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玛莉·巴菲特、大卫·克拉克《巴菲特之道》-2

热爱自己工作的人,必能在所属领域出人头地,因为他们热爱过程远多于金钱。有趣的是,财富通常随着热情而来。如果你爱钱胜过你的工作,通常都会做得很不愉快,赚到的钱也会比从事自己原本喜爱的工作少很多。若你热爱自己的工作,工作就会充满乐趣,而不单单只是糊口的工具而已。巴菲特经常说,他热爱自己的工作,甚至愿意付钱来从事这份事业。不过他没这个必要。因为这份他心爱的工作已为他带来了可观的财富。规则一:绝对不可以赔钱。规则二:千万别忘了规则一。致富的奥秘就是让你的钱利滚利,而且起始金额越大越好。举个例子:100 000美元以15%的年利率持续增长20年,将在第20年变成1 636 653美元,这将带给你1 536 653美元的利润。但是,假如你一开始就只投1万美元,少投了9万美元,那么你的投资在第20年只能增长到163 665美元,盈利153 665美元。这个数字小多了。你损失的钱越多,你未来的盈利受到的冲击就越大。这是巴菲特从未忘记过的事。这也是他在成为千万富翁后仍然开了很长时间老甲壳虫的原因。我在11岁的时候,做了生平的第一笔投资。在那之前,我都在虚掷生命。及早找到人生的目标是一件好事,但就投资领域来说,越早开始并不见得越能发挥复利的神奇力量。年轻的时候并不适合孤注一掷的豪赌。你有的是时间,可以靠着明智的投资去致富。巴菲特11岁时买了一家名为“都市服务”(Ciity Services)的石油公司股票。那时候他以38美元买入3股,却眼睁睁地看着股价跌到27美元。他按捺住心中的不安,等到股价回升到40美元时便出手。可是没有多久,股价却冲到每股200美元!这是他在投资这个领域学到的第一个教训——耐心等待的重要性。只要选对股票,幸运总会降临在耐心等待的人身上。最大的个人财富不是由50家公司的投资组合构筑的,而是那些能鉴别出色行业的人创造的。如果你对美国的超级富豪家族做一个调查,就会发现他们的财富都是建立在一个独特的行业上。赫斯特(Hearst)家族是在出版业,沃尔顿(Walton)家族在零售业,里格利(Wrigley)家族在口香糖业,玛尔斯(Mars)家族在糖果业,盖茨家族在软件业,还有库尔斯(Coors)家族在酿造业。名单很长很长,而且几乎无一例外。每当这些家族离开使他们变得如此富有的行业时,他们就会以亏损告终,就像可口可乐进军电影业那样。巴菲特成功的关键是他能够准确地鉴别出一个出色行业的经济特性,这个行业有持续的竞争优势,而这种优势在消费者的意识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想到口香糖,你就会想到箭牌,想到超市连锁店就会想到沃尔玛。而想到冰啤,你就会想到百威。这种高高在上的地位创造了他们的经济实力。巴菲特知道,有时股票市场的短视本质大大低估了这些出色行业,当这种情况出现时,他就开始把能买的股票都买了,而且都是在华尔街对它们不屑一顾时买的。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是美国最佳行业的集成,这些行业赚钱能力都很强。金钱无法让你买到快乐。巴菲特从来不把快乐和财富混为一谈。他至今依然跟高中死党混在一块儿,而且还住在从小长大的社区里。金钱并不会改变他的为人。曾有一群大学生问他成功的意义。他说,如愿获得所爱之人的爱,就是成功。纵然你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但若没有家人和朋友的爱,那你仍是全世界最贫穷的人。良好的声誉需要多年的时间才能建立,但却可能在5分钟内毁于一旦。只要想到这一点,你一定会更加谨慎。一次愚蠢的行为以及由之带来的恶名,可以立刻摧毁用一生构筑起的信誉。最好不要明知是错还去做,因为一旦东窗事发,那么你付出的代价可能会超出你所能承担的。这是巴菲特从自己的子女儿时起就教导他们的信条。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爆发会计丑闻时,巴菲特对麾下管理者说:“眼下对保险行业的调查。印证了我每两年一次的备忘录的重要性:伯克希尔赔得起钱,甚至是很多钱;但是它赔不起信誉,甚至是一点点信誉……而且从长远来看我们会获得任何应得的信誉。”走正道就可以赚很多钱,大可不必去走歪门邪道。华尔街到处是倒下的巨人,贪婪使他们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为钱结婚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个坏主意,如果你已经很富有还这么做,那更是犯傻。巴菲特知道,如果是为了钱结婚,你就会想尽办法搜刮每一分钱。而如果你已经很有钱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为了爱情结婚,钞票以后再赚不就好了?巴菲特和他的太太苏西就是如此——他们相知相惜,然后一块打天下。而且夫妻一块赚钱,关系通常会更加紧密,婚姻可以维系得更久。就算婚姻破裂,他们也还有一大堆钞票可以好好地争(巴菲特不愿对离婚提供任何建议)。用不着什么惊人之举,照样可以有惊人的成果。身为投资者,不要妄想一夜暴富,只要坚持,最后还是有可能获得财富的。巴菲特每年的目标投资收益率是20%,而不是200%。如果以10美元投资20年,每年的投资收益率为20%,那最后你会坐拥380万美元的财富;如果你投资30年,最后累积的财富则是2 370万美元。就像在球赛中,靠长传得分并不容易,扎扎实实地一步步传球更有可能赢得比赛。许多投资者希望每年的投资收益率高达100%,结果就会做出许多错误的决定;可是如果着眼于企业的长期经济价值,每年便能轻松达到20%的投资收益率。股票其实就是公司一小部分的股权。巴菲特总是把股票视为一家公司的一小部分股权,以便判断付出的价格是否合理,可是一般投资者通常会忘记这一点。巴菲特会把股价乘以已发行股份,然后思考若以这个价格买下整家公司是否划算?如果价格过高,那么就算是只买一股也不划算。若能这样想,你就不会在股市牛市时盲目地跟着投机商买入股票,因为那些热门股的股价很少是合理的,用这样的价格买一家公司绝对不划算。从某个角度来说,金钱可为人生创造比较多的乐趣;但你所受到的爱戴或你的身体健康,都不会因为财富而改变。其实,钱太多可能会为你的人生带来很多不幸。子女可能自认未来将继承大笔遗产而终日无所事事,自然也无法从工作中建立自信,只会恶毒地希望你早点西归。如果你非常有钱,身边就可能围绕着只会拍马屁的小人,尽说些谎言让你自以为不可一世。而且,当你坐拥这些财富时,可能整天只会想着如何提防着佣人、律师、会计师和经纪人从你身上赚钱,而不是怎样发挥胆识,凭着这样的财富为人生开创一番新的面貌。巴菲特深信,继承巨额财富的子女往往会虚掷人生;这些靠着前人庇荫的贵公子对社会也没有好处,实干的精英分子才有助于推动国家的繁荣。鉴于此,为了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巴菲特将投资累积的370亿美元财富捐给慈善机构,希望借此让这种高尚情操深植于世界各地富人的心中。因为我是商人,所以我是个不错的投资者;也因为我是个投资者,使我成为一个不错的商人。精明的商人知道怎样判断公司的好坏;精明的投资者则能分辨股价过低还是过高。所以,想要精通投资之道,你必须像个商人,懂得分辨一个企业的好坏;当你收购一家公司时,也得像个精明的投资者,能够分辨股价是否过高。只要具备这两者的特质,你就能赚进10亿美元。说起来很简单,但其实很难。