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改变人生-3

余秋雨以历史文化散文而名世。他凭借自己丰厚的文史知识功底,优美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明长河之中。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也备受学术界重视和尊崇。例如他在1983年出版的《戏剧理论史稿》,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戏剧思想发展的史论著作。 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流之于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失其丰赡高深。余秋雨简介巴丹  余秋雨,194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戏剧理论史稿》,在出版后次年即获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戏剧审美心理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因《行者无疆》获得2002年度台湾白金作家奖。余秋雨书缘巴丹  对您的读书生涯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是谁?  实实在在对我有帮助的是我们大学里面的几个图书管理员。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图书馆不开放,他们就偷偷地把书拿出来给我看,告诉我哪本书好,哪本书重要。  您怎样看待读书和做人的关系?  做人很重要,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读书很多、做人很坏的人。可见做人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做人第一,善良是最关键的。但要建立优秀的人生态度,其实也是和阅读连在一起的,如果不经过起码的阅读,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和人生的艰难。如果不知道这些,你就不知道善良的重要。从平面上讲起来,我一定把做人放在前面;从历史上讲起来,我相信,是在阅读过程中,在观察过程中,来分辨做人的原则,来仿效那些世界级大师。  您为青少年推荐的书是什么?  我做了几十年教师,我感觉这是个“门诊”,我需要和他谈话,了解他的阅读范围,阅读兴趣,了解他的人生结构。随便推荐,难度有点大。我有一个原则:要读第一流的书。年轻人要明白,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看一本好书和看一本坏书花的时间差不多,你在占据它的同时它也占据了你,占据了你的时间,占据了你再也不会重复的生命,所以要谨慎一点。好书太多了,如果一本好书读了三次你都读不下去,那就先不要读了。好书当中和你有关的书很多,强拗的瓜不甜。看不下去不要强看。不要读格调低的书。  您的读书方法是什么?  一段时间专心读一类书。不做读书笔记,但做卡片、写读后感。  卡片是一种客观的东西,读后感是我和卡片这些客观东西组合在一起所产生的一种思维。  读书不是方法问题,是心态问题。读书,记不住没关系,若看了多遍仍旧记不住,那也没什么,说明你的生命结构与这本书没有缘份。  你怎样选书?  寻找书籍其实是寻找自己。和你有缘分的好书很多,怎么办?你应该专心致志,集中时间读一本书,或者读和这本书有关的书。但是一定要有原则。有句话是说书桌上不要放第二本书,这句话是指一个时间段内不要看得太杂。我写了这么多书还是离不开读书,受魏晋、唐宋及德国与俄国文学影响较大,现在除了读与旅行考察有关的书,还对哲学、经济学著作较感兴趣。  青少年应该怎样制订读书计划?  不要有太复杂的读书计划,压力太大,建议老师和家长不要给孩子开太多的书目,使得孩子在阅读这件事情上失去了兴趣。尽管你是他的语文老师,但是你不了解他的人生结构,不了解他真正的兴趣点;尽管你是他的父母,但也不一定了解孩子在阅读上的兴趣结构。我的父母就不了解我的兴趣点。希望老师和家长都不要去干预。  您认为中小学阶段的读书量应为多少?  我觉得生活在今天的孩子如果在阅读量上有太多压力的话,不太现实。  读书能不能吃快餐?  “快餐”在阅读上稍微有点贬意,我是搞戏剧的人,我当然知道读莎士比亚原文的重要性。但是,我看《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的时候,那种快感无与伦比。