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传-9

而且更关键的是,这个时候主战派的张浚——三点水那文官的张浚——当时做宰相,和主和派的秦桧两个人出奇一致地站在了一条战线上,反对岳飞合并刘家军。你说主战派和主和派为什么能站在一条战线呢?俩人也没商量,这事就得这么干。俩人的相同点都是文官。甭管是主和还是主战的,全是文官。所以,他们俩是绝不能看到武将的势力做大。因此,这两个人就合在一块儿了。合在一块之后这两个人就跟皇帝讲:请陛下收回成命,这事不能这么干。绝不能让岳飞合并刘家军。他合并了刘家军之后,他势力就太大了。你想全国七分之四的军队给他,岳家军。万一他哪天——这话我不往下说了,你琢磨。皇上越琢磨越对啊,说得有道理啊。所以这事就拖下来了。这一拖,岳飞就着急啊。因为君无戏言,你答应把这支部队给我。你现在黑不提白不提,没下文了。所以岳飞就索性——既然这样的话,给皇帝写折子说不明白,我面君得了。我见了皇上我跟皇上当面说,我有什么话我跟皇上当面说。于是岳飞就来见皇上。岳飞见皇上就跟皇上说了,说:“您赶紧把淮西军拨划给我,我保证尽快恢复中原故地。”皇上就不阴不阳地问:“你这尽快是多长时间啊?”岳飞说:“三年。你只要把刘家军给我,统一由我指挥,我保证三年收复失地。”皇帝说:“你真的保证三年恢复中原?如果到时候三年不能恢复中原,你何以自处?”岳飞一听这话愣在当场。皇帝看到岳飞跟那儿沉吟,岳飞答不上来,在那儿沉吟。于是皇帝就冷冷地说了一句话,说:“这个刘光世的部队驻守淮西,淮西是临安的屏障,行在的屏障。如果我把这支部队都拨给你,你把这支部队调走”,因为岳飞是坐镇鄂州,就是今天的武昌那个地方,“你把部队西调,调走了,北上去收复中原。你中原又没有收复,这个时候金军南下,朝廷又没有屏障,那我不是完了吗?”所以皇帝把这话说出来,等于就是明确地拒绝了岳飞。-------------百家讲坛分割线------------【旁白】岳飞毫无宫廷争斗的经验,勇猛过人却谋略不足。他只是想着得到刘家军就可以壮大队伍一举恢复中原,迎回二圣,平定战乱,却不知宋高宗只想保住自己的皇位,绝无迎回二圣之心。所以岳飞越下保证,宋高宗就越不会把刘家军交给他。那么此时的岳飞采取了什么行动呢?-------------百家讲坛分割线------------这个时候的岳飞就很不理智了。如果岳飞这个时候明智的话应该是下去妥为谋划,或者说这个事你看出来皇上不想这么干。不想这么干你就别再提了,要不你就妥为谋划,你把详细的比如你的作战计划或者你的打算这些东西你给皇上送去,这事不就解决了吗?岳飞干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你不把淮西军交给我是吧,你说话不算数是吧,我不干了。岳飞辞职,不干了。我母亲去世,在过去的话应该守孝三年,我给我母亲守孝去。岳飞第二天就摞挑子了,上庐山了,不干了。这一下皇上傻了眼了。因为确实这些个大将里面是岳飞最能打仗,而现在跟金国又没有和议,金军随时有可能南下,岳飞是朝廷倚为柱石的一个人。他说不干就不干了。(高宗)皇帝这个时候的心情,我们其实都能体谅得到,你等于跟皇帝摊牌了,你要挟天子啊,跟皇帝已经摊牌了。皇上怎么办?不用你,不可能,你最能打仗,而且你确实是忠心为国,不管你为的哪个皇帝,你要迎回钦宗,甭管这个,你确实是忠心为国。用你,皇上面子往哪儿搁?所以,这个时候我想皇帝在心里对岳飞的恨应该已经达到期了极点,但是皇上又没法发作,这个恨又发泄不出来。那么可想而知,后来岳飞的下场为什么那么惨,他为什么那么惨?在这个地方埋下了,可以说是一个临界点了。皇上没辙了。怎么办呢?皇上不便出面,皇上没法去请岳飞,不便出面。不便出面怎么办?皇上让宰执给岳飞下了一道手令,那意思您赶紧回来。岳飞说,不行,我得给我母亲守孝。岳飞这个时候有点太楞了,皇上给你个台阶,皇上不能亲自跟你道歉,让宰执一级的大臣给你道了歉,下个手札,您就赶紧就坡下驴,有台阶赶紧下来。结果岳飞告诉,不干。最后没办法了就派了岳飞手下的一个参谋和他的一个部将到庐山上去请岳飞,已经做到这一步了。这个参谋和这个部将还都是岳飞的人,不是皇帝派来的人,但是他们是奉了中书省,奉了命令去请岳飞。结果岳飞居然怎么着呢?居然不见。你们俩虽然是我的部下,你们俩干吗来了,奉上头的命令来请我是吧,我不见。皇上说话不算数我生气,我不见。七天,这俩人见不着岳飞的面。后来岳飞手下这个参谋就很着急,我见不着岳宣抚的面我没法回去交差啊。于是,他就实在不行的话我就往里闯。闯了之后见到了岳飞,见到岳飞之后,这个人就义正辞严地跟岳飞讲,说什么呢?说:你这样坚决不服从朝廷的命令,你有什么资本啊?你有何倚仗啊?朝廷怪罪下来的话,你这是给自个儿招祸。你这个人怎么思想这么糊涂,这个道理你想不明白吗?你原来不过是一个农夫,皇帝不嫌你出身微贱 ——岳飞自己上表也说了——不到十年就把你升到太尉一级的高官,你这样做的话对得起皇上吗?你对得起朝廷吗?而且你一腔壮志,你也没法施展。你不要收复中原,迎回二圣吗?你跟庐山上待着你什么时候能迎回二圣啊?所以,你这个事你得好好考虑考虑。再者说了,我们俩追随你多年,现在我们奉上意来请你下山,你坚决不肯,我们哥俩怎么办?我们怎么回去复命?皇上是不敢杀你,我们俩的脑袋现在可是寄存在那儿,随时有丢的可能啊。岳宣抚啊,你好好想想吧。你再思再想,别意气用事了。岳飞一想,说得对。这俩人说得对,我再怎么着我跟朝廷赌气是不应该的,我作为臣子,“君忧臣辱,君辱臣死”,我不能跟皇帝怄气。特别是我不能对不起这哥俩儿,人家上山来请我下山,我不去,他俩交不了差。于是,岳飞就跟着这俩下了山了。下了山之后,给皇帝写了一道奏折,请罪。您看我不懂事,您大人大量,您别跟我一般见识。给皇帝写了一封奏折。皇帝就把岳飞召来了,我没生你的气。——我估计这几句话皇上是咬着牙说的,那声音可能从牙缝里出来——我没生你的气,但是你这么做很不应该。而且呢,我希望没有下次了。太祖皇帝曾经有遗训:“犯吾法者,惟有剑耳。 ”你要是犯法,我这儿可有尚方剑,“犯吾法者,惟有剑耳”,你可以试试。岳飞这个时候后脊梁发凉,岳飞知道,这祸自个儿闯大了,皇上都能把这话说出来,这就以死来威胁岳飞,“犯吾法者,惟有剑耳”。皇上说这话的时候肯定是已经动了杀机,但是现在时候未到,我还用得着你,你好好掂量掂量,咱没第二回了。凡是皇帝动用宝剑对付臣下的时候,他绝不会手软,该出手时就出手。所以,现在就是这时候还没到,你好好想想。岳飞唯唯而退。然后,回去之后岳飞就整军精武(整顿军务),准备到前线报国立功,把皇帝对他恶劣的印象给清除一些。皇上当时表现得也很大度,说:“恢复之事,朕未尝一日敢忘于心。”所以,你去给我好好打仗,你收复中原故土,我还是会很看重你的。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君臣关系已经分裂了。然后,这件事过去了,皇帝已经对岳飞抛出了这种狠话——“犯吾法者,惟有剑耳”,换在谁,以后这错可不能再犯了。结果当年的8月,岳飞捅了一个比上次还大的娄子。-------------百家讲坛分割线------------【旁白】岳飞秉性耿直,意气用事,恃才傲物,不知轻重,他觉得宋高宗身为皇帝言而无信,竟和皇帝赌起气来,却不知官场暗流涌动,伴君如伴虎的道理。那么忠直的岳飞后来又因为什么事情触怒了皇帝使宋高宗动了杀机呢?-------------百家讲坛分割线------------岳飞面君去见驾,皇上又召见他。面君的时候,他跟他的参谋官,他参谋官叫薛弼,就跟这个人讲,说:这次见皇上我要启奏一件大事。俩人这个时候已经要进宫了,俩人往宫里走的时候,他跟薛弼说:“我这次见皇上,我要启奏一件大事。”薛弼说:“明公要启奏什么事啊?你的这个文稿什么奏折应该是我给你代笔啊,哪有你大帅戎马倥偬自个儿写折子,我给您代笔。您要启奏什么事,你怎么没跟我说啊?”岳飞说:“我要建议皇上立储。”这薛弼一听就吓晕过去了,这事儿不应该是统军大将说的事吧。因为谁都知道皇帝没有生育能力啊,这个咱不说作为皇家的尊严,赵构他三十多岁正值壮年,作为一个男子的尊严你把这事提出来,你不是恶心皇上吗?大庭广众之下。而且皇帝也知道自己可能是也不会再有后代,所以他收了两个养子。这两个养子是太祖皇帝的后代,因为赵构本人是太宗的后代,太祖皇帝死了之后传位给太宗,所以太祖这一支凋零。太宗子孙靖康之变基本上给一网打尽,连锅端到金国去了,所以他只能找远支的皇族做养子。他收了两个太祖的后人做养子。岳飞就说:“我到时候就跟皇帝说立建国公为太子。”薛弼就说:“千万不可。”岳飞说:“没关系,你甭管。这事儿我说定了,没问题。君臣一体,上下同心,我提这是为皇上好啊。皇上肯定应该感激我才对。”于是,岳飞就进了殿,跟皇帝该说的事儿说完,就把自己的奏折掏出来,就开始念:“我建议皇帝立建国公为太子。”在岳飞念这道折子的时候,一阵冷风袭来,把岳飞的折子吹落在地,岳飞浑身颤抖。一阵冷风袭来,这阵冷风很可能是岳飞感到(高宗)皇帝身上的杀气。高宗皇帝当时听了岳飞的建议之后,说句实在的,可能一只眼睛能喷出火来,一只眼睛能喷出冰来。高宗皇帝能气到这种程度,但是又拿他没辙。因为高宗皇帝没法跟他公开撕破脸。所以高宗皇帝说什么呢?说:“这种事不是这个领兵驻外的大将应该说的,你退下吧!”狠狠地,最后那几个字真是砸在岳飞身上——“你退下吧!”岳飞退下的时候,面如死灰。这次岳飞也明白了,自己跟高宗皇帝之间的关系是彻底无法挽回了。——“你退下吧。”立储这种事,在中国古代是最忌讳的。我们看“聪明”的大臣一定是什么?皇上问:“爱卿啊,我这几个儿子你觉得谁合适啊?谁应该承继大统啊?”“聪明”的大臣马上应该跪地上磕头:“这是陛下的家事,微臣不敢多言。”你立谁都是我的主子,我都伺候这位爷,你立谁都行。这是陛下家事,我绝不敢多言。你干涉皇家的内部事务太犯忌讳了。高宗皇帝会想,你跟建国公什么关系啊?你干吗主张立他做太子啊?他做了太子之后,他登基做皇帝会给你什么好处啊?皇上肯定会想这个,你是结党啊,你要营私啊。-------------百家讲坛分割线------------【旁白】自从中国社会建立封建帝王制开始,“立太子”就是一个最敏感的问题,多少宫廷中的争斗谋杀都是因为立太子这事。岳飞身为一员武将竟敢在朝堂之上公开请求立太子,这是犯了大忌的。那么恼怒的高宗皇帝会如何处理这件事呢?-------------百家讲坛分割线------------所以,皇上就会想这个问题。这肯定是岳飞有动机,要图谋不轨,他想推翻我的政策,他觉得我窝囊,他觉得我无能,他觉得我碍手碍脚,他没法收复中原,他壮志难酬,所以他早早主张立这个建国公做太子。岳飞退下之后,皇帝马上就把岳飞的参谋官薛弼就给叫过来了,说:“刚才你知道岳飞跟我说了什么话吗?”薛弼说:“我不知道。岳宣抚他没跟我说啊。”(高宗)皇上说:“岳飞告诉我要立建国公做太子。”薛弼一听,完了。马上就跪下了,咣咣磕头,说:“岳飞最近天天在家练小楷,他练字。他的那道折子不是我给写的,是他自己写的。”等于薛弼赶紧把自个儿择清,这个折子是他自己写的,跟我没关系。皇上说:“我知道你的忠心。你回去劝劝岳飞,我看他很不高兴,绷着脸走的,你去劝劝他,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以后咱就谁都别提了。到此咱打住,你去劝劝他,让他也别往心里去”,说,“岳飞是一介武将,这个人比较耿直,这一点朕还是知道的。会不会是他营中的那些个幕僚们挑唆的?”薛弼赶紧择,“反正不是我,不是我。我刚才都跟您讲了,他自己练小楷,奏折他自己写的。也不是我们这帮文人挑唆的,绝对不是。”皇上就放心了,既然不是你们挑唆就证明岳飞的这个主张只是他个人的意见,不代表岳家军。皇上最害怕的是什么?岳飞后面站的人,站着一拨人。所以,皇上套着薛弼的话,一套两套套上来了,皇上明白了,这是你个人的主张,不代表岳家军,那就好对付了。如果是岳家军一致呼吁,十万人马一致呼吁“立建国公”,这麻烦了,这等于就是逼宫啊。皇上经历过逼宫啊。前面咱讲“苗刘兵变”,皇上被逼宫了。当时让太后带着三岁的小孩做皇帝,让高宗禅位,所以皇帝最害怕这种事。现在既然是代表岳飞的个人意见,这个事好办得多。“你退下吧。”,薛弼退下。薛弼退下之后,高宗皇帝就召见了当时的宰相叫赵鼎,赵鼎是一个忠臣主战派,坚决反对跟金国议和的,铁骨铮铮的一个人。皇上把赵鼎就给叫来了,他就跟赵鼎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就说了,岳飞他怎么劝我立太子,立建国公做太子。赵鼎一听就急了,说:“岳飞太不知道自重了,这怎么一点不符合他武将的本分。皇上您甭急,我骂他去。我去跟他说说。”于是,赵鼎就去了。赵鼎去了还是见薛弼,他找了岳飞的参谋,他跟薛弼说,说:“岳飞现在是个大将,而且领兵在外,朝廷上的事他不应该多说,他应该懂得避嫌疑。难道他不懂吗?”薛弼不敢搭言,宰相当时是急赤白脸啊,声色俱厉地跟他说。赵鼎说:“你回去警告你的幕僚们”,警告岳飞身边的幕僚们,“以后不许再挑唆着岳飞犯这种错误,否则的话甭说皇帝那关,我这关他就过不去。”我们可以看到,得罪皇帝,还得罪了谁呢?宰相。岳飞这个人也是,忠直、勇武之气,但是不会做官。可他就忘了一点什么?你的理想,你的抱负,你的主张,你不在这个位子上根本就实现不了。他现在考虑不到这个问题。你可以辞职,我上庐山给我妈守坟去,你可以这样做,但是你这样做你当年发的这个誓愿——你要收复中原,迎回二圣——你的这种理想、抱负、主张,你不带兵了,靠什么来实现?岳飞始终没明白就是这一点。你不带兵了,你就什么都不是了,你一个平头百姓你怎么能指挥十来万军队呢?-------------百家讲坛分割线------------【旁白】皇帝恼怒,宰相生气,岳飞却觉得十分委屈。他觉得自己既不贪图富贵,又不想争权夺利,都是一心为国家好。那么,岳飞身为一员武将究竟为什么要提“立太子”之事呢?-------------百家讲坛分割线------------其实岳飞有一重意思在里头。徽宗皇帝归天了,在金国被虐待致死了,钦宗皇帝还在啊。所以,岳飞想,我如果收复中原,我去打仗,我打败了金国的话,金国就会想狠招,想馊招。想什么馊招呢?比如说,金国要以宋钦宗为人质,他把宋钦宗推到阵前了,你说我怎么办?我放不放这箭?我砍不砍这刀?刀枪无眼,如果把先皇给伤着的话,怎么办?如果金国再想一个狠招,立张邦昌不行,立刘豫不行,赵构他又不承认,他万一要把宋钦宗搁到汴梁做皇帝又怎么办?张邦昌是傀儡,刘豫是傀儡,宋钦宗可是正根的天子,是宋徽宗传位给他的,不像你宋高宗,您这是实在没人,矬子里拔将军,就你一个了,你当的皇帝。所以,其实岳飞我们看,他这样的主张完全是为了皇家去考虑。你立了太子,你有了接班人了,就是再立宋钦宗也没人跟着他。因为这个时候,其实赵构已经得到了江南士兵、百姓、读书人的信任。但是你老没有储君,所以如果立了宋钦宗,也许就会有人去忠于宋钦宗。所以,岳飞越想越冤,我冤大了。我一心一意为你好,你这样喝斥我,看来这话没说透。当时我光给皇上念折子了,然后风一吹,我可能念得结巴了点,皇上当时也生气,这话没说透。我得把这话说透了,我怎么把话说透了呢?当他的面说没法说不得了,皇上说了,这下次不许可,下次别来这个了。所以干脆上疏吧。岳飞又给皇上上了一道奏折,前因后果一说,我都是为您好。这道奏折一上去,石沉大海。这个时候实际上在皇帝双眸当中杀机涌现,只不过时候未到。时候为什么没到呢?岳飞想合并刘家军,刘家军没让岳飞合并,刘家军哗变了。这就是著名的“淮西军变”。请继续关注《百家讲坛》北京市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袁腾飞讲述两宋风云第十九集——淮西军变。两宋风云第十九集——淮西军变【旁白】宋高宗害怕岳飞得到刘光世的淮西军后势力太大,所以坚决不把淮西军的兵权交给岳飞。在淮西军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而导致了淮西军变,淮西兵变之后,南宋防线一度空虚,金军势必来袭,但是当时的金国却无心发动战争,而是更多地在忙于金廷内部的政治斗争,那么金国朝政当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故呢?而此时已在金国做官的秦桧,却动了归宋之念,那么秦桧这么多年在金国都做了些什么,秦桧又是通过什么方法回到南宋的,他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当上南宋宰相的?请继续关注《百家讲坛》北京市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袁腾飞讲述两宋风云第十九集——淮西军变。-------------百家讲坛分割线------------由于张浚和秦桧的反对,皇帝才想着不把刘光世的军队交给岳飞主,当然岳飞由于他辞官,由于他建议立储,所以这时皇帝就更下了决心,这个军队绝不能交给岳飞,问题是你对这个岳飞怎么处理,这个事已经这样了,皇帝就应该堂而皇之地跟岳飞讲,我不能把刘家军交给你的理由是第一第二第三,我也是为了江山社稷,不是因为你劝我立太子你得罪了我,我才不把刘家军交给你,不是因为我觉得你兵权太大会造反,我才不把刘家军给你,如果你真的跟岳飞一二三,把这个利害关系摆清楚,岳飞那样赤胆忠心、忠心报国的人他肯定是能够理解这一点的,那这事就完了,说开了呗,皇上爱面子,我不能跟岳飞认错,我凭什么跟你解释,我是天子,我奉天承运,我的话就是圣旨,我说了你就得执行,我犯不着低三下四去跟你解释,我就不把刘家军给你,你怎么办吧,然后谁去跟岳飞说这个事呢?皇上不能去,跌身份,说句实在话,我再也不想看见岳飞了,我看见他之后又得呛呛起来,他又回头给我气受,我又不能发作,所以这事我不能去,张浚你去吧,你不是坚决反对把刘家军交给岳飞吧,那好这事你去,你去跟岳飞商量,岳飞那还傻等着呢,什么时候刘家军给我,恢复中原,迎回二圣,什么时候啊,张浚你去,你跟岳飞商量这个事怎么办,张浚就去了,张浚去了这个事也一样,你跟岳飞实话实说,有什么说什么,当面锣对面鼓你把这话说清楚,岳飞能理解,问题张浚是心里有鬼啊,是我撺掇着皇上别把刘家军给岳飞,这岳飞他要是见了我,他质问我怎么办,因为张浚挨过岳飞的当面质问啊,岳飞这个人太直,不会给人下台阶,他要是质问我怎么办,我要是质问我,我应该说什么,张浚满脑子琢磨这个事,你就没想岳飞这个事不质问你怎么办?他把这个简单的事情给想得复杂了,所以张浚第一个想法就是我一定先把自个儿择出来,我不能说这个事是我的意思,我不能这么讲,那择的话也不能把这个事安在赵构身上,这是皇上的意思,也不能这么讲,皇上就怕没意思才让我来,我又不愿意得罪岳飞,怎么办呢?所以张浚就说话就拐弯抹角,张浚就跟岳飞说,说刘光世将军兵是不能让他带了,那么岳宣抚你看谁接管这次队伍好呢?岳飞一听就晕了,不是让我接管吗,怎么现在还来问我,谁接管这支队伍好,岳飞很不明所以啊,岳飞说圣上不是已有旨意啊?张浚就在那装,哦,圣上是有旨意,他提了几个人选,说让你帮着参谋参谋,岳飞一头雾水,本来是我的事,怎么又提了几个人先啊,那行我硬着头皮听听吧,你说说那几个人选是谁呢,韩世忠如何,岳飞一想韩世忠有勇无谋,韩世忠不行吧,杨沂中如何?