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陷于孤立必败的境地,晓以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 外侵的历史传统,以动员敌占区人民,和被胁从的伪军政人员,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同仇敌忾,帮助边区军民的对敌斗争。这两次政治攻势,声势浩大,拉开了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序幕。各 部先后派出有几十名到上百名武装人员组成的武装工作队 60 多支,在人民群众的帮助掩护下,顺利越过敌人的封锁线,携带数以百万计的宣传品,针对 不同对象进行工作。如对日军的宣传品,都是由“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晋察冀支部(由日军被俘人员中的进步分子组成)”、“华北朝鲜独立同盟边区 分盟”、“朝鲜义勇军”的成员设计拟制的。他们深知日军内情,宣传品内容丰富多采,针对性强。如传单先说一些贺年、祝贺樱花节的话,然后再说 别的道理,慰问袋除宣传品以外,还装有日本国内的招生广告、“通行证”、边区产的土特产品等。宣传品是用日文写的,日军都看得懂。他们有的还成 功地在堡垒附近与日军进行了樱花节联欢会。所有这些,都程度不同地引起① 《聂荣臻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 1992 年 7 月第 1 版,第 172、173 页。② 《聂荣臻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 1992 年 7 月第 1 版,第 173 页。了日军士兵及一些下层军官的思乡厌战情绪。对伪军政人员,武工队通过关 系,召开多种形式的座谈会,或用喊话筒对伪军据点喊话,告诉宣传品放在什么地方,要他们去取。大部分伪军政人员不敢反抗,有的伪军还与工作队 员对话对歌,叫今后多告诉他们一些好消息。特别是武装工作队召开的伪军政人员家属座谈会,气氛活跃。他们对日军必败,伪军政人员应及早弃暗投 明的道理听得都很入耳。有些敢于顽抗的伪军政人员,武工队坚决予以镇压。聂荣臻在一张针对伪军政人员的布告中提出了这样的号召:“审时度势,翻 然悔悟,举义反正,为国杀敌,以赎前愆”,并警告,执迷不悟者,定当国法从事。这样的布告,竟然贴到了石家庄日伪军的碉堡底下。对人民群众的 宣传形式更是活泼多样。随队行动的文艺工作者,向群众演出了短小精悍的话剧、活报剧、快板、歌曲、大鼓、花鼓等节目,揭露日军暴行,宣传根据 地军民的抗日事迹,使敌占区人民群众受到极大振奋。日伪军则随着政治攻势的深入越来越惶恐不安。聂荣臻听到不断传来八路军武工队开展政治攻势的胜利简报,深感到“敌 后之敌后”去活动,是打破敌人封锁、“蚕食”政策的有效方法。因此, 1942 年 5月,他在转发八路军总部关于《反蚕食斗争指示的训令》中进一步明确 提出:“各地正规军,特别是平原地区,必须以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正规军队,以连营为单位,分散到各县去活动,到敌后去活动,其余正规部队, 应相对集中整训,轮番调换。”①正当到敌后之敌后这一新的战略方针逐步展开的时候,敌酋冈村宁次又 集中兵力,向冀东和冀中区展开了大规模的“扫荡”。从 4 月初起,5 万多日伪军开始“扫荡”冀东抗日根据地。这一“扫荡”, 历时两个月,烧毁村庄 1000 多个,制造了多起惨案,被杀害的群众和被抓走的青壮年各两万多人。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刘诚光等在反“扫荡”中壮烈 牺牲。反“扫荡”开始,冀东军分区请示,鉴于日军使用的兵力很大,军区主力部队拟转移到热河南部山区,以暂避敌人锋芒,减少损失。聂荣臻复电:“窥其企图,似有先摧毁我平原地区之工作基础,控制平原而后转向山区 为反敌清剿,坚持冀东基本区工作,除同意将主力暂时转入山区、并开展山区工作外,更须组织几个精干支队(以二三百人为一支队),配合各地方武 装,采取积极灵活的出击动作,打击分散搜剿之敌以控制地区。”②这种实事求是的处置,使冀东部队主力在这次反“扫荡”中未受大的损失。此后, 日伪军制造了以热河南部为主的“千里无人区”。在总面积 3 万平方公里(含部分平北地区)约 100 万人口的地区内,以 10 万日伪军进行统治,分为由他 们严密控制的“人圈”、准许耕种但不准居住、不准耕种也不准居住的三种地带。日伪军在第三种地带反复“扫荡”搜捕,见人就杀。其目的是造成所 谓“绝缘带”,以割断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面对这种严重局面,冀东八路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支持下,深入无人区,多次歼灭小股 日伪军。如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李中权,就曾率两个连在黄厂沟消灭日军一个中队。日伪军在“人圈”和无人区的暴行,惨绝人寰,被害死亡的群众 达 20 万人,其残酷程度不亚于南京大屠杀。紧接着,冈村宁次指挥 5 万多日军,在伪军配合下,对冀中军区进行大① 1942 年 5 月 15 日,聂荣臻转发八路军总部的训令。② 1942 年 4 月 5 日,聂荣臻“关于坚持冀东基本区工作”对李运昌等人的指示。“扫荡”,冀中地区军民奋起反“扫荡”。因为“扫荡”和反“扫荡”是从5 月 1 日开始的,所以又称为“五·一”反“扫荡”。早从 1941 年起,敌人就不断“蚕食”冀中根据地,用的同样是建立封锁 线,以堡垒推进逐步“蚕食”的办法。在“五·一”反“扫荡”前约一年的时间里,冀中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减少了约三分之二。针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新形势和冀中面临的困难局面,八路军总部曾 于 1941 年 12 月 12 日发布“坚持冀中的战略指示”,指出:为支持太平洋战争,日军有大规模“扫荡”晋察冀,特别是“扫荡”冀中区之极大可能。聂 荣臻在此之前于 11 月 13 日,分析秋季反“扫荡”后的形势时指出:敌人扬言要再次对北岳区进行大“扫荡”,这是不大可能的。