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映面宋美龄-3

宋美龄在会上致开幕词:“我召集这一次会议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要使妇女界的领袖能够聚集一堂,大家认识。  “在许多方面,我们女子可以影响男子,要是我们女子能够精诚合作,以团结的精神来感应全国,我敢相信全国同胞就一定会和衷共济,为国家利益共同奋斗了。”  她阐述了此次会议的第二个目的是,通过谈话会“制订一个全国性的妇女工作纲要,使全国妇女工作的各方面可以互相联系起来”,“彼此听取报告,共同切磋”,“统一步调,共同前进”。  宋美龄将谈话会的宗旨主要概括为:战时妇女工作问题、妇女动员问题、改善妇女生活问题、妇女团体问题,等等。  宋美龄希望这次会议的精神能够真正付诸实施,并且能够长久地坚持下去。她说,我们中国人有个大毛病,空言和议论的太多,切实的行动太少,妇女尤其如此,以致一切工作往往不能发生持久的效果,我希望我们这一次就不是如此。  最后,她风趣地比喻说:“庐山的浓雾,看上去非常凝重,可是飘忽得很,一转眼间会烟消云散,无影无踪。我们今天在这里开会,我希望我们的一切讨论和决议能够成为一种具体的基础,以制订有价值的工作纲领,而不要像庐山的浓雾一样。”说到这里,她的脸上充满了激情。  经过几天的小组讨论,会议作出了两项重要决定:一是将“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改组、扩大为全国性的动员领导妇女参加抗战建国的总机构”,简称“妇指会”。二是通过了一个《动员妇女参加抗战建国工作大纲》作为今后妇女运动遵循的共同纲领。  历时5天的庐山妇女谈话会发表了《告全国女同胞书》,号召全国妇女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宋美龄主持的庐山妇女谈话会,对动员广大妇女团结抗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宋美龄是“妇指会”的总指挥,全权负责“妇指会”各项日常工作。宋美龄不断出入于保幼院、妇女干训班、伤兵医院、寒衣缝制所和疏散女工的收容所,指导着武汉及大后方的工作。  宋美龄经常悄声无息地来到后方医院的伤兵病房,慢慢地走着,在病床前放下一块毛巾、一个罐头和一包糖,并不时询问伤兵的生活状况,亲自替伤员换药包扎,嘱咐医院院长改进医疗状况。  她是个实干家,她的口头禅是“不尚空谈、唯有苦干”。在抗战中她干得最出色的工作是战地服务、救助孤儿、募捐献金、“工合运动”和国际外交。她主持成立了“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自任总会长,以娇柔之躯奔赴在战火纷飞的前线阵地。  宋美龄没有生育过孩子,却对孩子特别喜爱。  在上海、南京相继沦陷的时候,人民惨遭杀戮,无数家庭毁于战火中,成千上万的儿童成了孤儿,到处流浪,大批难童沿街乞讨,甚或倒毙路边街头,惨不忍睹。  为了抢救这些难童,宋美龄与邓颖超、李德全、沈钧儒、蔡元培、郭沫若等人一起,成立了战时儿童保育会,宋美龄任理事长。保育会先后在全国各地成立了20多个分会、53所战时儿童保育院,收容、保育了3万多名难童。她还在重庆小龙坎覃家沟办了一所中正学校,自任校长,主要接受难童。  日本飞机对重庆狂轰滥炸,6000多名少年儿童急需疏散,宋美龄将自己的座车让出来,像个交通警察似的,亲自站在路当中,手中挥舞着旗子,要求来往的车辆停下来,转运孩子。  一、 勇赴国难(2)  对于敌人的飞机,她鄙夷不屑地称为“银色小毒虫”。  为了抗战,宋美龄利用自己良好的美国背景和灵活的外交手腕,建立了一支“空军飞虎队”。  1941年,她以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身份远赴太平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在各大城市巡回演讲,争取美国政府的援助和美国人民的同情,由美国退役飞行员作为龙骨的飞行大队最终成立。就是这支“飞虎队”,投入中国战场后,与麇集而来的日本空中强盗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空中较量,多次创造以少胜多的奇迹,给抗战中的中国军队以极大的保护。填补了中国空中抗战的空白。宋美龄因此被誉为“空军之母”。  宋美龄是个容易晕机的人,但她却意识到中国要整军精武,首先必须拥有高水准的空军。而且深感空军必须由“自己人”来领导,不能假手他人。于是,在没有合适人选的情况下,只受过音乐、文学和社会美德教育的宋美龄,便把许多时间花在了有关航空理论、飞机设计和比较各种飞机零件优劣的技术刊物上。她和外商洽谈,订购了价值2000万美元的产品,用于空军建设。  宋美龄为这支宝贝空军规定了严格的纪律。其中甚至提到,凡在这支精英队伍中行窃者,将被处以极刑。  宋美龄聘请了前美国陆军航空队飞行员霍布鲁克当顾问。她问霍布鲁克,什么人可以在短时期内把中国空军改造成像样的军种,霍马上想到了一个长相酷似“老鹰”而又充满剽悍之气的老飞行员,此人便是陈纳德。  从此,陈纳德开始参与中国空军的训练与作战,指挥上海、南京和武汉的对日空战。直到抗日战争的胜利。  1938年春,宋美龄因健康原因辞去航委会秘书长职务,由其兄宋子文接任。但宋美龄始终对空军的人事、采购甚至训练和作战都掌握大权,她一生中最喜爱的胸针就是金色与银色的中国空军军徽。她的新闻稿上,总会不时出现这样一个令她骄傲的词句:“我的空军!”  宋美龄还是一位天生出色的演说家。且不说她后来轰动美国朝野的成功表演,抗战初起,她那口流利漂亮的英语,就在各种外交场合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南京,她以中国“总播音员”的身份向全世界揭露日军的暴行,批评西方国家对日本的纵容政策,展示中国将士英勇抵抗的决心,争取美国朝野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和同情。她在其中一段对美广播中讲道:“美国的朋友,祝你们早安。我只用几分钟的时间讲这段话,是要请一切爱好自由的人们知道,中国应该立刻得到正义的援助,这是中国的权利。诸位,你们在无线电中,或许可以听到大炮的声音,但是这里还有受伤者苦痛的叫喊,还有垂死者弥留的呻吟,你们听不到,我希望你们能想象得到。”  她还说:“请告诉我,西方各国坐看这样的残杀和破坏,噤无一词,是不是可以算作讲求人道,注重品德,崇尚仁义,信仰耶稣文明的胜利征象呢?再则,现在第一等强国,袖手旁观,好像震慑于日本的暴力,不敢出一语相诋评,是不是可以看作国际道德、耶稣道德或所谓西方优美道德堕落的先声呢?”如此义正辞严,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南京沦陷,宋美龄在日寇的枪林弹雨中与丈夫一起入川来到陪都重庆。她下车伊始,就应重庆妇女联合会的邀请,到重庆新交会堂发表抗日救国动员演说。  她的语言是那么坚强、那么热烈,犹如狮吼雷鸣,掷地有声。她愤怒地声讨日本强盗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那里的天空,充溢着恶魔般的暴怒,地面上喷射着火焰,飞溅着人类的鲜血。  ”  “千百万的妇女儿童在受苦受难,在无情的战火中死里逃生,遭屠杀遭凌辱,她们都是我们的姐妹,我们的妈妈,我们的儿女。”  宋美龄的演讲赢得了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  不到一个星期,重庆就组织起了抗敌军人家属服务队、民众教育队、救护队、缝制队和宣传队等5个妇女团体,并立即投入了救亡工作。  宋美龄的讲演,很有鼓动性和战斗性。  宋美龄的广播讲话,蜚声海外,国外友人亲切地称她为“国际播音员”。  她开了中国的现场直播之先河,让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将麦克风放在她的身前,直接向全世界听众发表讲话。  她还和德国法西斯的代表对面而坐,对法西斯的强盗逻辑进行了当面抨击。  1939年8月8日,希特勒的密使戈宁来到重庆黄山官邸,要与蒋介石密谈,蒋介石却叫宋美龄接待,说是“凡我夫人的谈话,一概就是我的谈话。”  戈宁说他是代表希特勒前来斡旋中日之战,双方讲和的。  宋美龄问他:“你们取得了日本方面的同意吗?”戈宁说取得了。她问:“怎么个和法?”戈宁说恢复到“七·七事变”之前的状况,中日亲善。  宋美龄义正辞严地说:“敝国领袖蒋中正,我本人,敝国的全国政府官员、全体将军、军官、士兵,以及全体国民万众一心,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一定要把侵略者全部赶出中国国土!现在、将来,都绝不和侵略者——日本强盗讲和!  “  戈宁尴尬地说:“你们靠什么打赢这场战争?