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作者:斯仁-42

“没什么”光绪皇帝还想掩饰,但他却不善于隐藏痛苦,所以珍妃听皇上虽然这么说,但她清楚皇上必然遇上了麻烦。  通过她与皇帝接触的经验推断,皇帝只有在遇到大麻烦时才这样六神无主,茫然不知所措。她也知道皇帝的脾气,这个时候不逼他,他是不会说出来的。打定主意,于是珍妃负气地说:  “不告诉我算了。”说完独自坐在床上生起闷气来。光绪皇帝一看珍妃生气了,赶紧走到床边,老老实实地对珍妃说:  “我刚才打了李大总管一个耳光,我怕老太后怪罪下来,我吃不消。”  珍妃一听也惊了,皇上打了李大总管一个耳光,这怎么会呢?恰在此时,一个传谕太监走进了景仁宫。  “传太后懿旨:着皇帝立刻进宫。”  光绪帝与珍妃跪下接了旨,光绪帝看了看跪在他身边的为他担心的珍妃,眼泪禁不住要流下来,但他很快立起身来。  他明白太后的命令可不敢不遵。  光绪帝出得景仁宫来,坐轿到了慈禧太后的寝宫前。在路上的时候,光绪帝想了很多,想李莲英如何告状,想慈禧太后会如何处置他。光绪帝下得轿来,明白马上就要见到盛怒的慈禧太后了,不禁身体有些发抖。光绪帝战战兢兢地来到慈禧太后所住的西暖阁,一见慈禧太后的面,立即跪在地上求饶起来。  “孩儿叩见亲爸爸,冒犯李大总管之事,只怪孩儿太鲁莽、年幼无知,孩儿希望亲爸爸能原谅孩儿一回,孩儿以后再也不敢了,请亲爸爸原谅孩儿这一回吧!”光绪帝说完一个劲地叩头。  慈禧太后看了看不住叩头的皇帝,铁青着的脸稍微转白了一点。她转过脸望了望站在身边的李莲英,见李莲英满脸泪痕尚未擦干,一付楚楚可怜的样子,稍微白了一点的脸更加铁青。  “叩头干嘛!敢打就不要叩头。想你几岁时,我就接你入宫,抚养你到现在。现在好了,你长大了,翅膀硬了起来,想飞了,觉得亲爸爸不好了,想摆脱我了。不要以为我让你亲政了,你就想想干啥就干啥,傻小子,告诉你吧,你休想。现在倒好,居然打起我的人来,连李大总管也不放过,你也太大胆了。”  最后“你也太大胆了”这几个字慈禧太后说的时候声音特别高,仿佛是对光绪皇帝进行警告似的。本来就已经吓得战战兢兢的光绪帝一听这话,更是吓得颤抖不止,同时不断地叩头道:  “孩儿不敢,孩儿不敢,孩儿怎敢冒犯亲爸爸。”  “那李大总管挨打一事怎么解释,是谁指使你这样干的。  想在我面前造反,那简直是妄想,你倒说呀,你现在成了哑巴啦,你告诉我到底是谁指使你打李大总管的,你不说你今天就甭想走。”  珍妃在皇帝走后,想着皇帝可怜的样子,在景仁宫呆不下去了。于是叫人备轿直奔慈禧太后的寝宫而来。当她到得老佛爷的门前时,正听见老佛爷在质问光绪帝,因而赶紧下轿赶到慈禧太后跟前。珍妃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可怜兮兮的皇帝一眼,又看了看站在上首的龙颜大怒的慈禧太后一眼。虽然珍妃心里相当明白,如果现在向慈禧太后求情只会换来责骂或者处罚,但为了跪在地上的诚惶诚恐的皇帝,这个可怜的皇帝,这个将她引以为知己的皇帝,使她不得不硬着头皮向慈禧太后求情。  “老佛爷,您就饶了皇上这一回吧!皇上触怒了李大总管,是皇上的不对,但看在您们母子的面上,就放过皇上这一马吧!”  慈禧太后一见珍妃为皇上求情,本来慈禧太后就对珍妃不满,何况是在这个关头。慈禧太后看了看跪在地上的珍妃,顺手就给了珍妃两个耳光,直打得珍妃两眼直冒金星,同时嘴里还骂着:  “你这个荡货,我叫你为皇上求情。”  珍妃脾气最为倔强,你打她骂她她无所谓,但就是不屈服,虽然珍妃让慈禧太后打得晕头转向,还是一个劲地替皇上说好话。  “老佛爷,您就打我吧!但请您饶过皇上这一回。”说完又是“咚、咚”两个响头。  慈禧太后最恨的就是谁不按照她的意思去办,她一见珍妃挨了打还在为皇上求情,怒火再次上冒。  “是不是你怂恿皇上干的这事儿。你这个贱货,整天还嫌迷惑皇帝迷惑得不够,是不是?”慈禧太后指着珍妃就骂,瞧那架势,似乎想要将珍妃吞掉方能解她心头之恨。  在慈禧太后身边的太监中,有一个传膳太监姓帅名文兵的,是李莲英的同乡,他也是李莲英向老佛爷推荐后才干到现在这个职位的。这个人由于能有时间在慈禧太后身边,所以他平时见过皇上的面,认识皇上。他觉得这个皇帝目清眉秀,和善有余,刚毅不足,所以他很同情这个皇帝,很为这个表面上是皇帝实际上却仅仅是慈禧太后手中的玩物的皇帝难过。他现在见皇帝正在受着慈禧太后的训斥,内心里很想帮一帮皇上的忙,但他一个传膳太监又能做什么呢?他烦恼地朝天空看了看,这一看提醒了他,这个时候不正是老佛爷该开午饭的时候了吗?他马上到御厨房去看了看,看饭菜均已经准备好了,只等着老佛爷来用膳。于是他折身来到慈禧太后的寝宫,先向慈禧太后恭恭敬敬地敬了一个礼。  “老佛爷,该用膳了。”帅文兵说完看了看慈禧太后一眼,同时也看了看跪在地上的皇帝、珍妃一眼。他多么希望他们二人能少受一些苦啊!但他只能给他们二人以祝福。  “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帅文兵见慈禧太后还没有立即去用膳的意思,于是又向李莲英看了一眼,意思是说“你劝劝老佛爷去用膳吧!”  慈禧太后见帅文兵还没有下去,脸色一沉:“你怎么还不下去啊!”  “回老佛爷,饭菜已经上了多时,再等一会儿,只恐饭菜都凉了,还是请老佛爷快去用膳吧!”  李莲英见他这口气出得差不多了,也应该收场了,于是他一改愁眉苦脸的神情对慈禧太后说:  “都怪奴才不好,惹得老佛爷生气。既然御善房已经预备好了,就请老佛爷前去用膳吧!让皇上也去用膳吧!”  