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传-6

默默无闻、伤心累累的小外语教师。如今,她已经名满桑样。她的《撒哈拉 的故事》,倾倒了千千万万的读者。三毛的名字,家喻户晓。这对于从小对台湾社会充满恐惧、自闭在家的三毛来说,一种征服者的快乐,应会使她欣 喜万分的吧!果然,扑面而来的,是数不清的鲜花。 一批又一批的记者采访,应接不暇的读者签名,没完没了的饭局三毛说,她尤其讨厌那些应酬不尽的饭局(不知三毛讨厌之时,是否想起大西洋 小岛上那位饥饿的荷西?)。那些她当年仰慕不已的名人,如今都是饭局上筹觥交错的朋友。昨日萎 草,今日仙葩。三毛,确实今非昔比。筵席如水,话题不新。在那些没完没了、甚至令三毛有些无奈和厌倦的 饭局中,只有一件事,必须一提:三毛拜了老作家徐訏为干爸。徐計(1909—1980),中国知名作家。早在三十年代,即在中国文坛崭 露头角。著有《鬼恋》、《江湖行》、《吉普赛的诱惑》、《风萧萧》等。其中,《风萧萧》是三毛在小学时代所读平生第一本中国长篇小说。他们在一场饭局中相识。徐老先生激动所至,脱口说出要认三毛为干女 儿。三毛是个机灵人,当即顺水推舟,给徐訏行了女儿礼,拜了干爸。三毛离开台湾后,不久,徐訏也去了巴黎。老人珍爱这一份亲情。常常 写信给她,总是埋怨干女儿不给他回信。1980 年,老人去世,三毛非常悲痛。那时,荷西刚丧生不久。她也把干爸的照片摆在荷西照片的旁边,作为永远的怀念。 认了干爸后,三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遍了台北的书店,搜罗徐先生的作品。她抱了大捆的徐著,直奔徐家。老先生见了,高兴得了不得。这一 来二往,两人结下了根深的父女情。三毛这次回来的另一个大收获,是台北朱士宗医师,用六十粒中药丸, 治好了她的下体出血。身体逐渐好转,三毛便离开台北,到台湾各地逛景。把四年的乡情逛了一个过瘾。六三毛远走如鹤,乐不思蜀。 失业在家,连饭都吃不饱的荷西,无限地寂寞和忧虑。他不断地给台北写信;催促他的太太回家。陈嗣庆夫妇知书识礼,也劝女儿不要任性,赶紧 回去。三毛享尽了鲜花、盛席、亲情、胜景,也觉得该回加纳利岛,到愁眉苦脸的丈夫身边去了。荷西是一个血性汉子,失业的苦难可谓受够。他不顾苛刻条件,与一家 规模很小的德国潜水公司签定合同,于 1977 年 1 月,赶赴尼日利亚工作。这个公司只有四个人。两个老板,干活的就是荷西和另一个工程师。荷 西憋了一年的挣钱欲望,在那艰苦的热带,玩命工作。有时加班十几个小时,三个月瘦了近二十斤。公司的老板,不是一个正派人。三毛对他的评价是:“冒险家,投机分 子,哪儿有钱哪儿钻,赚得快,花得也凶,在外出手极海派,私地下生活却一点也不讲究,品格不会高,人却有些小聪明,生活经验极丰富,狡猾之外, 总带着一点隐隐的自弃。”忠厚老实的荷西,只是在大公司当规距职员、拿上一份死薪水的材料,遇上这种自私、卑鄙的老板,便不知如何对付。老板 的手段狠毒,不仅扣住他们的薪水不发,还扣下了他们的护照。荷西的对策,是拼命干活,期求老板的良心发现。远在加纳利的三毛,忍不下这口鸟气。她两次飞到尼日利亚与老板撕开 脸皮,唇枪舌剑,索要丈夫的薪水。总共要来几千美金,尽管是荷西应得的 很小的一部分。在荷西到北非流血流汗、舍命挣钱的日子里,三毛在他们那座花园别墅 里,日日伏案,辛苦写作。她的集子一本本出版,稿费源源不断而来,加上荷西挣来的钱,日子总算有了起色。除了吃饭,还可以到葡萄牙风景区马德 拉等地旅游一番。贫困的饿得发慌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第二节丹娜丽芙“那时,住在大西洋中一个美丽的海岛上,叫做丹娜丽芙。”——三毛《小船 ECHO 号》一到了 1977 年底,荷西否极泰来,运气渐渐地好了起来。 他在附近的丹娜丽芙岛上,找到了一份工作。荷西的脸上有了笑容。这份工作不仅使他有了安定的收入,而且工作本身也很称心。他的劳动是营造“海边景观工程”,平空里做出一片人造海滩, 作为旅游景点。这是一份颇有诗意的工作,很对荷西的口味。丹娜丽芙离大加纳利不远。三毛从卡特林纳码头搭渡轮,只需四个小时, 就可以来到丈夫的身边。尽管这样,如胶似膝的夫妻俩,还是忍受不了分离之苦。他们宁愿空着 那所海边别墅,在丹娜丽芙又建了一个小家。最初祖下的是一个小公寓。厨房、浴室是一个大壁厨,用的时候拉开, 用完关上,壁橱就看不见了。这房子虽然精巧,但活动空间实在太小了些。屋内辗转不开,三毛常常到阳台上,闲看海上风景。三、四个月后,他们迁进了一所宽敞的房子。