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大传-2

十五、无家可归  1月28日是农历除夕,也是蒋介石36年来第一次在老家过年。虽然蒋经国一家都在身边,但毕竟宋美龄远在大洋彼岸,未免有些欠缺。他怎能不想到还在美国的妻子?她为了他的“事业”,将个人的声誉置之度外。在新修的蒋氏族谱中,蒋介石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蒋经国生母毛福梅写成蒋母王氏之义女,他的义姐;蒋经国和蒋纬国改在宋美龄名下为宋所出。名分已定,蒋家的人便皆大欢喜。出身寒微的姚冶诚尽管一直与蒋纬国生活在一起,但她与陈洁如一样上不了族谱。  1950年1月10日,宋美龄飞离纽约。次日下午抵达檀香山时,对记者说:“准备付出任何代价。”这再次表达了她“反攻大陆”的野心。国民党的溃退对宋美龄是苛刻的,竟然连向家乡海南、上海、夫家溪口告别的时间都没有给。  13日,宋美龄风尘仆仆回到台湾,蒋介石亲临机场迎接。夫妻相见,老泪纵横。宋美龄强作笑颜与文武官员逐一握手,然后在蒋介石的陪伴下驱车直驰官郏宋美龄的台湾时代开始了。  宋美龄回来后,士林官邸有了女主人。士林官邸位于距离台北的8英里草山士林区的一片树丛中,蒋介石初来乍到,草山有落草为寇之嫌,他决定改名,又由于自己崇尚明朝王阳明,故改名阳明山。  这座官邸建造十分隐秘,除非在空中鸟瞰才能一睹踪迹,若在地面上,根本无法看到它的庐山真面目。因为官邸四周树木林阴,枝叶繁茂,无一空隙,即使人们走过附近的公路,充其量也只能看到裹得紧紧的外围树木而已。  官邸附近的马路,看起来没有实行军事管制,但上空却是飞行禁区。这里不可能听到飞机噪音,尽管松山机场近在咫尺,可是航道不能经过士林上空,任何飞机都不能越雷池一步。至于机场的管制塔台,更是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地控制飞机行踪,不得有误。因为如果飞机稍稍偏离航道,就可能鸟瞰士林官邸全貌,给官邸带来威胁。在充满噪音的台北市区,士林官邸实在是一块世外桃源。  官邸四周的活动空间相当宽阔,地上栽种着绿茸茸的高丽草,柔软苍翠,俨若铺上一块巨大的绿地毯。此外,还有丘陵假山、健行步道、泳池、篮球及高尔夫练习场,以及酷似奉化溪口的“小桥流水”等。  官邸内部原为日式装饰,因宋美龄不喜欢日式卫生设备,曾令人修建西式卫浴,内部摆设十分典雅,有价值连城的古董、精美的中式家具、西式壁炉。据曾出入官邸的人士透露:这里每样家具都非常值钱。官邸中挂了许多画,有名画,也有宋美龄画的。  官邸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应有尽有,这里的电讯设施比一般电信局的犹有过之,如收发报、高速传真、数字式交换机等设备样样俱全。  宋美龄一回来,不仅士林官邸有了女主人,蒋介石在政治上也多了一位重要助手,特别是外交上,蒋介石是离不开宋美龄的。在抗战期间,靠宋美龄和美国人周旋,如今,退居台湾这个弹丸小岛,“退无死所”,只有稳住台湾,才能进而谈反攻大陆。因此,蒋介石对美国的依赖与日俱增,而与美国人打交道正是夫人宋美龄的强项。  1948年赴美乞援是在宋美龄失去“后冠”前。这位爱权的夫人一回来,蒋介石就紧锣密鼓大搞“复职”活动。经过一番巧妙运作,请蒋介石“复职”的呼声越来越高。  3月1日,应“非常委员会”的“要求”,蒋介石在台北复行“总统”职权。  宋美龄身着旗袍、满面笑容地陪同蒋介石参加复职仪式。她又当上了“第一夫人”。后来由于蒋介石难改他的独裁本性,置“宪法”于不顾,一而再,再而三地“当驯为“中华民国的总统”,于是夫唱妇随,她又当了25年的“第一夫人”。  然而,此时台湾政治权力正在发生承传变化,宋美龄无奈地意识到,她对大政方针的影响明显降低。在惆怅与失意中,宋美龄仍不忘展露余威,因此活动并没有减少。    十六、退而不休,操纵妇女界  宋美龄所受的西方教育使她养成了一种男人气质。她曾对史迪威说,她希望自己身为男子汉,因为她像男人一样爱掌权。在台湾,仅仅一个“妇联会”的会长是不能满足她的权力欲望的,她还担任“台湾省妇女代表大会”名誉会长、“国民党妇工会”指导长等职,成了“娘子军”的总头目。与她有密切关系的单位,在全盛时期达到了五个,“妇联会”、华兴保育院、振兴复康医学中心、圆山大饭店、励志社等。在众星捧月的情况下,宋美龄成为全台湾最有权势的女人。  尽管如此,宋美龄仍然感到失落,她要的不仅是妇女工作这块阵地。然而,在维护自己政治生命的最后斗争中,她输给了继子蒋经国。血浓于水,在妻子与儿子的权力之争中,蒋介石抛弃了宋美龄,选择了蒋经国。  1954年4月,宋美龄在华盛顿逗留了6个月,鼓动人们反对苏联等国提出的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得到席位的提案。她回到台湾庆祝蒋介石67岁寿辰的时候,在松山见到了一个表明她正在失去权力的迹象,感到很苦恼。年老的、白发苍苍的蒋介石呆在候机楼里没有露面,蒋经国和他的小儿子走到飞机旁边迎接宋美龄。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无礼行为。当蒋经国陪着她从一批要人和“中国妇女反侵略联盟”的一批妇女面前走过的时候,宋美龄的态度非常冷淡。她从他们面前匆匆走过,进入候机楼,向蒋介石嘟哝了一句谁也听不清楚的话以后,就一言不发地走向在旁边等着的轿车。  宋美龄很希望人们尊重她,蒋介石手下的将军或官员几乎没人敢得罪她。人们表面上对她毕恭毕敬,宋美龄的好友卢斯夫人的朋友谈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卢斯夫人与宋美龄乘车去购物,当她们买到东西后回到轿车旁时,彼此推让,都请对方先上车。在说过三次“不,您先请”之后,卢斯夫人没有再让,上了车。宋美龄接着进去在卢斯夫人身边坐下。在回官邸途中,宋美龄满脸不高兴,一言不发。待宋美龄高视阔步回到自己房间之后,卢斯夫人问一位秘书,她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她说:“我让过三次啊!”这位秘书回答说:“你本来应该让四次。”  这位爱权的“第一夫人”颐指气使惯了,容不得别人对她有半点反对。上世纪60年代的某一天,《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报道,说宋美龄是蒋介石的第三任夫人,不是原配。宋美龄当时正好在纽约,看到后怒不可遏,立即命令驻美官员周书楷前去交涉,要求该报更正道歉。这种事情颇令周书楷为难,因为它本身是事实,怎么好去更正呢?于是周书楷采取了拖的办法。然而,这更惹恼了她。她将这位官员召唤到寓所,斜躺在床上问周书楷为什么不遵令办事,周书楷回答说,这不是在台湾,而是在美国,让人家更正、道歉,没那么容易。她对周书楷的答话极为不满,争执之下,周书楷说了一句顶撞的话:我不是你的仆人!听到这话,宋美龄马上从床上跳了下来,打了周书楷一个清脆的耳光。  自从1991年9月21日离开台湾,宋美龄一直在美国颐养天年,以练字作画自娱。虽然长期离台,但是,她对台湾妇女界的影响并未因此彻底消失。最明显的例证莫如国民党中央妇女工作会(简称“妇工会”)主任钱剑秋连任30几年主任不下台的事。  从1955年“妇工会”第一次会议开始,自任“妇工会”指导长的宋美龄就把主任职务交给了钱剑秋。钱剑秋当“妇工会”主任,一做便是30几年。到1983年,她已79岁高龄,在整个国民党中央党部各部门中,恐怕难觅出第二个如此高寿的干部。国民党中央前秘书长马英九(39岁)、国民党“社会工作会”主任赵守博,年龄几乎只有她的一半,但她仍不为所动地屹立在“妇工会”。除非蒋夫人一句话,否则谁也动不了她。  “妇工会”一向由宋美龄控制,钱剑秋有她撑腰,才能久居其位。据载,蒋经国在位时,国民党内部虽然也有人不满钱剑秋,认为她年龄过大,任期过长,应该换人。但蒋经国有所顾忌,迟迟未对钱下手。李登辉继位后,“钱剑秋下台”的呼声再度高涨。钱剑秋一面向宋美龄求援,一面上书李登辉,请求留任一年。碍于“第一夫人”的缘由,钱剑秋方得以再留任一年。国民党“十三大”上,钱剑秋未能当成中央委员,自然“妇工会”主任也做不成了。  宋美龄在台湾妇女工作中的影响,并未因钱剑秋下台而彻底消除。一是宋美龄挂着“妇工会”指导长的头衔,使得“妇工会”的上下隶属关系与指挥体系有点混乱;二是“妇工会”整个人事和组织,未因主任更换而有大的变化;三是“妇工会”总干事王亚权是宋美龄的另一员大将,新主任李钟桂根本指挥不动。看来,宋美龄只要在世一日,对台湾妇女界的影响便会存在一日。    十七、拉开架势,初遇挫折  早在1956年8月,宋美龄就发动她在美国的亲朋好友以及亲台人士组织了所谓的“院外援华集团”,拉开了保卫战的序幕。这个集团鱼龙混杂,包括筹措基金的人,组织集会的人,打电话的人,外勤记者,跑腿的人,政论家,国会议员,五角大楼的将军和实业界巨头等,它是个经济实力雄厚和煽动性很强的组织,专门进行诋毁中华人民共和国声誉,阻止其进入联合国的活动,它的管理工作、方针和主要财源都不是美国政府提供的,而是由宋美龄的家庭和台湾当局支持和控制的。  