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默克尔的无限风光相比,失落的施罗德则显得黯然伤神。还在10月12日,施罗德在汉诺威出席工会会议。会上,他含着眼泪说:“我肯定不会在下一届政府中扮演任何角色,肯定不会。”——虽然社民党主要领导人希望他继续留在政府内,最好出任副总理或外交部长,但施罗德表示,他不愿在默克尔手下干,“那不是我为人生所作的规划。”《明镜》周刊说:“谁都知道施罗德不会去做新政府的副总理或外交部长,他是那么傲气,那么有雄心,那么在意权力,有名无实的职位对他来说是一种羞辱。” 在做“告别演说”时,施罗德情绪激动,泪光闪烁。不过他很快控制住了情绪,开始为自己的内外政策辩护,这位学徒出身的前总理认为美英实行的自由经济政策在欧洲行不通,并警告默克尔不要效法美英,认为那将造成一个缺乏人道主义的社会。 10月14日,施罗德前往法国,与法国总统希拉克共进“告别宴”。施罗德在步入巴黎爱丽舍宫前,对老友希拉克说:“让我们不要太伤感,否则,我们就要掏出手帕了。”------------“女总理夫人”(2)------------ 11月19日,施罗德在家乡汉诺威参加了军方为他举行的欢送典礼。三军仪仗队和军乐队列队从施罗德面前走过,同时演奏施罗德最喜爱的一些曲目。在挑选这些曲目时,施罗德夫人多丽斯提供了若干建议。当乐队奏起一首施罗德喜欢的老歌《MYWAY》时,在仪仗队士兵手持的135支火把映照下,施罗德热泪盈眶。 11月22日议会投票选举新总理,施罗德也投下了他最后一票——因为此前他已宣布,投完票后他就将辞去议员职务,他表示他不愿当后座议员,而要把位置留给年轻人。人们相信,由于他后来表态支持默克尔担任总理,他的一票将投给默克尔。 “从工人阶级的孩子到总理,这是一段漫长的道路。”社民党主席明特费林曾这样为施罗德作总结。现在,施罗德自称是个“自由人”了。关于他卸任后的去向,人们有很多猜测。也许他会去重操律师行当,也许会像他的意大利朋友透露的,去学油画,因为他已经买了不少画布。施罗德自己也曾告诉媒体,他准备写回忆录。最新的消息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12月9日宣布,施罗德已出任该公司一个俄德合作的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的董事长。施罗德表示对新的工作“非常满意”。但这也招来了德国舆论对他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非同寻常的密切关系的批评。自普京掌权以来,施罗德和普京一共会见了32次,可说是私交甚笃。 不管怎么说,61岁的施罗德已经“悲壮地”离开了德国政坛,他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而德国的一个新时代已经拉开了帷幕,这就是默克尔时代。------------“欧州小姐”(1)------------ 随着默克尔上台,德国媒体评论说,德国政治进入了香水时代——“德国小姐”的风采会让日耳曼人耳目一新,她会像涂抹香水一样不时地推出新政策,但由于她的“无权女王”状态,政策可能来不及落实就挥发了。 例如,默克尔曾提出土耳其不能成为欧盟完全成员国的政策,已随着土耳其的入盟协议最终敲定而成为废纸一张。从新政府构成看,社民党占据了8个重要的部长位置,犹如8堵高墙,使默克尔在推行自己政策时难免受到掣肘。在外交方面,施罗德的“和平政治”也似乎已成为德国的外交教条,默克尔在大选中倡导的亲美疏俄的外交路线恐怕执行也难。在经济上,由于社民党不放弃“社会公正”的原则,默克尔激进的新自由主义改革看来也得有所收敛。默克尔能干满四年吗?有人甚至断言,默克尔最多只能干到6个月,就得下台…… 但是,分析家也指出,不能低估默克尔的能耐。乐观的评论家认为,默克尔将会把最糟糕的图像从德国身上抹去,改善整个国家的低迷情绪。不管人们如何评说,默克尔上任伊始,就按照她周密思考过的计划开始工作了。 就在被联邦议会选举尘埃落定的第二天,默克尔闪电般出访,在欧洲掀起了一阵令人眼花缭乱的“女性外交旋风”。 默克尔秉承德国历届政府首脑的传统,把出访的第一站选在法国巴黎。在爱丽舍宫前,法国总统希拉克以绅士风度的吻手礼迎接她的到来。当希拉克将自己的胳膊搭在默克尔肩上时,默克尔则将手臂环绕在希拉克腰间,二人微笑合影。早在2001年,希拉克就在爱丽舍宫接待过时任基民盟主席的默克尔,当时他们还只是泛泛之交。而这次,希拉克对默克尔表现出相当热情。默克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对于发展两国关系非常有信心。”站在她身边的希拉克则表示:“对于这份伟大的友谊我们深为感动,法德关系不同寻常。如果我们的关系有所疏离,欧盟将会运行不畅,欧洲就会犹如一辆坏掉的汽车。”但分析家也注意到,默克尔没有谈到施罗德时期经常强调的德法轴心,她只提到德法是欧盟重要大国,应该起到发动机作用。 当天下午,她又乘专机到布鲁塞尔。但她没有先去拜访欧盟首脑,而是直接来到北约总部,与北约秘书长会面。舆论认为,默克尔是在给美国和欧盟发信号,德国政府将重新加强与美国的关系。默克尔承诺德国军队将积极配合北约行动,在反恐斗争中发挥作用,但默克尔也强调,今后德国不会派兵到伊拉克。随后,默克尔会见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他们的中心话题是欧盟内部的财政争执,默克尔表示德国会在这个问题上积极进行协调努力。后来的情况证明,默克尔说到做到,果真妥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此外,默克尔还表示要加强与欧盟小国的关系。德国官方也随后宣布,默克尔还将访问波兰并在柏林与捷克总理会晤。 从布鲁塞尔回到柏林小事休息后,24日,她又飞赴英国与布莱尔首相会面。由于对伊拉克战争的不同立场,前德国总理施罗德与布莱尔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默克尔此行意在弥补裂痕。默克尔对布莱尔说,德国十分看重与英国保持良好关系,并建议恢复两国间自1998年红绿政府上台以来停止的定期会谈。 27日,默克尔又马不停蹄地访问了西班牙。 默克尔的这次欧洲之行体现出了德国外交政策的延续性,也展现了默克尔的外交风格,这就是更重视平衡,在个人魅力上重在建立坦诚气氛。 默克尔通过欧洲之行,展示了她作为德国女总理的新形象,显示了她的外交天分,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头彩。 在内政方面,默克尔深知,要重振德国,关键在于能否使德国这个欧洲曾经的经济发动机强力运转。11月30日,默克尔在议会发表首次施政演说,表示希望在10年之内,使德国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和教育方面重新跻身欧盟国家前三名之列。 结合默克尔在其他场合提出的主张,可以看出她为振兴经济开出的药方。 最出人意料的,是她一反选举前提出的“减税”口号,宣布自2007年开始,将增值税率从16%提高到19%,年收入超过25万欧元的单身个人和年收入超过50万欧元的夫妻,税率由42%提高到45%。默克尔解释说:“我们根本没有减税的空间。我们必须承认政府的财政状况比噩梦还糟。” 同时,在今后四年,将通过出售国家在电信和邮政部门所持的股份以及不动产,以获得540亿欧元的收入。与开源对应的是节流。