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圣张良-2

“兄长指的是什么?”  “公子不知道,我有一件十分为难之事……”  “兄长有难,小弟同当。有什么危难的事尽可吩咐小弟,弟当万死不辞,不辱使命,以报兄长的知遇之恩!”  就在镇上住着一位姓田名仲的人,以屠狗为业。此人身材高大,力能扛鼎,可敌万人,是一位生不逢时的猛将之才。他已而立之年尚未娶妻,专心专意侍奉着自己多病的老母,哪儿也不能去,只得开了一间卖狗肉的铺面谋生。  三年前,他体弱的老母,染上一种不治之症,求遍了镇上的医生都束手无策。后来打听到仓海君的山庄里有一位门客,技超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便上门求助。仓海君见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也为这位屠狗者的孝心所感动,便立刻请一位叫司马无忌的医师去为田仲母亲诊病。医师去后没有多久就回来了,见了仓海君什么也没有说,只仰天长叹曰:  “天亡我,命也!”  仓海君忙问其中的缘故,医师才以实相告:“这位屠狗者的母亲,虽然身居贫困,却患了一种富贵病。这种病需用一种稀有的东海之珠为药引,而且一剂只能保活三年,到期无药,依然是死,这不是命中注定该死么?”  仓海君听罢不但没有忧戚,反而高兴的大笑起来:“天不绝无路之人,这种珍珠幸好前年重金购得两颗。先拿一颗去救了命再说,三年以后的事暂不要告诉他母子,到时我自有安排。”  第一颗珍珠,果然救了田仲母亲之命,母子自然千恩万谢。没想到两年以后,风云骤变,仓海君自己也身陷困境,众叛亲离,唯恐避之不及。  一天深夜,田仲冒死潜入山庄,他告诉仓海君,他已在西边的乌鹫岭的深山,觅得一间猎人的木屋,无人知晓,他已先将母亲安置在此,托一猎户女儿照料。他劝仓海君趁暴风雨之夜赶快出逃,他愿以死相护。  仓海君也深知,秦始皇迟早要杀掉他,早想潜身江湖,怎奈缺少一位股肱心腹之人相伴,如今见田仲冒死前来相救,感激不尽,立刻带上早已打点好的行囊准备出走。  正在这时,家院火速前来报告,说山庄大门外已火把通明。原来有一位昔日的门客,贪生怕死、卖主求荣,不知从什么地方探得屠狗者田仲今夜来山庄营救仓海君,报了官府领兵前来,谎称盗贼潜入山庄,为保护仓海君的身家性命而来。  仓海君轻轻撩起帷幔向外一望,只见庄园周围火把通明,光焰熊熊,大有踏平山庄之势。他镇静地回过身来,对田仲说:  “蒙义士舍身相救,怎奈事已败露,不忍连累义士,请先从暗道出去,暂且到你母亲处栖身,待形势稍缓再作计议。”  “仓海君,让我护送你从暗道逃走,你若不走恐性命难保!”  “既然有人告密,想官府早已布下天罗地网,若二人同时被捕,那才必死无疑。只要你能走脱,他们拿不到凭据,还暂时不敢对我贸然下手。事不宜迟,还是快走!管家,你去打开大!”  管家匆匆离去,仓海君按动开关、地面上立即现出一个通道,田仲立刻跳了下去。此刻,走廊上响起了杂沓的脚步声,火花映红窗棂……  从此山庄日夜有官兵监视,仓海君如蛟龙困卧沙洲。  他每日孤独地坐在望海楼上,望潮起潮落,听阵阵涛声。忧愤成疾,孤独地面对沧海弹铗长啸。  日落他在独坐中猛然记起,三年前用东海明珠为田仲母亲配制的救命之药,眼看期限将到,他已经找出处方,请人配好了一剂新的药物。但目前田仲已亡命深山,到哪里找得到他?万一他老母旧病复发,岂不误了大事?  公子为仓海君济世仁爱之心深深感动,便自告奋勇地说:“请兄长将药物交给小弟,我即刻便动身赴乌鹫岭,踏遍青山我也一定要把那位义士寻到。”  “谁能解忧,唯有公子!”  仓海君闻言大喜,不禁手舞足蹈起来。他也觉得,公子是一位讲求信义堪当重托的完全可以信赖的人,便将药物交给了他,准备停当之后,便送他从暗道出去了,一个压在心上的沉重包袱,才总算卸了下来,即使今后有什么不测,也无所牵挂,死而无憾了。  公子在暗道中摸索着,不知走了多久,才从一个亮光处走了出去。在这山脚下的荆莽丛中,杳无人迹。回身眺望山庄,已相隔有好几里地,只见山庄孤零零地耸立在远山之上,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公子凝望良久,然后择定西去的道路,顾不得多想,救人命要紧,大踏步地走去。  走了二十来里路的样子,已开始进入山中,人烟越来越稀少,山路越来越陡峭,树林也越来越浓密。山泉瀑布高高跌落,在巨大的磐石上粉身碎骨,扬起雾状的飞沫。喧声震荡,山谷雷鸣,顿时给人一种寒气逼人的感觉,外面的世界一下子被推得很远很远。  他沿着崎岖蜿蜒的山道,向深山密林走去。这里再也看不到山居人家,牧童炊烟;雾气愈来愈大,寒气愈来愈重,他的身旁不时有野兽奔突,头上不断有林鸟惊飞。  他用哨棒拔开荆刺与乱草,来到一个山头上,找了一块光秃的磐石坐了下来,一边歇息一边眺望。只见重重青山,层层云雾,道道飞泉,深深峡谷,到哪里去找猎人的茅屋?他心中不禁浮起了一层迷雾。  他不觉站立起来,放开喉咙作猛兽般长啸,凄厉之声在山谷回应:  “呵嗬嗬……呵……哎……嘿嘿……哈哈……”  他感到在这无人之处,独自面对天地,无拘无束地长啸几声,使得十年来那胸中积压的郁闷和忧愤,得到宣泄和排解,浑身都觉得轻松了许多。  突然间只见山摇地动,林涛吼叫,雾气飘散,云海翻滚。西边的天际,像在一瞬间被一只巨手撕去一幅,顿时开出一扇蓝色的天窗,几束血色的残阳射向山间,使得先前的水墨山水,一下子被染成金碧,公子忘情于天地造化如此神奇的画图。  正当他面对如此美景,将一切都忘却的时候,那片拉开的帷幕又不知不觉地合上了。这深山野林时近黄昏,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  这时他才开始发慌了,此处前不近村,后不靠店,而那位猎人的茅屋又还杳无踪影,不知在何处?眼看暮色将至,今夜如何是好?还是赶快往前走吧,力争天黑之前找到那座茅屋。  于是他跳下磐石,大踏步地往前赶路。刚翻过山坳,见前面密林深处,好像有一座茅屋,屋顶正升起缕缕炊烟。他高兴地刚一抬腿迈步,口中说道:“不好!”已身不由己地跌进了一个深坑之中,被密密麻麻的藤箩缠绕,还不知被什么尖利之物将腿刺破,一点也动弹不得。  他从深坑里仰望天空,只见空中乱云飞舞,山雨欲来。  这时他听见一阵朗朗大笑,在深坑的边缘上,高高地站立着一个猎人模样的壮汉,对他说道:  “你们那晚在山庄没有将我捉到,如今又找到这深山密林来了,不是自寻死路么?”  “壮士救命!”  “要我救命你先得告诉我,山下还有多少官兵?”  “壮士搞错了,只有我一个人!”  “你别想骗我,你先前不是在山头向山下呼叫么?”  “壮士,快救我起来,我有要事相告!”  “你不说实话,就让山下的官兵,明日上山来为你收尸吧!”  说完转身便走了,本想一刀结束了他,但他心想,今夜即使不冻死,也要被野兽吃掉,还是让他多遭一点罪。  走了几步,他突然听到坑中的人在呐喊:“田仲,你不想救你母亲的性命吗?是仓海君让我送药来了!”  他急忙跑到坑边,不顾一切地跳了下去,为他撕开藤箩,又从他腿上取下那根尖利的竹刺,只见他腿上血流如注,便撕下一幅衣衫来为他紧紧扎住,才将他背上坑来,三步并作两步直往茅屋奔去。他将这人安放在床,又赶紧去拿止血药。  这时,公子看见在松明子点燃的微弱的灯光下,对面一张床上,躺着一位银发的老妇人,双目紧闭,正发出微弱的呻吟。  公子见田仲上前为他敷药,便猛推他一把,大声喊道:“你好糊涂,还不先救你母亲!药藏在我束发的头巾里,快帮我取下来。”  田仲才赶忙去替他解头巾,但他太激动了,抖动的双手不听使唤,解了好一阵才取出一个小包,打开来一包是粉红色发光的粉末,另一包是其它药丸,与三年前救活他母亲的药一模一样。