了1834年,他又更名为《社会研究 》。也就是在1834年,在统筹规划的思想指导下,他写成了名篇《高老头》,在这部小说里,过去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再次出现,未来作品中的一些人物首次登场,《高老头》仿佛是一座雄伟巨大的立交桥,将巴尔扎克的所有作品聚集到这一焦点上,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人间喜剧》的奠基之作。1841年,巴尔扎克受中世纪的伟大诗人但丁的《神曲》(可直译为《神的喜剧》)的启示,决定把自己的作品总集定名为《人间喜剧 》。他计划写作143部长、短篇小说,塑造人物两到三千人,让形形色色的角色在人类社会这个大舞台上表演、展示,演出一幕幕人间喜剧、悲剧 。《人间喜剧》的初版广告中有一段说明 :“聪明的读者用不着等到今天,便明白巴尔扎克先生从他的写作生涯开始,就想出了一个巴尔扎克传              66广大的计划,他的每一种小说只是这个拆开来的一个场面……作者的计划是要给我们的近代社会的人情风俗,穷形尽相,起草一篇忠实的历史,绘就一幅准确的图画。”1842年,巴尔扎克撰写了《〈人间喜剧〉前言》,全面阐述了他的创作思想和创作原则。 至此,巴尔扎克用热血和生命浇铸的《人间喜剧》终于巍然屹立起来了。它以自己的实力向世人昭示 :“每一章都是一部小说,每一部小说都代表一个时代”!巴尔扎克传              67第一节  金字塔式的结构对《人间喜剧》的布局,巴尔扎克早已成竹在胸,他把这一巨大的工程分为三大部分——《风俗研究》:“要反映一切的社会实况。我要描写每一种生活的情景,每一种姿仪,每一种男性或女性的性格,每一种生活的方式,每一种职业,每一种社会地位,每一个法兰西的省份,童年、青年和老年,政治、法律和战争——没有疏漏任何一项。这一部分写完之后,人类心灵的故事一点一点的揭破了以后,社会的历史一页一页的展开了以后,我的基础就奠定下来了。”《风俗研究》是《人间喜剧》的第一部分也是最大的部分,它是这个大厦的扎实的基础;第二部分《哲理研究》:“要说到感情的来源和生活的动机,我要提出这个问题:社会或个人的生命所必要的推动力量或条件是些什么东西?用这个方式讨论了社会之后,我就要用批判的眼睛去考察他。我要在《风俗研究》里把个人写成典型;而在《哲理研究》里我就把典型描写为个人。不过,我描写的总永远是生活 。”在巴尔扎克看来,这第三个部分《分析研究》是为了说明“结果和原因之后”的“追求原则 ”,他说 :“风俗提供给我们戏剧,原因代表舞台。最后,原则就是这戏剧的作者。巴尔扎克传              68不过在比例方面,因为整个工程是由螺形的方法往上建立起来的。顶层就窄了下来,变成集中的。如果我需要24册写《风俗研究》的话,我就得需要15册写《哲理研究》,但是《分析研究》只要9册就够了。这样一来,我就可以描写、批判和分析人的本身、社会和人类……”巴尔扎克对自己的创作意图说得很清楚,他要在《风俗研究》中描写法国当时的社会风貌;在《哲理研究》中探讨产生这些社会现象的原因,寻找出隐藏在人物、 激情和事件后面的意义;《分析研究》则要从“ 人类的自然法则 ”出发来分析产生这一切的根源。从这里我们可以窥见巴尔扎克比一般作家的高明之处,他既有艺术家的高屋建瓴的眼光,又有着哲学家的睿智聪颖的头脑。他不满足于作品停留在感情体验的阶段,而是力图把对社会的本质把握贯穿于小说之中,使作品既有社会现实的宽度又有历史哲学的深度。巴尔扎克曾借助于他的人物之口道出过自己的心情 :“我感到自己有某种思想要表达,有某种体系要建立,有某种学说要阐释 。”在《人间喜剧》中,他的思想和学说正是由明晰的体系来传达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人间喜剧》,与巴尔扎克的初衷相吻合,是金字塔式的结构。份量最重、篇幅最多的《风俗研究》为稳固的基础。作者根据题材类别巴尔扎克传              69把这一大部分又划为六个生活场景,它们是:1、《私人生活场景》,计划写32部小说,实际完成28篇,代表作有《高老头》这部奠基作,还有以高利贷者为描写对象的《高贝赛克》、以遗产纷争为主题的《夏倍上校》等。2、《外省生活场景》,完成了12篇,名著有《欧也妮葛朗台》,淋漓尽致地塑造了一个世界闻名的吝啬鬼形象;《幻灭》描写了外省青年在金钱世界里堕落的过程。3、《巴黎生活场景》,写出了17篇,其中《纽沁根银行》、《贝姨》、《邦斯舅舅》都是不朽之作。这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4、《政治生活场景》,份量不大,只完成了4篇,较优秀的有《恐怖时代的一个故事》。5、《军事生活场景》,巴尔扎克对这一部分曾有过宏伟的计划,想写32部小说,结果完成了两部。其中的《朱安党人》为《人间喜剧》的开篇之作;《沙漠里的爱情》也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短篇。6、《乡村生活场景》,完成了4部。巴尔扎克传              70代表作有《乡村医生》,巴尔扎克试图证明,在金钱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还有“玉洁冰清的品格”和道德存在。由这6个生活场景组成的《 风俗研究 》占去了《人间喜剧》96篇中的大部分。这是一个扎实的基础,稳固的根底,为建筑其上的部分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风俗研究》的重头在前三个场景中,符合其描写社会风俗的宗旨 。《哲理研究》规模不大,不再分类。巴尔扎克本来计划写27篇,结果完成了22部。其中的《 驴皮记 》是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红色旅馆》描写金钱战胜人性。《分析研究》是金字塔的尖顶部分,只有两部作品:《婚姻生理学》和《夫妇纠纷》,还有三篇只有篇名而没动笔。这就是《人间喜剧》的布局 。《风俗研究》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哲理研究》、《分析研究》建筑其上,一个不可移易的“金”字塔由此构成。虽然由于巴尔扎克正值创作的黄金季节撒手而去,计划中的143篇只写成了96部,遗下不少空目,但是,这近百部佳作组合成的统一形式,这洋洋大观的金字塔式的阵势,足以称得上“前无古人”了,时至今日,我们还尚未见到“来者 ”。这还仅仅涉及到“结构 ”!巴尔扎克传              71第二节  法国社会的忠实“秘书”“法国社会将要作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秘书,“巴尔扎克如是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历史阶段呢?巴尔扎克生活的那个时代是法国历史上最复杂、社会关系在暴风骤雨中不断发生剧烈演变的时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巴尔扎克出生的前10年,爆发了法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资产阶级大革命,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是在拿破仑发动的历次战争中度过的。巴尔扎克亲身经历了法国 1830年和 1848年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可以说,他身经三个朝代:拿破仑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目睹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揭开了世界历史的新篇章。资产阶级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在各方面显示出了它的进步意义。批判封建专制,主张“天赋人权 ”,宣扬“自由、平等、博爱 ”,这些似乎都吻合了“启蒙主义”的代表人物的理想。法国启蒙主义的先进人物,如孟德斯鸠、卢梭,特别是“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人物狄德罗认为,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就会出现一个巴尔扎克传              72普遍幸福和繁荣昌盛的时代。他们无情地批判和谴责封建制度,歌颂人类的理性。他们把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视为人类理性的载体,是一个理想的社会,是“理性的王国 ”。然而,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普遍建立,资产阶级在各个领域里掌权后,深刻的社会危机暴露出来了。资产阶级借助广大人民的力量,取得了反封建的胜利以后,随即就转向了保守反动 ,“启蒙主义”思想家文学家所憧憬的美好图景在现实中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贫富的悬殊、金钱的罪恶、道德的沦丧,使整个社会充满了”像瘟疫一样的铜臭气氛,遍地都是欺诈和罪恶”;这不但引起民众的极大愤慨,就是在资产阶级内部也出现了矛盾和分化。这就是巴尔扎克面临的“历史 ”,这就是巴尔扎克决心以“书记员”的身份要记录的现实。司汤达、巴尔扎克为代表的一群资产阶级的“浪子”——出身于中小资产阶级、不满于大资产阶级的统治的一群先进的作家——他们重新拿起了批判封建主义的武器“人道主义 ”,转而揭露资产阶级的罪恶,暴露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于是,一个声势浩大的以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的腐朽、丑恶为目标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运动在西欧各国蓬勃兴起。