巴菲特早期其实并不在乎投资标的的产品,只在意公司财务方面的历史资料。他的恩师格雷厄姆深信,财务数字就能反映出所有必须知道的信息。格雷厄姆并未区分出长期经济前景不好的纺织类等期货商品,以及长期看俏的可口可乐等消费性垄断商品。但后来巴菲特积极介人某家岌岌可危的期货商品公司之后,随即发现消费性垄断类型的公司才具备竞争优势,而且效益也比较突出。格雷厄姆只要股价够低就会买入,巴菲特则只买具竞争优势的消费性垄新型商品企业,也无需等股价降得够低时才买入。他要的是合理的价格,只要股票持有的时间够久,就能为他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益。适当的性格取向加上适当的智慧架构,就能做出合理的行动。巴菲特总是说,能做出好投资的性格取向,就是在投资大众心存恐惧时贪婪买入,而在一场贪婪抢进时心存畏惧。再配合专注于企业长期经济表现的投资理念。就是他成功投资的秘诀。当投资大众心存畏惧时大举买入绩优股,并在大家疯狂抢购时远离市场,这样一来,你便能掌握出击的时机——当投资大众在恐惧的情绪中抛售持股时,就是你进入的时候;当大家贪婪地追捧股票时,就千万不要进入。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曾两度因为股价飙高而彻底退出股市。第一次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第二次则是在90年代末,在这两次牛市之后股价暴跌,巴菲特的及时抽身让他得以免受其害。而且,这两次都让他手上握有充沛的资金,可以趁着股价跌到谷底时大举买入。你知道人们会有贪婪、恐俱和愚蠢的行为,只是不知道出现的时间。巴菲特知道,投资者有时候会疯狂追捧并高估某些股票的价值,也会因过度恐惧而大幅低估股票的价值。他明白这种情形会发生,只是不知道何时会出现,而当这些恐惧和愚蠢行为造成股价狂跌时,他已做好万全的准备逢低买入。别贪心,要静待恐惧与愚蠢的行为为你创造出机会。聪明的投资者都是这样赚钱的。巴菲特于1990年银行股大跌期间买入富国银行的股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当时投资者都担心许多银行会因为房地产呆账【又称坏账,为应收款无法收回的部分。——编者注】问题而破产,所以没有人想买银行股,巴菲特却选了一家他认为管理最好、品质最佳,足以抵挡这波金融风暴的公司,投资了大约2.89亿美元。在8年之内,这笔投资增值了一倍以上。华尔街需要活络的交易才能赚钱;而你得稳定如山才能致富。华尔街的游戏规则是设法控制你的资产,赚取你的佣金。股票经纪人用各种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会用利率升降、企业盈利报告的好坏,以及每一份他们看到的分析报告来说服你进行交易;甚至总统大选的结果,也可作为建议你交易的理由。只要有交易,他们就能抽佣金,所以只要你心甘情愿,他们当然很乐意赚你的钱。想要在股票市场赚钱,你得选一家优秀的企业,以合理(或是低于合理)的价格买入该公司股票,然后长期持有,这样才能让公司的盈利带动其基本价值的增长。从比尔·盖茨到巴菲特,超级巨富都是这样致富的。盖茨只投资一只股票,巴菲特则只投资半打股票。这种投资态度真的有效。各位只要看看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豪即可领悟这个道理。如果这样你还不相信,不妨去问问30年前奥马哈一百多个把所有身家财产都拿来投资伯克希尔·哈撒韦这家公司的人,现在他们每个人的财产都超过5 000万美元。某些行业的精英,如优秀的运动员或明星,会觉得自己可以告诉社会大众该怎样过日子。我对这种人总是充满怀疑。如果自认很会赚钱,就可以对每个议题提出比别人更好的建议——这种想法真是疯狂。这番话其实还是说明了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只投资自己了解、属于他竞争优势圈内的公司。在竞争优势圈范围外的企业,他不会投资,也不会给予建议。这或许就是他看起来总是聪明绝顶的秘诀——谨守擅长的领域。这番话也是指那些愚蠢而令人厌恶的有钱人,以为金钱就能让他们什么都懂。布朗金太太(Rose Blumkin)生前是个文盲,但她去世时比华尔街上大多数哈佛毕业的金融巨子还要富有。她虽然不识字,却深谙家具买卖的盈利之道。其实,我在奥马哈跟她买家具,请她送我到我旧金山的家中,比在旧金山当地采购还要便宜。我问她卖得如此便宜怎么还能赚钱?她说,秘诀就在采购。她只要能够压低采购价格,自然能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出售,而且还能保证盈利。她的采购成本为何总是那么低?因为她的竞争对手是开期票付款,得付全额的价格;她则以现金付款,而且大批量采购,所以总是能够谈到很大的折扣。她也拥有自己的大楼,所以无需支付房租,这样一来,成本就更低了。没错,她的确不识字,不过天啊!她真的很会数钞票。坚守擅长的领域,就绝对不会出错,而且就算不识字,还是可能成为富豪。只买你乐意长期持有的股票,而且要假设未来10年股市都休市。巴菲特和一群格雷厄姆的信徒每隔一年就会聚在一起,讨论格雷厄姆的投资哲学与相关话题。他们经常问彼此一个概念上的问题:“如果你必须把所有的资金投资在一只股票上,然后到无人岛上避居10年。你会投资哪一只股票?”同一个问题的不同问法是:“如果股市未来10年都休市,那么现在有哪一只股票是你可以安心买入的?”这样的问题可以让你摆脱短视近利的思考,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前景。当你开始思考未来的长期发展,便会开始注重企业的品质以及长期经济本质。这样一来,你就会问:公司产品是否具备历久弥新的竞争优势?若是,就代表高盈利,工厂、设备和产品永远不会过时,自然也就无需更新,所以研发成本也很低。低成木就代表高毛利,高毛利就代表能赚更多钱。在1982年,巴菲特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大都会公司。2006年,他的答案可能是可口可乐公司,如果他能用低于20的市盈率买入。只要这些股票能让他致富,巴菲特就算待在无人岛上也无所谓。如果市场很有效率的话,我早就成了在街上拿着杯子讨钱的流浪汉。有一派投资理论者主张股市是有效率的,股价可以充分反映当日消息影响之下的公司价值。从短期观点来看,股市确实具有相当的效率,但由短期观点所创造的效率,往往会造成长期观点下的错误价格。也就是说,从长期观点来着,股市往往是缺乏效率的。巴菲特以他对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投资为例,说明市场的无效率。1973年,华盛顿邮报公司拥有(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Newsweek)以及4家电视台,总值保守估计高达5亿美元——但股市却将该公司的价值估为1亿美元。为什么会这么便宜?因为从短期的观点来看,华尔街认为该公司在未来一年内不会有什么表现,事实上的确没错。可是从长期来看,这却是一只惊人的股票,而且巴菲特一买就是1 000万美元。这笔投资在30年之后价值高达15亿美元。各位要记住的是,短期的效率往往会造成长期的无效率,你可以利用这种现象让自己成为超级富豪。对我来说,股市根本不存在。那不过是个可以观察愚蠢行为的地方。华尔街总是在谈股市的涨跌以及他们预测未来走势的能力。