他端起一只碗来,从火炉上的陶罐里倒出开水来将药溶化调匀,端到床前扶起昏迷不醒的母亲,一口一口地慢慢灌到嘴里,让它浸了下去,好一阵子才将药喂完了。  等到将母亲放来躺下,他再过来照料送药之人时,只见他已经痛得昏迷过去。他先将伤口清洗干净,再敷上止血和止痛的草药,便坐在床前,端详着这位面目清秀、长得有几分女人模样的送药人。  没有一会儿功夫,只见他睁开了双眼。田仲高兴地一下子拜倒在床前:“蒙义士冒死送药,解救我母亲性命,田仲我将终生感激不尽!”  公子挣扎着要起身搀扶,田仲连忙起身按着他,两人手把手地叙话。  他母亲三年前的旧疾复发,已经昏迷了三个昼夜。他并不知道,这种病三年后要复发。即使知道,如今仓海君和他自己都身陷绝境,哪里还能弄得到这名贵的东海珍珠?他陷入了绝望之中,但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母亲,就这样离他而去。他终于在后山遇见了一位老猎人,告诉了他几样特别有效的草药,但母亲服用之后,虽能延缓性命,却不能苏醒过来。  今天下午,他正在山中打猎和寻找草药。忽然看见有一个人爬上山来。他断定是官府在追踪捉拿他,于是他便在暗中监视这个闯进深山的人。当他看见这个人站在山坳上高声呼喊,向山下的伏兵传递信号时,他做好了一场血战的准备。要不是母亲昏迷在床,不能脱身,在这茫茫林海里,他料定官兵人马再多,也奈何他不得。当他看见这个最前面的趟路者,掉进了他捕兽的陷阱时,他抱起了百多斤重的一块石头,准备砸下去结束了这小子的性命。刚举过头顶又放了下来,这样未免太便宜他了,还是让他在这坑里受够了罪,然后才慢慢地死去吧……  “快看,你母亲睁开眼睛来了!”  田仲母亲那张苍白的脸上,已经泛起了红润,眼里射出了炯炯的光芒,似乎她刚才只是舒适地睡了一觉。  “仲儿,快扶我坐起来!”  田仲将母亲扶起:“母亲,幸亏有义士冒死送药,母亲才得以复生。今天儿捕到一只野鸡,让儿熬汤来为母亲补补身子。”  她突然发现对面床上躺着一个人,便惊诧地问道:“仲儿,这位义士是谁?”  田仲说:“母亲,这是你的救命恩人仓海君,第二次托人给母亲送救命药来了!”  “快让我下床拜谢这位义士吧!”  田仲按住她说:“母亲大病未愈,儿已经替母亲拜谢过了。”  这边床上,公子也欠身双手抱拳:“伯母大人,小侄腿伤不能下地叩拜,失礼了!”  老人问道:“请问义士贵姓?”  公子答道:“小人姓姬,韩国人氏。”  田仲闻言大惊:“原来你就是韩国姬相国的公子?早听仓海君说过,失礼了!”  田母感激不尽地说:“公子出身显贵,却甘愿为一屠狗者之母送药,真委屈公子了!”  “伯母千万别如此讲。”公子感到十分惶愧不安,“如今国破家亡,沦落江湖,还有何显贵可言?田仲兄虽出身贱微,却是一位深明大义、光明磊落的义士,路见不平,舍命相助,而且又极有孝心,实在令人敬重,这都是伯母教子有方。”  田仲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全是山林间的飞禽走兽,为世人所罕见。他又取出珍藏好的美酒,与公子尽兴而饮,一醉方休。  一觉醒来,公子感到世界从未有过如此的静寂。昨日的惊险劳顿,经美酒洗尘,一夜酣睡,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腿上的创伤早已不流血和不痛了,只是感到有些麻木。睁开眼来,浑身感到无比舒爽,为了不惊醒熟睡中的老人,他悄悄下床开门出来,一下子惊喜得说不话来!  一轮金灿灿的红日正衔山而出,蓝天光洁如洗,座座青山和层层茂林,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的光辉。山谷间乳白色的晨雾如轻纱般浮动,蓝色的远山如仙境般清晰地飘浮在天地云海间。百鸟啁啾,晨风拂面,令人沉醉。  他正沉浸在这人间天堂般美好的晨光中,猛然听得一声撼天动地的厉声呼喊:  “嘿!杀——”  公子不觉一惊,寻声穿越密林,沿着幽曲的林间小路前行,来到一处向阳的开阔地带。公子隐身在一棵大树后面观望。只见田仲迎着朝阳,上身赤裸,正将一块巨石,高高举过头顶,岿然屹立,如铜铸一般,然后“嘿”地一声,将巨石投向深谷,在空谷中激起一阵深沉地轰响声。  “真神人也!”  公子从密林中走出,田仲穿上衣服走上前来:“公子腿上有伤,为何不多睡一会儿,好好保养。”  “不妨事,你的止血药真神奇,伤口早已不痛了!”  “韩亡之后十载,公子在干什么?”  “说来十分愧疚,亡命十载,浪迹江湖,寻访力士以报亡国之仇,可惜如今家财散尽,也仍然未能报仇雪恨!将来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见先人……”  说到此不禁热泪滂沱,悲声大放。  “公子,若不是老母尚在,我定将效命于君,去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兄长乃仁孝之人,对母之孝动地感天,何敢有求于公子?我已受仓海君嘱托,三年之后,一定将伯母所需之药配好,按时送来,万死不辞。请兄长放心,你之母即为我之母,一定尽到人子之孝!”  田仲异常感动:“公子如果不弃,愿与公子结为兄弟。公子之仇,即为我之仇,田仲也同样万死不辞!”  二人对着冉冉升起的红日,对着莽莽青山,庄严鸣誓:  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  与子同仇!  信誓旦旦,在山谷间撞击出金石之声。  三天之后,兄弟俩在山头挥泪而别,相约三年为期在此重逢……  一天,在一家铁匠铺里,老铁匠正在从白炽的炭炉中,夹起一大块烧成赤黄色的铁块,放在铁砧上,和徒弟一起抡起铁锤有节奏地叮叮当当地敲打,顿时金星飞溅。翻来覆去敲打之后,老铁匠又夹着已经成形的铁件,放进木桶的清水中淬火,“哧”的一声,升起一团白烟,将老铁匠和他的徒弟,一齐吞没了。  正在这时,他没有看见,有人走进了铁匠铺。  进来的是一主一仆模样的人,主人一副商人打扮,他向老铁匠自我介绍说,他是一位盐商,准备凿井烧盐,请老铁匠为他打制一个百多斤重的大铁锥。  老铁匠用手指指嘴又摇摇头,表示自己是哑巴。他的徒弟有些为难地说:“承老板看得上,活路我们当然愿意做,只是如今朝廷已将天下兵器收缴到京都咸阳,铸成了十二铜人立于皇宫门前。现在民间钢铁难寻,这一百多斤……”  商人听了一笑说:“小师傅不必操心,所需的铁我派人送来便是了。只是有一事相求,请师傅打制这一铁锥时,尽量不要让人知道,以免招惹麻烦,酬金一定加倍赏付。”  老铁匠眯缝着双眼,似有所悟地盯了这位像商人又不像商人的人许久,庄重的点了点头,表示这个活儿他接了。徒弟见师傅已经答应,便承诺说:  “请老板尽管放心,保管不会出事,到时来取就是了。”  三月之后,一个身着破烂衣衫的人来到铁匠铺门口,肩上扛着一床又脏又旧的被子。老铁匠仔细一瞧,原来正是那位订制铁锥的气宇轩昂的商贾。  他一语不发的带领着订货人来到后院,搬开柴薪,一只百多斤重的大铁锥躺在地上,真不知这位能干的工匠,是如何才将它打制成的。  这位商人打开破被,将铁锥包好,用绳子捆得牢牢的,然后背在背上,重金酬谢了老铁匠转身便走,徒弟叫住他:  “义士留步!”  “小师傅何以义士相称?我本一商贾,谋才货利,闻此声呼十分汗颜!”  “非图大举者不用此椎,请善自珍摄!义士酬金过重,受之有愧,只收一半足矣!”  他坚决退还了一半。  订椎之人姬公子辞别老铁匠师徒俩,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去。他心中深深明白,此铁匠决非凡俗之人,定然是潜藏民间的智勇双全的勇士。  