让我们来看一看巴尔扎克立志要描绘的这部“完巴尔扎克传              73整的历史”具有怎样的面貌。恩格斯是这样概括的: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 ”,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年至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这一贵族社会在1815年以后又重整旗鼓,尽力重新恢复旧日法国生活方式的标准。理解了恩格斯的这段话,也即抓住了巴尔扎克作品的灵魂与本质。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资产阶级在各个领域都成了主宰,在19世纪的法国已不容置疑。巴尔扎克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的胜利,但是,他不是把这一现实理解为资本主义的“理性的胜利”,而是视之为启蒙主义者那个“理性王国”的破灭。因而,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不是礼赞而是批判,不是颂扬而是揭露。并不是巴尔扎克有什么成见或情绪,而恰恰是他抓住了这个社会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看到“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看到这些咄咄逼人的资产者们虽然代表着新的时代,但他们在推动历史前进的路途巴尔扎克传              74上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留下斑斑血迹。于是,他用蘸满浓墨的画笔,给人们描绘了一幅法国资产阶级的罪恶、血腥的发家历史的长卷,让我们宛如身临其境地看到一个个“当代英雄”的惊心动魄的表演。泰伊番,当他出现在《驴皮记》里的时候,已是一位肥硕的银行家了。因为腰缠万贯,使得他高人一等,人们尊重他,法律保护他。他自己很明白财富的威力,他说那是一张“蛮横无礼的特许证件 ”,你只要是百万富翁,那就自然权力无边。一个人只要有钱,“ 他是国王,他无所不能,他在一切之上, 像所有的阔人一样。 从此以后,对他来说,‘在法律面前法兰西人一律平等’这句话,只不过是写在宪章里的一句谎言。他将不用服从法律,倒是法律要服从他。没有为百万富翁准备的断头台,也没有为百万富翁准备的刽子手 。”然而,这个目空一切的暴发户的最初的财富来源却是谋杀了两位无辜者的生命换得的,而其中一个还是他自小亲密无间的同学和朋友!巴尔扎克在另一部小说《红色旅馆》中,揭露了这个银行家的罪恶而血腥的发迹史。靠杀人越货起家,在资本主义时代又何止一个泰伊番!巴尔扎克以犀利的笔触一针见血地直指社会根源,他把泰伊番的全部财产比喻为“一滩血”,“他的任何微小的幸福”“ 都是罪恶的果巴尔扎克传              75实 ”,然而并非只此一家,书中一位律师说 :“如果都要盘根问底追问我们财产的来源,我们每个人还能有立足之地吗?”哪一个金融家、政治家的西服上没有污点?哪一个商人、暴发户以正当手段致富?资本如同脏物,资产者形同杀人犯,这就是结论!不信请看——《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告诉我们,一位花粉店的伙计名叫杜蒂埃的,因为偷情又偷钱,被老实的老板赛查体面地解了围,然而他对掌握自己的阴私的老板始终有股仇恨。他为了使自己发财让老板破产,采取了极端卑鄙的手段。他结识了公证人罗甘,又从罗甘那儿进一步结识法国金融界,对社会上黑吃黑的一套很快学会;借着给罗甘做投机买卖的机会,投机贪污发了财,居然成了银行家,还掌握了罗甘的阴私、控制了赛查的30万家当。杜埃蒂变成了赛查实际上的大债主,并且分文未出。杜埃蒂还不罢休,让赛查出尽丑,以至最后家破人亡。一个小偷就这样“发财致富”了。《农民》中的一位管家高贝丹,与主人的女仆串通一气,让主人无甚收入,而自己中饱私囊、积攒了不少钱财。有一次,他手脚不干净,当场给逮着了,被赶出了庄园。令人吃惊的是,三年以后,这位无甚颜面的人居然成了当地首屈一指的资产者。他攀了几巴尔扎克传              76门高亲,无论在议会、法院和政府中,都有他的亲戚或朋友,他还控制了对巴黎市的木材供应。他与心狠手辣、靠放高利贷和延期付息的方法残酷压榨农民的还俗教士、觊觎他人财产的市长沆瀣一气,干尽坏事,无所不为,无所不能,无往而不胜。这类描写在《人间喜剧》中比比皆是。巴尔扎克确实对现实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 ,“对各色各样的贪婪作了透彻的研究 ”。他不但深刻地描写了一个个资产者的罪恶发家史,而且通过几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典型形象,把资产阶级由原始积累时期到金融资本阶段的整个发展过程,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艺术地再现了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演变与发展,具有极大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高利贷者》中的主角高贝赛克,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代表。这是一个铁石心肠的吸血鬼,他虽以收取抵押品的高利贷方式聚敛财富,却已大大不同于莫里哀笔下愚蠢的放债人。他老谋深算,冷酷无情。伯爵夫人为了给情人偿还赌债,背着丈夫把家里贵重的钻石卖给了高贝赛克,转眼间,他又让伯爵用高价赎回这些钻石。他还开导伯爵,把财产委托给自己,以保证儿女的财产不至于被妻子挥霍浪费掉。伯爵一死,高贝赛克当即宣布,他就是伯爵产业的合法主人,于是自己当起了伯爵乡间的大地主,让伯爵寡妻和孩子巴尔扎克传              77们过着一贫如洗的日子。这是社会舞台上的一位真正的主角,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他与十来个和他类似的金融家控制着法国的银行、商界、政府信用机构、司法界乃至整个社会。他不可一世地宣称 :“我毫不费力地控制了社会,社会却奈何我不得 ”,这并非言过其实。那些有着显赫地位、豪华衣着的人们,常常不得不低着头蹩进这个丑陋的老头子的寒伧住处,向他伸手借钱,要求延期付债,受尽冷眼与嘲弄。他俨然是金钱势力的化身,那些“最骄傲的商人”、“对于自己的丽色沾沾自喜的妇人”、“自视清高的军人”、“最有名的艺术家”、“名姓要流传后世的作家 ”,都成了他玩弄于手掌中的奴隶,常常要低三下四地苦苦哀求他。他自称,在他头脑里“有一架天秤,整个巴黎城里的遗产和工商业都要放在上面加以衡量 ”,他是“无人知晓的国王 ”,是人们“命运的主宰 ”。他这一切的取得,都是因为他手中的金钱 ,“生活不是一部由金钱开动的机器么?”他掌握了这一社会法则,他是社会的实际统治者。然而,这个知晓金钱能力的高利贷者,他懂得重利盘剥,懂得用高利息害人就像高明的厨师宰杀鸭子一样干净利索,却不懂得通过货币流通做生意,不懂得资本周转的重要作用。和他的后来者相比,高贝赛克的剥削方式毕竟属于相当原始的类型,搜刮财富的巴尔扎克传              78手段比较单一。不是十拿九稳的买卖,他决不沾边,可是,只要有利可图,哪怕只是拔下别人一根毫毛的蝇头小利,他也决不放过。他付出一辈子的心血去追逐金钱,成了百万富翁,却过着别人难以想象的穷酸日子 ,“一切都只有进,没有出 ”,他的吝啬与他的贪婪同样惊人。聚敛财富是唯一的目的,获得财富是唯一的幸福。这是一个金钱驱赶下的行尸走肉。他死后,人们打开他二楼和三楼的密室,发现里边不光堆着棉花、糖、甜酒、咖啡等舶来货,还堆满了物主未能赎回而留在他手里的各种抵押品,从家俱、银器到古画、古董,甚至还有各种长满蛆虫的食物。高贝赛克属于旧式剥削者,他还只知道堆积商品、贮存货币。他是巴黎的国王,然而是无声的国王。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分析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时,曾专门以这个高利贷者为例,说明“从货币贮藏的意义上进行商品积累,是十足的愚蠢行为 ”。虽然巴尔扎克并不能从政治经济学上来解释这个人物,但他捕捉住了社会生活中的有意义的现象,通过艺术典型来表达他对现实关系的理解,而且是深刻的理解。箍桶匠出身的葛朗台老头所处的时代,是风去变幻的岁月。40岁以前,他生活在封建时代,而后经过大革命的洗礼,他八面玲珑,长袖善舞,逢上了千载难逢的追逐财富的时机,学会了自由竞争的那一套。巴尔扎克传              79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的风暴时期,他赶着时潮,投靠了共和党;执政时期,他居然跻身政界,成了一区之长,还得过荣誉团的十字勋章;拿破仑称帝期间,他虽然丢了官,但已扎扎实实地捞了一票,已成了索漠城的首富。他的致富道路与高贝赛克已有了很大的不同,除了放高利贷之外,他已在各个方面钻天打洞谋取金钱。共和时期,他先用自己的现款和妻子的赔嫁贿赂标买监督官,三文不值两文地买到了区里最好的葡萄园、一座老修道院和几块田产;后来混上了区行政委员,向革命军承包了2000桶白酒,代价是把一个女修道院上好的草原弄到手;担任区长时他利用职权,假公济私,建造了几条出色的公路直抵他的产业,同时又交税很少——这些都是他资本的最初来源。到了帝国和复辟时期,他的财源还在不断扩大,他从丈母娘、妻子的外公和自己的外婆那里继承了三笔遗产,又从一位没落的侯爵手里廉价买进一整块良田美产,最主要的,他通过毁约——先是与别的葡萄酒商串通好决不低价出卖酒给荷兰人,而他自己却偷偷地毁约,暗中与荷兰人做下了买卖——卖酒、抛售黄金、公债投机等商业、金融上的牟取暴利的投机倒把活动来增殖资本,他的财产总数到底有多少已经没有人能说得清了。