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近东石油开采成本低廉的原因。当时,每吨石油开采的成本在0.75 美元和2.40 美元之间,而每吨售价则平均在15 美元左右。由此可见,石油垄断组织在任何地方都不像在近东能取得那样高额的利润,它们在近东开采石油,每吨的利润竟是成本的400%。美国垄断资本,为了获取最大利润,不仅关心石油的有利开采条件,而且也关心有利的销售条件。《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指出:“近东的石油是如此之多,问题不仅在于对它的开采,同样也在于运输和销售。”向西欧国家销售石油可获取最大的利润。那里的统计资料证明,西欧国家自近东进口的石油占其需要量的85%。例如,法国自近东进口的石油在1955 年占其需要量的94%。正如美国垄断组织的机关刊物《华尔街与商业研究杂志》所供认的,“中东石油对于欧洲是绝对必要的”。当“艾森豪威尔主义”刚出笼的时候,美国垄断组织在近东拥有的石油资源总值计2750 亿美元,为了开发这些资源,美国垄断组织已向近东国家投资20 亿美元。美国垄断组织从其投资中攫取的巨额利润,比之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的石油公司的利润要高出好多倍。石油垄断组织获得的利润,在美国为10%,在南美为25%,而在中近东则为75%。正因为如此,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中东地区给予特别的关注。在50 年代,中近东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这对艾森豪威尔的对外政策方针不能不产生影响。美国在这里的政策,首先是由美国石油垄断集团的利益和该地区对世界的重要政治军事意义所决定。巨大的石油蕴藏量、苏伊士运河、这个区域直接靠近苏联和东欧的地理位置,所有这些都像磁体一样,吸引着美国的注视。艾森豪威尔还在担任北约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官时,就着手和积极探讨中近东的对外政策问题。1951 年4 月29 日,摩萨台政府在伊朗执政,并做出了石油开采工业和石油加工工业实行国有化的重要决定。这是整个战后时期对帝国主义大国在中近东的石油利益的第一次沉重的打击。美国曾公开试图利用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来“填补”由于英国丧失在该国的阵地而出现的“真空”。但是,美国控制取代英国控制的前景并不符合伊朗人的意愿。美国统治集团占领英国在伊朗丧失的阵地的愿望,未能取得成功。美国担心民主运动进一步发展,便与英国人联合起来,共同投入了反摩萨台政府的斗争。丘吉尔认为,伊朗事件具有国际性质,因为它开创了一个损害帝国主义大国在第三世界“合法”经济权利的不合西方世界心意的先例。不到北约司令部办公室去要求保护自己的“权利”,还能到哪儿去?1951 年7 月5 日,丘吉尔要求北约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官“向美国发报,请求支持英国在伊朗问题上的立场”。在英美策划共同制裁伊朗国有化的运动过程中,艾森豪威尔扮演了中间人的角色。这是他在北约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官岗位上最初的行动之一。但是,摩萨台政府并没有停止不前,毅然采取了像同英国断绝经济和外交关系这样的果断措施。这一行动之后,伊朗不得不向美国请求经济援助。美国方面则给予了坚决回绝。艾森豪威尔对本国的立场做了如下的解释:“我拒绝为了使摩萨台摆脱贫困而把更多的金钱投入一个混乱的国家,因为他处境烦恼的根源在他拒绝与英国商订一项协议。”受英美帝国主义支持的伊朗国内反动派,于1953 年8 月得手,推翻了摩萨台政府。美国中央情报局在这个行动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具有亲西方倾向的伊朗新政府立即就从美国得到了价值4500 万美元的紧急援助。艾森豪威尔写道:“在这次危机中,美国为支持国王做了一切能做的事..在国王凯旋归国时,我向他发了电报。”伊朗争取石油国有化的斗争,虽然遇到了挫折,但这一斗争却在中近东引起了巨大反响。该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力量不断壮大。正如事态的不断发展所表明的,1952 年埃及革命的胜利意义尤为重大。这一切都迫使美国采取紧急措施,联合帝国主义大国和当地反动政权的力量来共同对付进步力量。在文森豪威尔政府积极倡议和策划下,1952 年2 月,产生了被称之为巴格达条约的新的军事集团,参加该集团的国家有英国、法国、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伊拉克。