比如说武器,靠英美?不一定靠得住吧?”“在贵国,还有共产党夺取政权的问题,你们不是同中共打过好几年仗吗?中日战争以来,中共发展迅速,你们不考虑这个心腹之患吗?”  一、 勇赴国难(3)  宋美龄说:“我们中国有句奉行了几千年的成语——‘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说的是两弟兄在家院里斗得很厉害,可是外面来了强盗,弟兄立刻停止斗殴,同心协力,去抵御强盗。今天,日本侵略者乃一江洋大盗,要亡吾人之国家,灭吾人之种族,我中华之全体国民,包括本党与中共,除了弘扬弟兄手足之情同心同德,共御日寇之外,别无选择!”  铿锵的话语,掷地有声!  宋美龄的另一重要活动就是开展献金救国运动,为抗战向社会各界筹措经费。她成立了联络委员会,发动了4000多名妇女参加。她说:“我们要给世界各国看看,更要给敌人看看,中国妇女是多么热忱地爱着她们的祖国。”  “请大家不要怕劝献难,你们告诉有钱的太太和公务员,前方忍着饥寒的将士在拼命地作战,如果你们在后方依然过着悠闲的生活,有钱不出钱,怎么能希望壮丁自动入营呢?怎么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呢?把战士当做我们的父兄子弟,他们就会为祖国的危难献出一切。”  1939年三八节那一天,她组织了8个宣传队,预备了1000多本捐献册。8个宣传队举着献金筒分布各个主要街道。同时她又组织了两部流动献金车,车上站着化了妆的女孩子,一路上高唱抗日救亡歌曲,沿街宣传募捐,引起全城轰动。仅这一天时间就收到爱国献金63万多元。  1940年4月,宋美龄同两个姐姐一起,到成都开展救亡活动。  那时由重庆到成都要两天时间。路烂,汽车颠来簸去,蚊虫追着人叮,苦不堪言。这3位“金枝玉叶”从未受过这样的苦,但是她们都能忍受,还一路发表演说,展开募捐献金活动。路过简阳的时候,宋美龄送了一只美国佐治亚州的努比羊给简阳女子中学,这是一只优良的种羊,简阳人将其与本地的山羊杂交,培育出一种体壮肉肥繁殖快的大耳羊。  简阳后来成为名闻遐迩的山羊之乡,追源究始,当推宋美龄之首功。  她还和两个姐姐一起发动妇女们做手绢和纸花拿到街头去义卖,用义卖所得的钱买布做军衣。妇女们积极响应,3天时间就做了500多条绣花手绢和1000多朵漂亮的纸花,拿到街头高声叫卖:“先生们,太太们,买一条手绢,买一朵花吧,你们多捐一点钱,我们就可以多做一件军衣,让前线战士英勇杀敌,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  市民们纷纷解囊,争相购买。  看到那热烈的爱国场面,三姐妹激动得哭了。  在艰苦的抗战年代,宋美龄为国家,为民族奔走呼号。她到底走了多少路?没有人知道。她到底说了多少话?更无法统计。  她的倩影,留在了前线,留在了大江南北;她的声音,响在后方,响彻长城内外。  二、情牵西安(1)  西安事变,震惊中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国共两党联手抗战局面的开端。  为了抗日,为了民族,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置诸生死利害于度外,毅然决然地向蒋介石发动了“兵谏”。  张、杨两将军,有大功于中华民族,有大功于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记下这辉煌的一笔。  然而,变起的当时,国民党人、共产党人,包括张、杨两将军在内,都难以料想到事变的结局。  西安上空,雷霆惊炸。  宋美龄脸上,阴云密布。  蒋介石被扣之后,国民党内部一片混乱,亲日派趁机争权夺利,意欲轰炸西安,置蒋介石于死地。以宋美龄为首的和谈派多方设法,极力营救。  12月13日清晨,国民党中央大员又齐集于丁字桥中央党部礼堂,召开中央临时紧急会议。会上大家议论纷纷,有的主张讨伐,有的坚决反对,渐渐地讨伐派占了上风。孙科说道:“不要紧张。有冯副委员长在此,应当请他表态。”  何应钦不以为然,瞅了冯玉祥一眼,摇头说:“依我之见,应该立刻派飞机去轰炸西安,以惩叛逆,这才是上策!”话没说完,宋美龄等人便闯了进来。  宋美龄当众指责何应钦道:“何总司令,一切事情我都知道了!现在我来问你,你这样做是何用意?假使发动战争,你能善其后么?你能救出委员长么?我现在老实告诉你,你这样做简直是想谋害他!”  “何总司令,这是你在指挥,要是别人,我一定当他是异党分子看待!”宋美龄毫不客气,板着面孔一字一句地说:“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一旦出了问题,连你也跑不了!”  何应钦脸色大变,心里也很矛盾,他既想讨伐,又怕担责任,只是一个劲儿搓手。宋美龄斩钉截铁:“马上停止讨伐!”  “夫人,”何应钦故作为难状,意在推卸自己的责任:“讨伐是会上大家通过的,不是一两个人的意思。今天已经通知20个师出发了!”  “20个师也得马上调回来!”宋美龄毫不退让:“何总司令,这种事能闹着玩吗?你以为武力讨伐真有把握吗?你未免太乐观了!好多外国朋友告诉我,为这件事一旦发动大规模的战争,西北方面并不是孤立无援的。广东、广西、云南、湖南、四川、山东、河北、察哈尔、山西、绥远和宁夏等各地的军事政治负责人,眼下都在相机而动,谁愿意花气力帮你发动战争,我看到时候也许他们全会跑到张、杨那边去!”  面对宋美龄的咄咄进逼,何应钦不得不做出让步,“那么照夫人的意思,现在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呢?”  “我说过我要你停止一切战争措施!我明天便派端纳到洛阳,转赴西安。子文也去,我也要亲自去!”  “夫人,”何应钦还不死心:“我看夫人就不必去了。那太危险了。冯焕章副委员长愿意代替委员长做人质,就让他去一趟好了。”  “不!谁也代替不了我,我要亲自去。”  宋美龄说一不二。  何应钦表面上迎合宋美龄,暗地里还在继续向西安调兵遣将。宋美龄得知消息后,于当天夜里找到何应钦。  “何总司令,你怎么又下令进攻了!你不但没把我放在眼里,也没把委员长放在眼里,你这不是存心要谋害委员长么!”  何应钦面对宋美龄三番五次的责问,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怒火。他冲着宋美龄气哼哼地说:“你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国家大事?!”  宋美龄怎么也没想到平时见到像一只小绵羊一样的何应钦,此时竟敢如此无礼,她定了定神,冷笑道:“好!好!好!我倒要看看我们的何敬之先生能耍出什么花招!”说完,举起电报,话锋一转,“我实话告诉你吧,委员长并没有被共产党杀死!张学良刚才还给我发了一个电报,欢迎端纳到西安去!怎么样?他没有死,出乎你的意料吧!  何先生失望了吧?”  说罢,宋美龄把电报在头顶一摇,扭头就走。  何应钦怔住了。  危难关头,宋美龄显示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强硬。她坚决反对国民党内部以何应钦为首的主战派的意见,决定亲自到西安谈判。21日,在孔祥熙等人的支持下,宋美龄和宋子文同去西安,进行面对面的和平谈判。  宋氏兄妹一行于22日下午飞抵洛阳中途停留,宋美龄看到机场轰炸机罗列待发,一派战争气氛。她告诫各将领:“未得委员长命令,切勿派飞机飞近西安。”  当飞机临近西安上空时,宋美龄从提包里取出一把左轮手枪,递给端纳说:“端纳先生,如果叛军乱兵失去控制,把我们也扣住之时,你要毫不犹豫地用它把我打死。”  飞机降落在西安机场。出乎宋美龄意料的是,他们一下飞机,就受到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热情欢迎,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宋美龄这次给蒋介石带了许多吃的、用的东西,还替蒋介石带来了一副假牙。  在张公馆稍事休息后,宋氏兄妹即在张学良的陪同下去见蒋介石。  因为事前没有通报,正面壁冥思的蒋介石突然见到宋美龄出现在眼前,“乍见惊讶,如在梦寐”。  蒋介石声音颤抖地说:“余妻真来耶?君入虎穴矣!”说罢缓缓摇头,涕泪纵横。  二、情牵西安(2)  宋美龄强压住感情风暴,平静地说:“我来看你……”一句话未说完,却也抑制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蒋介石曾记录这段历史:今日终日盼望飞机声与炮声能早入余耳,以观昨晚张来见时神色仓皇之情状,知叛军必惨败,中央军进展必极速也。不料待至午后,竟寂无所闻;而余妻忽于下午四时乘飞机到西安,乍见惊讶,如在梦寐。余日前切嘱子文,劝妻万不可来西安,不 意其竟冒万险而入此虎穴。感动悲咽,不可言状。妻见余强作欢颜,而余则更增忧 虑。盖旬日以来,对自身生死早已置之度外,而今后乃更须顾虑余妻之安危。余妻 智勇慈爱,平时已信其必能为党国效忠;且与余同心互勉,誓为总理之主义奋斗到底,期其有成,何忍任其牺牲于危城中乎?