岳飞说杨沂中典型的有勇无谋,绝对不行,张浚又问,那人张俊如何,他可是你的老上司,张浚把这个话点透了,那个张俊可是你的老上司,岳飞这个时候已经很不耐烦了,你绕来绕去你绕腾我啊,合着你要让我把所有的将领评价一遍啊,所以岳飞说,张宣抚为人寡恩,贪财,如果让他指挥刘家军,只恐士兵不服,这时候张浚又说,那这么着得了,朝廷准备让兵部尚书吕祉来领这支部队,岳飞说吕祉是文官啊,兵部尚书是文官啊,文官怎么指挥部队打仗啊,没有关系,当年刘光世部下两员大将王德,郦琼,他们俩可以指挥部队,岳飞这个时候真的无话可说了,你不知道王德跟郦琼他们俩不和吗?原来刘光世在能震住这两位爷,现在您来一个文官,根本就不懂军事,指挥部队,底下弄那俩人不和,他不打起来有鬼啊,张浚一听这个,我提出的人选全给我否了,于是张浚就不阴不阳的说了一句话,看来这个领兵非你岳太慰不可了,来这么一句,岳飞一听就火了,啪一拍桌子就站起来,你问我谁能指挥这支军队,你看出来的这些人选,凭心而论我都是秉公而说,我又不是想吞并这支部队,你说这话什么意思,行了,这支部队我不带了,岳家军我也不带了,你们不是嫌我争权,我都不要了,全给你,又上庐山了。这样一来张浚等于是把这事给弄拧了,你这么阴阳怪气一将,岳飞脾气耿直,我为了表示我的清白,你们不是怕我揽权吗?你们怕我的军队势力做大,行,不干了,我走了,这一走,得皇上着了急了,张浚你这叫办的什么差啊,你怎么又把岳飞给逼走了,所以皇帝就又下旨,赶紧把岳飞又给请回来,可是这笔账皇上可给你记着呢,你又来这一套,只要朝廷一不满足你的要求,你就撂挑子,你就弃官不做,如此要挟朝廷,就是你算准了朝廷离不开你,以此要挟朝廷,所以皇帝气到顶点了。-------------百家讲坛分割线------------【旁白】如此一来,宋高宗更坚决不会把淮西军的兵权交给岳飞了,而是派了一个后部尚书吕祉来统领淮西军,怎料事情的结果却被岳飞一语中的,曾经在刘光世手下的两个部将,王德,郦琼俩人果真打了起来。-------------百家讲坛分割线------------这两谁都不服谁,本来俩人仇就大了,矛盾很深,就是因为刘光世在,看着老大的面子所以咱们都能忍,现在派这么一个文官来指挥这个部队,俩人就打起来了。打到什么程度啊,互相给对方告御状,状子告到宋高宗的前头来了,状子递到宋高宗的前头来,皇上您看吧,有他没我,有我没他,这事您看着办,皇上看了这件事,也不好处理啊,皇帝又不了解前线的情况,这事不好处理,不好处理怎么办呢,干脆啊把王德召回来得了,让吕祉跟郦琼来指挥这支军队,这事不就解决了吗?把王德召回来,于是这件事就开始操作,吕祉就在哪儿劝郦琼,别生气了,王德马上要被召回建康了,您忍一忍,忙活半天,结果吕祉文人低三下四,虽然是长官低三下四,这个郦琼是武将,骄横跋扈,吕祉很不高兴,回到自己营帐当中,吕祉就琢磨这个问题,俩人这打的鸡飞狗跳的,是好事啊,他俩一打对我有利,皇上怎么行此下策,给调走一个啊,你调走一个,就剩这郦琼了,他在淮西军中,他在刘家军中是老人,现在没有人限制他了,我一介书生,我一介文人,我牵制不住他啊,这事不好,皇上这一招失策。于是吕祉赶紧给皇帝上疏,意思是说王德不能走,得把王德留下来,而且要把郦琼的兵权夺去,让他俩互相牵制,郦琼太跋扈了,刚才我劝半天他都不听我的,骄横难治。万万没想到的是,郦琼就防着吕祉这一招呢,吕祉身边有一个书吏,有一个办事员,是郦琼安插在这儿的间谍,于是这个人就把这个事儿报告给了郦琼,说尚书准备把你的兵权夺了把王德召回来,而且一般来讲像这种高官的上疏,他不是自己写,不是自己起草,主要由这些书吏,这些下吏来承办,因此这封信落到了郦琼的手里。郦琼拿了这封信遍示诸军,看看看,这就是朝廷对待咱们,咱们为朝廷出生入死这么多年,结果咱刘大帅的兵权说夺就夺了,好不容易我能够领着弟兄们一块儿干,咱还一锅里吃饭,咱还一块儿干,结果现在派来个文官不说,这个人还要建议皇帝把咱们调走,兄弟们你们说怎么办?你想这一帮士兵多年跟随刘大帅,追随郦琼这帮人,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私人之间的关系,不是说我是国家的军队,这种感觉了,所以这帮人立刻说那反了得了,把吕祉杀了,咱反了得了,哪儿不养活爷啊,咱干脆投降得了,往北走,咱投降,反正咱老家都在北方,有的士兵可能家眷没有带出来,也在北方,咱降了吧,好,郦琼一拍桌子,这事干得好,就这样领着将校进来,就把这个吕祉给捆了,吕祉一个文人吗,他没有能力反抗,捆了之后这支军队就过江过河,浩浩荡荡往北开去,就准备投奔伪齐。在投奔伪齐过淮河的时候,离淮河还有三十里地的时候,吕祉虽然是文人很有气节,他不是捆在马上了吗,他自个儿一使劲儿骨碌下来了,说什么都不肯在往前再走一步,你们要投降你们去投降,我生为宋臣,死为宋鬼,绝不过淮水降敌,他不但不过淮水,他还招呼要走的这些将士们,说咱们都是大宋的军人,世受皇恩,皇帝待咱们不薄,现在郦琼逆贼要投降金国,咱们难道就忍心去降贼,军中难道就没有大丈夫吗,有没有人起来振臂一呼,歼此逆贼,他这一嚷嚷,果然很多士兵就开始犹豫了,有几千人就不走了,因为他的部队四五万人,有几千人就不走了,是啊,吕大人说得对,咱们是大宋的官兵啊,咱如果降敌的话,做汉奸的话,咱有什么面目去见祖宗啊,不走了,这一不走,郦琼害怕了,这小子挺能说,回头他再嚷嚷几嗓子,万一这士兵哗变怎么办,于是他给身边的他的亲信使眼色,亲信上去乱刀把吕祉砍死,然后吕祉就挟持这些士兵,就投奔了伪齐,这支部队一过去,多少人啊,能够占当时宋军总兵力的五分之一,几万精壮之士,一转眼就变成敌人了,就变成伪军了。-------------百家讲坛分割线------------【旁白】淮西军变,南宋朝廷数万兵马,一转身就变成了自己的敌军,张浚闻讯后,深悔自己不听岳飞之言,结果给南宋朝廷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那么宋高宗得知此事后,会如何处置张浚呢?-------------百家讲坛分割线------------皇上把张浚给恨透了,都是你出的好主意,结果来了这么一档子,好吧,罢相,张浚罢相,贬出杭州,并且高宗发了一个狠誓,宁可亡国绝不用此人,我就是宁可亡国我也再不用你了,你这个人志大才疏,就长着一张嘴会胡说,当年让你打仗,你给我打成那样,现在听你的话削兵权,结果你给我削得好,兵权彻底削了,都跑到人家那儿了,所以宁可亡国绝不用此人,这个郦琼逃到伪齐,伪齐特别高兴,一下来了好几万生力军,而且熟知江南的地形,熟知江南的兵要地志,多好啊,因此呢就封郦琼为节度使,郦琼一下跟岳飞平级了,都变成节度使了,并且呢这个伪齐跟金国报功,说你看这个郦琼弃暗投明,投奔我大齐,辅佐咱大金,您是不是奖赏他一下啊,过几天,金国朝廷旨意一到,郦琼是诈降,把他抓起来,郦琼莫名其妙的给抓起来了,刘豫也莫名其妙,干吗抓他啊?郦琼站错了队了,这个时候金国已经有了废弃刘豫之心,你这个时候来投刘豫,等于你跳上了一艘要沉的船,所以郦琼站错了队了。没有多久,刘豫就被废了,当然郦琼后来又在金国完颜兀珠的帐下效力,这个时候特别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出现,淮西军变一下子逃走了好几万士兵,按说这个时候宋朝应该是非常紧张啊,一下防线空了一个大窟窿,君臣上下整军备战,形势很紧张,而这个时候的金国,朝政也发生了变故,什么变故呢?-------------百家讲坛分割线------------【旁白】淮西军变后,南宋防线一度空虚,金军势必来袭,但是此时的金国却无心发动战争,而是更多的在忙于金廷内部的政治斗争,那么金国朝廷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故呢?-------------百家讲坛分割线------------太祖太宗都已经去世了,金国的第三代皇帝就是金熙宗即位,金熙宗是金太祖的孙子,当时20多岁,少年天子,这个人特别有意思,在什么地方有意思呢?他拜了燕京的一个大儒为师,学习汉法,学习汉族的文化,结果他学习汉族的文化之后呢,特别有意思,学了个一瓶子不满,斗瓶子晃荡,能写点打油诗,看汉家典籍,能看个一知半解,能到这份上,他就认为我现在就是大儒了,我是中原文化这种代表了,因此呢,看不起原来的女真旧贵族,他甚至跟宋朝一样把这些女真旧贵族,不愿意汉化的旧贵族视为夷狄,所以女真贵族一看,你到底是那国的皇帝啊,宋朝管我们叫夷狄,你也管我们叫夷狄,所以他这个人对宋朝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为什么呢,因为宋朝的文化发达,等于金国他在灭了北宋,打进中原之后,作为军事上的胜利者,作为武力的征服者,他反而被被征服者的高度文明所征服了,因此这个金熙宗皇帝在他的心理上,他觉得宋朝很可亲,他不愿意再跟宋朝打仗了,而且我们也讲了,这个时候再打仗也没有油水可捞了,因此就有了一种什么可能呢?能不能跟宋朝谈和。原来立刘豫的目的以和议佐攻占,以僭逆诱叛党,现在仗打不下去了,实际上是看出来了,这个时候双方的实力,至少是在接近,然后以僭逆诱叛党,刘豫这个人太臭,名声太臭,诱不来叛党,没有几个人跟着他,除了郦琼走投无路没人跟着他,所以这个人不能用了,那么再立傀儡,就不如直接跟宋高宗打交道了,不如直接跟宋高宗去谈,让他接受金国的条件,于是借着金熙宗喜欢汉文化的由头,秦桧当年的恩主完颜昌就提出一个建议,跟宋朝议和,所以有人就认为秦桧就是完颜昌派回去的,两个人一唱一和做这项工作的。-------------百家讲坛分割线------------【旁白】宋金议和是大势所趋,而金国的完颜昌和南宋的秦桧,这两个人在议和的过程中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那么,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又为什么说完颜昌是秦桧的恩公呢?-------------百家讲坛分割线------------曾经金国人要立张邦昌,秦桧当时是御史中丞,管风纪监察的官,他可是带着上疏反对的,那时候他是年轻气盛,让别人给怂恿一下,他带着上疏反对,金国人大怒,一下,秦桧本来没他什么事,沦为战犯,押往北国,这个人竟敢带头拨虎须,押往北国。没想到因祸得福啊,秦桧到了北国之后可没受苦,为什么没受苦呢,金国马背上的民族,所以当时那种率直之气不脱,金国人很佩服秦桧这样的,他这人敢干,一介文弱书生,我们朝廷都已经定了计,废掉宋钦宗,要立张邦昌,他居然敢带头上疏,咱们前面讲过金国人扒钦宗皇帝的龙袍的时候,侍郎李若水为君死义,金国人也很佩服这样为君死义的,到哪朝哪代敌人也佩服你,真正的汉子,所以这样一来的话,秦桧到了北国没有受苦,拔到了完颜昌帐下做幕僚。随着南宋实力的强大,这个秦桧就动了南归之心,他就想回到宋朝。可是回到宋朝他怎么回去呢,这就有问题了,秦桧到底是怎么回来的,史书上有两种记载,第一种记载呢,秦桧他要回去,当时完颜昌率军伐宋,所以他跟着完颜康,他要是在前线想借机跑,那不是不可能,但是他还有老婆孩子呢,还有家人呢,甚至还有一个随员跟着,他想这帮人一块儿跑,这事儿麻烦了,于是秦桧想了一个招,什么招呢?跟他老婆,跟他的夫人王氏吵架,吵的惊天动地,吵的完颜昌的夫人给惊动了,可能完颜昌还真是很信任他,弄不好在前线的话,两个人的帐篷隔得不远,住隔壁,所以完颜昌的夫人一听,那儿怎么那么大动静,干嘛呢,所以完颜昌夫人过来就问到底怎么回事,秦桧就跟完颜昌的夫人讲,大王领兵南下,让我参谋军事,这是给我多大的脸啊,所以我呢不辞劳苦,我一定要跟着大王南下,我要为大金国建功,一指自己的夫人,他非要跟着,你这妇道人家你跟着我上前线,你能干什么,劳碌风霜,你以受得了这苦吗?结果完颜昌的夫人一听就不高兴了,你怎么就瞧不起我们妇道人家,我不也跟着大王南下吗,我做主了跟着。于是这个王氏就跟着,包括他的家人跟着秦桧南下,瞅了个空子,秦桧带着家人就跑了,过了淮河跑了,到了南宋的占领区,到了南宋的占领区就被当地的军队包围了,给抓起来了,一看从北边来的,还带着老婆孩子,还穿的这么好,这肯定是间谍啊,于是宋军士兵就把秦桧抓起来,把秦桧抓起来之后,秦桧就说我是御史中丞,我是秦中丞,当兵的可不认识什么中丞不中丞的,没人认识他啊,秦桧就说你们当地有没有读书人,有没有中过秀才的,如果有中过秀才的你让他来认认我,他肯定认得我,于是当兵的就去找,那穷乡僻壤哪有什么读书人啊,费了半天劲,找来一个王秀才,王秀才是卖酒的,可能考取秀才之后再往上考功名就不易了,当垆卖酒,所以把他叫来,这是秦桧,秦中丞,你认得吗,你想他能认得吗?他一个卖酒的秀才,他能认识御史中丞吗?按现在的话讲,这个官相当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这么大的官,你怎么可能认识一个做小买卖的呢,但是这个人发面子,这帮人里就我是秀才,就我文化水平高,我要说不认得多丢份啊,于是秀才上来就给秦桧施礼,中丞辛苦,你可算回来了,劳苦不易,我们把你给盼回来了,当兵的一听,原来是真的是秦中丞啊,马上就把秦桧护送到杭州行在。高宗皇帝看到秦桧归来,当然他也非常高兴,从敌营逃回来,也就不问你到底怎么回来的,当时的宋朝人对于秦桧的回归就有另一种说法,这小子是金国人放回来的间谍,很多人都这么想,你不可能啊,你就是说你俩吵架,你两口子吵架惊动了完颜昌夫人,你带着这一大家子人,拖家带口,金银细软从从容容的不渡过,两军交战前线也得有一段距离吧,有一段金兵密布的地方,你从从容容过来,你不可能啊,所以当时人就说,秦桧确实想回来,想回来呢,他又无计可施,他就跟完颜昌手的跟他关系比较好的一个金国大臣就聊起了这件事,他说你看我特别想回到南宋,我在北国这么多年,我思家,想回去,这大臣说这事好说啊,你就直接找完颜昌就完了,你跟他说,完颜昌这么宠信你,他不会把你怎么着的,你就直接跟着他说去。所以秦桧就去见完颜昌,大王,我跟你鞍前马后这么多年,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思家心切,我想念故国,我想回去,完颜昌说按说你想回去我也不拦着你,但是你可得想好了,你回去之后南朝人会怎么看你,你跟我手底下服务这么多年,你长一百张嘴你也辩不清楚,你想想你的下场,你还不如跟我手底下混呢?但是秦桧去意很坚决,我一定要回去,为我的祖国服务,其实秦桧是明白人,我跟金国这辈子算到头了,除非完颜昌当皇上,他当了皇上他也不能给我一个宰相做啊,我一个汉人,那宰相都是完颜氏啊,都是皇族,轮不到我啊,我要回到南方,那可就保不齐了,朝廷正值用人之际,而且我有惊天动地的计策,我肯定能让两国罢兵,他跟完颜昌讲我能让两国罢兵,仗会打的很少,你们大金南下,咱不就是要点东西吗?以后宋朝会怪乖乖的把您要的东西都给你送来,南方卑湿水热,你打也打不了,你几次南下搜山检海捉赵构你也没成功,所以你打来打去,能打一百年吗这仗,终究要和吧,要和就用得着我了,完颜昌一想是个主意,就把这秦桧给放了,护送他到了宋朝境内。-------------百家讲坛分割线------------【旁白】关于秦桧是怎么回到南宋的,正史上并没有留下详实的记载,但是秦桧回到南宋后力主与金议和却是事实,那么秦桧回到南宋后,会用什么办法来博得宋高宗的信任呢,他又会怎样跟宋高宗提出议和之事呢?-------------百家讲坛分割线------------秦桧回来见到了宋高宗之后,就跟宋高宗讲,我有妙计让两国罢兵,绝对不再打仗,您再也没有后顾之忧,咱不动刀兵,宋高宗一听特别高兴,他就是不想打仗,因为一打仗武将的势力做大,弄不好他哥哥就要回来,所以宋高宗最忌讳的就是打仗,你既然有不打仗就能让两国议和,我再也没有金国军队的压力,能有这种事就太好了,马上拜秦桧为参知政事,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拜他为参知政事,秦桧志得意满,然后高宗就召见秦桧,你不是说你有妙计吗,不动刀兵的妙计吗?你跟我说说你的妙计是什么,秦桧一说,宋高宗的心就凉了。秦桧跟宋高宗说这事非常好办,北人归北,南人归南,什么叫北人归北,南人归南,岳飞他们率领的部队,那是南边人吧,南边人别去北边打仗,撤回来,北边人回北国,包括从靖康之变,康王建炎南渡,宋高宗南渡跟着的那帮人都回到金占领区去做顺民,这事不就解决了,宋高宗一听就问秦桧,我是哪儿的人,你说北人归北,南人归南,我是哪儿的人,要论祖籍我们今天是河北人,太祖皇帝是河北人,我出生在东京汴梁,你说我是那儿的人,北人归北,南人归南,朕乃北人,我就是北方人,怎么着,我回到金国占领区当顺民,秦桧一看坏了,这事闹砸了,无言以对,宋高宗说我还以为你有什么好招呢,你就这馊主意,得了,参知政事别干了,张浚特别高兴啊,张浚主战,看不起秦桧,软骨头,癞皮狗一个,什么北人归北,南人归南,幸亏圣上英明没听你胡说八道,所以张浚就主动把秦桧赶出朝廷,这事儿又大了,又出现了转折,什么转折,赵鼎不干,他为什么不干,赵鼎和张浚都属于主战派,但是他绝对反对把秦桧赶出朝廷,为什么,文人他爱结党,文人相轻,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咱俩政治观点都一致,都主战,在权力面前还是要争夺的,所以赵鼎认为秦桧这个人名声臭,他提出这个臭名昭著的主张,被皇上一脚踢出去了,满朝文武都瞧不起他,关于他离奇的归来,大家都有怀疑,认为他是汉奸,所以这样的人名声臭,而且这样的人唯利是图,他是个小人,小人易治,我好管他,我好笼络住他,皇上不待见你,我保你,然后满朝文武都不待见你,你名声臭,我用你,你是个小人,你会拍马屁,拍我,这不就解决了吗,所以我可以拉着秦桧,抗衡张浚,所以他想得特别好,结果没有想到,秦桧是以怨报德,恩将仇报,把他给拱出去了,把赵鼎给拱出去了,后来一贬再贬,最后贬死于任所,等于秦桧再度入朝。-------------百家讲坛分割线------------【旁白】秦桧自诩的惊天妙计,并没能打动宋高宗与金议和,更没能实现加官进爵的白日梦,而现此同时完颜昌在金廷之上所提出的议和计划,也同样遭到了反对,那么完颜昌到底提出了是一个怎样的议和计划呢?-------------百家讲坛分割线------------完颜昌说咱们跟宋朝议和,怎么议和呢,把咱们占的河南、陕西归还给宋朝,为什么要把占的地方归还给宋朝,因为如果我要把这个地儿归还给宋朝的话,宋朝毕竟要感念我的恩德,“我以地与宋,宋必德我”,他会心甘情愿的做我们的傀儡,这比我们再去挑傀儡要强的多,于是呢完颜昌就提了这么一个主张,提了这么一个主张,就把这件事在金国的朝廷上就讨论起来了,他把这个事一讨论,金国舆论哗然,没想到我们大金也有卖国贼,没有想到金朝人也有人卖国,所以朝廷上大家都反对他,坚决不可以,这一刀一枪、流血牺牲拼来的土地,怎么能还给宋朝呢,所以坚决不干,完颜昌新弟弟都反对他,我们灭了他的国家,抓了他的父兄,占了他的地儿,占了那么亲年,两国打仗打死了多少人,没法统计,你以为你把河南、陕西还给他,他就德你,你太天真了,你这么做的目的是资敌,我们跟宋是不共戴天之仇,你幻想着退一点小便宜给他,你这是资敌,这个时候完颜昌他是掌握朝政的,所以他最后拍板钉钉,就这么干,就要把土地还给宋朝,还给宋朝之后,宋朝必然感念我的恩德,年年进贡,岁岁来朝,这就是一个现成的刘豫,咱们可以不打仗,何乐而不为呢?宋金就要议和了,宋金议和完颜昌他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两边都不讨好的一个卖国贼,他要把河南,陕西之地还给宋朝,不但金国人不干,宋朝人也不干,宋朝坚决不同意,反对得最激烈的就是岳飞。