但对分区“扫荡”时 有可能,特别是冀中。接到总部指示后,他于 12 月 17 日电示各分区,要严密侦察敌情,准备反“扫荡”。1942 年 1 月 4 日,他根据各方面情况,又电 示各兵团领导人,敌人决心分割、封锁冀中,冀中要积极准备反“扫荡”反封锁,路西部队要大力钳制敌人,以配合冀中的斗争。1 月 28 日,他再次致 电各兵团领导人:敌人扬言要对北岳区大“扫荡”,有三种可能,其中之一的可能是“声东击西”,“扫荡”冀中。4 月下旬,他在讨论加强人民武装 建设的会议上再次强调,冀中要认真组织开展地道战,以对付敌人的“扫荡”。但由于种种原因,冀中区在历时两个月的“五·一”反“扫荡”中虽然取得 了歼敌 1 万多人的胜利,但冀中地区还是遭受了重大损失:部队减员达百分之四十六以上,特别是干部伤亡很大,内有团职以上干部 19 人牺牲;人民群 众被捕被杀达 5 万多人,还伤亡了大批地方干部;被毁被抢的物资难以计数。未受损失的主力部队绝大部分撤到了平汉路西。冀中根据地一部分变成敌占 区,大部分变成游击区。这次“扫荡”,日军采取了“稳扎稳打”的办法,由北向南,由东向西, 在边缘区形成包围,反复“扫荡”,建立据点,逐步推进。5 万多日军大部用作封锁部队,形成所谓“铁环阵”;一部分作为“扫荡”部队,利用优势 装备如飞机、坦克等,和在平原地区运动方便的有利条件,逐村逐片“扫荡”,哪里枪响,就蜂拥向哪里合围。聂荣臻说,当时“冀中区的边缘地带战火纷 飞,而腹心地区却异常平静。这就是敌人的所谓‘诱导圈’”①。在冀中反“扫荡”过程中,聂荣臻始终密切注视着斗争进程。5 月 15 日, 他命令一、三、四军分区和军区教导团全力破击石家庄以北的平汉线,要各地区队深入敌占区,摧毁伪军伪组织,平毁封锁沟、墙,以支援冀中反“扫 荡”斗争。6 月 2 日,他致电吕正操等人,指出敌人在冀中中心区外围“扫荡”,用意是驱使我军返回中心区,然后用重兵合击,我军应该迅速分散活 动,跳出合围圈。6 月 10 日,他又以北方分局的名义致电冀中区党委:冀中是华北的主要产棉区,日军为了掠夺资源,确保华北,封锁北岳区,必将对 冀中反复“扫荡”。但它兵力不足,我们只要改变领导方式与活动方式,使武装斗争与各种斗争相结合,安定群众情绪,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冀中是 可以坚持游击战争的。6 月 28 日,聂荣臻发布命令:“为保存主力,等待时机,特将七、九、十分区之主力转移北岳区。”命令规定:七分区的十七团、 三十六区队及行唐、灵寿、慈峪地区的部队由郑维山、吴西统一指挥;九分区的十八、二十四团由黄永胜、王平、詹才芳统一指挥;十分区直属队由一① 《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 1986 年 3 月第 1 版,第 532 页。分区首长指挥。这些临时措施,体现了聂荣臻依托山地坚持平原的军事思想, 对冀中反封锁、反“蚕食”、坚持平原游击战起了积极作用。6 月下旬,他向总部报告了冀中反“扫荡”的经过与经验教训。认为主要的教训是:对敌 人进攻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部队拥挤于中心区,没有适时分散;没有广泛地开展地道战。在卧忆录中,他补充的主要教训还有,主力部队撤出冀中后, 没有作出再及时返回冀中坚持斗争的打算和部署,所以“扫荡”后敌人大部分撤走了,留下部分日军率伪军残酷迫害当地各种抗日力量,我们没有回去, 延缓了冀中区的恢复时间。冀中“五·一”反“扫荡”的曲折历程和所遭受的巨大损失,牵动着晋 察冀边区广大军民的心。在军区司令部里,这种气氛就更为强烈,每当听到某地某部遭受了多大的损失,某位领导干部牺牲了,大家的心头都像铅一样 的沉重。当参谋长唐延杰或作战参谋向聂荣臻汇报这方面的消息时,他和大家一样,感情总是受到强烈的震撼。特别是听到团以上干部牺牲的消息,其 中包括八分区司令员常德善、政治委员王远音同时牺牲的消息时,以爱部下著称的聂荣臻,更是十分沉痛和悲愤。第四十章向敌后之敌后挺进(二) 冀中区所受的重大损失,促使聂荣臻更加坚定了向“敌后之敌后”挺进 的决心。1942 年 9月中旬,他在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高级干部会议(寨北会议)上指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对敌后的进攻,日益严重。日寇已确定 把华北作为‘大东亚战争的兵站基地’,具有确保华北的决心。所以日寇虽然不能解决中国问题,但认为必须解决华北问题。九个月来对华北各抗 日根据地反复长期的‘扫荡’、‘蚕食’与‘清剿’,都说明了敌人的企图。”聂荣臻接着分析了“蚕食”、“分割”、封锁与“扫荡”的关系。他说:“我 们不应该把反‘分割’、反封锁与反‘扫荡’割裂开来看。敌之封锁、‘分割’,把我们区域划成许多小块,即是为着便利于‘扫荡’、‘清剿’,在 一定的区域内彻底摧毁我们的下层基础,以达到其所谓‘扫马粪驱苍蝇’的目的。”聂荣臻针对有些干部战士不重视反“蚕食”斗争问题,指出:“其 实,反‘扫荡’虽苦,但时间不长,而‘蚕食’的危害性却更大。‘蚕食’易于使我们麻痹与疏忽,以致‘蚕食’到我们的要害。”①因此他得出的结论 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仍然是积极地开展游击战争,而且着重是到敌人后方去开展游击战争,从而更明确地提出了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斗争方针。他 说:“今后对于干部配备,对军队组织等问题,都要把是否能真正开展游击战争作为主要因素,深加考虑。对于新老干部都要重新具体的教育与指导。 不敢深入敌之侧后去活动的干部,应即撤换。必须把游击战争开展到敌人后方去。到‘敌后之敌后’去,正规军要这样做,地方军更要这样做。如果我 们不到敌后去开展斗争,还到哪里去开展呢?一切强调敌后据点、公路的稠密,堡垒、沟墙的封锁等等困难而不敢积极去活动,或不设法配备干部组织 部队去活动,都是不对的。”①他在回忆录里说:“这个期间,我一直在考虑,敌人进来了,我们的根据地日益缩小,单靠反‘扫荡’、反封锁、反‘蚕食’ 斗争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己不能解决问题。而且,我们一些同志对敌人‘蚕食’进攻的严重性感到无所谓;有的则在敌人推行的‘堡垒政策’面前, 感到束手无策。