今日清晨偶翻旧约,得某章有“耶和华今要作一件新事,即以女子护卫男子”云云。午后余妻果至,事若巧合。然余妻冒险相从,非受宗教素养极深者不可能也。  在宋美龄到来之前,蒋介石对张学良提出的任何要求概不理睬,摆出一付生死随意的架势。  但是宋美龄到西安之后,以柔克刚,对蒋介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经共产党人周恩来的灵活斡旋,蒋介石最终答应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西安事变顺利解决。国共两党在随后的战场上走到了一起。后人用“力挽狂澜”  四个字来评价宋美龄在事件当中的作用,毫不为过。  24日晚上,张学良和杨虎城在新城大楼举行欢送宴会。  宴会结束后,张学良召集王以哲、何柱国、董英斌等高级将领,宣布他要送蒋回南京,并向中央请罪,以恢复蒋的威信。大家劝张不必送,张学良坚持要送,还嘱咐大家:“关于东北军之事,听命于于学忠;关于抗日联军总部之事,听命于杨虎城;有问题多和周恩来商量。”  高崇民听了张学良的安排后,连夜给张学良写了一封长信,反复说明有条件放蒋的必要性和无保证放蒋的危险性。  25日早上,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高级将领和幕僚联名给宋子文写了一封措辞强硬的信,提出撤军和在协议上签字是放蒋的前提,“否则,虽然张、杨两将军答应了,我们也誓死反对。”  宋子文惊慌了。  蒋介石、宋美龄也十分惊惧。  宋美龄立即派人把张学良找来,要求当天就让他们回南京。  “汉卿啊,我和委员长都是基督徒,今天是圣诞节,希望你能让我们今天回去,那将是送给我们最好的圣诞礼物。”宋美龄见到张学良就急切地要求送他们回去。  张学良略为沉吟后,说:“孔院长22日也从南京来电报,说要在圣诞前后送委员长回南京,那真是圣诞老人送的最伟大的礼品。只是……”张学良望着宋美龄,迟疑了一会儿,说:“杨主任现在还有些不同意,明天我去新城再劝劝。杨主任不松口我也不好办。”  宋美龄着急地问:“难道没有别的办法了?”  张学良说:“实在万不得已,我们可以动用武力,但那样对你太危险了。我可以带委员长偷偷地出走,你和端纳飞往洛阳。我给委员长化装,用汽车带他出城,把他带到我的军队驻地,从那里驾车到洛阳与你们会面。”  宋子文表示同意。但宋美龄坚决反对。她说:“委员长的身体根本经受不了长时间的汽车颠簸。再说,与其这样偷偷摸摸地走,还不如体体面面地死在这儿。”  张学良早有放蒋的意思,但放蒋是件大事,西安三方面意见不一致,尤其是军内将领和各方人士,几乎是一致反对的。他犹豫了一下说:“走可以,但总得准备一下,今天走,怕是来不及了。”  “来得及,来得及。”宋美龄连忙表示:“我来时坐的飞机还在西安,要走很方便。还准备什么呢?至于有人顾虑日后共事多有不便,这是多余了。你可以转告他们,委员长说了,他是绝不会计较的,尤其你们弟兄之间大仁大义,绝不抱怨。”  张学良同意让他们今天离开,并表示:“只要委员长回南京联合抗日,学良愿意负荆请罪。”  张学良说:“如今是抗战第一,委员长必须抗战,为了挽回委员长的名誉威信,实现收复东北的夙愿,我个人的得失生死算得了什么!”  12月25日上午,张学良告诉杨虎城,他将释放蒋介石,并且亲自送他们回南京。  杨虎城不同意,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结果不欢而散。  25日下午3时30分左右,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陪同蒋介石夫妇、宋子文和端纳,分乘两辆汽车,非常秘密地从玄凤桥高公馆开出,悄悄地向西郊机场驶去。走时匆忙、秘密,连周恩来都没有通知。  1936年12月26日中午12时45分,蒋介石夫妇乘坐的波音飞机在4架战斗机的护航下,从洛阳飞抵南京大校机场。  宋美龄力排众议,制止了“讨逆派”轰炸西安、斥诸武力的阴谋。  宋美龄甘冒风险,亲赴西安,折冲樽俎,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创造了重要条件。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挫败了亲日派的阴谋,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中国共产党人“逼蒋抗日”的方针终于实现了。蒋介石终于不敢再对中国共产党人公开举起屠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形成。  二、情牵西安(3)  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赢得了生机。也为自身的发展壮大赢得了生机!  历史记住了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每一个人。  历史记住了张学良、杨虎城。  历史也记住了宋美龄!  日本侵略者和中国的“亲日派”曾以此攻击宋美龄是“英美派”,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为了“英美的利益”。但不管怎样,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改变了中国现代史的走向。而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采取与“英美结盟”的战略,确实是当时中华民族利益之所在。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被蒋介石的亲信们说成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当时,宋美龄深明大义,积极奔走,在客观上对于促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起了积极作用。这是历史所不能否认的。  美国《时代》杂志宣称蒋介石和宋美龄是1937年的杰出人物,并把他们的照片印在了1938年第一期《时代》杂志封面上,“作为新闻人物伉俪”。宋美龄当时成为了引人注目的国际名人。  美国外交官约翰·佩顿·戴维斯说,宋美龄在西安,表现出“具有一种要是在前一个时代就会把她推上皇位的气质”。  三、出生入死(1)  宋美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  在蒋介石身边,家居中的她温文尔雅,出口便是“darling(英语:亲爱的)”,其贤淑之风,谁敢说她不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女人?  宋美龄毕竟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  是她,发起和领导了中国妇女的抗战运动;是她,站在国内外的外交舞台上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大声疾呼,动员广大民众,争取国际支持。其干云豪情,其凛凛声威,谁敢说她只是一个普通女人。  抗战时期的宋美龄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比男子汉还男子汉的中国人!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在枪林弹雨之中,宋美龄简直是个英雄。  抗日战争时期宋美龄多次上前线,几次差点送了命。在生死关头,没有丝毫怯意,只有凛凛大义。  在淞沪抗战期间,宋美龄执意留在南京,一直陪着蒋介石住在美龄宫,也就是南京中山陵树木深处的一幢别墅。别墅有小屋数间,日寇飞机曾多次轰炸这里, 炸弹把距别墅仅十步之远的另一小屋炸成平地。这是最危险的一次,宋霭龄担心妹妹的安全,亲自赶到别墅来劝宋美龄随孔家先去武汉。对此,宋美龄婉言谢绝,坚决不走。  桂永清军长被蒋介石下死命令24小时内夺回兰封县城,手下两个师的兵力拼死强攻,全部阵亡。桂与部下光杆师长李良荣相对无言、泪如雨下之时,头带钢盔、身着军服的宋美龄竟然出现在阵地上。  在71军死守河南富金山的第九天,前沿阵地战壕里的团长沈芝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夫人,您……您……您怎么来这儿啦!”军长宋希廉闻报后要来奉陪,被宋美龄严令挡在了山头指挥部。宋美龄不但带来了最急需的武器弹药,还带来了蒋介石的亲笔信,还有自己真情的勉励:“你们打得好!打得日寇闻风丧胆!" 在九江万家岭吴奇伟的第四军前沿阵地上,宋美龄和军长夫人龙文娱两位女中豪杰“军服绑腿,步履矫健”,出没在日寇飞机狂轰滥炸中,炸弹在头顶呼啸、在身边爆炸。一次,仅差一步之遥,便可能被炸得粉身碎骨。