作者用极其漂亮的现代英语,写成了具有散文美和故事美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不大的篇幅,让人感觉很好。另外,现在书店有些名著缩写真的不错,不要看不起它们。  您怎么看待网络文学?  有好有坏,让现代人不可漠视,不可居高临下,是一种新的文化消费和创建方式。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青春年华不长,不希望青少年在网上生活。希望他们有正常的生活和人生经历。这就需要培养和健全多元生活。余秋雨:读书之要则(1)巴丹  一、尽早把阅读当做一件人生大事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  二、要把阅读范围延伸到专业之外  阅读专业书籍当然必要,主要是为了今后职业的需要。鲁迅说:“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埋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读书杂谈》)  生命的活力,在于它的弹性。大学时代的生命弹性,除了运动和娱乐,更重要是体现为对世界整体的自由接纳和自主反应,这当然是超越专业的。  现在很多大学都发现了学生只沉陷于专业的弊病,开设了通识教育课,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同样作为一门课程,即使通识教育也保留着某种难于克服的狭隘性和被动性。因此不管功课多重,时间多紧,自由的课外阅读不可缺少。  更何况,时代的发展使每门专业的内在结构和外部界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没有足够的整体视野,连专业都很难学好。  三、先找一些名著垫底  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是走向精神成熟的起点,因而先要做一点垫底的工作。  垫什么样的底,就会建什么样的楼,因此尽量要把底垫得结实一点。时间少,要寻找一种省俭方式。最省俭的垫底方式,是选读名著。  名著因被很多人反复阅读,已成为当代社会词语的前提性素材。如果不了解名著,就会在文化沟通中产生严重障碍。名著和其他作品在文化方位上是不平等的,它们好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们,很大一片土地就不在话下了。对于专业之外的文化领地,我们没有时间去一寸一寸占领,收取几个制高点就可以了。  四、名著读不下去也可以暂时放下  即使是一位熟悉的师长很有针对性地为我们开了一份必读书目,书目里的名著也有读不下去的时候。  读不下去就放下,不要硬读。这就是非专业阅读的潇洒之处。  这么有名的著作也放下?是的,放下。因为你与它没有缘分,或许说暂时无缘。  再有针对性的书目也只考虑到了你接受的必要性,而无法考虑到你接受的可能性。所谓可能,不是指阅读能力,而是指兴奋系统,这是你的生命秘密。别人谁也不会清楚。  五、有一两个文化偶像不是坏事  在选读名著的过程中,最终会遇到几部名著、几位名家最与你情投意合。你着迷了,不仅反复阅读,而且还会寻找作者的其他著作,搜罗他们的传记,成为他们的崇拜者。我的一位朋友说他一听到辛弃疾的名字就会脸红心跳,我在读大学时对法国作家雨果也有类似的情景。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偶像。  偶像的出现,是阅读的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能够与一位世界级或国家级的文化名人魂魄与共,真是莫大的幸福。然而更深刻的问题在于:你为什么与他如此心心相印?不完全是由于他的学问、艺术和名声,因为有很多比他学问更高、艺术更精、名声更大的人物却没有在你心底产生这样强烈的感应。根本的理由也许是:你的生命与他的生命有某种同构关系,他是你精神血缘上的前辈姻亲。暗暗地认下这门亲,对你很有好处。  六、青年人应立足于个人静读  青年人读了书,喜欢互相讨论。互相讨论能构建起一种兴趣场和信息场,单独的感受流通起来了。余秋雨:读书之要则(2)巴丹  但是总的说来,阅读是个人的事。字字句句都要由自己的心灵去默默感应,很多最重要的感受无法诉诸言表。阅读的程序主要由自己的生命线索来联接,而细若游丝的生命线索是要小心翼翼地打理和维护的。这一切,都有可能被热闹所毁损。更何况我们还是学生,即使有点肤浅的感受也不具备向外传播的价值。在同学间高谈阔论易生意气,而一有意气就会坠入片面,肤浅变得更加肤浅。  就像看完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一个善于吸收的观众,总喜欢独个儿静静地走一会,慢慢体味着一个个镜头、一句句台词,咀嚼着艺术家埋藏其间的良苦用心,而不会像有些青年那样,还没有出电影院的门就热烈谈论开来了。