默克尔宣布,在2010年前削减大约8000个岗位,约占政府公务人员总人数的2.5%;取消政府工作人员的圣诞节奖金,削减公交补贴,从2007年开始,政府不再提高养老保险补贴,2008年后将不再提供医疗保险补贴。政府还规定,企业录用人员的试用期从6个月延长到2年。 默克尔为解决德国经济问题,可谓是下了猛药。仅增税一项就招来一片骂声。但骂归骂,默克尔是铁了心要改变所谓的“莱茵模式”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莱茵模式”强调劳工权利和福利措施,从儿童津贴、病假补助、医疗保证、住房补贴、失业救济到养老保险等,国家几乎包下了一个国民从摇篮到坟墓的所有福利。这固然是好,但也造成企业劳动成本和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一些失业工人的社会福利待遇甚至超过低收入者的收入,致使一些人宁愿在家呆着,也不愿从事低收入工作。媒体曾报道,一个社会救济金领取者长年居住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风景优美的海边,优哉游哉,而德国政府每个月都给他汇去衣食无忧的救济金。更有甚者,一个参保者服用“伟哥”以“提高生活质量”,其昂贵的药费经法院判决,由保险公司承担。“莱茵模式”成了养活懒汉的“大锅饭”,默克尔下决心要做的,就是“现在就开始采取一些不太受欢迎的措施,以免明天面对更不得人心的结果”。在要“福利”还是要“活力”的两难选择中,默克尔体现了她铁娘子的一面。------------“欧州小姐”(2)------------ 德国最新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只有38%的民众认为默克尔政府将给德国经济带来复苏,58%的民众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究竟可能不可能,出水才看两腿泥,人们拭目以待。 默克尔履新一个月,便遇到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凭借高超的外交和政治手腕,这些难题在她手里一一化解。 一件是人质事件。11月29日,德国电视台报道,一名德国妇女在伊拉克被劫持。劫持者威胁,除非德国政府停止同美国支持的伊拉克政府合作,否则他们将杀死这位妇女和她的司机。这名德国妇女叫苏珊奥斯特霍夫,43岁,是一名考古学家,说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自2003年起,她志愿在伊拉克医院工作。由于默克尔曾表示,德国新政府将继续执行前政府帮助伊拉克在境外训练其安全部队的政策,这一绑架事件使默克尔面临考验。默克尔当日严厉谴责绑架事件,要求绑架者立即释放人质。默克尔表示,德国外交部已成立了特别危机处理小组,政府将竭尽所能,确保人质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不受伤害。第二天在议会演讲时,默克尔指出,恐怖主义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德国将继续坚定地毫不松懈地打击国际恐怖主义。默克尔强调:“我们不会容忍敲诈。” 在经过一番努力后,德国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12月18日宣布,在伊拉克遭绑架的女考古学家苏珊奥斯特霍夫已经从绑匪手中解脱。目前她在德国驻巴格达大使馆中得到妥善照顾,健康状况良好。但他并未透露奥斯特霍夫如何获释的细节。据说德国政府为此支付了一笔赎金。 施泰因迈尔说,绑架者也已经宣布计划释放奥斯特霍夫的司机。 人质危机顺利解决,默克尔出手就漂亮地得了个高分。 另一件事是关于德国人马斯里案的。德国籍黎巴嫩裔公民哈立德马斯里现年42岁,家居德国的乌尔姆市。2003年12月31日,他休假途中在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的边界被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特工人员秘密逮捕,被怀疑为“基地”组织高级成员。此后他曾被带到阿富汗关押受审。据他本人事后说,在关押中他受到虐待。但马斯里与恐怖活动没有任何牵连,中央情报局显然搞错了。据报道,很可能是发生了重名的错误。2004年5月底,马斯里在被绑架5个多月后,被悄悄释放。 马斯里被绑架秘密关押受审事件在2005年初就被美国的《纽约时报》报道出来,事件本身已不新鲜。但是在欧洲舆论纷纷追究美国在中东欧设立秘密监狱、无视欧洲国家主权秘密运送恐怖嫌疑分子穿越欧洲领空、领土之时,该事件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受到舆论界的格外重视。 自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德国和美国的政治关系就陷入持续冷淡的状态。施罗德下台、默克尔上台本来是修复德美关系的一个契机,然而,马斯里事件却使得这种修复变得复杂起来。默克尔必须对这一事件表明态度。 适逢美国国务卿赖斯为平息闹得沸沸扬扬的“黑狱事件”到欧洲游说访问,赖斯也对德国作了访问。12月6日,默克尔在与赖斯会晤中谈到这一事件。会晤后,默克尔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件事已经“被美国政府承认是一个错误”。对于默克尔这一“先声夺人”,赖斯则抛出一套巧妙的外交辞令:“我的确对总理说,一旦或如果犯错,我们会非常努力并以最快速度改正。有时,任何政策都会出错。” 赖斯前脚刚走,后面就有多名美国高级官员出面“澄清”,暗示默克尔误解了赖斯的本意,只是赖斯没有当场纠正这个“误解”而已。一名不愿公开自己姓名的美国官员甚至说:“我们搞不懂她(默克尔)脑子里想的是什么。”默克尔面临着来自美国的外交挑战,媒体也从中嗅出了火药味。《柏林晨邮报》的头版头条标题写道:“中情局事件:默克尔总理激怒美国”。英国《金融时报》德文版的文章说:“当涉及到个案,美国不仅没有道歉,连‘错误’这个字眼都不能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一心想修复与美国关系的默克尔表现出了她不卑不亢的科学家个性: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由德国政府发言人出面,默克尔表明了自己在马斯里事件上的鲜明态度。发言人对记者说:“我可以告诉你们,总理的声明,正如她昨天所说的那样,真实有效。”外交中无戏言——这就是默克尔的风格,哪怕为此得罪美国。 第三件事是欧盟预算问题。12月17日,经过长达3天的艰苦谈判,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终于就2007年至2013年中期预算编制这一最大的焦点问题达成一致,从而避免了由于欧洲宪法未获通过等原因而造成的欧洲危机进一步扩大。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表示,虽然最后达成的协议“并非完全如欧盟委员会所愿”,但使“欧洲免于陷入瘫痪”。这份新的预算案将推动欧盟的经济改革,并为建设一个“扩大的、开放的和现代化的欧盟”扫清了一个主要障碍。