请继续关注《百家讲坛》北京市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袁腾飞讲述两宋风云第二十集——宋金谈判。两宋风云第二十集——宋金谈判2009-08-02 20:55随着金军入主中原,宋朝高度发达的先进文明,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金国,甚至连金熙宗,都非常崇尚汉文化。所以金熙宗就有了不想再对宋作战的想法。因此金国大将完颜昌借此机会,适时地提出与宋议和,并且要归还宋朝失地。但是此项举措一经提出,不仅遭到了金国大臣的反对,而且连宋朝的大臣们也坚决不同意。从表面上看,如果金能够归还失地,于情于理对南宋都是好事,那为什么南宋的大臣们会激烈反对呢?在归还失地的背后,金国人的真实目的会是什么?宋金谈判,金国又会向南宋,提出什么样的无礼要求呢?完颜昌力主跟宋朝议和,在金国朝廷内部有了很激烈的争论,更令完颜昌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议和的条件一提出来,宋朝的大臣们也纷纷反对,完颜昌觉得自己特别冤,我为两国和好提这么一个条件,结果两边都不买账,金国这边不买账是有情可原的,那么宋朝的大臣们为什么激烈反对,因为金国提出来把河南、陕西之地归还给宋朝,并且归还宋徽宗和郑皇后的棺椁,这对宋朝来讲这是好事啊,宋朝人按说看到这条应该很高兴,岳飞不一直想着光复中原吗?现在不用你光复,不动刀兵,金国人把这个地方还给你了,结果宋朝人说,“无功之赏,祸之先也”——《三朝北盟汇编》,对金国没有什么功,他为什么把这个地儿赏给我,他们的国势强,我们国势弱,平白无故为什么把陕西河南还给我们啊,因为金国有阴谋,有什么阴谋呢?这个地儿原来是被刘豫,伪齐占着,伪齐在这个地儿折腾了八年,折腾得民困国穷,当时的史籍上说,“东西四千里,兵祸之余,白骨未殓,几无人迹”——《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当然说得有点过分,伪齐统治下,也不是遍地都是白骨,但是就是说,刘豫把这个地方糟蹋得够可以,东西四千里,几无人迹,连人都找不到,白骨蔽平原,一片惨象,如果大宋收回这块地方,这块地方对大宋有什么用?几无人迹一块地方,收回来,我们有什么用?而且我们收回来之后,绝对不可能像伪齐那样不怜惜百姓,横征暴敛,我们一定要轻徭薄赋,我们一定要爱民,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那这样一来,我们的投入量可就太大了,我们要投入很多的钱,花很多精力才能达到这一点,而且这个地方金国还给咱们了,咱们驻守不驻守,你派不派兵驻守,你肯定要派兵驻守,你派兵驻守出现的结果是什么?中原四战之地无险可守,正中金人奸计,他就是因为咱们现在有淮河有长江这两道天险,女真的骑兵他过不来,他就希望你把部队调走,如果你调到了中原,调到了河南、陕西,调到平原地带,那么这时金国军队一来,平原上作战他骑兵的特长正好发挥出来,我们江淮之险就不存在了,所以这是金人引诱我们,想把我们的主力从江淮一线引诱到中原,好一举歼之,金国人太坏了,千万千万不要上他的当,还给我们河南,还给我们陕西,这是好事,但是他包藏祸心,这金国人没安好心眼,所以绝以示能够听信他的,这个地儿我们宁可不要,要要的话,我们也是自己收回来,绝对不能让他白给咱们,他白给咱们的话,是诱敌深入啊,诱兵之计啊,本来金国人觉得我把陕西、河南还给你,你应该感恩戴德吧,按照完颜昌的说法“我以地与宋,宋必德我”——《金史·列传第十五》,我把地儿给你,你肯定感恩戴德,你感念我,完颜昌一个私心眼,就是他看到以前,立刘豫也好,立张邦昌也好,主张立刘豫,立张邦昌的大臣都有好处,尤其刘豫,连宋朝的皇陵都刨了,给宋朝祖坟都刨了,那些财宝孝敬立他的金国大臣,所以完颜昌眼红,最早主张立刘豫的是我啊,结果刘豫抱上完颜宗翰的粗腿了,把我给蹬了,所以好处我都没有了,现在干脆我主张把这地儿还给宋,我让宋对我感恩戴德,我让赵构做刘豫第二,他对我感恩戴德,而且呢这样一来的话,宋对我感恩戴德,有什么事他都会来找我,找我商量,我在朝廷当中的地位也就更加稳固了,没想到宋朝这么不知道好歹,我要把陕西、河南地给他,他说我有阴谋,金国人说我是卖国,宋朝人认为我有奸计,我两头不落好,我卖个国都这么难。金国大将完颜昌力主与宋议和,提出归还宋朝失地,但是这个看似仁慈的做法,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贪欲,那么金国人到底想从南宋朝廷得到什么好处,他们又会提出什么样的条件呢?就是要让宋向金称臣,其实宋向金称臣,打从赵构心眼里他是愿意的,当年赵构在海上漂的时候,曾经给金国元帅写信,那信里就说了,我愿意削去帝号,奉大金的正朔,我不但可以不当皇帝,我甚至不用自己的年号,我建炎年号我都可以不用,我用你大金的年号,这样普天之下都是一个大金国,我替你大金国看着江南,他其实是愿意的,宋国很多主战派的大臣,包括那时候的宰相赵鼎对宋金的这种关系他也是看得很清楚的,因为他们明白,实际上是金强宋弱,没必要跟人家逞口舌之能,跟人去争,因此赵鼎在跟宋高宗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说过这种话,君臣名分已定,你看皇上都给人家写信愿意削去帝号,你说大臣们你在底下着什么急,皇上不急太监急,你着什么急啊,所以就是君臣名分已定,称臣就称臣,没关系,但是这个东西在中国古代来讲,这可是奇耻大辱,这从三皇五帝,甚至从盘古开天,从来没有过的事,因此大臣们反对是非常激烈,当时宰执之一,枢密副使王庶给皇帝上疏,那更是一针见血,那几乎就是相当于指着皇上鼻子骂了,他说什么呢?“陛下何苦不念父母之仇,不思宗庙之耻,不痛宫闱之辱,不恤百姓之冤,逆天违人,以事夷狄乎”——《三朝北盟汇编》,照王庶这么一讲,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你不念父母之仇,你的父母死在了北国,现在你向敌人称臣,不思宗庙之耻,北宋王朝是被女真给灭了,你等于亡国丧家之痛,不思宫闱之辱,当年金兵南下,你的姐妹们都沦为臣妾,不思宫闱之辱,不恤百姓之冤,女真铁蹄踏处,尸骨堆山,老百姓伤亡惨重,你不思百姓之冤,而且呢逆天违人,天意民心都不愿意跟金讲和,都不愿决向金称臣,你就非要这么干不可,逆天违人,以事夷狄,咱堂堂华夏民族,向夷狄俯首称臣,这个事绝对不能干,物议汹汹,反对得非常激烈。金国人之所以改变对宋策略,并且提出与宋议和,就是希望能够用谈判的手段,从南宋政权的手里捞到大笔的钱财,那么金国人会向南宋朝廷索要多少钱呢?再有一个就是反对给金国钱,当时金国提出来,要宋朝给金岁贡,白银25万两,绸缎25万匹,“岁贡银绢50万两匹”,宋朝给岁币啊,这个事儿其实是由来已久的,在北宋的时候,宋真宗景德年间,跟辽国澶渊之盟,每年就要给辽白银10万两,绸缎20万匹,后来跟西砟打仗,又要给西夏每年茶叶3万斤,白银7万两,绸缎15万匹,等于当时北宋给辽和西夏每年的岁币是55万,这55万大概相当于北宋两个县一年的总收入,那北宋有多少个县,得有上千个县吧,你拿出两个县的财政收入买一个天下太平,其实在宋朝人看来这是划算的,因为这个钱你不能跟后来说,我们给西方列强给Japan的赔款,这不是一个概念,那是给外国,这个呢,辽也好,西夏也好,宋也好,这都是中国,这相当于咱们中国内部的事,我把钱给你,你别来打我,你打我不就为抢点东西吗?我现在给你东西了,你别抢我了,咱别打了,然后别境上开贸易,边境上一开贸易,双方互市,你辽和西夏能给我什么,你也就给我点土特产品,宋朝最想要的是战马,人家两国也不傻,战马属于军用物资,不能资敌,你顶多就是给我土特产品,我给你的东西,按照我们今天的话讲,那都属于工业制成品,那显然我这个东西附加值高,你那个东西附加值低,最后的结果就是每年通过贸易早把这点岁币赚回来了,所以两宋的时候给的岁币,换来跟辽119年相安无事,跟西夏好几十年相安无事,那么这个时候给金的岁币有何不可啊,有皇帝看来,咱们也是50万两匹,买个天下太平,还能收回河南、陕西之地,河南、陕西之地只要咱们苦心经营,十年工夫还挣不回这点银绢吗?至于给辽的岁币史书上说平等的,双方是平等的,宋朝皇帝很会说,用我的土特产助你的军费,我们这儿土特产是什么呢?是银子是绸缎,你不是每年军费欠缺吗?所以我每年给你点土特产,拿银子拿绸缎助你军费,给西夏的岁币叫赐,因为西夏对宋是称臣的,所以我每年赐给你25万岁币,你是小辈,我每年给你点压岁钱25万,给金的岁币不是赐是贡,是你作为小辈,要给长辈进贡那种感觉,你作为藩邦要给宗主进贡,所以宋朝人可能也不是在50万两匹上多动心思,就是在这个词上我坚决不干,你说要是赐给金50万,这可以,你要说贡,绝对不可以,咱们今天的人看起来觉得古人好像很有意思,怎么着都是给50万,你还在乎一个字吗?要说赐咱少给10万那也成,没有这一说,怎么着都是50万,古人看起来的话,这个关乎国本,面子问题比什么都重要,绝对不能用这个贡字,金国又不可能不让咱们贡,你称臣你必须得贡,所以你又不愿意贡,那这样出现的结果就是什么呢?宋朝人开始挑理了,50万银绢没有,找不到,民生凋敝,百业困顿,我们不像原来在中原的时候那么富庶了,我们现在国土缩小一半,给辽的白银一年刚给10万两,你狮子大开口一年25万,哪找去,没有,不能给,给了之后咱们国家就完了,你要绸缎25万匹,这个中国古代在宋朝以前丝绸的生产中心是在北方,可能那个时候北方的气候,也比较温暖,中国古代气象学家研究,一千年左右温暖期跟寒冷期一更迭,所以中唐以前,北方的气候比较温暖,适宜蚕虫生长,因此它丝织中心在北方,从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逐渐开始南移,但是过程还没有完成,我们今天一想,说丝绸哪儿的最好?苏杭的丝绸最好,南京,曹雪芹他们家,江宁织造,那儿的丝绸最好,那是明清的时候,丝织业中心才转移到了那里,当时我们在宋朝,宋朝的大臣们说,我们南方不产绸缎,产绸的地方让你们占了,你们又不会纺织,你又跟我们要绸缎,这个绝对不能答应。宋金议和的前提本应该是平等的,但是金国却以归还失地作为交换条件,提出一、南宋要向金称臣,二、南宋每年要贡给金岁币,不仅如此,金国人甚至还提出了更为无礼的要求,那么金国人的这个无礼要求会是什么呢?这个时候金国的使臣就已经奉旨南下,南下的这两个金国使臣得意洋洋、傲慢无礼,因为我来到这儿之后,我是奉了我们大金皇帝的命令来诏谕江南,我不是来跟你平等交往的,我是来传诏书的,传圣旨的,而且不把宋朝叫宋朝,而称为江南,我奉皇帝的命令诏谕江南,而且金国使世提出来,宋高宗必须要跪接金国的诏书,我跟宋高宗见面的时候,我们俩不能平等相见,大国这臣当小国之主,我是上邦来使,天朝来使,所以宋高宗必须要跪接金国皇帝的诏书,那这件事更是奇耻大辱,宋朝人更是绝对绝对不能接受,尤其领兵在外的这些大将,跳出来反对,绝对不能干,像韩世忠啊、杨沂中啊,岳飞啊这些领兵的大将,他们的军营里面就是搞万人大签名,大家联名上疏,反对跟金议和,反对向金称臣,军营当中的上疏,一份一份就传到三衙,宋朝实际上最高军事指挥机关,是三衙、殿前司、马军司、步军司,这三衙,三衙的官员拿到了上疏之后,三衙的官员因为他是武将,他也不愿意皇帝那么屈辱,那我们这些武将的脸面往哪儿搁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出塞·唐·王昌龄》,现在胡马都要渡长江了,你说我们这些武将脸面往哪儿搁啊,所以他们就去找当时主事的相国,就是秦桧,说你看军营当中士兵们都上了万言书了,万人大签名,如果我们强要把这件事压下去的话,那可就不得了,万一士兵哗变了的话,这责任谁来负,而且三衙要把自己的责任择出来,说这个万言书上疏不是我们的意思,是三个大个子的意思,三个大个子领兵在外,哪三个大个子,岳飞、韩世忠、张俊,这三个大个子领兵在外,我们节制不了这三个大个子,所以您看着办,秦桧拿过上疏一看,第一眼就看见岳飞的了,岳飞是怎么说呢?“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宋史·岳飞传》,金人不可信,这个好理解,不能相信他,和好不可恃,不能拿金人跟咱和好作为倚仗,金人和好,咱就不用整军备战了,相臣谋国不臧,你做宰相的人,你引狼入室,“恐贻后世讥”,那你当心后世你要留下千载骂名,所以秦桧一看这个,恨岳飞入骨啊,你指着鼻子骂他,这就是等于就是点名了,“相臣谋国不臧”,这就是说的秦桧,你指着鼻子骂他,你作为一个武将,在宋朝来讲,你没有权力干政,你就是领兵打仗,政治家决定打仗你就去打,政治家不让打,你就不能打,你武将是听命的,你不能干涉朝政,结果岳飞上疏,而且点着名骂,秦桧非常生气,看完这个之后,冷冷地跟那些武将就说了一句,说我为国家长治久安计,不怕天下诽谤,虽然是诽谤满身,我也会坚持把和议搞下去,三衙的武将一看,丞相这样坚决,看来这件事跟丞相是说不通了,只好去找反对最激烈的枢密副使王庶,就是他指关高宗鼻子骂的,咱们从这儿也看出来,宋朝对待文臣态度还确实挺好,像王庶指着高宗鼻子骂到这个份儿上,你不念父母之仇,不思宗庙之耻,都骂到这份儿上了也没事,而且宋高宗这个人从这里看,这个皇帝也很幽默,等金使来了之后,他让王庶去跟金使谈,他也有一个什么心思在里面呢,如果让秦桧去跟金使谈,秦桧肯定是唯唯诺诺,什么都答应,因为当时临安城大街巷都贴了标语,秦相公是奸细,你是金国间谍,当时宋朝人就说秦桧是完颜昌给放回来的,所以秦桧一回来,完颜昌不就提出跟宋议和吗?秦桧就把条件全答应了,看来你是金国间谍,金国人把人放回来,所以你什么都答应人家,秦相公是奸细,秦相公是细作,满临安城全是这种标语,因此高宗皇帝他不可能说对这种事完全充耳不闻,如果我要让秦桧跟金使谈判的话,恐怕就没有什么好谈的了,金使漫天要价,秦桧一口答应下来,那这事儿没得谈了,所以我让王庶去,指鼻子骂我,他连我都敢骂,他还能不骂金使吗?让他去,金使漫天要价,王庶可以着地还钱,条件可以往下压一压,所以宋高宗想得挺好,赵鼎、秦桧、王庶仨人去跟金使在馆驿里谈判,赵鼎和秦桧是相国,赵鼎就是宰相,秦桧是参知政事,相当于副相,王庶枢密副使,地位最低,而且有的时候讲,杀敌秀才纸上兵,秀才杀敌,纸上谈兵,王庶真到了那种场合,他应该不是胆怯,他是跟看不起赌气还是怎么着,一言不发,就听秦桧跟金使一问一答,估计他是,我懒得理你们,我跟夷狄的使臣一问一答伤身份,你提的条件我什么都不想接受,你要我称臣我不干,你让我给岁币我不想给,我什么都不想接受,我跟你没得谈,不是说双方有一个交集,然后就是多少的问题,称臣咱别称了,称侄儿行吗?50万两匹多点,30万行吗?不是这概念,我根本就不想,不想跟你谈,所以王庶一言不发,就听秦桧跟金使一问一答,一问一答,最后这事就敲定了,金归还河南陕西之地,归还太上皇、显肃皇后的梓宫,然后宋向金称臣,跪受诏书,然后每年给50万两匹,还有一条就是说,宋高宗一定要跪接这个诏书,那么这事等于定下来了,定下来之后皇帝已经同意了,没有什么挽回的余地了,如果要挽回,就是在一件事上争面子了,就是皇帝绝不能跪接金使的诏书,这太丢人了,如果皇帝跪接了金使的诏书的话,那么皇帝是金的奴才,是金的臣子,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怎么办?我们成奴下奴了,我们变成奴才的奴才了,那以后如果我们出使金国,我们见了金国皇帝又待如何?那没法办了,这事我们去了之后,皇上跪着我们怎么办?出使金廷我们会怎么办?太屈辱了,所以绝对不能允许皇上跪接金使诏书,所以大臣们这回矛头一致了,既然称臣免不了了,既然50万两匹免不了了,那咱就最后争点面子,你绝不能跪,三番两次地给皇帝上疏,在午朝门集合、请愿,然后闯宫,搞得宋高宗不胜其烦。宋金谈判已定,对于金国人提出的议和条件宋高宗也统统接受了,他甚至愿意跪接金国诏书,但是南宋群臣们反对激烈,纷纷上疏请愿,力劝宋高宗坚决不能下跪,那么对于群臣的劝谏,宋高宗会怎么回应呢?最后高宗皇帝冷冷地说出这么一句话来,高宗皇帝讲,“士大夫但为身谋,向使在明州时,朕虽百拜而不复问矣”——《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士大夫但为身谋,你们就为自己打算,向使在明州时,假如当年我在明州,金国人追他,完颜兀术搜山检海捉赵构,追到明州,皇上没地儿跑,就驾船出海了,假如我是在明州的时候,如果被金国人逮着了的话,那我就是一百次磕头下跪,你们也不会问的,现在咱们安定下来了,咱们有点实力了,你们腰杆硬了,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们不让拜,不拜也可以啊,那你们说这件事怎么办?你们去把这件事给解决了,咱们不要他的地儿,不称臣,不给钱,直捣黄龙,捣一个试试,所以你们“但为身谋”,皇上觉得你们这些读书人空言误国,你们就会坐在那儿谈些风月的事情,根本就治国无方,治国无策,你说不拜、不磕头、不称臣,怎么办?你拿出具体措施来,皇上话说到这么狠了,皇上心里隐痛又被勾起来了,你们没拿我当正统啊,你们认为正统是谁?是我爸是我哥,是北国坐井观天那爷俩儿,那俩是正统,所以我被逮着,你们不会心疼,现在我做了皇帝了,我这个位子坐稳了,我向金朝下拜你们不干了,我爸跟我哥在北国有一天不下跪的吗?从来都没站起来过,怎么整天收复中原,迎回二圣,怎么整天你们说这个,那你不觉得他们屈辱,我这苦心经营半壁河山,为了国家的利益我下个跪,拜一下,意思一下,糊弄走金人不就完了,他一走咱关上门,照样称孤道寡,谁理他啊,这都不可以,高宗皇帝生气,非常生气,以后大臣不见了,再提这件事,对不起,没空接见,后来这大臣一看,皇上急了,这事怎么办?不好整了,这事怎么办?后来有一个大臣就出主意了,说这样得了,皇上是绝对不能跪的,但是皇上不跪的话呢,这个金人不答应,干脆这样,金人不是把太上皇和显肃皇后的梓宫送回来了嘛,不是把棺材送回来了,证明什么呢?证明陛下热孝在身,这一送来看不起就得服孝啊,就得穿孝袍,皇上热孝在身的话,就不理朝政,他应该守孝,中国古代官员死了父母都得回家守孝三年,你何况皇上,原来太上皇、皇后在北国,咱不知道他是死是活,现在明确知道已经驾崩了,而且棺椁都送回来了,所以皇上守孝,皇上守孝的时候,就不理朝政,不理朝政就不见金使,不见金使当然就不能下跪,所以皇上不就不跪了嘛,皇上不跪那谁去跪下呢?让秦桧去,他不要脸让他去,这馊主意都是秦桧给出的,所以干脆让他去跪,论级嗢他是宰相,可以代替皇帝去跪,这件事一说出来,几方都皆大欢喜,皇上也愿意,秦桧也愿意,给谁跪不是跪,这么重要的外交使命交给我了,你想想,那这也得亏就是我,我这儿一拜,推金山倒玉柱,这国家就安定了,我也愿意,金使也挑不出理来,我们不是不跪你,我们皇上守孝呢,如果非逼着皇上去下跪,你也太灭绝人伦了吧,你也太没人性了吧,所以皇上可以不去跪了,让秦桧去跪,去接旨意,接完了之后,你要宴请金使啊,国事处理完毕了,该召开晚上的盛大晚宴啊,你得宴请金使,宴请金使又出问题了,出什么问题了呢?南宋朝廷,群臣和议,为了顾及国体,挽回面子,决定让宰相秦桧代替宋高宗跪接金国诏书,对此金国人也无疑义,但是当南宋朝廷宴请金国使臣的时候,金国人又提出了一个过分的要求。