在很多情况下,青年人竞争式的谈论很可能是一种耗散,面对越是精深雅致的作品越可能是这样。  七、读书卡片不宜多做  读书有一个经常被传授的方法,那就是勤奋地做读书卡片。读到自己有兴趣的观点和资料,立即抄录在卡片上,几个月之后把一大堆卡片整理一番,分门别类地存放好,以后什么时候要用,只要抽出有关的一叠,自己也就可以获得一种有论有据、旁征博引的从容。  这种方法,对于专业研究、论文写作是有用的,但不适合青年学生的课外阅读。从技术上说,课外阅读的范围较大,又不针对某个具体问题,卡片无从做起,即使做了也没有太大用处,白白浪费了许多阅读时间。如果要摘录隽语佳句,不如买一本现成的《名人名言录》放在手边。  但技术上的问题还是小事。最麻烦的是,做卡片的方法很可能以章句贮藏取代了整体感受,得不偿失。一部好的作品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有机整体,即使撷取了它的眉眼,也失去了它的灵魂。  我不主张在课外阅读中做很多卡片,却赞成写一些读书笔记,概括全书的神采和脉络,记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种读书笔记,既在描述书,又在描述自己。每一篇都不要太长,以便对即时的感受进行提炼,把感受提炼成见识。  八、有空到书店走走  大学生的阅读资源,主要来自图书馆。但是,我希望大家有空也到书店走走。书店当然比图书馆狭小得多,但它是很有意思的文化前沿。当代人的精神劳作有什么走向?这些走向与社会走向有什么关系?又被大众接受到什么程度?解答这些疑问的最好场所是书店。  崭新的纸页,鲜亮的封面,夸张的宣传,繁忙的销售,处处让你感受到书籍文明热气腾腾的创造状态,而创造,总是给人一种愉悦的力量。这种力量对读书人是一种莫名的滋养,使你在长久的静读深思之后舒展筋骨,浑身通畅。  你可以关注一下畅销书排行榜,判断一下买书的人群,然后,也准备为自己选几本书。在书店选书与在图书馆有所不同,对于重要的书,你会反复考虑永久性拥有的必要性,于是在书架前进行了一次短短的自我拷问。你也许会较少犹豫地购买几本并不重要却有趣、可爱的新书,由此你对自己与书籍的奇异关系产生了某种疑问,这种疑问的每一个答案都让人开心。巴丹:读书不限量巴丹  读书应该有量,同时又不限量。  在青少年时期,什么样的阅读量与阅读范围是合适的呢?  2003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增加了阅读和推荐书目,“新课标”对原有的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与调整,将中小学生的阅读与鉴赏放到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小学生应达到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初中生应达到的阅读总量不少于405万字,应背诵优秀诗文240篇;高中生应达到的阅读总量不少于555万字。  我们认为,“新课标”对阅读量的要求和范围的界定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如果你喜欢读书,就不要给自己限量。  从实用主义的观点出发,读书是文化资本的积累;从理想主义的观点出发,读书是心灵升华的过程,无论如何,都是多多益善。  一些家长不鼓励孩子多读书,认为高考是第一位的。这种想法很片面。如果孩子不喜欢读书,考上大学又有何用?如果孩子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知识之源岂不断流?所以,书要多读,风物长宜放眼量。肖复兴:每一本书都把我们带向一个新天地  对于青少年阅读来说,可以三“不读”:太老的不读,太长的不读,太时髦的不读。  肖复兴,1947年出生,北京人。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作品已出版50余种,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书约肖复兴巴丹  以心灵解析大千世界,以思想感悟芸芸众生。肖复兴一路走来,娓娓道来。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知青作家”步入文坛,他的创作一直颇为活跃,以对人生状态的准确描摹、对社会生活的深刻透视为人们所注目。肖复兴的散文创作涉笔范围很广,文笔细腻,意味隽永,写出了水之经典、山之精魂、乐之永恒,引导读者漫游于自由广阔的文学艺术天地。  肖复兴简介  肖复兴,1947年出生,北京人。