巴菲特根本不关心市场走势,短视近利的大型共同基金选股人是否做出蠢事(从长期观点来看),才是他所关心的。为了深入了解,巴菲特会读《华尔街日报》,因为里面对这类股市中短视近利的愚蠢行为都有很详尽的报导。我认为,把频繁从事交易的机构称为“投资者”,就像把经常搞一夜情的人称为浪漫的人一样。共同基金与避险基金【也称对冲基金——其投资目的在于尽力规避风险以得到高回报。——编者注】的疯狂交易是无止境的。他们会因为利率下降25%而买入股票,一个月后却因为利率上升25%而把同一批股票抛出。他们采取的是“动量投资法”(momentum investing)策略,也就是在股价急速上升时买入,然后在快速下跌时卖出。只要公司盈利稍有减少,他们就会抛售股票。如果盈利稍有起色,他们就会买入。若有战争的阴影,他们就会抛售;一有和平的迹象,便会买入。他们这么做全是为了成为年度最成功基金,这样的荣誉能为他们带来好几百万的资金。投资大众是非常短视近利的,只要有一季度效益不尽理想,他们就会转战其他基金。这不叫投资,而是以投资为名进行的投机行为。投资是买下一部分公司股权,然后看着公司成长;投机则是以股价短期走势作为赌注。投资会让你成为超级富豪,但投机则会让帮你掷般子的基金经理人成为超级富豪。我认识的亿万富翁,财富只会突显他们的本性。如果他们在发财之前就是个混蛋,那么现在只是个拥有10亿美元的混蛋。财富只会让你突显本性。如果你本来就是个仁慈慷慨的人,那么有钱之后,你会更加乐善好施。可是如果你本来就很小气、一毛不拔,那么发财之后还是会一样吝啬。你们只要想想小气财神埃比尼泽(Ebenezer Scrooge)【是一出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剧,描写一个吝啬刻薄的守财奴埃比尼泽,在一夜之间被络绎不绝的灵异经历所救赎的过程。——编者注】就会明白了。不过,埃比尼泽也是碰到他的鬼友之后才想通的。到头来,不管有没有钱,好人终究是好人——不过本性良善与否才是重点,而不是有没有钱。3、巴菲特的经营之道——诚信与负责巴菲特不仅是投资艺术家,同时也是管理艺术家。正因其高超的管理艺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不仅成功地完成了从纺织业向保险业的转型,而且通过一系列的收购行为,发展成为一家拥有报纸、糖果、家具、珠宝、出版、吸尘器以及制造与销省的控股公司。”巴菲特认为管理需要实践,“你永远无法向鱼解释清楚在陆上行走的感觉,与其空谈,还不如让它在陆上实际体验一天。”当有人向巴菲特咨询在大学里应该主修什么课程时,他明确地回答:“会计——那是商业的语言。”你永远无法向鱼解释清楚在陆上行走的感觉,与其空谈,还不如让它在陆上实际体验一天。企业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军队里有人这样说:在对方反击之前,一切不过是一场游戏而已。企业界也是如此。学术研究和管理实践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例如处理制造厂商的问题、维系客户关系等事务。巴菲特看重成熟和经验,而不是年轻与热情,这也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能够日进斗金的原因。只有退潮之后,你才会知道谁在裸泳。创造性会计【英文是——Creative acounting,也译为寻机性会计。创造性会计是指通过包装或粉饰公司财务报表以求达到某种目的的会计处理方式不同于做假帐,其本身并非违法行为,但使得公司财务报表信息严重失实。它是一种在不违背会计准则和有关会计法规的条件下,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有意识地选择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的活动。——编者注】让许多企业成为华尔街的宠儿,可是如果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账,在市场的热情和幻觉消退后,剩下的不过是个空头银行账户和破产申请书。能源巨头安然就是如此,当市场的热情退去之后,我们终于看到赤裸裸的皇帝。问题是如何在退潮之前,就找出裸泳的人。真正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不会在某天早晨起床时才做出决定:“今天我要削减成本。”就像他不会在某天起床后,才忽然决定要开始呼吸一样。人不能等到染病之后才去接种疫苗。而在商界,大多数企业却是采取事后反应的管理方式。巴菲特奉行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即在问题形成之前就要解决掉它。如果你从一开始就有意识控制成本,当面临困境时,公司就有潜能渡过难关,而当发展顺利时,企业就会创造更多利润。巴菲特认为言教不如身教,他在伯克希尔·哈撒韦总部只雇用17名员工。如果你看到媒体报导某家公司正在研究削减成本的计划,你便会了解,这家公司的管理层并未从一开始就做好成本管控的工作。对这样的公司,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你觉得这样的公司能为股东赚钱吗?如果你打高尔夫球每次都一杆进洞,那你可能没多久就不会想打了。有挑战性的工作是充满乐趣的,而且有助于提升自信、激发创意,并能吸引最优秀的人才。缺乏挑战性的工作是无趣的,会使员工的信心低落,也只能吸引那些不积极的员工。可是,有挑战就会有风险。在商界,当挑战出现时,势必要做出决择,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这就是决策的根本,也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巴菲特发现,公司如果想要吸引勇于迎接挑战的优秀人才,就得打造一个允许他们犯错的工作环境,然后成功便会随之到来。无法长久持续的事情终有一天会结束。一只迅速上涨,并且没有停下来的苗头的股票,当公司的实际价值无法支撑市场的期望时,股价势必会在触顶后直线滑落。现在大多数表现得有声有色的公司,日后都可能有失色的一天。事情一直在改变——只是早晚的问题。马鞭在美国曾拥有很大的市场,录像机也曾掀起热潮,而打字机的销售和维修也在市场里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现在,这些商品却成了毫无经济前景的明日黄花。万事万物都有尽头,除了盯紧眼前,还要看得更远。巴菲特投资的企业当中,也有一些已经关门大吉或受到重创:布鲁奇普公司(Blue Chip Stamps)已经彻底消失,世界百科全书(World Book Encyclopedia)正在逐渐消逝,这两家公司错估了大环境的变化,无法在市场上立足,就是最好的例证。就算是天才,也会误判前方的道路。只要一家公司的经济基本情况不佳,管理者的声誉再怎么卓越,都无法挽回公司的名声。优秀企业的经济状况通常极佳,就算碰到问题,也有足够的资金可以东山再起。而平庸的企业就没有这样的本事,由于本身经济状况不佳,就算管理者再厉害都无力回天。卓越的企业通常储备充裕的现金,没有什么债务,就算碰到问题或经济走下坡路时,都有足够的本钱可以脱困。但平庸的企业则经常是债务缠身、现金周转紧张,一旦碰到困境,只能拆东墙补西墙,结果会衍生更多的问题。这种公司就算经营得再有声有色,经济状况的疲弱终究会拖垮公司。会计是商业语言。一家公司可以用许多方式说明自身经营状况,但是无论怎么说,到头来还是要回归到会计语言。