而在此次谈判中,默克尔“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首脑会议谈判最棘手的问题是英国在缴纳会费中所享受的折扣优惠问题。布莱尔在会上提出了一个所谓修正条例,希望在新的财政年度结束之前,完成对欧盟财政计划的彻底改革。其中主要涉及的是大量农业补贴。但这一方案受到在农业补贴上获益的法国等国家的坚决反对。英法两国首脑各持己见,互不相让。英国欧洲部长亚历山大早就宣布:“谈判空间很小”。英国政府发言人声明,即使欧盟峰会失败,英国仍然不会放弃明年的折扣要求,不可能出现比现在更好的报价。由于各方立场相差甚远,媒体普遍认为,此次欧盟首脑峰会很可能会无果而终。 在谈判陷入僵局之际,德国女总理默克尔积极扮演了协调人的角色。在以往欧盟峰会上,前任总理施罗德通常是先与法国总统希拉克私下达成协议,再与其他国家讨论。欧盟其他国家早就感到德法两国向来喜欢强加于人,因此英国和一些小国常常提出不同方案从中作梗。此次峰会面对英法对峙局面,默克尔不偏不倚,既与希拉克反复磋商,也与布莱尔频频接触。默克尔行事小心翼翼,一方面不得罪巴黎,另一方面又巧妙地与英法双方都保持距离。在与英法共同协商的基础上,默克尔建议,每个成员国将缴纳会费额从国民生产总值的1.03%提高到1.045%。这样既不会影响各国的财政预算,又可将这笔钱用于对新成员的补贴,从而使英国会费“折扣”的压力得到减轻。默克尔的建议得到了包括英法等多数国家的支持。 “笼罩在欧洲上空的乌云终于消散。”默克尔长舒了一口气。而欧盟各国媒体则对默克尔大加赞赏。英国《时代》周刊的标题新闻是:“物理学家默克尔找到了魔力方程式”。文章说,在欧盟峰会陷入僵局之际,默克尔以其务实的工作作风,提出理智建议,扭转了峰会败局。曾有媒体把英法矛盾形容为欧盟“口袋里的蝎子”。在默克尔平息了英法关于欧盟预算的争吵后,德国一家周刊幽默地说:“默克尔就是这样一个把蝎子驯服的人。”路透社的文章指出,默克尔扮演了在英法两国之间矛盾冲突中斡旋的角色,她使英法两国都做出了让步,从而使自己在欧洲舞台上站住了脚。法国报刊谈到,在其他欧盟大国首脑任期行将结束之际,一颗德国政治新星脱颖而出,她的出现将使欧盟政治格局发生变化。英国一家报纸更是将“欧洲小姐”的名称颁发给了默克尔。《费加罗报》就此评论说,此举虽然走得远了点,但默克尔初登欧洲政坛的表现的确让人印象深刻。她游刃有余地使欧盟预算争吵得到平息,达成妥协,她既使布莱尔让步,也未得罪希拉克,她更使波兰高兴,因为德国把自己从欧盟得到的1亿欧元返款打入给波兰的发展援助款。默克尔真是“玩得太艺术了”。如果有什么“默克尔诀窍”的话,那就是她作为一个前科研工作者的务实、谨慎和处理问题的精确。 德国2007年将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届时,默克尔这个“欧洲小姐”又会有什么精彩动作呢?人们的期待中有了几许乐观。------------“歌剧院魅影”------------ 人们常说,在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反之,也可以说,在每个成功女人的背后都有一个男人。站在默克尔背后的男人,就是她的第二任丈夫约阿希姆绍尔。 绍尔1949年出生于德国东部霍耶斯韦达镇的一个面包师家庭,长大后就读于德国洪堡大学,25岁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柏林墙倒塌前,他与默克尔一样在东德科学院工作。90年代初德国统一那段时间,绍尔在美国加利福利亚州圣迭戈生物系统技术院担任技术主管。1993年回到洪堡大学,成为一名化学教授,并工作至今。绍尔是沸石和多孔晶体研究领域的带头人,它们可以作为催化剂用于炼油和其它化学工业。 绍尔曾于1969年与一位同班女生结婚,并育有二子丹尼尔和阿德里安,1983年分居,1985年离婚。 默克尔与绍尔的浪漫史始于何时无从考究,人们只知道在默克尔攻读博士学位时,时年37岁的绍尔正是她的指导老师。后来默克尔还在她的博士论文里专门对绍尔表示感谢,称他具有“批判性的眼光”。默克尔1981年结束了她与乌尔里希的婚姻,之后几年,她便开始和绍尔在一起生活,但是两个人一直没有结婚。她的这种非婚同居生活一直遭到有些人的垢病。1993年,大主教约阿希姆迈斯内就对《图片报》说道:“据说现任政府里有一位当部长的基督徒还过着未婚同居生活。”为此,默克尔还专程去拜见科隆大主教解释说:“为什么我认为谨慎处理是正确的,因为我已经结过一次婚。”1998年,默克尔升任基民盟副主席,有人再次对她的身份以及她与绍尔的非婚同居提出质疑。据说当时的议会党团主席朔伊伯勒劝过默克尔结婚。在这种情况下,默克尔终于结束了她与绍尔的长达十几年的同居生活,与绍尔正式结婚。他们事先没有通知任何人,甚至包括双方的父母。他们婚礼的全部,就是在《法兰克福汇报》上刊登了一则仅有烟盒底座大小的广告:“我们结婚了。安格拉默克尔,约阿希姆绍尔,柏林,1998年12月。”默克尔的母亲抱怨说,结婚后的第二天,默克尔才在厨房漫不经心地说:“对了,昨天我结婚了。” 结婚后,他们没有生育子女。2002年时默克尔说:“我并不是不想要孩子,只是没有成功。从政时我已经35岁,也就不再提要孩子的事了。”不过她也说过:“也许到70岁时我会后悔没有孙子,我也说不好。”现在默克尔和丈夫与绍尔前妻的两个孩子一起生活。 默克尔成为了德国新一任总理,绍尔也“夫以妻荣”,成为德国首位“第一先生”。但是,绍尔则对自己这一身份的变化没有表现出任何兴奋,仍旧保持着他一贯的低调风格。 在德语中,“绍尔”有“坏脾气”或“生气”的意思,但绍尔显然没有这么张狂。他平日沉默寡言,不喜欢在公众场合露面,对媒体的采访也敬而远之。无论是在默克尔当部长时,还是在出任基民盟主席后,绍尔一直避免成为焦点人物。外界能看见他们夫妇俩公开露面的机会,大多是在一年一度的拜罗伊特音乐节上。夫妇俩都是歌剧爱好者,而在走过音乐节红地毯时,绍尔的形象总是一成不变,每次都是同样的礼服,同样的鞋,同样不太情愿的表情。德国《明星》杂志写道:“默克尔挥手向人群致意,而他只是直视前方。即使在随后的招待晚宴上,他也从不多说一句话,客人得到的答案只有‘是’或‘不是’。”绍尔因此在媒体中得到“歌剧院魅影”的绰号。有一个专栏作家挖苦道:“默克尔的丈夫对于出席公众场合太过吝啬,以至于人们还以为默克尔是单身。”身为大学教授的绍尔对于自己在学校的活动也严加保密。任何记者都不得进入他的课堂。他的同事在他的叮嘱下,也守口如瓶,不透露一点绍尔的私人信息,每次只是说:“他是量子化学研究的权威”。据德国媒体说,如果有学生告诉记者任何关于绍尔的信息,就将面临被开除的危险。不过,还是有胆大的学生透露,绍尔是一名非常严厉的教授,他禁止学生在课堂上携带食物和饮料。 有些记者登录绍尔的个人网站,想找到些新闻佐料,但却大失所望,在绍尔的个人网站上,除了他的出生年月,以及他公开发表的著作或论文的目录,别无他物。 绍尔这样解释他的低调作风:“我的工作和默克尔在政坛上的工作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我也不愿意成为公众人物。”在默克尔当选总理的那天,绍尔没有出现在议会选举现场见证妻子的历史一刻,而是通过电视观看选举。默克尔对电视台记者这样为丈夫辩护:“像今天这样的日子,每个人有不同的对待方式,但是我的丈夫为我感到高兴。” 绍尔也有着一些“怪癖”,例如他特别不能忍受噪音。他们的邻居、社民党官员奥特马尔施莱纳就因为大声唱歌经常遭到绍尔的抱怨。施莱纳说,绍尔总是狠狠摔门,以示不满。2001年夏天,一个剧团在绍尔别墅附近的一个露天广场进行表演。剧团在演出前就告示,他们的表演是免费的,但是可能会打扰周围居民。