三年之后,公子重新踏上了去乌鹫岭的悠悠山路。  对于大自然来说,三年时光只是太短暂的一瞬,犹如眨眼功夫,很难看出沧桑变化的痕迹。他背着沉重的铁锥,没有翻过几座山,就已经走得热汗淋漓了。青山依旧,三年前的造访恍如昨天。当他又踏在那山坳巨大的磐石上远眺时,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涌起。岁月如流,从当年秦灭韩开始流亡算起,十二三个年头已经过去,如今已是三十多岁的人了,还没有干出一件稍微象样的事来。既不能独善其身,更未能兼济天下,不亦怨乎?人生苦短,难如青山不老,他又忍不住发出郁愤凄厉的啸声,如悲风,如鹤唳……  这啸声在山谷间回荡着、回荡着,怎么突然间变成了痛哭之声?  公子止住了长啸,侧耳倾听。只听见一男子悲痛的号哭,动地感天,令人摧肝裂胆。  他听着听着,似有所悟,急步向山上走去。走近茅屋时,只见林中飘散着燃烧的青烟。他穿过丛林,来到那天早晨他与田仲盟誓的那块山岩边的空地上,只见一座垒得高高的坟头,墓前帛钱在燃烧,田仲正跪在母亲墓前号啕痛哭。  公子上前猛然跪下,扶起田仲问道:“母亲大人什么时候病逝的?”  田仲擦干泪水说:“三年前兄弟下山不久,母亲年迈气衰,无疾而终。我已在山上守孝三年,今日与母亲辞别,将下山来寻兄弟,共谋大计,帮助兄弟完成复仇壮举!”  公子说:“眼看又是三年,我已早早将药配好,没有想到母亲已经仙逝……”说到这里,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叩拜完备,他打开被盖卷,将铁椎双手抱起,送到田仲面前说:“这是小弟专门请铁匠为兄打制的铁椎,只有兄长这种力可撼山的壮士,才配操此重器。”  田仲双手接过铁椎,像把玩一件珍品般审视良久。他久久渴望着有一件自己称心如意的利器,终于好梦成真,他激动得大吼了一声:“兄弟闪开!”  只见他抡着大臂,把铁锥挥舞得不见了影子,飞转得水泼不进。突然听得“嘿”的一声怒吼,铁锥“刷”地一声飞了出去,击中一棵大树。在轰然一声巨响之后,只听见“嘎、嘎、嘎、嘎”的一阵断裂的响声之后,大树慢慢倒了下去,发出一声闷响,震得山木抖动,野兽奔窜。  公子惊叹道:“真神力也!”  田仲突然不无担忧地问道:“兄弟知道仓海君的近况吗?”  公子沉默了,眼眶里转动着莹莹泪光。  田仲急了,双手摇晃着公子说:“你快说呀,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公子在沉痛中醒过来,告诉田仲,仓海君因困卧山庄,终于在抑郁中死去,已经一年多了。  田仲怒火中烧,一把拉着公子说:“走,我兄弟俩立即下山去,将那些狗官杀它个人仰马翻、尸横遍野!”  公子告诉他,在他上山之前,正从关中传来一个消息,秦始皇即将出函谷关,开始他的二次东巡。他便急忙赶上山来送药,然后下山西去,寻找行刺的机会。  “如今,老母已经归天,三年守孝期也满了,我愿做兄弟的随从,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现在不行,更待何时?”  二人下得山来,晓行夜住,不敢稍停,迎向东巡的秦王。  正行至阳武地界,就看见驰道上飞马巡逻的兵卒越来越多。他们找了一家旅店住了下来,过了两天就听说,明天秦始皇的銮驾将经过此地。二人计议了一番,天刚黑就睡下了。夜半时分,月黑风高,他俩悄悄起床,不声不响地从旅店后墙翻了出去,沿着杳无人迹的驰道往西行。来到一处地方,他们停了下来在夜色中四下观望。只见这一带地方冈峦起伏,虽无连绵大山,但也便于隐身。特别是有一条蜿蜒小河,穿过驰道向南流去,这样驰道之下便筑有一遭暗拱。再加上驰道都高出地面,苍松夹道,藏身在下面的暗拱中,难于被人发现。  于是,他们商议确定,天亮之后便藏在拱洞中,待到秦始皇路过,便贴身在驰道下边隐秘处,看准銮舆,便将铁锥猛砸过去,不信那秦始皇的銮舆,会比一棵大树更坚不可摧!并且约定,行刺之后便沿着河道逃命,公子向北,田仲向南。  眼见天将拂晓,驰道西边又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他们赶紧躲入拱洞。河道虽已干枯,但仍有涓涓细流,冷浸潮湿,叫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公子凝神屏息,倾听着头顶上驰道的动静。不时听见清脆的马蹄声从头上响过,这些声音清楚的告诉他们,当今天子的御驾,已离这里愈来愈近,一件在青史上将留下记载的大事即将发生。  他清楚地听得见,自己的胸膛那颗心在猛烈地撞击。他反复地叩问自己,当那震古烁今的一刻到来时,自己是山崩于前不变色的英雄,还是如秦舞阳一般色变颤栗的懦夫?如果能令秦始皇丧命,自己敢于振臂一呼,号令天下么?如果事败被擒,枭首示众,自己能坦然无惧,慷慨就义么?  此刻,他的心沉静了下来,像那水波不兴、皓月初升的大海。对于他来说,这是十多载梦寐以求的壮举,成也罢,败也罢,已无懊悔与畏缩的余地,即使是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义无反顾了。  马蹄声越来越密,说明御驾也越来越近了。  “我先出去察看一下。”公子说。  “要格外小心!”田仲叮嘱他。  公子小心地探身出外,洞口正有一丛茂密矮小的树丛,他进树丛隐蔽起来,轻轻拂开枝叶,窥视着驰道上的动静。没有一会儿功夫,只见远处尘埃四起,黄尘中有黑色的旗旗在飘动……  终于把这一刻等到了!此刻他狂跳的心反而平静了下来。  他急忙回到洞内,把这一消息告诉了田仲,田仲提上铁锥,二人又来至杂树丛中隐伏。马蹄声、脚步声正向他们拥来。二人凝神屏息,把心提到嗓子眼,眼睛也不敢眨动一下,直盯着这支浩浩荡荡的御林军。  现在,已经望得见上面禁军的盔甲和戈矛,马蹄、缨络、铁甲、刀剑、旗节……一一在眼前闪过。  这时,马蹄声夹着车轮声,銮舆和副车过来了。  宽大的气魄非凡、装饰豪华的銮舆刚一出现在他们头顶,公子叫了声:“上!”,只见田仲猛然跃起,同时手中的铁推已经“刷”地飞了过去,只听得“哗啦”一声,紧接着又是一声轰鸣,顿时喧声四起!  二人飞一般跳入深深的河沟,一北一南的飞跑而去,很快消失在一片岗峦之间。  久久梦想和等待了十二年的复仇壮举,终于在一瞬间过去了。  这就是发生在公元前218年的博浪沙刺秦始皇。  第五章 亡匿下邳的岁月  穿越血雨腥风,经历大起大落,他面对莽莽青山在静寂中沉思:一个人要怎样才能撼动世界?如果历史不给予他的机遇,他就可能这般在隐姓埋名中终此一生。  大索天下十日,总算过去了。人生就是如此,不论大富大贵,还是大灾大难,终究是过眼云烟。  这是第十一天的黎明,公子在山洞里醒来。总算将这三天熬了过去,从淑子舅父家要来的馍已经吃完,如果秦始皇再下令继续搜索,将如之奈何?  他来到洞口向外窥探,一片乳白色的晨雾在洞外轻纱般飘动,远方的驰道也笼罩在茫茫雾气中。不过他有一个特殊的感觉,今天早晨很静,再也听不见那日日夜夜从驰道上传来的马蹄声,真的静极了。  他开始感到饥肠辘辘,只有闭上眼睛靠着洞壁养神,不知不觉又朦朦胧胧地睡去。不知睡了多久,他又醒了过来,抬头一看,喜出望外,洞外晨雾已经消散,阳光灿烂,清晰地看得见远处的驰道上,不时有商旅行人通过,再也不见兵马巡逻的影子,说明大索天下十日已经不再延期。  总算熬过去了。  他依然平民装束,大难不死,尽管饿得难受,仍精神抖擞地向洞外走去。他要去寻找生死与共的兄长田仲的下落,哪怕走遍海角天涯。  他从此隐姓埋名,化名张良。  中国历史从此增加了一个永不暗淡的富于传奇色彩的名字。  博浪沙秦王遇刺的神奇传说,已在民间不胫而走。尽管秦有偶语者弃市的严刑峻法,但仍然难以禁止这些故事,在民间悄悄地流传。  