巴菲特有个合伙人的女儿问,在大学该主修哪门课程,他回答说:“会计——那是商业的语言。”想看懂企业的财务报表,你就得知道怎样解读数字,所以你得学好会计这门学问。如果连计分卡都看不懂,自然无法计分,也无从判断哪些公司才是值得投资的佼佼者。东山再起没那么简单。许多公司的股价看似很便宜,不过它的经济状况却也很差。巴菲特要的是体制健全、股价合理的公司,如果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股价又低廉,那就更理想了(这种情形可不多见)。体制差的企业不管你花多少钱来买,都无法改变体制差的事实。股票价格固然会变,可是企业的根本特质通常是不会变的。好企业终究还是优秀的;差的公司,怎么样都是平庸的。差的公司不可能变好,青蛙变王子毕竟只是童话故事。虽然许多企业总裁自信有本事带领公司东山再起,可是他们吻过的青蛙里,95%都还是青蛙——剩下的那5%很可能原本就不是青蛙。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应该将精力和资本花在经济体制不错、股价合理的公司上;公司体制如果不佳,就算股价降得再低也是枉然。巴菲特自己就吻过不少青蛙,根据他切身的经验,滋味实在是不怎么样。企业如果表现良好,股价自然也会水涨船高。在股市里,如果企业长期绩效卓著,公司价值的成长迟早会反映在股价上,而这正是巴菲特所期待的市场现象。同样的道理,如果企业长期表现并不好,股价也会反映其价值而随之下跌。所以不论股价是涨是跌,最终都会随着公司的长期价值进行修正。网络股在当初牛市时飙涨,可是当这类公司无法长期持续盈利时,股价便直线下挫。而许多绩优企业虽然股价一时受到沉重打击,可是当市场一旦发现其盈利能力依然稳健时,股价就会立刻回升。 如果你是趁着股价陷入谷底时逢低买入,那你最好确定该公司的长期经济体制依然良好。如果是,而且公司长期的表现还不错的话,那么股价也会回升。因为公司绩效必须要好,股价才会回升;而绩效要好,公司体制良好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巴菲特当初买入华盛顿邮报公司、可口可乐、迪士尼、美国运通、通用食品,以及富国银行等股票时,股价下跌可能是因为企业暂时遇到困难、市场不景气,或遭遇熊市,但是公司的经济体制还依然保持良好。当股市重新评估这些公司时,每只股票都出现极为喜人的涨势。在企业中,糟糕的运营加上混乱的管理,结果常常是一笔胡涂账。如果公司的经营状况不好。管理又混乱,账务上一定也会是一塌糊涂,存在漏洞。找到问题其实很容易——只要把某项成本列为对某家公司的投资,然后让那家公司支付你一笔高于投资金额的费用,再把这笔费用列为收益。只要像这样在会计账上挪一娜,公司成本就会降低,收益则会提高。如此一来,不只能获得股东和华尔街的赞赏,公司股价也随之窜升,而你也会得到好几百万美元的丰厚红利,甚至获得和公司总裁共进午餐的机会。只要想想安然之类的企业,你就会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有些企业需要庞大的资本才能使业绩成长,有些则不需要。这两者的差别可大了。巴菲特的选股与长期持股策略有一个大秘诀:如果你选择的公司需要庞大资本才能使业绩成长,那么你的股票价值将不可能大幅增长。这是因为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这种公司光是为了生存,就必须经常为资金所困。如果每隔5年就得花好几十亿美元来重新设计产品组合,这些钱就无法用在拓展业务、收购新公司,或是回购股票上。如果公司无需大量资金注入,业绩也能顺利成长,便可以把充裕的资金用在这些事情上面,这样将能增加每股收益,进而提升股价。这也是为什么箭牌、可口可乐之类的企业比通用汽车或英特尔更受巴菲特青睐的原因。箭牌、可口可乐之类的公司永远不需要花好几十亿美元重新设计产品,或更换工厂的机器设备,所以具备充裕的资金可以回购股票。通用汽车和英特尔却经常得耗费好几十亿美元的资金去设计新的产品和更换机器,若不如此,便会在激烈的竞争之中败下阵来。如果企业需要庞大的资本才能成长,那它们的股票就绝对不会让你致富;如果公司无需大量资金也能顺利成长,那么投资它们的股票绝对不会害你惨赔。一家经营困难的企业,问题迟早会接踵而至——厨房里的蟑螂绝对不止一只。一家经营不佳的企业,就像一艘毫无目的在海上漂流的船,不适合作为长期投资标的。市场激烈竞争的本质使这种公司利润微薄,必须不断升级工厂设备才能保持竞争力。而如果产品必须不断推陈出新才跟得上竞争对手的脚步,那么研发所需的庞大费用也是个问题。例如,某家汽车制造商决定调整产品线,得耗资数十亿美元调整机器设备,如果错误判断市场走势,就可能造成公司破产倒闭。这笔庞大的资金其实可以用在增加收益上,例如:拓展业务、收购新公司,或是回购股票。面对利润和收入持续双低的危机,公司不得不经常削减成本。如果再考虑到海外劳工的竞争压力,你会发现这种公司的运营已陷入困境。当你在考虑长期投资标的时,千万要对这类公司敬而远之。这类公司的股价再低,巴菲特也避之唯恐不及。当股市下跌时。你轻易地将好东西打折变卖,但是一旦市场向上,再想买回来,难上加难。舒洁(kleenex)、丹碧斯(Tampax)卫生棉条、士力架(Snickers)、箭牌、迪士尼以及可口可乐等品牌,在消费者心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当你有特定的需求时,自然会想到这些品牌,对这些产品的期望也会特别高。由于这些产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期待,因此制造商可以收取较高的售价。想要建立如此傲人的地位,制造商可得耗资好几百万美元才办得到。可是如果制造商以提高公司收益之名而降低产品品质,他们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可能从此一落千丈。这样的情形我们都碰到过——曾有某个我们喜欢的品牌,在制造商降价也降低品质之后,我们就不再使用该产品了。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对产品的负面体验会在消费者心中留下印象,制造商就很难再恢复以往的地位了。顾问常会建议企业总裁多做些并购交易,总裁的反应通常会像青少年听到父亲鼓励他们有正常的性生活一样。不过这并不是他需要的。影响深远的法国数学家和哲学家柏莱斯·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1622,是17世纪最卓越的数理科掌家之一,他对于近代初期的理论科学和实验科掌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编者注】曾说过:“无法独处是人类所有苦难的症结。”企业总裁就是不甘寂寞,他们总是喜欢从事交易。这种行为特别受华尔街欢迎,还造成了一种他们确实做了很多事情的假象,以证明他们的超高薪水不是白拿的。而且,与其花力气去解决旧有的问题,还不如去做些新的交易,制造一些新问题。面对企业界这种并购风潮,巴菲特自有解决之道:他只青睐具备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这类企业股票投资收益率高、盈利能力强并且稳定,具备良好的经济状况。至于股票投资收益率低、盈利不稳定的企业,在巴菲特眼里,则属于“普通型”的公司。由于大多数企业都是属于后者,因此要找出不属于后者的投资标的并不难。