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说,麦克阿瑟的战略把美国拖入了一场错误战争的深渊。就在这个时候,在美国面前出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怎样来结束这场实际上打输了的战争,同时又避免投降,“保留住面子”。必须尽快地结束这场战争,这不仅因为美国在朝鲜遭到军事上的失败,还因为它遭到了政治上的挫折,正是在朝鲜这里,美国的盟友第一次用“忘恩负义”来报答美国为执行马歇尔计划而花费的数十亿美援,报答美国在战后最初年代为使资本主义欧洲和日本的经济、政治稳定而付出的心血。美国本来指望,一旦战争开始,它的盟友就会根据华盛顿的一道命令,派来所需要的“炮灰”。美国政策原来考虑的是,美国盟友派到前线若干个师的兵力,而美国将主要发挥军火库和指挥棒的作用。结果事与愿违。不管白宫如何施加压力,盟国都不急于向朝鲜派遣本国士兵。在整个战争过程中,美国人不得不承担战争的军事、经济、政治和道义上的主要担子。这种沉重的超负荷,有可能使美国的对外政策宣告破产。艾森豪威尔1950 年12 月30日写给国防部长弗兰克·佩斯的信不是没有道理的。他在信中说:“美国并不那么强大,能够把全世界都背在自己肩上。”帝国主义同盟者对朝鲜战争所尽力量的平衡表证明,进行这场不受欢迎的战争的主要负担确实压在美国身上。哈里·已利斯1953 年4 月:日向艾森豪威尔总统报告:“现在,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无出路的朝鲜战争之后,我们已完全被北朝鲜人和中国共产党人阻止住了。”他是作为小组领导人去台湾解决保障“共同安全”问题刚刚返回美国的。根据巴利斯的计算,美国向朝鲜派遣了35 万军人,南朝鲜拥有40 万军人,而这场军事冒险的其他17 个参加国总共派了35000 人。巴利斯写道:“美国人民不仅要质问我国政府,而且还要质问联合国及其所有成员国,什么时候能在朝鲜采取有效措施,以便停止这场前途无望的战争。”1951 年7 月10 日,陷入军事政治困境的美国,在世界和美国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被迫开始了关于朝鲜停战的谈判。然而,谈判困难重重,直到1952年美国竞选运动开始前,谈判实际上毫无进展。这种局面向艾森豪威尔提供了有利机会,使他得以利用反战情绪取得选举的胜利,同时还能设法达到同朝鲜的“体面和解”。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蝶蝶不休他说:“新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地和体面地停止朝鲜战争..为达到此目的,如需要我亲自去朝鲜一趟,我一定前往。”他在另一次演说中说:“我们能够防止类似朝鲜战争这样的新的战争。我们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根据约翰·艾森豪威尔的回忆录判断,这位年轻的美军少校在一定程度上是赞同反战思想的。反战思想在美国青年中特别普遍,因为战争要他们不是在大学讲坛上或外交论坛上进行战斗,而是直接在战场上。约翰也曾到朝鲜参战。他的父亲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回忆说,在约翰动身去朝鲜之前,他同儿子进行了长时间的严肃谈话。谈话涉猎甚广:谈到如何安排约翰妻子的生活,由谁照看他的小孩。然而主要还是艾森豪威尔对儿子的临别赠言: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当敌人的俘虏”。美国人民为朝鲜战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中强调指出:“除了国内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以外,这次是美国历史上流血最多的一次战争。”美国在朝鲜的伤亡和被俘人数约39,8 万人,而美国的所有其他盟国(南朝鲜除外)共损失2.9 万人。在竞选运动过程中,艾森豪威尔曾主张进行亚洲人打亚洲人的战争。这个办法的目的是,如果美国不能从欧洲盟友那里搞到士兵,就用亚洲盟友的。然而,转向亚洲的政策同样也是无前途的,连装备精良的强大美军用三年多的时间都未能打败一向被华盛顿一些人士瞧不起的“亚洲人”,那么甫朝鲜傀儡政权的军队则更是力所不能及的了。出路只有一个:尽快签订和平协定。但是,在签订和约的路途上又出现了一个预想不到的障碍。年事已高的南朝鲜总统李承晚,突然表现出了令人吃惊的好战性。他企图利用北朝鲜和中国战俘问题,破坏和平谈判,并使战事再起。李承晚十分狂妄,宣称如果需要,甫朝鲜军队将单独战斗到“最后胜利”,美国极右势力也跟着叫嚷:“不消灭共产势力决不罢休!”李承晚和美国右派的战争叫嚣,再次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愤怒。美国的反战运动方兴未艾。要求停止战争的无数信件、请愿书、呼吁书飞向白宫。一封来自明尼苏达州的致艾森豪威尔的呼吁书说:“全世界90%以上的居民,对朝鲜战争怀有愤懑之情,你一点也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你只能指望大型报纸、电台、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的帮助。”这份致总统的呼吁书还指出,关于朝鲜战争可以阻止共产主义在亚洲和全世界蔓延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战争永远不能遏制共产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共产主义在俄国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共产主义在半个世界的胜利而告结束。