房租很贵,但不会经常彼 此踩脚了。“那儿共有两间,加上一个美丽的大阳台对着远山。”简直和“小瑞典”不相上下了。锁上大加纳利的风景房间,在丹娜丽芙又付一份昂贵的房租。几乎没有 一个朋友不说他们太不会过日子。三毛、荷西是一对浪漫情侣,他们学不会 克勤克俭地过生活。经过一年艰苦患难,夫妻俩的感情又进了一步。 爱情的小品照例不少。一次,三毛逛进十字港的一家店铺里,看见一个小玩意儿——台湾产的划船女娃。那女娃扎着麻辫。店员小姐是个聪明的女 孩子,看见三毛进来,也扎着麻辫,就说她们俩长得太像了,简直是一对姐妹。小姐最后结论:难道姐姐不应把她的小妹妹抱回家去吗?伶牙俐齿的店员,三毛见得多了。她踌躇了一会儿。但没有买下。回到 家里,她觉得这件事情很有趣,就当笑话给荷西说了。不料,几天之后的一个下午,三毛为荷西做蛋糕,拉开烤箱发现了那只 划船女娃。“我抓起来一看,那个娃娃的脚底绘画上了圆点点,小船边是先生工工整整的字迹,写着——一九七八——ECHO 号”。三毛对荷西的杰作非 常满意,卷起袖子,为荷西做了一个很大很大的蛋糕,放在船边。黄昏,三毛出去海边散步(那是她每天最惬意的时光)。回到家里,荷西笑着,睁大 眼睛对妻子说:“了不得,这艘小船,钓上来好大一条甜鱼,里面还存着新 鲜奶油呢!”在那大西洋的海边,三毛和她深爱的丈夫,沉浸在爱情乡里,成了一对 神仙眷侣。二平静安宁的仙境生活,也有被人搅乱的时候。 三毛认为,女工马利亚就是这么一位讨厌的家伙。 马利亚是公寓管理办公室派给这个楼的清洁女工。她的职责是:负责公寓大楼里几家的清洁卫生,每家工作一两个小时。 三毛是个不会支使佣人的主人,马利亚欺软怕硬,当然不会小心伺候。 三毛觉得她非常无礼:“家里的小摆设、盆景、衣服、鞋子、杂志,吃了半盒的糖她都会开口 要。”最令三毛头痛的是两件事:一是晚睡晚起的习惯,由于马利亚早晨九点 开始打扫,不得不改变;二是马利亚除了占一些小便宜之外,还挑弄是非。她对别人说,三毛出远门的时候,荷西勾引别的女人来家胡搞。三毛一调查, 根本是捕风捉影的造谣。三毛觉得马利亚越来越不像话,到公寓管理处大发雷霆,吵了一顿,才算把马利亚抗议走了。三毛守静如玉,不愿别人打扰。但她需要朋友,当然是那些不会改变她 生活方式、又给她带来欢乐、友谊的朋友,例如邻居黛娥、卡门。还有一日 本小伙子,叫莫里。莫里是位年轻的日本小摊贩。各国流浪、经商谋生。在丹娜丽芙,他摆 了一个小摊,卖一些小工艺品。许是岛上的东方人太少,三毛对这个英俊有礼的日本青年,很有好感。她和荷西请他吃饭。后来,莫里大病一场,生意 潦倒,三毛悄悄出钱,让人把他的摊子包买一空,来资助他。直到莫里离开丹娜丽芙,三毛一直对他很关切。许多年之后,三毛写了《相逢何必曾相识》一文,纪念这一段难忘的异 国友谊。三 生活安宁下来,三毛就想给生活点缀“樱桃”。 刚到丹娜丽芙那一阵子,三毛的樱桃不是文学创作,而是画画。三毛十岁的时候,在一个驻军军官的宿舍里,蒙受了美术启迪。从此,她大做艺术家之梦。嫁给毕加索不现实,便开始学画。学国画不成,学油画 又不成。画家的路走不通,只好柳暗花明,投靠文学,成了蜚声海内的著名作家。文名既出,三毛闲来客串绘画。当然,她不敢重温画家梦,只是在海 边捡来鹅卵,画石而已。三毛说,绘画,是她一生一世的爱。即使是石头画这一类小玩意儿,她 居然也像米开朗基罗画《创世纪》那样,疯狂投入。“除了不得已的家事和出门,所有的时间都交给了石头,不吃不睡不说话,这无比的快乐,只有痴 心专情的人才能了解。”三毛如此通宵达旦地画石,大约有几个月的时间。荷西读不懂三毛的文学,但能读懂她的画。他是三毛的崇拜者:有一天,三毛的笔下出现了一颗树,一树的红果子,七只白鸟绕树飞翔, 两个裸体的人坐在树枝浓荫深处。是夜晚的景色,树上弯着一道新月,月光很淡,雨点儿似地洒在树梢荷西回家,见到这画面,被它形容不出来的极 致神秘的美所感动。许是嫌赞美多了肉麻,荷西不说话,用粗麻绳圈了一个小盘托,将这块石头靠书架托站了起来。“三毛,伊甸园在这里。”荷西轻轻地说。两个人,静静地欣赏着他们的杰作,不敢大声,怕画里那幸福的小人儿,被惊醒过来。 最后,三毛从几百块石画里,精选出最得意的十一块,作为家宝,珍藏了起来。 与她历次学画一样,这次绘画活动,依然以悲剧告终。长时间不分昼夜的疯狂,拖垮了本来就谈不上健康的身体。出汗、咳嗽、发烧、头痛、视线 模糊、胸口喘不过气来、头晕得天旋地转三毛只得搁下了画笔,到阳台的躺椅上,晒着海上的太阳。由此看来,即使三毛有绘画天才,也没有成为米 开朗基罗的可能。她的健康状况,也要告诫她:还是少画点石头,多晒点太 阳为妙。