葛朗台的发迹史同样充满了血污。书中写道 :“巴尔扎克传              80讲起理财的本领,葛朗台先生是只老虎,是条巨蟒:他会躺在那里,蹲在那里,把俘虏打量个半天再扑上去,张开血盆大口的钱袋,倒进大堆的金银……”在整个索漠城里 ,“个个人都给他钢铁般的利爪干净利落地抓过一下 ”,连巴黎的那帮人也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和高贝赛克相似,葛朗台老头也是财富的奴隶,是被金钱物化的人。他也吝啬到极点,装穷、节俭,不管天气多么冷,不到11月不许生火,到了4月一定得撤火;每天分配尽量少的面包给人家;妻子病了不觉得痛苦,想到要花钱请医生却痛苦万分;妻子死了不难过,而女儿要继承妈妈的遗产却要了他的命;直到临终,他舍不得的不是孑然一身生活在世上的女儿,而是那些在他看来像人一样活的、会动的、会来会去、会流汗会生产的金钱。他对女儿的遗言就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他告别人间的最后的一个动作是 :“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象,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到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从这方面来看,他和高贝赛克一样,一辈子过的都是禁欲主义的清教徒式的生活,他们都把搜刮来的财富藏得严严实实,所谓财不外露。但葛朗台的谋财手法已经比高贝赛克进了一步,他知道通过商品流通来增殖财富,搞证券、公债等金融买卖,学巴尔扎克传              81会了投机冒险、自由竞争,显然比高贝赛克的手段高明。可以说,葛朗台是从旧式高利贷者过渡到金融资产者的典型,是自由竞争时代的产物。假如说高贝赛克只有高利贷资本家的特点,而葛朗台老头还兼有农业资本家、工商业资本家的特征、并开始涉足金融界,那么,《纽沁根银行 》中的纽沁根则是金融资产阶级的典型,是具有更大的寄生性、更大破坏性的剥削者。这一形象的塑造,充分说明,“巴尔扎克不仅是当代的社会生活的历史家,而且是一个创造者,他预先创造了路易菲力浦王朝时还不过处于萌芽状态,而直到拿破仑第三时代,即巴尔扎克死了以后才发展成熟的典型人物 ”,这是拉法格在谈及马克思对巴尔扎克的钦佩时说的一段话。纽沁根属于法国社会中最早的一批银行家。在19世纪初,他开始染指证券市场时还是个默默无闻的人;到了拿破仑垮台后,他的纽沁根银行已在金融界居于首屈一指的地位,他的名声已蜚声于巴黎;时至波旁王朝末期,人们已不得不承认他是“欧洲最伟大的金融家 ”;七月革命以后,他已拥有1800万财产,并被封为法兰西贵族院议员,获得了荣誉团大勋章。这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的产物,他的发家史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纽沁根诡计多端,且胆识过人,他看到 ,“这是一场金钱世界的战争,银行家就是一巴尔扎克传              82个征服者,他牺牲了大量的人命去达到无人能够识破的目的;他的大兵就是无数个人的利益。他要制订战略,布置陷井,投入兵力,夺取城市 ”,他不但洞察经济行情,而且关注政治动向,在你死我活的角逐中胸有成竹,从容自如地过关斩将,轻易获胜。他已对蝇头小利不屑一顾,从来不在做小生意上斤斤计较,他要大刀阔斧地用100万去挣得3000万。正常的流通中求得货币的增殖已满足不了他的贪欲,还用卑鄙手法制造假象,散布谣言,在股市的涨落中投机取巧,牟取暴利。他前后三次搞假倒闭,停止支付,然后又突然恢复支付,使他的票据价值飞涨,人人争相抢购,而多少人一夜之间倾家荡产他是无动于衷的,同行们被他玩得不是倒闭就是破产。这是一个买空卖空的行家里手,是金融界的风云人物。他掠夺的规模,置人于死地的本领,卑鄙与狡诈的程度,高贝赛克、葛朗台们只配望其项背,根本不能同日而语。“投机得来的财富自然要寻求满足 ”,纽沁根之辈所形成的巨额金融资本,不但对工商业资本和小资产阶级带来巨大的威胁,造成劳动群众日益贫困的状态,而且给社会带来萎靡腐化的风气。纽沁根的身上早已没有了早期资产者的守财奴特性,他过的是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豪华生活。他拿漂亮的老婆做活广告,将其打扮得珠光宝气,巴尔扎克传              83招徕顾客;花巨额造公馆;用几百万来豢养情妇。他绝对不堆积商品、贮存黄金,而是唯恐别人不知他是个大财神,用挥金如土的方式来炫耀自己的富有。他身上有着巨大的冒险精神,像赌徒一样喜欢孤注一掷,要么赔光,要么通吃!什么来钱干什么,房地产利息大,他就置地产;开矿赚钱多,他就设矿局。高贝赛克只是躲在巴黎的一条僻静的街道上捕食,葛朗台老头也只是在外省索漠城行凶,纽沁根却想把整个法兰西作为他施展才能的舞台,把这世界上的每一分钱都倒进他的腰包。因为他明白 ,“金钱只有到了其多无比的程度才具有强大的力量 ”。正如马克思所形容的,他已经“把黄金、鲜血和污秽合为一流 ”,巴尔扎克说,他手里的每一枚铜板都沾满了千家万户的眼泪。这类“交易所的拿破仑”,在法国社会控制着法律,指挥国家行政,支配社会权力机关,是这个时代真正的主人。巴尔扎克就是这样,通过这几个既有共性更富有个性特征的资产者,通过他们所采取的发财致富的不同方式,以及享乐的不同性质,把资本主义从原始积累到自由竞争直至金融阶段的社会风貌形象地展现出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19世纪上半期不同阶段上的法国社会生活的一幅全景图画。没有如椽巨笔,难以如此挥洒自如。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巴尔扎克传              84与资产阶级的发迹图相对应而又相交织的是一幅贵族阶级的没落的画面。虽然,在巴尔扎克身上残存着封建思想感情和道德观点,但由于持着对现实的唯物主义态度,使他能违背自己的同情和偏爱,正确地反映出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并对他们的不识时务加以无情的嘲讽和猛烈的鞭挞。1789年的大革命高潮过去以后,特别到了复辟王朝时期,大批流亡国外的封建贵族卷土重来,重新夺回他们在大革命中失去的土地和财产,妄图恢复他们业已失去的地位。然而毕竟时过境迁,历史在前进着。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的冲击从未停止过,到了七月王朝时期更是“日甚一日”了。巴尔扎克牢牢把握住这一时代特征,把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各个领域里你死我活的角逐生动地描写出来。上升的资产阶级势力无孔不入地充斥着整个法国社会,从乡村到城市,从外省到巴黎,从银行到政府,从报社到法庭……他们有恃无恐,飞扬跋扈,成了社会的真正主宰。封建贵族在资产阶级的步步逼攻下节节败退,日暮途穷,衰亡已成不可逆转的定局。《古物陈列室》告诉人们的是,一个古朴的贵族集团是怎样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崩溃的。巴尔扎克安排故事情节寓意深远,小说展示的是两个势不两立的沙龙,一个是旧贵族集团,他们“依然忠实于被废除巴尔扎克传              85的贵族制度和他们对于灭亡的君主政体的思想 ”,作者意味深长地称这个集团为“古物陈列室 ”。他们的首领是一位血统高贵的侯爵,家庭几经沧桑,产业所剩无几,然而古老的家风一如既往,他们的客厅从不让资产阶级暴发户们跨进一步,没有嫁妆的妹妹坚决拒绝有钱的资产者的求婚。这种固执的观念赢得了旧贵族的敬重,这古色古香的公馆成了他们怀旧恋昔的好场所,他们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古董们;另一个集团是以“工业界的领袖 ”、一位暴发户为代表的资产者集团,这个沙龙“更有朝气,更为活跃 ”,当贵族沙龙以“高贵”的身世蔑视他们时,他们则以雄厚的经济实力打垮这些与世隔绝的“古物 ”。巴尔扎克清楚地看到,无论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了资产阶级进攻的决心和勇气,无论什么力量也挽救不了贵族阶级的失败和灭亡。虽然他同情和偏爱这些“高贵”的世家,极力强调侯爵的“高尚”、“正直 ”,而资产者都阴险刁钻,但他还是真实地写出了侯爵家族的衰败命运。再“高雅”的“古物”只有陈列的价值,而无行动的能力。对这些老朽们还在妄想重整家业、光宗耀祖的盲目行径,巴尔扎克借一位公爵夫人之口不禁当头棒喝:“当我们是在19世纪的时候,你们难道要留在18世纪的时代吗?亲爱的孩子们,此后不会再有什么贵族了,现在只有权势。拿破仑的民法已经毁坏了爵位,巴尔扎克传              86正如大炮已经轰倒了封建社会一般。只要你有钱,你就可以变得比现在更为高贵 。”正是由于对现实有如此清醒的认识,使巴尔扎克能够剥开贵族阶级高贵的外衣,把他们“描写成不配有更好的命运的人” 。《古物陈列室》的结局是这样的,当初资产者想与贵族联姻,侯爵坚决反对,他要儿子去干一番重整家业的大事,结果一败涂地,声败名裂。在侯爵死后几天,他儿子就同意与父亲的对头的侄孙女结婚,勉强保住了家族的名誉,原来意义上的古老贵族世家已不复存在了。这个结局表明,贵族阶级已寿终正寝,只有与资产阶级联姻,才能勉强保得住一个空架子。资产阶级的全面胜利与贵族阶级的彻底失败,是《人间喜剧》的中心图画,更是这个时代的“正史”。谁要是不识时务,死抱住等级门第观念不放,还在做着阀阅世家的贵族梦,结果只能是悲剧。 短篇佳作《苏城舞会》揭示的就是这一主题。随着贵族阶级经济力量的衰落,比较明智的贵族不断改变着以往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纷纷与资产阶级联姻,以维持和加强自我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实力地位 。