有人劝她撤离,她说:“这是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战,我正该上火线。”  淞沪会战前线某中国守军阵地,官兵们正在利用日军飞机轰炸的间隙抢修工事。  突然,一辆运输卡车在那里停下来,从车上走下一位妇女,她穿着卡其布的紧身衣和马裤,上身外罩一件纹皮外褂,一头梳理得很整齐的秀发在脑后挽成一个发髻。士兵们被眼前这一景象惊呆了,直愣愣地注视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这位妇女就是“中国妇女慰劳总会”会长宋美龄。她代表慰劳总会到前沿阵地来向战士们祝贺国庆节(双十节),并给将士们带来了慰劳总会捐送的大批慰劳品,其中包括1000件棉衣,500条军毯和2000卷纱布,以及一些可可糖和苹果等。  谁也没有想到“第一夫人”会突然出现在战火纷飞的前沿阵地上,这令官兵们受宠若惊。指挥官恭恭敬敬地将第一夫人领到一间作为临时总部的农舍里,这间农舍,除了几条长板凳,一张靠背椅和一张方桌外,别无他物。宋美龄在那张惟一有靠背的椅子上坐下,军官们整整齐齐地坐在长条凳上。  “夫人,您冒着这么大的危险,把慰劳品送到这儿,我真佩服您的勇气,我代表弟兄们感谢您的盛意。您的到来,激励了我们为国抗战的勇气,我们一定英勇杀敌!”指挥官激动地说。  就在此时,一阵阵巨大的爆炸声在屋外响起,这间农舍被震得摇摇欲倒,似乎随时都有塌陷的可能。宋美龄遇乱不惊,异常镇定地说:“我们不能随时像你们这样到前线作战,所以,只好做点慰劳的工作。”  那天,宋美龄是在前线吃的午饭。饭后,她让指挥官领着她参观了该阵地的地下工事。  10月12日,天刚下过一场小雨,天空并没有放晴,依旧雾气沉沉,宋美龄再次来到上海前线看望伤兵。她穿着一件普通衬衣和一条蓝色羊毛便裤,如同一位普通妇女,在端纳和一名副官的陪同下,乘坐一辆马力很大的汽车,后面跟着一辆黑色轿车,车上坐着军医及警务人员。两辆轿车,一前一后,飞驰在雨路上。  连日的奔波,使宋美龄身体多有不适,面现倦容。副官看出了夫人身体不舒服,劝说道:“夫人,我看您脸色不好,关于前线视察的事就免了吧?”  “工作已经安排好了,前方已通知了,你说说,我怎么能扫了他们的兴呢?”  轿车缓缓下了公路,驶上了乡间小路,土路泥泞,越来越不好走。坑坑洼洼的土路上还不时出现几个大炮弹坑,车子像扭秧歌似地缓缓前行。行不多远,就要停下来,刮去车轮上的淤泥。  “倒霉的路!”宋美龄咒骂道。  “夫人,过了这段路,到前面就好了。”副官指着前方的路安慰道。  车子终于开出了泥泞路段,驶上了沙石路,在宋美龄的叮嘱下,车子加快了速度。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车子即将要到达下观村的时候,一阵尖利的空袭警报震耳欲聋,似乎连同大地一起跟着颤抖。  “小伙子,不要紧,飞机离这里至少还有半小时的路程,我们还有足够的准备时间,”每每到这种时候,宋美龄都显得异常镇静。她安慰着司机,同时也是安慰她自己。  三、出生入死(2)  司机加快了速度,想早点离开这是非之地,可偏偏不巧,小车又陷在路边的一个弹坑里,司机开足马力,冲出弹坑后,前轮又撞到了一个土包上面。司机惊惶失措,结果失去了控制的小车,翻出了公路。车里人从座位上被甩了出去,端纳感到自己“腾”了起来,而且看到夫人和副官的身体从他眼前飞掠出去。一切来得太突然了,强大的撞击力使司机的头猛撞到车壁玻璃上,玻璃破碎,涂满了鲜血。  端纳摔倒在翻倒的小车旁,大腿流血不止,他已顾不上自己的伤痛,醒来后的第一意识就是:“夫人怎么样了?”他忍住自己的伤痛,来到宋美龄面前,只见她躺在一个泥潭里,失去了知觉,脸上满是泥巴,眼睛紧闭,衣服也被撕破,脸色苍白,一动也不动……  端纳用尽全身的力气,把四肢瘫痪的宋美龄拉出泥潭,弯下身去静听她的呼吸。  突然,端纳听见了宋美龄微弱的心跳声,他惊喜地叫了起来,在胸口胡乱地划十字:“上帝保佑,夫人还活着,活着!”  在随行军医的急忙抢救下,宋美龄的心率一点点加强,渐渐地苏醒过来,她微微动了动嘴唇,呻吟了一声,望着端纳。  尽管浑身伤痛,腿部疼得抽搐,宋美龄仍然咬牙坚持,“快,把车子往前方开!  “  当晚10点,车子终于驶进了前线战场,宋美龄忍着伤疼,站在炮车上,给一支阻击部队发表了生动的演说。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今天,因车子在途中出了点事故,四肢筋骨扭伤,衣服也破了,我没能保持完美形象与大家见面,请诸位原谅!”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宋美龄的生动演讲,多次被官兵们暴风雨般的掌声所淹没。  因伤情过重,她演讲无法作手势,连嘴巴也发涩发干,剧烈的疼痛使她好几次险些昏厥过去。身旁的官兵不时用湿毛巾揩干她额上滚落的汗珠,演讲在继续进行。  “杀死鬼子!反对侵略!”  “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万岁!”  庄严的口号声此起彼伏,惊天动地。  此时,宋美龄也忘记了伤疼,她被官兵的正义呼声感动了。  演讲到达高潮时,宋美龄突然把话停了下来。她当众叫出一个少尉排长问道:“在战场上,我问你,你是怎样指挥你的士兵的?”  “报告夫人,”少尉排长走出军列,“啪”地立正敬礼后说道:“我是这样指挥的:弟兄们,往前冲啊!”  宋美龄笑着摇摇头,纠正道:“你应该这样喊:弟兄们,跟我来!”  “弟兄们,跟我来!”“第一夫人”提出的战斗口号,在官兵中引起了强烈的震动,这成了杀敌的动员令。官兵们狂呼起来,口号声震耳欲聋,有着排山倒海之势。  望着狂欢的人们,宋美龄突然眼冒金星,天地都旋转起来……  当她再次醒来时,已躺在一家医院的病床上。  经检查,宋美龄的筋骨严重扭伤,肋骨摔断了数根,颅骨受到了震荡。香港来的医生为她动了手术。  宋美龄从此落下了腰痛的毛病,每逢天气骤变,腰部就会酸痛不已。  海外也有评论家说,宋美龄在抗战时期扮演女中豪杰,到处奔走呼吁,是好出风头的个性所致,是政坛作秀。但他们也不想一想,纵然虚荣心超强,哪个女人又会拿性命当玩具,去铁血交飞的前线作秀呢?这种作秀,需要的是勇气、胆略,乃至于生命!  四、冷暖外交(1)  艰苦的八年抗战,国共两党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抗战,需要巨额的军费开支。  谁能争取美援?谁是最适合的使者?蒋介石把这一重任托咐给了夫人宋美龄。  从小留学美国,一口流利美国英语,比美国人还地道!  宋美龄义不容辞,宋美龄自告奋勇。  她为自己的丈夫,不,她为了整个中华民族,坐上“美龄号”专机,再次来到异国他乡,再次回到当年求学的美国。  宋美龄在外交舞台上的最优秀的表现,当推1943年“征服”美国的访问。  1943年2月17日,宋美龄一行赴美后自海德公园搭乘火车于下午5时10分抵达华府联合车站,车站内外万头攒动,挤满欢迎人潮。白宫以国宾之礼欢迎宋美龄。  第二天她要在众议院发表一篇重要的演说。她必须把中国人民奋力抗战的情况,生动地介绍给美国国会和美国人民,以唤起美国朝野对中国的同情与更进一步的支持。  罗斯福夫人陪同宋美龄至国会,议员席和旁听席皆满不虚。宋美龄莲步轻摇,向鼓掌欢迎的参议员们微笑颔首。  宋美龄原仅计划向众议院发表演说,抵华府前,才接获副总统兼参院议长华莱士之邀,要她向参议院“说几句话”。  宋美龄一开始即说:“余本非善于致辞之演说家,其实余并非演说家;然余亦非绝无勇气。盖数日前,余在海德公园时,曾参观总统之图书室,其中所见,其最令余发生兴趣者,即玻璃窗内有一总统一篇演词之初稿,第二次稿,直至第六次稿。昨日偶与总统提及此事,谓知名而公认为优良之演说家如阁下者,其演说草稿之次数,尚须如此之多,殊使余有以自慰。总统答称,彼演说词草稿有多至十二次者。惟次而论,余今日在此临时发言,诸君当能谅我。”  精彩的开场白,比美国人还地道的英语造诣,获得了全场如雷掌声。  她说:“余在贵国度过余身心长育之时期。余操诸君之语言,不但操诸君内心之语言,且操诸君口头之语言。故今兹来此,亦有如见家人之感。”  宋美龄的演讲,不时被掌声打断。她在结语中的一句话,获得了满堂彩。  她斩钉截铁地说:“我中国人民根据五年又半之经验,确信光明正大之甘冒失败,较诸卑鄙可耻之接受失败,更为明智。”  宋美龄的话音一落,台下立即爆出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一位议员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宋美龄差点让他掉下眼泪。  罗斯福总统夫人这样称赞宋美龄的演说:“不仅盛极一时,而且举世无双。”  国会前外交委员会主席勃罗姆说:蒋夫人演说之优雅,解析世界局势之深刻,英语之流利灵巧,不但使听众能解其意义,而且能同意其观点。  一位住在新泽西州东奥伦奇市的家庭主妇,寄了一张3块钱的汇票和一张上海难童在火车站哭泣的剪报至白宫,要求代为转交给宋美龄。这位美国太太说:“三块钱汇票是我的三个女儿合送给那位在火车站哭泣的小朋友的。”  