同年,在宋美龄的支持下,美国的一些反共人士又组织了“美国对华政策协会”和“援助反共中国保卫美国委员会”,这两个机构曾发表大量文件,敦促美国政府向台湾提供更多援助,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持否定立常“援助反共中国保卫美国委员会”的理事会中有一些有势力的人物,如美国劳工联合会第二副主席戴维。杜宾斯基,可口可乐出口公司董事长、前任邮政部长詹姆斯。法利等,“美国对华政策协会”则是由进口台湾纺织品的大商人操纵的。  宋美龄对遍地开花的反共组织还不十分满意,又亲自飞往华盛顿,充分显示其外交手腕,与她的老朋友亨利。卢斯等人创建了“中国游说团”(又称“百万人委员会”)。它的宗旨直接写明是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后来游说团改名为“支持自由中国委员会”,直到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后,它仍然在进行游说活动,争取民间对台湾的支持。其成员中有23位参议员,83名众议员,和一些三军将领及许多实业界巨头,有些知名的华侨、华人由于对中国共产党的误解,对孙中山的爱国情操的崇敬,对“中华民国”过去称号的依恋,加之误信了宋美龄和台湾当局的宣传,也加入了“中国游说团”,像陈纳德的妻子陈香梅女士等人,在50年代,常常进出白宫,为宋美龄出了不少力。“中国游说团”在70年代以前,在阻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方面确实“功勋卓著”。  这个时期的宋美龄可以说是春风得意,看着自己的努力结出“硕果”,她喜不自禁。  可惜“良辰美景不长在”,这种情形持续了近10年左右,风云突变。自1963年以来,许多与台湾当局有“邦交”的国家,转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就连台湾“最要好的朋友”美国,自民主党上台以来,与台湾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国务院远东助理国务卿希尔斯曼倡言对中共“封锁而不孤立”,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艾利诺。罗斯福建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大代表中国,肯尼迪及约翰逊皆不支持蒋介石反攻大陆。一时间,风声鹤唳。蒋介石担心美中关系改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影响他在台湾的统治地位,于是想方设法加以反对和阻挠,就将此事交宋美龄亲自督办。  宋美龄从1965年9月抵美,到1966年10月返台,在各种场合讲话达20篇之多。她竭尽贬损中华人民共和国之能事,制造舆论,阻止美中关系改善,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0月上旬,宋美龄在纽约参观了世界博览会。在纽约举行的中美联谊会庆祝“双十节”的宴会上,她暗喻英国是为了40块银币出卖自己、出卖台湾的犹大。  29日,宋美龄在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卫斯里安大学讲话,进一步直接批评美国外交政策态度怯懦,以及用拖拉、侥幸的手法对待中国共产党。  10月21日,在旧金山联邦联谊会上她发表演说,警告美国当局要“小心”,“不要走上耻辱之路”。在美国广播公司《问题与答案》电视节目记者访问她时,她一方面承认台北实际上并不代表中国大陆的大部分中国人民,但又表示不能想像一旦投票,台北便不能在安理会中享有常任席位的情况。  总之,宋美龄此次访美与以往表现截然不同,一改过去委婉、充满溢美之词之常态,不留余地指责美国。由于她的演说内容总是些“反攻大陆”、“不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大席位”等陈词滥调,已经缺乏初始那种引人入胜的魅力了。连宋美龄自己都承认,她现在是一个没有号召力的唠叨的老太婆。    十八、廖承志情义传鸿雁  北京把台湾回归祖国提上议事日程后,负责台港澳事务的廖承志深感责任重大。  他决定利用自己与蒋家的世交,采取各种形式先与台湾当局沟通,为日后两党坐下来商讨统一之事创造条件。1982年7月24日,他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提笔给蒋经国写了一封信。  但是以蒋经国为首的台湾当局,立场顽固,认为这还是中国共产党“统战的诡秘伎俩”,一心一意地推行“三不政策”。廖承志的那封信转到蒋经国手中时,蒋经国看毕扔在地上不理。尽管如此,他还是思考怎样回复,以表明台湾当局对中共“统战阴谋”的态度。于是,台湾当局搬出宋美龄这位长辈,请她以长辈的名义给廖承志回信。  1982年8月17日,宋美龄亲自给廖承志写了一封回信,阐述自己对祖国统一的态度,并借机攻击大陆。  宋美龄在这封信中,首先以长辈的身分回忆她与廖仲恺、何香凝的交往,混淆作为民主革命主义者的廖、何及孙中山同蒋介石的区别,把蒋介石吹捧成孙中山“三民主义”精神的忠实信徒,并掩盖蒋、廖在黄埔时期的矛盾,说蒋介石对廖仲恺怀有深厚的感情。  更为滑稽的是,她把抗战时期扣押廖承志,使之陷于囹圄之苦的蒋介石说成是廖承志的恩人。最后这段话,则以自以为高明的手段,用长辈教训晚辈的口吻,对廖承志极尽嘲弄,甚至侮辱。  宋美龄的这封信代表了国民党内顽固守旧者的主张,仍抱着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幻想不放,这封信表明宋美龄及其所代表的那些人小聪明过头,根本就无原则、正义、理念,违背历史潮流而动。  中国共产党人对这封信未作详说,继续为祖国统一大业奔走呼号,宋美龄原想放颗“心战”原子弹的想法并没有实现,相反,让世人更看到了她的小肚鸡肠。  1985年,蒋经国已是满身病痛了。当时,由于发生了“江南命案”及“十信案”,台湾的国际形象跌至谷底。而大陆方面,邓小平复出,实行改革开放,并连续两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年度风云人物”,在台湾民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蒋经国认识到,不能不加快改革的步伐。于是就有了1986年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包括解除“戒严”,开放组党,“国会”全面改造,党务革新,加强社会治安等多项重大决策。  对于台湾当局的政策松动,大陆非常欢迎,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进程。蒋经国晚年的这一开明举措实施没有多长时间,他就忽然病逝。李登辉上台。  当李登辉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和国民党主席时,台湾便进入了“李登辉时代”。  宋美龄是国民党的关键人物。蒋经国去世后,她对祖国统一态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李登辉能否把蒋经国的开禁政策继续贯彻下去,为此,享有很高国际威望,曾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给宋美龄写了一封信。  宋美龄接信不久,就给邓颖超回了一封信,与五年前宋美龄回复廖承志的信中所表达的立尝观点一样,在这封信中,宋美龄并未因台湾当局开放同胞回故里省亲政策而带来的海峡两岸和平气氛的出现,而改变她对大陆高层善意劝告的借机攻击。  宋美龄在信中首先是歪曲历史,表现在:一是对孙中山提出的三大政策的背景避而不谈,掩盖真相。事实上,自苏俄十月革命爆发之时起,孙中山就极力欢迎,并希望中国有朝一日也实现“劳农专政”,对自己的中国国民党的状况甚为不满,“以俄为师”,吸收当时尽管人数不多,但已见其旺盛生命力的中国共产党帮助他改组国民党。三大政策并非孙中山一时突发,而是长期思考的结果。二是当年加入国民党的中共党员对孙中山是极力拥护的,拥护的倒不是孙中山本人,而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因为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许多一致的地方。后来共产党人脱离国民党是因为蒋介石背叛了新三民主义,并打击、迫害,甚至屠杀共产党人。三是抗战时期,民族统一战线之所以形成,是中共方面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义释蒋介石,到数次谈判,使蒋介石在大敌当前之际,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并不是蒋介石,而是共产党“既往不咎,诚恕相待”,蒋介石倒是“以怨报德,趁火打劫”,在抗战期间数掀“反共高潮”。  宋美龄还在邓颖超给她的信中的称谓上喋喋不休,足见其心胸之窄。  