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作品已出版50余种,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著有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中短篇小说集《四月的归来》、《北大荒奇遇》,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集》等。报告文学《海河边的一间小屋》、《生当做人杰》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肖复兴书缘(1)巴丹  太老的不读,太长的不读,太时髦的不读。  泰戈尔的《新月集》是必选的,冰心的《寄小读者》,法国作家列纳尔的《胡萝卜须》,普列什文的《林中水滴》,波斯萨迪的《蔷薇园》,乔伊斯的《都柏林人》,类似这样的书,比较贴近中学生的心理。这些书都是我自己当年读过并且抄写过的,我也让儿子背过。有意思他才读,并且读完后有收获。从小学到高中我都没让儿子看过大部头的小说,这并不影响吸收。中学主要是打两个基本功,即语言和文学阅读的基本功。现在中学生时间太紧张,不是大人左右得了的,是整个社会、老师约定俗成的,没辙,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最大的功能。对孩子推荐不能大而无当,不然孩子会无所适从。这样符合时代的要求,也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孩子读起来不费劲,会从中寻求相通的东西,把这几本书反复地读,看透了,一生受益无穷。与其蜻蜓点水,不如照着一口井深挖。  改变您人生的书是什么?  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我读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是我的中学老师借给我的书,是那种竖排的旧书。我整段整段地抄,记了好几个笔记本。书写得太好了,傅雷翻译得也太好了,我觉得自己从来没有看过这样好的书,看书从来没有这样让我心动过,恨不得把整本的书都抄下来。书中有的地方,我看了两遍,后来翻看笔记,发现我竟然抄重了好几处地方,那些地方,我确实喜欢,爱不释手,百读不厌。  在那些寂寞而艰苦的日子里,他乡遇故知般,罗曼·罗兰是我最好的朋友。  克利斯朵夫在那样的环境下艰苦奋斗的精神感动了我。从小他就是生活在那样艰苦恶劣的家庭,父亲酗酒,生活贫穷……一个个的苦难,没有把他压垮,相反把他锤炼成人,让他的心敏感而温润,让他的感情丰富而美好,让他的性格坚强而又不屈不挠。  罗曼·罗兰在这本书卷七的初版序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我记忆深刻──“我就是创造了一个人。一个人的生命决不能受一种文学形式的限制。它有本身的规则,每个生命的方式是自然界的一种力的方式。有些人的生命像沉静的湖,有些像白云飘荡的一望无际的天空,有些像丰腴富饶的平原,有些像断断续续的山峰。我觉得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命像一条河,我在本书中前几页就说过──而那条河在某些地段上似乎睡着了,只映出周围的田野跟天边。但它照旧在那里流动、变化;有时这种表面上的静止藏着一道湍急的急流,猛烈的气势要以后遇到阻碍的时候才会显出来。这便是约翰·克利斯朵夫全书中这一卷的形象。等到这条河集聚起长期的力量,把两岸的思想吸收了以后,它将继续它的行程,向汪洋大海进发──我们大家归宿的地方进发。”  这段话是我理解克利斯朵夫的一把钥匙,也是理解生命的行程和意义的一把钥匙。生命像一条河,这是一个并不新鲜的比喻,但当时它深深地打动了我并让我深深地觉得生命确实就是一条河。关键是这条河也许现在冰封着,在某些地段似乎睡着了,但这种表面上的静止却藏着一道湍急的急流,猛烈的气势要以后遇到阻碍的时候才会显出来。罗曼·罗兰给予我这样的启示和鼓励,起码让我在郁闷不舒苦不得志的时候,有了一点自以为是精神力量的东西。当社会在剧烈动荡之后,偶像坍塌、信仰失衡、整个青春时期所建立起来的价值系统产生了动摇而无所适从的时候,罗曼·罗兰所塑造的克利斯朵夫的形象和他所说的这些话,给我以激励,让我仰起头,重新看一看我们头顶的天空。太阳还在明朗朗地照耀着,只不过太阳和风雨雷电同在。不要只看见了风雨雷电就以为太阳不存在了。  以从前我所热爱崇拜的保尔·柯察金和牛虻为革命献身吃苦而毫不诉苦的形象来比较,克利斯多夫更让我感到亲近,而他个人奋斗所面临的一切艰辛困苦,让我更加熟悉,和我自己身边发生的情形格外相似。