那十一块宝贝石头的命运,比三毛本人更惨。一天,它们被女工马利亚 做为一堆废物,扔进了垃圾车,三毛呼天抢地也追不回来了。第三节噩梦 1979“在一个新年刚刚来临的第一个时辰里,因为幸福满溢,我怕得悲伤。”——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一1978 年岁末,荷西在丹娜丽芙,已经工作了一年。这是愉快的一年。他 的充满诗意的工作,大功合成。美丽的人造海滩,引进了澄蓝平静的海水。丹娜丽芙在荷西的手里,改 变了模样。除夕之夜,滨海大道上,挤满了快乐的游览人群。三毛坐在完工的大堤 旁,偎依在丈夫的怀里。海滨景观,如诗如画。她陶醉在丈夫的成就之中。一朵朵缤纷的焰火,在漆黑的天空里怒放。这时,子夜的钟声敲响了,荷西揽着妻子,孩子一般兴奋:“快许十二个愿望,心里跟着钟声说。” 三毛仰望如梦如幻的焰火,重复着十二句同样的话:“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 钟声响过。三毛细细一琢磨,觉得有些不妙。许愿的下一句“千里共婵娟”,对她和荷西,似乎不是一个吉利的兆头。这意味着什么?难道是分离 吗?三毛是个相信命运的人。她心里有些颤抖。“你许了什么愿?”三毛很轻地问荷西。她想验证一下丈夫的愿望,是 否与她的相合。“不能说出来的,说了就不灵了。”荷西答。 三毛忽然勾住丈夫的脖子,恋恋地,不肯放手。荷西怕她受凉,将三毛卷进他的大夹克里去。三毛看着他,他的眸光炯炯如星,里面反映着她的脸。 良久,荷西拍了拍她的背,说:“好啦!回去装行李,明天清早回家去罗!” 三毛不肯放手,她失声喊起来:“但愿永远这样下去,不要有明天了!” 荷西安慰她:“当然要永远下去,可是我们先回家,来,不要这个样子。”他们紧偎着走回公寓,手紧紧交握着,她像要把彼此的生命握进永恒。1978 年岁末,在无意间,三毛许下了一个不吉利的愿。她有些害怕。她 不知道丈夫的愿是什么,但是荷西越发的温柔缱绻,越使三毛感到不祥。二1979 年新年,三毛是在满身尘土中度过的。 他们告别丹娜丽芙,回到了大加纳利海边社区。锁了一年的家,野草齐膝,灰尘满室。夫妻俩顾不得什么吉利不吉利,操起扫帚,清扫起来。 两个月静居。日日形影不离,温情有加。三毛似乎忘记了那个可怕的新年愿望。 一天上午,三毛在院子里浇花,突然有人喊:“ECHO,一封给荷西的电报呢。” 三毛的平静被搅乱了。她匆匆跑过去,心里扑扑地乱跳起来。她总担心会出什么意外的事情。是份喜电。荷西又有了新的工作。电报催得很急,要他火速去拉芭玛岛 报到。对于拉芭玛,三毛并不陌生。一年前,她和荷西到那里旅游观光。它是 加纳利群岛中最绿最美也最肥沃的岛屿。那里的杏花春雨,使她恍如隔世,油生遁世之感。旅行中,还发生了一件特别奇怪的事。一个神秘的女巫,猝 不及防、闪电般地扑过来,揪下了她的一绺头发。又突然用大爪子一搭搭着荷西的肩,荷西“喂,喂”地乱叫着,唰一下,他的胡子也被拉下了几根。 这样的惊吓,虽然时隔了一年多,想起来还使三毛不寒而栗。丈夫就要到那个巫风很盛的岛上工作去了。三毛不知道,这将意味着什 么。荷西报到一周后,三毛来到拉芭玛岛。 当飞机着陆在静静的荒凉的机场时,三毛看见了火蓝的大山。她觉得,那两座大火山,很重很沉。 她的喉咙突然卡住了,心里一阵郁闷,压倒了重聚的欢乐和期待。 荷西还是老样子,他一只手提着箱子,另一只手搭在三毛肩上,满面春风地往机场外面走。“这个岛不对劲!”三毛闷闷地说。 荷西是个平野大汉,哪里晓得太太的神经兮兮。他不答话,只顾走。三毛走不动。她拉着丈夫皮带上的绊扣不放。她告诉丈夫,看到岛上的可怖景色,她的心里怪怪的,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荷西还是没有答话。三或许是窗外两座火蓝的大山,过于沉重;或许是散步的时候,他们在死 寂的墓园外,怅望得太久;或许是两年前那个来历不明的女巫的闪电袭击,留下了太深的可怖的记忆三毛住在丈夫订下的旅馆里,夜复一夜,常常重 复着一个奇怪的梦。直到荷西死后,这个梦还常常在漆黑的夜里缠着三毛。她始终认为,这 是一个充满死亡信号的梦。对于这个死亡恶梦,三毛有详细的笔录:“我仿佛又突然置身在那座空旷的大厦里,我一在那儿,惊惶的感觉便 无可名状的淹了上来,没有什么东西要害我,可是那无边无际的惧怕,却是渗透到皮肤里,几乎彻骨。我并不是一个人,四周围着我的是一群影子似的亲人,知道他们爱我, 我却仍是说不出的不安,我感觉到他们,可是看不清谁是谁,其中没有荷西,因为没有他在的感觉。好似不能与四周的人交谈,我们没有语言,我们只是彼此紧靠着,等着 那最后的一刻。