中共方面和邓颖超本人与五年前廖承志对宋美龄的回信所作出的姿态一样,并未作任何评述。  如果说五年前廖承志的那封信,宋美龄作如此回答,人们还会考虑到海峡两岸和平气氛刚刚开启,宋美龄和“官邸派”人士尚不适应,心存疑惑,能谅解她的话,那么时至80年代末,大陆、台湾两岸骨肉团聚,血浓于水已成大势,经贸往来与日俱增。在此大势下,宋美龄如此复信,令人疑窦顿生。  宋美龄在这封回信中仍然以蒋介石时代的“心战”主将自居,殊不知,历史的发展已将“心战”战场移动到它的舞台背后,这发炸弹没有炸到别人,却炸伤了她自己。    十九、“改造”运动  宋美龄在国民党“七全大会”上被其夫蒋介石圈定为“评议委员”,在“十一全大会”上被选为“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成为国民党诸多“评议委员”中的首席评议委员。  “评议委员”,名位甚高,实权无有,敬之以礼,“礼之大本,以防乱也”,古人已把这个问题说透彻了。他们只是常常用来在国民党的重要会议召开期间对某一决议和人事安排做附和性的表态;或在某些重大节日抛头露面,发表些为蒋介石本人歌功颂德的讲话和文章。这还要看蒋介石、蒋经国的态度和心情如何。  宋美龄是“评议委员”的头一名。据台湾有关官方文献解释,“评议委员”相当于外国的“元老院”中的“元老”,由国民党的总裁圈定,不是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如果这位元老失去了蒋介石的信任与好感,那么下一届“评议委员会”中就没他的份儿。而蒋介石把宋美龄列为“评议委员”的头一名,正是为了堵住元老们的口:“你们看,连她也是评议委员!”所以,国民党逃到台湾40多年来,元老们只能老老实实吃“蒋家王朝”的皇粮,拿“蒋家王朝”的长俸。  直到蒋介石撒手而去,宋美龄及诸“评议委员”在国民党内实际上还是没有发言权。蒋介石死去不久,台北曾有传言,说为了党内团结,宋美龄可能会被推举继任国民党的“总裁”,作为元老派与少壮派之间的桥梁。  但是,蒋介石尸骨未寒,蒋经国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由“中常委员会”举行临时全体会议(有“评议委员”出席),“拥护”他为一党之首,并且说“总裁”这两个字要作为追念蒋介石专用,犹如孙中山去世后,党的首脑不再称“总理”而称“总裁”一样,蒋经国当场被选为党的“主席”。  这样,宋美龄出任党的总裁的可能性就没有了,“党主席”已被“经儿”抢去了。为掩盖争斗痕迹,蒋经国发表的《守灵一日记》,不止一次地称宋美龄为“母”。  由此可见,蒋经国玩弄权术,并不比蒋介石差到哪里去。从此,宋美龄就没有老蒋在世时那样炙手可热了。那时,她虽然只是有职无权的“评议委员”,但是因为蒋介石在,她也曾一言九鼎,威风八面。如今,她才感到“评议委员”的头衔一无所用。需要谋求官职,不料“经儿”毫不相让,她只好以“蒋夫人”的身分,接见日渐寥落的“中外”来宾,无事可做,无话可讲。如此尴尬、寂寞、失落,在台湾生活得也了无生趣。  对继承了父业的蒋经国而言,惟一“碍手脚的人”便是有“母后”之尊的宋美龄。虽然元老重臣们也一致拥戴蒋经国,但“夫人”若有不同意见,这批人更乐于听从。蒋经国虽然贵为“主席”,但每有重大决策,如不同宋美龄商量,在情面上也说不过去,而先与宋商量,她同意倒好办,不同意则令蒋经国难以忍受。  不甘寂寞的宋美龄,虽然行走困难,但是回台之初仍有几次前往“妇联总会”,以重温昔日旧梦,后来便很少前往,由“妇联会”总干事王亚权每隔一两天来士林官邸向宋美龄汇报一次。蒋经国病逝前,宋美龄频繁地会见党政军高级首脑,造成台北政界相当大的震撼。宋美龄此举既未得到蒋经国的认同,也不合台湾政治体制。  1984年1月13日,蒋经国因心脏衰竭和内脏大出血突然去世,谁来接班成为朝野瞩目的头等大事。蒋经国生前有所醒悟,彻底断绝了再传子的打算。而对结束“蒋家王朝”,宋美龄是难以接受的。作为蒋介石的夫人,蒋经国的后妈,蒋家最杰出的儿媳妇,不乏有蒋家荣誉感,她留恋“蒋家王朝”。所以,尽管她平时很少露面,但仍关心着“国事”。不到这一步,她是不会放弃争取权力之想的,最明显的例证莫过于1988年1月26日涉足“代理党主席之争”,结果没有成功。  李登辉当上了国民党代理主席,1990年的“总统”大选中,尽管宋美龄亲自在幕后策划,兴师动众,“隆重”推出蒋纬国竞选台湾第八届“副总统”,结果美梦难圆,蒋纬国败北,台湾彻底进入了“李登辉时代”。  据传,为蒋介石病逝14周年祭辰而专程回台的孔令侃、孔令伟兄妹,曾向宋美龄进言,让她回纽约去住,以避免岛内对蒋氏家庭批评性的翻旧账式的指责与攻讦。然而,孔家兄妹的进言未发生效力,宋美龄依然留在士林官邸,丝毫不为所动。  1991年9月2日,台北松山军用机场戒备森严。台湾“永远的第一夫人”在蒋纬国夫妇的扶持下缓缓地登上“华航”为她改装的“专机”。在关闭机门前,孔二小姐又扶她步出舱门,向送行者挥手道别。此时此际,极目四望,机场寥寥数人,一种难言的苦楚再度涌入她的心头。百般无奈的她只能再度远离台湾,到美国“长期休养”了。台湾是宋美龄的伤心之地。她一生搏击官尝漫游宦海,没想到竟会是这样的结局。美国是她受教育,也是对她产生巨大影响的地方,然而,此时,往日的风光几乎消失殆荆此时,美国报纸已很少报道她的行踪,即使有,也已从头版转到社会新闻版,后来又转到了食物版,并且早已不再当她是“中国第一夫人”了。    二十、疾病与迷信  二十年代,宋美龄通过蒋介石而成为“第一夫人”,走上中国权力的舞台,也将随着蒋介石的去世而逐渐淡出台湾的政治舞台。  对于宋美龄与蒋介石的结合,很多人习惯于归类为政治婚姻,似乎两大家族纯粹的政治斗争的需要使二者牵着手进入教堂。其实,宋美龄与蒋介石还是感情挺深的,尤其是西安事变时的“美人救英雄”一时传为佳话。特别是到了晚年,宋美龄本人无子嗣分心,要论对亲人的感情,当然首推蒋介石了,正是所谓“少年夫妻老来伴”。可以说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婚姻,既是政治需要,又是两人感情努力的结果。  但是,人的生老病死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风云一世的蒋介石没法让自己永远健康地活下去。  1972年5月20日,85岁的蒋介石宣誓就任“总统”之职,当天由台湾电视公司向全岛转播蒋介石就职的实况。当播出蒋介石接受群众欢呼的画面后,摄像机转向去拍严家淦的特写镜头,此时不知是电视台出了什么故障,竟在屏幕下端打出了某电视连续剧的对白字幕:“大哥不好了!”似乎是严家淦在咒骂蒋介石的话。一些有迷信思想的国民党元老认为,这句话比宣统登基时摄政王载沣说“快了,快了,快完了!”的话语还要不吉利,联想到修中兴宾馆的事,许多人在蒋介石过世后,对蒋介石之死作了种种神秘的猜测。  1971年以后,蒋介石的血管硬化和心脏扩大现象更严重了。1972年3月初,因前列腺肥大动了手术,但效果不佳,转成慢性前列腺炎。1972年5月20日,蒋介石在充分地“伪装”之下,还参加了第五任“总统”的就职典礼。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蒋介石就职典礼两个月零两天后,即7月22日下午,蒋介石突然昏迷了。到第二天,蒋介石仍然未苏醒,他只是梦语般地说出了一段不连贯的话,然后又人事不知了。到7月27日,当局派人赴美国请到了享誉中外的余南庚博士来台为蒋介石治病,蒋介石才渐有起色,但仍未醒来。于是,蒋介石便住进了“荣民总医院”六号病房。住了一段时间后,有关方面嫌它太小又不够新颖,另外要“荣总”单列预算,兴建一处新的“总统”病房。遗憾的是这个大型的“总统”病房还未落成,蒋介石就已经病逝了,这是后话。  蒋介石昏迷了好长时间,这段时间,是对宋美龄这一生最大的考验之一。宋美龄的一位资深随从回忆她在蒋介石昏迷期间的生活时说:“蒋介石生病的那一阵子,宋美龄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转变,为了蒋介石,宋美龄曾经做过相当大的牺牲。”他所谓的“牺牲”,包括宋美龄日常生活作息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和她一向喜欢和官太太交际的习惯。  台湾当局党政军要员在接到蒋介石病逝的通知后,于当夜赶到士林官邸,并在此举行了在蒋介石遗嘱上签字的仪式。首先是由蒋夫人宋美龄签,继之由“副总统”严家淦签。当“行政院长”蒋经国在其父遗嘱上签字时,“双手发抖,已不成书”。  其后,“立法院长”倪文亚、“司法院长”田炯锦、“考试院长”杨亮功、“监察院长”余俊贤诸人都颤抖着提起笔在遗嘱上签了字。  当时,蒋经国以长子身分同宋美龄商量治丧有关事宜。经商定:暂厝蒋介石灵枢于台北市南60公里外的慈湖湖畔,慈湖背依草苓山,湖水终年碧绿清澈,风景秀美,宛如江南蒋介石的故乡,浙江省奉化县的溪口镇。60年代初,蒋介石途经此地时,便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中国四合院式的“行宫”,起名“慈湖”。蒋介石生前常来此小住,并嘱咐在他死后灵枢暂厝此地。  蒋介石病逝后2小时零10分,“行政院”于4月6日晨2时发布经主治医师签字的医疗报告及蒋介石遗嘱。  