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究竟怎么办?经过反复考虑,我感到只有向‘敌后之敌后’发展,才有出路。就是说,敌进我进,你朝我这里来, 我就到你那里去,我们钻到你后面去活动,搞得你不得安宁。这是接受了内战时期根据地斗争的经验提出来的。第五次反‘围剿’时,‘左’倾路线的 领导人曾提出‘以堡垒对堡垒’的主张,把自己缩到了一个小圈子里,导致了反‘围剿’斗争的失败。我们不能一退再退,也不能固守一点,只有到敌 后之敌后去,文章才能做活。我们本来就处于敌后,到‘敌后之敌后’是指到边区根据地周围敌人统治下的地区去活动。到‘敌后之敌后’不怕站不住, 我们是在自己的国土上战斗,有群众的地方就可以站住脚,也不必担心没粮食吃。”①这段话,是对他这次讲话的重要脚注和他下定到“敌后之敌后”去 的决心的最好说明。聂荣臻在这次高干会议上的报告,成为晋察冀军区武装力量开展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动员令。会议以后,各地区都掀起了对敌 斗争的新高潮。① 《聂荣臻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 1992 年 7 月第 1 版,第 212 页。① 《聂荣臻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 1992 年 7 月第 1 版,第 213 页。① 《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 1986 年 3 月第 2 版,第 545、546 页。首先是在北岳区,各军分区都明确划分了到敌后活动的地域,派出主力 部队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力量,组成身着便服有地方干部参加的多支武装工作队,分散穿越敌人封锁线,到指定地区活动。当时敌人的封锁沟已加 宽到 4 至 9 米,深达 5 至 6 米,有的沟里引进了水或埋设了地雷,不少地方还砌了高达 7 至 10 米的封锁墙。堡垒的密度也有较大的增加,以北岳区周围 为例,有些地方 4 平方公里之中即筑有 20 多座堡垒,有的一个村庄就有10 几座堡垒。日伪军沿沟、墙日夜巡逻,一有情况立即报警,堡垒中的敌人彼 此呼应,组织力量堵截或合击。要到敌后去,首先要过封锁线这一关。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北岳区部 队对日军的活动规律和封锁线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群众为部队引路,准备了各种越过沟、墙的工具,如梯子、绳索等,有时还制造一些假情况,把敌 人引开。在强大的政治攻势下,有的伪军对八路军过封锁线睁只眼闭只眼,还有些起了协助作用。所以到 9 月底前后,各分区的敌后武工队都顺利越过 封锁线。到了敌后,关键是要能站住脚。封锁线外的群众,特别是刚被“蚕食” 村庄的群众,饱受敌人压榨欺凌。他们见到自己的队伍又回来了,都非常高兴,想方设法掩护武工队的活动,这是部队能站住脚的主要因素。根据聂荣 臻的指示,武工队站住脚以后,着重做伪军、伪政权组织的工作,宣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形势,宣传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道理。一般伪军政人员, 大多能接受武工队的宣传。但也有少数死心塌地的汉奸、特务分子,武工队在依靠群众、了解情况的基础上予以坚决镇压。敌人在新“蚕食”的村庄, 设立了情报员、联络员,作为公开的耳目,对武工队开展工作很不利。武工队采取争取与打击相结合的办法,迫使他们给敌人送假情报。有条件的地方, 派可靠人员充当情报员、联络员,反而把敌人的各种情报搞来了。1942 年 12月,聂荣臻还指示北岳区部队发起“宣传突击周”。一周之内,逮捕了 6000 多名伪组织成员,使伪军政人员惊恐不已。当敌人发现八路军大批武工队突破封锁线并在各村庄积极活动的情况, 就从各据点拼凑几十人到二三百人的“讨伐队”,进行奔袭合击。武工队一般采取分散隐蔽、灵活转移的办法,使敌人经常扑空。条件有利时,就反袭 击“讨伐队”,使其损兵折将而败归。正当八路军向敌后顺利挺进时,日伪军对北岳区的“扫荡”突然停止。 聂荣臻思索着敌人的用意,得出的结论是企图吸引武工队返回北岳区。他决心不为所动,继续组织力量向“敌后之敌后”挺进,并于 10 月 10 日将此决 心报告给八路军总部。敌人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重新沿已有的封锁线,积极筑堡,向北岳区“蚕食”推进,企图沿北岳区四周建立第二道封锁线。北岳区各军分区根据 聂荣臻的指示,主力部队与地方武装相配合,沿封锁线两侧积极开展交通破袭战,使敌人疲惫不堪,建立第二道封锁线的计划大多落了空。从 1943 年 1 月中旬起,敌人再次改变部署,集中较大兵力与人力、物力,沿平汉路西侧封锁线积极筑堡,向北岳区东部边沿平原地区推进。聂荣臻于 2 月 3 日对此 发布训令指出:敌人这种“蚕食”方式的改变,旨在彻底切断北岳山区根据地与冀中平原我方尚存力量之间的联系。各部队要分配作战活动区,控制制 高点,于正面打击“蚕食”推进之敌;另以一部兵力挺进到敌封锁线后方进行积极的游击战;在可能被分割、封锁的地区,预先拟定打击敌人的方案,以保护我方的人力物力资源不被敌人利用。经过 20 多天 50 多次的战斗,敌 人的阴谋又告破产,被迫再次改变作战部署。敌组织较大的兵力,突然奔袭“扫荡”某一地区,将八路军主力驱赶走,随后驱迫大量民工,携带物资器 材,在日伪军威逼和警戒下,突击筑堡,企图站稳脚跟,再向四周“蚕食”。这就是所谓“跃进蚕食”。2 月 21 日,聂荣臻就此指示各军分区:对“跃进 蚕食”之敌,我方初期应以小部队、地方武装,在敌周围袭扰,迫使其分散兵力,然后以适当兵力驱散和抢救民工,破坏物资器材,使敌人无法挖沟、 筑堡。在敌人兵力分散时,八路军集结主力,打击敌人的弱点。在地形有利的地区,要构筑工事,组织顽强防御,以尽量杀伤和迟滞“跃进蚕食”的敌 人,并尽量组织夜袭,以疲惫敌人。由于八路军是内线作战,敌人孤军突出,再加民工都是被强迫来的中国人,他们大多积极配合八路军,一打就散,甚 至不打自散,任意抛弃物资器材或主动交给八路军。有的地方,一次被驱散 的民工达 1万多人。这样,“跃进蚕食”的敌人就失败得更惨。