在演出的头天晚上10点,绍尔专门测量了演出噪音的分贝数。在发现噪音太大后,他立刻发传真将此事反映给了有关部门。结果演出组织者受到了警告。他甚至要求他的两个儿子在家时,必须穿着毛线织的厚袜子在地上走,以免弄出声音。 默克尔和绍尔,一个是政治家,一个是科学家,夫妇俩各干各的,行事风格可谓大相径庭,但却非常恩爱。有时人们见到夫妇俩在柏林市中心的“博夏特”饭馆吃饭,这是一家一家以煎肉排为招牌菜的餐馆。在饭馆里,通常是默克尔滔滔不绝地讲,绍尔则默不做声地倾听。绍尔喜欢安静,默克尔就经常陪丈夫去郊外远足。周末,默克尔还会露一手厨艺,让丈夫品尝。默克尔的拿手菜是“一锅烩”和“炸猪排”,还有各种方法烹调的鱼肴。她曾对人夸口:“我做肉卷也很拿手,还爱做土豆汤和鸡汁汤。”“我还爱烤蛋糕,谁都说好吃。”曾有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拿给默克尔一张她先生的照片,默克尔笑着说:“是呀,一个不错的家伙。每到周末,我俩很喜欢去我们在滕普林的度假寓所。在那里,我做饭,他讲述他的科研。这是我们二人世界的一部分。”在当上总理后,默克尔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采访时称,尽管她将面临许多重大责任,但她“会继续做土豆汤并过一种正常的生活。总理职务不会改变我的生活”。总理职务当然也不会改变她与绍尔的二人世界。 尽管在许多人看来,绍尔只对他的科学研究感兴趣,但实际上,绍尔不是个单纯的书呆子,他对默克尔所起的政治影响可能比外界了解的多得多。默克尔自己也说:“有人说我丈夫作为政治顾问一点不起作用,这根本不符合事实。”当然,由于夫妇二人皆口风极严,具体的情况外界就不得而知了。 绍尔虽然为自己的妻子自豪,但他自尊心很强,决不愿生活在妻子的树荫下。一次,自民党主席古伊多维斯特维勒跟他打招呼:“您好,默克尔先生!”绍尔听到后十分生气,认为这个错误不可原谅。默克尔当然也非常尊重丈夫,并不要求绍尔充当全职的“第一先生”,她说:“我丈夫是一名化学教授,也是一名出色的研究人员。自然,他想继续他的工作。我们十几年来一直争取男女平等权利,如果我要求他放弃工作,那就太荒谬了,我不会要求他这么做的。”有趣的是,默克尔曾经说过:“如果我的丈夫在南非得到一个教授职位或研究课题,我会义无反顾地跟着去,把政治撂在一边。”从中可以看出默克尔对绍尔的爱有多深。------------默克尔之谜(1)------------ 曾有人说,默克尔有自己的根,别人也有;她有对某些人来说陌生的回忆;她有一部自己的生平,不,她甚至有两部生平。 在两德统一之前,默克尔一直生活在东德,而现在,她代表的是整个德国。她在某些方面是东德体制的产物,曾参加过共产党领导的青年组织,她也从未参与过任何反政府活动,尽管她一直用别的方式显示叛逆。正因为如此,她一直受到西德政治圈子的质疑。对此,默克尔坦言道:“我不是个英雄,我也必须适应我生存的环境。” 默克尔虽然来自东德,但她的家乡人早就把她视为完全的“西德人”。她在上学时就喜欢穿西式牛仔裤。媒体分析说,对雄心勃勃的默克尔来说,她的政治软肋也在原东德地区。甚至她的老家人也不太喜欢她。在大选时,身为社民党人的滕普林市市长说:“我们不是经常看到她回这儿来。她在这块地方不是很受欢迎。如果她成为总理,可能会给这个镇带来好处,我们可以策划一些‘默克尔故居游’之类的项目,但事实是这里的大部分人并不太愿意她当选。他们认为她不会为他们做什么好事。”德国《图片报》曾刊登一篇题为《安格拉默克尔的私人天地》的文章,默克尔在其中描述她周末度假时的田园生活,谈到她在自家花园里种菊花和大头菜的情形。当地人对此嗤之以鼻,一名邻居“揭发”说:“你很少看到她走出门到花园里。就我们看来,那些(园丁的)活儿好像大多是她丈夫在干。” 还有一位自称是默克尔密友的人对媒体说:“她把男人分成两种,一种是曾在她事业生涯中已经与她并肩协作过的,还有就是那些她觉得她可以利用的。”这话说得不客气,但默克尔在其政治生涯中,的确也多少给了人这样的印象,例如对于“恩师”科尔,就多少有“利用”和“背叛”的嫌疑。 今日德国的战后一代,将默克尔视为同代人,但是默克尔却和那些曾经信仰无政府主义、反战、反传统、反宗教、尝试过嬉皮生活后又回归主流社会的西德同龄人不同,她一直强调她的宗教自豪感。她说:“我不认为我们可以完全忽略犹太-基督教传统对欧洲的根本影响,大部分的欧洲之根来源于这两个宗教。……我们不能够忽视这个事实,说我们是中立的。否则,我们的价值观来自哪里?”作为牧师的女儿,默克尔的宗教信仰无疑是自小就形成的。但是她自己作为一个离过婚,又长期与男友未婚同居的女子,也在信守传统的她的党内引来非议。 许多人批评默克尔过于热衷权势,对此,默克尔回答:“也许这是因为目前政治地位较高的女性政治家太少了。我将这种批评看作是说我对权力有着较强判断力的一种恭维。如果对权力判断力差的话,我将无法胜任总理的工作。”默克尔并不讳言自己对权力的渴求,只是换了一种委婉的说法“对权力的判断力”。有人说默克尔为得到权力政治手段狠辣,但也有相反的说法:在大选尚未开始时,基民盟党内批评默克尔不善于利用施罗德政府支持率急剧下降的机会,不会“落井下石”,以至于有传言说,基民盟打算换上强硬的男性政治家。 成为总理候选人后,人们开始把默克尔称为德国的“铁娘子”,把她和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相提并论。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但这似乎是个误解。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默克尔崇尚和代表激进的市场主义思潮,她自己也声称,她“深深植根“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之中。”铁娘子”的“荣誉称号”提升了默克尔的国际声誉,也使人误以为她是一个强硬派。德国出生的英国工党议员斯图尔特评论说:“认为默克尔将成为德国的玛格丽特撒切尔,这一观点十分可笑。她们都是具有科学背景的女性,她们都是保守党领袖,但仅此而已。”哥廷根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彼得洛什说:“默克尔不会是另一个玛格丽特撒切尔,更不会是一个激进的改革者。”他说:“默克尔的改革会比施罗德的稍微猛一些,但是底线依然是保持改革的连续性。 默克尔自己也似乎并不喜欢人们拿她和撒切尔夫人做类比。她一方面表示了对撒切尔夫人的钦佩,另一方面也坦率地讲了自己对“铁娘子”的看法。她在接受德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都是女人……都是科学家,这些相似之处很有趣。我非常钦佩撒切尔夫人在任期间在经济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但是她并没有完成所有她想做的事,例如英国铁路系统的私有化。”她还说:“除了我们都是在政坛上持保守立场的政治家这一共同点之外,我们之间没有任何的共同之处。” 那么,这位德国的女总理在其一生中有没有她最敬佩、可奉为她楷模的女性呢?有的,那就是法国女物理学家居里夫人。这一点,默克尔在接受女性杂志《Cosmopolitan》的采访时曾明确表明过。而在政治领域内,如她自己所说,“我确实没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曾有媒体说,默克尔崇拜俄罗斯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根据是在默克尔在基民盟的办公桌上没有摆丈夫的照片,而是在抛光的银色相框里放着这位女沙皇的肖像画。