丧事处理完毕,国民党中央于1975年4月28日举行会议,商讨党权归属问题,会议作出三项规定:接受蒋介石遗嘱,并即具体规划,坚决执行;保留党章“总裁”一章,以表示对蒋介石“哀敬”与“永恒之纪念”;中央委员会设主席一人,推选蒋经国担任。  在这次会议上,谷正纲曾提议让宋美龄继任总裁,但未获通过,而此时的宋美龄也早知蒋介石的传子意图,蒋经国已牢牢地将军权、政权掌握在手中,她此时再想捞取党权,确是难上加难,因此,她对当国民党总裁的兴趣也不大。  1976年11月,国民党十一大召开时,蒋经国正式当选为国民党中央主席。  至此,国民党最高领导人的称谓三易其名,由“总理”、“总裁”,演变为“主席”,由个人集权体制开始过渡到委员制,为日后台湾“民主改革”奠定了基矗蒋经国当选中央主席是意料中事,除了其父的精心栽培之外,也有蒋经国本人的努力,更有阿谀之徒的趋炎附势。    二十一、在蒋介石政治视野中  宋美龄在蒋介石去世半年之后,以养病为名,到美国调养。之后,她又几度到美国作短期或长期停留。  即使到了台湾以后,宋美龄还是经常往美国跑,对外的理由总是说“治脖。  1975年9月17日宋美龄启程赴美,行前发表书面谈话称:自己此次赴美一是因自己的同胞手足不幸过世,自己却无从诀别;二是侍候蒋介石三年,身心俱乏;三是“两年前,余亦积渐染脖,没有及时治疗,因此,这次到美国的目的是放松身心并治玻宋美龄赴美,实为争权不得之故。在蒋介石生病期间,宋美龄就在床前陪伴,一方面是尽夫妻之情,另一方面在算计着蒋介石去世后她将如何作为。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以为这是自己作为蒋介石夫人在老头子身后政坛上发挥作用的千载难逢的时机。况且,国际上夫死妻继,妻子继承丈夫权力的先例也不是没有,加之她手下毕竟还有几个忠心的老臣,她有自己的山头,于是,宋美龄这个后母要与儿子蒋经国同分蒋介石留下的权力蛋糕,继续保持政治上的影响力,但此时的宋美龄已成为蒋经国“继位”的重大障碍,因此“太子”根本不买“母后”的账,反而步步紧逼。宋美龄深感自己多余,于是“愤而出走”。  一生爱权的宋美龄,虽有一定的政治优势地位,但是在蒋介石严密的传子部署下,宋美龄的势力注定会逐渐遭受打击,宋美龄的争权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副总统”陈诚病逝后,蒋经国接班的格局已定,但马上继任“副总统”威望尚嫌不够,且缺乏民意与时机。1966年2月一届四次“国大”上,蒋介石精心选拔“副总统”,就是为蒋经国接班寻找最后的时机。  一届四次“国大”上最热闹的一幕莫过于“总统”、“副总统”选举。  “总统”择定后,“副总统”人选至关重要,因为它关系“传子”的战略部署问题。陈诚病逝后,副总统的职位一直虚悬,当一届四次“国大”来临之际,台湾舆论界一直认为副总统人选不外乎是张群、孙科、何应钦3个人之中必有其一。最后蒋介石提名时任“行政院长”的严家淦为“副总统”候选人。严家淦,字静波,又名属水,1905年10月23日生于江苏省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蒋介石最喜欢严的两大长处:严家淦没有自己的班底,不拉帮结派;严家淦没有权力欲,为人颇圆融通达。  1972年2月,正当蒋家王朝处于外交大溃决之际,6年一度的“选举”闹剧又在台湾上演,86岁高龄的蒋介石在一番推托之后,再度当寻总统”,此时蒋介石已是风烛残年,自思来日无多,遂自荐长子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蒋经国出任“阁揆”,真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秋。  自蒋经国出行阁揆之日起,便宣告了蒋经国时代的来临。经过蒋介石的精心安排和扶植,国民党的政权顺利交接。  而作为蒋介石夫人的宋美龄,在蒋介石去世前后也在积极活动,在政治舞台上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蒋介石生病住院期间,宋美龄亲自安排蒋介石的治疗和活动。  宋美龄是亲美派,在她周围集聚了一帮人。在家族人情的包围内,有人提议让宋美龄多出面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在蒋介石百年之后能继任总裁。  宋美龄是聪明人,她深知凭着自己的这点影响力根本击败不了蒋经国,因而采取守势,以静制动,静观其变。但她也不甘寂寞,就以“行政院长”人选问题开始向蒋介石施加影响。  1972年,严家淦“内阁”辞职风声一出,宋美龄就想向蒋介石建议,提名孔祥熙的儿子孔令侃为“行政院长”,因为在大财阀孔氏家中,只有孔令侃对政治具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借此机会,孔令侃多次在姨妈宋美龄耳边吹风,希望她能帮帮忙。  事与愿违,由于蒋介石传子心切,他根本听不进宋美龄的话。蒋介石一心一意想让儿子继承他的事业,在关键时期,他当然不会去听从宋美龄的话。于是,严家淦辞职后,蒋经国顺利当上了“行政院长”。  没有蒋介石的支持,宋美龄办不成任何事。从孔令侃身上,宋美龄掂量出了自己在蒋介石心目中的位置。其他人也看出了蒋介石的传子企图,而自觉地投身到太子身边,在国民党元老中,能为宋美龄说话的人真是少而又少。  蒋介石去世后,谷正纲等人曾提出可否让宋美龄出任国民党的总裁的议案,但广大国民党元老已不再把昔日光彩照人的蒋夫人放在眼里,因为他们知道,失去蒋介石的宋美龄,已经是没有任何权力可言,因此,他们舍弃了夫人,不同意宋美龄出任国民党总裁。  随着蒋经国出任国民党中央主席及随后就任“总统”,宋美龄觉得蒋经国应放弃“行政院长”一职,此时,她又多次托人暗示能否让孔令侃组阁,但蒋经国仍然不买她的账,而是让孙运璇组阁。  宋美龄没想到在行政院长人选上又碰了一鼻子灰。她意识到大势已去,于是,决定远走美国,去过清静的日子,除非有大事决不返台。    二十二、无法再起  1986年宋美龄回到台湾,发表了一篇《我将再起》的讲话。讲话的题目倒不新鲜,因为抗战之初,宋美龄曾写过同名作品,旨在呼吁同胞抗争,挽救民族危亡,这次讲话却是表达个人的某种愿望,颇有些令人寻味。  至于宋美龄返台原因,主要是主持参加蒋介石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其次,如果还有别的因素,就是她在纽约太寂寞了。除了在第五大道和孔令侃、孔令仪等孔家一家人接触外,只有偶尔到得克萨斯州孔令杰的庄园里走走,每年会客不过十次。  多数在长岛别墅里,幸好宋美龄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基督耶稣可以与她做伴,否则将何以堪?  她这次返台,多少也有以解寂寞的意思。早在1985年6月她在长岛款待台湾各市市长夫人访问团,当来自台湾的客人一致表示欢迎老夫人回台看看时,她曾透露,明年即1986年有些可能。1986年是蒋介石百年冥诞,蒋经国一奉请母亲大人,她当然也就欣然接受了。  蒋经国派三子蒋孝勇前来纽约恭迎老夫人,并沿途陪侍,这是最恰当的选择。  因为蒋孝文有病在身,而蒋孝武外放新加坡,蒋纬国之子蒋孝刚远在伦敦求学,此任务非蒋孝勇莫属。  从11月10日起到12月5日止,宋美龄在士林官邸接见台湾方面的官员,开锣戏由俞国华唱,压台戏由李国鼎唱,这中间包括“副总统”李登辉,“省主席”邱创焕、“五院院长”、各“部会首长”、台北市“议会议长”、台北高雄市“市长”;在武人方面,接见了“五虎上将”。只有两人未露面,97岁的元老张群和96岁的老将何应钦。这两将以岁龄而言,是应由宋美龄登门拜候的。  多年以来一直冷淡宋美龄的美国报纸,此时在版面上也给她以应有的位置。《纽约时报》11月30日以“蒋的85岁的遗孀在台湾仍是一股力量”为题,刊出美联社对她的台湾之行所作的报道。只是通篇缺乏实质性的东西,仅说她对蒋经国的改革计划,既未表示支持,也未表示反对。而党外杂志暗示蒋夫人将联合元老反对改革,台湾“警备总部”迅速没收了这些杂志。不过,这篇报道指出了一点:蒋夫人的影响力被认为仅次于她的丈夫。应该补充一句,今日在台湾仅次于蒋经国。  1986年10月31日,针对宋美龄发表的那篇文章,有些神经较敏感的人都认为她的“我将再起”和以前的“我将再起”,在意义上似乎不太一样,有着意在言外的暗示作用。那些人士因而认为,蒋经国若是看了这篇文章,心里一定别有一番滋味。  但是,实际的情况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在蒋经国在世的最后的这段岁月,他对权力接班的布局虽然已作了一些安排,可是,包括宋美龄在内的人都对蒋经国未来的权力布局充满了惶恐不安的心情。那时,大多数的“宫廷派”人士对蒋经国选定的接班人李登辉了解的程度仍然相当有限。可是,他们对这位台湾的“副总统”实在是不能像对以前的“副总统”严家淦那样放心,对万一在蒋经国不幸病故后,李登辉能否当一个不恋栈权位的过渡“总统”,则充满了怀疑。这种怀疑,其实不是对李登辉怀有任何成见和敌意,而是植基于威权时代一种家天下的潜意识惯性,植基于国民党撤退来台湾第一代人士根深蒂固的“恐台心理”———怕台湾人掌权之后,尾大不掉,反过来打压外省人,发生养虎反噬的悲剧。  “宫廷派”人士的忧虑,后来证明不是一种多虑。可是,在当初,当“宫廷派”人士包围宋美龄,对蒋经国一旦亡故,在权力结构上可能的肘腋之变不断提出警告时,宋美龄则是陷入极大无力感之中,她一再向人明白表示,“经国主政,我不便再插手干涉!”她对宫廷人士提出的看法,尽管心存图意,但是,她有什么力量能左右蒋经国呢?  “我将再起”基本上只是一个小插曲,它没有办法改变蒋经国的权力布局,也没有办法改变政治舞台台湾人时代的潮流。当宋美龄看完《我将再起》的讲稿,并且在草稿签上自己的名字时,她的脚上已经长满了静脉瘤,她的健康虽然没有明显恶化的迹象,可是,她站起来的时候,偶尔还需要护士从旁扶持,她即使还有心“再起”,也是用颤巍巍的姿势站立在世人面前的。事实已经摆在阳光底下,宋美龄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在政治豪赌的大轮盘中,已经没有她下注的机会了。蒋经国病逝标志着蒋氏父子两代政治强人统治的结束。如果将蒋经国病逝时的台湾政情同蒋介石死时的台湾政情作一比较,即可发现蒋经国病逝时台湾政情逐渐趋向复杂与动荡。  蒋经国病逝当晚7时,国民党中常会召开紧急会议,俞国华主持会议,会议听劝荣总”副院长、蒋经国医疗组召集人姜必宁报告蒋经国病逝经过,会上宣读了蒋经国的遗嘱,最后会议议定三件事:全体国民党员恪遵蒋经国遗嘱;由李登辉继任“总统”;立即展开治丧事宜。  可见,机会不会等待被动的人。“宫廷派”人士对国民党权力布局的忧虑和噩梦,果然成为事实,一个新的台湾时代隐然成型,蒋家的威权就在宋美龄的弹指之间溜走了!    二十三、小妹不只爱权  关于宋氏三姐妹———蔼龄、庆龄和美龄,现在中国人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大姐爱钱,二姐爱国,小妹爱权”。这一评价随着电影《宋氏三姐妹》的播映,更是广为人知。  二姐爱国,世人周知,无需多说。但大姐爱的仅是钱,小妹爱的仅是权的概括则有失偏颇。  宋蔼龄受父母影响,从小就对金钱有着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敛财有方,丈夫、孩子均是钱迷,但宋蔼龄也有强烈的权欲,她深知中国人的权钱关系理论,年轻时代即表露出很强的政治进取心,只叹身为女性,且时运不济,终身未能如愿。  热衷权势并终于如愿以偿的宋美龄,当然也并非只爱权势不爱钱。据美国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在《宋家王朝》中介绍的一份联邦调查局的保密文件来看,这份秘密文件的提供者熟悉该家族,他对他们的看法是:宋氏家族在中国最有影响,“实际上掌握着生杀予夺之权”。宋氏家族“总是钱迷心窍,他们的每一个行动的动机都是想捞钱”,因此,“他们玩弄巨大的阴谋,骗取中国人通常通过租借法得到的物资,并把这笔钱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钱转移给宋氏家族”。  1948年11月宋美龄前往美国时,受到了杜鲁门的冷遇。杜鲁门当时对国民党已经丧失了希望,他一直在向他的助手们坦率地谈论国民党政府中的“贪官和坏蛋”,这些“贪官和坏蛋”当然首推孔宋两家族。他们在抗战期间,大发国难财,截留美援,用来兴办自己的公司,倒卖美国援华物资,从中谋利;内战期间,又向美国人伸手,把大批的美元投入自己的企业;在大陆政权即将丧失之际,又将金钱移向国外,特别是美国,这能不让杜鲁门生气吗?  宋美龄在那次赴美求援失败时,也匆匆忙忙地在美国处理自己的私人财产,让她的外甥孔令侃帮助管理。这笔财产有多少?现在仍是个谜。可以肯定的是:数额巨大。  大概是受到父亲宋耀如精明的商人头脑和积聚财富手法的影响,宋美龄的一生从未停止过对金钱的爱好与追求。据宋美龄的一个侍从回忆:宋美龄每隔一段时间总有那么几天心情会特别好,她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侍从们对这种年轻人般的情绪起伏惊讶不已。她们发现,宋美龄特别开心,见到蒋介石的时候,常常是嘘寒问暖,眉开眼笑,一双美丽的丹凤眼简直弯成了两条细线,话也讲得多了,语气也特别亲热。  对于夫人这种周期性的态度变化,下人们自然很惊讶,于是也就分外留心,想找出个所以然来。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体观察和探讨,大家不约而同地注意到:原来那几天是总管蒋介石荷包的姓周的总计长来的前后。他来的时候,总是拎着一只大包,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生怕被谁看到似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士林官邸上下早就传说蒋介石每隔一阵子就会“送钱”给宋美龄,但蒋介石不可能自己拎着钱,大包小箱地送到夫人面前,于是自然由“总统府”负责会计工作的官员来张罗此事。  大家得出这个猜想以后,就刻意观察周总计长来的前后几天,果然宋美龄的情绪起伏和平常不太一样,和蒋介石一起吃饭或是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总是比较亲热,还经常是小鸟依人般地陪蒋介石散步,忽然间年轻了好多岁似的。隔不多久,周某某就会出现在官邸,按老规矩,手上提了一只手提箱,脸色木然地走进官邸,然后,宋美龄就会告诉那些随从说:“请你们暂时离开一下,我有话要和周总计长商量。”  随从们当然听命退下。不多久周总计长出来了,就会看到宋美龄高兴地走出房间,周总计长再向她鞠躬之后便退出官邸,搭车离去。  那几天里,宋美龄的心情就格外显得轻松,对蒋介石也相当亲热,会打破惯例,向他问东问西,关怀备至。大家就更确信,原来周总计长是送钱来了。“财神”到,夫人笑。看来千金一笑的典故在蒋介石、宋美龄夫妇间又有了新的诠释。  蒋介石在世的时候,每两三个月就会给宋美龄这样一笔津贴。蒋经国上台后也是如此。李登辉在国民党内权力斗争最表面化的时候去士林官邸,要想取得宋美龄为代表的“宫廷派”人士的支持,对宋美龄表明其尊重的态度时,宋美龄知道李登辉有求于她,在和李登辉见面时,就打蛇随棍上地向李登辉提出要求:“你是知道的,经国在的时候,‘总统府’每月都会按时给我一笔经费,现在经国去世了,不知道你是否还会给我这笔经费?”毕竟,依照法律,宋美龄应该享有去职“总统”遗孀的待遇,诸如每月薪俸的支领问题,但这必须经过李登辉的批准。对宋美龄的要求,李登辉一般都能满足她的愿望。  宋美龄早就拥有令人咋舌的偌大家财,但直到耄耋之年,还对此类“津贴”念念不忘,她攒的钱,自己这辈子肯定花不完了,有人说,有钱人里也是分级别的,他们的赚钱目的不同:有数十到上百万元资产的,还要为了生活得更加舒适而努力;有成千上万直至数亿元资产的,挣钱就成为一种惯性,一种乐趣;当钱多到一定程度以后,就要用它来实现精神上和名誉上的满足了。宋美龄攒钱的目的大概属于前两者,因为第三者,她的第一夫人身分及由此发挥的影响早已使她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    二十四、不仅会攒钱,还会赚钱  宋美龄从没舍得从她的家私中捐出一部分来从事福利事业。大概因为她的权力已经够大,名声也已经够响,无须再借助金钱的效力了。就是当时在台北传为美谈,由宋美龄登高一呼兴办的岛内外知名的华兴育幼院、振兴复健医院等慈善机构,事实上也不过是当年到官邸摆龙门阵的官太太一起玩桥牌,把“财资”拿来筹措开办的。  宋美龄都觉得无趣,其他附和的人大概也不见得能持久。所以,“妇联会”1950年4月17日成立后,一旦夫人都不想做了,大家更是有理由改变玩的花样。  后来,也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玩笑话,说大家何不一起来玩桥牌,玩牌总会有输赢,输的一方就拿出钱来,把这些钱拿来做日后兴建若干慈善机构的经费。参加“妇联会”领导层工作的人本来就是一些国民党高级官员的太太,谁也不愁拿不出这点打牌钱来,而且这样“寓工作于娱乐”,让打牌还显得有点社会意义,听起来还是一件很风趣的事,又何乐而不为呢?  这个建议于是就真的付诸行动了,日后“华兴”和“振兴”的开办基金中,就有少部分钱来自当初官夫人玩桥牌的捐献款项,而大部分还是由慈善者捐献来的。  宋美龄对自己的家产一向是很“珍惜”的,国民党溃离大陆的前几年,国统区货币严重贬值,通货膨胀使国民经济面临崩溃,宋美龄面临着“蒋家王朝”崩溃,自己的“第一夫人”桂冠也随之丢失的危险,但她并没有舍得动用她存在外国的庞大家财来稳定国内的经济。“国事”和“家事”分得清清楚楚,而她自己又没有亲生儿女可以继承财产,人们不禁疑惑:她积存这样巨大的财产要干什么,又准备留给谁?  这个问题随着宋美龄90年代的赴美隐居,答案渐渐明朗起来。圈内人根据种种迹象猜测,她不可能把钱交给蒋家的后人,大概会给孔家的后代,就是她的外甥孔令杰和外甥女孔令伟。  宋美龄与孔令杰关系密切。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一场雷阵雨中溘然长逝。