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注:1. 题目:以王国维1904年发表《〈 红楼梦 〉评论 》为红学揭幕之时。2. 首联:曹雪芹为“文采风流第一人”,《 红楼梦 》为“文采风流第一书”,见予撰《〈 红楼小讲 〉序 》。周汝昌谓曹雪芹生于芒种节,亦小说中贾宝玉生日也。3. 王蔡胡俞:王国维、蔡元培、胡适、俞平伯。4. 迅翁句:早期红学研究评论唯鲁迅于《 红楼梦 》之“思想性”能升堂,入室则待探佚学出也。周老:周汝昌。5. 大观园中“沁芳”溪乃众女儿“花落水流红”命运之象征。怡红院中蕉棠两植影射林黛玉、史湘云,而黛玉别号潇湘妃子,与史湘云之“湘”暗含娥皇、女英共嫁大舜而成贾宝玉两“湘妃”之隐喻也。6. 贾宝玉《 芙蓉女儿诔 》有“怡红院浊玉”之自称,又宝玉有“三王号”:绛洞花王、混世魔王、遮天大王。周汝昌研究曹雪芹原著共一百零八回,前五十四回写盛,后五十四回写衰。7. 原著与续书“两种《 红楼梦 》”优劣真伪之争论乃红学中最关纽之问题。8. 周汝昌1981年为予著《〈 石头记 〉探佚 》撰序中提出“探佚学”概念,1999年答龙协涛访谈时又提出红学应定位于“新国学”之论。9. 胡风晚年云要为曹雪芹、鲁迅、路翎之千古奇冤得昭雪而尽全力。史湘云中秋联句有“寒塘渡鹤影”,乃史湘云命运象征,而史湘云之结局实红学探佚之“大过节、大关键”也。10. 末联:白傅,白居易。这两句是曹雪芹除《 红楼梦 》外留存于世的一联残句。此借以喻曹雪芹也。附录二:周汝昌学术年表周伦玲/编写1918年4月14日出生于天津咸水沽。1935年 17岁考入天津南开中学高中,并开始学术活动。第一篇读词杂记《 杂俎 》连续发表在《 南开高中 》。1936年 18岁散文《 无题 》发表在《 南开高中 》。1937年 19岁汉译林语堂英文《 白日梦 》,发表于《 南开高中 》。1941年—1947年与顾随先生书信往来与诗词唱和。1947年 29岁于燕大图书馆发现《 懋斋诗钞·东皋集 》,发现咏曹雪芹诗六首,撰写《 曹雪芹生卒年之新推定 》发表于天津《 民国日报·图书副刊 》。《 〈 红楼梦 〉新证 》( 初名《 红楼家世 》《 证〈 石头记 〉 》 )开始创稿。以离骚体汉译英国诗人雪莱的《 西风颂 》。英译鲁迅的《 摩罗诗力说 》。英译《 二十四诗品 》。1948年 30岁《 曹雪芹的生年——答胡适之先生 》,发表于天津《 民国日报·图书副刊 》。与胡适先生书信往来,并借来甲戌本,与其四哥萌生写石头记三真本文章。《 〈 红楼梦 〉的考证方法 》发表于天津《 民国日报·图书副刊 》。7月开始撰写《 〈 红楼梦 〉新证 》( 原名《 红楼家世 》 ),10月主体定稿。1949年 31岁《 真本〈 石头记 〉之脂砚斋评 》发表。1950年 32岁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毕业,毕业论文:“An Introduction to Lu Chi’s Wen Fu( 英译陆机《 文赋 》之介绍 )”,刊载于1950年第九卷《 Studia Serica 》。Lieh Tze ofBuddhist Sutra 《 列子与佛经之关系( 译文 )》刊载于1950年第九卷《 Studia Serica 》( 原著者为北京大学季羡林 )。考取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1951年 33岁被成都华西大学聘为外文系讲师。1952年 34岁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毕业。毕业论文:《 宋词语言的研究 》。《 楚辞中的“予” 》收入文怀沙《 屈原〈 九歌 〉今译 》。1953年 35岁《 〈 红楼梦 〉新证 》出版。1954年 36岁中宣部调京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1955年 37岁校订新版《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1959年 41岁选注《 范成大诗选 》出版。1962年 44岁选注《 白居易诗选 》出版。选注《 杨万里选集 》出版。《 曹雪芹家世生平丛话 》发表。赴天津文联演讲《 红楼梦 》。《 曹雪芹卒年辩 》发表。《 唐宋传奇选·序 》写讫。1963年 45岁参加纪念曹雪芹逝世200周年活动。《 陆机文赋“缘情绮靡”说本义辨 》发表。《 关于曹雪芹的重要发现 》发表。1964年 46岁《 曹雪芹 》出版。1970年 52岁试补曹雪芹遗句。1974年 56岁《 〈 红楼梦 〉新证 》进行增订工作。1976年 58岁《 〈 红楼梦 〉新证 》增订本出版。1980年 62岁《 曹雪芹小传 》出版。《 恭王府考 》出版。《 书法艺术答问 》出版。《 〈 红楼梦 〉全璧的背后 》写讫。出席在美国召开的“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1981年 63岁《 兰亭综考 》发表。《 说“遒媚” 》发表。《 〈 文心雕龙·原道 〉篇的几个问题 》发表。