《苏城舞会》中的封丹纳伯爵就是这样的识时务者,在政治上,他眼见重新建立旧日贵族的绝对权世纪的时代吗?亲爱的孩子们,此后不会再有什么贵族了,现在只有权势。拿破仑的民法已经毁坏了爵位,巴尔扎克传              87力联合各派势力维护王朝的统治。在经济上他清楚地看到“一切都完蛋了”,便“开通地”与资产者攀亲。他的大女儿嫁给了总收税官;二女儿嫁给了富有的法官;大儿子娶了大盐商的女儿,二儿子娶了银行家的千金,三儿子也娶了一个收税官的独生女。当时,贵族议员们都在为儿子寻找富有的继承人,已成风尚。伯爵的小女儿爱米莉,在姐妹中姿色最佳、头脑最灵,以人品而论,结一门美满的婚姻根本不成问题。不幸的是,爱米莉对时世的认识远没有她父亲清醒,她死抱着贵族的门第观念不放。她看不上司法界人士,对土财主们更不屑一顾,她认定了要嫁了一个贵族,至少要当“伯爵夫人”,她发誓:“如果我不成为一个法兰西贵族的夫人,我宁肯去当修女 。”在周围许许多多的求婚者中,她没有一个看得上。当父母兄弟姐妹为她操透了心时,她终于在巴黎近郊的苏城舞会中对一个举止文雅、才智过人的青年一见倾心,并认定,有如此风度、如此修养的男子,非贵族青年莫属。哪知,爱米莉意外地发现,自己的情人竟是位站柜台的商人!贵族小姐的虚荣心受到极大的刺伤,她一气之下,嫁给了72岁的老舅公,总算当上了伯爵夫人,然而宝贵的青春与爱情呢?巴尔扎克用意味深长的笔调写道,爱米莉所认为的贵族公子应具有的优点,在她周围的贵族青年中竟无一人具备,而具备了这一切巴尔扎克传              88的理想青年,只有资财却没有封号,这是多么有意思的讽刺!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贵族社会的衰亡已成了历史的必然,这决不是一个人、一个集团所能改变的。再圣洁、高尚的理想贵族,比如《禁治产》中那位有高度的尊严和信仰、乐善好施的埃斯巴侯爵;再精明、能干并不妥协忍让的实干贵族,比如《农民》中的蒙戈那将军,他们都无回天之术,拯救不了颓亡的贵族阶级,他们的对手太强大了。资产阶级也许庸俗,也许狡诈,满身铜臭,充斥着罪恶,但却是这个时代的真正主宰。“胜利归于金钱”资产阶级的兴盛与贵族阶级的衰亡是由什么决定的?是什么推动了历史的车轮朝着这一趋势滚动?巴尔扎克的所有作品都可以纳入一个总的主题:黄金的饥渴。著名的文艺批评家泰纳说过 :“金钱问题是他是最得意的题目……他的系统化的能力和对人类丑处的明目张胆的偏爱创造了金钱和买卖的史诗。“打开《人间喜剧 》,一幕幕围绕着金钱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从巴尔扎克那里,我们学到了什么是买和卖,什么是破产、投机、转让、拍卖,一切都可以整卖或零售——文人的灵魂、女人的贞节、贵族的门第、皇家的诏书,还有名誉、地位、信守、巴尔扎克传              89情操……所有都能放在秤盘上用黄金来估价。金钱才是《人间喜剧》中真正的主角,是驱动社会运转的轴心。为了金钱,《红色旅馆 》里的泰伊番竟杀害两个无辜的生命,取得了最初的资本,后来成了人人尊敬的银行家,代他受过被判处死刑的还是他情同手足的同学和朋友。为了金钱,《高利贷者》中的母亲,烧毁了丈夫的遗嘱,为的是剥夺儿女的继承权。因为没有现金,《邦斯舅舅 》中的穷亲戚邦斯受到百般凌辱,而一旦知道他是个富有的收藏家,周围的人个个如狼似虎,连偷带抢,甚至不惜谋财害命。为了独吞家产,《夏倍上校》中的妻子,竟然不承认还活着丈夫,而要把他送到监狱里去。在《贝姨》中我们看到,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怎样为了金钱而任意地选择情夫,在出卖身心的人肉市场上大显身手,把五个情夫捏在手心;书中还有深刻的一笔,贞洁无瑕的于洛男爵夫人,为了挽救家道不至衰落,也不得不向亲家出卖贞操。不管是社会还是家庭,不论是朋友亲戚还是夫妇、母子,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外,再也没有别的任何联系了。在这个社会里,金钱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社巴尔扎克传              90会通行的证书 ”,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指出 ,“金钱控制法律,控制政治,控制风俗,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再高贵的门第,再古老的家族,没有雄厚的家资,没有巨额钱产,都不得不自行退出历史舞台,让位于崛起的暴发户、资产者——贵族阶级的衰亡史是由金钱来推动的;再丑陋的投机勾当,再卑鄙龌龊的冒险行径,只要“成了600万的大富翁之后,他就有了权,他就是国王,他跟所有的百万富翁一样,他无所不能,他君临一切之上 ”,不管是刽子手,还是断头台,与百万富翁是无缘的——资产阶级的罪恶的发家史更是由金钱来完成的。用文学作品来揭示金钱的罪恶,巴尔扎克并不是第一个。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刚刚萌芽,具有无限生命力和旺盛朝气的时期,莎士比亚就敏锐地开始批判它对于金钱的过份热衷,著名的《威尼斯商人》的基本冲突就是围绕着金钱利益而展开的 。《雅典的泰门》中有段著名台词常被后人引用:“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高贵……”法国著名作家莫里哀也塑造过阿巴公这个悭吝者的典型。但是,巴尔扎克胜过前人之处在于,他充分地利用了所处时代的便利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巩固和发展,给他提供了丰巴尔扎克传              91富的生活素材,而他自己早年以及成名后一直在金钱世界滚打拼搏,获得了常人难以获得的切肤体验,凭着艺术家的勇气与才能,他对金钱世界的方方面面作了出色的艺术探索和高度的典型概括,取得了前人没有取得的成就,也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请看这一幕幕由金钱导演的悲剧——①  家庭悲剧:《高老头》拉开了《人间喜剧》的序幕,也拉开了以金钱为中心的舞台,它告诉我们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在父亲的娇纵下都过着豪华的生活,出嫁前如同公爵的情妇一般奢侈。出嫁时,每人陪嫁80万,大女儿仰慕贵族,顺利地成了伯爵夫人;二女儿喜欢金钱,当上了银行家太太。这是一对典型的资产阶级荡妇,刚出嫁时,由于父亲给了巨额陪嫁,对高老头极尽奉承体贴之事,可是不久就把父亲赶出了大门。高老头为了继续提供金钱给女儿,卖掉了面粉铺子而屈居伏盖公寓,在那儿过着穷酸的生活。开始,他还可以每星期在女儿家吃一两次饭,后来改为一个月两次,再后来他连女儿的门都进不去了。这种感情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到了复辟时期,高老头的面粉商身份已不能给女儿们带来光彩;更重要巴尔扎克传              92的是,高老头的钱越来越少了 ,“做父亲的应该永远有钱,应该笼络女儿,像对付狡猾的马一样 ”。她们有时也来到伏盖公寓父亲的住处,目的就是为了继续榨取高老头仅存的钱财,而且姐妹俩为了各自多捞钱,而竞先下手,相互争夺,成了一对不共戴天的仇敌。高老头的死是这幕家庭丑剧的高潮。父亲死前想见女儿一面,可无论怎么哭天喊地,也叫不来女儿,这才使高老头悟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真理 ,“钱可以买到一切,买到女儿” ,“倘若我有钱,倘若我留着家私,没有把财产给她们,她们就会来了,会把她们的亲吻来舔我的脸!”天伦之乐、父女情深完全被金钱贪欲所取代了。女儿们“为了参加跳舞会,即使踏着父亲的身体走过去也在所不惜 ”,一个两袋空空的父亲如同被榨干汁水的柠檬,对于骄奢淫逸的女儿来说,还有什么用处呢?为了筹措葬礼,同公寓的青年拉斯蒂涅在银行家夫妇和伯爵夫妇之间奔走,竟“毫无结果 ”,理由是“先生跟太太谢绝一切宾客。他们的父亲死了,都悲痛得了不得”;在送葬的行列里,出现的是这两家“有爵徽的空车 ”!多么触目惊心的刻画!道德沦丧,人欲横流,唯利是图已经到了如此地步。有钱的父亲是座上客,钱少了只能在楼梯口见见女儿,穷下来只能在大街上看看女儿的马车,至死没巴尔扎克传              93亲人送葬,哪里还有丝毫的亲情与恩爱。金钱对人性的毁灭、对家庭的破坏真令人发指。高老头的悲剧根源在于,他一辈子试图用金钱去收卖女儿的感情,结果金钱用尽,他与女儿的感情纽带也就断裂了。既然你违背封建主义的伦理信条,完全按照资产阶级的道德准则行事,即注重实利,以金钱为纽带来维系父女关系,那就不该把自己的财产全部倒入女儿的钱袋。高老头的悲剧是一个精通资产阶级生意经——他靠饥荒牟取暴利而发家,成了富有的面粉商的——具有浓厚宗法观念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却不通晓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资产者的悲剧。金钱造成的悲剧何止一个 !葛朗台老头家资千万,亲弟弟破产前向他求援竟不予理睬;弟弟自杀前临终托孤,葛朗台老头仍无动于衷,听到弟弟死讯后因为买卖顺手甚至眉飞色舞;侄子哭父亲,他反而说侄子没出息,不应为死去的人哭泣,而应为没有一分钱而流泪,骂侄子把死人看得比钱财还重,是傻瓜;他在盘算的是怎样在弟弟的灾难中分文不花,还可趁机捞上一笔。妻子是葛朗台老头得到陪嫁的来源;女儿的婚事,可以使他从求婚者那儿弄到资产,他把女儿作为诱饵,坐收渔利。当他得知女儿将要与他平分妻子的遗产后,简直要了他的命。妻子尸骨未寒,他马上迫不及待地央求女儿放弃遗产登记。当他得逞了,巴尔扎克传              94从来没有过地紧紧地拥抱女儿,直说 :“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交易 。”