我知道,是要送我走,我们在无名的恐惧里等着别离。 我抬头看,看见半空中悬空挂着一个扩音器,我看见它,便有另一个思想像密码似的传递过来——你要上路了。 我懂了,可是没有听见声音,一切都是完全安静的,这份死寂更使我惊惶。没有人推我,我却被一股巨大的力量迫着向前走。——前面是空的。 我怕极了,不能叫喊,步子停不下来,可是每一步踩都是空的! 我拼命向四周张望着,寻找绕着我的亲人。发觉他们却是如影子似的向后退,飘着在远离,慢慢的飘着。 那时我更张惶失措了,我一直在问着那巨大无比的‘空’——我的箱子呢,我的机票呢,我的钱呢?要去什么地方,要去什么地方嘛! 亲人已经远了,他们的脸是平平的一片,没有五官,一片片白蒙蒙的脸。有声音悄悄的对我说,不是声音,又是一阵密码似的思想传过来——走的只有你。 还是管不住自己的步伐,觉着冷,空气稀薄起来了,蒙蒙的浓雾也来了,我喊不出来,可是我是在无声的喊——不要!不要! 然后雾消失不见了,我突然面对着一个银灰色的通道,通道的尽头,是一个弧形的洞,总是弧形的。 我被吸进去。接着,我发觉自己孤零零的在一个火车站的门口,一眨眼,我已进去了, 站在月台上,那儿挂着明显的阿拉伯字——6 号。那是一个欧洲式的老车站,完全陌生的。 四周有铁轨,隔着我的月台,又有月台,火车在进站,有人上车下车。在我的身边,是三个穿着草绿色制服的兵,肩上缀着长长的小红牌子。其中有一个在抽烟,我一看他们,他们便停止了交谈,专注的望着我,彼此 静静的对峙着。又是觉着冷,没有行李,不知要去哪里,也不知置身何处。 视线里是个热闹的车站,可是总也听不见声音。又是那股抑郁的力量压了上来,要我上车去,我非常怕,顺从的踏上了停着的列车,一点也不敢挣扎。——时候到了,要送人走。 我又惊骇的从高处看见自己,挂在火车踏板的把手上,穿着一件白衣服,蓝长裤,头发乱飞着,好似在找什么人。我甚而与另一个自己对望着,看进 了自己的眼睛里去。接着我又跌回到躯体里,那时,火车也慢慢的开动了。 我看见一个红衣女子向我跑过来,她一直向我挥手,我看到了她,便突然叫了起来——救命!救命! 已是喊得声嘶力竭了,她却像是听不见似的,只是笑吟吟的站住了,一任火车将我载走。‘天啊!’我急得要哭了出来,仍是期望这个没有见过的女子能救我。 这时,她却清清楚楚的对我讲了一句中国话。她听不见我,我却清晰的听见了她,讲的是中国话。整个情景中,只听见过她清脆的声音,明明是中国话的,而我的日常生活中是不用中国话的啊! 风吹得紧了,我飘浮起来,我紧紧的抱住车厢外的扶手,玻璃窗里望去,那三个兵指着我在笑。 他们脸上笑得那么厉害,可是又听不见声音。接着我被快速的带进了一幽暗的隧道,我还挂在车厢外飘着,我便醒了 过来。”每当恶梦中醒来,三毛总是彻骨恐惧,冷汗遍身。三毛是个相信灵异世 界和命运征兆一类说法的女人。从一个孤形的灰洞中吸走,她的魂魄,被命运的列车载走,然后和一个 不知名的红衣女人告别人生。她判定:这是死神的通知来了。她将离开人世,和荷西诀别。于是,她 悄悄地找到法院公证处,立下遗嘱,为心爱的丈夫安排好了她死后的一切。她没有把这个死亡秘密,告诉荷西。 拉芭玛岛,是一座巫风很盛的岛。相信灵术的三毛,来到这里便中了魔。她接受了恶梦的启示: 拉芭玛,是一个死亡之岛。四 三毛感到来日无多,留恋着她和荷西在一起的每一寸时光。 每日一面是不够的了,她改为半日一面。每天清晨,丈夫上班,她逛菜市。买了蔬菜、水果和鲜花,她舍不得回家,骑上车子去荷西工作的码头。岸上的助手远远地看见她,就往水底拉信 号。三毛的车一停,荷西便浮出水面,向着她吹气。俩口子在海边的晴空下,吃着从市场上刚买的水果和点心。阳光晴朗而 温暖。在这样的时光里,就是分吃一袋樱桃也是好的。吃完东西,荷西总是轻轻地按一下她的嘴唇,慢慢地沉入海底,继续工 作。岸上,三毛望着澄蓝的海水发呆。荷西好像也通了妻子的灵性,越发珍惜幸福的日子。有时,岸上的机器 坏了,哪怕只有一、二个小时,荷西也不肯让时间浪费。他不怕麻烦地脱掉潜水衣,往家里跑。倘或三毛不在,他就一个店铺一个店铺地去找。一次,三毛身体不好,没有去送点心。荷西急急地开了车,穿着潜水衣 赶到家里。他趴在妻子的床边,看着她的病容难过。三毛不忍,想起了恶梦征兆, 便把心中的预感,告诉了丈夫。“荷西——”,她说,“要是我死了,你一定答应我再娶温柔些的女孩 子,听见没有?”荷西半开玩笑地说:“你最近不正常,不跟你讲话,要是你死了,我一 把火把家烧掉,然后上船去漂到老死——”他们依然过着神仙眷侣的日子。“荷西下班是下午四点,以后全是我们 的时间,那一阵不出去疯玩了。