同保尔·柯察金和牛虻相比,他不是他们那种振臂一呼应者如云的人,不是那种高举红旗、挥舞战刀的人,他的奋斗更具个人色彩,多了许多我以前所批判过的儿女情长,多了许多叹息乃至眼泪,但他让我感到他似乎就生活在我的身边,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有些冰冷的手温、浓重的鼻息和怦怦的心跳。肖复兴书缘(2)巴丹  您青少年时期最喜爱的书籍是什么?  冰心的《寄小读者》、《往事》;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  我喜欢他们的不同寻常的爱心和童心,喜欢他们的孩子视角与心地的细腻真挚,喜欢他们纯朴却诗意的语言。  在读中学的时候,我曾经整本抄录过冰心的《往事》和泰戈尔的《飞鸟集》。他们对于我的影响是终生的,特别是在青春期奠定了我人生的底色。  您为青少年推荐的书是什么?  除了上述四本书外,还有普里什文的《林中水滴》、列纳尔的《胡萝卜须》、乔伊斯的《都柏林人》。  最后一本特别适合高中生读。  您的读书格言是什么?  无论到任何时候,读书对于我们心灵的抚慰作用都是无法泯灭的,它给予我们的温馨和美感,以及善感和敏感,将会让我们一生受用,而不仅仅是为了知识或考试之类那样功利性的目的。  您读书的方法是什么?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子。读书要做笔记,经过自己的手,才能把读到的东西记住并消化、吸收进自己的体内成为自己的血肉与精神。  您读的第一本经典作品是什么?  泰戈尔的《新月集》。  经典是经过岁月淘洗而沉淀下来的。  对您的读书生涯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是谁?  最早应该是我的父亲。那时,他工资不高,家里生活拮据,但他坚持为我买书。我刚刚懂事,他为我买了第一本书,是上海出的《小朋友》杂志,一直买到上小学,改买《儿童时代》,一直买到我上小学四年级,他带我到邮局让我自己选杂志,我买了《少年文艺》。是他由浅入深地带领我走进书的天地,养成我爱好读书的习惯。  您最大的读书心得是什么?  在现实与梦境的撕扯中,在物质与精神的较量中,我常常感到内心会如风干的鱼一样,没有了一点水分,只剩下一身的鱼腥味。这时候,读书和听音乐,是能够替我去去腥的两种最佳方式。  肖复兴在读的一本书  在远离大自然的城市里,我常常读的一本书,是普列什文的《林中水滴》(潘安荣译,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能够带给我大自然最为纯净而清新的呼吸、律动和情感,让我日益被城市繁华所掩饰下的虚伪乃至尔虞我诈、钢筋水泥割裂开的冷冰冰的壁垒森严和隔膜的心,能够得到一份滋润而不至于过早地粗糙老化。肖复兴:孩子读书五戒巴丹  常有人问我是如何指导孩子读书的。这确实是个问题。如今的书不是少,而是多得几近泛滥且鱼龙混杂,而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大多数时间又被繁重而无奈的学习考试所牵走(孩子一般比我们大人都忙),为孩子选择有用又有益的书来读,是每个做家长的都会重视的事情。并非开卷有益,我同意这样的说法,要将这话告诉我们的孩子听。  在我的孩子从读小学到中学12年的读书经历中,我遵循着这样的原则,即我和孩子之间形成的不成文的读书五戒。  一戒时效性的书。我家的新书很多,报纸杂志也很多,一般我不会让孩子看这些东西。即使有好些是专门办给孩子看的杂志,一般也不看。养成了习惯,孩子便也不对这些花花绿绿的东西感兴趣。并不是说这些杂志办得不好,杂志是以杂为主,对于相对清纯一点的孩子,杂便不适合孩子的天性,并且难以吸收消化,同时浪费时间。况且这些时效性的东西很容易让孩子的心不那么单纯,容易随风转,随着流行时髦转,破坏了孩子读书的天籁情境。孩子读书还是需要一点这样的情境的,虽然水至清则无鱼,但水至浑则不仅无鱼,而且可能连孩子都没有了。这些杂志这些书中也有相当不错的东西,一般我是替孩子找出来,经过他自己的认可,然后让孩子贴在或摘抄在本子里。  二戒礼品书。并不是所有的礼品书一律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华而不实的,但是一把剪刀加糨糊、货卖一张皮里面却是浮文弱质的礼品书大量存在。不让孩子上当受骗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不让孩子从小养成崇尚浮华的坏毛病。读书本是一件朴素的事,不是去赴宴或去舞场,不要讲究化妆。将书弄得珠光宝气,将书变成硬壳虫,将书制作得和玩具服装一样,对于孩子是不适合的,就是拿起来读都不方便,孩子的小手拿不动,而将书只当成了书柜里的摆设。  三戒作文辅导类的书。这类书或许也有极个别不错的,但一般是害孩子的。它们最为泛滥而且随便编纂不负责任。它们东拉来一篇西扯过一篇,极尽分门别类之能事,将作文肢解成屠宰生猪般大卸八块,将活生生的生命变成机械式的批量生产,它们瞄准的是孩子和家长的钱包。