巴尔扎克以力透纸背的笔,出神入化地描绘了一位金钱的奴隶,任何正常人的情感都被其黄金欲排挤掉了,哪里找得见丝毫的人性。②  婚姻、爱情悲剧《人间喜剧》中的不少作品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然而充斥其间的是被利益抛弃的恋情、或是遭金钱腐蚀的婚姻,几乎找不到诗意的爱情、美满的夫妻。从古至今那么多诗人、艺术家所吟咏的神圣情感,在与金钱的较量中败下阵来 ,“永恒的主题”发生了大幅度的倾斜,那么美好的东西被玷污了。《莫黛斯特米尼翁》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丽而有才识的少女,她的价值却不取决于她的外貌与内心,竟完全随父亲财产的多寡而起落。父亲是富翁,求婚者便趋之若鹜;一旦家父破产,立刻身份骤跌,门庭冷落,热情的未婚夫转眼间成了路人;当他父亲再次成为巨富归来,顷刻间少女又身价百倍,闻名全国的诗人、国王身边的官员……为了她那800万财产围着她团团转。这是一幅多么令人感慨的讽刺画!欧也妮小姐的爱情也葬送在金钱的海洋之中。表巴尔扎克传              95弟查理落难投奔到她家,她与父亲截然不同,向这个公子哥儿献出了少女的心,并且将自己的全部私房钱“投进了爱的海洋 ”。查理在去印度前信誓旦旦,欧也妮在甜蜜的回忆中等待着他,而且凭着初恋的热情抗拒着父亲的精神折磨。然而,查理在非洲南美等地闯荡,在金钱的冒险中早已忘却了初恋的少女。殖民掠夺甚至贩卖人口,把一颗早年不失真诚的心给淬得如铁石般冷硬,使“葛朗台家的血统没有失传,查理变得狠心刻薄,贪婪到了极点” ,“心变冷了,收缩了,干枯了 ”。欧也妮在他心中还能想起的话,只不过是作为他最初资本的债权人。回国后的查理,醉心于攀附权贵,为了门第要娶一个奇丑无比的贵族小姐,因为她能带来“一个姓氏,一个头衔,一个内廷行走的差使”。查理公开宣称“只想为了地位财产而结婚”,“在婚姻中谈爱情是做梦 ”。欧也妮的悲剧在这样的金钱世界中是不可避免的,她不希罕金钱的占有,只渴望感情的满足,这种人类正常而普通的期望,是畸形的社会不能给予的,利己主义的法则宣告了她理想和情感的破灭 。”她在世等于出家,天生的贤妻良母,却既无丈夫,又无儿女,又无家庭 ”,孤独地活在这无爱的人间。在《人间喜剧》中还有一位高贵的子爵夫人一再被抛弃,原因是没有掌握金钱这张王牌。在这里我们巴尔扎克传              96看到,再高贵的出身,再卓越的才情,再般配的男女,没有金钱作后盾,是难以维持情感的。上流社会的男子们,无论年轻时多么钟情,总有一天要为财产和社会地位缔结一门有利可图的亲事。圣洁无功利的爱情,只能在童话里找到。③  一代青年的悲剧金钱不但撕去人们脸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破坏了父子之爱、夫妻之情、男女之恋,而且还毁坏、腐蚀了许多有才华、有能力的青年,扼杀了青年人的正直与良心。巴尔扎克满怀痛心地指出,纸醉金迷的大都市巴黎,像希腊神话中那个半人半鸟的赛壬女妖,用美妙的歌声吸引想出人头地的青年人,她的周围堆满了被迷惑者的尸体。尤其是外省的那些有抱负的青年,不断地被这个金钱世界吸引着、毁灭着。《幻灭》就是两个有才能的青年理想破灭的故事。随着封建所有制的解体,等级门阀观念的削弱,凭着个人的才智到社会上寻求发迹的机会,已成了法国青年普遍的幻想。那位科西嘉岛上出生的青年,凭着自己的血肉之勇打遍天下的传奇,拿破仑的榜样,给青年人以无限的向往。这幻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只有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才给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巴尔扎克的哲学深度在于他不仅意识到时巴尔扎克传              97代给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刺激了青年人的幻想,同时也看到,金钱统治的世界包含着扼杀理想与阻碍青年人发展的因素,看到许多人才遭到摧残,许多理想归于幻灭。主人公吕西安看重虚名,渴慕荣华,巴尔扎克说他是“缺乏意志而欲望不小的野心家 ”。从外省一到巴黎,这位稍有诗才的年轻人,最深刻的感受是“一切都由金钱决定” ,“新闻界是灵魂交易所 ”,不重视艺术,不讲良心。在环境的影响下,他为了达到出人头地的目的,也开始昧着良心寻找出路,写低级趣味的文章,攻击自己的朋友。追逐金钱,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为了实现向上爬的野心,一步步走向邪路,成为报痞文氓。巴尔扎克描写吕西安的形象是有分寸的,他既指出这是社会环境造成的,金钱腐蚀了这个青年,又写出吕西安本身性格所起的作用。吕西安的软弱、缺乏艰苦奋斗踏实工作的意志,以及他身上存在的自私自利的劣根性,这些在起初如同一颗种子埋在他身上,一旦到了巴黎,他经不住浮华世界的引诱,这种子遇到合适的土壤就恶性发展起来了,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堕落。环境的影响正是通过吕西安自身的弱点起作用的。吕西安的遭遇代表了当时一部分寻找出路、怀才不遇的知识青年,受金钱势力的毒害成了社会的牺牲品,在声败名裂之后仍然被排挤在上层社会的大巴尔扎克传              98门之外。到了《交际花盛衰记 》,这个人物进一步堕落下去了。那么,一个正直的青年,在这个社会有远大前程么?《幻灭》中另一位人物,一个完全与吕西安不同类型的淳朴善良、有才能有抱负的青年大卫赛夏,他没有野心,唯一的愿望是为心爱的人谋幸福,他不想往上流社会钻营,他全副的精力用于一项科学发明。然而,尽管大卫有毅力有恒心,谦虚而与人为善,却仍然遭到了失败。在虎狼成群、黄金饥渴的社会里,大卫毫无自卫的心理准备;出没于枪林弹雨的生存竞争中,却不披铠甲,不戴头盔。虽然大卫当科学家绰绰有余,在金钱世界却被折磨得精疲力尽,处处遭到伤害:父亲剥削他,学徒欺骗他,同行谋算他,最后只好放弃发明家理想,在田园生活中了却余生。大卫的失败深化了巴尔扎克的主题,证明:即使正直而有恒心,善良而有才能,青年人在这个世界的失败机会仍然多于成功的可能。在金钱世界,任何有价值的思想、任何幻想都只能归于“幻灭 ”,青年一代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还有《驴皮记》中的瓦仓丹,为了追求财富和荣耀,到上流社会去闯江山,指望娶一名有钱的贵妇,结果在失去一切希望之后走上了慢性自杀的道路,把巴尔扎克传              99灵魂出卖给了魔鬼。还有拉斯蒂涅……一部法国社会的历史,如此栩栩如生地从巴尔扎克这位忠实的“秘书”手下演绎出来。比政治家写得生动,比史学家写得典型,比经济学家写得具体,比统计学家写得灵活。因为,这是一部活的历史,用文字组成的活动的历史!巴尔扎克传              100第三节  不朽的典型在巴尔扎克创造的艺术世界里,活动着2400多个各式各样的人物,上到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各自按照自己的性格在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社会舞台上有声有色地展示着,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人间喜剧 ”。说巴尔扎克的每个人物都是典型也许过份了,说他塑造了近百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却一点也不是夸张。巴尔扎克历来把塑造血肉丰满的艺术典型作为再现社会现实的主要手段。他的成功的形象几乎都既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时代的某些本质方面。葛朗台——吝啬与狡诈的典型葛朗台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人物画廊中最突出最成功的形象,他已成了一个固定的指征,代表着贪婪、吝啬、老奸巨滑。拜金主义使他除了金钱以外,不具备任何其它情感,养成了他极其悭吝的性格。可以说,吝啬贯串于葛朗台每个细致的思维活动和每一个行动之中。他一年只理两次发;家中楼梯摇摇欲坠,舍不得花钱修理,让人们找结实些的地方下脚;迫使全家过着苦行僧的巴尔扎克传              101日子,连柴米油盐都躬亲自向。侄儿第一次来他家,多买了一支白腊烛、多放了几块白糖在咖啡中,竟视为倾家荡产的败家行为,必须严加追究,以致他太太吓得“像一头受惊的小鹿 ”,女儿则惊慌得“心都碎了 ”。他生活的信条是:金钱聚敛得愈多愈好,而支出得愈少愈好,视钱如命,六亲不认。对于垂危的老伴,他没有丝毫永诀的哀伤,关心的是“要不要花很多钱,要不要吃药呢?”发现女儿将私房钱送给了表弟,他大发雷霆,将她关禁闭,只给白水和面包吃;他施展诡计,剥夺了女儿对母亲财产的继承权;甚至到死,也没有忘记让女儿到天国去和他结账。有妻子,却从来不知道爱情为何物;有女儿,却从未领略过天伦之乐。玩弄金钱才是他唯一、最大的幸福 ,“那个家伙连眼睛都是黄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光彩” ,“他半夜里瞧着累累的黄金,快乐得无可形容 ”。挣钱,应该是为了生活得更舒适自如,而他反而被钱所奴役,失去了人的正常情感,这就是异化。“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损失 ”,恩格斯的著名论断,正是葛朗台形象的绝妙注脚。为了能更多地占有金钱,葛朗台身上的每一个细巴尔扎克传              102胞都为之活动着,竭尽狡诈、坑、蒙、拐、骗之能事。他理财的绝招是推、拖、欺骗,平时轻易不动声色,一旦行动起来异常决断、勇猛。他从不草率行事,而是深思熟虑、狡猾异常。与人谈生意,他从未爽快地说过“是”或“不是 ”,先把对手摸个透彻,而且常常往可怜的妻子身上推 :“我没有跟太太商量过,什么也不能决定 ”,这样一拖一推,他就争得了主动。葛朗台应付别人还有两着绝招,一是装聋,让别人放松警惕。