这是宋美龄的国会演说经由收音机转播全美,打动千千万万美国人心田的最佳证明。  每天有数百封来自全美各地的信件寄至白宫,收件人是宋美龄。  《华盛顿邮报》一位名记者写道:“她所要的是什么?是为了整个地球上的人类。”  在国会演讲后的第二天,宋美龄出席了美国总统为她在白宫总统椭圆形办公室举行的记者招待会,172名记者挤满了办公室,争睹“亚洲大国第一夫人”的风采。  会上,宋美龄坐中间,罗斯福在右,罗斯福夫人居左。  《时代》周刊说,宋美龄有如初次登台演出的少女一样,总统一直在抽烟,总统夫人的一只手放在宋美龄的椅子上。状似护卫着她。主持过数以千计记者会的罗斯福像个纵容的叔叔介绍他美丽的侄女。他说“蒋夫人是个与众不同的特使”,他要求记者不要问难以回答的问题。  穿着一袭黑色旗袍,胸前别了一支中国空军军徽的宋美龄,一开口就不同凡响。  她说,她在中国战场访问过前线无数次,不知惧怕为何物,但此刻看到记者的笔不停地挥动,心里面不知道是怕还是不怕。  “然而,我看到你们的脸上都闪烁着笑容,我感觉到我是你们的朋友……”,记者热烈鼓掌。  尽管如此,美国记者们开门见山就提出一系列尖锐问题。有个记者问她,听说中国并没有充分运用其人力?  脸上露出不悦之色的宋美龄,提高声调回答说,中国在人力上已尽全力,但缺少军火,中国不缺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但没有足够的飞机和汽油。  一个记者马上追问:中国如何获得军火?宋美龄很技巧地把难题推给罗斯福。她恭恭敬敬地转向罗斯福说道,最好由总统来回答这个问题。  面对多次类似场面的罗斯福马上接腔说,要把飞机和空需品运到中国去,可说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但美国政府正全力以赴。  他说,如果他是中国政府成员,也会问:什么时候运来中国?为什么不多送一些?作为美国政府一分子,他将会回答:我们将以上帝所允许的速度,把物资运往中国。罗斯福说完后,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  四、冷暖外交(2)  一位记者立即问宋美龄,她对加速美国军火运华一事有何建议。  宋美龄站起来,两眼盯着前方,然后转向罗斯福总统,徐徐说道:总统刚刚说过将以上帝所允许的速度把物资运往中国,“但我提醒大家要记住:自助者天助之。”罗斯福听了大笑。“老政客”罗斯福知道记者会如果继续开下去,宋美龄的风头会比他还健,于是宣布散会。  记者会上,宋美龄有问必答,挥洒自如。专栏作家克莱伯大呼过瘾,他说,也许有一天要让影星海伦·海丝来演这个角色,不过,她演得再好也比不上真实生活中的宋美龄。  有个记者还说:“宋美龄笔锋胜过刀锋,而她的辞锋更胜于笔锋。”  当日晚上,宋美龄一行坐火车离开华府,展开她的忙碌而紧凑的“征服美国”演说行程。宋美龄的火车在半夜经过犹他州一个小镇,全镇居民在车站守候通宵,希望能一睹宋美龄的风采。  火车紧急停车后,宋美龄仍在睡觉。急忙中,一个女佣打扮成宋美龄的样子,穿着她的披肩,走到月台上,频频向群众颔首微笑。这位完全不懂英语的女佣平时看多了女主人的神态,再经过一番指点,乡下人都以为她就是宋美龄,一直叫道:“就是她!就是她!”  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宋美龄遍访许多州,进行演讲,并获得极大成功。  《时代》周刊老板亨利·卢斯还专门成立了“纽约公民欢迎蒋夫人筹备委员会”  。纽约州有270位名流参加。  美国东部9个州的州长专门拜会了宋美龄。2万多纽约市民在麦迪逊花园举行盛大欢迎会。  宋美龄还在好莱坞露天大会场向3万名听众发表了来美后的第三次重要演说,会见了200多位支持中国抗日的影剧界人士。  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大牌影星如劳勃·泰勒、贾利·古柏、英格丽·褒曼、凯瑟琳·赫本、亨利·方达、丽泰·海华丝、秀兰·邓波儿等全都慕名来听她的演讲。  宋美龄对好莱坞电影的熟稔,不但使影星们惊喜,亦使影剧记者大为佩服。影星们均踊跃捐巨款。呼吁支持中国抗战。  美国媒体对宋美龄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作了大量报道。在舆论的压力和影响下,美国政府一再明确表示,要加快对中国的援助。与此同时民间捐助也急剧增加。  宋美龄此次访美,可谓无限风光,在美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  中国人民的浴血苦战,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认同。  宋美龄勇赴国难,不仅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认同,而且赢得了全世界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1943年7月,宋美龄陪同蒋介石参加英、美、中三方首脑高峰会晤的开罗会议。开罗会议全是男人们的天下,惟独宋美龄“母仪开罗”,与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平起平坐,三巨头高峰会变成四巨头会议。有人说她的穿着、谈吐和举止是会场附近的金字塔和人面狮身像以外的最生动、最鲜活的形象。 中国代表团重要成员虽皆能操英语,但宋美龄嫌他们“无法转述委员长思想的全部意义”,常亲自重译蒋的声明和对方的谈话。  蒋介石在会议最后一天的日记中写道:“今日夫人自11时往访罗斯福总统商谈经济问题以后,直至霍氏(霍普金斯)离去,在此10小时间几无一息之暇,且时时皆聚精会神,未能有一语之松弛,故至10时已疲乏不堪,从未见其有如此情状也。”  丘吉尔在回忆录中提及他和蒋夫人曾有颇为愉快的对话,“可看出她是一个非常特殊亦极有魅力的人”。  丘吉尔对蒋夫人说,上次在美国未能晤面,实感遗憾。原来宋美龄于1943年上半年访美时,适值丘吉尔亦赴美访问。有一天罗斯福总统对丘吉尔说:“我想介绍你见蒋夫人,她是一位漂亮的女人。”罗斯福立即打电话给蒋夫人,邀她第二天到白宫来与丘吉尔一道午餐,但宋美龄拒绝了。她说,丘吉尔要先打电话请她,她才会答应,这顿午饭终于没有吃成。  在开罗会议上,她的美丽、温和、机智和谈吐风趣给倨傲的丘吉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承认宋美龄是他最欣赏的少数女性之一。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  《开罗宣言》使中国取得了四强之一的国际地位,为后来中国在联合国取得常任理事国资格铺平了道路。应该说,这是中华民族的外交胜利,也是宋美龄的外交胜利。  宋美龄也有走麦城的时候。  时移世变,世界潮流不可抗拒。  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谁人不曾领略?  1948年,国共两党已面临生死大决战。  蒋介石、宋美龄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已陷入了内外交困的深渊。  国内,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发动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相继被粉碎,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全面反攻。  国外,美国朝野对蒋介石政权的腐败和无能,已公开表现出失望和不满。  大厦将倾,蒋介石却不自知,抑或自欺欺人。  蒋介石硬着头皮给杜鲁门总统写信,名义上是祝贺他连任总统,实际上是乞求美国政府继续支持他。这一次,他不要美元,也不要武器弹药,而只是希望杜鲁门政府发表一篇支持自己政府的“坚决的宣言”。  四、冷暖外交(3)  他相信这篇宣言比原子弹的威力还大,可以维持蒋家王朝的士气与民心,可以加强中国政府的地位。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这点可怜的要求也被杜鲁门立即拒绝了。  这无疑给了蒋介石当头一棒。感到万念俱灰的他,不甘心就此退出苦心经营几十年的政治舞台。怎样来取得美国政府的支持?蒋介石冥思苦想,最终定格在夫人身上。他要让善于交际又谙熟美国政界的宋美龄去大洋彼岸,施展夫人外交。  此时的宋美龄,眼看蒋介石大势已去,忧心如焚。她深知,物是人非,昨日黄花,已不可再。无奈看到蒋介石极度悲哀,连日吐血不止时,心就软了下来。  1948年11月30日,“美龄号”再次抵达旧金山。次日到达华盛顿。  12月5日,宋美龄在马歇尔夫人陪同下在医院会见马歇尔,并共进午餐。  这次会见,没有解决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一位记者曾采访宋美龄,问她是否有收获。