美国与巴格达条约的有效范围相距很远,为避免声誉受损,没有公开参加这个目的在于反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集团。文森豪威尔当局的算盘,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将来更能随心所欲行动。美国参加这个集团还可能妨碍它今后实现另一个打算:占据在民族解放运动压力下英法在这地方丢失的地盘。伊朗和埃及事件,仅仅是中近东民族革命进程积极发展的开端。后来又发生了一些极深刻的社会政治变化,发展下去会根本改变这个广阔地区的整个面貌。特别是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事件,更引起西方的严重震惊。当时在中近东,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武装冲突已经开了头。以色列开始跃跃欲试,想在阿拉伯东方充当国际帝国主义反动派反对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突击力量。以上这些情况,就是“艾森豪威尔主义”出笼的总背景。美国统治集团竭力想利用英法两国地位的削弱而在近东出现“力量真空”的借口来为自己的侵略政策辩护。按照这种理论,如果在世界某一部分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因为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而被迫撤退,那就会形成一个空白地带,即一种“真空”。为了保持西方世界的势力,美国就应当来填补这个“真空”。每当需要为美国的侵略意图寻找论据时就提出这种理论,这是美国殖民主义的明显反映。正因为如此,中东各国人民才把美国的“真空理论”看作是对自己的最大侮辱,是对他们内政粗暴的干涉。因此,“艾森豪威尔主义”一出笼就像瘟疫一样遭到中东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埃及《政治局刊》主编鲁兹·优素福著文说:“艾森豪威尔主义是建立在美国的陈旧的‘皮鞭和蜜饼’政策原则上的,这个政策早就破产了。现在大家知道,美援不仅不会带来利益,而是相反地会破坏接受美援国家的经济,就像在土耳其、伊朗那样。”叙利亚议员豪拉尼说:“阿拉伯人民坚决反对损害他们独立和主权的军事和经济的援助。”他进一步指出,“美援计划的目的是煽动侵略、破坏中东的一切稳定。”不论美国的政客们怎样巧妙地为美国的侵略政策辩护,对中东各国人民来说,美国政策的帝国主义实质却是十分明显的。要想对那些数十年来为美国垄断组织的油田做牛马并为他们的业主带来巨额利润的阿拉伯人掩盖“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实质,是很困难的。他们知道,这个侵略性的“主义”,既不是为了保护中近东各国人民,也不是为了帮助他们。美国的政客们把艾森豪威尔给中近东国家以“援助”的诺言提到了首要地位。他们指望,刚取得政治独立的阿拉伯各国人民都有着尽快消除自己经济落后的愿望。埃及总统纳赛尔说:“我们的主要愿望就是提高我国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反对外国的奴役和剥削。”美国统治集团对“保持独立”这个规定所硬加的含义,杜勒斯在国会讨论“艾森豪威尔主义”时曾加以说明:“我们这个规定是指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这样,提供美援就是以政治条件或者更确切他说是以军事条件来决定的。美国政府就是用这些手法再次来完成石油垄断组织的任务的。这些垄断组织,正如1956 年1 月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给艾森豪威尔的秘密信中所强调的,要求给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能有助于“将来我们可能会面临的任何军事任务的完成”。美国企图以此迫使阿拉伯国家放弃和平共处的政策,放弃他们所坚持的符合“万隆精神”的积极中立的立场。由此可见,实施“艾森豪威尔主义”的最初的企图证明,这是一个圈套,美帝国主义想以空谈“援助”为掩护,引诱阿拉伯各国人民落入这个圈套,以便对他们建立起自己的统治。美帝国主义者,不仅在中东,而且用同样的方法来保持自己对受其支配的在拉丁美洲的领地,以及在亚洲一些国家的统治。对于1954 年的危地马拉事件,人们记忆犹新。当时美帝国主义者对奋起为自己的自由和独立而斗争的人民进行了镇压。总计最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帝国主义为了巩固北美洲垄断组织的阵地,对拉美国家组织了100 多次武装干涉。