出席济南市红学盛会。1982年 64岁读胡风《 〈 石头记 〉交响曲序 》感赋长句。出席上海红学大会。出席河北省中国古代文化讲习所研讨会。1983年 65岁《〈 文心雕龙·隐秀 〉篇旧疑新议 》发表。出席南京红学大会。1984年 66岁《 “金箍棒”的本义和“谱系” 》发表。出席湖南韵文大会。赴苏联考察《 石头记 》古钞珍本。1985年 67岁《 献芹集 》出版。《 〈 石头记 〉鉴真 》出版。出席贵州省红学大会。1986年 68岁《 曹雪芹独特的结构学 》发表。出席哈尔滨“国际红楼梦研讨会”。1986年—1987年获鲁斯基金,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讲学一年。撰成《 〈 红楼梦 〉与中华文化 》一书。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威斯康辛大学讲学。出席纽约亚美文化协会夏令营讨论会。1987年 69岁《 诗词赏会 》出版。主编《 〈 红楼梦 〉词典 》出版。1988年 70岁《 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序 》发表。作《 燕市悲歌 》大鼓词。1989年 71岁《 〈 红楼梦 〉与中华文化 》出版。《 〈 红楼梦 〉的历程 》出版。1991年 73岁《 中华文化精义的脉络 》发表。《 大观园的情思 》发表。与杨向奎、管桦通信讨论曹雪芹祖籍在丰润问题。与刘心武通信讨论红楼梦问题。1992年 74岁《 恭王府与〈 红楼梦 〉 》出版。《 曹雪芹新传 》出版。《 满学与红学 》发表。《 〈 红楼梦 〉研究中的一大问题 》发表。出席曹雪芹祖籍在丰润研讨会。为外国使节演讲《 红楼梦 》。参加国际书法研讨大会。1993年 75岁《 汉字繁简之思 》发表。为北京国际协会演讲《 红楼梦 》。为联合国开发署演讲《 红楼梦 》。1994年 76岁《 从易经到 〈 红楼梦 〉 》发表。出席河北省曹雪芹研究会成立大会及首届学术研讨会。1995年 77岁《 红楼艺术 》出版。《 〈 红楼梦 〉的真故事 》出版。《 曹雪芹〈 红楼梦 〉之文化位置 》发表。《 还“红学”以“学” 》发表。《 〈 红楼梦 〉笔法结构新思议 》发表。1996年 78岁《 曹雪芹生卒考实与阐微 》发表。《 从“三曹”到雪芹 》发表。《 中国文化思想——“三才主义” 》发表。1997年 79岁《 岁华晴影 》出版。作《 香港回归诗 》。1998年 80岁《 胭脂米传奇 》出版。《 砚霓小集 》出版。《 周汝昌红学精品集 》出版。《 红楼真本 》出版。统战部发贺函,高度评价对红学作出的贡献。1999年 81岁《 东方赤子·大家丛书·周汝昌卷 》出版。《 文采风流第一人——〈曹雪芹传〉 》出版。《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周汝昌卷 》出版。为北大学生作《 〈 红楼梦 〉与中华文化 》演讲。《 〈 红楼梦 〉新证 》荣获文化部第一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0年 82岁《 脂雪轩笔语 》出版。《 千秋一寸心——唐宋诗词鉴赏讲座 》出版。2001年 83岁《 京华北斗 》出版。《 天·地·人·我 》出版。《 红学文献学 》发表。出席曹雪芹祖籍在铁岭研讨会。在国家图书馆分馆演讲《 〈 红楼梦 〉与中华文化 》。在中国文学馆演讲《 〈 红楼梦 〉中的人物描写 》。2002年 84岁《 红楼小讲 》出版。《 永字八法 》出版。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演讲《 唐宋诗词欣赏 》。在中国政法大学演讲《 红楼梦 》。为北京玻璃有限公司职工演讲《 红楼梦 》。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演讲《 〈 红楼梦 〉与中华文化 》。在现代文学馆演讲《 〈 红楼梦 〉艺术的个性 》。2003年 85岁《 红楼夺目红 》出版。《 红楼家世 》出版。《 文采风流今尚存 》——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发表。《 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 》发表。《 评北京师范大学藏〈 石头记 〉抄本 》发表。《 中华汉字书法源流与字出现的意义 》发表。在大观园演讲《 曹雪芹为何写女儿 》。在现代文学馆演讲《 曹雪芹其人其事 》。在现代文学馆演讲《 讲红答疑 》。2004年 86岁《 文采风流曹雪芹 》出版。《 周汝昌点评 〈 红楼梦 〉 》出版。《 曹雪芹画传 》出版。《 石头记会真 》出版。《 诗红墨翠 》出版。《 红楼梦 》周汝昌精校本出版。为清·孙温绘《 红楼梦 》画册配写诗词238首。出席2004文化高峰论坛会议。为中央电视大学演讲《 〈 红楼梦 〉与中华文化 》。为河北电视台读书节目介绍《 红楼夺目红 》。为中央电视冶10台《 百家讲坛 》演讲《 红楼梦 》。