新的世界大战将是何种结局?谁知道呢?有可能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取胜”。呼吁书的作者代表明尼苏达州的选民坚决要求停止在朝鲜的军事冒险。公众反对朝鲜战争的激烈情绪是使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的一个重大因素。而1953 年7 月26 日使朝鲜大炮静止下来的停战,则是他的总统任期内的里程碑之一。当艾森豪威尔进入白宫的时候,这个陷入僵局的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6个月零26 天,当时他面前摆着两条路。一条是他的党内最强硬的分子所赞成的,那就是扩大战争,进行大规模的海空攻势,以“击败共产党中国,然后粉碎鸭绿江以南的全部共军,从而统一朝鲜”。这同麦克阿瑟于1951 年致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著名的备忘录有某些共同之处。他在这份备忘录中建议:“一、对中国实行海上封锁;二、轰击大陆上的基地和军事中心;三、在朝鲜使用国民党军队;四、鼓励台湾对沿海地区进行袭击。”另一条路是为了获得“一种光荣的和平”,即在杜鲁门政府时期所确定的范围内,继续进行板门店谈判,求得“体面解决”。艾森豪威尔担任总统后,最先作出的重大决策之一,就是选择后一条道路,在分裂的朝鲜的敌对双方军队之间寻求停战。他要使美国力量“不再消耗在这种外围战争上去,这种战争对于同共产主义作斗争来说,没有产生决定性作用的希望”。他相信结束这场战争是美国人民最迫切的要求。1953 年3 月,艾森豪威尔在内阁会议上说:“在朝鲜对共军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地面攻势,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金钱的代价。自从1951 年7 月10日停战谈判在开城开始以来的一年半中间,一度动荡不定的战线已经稳定下来了,共方已经抓紧了这个时机在他们那边构筑了强固的工事。如今,再发动攻势就更困难了。”而且,作为一名军人,艾森豪威尔完全懂得,对中国发动进攻的后果重大而又难以预测,他说:“这一进攻如果终于发动了的话,就很可能不得不在得不到我们主要盟国的支持的情况下进行,因为他们对于任何这种冒险都是反对的..因此,我认为,我们在朝鲜打仗,没有机会打赢这场战争,因为打过鸭绿江就会冒犯国际舆论。”为了尽早地结束这场“令人伤脑筋”的战争,在就职典礼前,艾森豪威尔就在杜勒斯和太平洋舰队司令阿瑟·雷德福海军上将的陪同下,前往朝鲜考察。他们得到的印象是,“美国在亚洲只采取了杂乱的不协调的守势,而并没有一个真正有效的长期、全面的战略计划”。艾森豪威尔认为,美国的军事力量分布太广,尤其在亚洲,把大多的军队驻扎在足以受共产党牵制的地点。雷德福不主张这样分散的部署方式,而赞成把美国的力量集中在北美洲或北美附近,成为一支战略性的后备力量。经过这样的部署,“前线的防务将主要由非共产党国家正在建立的当地军队来负担;万一发生战争,美国的机动力量可以静待机会向敌人的要害出击”。具有同一见解的杜勒斯,极力推销他两年多来一直在鼓吹的主张,就是建立一支强大的进攻力量,“用来威慑共产党,使其不敢从事战争”。他的理由是,美国不大可能沿着共产党这么大的整个地区,在四周都驻上充分和固定的防御力量,虽然他们也许会从这些地区出击。他说:“美国应该用维持一支足以迅速地向侵略大本营还击的巨大报复力量的办法,来集中力量吓退进攻,而不要把防御力量到处分散。”所讨论的这一点,就是美国“大规模报复”政策的先声。雷德福和新任国防部长查尔斯·威尔逊两人都觉得将来亚洲在冷战中是一个重点。艾森豪威尔一方面承认亚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又说,西方不能解决它在亚洲所面临的许多问题,除非等到欧洲强盛之后才有可能。他的论点是,一旦西欧拥有了维持和保卫它自己的力量,并能使全世界感到它的威力时,亚洲问题就达到了“可以解决的地步”。朝鲜之行对最后选中雷德福担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位当选的总统在军队工作时就认识雷德福,可是威尔逊却从来没有遇见过雷德福。艾森豪威尔曾要求国防部长推荐一位接替陆军上将奥马尔·布雷德利的职务的人,因为后者已经当了两任参谋长联席会以主席,他的任期将在下一年8 月届满。艾森豪威尔觉得新任主席应该由一位赞成在亚洲实施远大的战略这种观点的军官来担任,从这一点上来说,雷德福当然是这样一个人。关于这件事,还有一点是当选总统必须考虑的,就是多年来共和党一直在指责说,罗斯福政府和杜鲁门政府太偏重欧洲而很少注意亚洲。艾森豪威尔正在寻觅一位适当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他的经历一定要表示出他对远东抱有浓厚的兴趣。在雷德福的资历里,这一点比任何人都突出。最后,艾森豪威尔和威尔逊对雷德福在朝鲜之行中的表现大为赞赏。在“海伦娜号”巡洋舰上时,艾森豪威尔获悉,12 月5 日陆军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全国制造商协会在纽约举行的一次集会上宣称:他对朝鲜冲突有“一个明确具体的解决办法,而且这个办法不会增加挑起全球冲突的危险”。麦克阿瑟不愿公开说他的计划是什么,但是愿意向艾森豪威尔透露,如果总统对此有兴趣的话。当时,在“海伦娜号”上,艾森豪威尔的顾问中,有几个人不太相信这句话,他们怀疑当选总统在这个关头同麦克阿瑟牵连在一起是否明智。艾森豪威尔说:“为什么不?