慈禧太后见这口气出到此也该可以了,但她并不愿光绪皇帝陪着她去吃饭,不过,她也不愿意就此便宜了珍妃与光绪帝,她看着站在身边的李莲英说:  “莲英,陪我吃饭去。”说完又扭过头对着跪在地上的光绪皇帝与珍妃二人道:  “你们两个就跪在这儿,等我吃过饭后再说。”说完就往外走。李莲英见慈禧太后不接受他的意见,他又不愿皇帝与珍妃太过不去,他现在要在他们二人面前充当好人,于是他又向慈禧太后说了一遍。  “不用说了,咱们吃饭去吧!”说完又回过头来看了光绪、珍妃二人一眼说:“以后谁叫我生气,他就一辈子甭想好受。”  边说边走出门去,李莲英见此也跟着出去了。  屋里现在就剩下光绪与珍妃二人跪在地上,虽然慈禧太后走了,但他们并不敢站起来。两人相对望了一眼,彼此都没有说话。光绪帝终究不忍心。  “珍儿,脸上还疼吗?”说完用右手在珍妃被打的脸上抚摸了一下,“都怪我不好,惹得你为我受罪。”  “皇上,不要说了,只要老佛爷能饶过皇上,珍儿愿意为你忍受一切。”  “珍儿,你真好!”光绪帝一直忍着的泪水终于滴了下来。  “皇上,不要这样,你不要这样嘛!”珍妃说完自己的眼泪也禁不住掉了下来。  正在两人相对泪眼的时候,帅文兵来到了他们跟前。他看着两人这样,心里也禁不住一酸,可怜的人啊!  “皇上,老佛爷叫你们回去了。皇上,您以后就少冒犯李大总管吧!”  光绪帝看了看眼前这个太监,他很是感激这看上去精明能干的太监。他点了点头,拉起跪在他身旁的珍妃就往外走。  慈禧太后因为上午那件事,心里一直闷闷不乐。等到吃过晚饭后,她对李莲英说:  “莲英,陪我出去散散步吧!”  “老佛爷,奴才感觉到头有些晕,我恐怕不能陪老佛爷出去散步了,让崔二总管陪老佛爷散步去吧!”  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以前每次慈禧太后叫李莲英出去散步,李莲英可从来没有推脱过啊!莫非是他还在耍鬼点子,还想惩治皇上。那就先满足他吧!慈禧太后这么想。  “崔玉贵。”  “奴才在,老佛爷有什么事吩咐?”崔玉贵赶紧趋前两步到慈禧太后身边。  “传皇帝叫御医为李大总管看病。”  “喳!”崔玉贵响亮地答应了一声。“奴才这就前去。”说完就去传谕旨去了。  光绪帝本来就挺气愤的,现在慈禧太后居然又叫他请御医去给李莲英治病,光绪帝怎么也想不通,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他触犯了李大总管。光绪皇帝只得咽下这口气,亲自叫御医去给李莲英看病。  光绪帝经过李莲英这一折磨,更觉得有必要进行变法,摆脱慈禧太后的控制,光绪帝现在将变法图强作为摆脱老佛爷控制的唯一途径了。  光绪帝自从宣布变法那一天起,整天就不知疲倦地处理各种奏折,观阅康有为等人上呈的新书。散朝后回到养心殿,往往还要继续看书,直到传膳太监叫进膳为止。这天,光绪帝正在批阅大臣们上的奏章,忽然看见一个名叫宋伯鲁的御史递上的要求废除八股文的折子,光绪皇帝记起康有为曾在他跟前提过这个人,知道这人很有变法头脑,于是他将折子拿起来展开一看,见上面写道:“臣窃以为八股制蒙蔽人们的思想,束缚人们的思维,弄得人们只知道《四书》、《五经》,不研究对时局有用的学问,不研究当今世界各国的事。通过八股考试的官员,只知道如何保官以及如何升官,却不热心怎样使国家强大。臣以为:甲午年的割台湾、赔巨款;去年的失胶州湾、让旅大港,这些全是由于八股取士不讲实际学问造成的。如果皇上再不废除八股,恐怕我大清还得割让土地,丢失城池,赔偿巨款。臣希望皇上能够三思,权衡利弊,不要再让八股苟延残喘、祸国殃民了。”  光绪帝看了之后很受震动,是啊,这八股取士制此时不废,更待何时!  “传谕军机大臣。”  “是!”  一会儿,几位军机重臣就来到了南勤政殿,军机大臣由庆亲王奕劻带头给光绪皇帝请了安。  “你们立即给我草拟一份圣旨,在全国宣布废除八股取士制。”  庆亲王没有吭声,但刚毅却忍不住了:“皇上,奴才以为科举的事一向是由礼部主管的,请皇上让礼部大臣讨论一下吧!”  光绪皇帝知道这是军机处的推脱之辞,他们就是不愿意废除八股取士制。至于说礼部,以礼部尚书许应骙为首的人反对得更凶。早在今年年初,光绪帝就曾经下诏开经济特科,不想许应骙却阳奉阴违,最后将经济特科归入了八股,这使得光绪帝很是生气,但也毫无办法。到了三月,因康有为、御史杨深秀上书请求废除八股,光绪帝下旨让礼部讨论时,不想竟被礼部驳回。这次,刚毅不想办这事往礼部推,光绪帝很明白他的意思,无非又是想让礼部给驳回来。  “我如果交礼部,这帮儒夫子又根据祖宗成例来讨论新政策,到头来准得又给我驳回来。交给他们讨论还有什么意思。  我的主意已经打定,不必再讨论了!”  “八股制推行了几百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果一旦废除,影响将会很大,请皇上认真考虑。”刚毅又说道。  光绪帝见他还在喋喋不休,有些烦了,于是厉声反问刚毅道:“你想阻挠我变法吗?”  “不敢,奴才纵有千个脑袋,也不敢阻挠皇上变法。”刚毅连连磕头道。虽然刚毅不断磕头,但他心里实在不甘,于是他想起了慈禧太后,看来只有老佛爷能阻止得了,想到这儿,刚毅又说:  “奴才认为这件事事关重大,请皇上请示太后吧!”  本来光绪帝已从慈禧太后那儿得到承诺允许他变法,有些事已不必再向慈禧太后请求,但既然现在刚毅提到慈禧太后,他也不便一口回绝,再加上他想慈禧太后也许会同意废除八股制,所以他轻轻地答应了一声“可以”。  慈禧太后用过午膳后,在李莲英崔玉贵二位总管的陪同下在颐和园内散步,忽闻皇帝求见,于是慈禧太后一面传皇帝进来,一面转回到了寝宫。  “什么事儿?”