金使要求南面而坐,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南面为君,北面称臣,所以金使要求南面而坐,大国之臣当下国之主,我是天朝来使,上邦来使,所以我得坐在正中间,南面而坐,那你宋朝的大臣也好,宰执也好,全得在底下北向冲着我,这样一来的话,宋朝大臣又不干了,凭什么你南面而坐啊,你又不是皇上,这事眼瞅就要谈崩,后来到这种情况下,就又有人出来跟宋高宗说,说看来陛下这事还得麻烦您一下,金国这个使臣太不像话了,这个金国的使臣也是汉人,他可能不是降金的宋人,应该是降金的辽人,他对这一套典章礼仪了解得非常清楚,因此他要求你必须这样,中原礼法,我很清楚,你必须得这么着,说您还得出来,让皇上出来,你出来之后,你跟金使进行一番交涉,你以天子之尊跟他交涉一番,最后交涉的结果,东西向面对而坐,这样就变成了双方平等的了,就相当于两国,你看两国谈判的时候,一定是东西向坐着,没有南北各坐着,南北有高下,东西可以讲是平等的,你可以东西向坐,东西向一坐,这个议和基本上就已经定来了,这个议和定下来之后,因为这件事发生在宋高宗的绍兴八年,绍兴十一年,又跟金议了一次和,所以在宋朝的史书上,这叫绍兴第一次和议,绍兴十一年那一次叫绍兴第二次和议,所以这俩经常被人搞混,按照金国的年号,这个时候是金熙宗天眷年间,所以这次议和叫天眷议和,双方定下来了,我还给你地儿,还给你爸你妈的尸首,你要称臣,你要给我银子和绸子,这事就定来了,然后金使就回去复命,既然办完了嘛,就回去复命,金使这一回去复命,发现问题了,发现什么问题呢?宋金谈判结束,金国人是意满志得,赚足便宜,他们带着炫耀而又狂妄的心情,启程回金复命,但是当他们走到宋金边境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南宋这边正在秘密谋划着一件事情,这一下彻底激怒了金国使臣,那么金国使臣到底发现了什么呢?金国使臣在回来的过程中,发现一点什么呢?你竟然在我刚刚退还的土地上挖战壕,修碉堡,布置守戌,这个金使一下就急了,你这么做是何居心啊?而且我们完颜昌大王,鲁王完颜昌,鲁国王不是说把地给了宋,宋必德我吗?我看不出来这样朝怎么德我来啊,我把土地给你了,你竟然在这儿驻军,要跟我为敌,你这是什么意思?所以当时金国这个使臣就责问宋朝,他说“天子列壤地益南国,南国当思图报大恩,今辄置守戌,自取嫌疑,若兴师问罪将何以为辞,江左且不保,况齐乎”——《金史·卷八十三》,我们天子把地儿还给你,你应该感谢我们天子,他说天子把土地给南国,南国当感谢大恩,我没说宋朝,你就是江南,你那么一个小政权,我把地儿给你,你就应该感谢我,你不但不感谢我,你现在竟然在这儿布置军队,擅自做守戌,自取嫌疑,本来我们朝廷内部包括我本人都不愿意把这地儿给你,你现在还自取嫌疑,布置军队,好,你布置军队的话,一旦我们大军发兵,你连长江、淮河都保不住,这新占的这地儿你能保得住吗?这个金使义正词严地责问宋使,宋使赶紧跟宋高宗汇报了,宋高宗一听,是,说得对,不能自取嫌疑,好,军队不要布置了,挖了战壕填上,修的碉堡拆了,不要自取嫌疑,不要让金使生疑,咱们只要把这个地儿收回来,东京汴染我也收回来了,故都我收回来了,祖宗的陵寝我也收回来了,虽然已经被刘豫刨了,但是我也收回来了,我可以告慰祖宗在天之灵,这事就可以了,咱不要再打仗,所以这样一来的话,宋朝就开始撤守戌,宋朝以为自己一撤守戌,这个事儿就完了,就完结了,但是远远没有那么简单,这次宋金议和,可以说这个协议,是双方双输的一个协议,是金也不高兴,是宋也不痛快,特别是在金和宋激怒了两个人,在金激怒了完颜兀术,在宋激怒了岳飞,这两个人可以讲都是两国最坚定的主战派,而且是天字第一号的人物,这两个人一被激怒,宋金的和议我看也就瓦解冰消,一场大战就在所难免了。两宋风云第二十一集——战端再起2009-08-02 20:55公元1138年底,宋金议和,两国以黄河为界,南宋向金称臣,并且年年交纳岁贡,史称“天眷议和”。议和之后,金国将河南等地归还南宋,于是宋高宗赵构认为从此就可以安享太平。然而宋金两国交战多年,积怨甚深。此时在南宋和金国的朝野上下,都有人反对两国议和,那么一心想要收复失地的岳飞,能说服宋高宗赵构发兵进取中原吗?而一直反对宋金议和的金国大将完颜兀术又能善罢甘休吗?一年之后,“天眷议和” 墨迹未干,宋金两国烽烟再起,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两国重燃战火?宋金第一次议和,也就是按照金国的年号,就是“天眷议和”。在宋金两国朝廷内部,都有激烈地反对,最后,两国的皇帝拍板了,这个事成了。成了之后,反对的声浪并没有压下去,相反它等于这股潜流被压制了,早晚有一天,它要喷出来的。那么,谁先喷出来呢?咱们讲,两个人反对得最激烈。在金国是完颜兀术,在宋朝是岳飞。这次议和完了之后,河南地要归还给宋朝,所以高宗皇帝派了七路使臣,带着人马去收复失地,而收复的这些土地里边,西京河南府一带要归岳飞所有。等于岳飞的防地就扩大了,辖区就扩大了。辖区扩大之后,按礼,岳飞要给皇帝上表谢恩。结果岳飞在上表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臣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捭燕云,终欲复仇而保国,誓心天地,当令稽颡以称藩。”什么意思呢?我虽然把西京府收回来了,我不满足,我绝对不满足,我要定谋于全胜,仅仅把河南陕西拿回来是不够的,我要收地于两河,我最起码要把黄河以北原来宋朝的土地要收回来,我要唾捭燕云,而且,我要复仇,我要保国,我要让金国人向我们磕头称臣。稽颡,颡,就是额头,稽颡以称藩,我要让他稽颡,就是磕头,称藩,让他称臣。给我这河南地挺好,没完。别以为拿这点蝇头小利就可以收买你岳爷爷。所以你给我这地,太好了,我以这个为基础,我要出兵两河、燕云,我打得你给我磕头称臣,打得你给我岁贡,这才算完。皇上一看岳飞这个上疏,就急了,你这什么意思?你这不公然破坏和议吗?咱说好了,河南陕西地归还咱们,咱就不打仗了,这事就了了。你可到好,给我来这么一封上疏,就是说这事不算完,你给我这地儿不算完。皇上看着就很为难,岳飞怎么就这么不能仰体圣意?你怎么就不能明白我什么意思?看来岳飞对这个事是坚决持反对态度的。所以这事怎么办?皇上一想,岳飞的志向远大,你不能说他的志向不对,没法公开指责。皇上拿岳飞是一点辙儿都没有,所以皇上在心里面对岳飞的那种恨意,简直是,君臣已经到了马上就要决裂的地步。皇上拿他一点辙没有,皇上所想到的只有一招,就是给你封官。那我只能是这样,你想要收复中原,想要迎回二圣,那按道理讲,你要立下天大的功劳,你显然是要有报酬的,那先在就这样吧,我提前把报酬给你,这功咱甭立了,成吗?皇上下旨,收复失地,举国同庆,尤其在前线出生入死的这些大将们,功劳最大,因此把岳飞升成正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这个官衔,在中国古代的文官街里面,是排第一等的。十年前,甚至不到十年前,岳飞刚是什么?七品东京留守司统制,短短的十年的功夫,您由七品升到一品,一个县团级干部,一下升到正大军区级,十年都不到,你不对皇家感恩戴德吗?你还不能明白我什么意思吗?我对你够好了。皇上都已经是讨好岳飞那个劲头,曲意逢迎。我明明知道你给我不是一条心,我还给你加官晋爵,我这良苦用心,你不能理解吗?宋金第一次议和之后,在南宋朝中仍然不乏反对议和的声音,其中以岳飞的态度最为坚决和激烈,于是宋高宗赵构为了安抚和讨好岳飞,竟然一下就把岳飞升为从一品的高官,可谓是皇恩浩大。那么岳飞能够理解赵构的良苦用心吗?岳飞不能理解。岳飞给皇上上表,无功不受禄,我不要,敬谢不敏。吴玠他要是他的事,我志向远大,收复中原,迎回二圣,唾捭燕云,直捣黄龙,这是我的志向。我不是为了当官。岳飞更冤,皇上你怎么就不理解我?君臣俩谁也不理解谁,永远踩不到一块儿去,没有灵犀,也没法一点通。这官我不要,我不当了,敬谢不敏。皇上一看急了,你什么意思?吴玠兴高采烈,人家接受这官职了,你不要,你这不等于公开跟朝廷对抗吗?所以皇上又下旨,不许辞职,不要不行,必须得要,这官你必须得当。岳飞被迫升了官之后,岳飞又出招了。他给皇上上表,我请求去洛阳,考察敌情,你不是让我升了官吗?我就要尽到忠臣的本分。皇上是希望什么,你当了官了,你给我老老实实在家待着,你享受去,你做这么大官,你不得会去显摆显摆?你给我享受,你手下的部将都有升赏。皇上是想着,岳飞官做大了,手下的部将官做大了,官一做大,俸禄就优厚了,俸禄一优厚,家产就丰富,家产一丰富,进取心就减退了,惹事的这个可能性就少了。所以我为什么要给你升官?我就是为了让你别惹事。结果没想到,岳飞跟皇上的想法完全不一样,他来一蛮拧,你给我升官,那我更得好好报答你,我更得忠心报国,所以我申请去洛阳考察敌情。岳飞又上表,“北虏自靖康以来,以和疑我者十余上矣。不悟其奸,受祸至此”。从靖康以来,金国人假装说跟我们谈和,十多回了。其实岳飞说着话,说句实在的,真有点昧心。每一次议和都是宋提出来的。“今复无事请和,此殆必有肘腋之虞”。现在,平白无故他又要跟咱们谈和,而且,“无功之赏,祸之先也”,“臣等量带轻骑,随二使袛谒陵寝,困以往观敌衅”。请求带上骑兵随使臣,一个是金国的使臣,再一个就是宋朝的送金使、伴送金国的使臣,我随二使袛谒陵寝。我就是到河南巩县,北宋皇帝七帝八陵都在那儿埋着,我去拜谒陵寝,捎带手我看看敌人的虚实。皇上一看这不干了,你这不又给了自取嫌疑,你给了金国人以战争的借口。所以皇上赶紧下旨,亲笔下御札给岳飞,不许去,这是绝不能去,你给我老老实实待着。官都给你升了,你好要干吗?不许去。他一不让去,岳飞急了,皇上不让我去是吧,行,我不干了,给皇上上疏,“比者修盟漠北,割地河南。既不复于用兵,且无嫌于避事,伏望陛下附照诚悃,曲赐矜从,令臣解罢兵务,退处林泉,以歌咏陛下圣德,为太平之散民,臣不胜幸甚”。我不干了,你看他没事把地盘割给咱,你又不让我出兵跟他打仗,然后还得避嫌疑,所以干脆这么复杂的事,以我岳飞的这个智力水平,我理解不了。我理解不了怎么办呢?陛下您可怜可怜我吧,我这个人不适合带兵,我也不适合被您重用,所以兵务我交出来,兵权我不要了。不是老有大臣攻击我,说我一心要攥着兵权,我不要了。退处林泉,歌咏陛下圣德,天天写诗,我歌颂您,然后我做一个太平散民。既然跟金也不打仗了,天下太平,天下了要我们这些武将还有什么用?所以我干脆功成身退。其实岳飞功也没成。我干脆身退,歌咏陛下圣德去吧,“臣不胜幸甚”,那我就太高兴了,我不干了。把那个上疏一上,一连很多天没有回音。面对宋高宗赵构赐予的高官厚禄,岳飞不但拒不接受,而且一再上疏要求出兵收复中原,迎回二圣,甚至不惜以辞官来要挟赵构,那么一心只想议和的赵构会如何处理这个不听话的岳飞呢?皇上拿到他这个上疏,很为难。这么一个刺头,他主动提出来不干,是好事,而且尤其在那个时候,天子赵构的宝座已经坐稳,金也承认我了,虽然不承认我是大宋天子,最起码承认我是江南国主,仗也不用打了,基本上中原故地也都收复回来了,宋金两国划黄河为界,丢的地比北宋也没多太多,我也对得起祖宗了,我爸还有嫡母郑皇后的棺椁也迎回来了,而且金人也答应把我亲妈放回来,天下太平了,挺好。岳飞这刺头不干就不干吧,不干拉到。但是皇上一想,如果我现在就同意了,皇上也能看出来,岳飞这是赌气,他多少次嚷嚷不干,哪次他也没真不干,他这是赌气。所以皇上想他这回说不干,我要同意了的话,这个岳家军怎么办?谁能带这支岳家军?按照我们现在讲,岳家军这些将领都是岳飞一手提拨起来的,他们恐怕只知有军令,不知有圣旨。你如果把岳飞撤了,那么,这支军队谁去带?十万大军要是一翻脸,变生肘腋,心腹之患,这可比金国害处还大。这个怎么办?谁去带?你说岳飞下来了,岳飞下来了可以,然后把岳飞底下的部将给调了。这就出现了什么问题呢?比如说我们按照今天部队的编制说,你撤了岳家军的师长,师长都是岳飞的人。你把他师长撤了,那么团长还是他的人,你再把团长撤了,那营长还是他的人,你总不能一直撤到班长吧?你说岳飞他解了兵权,他解了兵权之后,底下的这帮人怎么办?所以皇帝在沉吟之中,拿到岳飞这封上疏,没有作答。岳飞一看,皇上怎么不理我?我给你写信你没收着?再来一封,又给皇帝上了一封。一封比一封言辞犀利,“伏望陛下垂溥照之明,回盖高之听,曲加仁侧,洞照愚忠,使一夫之微终随其欲,特许退休,就管医药,臣不胜感戴圣德厚望之至”。岳飞这回连我歌咏陛下圣德这种话都不说了。原来我还想做一个太平散民,我退处林泉,我天天写诗赞颂你、我们伟大的皇帝,我天天干这个。这个皇上看着还能心里还舒服点。然后我上了疏你不理我,岳飞这回也急了,这回给皇上上疏怎么说?我病了,我病得很重,所以干脆你恩准我退休。你才三十七岁你就退休。你恩准退休吧。就管医药,我看病去,我不甚感激陛下的圣德。人家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请求你恩准我退休,我要去看病,这宋高宗不能再装了吧?不能再不理他了吧?所以宋高宗只好回了他一句。这次宋高宗回了一句,不解释,不劝,跟岳飞说不清,他也不可能理解皇帝的这份心思,所以高宗皇帝几个大字:“所请宜不允。”你上表要求辞职,我不同意。岳飞这次又挑战朝廷,因为朝廷不按他的意图来,我不让议和你要议和,议和完了之后,我向趁势一鼓作劲儿,我把金国给消灭,我把失地全收回,连太祖太宗都没收回的幽云十六州我也收回来,你又不同意。所以我就不干,挑战朝廷结果没成功。皇上一句话把他打发了,“所请宜不允。”你想辞职,没门,不同意。岳飞失败了。虽然岳飞一再上疏要求出兵收复中原,甚至不惜以辞官来要挟,但是皇命难违,面对宋高宗赵构的一句“所请宜不允”,岳飞这次反对议和的行动,最后也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宋金议和看来也会正常地进行下去。然而就在此时,一个金国人站了出来,他一手撕毁了两国的议和盟约。那么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要挑起两国之间的战争?岳飞是失败了,完颜兀朮成功了。把牌重新洗了一遍,整个大翻牌。完颜兀朮为什么成功?前面讲,完颜兀术本来是一个激烈的主战派,太祖皇帝第四子,大金第一名将,骁勇凭陵,本来是激烈的主战派,结果黄天荡一战,把他吓惨了,哭了好几回。先败于黄天荡,后来在川陕又败于吴玠,自己把胡子都割了逃跑了,到这份上了。所以,完颜兀术这个人一下就走了一个极端,他变成了什么呢?原来宋朝是一只小耗子,一拳我能砸死它,鄙视宋朝如鼠,现在有点畏宋朝如虎,这宋朝太不得了了,这可不好弄。所以完颜兀术本来是坚定的主战派,现在就开始倾向于主和。但是他主和是有条件的,他跟完颜昌不一样,完颜昌完全是出于私心,我主和的目的是为了让宋朝德我,“我以地与送,宋必德我。”完颜兀术没理解完颜昌这个德我是什么意思。完颜兀术理解的德我,就是感念我大金的恩德,完颜昌的德我,那就是我。德我,我希望你赵构像刘豫那么一点就通,每年孝敬,你得给我孝敬,然后我挟洋自重,就这种感觉。所以两人实际上就没弄到一块去。但是完颜兀术就是说,如果宋朝真的感念大金恩德,这仗不打也就不打了。结果没想到的是,对完颜兀术的打击接二连三来了。首先就是宋高宗,收回河南陕西之地,宋高宗就得发布圣旨诏书,完颜兀术金国君臣,尤其是那些反对议和的金国君臣,拿到宋高宗这个诏书一看,没有一点德我的意思。宋高宗这个诏书一说就是,我为什么能把河南陕西之地收回来?列祖列宗在天有灵,然后我光明普照,将士用命。没有一点感念大金恩德的地方。这是我还给你的地儿,我还给你的地,你不感念我?发了这么一个圣旨。然后金使回来之后,金使知道完颜兀术是主战派,而且他要往上京会宁府去复命,要经过完颜兀术的辖地,见了完颜兀术之后,这个金使就跟完颜兀术讲,说宋朝不但不感念咱们,他那儿开始挖战壕,开始修堡垒,修葺城墙,布置战守之具,他要跟咱干仗。完颜兀术一听,完颜昌这是妖言惑国。我就想到了这一点,你看看,果然这个不幸而言中。所以完颜兀术说,你赶紧回朝廷复命,然后等宋使来了,我责问宋使。后来宋朝的使臣就来了,到金国去上表,双方交接手续要办,有一些后续工作要办。完颜兀术就问这个宋朝使臣。这个使臣交王伦。就问这个王伦,王伦,你们皇上的诏书是怎么说的?感念的是谁?一点都不感念我大金的恩德,不感我大恩。你们感念天地祖宗,感念将士用命,感念老百姓民心所向。你们这是什么意思?王伦可真有邪的。王伦说是吗?这道诏书八成是以讹传讹,说皇帝真正的诏书在我手里头。完颜兀术说,在你手里?我看看。王伦说你等着,我回去取去。我把它搁在馆驿。可能没带。回去之后您猜,王伦现写了一份。这属于矫诏啊。两国外交可不是闹着玩儿。竟然模拟宋高宗的口气矫诏写了这么一封诏书,给完颜兀术送去,说你看,这是我们皇帝真正的诏书。完颜兀术拿到这封诏书之后,他也不傻,人家金国那样有名的大将,而且入中原已久,也汉化很深,将信将疑。看完之后,他绝对不完全信。哪这么巧?而且你这个诏书还回去取?取这么半天才取来。卷巴卷巴,那行,你去上金国,你去复命去吧。结果王伦要出发,王伦要出发的时候,有人向他通风报信,说元帅并不相信你的这封国书,你危险了。王伦一听这事危险了,又走了一步臭棋,他跑了。他这一跑,可就完了,你等于就把皇帝、把朝廷就全给连累了。秦桧一看他回来就问,你怎么回来了?事办得怎么样了?他就把自己的前因后果交待了一遍。秦桧这叫一个生气。议和大计,毁就毁在你手里,你哪能干这事?先弄个假诏书骗人,又跑,不行,你给我回去。这事,好汉做事好汉当,你得给我回去,这事你得顶着。王伦只好又回来了。王伦一回来,金国人恨他恨得咬牙切齿,你这么耍我们?你小小江南敢戏弄上国?你还敢回来?行,真有你的。金国人把他扣住了,完颜兀术就质问他,说尔江南国主,但知有元帅,岂知有上国朝廷焉?你们江南国主,你们赵构但知有元帅。这个元帅就是指的完颜昌,因为金国的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叫元帅府,元帅府的正长官叫都元帅。完颜昌是都元帅,完颜兀术是左副元帅,比他低。所以就是说你但知有元帅,你只知道跟完颜昌搞幕后交易,岂知有上国朝廷焉?你难道不知道我们国家也有朝廷吗?我们皇上在。金熙宗皇帝当时在。你什么意思?你看不起我们皇上,你跟完颜昌交结,这搁哪朝都是最大最大的忌讳。所以王伦就被扣在了金国。然后,完颜兀术就发动细作去打听,你给我打听打听,这事到底怎么回事?一打听,打听出来了。这个宋朝,根本就不感念大金的恩德,议和这件事在宋朝,也是激烈反对的,尤其是反对向咱们皇上称臣。前因后果,打听一个遍。这一下,完颜兀术可就火了。由于完颜兀术得知南宋不但不感念大金的恩德,而且朝中还有很多人都激烈地反对宋向金称臣之事,所以完颜兀术此时暗下决心,一定要撕毁两国的议和盟约,再次发兵攻打南宋。但是在完颜兀术眼前,有一个很大的障碍,那就是他的顶头上司,力主宋金议和的完颜昌。那么完颜兀术下一步会怎么办呢?完颜兀术就急了,飞马入京就见金熙宗,说完颜昌卖国铁证如山。熙宗皇帝能够做皇帝,他是太祖的长孙,他能做皇帝,完颜昌居功至伟,完颜昌力主让他当皇帝。完颜昌为什么让他当皇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孩好糊弄。