宋美龄在新寡半年之后,以养病为由,到美国调养。之后,又几度到美国作短期或长期停留。她住在纽约蝗虫谷拉丁镇的一座别墅里,房子原是孔祥熙的,现归其子所有,宋美龄是客居于此。寓所门口有美国政府给她派的便衣警卫。1984年的3、4月间,美国休斯敦一家华文报纸《美南日报》刊出一则花边新闻:宋美龄有意迁往休斯敦孔令杰的寓所居祝原因是:纽约地处美国东北,冬季时间偏长而又严寒,夏天虽短却又酷热。蒋夫人几十年来多居台湾,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对纽约天气颇感不适,而有意迁居于与台湾气温相近的休斯敦云云。这个消息在华人社会中传了一阵,其后因宋美龄改变主意没有下文而沉寂。  但紧接着,一个更轰动的消息震惊了华人世界。孔令杰因为在休斯敦建筑一座像“七太空城”、“零零七海底城”的地下城堡,再次成为新闻人物。据说,这座神秘的地下防空洞是准备为宋美龄躲避核战争用的。  这座地下防空洞建在一个人工湖的下面,目的是如果遭遇敌人核弹袭击时,湖水能阻滞中子的穿透力,还有两座高塔式的炮楼,大门上嵌装钢甲,可以瞄准、炮轰来犯的坦克。孔令杰自己说,他之所以要修建这样庞大的防空处所,是要在爆发核战争时,收容在美国的所有亲友。他还要建筑一个属于自己的市镇,自己的消防队和警卫队,以便充分保护这些亲友们的安全。  孔家和宋家用金钱创造了这样一个近似“天方夜谭”的奇迹,虽令人惊叹,但也令人悲凉。凭借政治权势获得了如此难以计数的家产,究竟该用于何处,难道就只是处心积虑地设计如何保全自己的家族吗?这样的境界只像是个目光短浅的暴发户,哪里还有什么“忧国忧民”的政治家风范?在中国政坛活跃了几十年的宋氏家族,离开产生它的民族和国家,只能显得如此单薄无根!家族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牢牢联系在一起,同生共荣,恐怕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它存在的意义吧。  宋美龄在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以后,对美国最终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心怀怨恨,又觉得在维护台湾与美国的关系方面她已无事可做,便开始把精力转移到经营实业方面。在美国投巨资于石油、天然气产业,所获利益有多大,现在尚无人知晓。  以往人们评论“蒋宋联姻”,往往认为是政治联姻,实际上,它也是为了经济目的的联姻,蒋介石固然是利用了宋家的财力,宋家又何尝没有利用蒋介石的权势来加速、加大聚敛的速度与程度呢?实在是一笔双方互利的好买卖。  在“蒋家王朝”结束的年代里,宋美龄已经失去了政治影响力,只能靠商场经营来维持昔日的奢华生活,比起当年“名利双收”的风光,自然是要黯淡得多了。    二十五、都装了什么  1990年9月21日,一架“华航”专机在台北松山机场待发,这架飞机是送宋美龄赴美的“总统”座机。当时台北的《时代周刊》关于这一消息的专题报道是这样写的:带着90余箱托运行李,宋美龄女士挥别台北,直飞美国纽约。  这一幕发生于9月21日(中秋节前夕)上午10时18分,台北松山军用机场的挥别场景,恐怕是这位九十一岁高龄的蒋家女主人一个历史性镜头。  蒋夫人究竟带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据华航人员透露,老夫人这次共有九十余件行李,大部分行李箱内装着夫人自用的“衣料”、“旗袍”、“日用器物”及“盥洗杂物”等,其中,还有一箱燕窝和月饼。  蒋夫人雅好古玩与绘画,据信,她离开台湾,原本自家收藏的古董、字画也应有一大部分随行托运,加上老夫人十分念旧,一些容易搬动的旧式精巧木雕家具可能也有若干妥慎包装后,随机运往美国邸宅。  这架载送宋美龄的专机是当天上午6时50分由“华航”董事长乌钺亲自坐镇指挥,从桃园中正机场飞到台北松山机场的。  飞到台北之后,机组人员就忙着装运行李,包括宋美龄的物品在内的行李,足足有100余箱,当然,其中有一部分是随员的私人物品,但是,大部分是宋美龄的行李。  据宋美龄的老随从说,宋美龄刚回台湾的时候,三天两头就往台中跑,但宋美龄的主要兴趣还不在古董上,她一直对中国的古画有浓厚兴趣,而且当时正开始以学习国画来修身养性、消磨时光,所以她到台中的主要目的是看画,而以她的地位和权势,当然是要看什么就可以看什么。保管员一批接一批地把库中的古画搬出来,毫无保留地供宋美龄观赏。也不知道是不是那时鉴赏古物的设备比较简陋,还是保管员对宋美龄刻意“优待”,宋美龄观赏古画的时候,居然可以完全不戴手套和口罩,直接用手触摸古字画,和现在古物专家鉴赏古物时,全副武装、郑重其事的样子,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也许是受了这些“真迹”的熏陶和浸染吧,宋美龄的画技进展神速,很快就敢挂在蒋介石的办公室里对外炫耀了。  当然,从后期士林官邸摆设的一些古玩来看,宋美龄和蒋介石对古玩的爱好,还是维持着相当高的水平的。宋美龄在台湾时期,特别是蒋介石掌权时代,喜欢逢迎拍马的大有人在,那些王公巨贾,出手阔绰,动辄以家族收藏的古董相赠,这也是常有的事。  宋美龄财富的主要来源,除了本身的积攒之外,就是岛内外人士们自动赠与。  古代进贡给皇帝,主要是选择重要节庆,或是新春,或是皇帝生辰,而当年岛内外人士对蒋介石夫妇的“进贡”基本上也是选择蒋介石、宋美龄过生日的时候,作为取悦他们的一个手段。  行李中的“衣料”也有不少是别人赠送的。士林官邸有间小屋,里头堆了好几口大皮箱,这些超大尺寸的皮箱全是用来放置别人送给宋美龄的布匹的,里头绫罗绸缎,应有尽有。这些布匹大多数是动都未动过的,以常人的眼光来看,存放在里头的布匹都是最名贵的,可是,宋美龄见得多了,根本不以为然,一大半以上的布匹,从一开始就一直摆在那儿,因为宋美龄实在用不了那么多,而且,名贵的她不一定就都喜欢,所以多少年来,许多贵重的衣料就被尘封在官邸的那间小屋里,始终得不到这位“第一夫人”的垂青。  宋美龄的旗袍出名的多,在士林官邸,有数不清的壁橱,都是供宋美龄存放旗袍的地方。这与蒋介石的审美标准有关,他认为女人的衣服最美的就是旗袍,不然就是一般老式的长裙子,那种长度必须长过膝盖的裙子,只要露出腿,蒋介石就有意见。除了不喜欢女人穿短裙,他也讨厌女人穿长裤,他觉得穿长裤的女人没有女人味。  受蒋介石这种观念的影响,宋美龄很少穿长裤,在她的卧房里,有两个衣橱是挂着较好的旗袍,例如她穿的黑丝绒旗袍就放在那里面。还有另一个衣橱是存放一般性衣服的。衣橱多,里面的衣服亦是不计其数,但是,宋美龄喜爱的衣服只有那几件,衣橱里面90%以上的衣服是她这辈子从来没有穿过的,或是只穿了一二次,就被永远“冷藏”在衣橱里面了。  宋美龄“迷财”,或者说是个“财迷”,究竟财富有多少,从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大概永远是个“谜”。    二十六、时髦女人  宋美龄的穿着非常讲究,最早喜欢洋装,后来一直习惯穿着旗袍,她的旗袍有一个基本的特色,就是都很合身,加之她钟情三寸高跟鞋,走起路来摇曳生姿,举止高雅,如杨柳扶风,把她曲线优美的身材衬托得淋漓尽致。  据载,抗战时期,宋美龄到江西、福建等山区的时候,她便收起丝制的礼服,换上宽松的裤子和结实的便鞋。当她到华北、西北等地的大城市视察时,便穿上印有鲜艳夺目的大花的华丽衣服,佩以首饰,华服艳饰,珠光宝气,令人炫目;倘若严寒季节,常常是一件貂皮类的名贵大衣在身,雍容华贵,气度非凡。  大凡在公众场合亮相,宋美龄的奢华便蜚声海内外,据美国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在《宋家王朝》一书中引述的《痛告四万万同胞书》时说:“宋美龄每年固定从法国定购的化妆品就有400万元,她使用的由外国药物溶液处理制造的每张卫生纸就要20元。她脚上穿的一双镶有钻石的鞋值80万元,一件外衣值50万元。”  不管这种记录的可信度有多少,总而言之,宋美龄在当时社会消费水平极低的情况下,能在享受上穷奢极侈,既因为她的特殊身分,也同她自幼的优裕生活及对生活的高标准分不开。  老一辈宋美龄的侍从人员都知道,宋美龄早在大陆时代,便十分注意身材的保养。她对饮食很苛求,也很考究,注意节食,以免肥胖。在台湾士林官邸的卧房,她为自己准备了一台小型磅秤,每天她都要称称看自己的体重是不是增加了,如果超出她的预定标准,她立即开始控制自己的日常饮食,直到体重恢复她的标准为止。  她若是发现自己体重略有超重,正餐往往只吃一点蔬菜沙拉,一旦体重又恢复正常值的时候,她会兴致勃勃地要官邸厨房为她上一份牛排,也许是从前留美期间养成的习惯,她对牛排始终情有独钟,对待烤鸡和猪排的兴趣则不如前者,但也经常食用。蒋介石则喜欢吃肉丝咸菜汤、干菜炒肉等。  宋美龄和蒋介石常请客吃饭,但菜肴往往并不丰盛。在宋美龄的厨房里没有过多的酒肉,都是按少量、新鲜原则配置的。  因为宋美龄的皮肤有荨麻疹的毛病,所以,宋美龄非常重视日常饮水。在大陆时期,因为当时各地饮水还不是那么干净,所以,宋美龄陪蒋介石到各省视察的时候,总是要随从人员为她准备一些蒸馏水,或是高品质的矿泉水,以免影响她的皮肤和健康。