巴菲特只要一发现具备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十分钟之内就会采取行动——这可是完全出于直觉的反应。对一位企业总裁,诚实是金。总裁若是误导大众,迟早也会误导自己。能坦白承认错误的总裁,能够汲取教训;如果他总是把自己的过错推到别人身上,那么他很可能也在其他重要的事情上自欺欺人,更可能从来没有对股东说过实话。会计方面的事务尤其是如此——只要动过在数字上做手脚的念头,最后一定会想在所有的数字上做手脚。诚如巴菲特所说:“如果经理人总是承诺‘一定会达成目标’,迟早会为情势所逼做假账。”这是要坐牢的。但最悲哀的是,通常都是要等到股东的投资以及员工的退休金都已付诸流水时,他们做的假账才会被人发现。不值得去做的事情,自然也不值得努力去做好。有些企业经济价值不高,盈利的前景也非常渺茫,但还是有人花多年的时间辛苦经营。何苦去做这种没有前途的事呢?投资这样的企业是赚不了钱的,又何必去精益求精呢?如果你发现自己正在这艘船上,就应该立刻下船,换一艘可以让你驶向财富的船。而不是努力成为这艘慢船的船长,在财富的江洋大海上迷航。这是巴菲特亲身的经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纺织业务便是如此。无论他们多么精通这项业务,有多么惊人的创新,投入多少资本,结果还是一样——竞争对手在海外制造纺织品的成本,比他们在美国生产的更低。巴菲特后来觉得这个生意不值得继续下去,于是便忍痛结束了这项生意。跟品质败坏的人是谈不成什么好生意的。坏蛋就是坏蛋。跟坏蛋绝对不可能谈成什么好生意。这世界上心术纯正的好人多得是,犯不着去跟坏人搅和。在谈判桌上,如果你心里还存有这个疑问:“我能信任这个家伙吗?”那我奉劝你赶紧离开,去找家诚实的公司合作。你可不想从飞机跳下后,才担心降落伞到底会不会开吧?同样的道理,你也不会希望都要签字一起合作时,还在怀疑合作伙伴的诚信。如果你现在就不能相信他们,日后还是一样不会信赖他们。所以,根本就不要相信他们。巴菲特在担任所罗门兄弟公司董事时,对这个道理就有非常深刻的体会。所罗门兄弟的投资银行家不顾巴菲特的劝阻,执意要和媒体巨擘罗伯特·麦克斯威尔(Robert Maxwell)做生意。可是这号人物的财务状况极差。甚至有人称他为“跳票捷克佬”(Bouncing Czech)。麦克斯威尔在西班牙大加那利岛附近落水丧生之后,所罗门兄弟损失惨重,为了追回他们的资金而弄得焦头烂额。这个道理很简单:诚信的人会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而虚伪的人可就靠不住了。最好别把这两种人搞混了。合约一签就覆水难收,所以在签字之前三思而行。巴菲特知道,合约只要一签字就会生效,那时候再思考这桩生意到底好不好已经没有意义了,所以签字之前一定要三思而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因为当一纸合约摆在眼前,我们为了着急成交,往往会把合理推论抛到九霄云外。在签署合同之前,请考虑所有可能出错的环节——因为这些环节确实经常都会存在问题。良好的意愿并不会消除可预见的烦恼。所以在做决定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这样做可以防止你因为仓促签字而惹来的不必要的烦恼。巴菲特收购奥马哈的内布拉斯加家具卖场(Nebraska Furniture Mart)时,忘了跟当时已经89岁高龄的创始人布朗金女士签署非竞争条款(non-compete clause)【即员工离职后,在某段约定的期间内不得从事与原公司直接竞争的工作。——编者注】。几年之后。这位老太太却因为看不惯这家店的经营方式,一气之下干脆在对面开了一家新的家具店,抢走了内布拉斯加家具卖场许多生意。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巴菲特苦撑几年之后,终于决定让步,同意以500万美元的高价收购了新公司。这一回,他坚持要她签署非竞争条款,幸好他这么做了,因为布朗金老太太在这一行一直做到103岁她去世。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一旦成为积习,要改就难了。巴菲特这句话是引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名言,用来描述企业界也非常恰当——有些坏习惯平时看不出来,等到人们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譬如,许多企业陷入危机之后会大砍成本,可是成本是平常就应该注意的大事,不能等到大难临头时才急着节省开支。公司在资金充裕时就过度支出,那么在公司遇到危急时就可能无力回天。其实,这种自欺欺人的态度,也代表企业管理上本来就存在过度支出的问题。你要保持警觉,注意自己有哪些坏习惯,以免要改时已无能为力。如果不满意目前前进的方向,你就应该立刻改变,而不是等到船只即将在危机之海覆没时才这么做。巴菲特于20世纪50和60年代初在投资界大有斩获,便是受到格雷厄姆投资策略的启发——他主张,不用管公司的长期经济价值如何,只要股价大跌就可以逢低买入。可是“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巴菲特遵守这套策略太久,到70年代末期才大梦初醒,发现格雷厄姆这套投资策略已经过时,于是立刻调整策略——用合理价格买入优秀公司股票,然后长期持有,让该公司的价值自己增值。他靠着以前那套策略赚到好几百万美元,但新的这一套却为他赚进数十亿美元。在竞价中,输的一方反而是高明的。在竞价中,价格会在双方喊价中不断攀升,这意味着投资收益会逐渐缩小。价格升得越高,生意就越不划算。如果价格升得太高,反而会赔本。问题出在当人们喊价时,竞争的心态会蒙蔽理性。自尊心强的企业总裁,最后可能会用股东的钱付出天价——花别人的钱,付高价很容易,但没有人能靠付高价而致富。在零售业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采购的价格低于竞争对手,便可以压低售价,打败对手,而且还保有相当的利润。内布拉斯加家具卖场便是采用这种商业模式。他们以现金向批发商大量采购(通常是买下整个月的生产量),因此能谈到比用期票方式进货的竞争对手低很多的价格。也因此,内布拉斯加家具卖场能压低售价,吸引更多顾客,同时还能维持优厚的利润。他们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一开始就能压低成本。售价通常没有成本来得重要,在零售业尤其如此。如果他们需要我的协助才能管理公司的话,那我们双方的问题就大了。擅长投资并不表示擅长管理,有才干与有眼光也不一样。厉害的投资者必须能慧眼识英雄,就像足球教练得具备发掘优秀球员的眼光一样。巴菲特知道该找什么样的经理人,但他本身并不擅长于公司的经营。你得非常清楚自己和别人具有哪些能力,并且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这才是成功经营事业的关键。巴菲特表示,他收购的企业之所以能够有所成长,秘诀在于他能以合理的价格收购原本就拥有能干的管理人才的绩优企业,之后便放手让管理层去经营。看看这个例子: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事业——麦克林公司(Mclane Company)的总裁罗瑟尔(Grady Rosier)有一次打电话给巴菲特,问他公司可否添购两架飞机?