这种你来我往的斗争,其结果,正如聂荣臻所指出的那样,日军的根本 弱点是兵力不足,所以经常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八路军则越来越主动,迫使敌人放弃了许多村庄。到 1943 年春末夏初,北岳各军分区兵恢复和新建了1600 多个村政权,使许多地方成为根据地或游击区。 贯彻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方针,对冀中区、冀东区也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寨北会议以后,冀中区从“五·一”反“扫荡”后的极度困难中逐渐恢复。他们遵照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指示精神,组织了许多支小规模的武 装工作队,深入敌人统治的村庄,开展政治攻势。并利用平原上的青纱帐作掩护,以四通八达的地道作依托,日益公开频繁地开展游击战,以各种方式 打击敌人,摧毁伪政权,积极进行反“清剿”斗争。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歼 日伪军近4000 人,而且其中一半是日军。在冀中五分之四的地区,八路军开 辟了许多小块的游击根据地和游击区。至 1943 年 5 月,冀中恢复村政权达3500 多个。八路军的小部队和地方党政干部,已经在那里可以开展各种活 动,许多工作渗透到伪军伪组织内部,取得了越来越多的主动权,使日本侵略军在冀中重又陷入中国人民游击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冀东部队向“敌后之敌后”挺进,一方面是组织力量,继续开辟热河南 部地区,与敌人的“千里无人区”阴谋作斗争,日益向东北方向发展,威胁到日伪满洲国的边沿地区,使敌人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另一方面组织 多支武工队,重返冀东腹地丰润、迁安、滦县等地,开展“复仇”作战、反“清剿”、恢复基本区等一系列斗争,取得了许多胜利,开辟了滦河东和北 宁路南两大块平原游击根据地,使冀东区出现了新的大好形势。到 1943 年 3月,冀东军分区扩大为冀热边区,下辖 5 个专署,基本上扭转了困难局面。 聂荣臻对冀东取得的胜利很高兴。1943 年 8 月 2日,他在与冀东军区政治委 员李楚离谈话时指出:“去年 9 月以来冀东向外伸展,开拓广大回旋地区的任务业已完成目前必须立即开始进行巩固工作。以巩固为重,在巩 固中向东北伸展。今年夏秋之际,应大力恢复平原,并在山地打下基础,求得山地与平原工作相衔接。”“特委在领导上,必须在中共北方局与分局的 原则指示下,保持高度的主动性才能正确地及时地指导冀东的斗争。”①①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大事记),中央党史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第 1 版,第 222 页。根据聂荣臻和军区政治部的指示, 1943 年,冀东进行了以密切军政、军民、 官兵关系和树立抗战必胜信心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整军运动。同时,利用战斗间隙,各部抓紧了以射击、投弹、刺杀为主要内容的军事训练活动。这些对 提高冀东八路军的军政素质起了重要作用。聂荣臻在回忆录里说:“经过向‘敌后之敌后’挺进,在短短半年多的 时间,晋察冀地区就出现了‘敌进我迸’的新局面,敌人的‘蚕食’推进计划被制止住了。”“晋察冀根据地关于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方针,是一 个重大的战略决策,对打破敌人封锁、‘蚕食’,变被动为主动,恢复根据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于这一方针,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是很赞同的。 党中央制定的‘敌进我进’到‘敌后之敌后’去的方针,就是总结了包括晋察冀在内的各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经验而提出来的。”②第四十一章情满边区聂荣臻在晋察冀边区 6 年,几乎踏遍了北岳区的山山水水。每到一地, 他和部下们对人民群众总是倾之以同胞情、阶级爱,处处体现出共产党、八路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因而,他们也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 衷心拥戴。聂荣臻在回忆录里说:“在抗日战争中,尽管我们处在敌人的封锁包围之中,甚至我们的司令部距敌人不过几十华里,尽管有许多战火纷飞 的场面,但是,我们却有一种安全感。在群众的海洋里,安全得很啊!有一段时间,军区领导机关驻在唐县和家庄,中央分局在阜平易家庄,我每次去 开会的时候,只带一个警卫员,我们一人一匹马,一天就跑到了。一路上毫无危险,走到哪里,哪里的老百姓都给我们烧水、指路,照顾得十分周到。 八路军英勇抗击侵略者,保护了人民,人民同样尽心尽力地保护我们。”聂荣臻走到哪里,就以火一样的热情温暖着当地群众的心。1937 年 11 月他从五台出发,到达的第一个驻地就是河北省阜平县城。 小小的阜平城,坐落在冀西山区的沙河畔,是那么不起眼,那么一贫如洗,就像一个淳朴无邪的苦孩子,被群山爱怜地紧紧搂抱在怀里。河北当地有句 俗话说:“平山不平,阜平不富”。然而,聂荣臻在寻找新的军区所在地时,一下就看中了阜平。他说,这里地形好,指挥位置适中,有群众基础。在战 争年代血与火的考验中,聂荣臻与这里的人民群众结下了最深厚的感情,使 他难以忘怀。11 月 18 日的下午,衣衫褴褛的阜平百姓聚集在坑坑洼洼的街道上,用 甜蜜的笑脸和甜蜜的红枣,迎接军容严整的聂荣臻将军率领的八路军。聂荣臻和八路军将士们也以充满阶级感情的微笑和招手,亲切地对待那些在凄风 苦雨中度日如年的苦难乡亲。后来,他在一次干部会上用深沉的语调说:“的确阜平是穷,好多百姓吃树叶度日。阜平那种穷的印象,使我对阜平人民产 生了一种强烈的同情心,常常想着如何去改善他们的生活,减轻他们的负 担。”1938年 3 月 7 日,在敌机轰炸阜平时,聂荣臻在跑向防空洞的危急时 刻,还不忘将 3 个惊慌失措、无处躲藏的老乡拉进防空洞,炸弹随即在他们不远处爆炸。