黄昏的阳台上,对着大海,半杯红酒,几碟小菜,再加上一盘象棋,静静地对弈到天上的星星由海中升起。”三毛生日的那一天,荷西送给她一只罗马字的老式钟表。他说,这只表, 会记下他们今后在一起的每分每秒。五一天,台湾《读书人》杂志寄来一封信,向三毛约稿。题目已定:《假 如你只有三个月可活,你要怎么办?》。这种标新立意的文章题目,三毛见多不怪,随意把这件事告诉了荷西。不料荷西认真起来,他很想知道妻子在临死前,打算做些什么,反复问 三毛写不写这篇文章。三毛正在揉面,准备包饺子,被荷西追问得烦了。她用沾满面糊的手, 摸摸丈夫的头发,说:“傻子啊!我不肯死,因为我还要替你做饺子。”说 完,继续揉她的面。荷西听了,发了神经,突然将手绕着妻子的腰,不肯放开。三毛急了, 骂了一句“你这个人怎么这么讨厌”,话只说了一半,猛回头,看见丈夫的眼睛,充满了泪水。荷西含着泪,恳求三毛不要理睬《读书人》杂志。 他的想法是:“要到你很老,我也很老,两个人都走不动也扶不动了,穿上干干净净的衣服,一齐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说:好吧!一起去吧!”他 憧憬那一天。三毛真的没有理睬《读书人》。 后来,被三毛冷淡的,还不仅仅是《读书人》一家。她在写散文《永远的玛丽亚》的时候,发现荷西添了一个毛病——不拉着妻子的手,就睡不着 觉。每当三毛熬夜写作,荷西总是通宵不眠。丈夫的工作具有危险性,于是,三毛不但停止熬夜,而且就此搁笔。有十个月,三毛没有写作。 如果后来没有发生一个意外事件,三毛也许会从此在中国文坛上消失。六意外的事件,发生在 1979 年秋。 那一阵子,三毛忙于迎接台湾的父母来欧洲旅行。她丝毫没有感觉到祸兆来临。 陈嗣庆夫妇,这一回远足欧洲。一是看望远方的女儿女婿;二来也阅览一路的名迹胜景。 父母来欧,三毛视为头等大事。她旱早地就准备起来。甚至连荷西如何称呼岳父母大人,都一一安排周全。 按照西班牙习俗,称呼公婆和岳父母,都直呼某某先生或某某太太。可是三毛不肯,执意要丈夫按中国的习惯,称呼“爸爸”和“妈妈”。 三毛先是到马德里,迎接父母。游览一番后,即飞到拉芭玛岛来。尽管荷西的名字在台湾几乎无人不晓,但陈嗣庆夫妇,还是头一回看到他们的半子。他门的相处很融洽。后来,荷西不仅按照妻子的要求,喊“爸 爸”、“妈妈”,由于感情日深,还随了三毛的称呼,喊陈嗣庆为“爹爹”(三毛对父亲的昵称)。 下了班回来,荷西常常骑着摩托,带着“爹爹”在岛上转悠。 陈嗣庆夫妇在这里,大约住了一个月。他们很喜欢这个厚道的女婿。他和女儿兴趣相投,一样的浪漫无涯。许多年之后,陈嗣庆在致三毛的一封信 中,这样评价:“在一个普通而安适的环境里,你们这种族类,却可以把日子搞得甚富 情趣,也可以无风起浪,演出你们的内心突破剧,不甘庸庸碌碌度日子,自甘把自己走向大化。”他说,如果把人类分成三种:1、等死型;2、怕死型;3、找死型。那么,他的二女儿和二女婿,都属于第三种。拉芭玛一个月后,陈嗣庆夫妇打算到英国旅游。三毛叨陪前往。荷西到 机场送他们。小型螺旋桨飞机,徐徐上升。荷西跳过花丛,往高处跑,拼命地向他们 挥手。四个人,谁也没有想到,这次挥别,竟是永诀。第四节荷西丧生“那一年,我们没有过完秋天。”——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三毛陪着父母,离开了拉芭玛岛。几日后,坏消息传来。9 月 30 日那天,荷西闲来无事,像往常一样,到海边捕鱼散心。他潜入 海底,便没有再浮出水面。当天,三毛和父母,火速赶回拉芭玛。 三毛一边请人在海里寻找,一边整夜祷告,求上帝让她的失踪的丈夫回家。“我说上帝,我用所有的忏悔,向你换回荷西,哪怕手断了、脸丑了, 都无所谓,一定要把我的荷西还给我,陪我的西班牙老太太告诉我,她看着我的头发一夜间,一点点的都白了。”然而,回答她的呼救的,只是大海不息的寂寞的涛声。 两天后,荷西的尸体被捞了上来。由于在水中泡了好几天,肢体僵硬,脸部非常难看。陈嗣庆死命阻止女儿看见遗容,但三毛还是不顾一切地扑了 上去。她凄惨地喊叫着荷西的名字,放声大哭。这时,荷西的伤口,突然流 血不止。从此,三毛失去了她深深爱着的伴侣。这一年,她三十四岁,荷西才三 十岁。到了晚上,闻讯赶来的朋友们,为荷西守灵。但三毛执意不肯。“我不能忍受在他孤独时,有那么多人在我身边陪着他,我要那些朋友 暂在外边,我要陪他度过一段时光。荷西睡觉,喜欢牵着我的手,有时半夜翻了身,还到处找我的手,我轻轻抚摸着,仿佛看见覆在荷西身上的床单, 一起一伏,荷西在呼吸,荷西没有死。我大声地叫着,他没有死”然而,残酷的事实是:荷西确实是与他一生唯一钟爱的女人永远地告别 了。