麦克阿瑟毕竟是一个伟大的军人。”他和这位前远东司令虽然在某些事情上有不同意见,但是他觉得同麦克阿瑟商谈并没有什么坏处。这一点决定了,可是艾森豪威尔的这一批人中有几个人仍觉得拍给麦克阿瑟的任何电报应该保守秘密,但是当选总统又表示反对。他说,为什么不应该听听麦克阿瑟的建议呢?他以习惯的口吻说道,不论谁有任何好的意见,他都愿意倾听。他拍了一个无线电报给麦克阿瑟,其中有一段说:“多谢你公开表示愿意同我讨论这些问题,并向你肯定地表示我期待着同你作非正式的晤谈;我和我的同僚们可以因此而得悉你的全部意见和经验。”12 月9 日,艾森豪威尔的新闻秘书詹姆斯·哈格蒂公布了这封电报和回电。麦克阿瑟在电报中表示谢忱,并说:“我特别感谢你,因为虽然由于我个人在职务上同这件事有着特别密切的联系,而自从我回国以来,官方对我的意见所表示的兴趣,即使是极轻微的兴趣,这也还是第一次。”报纸刊登了这两个往返电报后,读者中有一位勃然大怒起来,他就是杜鲁门总统,他在参加他岳母葬礼之后,正从密苏里的独立城回到华盛顿去。火车到达西弗吉尼亚时,晨报已经放在他的车厢里了。他叫他的新闻秘书洛哲·德贝发表声明说,如果麦克阿瑟真的有一个结束战争而不会引起更大规模的战争的计划,他应该立即呈报给有关当局——总统。第二天在他的记者招待会上,杜鲁门仍然心里冒火,对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大肆攻击。他说,他怀疑麦克阿瑟有行得通的结束战争的计划,杜鲁门宣称:至于艾森豪威尔,他的朝鲜之行不过是实行竞选诺言的一种迷惑人心的举动罢了。这句话使艾森豪威尔大为光火。艾森豪威尔进入白宫之后,就采取各种步骤,逐步解决朝鲜问题。4 月11 日,在板门店达成了关于交换病伤战俘的协议。5 月22 日起,杜勒斯访问印度,同尼赫鲁会谈了三天。杜勒斯希望他的话能通过外交途径传到中国人的耳朵里去,他告诉尼赫鲁说,美国“愿意光荣地结束战争”。5 月29 日,美国内阁中再度提出了朝鲜问题。副国务卿史密斯回顾了停战谈判最近进行的情况。他也提到了他从俄亥俄州参议员共和党人布克·希肯鲁伯那里听到的一个消息,那就是“单独干”的情绪在国会中正在增长。史密斯对内阁说,他相信“这是由于国会对于要是美国在亚洲单独行动对付共产主义就将落在美国身上的严重义务,认识不足”。他说,从国会对停战谈判的抨击,可以看出某些国会议员担心,无论如何“停战会使共产党中国被接纳入联合国”。甚至在6 月问,当板门店谈判取得进展的时候,李承晚又顽强地反对,“任何使朝鲜处于分裂状态的协议”。这位78 岁的南朝鲜总统通知美国说,他要求:“第一,不可更改地答应,如果停战后90 天以内召开的国际政治会议没有能统一朝鲜的话,美国就帮助大韩民国以武力统一朝鲜。第二,同意如果政治会议开会90 天而仍然没有产生解决办法时,就重新恢复战争。”6 月6 日,艾森豪威尔写信给李承晚,扼要说明了美国的立场,他在信中说:“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时刻,我们必须决定到底是继续以战争来进行统一朝鲜的斗争呢,还是以政治和其他方法来追求此项目标..我深信,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和大韩民国有必要接受停战。我们没有理由为了希望以武力达成朝鲜的统一而使这一苦难丛生的战争拖长下去。”艾森豪威尔还答应:“美国政府,在取得必要的国会拨款的条件下,准备继续给予大韩民国以经济援助,这将使它得以在和平状况下恢复它的饱受摧残的国土。”然而,李承晚拒绝停战的条款,说:“按照目前的条款,停战对我们意味着死亡。我们一贯要求应该把中共军队赶出我们的国土,即使在这样作时,我们不得不单独作战也在所不惜。”与此同时,南朝鲜国民议会表决“一致反对停战条款”,同时汉城和其他南朝鲜城市到处爆发了所谓“反对停战的示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助理国务卿罗伯逊奉命于6 月26 日会见了李承晚,“耐心地”向他说明了美国的立场,并许诺战后美国帮助南朝鲜重新建设。并使李承晚明白,“在任何情况下美国都要实行停战”。经过两周的会谈和施加压力,李承晚让步了,并且书面答应使他的军队处于“联合国军”的指挥之下。7 月11 日,他写信给艾森豪威尔说,为了尊重艾森豪威尔的意志,他将不以任何方式阻挠停战的实施。在同一天,李承晚写信给杜勒斯说,虽然他对于停战条款心存疑虑,但是他将放弃他的信念而对美国的政策让步。李向杜勒斯提出保证,虽然南朝鲜不同停战发生关系,但是南朝鲜政府将遵守停战,以便“给联合国一个通过政治协议来统一朝鲜的机会”。杜勒斯在7 月17 日对内阁说,由于罗伯逊“耐心而坚定”地同李承晚进行交涉的结果,罗伯逊的任务完成了。1953 年7 月26 日下午9 时38 分(美国时间),白宫接到板门店关于朝鲜停战协议签字的消息。艾森豪威尔准备在10 点钟发表广播讲话。他坐在广播室内维多利亚女王赠给白宫的那张雕花橡木大写字台前等候广播的时候,一个摄影记者问道:“你有些什么感想?”艾森豪威尔微笑着答道:“战争过去了,我希望我的儿子不久就能回家来。”他对美国听众的演说并不长,他表示对战斗和伤亡的结束非常高兴。他说,射击已经停止,这是他以“感恩的祈祷”由衷地欢迎的一件事。然而,他仍认为,有必要提醒美国人民,“我们仅在一个战场上赢得了停战——而不是世界和平。我们现在不能放松警惕,也不能停止我们对和平的追求”。他引用林肯的话来结束他这次低调的演说:“不与人交恶,而与人为善。”对此,美国政治评论家约瑟夫·格登指出:“朝鲜战争,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军事和外交战略的转折点,它标志美国第一次试图通过诉诸武力来阻止共产主义军事扩张的冒险行动,而且是这类冒险行动的漫漫长路上的第一步。果不其然,就在朝鲜战争刚开始两个月,美国就给在印度支那的法国人送去了第一批军事援助,以资助其与当地的起义者作战,后来这场起义演变成了越南战争。