再就是装口吃,越到谈生意的关键时刻,他就口吃得越厉害,结结巴巴,不知所云,把对方搞得昏头胀脑,说出他想说的话。这办法,使别人摸不着他的底细,他却把对手琢磨个透彻,成竹在胸,一到时机成熟,马上扑上去,使别人防不胜防。他应付别人有四句口诀,像代数公式一样准确 :“我不知道,我不能够,我不愿意,慢慢瞧吧 ”。这位老奸巨滑的吝啬鬼,不知坑害了多少人,他的钢爪把与他有关联的每个人都抓过了。一次,索漠城的葡萄酒商们与他订立同,他说“咱们要齐心”对付比利时、荷兰酒商,私下却抢先高价抛出1000桶酒。既出卖了同伙,损害他人的利益,自己又大大地捞了一笔,什么商人的良心,商业道德,他才不管呢。弟弟破产,他处理其债务,一个子儿都没花,却使债主们处于永远难得兑现的希望之中。巴尔扎克传              103这就是世界著名的葛朗台老头。最后,作者把他置于生死关口,完成了这个丧失了一切人性、爱财如命的守财奴与吝啬鬼的塑造:葛朗台老头已82岁,根本不能行动了,却叫人把他放在转椅上,在金库里推来推去,几个小时几个小时地眼睁睁地盯着铺撒在桌上的金路易,嘴里不停地叫着 :“别让人偷走了我的东西,在那儿吗在那儿吗?”送了他性命的最后动作是为了将牧师胸前的金十字架夺到手。拉斯蒂涅——青年野心家拉斯蒂涅是复辟王朝时期一个青年野心家的典型。《高老头》中他第一次出现,是他野心家性格形成的过程,写出了他是怎样由一个不失善良之心的贵族青年逐渐资产阶级化,并走向堕落的道路。在《人间喜剧》的其他小说中,他还不断出现,并不断堕落。巴尔扎克通过拉斯蒂涅的野心家性格形成过程的描写,反映了那个时代金钱对青年一代的腐蚀和贵族阶级的必须灭亡,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就在这里。拉斯蒂涅原是个外省小贵族的子弟,家里收入仅能支撑门面。全家人节省一切开支送他到巴黎来上大学,指望他学有所成来振兴家业。刚到巴黎,他还是想凭着真才实学,埋头下功夫来干番事业。可是,花花世界的巴黎与家道中落的故乡的强烈反差,刺激了他的欲望,他要往上爬!不到一年功夫,目睹了上流巴尔扎克传              104社会的青年挥金如土、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他“刚学会欣赏,跟着就眼红了 ”,往上爬的欲望增强了十倍。于是他钻天打洞,遍寻家谱,找到了远房表姐鲍赛昂子爵夫人,取得了出入上流社会的资格。然而,世道变了,高贵的门第只能帮助他进入社会上层,却不能帮助他在上流社会扎根立足。应该怎么干呢?鲍赛昂子爵夫人是拉斯蒂涅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引路人,她以自己在上流社会的升沉体验,告诉他野心家成功的秘诀 :“你越没心肝,越高升得快。你得不留情面地打击人家,叫人家怕你。只要把男男女女当作驿马,把他们骑得精疲力尽,到了站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 。”虽然是高贵的子爵夫人,但她清楚地看到了金钱支配一切的法则,她鼓励拉斯蒂涅去追求大银行家纽沁根太太,即高老头的小女儿,以便拿到“权势的宝钥匙 ”,有了钱“你多大的欲望都不成问题,可以实现 ”。这是给他上的第一课。拉斯蒂涅聆听着,对金钱的无比威力有了初步的认识,增强了往上爬的信心,也打开了往上爬的门径,但他还不免有些胆怯和迟疑,并没有全部接收下来并付诸实施,他只是把这些深深地印在心中。在居住的伏盖公寓,拉斯蒂涅又遇上了第二个引路人伏特冷,给他上了社会教育的第二课。伏特冷直截了当地告诉这个年轻人 :“要弄大钱,就该大刀阔巴尔扎克传              105斧地干,要不就完事大吉 。”他给拉斯蒂涅打气、壮胆 ,“这个社会有财便有德” ,“凡是浑身污泥,而坐在车上的都是正人君子;浑身污泥而靠着两条腿走路的,都是小人流氓。扒窃一件随便什么东西,你就给牵到法院广场上去示众,大家拿你当把戏看。偷上100万,交际场中就说你大贤大德 ”,伏特冷还说,这个社会就如同“厨房一样腥臭” ,“要捞油水不能怕弄脏手,只消事后洗干净 ”。他给拉斯蒂涅出的点子是,要他去挑惹过去的杀人犯、今天的银行家泰伊番的儿子,想法子将他杀死,再去勾引泰伊番那被赶出家的女儿,这样就可净得80万遗产,伏特冷想要分得20万,去做个种植园主。这赤裸裸的一课,使拉斯蒂涅懂得了这个社会的人生法则,即金钱就是真理,就是金科玉律。比较这两堂课,很有意思。一个是上流社会贵妇,一个是苦狱逃犯;一个高雅,一个粗野;一堂课的内容是“合法”的,一堂课违反法律;然而本质上却是一样的,都是要利用他人作为工具,不择手段往上爬,他们给拉斯蒂出了不同的点子,一个是偷情,一个是杀人,一个不见血,一个鲜血淋淋,其目标还是一致的,都是去攫取金钱。听了生动的两课,拉斯蒂涅仍然有些犹犹豫豫。他天良未泯,他想杀人太残忍了,还是去偷情吧,但又巴尔扎克传              106没有本钱,口袋羞涩。他内心始终在徘徊着,这正是一个曾经有道德感的青年想踏着人头往上爬可又于心不忍的内心矛盾的反映。比如,他想向家里伸手要钱,但想到家里的窘况,又忍不住直骂自己;高老头病中他予以照料,还当了手表为他办丧事,这些都说明他此时还没有完全堕落。但当他亲眼看到,鲍赛昂夫人由于金钱关系遭情人抛弃,被迫退出巴黎上流社会舞台;看到伏特冷由于3000法郎的赏金而被同公寓的老小姐出卖并遭逮捕;特别是目睹了高老头被两个女儿榨干,一个人孤伶伶地死去,两个女儿连丧事也不给办,这一幕幕人间悲剧,使他极受刺激,心也就渐渐地硬起来了。埋葬了高老头之后,同时也埋葬了这个青年的最后一滴眼泪,同情心、道德感也离他远去了。他带着欲火炎炎的目光,准备到银行家纽沁根家去吃晚饭,他想赤膊上阵了。面对灯火辉煌的夜巴黎,他气度非凡地说了句:“现在咱们俩来拼一拼吧!”拉斯蒂涅自从踏上野心家道路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在《轻佻的女人》中他混上了副国务秘书;在《不自知的演员》中,成了贵族院议员;他是靠纽沁根太太爬上去的,后来却把她抛弃,竟娶了她的女儿;他还利用政治情报,大搞投机买卖,并被封为伯爵。所有这一切的获得,靠的就是他所尊奉的极端利己主义原则。巴尔扎克传              107鲍赛昂子爵夫人——没落的贵妇、金钱的败将鲍赛昂子爵夫人,是巴尔扎克用浓彩重墨来精心塑造的一个典型。她出身高贵,是王室的后裔,在巴黎社交界享受着皇后的待遇。她的沙龙,气派豪华,名人云集。高老头的女儿渴望进她的客厅 ,“便是把圣拉查街一路上的尘土舔个干净也是愿意的 ”;银行家纽沁根尽管家资万贯,仍被她拒之门外;拉斯蒂涅能挤入上流社会,全仰仗与她的裙带关系。可见,鲍赛昂夫人在贵族的圈子里是领袖人物,有着赫赫权势。她的婚姻是以财产、门第为基础的,她不爱丈夫,丈夫对她也毫无感情。由于不堪忍受没有爱情的婚姻,而又无法摆脱婚姻的枷锁,只得离开家庭而没解除婚姻。她才貌超群,再加高贵的身份,身边围绕着不少追求者。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天皇贵胄,却敌不过日益膨胀的金钱势力,两度遭到心爱的人的遗弃。第一次是在《高老头》中,她的情夫为了“20万法郎利息的陪嫁 ”,要娶一个暴发户的女儿,把她抛弃了。虽然巴尔扎克带着极大的惋惜之情描绘了她的告别巴黎的舞会之盛大辉煌,然而爱情敌不过金钱已不容置疑。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这样的场面:一边是阀阅世家的贵妇打点行装,烧毁情书,泪眼晶莹地告别上流社会,去乡间隐居;另一边是被她公开奚落过的巴尔扎克传              108面粉商的女儿终于挤进了朝思暮想的上流社会,成了这里的主妇。一落一起,一枯一荣,情场失意者是金钱手下的败将,得意者手里掌握的正是金钱这张王牌。到《被遗弃的女人》这部小说中,鲍赛昂子爵夫人再次被金钱击败。远离繁华的巴黎,她在偏僻的乡间过着宁静的生活,谁知,年轻的卡斯顿男爵一往情深地追求她,终于唤起她的感情,他们相亲相爱地过了9年幸福的生活。但是,男爵最终没能抵抗得了4万法郎的诱惑,还是离开她与一个并不爱的小姐成婚了。爱情有无算得了什么?“财产安慰了一切 。”一个才情卓俱的贵妇,从高踞巴黎上流社会跌落乡间隐居,而在穷乡僻壤,竟又再度忍辱败阵。问题是她的对手,所谓情敌,都既非绝色佳人,又非望族之后,只是些贵族阶级曾经不屑一顾的满身铜臭味的暴发户,鲍赛昂夫人是金钱的手下败将。其实,即使自视清高的贵妇本人,也已看清了时势的变化。虽然她自己心甘情愿地与本阶级的命运休戚与共,却用资产阶级的一套去“开导”拉斯蒂涅,让他去追求银行家的太太,并亲自带他到剧院去结识这位女子。凭着鲍赛昂夫人的睿智的头脑以及个人的遭际,她完全懂得自己固守的贵族的一套已不时兴了,资产阶级的金钱力量才是真正的统治者。在这里,金钱具有与摧毁巴士底狱的大炮同等的威力,贵族夫人的孤芳自赏又怎能够力挽狂巴尔扎克传              109澜于既倒呢?不管巴尔扎克赋予这个形象怎样的高贵与悲壮,她除了失败以外,不可能有更好的命运。伏特冷——‘一首恶魔的诗’伏特冷,真名雅克高冷,在《人间喜剧》中是一个最难把握的形象。他不止在一部作品中出现,是多次出场,极为重要的角色,只有放在《人间喜剧》的整体中才能给予恰当的评价。伏特冷第一次出场的身份是警察到处追捕的苦役犯,这个人在盗贼中威信很高,是一个著名的强盗头子,掌管大宗账目,然而尚未得势。随着他在《人间喜剧》中不断登场与不断升迁,我们看到,他其实是资产阶级的政客和野心家的另一种典型。首先,他是个极端利己主义者。他是资产阶级土壤中滋生的毒菌,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他打算贩卖黑奴发一笔横财,成为“四百万先生 ”,只要发了财就是绅士,别人决不会问你发财的手段;为了筹措资本,他下毒手杀了泰伊番的独子,并想通过拉斯蒂涅向其独生女求婚来从中渔利。此外,除了自己不择手段掠夺财富,他还不断地引诱年轻人去犯罪。在《高老头》中,他把拉斯蒂涅拉下水;到了《幻灭》中,他第二次逃出监狱,到西班牙装扮神甫,继续干着引诱青年人堕落的勾当,吕西安就是在他的引诱腐蚀下堕落的。他梦寐以求的是“把日子过得像小皇帝一样”,巴尔扎克传              110为此他不惜孤注一掷 ,“成者为王败者寇 ”,他要反寇为王。