大量的这类辅导书,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孩子如果长期照它的模式写作文,最容易千篇一律,公式化、模式化,标准的学生腔,将孩子本来的天真天性磨蚀殆尽,将孩子的想像空间萎缩蚕食。  四戒媒体上鼓吹宣传的书。在一个商业社会之中,书作为商品,越发注重炒作,这本是自然之事,无可厚非。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很难一时分辨出来炒作之中的真假优劣。一定要让孩子小心,或者索性让孩子不要接触这种书评所鼓吹的书。我们大人的功夫已经不那么值钱,正在求知的孩子,时间极为宝贵,搭不起这份时间。  五戒卡通书。这种书自有其娱乐和游戏的意义,但终不入流。孩子偶尔翻翻,无妨大局,要是真的迷恋下去,不是好事。对于孩子,读书不能全是为了学习那种功利,游戏本是孩子的天性,读书中增加游戏的色彩是应该的。但这种从国外舶来的卡通书,实在是商业社会的一种产品,是影视文化的变种,长期读它,对文字的消解,对阅读的剥离,只会让孩子随之变得越来越懒惰,越来越不懂得读书。让孩子从小就要渐渐地懂得,读书的苦与乐是相辅相成的,从本质上讲,读书的乐趣在于读书的艰苦之中。读书并不是都如夏天吃冰淇淋一样美滋滋的痛快,有时读书就是一桩苦事情。作为孩子,读书是本分,是天职,不是玩,要付出这种代价,才能将读书化为自己的知识、血液和生命。相关链接:肖铁 肖复华巴丹  肖铁,肖复兴之子,中国作协会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现在美国留学。著有长篇小说《转校生》,散文、小说集《成长的感觉》、《红房子》,与父亲肖复兴合著《三色冰激凌》、《吹着口哨走过来——雕刻时光》。  肖复华,肖复兴之兄。17岁离开北京去到边疆,当修井工、调度、记者、编辑,后上大学读研究生,曾任青海石油文联副主席,现任中国石油文联组联部副部长。已结集出版报告文学集《世界屋脊神曲》、《啊!老三届》(与肖复兴合著),散文集《风会告诉你》。曾获庄重文文学奖。报告文学《当金山的母亲》获青海省首届文学创作奖,《风的呼唤》获《中国作家》二等奖,《大山驮起的丰碑》获全国石油文化大赛金奖。巴丹:禁读文化说巴丹  在我们倡导读书的同时,有哪些书要建议青少年不读?与推荐读书相反,对建议不读的书,名家们表示了相当的踌躇。这里,我们涉及一个敏感话题:禁读文化。  说是开卷有益,但小时候,在父母高高的书架上,总有一些书笼罩着神秘的色彩。当你无法抑制好奇与兴奋去阅读的时候,是不是有着如履薄冰的胆颤?是不是有着如临深渊的恐惧?还是有了新的发现和阅读的飞跃?而作为成人,用既定框架为青少年圈定读物,有没有剥夺他们选择读物的自由?“禁书”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阅读文化?  简言之,“禁书”的理由形形色色,政治、道德、宗教,等等。西方特别是在16世纪,要消除“异端邪说”及“败坏”的文字,才出现“禁书”这个概念。在中国特别是明、清期间,亦出现禁书。不过,大部分在历史上被列为禁书的,反而会名闻天下,而正统的读物,则大量变成陈迹,如笛卡儿的《沉思录》及斯宾诺莎的《伦理学》。被誉为欧洲文学发端的希腊神话《奥德修记》(荷马),在公元前387年、公元35年分别遭删节和禁止。《十日谈》(卜伽丘)所受劫难最多,先后十二次被禁止。1497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该书原稿和已付印部分被付诸一炬。蒙田的《散文集》因为“宽容道德败坏”被禁;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因“有碍道德风化”而被教会禁止。现在,这些书都堂而皇之地摆上了我们的书架。中国四大名著,均曾被列为禁书,如今是文学经典。  前些时候,美国图书馆协会、美国书店协会及美国记者暨作家协会共同筛选出100本在20世纪90年代备受争议的书籍,《顽童流浪记》、《麦田守望者》、引起儿童阅读热潮的《哈利·波特》系列、赫胥黎的《美丽的新世界》,也榜上有名。  据这份禁书的名单,书籍遭禁的条件和范围,也异常复杂,反映了当代的阅读文化。首先,比较明显的是针对那些倡导性自由——特别是带有色情和同性恋内容的书籍。只要是宣扬开放的性观念,或是较为露骨地讲述与“性”有关话题的书籍,都被纳入禁书之列。如麦当娜所撰的《性》,《美国变态人》(American Psycho)便因有性暴虐的狂想内容受禁。  另外,在禁书名单中亦有不少经典的文学作品,如马克·吐温的《顽童流浪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本是极有趣味性的文学作品,成为禁书使人莫名其妙。  可见,在成人指导下的阅读,亦有阅读的硬伤。  那么,读还是不读?开卷有益还是小心中毒?