去年岁末那个不祥的愿望,恶梦之中那可怕的死亡信号,不幸,竟应验 在丈夫的身上。二荷西葬礼的前一天,三毛独自来到墓园。她要亲手为丈夫挖坟。“我要独自把坟挖好,一铲一铲的泥土和着我的泪水,心里想,荷西死 在他另一个情人的怀抱里——大海,应也无憾了。”第二天,荷西被放进朋友们为他合买的棺材,安葬在浸满他爱人汗水、 泪水和血迹的黄土里。他才三十岁,正是尽情享受青春、爱情和幸福的年龄。死神突然夺走了他的生命。他没有来得及给心爱的妻子留下遗言。朋友们争着为荷西抬棺。下葬的时候,三毛恸哭狂叫,疯了一般地失去 了控制。父亲和母亲死死地拖住她,几乎也被弄得疯狂。好不容易,才使葬 礼进行下去。葬礼之后,三毛被注射了镇定剂,躺在床上。她痛不欲生,药性几乎失 去作用。她仍然喊着:荷西回来!荷西回来!荷西的母亲和亲属们,也来参加葬礼。葬礼完毕,母亲带着儿女们,哭 了一阵,吃了饭,然后赶着上街,买了一些烟酒和手表等物(这些东西在岛上免税),便匆匆忙忙地登机回去了。这使三毛非常伤心和不满。三 荷西死了。留给三毛的,是无尽的哀伤。 几乎每天,三毛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墓园去,陪着她长眠地下的丈夫。她小的时候,也常去墓园,在那里汲取安慰现在,她又变得像小时候 一样孤独了。清晨的墓园,鸟声如洗,有风吹过,带来树叶的清香。不远的山坡下, 三毛泪眼模糊地,能看见荷西工作过的地方,看得见古老的小镇,看得见那蓝色的海,也看得见给她死亡联想的两座火蓝的大山。她总是痴痴地一直坐至黄昏,坐到幽暗的夜慢慢地给四周带来死亡的阴 影。那个时候,墓园显得异常的温柔。也总是那个同样的守墓人,拿着一个大铜环,环上吊着一把古老的大钥 匙,向她走来,低声地劝:“太太,回去吧!天暗了!”三毛向他道谢,默默地跟着他,穿过一排又一排十字架,最后,看他锁 上了那扇分隔生与死的铁门。她回头往家走,发现镇上已是万家灯火。 最使三毛无奈的,是不得不去做一些善后事宜。如去葬仪社结帐,去警察局交荷西的身份证和驾驶执照,去法院申请死亡证明,向马德里总公司索 要荷西工作合同证明每办一桩,便刺心一场。语言不通的父母,一点也帮 不上忙。最后,她来到木匠店里,请一位老工人给荷西的坟做一个十字架,那是 她自己设计的。老人用上好的木料,为她做好了一切。墓志铭上,刻着三毛亲拟的铭文:“荷西·马利安·葛罗。安息。你的妻子记念你。” 她不要帮助,一个人,把沉重的十字架和木栅栏,搬到荷西的坟前。她用手挖开黄土,搬来石块,钉好木栏这一切,三毛只愿意一个人默默地去 做。黄土里,木栏上,都沾上了她的血用血和泪,三毛亲手筑好了爱人的墓 园。拉芭玛岛,是三毛和荷西神仙眷侣生活的最后一座离岛。深秋的拉芭玛, 火山如蓝,残霞如血。它留给三毛太多的恶梦和无限的悲苦记忆。拉芭玛, 是一座死亡之岛。第五节沙漠文学时期(二)“好不容易,安定了下来,接过了自己对自己的责任,写下了几本书。”——三毛《尘缘》一1975 年 10 月,三毛逃离危若累卵的西属撒哈拉,在大加纳利风景宜人 的“小瑞典”社区定居下来。后来又随丈夫荷西,先后迁移到丹娜丽芙岛和拉芭玛岛。直到 1979 年 9 月,荷西不幸丧生,才结束了四年如诗如画的神仙 眷侣般的生活。从沙漠到海岛,三毛继续从事文学创作。特别是在荷西失业和去尼日利 亚挣钱期间,由于生计的缘故,她的写作更加勤奋。这个时候,文学究竟是樱桃还是蛋糕,恐怕连三毛自己也说不清楚了。1978 年冬,三毛在丹娜丽芙。她发现丈夫荷西,因她夜间写作不能入睡, 便停止了写作。搁笔近十个月。后来到拉芭玛生活了七个月,她同样没有一篇作品问世。直到荷西逝世。在海岛时期,即她沙漠文学的第二时期,三毛大约只有两年的创作时间。 这一时期的创作活动,虽然只比在撒哈拉稍多几个月,但她的作品,却是前者的三倍(个别小说可能是沙漠旧作)。 这些作品,分别收集在她下面三部集子里:(1)《稻草人手记》,1977 年出版;(2)《哭泣的骆驼》,1978 年出版;(3)《温柔的夜》,1978 年出版。 以上均由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 她的作品依然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畅销不衰。比之《撒哈拉的故事》,三毛海岛时期的作品,更趋成熟,个别作品达 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内容更加充实,思想更为丰富,塑造出了更多也更加多 彩多姿的人物群像。