无论结果如何,美国在以后的十年中,把国家的资源,加上声望名誉,越来越多地投到东南亚、欧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为了保持这种力量,即使在‘和平年代’里,也要消耗美国联邦政府年度预算的一半,并使美国的无数儿子在世界最遥远的地方枕戈待旦。”“在美国不甚愉快的经历中,朝鲜战争算是其中的一个。”约瑟夫·格登进一步写道,“当它结束之后,大多数美国人都急于把它从记忆的罅隙中轻轻抹掉。出于某一原因,朝鲜战争是美国第一次没有凯旋班师的战争。美国使朝鲜处于僵待状态,同共产党中国这个庞大而落后的亚洲国家打成了平手。尽管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武器,中国则以人海战术和对国际政治巧妙的纵横捭阖,制服了美国现代化的军事力量。”朝鲜战争,美国遭到了惨败,被迫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美国政府是否接受教训?欲知艾森豪威尔今后对外政策动向,且看下文分解。第二十八章艾森豪威尔主义第三世界大造反,解放运动火连天;艾克政府害了怕,千方百计搞欺骗。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并没有接受失败的教训,而是打着对不发达国家进行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的幌子,大肆进行侵略扩张,填补所谓“政治真空地带”。正如中东地区一些公众舆论所指出的:“艾森豪威尔主义是一个奴役新近走上独立发展道路国家的人民的大规模计划,是地地道道的殖民主义,是一种新的侵略工具。”艾森豪威尔在他的连任总统的就职典礼上惊呼:“新兴力量和新兴国家在全世界崛起进行斗争。从北非的沙漠到南太平洋的岛屿,1/3 的人类进入了一场争取新的自由——摆脱极度贫困的历史性斗争。”尤其是苏伊士事件使艾森豪威尔惨痛地认识到,第三世界对美国的重要性。他告诉美国同仁说:“没有人能独自生存,如果第三世界的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它就要变成共产党。如果其他国家不繁荣,美国的繁荣甚至也不能维持下去。”他要求民主党和共和党必须正视现实,采取适应当前斗争的新的对外政策。艾森豪威尔最关心的是,如果第三世界“赤化”,西方将得不到原料,美国的经济也将受到严重的削弱和影响。1956 年7 月26 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这一举动,在西方世界引起了震惊。为了对埃及进行报复,三个西方帝国主义大国英国、法国和美国,抛开它们之间的矛盾而纠合起来了。美国统治集团认为,埃及把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这是对整个西方世界的挑战,是对摇摇欲坠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又一次打击。资产阶级报刊议论说,谁能担保其他国家不会仿效埃及,谁能担保整个殖民主义体系的环节不会发生“连锁反应”?而这种反应按美国著名政治评论家华尔特·李普曼的说法,将使“整个殖民主义体系彻底崩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撰文说:埃及的例子“会推动其他有可能抓住现今世界自由贸易的孔道的小国也采取这样的行动。例如,叙利亚和约旦就可能会要求中断经过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到地中海的石油管输油的权利。西班牙就可能会要求封闭直布罗陀海峡的权利,而巴拿马就可能会考虑为什么它不能封闭巴拿马运河。这会带来数不清的灾祸”。由此可见,孤注一掷的不仅是处于英法两国控制下的苏伊士运河的前途问题,而且也是近东一切帝国主义势力的前途问题。《纽约时报》在1956年10 月露骨地写道:“英国失去什么,我们也就失去什么。英国并不仅仅是我们主要的盟国。它和我们分享着近东丰富无比的石油财富的主要部分。”《纽约先驱论坛报》在1956 年8 月7 日写道:“苏伊士仍旧是西方在中东的威力和影响的标志。”英法两国的报刊也这样写着。法国《世界报》指出:“苏伊士运河..这是个标志。一旦这个标志倒塌,那么堤坝就将溃决..国有化将一个跟着一个接踵而至。所有的石油公司都将遭到破产..这就是对西方威望的最后一击。”就在西方报刊厚颜无耻地把运河称为“西方的标志”的同时,埃及纳赛尔总统在8 月12 日广播说:“苏伊士运河标志着帝国主义,标志着外国的势力,而埃及正是为反对这一点而斗争的。”在西方列强对埃及所采取的这种恐吓和威胁的政策中,发起者是美国。一切指望用威胁迫使埃及放弃自己的主权并取消苏伊士运河国有化的计划,都是在华盛顿制定的。美国国务卿8 月16 日至23 日,在关于苏伊士运河问题的伦敦会议上,提出的所谓“杜勒斯计划”,其实质在于禁止埃及管理运河并把运河永远交归某种国际机构管理。其目的是恢复近东殖民主义秩序的稳固,为冲突制造借口。“杜勒斯计划”遭到埃及的反对,纳赛尔说:“对苏伊士运河的国际管制,这是一种新式的帝国主义,集体的帝国主义。”当“杜勒斯计划”显然已经遭到彻底失败时,在华盛顿又制定了一个挑衅方案,即建立“苏伊士运河使用国协会”来接收苏伊士运河公司的一切权利,同时,美国声明它要参加这个“协会”。这同美国政客们所谓美国只是与苏伊士问题“无利害关系的调停人”这种令人作呕的言论,是有着惊人的矛盾的。成立“苏伊士运河使用国协会”的方案,与臭名远扬的“杜勒斯计划”一样,又制造了一个同埃及冲突的借口。杜勒斯所建议的对埃及的经济制裁,规定了对苏伊士运河实行抵制。这种抵制打算用两种办法实现:第一,减少从近东供应西欧国家的石油,而相应地增加从美洲大陆上美国领土供应石油;第二,减少通过苏伊士运河输送的石油到最低限度,而利用绕过非洲的迂回路线。