即使住在庐山,也要由好几个厨房的下人背上大瓶蒸馏水上山供她使用。  宋美龄也喜欢喝柠檬汽水,在大陆时,侍卫人员随蒋介石夫妇外出,一定要备几瓶柠檬汽水,以备宋美龄口渴之需。  官邸上下所有的银制器皿,特别是餐具之类的物品,皆一尘不染,光鲜亮洁。  早年在大陆,宋美龄邀请一位童年的女友到她家做客,见她走进起居室,便按铃叫来一个女佣,然后环视一下房间,小声说:“灰尘!”她接着又解释道:“这些佣人简直不懂得如何打扫房间。”她叫那个女佣人看看那落满尘土的桌子,要她重新弄干净。女佣取来抹布笨拙地擦拭桌面,宋美龄则尽可能耐心地等待着,然后要过抹布,对女佣说:“不对!不能那样干!”“看着,要像这样。”她边说边麻利地擦去尘土,擦拭需要擦拭的地方,并转身对她的客人说:“不教她们,你就别指望他们懂得怎样干活。我料定,我这样做,好多人会说我丢面子。”她用一种极为轻蔑的口气补充道:“但是我顾不得考虑这些了。”  长期受宋美龄喜好影响的人,知道她的习惯,自然就对官邸的环境格外注意保洁。因为,宋美龄不但注意自身美,更注重周围环境的优劣。  媒介曾经一度盛传宋美龄洗的是牛奶澡,据士林官邸工作人员指证,这完全系子虚乌有,南京黄埔路官邸的服务人员也证实从来没有为宋美龄准备过牛奶洗澡水。  也曾经有资料记载宋美龄访美期间曾强烈要求美方为其床铺更换丝质床单,但据士林官邸服务人员讲述,宋美龄每天要换一次被面,这已是官邸习惯的一部分,这与宋美龄的皮肤患荨麻疹的毛病有关系。  虽说在洗澡问题上,宋美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但据一位跟在宋美龄身边多年的女性随从回忆,宋美龄对化妆的品位要求很高,可是,到了台湾之后,却对化妆品要求很少,甚至到了节俭的地步。有的化妆品,甚至是她叫官邸人员用土法自行制造出来的。    二十七驻颜有术  在台湾时期,士林官邸内务科的服务人员,几乎每隔一定时期,就要拿不用的废旧报纸去烧,有些初来的侍卫人员不清楚这是干什么用的,便留心观察,结果,发现夫人的随从竟然把这些旧报纸烧过的灰烬收集起来,然后再把这些报纸灰烬调成黑色膏状的液体,奉送给宋美龄。  原来,这些纸灰是要给宋美龄文眉用的颜料。一如所有爱美的女人一样,从年轻到年老,宋美龄每天都得花上许多的时间用于“对镜贴花黄”,然而,与众不同的是,别人可以请人代劳或者上美容院,可是,宋美龄别的地方几乎全部依赖下人,惟有化妆是一定亲躬,别人绝对不得在她脸上“染指”。  虽然宋美龄习惯自己化妆,而在她的老年时代,若发现头上长了白头发的话,就会叫郭副官到她书房去,为她把白头发拔掉。时光无情,红颜不再,纵有金钱万贯,地位至高无上,也不能阻止岁月的流逝。虽然美貌已渐渐逝水漂流,但那颗爱美的心却依然跳动。  到了80多岁的时候,宋美龄已经明显的手脚不太灵活了,化妆时难免漏洞百出,尤其在涂抹口红时,经常偏离了嘴唇,官邸里面又偏偏没有人帮她修整,因此,就有口红抹在嘴唇外缘的情形,加之皮肤因为罹染荨麻疹,就更减弱不少姿色,哪怕再好的化妆品也回天无力了。宋美龄虽然已离开大陆50余年,她的化妆模式还是承袭过去20年代的化妆方式,柳叶眉、薄嘴唇,只是以前妇女惯见的额头前留的那撮刘海儿不见了。  然而,宋美龄的化妆术却令现代女性叹为观止。她的化妆程序是晨起盥洗之后,抹一些LOTION之类的油在脸上,然后再画画眉、抹抹口红、梳头。通常她在化好妆以后,便开始梳她的“包包头”。她卸妆时,不是用肥皂,而是用一种油。  她先是用那种卸妆油把脸上的妆卸掉,然后,再用一块小的白毛巾把脸上的卸妆油以及脱落的粉轻轻擦去,直到那块洁白的小毛巾布满了一层白粉,她再用温水把脸洗一遍,整个卸妆工作就完成了。  宋美龄所受的美式教育,使她把化妆当做是一种社会礼貌,而且很严格地划分“等级”,比如若是只见些比较亲近的人,像是陈诚夫人、孔二小姐,或是几个她的副官,她是不化妆的。但如果像是蒋经国、蒋纬国或是蒋孝文等儿孙辈来了,宋美龄是一定会化妆的,其他正式场合更不用说了。  宋美龄的外貌是比较脱俗、美丽的,她的皮肤白皙,即使到了晚年,她的皮肤依然光滑如昔。一般人,也许年过40,脚板就会长出一些茧来,哪怕再珍惜、小心,只要走路,多少会长出一些老茧或厚皮来。然而,宋美龄的侍从却称,为其按摩时,竟然发现她的脚底连一块厚皮都没有,在年过60时,依旧是冰肌玉肤。更令人不解的是,宋美龄日常喜欢穿着三寸高跟鞋,全身盛装,官邸楼上楼下到处跑。  1969年夏天,蒋介石夫妇在阳明山上发生车祸后,医生建议她不要穿太高的高跟鞋,她才穿鞋跟稍微矮一点的鞋子。此外,人们分析,她在官邸许多时候是穿着丝质鞋面的便鞋,这对保养她的双脚有很大的作用。  宋美龄有一口编贝皓齿,为人所羡慕。虽然宋美龄喜欢吃甜食,但是,她的牙齿保养却是一流水准。她拥有电动刷牙机,可以自动冲刷牙缝内的食物残渣。  生活在士林官邸的宋美龄可谓锦衣玉食。她是个夜猫子,约摸上午11点钟才起床。通常宋美龄醒来并不直接起床,而是要在床上待个把钟头,才会吃早点。  她的早餐没什么花样,一般是由厨房准备一只托盘,里面备有两片烤面包、一小片奶油,托盘内还放有一只高脚杯,里面盛有浸泡了盐水的西洋芹菜。宋美龄最爱吃的蔬菜就是这种生菜西洋芹。吃完西洋芹,再吃两片吐司,如果还有胃口的话,就再让侍从到冰箱里去拿一些点心,像是泡芙水果蛋糕之类的甜食,然后再加一杯咖啡,一顿早餐就完成了。  这顿量不丰、质不优的早餐几乎是经年累月,而宋美龄能够乐此不疲,主要还是出于保持身材苗条的考虑,多年来她的旗袍始终很少修改过,她的体重基本保持在50公斤左右,由此可见,在保持体形上,宋美龄也是用心良苦的。  宋美龄很尊重医生的意见,有时她节食实在节得有些过火了,就有身体虚弱的症状,医生诊断后劝告她:“夫人,您的营养可能不够,您应该多吃一点,可以吃一些牛排嘛!”宋美龄一定会按照医生的嘱咐,告诉厨房早餐时为她准备一份牛排。  中餐的时候,她也是只吃一点,因为与蒋介石共进午餐,多少还是吃一些东西,蒋介石吃的是宁波菜,宋美龄对这些菜并不喜欢,只是吃一些青菜,像炒芹菜之类的素菜,加上一些鱼。晚饭稍有加量,但还是以精细为原则。    二十八、书房·舞乐·看电影  宋美龄的作息时间有别于常人,她是有名的夜猫子,喜欢投放精力于夜晚。白天她可以睡到上午11点钟,一到晚上则神采奕奕特别有精神。有人说她是一日之计在于夜,一点也不过分。了解宋美龄的生活,首先要从她的夜生活入手。她的大部分生活内容集中在夜间,这种独特的生活习性养成了她爱静、专心的性格。  年轻时代的宋美龄喜欢跳舞,抗日战争前,她经常去上海小住,为的是在十里洋场的氛围中享受一下洋化情调,跳舞自然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从小就在美国长大的宋美龄对跳舞颇有嗜好,不足惊奇。但是同浙江乡绅出身又受过日本武士道教育,生活刻板、了无情趣的蒋介石结婚后,情况就有些不同。大陆时期,宋美龄经常去参加孔祥熙公馆里举行的舞会,跳舞的人多半是自己家里的亲族和十分亲近的朋友,一般人员很难参与进来。每逢孔家举行舞会,大厅灯火辉煌,那些与孔家、宋家交往甚密的政经人士聚集于此,狂欢劲舞,间或谈政论商,真是热闹非凡,宋美龄自然而然地被捧为舞会皇后。  有关宋美龄跳舞的传言,野史比正史多。一些报纸特别是小报的花边新闻关于宋美龄跳舞的内容特别多。那时,一些小报上公开登载宋美龄和一位美国记者跳舞的轶事。宋美龄因为喜欢跳舞,难免在跳舞的过程中结识一些出色的人物。这位记者正是与宋美龄跳舞跳出了情谊。惯于跳舞的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与某人搭配跳舞配合默契跳出感觉后,就会“舞情”专一了。由于宋美龄较多与这位美国记者共舞,且又有相见恨晚的感觉,难免有人看了要说闲话或望景生义。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故事的内容就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离谱了。没有不透风的墙,蒋介石也对此事有所耳闻,但有碍于当事的男主人公是美国人士,说不得,碰不得,加之是个记者,更不能轻易处置。让蒋介石颇费脑筋,有人说蒋介石投鼠忌器,然而,他终于想出点子把这位“红舞星”请出了中国国境。由跳舞引出的夫妻风波到台湾以后就绝对没有发生了。一方面宋美龄年过半百,对跳舞的热情不如当年;另一方面,蒋介石绝对不允许在士林官邸搞什么舞会,有关宋美龄跳舞的传闻从此销声匿迹。  宋美龄还是一个十足的电影迷,看起电影来不管白天黑夜。50至60年代,台湾经济并不景气,电影院设备比较落后,对于一般市民来说,看电影是一项很难得的娱乐享受,能有那份闲情逸致和多余的钞票看一场电影,是很被人羡慕的事情。  官邸的电影设施就是一张平常的小型电影银幕挂在餐厅墙上,外加普通的电影机器设备,在当时这已算是难得的家庭电影院了。只有官邸能有这种设施,普通老百姓简直连想也不敢想。  等到晚上8点左右,蒋氏夫妇先后落座,放片师傅经蒋介石同意,就开始放映电影了。在电影放映期间,士林官邸不论官阶大小,所有人员都可以自由观看,而蒋氏夫妇的侍从人员作为陪同,理所当然更要在一旁观看。通常情况下,看电影的场面很热闹,颇有小电影院的气氛。有时,陈诚夫人陈谭祥等一些宋美龄邀请来的贵客,也会被安排在与宋美龄相邻的座位,与蒋氏夫妇一同观赏电影。