我们的原则是,对于一本被行禁令的书,可以放一放,等一等,待尘埃落定;翻一翻辨一辨,察颜观色;沾少许尝一尝,判断一下味道。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法,然后再决定。等你的心智可以接纳它的时候,等你的智慧可以消化它的时候,或者,等你可以审视、鉴别、质疑、批判的时候,再来读。急什么呢?反正有的是读书时间。贾平凹:读书有福  读书是幸福的,有福的人才读书。  贾平凹读书的信条是:读书万万不能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书约贾平凹巴丹  秦腔,不是唱的,是“吼”的。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上,苦行者惟有放声大吼,才能宣泄郁闷,驱走孤独,给自己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在贾平凹的作品中,尽管文辞平和而富有韵味禅意,却像看似平静的海面底下涌动着激流,平和的文词也难以掩抑西北汉子的壮怀激烈。他并不讳言“我是农民”,他用心血去刻画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在大变革中的农村,其作品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极富于地域风土特色。  写书人同样好读书。贾平凹读书的信条是:读书万万不能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贾平凹简介巴丹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贾平凹:变铅字的时候巴丹  八年前,我在大学发疯似地写着各类形式的文艺作品,夜夜像鸡下蛋一样,焦躁不安地在床上构思。但是稿件源源不断地寄到编辑部,却源源不断地从编辑部退回来了。我恨我无能,更羞于同学们的嘲笑。我不得不给编辑部写信说:稿件不用,就不要退稿了。但我还是要写,我还在写,为了刺激自己,每写成一篇,就去校外的饭馆吃一顿有肉菜的米饭,虽然那时很穷,身上从未有过上一元钱的。  我终有一篇文章变铅字了呢!那时候,已是我学创作一年之后的1973年的6月。那天,我正在学校挖防空洞,刚刚从地道里出来,一位老师说:“你给《群众艺术》写过稿吗?”“没有。”我看着身边的同学,脸红了。“你哄老师了!《一双袜子》是你写的吗?”“这,这……”我是有这么一篇故事稿寄给《群众艺术》杂志的。“贾平凹!编辑部来了人,在系办公室,要见见你哩!”“真的?”我看着老师,看出了他脸上的真情,就 “噢”地一声,飞跑而去了。我跑得很快,口里大叫着,我不知道我是怎样跑过了操场,跑过了马路,跑上了60个楼梯台阶之上的系办公室:我完全像一头麝鹿,为我的香气而发狂了!站在系办公室门口,我却惶惑了,不敢去敲门,不知道那是一位什么人,要说些什么。我拍打着浑身的土,拢着头发,害羞得站在走廊里,把发烫的脸贴着墙壁……但门拉开了,走出一个文文雅雅的人来。“你是?”“我姓贾。”“平凹吗?”“嘿嘿。”此后,我被牵了进去,我一切都迷糊了,谈了些什么,全然不晓得的了,只记得那时很热,汗擦不及,手脚没处去放。  夜里,我失眠了,想,我还行呢,行呢!我恨不得让所有的同学都知道这事,但我又决定,不告诉任何人。我开始构思我的另一篇故事了!从此,我十分注意起《群众艺术》了,整天翻着报纸,查看它的下一月的目录发了没有?但是,第7期目录发了,却没有我的《一双袜子》!我去编辑部查问,回答是:推迟发在8月号了。“哦!”我松了口气,颤巍巍地递上了第二篇故事稿。  过了十天,我又去编辑部了,编辑同志向我祝贺,说第二篇故事稿写得不错,已决定在9 月号发表。我激动得几乎要流眼泪了,一出编辑部大门,就直奔街道饭店去了,我掏光了身上仅有的5角5分钱,买了一盘炒肉片吃了。  8月号刊物出版了,我是去编辑部拿的样本,边走边看,一遍又一遍,末了,还对着太阳照着看了一会。那天太阳很好,街上行人很多,都是笑笑的,我只是想跑,想唱,甚至想像毛驴一样就地打个滚儿。  9月号,我的第二篇故事又出版了,我就觉得我真能写了呢。我相信了我自己,越发发疯似的写下来了。  我写到了今日,已出版了和即将出版的有5本书册,但我常常想起我的《一双袜子》,虽然它只是一个故事,已经不被人理会了,但我怀念它,怀念那时的一片真情。贾平凹书缘巴丹  您的读书方法是什么?  当时上学没有特别系统的读书模式。对于读书做人,基本上每本书都谈到这些东西,在阅读的日常生活中,汲取书的营养。  您青少年时期最喜爱的书籍是什么?  我青少年时期和现在不一样,当时条件比较差,几乎没有书看,最想看的是连环画,就那几本借来借去地看。后来长大了,在一个亲戚家,发现了一本《红楼梦》。那个《红楼梦》是普通本的,看不太懂。