无须特别解释就可以明白,这些措施只对美国有利,对其余的一切西方国家却带来了巨大损失。西欧国家的收支已不平衡,它们的黄金和美元的储备已消耗殆尽,又从哪里去取得美元呢?正如美国报纸《每日新闻》所供认的:华盛顿背着它的同盟者并靠损害它们的利益来准备“把中东大部分经济事务的领导权抓到自己手里”。由此可见,美国一切关于所谓“和平”解决苏伊士问题的建议,其实质就是用威胁手段迫使埃及放弃自己的主权,取消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国有化,以便在对运河实行“国际管制”的幌子下达到美国独占的目的。但是,埃及政府不畏强暴,坚决拒绝了西方列强关于由外国建立对运河管制的一切要求和最后通牒。埃及政府强调指出,诸如此类的管制都是损害埃及的主权、剥夺它的独立的。纳赛尔总统在揭露美国“国际管制”计划的实质时说:“难道在独立和不独立之间能够折中解决吗?”埃及《人民报》写道:“埃及坚持它的立场,因为真理在它这方面,而威胁和恐吓的策略必遭破产。”为了维护美国垄断阶级的利益,1957 年3 月9 日,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了国会所通过的美国对中近东的政治纲领,它的具体内容就是所谓“艾森豪威尔主义”。艾森豪威尔在致国会的咨文里,企图把它说成是美国对外政策中一个新的、“被迫”采取的步骤,是为了“保证”和平和自由免受所谓“共产主义的威胁”而由美国政府承担起来的沉重“负担”。其实,这个政策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斗争中的一个新阶段。在美国的扩张计划中,中近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国近东问题专家霍斯金斯,早在1954 年出版的一本书里就说明了美国对待民族解放运动的态度。他曾露骨地宣称:中近东各国人民的政治趋向,对于任何想夺取世界霸权的集团说来,都是一个首要问题。”近东对美国所具有的意义还在于,这个地区不仅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石油蕴藏量的2/3,而且地处欧亚非的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了夺取这一地区的石油资源,美国和英国的垄断组织之间,早就进行着剧烈的斗争。美国统治集团很早以来就梦想在近东的主要阵地上将英国排挤出去,取代这个老牌的殖民国家的地位,建立自己的独占统治。艾森豪威尔主义的纲领规定:第一,“同中东一般地区的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进行经济合作和援助”以发展他们的经济;第二,“对这个地区希望获得军事援助的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执行军事援助的计划”;第三,在近东使用美国的武装部队以“保护”这个地区的国家免受“国际共产主义的侵略”。为了这个目的,美国拨出两亿美元由总统支配。艾森豪威尔宣称,美国“对于任何其他国家人民并不谋求建立政治或经济的统治,而只是关心中近东各国人民的自由和独立,只是对他们提供援助”。美国渗透中近东的历史事实证明,美国对于这个远隔几万公里的地区兴趣的增加决不是偶然的,决不是关心近东各国人民的“自由”和“安全”。这个兴趣的发生不仅由于本地区的巨大的地下资源,这些资源使石油垄断组织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去,也出于帝国主义的战略考虑。中近东的石油资源确实巨大。这里拥有资本主义世界所已发现的石油蕴藏量的70%。而问题不仅止于此。近东石油对于帝国主义重大的意义还有其他方面。首先,资本主义垄断组织花费在近东石油开采上的代价是特别低廉的。这是因为这里的油井生产率很高。每口油井平均每天可产石油4000 桶(每桶约合135 公斤),而在委内瑞拉为230 桶,在美国仅为11 桶。此外,由于对当地工人加强剥削的结果,石油垄断组织在劳动力上花费的代价非常低廉。当地石油工人通常每昼夜工作10—12 小时,而所得工资则是美国石油工人的1/7。如果石油垄断组织每年从每个美国工人身上剥削4000—5000 美元,那末,例如,在科威特的油田上,它们每年可从每个工人身上剥削40000 美元,即几乎多了9 倍。�冲动。 "你抢了我的车,还要抢我的功劳,我让你抢,抢你妈个头。"想到这里的时候,子都手中的箭已经离弦。 考叔从城墙上倒栽了下来,连同手中的大旗。 考叔牺牲了。 暗箭伤人。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暗箭伤人就是这一次,而这个成语也来自这一次。 瑕叔盈愤怒了,他以为考叔是被敌人捅下来的,他一把抓起地上的大旗,以惊人的速度上了城墙,没有人能阻止他。 郑军的大旗竖在了许国的城墙上,郑军士气大振,许国军队瞬间崩溃。 许国陷落,许国国君逃往卫国。 三国国君随后来到,见已经攻破城池,于是进城相会。 这一次,齐国还是不要许国的土地,鲁国也不好意思再要,于是许国就归了郑国。郑庄公将许国分成两半,小的一半还是许国,由许国君主的弟弟新臣为君主,大的一半给了庄公自己的弟弟公孙获。 --美男子之死 郑国灭了许国,但是,郑庄公一点也不开心,因为考叔死了。 考叔的尸体上有一支箭,从后背一直穿到前胸。毫无疑问,箭是从后面射过去的,其实这很好判断,因为箭是郑国的箭。 这支箭射得如此准确而且如此有力,这一定是一个将军射的,士兵没有这样的功力。甚至,即便是最善射的射手,从城下能够把城上的人射穿,其力道不是惊人,而是太惊人,没有刻骨的仇恨,是做不到的。 考叔有仇人吗?经过调查,考叔没有仇人。 庄公很愤怒,他非常器重考叔,甚至比对祭足还要器重,因为考叔更忠诚更耿直。