慈禧太后不紧不慢地说。  “孩儿想废除八股制,改行策论,不知亲爸爸以为如何,孩儿特来请旨。”  “你只要留着祖宗的牌位不烧,辫子不剪,我就不管了!”  慈禧太后面部毫无表情地说。  光绪帝弄不懂慈禧太后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见慈禧太后同意了,也就无话可说。  光绪帝在征得慈禧太后同意后,下令在全国废除八股,改试策论。此令一出,弄得舆论大震,主张变法的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而反对变法的人们却痛心疾首,垂头丧气。有的甚至上书皇帝对废除八股表示反对意见。  浙江有个学政陈学棻,此人最是赞赏八股取士,因为他本人就是由此步入仕途的,而且,他认为八股取士才能看出应试者是否知礼仪,是否对朝廷忠心。而朝廷现在居然要废除八股,实行那有损纲常礼教的策论,这是他无论如何也忍受不了的,于是,就在光绪帝下诏废八股后不久,给光绪上书道:  “臣以为,当此变法之际,正需要忠于皇上的人才,而只有八股取士方能看得出大家是否对国家、皇上效忠。实行策论,非但不能达到皇上所期望的有见识的人才,反而只能败坏朝廷纲纪,让下民随便谈论,臣以为这于国家有害无益。以前八股考试,阅卷既方便又高效,而现在考试策论以后,阅卷确实太艰难了,臣请皇上能体察我的一片苦心。”  什么苦心?这分明是在反对实行策论。光绪帝看了之后非常气愤,他在盛怒之下命革除陈学棻学政的职务。  “陈学棻既然不会看策论的卷子,就不必当那个学政了,传我的旨意,革除陈学棻学政职务,着别人顶替。”  光绪帝下诏废除八股以后,在康有为的支持下,又下诏要求提倡学会、翻译西方书籍、修筑铁路、使用机器、开办工厂、振兴工艺、奖励创造发明、允许私人开矿、学习西方办法练兵、陆军改用洋操、实行保甲、举办团练、添设海军、筹造军舰等等。于是,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但是,光绪帝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发觉改革的阻力太大,尤其是一些老臣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敢于违背皇上的圣旨,因此,光绪帝又下诏让大小臣工各抒己见,以备采纳,允许土民上书言事。  就在光绪皇帝紧密锣鼓地进行变法时,一天,一位在慈禧太后身边的小太监到光绪帝正在处理奏折的养心殿传旨让光绪帝立即到慈禧太后那儿去。光绪帝忐忑不安地来到慈禧太后跟前,他不知道什么地方又惹怒了慈禧太后。  “孩儿叩见亲爸爸,不知亲爸爸找孩儿有什么吩咐。”  “我找你来,是要你下诏将翁同和开缺回原籍。”慈禧太后不苟言笑,脸色阴沉地说。所谓开缺,是处理官员的一种方式,即官员名义上还是官员身分,但是不参与朝政。  光绪皇帝一听,犹如晴空霹雳,震得他差点晕倒过去。将翁师傅开缺回原籍,这不要光绪帝的命吗?翁同和自从光绪帝很小时就担任他的老师,当时光绪帝离开父母又得不到慈禧太后的关怀,于是年幼的光绪帝就将翁同和当作父母般的亲人。现在慈禧太后居然狠心将翁同和从光绪皇帝身边赶走,这令光绪皇帝很是忍受不了。“亲爸爸,你不能这样啊?孩儿求你了。”光绪帝说完竟呜呜地哭起来。  “不许哭!”,慈禧太后严厉地说,“将翁同和打发回老家你就忍受不了啦,你在他的指使下来反对我你倒忍受得了。”  光绪帝知道现在哭也没有,于是收起眼泪往站在慈禧太后身边的李莲英望了一眼,希望他能替自己向老佛爷求求情,但老佛爷却装作没有看见似的。  “莲英,将上谕交皇帝朱笔抄一遍。”  “喳!”李莲英接过慈禧太后的话,同时将旨稿和笔交给光绪皇帝。光绪帝展开旨稿一看,觉得怎么也下不了笔,尤其是看到“即日将翁同和开缺回籍,限明日离宫”几个字更是下不了手,但在慈禧太后的淫威下,光绪皇帝没有丝毫办法,好不容易写完。慈禧太后又开口了。  “今天听说是翁同和的生日是不是,我要让他高兴不起来,莲英,传旨下去。”  光绪皇帝看着传旨太监远去的背影,想着今天翁师傅的大寿却不能高兴,便又情不自禁地哭起来。  翁同和家中,宾客如云,有他的亲戚、亲友,有他的门生故吏,也有朝中大员。他们都是来向翁同和贺喜的。翁同和今天也特意请了一天假在家中款待宾客。中午时分,正在大家纷纷向翁同和祝贺时,一顶小轿来到了翁同和家门口。  “翁同和接旨!”传旨太监一进门便喊道。  翁同和及各位在场的官员纷纷下跪,但他们心里都在犯嘀咕:不会是皇上下旨祝贺吧!那难道是别的什么事儿?  当大家一听完圣旨,在场的人均不免一惊:怎么会这样呢?他们均不知道什么原因,只有翁同和自己知道,这是慈禧太后在报复他。  还是去年九月,慈禧太后的生日将到,于是慈禧下达懿旨到户部提款一百万两,搭排云殿的彩棚。懿旨下到户部尚书翁同和那儿,他没有承旨,拒绝给慈禧拨款。因为翁同和非常清楚,排云殿前方圆几千丈的空地上,即使在四根大柱支起的棚上,用金钱织成的缎盖上,再在缎盖上面缀上奇花异草、珍禽奇兽,实际花费也才三四十万两,其余六七十万两就可能被慈禧太后等人贪污掉,而在当时宫中的任何工程,大约只有三成款项真正交工使用。因此,这在正直的翁同和看来是一种极度的挥霍,所以拒绝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翁同和的这一举动,令慈禧太后觉得很伤面子,因此她心里非常怨恨翁同和。  翁同和知道慈禧太后就是想利用他支持皇帝变法这个借口打击他,而且是在今天,他六十九岁的生日这天来打击他,这未免过于残忍。