张良第一次听到田仲悲壮自刎的消息时,他在市上买了祭品,独自来到杳无人迹的荒山野岭,用木板写好一个田仲的牌位,点上香烛,摆上祭品,大礼叩拜,洒洒祭奠,终于忍不住抱着牌位,放声大哭起来。  哭声悲痛,动地感天。哭得愁云蔽日,惨雾弥漫。哭得昏厥了过去,待到他醒过来时,只见大夜弥天,不见星光,悲风怒号,寒气袭人。他一身都冻僵了,双手仍然紧紧抱住田仲的牌位。  荒野传来野狼长长的号叫声。  他猛地坐了起来,决定重返博浪沙,寻访田仲的遗骨。如果找到了,就将他送到乌鹫岭,埋葬在他母亲的墓旁,以了却一桩心愿。  他站起身来,走进深深的夜色中。  一天,在走向搏浪沙的途中,张良又走过铁匠铺前,远远看见老铁匠和他的徒弟,正在叮叮当当地敲打着一块被烧红的铁块。张良把一顶破斗笠拉得低低的,趁他们淬火时冒起一股白烟,将师徒俩吞没时,匆匆走过店铺前。  张良将目光一抬,从薄薄的升腾的水汽中,望见一次如炬的目光向他射来,与他的目光在空中相撞击的一瞬,旋即闪开。  他不敢停留,怕老铁匠认出他就是那位铁锥的订制者。如今普天之下莫不知道,行刺秦始皇的凶器是一只百多斤重的大铁锥。如果认出了他来,岂不败露了么?不过,他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他相信这位哑巴铁匠师傅,决非寻常之人。等风波平息之后,他一定要找个机会,悄悄来寻访他一次。他总觉得他那如炬的目光中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深邃话语。  张良来到阳武县城,找了一家旅店住了下来,然后再寻找机会暗中打探。  他在街上漫步,远远望见一面飘卷的酒旗,便信步来到酒肆中闲坐。要了一壶酒、一盘狗肉,独饮独酌。听见邻坐喝酒的人,都只谈一些日常琐事,谁也不谈及官府,当然更不敢涉及朝廷,似乎在本县地界,从未发生过行刺当今天子的轰动全国的事件。不过他知道,这仅仅是表面,性急不得,还需要慢慢察访,稍有不慎会脑袋落地的。  一天下午,他又独自在酒店喝酒,店里冷冷清清除了他再也没有别人。喝了一阵才见到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提着一个葫芦走了进来。一看便知道他是一个终日常醉不醒的饮者,眯缝着一双醉眼惺忪的眼睛,大眼角上挂着两点黄白色的眼垢,脸颊松弛发红,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只红红的酒糟鼻,鼻涕沾在他灰白的胡须上。  他来到酒保的柜台前,递上他的葫芦,用沙哑的声音大声说道:  “打酒!”  酒保看也不看他一眼,站着一动不动。  “听见了吗?给你老爷打酒!”  “老爷,你已经三次没有付钱了。”  “三次算得了什么?想我祖父在世之时,你想巴结还巴结不上呢!”  “你祖父是谁?小人不认识。”  “说出来吓破你的狗胆,我先祖就是赫赫有名的信陵君魏公子无忌!告诉你,信陵君在世时,门客都有三千,酒用大池来装!”  说着,他从内衣的腰带上,解下一根丝绦,往柜台上一扔:  “你给我仔细瞧瞧,这条丝绦上还绣有‘信陵君’三个字,当年窃符救赵时,就是用的这条丝绦包裹的虎符。让你瞧瞧算给了你的面子,如果你喜欢,就用它来抵酒钱吧!”  酒保不屑一顾地用两根指头的指尖,拈起丝绦来往老者肩上一抛:“收起你的宝贝来吧,放在这里让人恶心,还是回去喝你家用池子装的美酒吧!敝店太小,侍候不了你老爷。”  “混帐东西,尝尝老爷宝剑的厉害!”  他习惯性的往腰间抓了一把,可是抓了个空,但依旧摆出一副握剑的架式,让人哭笑不得。酒保笑道:  “算了吧,老爷,如今民间谁还敢私藏兵器?如果官府知道了你是魏国贵族,还不早把你老迁到京城附近去享清福去了么?”  说到这里,老者的脸色顿时变得灰黄,一反刚才得意忘形、趾高气扬的神态。一下子变得噤若寒蝉,情绪沮丧,转身往外踽踽独去。  “老丈留步,酒保休得无礼!”  张良边说边离坐上前,从老者手中接过葫芦递给酒保:“你将酒灌满,由我一并付钱。”  然后邀老者入席,叫酒保添酒添菜,与老者共饮。  韩、赵、魏虽然三家分晋,毕竟还是有着亲缘关系。更何况如今共亡于秦,大有同仇敌忾的情感。所以张良对这位信陵君的后代,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几杯老酒下肚,话越来越多。  老者滔滔不绝地讲述起当年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对于张良来说,才算真正听到了这个令人回肠荡气的历史故事的最为真实可信的“原版”传说。  二人正喝得酒酣耳热,谈得壮怀激烈,张良看见柜台那边的酒保正在打瞌睡,便凑近老者的耳旁轻声问道:  “世间盛传有人在此地谋刺秦始皇,可真有此事。”  “当然有呀!就在前去不远的博浪沙。”  “刺客捉住没有?”  老者左右顾盼之后,在他耳边说:“听说刺客有两人,一个是女装男扮,跑掉了;另一个铁大汉被抓住了,在秦始皇面前夺剑自刎而亡,真算得上一个盖世英豪!”  “你知道那人葬在何处?”  “嘿,这阳武人谁不知道?秦始皇还厚葬了他,不知是怎么回事?还真有些玄乎!”  “真有此事?”  “我骗你干什么?出城十五里,驰道旁的山岗上有一座新坟,就是那位壮士之墓。”  张良与老人各自将一大碗酒一口气喝干。  当天深夜,张良用一根绳子,从旅舍楼上房间的窗口下到院外,沿着驰道往博浪沙走去,一路上没有遇到一个行人。他猛然想起行刺的那天晚上,他和田仲沿着同一条路走去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来到博浪沙,望见了那条从驰道下穿过的蜿蜒的小河,他在夜色中久久伫立,忘却深夜冷风的吹拂,浑身和两颊火辣辣的,心在怦怦狂跳,痛苦如一条毒蛇缠着他的灵魂。  他好像看见田仲在夜雾中向他走来,一双炯炯大眼如寒星闪烁。他向他说道:“可惜可叹,没有想到我用力太猛,误中了那厮的副车,不然他不早在那大铁锥下粉身碎骨了么?天不让他亡,命不该他绝,你我就无能为力了。只是让我坏了公子大事,未能报公子大恩,九泉之下也难安呀!”  “兄长快别如此讲,弟谋划不周,连累兄长,让兄长不得不自刎身亡,弟将抱愧终身!今夜我决定前来取兄长遗骨,回乌鹫岭安葬,以了却弟的一桩心事!”  “多谢公子!”  他从深深的悲痛中清醒过来,按照老者所指的方向走去。  来到山岗之上,果然有一座新墓。张良十分庄严地大礼叩拜之后,动手将墓刨开,然后打开棺椁,将田仲的遗骸拣来包好。为了不引起怀疑,他仍将泥土重新复上,将墓掩好,才背上遗骨走下山岗。  走近驰道,他突然看见暗夜中火花飞溅,一只火把猛然间熊熊燃起。只见二人一手举着火把,一手提棍棒,在前面挡住了道路。  其中一人朗声大笑:“你还认识我吗?”  张良见他似曾相识。  “实话告诉你吧,前次你和那位黑大汉谋刺当今皇上,就是住的我的旅店。你们半夜悄悄溜走后,第二天就听见博浪沙刺客惊驾。那个黑大汉被抓到后自杀身亡。前两天我又见你小子在一家酒店喝酒,昨日才装出信陵君的后代来打探虚实,弄明白了你小子是来收尸的!你现在还有什么话可说?你不就是始皇帝大索天下十日,要抓的那个十恶不赦的要犯吗?谁叫你撞到了老子手上,也该我发大财了,哈哈哈哈……”  正在这时,一阵风猛然吹来,火把一下子被吹灭了,张良趁此机会掉头便跑,二人在后面穷追不舍。  他拼命奔逃,天黑看不见路,只有不顾命地往前狂奔,即使前面是万丈深渊也顾不得了。边跑边听见后面在喊:“跑快点,别让这小子溜掉了!”  他跑着跑着,一头栽进了一个深坑里,轰的一声,两眼一黑,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在什么地方?