而且默克尔说她要把这幅画带到总理府去。叶卡捷琳娜二世当年从德国东部远嫁俄罗斯,后来发动政变废黜了丈夫彼得三世。她成为女沙皇后扩大了俄罗斯的疆域,成为当时欧洲最有权势的女人之一。这位女沙皇是不是就是默克尔效仿的政治榜样呢?默克尔说:“叶卡捷琳娜二世在某些方面,但当然,并非在所有的方面是女强人的模范。”看来,默克尔对这位女沙皇虽然钦佩,但也是有保留的。 实际上,让默克尔真正佩服的政治榜样是有的,但不是女性,而是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康纳德阿登纳。在默克尔在议会党团的办公室里,一直悬挂着阿登纳的照片。 阿登纳1876年出生在德国科隆市一个法院职员家庭。上学时他学习成绩不错,但家里负担不起他上大学的费用,他不得不当了一名银行职员。工作两年后才上大学。他先后在弗赖堡、慕尼黑和波恩大学攻读法律和国民经济专业。毕业后他在一家法律事务所工作。1906年,阿登纳进入政府工作。1917年当选为科隆市市长,当时他41岁,是德国当时最年轻的大城市市长。当市长第一年,他乘坐的汽车与电车相撞,阿登纳自己从破损的汽车里爬出来,满脸是血,镇静地上了医院,而只受了点轻伤的司机却被担架抬走了。诊断结果,阿登纳的颧骨碎了,面部其他地方也受了伤。这影响了他以后的面部表情,后来许多作家把他的脸描写成像中国清朝的官员的脸。阿登纳在市长一职上干了12年。由于不愿与纳粹同流合污,阿登纳在1934年和1944年两度被捕。出狱后,他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电话被监听,邮件被检查,隔壁还住进了监视人。他生活贫困,但顽强地活了下来。1949年,在战后德国举行的第一次选举中,73岁的阿登纳当选为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他重用经济部长艾哈德教授,支持他的社会市场经济政策,使得百废待兴的德国从战后的废墟上一步步崛起,创造了战后德国惊人的经济增长。阿登纳的另一巨大功绩是促成了法德和解和欧洲统一。1963年,阿登纳正式退出政坛。1967年4月19日,阿登纳去世,享年91岁。------------默克尔之谜(2)------------ 阿登纳的名言是:“一名政治家不仅需要博学多识,敢于面对现实,善于思考,而且还必须勇敢无畏。” 西方评论家说,阿登纳“以他的铁肩支撑危局,使一个战败的、几乎气息奄奄的民族经受住了考验”。德国电视二台曾进行了一次名为“最伟大的德国人”的民意测验,结果,阿登纳被排在第一位。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卡尔马克思排在第三位。 对于这样一个“最伟大的德国人”,默克尔充满敬意,她说:“现在的德国,在全球化的挑战下,也需要重大转型,重建辉煌。阿登纳最让我佩服的是他的勇气,我将勇往直前。” 由于默克尔一向把私人生活和政治生活分得清清楚楚,人们对她的个人生活、习惯和爱好等知之甚少,也很难一窥她感情世界的内幕。好在默克尔现在为了改善自己“冷若冰霜”的形象,也开始一鳞半爪地透露一些,使人们多少能走进一些默克尔的“私人世界”。 2004年11月的一天,在基民盟的全国代表大会上,默克尔向与会者讲起了自己的祖母,讲述了她的童年,讲到父母和她到腓特烈大街的眼泪宫殿去接送从汉堡来看望她们的祖母,每次分别时都难舍难分,不知下次还能不能见面……默克尔声音低柔地向台下的听众讲述她的故事,让听众感动不已。人们从中看到了这个女强人默克尔温情的一面。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默克尔不苟言笑,显得挺严肃。其实,默克尔也有幽默调皮的一面。在一次接受电视采访的时候,主持人夸她笑容很动人,她立即给主持人回复了一个灿烂的笑容。她笑起来,经常有一种顽皮的神情。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为了给身体、相貌存在缺陷者一个躲避世俗嘲笑、相互关爱帮助的家,德国汉堡一对夫妇成立了首个“丑人俱乐部”。其中丈夫哈里德盖斯珀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经理,长着宽大的双下巴和一个几乎遮盖整张脸的大鼻子,而他的妻子雷吉娜,是一个高个儿记者,不过却长着一双大脚。41岁的盖斯珀说道:“现今社会,只要长得漂亮生活便容易很多。漂亮几乎与社会地位等价。只要漂亮,你赚得比别人多,只要漂亮,你升职比别人快。我们受够了这种世俗观念。”“当然,成立这个俱乐部并不是说,我们想向外界证明,丑人才是最好的。只是大家聚在一起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到每个人的价值,增强自信心,让每个人都意识到,世界不只是属于长相漂亮的人。”“丑人俱乐部”的非正式格言为“全世界丑人联合起来”,目前已拥有会员270多人,而身为一国总理的默克尔据说也是这家俱乐部的坚定支持者。默克尔并不以自己貌不出众而自惭形秽,相反,她一向就自嘲“缺乏魅力”。她曾幽默地说:“要是大家都来担心我的模佯好不好看,他们一定是生活得非常幸福。”换言之,就是说大家议论她的长相,都有点儿“吃饱了撑的”。敢于自嘲的人,正是有自信的人。 默克尔还是个影迷。她在接受《星期日图片报》采访时说,她一直是美国好莱坞老牌明星达斯廷霍夫曼的忠实影迷。她说:“他外形很好看,我想,我喜欢那种可以与我见解相同的男人。”霍夫曼身高1﹒68米,与默克尔的丈夫绍尔差不多。默克尔还非常崇拜曾作过电影演员的美国总统里根。她尤其欣赏里根与卡特在1980年大选期间的一场辩论。这也是前面提到过的默克尔演讲稿“抄袭事件”的前因。 默克尔自幼就对体育发怵,她甚至害怕下楼梯或下坡。她自称:“说到运动,我完全是一个白痴。我父母不得不从纯技术的角度,给我解释如何走下坡。正常人可以自动完成的事情我却不得不再三思考和练习。”但这并不是说默克尔完全没有体育锻炼。她最喜欢的运动就是在山里徒步旅行。她说:“徒步旅行需要体力,因此不可能再一刻不停地去思考政治问题。在山里远足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几小时,打手机也找不到我们。”她所说的“我们”,是指她和丈夫绍尔。 据德国《图片报》披露,默克尔也是个“拇指族”,她总是不停地用手机发短信给同僚。严格区分政治生活和私生活的默克尔从不让摄影师进家门。和默克尔约会的人要对她迟到有所准备。默克尔很不适应在聚会上闲谈。她有时会变得非常固执。她是瓦格纳的乐迷,喜欢唱圣歌,比如《赞美主》。她喜欢去柏林的一家商场买鱼,爱喝红葡萄酒。遇到棘手问题时她常对同事说:“力量蕴藏在镇定之中。” 作为一个物理学博士出身的政治家,默克尔的科学家背景特别让人们好奇。在2005年大选前夕,默克尔接受德国之声电台采访。记者问:“德国前几任总理有学习历史的,有学习法律的,而您的专业是物理。您认为您所学的专业对您的政治生涯有什么帮助吗?”默克尔回答:“有的,我所受到的科学训练使我能对事物进行逻辑的、精确而彻底的分析。”媒体经常戏称默克尔把政治搞得跟化学实验一样。但是,掌握对高分子的控制权与掌握并管理一个国家,毕竟不是一码事,因此,正如默克尔的传记作者指出的,用自然科学的、机械的方法观察政治问题很容易轻视传统的观念、利益以及人们的感情。“她从社会有效运转的必然性出发,低估了非理性的传统经验和行为方式的重要性。”