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大娘,事后逢人便说:“要不是聂司令,我 这把老骨头恐怕这次就完了。”两天后聂荣臻率军区机关撤离阜平。他在百忙中布置尽可能地疏散群众,使他们免遭日军蹂躏。所以 3 月 9 日日军进占 的阜平,是一座空城。以后聂荣臻多次到过阜平,在那里战斗和生活。日军在围攻或“扫荡”北岳区时,也多次以阜平为中心,但每次占领的几乎都是 空城。聂荣臻对阜平人民一往情深。事隔半个世纪, 1986 年 4 月,晋察冀军 区老文艺战士、著名电影演员田华准备到阜平看望老区人民,行前去看望聂荣臻元帅。87 岁高龄的聂荣臻谈起阜平,一下子就动了感情,他说:“四川 江津是我的第一故乡,阜平是我的第二故乡,过去我想回去看看我的第二故乡,但总是没有时间。进城后,太忙。‘文化大革命’期间,流放在邯郸的 时候,我想去。叫秘书准备了一辆吉普车,准备沿京广线西侧北上,最后一站是阜平,去看看战争年代同生死共患难的父老乡亲。但不久得了重病,不 得不回京治病,错过了这次良机。现在有时间了,可腿脚不行了!非常遗憾,非常对不起他们,非常想去看望他们。我从心里一直没有忘记他们,无时无 刻不在想念着他们。”田华到阜平把这些话一传达,阜平的干部、群众个个热泪盈眶,感动极 了。田华返回北京后,将在阜平各地拍的照片送给聂荣臻看。聂荣臻非常高兴,边看边说,老区变了,但看来还有许多困难。他嘱咐秘书,告诉河北省 领导,请他们设法尽快解决偏远山乡群众的温饱问题。聂荣臻第一次撤离阜平,两天后来到金刚库。这是一个被庙字建筑群簇 拥着的秀丽山村。村前,清水河里流淌着清澈见底的溪水。村后,古松坡上升腾着雾霭。若从空中俯瞰,金刚库四周的山野和田园里,繁星般撒满了台 麓寺、古佛寺、普济寺、南山寺、镇海寺、海慧庵等古刹的佛殿僧舍。聂司令员要住到金刚库来的好消息,村自卫队、妇救会、儿童团以及全村的父老 乡亲无不奔走相告,大家欢天喜地,热情相迎。司令部设在紧靠山脚的一座庭院里,聂荣臻特地交代司令部的人员要爱 护老百姓家里的东西。有的人满不在乎,认为这家主人是国民党的人,弄坏了他的东西没什么事,受到了聂荣臻的严肃批评。聂荣臻还通知住在古佛寺 的军政学校、住在海慧庵的军区抗敌报社、住在南山寺的两个团以及住台麓寺的边区政府、住普济寺的边区银行等单位,都要注意执行中国共产党的宗 教政策,不得干扰僧侣们正常的宗教活动,更不允许破坏寺庙设施;同时,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向僧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凡是要求下属做到的,聂 荣臻更是处处作表率。4 月 16 日,五台山的佛教救国同盟会召开成立大会,聂荣臻特地前往参加,对团结出家人一起抗日起了重要作用。 {ewc MVIMAGE,MVIMAGE, !12300580_0347_1.bmp}金刚库的盛夏,天气清凉宜人。中午,人们可以跳到清水河里洗澡。晚 上可就得盖上棉被睡觉了——五台山确实是个清凉的避暑胜地。聂荣臻虽然每天都是眼睛一睁,忙到熄灯,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工作,但生活上还是挺讲 究整洁的。他要求机关和部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都要把自身的卫生搞好,把周围的环境搞得整洁干净。他穿着洗得干干净净的旧衬衣和马裤,剃着光 头——他要求干部战士一律剃光头,这是从便于抢救治疗头部战伤来考虑的——显得干练有神,很有军人气概。有时组织文娱活动,偌大的土场上从司 令员到每一个士兵,一色光头,在晚霞里闪闪发亮,看上去倒也挺整齐划一,令人耳目一新。“人最怕懒虫。搞得脏乱不堪,看不得!”他在饭后散步时, 经常对身边的干部这样说。他爱洗澡,一有空,就跳进清水河流经山坳的无人处,惬意地洗去一天的疲劳。聂荣臻非常喜欢清水河,他的战马常在这儿 饮水,他也常在河滩上边散步边思考根据地的各项大事。一名摄影记者为他在清水河畔照了张相:相片上的聂荣臻一身戎装,打着绑腿,双手撑着一根 细长的白木手杖,神态显得那么悠闲、轻松、自然。有一天金刚库突下暴雨,一连好些天清水河洪水泛滥,乡亲们无法像往日那样过河上山打柴、种地。 聂荣臻找群众漫谈时,进一步了解到,乡亲们早就希望能在河上建座桥。聂荣臻向部队发出建桥的号召,不到一个月,一座宽约 4 米,长约 30 米的五孔 土木结构桥就建成了。这座崭新的桥就像架在人民心头的彩虹。司令部住在金刚库,金刚库村的自卫队在军事训练方面理所当然应该是 先进的,否则便是军队的失职。聂荣臻是这样想的。他把手持土枪、鬼头刀为他和司令部站岗放哨的村自卫队的骨干请来吃饭。“聂司令员亲自为我斟 酒,菜是装在一种粗笨的瓷碗里的,司令员老把好一点的菜推到我们面前。”金刚库的老自卫队员回忆道。吃完饭,聂荣臻告诉自卫队的领头人:“我派 人帮助你们进行训练,你们可得为军区所在地,也为整个边区争光啊!”“司令员请放心吧,咱们不是孬种!”自卫队的领导人有些地方听不懂聂荣臻的 口音,是通过司令部的一位科长翻译后才拍着胸脯表态的。果然,在全边区的自卫队操练比赛中,金刚库夺得了第一名。“司令员好高兴哟!领着人在 村口迎接我们回来,我一声口令:‘向左——看!’所有得胜归来的自卫队员都用力摆头向司令员行注目礼,司令员高兴地拍起手来。军区给自卫队送 了一面‘优胜红旗’的锦旗。”由于金刚库自卫队的工作做得好,聂荣臻还 命令司令部拨10 几支步枪给自卫队,勉励他们做到生产、杀敌两不误。聂荣臻看到金刚库没有一所学校,深为失学的孩子们担忧。这么小年纪, 不上学,许多儿童团员查路条很认真,但不认识字怎么行。于是他命令部队从所住的牛王庙里腾出几间房子,办了个小学校,让适龄儿童大多上了学。1988 年 6 月 4 日,金刚库的老自卫队员回忆说:“他还叫我们和儿童团员们 唱歌咧!我们唱《莲花落》。‘我们都是模范村的穷朋友,采着花儿开,一枝莲花落’儿童团唱的啥呢?‘威风凛凛是哪个,朱德、毛泽东!’聂 司令听得高兴极了,把孩子们的肩膀拍个不停。”1938 年 9 月,敌人以金刚库等地为目标,重兵合围五台山区。聂荣臻决 定率部转移时,临行前亲自找村干部、中共党员、积极分子谈话,讲解了敌情,要他们发动群众坚壁清野,进行疏散,以减少损失,这使大家非常感动。 在向蛟潭庄转移途中,聂荣臻还深深地感激那个 10 几户人家的小山村里的乡亲,如果不是他们把家里的粮食和地里的玉米全部无私地献出来,那么 在那儿住了三四天的 200 多人的转移队伍非饿毙在山野里不可。