他觉得好像是一阵冷雨,浇在他的脸上,冰凉冰凉的,慢慢地他醒了过来。  有一个人抱着他,在使劲摇晃着他,并在他脸上泼凉水,他才猛然间想起了先前被追赶的事来。他明白自己肯定被那位狡猾的旅店老板捉住了,成了他攫取重赏的猎物。只要被他送到官府,肯定要被装在笼子里,用重兵押解到咸阳,斩首示众,暴尸于市,用以警戒那些企图谋反的人。人生一世,命运多舛,没想到秦始皇布下天罗地网,大索天下十日,都奈何他不得,却未能逃脱一位旅店老板的算计!也罢了,壮烈一死,让天下震惊,到九泉之下去与仓海君、田仲兄相聚吧!他不由得大声对旅店老板说:  “快快送我到朝廷领赏吧,我虽被杀,却可以名垂青史,你虽可以获重赏,只能遗臭人间!”  抱着他的那人笑了起来。  “商贾见利忘义,还有什么可笑的?”  那人还在发笑。张良突然感觉到这人的笑声和先前那个笑声,判若两人。他用力挣扎着,吃惊地问道:  “你究竟是谁?要把我怎么样?”  “义士放心,我是专门来救你的。”  “素昧平生,你为什么要来救我?”  “有人见利忘义,但也有人舍身取义。义士大义凛然,必然得道多助。那两个歹徒已被我收拾了,你赶紧离开这里,我是受人之托来救你的,快去吧,天亮之后恐怕又生变故!”  张良挣扎着站了起来,发现背上的遗骨依然还在,他整理好背上的包袱,向这位素不相识、连样子也未曾看清的人深深一拜,告辞而去了。  两天以后,他背着骨骸又走过铁匠铺,他想前去拜见那位哑巴铁匠师傅,但只见店门紧闭,铁匠师徒俩已不知去向。  他第三次上乌鹫岭,将田仲的遗骨安葬在他母亲的墓旁,让母子之墓永远与青山同在,安息在这安宁静谧,无人世纷争的世界里。  他在田仲留给他的这间猎人的木屋住了下来。田仲下山时曾告诉他,他虽然已经有不再回山的打算,但仍然在这间森林木屋里作了充分地储存,以便在危急的时刻有个退避之所。张良决定在这远离尘世的地方住下来,好好想一想这前半辈子的事。一个人,虽不能像孔子那样“一日三省吾身”,至少一辈子总得认真地对自己审视几次,否则浑浑噩噩、庸庸碌碌,何以终此一生?  这里,木屋的四周堆满劈好的木柴,他在石砌的炉膛里生起火来,再从林间飞瀑打来清泉。有了熊熊炉火,有了热气蒸腾的沸水,冰凉的木屋里,立刻有了生气,充满了湿暖的气氛。  张良喝着甘甜的泉水,啃啮着风干的鹿肉、豹肉,在青山飞瀑中,在明月清风下,他自己感到从灵魂到肉体,都经过了一番彻底的漂洗,那些日夜困扰着自己的浮躁与烦忧顿时消减了许多。  独自伫立山头,远望着如黛的青山,他不停地叩问自己:我是个可悲的懦夫吗?我是个知难而退者吗?当然不是。对于一个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君王,我尚且敢在博浪沙向他掷去一个大铁锥,这一声巨响,千百年之后都不会消逝,也真可谓“胆大包天”了!  没有勇,不敢和强者挑战;然而单凭勇,也不能战胜强者。  他望见对面那座耸入云霄的高峰,秦始皇的确也是一座巨峰,堪称千古一帝。人可撼山,但不是如共工怒触不周山那样,真正的“天柱”是用头撞不倒的,单凭血溅五步的胆气是不行的。到头来只不过是在聂政、荆轲、专诸、高渐离等辈之后,多增加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而已。  他不是怕死,而是怕死得太不值。  他的心灵深处越来越强烈地产生了一种饥渴感:谁能教我?  已过“而立”之年,方才悟到这个道理,他感到太迟了,  一日下午,天下着小雨,他出门来取木柴,惊讶地看见一个浑身泥泞的人,拄着一根木杖,背着一个大包袱,走得很慢很慢,许久才掷动一步,吃力地向木屋走来。  鉴于那位“信陵君”后代的教训,张良隐身屋后观察动静。他看见这个人走来离木屋还有几丈远,突然匍匐在地,久久地一动不动,好像死去的样子。  他赶忙上前将他扶起,老人已昏迷不醒。扶进屋里,让他靠在火炉边,暖和了一阵,才醒了过来,再喝了几口热汤,总算缓过气来了。  张良取出自己的干净衣服让他换上,几块干肉下肚,再饮一盅酒,他又恢复了活力。  他慢慢解开那个泥泞的包袱,里面是一捆一捆的竹简。张良拿起一看,正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典藉,不禁喜出望外。有如一个饥渴的饿汉,发现了一桌丰盛的筵席。  “老人家,你把这么多典藉背上山来干什么?要不是被我发现,还可能冻死在这深山野岭,你究竟为的什么?”  “你还不知道吗?秦始皇已经诏今天下,收缴除医书、农书之外的所有书籍,集中起来一把火而焚之!”  张良大为震惊:“竟有这等怪事?!”  老人又喝下一口热汤,喘了口气说:“不仅如此,已经有四百六十多名儒生被秦始皇活埋了!即使不死者,已被抄缴了诸子经典。不少儒生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已经把耗费毕生精力抄写的竹简和木简焚烧了,只求能够苟全性命,这样下去先人的典藉不就毁灭殆尽了吗?”  “那你老先生何不将这些竹简焚烧了事,还冒着性命背上这高山大岭来干什么?”  老人闻言,不禁热泪滂沱,唏嘘而泣,对曰:“真是楚国的屈子大夫说得好,世人皆醉我独醒!孟子教人要优以天下,乐以天下。天地不能无日月之光,人世若无先哲贤人的经典,岂不着漫漫长夜吗?人不都如狼奔豕突一般,无仁无义,无礼无智吗?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人不都成了聋哑痴呆,成了行尸走肉,活着还有什么价值?即使我为保存这些先贤典藉丧生,却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智慧和光明,这就像庄子所说的,火把的燃烧是有穷尽的,火种却传续下去,永不熄灭,难道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这一番饱含血泪的肺腑之言,对于张良来说,真有如发瞆震聋,豁然开朗。他顿时觉得,眼前的这位老人真是一位令人仰止的圣者呀!真有如漫漫长夜之中,望见了东方天际升起一颗耀眼的启明星。  张良肃然起身,向老人深深一拜道:“张良今生今世能与老先生相逢,真是一大幸运。如果先生不弃,趁在山上避难之日,能否与我讲授这些典藉,以启发愚钝,我将铭记终生!”  老人万分兴奋,激动地说:“蒙你救命之恩,理所应当报答。再说,我不但将圣贤的典藉保存下来,而且还传诸其人,这难道不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吗?真是‘孺子可教’呀!”  从第二天开始,老儒生和张良就在一块平坦的磐石上席地而坐,一个高坛讲经,一个洗耳恭听。一卷一卷的竹简,打开来又卷拢,月亮圆了三次又缺了三次,不知不觉就过了三个月。  一天,天气晴好,金色的阳光映照得千山万壑格外的辉煌。老儒生端坐在磐石上侃侃而谈,语调铿锵,声音洪亮,在山间激起阵阵回音: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孟子又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也……’”  这抑扬顿挫的声调中,张良正听得回肠荡气,突然看见老先生慢慢地低下头来,脸上出现了痛苦的表情,然后缓缓地向后倒了下去。  张良赶紧上去抱住他:“先生、先生!你怎么啦?先生……”  老儒生睁开双眼,用微弱的声音吃力地说:“我……心如刀绞……但我死而无憾……只可惜……我这里……还缺少……兵……书……”  说完老儒生停止了呼吸。  张良悲痛地仰天叹息:“苍天,你为何总将我所敬所爱的人一个个夺去?何其不公呵!你是要让我孤零零地活在人世间,经历痛苦的煎熬吗?我的命运为什么如此多舛?