所以,庄公发誓要捉住害死考叔的奸人,要杀了他为考叔报仇。 "老祭,这个人一定要查出来。"庄公把任务布置给了祭足。 祭足是什么人?洗脚的祖师爷。他聪明过人,而且善于分析。 祭足看了考叔的尸体,又带着考叔的几个亲随来到了考叔登城的所在。经过多次的实验,通过那支箭射中考叔的力度和角度,推断出射箭的人当时在什么位置。什么人当时可能在那个位置呢? "是他。"祭足得出结论,他其实从一开始就怀疑是他。第56节:美男也是祸水(5) 庄公大怒,其实他也猜到了是公孙子都。 "杀。"庄公毫不客气,自己的亲弟弟都不放过,何况只是一个堂弟。 但是,祭足阻止了他。 "主公,不可。"祭足讲出了自己的道理。首先,这是死无对质的事情,如果子都打死不认,实际上他肯定打死也不认,那么杀他倒成全了他,有可能让他成为史上最著名的冤死的大将;其次,子都是公族,还有战功,还是美男子,杀他会引起许多不明真相的人的不满,甚至会说他是因为被嫉妒而被杀。 "那怎么办?" "我有办法。" 庄公下令,每一百个士兵出一头猪,每二十五个士兵出一只狗和一只鸡,招巫师来念咒,诅咒那个放暗箭的人。 按着规矩,大夫死后要三个月才下葬。这三个月,庄公派人轮流守灵,第一棒是世子公子忽,之后依次是这次出征的各个将军。世子都守灵了,谁还敢有怨言? 子都是最后一棒,十五天。十五天里,天天听巫师在那里诅咒自己,心里实在是不好受。不过,子都属于心黑手辣脸皮厚的那种人,也不是太难受。何况,听说子都守灵,很多女人主动前来吊唁考叔,实际上是来看子都,顺便泡泡他。 不管怎么说,子都过得还挺爽。 三个月很快过去,下葬这一天到了,庄公率领群臣来到。看见子都泰然自若的样子,大为失望。 "老祭啊,你的办法不灵啊。"庄公悄悄对祭足说。 "唉,知道他脸皮厚,不知道他脸皮这么厚。我这精神摧残法百试百灵,谁知在他的身上就不灵了。"祭足叹口气,承认失败。 按着"千夫所指,无疾而终"的原理,祭足让士兵们出猪出狗,这样士兵们都在骂那个放暗箭的人,足足一万多人啊。这么多人骂,别人死十次了,子都竟然毫发无损。 祭足又请了巫师,还当着子都的面诅咒他,他还是不死。 这样的人,祭足真是拿他没办法了。 葬礼很隆重,庄公亲自宣读悼词,无非是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垂不朽等等套话。末了宣布:颍考叔为国捐躯,因公死亡,追认烈士。为了纪念他,特决定将车霸的车辕随葬。 那么那乘战车呢?每个人都很关心。战车是不可能随葬的,那太可惜。每个人都想得到那乘战车,而人们知道只有两个人最有资格。一个是公孙子都,因为他是考叔的副手;另一个是瑕叔盈,因为他是攻占许国的头号功臣。 "我宣布,那乘战车移交给瑕叔盈。"郑庄公庄严宣布。 瑕叔盈的泪水夺眶而出,他太感动了。 "多谢主公,我一定要继承考叔的遗志……"还没等瑕叔盈说出"为建设强盛的郑国奋斗终身",有人已经跳了出来。 "主公,为什么战车不是我的?"公孙子都大喊起来。 庄公原本就在生气,看见他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当下说一声:"来人,把箭拿上来。"早有侍从递上一支箭来,正是子都射考叔的那一支。 庄公接过箭,狠狠地扔在公孙子都面前,喝道:"因为这支箭是你的。" 所有人都愣住了,子都也愣住了。 所有人的眼睛都盯在子都的身上,祭足有些担心,如果子都死活不承认呢? 子都低下了头,泪水流了出来。他害怕了?他后悔了? "主公,从前有了最新型的战车,您第一个都会给我。可是这一次,这么绝版的战车却给了考叔。我公孙子都是天下第一美男,我怎么能没有天下第一豪华的战车呢?我恨他,恨他抢走了我的战车。我,我其实不想杀他,我只是想要一乘最新款的车而已,呜呜呜呜。"子都哭得更厉害了。 突然,子都猛地抬头,拔剑,抬臂,横剑。 一道血光。 天下第一美男就这样香消玉殒。 天下美男千千万,为什么子都是第一美男?因为他不仅最美,而且最爱美。 "战场上的敌人不能令他畏惧,暗箭伤人不能让他惭愧,巫师的诅咒不能伤害他,可是,得不到最美的战车最终让他绝望。"祭足暗暗叹息,让子都自杀的原因不是他被揭露,而是庄公把战车给了瑕叔盈,这让他觉得人生没有意义。 三个月后,公孙子都下葬,全郑国的美女都来了,甚至楚国、晋国、秦国以及朝鲜的美女都来了许多。郑庄公没有来,但是他派人来宣布那乘车霸为子都陪葬。 就因为美男爱美,害得郑国两员大将就这么毫无价值地死了。 所以,美男也是祸水。第57节:做人的难题(1) 做人的难题 每个人都会死。 英雄也会死。 春秋的一号男主角现在就面临这样的问题。 从出台到谢幕,郑庄公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他基本上算无遗策而且战无不胜。他也很会用人,因此手下都是些能人。 可是,他也要死。 郑庄公四十三年(前701年),他五十六岁。在预感到自己要鞠躬尽瘁之前,他找来祭足商量后事。 "老祭,看这样子我是不行了。你看我这十一个儿子中,谁继位最合适?"郑庄公问。 祭足一愣,公子忽不是世子吗?世子继位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现在庄公问这样的问题,什么意思?祭足何许人也,他立即就明白,庄公对公子忽不是太满意。 "当然是公子忽了。"祭足没有犹豫,他知道这样的回答不能让庄公满意,但是,这个时候他必须力挺公子忽,因为公子忽的老妈邓曼是他帮着庄公娶回来的,从感情上来说,他更希望公子忽接班。"主公,公子忽能文能武,人也谨慎,还有比他更合适的吗?" "老祭,不瞒你说。忽是不错,我也喜欢他。可是,你知道政治家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心黑手狠。可是忽太善了。相反,突虽然不如他哥哥能干,但是处事果断,下手坚决,我看好他。"庄公说道,他看人是很准的,老二公子突能力虽然差点,但是性格更像自己。 "不可,主公难道忘了宋国和鲁国发生的事情?接班人一定要立长子才能服众。"祭足答道,其实他也知道公子突比公子忽更适合接班。 "这样的话,只能让突去姥姥家了,否则一定生乱。唉,只怕这样也避免不了鲁国和宋国的事啊。"庄公考虑再三,接受了祭足的建议,把公子忽托付给他了。 第二天,公子突被赶出郑国,前往宋国,因为他姥爷姓雍,是宋国的豪族。 有人问了,郑国不是和宋国是仇人吗?把自己的儿子送过去不是等于给人家送人质去了?不然,此一时彼一时。郑宋两国这个时候正是友好得不得了,同志加兄弟一般。为什么这么友好?那就先说说宋国九年前发生的那件事情。 --做人要厚道 宋国有两个实权派人物,一个是司马孔父嘉,另一个是太宰华督。前者是国防部长,后者是总理。 两人当中,孔部长更受宋殇公的重用,理由很简单:宋殇公喜欢打仗。在位十年,对外战争十一次。其中单单跟郑国就打了三仗,其原因就是为了公子冯。 你说爱打仗也不一定是坏事,抢回些东西给大家做福利也好啊。问题是宋国打仗就没怎么赢过,几乎是每战必败,可以说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男人上战场,不是打死了就是被俘当了别国的奴隶;女人在家里,不是当了寡妇就是被恶霸霸占了。总打败仗,税负越来越厉害,大家都快活不下去了。 全国人民都很愤怒,可以说是民怨沸腾,而大家最恨的人就是孔父嘉。 华督很郁闷,不是因为民不聊生,而是因为自己一个堂堂总理的地位竟然没有国防部长高。 有一天,他的郁闷简直到了极点,为什么?因为那一天他在路上碰上了一个女人,那叫一个美,华督一直目送美女到看不到,不由自主说出三个字来:"美而艳。"什么是美而艳?就是不仅漂亮,而且性感。 可是,这么漂亮这么性感的女人,吃不到嘴里,因为这个女人是孔父嘉的老婆。 地位没人家高,老婆没人家漂亮,华督这个郁闷啊。 这一年是宋殇公十年(前710年),十年一大庆啊。大庆干什么?有的国家放假,有的国家发钱,有的国家阅兵。 宋国就是阅兵。 孔父嘉担任阅兵总指挥,他从鲁国订购的新型战车已经运抵,将在阅兵仪式上亮相,近期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宋军的训练上,严格到不能再严,宋军的口号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不灭郑国,何以家为?" 军队里的怨气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 华督敏锐地看到了机会,为了地位,为了女人,干。他下定了决心,要干一票大的。 宋国的军队里开始流传一个消息:孔父嘉又要带领大家去打郑国了。 消息令每个人都从骨子里害怕,打郑国历来都是有去无回的,那就是给人家送战车送奴隶的。 没有人怀疑这个消息的准确性,尽管从来没有人听到孔父嘉或者宋殇公宣布这件事情。历来这样的消息都在事后被证明是准确的,特别是被孔父嘉否认的,那就更加可以确信了。在宋国,国君说的话往往是骗人的,而小道消息才是准确的。 "胡说,我们怎么会去打郑国?我们从来不侵略别人。"果然,这一次孔父嘉又辟谣了。 所有人都确信这一次所谓的阅兵是在为攻打郑国做准备,于是所有的士兵都开始准备后事了。该写遗书的写遗书,该讨债的赶紧讨债,没娶老婆的赶着一夜情,有老婆的抓紧时间制造儿女。 可是,人们没有想到,以往百发百中的小道消息,这一次却是真正的谣言,而造谣的,就是华督。没办法,当你骗人骗多了的时候,你说真话也不会有人信了。 离阅兵的日子越近,军队里的气氛也就越紧张,紧张到只要有人点一把火,这把火就一定能把整个宋国烧掉。 点火的人已经准备好了。 "弟兄们,我们不等坐以待毙啊。我们死了也就算了,老婆孩子凭什么跟着遭罪呢?"军营里,一个士兵高声说道。第58节:做人的难题(2) "是啊,打什么郑国?我们去就是找死。"有人呼应。 "那怎么办?"大家围上来问。 "怎么办?打郑国都是孔部长的主意,华总理是不想打仗的,我们为什么不去找华总理反映我们的想法?"一开始说话的人建议。 于是,满营士兵去了总理府。 华总理很和蔼地接待了士兵们,士兵们很激动,强烈要求华总理阻止这场愚蠢的战争。 "大家稍安毋躁,孔部长打郑国,也是为了宋国的颜面啊。"华总理这样说,就等于承认了孔父嘉真的要去打郑国。 "他要颜面,就让我们老百姓去送命啊?他上嘴皮一碰下嘴皮,我们就是性命攸关。华总理,你要为我们做主。"士兵们纷纷高呼。 "大家小声些,说这些话,要是被孔部长听见了,都要杀了你们。"华督装出一副很小心的样子。 "反正都要死,怕什么?"士兵们的怒气又被激发起来。 华督站了起来,一咬牙一跺脚一瞪眼,扫视一遍眼前的士兵们。 "唉,民心不可违,民意不可挡啊。若是大家一定要为国除害,本总理也只能遵从众愿了。"华督作出一副大义灭亲的样子来,引导着大家的情绪。 "为民除害,铲除奸人。"群情激奋,原本没有想过要杀孔父嘉,现在则是非杀了他不可。 人群离开了总理府,在华总理的带领下,一窝蜂杀到了国防部长官邸。也不打话,闯进门去,见人就杀。孔父嘉急忙出来看,当场被砍成肉酱。 杀完了孔父嘉,大家再找华总理,哪里还有人?华总理去了哪里?华总理抢了孔父嘉的老婆,悄悄回总理府了。 孔父嘉几乎全家被杀,只跑了一个人,谁?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木金父当时还小,被家臣抱着逃离宋国,去了鲁国。传到第六代,就是孔子。 需要在这里多说几句的是,《左传》中记载这个事件的写法十分中性,若是《左传》真是孔子所作,其度量绝对令人敬佩。而后世为孔子讳,往往丑化华督,甚至推断说孔父嘉的美妻在被抢之后上吊自杀,与孔子的豁达相比,确实不可同日而语。 华总理带领军队杀了孔部长,宋殇公听到这个消息,大怒,这不是要造反吗? "老孔,带兵剿灭叛匪。"宋殇公一拍桌子,就要出兵。拍完桌子才想起来,老孔已经被自己的队伍给砍了。 "来人,跟我走,把华督给我砍了。"到了这个时候,宋殇公还不想想孔父嘉是为什么被砍的,当下带着一众侍卫,亲自出马去孔父嘉家中,要杀华督。 宋殇公来到孔父嘉家中的时候,杀了孔父嘉的宋军正不知道该怎么办呢,看见宋殇公来了,又是恨又是怕,想杀他又没人带头。