究竟科学家的思维和行动方式是默克尔的所长还是所短?她将如何利用好她的这一背景?人们还需要观察。 “您是个强势的人吗?”一个记者曾这样问默克尔。默克尔回答:“不如这么说,我很有恒心。” 孔子曾引俗语说:“一个人如没有恒心,就是巫医也做不好。”但如果有了恒心,水滴石穿,就能成就一番事业。如果说默克尔成功的谜底是什么,也许就是“恒心”二字。慕尼黑一位高级研究员谈到默克尔作为东德政府发言人第一次出现在政治舞台上时说:“当时,当然没有谁注意到她。她是不为人觉察地出现在权力中心的。”《德国之声》说:“默克尔沉默地、但却坚定地崛起于德国政治顶层,说明被政治对手或者党内对手低估,未必是件坏事。”当然,她的耐心和恒心也使她等到了历史的机遇和政治上的运气。“有志者事竟成。”默克尔将继续在她的人生道路上创造奇迹。------------“我们一起变得更加坚强”(1)------------ 2006年,新年第一天,维也纳金色大厅里正在举行新年音乐会。人们发现,德国女总理默克尔和她的丈夫绍尔也出席了音乐会。默克尔在前排就座,而绍尔作为“家属”,则坐在第二排。 默克尔的新的一年在音乐声中开始了。这一年对她来说,充满着希望和挑战。 在此之前,默克尔发表了新年贺词。她表示,新组建的大联合政府会在新的一年中确定更大的目标并完成这些目标。德国有潜力解决国内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她再次重申,会将德国塑造成欧洲经济最有活力的国家之一,会深化社会保障及财政改革。默克尔更鼓劲说:“只要每位居民都付出努力,10年后德国将成为领导欧洲的国家。”她还特别提到了2006年将在德国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她说,届时德国将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2006年,将是默克尔作为“足球总理”的一年。 在德国竞争2006年世界杯举办权中,前总理施罗德作出了突出贡献。布莱特曾这样说过:“2006年世界杯在德国举行是K-K合作的结果——Kanzler(总理)和Kaiser(恺撒)。”为了表彰施罗德的功绩,德国足球协会授予他“荣誉会员”身份。当时默克尔站在一旁鼓掌祝贺。她还幽默地对曾在业余球会TuSTaLLe担当过中锋的施罗德说:“我们两人在其他领域是竞争者,但我敢肯定,如果要罚点球的话,我肯定不如你。”按照德国媒体说法,“足球消除了政治分歧。”默克尔从施罗德手中接过一个政府的同时也接过了德国足球,接过了2006年世界杯。 德国《图片报》就世界杯专访了默克尔。 默克尔说:“我不会把自己看作是一位足球方面的专家,关于战术和比赛有别的人比我懂得更多。但是,我一直是一个狂热的球迷。当初在东德就是如此。”她回忆说,1974年世界杯举行时,她还在莱比锡大学读一年级。她和朋友们一道通过电视观看了东德和西德两个队的比赛。她说:“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为哪支德国队加油,因为我们同样很崇拜贝肯鲍尔和盖德穆勒所带领的那支充满伟大球员的球队。1972年在欧洲杯上夺冠时我们就开始喜欢他们了。”默克尔说,在1990年以后她也经常到现场看球。谈到2006年德国世界杯,默克尔说:“众多游客和电视观众应该会认识到一个美丽、好客而且对世界开放的德国。许多人将聚集一堂,欢庆足球的盛会,同时结下友谊。”默克尔也强调了世界杯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她说:“……我可以非常肯定,他们(安保人员)会尽一切努力,保证足球会成为中心。混乱在我们的世界杯上将无处寻觅。” 2005年12月10日,2006年世界杯抽签仪式举行,默克尔出席了这一隆重的仪式。在分组结果出来后,默克尔像大多数德国球迷一样感到满意。她表示要尽可能多地观看德国队的比赛,此外还有阿根廷和巴西的比赛。对于德国队的前景,这位“足球总理”充满自信:“夺冠?为什么不?我确信,因为我们国家队在世界大赛中的表现一直都很出色,而且主场的优势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默克尔还开玩笑说,和夺得世界冠军的德国女足相比,男足还得加把劲。她说:“我会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在球队面前,就算是他们最终只获得亚军,我也会支持他们。”她还表示,她很希望认识德国队主教练克林斯曼,“尽管他在总理竞选中一直支持施罗德”。 在2005年12月,伊朗总统内贾德发表讲话,再次质疑二战期间是否真发生过纳粹屠杀犹太人事件。他说,如果欧洲人真的认为发生过大屠杀,就应该把以色列搬到欧洲、加拿大、美国本土,甚至是阿拉斯加。内贾德此言一出,舆论大哗。部分德国议员强烈建议取消伊朗队参加德国世界杯的资格。对此,默克尔表示反对这个建议。她说:“我很怀疑驱逐令的必要性,实际上驱逐伊朗队,并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总统,因此制裁一支足球队实在是很困难。”在这点上,默克尔表现出了她对体育圈规则的理解,这就是“体育无关政治”。 默克尔对世界杯表现出极大兴趣,不光是这可以让她这个球迷实实在在过把瘾,还因为世界杯将给德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有助于她复兴德国经济的目标。 莱茵兰-法尔茨银行研究组负责人斯特凡施泰布预测,世界杯将拉动德国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施泰布预言,这场足球热潮将吸引世界各地的球迷前来观战,届时旅店将比以往多接待500万人次留宿,旅游业直接收入达15亿欧元。球迷购物将给主办国带来10亿欧元收入,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收益也差不多。德国第一付费电视公司因拥有全部比赛的直播权,预计2006年的用户将激增37万人,与之相关联的电视机制造厂家也能大捞一把。世界杯的受益者还包括票务公司和体育博彩业。德国经济部的一份报告也乐观预测,世界杯将在3年内为德国带来30亿欧元的收入,还可为德国创造4万至6万个职位,舒缓就业市场的压力。 当然,默克尔不能完全指靠世界杯来振兴德国经济。她也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刺激经济发展,其中包括通过一项250亿欧元的公共投资计划,以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我们一起变得更加坚强”(2)------------ 也许是默克尔领导的大联合政府出手不凡,也许是“人走时运马走膘”,默克尔赶上了好时候,多项经济数据表明,德国经济正在复苏。默克尔上台才两个月,统计显示,德国的工业信心指数已升至5年来最高水平。德国批发和外贸联合会预计,2006年德国出口增长率有望达到8%。此外,德国零售业在经历了3年衰退后也开始好转。德国的劳工市场也出现了好转迹象。2005年12月份,德国失业率经季节调整后,从11月份的11﹒4%下降至11﹒2%。德国联邦劳工局认为,冬季德国失业人数不会突破500万大关。 德国一些经济研究机构预测2006年德国经济增长率为1﹒7%,高于2005年的1﹒1%。德国政府原先预计的2006年经济增长率是1﹒2%,现在调高到1﹒5%至1﹒8%之间,表现出谨慎的乐观。 