巴菲特的回答是:“这是你负责的事,所以应该由你决定。”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约有18万名员工,其中在公司总部上班的只有17名。巴菲特赋予公司管理层充分的权力,所有事情都可自行作主。如此庞大的企业集团,如果所有重大决策都可交给别人代劳,经营起来就轻松得多。重点是你要知人善任,找对管理人才之后,便可放手让他们发挥。在商界,后视镜总是比挡风玻璃清楚。在商界,后见之明总是完美的,但未来却总是瞬息万变的。如果你看不清楚前方的路,就很难判断该何去何从。这也是巴菲特对高科技类股总是敬而远之的原因——他不知道这类产业的未来发展如何。他说,好友比尔·盖茨对科技产业有相当的了解。但也跟他有同感。巴菲特只投资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产品,因为他能掌握这类产品未来15年的发展。你觉得未来人们不会刮胡子、不喝可乐、不买汽车保险、不嚼口香糖、不在炎热夏夜带孩子去DQ(Dairy Queen)冰淇淋店吗?实在不太可能。巴菲特对前景不明的产品没有兴趣,惟有能让他看见光明未来的产品,才能赢得他的青睐。拥有这些产品,他才能判断企业的长期经济价值,以及短视近利的股市是否错估这些公司的股价。无论才华多高、付出的努力多少,做成一件事还需要时间。十月怀胎宝宝才能出生,你不能寄望一个月就得到一个宝宝。企业价值需要逐渐建立,不是一夕之间就能形成。小孩长大成人需要时间,企业价值的成长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买到一家很棒的公司。终有一天会累积出辉煌的价值。以巴菲特对大都会公司和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投资为例,他于1986年以每股17.25美元买入,这样的价格不算高也不算低,只是正好吻合当时公司的价值。但经年累月下来,该公司基本价值不断提升,股价也跟着水涨船高,到了1995年,每股就达到127美元,相当于24%的年收益率。对盖可的投资也是如此,该公司的基本价值在1年之后,从他最初投资的4 500万美元上升到23亿美元,相当于29%的年收益率。绩优企业长期下来确实能为股东创造财富,只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4、巴菲特的职业之道——诚信、聪明与活力巴菲特认为职业中最重要的三个特质是诚信、聪明与活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诚信”;若没有诚信,另外两项特质将会毁了你。他还认为人们应该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即使不是眼下,但总有一天,你得做自己想做的工作,一份让你每天早上起床就迫不及待想去做的工作。如果你只是为了履历表的资历好看,而一直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他认为这个人一定疯了。小狗学不会老把戏。巴菲特认为,商业敏锐度必须靠时间来培养,根本无法轻易地传授给年轻经理人。有经验的人经过相当的历练,知道怎样赚钱。巴菲特已经70多岁,他的合伙人芒格(Charlie Munger)也已经80多岁。内布拉斯加家具卖场创办人罗丝·布朗金女士,高龄一百多岁都还在工作。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里,许多经理人其实都已经70多岁。巴菲特并未硬性规定退休的年龄。在巴菲特的世界里,人生65岁才开始——说到传统赚钱的方式,成熟和经验其实比青春和热情重要得多。用人要看三个特质:诚信、聪明和活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诚信”;若没有诚信,这个人的另外两项特质——聪明和活力——会毁了他。当你请人来经营你的事业时,等于是把财库交给对方来管理。如果这些人聪明且工作卖力,自然能为你赚到可观的财富;可是如果他们不诚实的话,就会想尽办法中饱私囊。所以,如果有一天你必须雇用不诚实的人,至少要确定他们工作不会太认真,而且脑袋不够灵光——这样一来,就算他们有私心,也拐不到你的钱。在巴菲特的管理哲学中,“诚信”是最重要的元素。当他收购内布拉斯加家具卖场时,并未要求核查公司的账目,只问布朗金女上这家公司值多少钱,第二天就把一张4 000万美元的支票交给她,这点让她和该公司的管理者们相当意外。布朗金女士后来问巴菲特为什么这样做,他的回答是,他对布朗金女士的信任更甚于自家的会计师。巴菲特的管理风格,是让他麾下的管理者们都拥有充分的自治权,他们可以像经营自己的事业一样去管理这些公司。要是他们缺乏诚信,巴菲特就不可能给他们这么大的自主空间。事情搞砸之后,找些借口推托即可。巴菲特引述歌德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是某个伟大点子泡汤,让公司丢了生意,人们总会找些推托的借口,以免让自己看来无能。在企业总裁这个圈子里就是如此,他们永远会找借口来平息股东对管理层决策错误的愤怒,基本上就是推托说他们无需为公司亏钱负责。如果公司赚钱与否不由总裁负责,那他肯定不是我们的领导者。既然不是,那我们何不另外找个能带领我们并妥善经营公司业务的人?这是我们的公司,不是吗?我们才是老板,不是吗?巴菲特从不会忘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才是真正的老板。所以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会只报喜不报忧。总有一天,你得做自己想做的事,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一份让你每天早上起床就迫不及待想去做的工作。如果你只是为了履历表的资历好看,而一直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我会觉得你根本疯了。这不就像是等老了之后才享受性爱一样?每天都把生命浪费在从事自己厌恶的工作、和你轻视的人共事上,到头来只会不满和沮丧。如果把这样的负面情绪带回家,也会让家人感到不开心。当然,这种情形会使你所爱的人、包括你自己的日子都不好过。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状况会好很多。你每天都能面带微笑去上班,下班之后更能开心地和你所爱的人分享工作上的心得。如果你担心的是钱,那么请记得——热爱工作的人,总有在专业领域出人头地的一天,到时候财富也会随之而来。不妨想想那大字不识一个却热爱卖家具的穷俄罗斯移民布朗金女士,或祖父只是个杂货店老板、但对数字和股票极为着迷的书呆子巴菲特吧!做你热爱的事,财富终会降临。这样的道理适用于他们,当然也适用于你。管理事业就像投资一样——困难的程度不是重点。所以,登上正确的列车,可为自己省下不少时间与痛苦。人除了要学习怎样挑选投资标的之外,也应该了解怎样选择自己要服务的企业。如果选到的公司长期经济状况不佳,你就不可能期待自己会有好的发展,因为公司本身就发展得不好;你的薪资水平自然会低于业界平均水平,升迁机会更是遥遥无期。而且由于管理层经常得削减成本,你饭碗不保的风险会更大。可是,如果你的服务对象长期经济状况稳固,公司的现金充裕,那么只要好好干,自然可以享受更高的薪水和大大小小的升迁机会。