告诉我,苍天!”  乌云蔽日,苍山如墨。  张良大声吟诵着老先生教授他的庄子的话:“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先生,魂兮归来!”  热泪淋湿了他胸前衣襟。  他掩埋了先生遗体之后,又在这间孤独的木屋里读了两个月的书,下山来到下邳郊外,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住了下来。  待他把一切安顿好之后,又悄悄上山把那些竹简背下山来,藏在一个令人难以发现的山洞里。然后,一卷一卷地取回来,闭门攻读,打发寂寞的流亡时日。  当他读到孔子的“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时,胸中忧愤难平。岁月就像流水一般,日日夜夜在身旁流逝,永不回复。  我难道就如此这般在蛰伏的流亡生涯中终此一生?  天空,何时响起震天的惊雷?!  第六章 屺上,拂晓奇遇  这是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苏武曾专门为此撰写了一篇《留侯论》,他是如此解读这个千古之谜的:“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愤而就大谋。”  晚霞如火,金色的霞光染得河水泛着多彩的光斑,在缓缓流动的河面上跳荡。  张良沿着下邳城郊外的一条小河漫步,他边走边饶有趣味地观看着那淙淙流淌的河水,在一块块石头上激起的浪花。一条河水,从山涧小溪到流入东海的滔滔大江,要遭遇多少撞击?然而每一次撞击,又会绽放出一朵决不重复的美丽的花朵。  这时他听见前边隐隐传来一个男人沙哑而苍凉的歌声。他寻声走去,歌声变得越来越清晰了: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  前面有一座石拱桥,在桥栏上坐着一个蓬发垢面的老人,满头乱蓬蓬的白发,满脸乱蓬蓬的胡须。把一张醉得通红的脸,映衬得格外的醒目。再加上一束金灿灿的夕阳,正投射到他的脸上,显得特别神奇夺目。  他仰望着一张脸,眯着双眼忘情地高声唱着,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上,悬在河上随着歌声的节奏摇晃。唱着唱着,脚上的一只破鞋,一下子掉入河中。他微微睁开双眼,瞥见了正走上桥头的张良。  “喂,年轻人,下去把那只鞋与我拾起来!”  张良在一瞬间愣住了,心中涌起了极大的反感。这个醉汉,竟然傲慢无礼到要别人下河去给他拾鞋!他感到一种人格的侮辱,本想上前将他揍个半死,让他从酒醉中清醒过来。但他立刻转念一想,算了,何必与一个醉汉计较,他不屑一顾地擦身而过,抬头回望西天的云彩。  老头子对他这些举动,连看也不看一眼,仍然用令人难以容忍的口气大声喊道:“喂,年轻人,你没有听见吗?叫你把鞋给我拾起来!”  张良猛地转过身来,一动不动地站着,脸上青一阵紫一阵。要说他是一个无知的老叟吧,听他唱的“沧浪之水”,却又是那般意味深长,令人久久难忘。可为什么又如此愚顽颟顸,使人憎恶?看在他吟唱出了那么一首美好动人的歌,再加上他又是那么一把年纪了,帮他一回也无妨,何必生这种人的气?平时不是经常告诫自己,要吃得亏,受得气,能屈能伸吗?怎么遇到一点小事,就不能克制自己呢?  他默默地下到河底,拾起那只又脏又破的鞋,来到老叟面前,伸手递给他,心想这下总该满意了吧?  没想到这糟老头连手也懒得伸一下,用下巴向那只光脚点了一点,竟然说:  “把它给我穿上呀!”  得寸进尺,这老叟也真太过份了。  张良提着那只破鞋,扔也不是,穿也不是,世上还真难遇上这般刁钻古怪、毫无自知之明的人。穿就穿,看你又还能再说些什么?  他突然想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心里也就平静多了。  他一声不响地蹲下去,把那只鞋给老叟穿上。  这怪老头连一个谢字也没有,站起身来伸了一个懒腰,然后仰天大笑而去。当他的身影消失在丛林以后,远远地又传来沙哑而苍凉的歌声: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  歌声渐渐的微弱下去,在黄昏的原野上如泣如诉。  夕阳的余晖已经熄灭,暮霭在大地升起。苍茫的暮色中,张良独立桥头,他的胸中充满着一种奇异的感觉,他觉得这个怪异的老叟,绝非凡俗之人。他那沉雄的歌声,犀利的目光和奇特的笑声告诉他,人世间最神秘的东西就是人,人也决非一眼可以看透,一句话可以说清的,切莫因为自己的无知与傲慢而与一个真正称得上人的人失之交臂。  他庆幸自己克制了鲁莽。  正在这时,有一个声音从他身后传来,响在他的耳边:“孺子可教也!你五日之后天明之前再来这里,我有话对你说。”  张良猛然回过头来,只见丛林边的斜坡上立着一个人影,正是那位老叟,说完又转身消失在夜色之中。  这时,暮色苍茫,大地沉寂。  他怀揣着一种难以抑制的神秘而兴奋的诱惑,五天后的清晨,他将会带来什么?他作出了好多好多的猜测,但都觉得不太可能。  他彻夜难眠。  会不会又是一个“信陵君的子孙?”难道说官府发现了他的什么可疑的行踪,派人试探他来了?不能不防!  五天之后,天色微明,他急匆匆地赶到桥边。黎明前十分沉静,只听得见河水流淌的哗哗喧响。  他又听见了老叟的笑声,像乌鸦的鸣叫。他来到他的面前:  “小子,你还认识我吗?哈哈……”  旅店老板?!那夜在荒野里他竟然没有死?  突然,丛林里一片通明,火光映天,密密麻麻的士兵剑拔弩张,向他逼进……  他急忙转身跳进河中,没想到那浅浅的河底,突然变成了悬崖,深深的无底的悬崖,他坠落着、坠落着,天旋地转……  他惊醒过来,一脸的冷汗。  窗口已经发白。糟了!他翻身下床,披衣往外奔跑。  曙光初露,田野笼罩着乳白色的晨雾。他一口气跑到河边,远远就看见老叟已端然坐在桥栏上,他不好意思地垂手恭敬地立在老人身旁。  老人颇有些愤慨:“年轻人岂可言而无信!我老叟竟然还比你先到,像话么?”  张良满脸通红,嗫嚅地说:“惭愧得很。为着与老先生相见,我激动得一夜不曾合眼。谁知天快亮时又一下子睡着了……”  “别说了,回去吧,再等五日,早点来!”  老人起身,拂袖而去。  五天前的老叟与今天的老叟简直判若两人,一个是落拓不羁、玩世不恭,一个是庄重严肃、深沉难测。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又过去五日,这天晚上他早早入睡,猜测也是徒劳,干脆好好睡他一觉,明日早点去看个究竟。第二天天不见亮,他就起床向河边走去。大地还是黑沉沉的,他摸黑到了桥边,心想今天再没有什么借口了吧?  张良从拱桥的这头,踏着一级一级的台阶,刚登上桥面的最高处,一眼就望见那边的桥头有一个黑黢黢的人影坐在桥栏边,还没有等他开口,就听见一个声音严厉地问道:  “又来迟了吧?今天又作何解释呢?”  张良一时语塞,不知说什么好,只好说:“今天我天不见亮就赶到这里,没想到仍然迟到了……”  老叟一点也不谅解他:“一个人连赴约都赶不到,还能干什么大事呢?两次失约,还能让别人信任你吗?看来你我没有这个缘份,你还是请回吧,明天就不必来了,我不想和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交往。”  说完,起身离去。  “老先生息怒。晚生决非有意怠慢先生,听到先生相召,有所赐教,我激动得彻夜难眠。想我一生颠沛顿挫,饱经磨难,虽立志治国平天下,但早过而立之年,至今一事无成。望先生之赐教,如大旱之望云霓。晚生决非浅薄浪荡的纨绔子弟,望先生再给一次机会,先生教诲之恩,我当铭刻在心,终生不忘。”  