二 在沙漠文学的第二个时期,三毛作品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沙漠故事;一类是海岛故事(大加纳利岛和丹娜丽芙岛);一类是她去撒哈拉之前的早期生活。其中,以反映沙漠时期的作品最精彩,几乎 每一篇,所蕴含的思想和内容份量,都超过了她沙漠文学第一时期的作品。《稻草人手记》,是三毛离开撒哈拉后的第一部作品集。有趣的是,收 入的十三篇作品中,没有一篇是属于沙漠的。她大概是想换一换口味吧!那十三篇作品是:《序言》,《江洋大盗》,《亲爱的婆婆大人》,《西 方不识相》,《这样的人生》,《士为知己者死》,《警告逃妻》,《这种家庭生活》,《塑料儿童》,《卖花女》,《守望的天使》,《相思农场》,《巨人》。都是一些生活小品故事,没有特别出色的作品。《稻草人手记》是三毛 沙漠文学时期份量最轻的一个集子。《稻草人手记》涉猎的范围,比以前的作品广泛博杂得多。作家少年时 期、留学时期和在加纳利岛时期的生活,都很生动地展现出来。出现了一些新人物。如婆婆(荷西母亲)、米盖(荷西同事)、卖花女(加纳利小贩)、达尼埃(岛上邻居)等等。这里面,婆婆的形象,颇值一 提。在三毛的笔下,婆婆的形象一再出现,却一次比一次面目可憎。《稻草人手记》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亲爱的婆婆大人》,写三毛 初拜婆婆,在马德里相处的一段日子。最初两人怀有敌意。经过三毛种种努力,终于获得了婆婆的好感。一幕化敌为友的喜剧。散文《这种家庭生活》是第二次,喜剧色彩大大减少,荷西、三毛从撒 哈拉战火中逃出来,几乎一贫如洗。这个时候,婆婆带着女儿女婿和外孙,到这里旅游,并购买免税商品。她对儿子的困境置若罔闻,不仅带来许多麻 烦,而且还大揩其油。婆婆,不再“亲爱”,是一个吝啬而又缺乏爱心的母 亲。在三毛后期作品中,婆婆又出现了两次。一篇是《似曾相识燕归来》。 守寡的三毛来到婆家,婆婆费尽心机,与儿媳争夺荷西的遗产。另一篇是《背影》,追记婆婆在荷西葬礼之后的仲种恶劣表现;哭号几声之后,便带着其 他亲属们,到街上抢购免税商品,等等。在三毛看来,婆婆玛利亚简直到了寡情无义的地步。与她可爱的儿子荷 西,真是相去万里。尽管三毛自视浪漫、脱俗,但在婆媳关系方面,与天底下大部分媳妇相 似。三小说散文集《哭泣的骆驼》,大致和《稻草人手记》创作时间相同。共 收入九篇作品:《尘缘》(代序),《收魂记》,《沙巴军曹》,《搭车客》,《哭泣 的骆驼》,《逍遥七岛游》,《一个陌生人的死》,《大胡子与我》,《哑 奴》。除代序外,其中五篇是沙漠故事,另三篇主要是海岛故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沙漠故事在三毛的笔下,不再失之浅白,或多或少地更丰富和深厚了一步。 五篇沙漠作品中,以《沙巴军曹》和《哭泣的骆驼》较为突出。其中《哭泣的骆驼》是三毛一生所有的沙漠作品中,最优秀的一篇。 在《撒哈拉的故事》和《稻草人手记》中,三毛的作品,以轻松活泼的喜剧和一些居家、旅行的小品为主。《哭泣的骆驼》与它们不同,三毛开始 揭示悲剧,诉说一些沉重的故事。八篇作品中,《沙巴军曹》、《哭泣的骆驼》、《一个陌生人的死》和《哑奴》,或悲壮,或惨烈,或孤哀,或伤离。 这一幕幕感人的悲剧,占了全书的一半。深沉而感人的作品,进入了三毛的文学世界。三毛的文学境界,达到了 一个新高度。四《温柔的夜》,是三毛沙漠文学时期出版的最后一部集子。 书中除《寂地》一篇为沙漠故事外,其它六篇均以海岛生活为题材:《五月花》、《马德拉游记》作于大加纳利岛:《温柔的夜》、《石头 记》、《相逢何必曾相识》、《永远的马利亚》则成稿于 1978 年的丹娜丽芙 岛。《寂地》是迄今见到的三毛沙漠作品中的最后一篇。是关于三毛夫妇和 朋友们在沙漠夜营、簧火谈鬼的故事。小说语言潜练细腻,想象丰富迷离,气氛神秘扣人,其情节与风格与屠格涅夫的名著《白净草原》极为相似。文集中另一篇引人注目的作品,是《五月花》。它是三毛反映海岛生活 的不可多得的一篇力作。1977 年,丈夫荷西为了赚钱,到艰苦的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做工。老板汉斯,是个贪婪没有信义的家伙,迟迟不发给荷西薪水。 荷西忍气吞声。三毛从加纳利去探望丈夫,本以为能够享受天伦,欣常热带五月的繁花。可是遭遇的,却是一场同老板的争薪战。她没有看到五月花, 得到的只是心力交瘁和丈夫的一小部分薪水。《五月花》采用日记体,详细地记叙了她和汉斯一个月的斗争。