因为他才二十出点儿头,又没打过仗,生长于深宫之中,整天沉迷于汉族的文学创作。小孩好糊弄。所以完颜昌跋扈不臣,就有点权臣的意思。没想到的是,金熙宗皇帝他越汉化,他就越羡慕中原王朝的这种君主专制,大权独揽,乾纲独断。你完颜昌整天跟我这儿撸胳膊挽袖子,吆五喝六的,然后你有不臣之心,仗着是我的长辈。熙宗皇帝本来就对完颜昌很生气,就想找机会把他弄掉。现在一看,好,机会来了。居然你卖国,你说宋要德我,你是有私心的。太好了,可以把完颜昌弄掉了。而这个时候,很容易就找到借口。什么借口?完颜昌手下一个小将谋逆,就牵扯到了完颜昌。咱们想,完颜昌作为大金的皇族,再怎么着,他也不至于叛国谋逆,他可能就是想给自个儿捞点好处。但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手下的小将谋逆,你脱不了干系,这事就赖你。一下完颜昌就撤销了一切职务,削职了。削职之后,完颜昌就慌了。这个时候金国的朝廷对他的处罚是,让他到山东降臣杜充手下听命。咱们讲过,杜充原来是岳飞的老上级,东京留守,结果金军南下,金军在南宋初年建炎年间南下,他跑了。后来守长江的时候,又是他带头投降,他一投降,金军长驱直入,逼得皇上出海。皇上很伤心,我让杜充做这么大的官,他叛变。把完颜昌打发到杜充手下去做官。士可杀而不可辱,完颜昌非常生气,我开过元戎、佐命元勋,何故与降奴为伍?我倒一个降将手底下打工,我才不去。不去就不去吧,完颜昌犯了一个太大的错误了,他准备投奔南宋。你想一般人如果投奔,宋朝肯定会很高兴地收下来,你比如说金国随便来了一个知州、来了个知县,带来一州一县叛逃,宋朝会高兴地收下来,给你升官,最起码原职不动。你这样大的人物过来了,怎么安置你?你在金国是皇族是鲁王,你到宋朝怎么安置你?你还能做皇族吗?你就只能是寄人篱下。所以你这事很不明智,大家本来就怀疑你叛国,你就不愿意去杜充手下打工,你应该解释清楚,跟熙宗皇帝剖白心迹,学人家岳飞,我不行就退处林泉,我就管医药就完了。他这一炮,得,不打自招。你看,你肯定是叛国,那你签的卖国条约就是无效的。关键跑还没跑了,他想去南京他没跑了,让完颜兀术给逮回来了。逮回来之后,有的说是被折磨死了,有的说是赐自尽。反正这个人就死了。完颜昌一死,完颜兀术眼前就完全没有阻碍了,金国的兵权完全落在了他的手中,他随时都可以率兵南下攻打南宋。但是完颜兀术想要出兵,又不想背上背叛盟约的骂名,于是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那么完颜兀术又将实施怎样的阴谋呢?完颜兀术他不但害死了完颜昌,他想把和议给废了,他怎么废这和议呢?他又不能说,这事是完颜昌干的,我们不认账,废了,不要了,不能这么说。这么说的话,显得我们大金多没水平,两国的外交,一纸盟约不能说废就废。我提出修改,我们大金提出新的条件,修改盟约:第一,奉金正朔。你要取消自己的年号,你不能用你的绍兴年号,要用我们大金的天眷年号,奉金正朔。所以这样一来的话,宋朝绝对不能答应。你如果要奉金正朔的话,等于宋就变成了金的一部分了。咱们前几讲的时候,咱们强调过这个问题。在中国古代,表示臣服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奉正朔。第二,每年进贡三千两黄金。我们知道,中国其实是一个贵重金属极其缺乏的国家,所以中国古代的货币,主要是铜钱、铁钱,欧洲它用金币、银币,咱们只能用铜钱、铁钱,因为中国的贵重金属缺乏,我们是贫金国。《马可波罗行记》一写中国到处是黄金,那可能是因为他外行,大汗的宫殿是拿黄金盖的,那不是琉璃瓦吗?那怎么是黄金?他外行。中国古代的贵重金属进口,是从Japan进口,尤其是白银的进口,是从Japan进口。近代新航路开辟以后,是从拉丁美洲进口金银。所以你要三千两黄金,哪儿找去?南方又没有金矿。第三个要求,宋朝就更不可能答应了。你把从我们这儿逃亡到你们那儿的人,全给我遣送回来。宋朝一想,第一我不能这么干,我这么干的话,我太失人心,尤其是北方的汉族。中国古代的人口自北向南大规模的迁移是三次。为什么一开始经济中心在北方,在黄河流域?南方没人。卑湿水热那个地方,气候不好,没有人。后来为什么南方经济开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北方多战乱,所以北方人老往南方跑。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北宋的靖康之变,三次大规模的衣冠南渡,汉族人往南方跑。跑过来多少人,那是上百万的人。你让我给你遣送回去,我就是这么想,我做得到吗?我上哪儿找这上百万人去啊?再说 把从北方逃过来的人都遣送回去,赵构就得遣送回去。他自己说朕是北人,我就得遣送回去。这事没法干。金国要求修改盟约,而且他们所提出的三项新条件,都极为苛刻,南宋朝廷很难接受,但是如果不接受,金国肯定会借机出兵,那么南宋朝廷究竟会不会接受这三项新条件呢?宋高宗赵构面对金国的步步紧逼,又会如何应对呢?这三项条件,南宋不能答应,我没法答应。奉正朔甭想,要金子没有,南方不产,遣送回来人,我们就是有这心,我们也没这力。金国一看,你看这宋朝背信弃义,我说了,只要你答应这三项条件,和平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结果你居然不答应,这可就怪不得我了。于是,完颜兀术在这个时候已升为都元帅,在祁州建立元帅府,举行盛大的阅兵式。金熙宗颁布诏书,要收复河南陕西,要对宋开战。宋朝一看到这个时候,也只好强大精神,准备迎战了。为了表示自己的正义性,高宗皇帝发表了《赏格》:“兀术不道,戕杀其叔,举兵无名,首为乱阶。”先骂完颜兀术,要没有你的话这和议就成了,你不道,把你叔叔完颜昌给害死了,然后你还出兵打我们。“将帅军民,有能擒杀兀术者,见任节度使以上,授以枢柄。未至节度使以上,授以节使。官高者,除使相,见统兵者仍宣抚使。余人仍赐银绢五万匹两,田一千顷,第一区。”谁要是能逮着完颜兀术,擒杀都行,如果你现在官居节度使了,像岳飞、吴玠、韩世忠这些人,你已经做到节度使了,授以枢柄,授枢密使这样的高官。因为宋朝枢密使向来是文官担任,连副使都不能使武将。现在打破常规,只要能逮着完颜兀术的,授枢密使。如果没做到节度使的,做节度使。如果是文官官高者,除使相,你可以做枢密使,可以做宰相,统兵大将授宣抚使。岳飞就是宣抚使,宰相除外统兵才授宣抚使。而且赏白银、绸缎五万,一共五万两匹,给一千顷地,给一座楼,第一区,给一座宅地,谁要能擒杀完颜兀术。宋朝的斗争矛头很明确,我就对着完颜兀术,我就对着他。完颜兀术这个时候为什么执意要兴兵南下?他不是被打怕了吗?他不是害怕了宋朝吗?他为什么要执意兴兵南下?这其实正是完颜兀术智慧过人的地方,是他最高明的地方。两宋风云第二十二集——顺昌大捷2009-08-02 20:57宋金“天眷议和”之后,两国划河为界,相安无事的局面刚刚维持了一年,公元1140年,以完颜兀术为首的金国主战派就找借口撕毁和约,顷全国之兵力再一次大举南下。短短一个月金军就重新占领了河南、陕西两地。然而,就在金军抢渡淮河之时,宋军将领刘锜率领军民死守顺昌城,并且巧施妙计,以少击众,大败十万余金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顺昌大捷”。那么,名不见经传的刘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巧施妙计,以少胜多大败金军的呢?而完颜兀术又为什么要执意攻打南宋呢?完颜兀术他应该说被黄天荡、川陕两战,被南宋的战斗力惊呆了,被打怕了。既然他被南宋打怕了,他为什么执意败盟用兵?这个其实正是完颜兀术高明的地方。我为什么要打你?为了我们金国的生存。完颜兀术后来怎么评价宋朝,完颜兀术说了这样一段话:“宋若败盟,任贤用众,大举北来,乘势撼中原人心,复故土如反掌,不为难矣!”如果我们不打他的话,他要有朝一日他壮了,他把河南、陕西这地儿好好经营一番,他要是壮了,实力增强了,他如果“败盟,任贤用众,大举北来”,乖势撼中原人心——中原百姓,我们看宋朝人的诗词里面写的“南望王师又一年”,“中原父老望旌旗”,这种词比比皆是——如果这样一来,他撼动了中原人心,“复故土如反掌”,他收复这些地就太容易了。那我们大金就怎么样了?就完了。所以,我们不能给他喘息的机会,我们必须要打得他跪地求饶,狠狠给他一下,让他跪地求饶,一仗定千古功业。这样才能做到两国相安无事,“敢战者方可言和”。金军大军一南下,势如破竹啊。很快,一两个月的功夫,原来的河南、陕西,还给宋朝的地儿就被收回来了。为什么呢?因为宋朝没有在这儿设立守卫力量。原来不是要设吗?结果没来得及设守卫力量,金人就败盟了,金军就来了。金军一来,这些地儿很快就给占领了。金军所到之处,守城的宋将基本上都是大开城门,“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基本上都是这样,所以金军很快收复失地。然后开始南下,渡淮河,饮马长江。准备要打了。完颜兀术得意洋洋,这一仗将会给赵构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然后两国就可以议和了。完颜兀术率领的金国大军再次大举南侵,一路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很快就重新占领了河南、陕西等地,一直打到了淮河,矛头直指南宋首都——杭州。但是,完颜兀术万万没有想到,就在淮河边金军遭遇了一连串的重创,最后只好退回汴梁。那么,究竟是谁打乱了完颜兀术的进军计划呢?没想到完颜兀术这次南下栽了一个大跟头。在哪儿呢?顺昌这个地方,今天的安徽境内。是谁让他栽了个跟头呢?这个人还真不出名,前面没提过,叫刘锜。刘锜这个人,他是禁军统领。所以这个时候,当金军一南下,本来还给宋朝的地儿又纷纷被金军占领。皇帝赵构急急忙忙任命刘锜为东京副留守。无兵可调啊,因为各路人马——“韩家军”、“岳家军”、“吴家军”,人家都在自己的驻地防守,无兵可调。于是,就召当年的太行山的八字军余部——就是脸上刺字的——八字军余部三万多人,再加上殿前司三千人。让刘锜带着这些人,从杭州出发,长途跋涉上千里,宋军可是以步兵为主,赶到东京布防。没等赶到,东京就已经失守了。因为金军骑兵,行动速度比宋军快得多。所以,刘锜就屯军于顺昌,就是今天的安徽阜阳,到这个地方屯军。屯军之后,这个金国军队开始南下。刘锜带着八字军,此番北上本来是打算作长期驻守之计。因为皇帝任命他为“东京副留守”,所以我带兵北上,我准备驻守东京。在这儿一驻守下来,我就不打算走了,因此宋军士兵就又是那种老毛病犯了,就是随军带着家属,老婆孩子,爹妈全带着。军队三四万人,算上家属就十多万。所以,为什么他速度慢?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老弱妇孺行军当然慢了。所以,到了顺昌这个地方,今天的安徽阜阳,到了这个地方,下一步怎么办?马上就要跟金军干仗了,大家都没做好思想准备。虽然八字军当年在太行山抗金赫赫有名。时过境迁,所以这个时候金军大军南下,八字军心生畏怯。有的将领就主张,干脆咱们怎么样?咱们撤吧。皇上没让咱们打仗,皇上让咱们驻守东京。现在既然东京已经被金军占领了,咱们驻守东京这个任务无法完成,咱就应该回去跟皇上交令。不是我们不去驻守,是被金军占了,您又没让我们去打金军,所以我任务完成了,咱就撤,让士兵掩护家属先撤。刘锜一听这话非常生气。没等刘锜发作,底下一员大将也站起来反对,说:“这可不行,不经一战咱们就撤,咱八字军的脸往哪儿搁?咱每个人你撩起头发看看,咱脸上还有这八个字“赤心报国,誓杀金贼”。你不是“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吗?现在金贼来了咱就跑?再者说咱们是跑得了,家属怎么跑?这些老弱妇孺们怎么跑?你说掩护这些老弱妇孺,就他们这行军速度,他能快得起来吗?金国人都是骑兵,要追上咱们的话,咱们拚死一战,老婆孩子都跟着一块完。所以这个时候,咱绝对不能跑,应该坚守顺昌打退金军,大家都安全了。”刘锜一听非常高兴,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本来到东京去任职,现在东京虽然丢了,咱们奉天子之命镇守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绝不能丢,我要与敌人誓死一战,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再言退者定斩不饶。”八字军将士,这血性又被激发出来。也是,当年咱们跟着王大帅的时候,跟金军大小数百战,什么时候咱怕过他。那个时候的金军咱都不怕,这时候的金军算什么啊?!跟他拚了。然后,刘锜开始作战守之策。城墙上搁置了各种守城的器具,而且把老百姓的民房门板拆下来挡在城墙上,防止敌人射箭。把城外的民房全部烧毁,把老百姓迁进城来,城外的民房烧毁,以免敌人利用民房做掩护进攻城池。然后刘锜这个计亦已定,就在这儿作坚守之策。虽然刘锜说服手下的官兵一起死守顺昌城,并且严密部署了防御工事。但是金军铁骑来势汹汹,而宋军只有三万余人独守孤城,真是后无援兵,前有强敌。那么一旦战争真的打了起来刘锜能够有什么办法来抵御能征惯战的金军呢?金国大军很快来了。领头的——葛王完颜雍,他当时带了三万多人来包围了顺昌城。他领着兵包围顺昌城之后就向刘锜劝降,结果刘锜非常大义凛然地拒绝了他,宁死不降。完颜雍一看,下令金军将士攻城。金军将士攻城就是先是放箭。我们讲游牧民族打仗,他是最擅长使用弓箭的,弓马娴熟,一排一排的武士冲到城底下射箭。刘锜早有防备,城墙都竖着门板,所以你射吧,“绑绑绑绑”一射全射到门板上,门板抬下去,把箭拔下来我还能使。诸葛亮草船借箭,刘锜门板错箭。几轮箭雨过去了,这问题出来了,金国的箭用完了。每一个战士一般了不起的话身上带两斛箭,一斛大概是三十支。每个战士最多身上也就背六十支箭,一射,射完了。而且完颜雍的部队他是先头部队,葛王所部是先头部队,跟主力还有一段距离。所以这个军需供应,后期(勤)给养可能跟不上。射完了,葛王就只好扎营。刘锜一看敌人扎营。好!该我大显身手了。刘锜怎么大显身手?他挑出五千精锐,编成五队,一千人一队。一队一队地出城跟敌人厮杀。那么,一队出城厮杀的时候,那四队干吗?城墙上支上大锅,煮肉,熬避暑药。所以这个一队出去厮杀的时候,剩下那四队跟那儿吃肉,喝解暑汤。夏天天很热,吃肉,喝解暑汤。吃得饱饱的,然后刘锜一摸,铠甲晒得发烫的时候,鸣金收兵,那一队撤回来。回来吃肉,喝解暑汤,再派出去一队。只要一队在外边打仗,剩下几队就在这儿吃肉,喝解暑汤。所以,宋军吃得饱饱的,解暑汤灌得足足的,天再热也没关系。他只要一摸铠甲发烫,我们的铠甲烫了,金国人的铠甲也烫。金国人他可没肉吃,没人给他炖肉,没人给他熬解暑汤。他是杀得人困马乏,所以宋军又玩车轮战术,出去一拨回来一拨,出去一拨回来一拨。葛王要不说他不知兵,你不会把你的人也分开吗?但是他这个后勤供应,供应不上啊,他没想到这一点。等于让宋军的车轮战法打了个七荤八素,晕头转向。然后葛王夜里扎好了营,刘锜派武士趁夜劫营,给他炸营。武士劫营是非常注意技巧,不在乎杀掉敌人多少。他也不会去很多人,因为那个漆黑的夜里那会儿也没有什么夜视器材,打仗全凭经验。不在乎杀了多少人,杀敌其次,扰敌是最主要的。你这打了一天仗,是人没有粮食,是马没有草料,人也没吃,马也没喂。盛夏季节身披重铠,那是什么感觉?好不容易到晚上天凉快了,我想睡一觉,刘锜派人来了。我就是一个人不杀你,我敲一晚上鼓,甚至我放一晚上炮仗,搅得你一宿没睡。第二天你这个眼皮,上眼皮、下眼皮都有粘在一块,你还有劲跟我打仗吗?如是折腾几回,金军就退兵了。金军一退,遇到了完颜兀术率领的主力军。完颜兀术非常生气,怎么搞得你们,这小小的一座顺昌城打不下来,给了领队大将两鞭子。这个大将特别不服,说:今天的宋军可跟当年的宋军不一样。说:如果元帅您要不信,你可以率兵去看。你去看看宋军什么样。结果完颜兀术说:“是吗?我去看看去。”完颜兀术领着兵就去了。刘锜虽然首战告捷,打退了完颜雍的三万金军。但是完颜兀术又亲率十万大军前来攻打顺昌城。刘锜深知,完颜兀术身经百战,是金国赫赫有名的大将,而且完颜兀术手下的主力部队更是勇猛善战。如果宋军和完颜兀术正面开战肯定会吃大亏的,于是刘锜设下一个绝妙的圈套,那么完颜兀术会上当吗?完颜兀术领着兵,走到半道上遇到了刘锜派来的俩人。刘锜派了两个小校,胆大心细的俩小校。说你俩见着金军之后佯装落马,你见了金军,一看金军来了你拨马就跑,一慌从马上掉下来,被金军生擒。金军如果审你们的时候,你们这么这么这么说。回来之后奇功一件。这俩没问题。骑着马就出去了,一遇上金军大队赶紧就往回跑,往回跑就掉下来,掉下来就被金军逮住了。金军一逮住他们,完颜兀术就审问这俩宋朝小校,说:“你们的统帅刘锜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啊?”然后,这俩人就说:“刘锜太平子弟”,高干子弟,他爸爸就是将军,他也是将门之子,太平子弟,“惟好声色犬马尔”,他就喜欢声色犬马,浪荡公子一个。完颜兀术一听,“我来对了,这太好了,我就爱打这人。这人太好打了”,说“顺昌小城,我一脚能给它踢飞。我拿足尖踹能给它踹倒了。这有什么不好打的。”于是,完颜兀术率大军就开始南下。走到半道又遇上了刘锜派来的使臣。这回刘锜是派来使臣了,不是假装被逮着的人。使臣来了之后就见完颜兀术。完颜兀术说:“你小小的顺昌城,我一脚就能够给踹倒了,你还不赶紧投降吗?”结果这使臣说:“我们刘太尉说了,他绝对不会投降,而且刘太尉知道您胆小,不敢过淮河。我们在淮河上给您搭了五座浮桥,让您过来。您过来之后,咱们决战。”完颜兀术给气乐了。我还不知道你们那统帅是什么东西?高干子弟,只好声色犬马,全无作战经验,我正好拿他开刀。你还给我建五座浮桥,你以为你诸葛亮啊,你跟我摆“空城计”,你那压根儿就是一空城。完颜兀术非常高兴:“那行,谢谢你。你跟刘锜说好了,我马上就到,让他等着我。”然后金军就开始过这浮桥。过浮桥的时候,盛夏季节人也渴,马也渴,难免就喝河里的水。一喝完这河里的水,出事了。是人口吐白沫,马伏地不起。这怎么搞的?刘锜在河里洒了药了。哪儿那么便宜的事,完颜兀术有点太轻敌了。刘锜先是哀兵之计,把完颜兀术那个瘾头给勾上来,“打这个人好打”。然后,又激将法,“我们太尉知道你不敢过河,给你搭了桥。”完颜兀术说,要岳飞这么说,要韩世忠这么说,我掂量掂量。你都敢这么说,我一定要过来。一过来必然上当,河里有毒药啊。河里有毒药,刘锜嘱咐宋军士兵,就是渴死也不能喝河里的水。所以宋军士兵没有喝这个河水的,再说宋军士兵也不用喝河水,城里面咱们煮着肉,咱们熬着解暑药,咱没必要。金军远道而来,他不喝这水不行。他这一喝战斗力就大打折扣。完颜兀术也不明就里,他哪知道是刘锜在这河里洒了药,就是这个暑热天气造成的士兵大面积中暑。所以,怎么办?先扎营。大营一扎下来,刘锜又拿出好戏,趁夜劫营。而且这一次劫营,刘锜只派出五百敢死队。这五百人绝对都是武艺高强,置生死于顾的这些人,五百敢死队。古人劫营他是有讲究的,“人衔枚,马摘铃”。“人衔枚”,人嘴里要含一根树棍,怕你说话。其实他要吐出来说也不知道,反正“人衔枚”,“衔枚”是军令,你吐出来是违反军令的。