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演讲《 张爱玲 》。2005年 87岁《 红楼十二层 》出版。《 周汝昌梦解红楼 》出版。《 周汝昌红楼内外续红楼 》出版。《 定是红楼梦里人 》出版。《 和贾宝玉对话 》出版。《 我与胡适先生 》出版。《 红楼真梦 》出版。《 红楼无限情 》出版。《 神州自有连城璧 》出版。鸣谢在写作此传的过程中,除了周汝昌先生本人和他的家人亲属外,尚有多位或提供材料,或提示线索,他们的贡献已经都体现在传记之中,谨再次鸣谢!他们是:黄裳、石建国、张秉旺、侯廷臻、严中、宋健、晁继周、刘心武、黎丁、王畅、乔福锦。郦曼茵女士阅读了全部电子文稿,校出了若干错别字。马晴川代为寻觅并复印一份资料。漓江出版社的刘文莉女士和汪正球先生首倡此事并策划出版,责任编辑刘春荣先生仔细审读文稿,提出有益的修改意见。一并鸣谢!① 吴组缃,1908年生,1994年卒,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第一任中国红学会会长。② 胡小伟,1945年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③ 冯其庸,1924年生,原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师,调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任所长,1985年10月后为中国红学会会长。④ 路云亭,1963年生,现为江南大学副教授。⑤ 安裴智,1967年生,现为《 深圳日报 》编辑。① 笔者的这部著作是当年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始由二十四篇文章组成,总题目原来写作“《 石头记 》考佚”,后来导师姚奠中先生说,“考佚”不如“探佚”,因为“探”的伸缩性更大,更能体现这项研究的特点。这其实也就是笔者后来进一步论述的,“探佚”不仅仅是刻板的考证,而且还有对曹雪芹整体艺术构思的体会悟解,即“探佚的本质是美学”。① 周雷,1938年生,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① 唐德刚,1920年生,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纽约市立大学亚洲学系主任。① 王长生,1945年生,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学会会员。① 宋淇,1919年生,1996年卒,原名宋奇,笔名林以亮。① 余英时,1930年生,时为美国耶鲁大学教授。① 蔡义江,1934年生,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① 欧阳健,1941年生,《 明清小说研究 》原主编之一。① 张国光,约生于1934年,湖北大学教授。② 杨向奎,1910年生,2000年卒,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① 吴小如,1922年生,北京大学教授。① 顾士敏,1946年生,现为云南大学教授。① 李奉佐,1941年生,辽宁省铁岭市博物馆馆长。② 李广柏,1938年生,华中师范大学教授。① 王畅,1939年生,河北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① 胥惠民,1940年生,新疆师范大学教授。② 贾穗,1951年生,1998年卒,供职于苏州市文化局。① 朱一玄,1912年生,南开大学教授。① 杨乃济,1934年生,高级建筑师,北京大观园策划设计人。① 王蒙,1934年生,作家,亦有红学研究著作数种。① 周颖,1979年生,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乃周祜昌长子之长女。① 侯廷臻,1942年生,原供职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党史办。① 宋广波,1970年生,供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① 乔福锦,1956年生,河北邢台学院历史系副教授。① 刘巍,1971年生,北方昆曲剧院演员,艺名旌桓。① 白盾,1922年生,原名吴文慧,黄山学院教授。① 苗怀明,1968年生,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副教授。① 陈福康,1950年生,上海外国语大学社科院中国文史研究员。② 崔自默,1967年生,艺术史学博士。① 福蜀涛,1952年生,台北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主办《 海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