“必须把粮食送还乡亲们。”聂荣臻在告别小山村之前对宋劭文说。这件事促使他想出 一个好办法:为乡亲们赶制并发放边区粮票。每一斤粮票可换一斤小米,不需再交粮款,这样,反“扫荡”结束后,边区各级政府就可以按粮票把粮食 如数发还给乡亲们。宋劭文对这个主意大加赞赏,认为这样做能有效地解决边区部队战时的给养问题。晋察冀的粮票,从此开始在边区内流通。 蛟潭庄是一个位于狭长山沟尽头的山村,因有一口传说中蛟龙出没的深潭而得名。乡亲们扶老携幼,迎接聂荣臻将军的到来。蛟潭庄人为他们这个 美丽山村能被聂荣臻选中,作为军区司令部的驻地而大为自豪。在蛟潭庄,聂荣臻一如既往,处处关心当地人民群众的疾苦。很快,军 民结成了鱼水感情。1939 年来到了。聂荣臻率领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人员,挨家去看望了住有部队的房东,向他们祝贺新年。新年过后不久,春节 又到了。聂荣臻要政治部动员部队为群众写春联。于是,许多写有“福禄寿喜”、“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吉祥字样的大红纸,几乎贴满了蛟潭 庄家家户户的门上。春节那一天,聂荣臻和张瑞华一起去给群众拜年。许多群众感慨地说:“共产党、八路军真好,我们在八路军来以前见到的官和兵 都是吹胡子瞪眼,横征暴敛,要这要那。现在像聂司令员这样的大官,亲自来给我们拜年,过去哪朝哪代见过!”1939 年 3 月,聂荣臻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蛟潭庄的乡亲,为了尽可能靠近 前线,于 5 月份来到了唐县和家庄,在这里住了将近两年。和家庄是个颇有神奇色彩的山村。村东有块三面环山的高地,宛如一把 太师椅端放在青山绿水之间。乡亲们传说这是块宝地。聂荣臻来到之前,和家庄一户姓史的富有人家在“太师椅”上刚建造了 7 间新房,还没有往里搬 家。经过协商,聂荣臻和他的司令部搬进了这座新房。聂荣臻刚到和家庄的时候,除了村干部外,乡亲们并不知道是他和军区司令部机关进驻。为了保密,司令部对外叫“大队部”。在电话联络中,和 家庄成了“大理村”,而对聂荣臻则称呼为“三○一”。乡亲们有目共睹的是,这支被他们称为“红军”的队伍军纪严明,秋毫无犯。部队一进村,就 帮助乡亲们挑水扫地,医病治伤,还办起了夜校,教乡亲们识字唱歌,通天河畔飞扬着雄壮的抗日战歌。部队住的房子,里里外外打扫得于干净净。聂 荣臻叫司令部副官长刘显宜组织部队建起了洗澡堂和厕所,讲文明、讲卫生。后来,乡亲们才知道是威名赫赫的聂荣臻将军和他的司令部住在他们村,那 个高兴和自豪劲儿呀,就别提了。可是,一有外村来的亲戚打听这儿住的是谁,他们马上反问:“你问这个干嘛?”保密工作做得可认真哩。1939 年,正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巩固中求发展的一年。聂荣臻等领导人 在关注巩固发展根据地的同时,也不忘关心和家庄一带乡亲们的生活和生产情况。司令部的干部都知道,聂荣臻和他们说话,一般都比较严肃,不苟言 笑,可他只要和乡亲们一接触,马上就显得那么笑容可掬,那么和蔼可亲。他在路上遇到儿童团员向他敬礼,都要勒住他那匹大黑马的缰绳。向孩子们 还礼,有时还跳下马抚摸着孩子们的头,勉励他们几句。他一有空就去看望村里住有部队的房东们,问寒问暖,还不定期请房东们吃饭。有一回晚饭后, 聂荣臻和参谋长孙毅散步时,发现全村最穷的史国泉一家 4 口人住在一个自挖的土洞里。他的眼眶湿润了,掏出一些钱送给史国泉,还请村长设法帮助 解决贫困户的生活问题。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感叹地说:“好在是共产党,要是国民党,看到这种穷得钻土洞的人,还不早用棍子把他打跑了!聂 司令员好啊!八路军好啊!”这年春天,和家庄一带天旱无雨,庄稼生长受影响,聂荣臻显得忧心忡 忡。每天清早和傍晚,总要到附近高坡上去看看天色,看有没有朝霞或晚霞。“晚霞晴,朝霞雨。”这种预报天气的土办法,是劳动人民从长期生活实践 中总结出来的。聂荣臻这种根据霞光看天气的习惯一直保持到晚年。有一回半夜下了雨,天未明他就高兴地披衣起床,跑到庄稼地里看看雨下没下透, 小麦和玉米长高了多少,那种神态完全像一个痴痴地盼着自己种的庄稼喜获丰收的农民。也许谁也想不到,这位叱咤风云的将军,在那烽烟四起的战争 年代,竟还喂了几只奶羊。无奈,他实在太忙,只好请通信员帮他出去放养。他太喜欢那几只羊了,每天早晨羊出圈他去看看,傍晚羊回来他也去看看, 抚摸着羊,和放羊的战士聊有关羊的事儿。每天清晨,警卫员总是给他端来大半碗羊奶,让他喝下。他不无得意地对卫生部的游胜华说:“你们也来喝 喝羊奶吧。羊奶营养丰富。将来我这奶羊生小羊后,送给你们一人一只。”到了夏天,晋察冀边区各地又暴雨成灾。在冀中地区,日军乘机将永定 河、子牙河、大清河、滹沱河决口 182 处,受淹农田 1500 多万亩,受灾地区 达30 余县。北岳区 14 个县受灾,死亡 4500 多人,成为河北省数十年来未有 的大水灾。军区司令部所在的唐县军城地区也遭到洪灾袭击。通天河沿岸10 几个村庄全部被冲。和家庄虽然安然无恙,聂荣臻却忧心不减,因为边区军 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困难。7 月 26 日、8 月 1日,聂荣臻两次发表谈话, 号召军民发扬同甘苦、共患难、共存亡的精神,战胜水灾,坚持抗战。他曾亲自带领郑维山的教导团,与干部、学员一起参加救灾活动。然而,比洪水 更凶狂的是趁边区遭水灾之机出动“扫荡”的日本侵略军,以及掀起反共逆流的国民党顽固派。 聂荣臻为指挥被敌人重点“扫荡”的一分区进行雨季战斗,离开和家庄,冒雨深入前线。 晋察冀这艘用边区军民的血肉建造起来的航船,在聂荣臻等人的领导下,终于战胜了特大洪水和敌人造成的双重困难,乘风破浪地向着胜利前进! 平时,聂荣臻总是教育部属要关心群众的疾苦。他曾指示供给部:任何人不得以他的名义到村里要任何东西。他教育部队要爱惜驻地的一草一木,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1939 年冬,敌人进行大“扫荡”,已经到了离和家庄仅6.5 公里的娘子神,司令部人员大部已经撤退,聂荣臻却还在与村支部书记 史洪福研究组织群众转移的问题。警卫员阮寿贤几次催促他快点离开,他说:“不让群众转移好,我走了也不安心。”最后,他确定留下警卫排掩护群众, 才撤离了和家庄。