然而,伏特冷又不是一个单纯的反面人物。他很讲义气,颇有江湖豪侠风度;他自信达观,蔑视一切权威、法律,从来不低头屈服,也不绝望气馁,面对危险镇定自若,有着化险为夷的本事。这是一个精明强悍,阅历广,涉世深的野心家。他深谙这个社会的黑暗内幕,把政治、法律、道德真相摸了个透彻,这也为他选择以毒攻毒的道路提供了帮助。同时,在他身上还有某些理性的东西,他不出卖别人,并研究社会,揭露社会,反抗社会,他往往能一语破的地道出资产阶级道德准则的秘密,而且犀利地指出它的实质。他曾用赤裸裸的语言把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原则向拉斯蒂涅和盘托出;在他看来 ,“世界上没有原则,只有世故;没有法律,只有权势;高明的人同世故跟权势打成一片,任意支配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一针见血,痛快淋漓,不乏真知灼见。我们应该看到,伏特冷对社会的揭露与反抗,是因为受社会的排挤,野心不能得逞而发出的不平之鸣,并不是他与社会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他研究社会,是为顺应时代往上爬,只要野心得逞,他很快就会成为这个社会的鹰犬。事实也正是如此,在《高老头》中,他最后被捕,那是1819年的事,可谓暂时受巴尔扎克传              111挫;《 幻灭》中他第二次成功地越狱,后来终于与当局作了一笔肮脏生意;到了《交际花盛衰记》中,他已经当上了巴黎秘密警察厅的副处长;而在《贝姨》中,他居然成了公安厅长,挤进了统治阶层。这位逃犯的发迹为这个畸形的社会作了一个很好的注脚。塑造伏特冷这个形象,显示了巴尔扎克独特的匠心。虽是个恶魔,然而亦有诗意。伏特冷有着生活中的原形,一位名叫维道克的人,多次犯法,多次越狱,后来投案求见警察厅厅长,投靠官方,当了保安队长,协助政府破案,并写有《回忆录》 。巴尔扎克对这一素材加以提炼,把伏特冷塑造成“恶之花”,在他的露骨的“恶”之中发掘出“美 ”,把生活中的恶转化为艺术的美。像歌德笔下的靡菲斯特、弥尔顿笔下的撒旦一样,伏特冷身上也有一股强力,他能耍弄阴谋对付社会,嘻笑怒骂鞭挞社会,有时还能疏财仗义甚至为心爱的小伙子顶替罪名,所以不论他多么惹人恶心,却既不是“没有种 ”,也不是“没心没肺 ”,难怪拉斯蒂涅看到上流社会的仕女绅男们的卑劣行径时,不禁感到“伏特冷伟大得多哩 ”。其实,巴尔扎克把这个人物当作了“传声筒 ”,把自己对于社会的深刻的观察和体验,通过伏特冷的口说出来,有的如同炮弹命中这个社会的要害,令人拍案叫绝,而且并不觉得有什么牵强附会之处,因为巴尔扎克把这个人物置身巴尔扎克传              112于恶浊的环境中,他是从阴沟里看社会的,对它的腐蚀与丑恶比别人看得真切。伏特冷说 :“我这样议论社会是有权利的,因为我认识社会 。”可以说,伏特冷是“强力”与“邪恶”的结合,是开放在垃圾堆上的“恶之花 ”。他集批判者与被批判者、揭露恶与恶之体现于一身,是一个立体的、多侧面的形象。贝姨——变态的妒忌狂《贝姨》是一部颇具份量的作品,马克思第一次引用巴尔扎克的作品就是这部《贝姨 》。主人公李斯贝特即贝姨,是一个由畸形的妒忌到强烈的复仇欲念支配着的女性,是长期性格受压抑而至变态的典型,既令人同情又令人生畏,反映出金钱对人性的扭曲。早在童年时期,贝姨就滋生了一种妒忌心。她和阿特丽纳是堂姐妹,都出身于农家,但由于贝姨生得丑,没人喜欢,她被迫整天在地里干活,脸晒得乌黑,胳膊粗大,脚板肥厚。相反呢,堂姐因为长得漂亮,非常得宠,家里人把她当作摇钱树,指望将来可嫁个名门望族,所以整天在家里娇生惯养。两相比较,使得贝姨的妒忌心油然而生,她打过堂姐,想摘下她那美丽的鼻子。童年时代萌发的这种妒忌心理,正是在姿色可以作为资本的社会里自然而然地产生的。后来贝姨来到城市,拼命地往上爬,但又爬不上去,她的妒忌心得不到缓巴尔扎克传              113解,反而进一步发展。她的堂姐阿特丽纳正是因为天然丽质嫁给了于洛男爵,从而一步登天,从农民的女儿变成了贵妇,享尽了荣华富贵。而贝姨只能寄人篱下。她没有任何资本——姿色、出身、陪嫁、才华,一项都没有,只能挣扎在社会底层,靠别人帮助过活。在阔亲戚之间走动,使得她对金钱的渴望日益增强,但追求不成,有时还遭到歧视和凌辱,使她对堂姐的怨怼和妒忌更为深切。这个时期的贝姨已与早年不同,她的妒忌心已铸成为性格,再不是童年时代自发而成的,而是鲜明、突出的个性特征,夹杂粗暴、古怪的脾气,变得不近人情。强烈的自卑与自尊交织着,她把堂姐的帮助当作污辱,怀恨在心,表面上殷勤讨好,背地里阴谋陷害,显示着一种双重的人格。假如说,在与阔亲戚的关系中,贝姨的身上体现的还仅仅是一种病态的妒忌心,还不具有破坏力的话,那么,在她对待穷青年文赛斯拉的感情与心理上,则发展为一种变态狂。起初,贝姨出自一种穷帮穷的心意救活了这个波兰青年,并视之为儿子一般。花光自己16年的积蓄,使他学会手艺,成了艺术家。贝姨对他的感情是多重的,既有母样般的呵护,又有妻子般的体贴、悍妇般的泼辣。她把自己多年来受压抑的心理全都发泄到文赛斯拉身上。她视之为情人,在精神上恋爱着他,她要独占他,要他过十分规矩的生活。巴尔扎克传              114她一方面觉得自己不会与他结婚,又不肯把他让给别的女人。这种在精神上独占一个男人的快乐、痛苦、矛盾,把这个老处女的心弄得更为疯狂与变态,她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失去她唯一的精神支柱。然而,文赛斯拉终于还是被夺走了,于洛太太的女儿要与他结婚。又是有钱有貌的堂姐得势,把她最后的一点爱也给夺走了!贝姨那形成多年的妒忌心、压抑多年的感情终于迸发出来,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复仇欲念,熊熊燃烧起来了,终于在烧毁了别人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巴尔扎克把握住贝姨性格由妒忌到复仇的线索,对她的描写步步推进,层层深入,使之成为一个著名的妒忌癖、复仇狂的典型。她不断地破坏于洛太太的家庭,既达到报复堂姐的目,也渲泄了失去文赛斯拉的愤恨。由强烈的复仇欲望而导演的一系列复仇行动,达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贝姨自己也在这些贪婪而凶狠的行动过程中,完全丧失了早年那些性格形成的合理性。假如人们还能同情她最早的不平之鸣,为她的低下的社会地位而感叹的话,那么到了她性格发展到疯狂地报复与破坏阶段,对这一形象就不得不生厌恶之心,感到可怖与可恨了。最后,贝姨把人生的希望完全寄托在阿特丽纳的悲伤与绝望之上,看到于洛家倒霉,她才快慰与满足。所有这些,都是人性的异化。巴尔扎克传              115所以,当一切希望落空以后,她终于精神崩溃而死去。贝姨的形象显示出这样的意义:在金钱世界里,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穷人如不安于现状,去反抗压迫者、剥削者,结局是悲惨的——要么,采取合理正直的手段,那第一个回合必然地败下阵了,这个社会的一切秩序都是按有钱人的标准订立的;要么,如同贝姨一般,以一种扭曲变态的方式去复仇,结果更惨,往往以自身毁灭作为代价,而且自身也加入了魔鬼的行列,成为罪恶社会的组成部分。它深刻地阐明:金钱社会注定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正面的形象不可否认,巴尔扎克如同高明的外科医生一样,拿着手术刀向社会的恶瘤溃疡处无情解剖,因而,他对恶的发掘远胜于他对善的颂扬。在他的人物画廊里,道德沦丧者与各式各样的畸形变态者充斥其间,而且,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也是这些“ 恶习的清单 ”上的人物。但这并不是说巴尔扎克不在寻找出路,不在寻找能够与“恶”抗衡的正面形象,只是由于历史的局限,这些正面人物还略为单薄些。皮安训,是巴尔扎克在不止一部作品所塑造的一个正直、有良心的名医。在《高老头》中,他还是医学院的学生,德普兰虽然和拉斯蒂涅是好朋友,但和拉斯蒂涅的追求截然不同。他”情愿将来在内地过平巴尔扎克传              116凡的生活,老老实实接替父亲的位置”做个为人治病扶伤的医生。因为他觉得:“在最小的圈子里跟在最大的环境里,感情一样可以得到满足” ,“幸福的代价每年100万也罢,2000法郎也罢,实际的感觉总是那么回事 ”。所以,他只凭学问、才能和正直的劳动去获取功名,绝不干那些利用别人、暗算别人的不道德的勾当。当拉斯蒂涅问他为了发财干不干杀人的勾当,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不干!”当他得知伏盖公寓的老小姐出卖了伏特冷,他最先宣布不与她同桌吃饭,尽管他对伏特冷没什么好感。高老头病危时,他一直悉心照料,而且完全出于科学和人道的精神,不掺杂任何金钱和利害的计较。他说“开业的医生眼里只有疾病”,而决不能为利益所左右。在《高老头》中他是一位正面人物。身处上层和下层“都一样无耻和欺诈”的社会中,他不图虚名实利,不去巧取豪夺,而是潜心学业,济人之危,的确难能可贵。把他与另一个青年人拉斯蒂涅放在一起比较,则更见其闪光的品德。在《禁治产》中,皮安训已是当代名医,对人情世态的阅历又增加了不少,然而仍不失其赤子之心;在《幻灭》中,他成了进步集团的一个成员。巴尔扎克试图通过这个正面人物告诉人们,生活中不都是骗子和小人,还有正直的人存在着。在《乡村医生》中,巴尔扎克塑造了一个“最纯巴尔扎克传              117洁的人物”倍纳西,一位全心全意为公众服务的医生。他落户于偏僻的山区,当了市镇市长,为了改变该区贫困落后的面貌,制订了一个全面的规划: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扩大交换,增加市民收入;并切实地加以贯彻。由于呕心沥血地为群众服务,他积劳成疾,以身殉职。在《无神论者做弥撒》中,巴尔扎克刻划了一位挑水夫布尔雅的感人形象。他节衣缩食帮助穷大学生德普兰,为他准备“有益身心的、丰盛的食物” ,“既是好仆人,又是好父亲 ”,把全身心的爱都倾注到这个贫困的大学生身上。