“马摘铃”,马脖子上挂着銮铃,武将骑的马脖子上挂的銮铃,跑起来非常好听的,要摘下来,你这“哗楞哗楞”,不就出声了吗。甚至马蹄,因为马蹄上有马掌,有蹄铁,要用布包裹起来。刘锜这回偷营,人不用衔枚,每人发一竹哨。干吗每人发一哨呢?他是趁着雨夜劫营,大雨天,漆黑的夜里劫营。而且,他告诉这些宋军士兵——因为这些宋军士兵,他们都是武艺高强的,不是一般的士兵——进入金营之后,伏地不动。只要一个雷一响,照见金军士兵,上去就给我砍。砍什么样的?留辫子的。清朝人不是留辫子吗?女真人是编发的,留辫子的。宋军绝对不留辫子,你们看见辫子兵就给我砍,这肯定砍不错,不会杀错自个儿人,因为宋军不留辫子。只要一个炸雷一响,上去就砍。五百人砍一个算一个,砍完之后,这雷一过去,闪一过去,马上伏地不动。漆黑一片,金国人找不着谁砍的我,找不着。下一个雷,下一个闪再打之前,再上去砍去。但是因为宋军士兵他砍金军的时候,他是各自为战,你再砍的话,你的部队怎么集合?嘴里不有这竹哨吗?吹哨,哨声一响,我就知道组织在哪儿了,我就赶紧奔着哨声去了,大家就吹哨。金军士兵就晕了,这哨声响成一片,我哪知道宋军主力在哪儿?他就晕了。只要一打闪就出来一帮亡命徒拿刀砍我们,这闪一过去漆黑一片,就再也找不着人了——这帮人都跟地上趴着,一动不动。所以,你想这一晚上给金军折腾得,死了多少人,这个可能没法统计了。反正天一亮,金军一看,满营的尸体都是留辫子的。那几乎可以讲,最起码是宋军没有人阵亡,你看也可能有个别人阵亡,让同伴给——不能把战友的尸体留在那儿——人就给抬走了。满营的死尸都是留辫子的。你想,金军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啊!而且完颜兀术这在话吹出去了,“这小破城我一脚给它踹倒了”,还没等你踹,几百个大辫子脑袋没了。面对完颜兀术的十万大军,刘锜巧设妙计,两军还未开战就已经折腾得完颜兀术人仰马翻。等到完颜兀术安营扎寨之后又派奇兵夜袭,一夜之间竟然杀死金兵数百人,大大打击了金军的士气。但完颜兀术毕竟是一名百战名将,接下来他会采取什么样的反击行动呢?完颜兀术非常生气,天一亮之后,亲率主力亲军出动,不等攻城战具运到。完颜兀术急于报复,连攻城的那些撞车啊、敌楼啊、抛石机啊,这些东西都不等了。因为那些东西它很慢,它那会儿都得靠人推着前进,速度非常慢,所以重型的攻城器具离着主力部队还很远,十万大军就围了顺昌城。完颜兀术派出了自己的最最最精锐的部队,就是所谓的“铁浮图”。“浮屠”就是塔——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铁浮图”就是铁塔。有的评书演义小说家,一说“铁浮图”好像是铁炮。不是的,是重甲骑兵。史籍记载,这个重甲骑兵什么样?“戴铁兜牟,周币缀长檐。三人为伍,贯以韦索。每进一步,即用拒马拥之,人进一步,拒马亦进,退不可却。”这帮人戴铁头盔,“戴铁兜牟”。“周币缀以长檐”,脖子上那个地方都有护着的铁片子,有点你像现在看的影视作品Japan人戴的帽子后面不是有那么一个防晒的起那么一个作用,人家确实护颈的,“缀以长檐”。而且“三人为伍,贯以韦索”,三匹马用绳索连在一起。“每进一步,即以拒马拥之”,“拒马”就是木头做的,呈这种(×)形状,一般干吗呢?放在大营前面,削尖了对敌那头削尖了,尖木桩,防止敌人的骑兵冲进来。如果骑兵一冲,这个“拒马”正好刺破马的肚子,所以叫“拒马”,拒拦那个马。所以这个金军的铁浮图每前进一步,后面的人就抬着这个拒马,你前进一步,我就搁在这儿;你再前进一步,我就搁在那儿。所以你这个铁浮图只能往前进,“退不可却”,你没法退。你一往后退是拒马,拒马就把这个马给挑了。所以等于打起仗来,这个铁浮图就是敢死队,有进无退,不死于阵前就死于军法。要不就被敌人杀了,要不就被自己人杀了。那你说你是被敌人杀了光荣,还是被自己人杀了(光荣)?自己杀了那你就是叛徒,你被敌人杀了你弄个烈士,所以你看着办吧。因此,这个铁浮力就是只能往前进。而他们这一身重甲,人马都披重甲,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没有哪支军队能挡住铁浮图,三千铁浮图。然后,一万五千拐子马。所谓的“拐子马”就是轻骑兵。打仗的时候,铁浮图居中往前推,拐子马两翼包抄,拐子马是轻骑兵,人马不披甲。然后,强弓硬弩精于骑射。只要一开战,铁浮图居中,拐子马两翼包抄,宋军士兵是步兵。步兵变换阵型周转没有骑兵快,正面的铁浮图上去,旁边的拐子马先放箭就把宋军士兵排的阵型就打乱了。古代的战争特别强调的是阵型,你单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特别强调这种阵型。阵型一乱,基本上就败局已定。我们现在看很多历史剧,因为他没见过这古代打仗什么样。一打仗就是双方的兵冲到一块儿,然后就开始乱成一锅就开始互相打,那是打架,那不是打仗。打仗是要保持阵型的,保持队型的。看将帅的帅旗,帅旗往哪儿指,听金鼓。你得这样打,你不能凑一块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退兵都退不了。为什么鸣金就能收兵?我的阵型不乱,我跟敌人一脱离接触,我就可以收兵。你要都插在一块儿,你怎么收兵啊?所以,金军拐子马一射箭,你的阵型就乱了。你阵型一乱,铁浮图再一踩踏,那就不是战争了,那就是屠杀了,砍瓜切菜一般就把宋军报销了。所以这一次,完颜兀术把自己看家的本领——“铁浮图”、“拐子马”全拿出来了,跟刘锜决战。完颜兀术由于太过轻敌掉进了刘锜事先设好的圈套,一仗未打却已经损兵折将。于是,完颜兀术恼羞成怒,天刚刚亮,十万金军就开始围攻顺昌城,而且完颜兀术还派出了他的精锐部队“铁浮图”和“拐子马”。那么面对金军强大的攻势,刘锜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将会如何以少胜多大破金军呢?刘锜看到金军的布阵,有的部将就跟刘锜讲,说:“咱们这样,雷公专打软豆腐,柿子咱拣软的捏。咱先打谁呢?先打韩常一军”,韩常不是一只眼吗?曾经在跟宋军作战瞎了一只眼,完颜兀术手下的大将,“把他打败了,兀术丧胆。这事就完了。”刘锜听了之后摇摇头,绝对不能这么干。为什么不能这么干?说,即使击败了韩常一军,兀术精兵冲击势不可挡。我们应该集中力量猛攻完颜兀术的中军,擒贼先擒王。只要他中军一动,其余各路金军不在话下。绝不能先打韩常。打,咱就先打最狠的,拣着硬碴的咱来。所以,刘锜手下军士一听,是这么回事。太尉说得对。好,先拣完颜兀术来。然后,招募敢死队员。肉吃饱了,解暑药也喝足了的,敢死队员一千多人。你们这样,他不是分成五队,有吃肉的,有出去杀人的,凡是出去杀人的人,不用说话,不要张嘴跟敌人说话。一张嘴跟敌人说话,你的士气就泄了。你现在就想,金国人逼得我们无家可归。我们的祖居、祖坟、祖先的庐墓全在金国的沦陷区,你想你跟金国人有多大仇。将士想着想着,眼泪都下来了。我跟金国仇大了去了。好,就要这个气氛。出去绝对不要跟金国人说话,不要看金国人。你别看他,盾牌遮住身体,手持长刀大斧,只管砍马蹄子。他不是骑兵身披重甲吗?马蹄没披甲,你就给我砍马蹄子。他不是三匹马连成一块吗?你砍断一个马蹄,这仨马全倒。他那一身重甲,他掉下来他站得起来吗?他站不起来。所以,第一队上去给我砍马蹄。第二队上去干什么呢?手持钩镰枪,枪上带弯钩的,钩镰枪挑的铁盔。他不是铁盔罩着就露俩眼,你砍他脑袋不没法砍吗?他一掉下来,把铁盔挑掉。第三排刀斧手上去剁脑袋,就干这件事。所以,宋军将士被刘锜鼓舞起来,满腔的愤怒鼓舞起来。城门大开,一出来,二话不说,见马就砍。金国人就晕了。原来打仗,他们没见过这样的。那个时候可能是双方打仗之前来将通名,还得说两句。我是谁,你是谁,还得互相骂两句,互相羞辱对方。怎么来这么一帮人,二话不说,抡刀就砍。然后,后边马上钩镰枪,马扎刀全上来了,一下大败。金军“哗”就退下来了,没见过这样的。完颜兀术一看,这一仗说金军被杀掉了将近三万人。说这个金军“弃尺毙马,血肉枕藉。车旗、器甲积若山阜。兀术平日所恃以为强者,直损七八。”“死尸枕藉”,死人、死马枕藉。丢的武器、军旗推得跟小山似的。完颜兀术平时靠着称雄的主力部队,就是他的“铁浮图”和“拐子马”,十损七八。完颜兀术这回可是现大了,老百姓讲话:他有多大脸,他现多在脸,现大了。本来牛皮吹出去了,“小小的顺昌,我一脚就能给你踹倒”。结果这一踹,顺昌没倒,他人马倒了一地。所以这个时候,完颜兀术下令撤军,不能再打了。这个顺昌打不了了,回到了宋朝的故都汴梁。完般兀术虽然败回汴梁,却还想重整军马再战。但是经过顺昌一战,金国人死伤惨重,军心动摇,甚至有些金国人已经开始收拾金银财宝准备退回北国老家了。那么顺昌大捷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威慑力?顺昌大捷对于宋金关系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这个时候的大金,真的是谈不上有多厉害了。咱甭说别的,就完颜兀术拚尽了全国之力,尽起全国之兵南下灭宋,实在是到了什么程度?“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到了这种程度。当年灭辽灭北宋的那些个百战名将,那些个金国的皇族们,那些完颜们,全都不在了,全都去世了,包括完颜昌、完颜宗望、完颜宗干这些人全都不在了。所以,跟他一块南下的这些个金国大将里,先锋官没法提。一个孔彦舟是南宋降将,原来是南宋治水军的降将。一个李成,就是被岳飞打得差点儿没跳崖的那个,把骑兵搁步兵那儿,把步兵搁骑兵那儿,那个人李成。再一个就是咱前两讲讲的淮西军变的时候投过去的郦琼,合着金国的这几个大将全是宋朝降将。好不容易找着一个完颜——葛王完颜雍,也就是金朝的第五代皇帝金世宗,当时是在完颜兀术的帐下做将领。葛王,也没听说过,以前当大军平辽灭宋的时候根本他还在幼年,不显山不露水,可能没怎么上过战场。所以,你看完颜兀术用的这些将,就能看出来金国这会儿确实是战斗力极大地已经下降了。金国惟一能打的,这个时候就剩下完颜兀术了,结果完颜兀术还打了这么个大败仗,金国人认识到跟宋朝没法交手了。不但准备弃中原,甚至准备弃燕云十六州。这个时候,刘锜如果趁势北上是很有可能收复东京汴梁的,但是朝廷下旨,退守镇江府。顺昌城在淮河,镇江在长江边上了,所以等于宋军不但没趁势再收复失地,相反由淮河边上退到了长江边上,所以失去了一次收复东京汴梁的大好机会。其实这个时候,双方已经明白了,谁也吃不掉谁。战争的目的其实是一样的——以战迫和——都是说通过战争的手段迫使对方坐到谈判桌上来。如果双方实力相等的情况下,如果双方实力相等,谈判是有用的。谈判就是实力,谁会谈,谁能说,这是有用的。如果双方的实力不等,实力就是谈判。咱过去老讲这么一句话,叫“弱国无外交”。城下之盟你有什么可谈的?当年金军打到汴梁城下,要什么你得给什么——五百万两金子,五千万两银子,牛马一万头,太原、河间、中山三镇,宰相亲王为人质——人说什么你得同意什么,城下之盟是没得谈的。你只有在战场上获得了胜利,或者至少跟对方打一个平手,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谈。所以,咱们说当时宋朝获得了很大的胜利,顺昌大捷金人丧魂落胆,取了一个很大的胜仗,为什么高宗皇帝不让刘锜继续进军?因为他和完颜兀术有一点上是心照不宣的。哪点心照不宣呢?完颜兀术还有一个杀手锏没使出来。你不把他逼急了,他不使这个杀手锏,而宋高宗最害怕的就是完颜兀术使这个杀手锏。双方现在心照不宣,咱现在是常规战争,没打到撕破脸那份儿上。如果一撕破脸,完颜兀术一使出这个杀手锏,对于宋朝的打击,对于南宋,对于赵构本人的打击是致命的。那么,这个杀手锏是什么呢?两宋风云第二十三集——功亏一篑2009-08-02 20:58完颜兀术是金国百战名将,这次南下攻宋却是屡战屡败,本想借岳家军孤军深入之机,来个合围全歼,没想到却被年轻的岳云杀得尸横遍野。完颜兀术不由恼羞成怒,发起狠来,那么完颜兀术使出的看家本领是什么?又是否能战胜岳家军呢?宋金顺昌大战,刘锜取得了大捷,打败了金将完颜兀术。留下一个悬念,说完颜兀术他有一个对付宋朝的秘密武器,不把他逼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这个秘密武器他不会动用。那么这个秘密武器是什么呢?咱们先卖个关子,后面会讲到这个问题。刘锜在顺昌与金军激战的时候,一开始他并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他上表朝廷告急,请求朝廷派援军。这个时候朝廷就派岳飞帅岳家军去增援,岳家军出发之前,高宗皇帝加岳飞少保衔、加招讨使衔,让他出兵去打仗。后来又给岳飞加了河南北诸路招讨使,节制诸军,凡是北上的兵马归岳飞统一指挥,所以岳飞分遣诸军勇猛作战,连战连捷。完颜兀术就很生气,完颜兀术一看,我在顺昌打了一场败仗,我一世英名几乎毁于一旦,我几乎就没法跟国内交待。现在岳飞又这样不给我面子,怎么办?岳飞孤军深入,他一军独进,正是我消灭岳家军的好机会。完颜兀术觉得你岳飞太狂了,你看你一路冒进,你不等待几支部队配合,一路冒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所以完颜兀术集结重兵,准备合围岳家军,把岳家军一口吃掉。那么岳飞也看明白了完颜兀术的意思,大军云集、大战在即,如果是按常理猜度的话,武将在这个时候是要想办法首先采取守势,我要自保,不能让敌军把我合围,然后我要想办法突围,转移到对我安全的地方,然后我再跟金军决战。没想到岳飞看到金军合围,向他扑来,哈哈大笑。岳飞说金国人黔驴技穷,他找我玩儿命来了,正好,我正好想跟他玩儿命。这就是一个决一死战、大决战的机会到了,所以岳飞不但不退,反而挥师猛进,迎着敌人的主力,迎着敌人的包围圈就冲进去了。这一场大战在即,派出来的第一员大将,就是自己的义子岳云。岳飞告诉他,【不胜,先斩汝头】。当时岳云也是在战斗当中极其骁勇,完颜兀术的女婿都被岳云杀死了。一场仗下来,史籍记载,【(岳云)甲裳皆赤,身被百余创——《宋史·岳云传》】。甲裳皆赤,就是盔甲衣裳全是红的。身被百余创,身上一百多道伤口,百余创,估计可能没打到要害地方。当然甲裳皆赤,不可能都是他流的血,可能敌人的血更多。杀得金军尸横遍野,在这种情况下完颜兀术一看,岳云的部队太厉害了,把我的部队打得尸横遍野,怎么办?拿出我的看家本领来。完颜兀术是金国百战名将,这次南下攻宋却是屡战屡败。完颜兀术不由恼羞成怒,发起狠来。那么完颜兀术使出的看家本领是什么?又是否能够战胜岳家军呢?什么看家本领呢?前面说的铁浮图和拐子马。这个东西其实这个时候对宋军来讲,已经没有任何神秘感和恐惧感可言,一开始可能是怕,轰隆轰隆冲过来,就像现在坦克冲过来,他害怕。只要克服恐惧心理,一点都不可怕。完颜兀术到这个时候就打红了眼了,来不及思考,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记吃不记打了。你这个铁浮屠和拐子马在顺昌之战已经被刘锜破了,你不想改变的办法,你不想怎么改进,你又原样出来,外甥打灯笼——照旧。你又原样出来,连刘锜都破不了的话,你对付这种百战百胜的岳家军,这根本不可能。所以这次你又把这个东西派出来,实际上就是送死来了,等于他们变成了岳家军的刀下鬼盘中餐。因此铁浮屠拐子马一冲出来,岳飞一看这东西又来了,你一点新鲜玩意儿没有,又来了。命令岳云撤,一挥令旗咱们撤回来。岳家军骑兵后撤,步兵出阵。步兵用盾牌护住自己身体,上阵之后二话不说,抡起大刀就砍马蹄,两军一见面,什么话甭说,抡起大刀就砍马蹄。只要砍断一条马蹄,还是那话,三匹马全倒。一匹马得多少斤重啊?几百斤重,马还穿着盔甲,人还穿着盔甲,人这盔甲五六十斤,这个东西要一下倒下来,不用岳家军去砍,你就压成肉饼了。所以铁浮屠、拐子马一败涂地,几乎被杀得剩不下几个,干干净净。完颜兀术简直就是哭着离开了战场,我们说女真汉子也很容易哭,完颜兀术已经不是第一次哭,痛哭着离开战场,说我朝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这一次他算是全完了,因为他是从东北这个地方打进来,全靠铁浮屠、拐子马,这一下可算是全完了。所以完颜兀术就豁出去了,悲怒交集就豁出去了,既然骑兵完了,我率步兵上!他亲率步兵上阵。岳飞一看,我的老对头来了,他率步兵来,这回我用骑兵打他的步兵。宋军中阵营一开,岳飞大帅亲率四十余骑,四十多名骑兵冲入金军阵营,万余金军不战而退,一下一万多人看到岳家军的招牌,大旗【精忠岳飞】,一看真是岳飞本人领着四十多名骑兵,当然岳飞是领着四十多名骑兵,这个可能相当于警卫连,后面还有大部队呢,一下上来金军溃走。金军溃走之后,完颜兀术惊魂未定,喘息,然后会合残兵,大概凑了十二、三万人,把残兵凑好,整军准备与岳飞再战。这个时候岳飞也想一鼓作气、痛打落水狗,把完颜兀术彻底击败,所以岳飞就派自己的一个部下叫杨再兴,率领三百余名骑兵去捕杀金军的残兵败将。结果杨再兴一路上杀得正起劲儿的时候,行至小商河,与金军主力十余万人相遇。杨再兴面无惧色,挺枪冲入敌阵,渡过小商河,冲入敌阵。最后三百多名宋军,包括杨再兴将军本人全部壮烈殉国,但是,在他们的尸体的边上,是两千多具金军士兵的尸体,等于是一比六的伤亡比例。后来金军退去,宋军来到这个地方收殓将军的遗体,杨再兴将军的遗体收殓,收殓了之后,从他身上拔下来的箭头两升多!拔下两升多箭头,可见他中了多少箭才殉国而死,真的是赫赫英名!杨再兴将军仅仅三百多人马,竟毫无惧色地冲进金军十几万大军之中。虽然最后全部英勇牺牲了,但其勇敢的精神连金军都非常佩服,那么赫赫英名的杨再兴将军是在什么情况之下加入岳家军的呢?而杨再兴将军的遭遇,又是如何体现了岳飞的大将风度呢?这个杨再兴将军原本是伪齐曹成的部下,最早他是跟岳飞打仗的。把岳飞手下的一个大将,还有岳飞的弟弟叫岳翻都给杀了,岳飞跟杨再兴是有杀弟之仇。后来曹成兵败之后,杨再兴逃跑掉入沟涧当中,被张宪捕获。张宪逮着杨再兴之后,就要杀杨再兴,准备为岳飞的弟弟岳翻报仇。你把我们大帅的弟弟杀了,你也有今天,就准备要杀他。结果杨再兴说,你带我去见岳飞,我有话跟他说。张宪就把杨再兴带来见岳飞,岳飞一看这个杨再兴仪表堂堂,冲过人的英武之气,马上就把杨再兴的绑绳给松开了,说我今天不杀你,但是我希望你能够忠义报国。杨再兴从此死心塌地跟随岳飞,无役不与,每战必冲在最前边。岳飞这个气度真大啊,竟然杀了他弟弟他都不在乎,他都能够放杨再兴。这个一方面证明岳飞这个人确实是名将不记私仇、气度很大,另一方面岳飞这个弟弟在当时强抢民女,在军营当中歌舞娱乐的时候,让人打了个措手不及。所以岳飞一想,就我这弟弟,杨再兴不杀他我也得杀他,所以你杀了就杀了,为岳家军等于除了一害。岳飞执法是从来不念私情的,咱们前面讲过岳云打仗,每次立功他都不往上报,后来是张俊看不过去了,要求给岳云报功。岳飞的亲舅舅犯法,结果岳飞杖责他亲舅舅,犯法也是犯了抢掠,就是抢劫民间财物这种罪,他杖责他舅舅,杖责完了他舅舅怀恨在心,我是你亲娘舅,你竟敢打我?怀恨在心,他舅舅就是有点干出不知死活的事,准备杀害岳飞,你想岳大帅是那么容易被害的吗?结果岳飞毫不犹豫就把自己亲舅舅给杀掉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岳飞这个人他一心为国,这个人怎么这么冷血?