1950 年7 月31 日,美国国务院公报发表的材料表明,从1832 年到1932 年的100 年内美国在亚洲进行了43 次武装干涉。美国殖民史上的丑恶事实,迫使美国资产阶级教授罗伯特·马凯维尔在他写的《更完善的联盟》一书中作了如下有趣的自白:“在东方国家,生活着世界人口的大部分,它们在国际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长。这些国家不信任我们的友谊,也不相信我们的话,因为在我们的国家里,对待这些国家代表人物的态度远不像在他们国家里对待任何一个美国人的态度..对待他们就像对待下贱的人一样。”这就是华盛顿想输往国外的大肆吹嘘的美国式的“自由”。实际上“艾森豪威尔主义”允诺给各国人民的是什么呢?它所允诺的是使国际局势更加紧张,挑起新的军事冲突,在近东建立新的战争策源地。它威胁着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所已取得的伟大成就。阿拉伯国家人民对“艾森豪威尔主义”的一致谴责确凿地表明,英法者殖民者的可耻命运,正等待着力图在中东、在世界建立自己统治的美国帝国主义。欲知艾森豪威尔对亚洲对中国的所作所为,且看下文分解。第二十九章台湾海峡危机台湾海峡风浪激,中国人民不可欺;炮打金门示惩罚,“反攻”叫嚣调门低。艾森豪威尔在入主白宫期间,奉行扶蒋反华的反动政策,在台湾海峡曾多次掀起恶浪,酿成严重危机。美帝的侵略行径,遭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1950 年夏天,杜鲁门政府在发动侵略朝鲜战争的同时,即派第七舰队耀武扬威闯进台湾海峡,霸占中国领土台湾,妄想把台湾当作“不沉的航空母舰”,帮助蒋介石进攻中国大陆,威胁太平洋和平和侵略东南亚国家。那时,“苦撑待变”的蒋介石也大作其“收复大陆,重返金陵故都”的美梦,他高喊着:“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四年成功。”然而曾几何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调子越唱越低了。蒋介石集团悄悄地摘掉“军事反攻”的招牌,而代之以“政治为主,军事为从”。美国侵略者也陷入它自己编织的罗网中,而且愈来愈难以逃脱。正像《纽约时报》所说:“我们(美国)愚蠢地一步一步跟着向前走,我们让国民党收复大陆的迷梦,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处境进退两难的恶梦中。”美国民主党议员汉弗莱也供认,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实际上已经陷入了困境”。继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之后,1954 年12 月2 日,艾森豪威尔政府公开和蒋介石订立“共同防御条约”,在台湾海峡加紧扩大侵略战争的部署。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卡涅当时宣布,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部队已“处于准备停当状态”,“可以接受分配给他们的任何任务”。美国间谍机关“西方企业公司”,积极地在中国沿海金门、马祖、白犬、大陈等岛设立特务机关,对大陆派遣特务,发展“游击武装”,建立“游击基地”,以配合正面“反攻大陆”。美国军事顾问团直接帮助蒋介石在中国沿海岛屿构筑“反攻大陆”的前哨阵地,利用海岛上的险峻地形,在摊头和纵深建筑了永久性、半永久性的明、暗碉堡,设置了重重铁丝网,并且在岛的四周和岩缝里,埋下了大量的地雷和爆炸物。当时路透社的记者兰金说,“美国要在亚洲大陆上和中国共产党作战”了。早在1953 年2 月2 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根据艾森豪威尔的指示,向驻日本东京的美国远东军总司令发布如下一道命令:“现行紧急指令中关于保证台湾和澎湖列岛不被用作中国国民党向中国大陆作战的基地的那部分,现在予以撤销。”杜勒斯根据他同艾森豪威尔共同作出的决定,在总统就职前,在华盛顿起草的国情咨文中就含有这样的意思。他们两人很少,或者说没有向军事顾问们征询意见就这样做了。可是在1 月30 日艾森豪威尔向内阁提出来后,威尔逊说,这个问题不久会在全世界各地引起强烈地反响。他问:这个命令是否含有任何足以影响美国和蒋介石之间的关系的用意在内?艾森豪威尔回答说:“目前这个要采取的行动一点也不含有这种用意。”他向内阁保证:这个声明字面上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其他用意在内。