她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反问了一句:“有谁见到马歇尔将军而不感到有收获呢?”  后来,宋美龄拜会了美国代理国务卿洛维特,重申请求美国政府援华。在官方场合,宋美龄的到来显得特别尴尬。只有共和党等少数同意帮助蒋介石的人,对她的乞援表示同情,更多的官员反应则极为冷淡。  杜鲁门终于打破沉默,邀请宋美龄参加一次茶话会。杜鲁门看上去对她很客气。  茶话会进行了半小时后,杜鲁门不耐烦了,他请宋美龄进书房,给她半个小时为自己的要求进行辩解。宋美龄旧话重提,要求美国:一、发表支持南京政府反共救国的正式宣言;二、派遣高级军事代表团来华主持反共战争之战略与供应计划的制定工作; 三、提供3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杜鲁门接过话题,开门见山地说:“中美友谊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但感到抱歉,因为美国只能付给已经承诺的援华计划的40亿美元,这种援助可以继续下去,直到耗完为止,美国不能保证无限期地支持一个无法支持的中国政府。”  这一回,就像有人下了咒语,宋美龄的杰出口才,迷人风度全失了灵。杜鲁门不仅当时没给宋美龄面子,而且还不客气地向报界发表了一项声明,透露美国给蒋介石的援助总额已超过38亿美元,离美国的承诺援助额很接近。  许多观察家认为,民主党的杜鲁门之所以对蒋介石政权抱有浓厚的敌意,除了将中国大陆“变色”的账记在蒋介石身上以外,还和美国总统大选期间,蒋介石明显支持杜鲁门的对手杜威有很大干系。  在1948年的美国大选中,蒋介石夫妇以为纽约州州长杜威会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因而将“宝”押在他身上。为此,蒋介石忙得不亦乐乎,他特命驻美大使顾维钧向杜威授予特种“吉星勋章”。“在美养病”的孔祥熙及其子孔令杰也遵从蒋介石的旨意,为杜威的竞选四处奔走,大造舆论。结果,人算不如天算。出乎蒋介石的预料,杜威出局,杜鲁门蝉联美国总统。此后发生的一切真是应了这样一句话: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由于受到挫折,宋美龄公开把美国政治比作“不讲礼貌的乡巴佬”。这发生在美国给予慷慨支持的年头之后,激怒了杜鲁门:“他们是窃贼,他娘的每个人都是。”  1949年5月,美国总统杜鲁门获悉孔、宋两家有20亿美元秘密存储在曼哈顿的多家银行,不禁勃然大怒,“在我们送给蒋的几十亿美元中,他们偷窃了7.5亿美元。他们偷窃,并用来投资房地产,还有一些就投资在纽约。”  他毅然发表白皮书《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听任蒋家王朝轰然垮台,见死不救,便是基于这种义愤。  宋美龄再次赴美,想做番努力继续得到更多的“美援”,然而时过境迁,美国佬并不愚蠢。  此行得到的,只是一个被揭露出的国民党惊人腐败的“国际丑闻”,还有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一个指令:调查给中国的“美援”到底有多少被中饱私囊。  此次访美,宋美龄以遭受冷遇和失败告终,与五年前的巨大成功、风光无限,形成强烈反差。  宋美龄的一生可说是近代中国的缩影。  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蒋家王朝的风光和没落。  宋美龄,毕竟是代表腐朽势力蒋氏家族的一员。  第五章 聚散离合  一、聚在美国(1)  孩提时代,是人生最美的一段。最可待追忆的,也是孩提时代。  以幼稚对幼稚,以真诚待真诚。世事皆不问,心灵未蒙尘。  宋氏三姐妹的童年,生活无忧,玩伴不孤。  大姐霭龄,先期离家赴美留学,幼小的宋美龄,心中添了一份思念。  二姐宋庆龄,也将赴美留学,小妹不愿独守宋宅,向父母坚决要求随行。  于是,宋氏三姐妹在异国重聚了。  1907年,上海虹口英联码头的一个早晨。  海风送爽,刚刚露出红红胖胖的圆脸、还未施放出淫威的太阳,挂在远方的海平面上。 一艘“满洲号”远洋巨轮鸣叫着,缓缓地转向、调舵,离开码头;岸边送别亲友的人们在含泪挥手致意。  今日一分手,孤篷万里征。宋嘉树和他的太太倪桂珍,站在码头边,向远行的两位千金——宋庆龄、宋美龄,还有护送她们的戴秉忠姨父,拂袖挥泪致别,夫妇俩目不转睛地盯着“满洲号”客轮远去。 依在栏杆上的宋美龄挥着手向亲人告别。此时,她强制自己没把眼泪掉下来。  站在宋美龄旁边的文静的宋庆龄,她可不像妹妹,早就挥泪不止了。从小看大,也许一个人的性格终生是不会改变的。宋庆龄从小就娇柔、纤弱和沉静,眼睛里流露出温柔、遐想和伤感的神情。  在宋美龄的眼里,她像《红楼梦》中的林姑娘,又像中世纪被囚禁在塔楼里的人质,似乎正在从遥远的地方悲哀地观察着世态人情。说心里话,宋美龄当时对姐姐倒是充满了同情。 如果说分离是痛苦的话,那么团圆则是甜美的。两姐妹离开父母,就是为了和大姐团聚。 依依惜别的深情,像根红绒绳牵着你和我,连着我和他;像扯不断的风筝绳,拴着游子的心。 当客轮渐渐远去,人们收回远眺的目光,低下头来不免又有几分哀愁。是啊,儿是娘的心头肉,宋庆龄和宋美龄是第一次漂洋离家啊! 1904年,父亲送刚满14岁的大女儿宋霭龄去美国南方佐治亚州梅肯市的教会贵族学校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读书。三年后,他又将15岁的庆龄和10岁的美龄送去与大姐会合。  本来这次宋嘉树只打算把二女儿庆龄送去美国,但美龄坚持与二姐同行,并以自己生病时父母对她的许诺相要挟,那时父母答应她可以做想做的任何事情。再说,宋嘉树已参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一旦被清廷发现,必将逃往国外,先将子女送走,安排好,免得牵挂。长子宋子文也即将从上海圣约翰中学毕业,宋嘉树准备送他到哈佛大学深造。  一个月后。美国码头。  一个漂亮的中国姑娘已经在码头上焦急地等待3天了。  今天,当“满洲号”轮船刚刚抵岸,两个活泼可爱的中国姑娘已经跳出了船舱,径直向岸上奔去,和岸上的中国姑娘紧紧抱成了一团。她们就是后来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宋氏三姐妹。  三姐妹相见,情深意长,在场的无不动容。  她们倾诉离别的思念,转达亲人的问候,讲着儿时的笑话。  ……  庆龄和美龄来美国后,先在新泽西州萨密特镇的一所私立学校学法语和拉丁语。  “两朵中国金花”置身于校园,学校师生间也着实掀起了一阵波澜,他们以友好的态度接纳了这对姐妹。两姐妹也给师生们留下了迥然不同的印象:庆龄庄重、文静,一般不参加“那些小孩子的玩耍和嬉闹”;而美龄是天生的活泼和欢跃,而且有点男孩子般的淘气。也许正是这些,她的人缘比姐姐庆龄好,大家都愿意和她一起玩。  两姐妹担负着父辈的使命,一进校园就埋头于学习。迎着晨曦,常有她们背诵单词的身影;萨密特市图书馆闭馆铃声已经响起,这对姐妹仍不愿离去。  两姐妹在萨密特市度过了一年紧张而愉快的学习生活后,1908年9月5日,庆龄如愿以偿地考入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作为姐姐,她又和大姐霭龄商量,把美龄安排在离自己近的避暑山城德英雷斯行的皮德蒙特学校,住在霭龄一个同学的母亲莫斯夫人家里。  每周礼拜,庆龄都要带些桔子水果之类的东西来看美龄,常和霭龄碰到一起,三姐妹相聚,手足亲情,异国思乡的愁云代之以歌舞、谈笑风生……后来三姐妹因政见不同而分手,但这段姐妹亲情,常在她们的回忆中出现,令她们感慨,甚而痛不欲生,她们才真正地感悟到:人间虽有分别,世界贵有亲情。  宋美龄在皮德蒙特学校上八年级,留在这里的9个月,日子过得很快活,使她感到有兴趣的是,同她一起上八年级的许多同学都是成年男女,他们来自遥远的山区,她开始了解那些为了生存、甚至为了要筹措受初等教育费用而奋斗的人们的生活,通过这种接触,影响了她对那些出身贫寒的人们命运的关心。许多年后,宋美龄仍以十分眷恋的心情回顾了那段生活:“若不是在皮德蒙特读书,我就永远不会接触到他们。这使我认识了他们的真正价值。”  美龄和她的伙伴们都喜欢吃老亨特先生杂货铺里卖的5分钱一块的口香糖。她常常买这样的糖吃,还请别的孩子一道吃奶酪饼干和大棒棒糖。  她们最喜欢的娱乐活动是去森林中采摘榛子。  一到星期日下午,她们总是沿着一条满是尘土的长路,蹦蹦跳跳地跑进树丛里,去采摘榛子,一直到很晚才回来。  一、聚在美国(2)  1909年,12岁的宋美龄结束了在皮德蒙特山城9个多月的补习功课生活,也随两个姐姐之后进入了威斯里安女子学院。但当时由于宋美龄年龄太小,还不够当一名正式学生。于是院长安斯沃夫让她住在自己家里,和自己的女儿埃洛伊西一块儿玩。  不久,学校派专人对小美龄进行个别辅导。  