一心为国,从来心里没有私念,维护我岳家军的声誉,保境安民,这是我最重要的任务,别的我根本就不考虑,他作为一个军人,在品德方面,这种正直无私,这在中国古代的名将当中是非常突出的一位人物,所以这样的名将勇将打得金兵是丧魂落胆。所以这个时候岳飞连战连胜,完颜兀术是连战连败。岳家军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直插金军后方。金国占领的原北宋地区,接连被岳家军收复,完颜兀术只好退回北宋故都东京汴梁。那么此时金国占领区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而被岳飞收复地区的人民又是如何欢迎岳家军的呢?我们知道说在清朝的时候曾经因为剃不剃头的问题,引起过汉人的激烈反抗。其实这个问题啊,在金国跟宋朝打仗的时候,在金国占领中原的时候这个问题也出现过。因为女真人梳发辫,他要编发,然后左衽,他的衣服是左衽,汉族的衣服是右衽,那时候的衣服是Y字领,哪个襟压哪个襟。我们今天看来这玩艺无所谓,我哪个襟压哪个襟怎么方便怎么来。我留什么头发越酷越好,留什么头发都无所谓。但是在中国古代,这个衣冠发型是一个政权的象征,为什么为了不剃头就能死那么多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一种的象征,所以在那个时候也一样,在金朝也一样。当时的金朝就强迫河南之地,就是住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披发左衽。汉族人不干,就起来反抗,就组成了很多义军,各地义军风起。岳飞这次大获全胜之后,就联络各地义军,把黄河两岸的抗金义军全部组织起来,据说能有70万众。各路义军大张岳字旗,甭管岳飞派没派人来联络,都打着这个大旗,我是岳家军的一部分。满眼望去,黄河两岸、太行山下岳字大旗迎风飘扬。岳飞也不在乎,打这个旗帜的人是越多越好。而老百姓也都特别支持岳家军北伐,当时史籍是这么记载的,【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侯者充满道路,向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宋史·岳飞传》】。老百姓牵着牛拉着车,载着粮食,顶着盆,顶着花盆,焚着香,最高的礼遇,有的人把香点着了搁自个儿脑袋上,烧自个儿头皮,表示对岳家军的这种爱戴,我不知道怎么表示我的喜悦了,我把香点着了搁脑袋上。岳家军行军的路上,到处是这种欢迎的人群,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所以连战连捷。从燕以南,从咱们今天北京这个地方,幽州,燕云十六州,燕京以南,金国号令不行。原来的北宋统治区,被金占的这些地方金国号令不管用了,而且这个时候一个噩耗连着一个噩耗,完颜兀术手下有一员大将,文武全才乌陵噶思谋,这个人正经是女真人,是跟着太祖太宗龙兴东北,这么一直起兵起来的,而且几次出使宋朝都是乌陵噶思谋去的。结果乌陵噶思谋控制不了部队了,部队要哗变。部队要哗变,乌陵噶思谋怎么办呢?他就跟着手下的士兵就这么讲,说你们哥几个先别闹了,你们别闹,咱们也不打仗,咱们等着。只要岳家军一来,咱们就投降。你们别哗变把我杀了,你们别杀我,我同意,我跟你们心往一块儿想。咱忍几天,只要岳家军一来咱就投降。你看不见岳家军就跑,你叛国不是有心理负担吗?岳家军一来,我打不过他,打不过不投降怎么办?这可是地地道道的女真人,这不是契丹人,不是渤海人,也不是汉人,正经是女真贵族,他都这么想。至于几次跟完颜兀术下江南,搜山检海捉赵构,几次下江南的大将韩常,他当年跟完颜兀术说过这话,过江没叛变的就我一个人了。这个时候据说给岳家军送密信,我手底下有五万人,我准备投降你,你看够吗?准备以五万人内附啊。所以这个时候岳飞高兴到了极点,留下那句千古名言,【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宋史·岳飞传》】。打到金国老窝咱们再喝,把奏报奏捷奏凯报给朝廷,给高宗皇帝上疏,赶紧给我支援,让刘锜、韩世忠、张俊跟我配合,诸军配合,光复志节在此一举。最后这一击,彻底打败金军。这个时候他已经打到了离开封不到40里的朱仙镇,再往前一步就可以克复故都了。岳飞率军一口气打到了原北宋故都东京汴梁附近,此地已经是金军的后方,而且岳家军孤军深入毕竟势单力薄,独以岳家军之力收复汴梁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岳飞上疏朝廷表奏战功,请求援兵,并表示中兴大宋就在此一举了。那么宋高宗是否会派兵支援岳飞呢?捷报送至临安,在皇宫的垂拱殿一个漆黑的夜里,蜡烛突突地着着,皇上便衣襥头斜靠在龙床上,召见宰相秦桧。宰相是穿着一本正经,皇上穿便装两个人,君臣在聊天,皇上就把岳飞的奏报,大捷的奏报拿给秦桧看,你看看岳飞多厉害,你瞧这仗打的,咱受了这么多年的窝囊气,终于我可以一下就把这口气出来了,我天天让金军追得我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好几次赶我下海,从河南一直追到我杭州,一直追到我福建去,赶我下海。我现在终于要复仇了,如果岳飞彻底打败了金军,收回了幽云十六州。那太祖太宗没能完成的遗愿,在我这儿完成了,我就是响当当的大宋中兴之主,所以皇帝按捺不住自己的高兴,跟秦桧来谈这些事。秦桧一言不发,低头看岳飞的奏报。看了一会儿之后,秦桧抬起头来,轻轻地问了皇上一句话,陛下您真的相信岳家军能够消灭金军吗?他这句话一说,皇上愣了一下,陷入沉思。秦桧敲着桌子,敲着皇上的龙书案嘟囔了一句,说这才不过仅仅十几年啊。皇上就琢磨了,秦桧的话什么意思啊?十几年前的宋军什么样啊?皇上可是亲眼看见的,靖康之变的时候宋军什么样,皇上是亲眼看见的,当时他不就奉命出使金营吗?就宋朝那骑兵,费了半天劲爬不上马去,上了马之后抱着马脖子松不开,松开手马一跑这兵就掉下来了。十几万宋军守黄河,人家羊腿敲了一宿鼓,十几万人没影了。仅仅过了十几年,难道我军真有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吗?皇上并没有看到啊,他没有亲临战场,他看到的只是岳飞的奏报。秦桧要不说这个人很厉害啊,他为什么能把岳飞给害死?岳飞耿直,秦桧阴柔,我也没说你谎报军情,我希望你打胜仗,但是我可以提出我的怀疑。我怀疑呢,我只是引发皇上的思考,我也没把这话说透,我就说这么一句话,这才仅仅十几年呢。我没说岳飞谎报军情,我没说他虚报战功,我都没说,你说我害岳飞?我没害他,我可以怀疑吧?我有怀疑的权利吧?因为我也没看到前线将士是怎么打仗的,但是我怀疑我又不把话说透了,我让皇上自个儿琢磨去。皇上天聪圣明,一代英主,我一点皇上就能明白,这才仅仅十几年。皇上琢磨了,是岳飞谎报军情。怎么可能呢?十几年,你三头六臂你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本事,一下就把部队给训练到这种程度,所以这个时候高宗皇帝琢磨秦桧这个话,他又看那个奏报,反复看,反复琢磨。他觉得如果岳飞完全是谎报战功的话,那么要这个时候岳飞是以败为胜也好,是杀良冒功也好,那么这个时候应该金军大军就打过来了啊,那现在前线离我们还远着呢,我们这儿一片歌舞升平,怎么能说是岳飞是谎冒呢?它是假冒战功呢?所以皇上在犹豫,皇上在犹豫的时候,秦桧又抛出了一枚炸弹,击中高宗皇帝。说陛下,您还记得前两年的怀西军变吗?你还记得杜充这个人吗?你还记得淮西军变吗?皇上怎么不记得,哗一下心就提起来了,淮西军变整整四万正规军,占当时宋朝武装力量将近五分之一,一夜之间过了江就变成伪军了。杜充我待他多好啊,宰相高位,东京留守,金军一来第一个开城投降,武将太不可信。而且,这个时候皇上又琢磨,就想起当年苗刘兵变来了,让我惨到那份儿上,把我关到破庙里头,武将确实太不可信。秦桧这一枚炸弹,又击中了皇上。你看人家话语不多,这才过了十几年,您还记得淮西兵变吗?我没说岳飞怎么着啊,您还记得淮西兵变吗?然后皇上敲着桌子看着岳飞的奏报,说这个岳飞啊,他应该是个忠臣啊。这样,我不管他是不是能打胜仗,他灭得了灭不了女真金国,我也知道他岳家军兵多将广,等于当时岳家军,有的史书上说,他的部队占了宋军的总兵力的七分之四这么多,但是我相信岳飞不会造反,我知道这个岳飞是个忠臣啊,他这话一说完,秦桧第三枚炸弹扔了出来,一下就把宋高宗给炸晕了,这枚炸弹是致命的。宋高宗本来很为岳飞的捷报高兴,但秦桧扔出来一句,您真的相信吗?宋高宗就愣了。秦桧紧接着又扔出第二句,您还记得淮西兵变吗?宋高宗开始犹豫了。那么这个秦桧第三次又说了一句什么话?这句话为什么能击中宋高宗的要害,而导致宋高宗连下12道金牌,命令岳飞撤军呢?秦桧怎么说呢?太祖皇帝龙兴之前也是个忠臣吧?这话一说宋高宗简直是振聋发聩,当时呆了,震蒙了。太祖皇帝就是赵匡胤,赵匡胤在后周就是掌握军权大将嘛,殿前都点检,相当于正规军总司令,他要不是忠臣,后周皇帝后周世宗柴荣能那么相信他吗?能把军权全都交给他吗?所以太祖皇帝在不当皇帝之前他也是个忠臣,你看秦桧的话,太祖皇帝在龙兴之前也是个忠臣吧?宋高宗一听,陷入沉思,然后就把岳飞的那道奏折放在银盘子里面,用火就给焚化了,就给烧了。这个东西看来不可信,就给烧了。秦桧赶紧就跪下了,陛下圣明,这个时候应该是见好就收的时候,千万不能再跟金国打下去了,如果打到双方两败俱伤,脸皮彻底撕破了,谈和都没法谈。趁着现在咱们占点上风,秦桧也不相信真的宋朝占上风,趁着现在就算是平手的局面,咱最起码不至于城下之盟,不至于割地赔款,赶紧咱见好就收,而且陛下也该颐养天年,享受享受人伦之乐了。您看您头发都白了,您今年才30多岁,头发都白了,操了多少心了,从登基到现在你过过一天好日子吗?还打?别打了,打了十五六年,终于打出这么一个结果,金国也灭不了咱们,咱们北上收复中原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跟盘古开天地一样,那是神话。所以干脆这个时候,咱们见好就收,和谈吧。于是高宗皇帝就下诏书,别打了。这个诏书的意思就是,我们不要打了,中兴之机正是议和之机,所以不能再打。岳飞一看,我正一路顺风,我打得正过瘾、正顺利的时候,我现在想跟你要援军,你居然给我来这么一道诏书?你不让我打了,你这是什么意思?所以岳飞赶紧给皇上上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乞止班师诏奏略》】。现在你看金国人把行李都扔了,尽弃辎重,疾走渡河,他要过黄河他要跑啊,他要往回跑。豪杰向风,两河豪杰都归向我们大宋。士卒用命,正是收复故土的时机。时不再来,机难轻失,一定要稳住大局,我们要趁势把失地收复回来。岳飞这一道奏表一上去,这个时候就发生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家耳熟能详的事——12道金牌。这个金牌它不是真的是金的,一尺见方的木牌,这个木牌上是朱漆涂抹,上面写着八个金字,【御前文字,不得入铺】。写这么八个金字,御前文字,不得入铺,这个铺就指的是驿铺,就相当于驿站,这个金牌不能进入驿站,每天五百里的速度快马奔驰五百里往前送,这是宋朝传达旨意最高规格,到一个地方换马不换人,举着这个金牌送到岳飞手里,第一个骑士举着金牌上路的时候,他不知道后面11个跟他一模一样的同时上路,可见朝廷有多么的心急,12道金牌上面的文字完全一样,【岳飞孤军深入,不可久留,速撤军,返京述职。——《岳飞传》】。所以岳飞没办法,只好撤军。岳飞这一撤军啊,老百姓就不干啊,攀衣拦马哭声惨,抓着衣服抓着马鞍,老百姓。刺腹催肝血泪言。老百姓跟那儿哭,说少保大军一到,我们给您提供粮草,我们杀牛羊、备酒浆支持您,结果现在您要撤,你这一撤我们可就惨了,金贼能放过我们吗?您这一撤,我们非得让金贼杀得鸡犬不留不可啊。何况,此地是少保的家乡啊,你忍心轻弃中原父老吗?岳飞就是河南汤阴人嘛,岳飞当然不忍心,没有办法,拿出圣上的12道金牌,上谕煌煌,你们说我怎么办?我不能不撤军,我只能对不起家乡父老了,但是我可以在这儿等几天。等几天干吗呢?中原父老有愿意随我南下的,你们不是怕在这儿被金贼杀吗?如果你们愿意随我南下,我在这儿等着你们收拾家什物件,然后跟我军一道南下,那等于就是做流民去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就是因为战乱引起的,就是这一次,大量的北方中原父老扶老携幼、举族南迁,既然你不愿意生活在敌占区,咱只能南下跟我去做流民去吧,中原父老跟着岳飞南下。岳飞一心收复河山,中兴大宋,此次如果一鼓作气,收复了故都东京汴梁,就可以把金军赶回北方,一雪靖康之耻。但就在此时高宗皇帝的12道金牌迫使岳飞只能无奈地向南撤军。那么此时的金军正在做什么?看到岳飞撤军,完颜兀术会有什么反应呢?岳家军在准备撤的时候特别有意思,金军也准备撤,完颜兀术也准备撤,也捆行李呢。中原这地方待不下去了,这个地方不友好,我回咱们的故土去吧,开封我也不要了。岳家军想收复,收复给他,不要了。金军就出来了,完颜兀术这一出来,一个书生就把他拦住了。完颜兀术这辈子他净能遇到这样的书生,当年黄天荡就靠书生给他解围,这一次宋朝一个书生,原宋朝的书生,拉住完颜兀术的马头,大王您要去哪儿?完颜兀术说我回家啊,,我撤回我的祖国,这个地方我不待了。我十万大兵打不过他几百名骑兵,我没法在这儿待了,我准备走了,没工夫跟你聊了,你让开,让开路我走。书生哈哈大笑,大王不必撤。完颜兀术说为什么?我不撤,在这儿等死?大王你不必撤,当时完颜兀术是梁王、太保都元帅,等于是金军的最高统帅。书生说了两句话:【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岳少保自身性命尚且不能保,何况其成功乎?——《冯梦龙·智囊全集》】。这句话完颜兀术一听振聋发聩,当即就勒住马头。然后书生说,大王您速速回兵,岳少保自身性命尚且不保,何况其成功乎?他能保住自个儿的命就不错了,你还真相信他能北伐中原?你可千万别离开开封啊。所以完颜兀术马上行李卸下,回去重新布防,镇守开封。所以你看,这宋朝书生把朝廷的形势都看得这么一清二楚,果然岳家军一撤,金军就趁势掩杀,据说岳家军的损失很大,因为你要掩护老百姓后撤,而且你已经无心恋战。金军随即掩杀上来,原来被岳家军收复的州县,全都被金军又给夺回去了。岳少保壮怀激烈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乞止班师诏奏略》】。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啊,我秣马厉兵了十多年,就希望有朝一日北伐中原,收复故土,迎回二圣。这一下12道金牌,我这十年待雪靖康恨,工夫全都白做了。所得州郡一朝全休,你让我撤军,这地方就全放弃了,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所以岳飞为什么《满江红》那么脍炙人口?字字皆血泪,仰天长啸,体会到当世岳侯爷的感觉。宋军就撤走了,问题是宋军撤走了,金军还跟你没完啊,你把我打成这样,现在你说不打就不打了?你想跑,别着急,我还没完呢!于是这个时候,金军又开始南下。战争不是说岳家军一撤就完了,仗并没有打完,接着怎么打呢?两宋风云第二十四集——死里逃生2009-08-02 20:59完颜兀术一心想打个胜仗挽回面子,宋高宗也不想和金国撕破脸,所以虽然宋军获胜,宋高宗仍然下旨,命令宋军只可防守不要进攻。而此时岳家军尚未赶到,所以完颜兀术认为,这是一个挽回面子的绝好时机。那么完颜兀术是如何利用这个时机,终于打了一个胜仗呢?岳飞率领岳家军与完颜兀术拼死一战,一口气杀到故都东京汴梁。但是宋高宗在宰相秦桧的暗示之下,害怕岳飞功高镇主,连发12道金牌,命令岳飞立刻撤军。岳飞无奈之中撤回南方,完颜兀术借机大举反攻,终于为自己挽回了面子。但此时宋金双方都已经精疲力竭,谁也不想再打下去了。战争刚刚停息,从不信任武将的宋高宗,马上想到该处理这些武将了。宋高宗剥夺了张俊、韩世忠和岳飞的军权之后,又密谋杀害这三员大将,但最后被害的却只有岳飞。那么张俊和韩世忠,是怎样逃过这一劫的呢?岳飞面对皇帝12道金牌催促之下,仰天长啸,被迫班师。史书记载,岳飞班师之后,一气之下辞职不干,回庐山给母亲宗守孝去了。岳飞走了、岳家军撤了,所得州郡全部被金军占领。而且金军这一次又开始大举南下,完颜兀术他心里是憋着一股火:我得打一场胜仗,不能让我一世英名付诸流水。于是完颜兀术率十万大军南下,打到濠州,所以赶紧调岳家军,千里驰援淮西战场,这一场大战就爆发了。完颜兀术是志在必得:我一定要打一场胜仗,让金国的父老兄弟们看看,我不是窝囊废,我的威风不减当年,我还是能够把宋军打败的。但问题是他手下缺兵少将,十万人百战之余,残兵败将、漏网之鱼,心里很惊慌,惊弓之鸟,用的这些汉将都提不起串来。所以一开始南宋方面是连连得分,取得了大捷。完颜兀术非常郁闷:我想扳回面子,想终场一脚,结果被人家又踢进来一球。这个怎么办,非常郁闷,所以他要抓时机。非常好,时机马上出现了,为什么时机马上出现呢?高宗皇帝看到前线仗打成这样了,给前线的将士们下了一道旨意。这个旨意里面,先是表扬将士们为国为民不怕流血牺牲,大扬我大宋国威,朕心甚慰,如此如此。然后话锋一转:【 “尚思困兽之斗,勿保全功”-《鄂国金佗续编》。】什么叫尚思困兽之斗?留神,金国狗急了跳墙,兔子急了咬人,留神他干这事。勿保全功,我们能保住我们目前的这个局面就已经不错了,所以前线将领们看到这个圣旨之后,本来高涨的士气一下就下来了。因此,宋军在前线那个劲头,跟完颜兀术大军刚来时候的劲头,就明显不一样了。岳家军这个时候还在千里驰援啊,据说增援的速度很慢,增援前线速度慢的原因,也许不在岳飞,但是你是这支部队的最高统帅,这个责任要由你来负。所以驰援淮西不利,后来是岳飞的一大罪状,导致风波冤狱最重要的一大罪状。我拿这个说话:你看你增援淮西不利。所以岳家军远道而来,驰援不利,还没到这儿。这个时机对完颜兀术非常有利,完颜兀术要扳回面子,这个时机非常好。完颜兀术一心想打个胜仗挽回面子,宋高宗也不想和金国撕破脸。所以虽然宋军获胜,宋高宗仍然下旨,命令宋军只可防守,不要进攻。而此时岳家军尚未赶到,所以完颜兀术认为,这是一个挽回面子的绝好时机。那么完颜兀术是如何利用这个时机,终于打了一个胜仗呢?完颜兀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当年我为什么顺昌之败,顺昌我打败,我不是上了刘锜那小子当,他说他是一个花花公子就信了,结果没想到他特难啃。我领军打顺昌,让他给我打个一塌糊涂。所以这次完颜兀术也把话、把这个风声给扬出去:岳飞要来了,我非常害怕岳飞,捍山易悍岳家军难,这是金国上下的共识。所以濠州这个地方,我不打算要了,因此我准备撤军。完颜兀术把这个话扬出去,大军埋伏好,濠州城门顿开,扔一地被服、生锈的刀枪、折断弦的弓、短箭扔几支,扔几面金国军旗,把南宋老百姓往南面一赶:去,说去,我不打算在这儿打了,我要跑。老百姓见到宋军就说:完颜兀术要跑了,要撤军了。张俊一听,我立功的机会来了,进攻的完颜兀术我打不了,退的完颜兀术我正好打,正好我立功。你们不说我的军队都是花腿军吗?