然而,这个命令发出后的第二天,安东尼·艾登向下议院说,伦敦已向美国提出抗议,警告它这一行动也许会“遭到十分不幸的反应,而无补于军事优势”。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说:“这个命令加重了世界上的恐惧病。”从此,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就在美国第七舰队的支持和纵容下,不时地对大陆进行骚扰,在台湾海峡造成了严重的局势。面对着美蒋的战争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55 年1 月18 日一举解放了美蒋苦心经营的护卫台湾的大门——大陈岛的前哨阵地——一江山岛。艾森豪威尔和蒋介石1954 年12 月2 日在华盛顿签订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宣称,美蒋将采取行动对付“共同危险”。蒋介石以为有了美国这张“保险单”,解放军就不敢进攻他所占据的任何海岛。但是中国共产党偏不信这个邪,12 月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表声明,指出这个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为了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主权,就在这个声明发表一个月后,1955年1 月18 日,解放军奉命向一江山岛发起进攻。攻势凌厉。至中午,岛上蒋军阵地、工事、通讯遭受严重破坏,各部队间已失去联络。午后,解放军以小型登陆艇为主体的登陆船队,分由南田至海门一带港湾驶出,在大型作战舰队掩护下,向一江山岛海岸抢滩登陆。激战53 小时后全岛解放。国民党守军司令王生明,顽固抵抗,“浴血奋战”,结果作了蒋介石的牺牲品。为了使其余海岛上蒋军避免被歼的命运,1955 年2 月5 日美国国务院不得不宣布,艾森豪威尔政府已下令第七舰队和其他美国部队“协助”蒋军从大陈、南鹿、渔山列岛等海岛撤退到台湾。对此,美籍华人作家江南发表评论说:“一江山是个弹丸之地,中共必争,且无畏于艾森豪威尔政府所标榜的‘战争边缘’政策,发动三军,强行夺取。其中颇多奥秘。”他又写道:“毛泽东紧接着协防条约签订之后不久而用兵,一方面考验美国的真实意向,一方面给蒋猛掴一掌,告诉台湾军民,有这个条约,解放军还是想打就打,别以为条约是万灵符!”一江山之解放,台湾军队中几乎没有人再相信蒋介石能打回去的神话,而且解放军矛头所向,已指大陈岛。这可急坏了蒋介石,于是,在艾森豪威尔的“劝逼下”,急派蒋经国来到大陈岛,执行撤退大陈岛居民的“金刚计划”。消息一传出,岛上百姓惊慌不已,因为宣布“疏散”的理由十分吓人,说什么“最激烈的战斗即将到来”,这是为“确保生命”所采取的措施。蒋经国在大陈岛住了近十天。2 月8 日撤退这一天,可谓兴师动众。台湾政府的国防部长俞大维、海军总司令梁序昭、国防部第三厅副厅长蒋纬国同时到达,指挥撤退,岛上33777 人,在美军第七舰队的保护下,乘着各式各样的船只,开始分批撤离。岛上随之实行“坚壁清野”。撤退时,岛上居民痛哭流涕,他们不理解:“为何要离弃世代相守的家园赴台呢?”一江山惨败,大陈岛放弃,台湾全岛一片沮丧气氛。大陈守军和居民撤离前,蒋经国自太昭舰上带来一面国旗,举行升旗仪式。这位蒋太子强自镇静勉励大家,“不要难过,不要失望,此刻我们要决心打回来。”然后,他默默地领着岛上的军政官员沈之岳、刘毅夫等走遍了大陈街道,而后到了海边。这次大陈的撤退,虽然没有五年前海南、舟山那么令人震撼,却因而谱出“反攻无望论”的凄厉乐章,谁再相信蒋介石在草山别墅发出的“我带你们回大陆”的梦话呢?在艾森豪威尔对第七舰队发出训令前后,那些很久以来就主张在远东采取强硬政策的人,重新提出了对中国实行海上封锁的建议。例如,当时担任参议院共和党政策委员会主席的诺兰,表示赞成美国必要时单独实行封锁。塔夫脱对此也表示同意。他说,如果可以实行封锁,而又不引起盟国发生分裂的话,那么进行封锁是“适宜的”。这一主张不仅遭到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对,西方盟国也不赞成,英国人说,他们所以反对这一主张,不仅因为封锁会影响他们同中国人之间的贸易,而且也因为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担心实行封锁将导致同中国进行战争,甚至会因此引起新的世界大战。艾森豪威尔扶蒋反华的政策,到处碰壁,使他伤透了脑筋。他的身体也不如从前了。1957 年11 月25 日午饭过后,艾森豪威尔到他的办公室。坐在办公桌前,开始在一些信件上签名,突然间他感到一阵头晕。他挣脱这种感觉,伸出手去拿另外一封信。当拿起来时,他觉得信里的字好像跑出来似的。于是,他沮丧、迷惑,无力地放下笔。他感到一阵头晕,尔后摊倒在椅子上。