翁同和忍不住为自己悲哀起来,自己三朝老臣,两朝师傅,到头来却落得如此下场,想到这儿两行眼泪禁不住想要流下来,但作为今天的主人,他绝对不能自己先打垮自己,好歹今天得应付过去,于是硬生生将眼泪给止在眼眶里,又回过头去招呼客人。客人们不忍心再打击翁师傅,他们强作欢颜将这顿饭吃下去。但他们心里又是多么苦涩啊!连翁师傅这样的朝廷重臣老佛爷都敢说撤就撤,说不准哪一天就轮到他们自己了!  养心殿的光绪皇帝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不能入眠,一想起朝夕相处二十多年的翁师傅居然被自己下的诏书给撤了他就难过。直到夜已经很深了,他才迷迷糊糊地睡去,但早上五点多钟又醒了。想起今天翁师傅就该离开他回常熟老家了,他再也不能入眠,于是早早起来梳了头,整理好了衣服,径直往景仁宫走去。珍妃这时还未起床,听说皇上来了,赶快起床迎接皇上到屋内。  珍妃早在昨天就已听说了翁同和被开缺回原籍的消息,自然免不了伤心了一夜,但她没想到光绪皇帝今天这么早就来到她这儿。看着皇上那双因没有睡好觉而红肿的双眼,珍妃不免一阵心痛,毕竟师生情深啊!珍妃知道这时候安慰光绪帝是没用的,一切语言都是苍白的,那只会增加皇上的苦恼,于是坐在光绪帝的对面,静静地陪着皇上直到天明皇上上殿。  一个上午,光绪帝怎么也没有心思,好不容易捱到散朝,于是光绪帝信步出了宫门。他坚信翁同和今天出宫会从此而过的。翁同和昨天晚上也未能睡好觉,今天一早本来想跟皇上辞行,但不凑巧,皇上到珍妃那儿去了,但翁同和又不忍不见皇上一面,因此一直在那儿等。现在见皇上出了宫门,赶快上前向光绪皇帝辞行,看着皇帝那单薄的身体,翁同和的双眼湿润了。  “皇上,臣翁同和向你辞行。”  光绪帝看着跪在地上的翁师傅,轻轻说了声“去吧,好好保重自己为要。”  翁同和站起身来,意味深长地望了皇上一眼,转身就要离去。但这一离去,也许一辈子也见不着皇上了,有些话他觉得应该向皇上交待。  “皇上,臣与你朝夕相处二十多年,深知你身体虚弱多病,在这个时候,变法需要你,国家需要你,希望你能好好保重身体,不要让臣下失望。”  光绪帝知道翁同和说这话的深层意思,那就是只有自己立得起来,变法才会成功,大臣们才敢放心地协助变法,要是自己有个三长两短,变法准得失败,这真是难得翁同和一片苦心。  “我会的。”光绪帝哽咽着答道。  “康有为才能胜我十倍,在我走之后,皇上变法可多依助于他。朝中大臣大多反对变法,特别是军机大臣刚毅,皇上不可不提防。至于老佛爷,她是在隔岸观火,希望皇上不要太拂她的圣意,顺着她的意思,阳奉阴违,慢慢变法,切不可急躁。”说完一声长叹,又给皇上叩了一个头后毅然出宫而去。  光绪帝站在那儿,默默目送着翁同和远去,直到看不见翁同和的身影,才步履沉重地回到宫中。  翁同和惆怅地离开了北京。在回家途中,忧忧郁郁,在舟入长江时,风浪大作,看着船头激起的浪花,想着变幻莫测的朝局心中感慨万分,不禁诗兴大作,随口吟出一首诗:  海程行过复江程,无限苍凉北望情。  传语蛟龙莫作剧,老夫惯听风涛声。  翁师傅走了,但翁师傅说得对,变法需要自己,国家需要自己,自己绝对不垮掉,何况自己身边总还有康南海值得信任。于是,光绪帝很快从痛失翁同和的悲哀中解脱出来,又全身心地扑在了变法一事上。礼部有个主事王照,是甲午科进士。此人很是忧国忧民,看着土地一块一块地被列强割去,他的心里便如刀绞一样,而且他本人也对洋务比较熟悉,略知外国有关变法的情况,因此他便给光绪皇帝上书,要求剪发、易服、斥逐太监,请皇帝、皇太后、王公大臣游历外国,以广见闻,特别是应当到日本,考察他们的变法经验。但这个奏折让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看了后觉得很是不能承受,因此他们拒绝替王照代呈皇上。这令王照很是气愤,前不久皇上刚发过诏书让大小臣工各抒已见,现在居然二位尚书敢违抗皇上“圣旨”不替他代呈奏折,于是他写一份弹劾怀塔布与许应骙的奏章,让许应骙代呈。因为是弹劾他们自己的,许应骙不敢不呈,但他同时也上了一折,说王照“咆哮公堂”,有意捣乱,想来个恶人先告状。  光绪帝看了二人的奏章,主要是许应骙的奏折,非常气愤,脸色由白到青,同时手不住颤抖,吓得跪在下面的许应骙的心就直蹦到嗓门上来了。  “到底怎么回事?我不久前刚发过旨,你现在作为一个尚书居然敢公然违背我的旨意,擅自将奏折给扣压下来不上奏,你眼中还有我这个皇帝吗?”  “奴才不敢,打死奴才也不敢目无皇上。”  “那你为什么不上奏,给我好好回奏。”光绪的声音相当严厉而且生硬。  这下可苦了许应骙,本来就很是不安的心变得更加不安了,心“蹦、蹦”地跳,直想跳出胸膛外,但他毕竟是礼部尚书,很快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说:  “回禀皇上,奴才以为王照所上的奏折用心很是险恶。他让皇上、太后去游历日本,日本刺客很多,如果皇上、皇太后也像当年李中堂一样,遇到危险,这岂不是误国误民,误皇上皇太后吗?”  还在为自己抹粉,一席话听得,光绪帝直想抽许应骙两个嘴巴方才解恨。  “大胆奴才,到这时还在抵赖。王照所上是否可行,我自然会权衡,何劳你们操这份心?!你们故意阻挠下属上书,破坏变法,还想为自己辩护,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光绪皇帝恨恨地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许应骙、怀塔布二尚书说:  “传我的旨,将阻挠变法的许应骙、怀塔布以及礼部左右侍郎等六人交刑部议罪。”  