宋美龄喜欢看一些外国片子,她看电影的时候聚精会神,许多外文片子没有字幕,但宋美龄的英文功夫极强,看外片如同看中片一样,理解内容毫无障碍,外国片中的情节和对话对她来说如临其境,看起电影来津津有味。蒋介石对电影的态度与宋美龄不同,电影对蒋介石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因为他看不懂洋片,听不懂英文,又没有西方生活的文化背景,因此自然没有兴趣。但是,蒋氏夫妇也有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看60年代流行的黄梅调电影,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七仙女》等等,乐此不疲,百看不厌。一般情况下,宋美龄看电影一定从头看到尾,很容易沉湎到影片中去,而蒋介石则到了休息时间就停止观看。通常蒋介石在晚上10点前就寝,就寝之前,还要作些晚祷,故而,蒋介石看电影只看40分钟左右,最多不会超过一小时。每次他看看时间快要9点了,便高声叫道:“好!停!”这时,放片师傅就暂时关掉放映机,随从人员立刻打开电灯。蒋介石便会对宋美龄说:“我不看了!”宋美龄知道他要上楼睡觉了,就对蒋介石摆摆手说:“你不看了呀!很好看嘛,好,那我们继续看!晚安!”蒋介石一起身,所有工作人员也都跟着起立,目送蒋介石上楼。  等蒋介石和一班人马上楼后,宋美龄就告诉放片师傅:“好!可以再开始了!”电影便又继续放映。夫妻一起看电影有始无终,这已是多年来官邸的传统,蒋介石从来没有完整地看过一部电影,有些他的随从人员也经常自我调侃:“陪同蒋先生,还从来没看过一部完整的影片哩!”70年代,台湾兴起电视剧,赶时髦的宋美龄自然不甘落后,当时蒋介石、宋美龄最爱看的是华视拍摄的《包公传》,每集必看,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二十九、手抓抓  年过60时,宋美龄晚间睡觉又添了新癖好,要人为她按摩。曾服务于宋美龄的一位女士回忆:“那是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夜晚。我记得,在士林官邸大门口迎接我的是官邸的一位医官,被带到二楼宋美龄的卧房后,医官开始交代我:”夫人刚吃过药,今夜就要多辛苦你了!艘换岫氽」苁碌牟搪琛晃煌獗碛行└惶⒏鲎有⒉偕虾?谝簟⒋笤迹叮八甑睦咸吡斯矗淮遥蛉似绞彼醯氖焙颍且颐俏プサ模悴灰耍灰姑凰牛鸵プィ‘我起先不懂什么’抓抓‘,后来才明白,所谓’抓抓‘其实就是一般人所说的按摩。我就坐在床边为侍卫副官和护士特别准备的没有靠背的小板凳上,陪伴宋美龄度过漫漫长夜。然而,这一夜的经验却让我终身难忘。蔡妈交代我宋美龄’醒着‘的时候,就要为宋美龄按摩,可是,说也奇怪,宋美龄似乎始终是’醒着‘的。我从来没有帮人按摩的经验,所以,大概只按摩了半个多钟头双手就开始发酸,于是,我便本能地停下来休息片刻。但是,宋美龄似乎根本没睡着,她在发现后面的手停止了按摩动作时,便开始翻来覆去、辗转反侧,让我觉得她对我猛然停止按摩的手很不耐烦。她在翻了两个身后,把背部向我靠了靠,我当然知道她的意思,马上开始继续按摩。“一般初到官邸服务的护士很少有懂得按摩的,然而,为了服侍好“第一夫人”,不管会不会,都得全力去做,那些双手不停地按摩的夜晚,至今仍让从没受过这种训练的随从们胆战心惊。  如有新来的护士当班,宋美龄便会告诉她:“小姐啊!你替我抓抓身上好不好?  我的腿还是有些酸痛,你替我抓一下。”宋美龄发出了命令,有谁敢违抗?护士小姐先是从她在阳明山车祸中受伤的左腿开始按摩,一般病人受过外伤的肌体很容易血脉不通,按摩的确有助于血液流通。但是,按摩在宋美龄看来,不仅仅是单纯的舒筋活血,适当的按摩对她来说还是一种享受。往往护士按摩过腿后,她又要求按摩背部。于是,护士就从她背部自上而下地从每一寸肌肤开始按摩,直至最后。  宋美龄只要让人替她按摩,就不会轻易让人停手。当时护士值班坐的椅子都是军人读训时用的那种板凳,没有靠背可以休息,一个夜班长达12个小时,护士就是这样僵直地坐在小凳子上为宋美龄按摩的。一夜下来,护士腰酸背疼,大汗淋漓已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也许宋美龄能够体会护士的辛苦,但这个时候,她却没有表现出基督教徒的慈悲为怀,护士惟一的选择只能是不停地按摩,否则,不讨宋美龄的欢心可能就要丢了饭碗。而一些人还把这种工作看做神圣的事业,毕竟,服务“第一夫人”是多么好的运气!殊不知,高处不胜寒,只有亲自体会才能品出它的真味。  服侍宋美龄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官邸里的郭副官,丈夫原来是官邸轿夫班的轿夫,英年早逝,撇下三个小孩。孤苦伶仃的郭副官一个人无法抚育孩子和承担孩子的教育。宋美龄因为抗战时搞过儿童保育运动,听说郭的丈夫死了,孩子又小,就答应将她的3个小孩送到设在台北的华兴育幼院,享受政府津贴。郭副官受到如此厚待,便拼着老命去报答宋美龄。而宋美龄也自认对郭有恩,并且郭副官也没有什么文化,所以就把她当做一般下人对待,呵斥责备是常有的事。因为常挨骂,郭副官脸上难见笑容,整天一副悲苦的样子。郭副官每天的任务是帮宋美龄做一些按摩捶背、洗洗擦擦的差事,同时还要服侍全官邸最难侍候的孔二小姐。孔二小姐喜欢力气大的人为她按摩,当她自己的副官不在的时候,就叫郭副官去代班,于是,服务两边,累得郭副官精疲力竭,连喘息的时间也没有了。年老遭弃的日子总会来临,终于有一天,郭副官在官邸做不动了,被介绍到“荣总”做工人。日积月累的疲劳使她的手都抬不起来,这就是为宋美龄和孔二小姐两人按摩留下的后遗症。官邸并没有给她多少荣光,相反,一肚子的委屈,一身的伤痛却不知向何人诉说。后来,宋美龄要去美国定居,曾经问郭副官要不要随行,郭考虑自己尚未成年的孩子,拒绝了宋美龄的邀请。郭的拒绝令宋美龄和孔二小姐大为恼火,齐声指责她“忘恩负义”。在她们眼中,郭竟敢拒绝为她们服务,简直大逆不道,因为她们只记得自己给别人的恩惠,却不会对别人的付出想到多少。由于郭抗旨,她的孩子被迫离开了宋美龄创办的华兴中学,郭从此也从她忠心服务的官邸消失于茫茫人海之中。    三十、不是母女胜似母女  宋美龄与孔二小姐情同母女,对其极度疼爱、迁就,孔二小姐也敢于在老夫人面前使性子、撒娇。她们的喜怒哀乐常常表现一致。聪明干练的孔二小姐不仅是宋美龄的“灵魂”,也是其耳目,常常出来为其“伸张正义”。孔二小姐死后,宋美龄极度悲伤。因为宋美龄对孔二小姐的宠爱、娇纵,导致外人把孔二小姐视为宋美龄的亲生女儿。宋美龄对每位外甥都很疼爱,可是,对孔二小姐更有一种独特的关爱。有人认为,孔二小姐的聪明干练是招宋美龄喜欢的主要因素。  不管怎样,孔二小姐长期跟随宋美龄,当年官邸的许多人便说,孔二小姐是宋美龄的灵魂,如果没有孔二小姐,宋美龄必然怅然若失、无精打采。有一回孔二小姐和宋美龄因为一点小事闹别扭,几天都不去宋美龄房间请安。那一阵子,蒋介石身体状况也不好,平常下午两人出去散步、兜风的正常项目也取消了,一连好几天,宋美龄没出房门一步,宋美龄内心的寂寞真是难以排遣。宋美龄在家里巴望了孔二小姐好几天,孔二小姐还是不来,这可急坏了宋美龄。宋美龄坐不住了,就派人传话,到孔二小姐的书房看她。侍从不明就里,赶忙到孔二小姐住的招待所传信,却见孔二小姐一个人躺在床上看武侠小说,侍从向她报告宋美龄想见她。谁知,孔二小姐根本就不理这个茬,她稍微挪动了一下身体,头朝里一偏说:“你告诉她,今天我身体不舒服,不能去了。”侍从连连称是退出,回去向宋美龄汇报。宋美龄听了汇报,舒了一口气,大概隔了几分钟,她便招集随从陪同她亲往孔二小姐住的招待所探视。孔二小姐见老夫人亲自来看她,面子攒足了,心中的不平也消了,这才又和宋美龄亲昵如初。宋美龄对孔二小姐的迁就、溺爱真是让这些侍从们也感到惊讶。  宋美龄对孔二小姐的性格、爱好是了如指掌的。孔二小姐喜欢喝酒,宋美龄有心管一管,却说服不了她。有一年在阳明山的中兴宾馆,蒋介石、宋美龄在那儿避暑,孔二小姐也陪同前往。虽是陪同,但孔二小姐还是自己做自己的事,一连好几天不与宋美龄见面。宋美龄发觉孔二小姐又不在了,就吩咐随从:“怎么好久没见令伟了,你去帮我看看,她到底在干什么?”随从奉命到孔二小姐的房间询问,还没到孔二小姐的房间,就闻到一股浓浓的酒气,原来,孔二小姐又在饮酒作乐了。  房门没有关紧,随从轻轻敲了两下,孔二小姐应声回了一句:“谁啊!”随从回答:“老夫人派我来看望二小姐的!”她听后随意回了一句:“门没关,你自己进来!”  随从一进门,就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只见孔二小姐上身只穿了一件男式的薄汗背心,正坐在那儿和蒋介石医疗小组的两个医生在喝酒聊天。随从说明了来意,孔二小姐神色自若地说:“你回去告诉夫人,我在和朋友聊天,但是不准说我在喝酒!”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3
正序
倒序
宋美龄大传
宋美龄大传-2
宋美龄大传-3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宋美龄大传
宋美龄大传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