这一番情辞恳切的话语,终于将老人感动,他回过身来只说了一句话:“事不过三,再过五日后来。”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又到了第五天晚上,他决定不上床睡觉,点上一只蜡烛,取出一卷木简来一直读到半夜。然后熄灯掩门来到桥上,他抬头一望,四野夜色深沉,满天星斗阑干。  他端坐在桥栏边,听见河水在日夜不停地哗哗流淌,阵阵晚风吹来寒气逼人,不免感到浑身瑟索。  他在等待着,像在等待一个决定命运的神示一般。静夜中,他听得见自己怦然心跳,老人带给他的将是什么?  他浑身都快冻僵了,只要还有一口气,无论如何都要挺住,看他今天还能再说什么?  时间好象凝固了,他也好象凝固了,只有河水没有停息,风没有停息。  他凝视着夜空,今夜星光璀璨,繁星闪烁,像一局浩大的棋盘,布满了千万颗棋子。这是谁摆下的棋局?是两只什么样的手在操纵着棋子?千百年来这一盘厮杀的棋局谁胜谁负,何时终结?  一颗流星划过夜空,坠毁在茫茫天宇。  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实在太渺小了。还不如一颗流星可以在一瞬间划亮夜空。  不,在博浪沙难道不是一颗闪亮的流星?但也仅仅是一颗流星而已!  人的生命,要像夜空中一颗光芒四射的星座,谈何容易!呵,流星如雨……  历史就是人杰的星空么?  满天繁星渐渐消隐,东方终于升起了一颗明亮的启明星。  他凝视着丛林边那条小路的尽头,等待着老叟的出现,他的眼睛不敢眨动一下。但是眼睛都望得酸涩了,还不见他的影子。  第一次他到来的时刻过去了,第二次他到来的时刻也过去了,丛林后的天空已经泛起蛋青的亮色。  他是不是又被这老头愚弄了?人间有多少虚假与欺诈都笼罩着一层庄严神圣的光环。  一股热血刷地冲上了头脑,他想站立起来,但双脚不听使唤,往前打了一个趔趄。突然他觉得腋下有一只强有力的手扶了他一把,他才没有跌倒。  “哈哈哈哈,等得不耐烦了吧?请随我来!”  张良跟着老叟穿过丛林,爬上了这里最高的一座山峰上,在悬崖边的一块石头边坐了下来。  这时,一轮红日正从斑斓的朝霞间磅礴而出,光焰万丈。  老叟捋了捋被晨风吹得飘动的胡须,开始说话,声如洪钟:  “天下凡能成就大事的人,历尽艰险,坎坷顿挫,没有不九死一生。因此,只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方能排除千难万险。心粗气浮,一触即溃之人,不堪与谋。能忍方才韧,逞一时之勇,凭莽撞之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力只能取一时斗勇之胜,智方可胜不可一世之敌。能通晓古今,胸藏韬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才算得上真正的大智大勇,才算得上真正的人杰。”  说完他起身从身后抱起一块大石头,从下边取出一卷木简递给张良说:“你可以将这卷书拿回去潜心攻读,好生领悟,它将使你受用终生。一旦天下有变,你可以为帝者师,运筹决胜。”  张良双膝跪在老叟面前,双手接过木简说:“承蒙先生教诲,晚生将铭记在心,感恩不尽。我与先生素昧平生,请教先生尊姓大名,为何要如此苦心地教诲于我,这是晚辈百思不得其解的,望先生明示。”  老叟坦然地答道:“只要你觉得我说的每一句话,是对你真正的理解,如春风之于草木,如甘霖之于枯禾,又何必叩问姓氏。人的名字可以朝夕更替,但一个人的人格和志向却是难以改变的。你用的也并非你的真实姓名,我也早将我的姓名遗忘。你如果将来功成名就想要见我,十三年之后,那时你将辅佐一位王者经过济北谷城山下,如果你在那里见到一块黄石,那便是我。”  说完起身飘然而去。  顷刻,远远的山谷间,又荡起他沙哑而苍凉的歌声: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  张良独自坐在山头发呆,那歌声在他胸中荡起了一种难以述说的异样而又神秘的感觉。  这位“黄石”老人究竟是谁呢?  突然,老人那眯缝着的眼中那如炬的闪射的目光,在他心中撞出了火花!  铁匠铺前那位脑袋剃得光光,下巴上也没有长一根胡须的那位哑巴老铁匠,那隔着淬火水蒸气投向他的,不也是这如闪电般一击的炯炯目光吗?  难道会是他?!  他的心急促地跳了起来。  张良飞也似的跑回家里,闭上了门,洗净手后焚上一炷香,在如篆的袅袅青烟中,毕恭毕敬地打开木简,这是用小篆书写的三卷《太公兵法》。他认真地读着这位周文王的杰出军师——太公姜子牙的用兵之道,真如从厚重的阴云中,射出了一束明丽而眩目的阳光,令他激动得有些眩晕。  他渴慕已久的兵书,终于像一块价值连城的瑰宝,捧在了他的手上!  ……  他也是一个失落了姓名二十多年的流亡者。  大约二十多年前,正是秦王赢政继位后的第八年,他已年逾弱冠,精明强悍。当时也正是吕不韦权倾朝野的时候,他即为先帝压襄王的心腹股肱大臣,又辅佐幼帝有功。先秦以来.盛行养士之风。寄居于朝廷权贵府中的士人,最多的达数千人。他们当中都是有一技之长的社会上的三教九流,其中相当大一部分人是有学问的知识分子,也就是有思想有头脑的读书人士——这种养士制度,虽然首先是出于军事角逐和权力斗争的需要,但是在客观上为一大批知识分子,提供了安定的生活环境和物质保障。有利于思想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  就拿吕不韦来说吧,他传奇般的经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毫不掩饰地留下了玩弄权术的令人恶心的卑劣记载。但是他也干了一件大好事,这就是他利用自己的人才库和思想库——即他所养的众多有学问的门客,由他领衔主编了一部在当时称得上百科全书式的着作《吕氏春秋》。由于他身为国相,又养了那么一大批士人在那里编书,真有如当今的“研究所”或“社科院”之类的机构。  吕相国要求众门客,各纪所闻,综合百家九流,畅论天地古今。在开初分门别类之时,就拟定了包括教学、音乐、堂阴阳之学、清净养生之术、兵权谋势、农桑树艺等等无所不包,内容庞杂。该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颇成体系。而且书成之时,曾公布于咸阳市门,悬千金在上边,请各位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赏千金,说明文章经得起推敲。  故事发生在《吕氏春秋》即将成书的时候。  在吕不韦相府如云的门客中,有一位已进不惑之年的韩国人方衍,他是一位专门研究兵法的学者。年轻时曾行遍天下,观察过许多险关要隘等兵家必争之地,广为搜集过古代的兵书并加以校刊注释。因此,吕不韦要方衍负责主持撰写有关兵权谋势的文稿。据说《吕氏春秋》中的《论威》、《决胜》诸篇,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然而对于方衍来说,他最为珍贵藏而不露的,还是他在民间获得的秘藏本《太公兵法》,这位古代战略家的韬略智慧,闪射出惊人的才智,令人发瞆震聋。  他本想借整理这本书的难得机遇,将《太公兵法》收入其中,以免得它因年代久远在流传中湮没了。  该不该将这一秘宝公诸于众?在作了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又犹豫了。  在吕不韦相府当门客的这些年,他在暗中听到不少这位秦国宰相的传说。他深深了解和惊叹,这位阳翟巨商,不仅在买卖上善于囤积居奇,而且在权术上手眼通天,玩弄秦国几代君王于股掌之上,瞒天过海,得心应手;偷梁换柱,不露痕迹。  