刑部很快议定下来,以阻挠王照上书罪将六人一齐罢免。  光绪帝在罢免怀、许二人时,又下诏奖励王照,认为他“不畏强暴、勇猛可嘉”,同时赏王照三品顶带,以四品京堂候寂。  光绪同时又下诏以刑部侍郎李端棻为礼部尚书,以侍读学士徐致靖为礼部侍郎。在任命礼部新官员的同一天,光绪帝又赏谭嗣同、杨锐、刘光弟、林旭等四名维新派人士为四品卿,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新政事宜,这实际上是帮助光绪帝处理有关政务,包括拟旨。  怀塔布、许应骙等六人均是忠心于慈禧太后的,如今居然被皇上给罢了官、撤了职,他们心里很是不服气,六个人聚在一起连夜商量该怎么办。于是六人一经计议,决定先找李莲英,让李莲英在慈禧太后面前多给说一说,看老佛爷有没有什么办法。李莲英在怀塔布、许应骙被撤职的当天就已打听到这个消息,因而他算准许应骙、怀塔布二人会前来找他,所以这天,李莲英特地向慈禧太后请了一天假,在家中等待许、怀等六人来访。  李莲英入宫多年,没有别的爱好,倒喜欢养鸟逗狗。这天早上,吃过早饭后闲着没事,便牵着他那只雪白的、毛茸茸的、模样非常可爱的小哈叭狗绕着园子逗着玩。时而拿出一点点心喂狗,等狗快要吃到时又拿走,直弄得那狗围着他左右团团转,时而丢一些肉到远处,看狗儿跑去吃肉的动作,时而将狗抱起来,放在怀里,轻轻抚摸。等到玩狗玩腻了,又去喂鸟。  李莲英府上的鸟比其它王公大臣府第的鸟更有特色。一个是他的鸟种类丰富,有叫声动听、夹杂黑色斑纹的棕色画眉;有能发出多种叫声、头上有着白色斑点的黑色百灵;有善于模仿人说话的纯青鹦哥;有乌头赤嘴白胸的相思鸟;有以勇猛著称的嘴呈钩状的雕,还有白银鸟、瑞雪鸟、春鸟等等数不胜数。这些鸟有的是慈禧太后赏赐给他的,有的是驻外使臣从国外带来特意送给他的,也有的是王公大臣在外地购来送给他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李莲英有一个养鸟专家,那就是他的侄子李普廷,他知道怎么喂鸟才有食欲,他知道鸟食怎么捞酝鸟吃了才有营养,也知道怎样预防鸟得病和鸟得了病后怎么治,所以李莲英府里的鸟比起其它王公大臣的鸟来说相对精神些。  李莲英喜欢听鹦哥模仿人的声音,所以除逗狗玩之外,最大的乐趣便是教鹦哥说话。这鹦哥经过李莲英调教,很能说一些客套之辞,比如说“早安”“请坐”“恕不远送”等等。他现在正在教鹦哥说“老佛爷早安!”“奴才叩见老佛爷”两句,但这两句太长,鹦哥一时也说不了,它只是瞪直了双眼盯着李莲英。李莲英毫无办法。恰在此时,一个小太监匆匆走过来,递给李莲英两张名帖。  李莲英拿起名帖一看,原来是怀塔布、许应骙两位尚书。  “终于还是来了”李莲英在心里自言自语道。他一面吩咐请怀、许二人进来,一面自己紧跟着到门边迎接。怀塔布、许应骙二人见李莲英亲自迎到门边,心里很是感动。两人赶紧拱手向李莲英行礼,李莲英拱手表示还礼。三人缓缓来到客厅,在客厅的鹦哥叫道:“早安!早安!请坐!请坐!”李莲英见怀塔布、许应骙二人只是淡淡地一笑,知道他们心里很是苦闷,便对鹦哥说:“不准对客人无礼”,同时命仆人侍候烟茶。  怀塔布、许应骙跟李莲英平时关系均不错,只是今天有事来求李莲英,有些话不好开口,因此他们先恭维了一下李莲英府上的花、鸟。李莲英见他们不急,自己也煞有介事地对怀、许二人介绍起花鸟来。这只鸟叫什么名字,从哪儿来的,是谁送的;那只鸟有什么特色;这种花是花了多少钱买的,那样家具用什么木料做成的,直弄得怀塔布、许应骙非常后悔自己不该挑起这个话题。  怀塔布见李莲英还只谈花鸟,自己首先耐不住了,看来今天自己不先开口,这个李大总管不会开口问自己情况的。于是他向坐在旁边的许应骙使了一个眼色,两人同时从怀里掏出一张礼单,躬身施礼道:  “小弟初次到府上拜见,略备薄礼,不成敬意,万望总管大人笑纳。”  李莲英笑吟吟地接过礼单,顺便用眼瞟了一下,见上面写有十万银票。这份礼不轻了,于是赶紧说道:  “不必多礼!不必多礼!常言道‘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二位大人到我府上不知有何见教?”  怀、许二位尚书见问起这话,忙不迭地说:“实不相瞒我们两人今天到府上来是有一事相求。”  “哦,什么事?只要我能办到的,我一定替二位效力!”,说完抱之以淡淡一笑。  怀塔布、许应骙于是将他们为何压了王照的奏折,王照为何又上奏弹劾他们,皇帝又为何发怒并撤了他们的职以及王照因此升官一事原原本本地叙述了一遍。李莲英只是静静地听着他们两人叙述,许应骙见李莲英对此莫置可否,不知李莲英心里想的是啥?但吹捧吹捧总是可以的吧。  “总管大人是朝中大臣,总不能面对这帮孩儿军胡作非为而漠然视之。总管大人,只有你现在能救得我们的命,只要你老人家能够在老佛爷面前说两句好话,我们就得救了。现在朝中大员,也只有你老人家能够扭转乾坤了,希望你老人家能够救我们于危难之中,我们定当感激不尽。”  先说总管大人,后来又说老人家,这使李莲英听起来很是受用,但是李莲英绝不是那种一吹就晕的人,他很是明白自己的地位,而且他很会把握时机,他知道现在替这些人说好话的机会还未到,但他又不便明说,干脆推一推看二人态度如何。  “二位大人所言差矣!想二位大人在京作官已有多年,熟知朝廷的规矩,祖训有宦不能参政的规定。我仅仅是老佛爷身边侍奉当差的,侍奉老佛爷是我的职责,至于朝中大事,我怎敢进言参预呢?而且,老佛爷与当今皇上是母子关系,这些事是他们母子间的关系,岂容他人从中插足,弄得不好我肩膀上这个吃饭的家伙要搬家的。”