他按铃要秘书怀特曼进来。当怀特曼进来时,他想告诉她出了什么事,只见他话语不清,语无伦次。怀特曼惊呆了。她赶紧叫隔壁办公室的安迪·古德帕斯特过来,抓住艾森豪威尔的手臂,帮助他从椅子中站起来,扶他朝门口走去,对他说:“总统先生,我想我们应当送你到床上去。”艾森豪威尔在古德帕斯特的搀扶下,行走并不觉困难,也不感到任何痛楚。他们到了艾森豪威尔的寝室,他们帮他脱衣服躺下。当医生到来时,他已经睡着了。总统的保健医生斯奈德请来两位神经科专家,随后玛咪和他们的儿子约翰也来了。初步诊断是轻微中风。斯奈德猜测,总统的脑中有一根小的毛细管发生痉挛。总统助理兼办公厅主任谢尔曼·亚当斯在会客室参加到他们中间。他说已经打电话给尼克松,要副总统在当天晚上代替总统出席国宴。这时卧室的门打开了,艾森豪威尔站在那里,穿着浴衣和拖鞋,脸上露出笑容。这使大家都大吃一惊。在他坐下来时,玛咪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艾克,你起来干什么?”他轻声地、慢慢地、语音不清地说:“我为什么不该起来?我还要去出席宴会。”斯奈德、玛咪、约翰和亚当斯都异口同声地反对他去。在大家的劝说和强制下,又把总统送到床上去休息。他睡得很舒服,约翰和斯奈德晚上在床边轮流陪着他。早上,医生们发现他的脉搏正常。然而,他说话还是有困难。他指着墙上一幅水彩画,想说出这幅画的名字,但是说不出来。他越想说,越感到沮丧。他在宽大的双人床上翻来覆去,用拳头敲打床单。约翰、斯奈德和玛咪大声喊出所能想到的任何一个词,直到玛咪最后终于想起了这个标题:《走私犯》,她脱口而出。艾森豪威尔向她摆摆指头,要求重复一遍。尽管他听了第二遍,但还是说不出来。他倒下躺在床上,精疲力竭地睡了。次日,11 月27 日,星期三,艾森豪威尔除了说话有时不清楚外,感到身体好多了。又不顾大家的劝阻,开始处理文件了。在感恩节时,他和玛咪上教堂,然后在星期五驱车到葛底斯堡去过周末。这时,他的说话功能基本恢复了,但对某些多音节长字说不清楚,这使他感到恼火。他担心这样下去就不能履行总统的职责了。真正使美国垄断集团烦恼的是,艾森豪威尔总统在两年内三次生病的消息。艾森豪威尔以67 岁这样的高龄,完成他第二届任期余下的三年的任务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更令人惊慌不安的,是艾森豪威尔无论在体力上,或者在更糟糕的精神上,不能胜任工作的这一前景。万一总统认识不到自己不胜任工作、因此不能将权力移交给尼克松时,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万一他精神不正常那又怎么办呢?星期天上午,在葛底斯堡,总统看到报纸上都登满建议。沃尔特·李普曼建议艾森豪威尔将权力移交给尼克松;很多编辑和专栏作家敦促他辞职。对艾森豪威尔产生的影响是,使他在星期一早上加强了担负起全部职责的决心,从而证明他已完全康复,能够完成他的工作。艾森豪威尔的决心引起了他的助手们的恐慌,他们要他至少再休息几天。杰里·珀森斯在下午1 时45分打电话给杜勒斯,说总统决定恢复工作。杜勒斯说:“他认识不到他需要休息,这件事本身是一个很不好的迹象。”于是杜勒斯又说:“必须有人来掌握局势。”杜勒斯是内阁中的高级成员,是最接近艾森豪威尔的人。下午2 时,他打电话对副总统尼克松说:“我们有可能遇上总统不能执行职务,而自己又意识不到的这种情况。”他对此感到不安,心想:“我们该不该宣布他不能胜任?”如果他们阻止艾森豪威尔工作,“这就成了威尔逊问题的翻版,妒忌和篡权”。①杜勒斯放下电话,又打电话到葛底斯堡,这次是和陪伴斯奈德到宾夕法尼亚去的一位军医谈话。这位医生告诉杜勒斯,艾森豪威尔对报纸很恼火,说要他辞职“对他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他目前感觉非常好”。此外,医生说,艾森豪威尔想回去工作,并不是一个坏主意,因为“继续沮丧下去”比“积极参加工作”更糟;但是,他仍希望总统多休息几天。杜勒斯说,如果总统思想方法正确,应当接受医生的劝告。然而,艾森豪威尔执意工作。他说,如果在这次生病后三个星期,他不能去欧洲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会议,他认为那时再提出他“退位”这一严肃的问题。从此,艾森豪威尔拖着他沉重的、疲惫的病体,继续执行他那“国际宪兵”的任务。1958 年8 月,台湾蒋介石集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金门和马祖发生冲突。艾森豪威尔是在8 月25 日获悉这次最新的危机的。当时,他正在北卡罗来纳山中地下深处的防弹掩蔽所里,周围都是最先进的电子仪器。他在参加一年一度的“行动”演习。中央情报局长艾伦·杜勒斯作了情况汇报。台湾国民党当局一直在不断增加他们在金门、马祖的兵力,达到十万人之多,占蒋介石的总兵力的1/3。中国人民解放军抗议这一挑衅行动,但不起作用。