这个吕不韦首先是看准了秦孝文王入质于赵国的儿子异人奇货可居,便与异人结为知己。然后一方面派人入秦用巨金取悦于还身为太子的孝文王柱的那位未有子嗣的妃子华阳夫人,让她答应立夏姬所生的异人为太子。另一方面,又把已经怀有吕不韦儿子的爱妾赵姬送与异人为妃。后来秦赵失和之后,他又精心策划让异人脱险归国,然后又将赵姬送到秦国与异人团聚。他的每一步都十分顺利,而且事情总是向着对他有利的方向发展。  昭襄王病殁,孝文王继位,立楚(即异人)为太子。没想到孝文王才当了三天皇帝就死了,太子楚继位,立赵姬生的那个儿子政为太子,这就是后来的秦始皇。经过这一番颠鸾倒凤的周折,日不韦这桩有远见的策划周密的买卖,终于盈得了大利。于是,他由商贾一跃而为秦的相国,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  吕不韦始终难离商人本性,这桩获得大暴利的买卖成功之后,他并未曾知足收手,相反倒激起了他疯狂的野心。这时秦王政已经继位,而吕不韦尚无丝毫收敛,旧情复发,经常进宫与寡居的皇太后厮混。听说前不久,还弄了个阳物坚挺的嫪毐进宫冒充太监,其实又并未曾阉割,去满足太后如火的情欲……  鉴于这些情势,方衍下决心不将《太公兵法》奉献出去。  有一天,吕不韦召见他,对他说道:“我读了先生撰写的论兵战的文章,十分精彩。听说先生还搜集有古代兵书,不知道是否可以借来一阅?”  方衍闻言大为震惊,他为什么知道自己藏有兵书?为了弄清虚实,他马上装出一付乐于从命毫不在乎的样子,高兴地说:“是的,一年以前,我从民间收得《太公兵法》残卷,仅是一些片断,无法通读。最近我又打听到渭水河边有一隐居民间的渔父,藏有一部完整的《太公兵法》。若相国急于要先睹为快,可准假三月,让我前去查访。如果访得,定然整理一部完善的《太公兵法》奉献于相国面前。那时,相国将辅佐秦王荡平六国,统一天下,功垂万古。”  方衍一席话正中下怀,吕不韦乐不可支,得意忘形,立刻命重金赏赐。  方衍回绝说:“相国且慢,等到我查访到这位隐士再来取赏金也不迟。”  吕不韦更觉得方衍是个可以信赖的人,托付再三,才让他去了。  方衍退下来想,一定是门客中的哪一位,趁他不在时,偷偷翻看了他的藏书,然后跑到吕不韦那里告了密,想邀功请赏。  于是,他在深夜关好门窗,遮严灯光,用木简书写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只言片语,包好放在原处。第二天,又悄悄将《太子兵法》转移出馆外,暗暗藏于一位开酒肆的友人家中。办好这一切之后,他仍然若无其事的与众门客交往,相邀畅饮。逢人便道吕相国命他搜集整理《太公兵法》一事,他也扬言能了却平生这一大心愿,死而无憾。  后来,他不知什么时候失踪了,门客们还以为他去完成相国的使命去了,等待他从渭水之滨捧回一部完整的《太公兵法》。  三月过后,方衍仍不见回来,门客们也习以为常,没有谁去过问。  只是半年之后,一天吕不韦突然想起,那位到渭水边寻访《太公兵法》的方衍怎么迟迟不来复命?派人追问,哪里也不见他的踪影。搜查他的住处,只查到一包断简残编,才知道自已被他唬弄了。一时间咸阳和秦国疆土之内,到处张贴着画影捉拿方衍的告示。当百姓们围在告示前,围观着这个浓眉、浓须的钦犯的画像时,他却早已出函谷关来到韩国隐居山林,如飞鸟投林,鱼入大海,一去无踪影。  据说后来,秦王政得知此事后,也急于得到这本《太公兵法》。他深知,得到这卷兵书,犹如得到一位辅佐周公的姜子牙。秦王统一六国在即,他是何等渴望《太公兵法》,先后派了多少人去查访,都依旧音信杳无。  方衍隐居十多年之后,眼看双鬓已增添了白发。他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要将这卷兵书有个交待,而且要传授给一位真正可以信赖,而又真正可以干一番大事业的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能传授兵书给他的人,就是一定能替他报仇的人,就一定是敢面对秦始皇奋然而起的人,可是要找到这样一个人真有如海底捞针,是何等之难啊!他想,这样的人也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他在苦苦的寻求。如果到临终的一刻,都还不能遇到这样一个人,他就决心把这部凝聚着自己毕生心血,与自己生死相伴的兵书,付之一炬!  于是,他剃掉了满头的须发,顿时换了一副模样。他和他的徒弟在大道边开了一座铁匠铺,从此,他装成了一个哑巴,只用他那目光如闪电的双眼,在扰攘天下每天匆匆过往的芸芸从生中,寻找着,寻找着……  一天,他终于等来了一个气宇不凡的富商,此人要订制一把百多斤重的铁锥,花多少钱也在所不惜,而且还要求替他保守秘密,他究竟想要干什么?在他绝望的心田,突然冒出了希望的嫩芽!  铁锥被神秘地取走之后,没等多久,博浪沙就传来惊天动地的一击。那飞向秦始皇銮舆的大铁锥,不正是他亲手打制的吗?他的心在狂喜中怦怦跳起来!就是他,就是他!这就是自己梦寐以求、苦苦等待了二十多载的可以接受兵书的人!  后来听说,刺客逃跑了,而且相貌还像一个女子,那不是他是谁?老天保佑,他还居然能死里逃生,大难不死,决非凡俗之辈!然后是秦始皇大索天下十日,每天巡逻的马队飞驰而过,掘地三尺,但并没听说刺客被捉住了,可见他逃脱了,真是一个胆略超凡的大勇者,如果再熟读兵书,他不是智勇双全了吗?  从此,他经常是铁锤敲打着白炽的铁块,两眼却望着路上的行人。一块铁打去打来,不知道打的什么,也不知道打成了什么样子,他在寻觅那位他过目难忘的人,他相信总有一天,他能在店铺门前来来往往的行人中,发现那位订制铁锥的年轻人。  一天,他正把一块打成的铁件放进水里淬火,一股白色的水蒸气升腾起来。就在这时,他透过水气,看见一个头戴破烂斗笠的人走过。当他们的目光如火花般相碰的一瞬间,那人立刻将斗笠拉下来,把脸遮得严严实实的快步走了过去。  “就是他!快关门!”  从此,人们再也不知道哑巴铁匠师傅和他的徒弟哪里去了?  第七章 亡命知己  两个亡命徒在亡命途中结成亡命知己,但历史又安排他们分属敌对的营垒,而且在今后的岁月中,又始终阴差阳错地巧遇。人生是一本充满巧合的书。  在这流亡隐居的漫长日子里,张良每日闭门攻读《太公兵法》和先秦典藉。对他来说,有一种强烈的相遇恨晚的感觉,他是那般如饥似渴地贪婪地读着、读着。  黄昏出门散步时,他总是不由自主地沿河边,来到这座石拱桥边。这座石拱桥成了他心中的一块圣地,成了警示他愤发图强的标志,更是他凭吊那位连姓名也不愿留下的令人尊敬的隐者的纪念碑。  他只要立在桥头,就浑身血沸不止,好像在领受一件重大的使命。不容他懒散、怠惰,不容他畏缩、颓丧。老人那如炬的目光,始终像火一般烧灼着他的心,产生着阵阵隐痛。  在苍茫的暮色中久久伫立之后,他又往回走去。  忽然,在黄昏的静寂中,他听见密密的树丛中有咽咽啜泣声。他轻轻走了过去,隐在一棵树后,凝神屏息地倾听:  “听妈的话,你快逃吧,你还年轻,只要你能脱身,妈就死而无憾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3
正序
倒序
谋圣张良
谋圣张良-2
谋圣张良-3
谋圣张良-4
谋圣张良-5
谋圣张良-6
谋圣张良-7
谋圣张良-8
谋圣张良-9
谋圣张良-10
谋圣张良-11
谋圣张良-12
谋圣张良-13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谋圣张良
谋圣张良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