说完咯咯一笑。  怀、许二人听了很是尴尬,浑身一凉,心想,要真是大总管不帮忙,我们不就成为鱼肉了吗?今天绝不能就此罢休,无论如何也得让大总管给想个办法。于是怀塔布与许应骙二人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怀塔布示意许应骙再说。这一切,都让李莲英瞧在眼里,他决定这时不让许应骙说话。  “二位大人虽罢职候缺,但来日方长,请宽心吧!不要为此事整天愁眉苦脸。今日二位初到我这儿,特设便宴。希望二位大人赏光。”说罢酒宴已经摆上。怀塔布、许应骙见酒宴已经摆上,推辞是显然不好意思的,但他们二位又毫无兴致,真是有苦难言,看来只得耐着性子应付一番了。  酒宴间,李莲英完全不顾在坐的二位的心情,只顾谈自己的天,说自己的地。他时而谈种花,时而谈养鱼,时而谈玩鹰,时而谈调狗,兴致勃勃,谈笑风生。李莲英的这副模样可苦了陪他坐在酒席上的怀塔布、许应骙。他们本来都很苦闷,现在李莲英又不理他们,只顾自己在那儿谈论,完全不顾及他们的存在,这令他们愁上加愁,但又不能在这儿借酒浇愁,这可难为这两位大人了。但他们根本就不了解李莲英,李莲英为避免小安子事件在自己身上重现,对待生人从来就很小心。尤其是在这个多事之秋,毕竟人心隔肚皮,何况他又是与许应骙初次见面,这李莲英不得不提防。李莲英越东拉西扯,怀、许二人越是如同二十五只老鼠入肚,百爪挠心坐立不安。怀、许二人实在坐不下去了,两人又相互交换了一下眼色,怀塔布硬着头皮说:  “总管大人,看来我们的事你老人家是不想帮忙了。”  “二位大人,这是哪儿的话,不是小弟我不想帮忙,只是朝廷大事非同一般,我不敢随便说话,万望二位原谅!”  “总管大人放心!许大人也是剧中人,你与我们之间的事我们吃了豹子胆也不敢有丝毫透露。”  “我并不是相信许大人。”李莲英见怀塔布这样说,知道他只领会了他的一半意思。  “那你的意思是……”,怀塔布想了一会儿,又说,“总管大人放心,此事虽不能直言,但请你在老佛爷面前多多关照,一旦有机可乘,我们会向老佛爷上奏告那帮维新派的状的,然后让皇上的维新变法计划流产……”  李莲英摸透了怀塔布、许应骙二人的心,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正色道:  “二位大人,现在老佛爷最是信任荣中堂,前日放他任直隶总督,顶替了李鸿章,命他领定军心,二位何不借此机会前往一述?只要他肯向老佛爷说话,到时我自有主张。”  这句话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了,只要荣禄愿意在老佛爷面前进言,他李莲英也就可以趁热打铁,助他们一臂之力了。怀塔布、许应骙二人听了非常高兴,终于等到他们所想要得到的那句话了,于是两人同时离席向李莲英拜谢,同时说道:  “多谢总管大人给予指点,我们二人就此别过,事成之后必有重谢!”  说罢二人就向李莲英告辞,连日飞奔天津去找荣禄。  李莲英等怀塔布、许应骙二人走了以后,正想休息,忽然慈禧太后宫中一位小太监来到了李府中。  “总管大人,老佛爷请您立即过去。”  李莲英心里很是纳闷,怎么老佛爷答应让我今天休息一天,现在就将我叫过去,难道有什么急事不成?  李莲英匆匆来到颐和园,听别的太监说老佛爷在玉澜堂,于是又赶紧赶到玉澜堂,远远就看见了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在堂上吃饭,李莲英不知道这时候应不应该上去。正在犹豫间,慈禧太后已经看见了李莲英,忙对他招手,叫他进去,于是李莲英这才进堂去给慈禧太后请了安。  “莲英,你总算过来了,来,坐下来陪我和皇帝吃饭。”  李莲英赶紧拣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但他还是不明白为什么非得在这个时候将他找来,不过慈禧太后不提起,他也不好意思问。  “莲英,坐着也没劲,你给我们讲个笑话。”慈禧太后对着李莲英说。  讲笑话是李莲英的拿手好戏。慈禧太后闷了,他讲,慈禧太后生气了,他也讲,反正每次均能将慈禧太后逗出笑容来。李莲英随机想了一下说:  “有个私塾老师,他的其中一个学生很是聪明。一天,他在路上遇到这位学生的爸爸,他对着他学生的爸爸大夸他的孩子如何聪明,最后他问这个学生的爸爸,你是怎么教育你那孩子的,以致于将你那孩子脑袋教得这么聪明?那个小孩的爸爸听了一愣,心里说,我怎么教育的?这叫我来回答还真挺难的,我也只是经常打一打他的屁股,并没敢打我那小孩的脑袋啊?这老师怎么会这么问?那小孩的爸爸见那老师还在盯着他,于是有了个想法,想戏弄戏弄这个老师。他就对那个私塾老师说,你先趴在地上,我再给你说,那老师果真趴在地上,小孩的爸爸立即走到那老师的身旁,举手就对着那老师的屁股两拳,直打得那老师‘哎哟、哎哟’直喊,那小孩的爸爸于是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就是这样教育出来的,每当我一打他,他就对我说他聪明了。说完那小孩的爸爸对着趴在地上的老师的屁股又是两拳,弄得那老师莫名其妙但又疼痛难忍,禁不住呻吟起来。那小孩的爸爸说道:‘还不对我说你聪明了,我今天看你到底说不说,’说完又是两拳打在那老师的屁股上,那老师赶紧说‘我聪明了,我聪明了’。那位孩子的爸爸这才住手。等那老师好不容易爬起来,有气无力地对那孩子的爸爸说,你就是这样将你那孩子教聪明的。那小孩的爸爸不吭声,老师用手指点了点那小孩的爸爸,不想他立即跪了下来,对着那老师说,对不起,我以为你是我儿子呢,我对我儿子从来就是这样打的。