而且,管理层也会尽量运用公司闲置资金来选拔人才。在选择公司时,你会希望在利润高、赚钱多的公司工作,而不希望到利润低又亏钱的公司上班。前者如同头等舱的列车,能载着你前往富足舒适的目的地;后者却像路途遥远、速度缓慢又令人难受的载货列车,带你驶向荒凉的西伯利亚。在商业的汪洋大海里,想要有良好的经营绩效,你驾驶的船比你的航行技巧更为重要。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船严重漏水,与其花力气去补洞。还不如赶紧另觅好船。就算是全世界最好的骑师,也不可能骑着跛脚马赢得比赛;但如果是一匹冠军马,就算骑师的技术平平,照样能够胜出。从学校毕业以后,你就应该找一家基本经济情况良好的企业服务。因为不论你的野心有多大,这样的公司都能提升你的身价,也付得起更高的薪水。如果你服务的企业就是如此,那么在跳槽之前可得三思,因为新工作看起来或许比较好,但说不定正是巴菲特所说的“严重漏水的船”,不管你再怎么努力,都只能在原地打转。任何企业领导人的提议,即便很蠢,部属都会马上提出各项研究来附和。如果你要靠取悦老板维生,那么失去自我、无原则地站在老板那一边。在职场里,如果你总是说:“我早就跟你说过了!”肯定不会有什么发展;如果你常跟老板说:“这个点子棒极了!”肯定能够平步青云。即使老板的点子其实一点都不棒,你还是可以说:“老板,我们都觉得这个点子实在很棒。”就算是蠢材的想法也有一样的时候。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需要建议时宁可照照镜子的原因——因为这样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廉,而且不管是对是错,最后总是能够做出最好的决定。如果你在工作上无法自己做主。至少在生活上要做自己的主人。5、巴菲特的人生之道——诚信负责、简单朴实巴菲特对自己和别人都是抱持着诚信和负责的态度,即使犯错,他都会勇于认错。在每年的股东会上,他都会把一整年做对和做错的事一一交代清楚。他认为讲究诚信的人自然会努力达到目标,因此深信“跟品质败坏的人是谈不出什么好生意的。”巴菲特虽然有“股神”的称号,手上握有亿万财产可以挥斥,但他没有利用股东们的共同财产为自己建造任何纪念物,没有巴菲特高塔、巴菲特大厦、巴菲特大街,也没有巴菲特动物园。他为人低调,不爱抛头露面,不喜欢张扬个性,生活方式也保持俭朴。他把他的生活准则描述为“简单、传统和节俭”。学会独立思考。我很惊讶许多高智商的人却不动脑筋,只会人云亦云。与他们谈话我从来没有谈出什么好点子。许多人都认为,模仿是致富之道,聪明绝顶的人也不例外。而我们的教育也鼓励学生模仿老师,这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在华尔街到处可以看到各种随波逐流的投资策略——人们总是愿意追逐热门,而非冷门。巴菲特不会尝试向别人推销他的投资理念,他想的就是投资致富。而想投资致富,就是要从当下受华尔街冷落的股票中探出明日之星,而不是赶潮流一样跟着别人追捧热门股。至于那些跟随别人脚步的投资者,通常是跟不上他的。从经验中你会学到很多,如果可能,还要尽量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经验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不过如果总是从自己的错误中汲取经验,那么代价未免太大了。所以也要学会从别人的经验中汲取教训。人们通常倾向于研究成功的案例,而巴菲特刚好相反:他会仔细研究企业界或投资界的失败案例,分析所犯的错误,警告自己,以免重蹈彼辙。在企业界和投资界,真正能成功的人其实少之又少,所以除了效仿成功人士之外,也要知道禁区在哪儿。纪律面前,事无大小。巴菲特发现。人们在进行小额投资时,往往会掉以轻心,把投资原则丢在脑后,使投资决策偏离正轨。“纪律”是成功投资的关键——同样也关乎人生的成功。巴菲特深知纪律的重要性。他曾在高尔夫球场上拒绝了一次2美元的赌注,因为他认为胜算不高。他坦白承认自己在高尔夫球场上的胜算总是不高。巴菲特认为,小事同样重要。强迫自己思考,理清思绪最好的办法就是提笔写下来。如果你写不出来,就说明你思考得还不够清楚。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每年都会坐下来,亲自为股东写一封长信,说明过去一年来所发生的事。通过做这件事,他可以理清当初成功赚进好几十亿美元的思考方式和思考过程。通常在写的同时,我们会认真思考,思考如何投资。提笔写下来实在是件好事。新年过后,巴菲特通常会在拉古娜海滩的冬季滨海别墅(他的恩师格雷厄姆的旧居也在同一条街上)写下年度报告。他喜欢用传统的纸笔写,完成后便将文稿寄给他的朋友——《财富》编辑卢米斯(Carol Loomis)即使是写作天才也需要专业编辑的帮助。假设你有一辆车,而你这辈子就只能拥有这辆车,那你一定会细心保养。经常换油、小心驾驶等。同样的道理,我们只有一个脑袋和身体,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只要好好照顾它们。为未来做好准备,不断自我提升。一个人最重要的资产就是自己,所以要好好爱护自己、精益求精。巴菲特认为,人的心灵与身体就是一种商业资产——你自己的资产。你可能是直接为大众提供服务,或承揽企业业务。但不论如何,你都能赚取大笔金钱。如果你拥有一家盈利潜力可观的公司,你当然会好好经营、培养它,将它打造成全世界最优秀的公司。身体和心灵也一样,它们就是你的事业、资产。你要好好珍惜它们、照顾它们,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它们变得更强壮,并充分发挥赚钱的潜力;当然,你也可以浪费这样的资产,虚掷自己赚钱的潜力。如何选择,决定权在你。如果用100万美元就能买到爱,岂不是人生一大乐事?不过,想要得到爱,惟一的办法就是值得让人爱。施比受有福,如果你不付出,自然什么也得不到。放眼所及,凡是受到爱戴之人,无不感到成功的喜悦。我无法想像一个人不受爱戴,还能自以为成功。“爱”对于巴菲特而言十分重要;他也将爱融人对企业和管理的理念之中。他只雇用那些热爱自己工作的人才。他认为,如果你热爱自已的工作,自然也会好好待人,进而带动他人对工作的热爱。他麾下的管理者如果犯错,也不会受到苛责,他反而会鼓励他们走出错误的阴霾,继续努力下去。他对麾下管理者赋予充分的尊重和爱,甚至可以完全信赖他们对公司的管理,这样充分的自治权让巴菲特麾下的管理者有更强烈的责任感。巴菲特总是公开赞扬他的管理团队,毫不掩饰他心中的骄傲,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吸引到全世界最优秀、最聪明的管理人才。爱与尊重能够产生良性循环,而这也是迈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我有个朋友花了多年的时间寻找心目中的完美女人。可惜的是,当他终于找到的时候,竟发现她也在寻觅完美的男人。巴菲特的这位朋友没有领悟到,接受别人跟推销自己是不一样的。他对这名女子一见倾心,但这名女子对他却没有同样的感觉。不论是在人生的路上还是在商业界,你都得向别人推销自己。巴菲特当初创业时也得努力争取投资者的认同,即使是现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要收购私人家族企业时,还得积极跟那些业主自我推销。他们花了大半辈子时间经营的“宝贝”,可不想把它随便卖掉。