在国内经济稍显暖意的同时,默克尔又开始了她新一轮的外交旋风。这次是几个重量级大国。首先是美国。 1月12日,默克尔飞抵华盛顿。当晚,默克尔在白宫走过红地毯。在接下来的不到24小时里,默克尔先是同布什总统进行了45分钟的单独会谈,接着又进行大范围会谈,此后布什又设午宴款待默克尔。布什夫人劳拉也出席了午宴。布什同默克尔的会谈时间加在一起长达3小时,显示了对默克尔的重视和热情。默克尔自称:“我感到来到了朋友们间。” 双方就众多的国际问题交换了看法。布什称这次会谈“非常积极”,并在新闻发布会上对默克尔大加赞扬,称默克尔十分“聪明、能干”。默克尔也认为,她与布什的会谈坦诚、友好而充满信任。她的访问极为成功,德美关系可以翻开一个新的篇章。其实,在默克尔访美之前,德美关系就出现了升温的势头。默克尔去年11月就任总理不到一周就派外长施泰因迈尔访问了美国,随后美国国务卿赖斯在2005年12月访问了欧洲,首站就是德国。 尽管默克尔通过外交活动寻求与美国改善关系,但她并未给人“一头扎进山姆大叔怀里”的印象。她不止一次谈到德美双方在“判断和感受”国际恐怖主义的直接危险方面存在分歧。在美军关塔那摩监狱问题上,默克尔在访美之前曾出语惊人:“像关塔那摩这样的机构不能、也不允许长期如此存在下去,必须找到对待俘虏的其他手段和途径。”此次访美,她直率建议美国关闭关塔那摩监狱,但布什并不接受默克尔的建议。布什在记者招待会上称关塔那摩是“保护美国人民的必要的一部分”,而且只要反恐战争还在继续进行,关塔那摩基地就有必要存在。 在伊拉克问题上,默克尔表示德国仍坚决拒绝向伊拉克派兵,并承认这将成为德美关系中的“一个敏感问题”。布什也承认,伊拉克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个困难问题”,两国对此存在分歧,他对此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毫无疑问,修复同美国的关系已经成为默克尔对外政策的重点之一。为此,默克尔表示德国不但将加强在伊拉克邻国进行的对伊拉克军队的培训工作,而且还将加强同美国在阿富汗、巴尔干和中东和平等问题上的合作。此外,默克尔在伊朗核问题上同布什达成了共识。 但是,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德国大多数民众都强烈反对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等多方面的因素,德国新政府也不大可能与布什政府走得太近,而是要与美国保持一段距离。默克尔访美期间在伊拉克和关塔那摩问题上的表态也显示了她“平衡外交”的风格。 继访美之后,默克尔又于16日晚抵达莫斯科,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 有趣的是,这次会谈的主角,一个是出生在德国东部、能讲流利俄语的“铁娘子”,一个是曾在德国作过多年克格勃工作、能讲流利德语的“铁腕总统”,二人会谈时据说都没有用翻译。从表面上看,二人相谈甚欢。普京对默克尔说:“我们在双边关系领域没有任何退步,因为自去年9月份我们在德国柏林会见时,就确立了进一步发展俄德关系的立场。”默克尔也表示,她对德俄经贸合作前景“充满兴奋之情”。但分析人士也指出,默克尔此番只在俄罗斯逗留6个小时的举动传递出德俄关系比施罗德时期降温的信号。俄罗斯《生意人报》将这种变化形象概括为“从爱进化到友谊”。该报指出:“急于同美国重建紧密关系的默克尔已清楚表明,发展德俄关系不会如其前任般摆在政策首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国关系会突然变冷,作为依赖俄天然气的国家,德国不会放弃与莫斯科的战略伙伴关系。”德国约三分之二的天然气是从俄罗斯储量丰富的北极地区提供的。施罗德离职后在俄德管道协会中任职,更加强了双方的联系。 对于德俄关系,默克尔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专访时说:“我认为我们与俄罗斯并不持有太多共同价值观,但我们对俄罗斯能向负责任的方向发展保持浓厚兴趣。”这也显示出默克尔对俄罗斯的某种批评态度。 从默克尔访美、访俄来看,默克尔在处事风格上更多地表现出政治实用主义的色彩,在基本立场不变的前提下,不走极端路线,扮演有分寸的中间人角色,就如同她在华盛顿时所表示的,她的外交风格“是(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学派”。 2006年,默克尔还有一场外交重头戏——访问中国。 2005年12月1日,默克尔的发言人说,默克尔在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电话交谈中,接受了胡锦涛的邀请,将于2006年对中国进行访问,但他没有透露访问时间。发言人说,默克尔和胡锦涛都希望促进双边经济、贸易和文化联系。 这将是默克尔与胡锦涛第二次见面。 2005年11月初,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英国、德国、西班牙三个欧洲国家进行了为期8天的访问。分析家指出,胡锦涛此次是带着建设性的态度访问德国的。他既是接受施罗德总理的邀请,也是希望与未来总理默克尔可以相互熟悉并了解。德国2005年9月的提前大选暴露了诸多政治、经济问题,而对于未来执掌大半政权的默克尔来说,中国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国家。 11月11日上午,胡锦涛在柏林下榻的饭店会见了德国候任总理默克尔。默克尔在会谈中表示,同中国发展长期稳定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新的德国政府将坚持科尔总理以来德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而胡锦涛则给默克尔一份丰厚的“见面礼”,这就是与德国签订约合人民币96亿元的高速列车采购合约。高速列车有60列,运行时速可达到300公里,将于2008年首先运行于北京-天津线路,随后将运行于其他高速列车线路。默克尔自然是欣然接受。------------“我们一起变得更加坚强”(3)------------ 还在默克尔未上台时,人们就对默克尔未来的对华政策有种种猜测,有分析家认为,默克尔的亲美立场,将延伸而影响德国对华政策,她可能会以“人权”、“民主”等敏感话题来要求与中国对话,但另一方面,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是对华技术转让最多的欧洲国家、是向中国提供政府贷款与无偿捐款最多的欧洲国家,2004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超过1500亿美元,德国独占500亿美元,默克尔也会认识到与中国这样重要的政治大国和商业大国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在她就任总理、接受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电话祝贺时,就曾强调,德国新政府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希望沿着近年来德中关系顺利发展的轨道,不断扩大和深化同中国在各领域的合作。