宋氏姐妹穿的是美国样式的服装,但她们的衣服都是用上海寄来的中国料子缝制的。每当她和二姐在一起的时候,总是穿着中国服装。要是此时有同学突然撞进宋美龄的屋子,她们就会忙不迭地钻进大壁橱,换上普通西式服装。 但是,每当姐妹三人在一起时,她们又喜欢穿中式衣裙,让周围的同学惊艳这三个中国女孩的美丽。  美龄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的许多轶事都有记载,一个早熟、有创造性,然而脾气不好的小女孩,跃然纸上。  与一般人相比,小美龄当年显得成熟过早。衣服常常是一天三换,男女之间的事她也最敏感。她异常活跃,喜于交际,并且常常恶作剧,但是她的那副伶牙俐齿往往能使她摆脱困境。  霭龄在美国迎来了她的两个妹妹——文静的庆龄和活泼的美龄。她除了学习,还必须努力尽到大姐的责任。她向庆龄介绍学校各方面的情况,使她能尽快适应。  晚上,三姐妹凑到一起,探讨学习上的问题,聊天,聚餐。一天天愉快的日子,就这样过去了。  转眼,大姐霭龄毕业了。假日里,三姐妹又聚在一起,谈笑欢乐是常有的,回忆童年的情趣也是少不了的……  她们一起回忆小时候的那次游戏,庆龄扮皇后,霭龄扮车夫,结果庆龄摔下马车,霭龄和美龄都吓坏了……  回忆中充满了姐妹间的关爱。其实,就是在后来姐妹因政见不同而分离,但那份关爱丝毫没有减少。  20多天的假期,姐妹们才不会就呆在家里,那样会闷坏她们的。经过商量,她们决定到佐治亚州著名的阿巴拉契亚大山旅游。  旅游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消遣,或是陶冶情操,或是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而庆龄则不然,她已关注社会,关注祖国命运。因而这次旅游,每住一个村庄,她都多方面地接触乡民,体察民情。她对黑人的悲惨境遇深表同情。美国当时非常突出的社会主义思潮或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已引起了她的极大兴趣,因为她已经关心自己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1912年,宋美龄终于成了大学一年级新生。  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宋美龄仅仅读了一年便转学走了。1913年,宋美龄转到马萨诸塞州的韦尔斯利女子大学,以便与她的哥哥——当时在哈佛大学学习的宋子文靠得近一些,兄妹可以互相照应。因为此时,两位姐姐已毕业归国。  课余之暇,宋子文常到市郊小妹的学校去玩。  宋子文工作以后,也常去波士顿看望仍在那里学习的小妹,给她些零花钱。实际上,宋美龄当时并不缺钱花,但这表明了兄妹之间的情谊。所以,宋美龄每次都高兴地收下了。  当时的人也许都没想到,在多年以后,宋氏三姐妹在中国社会竟都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一个与孔氏家族联姻,善于积财,富甲天下;一个成为国母,爱国爱民,万民景仰;一个嫁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  二、重聚香港(1)  自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宋庆龄同宋氏家族一直联系不多,甚至到了断绝来往的程度。  宋美龄与二姐庆龄之间政治上有分歧,但亲情却使她暗地里一直保护着二姐。在十年内战最艰苦的年代里,宋庆龄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与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成为爱国、民主的旗帜,也自然成为国民党特务迫害的对象。宋美龄不忘骨肉情意,坚决不允许军统、中统特务对二姐有任何过火的行为。  日军大肆侵华,全民族抗战开始。  三姐妹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渐渐地走到了一起。  为了推进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争取国际友人、海外华侨支持抗日战争,宋庆龄在香港发起组织了“保卫中国大同盟”。宋庆龄以民族利益为重,抛嫌释怨,团结在政治上与自己长期分道扬镳的亲属,与当时担任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长的弟弟宋子文和担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的孙科一道,作为“保盟”的发起人。  宋庆龄在香港主持“保盟”工作期间,也加强了与她长期疏远的姐妹之间的联系,这对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940年2月,宋美龄因治病特地从重庆来到香港。那是她在前线视察期间,在一次意外车祸中差点儿丧了命,由此患上了失眠症并且经常犯荨麻疹。  美龄住在大姐霭龄的寓所,庆龄也从自己的住处搬了过来,宋氏三姐妹住到了一起。在此后的40余天里,香港沙逊路宋霭龄的住宅里,呈现一片热闹景象。  三姐妹得以欢聚,仿佛又回到了早年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留学的时期,融融洽洽,尽展笑颜。在这些天里,姐妹三人完全抛开了原来的角色,快乐地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多年以来,这是宋家姐妹首次能够抛弃政治立场的不同,真心的相处相爱。她们闲话家常,一起下厨,说着别人难以了解的老笑话,试穿彼此的衣服,共享姐妹亲情。  在香港的40余天里,三姐妹经常接受新闻界的采访、拍照,还常在大姐宋霭龄家召开会议,共同讨论抗日事宜。  经过商议,三姐妹决定为宣传抗日一同回重庆,因为此时正值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如三姐妹一起到重庆,在陪都的大庭广众中露面,对艰苦抗战中的中国人民应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人们就不会再相信宋家分裂以及国民政府分裂的谣言了。  三姐妹动身前夕,她们在香港做了一个惊人之举:三人一起出现在香港饭店并在那里用餐。  这天,天气特好,忙碌的香港突然躁动起来。  街上流传着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分开已久的宋氏三姐妹,现在一同坐在丽雅饭店里,三姐妹有说有笑,亲切异常。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宋氏三姐妹已经成为许多人家教育子女的一种典范:三姐妹不仅个个天生丽质,而且才华横溢。她们当中出现了两位第一夫人,一位行政院长夫人,历史上从没有过这么显赫的同胞姐妹。  这三姐妹中,一位是“国母”,万众景仰;一位权倾朝野,说一不二;而另一位虽地位稍逊,却赚钱有术,手掌翻覆之间就是成千上万的财富,可谓是鼎鼎大名的中国第一富婆。当年,尽管追求有所不同,但她们在各自的道路上都是成功者。  平素里,能见到她们之中一位都十分不易,现在竟然有机会同时一睹三姐妹的芳容。  况且,这三姐妹十几年前因政治而分道扬镳,虽未见她们之间互相攻击,但宋庆龄对妹夫蒋介石的揭露和怒斥,却是司空见惯。  当年,她们也分属于不同的政治阵营,宋美龄直接代表当时中国的统治集团,而宋庆龄则更多地代表着在野的左派,有时甚至倡导着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某些主张。多少年来,宋家人的行动往往紧连着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每次大事件。  现在三姐妹突然出现在一起,那么这肯定是一个征兆。但会是什么呢?当时没人猜得透。猜不透就更有诱惑力,就越想要探个究竟。  当时这个消息几乎使所有的人都有兴趣。  于是乎男的、女的、穿长袍的、着西装的、黄皮肤黑头发的、高鼻子蓝眼睛的、拎兜子的、挎相机的……一时间都一个方向地往这家饭店跑。  早来的,涌到了门口;晚来的,挤在了街上;有办法的,守住了窗口;随大溜的,伸长着脖子;脑袋灵的,亮出了“派司”要求进去;主意稳的,选好了地形就在外面死等,不信她们就没有出来的时候。  其实不必再看到三姐妹了,只这个场面当时就是一件大新闻,足以说明三姐妹的影响力。  人群占据了道路,阻塞了交通。没有人抱怨,后来者一问明原因,也立即加入到这个潮流。人们越聚越多,场面越来越大。  宋庆龄自上海沦陷后来到香港,活动不少,人所共知;宋霭龄在武汉失守后寓居香港,可她不担任公职,知者甚少;至于本该呆在国民党陪都重庆的宋美龄,何时来香港且来香港何为,人们就更不知晓了。  