我让你们看我们花腿军是很能战斗的嘛。我们去捡战利品、收复失地,岳飞都没来,功归我了。张俊特别高兴,告诉自己的副手杨沂中:快去快去,去晚了没了,这功劳你必须抢上。同时告诉其他各路大军:你们别动!包括刘锜这些部队:你们都别动,谁也不许去,杨沂中给我去。因为杨沂中是他的副手、副使,你们去把濠州给我拿下来。杨沂中兴冲冲领着兵去了,问题是他领的都是步兵,疯跑了不知道多长时间,兴冲冲跑到濠州城下,一看果然城门洞开,城墙上的金国的军旗歪七扭八,满地的辎重扔了一地。宋军就要去捡便宜,这个时候金国伏兵四起,宋军一看啊,这打都没法打了。几十里地我们可是两条腿跑过来的,这气都没喘匀,没准累躺下不知道多少个,刀都拔不出来、弓都拉不开,所以一看金国的骑兵过来,宋军向后转,后队改前队,哪儿来的咱回哪儿去,又回头疯跑,连打都没敢打,回头就疯跑。问题是你来的时候跑,那什么劲头,抢功,最起码还有个组织纪律,军队有个组织纪律,你现在这种跑,这不是撤退,这变成溃退了,兵无斗志,而且你两条腿跑得过四个蹄子吗?金国全是骑兵啊。所以最后的结果,杨沂中的部队大部被歼,两万多宋军士兵几乎是全军覆没,完颜兀术终于在终场哨声响起之前,踢进去一个球。完颜兀术非常高兴,我老人家大捷,我终于可以对金国朝廷、对金国军民有一个交待了。好,停!不打了。完颜兀术取得濠州大捷之后就行了,不打了,我的愿望达到了。宋朝一看,仗打到这份儿上也行了。完颜兀术派人给宋高宗写信,首先谴责宋朝的无耻行径,你为什么要收复中原,挑起战端?就是倒打一耙。宋高宗也明白,仗打到这个份儿上,金灭不了我,我也灭不了金,所以啊见好就收吧。双方都要见好就收,既然双方都要见好就收,那就说明什么呢?仗不打了。仗不打了,高宗皇帝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什么:武将没有用了。这些武将没有用了,没有用了怎么办?该处理处理他们了,怎么处理呢?宋金两国交战多年,双方都耗费了许多人力财力,人困马乏筋疲力尽,但一直难分胜负,所以都不想再打了。战争刚刚停息,始终不信任武将的宋高宗,就开始密谋处理武将。那么宋高宗都采取了一些什么手段,一步一步地来处理这些对保卫南宋有功的武将们呢?皇上说:我们庆祝我们取得的重大胜利,在濠州战败之前,宋朝取得那么多大捷、重大胜利。三大将刘光世早已经出局了,中兴四将刘光世早已经出局了,岳飞、韩世忠、张俊入朝,你们入朝,三大将入朝。韩世忠和张俊离得近,先来了,七天之后岳飞也来了,马上朝旨颁布:韩世忠、张俊授枢密使,岳飞授枢密副使。同时,撤消了三大帅的宣抚司,这个机构就被撤销了。原来他们都是宣抚使嘛,都是宰职一级的人物,到地方领兵,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大军区司令员。这个建制撤销,你们都晋升为国防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但是明升暗降,兵权就被夺了。对于这个过程,当时有一本书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这本书的作者是秦桧的养子,南宋的秘书少监,是秘书省的负责人,掌管古今的图籍、国史的实录、天文历算,当时国家的政令与各项政治措施的记录,都是由他执笔的。他是秦桧的养子,所以这个人把凡是对秦桧不利的东西,他全部给抹了。你作为史官最应该做的事就是秉笔执书,不隐恶不扬善,事实就是事实,有恶你不能说他干了,一件很大的坏事你给抹了,很小的一件好事你给扬的特别大,这不是史官应该干的事。所以秦桧这位养子,这位秘书少监干的不是这事,不是好事,他写的东西非常不可靠,成为研究宋史的人最头疼的一件事。今天的学者研究宋史,最头疼就是看这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你信不信?你肯定不敢全信,秦桧的儿子写的,他到处瞎改,你不敢相信。可是你不信,不信你信什么,别人没有记载嘛,这是国家官方正史,他就这么写,他就把对秦桧不利的都给抹了。但是对于解除三大将兵权这件事,他写的非常可信:【“主上圣明,察见兵柄之分,无所统一,乃密与桧谋,削尾大之势,以革积岁倒持之患。有识之士,方惧金人之平,四方底定,而此辈跋扈自肆,意外事有叵测者。”—《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为什么要把你的兵权给夺了,因为金人已经被平定了,而且这些统兵将帅跋扈恣肆,我怕事有意外,怕这些将帅怀叵测不臣之心,所以皇帝夺兵权。咱们中国古代说,皇上的权被臣子们给篡了,就是臣权凌驾于皇权之上。有一个特别爱用的词,叫太阿倒持。太阿是宝剑,上古名剑,专门对付臣子,“犯吾法者,唯有剑耳”,这剑得永远攥在皇上手里,不能拿在臣子手里对付你,所以皇帝最担心就是这种事:太阿倒持。绝不能出现这种事。所以宋朝的第二次杯酒释兵权至此完成,三大将明升暗降,三宣抚司撤销,三大将入朝。三大将入朝了之后,皇上也不放心,你要不服怎么办呢?我可以按我们今天的话说,把你的部将调离。你调离部将怎么调呢?假如说我们按今天军队的编制说,岳飞手下有十个师,韩世忠五个师,张俊五个师,我可以把师长全部调到中央来,然后用我御营的部将去担任师长。那问题师长下面的团长,还是岳飞他们一手提拔上来的,你把团长也换了,营长呢?你不能一直换到班长吧!所以你中央去的这些将领,他有可能调动不了这三大军,他可能调动不了:底下人不买我的帐。你哪来的?中央派的,天上掉下一个你就是师长啊,我们老师长哪儿去了?出生入死,我们大家就相信他,我们大帅哪儿去了?凭什么把我们大帅弄到京城不尴不尬的。所以万一如果这几个人怀有反意,他们登高一呼,部下作乱怎么办?所以皇上琢磨怎么办,最好的办法:肉体清除。干脆把他们干掉,这事就解决了,让他的部下没个念想,不管怎么说,皇帝是能够镇得住的,皇上能震得住你们。我把岳大帅一杀,张大帅一杀,韩大帅一杀,你底下部将敢造反吗?我奉圣旨,我有圣旨,我奉天承运,你敢造反吗?我可以这么做。皇上这么想:要杀,把这三大帅都干掉!宋高宗虽然剥夺了三员大将的兵权,但仍然不放心,他觉得彻底消除隐患的办法就是杀掉这三员大将。那么高宗皇帝会采用什么方法来杀害这几员武将?宋高宗的第一刀又会杀向谁?后来为什么只有岳飞被害?张俊和韩世忠是怎样逃过这一劫的呢?三大帅先杀谁?皇上一开始要杀的还真不是岳飞。岳飞在庐山,他辞官了,不做了,我给我妈守坟去。每天跟文人雅士往返,诗酒流连,我干点这事,我整天吟诗。岳飞虽然是粗人,军人出身,词写得多棒啊,诗写多棒啊,我整天干点这个,跟文人之间唱和,没事,没有我的事。当时高宗想杀谁呢?当时他想杀张俊。张俊不是皇上最宠信的人吗,你干吗要杀他啊?因为皇上知道,张俊这个人最没有气节,他打仗不行,爱财如命,爱财如命的人皇上既放心也担心,为什么既放心也担心呢?张俊效忠谁?张俊效忠钱。谁给他钱他效忠谁,所以现在我夺了他的兵权,张俊就会想:皇上为什么给我那么厚重的赏赐,是因为我手里有兵,皇上才厚赏我,现在兵权没了,皇上他就不会再厚赏我了,你过气儿了嘛,皇上还理你干什么啊!你又没立什么战功,最后一场大败仗,终场哨响之前那临门一脚,不就是因为你没看住门,让完颜兀术给踢进去的吗,所以皇上不待见我了。皇上不待见我怎么办,我就想招儿,他不给我钱了有人给我钱,谁给我钱,金国可能给我钱,如果金军再南下,我就领着我的人反正,我一反正钱还是源源不断。这是皇上的心思,张俊他不见得真是这么想,皇上认为他肯定会这样,如果下一次金军南下,最靠不住的就是这个张俊,他肯定第一个举旗反正,所以先把他干掉。派谁干掉张俊呢?皇上挺逗,派前面咱们讲的原来的枢密副使王庶,就是坚决反对跟金国议和后来被秦桧排挤出来的人,让王庶去干掉张俊,于是王庶就到了张俊的军中,他怎么干呢?他把张俊手下的军官全都越级提拔,小官都给你提升,提升到什么呢,提升到方面大员的份上,让张俊控制不了这么多人,咱俩品级一样,我给你提升到跟张俊的品级一样,你怎么控制这些人,你张俊能控制这些人吗?咱俩全二品官,你凭什么跟我发横啊,这么干,很得意,你看我把张俊的部队搞散了,人心搞散了。张俊这个人可不傻,你想他一门心思搞钱,他心眼多活泛,要不能搞来这么多钱吗?他可不傻,所以他一看情况不对,杀谁也轮不着杀我啊,皇上这第一剑奔我砍来了。于是他马上就让自己手下的钱粮官去找王庶,因为他手下这个钱粮官跟王庶是同乡,所以张俊跟他说,你跟王庶就这么说:【“乡人能为我言于子尚否,易置偏俾,似未宜遽,先处以可也,不知身在朝廷之上,能得几日,其己安乎。”—《宋史—张俊传》】。老乡,你替我转告姓王的,他提拔我手下的偏将俾将,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什么意思,他这样做他想干吗我都清楚。你告诉那姓王的,他要这样对付我,你问问他,他能活几天。这个手下的王庶的老乡就跟他说:我们张大帅急了,张大帅跟你这么说。王庶也很生气,拍桌子就起来了:我背后站着谁,我背后站着皇上,他看不起我就是看不起皇上,他这么威胁我。你告诉姓张的,甭管我在朝廷上能待几天,我待一天我都要把他整散。结果大出人意料啊,出现什么事:王庶罢官,张俊加太傅。文臣里面到太傅这个衔,虚衔顶了尖了。你想张俊玲珑八面啊,皇上不是现在不放心我吗?好,马上我就把这个权力全交出去,赶紧把这个移交工作我都不管了,只要我抽身跳出来就行,而且张俊就向皇上和秦桧有这么一番表示,大概意思就是什么呢:您别整我,您想整谁,您说,我跟您一块儿去整。皇上一看,张俊这个人很识趣嘛,他只要把兵权交出来,他就对我也不构成威胁了,我怎么扒拉他的部队,他也不管了,斩断旧日袍泽之情,我不管了,你师长、连长全换了,跟我没关系,我不管了,这支部队我彻底还给国家了,我不管了。好!皇上放心了,这个人不就贪点财、好点色吗?这种人好对付,永远有短处攥在我手里。行,张俊有了很好的表示,张俊可以没事了,下一步该韩世忠了。张俊为了保全性命,不仅求高宗皇帝饶命,而且表示愿意协助高宗和秦桧去谋害其他两员武将,于是高宗皇帝对张俊放心了,下一步就开始想办法处理韩世忠。那么宋高宗会派谁去加害韩世忠?而韩世忠又是怎样逃过这一劫的呢?皇上就跟张俊说:说你挺不错的,你表现很不错,下一步韩世忠的部队要遣散,韩世忠的部队怎么遣散,我随便派一个人去,比如像王庶这样的人,他不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一介文官,到韩世忠的部队里面,不买他的帐啊,所以得找一个跟韩世忠的辈分一样大的人,去压住韩世忠的部将。谁跟韩世忠的辈分一样大呢?不就是中兴四将吗,抛去刘光世,你剩你跟岳飞了。所以皇上说:你和岳飞负责把韩世忠的部队收编遣散。张俊兴冲冲地找岳飞来了,好事落在咱俩身上了,皇上现在猜疑韩世忠,咱俩把韩世忠的部队给瓜分了吧!这样一来全国的兵权就在你我手中了。因为张俊一直是岳飞的老上级,提拔重用岳飞的,而岳飞跟韩世忠没有过这种隶属关系,他们是并肩作战的关系。所以老上级现在来找你,咱又有皇上撑腰,这等好事,天上掉下这么大一馅饼,咱俩不接着,所以你得这么干。没想到岳飞非常痛苦伤心,人性怎么能这么丑恶呢?你张俊怎么这么丑恶啊?你跟韩世忠什么关系啊?儿女亲家啊。而且不是一般的儿女亲家,是儿子娶闺女、闺女嫁儿子这种关系,他是那种我的儿子娶了你的闺女,我的闺女嫁给你的儿子,是双重儿女亲家这种关系。你跟你的亲家居然就能下得去这手,你居然就要把韩世忠给置于死地啊,我不忍心,这事我绝不能干。所以岳飞当面就跟张俊讲:瓜分韩世忠的部队切切不可行,国家能打仗的就咱们这么三四个人,就得靠咱这三四个人去打仗。你现在把他的部队瓜分了,万一有朝一日金国人翻脸,大军南下,闻鼙鼓思将帅,皇上起用韩太尉,咱俩有什么脸去见韩太尉啊!韩太尉回来之后,我的兵呢?让我们哥俩儿分了。你有什么脸见人家?同僚的关系就吹了。所以这事儿我绝不干。张俊非常生气啊,你这一高尚不就衬出我渺小了吗?这事是我乐意干吗?不是有圣旨让干嘛,你这么着是什么意思?你这么着等于一下把我搁进去了,所以张俊非常生气。另外还有一件事,张俊准备修滁州城,就问岳飞的意见,行不行?咱们在滁州筑城。岳飞冷冷地看了张俊一眼,滁州在哪儿啊,离着金军远着呢,你作为国家的方面大员作为统帅,你不思北伐收复故土,只想保命修这个城,滁不用守,安修城为?这地根本用不着守,咱守也不应该守在这儿,修这城干吗?甭修!一下就把张俊给顶回去了。张俊恨岳飞恨得牙根痒痒,淮西当年打败仗是你不增援我,韩世忠我要把他的部队吞并了,你跟我来这套,然后我说修城,你当着这么多人让我下不来台,你抢白我,你等着瞧吧,岳飞你等着瞧,有你的好下场,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张俊恨恨而去。岳飞厚道啊,宅心仁厚,赶紧给韩世忠送密信,皇上要对你下手了,这事怎么着,前后因果,跟韩世忠诉说一番。韩世忠一听就急了,韩世忠比岳飞聪明就聪明在这儿,韩世忠比岳飞世故,原来韩世忠跟岳飞一样的人品,都是起于民间,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拼来的功名,只要皇帝有赏赐,千金散尽。在一个新的城市建立衙署,自己动手搭茅屋,梁夫人给搭茅屋,与士卒同甘共苦。最近两年韩太尉变了,一再上疏给高宗,我要地我要宅子,我想最好国家能给分配点,要是买的话我也想极低的价格买。高宗皇帝非常高兴,给你吧,不用买,把那个当年弄花石纲的,大奸贼朱缅的宅子赐给韩世忠。朱缅那会儿是东南首富,那大宅子赐给韩世忠,皇帝御笔题写,给他的家提名“旌忠庄”表彰,韩世忠非常高兴,我还想要点地,你挑,你说哪儿,你挑最好的地儿,我给你、不要钱赏赐给你。韩世忠说:我想把我们家安在西湖边上,离皇上您近点,能随时听到您的教导。皇上太高兴了,就需要这样人,好,我给你盖。韩世忠手下的人很奇怪:大帅,您怎么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啊?您不是这种人啊,您很看重钱吗?钱对你很重要吗?韩世忠虽是市井出身,年轻时曾被人称为“泼皮韩五”。但韩世忠从军以来,英勇杀敌、屡立战功,绝不是一个贪图小利之人。那么韩世忠为什么突然变了?面对别人的质疑,韩世忠是怎么回答的?而韩世忠使用了什么办法,最终逃脱了被谋害的劫难呢?韩世忠说:你们没学过历史,一看就没学过历史,我给你们讲讲吧,知道秦始皇灭楚吗?知道。秦始皇灭楚一开始让谁去呢?想让老将王翦去。所以秦始皇就问王翦:说老王啊,你看灭楚需要多少人?王翦说我要带60万人去。秦始皇一看,秦国人口一共500万,军队不超过100万,你要带走60万人,全国的兵你都要带走,不行。问年轻将领李信:你说多少人合适?李信说20万就够了。秦始皇说好,你去!结果李信打了败仗了,秦始皇没辙了,还来找王翦,你看李信打败仗了,寡人悔不听王卿之言,你要60万就60万,带60万兵去。出发之时,秦始皇就问,当时他还不是秦始皇,就秦王嬴政,就问王翦:老将军,你有什么要求没有啊?王翦说有啊,我当然有要求了,我的要求就是我要房子、要地、我的儿孙要做官、要做什么官,你给我安插在哪个部门,你得给我多少钱,在哪儿给我分房,在哪儿要地,一堆条件就提出来了。秦王乍一看这些条件,当时也挺不高兴的,你说仗还没打,怎么现在想着报酬的问题,活没干先要报酬,老将军你也不是这种人啊。王翦说:趁着大王您现在还重用我,我要点是点,过这村没就这店了。秦王哈哈大笑,你出发吧!60万大军出发,一路上这王翦就不停地给秦王嬴政写信,我要那地您想着这事啊,我儿子那官位是不是该安排了?您给我想着,一拨一拨的使者就往咸阳宫廷去,没一个正事,没有一个是说我奏报军情的,没有,全是我的房我的地,我儿子的官位。周围的将领实在看不下去了,老将军您至于吗?这太掉价了你这么干。王翦说了:秦王生性多疑,刻薄寡恩,全国的兵他都给了我,我不这么干他能放心吗?他这一看我这人没追求,我要房、要地、我要官位,我不会造反,他才能放心,咱们才能平楚。韩世忠跟部下讲:听明白了吧?懂吗你们?我为什么要房子要地啊?我就王翦,我跟王翦的想法是一样的,所以我必须得要这个,我要这个皇帝他才能够安心。部将恍然大悟,大帅高明,韩太尉您果然高明,所以韩世忠非常高明,要让皇上安心。这下岳飞一送信,皇上对我不放心了,韩世忠想招,举着自个儿这四个手指头就进了宫了,跪在皇上面前哇哇地哭啊,衣裳脱下来,您看我身上多少道伤口,你看我的手就剩四个指头了,好像说俩手都剩四个指头了。为什么断指头呢,说中了金军的毒箭,我不把手指头切下去我整个手就完了胳膊完了,我打仗我立下这么多汗马功劳,我举着残缺不全的四个指头,听说您还要要我的命,皇上您可怜可怜我吧,磕头。皇上一看这,肯定动恻隐之心,再说这个人又没有很高尚的追求,他不就想要点房要点地,家都搬到西湖边上了,都挨着我住了,这人对我还有什么威胁啊,再说皇上也肯定受点感动,当初苗刘兵变韩世忠平叛首功啊,要不是因为韩世忠我就被这俩叛将挤兑死了。韩世忠这么多年来出生入死、忠心耿耿,从来没有变节过。所以说:行,那都是风言风语,谁说我要害你啊,我对你非常宠爱,我很信任你,不但不害你,再给你点房子给你点地吧,作为你心里的平静。韩世忠叩头出宫,好,我这条命算是保下来了。韩世忠是南宋名符其实的中兴之将。当年黄天荡一战,韩世忠以区区八千余人大败完颜兀术十万大军,从此金军不敢过江南,为宋高宗偏安江南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韩世忠虽然免于一死,但是这位曾经立马横刀的大将军的余生却是无比凄凉。韩世忠的夫人梁氏,金口娼女出身,坊间说叫梁红玉,甭管她是不是真叫梁红玉,当年擂鼓战金山,那样的女中豪杰、女中丈夫,到了这个时候,丈夫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了,她也只能一声长叹,哎,明哲保身吧咱们!别人的事咱也管不了,咱只要不死,夹着尾巴做人也是人,总比死了强,咱活下来看起来是最重要的,明哲保身吧!于是夫妇二人回到家中,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军事,绝不和老部下往来,任何的老部下登门求见,一概闭门不纳,我避嫌疑。我给您拜个年,给大帅拜年,甭拜,心意我领了,绝对告诉门上,不见。居家数十年,淡薄自如,就像从来没有过权位一样。韩世忠是个粗人,咱前面讲了,他跟读书人叫子曰,后来跟读书人叫呆瓜傻帽,他老把读书人叫这个,他是个粗人,但是整天跟读书人往来,他也不管人家叫呆瓜叫傻帽了,整天跟人家往来。喜好儒道之学,喜好佛老,就是佛家啊、道家,而且居然能够填诗作词,原来整天跟读书人叫呆瓜,居然他能够填诗作词,而且填得像模像样的,经常能够在西湖边上雪寂天晴的时候,看见韩世忠骑着一头小毛驴,带着几个随从踏雪寻梅,悠然自得。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5
正序
倒序
岳飞传
岳飞传-2
岳飞传-3
岳飞传-4
岳飞传-5
岳飞传-6
岳飞传-7
岳飞传-8
岳飞传-9
岳飞传-10
岳飞传-11
岳飞传-12
岳飞传-13
岳飞传-14
岳飞传-15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岳飞传
岳飞传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