当时我上小学,但是我特别喜欢那本书,就偷偷地拿回家去,亲戚找到家来要,说那是别人的,当时很难堪,其实那本书还不是《红楼梦》的全本。  您为青少年推荐的书是什么?  我一般不大喜欢给人推荐书籍,我觉得就是肚子饥了以后多吃一些,肚子饱了以后少吃一些。书籍很多,一般是自己去寻找,适合自己胃口的把它留下来。要大量浏览,浏览过程中就知道自己需要哪些东西了,然后再去精读它。  您的读书格言是什么?  “读书有福”,有福的人才读书,读书是最幸福的事情。当然现在许多人觉得读书是受罪的,但是当你长大走上社会,你就很难有时间安安静静去读书了。  您读的第一本经典作品是什么?  《红楼梦》。  您怎样看待读书与做人的关系?  读书对一个人来讲是特别重要的,人生经验一部分从生活中来,一部分从书本中来,书读得多,对你的人生、心灵健康发展,肯定有好处的。  您怎样辅导自己的子女读书?您对他们读书有要求吗?  一般简单地要求他们,也同时让他们借鉴别人的读书方法。  改变您人生的书是什么?  《红搂梦》、《白洋淀纪事》。当时让我产生了一种创作欲望。后来在学校读了沈从文的书,写作和思路上有转折性的东西。虽然这些事情很偶然,但对我的改变也很大。贾平凹:好读书巴丹  好读书就得受穷。心用在书上,便不投机将广东的服装贩到本市来赚个大价,也不取巧在市东买下肉鸡针注了盐水卖到市西;车架后不会带单位几根铁条几块木板回来做做沙发,饭盒里也不捎工地上的水泥来家修个浴池。钱就是那几张没奖金的工资,还得抠着买涨了价的新书,那就只好穿不悦人目的衣衫,吸让别人发呛的劣烟,吃大路菜,骑没铃的车。但小屋里有四架五架书,色彩之斑斓远胜过所有电器,读书读得了一点新知,几日不吃肉满口中仍有余香。手上何必戴那么重的金银,金银是矿,手铐也是矿嘛!老婆的脸上何必涂那么厚的脂粉,狐狸正是太爱惜它的皮毛,世间才有了打猎的职业! 都说当今贼多,贼若不偷书,贼便是好贼。他若要来,钥匙在门框上放着,要喝水喝水,要看书看书,抽屉的作家证中是夹有两张国库券。但贼不拿,说不定能送一条字条:“你比我还穷? !”300年后这字条还真成了高价文物。其实,说穷也不是穷到要饭,出门还是要带10元钱的,大丈夫嘛,视钱如粪土,它就只能装在鞋壳里头。  好读书就别当官。心谋着书,上厕所都尿不净,裤裆老是湿的,哪里还有时间串上级领导的家去联络感情? 也没有钱,拿什么去走通关关卡卡? 即使当官,有没有整日开会的坐功? 签发的文件上能像在新书上写读后感一样随便? 或许知道在顶头上司面前要如谦谦后生,但懒散惯了,能在拜会时屁股只搭个沙发沿儿?也懂得猪没架子都不长,却怎么戏耍成性突然就严肃了脸面? 谁个要整,要防谁整谁,能做到喜怒不露于色? 何事得方,何事得圆,能控制感情用事? 读书人不反对官,但读书人当不了好官,让猫拉车,车就会拉到床下。那么,住楼就住顶层吧,居高却能望远;看戏就坐后排吧,坐后排看不清戏却看得清看戏的人。不要指望有人来送东西,也不烦有人寻麻烦,出门没人见面笑,也免了有朝一日墙倒众人推。  好读书必然没个好身体。一是没钱买蜂王浆,用脑过度头发稀落,吃咸菜牙齿好肠胃虚寒;二是没权住大房间,和孩子争一张书桌,心绪浮躁易患肝炎;三是没时间,白日上班,晚上熬夜,免不了神经衰弱。但读书人上厕所时间长,那不是干肠,是在蹲坑读书;读书人最能忍受老婆的嘟囔,也不是脾性好,是读书入了迷两耳如塞。吃饭读书,筷子常会把烟灰缸的烟头送到口里,但不易得脚气病,因为读书时最习惯抠脚丫子。可怜都是蜘蛛般的体形,都是金鱼似的肿眼,没个倾国倾城貌,只有多愁多病身。读书人的病有治其病的药,药不在“本草”而直接是书,一是得本性酷好之书,二是得急需之书,三是得未见之书。但这药医生常不用,有了病就让住院,住院也好,总算有了囫囵时间读书了。所以,约伙打架,不必寻读书人,那鸡爪似的手没四两力;要欺负也不必对读书人,老虎吃鸡不是山中王。读书人性缓,要急急不了他,心又大,要气气不着,要让读书人死,其实很简单,给他些樟脑丸,因为他们是书虫。  说了许多好读书的坏处,当然坏处还多,譬如好读书不是好丈夫,好读书没有好人缘,好读书性情古怪。但是,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说到这儿,有人在骂:瞧,这就是读书人的酸劲了,为什么不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呢?真是阿Q精神喽!这骂得好,能骂出个阿Q来,便证明你在读书了,不读书怎么会知道鲁迅先生曾写过个阿Q呢?! 因此还是好读书者好。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5
正序
倒序
阅读改变人生
阅读改变人生-2
阅读改变人生-3
阅读改变人生-4
阅读改变人生-5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阅读改变人生
阅读改变人生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