1941 年秋季反“扫荡”开始,聂荣臻率部经过娘子神的时候,特地去看望了和家庄的父老乡亲。这是他最后一次到和家庄,此后,再 也没有回到这令他魂牵梦绕的地方。聂荣臻住过的那几间房屋,相当长一段时间群众舍不得打开,盼望他能再回来居住。直到后来三分区司令部进驻和 家庄时,乡亲们才打开那些紧闭的门窗。“那一阵子我们村有的地方简直像共产主义社会了!”50 年后,一位和 家庄当年的村干部充满感情地说:“那时候,聂帅带的部队纪律真好,全村秩序那是没说的,真正做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一心只想着抗日, 民兵们在聂帅身边也显得特别有精神呢。敌人‘扫荡’了 43 天,全村乡亲没有一个动摇的!现在我们把聂帅在和家庄的事儿,不断地跟子孙们讲呀,讲 呀。”聂荣臻对人民群众这样关怀、爱护,对跟随他征战多年的老部下,也是 无微不至地关心。他在和家庄得知,战功卓著的骑兵团长刘云彪,患了严重的肺结核,担心他在后方医院不大安全,特地安排他到和家庄来疗养。聂荣 臻把自己的山羊奶送给刘云彪喝,以增加营养,还想方设法为他搞药品。由于当时尚无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刘云彪于 1942 年 4 月在寨北逝世了。聂荣 臻深感哀痛。为此,他一再要求部属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讲究卫生、预防疾病,也要求卫生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好机关和部队的卫生防疫工作。 王宗槐跟着聂荣臻刚离开蛟潭庄,就由肠胃型感冒转成了伤寒。部队正在转移,医疗条件差,聂荣臻关切地对他说:“王宗槐,你的脸色很不好, 你到后方医院养病去吧。我这里有七盒‘赫尔斯保命’,你拿去用。”王宗槐用微微颤抖的手接过药品,也接过了司令员对部属的一片爱心。在向后方 医院转移的途中,他靠这 7 盒药稳定了病情。可是到了完县神南村之后,他的病情突然危重起来,整天发高烧,头发全部掉落,时常神智不清。聂荣臻 刚到达阜平城南庄,听了卫生部长叶青山的汇报,心情沉重地交待说:“王宗槐很危险,你们要尽力抢救,马上通知骑兵团派人到北平买药。如果他去 世了,你们一定把他送到城南庄来安葬。”后来,骑兵团奉命火速从北平买来一种叫“福白龙”的复方奎宁制剂,医生冒险对着王宗槐的静脉接连注射 了两支,这才抢救了他的生命。王宗槐病愈后在和家庄见到聂荣臻,百感交集,激动万分。1940 年冬季反“扫荡”战斗结束,聂荣臻和司令部机关、直属队在平山 县的吊儿村住了下来。人们发现聂荣臻一到吃饭的时候,就沉默寡言,有时还明显地流露出哀伤的神情。原来,长期为他和司令部领导人做饭的老炊事 员不久前病逝了。这位炊事员是个老红军,一贯任劳任怨。聂荣臻不忍心看着他年纪这样大了还为自己做饭,同时也考虑到他的资历和贡献,准备提拔他当司令部管理科副科长。他却摆了摆皮肤粗糙的大手谢绝了:“我还是煮 我的饭吧,要那个官职干什么!”直到临死之前,他还为聂荣臻做了最后一顿软米饭。因为他知道聂荣臻牙齿不好,不喜欢吃硬米饭和其它硬的东西。 现在他永远离去了,看着他留下的锅碗瓢盆,想起他的音容笑貌,怎不叫聂荣臻这位重感情的将军伤感呢?1941 年秋季反“扫荡”前,聂荣臻率部离开吊儿村,几经周转,住到了 平山县的寨北村。在寨北,聂荣臻仍然像在别处一样关心着驻地的人民群众。1942 年春,北岳区大旱,群众闹春荒,加上敌人封锁和掠夺,困难越来越大, 到处缺粮,许多群众被迫捋树叶、剥树皮度日。聂荣臻指示军区政治部发出训令,要求部队不要在村庄附近采摘已经被老百姓当作主食的杨树叶和榆树 叶,宁可饿肚子,也不要与民争食。广大群众深受感动,纷纷要求军区收回这个训令。在边区财政会议上,聂荣臻发言时讲到,部队给养困难,但是, 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困难,为了渡过难关,部队要想方设法减轻人民的负担。讲到这里,他想起老百姓三五成群捋树叶、剥树皮带回家充饥的情景,想起 了被饥饿折磨得面黄肌瘦的孩子,搀扶着身体虚弱的老人出外讨饭的场面,禁不注泪水夺眶而出,再也讲不下去了。许多地方干部见状也感动得流了泪, 会场里一片硬咽声。困难是严重的,而且日甚一日。与饥荒接踵而至的,是疫病的蔓延流行。 在极为艰苦的岁月里,聂荣臻和晋察冀的其他领导人密切配合,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号召边区军民咬紧牙关,克服困难,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聂荣臻身先士卒,堪称表率。他穿着带补丁、但却洗得干干净净的旧军服,有一回在大会上作报告,讲着讲着,忍不住在 身上使劲搔了几下。有的干部战士在台下交头接耳,说司令员身上也有“抗战虫”光临了。所谓“抗战虫”,即抗日将士身上的虱子。聂荣臻叫司令部 的人员养猪、种菜,自己也养了两只奶羊和 4 只来杭鸡,反“扫荡”时就放在筐里驮在骡背上跟着行军。房东霍延龄的二女儿翠婷得了天花,病得厉害, 聂荣臻天天让翠婷喝他的奶羊产的羊奶调理身体。养羊、喂鸡,与房东大爷大妈聊庄稼人的事这一切,与一位叱咤风 云的将军下达命令,指挥作战,检阅部队,形成了多么鲜明、多么不协调的对比!这在八路军以外的其他军队的将军们看来,简直是不可想象的。然而, 这就是聂荣臻!这就是一位抨树叶、剥树皮度日。聂荣臻指示军区政治部发出训令,要求部队不要在村庄附近采摘已经被老百姓当作主食的杨树叶和榆 树叶,宁可饿肚子,也不要与民争食。广大群众深受感动,纷纷要求军区收回这个训令。在边区财政会议上,聂荣臻发言时讲到,部队给养困难,但是, 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困难,为了渡过难关。部队要想方设法减轻人民的负担。讲到这里,他想起老白姓三五成群捋树叶、剥树皮带回家充饥的情景,想起 了被饥饿折磨得面黄肌瘦的孩子,搀扶着身体虚弱的老人出外讨饭的场面,禁不住泪水夺眶而出,再也讲不下去了。许多地方干部见状也感动得流了泪, 会场里一片哽咽声。困难是严重的,而且日甚一日。与饥荒接踵而至的,是疫病的蔓延流行。 在极为艰苦的岁月里,聂荣臻和晋察冀的其他领导人密切配合,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号召边区军民咬紧牙关,克服困难,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聂荣臻身先士卒,堪称表率。