正在那里犹豫,华督也来了。 华督知道,杀了孔父嘉,殇公是不会放过自己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连殇公也办了。于是,安置好了美人,就急忙又来到孔父嘉家中,动员大家去杀殇公。 狭路相逢,有的时候不是勇者胜,而是先下手为强。 眼下的士兵们,就像一锅开水,谁先端起这一锅开水来,谁就能泼向对方,取得胜利。 如果宋殇公这个时候能够这样高喊:"弟兄们,华督谋反,你们都是受蒙蔽的,既往不咎。杀死华督者,官升三级,赏千金。"这样的话,一大半的士兵都会来砍华督。 可是,殇公没有这样的智商,他只知道生气,只知道怒目相视。 华督知道,谁先开口,谁就能活下去,因为后开口的根本就不会有开口的机会了。 "弟兄们,昏君奸臣害得我们妻离子散,死无葬身之地,奸臣已经杀掉,但是,昏君不除,大家会死得更惨。还等什么?杀了昏君。"华督大喊。 "杀,杀。"这个时候,只要有人带头,每个人都想杀人。 宋殇公慌了,这个时候他想起来要说华督是谋反,想起来要安抚士兵。可是,一切已经晚了,红了眼的士兵们什么也听不见。 侍卫们跑光了,他们早就看出势头不对。 宋殇公被砍成了肉酱,连他的马也被砍成了肉酱。 宋国临时治安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基本上,大家对于孔父嘉和宋殇公的死表示默认。 "我看,论资排辈也该排到公子冯了,把他请回来吧。"华督建议,实际上,早年他和公子冯的关系就很好。 一致通过。 于是,宋国派出特使前往郑国,向郑庄公投递国书,要求请回公子冯担任宋国国家元首。 "好啊好啊。"郑庄公非常高兴,公子冯在郑国呆了十年了,怎么说大家都有感情了,他能回去做宋国国君,今后两国关系没得说了。 公子冯屁颠屁颠回宋国了。回国之前痛哭流涕向郑庄公表示感谢:"主公啊,十年了,您不仅收留了我,还给我好吃好喝,给我一座小城。为了我,您不惜与宋国翻脸成仇,连年打仗。您不是我亲爹,但是比我亲爹还要亲啊,爹。还有公子忽、公子突等大哥们,他们对我比对自己亲兄弟还要亲。郑国的恩情,我没齿不忘,铭刻在心。爹啊,只要您愿意,随时欢迎您去宋国,我动员全国人民夹道欢迎,给您献花环。"第59节:做人的难题(3) 郑庄公笑了,他不是感动,他只是觉得好笑。 他知道,公子冯这个人,就是个白眼狼。 回到宋国,公子冯登基,就是宋庄公。从那以后,郑国和宋国成了盟友。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打了十年的仗,这下成了盟友了。 宋殇公为了除掉公子冯费尽心机,辛辛苦苦大搞军备竞赛,谁知最后的结果是自己被除掉了,公子冯回来了。你说,若是宋殇公当初放过公子冯一马,就不会连年征战,也就不会被华督杀掉。 所以,做人要厚道。机关算尽,往往都是把自己算进去了。 --做人不能太厚道 上面说到做人太不厚道不行,可是,太厚道了也不行。 所以,做人真的很难。 郑庄公临死之前说到要提防宋国和鲁国发生的事情,宋国的事情说过了,鲁国发生了什么事? 鲁国发生的事情,比宋国的事情还要早两年。 故事的主角依然是国防部长、总理和国君。 鲁国的国防部长是公子翚,又叫羽父。鲁国几次打仗都是他率军出征的,打了不少胜仗,抢了不少地盘、财宝和女人回来。因为功劳大了,事业心也就更强了。最近,他觉得自己怎么说也该弄个总理当当。 可是,就这么直愣愣去跟国君鲁隐公要呢,好像是跑官要官的样子,似乎不太好,怎么办?公子翚想起一个办法来。说到这个办法,还要先交待一段历史。 当初鲁隐公的爹是鲁惠公,惠公的夫人是孟子(不是我们平时称为孔孟的孟子),可是孟子早死,没有生子。于是声子成为夫人,就生了息摄,也就是隐公。 在宋国,宋武公生了个女儿仲子,生下来手上就有四个大字:为鲁夫人。 《左传》所记载的第一件事就是这件事,打开《左传》第一卷,第一段这样写道: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鲁国)。 上天作媒,谁敢不遵从?于是,鲁宋两国成为亲家。 十五年后,宋武公把女儿送过来,嫁给了息摄。谁知道鲁惠公先过了一手,发现这个儿媳妇实在是太漂亮了。怎么办?鲁惠公就学习卫宣公好榜样,把儿媳妇"充公"到了自己的床上。 惠公十分喜爱这个小老婆,将她立为夫人,没多久生个孩子名叫姬允。鲁惠公喜欢这个孩子,把他立为世子。可是,公子允很小的时候,鲁惠公就鞠躬尽瘁了。 大臣们一合计,公子允太小了,还是让长子继位吧。于是,鲁隐公登基了,但是全鲁国都知道,鲁惠公的宝位是应该传给公子允的。 转眼间,鲁隐公登基十一年了,公子允已经十七岁了。 根据经验,公子翚认为鲁隐公现在的心思应该在公子允身上了。尽管鲁隐公口口声声要把国君的宝座让给公子允,实际上谁舍得这个宝位?鲁隐公一定想要除掉公子允。 公子翚来找隐公了。 "主公,祖国人民选择了您,历史选择了您,您就是我们的英明君主。可是,公子允长大了,他时时刻刻想着夺取主公您的宝座,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主公,我愿意为您杀了公子允,作为奖赏,让我当太宰吧。"公子翚把话说得很清楚,他觉得没什么好隐瞒的,隐公一定也是这么想的。 可是,他错了。 "子翚啊,这你就不知道了。当初原本是公子允继位,因为他太小,暂时由我代理。如今他岁数大了,我也要把位置还给他了。我已经在菟裘修了别墅,等公子允十八岁了,我就退位,去那里清闲度日。"隐公笑着说。 隐公显然没有说谎,公子翚也知道他在菟裘修别墅的事情。现在想起来,如果隐公真要杀公子允,又岂能让他活到现在? 其实,隐公还有话没有说出来,他很看好公子翚的能力,原本是准备提拔他到总理位置上,后来想想,不如把这个人情留给公子允,让公子允提拔他,他会对公子允更忠心。 太厚道了,鲁隐公实在是太厚道了。 可是,厚道的人遇上不厚道的人,下场会很惨。 不厚道的人太多了,公子翚是一个,公子允也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