软弱而 有心计的同事路易,又俗艳又吝啬的非洲老板娘杜鲁夫人;品格不高的冒险家汉斯和他的娼妓般的小情妇英格在三毛的笔下,刻划得十分传神。或许 是文中素材,取自于作家本人一段颇受刺激的亲身经历,这篇作品的心理发展,把握得很有层次,情节的安排丝丝入扣,引人入胜。五在三毛一生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中,沙漠故事最为脍炙人口。小说《哭 泣的骆驼》,则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故事发生在战云密布、三毛即将逃离撒哈拉的最后的日子里。 阿尤恩有一位美丽绝伦的姑娘沙伊达,她的文明教养和超凡脱俗,遭到众多沙哈拉威土人的妒嫉和鄙视。她的丈夫是沙哈拉威人的英雄——声名赫 赫的游击队领袖巴西里。由于同族的愚昧,他们的爱情不能公之于众。粗鲁残暴的阿吉比,是当地富商的儿子。他看上了沙伊达,却被这位高 傲的姑娘拒绝。他的心中燃烧着报复的火焰。阿雍镇上的警察奥菲鲁阿,是三毛夫妇的好友。一天晚上,他把沙伊达 带到三毛家里,她和三毛成了朋友。后来,三毛知道,沙伊达的丈夫巴西里,就是奥菲鲁阿的哥哥。西属撒哈拉面临自决。沙漠的镇上,风声鹤唳。西班牙人纷纷撤离。与 此同时,摩洛哥军队开始了对这片沙漠的远征。强敌到来之际,沙哈拉威人迅速分化,有的人家已经挂起了摩洛哥的国旗。三毛临行前的一个夜晚,突然,巴西里和沙伊达来到三毛家。巴西里请 求三毛关照他的妻子,带她一起离开沙漠。三毛同意了。天亮后的阿雍镇,充满了不祥。巴西里遇害,他死在同胞的手里。可怜 的沙伊达,落入了阿吉比手中,被强奸害死。奥菲鲁阿也倒在血泊里。驾驭如此重大事件和纷繁情节,《哭泣的骆驼》无疑是出色的。它以倒叙开头,读者顿入悲剧气氛:“我闭上了眼睛,巴西里、奥菲鲁阿、沙伊达他们的脸孔,荡漾着似笑 非笑的表情,一波又一波的在我面前飘过。我跳了起来,开了灯,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才一天工夫,已经舌燥唇干,双眼发肿,憔悴不堪了。”主人公的陆续出场,都安排得恰到好处。奥菲鲁阿和沙伊达是在一场情 斗的传说之后,在故事冲突中出现的。其后,节奏稍弛,三毛夫妇在一片诗意的血色黄昏中,与巴西里相识。接下去的情节发展越来越快,弦越绷越紧, 直到沙伊达惨死,真如“银瓶乍破水浆迸”,小说方在骆驼的悲鸣中结束。人物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尤其是沙伊达,着力最多。她用白描和衬托 手法,描写初见沙伊达:“灯光下,沙伊达的脸孔不知怎的散发着那么吓人的吸引力,她近乎象牙色的双颊上,衬着两个漆黑的深不见底的大眼睛,挺 直的鼻子下面,是淡水色的一抹嘴唇,削瘦的线条,像一件无懈可击的塑像那么优美,目光无意识的转了一个角度,沉静的微笑着,就像一轮初升的明 月,突然笼罩了一室的光华,众人不知不觉的失了神态,连我,也在那一瞬间,被她的光芒震得呆往了。”随后,沙伊达的形象逐渐丰满:高贵,超俗, 对民族和爱情的忠诚,果敢,刚毅,淫威不屈三毛对撒哈拉和沙哈拉威人报有情感。她对沙伊达的诗一般的赞美,多少寄托了作家对她所深爱的这片土地和民族的理想。 小说的群像描写,格外生动,如一群蒙昧的土著姑娘,横七竖八地坐在地上,诽谤沙伊达;如荷西同事们黑压压地挤在一起激动地讨论政局;如沙 哈拉威人向联合国考察团请愿呐喊的场面,都写得栩栩如生。从题材、语言和叙述技巧等各方面,《哭泣的骆驼》都达到三毛文学的 炉火纯青的高度。它是一篇震撼人心的悲剧故事,一首史诗。《哭泣的骆驼》,是三毛的巅峰之作。三毛已经拥有成为一位伟大作家 的天才和潜力。她离一个伟大作家的距离,并不遥远。遗憾的是,三毛在之后的文学创作中,并没有沿着《哭泣的骆驼》继续往上攀登。她只是偶然爬 上了一个文学高峰,然后,又慢慢地踱将下来。第七章迷航第一节不死鸟“我是选择的做了暂时的不死鸟,虽然我的翅膀断了,我的羽毛脱了, 我已没有另一半可以比翼。”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0
正序
倒序
三毛传
三毛传-2
三毛传-3
三毛传-4
三毛传-5
三毛传-6
三毛传-7
三毛传-8
三毛传-9
三毛传-10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三毛传
三毛传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