那老师一听火了,你打了我,现在又叫我儿子,真是太没道理了,想罢一脚踢过去,不想就在他的脚前方有一块石头,他一抬腿,踢人没踢着,却踢在了石头上,痛得那老师直在地上打滚。”  李莲英说完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都笑了起来,但李莲英看得出来,老佛爷今天笑得有些不由衷,他猜想看来今天皇上又该挨批了,而这正是他所愿的。果然,一会儿,慈禧太后对坐在下首的光绪帝说:  “听说你近日撤了李鸿章、敬信总署大臣的职务,是吗?”  慈禧太后冷冷地说。  “孩儿回亲爸爸,不错,我昨日撤了李鸿章、敬信的职务。”  “那你为什么撤他们的职,你给我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慈禧太后面无表情地说。  “亲爸爸,孩儿认为现在应该废除以海防为名,行卖官之举的所谓‘海防捐’。孩儿认为,现在朝廷正在大力裁减官员,革除那些尸位素餮的人,而如果还保留‘海防捐’的话,那就等于说朝廷又在增加政府官员,这与朝廷裁减官员的初衷是相悖的。而且,孩儿认为,正是这种‘海防捐’才使得朝廷贪官污吏横行,政府日益腐败,所以我下诏让军机、总署拟旨废除‘海防捐’。但李鸿章、敬信等人居然公然不顾我的旨意,不但不去执行,反而还以‘一旦废弃海防捐,政府将无钱养军队’、‘现在实行新政,正大量需要钱,不宜废除’等理由加以反对。孩儿以为这是他们只顾自己卖官得钱,而不顾朝廷利益,所以孩儿一怒之下,罢免了他们的职务,希望亲爸爸明鉴。”  慈禧太后听了光绪皇帝一席振振有词的话,脸上不禁阴云密布。说李鸿章不顾国家利益只顾自己卖官挣钱,这不等于也在说我吗,慈禧太后心想,因为慈禧也经常在宫内卖官。  李莲英见老佛爷脸色越来越难看,知道她马上就要发作了。果然,慈禧太后对着坐在对面的光绪帝声色俱厉地说:  “你不要以为我同意你变法,你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像李鸿章这样的九列重臣,如果没有大的过失,是不能轻易罢免的。而你现在倒不错,信用康有为等人,不分亲疏,倒看不惯这帮老臣了,想把他们一个个搞下台去,然后你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干了。告诉你吧,没门!”慈禧太后说完平息了一下自己的怒气又说:“你倒自己想想,你是我策立的,你是我的儿子,我本望策立你能光大祖宗,好好继承祖宗留下来的基业。但你自己看看你现在在怎么搞,违背祖宗定制擅自罢免国家重臣,要再这样下去,还成什么体统,要是列祖列宗在九泉之下得知也会骂我。”慈禧说完,在愤怒之余又夹以一声叹息。  李莲英来时早已看好形势,他知道,要为许应骙、怀塔布二人说情创造机会,就必须先激化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的矛盾,然后才能借机进言。李莲英打定主意,于是假惺惺地对慈禧太后说:  “老佛爷你请息怒!奴才认为,皇上这样做,是有他自己的理由的。老佛爷你也不必过分责备皇上。”  光绪皇帝不知好歹,还以为是李莲英故意在替他回护,于是给李莲英递过去一个感激的眼神。但慈禧太后毕竟盛怒了,这令光绪帝又不得不有所忌惮,虽然有李莲英替他回护。因此他赶紧离席,跪在慈禧太后面前说:  “亲爸爸,孩儿认为祖宗如果能活到今天,也会将那些老规矩加以变通的。”说完用眼瞟了一下慈禧太后,接着又说:  “孩儿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如今祖宗留下来的人民丢掉了、土地失去了,而我们却毫无办法。孩儿宁愿坏了祖宗的规矩,也不能再失去人民和土地而让天下后世咒骂嘲笑。”  慈禧太后越听越气,干脆拂袖离席而去,李莲英赶紧跟出去,留下光绪帝一个人在玉澜堂里。  慈禧太后一言不发地在前面走,李莲英跟在后面却暗自高兴:皇帝和老佛爷闹得这么厉害,看来皇帝是坐不了多久的了。过了一会儿,李莲英估计老佛爷的气应该消了一些,于是上前两步对慈禧太后说:  “奴才也认为皇上搞得太不像话了,罢免像李鸿章、敬信、怀塔布、许应骙这样的高级官员也不事先给老佛爷说一声,这不明摆着欺负你老人家吗?现在皇上敢不孝敬你,将来要是变法成功,不知皇上该怎样对付你老人家。”  慈禧听了不觉一惊,气也消了。这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其实慈禧太后本人对变法也是越来越不满意,但她还未想出更好的办法来结束这场变法。现在李莲英一提起,她觉得可以问一问他,说不准李莲英能拿出个什么办法来。于是慈禧太后回过头去对李莲英说:  “莲英,你说我们该怎么办?”言外之意是说我们两个是相依为命的。  李莲英对这个问题早就思考过,只是一直未在慈禧太后面前说起而已。现在既然慈禧太后提起,何不说出来让她听一听。因此李莲英瞧瞧四周无人,附在慈禧太后耳边说:  “老佛爷,你何不再来一次垂帘听政!”这话一入慈禧耳中,不禁令慈禧太后浑身一震。好个奴才,你居然也想到了这一环。看来我对你没有白疼。原来慈禧太后也曾想到过这一策,只是她觉得不太合适而已。但现在除了这么办,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李莲英见慈禧太后没有开口,又补充了一句:“老佛爷,那帮孩儿军也闹得差不多了,现在也该是时候了。”  慈禧太后还是没有开口,过了一会儿她才说:“看看再说吧!”既然老佛爷这样说了,李莲英也就无可争辩了。  