现在看来,默克尔正在积极履行她的对华政策。对不熟悉的中国,默克尔正在努力去熟悉。她也在学着在国际事务中打“中国牌”—— 在伊朗核谈判僵局难解的背景下,默克尔想到了朝核六方会谈中的“中国智慧”,她提出一个新建议,呼吁中国和俄罗斯加入到欧盟与伊朗的核谈判中,形成维也纳版的“伊核六方会谈”。且不论默克尔的这一建议是否会得到中国的回应,从中可以看出,德国女总理对中国的看重了。 2006年以及接下来的任期年,对于默克尔来说,充满着期待,也充满着挑战。德国《经济周刊》主编巴龙说:“我不怀疑默克尔的聪明头脑和振兴德国经济的强烈意愿,但她是否有足够的权力和有效可行的办法去实现自己的施政理念,她所领导的大联合政府是否有足够的凝聚力,这仍然是很多德国人心头的一个大问号。” 而对于想成为欧洲新领袖的默克尔来说,分析家指出,归根结底取决于她在国内的表现:只有先在国内站稳脚跟,她才可能在国际舞台上呼风唤雨;只有保证德国的稳定发展,德国在欧盟的领导地位才不会受到挑战。 尽管还有不少人对默克尔这位女总理能否领导德国重振大国雄风心怀疑虑,但默克尔自己则充满信心。在2005年年底时,她向德国全体国民发表了一封公开信,题目充满了鼓动力:《我们一起变得更加坚强》。在信中,默克尔这样回答了人们的疑虑,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在过去几个月里,我一直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在这个国家执政掌权。我总是这样回答:因为我相信这个国家和它的人民!因为德国充满了机遇……大联合政府确信能战胜各种挑战!” 德国《明镜》周刊称,“在一个悲观主义者组成的国家里,默克尔是一个罕见的乐天派。” 德国正在认识默克尔,欧洲正在认识默克尔,世界正在认识默克尔——对于默克尔来说,一切都才刚刚开始!------------附录:默克尔语录(1)------------ 放学回家如果有一堆作业要做,我会把桌子上的东西都抛到地上,然后再集中精力思考做事的先后次序。 ——默克尔谈自己从小养成的习惯 在体育课上,我是那种能在三米跳板上站一整节课,一直到第45分钟才开始跳的人。 ——默克尔回忆自己中学上体育课的情形 说到运动,我完全是一个白痴。我父母不得不从纯技术的角度,给我解释如何走下坡。正常人可以自动完成的事情我却不得不再三思考和练习。 ——默克尔承认体育是自己最大的弱项 每杯酒收取20至30芬尼小费。这样每星期我可以攒下20至30马克,足够付房租了。 ——默克尔谈当年在大学当“酒吧招待”的趣事 我对理论物理很感兴趣,很想弄明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想知道制造出原子弹的罗伯特奥本海默及其同事们都想些什么…… ——默克尔谈自己为什么会选择物理专业 我们之所以结婚,是因为当时大家都结婚了。这在今天听起来很蠢,但当时我确实没有以谨慎的态度去对待婚姻。我对婚姻的真正意义并没有了解…… ——谈自己的第一次婚姻 进行些轻微的挑衅我觉得很有趣,可以释放心中的不满,避免患上胃溃疡…… ——谈自己少女时代的“叛逆”行为 我不是个英雄,我也必须适应我生存的环境。 ——对于人们对她在东德时期的作为,默克尔如此回答 我丈夫是一名化学教授,也是一名出色的研究人员。自然,他想继续他的工作。我们十几年来一直争取男女平等权利,如果我要求他放弃工作,那就太荒谬了,我不会要求他这么做的。 ——谈第二任丈夫绍尔 如果我的丈夫在南非得到一个教授职位或研究课题,我会义无反顾地跟着去,把政治撂在一边。 ——这样的说法出乎人们意料 要是大家都来担心我的模佯好不好看,他们一定是生活得非常幸福。 ——默克尔对自己形象的自嘲 ……其中包括媒体对我们换发型一事的大量报道,尤其是在希拉里成为第一夫人的时候。这让我想起许多有关我外表的热烈讨论。 ——谈自己与希拉里有趣的相似之处 我们都是女人……都是科学家,这些相似之处很有趣。我非常钦佩撒切尔夫人在任期间在经济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但是她并没有完成所有她想做的事,例如英国铁路系统的私有化。 ——默克尔不喜欢人们拿她和撒切尔夫人相提并论 是的,我染过发。------------附录:默克尔语录(2)------------ ——默克尔不讳言自己为竞选改变了形象 不如这么说,我很有恒心。 ——对记者问她“你是个强势的人吗”的回答 众多游客和电视观众应该会认识到一个美丽、好客而且对世界开放的德国。许多人将聚集一堂,欢庆足球的盛会,同时结下友谊。 ——默克尔谈德国世界杯 我们两人在其他领域是竞争者,但我敢肯定,如果要罚点球的话,我肯定不如你。 ——与施罗德“比”足球 像关塔那摩这样的机构不能、也不允许长期如此存在下去,必须找到对待俘虏的其他手段和途径。 ——给布什总统的建议 现在的德国,在全球化的挑战下,也需要重大转型,重建辉煌。阿登纳最让我佩服的是他的勇气,我将勇往直前。 ——默克尔说她最钦佩的政治家是阿登纳 在过去几个月里,我一直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在这个国家执政掌权。我总是这样回答:因为我相信这个国家和它的人民!因为德国充满了机遇……大联合政府确信能战胜各种挑战! ——默克尔致德国国民的公开信 也许这是因为目前政治地位较高的女性政治家太少了。我将这种批评看作是说我对权力有着较强判断力的一种恭维。如果对权力判断力差的话,我将无法胜任总理的工作。 ——对有人指责她热衷权势的回答 是的,我有时候皱着眉头,看起来像是在发脾气或者不赞成某件事,其实这不过是因为我在沉思。 ——解释自己为什么有时表情严峻 如果一个人总被看作是另一个人派生出来的身影,真够让人伤脑筋的。我必须从开始就为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奋斗,不是让科尔,而是让其他人这样看我。 ——“科尔的小姑娘”不愿生活在科尔的阴影里 力量蕴藏在镇定之中。 ——默克尔的名言 有的,我所受到的科学训练使我能对事物进行逻辑的、精确而彻底的分析。 ——当有人问科学家背景对她的政治活动有无助益时,默克尔如是说 那些有机会走进我的私生活的人,他们会了解到我性格中许多不为人知的一面。很遗憾不能让民众更全面地了解我,但我很自豪,将私人生活和政治生活分得清清楚楚。 ——默克尔谈自己为什么不愿公开自己的私生活 我要说明的一点是,每个人都要为自己以及他(她)的政治动机迸发出生命的全部激情。 ——默克尔解释自己从政的原因 我想,在决定性的时刻我还是勇敢的,但我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总是尽可能事先考虑周全。即兴的勇敢我没有。 ——默克尔谈“默克尔式的”勇敢 我想我会继续做土豆汤并过一种正常的生活。总理职务不会完全改变我的生活。 ——当总理后的感言------------后记------------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哥尔特朗古特所撰写的《默克尔传》以及诸多报刊和网上资料(恕不一一列举),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感谢许春山先生为本书出版所作的辛勤劳动。 感谢Imaginechina为本书提供的珍贵图片。 感谢所有为本书的出版作出努力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