此时,三姐妹确实在这家饭店里面。不过她们相聚不是私人的宴会,也不是单纯来叙姐妹亲情,而是为着中国的抗战大业才来相聚的。  聚会也并非只有三姐妹,还有香港各爱国团体的一批人士,不过即使在名流面前,宋家的三姐妹永远是世人瞩目的焦点。  二、重聚香港(2)  她们仍是按着“大让小”的原则,由宋美龄首先讲话。就见宋美龄穿着黑绸绣花中式旗袍,旗袍两侧的开口只到膝盖,雍容华贵、典雅的她敏捷地走上主席台,黑亮的眼珠先向会场扫视了一番,她不马上开口,为的是让与会者更好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同时她也用这一瞬间向人们传递一种信心。  她没有讲太多的道理,而是用一种十分赞赏的口吻高度评价了二姐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的工作,称赞保盟和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简称“工合”)为宣传中国抗战形势、联络海内外朋友、募集抗战物资、救助战争难民所做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这几句话引起了长时间的鼓掌,保盟自建立以来,这是第一次得到国民党权力圣殿的首肯。以往,国民党政府官员对“保盟”和“工合”都采取回避的态度。宋美龄赞扬保盟之后,又特别请求二姐宋庆龄,提出由保盟对她刚刚宣告成立的“伤兵之友社”香港分社的财务账目进行审计,这足以证明保盟在处理捐赠款物时是公正、廉洁的。  宋庆龄依然是那么庄重、娴雅。她首先呼吁人们支持宋美龄领导的伤兵之友运动。接着她提出,刚刚成立的伤兵之友香港分社,应该由大姐宋霭龄担任主席,她称赞大姐早在民国初年担任孙大总统秘书时,就显露出了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近年虽没有担任公职,但她筹组实业,发展经济,运筹帷幄常操胜算,因此担任这个职务,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了。  此时的宋霭龄已不像两个妹妹那样年轻美丽光彩照人,但也有她的大家风范。她的手指上戴着钻戒,脑后的发髻上更有一颗硕大的珍珠。她和两个妹妹一样,都穿中式旗袍,这大概是为了表明一种恪守中国传统的姿态,表明一种与异族侵略者势不两立的心境。她在抗战初期参加了宋庆龄筹组的妇慰会,而宋美龄是这个全国组织的领袖。她也为抗战捐出了不少钱财,并博得了很好的名声。她在讲话中没有提自己过去所做的工作,而是称赞两个妹妹对中国抗战的贡献,表示自己今后要多做工作。  这一次,是抗日战争期间三姐妹在公开场合的第一次集体亮相。  因为自从蒋介石背叛大革命,背叛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之后,宋庆龄便与妹妹、妹夫分道扬镳,在政治上划清界线,而且在私下里与妹妹也几乎断绝了往来。每当宋美龄提出姐妹团聚,宋庆龄总是借故推辞,即使同意了,也要选择蒋介石不在官邸的时候前往,否则坚决不出席。  共同抗日的大目标,弥合了她们之间的政治鸿沟。在国家危难的关键时刻,能以自己姐妹的活动发挥如此重大的作用,宋家三姐妹情不自禁都笑了。  她们还一起在香港饭店用餐,把那道名为“团结”的政治大菜似有心又似无意地端到了国人面前,令大家眼睛为之一亮。  这一天,是1940年3月28日。  三姐妹香港聚会的新闻,给了国内民众和国际观察家一个信号,中国国内各派抗日力量的团结更加坚强,统一战线更加巩固。  三姐妹香港聚会,向世人宣告,汪精卫汉奸集团的卖国行径在中国掀不起什么大风浪,中国仍然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战场!  三姐妹在公共场所的出现,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和议论,敏感的新闻界都预测孔宋家族将团结一致,共赴国难。  三姐妹这种友好的欢聚,在她们的人生旅程中,实属难得!  三、再聚陪都(1)  雨季到来之前,难得的好天气。  宋氏三姐妹一大早就来到香港启德机场。她们谈笑风生。没有记者知道,没有围观的人群,她们无拘无束,结伴去作一次重要的旅行。  飞机呼啸升空,从广西的崇山峻岭上空再进入云贵高原,然后折向四川,飞向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这也是宋庆龄第一次踏上战时陪都。  飞机在重庆机场还未降落,宋庆龄就瞧见下面布置了盛大的欢迎场面。服装鲜艳的军乐队列成了方阵,雄壮的军乐响遏行云。一队手捧鲜花的孩子们天真地把花举过头顶。中间肃然站立,以蓝黑衣服为主的则是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员……  欢迎您,和平的使者。  此次姐妹结伴访问重庆,又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头一天,汪精卫汉奸政府在南京粉墨登场。  今天,孙夫人宋庆龄与姐妹联袂访渝,象征着国内各派力量的团结御侮、共同抗敌。 这足以压倒汉奸小丑的闹剧,这是可以打击敌人,消除人们忧虑的。  宋庆龄同意重庆方面大肆宣扬这次活动,因为此时的国人,需要这样的新闻;此时的国际社会,也需要这样的新闻。  机舱门打开了,几千双眼睛注视着。  “二姐,快!你第一个出去。”宋美龄催促说。  于是宋庆龄出了舱门,但并没有立即走下舷梯。她在舷梯顶部的平台上站定,等宋美龄和宋霭龄出来后,三个人并排一起,向欢迎的人群挥手致意。  三姐妹站成一排,一同伸起了右手。  军乐轰然响了起来,孩子们欢乐地又跳又喊。  摄影机在转,照相机的镁光灯闪成一片。  在重庆期间,三姐妹同出同归,视察了战时陪都的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重庆第一儿童保育院、伤兵之友医院……处处留下了她们视察访问的足迹。  她们一同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讲,号召人们加强团结,坚持抗战,反对卖国贼。  她们一起设宴招待各友好国家的外交官,向全世界表明中国抗战的坚定立场。  各方面举行了一个接一个的招待会,当然,主要是为了欢迎宋庆龄。蒋介石总是乐于出席。他总是笑嘻嘻地站在孙夫人身旁,听任中外记者们拼命拍照……  在渝期间,宋庆龄住在大姐霭龄家里。孔祥熙极尽姐夫之责,给宋庆龄辟出了单独的一所小院,除了她的秘书和随员外,孔家又拨出了专门的厨子和佣人,让宋庆龄能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安静世界。  孔祥熙夫妇还不时地一起到宋庆龄的房间问候。  外面的气氛是热烈的,回到家里的气氛是温馨的。  晚上,宋美龄的宴会比到重庆以来哪一次都盛大,因为看她面子来的二姐,是国人敬仰的“国母”啊!  蒋介石更是显得格外殷勤,亲自给宋庆龄布菜,不时小声说两句关切的话,显示他们之间的亲密。  宋庆龄在讲话中对重庆人民在敌机空袭下坚持工作表示钦佩。她特别提出了两点希望,一是希望国民大会尽早召开,二是希望宪政尽早实施。  但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在报道此次聚会时,却大肆渲染蒋介石的出席,并引用蒋介石致词中的好听话,“孙夫人此次访渝不但为重庆人民所欢迎,全国也为之深感欣慰”。而对宋庆龄的讲话内容却只字未提。  宋庆龄对这些没有计较,她抱着巩固统一战线、促进全国抗战的愿望,尽力多作鼓舞士气的工作。  《新华日报》请宋庆龄题词,她欣然题写了“抗战到底”4个大字。  恰赶在三姐妹来渝的当天傍晚,重庆就遭到日军轰炸机的轰炸,那是日军“一○一号作战”方案付诸行动的第一天。剧烈的爆炸声和强大的气浪震撼了整个山城。  第二天上午,三姐妹应重庆中央广播电台及国际广播电台的邀请,一起发表了广播演讲,由美国NBC广播网向全国播放。  头一天日本飞机对重庆的狂轰滥炸,激起了三姐妹的极大愤慨。  宋庆龄怒斥敌寇暴行,谴责缺乏正义和公道的国家,并声明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宋霭龄告诉世界,中国妇女也活动在抗战的最前线;而宋美龄则主要是针对美国的国会议员和新闻界。她谴责了美国政府在“中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5
正序
倒序
桃花映面宋美龄
桃花映面宋美龄-2
桃花映面宋美龄-3
桃花映面宋美龄-4
桃花映面宋美龄-5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与生俱来的美丽和魅力:桃花映面宋美龄
与生俱来的美丽和魅力:桃花映面宋美龄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