8 月24 日,解放军炮击国民党军盘踞的这两个岛屿。杜勒斯说,大炮轰击所造成的有形损失是轻微的,尽管伤亡不小。他预料“中共将对这两个岛屿实行封锁,企图使守军挨饿”。艾森豪威尔听了杜勒斯的汇报,认为有危险的远不止是金门和马祖。运用他的多米诺理论的想象力,他预言如果失去金门和马祖,这会“导致失去台湾”,这将威胁“日本、菲律宾、泰国、越南,甚至冲绳未来的安全..因而将使美国的根本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失”。8 月29 日,艾森豪威尔急急忙忙回到华盛顿,下令从第六舰队调出两艘航空母舰驶过苏伊士运河,加入在台湾海峡的第七舰队。艾森豪威尔声称,如果中共真的企图“侵占”金门和马祖,他将考虑批准“对共产党中国的机场使用战术原子武器”。9 月4 日,艾森豪威尔与古德帕斯特和福斯特·杜勒斯会晤,讨论下一步怎么办。杜勒斯全力支持使用战术原子弹。艾森豪威尔犹豫不决。根据杜勒斯关于这次谈话的备忘录,他当时告诉总统:“我认为,当我们决定把这些武器包括在我们的武库之中时,我们已经承认使用这些武器要冒政治和心理上的风险。”根据古德帕斯特的记录:“杜勒斯先生把注意力指向有关原子武器的问题上,提醒说,我们已经使我们的国防适应于在任何规模的冲突中使用这些武器,他说,当情况危急时,如果我们由于世界舆论的反对而不① 1919 年威尔逊总统生病,杜勒斯的舅父罗伯特·兰辛当时担任国务卿。兰辛想掌握政府,他劝威尔逊辞职,结果被驱逐出阁。使用它们,我们必须修改我们的国防部署。”艾森豪威尔指出,假如美国使用原子武器攻击中共的机场,“共产党很可能用核武器攻击台湾来报复”。在这种情况下,他是“不准备批准使用原子弹的”。两天以后,9 月6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就台湾海峡地区局势发表声明。他说:“1958 年9 月4 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授权之下发表声明,公然威胁要在台湾海峡地区扩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侵略范围,进行战争挑衅,从而加剧了美国在这个地区造成的紧张局势,使远东和世界的和平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此,我受权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声明说:“台湾和澎湖列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它们已经由日本的一度侵占归还了中国。中国人民行使主权解放这些地区,完全是中国的内政。这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美国政府自己也曾经正式声明不在台湾地区卷入中国的内政。如果不是因为美国政府后来背弃自己的声明进行了武装干涉,台湾和澎湖列岛早已获得解放,早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管辖之下。这是全世界一切公正舆论所一致承认的不可抹煞的事实。”声明谴责美国支持盘踞在台湾和澎湖列岛的早已被全中国人民唾弃的蒋介石集团,并且直接用武力侵占台湾和澎湖列岛是干涉中国内政,是侵犯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的非法行为,是同联合国宪章和一切国际法准则直接冲突的。声明说:“美国和蒋介石集团签订的任何所谓条约和美国国会通过的任何有关的决议,对于中国人民是完全无效的,它们决不能使美国的侵略行为合法化,更不能成为美国在台湾海峡地区扩大侵略范围的借口。”声明最后强调指出:“中国政府完全有权对盘踞在沿海岛屿的蒋介石部队给予坚决的打击和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任何外来的干涉,都是侵犯中国主权的罪恶行为。中国人民解放自己的领土台湾和澎湖列岛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中国人民尤其不能容忍在自己的大陆内海中存在着像金门、马祖这些岛屿的直接威胁。美国的任何战争挑衅都绝对吓不倒中国人民,相反地,只会激起六万万人民更大的愤怒和更坚强的同美国侵略者斗争到底的决心。如果美国政府悍然不顾中国人民的再三警告和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继续对中国进行侵略和干涉,把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的头上,美国政府必须承担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