巴菲特必须说服他们,他会给这些公司一个好归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必须对老板和顾客自我推销。商场关系就如同私人关系一样——当你对别人表示兴趣,找出他们的需求时,就是一个最好的开始,因为你终究要针对这些需求来推销自己。这点若未谨记在心,最后肯定会在酒吧里坐冷板凳。我们从来不往回看。去懊悔当时为什么没有做什么是没有意义,也无济于事。因为未来还有那么多事要做。人只能往前看。对人生、商业与投资,巴菲特很少后悔。在投资的世界里,难免会和一些大好的投资机会失之交臂。如果你卖掉股票之后,股价才一路飙升,你接下来的好几个月可能都难以释怀;如果你决定不卖,而后来股价又重挫,那么接下来好几年你不但会自责,对别人也不会有好脸色。决策也是如此,倘若做了一百个决定,其中有十个结果不尽理想,你可能一直无法摆脱这些错误的阴影,而忽略了其他需要做决策的事情。在投资的世界里,每天都有不断冒出的新机会,就算偶有失误,只要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即可。你会错过的投资机会实在太多了,那并不会造成伤害;你应该注意的是采取行动时发生的错误,因为只要有行动,失误就在所难免。我希望有能力解释自己为什么会犯错,这代表我只做自己完全了解的事情。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那为什么要去做?正确的投资可不是靠直觉,而是必须融合理性和适当的个性。无知是一种福气,但如果无知地盲目投资,那可会让你恶梦连连。如果你希望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得知道自己做对了什么以及当初为何这样做的理由。你必须知道怎样分辨一个企业的好坏,也得有能力判断股价是否遭到低估或高估。就算自己没有办法,也要请别人代劳,否则你在赌桌上掷出的骰子永远都赢不了。如果你不会犯错,那也就无法做出决策。有些人有能力做决定,有些人则没有;前者能够成为领导人,后者则是追随者。但犯错是决策当中难以避免的环节,一天要做出十几个决定的人,难免会出错。如果错太多次,那你也无法继续担任领导人——你的追随者会找别人来取代你。总裁如果能为股东创造财富,那么就算犯些错误也无伤大雅。重要的是做出决定,以便继续做出下一个决定;如果一直拖延,那和没有做决策一样。这样的情况累积下来,事情就会堆积如山、一事无成,公司当然也无法赚钱。如果你做出决定之后,才发现是个错误的决定,巴菲特建议最好不要执著于这个错误,应该向前看,思考接下来的事情。希穆尔·克雷(Seymour Cray)是设计出克雷超级电脑的杰出工程师,曾经有人问他,认为自己和其他工程师有什么不同?他回答,其他工程师只要试过三次就不愿再继续下去,但他非常了解错误是实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所以会一直坚持到成功为止,就算过程当中犯了一百个错误也在所不惜。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往往布满了错误,所以你要汲取教训、努力向前。如果你不喜欢领导的话,也可以当个追随者。对我而言,所谓的集思广益,就是去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巴菲特不会随波逐流,他向来独立思考,所以也不会想去争取别人的认同。想在投资界赚大钱,你必须训练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要能够独立思考,就必须适应孤独。巴菲特在他投资生涯的早期,就很有自己的想法。他选择住在奥马哈而不是纽约,就是不愿受到华尔街的影响。他入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时。根本没有人看好这家公司;投资美国运通时也是同样的情形;买入华盛顿邮报公司和通用食品时,这些公司也是大冷门;他投资RJR烟草公司、盖可汽车保险公司、华盛顿电力公司、垃圾债券时也都是如此。这些投资标的,有些他一直持有至今,有些则在几年之后出手。但不论是哪种情形,每一笔投资都让他赚到可观的财富。当初要是他听从任何华尔街人士的意见,肯定会和这些投资标的失之交臂。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要不是巴菲特的良师格雷厄姆开发出价值投资法(value investing)的理念,巴菲特可能一辈子都待在祖父的杂货店里帮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更容易在自己的工作领域登峰造极——重点在于选对巨人。以巴菲特来说,他选了素有“华尔街院长”(Dean of' Wall Street)之称的格雷厄姆。格雷厄姆提出价值投资法的观念。并在哥伦比亚大学授课。巴菲特选了格雷厄姆的课,他的同班同学鲁安(Bill Ruane)说:“这两人之间激发出了火花。”巴菲特自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之后,便加入格雷厄姆在华尔街的投资公司,至于接下来的故事,便成了金融界的传奇。在七宗罪当中,“嫉妒”是最愚蠢的,因为嫉妒他人的时候,你心里一定很不好过。我享受过“暴食”的滋味;至于“淫欲”,在这儿就别提了。如果你能驾驭贪婪,而不受制于贪婪其实是件好事。如果没有贪念,你就不会努力致富;可是如果太过贪婪,你也不会快乐。过度的贪念会产生嫉妒,而嫉妒会让人欲求不满。重要的是,你得充满赚钱的热情,而不是嫉妒别人有多少财富。最快乐的有钱人,就是那些热爱从事与赚钱有关的事业的人,而且他们对别人的财富一点兴趣也没有。况且,如果“富有”意味着得为嫉妒所苦,那还有什么好玩的?谈到暴食,巴菲特总是畅饮可乐,大嚼汉堡、牛排、薯条,这也让他常保愉快的心情。他说那是小时候开生日派对养成的饮食习惯。但这一点让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一些有健康概念的股东们十分害怕,他们还指望靠着董事长的智慧赚钱,所以自然希望巴菲特能够长命百岁。巴菲特向来理性,但他说,为了健康而改变饮食习惯,那么就算多活几年也无法弥补垃圾食物带给他的乐趣。酷爱酒和雪茄的马克·吐温也有同样的看法。人生中只要别犯太多错误,就算只做对几件事也能成功。人生与投资的道理是相似的。在人生的路上,你只要做对几件事便能成功。除非你做出一连串错误的决定,才可能一败涂地。这不代表你不能犯错,只是不要犯太多重大的错误。投资也是一样。少数几个正确的投资决策便能让你致富,可是投资决定也有出错的可能。要是接连做出几个错误的决定,你先前从少数几个好的投资中所赚得的盈利就会赔光。巴菲特投入投资事业初期便领悟到,他不可能做出数百个正确的决定,所以他决定只投资自己非常笃定的公司,然后赌上大笔资金。他将90%的资产集中投资在10个标的上。有时候,不做什么跟做了什么一样重要。【全书完】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2
正序
倒序
[美]玛莉·巴菲特、大卫·克拉克《巴菲特之道》
[美]玛莉·巴菲特、大卫·克拉克《巴菲特之道》-2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巴菲特之道
巴菲特之道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