这个挑水夫慷慨无私,助人为乐,心地善良,是一个高尚而纯洁的人,巴尔扎克敬重他,称他为“一个圣人 ”。德普兰后来成了著名的外科医生,凭着高超的医术获得了荣誉和地位。当他有钱以后,对恩人侍奉有加,布尔雅去世后,为了报答他,德普兰虽然不信教,仍然尊重死者的意愿,年年上教堂做弥撒。巴尔扎克认为,德普兰是正直的知识分子,感情真挚热烈,值得敬重。巴尔扎克还塑造了几个“代表人民群众”的共和党人,如《幻灭》中的克里斯蒂安这个“会改变世界面目的大政治家 ”,后来牺牲于1832年6月的共和党人起义中;《农民 》中的尼雪龙老爹,有着“铁一般坚硬、象黄金一样纯净”的性格与心灵。作为艺巴尔扎克传              118术形象虽还不够丰满,但他们的崇高精神描写得极为突出。这些正面形象为《人间喜剧》增添了新的光彩。二、三千人物构成的大千世界,寥寥几个典型何以能总括全貌。巴尔扎克奉献给我们的各色人等实在是太丰富了。同样的阶层与类型,葛朗台老头与高贝赛克各具特色,鲍赛昂子爵夫人与《禁治产》中的侯爵夫人完全不同;同样的青年野心家,拉斯蒂涅与吕西安又不一样;就是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只有在对父亲的盘剥与冷酷上有一致之处,其它特征又有区别。这是一个五光十色的人生舞台,每个露面的角色,不论主角还是跑龙套的,几乎都有各自的面孔,从不雷同,正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找到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人物一样。在赞赏巴尔扎克塑造人物之众的同时,我们又怎能不惊叹他手法之高明、成就之巨大呢!巴尔扎克传              119第五章  美学上的启示作为一个艺术大师,巴尔扎克提供给人类的巨大财富,除了有深刻的认识价值、生动的教育意义以外,还显示出无尽的艺术魅力,具有浓烈的美感。不论是有志于文学创作者,还是仅仅为了艺术欣赏与享受的人,都能从《人间喜剧》中获取收益,得到美学上的启示。巴尔扎克传              120第一节  “人物再现法”“人物再现法”是巴尔扎克艺术上的独创。他认为,一个人物的一生在一部小说中往往难以表现完整,仅仅是某个生活阶段或一个侧面的显示,因而他别开生面地在《人间喜剧》中采用了人物再现的手法。这种方法亦有多种形式,主要的是让人物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一些重要的人物往往出现过二三十次,在多部作品中反映他们的不同经历,从而构成一个整体,比较全面地显示各个人物的特点 。据统计,《人间喜剧》中反复出现的人物约有400多个,其中,一些重要角色几乎都在不止一部作品中露过面。这种独创的手法,比以往的三部曲、上下册等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这里活动的男男女女们,恰如生活中的人物一样,彼此关联,时隐时现,有的互为衬托,有的互为因果,既真实可信,又丰富生动。而且全部作品也因此而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起到如同电视连续剧般的作用。巴尔扎克虽是第一个运用这种人物再现的方法,但运用得可谓臻于完美。读他的作品,没有丝毫的重复、累赘的感觉,反复出现的人物性格既丰满又有发展,决不停留在某一个阶段,并且前后性格巴尔扎克传              121自然衔接,不令人感到突兀或脱节。每一部作品仍然具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放在整个《人间喜剧》中则更显丰厚。《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第一次尝试,好几个贯串《人间喜剧》的中心人物在此第一次登场,如拉斯蒂涅、鲍赛昂子爵夫人、伏特冷、皮安训乃至高老头的两个女儿。但首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只有伏特冷,他此后三番五次地出现在小说和戏剧中,在巴黎曾经上演过以他名字为题的戏剧。其他主人公,高老头父女,拉斯蒂涅,早在1830年发表的《高贝赛克》和《女人研究》中就分别出现过,但《高老头》中的情节,不是作为续篇,而是讲的他们最早的故事。拉斯蒂涅是在此踏上野心家的征途的,鲍赛昂子爵夫人是在这儿第一次遭遗弃的;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在这里出嫁,进入上流社会,开始了她们放浪形骸的生活。《高老头》标志着“人物再现”的原则开始进入《人间喜剧》的创作之中,他的小说也因这一天才的创举而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虽然 ,“人物再现法”在当时还遭到一些比较有名的批评家的贬斥,我们现在看,也不是每个作家都适宜采取这种创作方法。但是,对于《人间喜剧》来说,正因为采用这一原则,才实现了作者要“表现整个社会”的目标。两千多个人物彼此支撑,互相串联;巴尔扎克传              122各具特色的场景与片断有机组合,联成一片,《人间喜剧》的巨大生命力由此产生,艺术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巴尔扎克传              123第二节  “激情”主宰着人物巴尔扎克塑造人物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即强调“激情”(Passion或译为“情欲”、“欲望”)在人物性格中的作用。他往往抓住人物的强烈的欲望和激情,把它作为人物性格发展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力。在这些欲望和激情的驱策下,人物的性格不受阻碍地畸形发展着,形成了一个个独特而强烈的个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尔虞我诈,人欲横流,到处充斥着奇特、丑陋的现象,《人间喜剧》 依据的正是社会中各色各样的欲望来塑造不同的性格的。如金钱欲、占有欲、色情欲、贪杯欲……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生活环境各异,欲望表现得也就各有特点,唯一相同的就是激情的强烈程度。强烈的欲望唤起人物的全部力量,使人物的行动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以至于显现出一种畸形的精神状态,成了某种恶癖,人物的性格也变得格外不可理喻,同时也更为突出。《贝姨》中的于洛男爵就是一个色情狂。他早年情妇不离身,败光家产后,色欲有增无减,到了80岁已近人生终点,还在勾搭家中年轻的女仆,并和她结婚。在巴尔扎克笔下,于洛的色情欲已不仅是肉体巴尔扎克传              124的需要,而且成了一种强烈的精神上的嗜好,成了一种恶癖,几近疯狂。葛朗台老头的黄金占有欲,也是一例。积累金币成了他强烈的嗜好,对亲人毫无情感,对黄金无限热爱,只要能悄悄地摩挲金币,顿时心情舒畅,精神上得到无限的满足。高贝赛克对物质有无止境的追逐欲,他攫取一切可以收藏的东西,吞噬一切,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他都要。宁愿把东西放在贮藏室里霉烂发臭,也丝毫不减弱积聚的劲头。他对于物质的追求已不是着眼于它们的使用价值,只表现为一种强烈的癖好。再比如《邦斯舅舅》中的穷亲戚邦斯,这位善良纯真然而不走运的音乐家,由于常去富人家用膳,吃馋了嘴,珍馐美食逐渐成为他必不可少的命根子。为了能在别人家吃上一顿,他甚至不惜降格干些佣人们的活计,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他甘愿忍受一切羞辱。贪食,成了邦斯的病态嗜好。还有贝姨的嫉妒成癖,以致恶性膨胀为一股复仇的罪恶火焰;高老头的爱女儿成癖,满足她们的任何要求,为了是能和她们再一起,只要能看上她们一眼就心满意足了,病也会好起来。巴尔扎克就是这样根据人物的某种激情和欲望来塑造形象的。泰纳说,他把“独身、结婚、行政、理财、淫欲、野心,人生中巴尔扎克传              125的一切主要的情境和深厚的欲望,形成了作品的底子”,这样,人物的特性鲜明地凸现出来,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关于这一点,巴尔扎克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人不同于动物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他具有欲望、思想、激情,抓住这些即抓住了人物的中心要素,才能把人写活写透。他说,《人间喜 剧》正是“以激情为元素”、“搜集情欲的主要事实、刻画性格”的。他笔下的人物,由自身不可抑制的情欲的发展而导致自身的彻底毁灭。这种恶性膨胀的情感,象灵魂中不可医治的癌症一样,扼杀了正常的情感,把人性一步步挤出灵魂,让位于非人性。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3
正序
倒序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巴尔扎克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巴尔扎克-2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巴尔扎克-3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巴尔扎克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巴尔扎克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