过了两天,又从李莲英安插在光绪皇帝身边的太监那儿传来消息说:皇帝曾从外面购进几百套西服进来,准备择吉日“改元开化”。这令李莲英很是吃惊,皇上居然敢违背老佛爷先订下的规矩,现在剪发易服了,那还了得。他赶紧报告了慈禧太后,但慈禧太后并没有作任何表示。  光绪皇帝那次受慈禧太后责骂后,并没有使他放弃变法的决心,反而又下诏重申了自己的变法决心,诏书说:  “国家振兴庶政,兼用而法,诚以替百姓立政,无论中国、西洋都是相同的,而西洋人在这方面研究得比较深,所以能补我国的不足。现在的士大夫对国外情形暗昧无知,几乎都以为外国全没有条理。殊不知,西方的政治之学旨在为百姓开发智慧,使他们富裕。其学问精髓可使人性格变美,使人寿命延长。凡人生应该得到的利益,一定要全部推广无疑。  “我日夜孜孜以求,图谋全部变法,难道是为了崇尚新奇?  实在是因为天下百姓,都是上天赐予的,祖宗留下的,如果不全部使他们康乐和亲,我这个皇帝就没有尽到责任。再加上列强包围,欺凌逼迫,实在忧虑,不取人家的长处,就不能保全我国所有的。我用心良苦,百姓有些地方还不了解。这是由于不肖的官吏和守旧的士大夫不能广泛宣传我的意思,竟然还煽动谣言,使百姓犹豫惊慌。深山中的百姓,有很多人竟不知新政,我实在为此叹息痛恨。现在再将变法的意图,布告天下,让百姓都明白我的用意,都知道他们的皇帝可以依仗,从而上下同心,以成就新政,以使中国富强。我寄托着无限的希望啊!”  光绪帝虽然继续进行变法,但是他已经意识到一阵阵寒意,那是从慈禧太后所住的颐和园那个方向传来的。光绪帝已听说了许应骙、怀塔布被罢职后在荣禄与颐和园之间游动的事,而且现在京城中也流传着种种谣言,有说慈禧太后就要亲政的,有说皇上就要死了的,还有说……种种谣言也使得光绪帝不得不考虑他自己的处境,于是,他在召见“军机四卿”之一的杨锐时付给其“密诏”:  “我思量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能救中国,不罢免守旧衰谬的大臣而进用英勇通达的人才就不能变法。而皇太后不以为然,我屡次婉转相劝,太后反而大怒。现在我已经不能自保,你与康有为等人设法相救,十分危急,我无比焦虑地盼望着。”  康有为等人看了之后,劝皇上拉拢袁世凯。袁世凯在小站练军,颇有成效,有一定的影响。这一点早在变法初期康有为就看到了这一点,并派人去秘密活动过,但是并没有任何成绩。但因袁世凯本人也曾对变法表示过极其浓厚的兴趣,所以康有为等人这时想起了他。  光绪帝于是以“袁世凯进京陈述日本变法经验”为由将袁世凯调到北京亲自接见,并封袁世凯以后人部侍郎职务,责成其专办练兵事务,随时可以转折奏事。  袁世凯很是有受宠若惊的感觉,赶紧叩头谢皇上圣恩。  “启禀皇上,奴才无功而受禄,十分惭愧。”光绪看了看,笑着说:“人人都说你练的兵、办的学堂很好。从今以后,你就与荣禄各办各的事好了。”  袁世凯还算聪明,他知道皇上的意思是叫他摆脱荣禄的控制,直接对皇上负责。袁世凯赶紧叩头道:  “谢谢皇上恩典,奴才一定竭尽全力练好军队,以报答皇上提拔之恩。皇上请放心,奴才愿为皇上肝脑涂地,虽万死而不辞。”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64
正序
倒序
《李莲英》作者:斯仁
《李莲英》作者:斯仁-2
《李莲英》作者:斯仁-3
《李莲英》作者:斯仁-4
《李莲英》作者:斯仁-5
《李莲英》作者:斯仁-6
《李莲英》作者:斯仁-7
《李莲英》作者:斯仁-8
《李莲英》作者:斯仁-9
《李莲英》作者:斯仁-10
《李莲英》作者:斯仁-11
《李莲英》作者:斯仁-12
《李莲英》作者:斯仁-13
《李莲英》作者:斯仁-14
《李莲英》作者:斯仁-15
《李莲英》作者:斯仁-16
《李莲英》作者:斯仁-17
《李莲英》作者:斯仁-18
《李莲英》作者:斯仁-19
《李莲英》作者:斯仁-20
《李莲英》作者:斯仁-21
《李莲英》作者:斯仁-22
《李莲英》作者:斯仁-23
《李莲英》作者:斯仁-24
《李莲英》作者:斯仁-25
《李莲英》作者:斯仁-26
《李莲英》作者:斯仁-27
《李莲英》作者:斯仁-28
《李莲英》作者:斯仁-29
《李莲英》作者:斯仁-30
《李莲英》作者:斯仁-31
《李莲英》作者:斯仁-32
《李莲英》作者:斯仁-33
《李莲英》作者:斯仁-34
《李莲英》作者:斯仁-35
《李莲英》作者:斯仁-36
《李莲英》作者:斯仁-37
《李莲英》作者:斯仁-38
《李莲英》作者:斯仁-39
《李莲英》作者:斯仁-40
《李莲英》作者:斯仁-41
《李莲英》作者:斯仁-42
《李莲英》作者:斯仁-43
《李莲英》作者:斯仁-44
《李莲英》作者:斯仁-45
《李莲英》作者:斯仁-46
《李莲英》作者:斯仁-47
《李莲英》作者:斯仁-48
《李莲英》作者:斯仁-49
《李莲英》作者:斯仁-50
《李莲英》作者:斯仁-51
《李莲英》作者:斯仁-52
《李莲英》作者:斯仁-53
《李莲英》作者:斯仁-54
《李莲英》作者:斯仁-55
《李莲英》作者:斯仁-56
《李莲英》作者:斯仁-57
《李莲英》作者:斯仁-58
《李莲英》作者:斯仁-59
《李莲英》作者:斯仁-60
《李莲英》作者:斯仁-61
《李莲英》作者:斯仁-62
《李莲英》作者:斯仁-63
《李莲英》作者:斯仁-64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李莲英
李莲英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