他穿着带补丁、但却洗得干干净净的旧军服,有一回在大会上作报告,讲着讲着,忍不住在身上使劲搔了几下。有的干部战士在台下交头接耳,说司令员身上也有“抗 战虫”光临了。所谓“抗战虫”,即抗日将士身上的虱子。聂荣臻叫司令部的人员养猪、种菜,自己也养了两只奶羊和 4 只来杭鸡,反“扫荡”时就放 在筐里驮在骡背上跟着行军。房东霍延龄的二女儿翠婷得了天花,病得厉害,聂荣臻天天让翠婷喝他的奶羊产的羊奶调理身体。养羊,喂鸡,与房东大爷大妈聊庄稼人的事这一切,与一位叱咤风 云的将军下达命令,指挥作战,检阅部队,形成了多么鲜明、多么不协调的对比!这在八路军以外的其他军队的将军们看来,简直是不可想象的。然而, 这就是聂荣臻!这就是一位名将——左权同志战死在太行山上!当噩耗传来,同座者均相对默然,在我则无限的回忆,思念,伴着悲伤 平型关大捷后,聚会五台,重订部署,匆匆离别。从此你在南,我在北,各自战斗在太行的两端。前年与必之(吕正操)南下,始因你率二纵队于南 路未晤为憾。幸在我北返前,你仓卒归来,畅淡甚快。检讨了抗日的战术,交流了各方的经验。相约收集整理我们几年来为民族的一切贡献。那知这次 的把晤,竟为最后的一面!左权同志!你十多年的战场生活,只在今天你才离开了前线!你对民族 对革命已经尽忠尽职,至仁至义,还留给我们的是革命长途的艰巨与同僚的 寂寞!我毕竟是铁石心肠,只知道有你的血迹,不知道有我的泪痕!我们当踏 着你的光荣血迹前进,直到最后的胜利!仇恨永远在我们的心头,血债没有丝毫折扣! 太行山、五台山上千千万万的战友一致高呼着:左权同志精神不死!太行山、五台山上千千万万的战友齐举拳头向你宣誓着:我们一定要报仇!①第四十二章出席首届边区参议会1941 年秋季反“扫荡”胜利后,聂荣臻率军区机关住在平山县的寨北村。 时间长了,日军得到了情报,经常来空袭。这危及聂荣臻和军区机关的安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聂荣臻有时住到离寨北村不远的名叫主投沟的幽静 隐蔽的小山村里。他的房东崔大爷一家善良热情,与聂荣臻、张瑞华关系很好。每逢处理完军机要事,聂荣臻总要帮房东干干活,打打水,掰掰玉米棒 子,抱抱孩子。见乡亲们用牛犁地,他在地里跟来跟去,总也看不厌,看到最后说:“这样耕田太落后,将来我们要搞机械化。”他还向房东家的大儿 子崔秀描述革命胜利之后用拖拉机耕田的美景。可是,日子长了,日军又得到了情报。一天,让房东担惊受怕的事发生 了。那是个晌午时分,聂荣臻忙完他的事,又在帮忙打水。当他挑着水走到房东家的门外,正坐在石头上歇息。突然,空中响起刺耳的敌机怪叫声和炸 弹投向地面的“嘶嘶”声。说时迟、那时快,人们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炸弹就“咣咣咣”地在村里爆炸了。大家为聂荣臻的安全担心。硝烟一散,就 纷纷找他。聂荣臻安然无恙。原来在离房东崔大爷家 100 米处的小溪旁,有一个口外小里面大的小山洞。洞口只容一人的身子钻入,洞内可容四五个人, 聂荣臻刚到主投沟的时候,晚饭后散步时就与警卫排的同志选中了这个天然的防空洞。这次敌机在特务的密报下实施突然袭击,其行动之诡秘,目标之 准确,攻击之凶猛,险些使聂荣臻遭受意外。幸好敌机临空投弹时,他的贴身警卫员拉着他,以极快的速度钻入那个天然防空洞,才幸免于难。一场虚惊过去,主投沟又恢复了平静。敌人以为此次空袭肯定得手了, 所以过后再也没有来骚扰,使聂荣臻得以轻松愉快地在寨北和军民们欢庆了1943 年的元旦。元旦这天,司令部和政治部开了个新年联欢晚会。由于渡过 了 1942 年最艰难的岁月,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捷报一个接一个地传来,所以晚会上大家特别高兴,官兵同乐,笑语喧天。聂荣臻还参加了引人入胜 的新年游艺活动。他悠闲地将两手交叉在胸前,凑到一堆花花绿绿的小纸条前,兴致勃勃地和大家一起猜谜语。他的目光落在一张写着“张良吹散 3000 兵——打一人名”的红色纸条上,微皱眉头思索着。可是还没等他猜出来,站在他身后的政治部代主任朱良才已经惊喜地抢先叫道:“是萧(萧)克同 志!”不错,谜底正是军区新任副司令员萧(萧)克。众人纷纷点头称是。谁知道聂荣臻却连连摆手:“不对,不对!”朱良才愕然:“为什么?” 聂荣臻一本正经,慢悠悠他说:“不是只叫猜人名吗?猜出‘萧克’是对的,加上‘同志’就错了。”话音刚落,人们一阵哄笑。聂荣臻正在兴头上,来 了灵感,也出一个谜语:宝剑不出鞘打晋察冀一地名。大伙儿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民兵作战科长张西帆拉长声音叫了起来:“龙——泉——关!”“哎!对了。到底是从联大出来的,那墨水没有白喝。”聂荣臻满意而 又快活地说道。大伙儿乐了,有人当场冲着张西帆开玩笑:“‘墨水瓶儿’!”游艺场上,一片欢腾。元旦刚过,从平西传来又一曲悲壮的战歌——平西七 团在斋堂以西地区抗击千余敌军进犯时,涌现出一个“狼牙山五壮士”式的英雄群体。聂荣臻异常感动,1 月 5 日通令予以表彰。通令说:“上月二十 五日平西张坊、斋堂、南窖等地敌千余进犯,内(日军)一路四百余经东西马各庄二十七日向曹八沟(板城东北)前进,我七团已事先占领阵地,待敌 距我百余公尺处即以密集火力予以猛袭,后敌整队反扑,遂进入白刃战斗,该团副排长李进山率一个班掩护主力撤退,除伤亡外仅余五人,退至一绝地, 弹药已尽,敌兵又至。该副排长遂决定跳崖,未及跳下即中弹阵亡,其余战 士 4人即遵从副排长号召,由二十余丈高崖跳下,全部壮烈牺牲。在他们身 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我们要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对于狼牙山五壮士和曹八沟五壮士, 聂荣臻都给予了高度评价。1943 年 1 月 15 日,聂荣臻出席了在阜平温塘召开的边区首届参议会。 温塘是城南庄附近的一个自然村,因此处有温泉而得名。为了召开这个会议,经聂荣臻和宋劭文批准,白求恩陵墓的设计者、毕业于东北大学建筑系的军 队干部张维进行了精心设计,绘制了大礼堂的图纸,然后,由有关部门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营建。同时落成的还有军区司令部准备迁入的石造房屋,以 及 25 个坚固隐蔽的防空洞。在敌人骑快马仅需两天就能到达的山里,人们为这一历史性的盛会做了充分的准备。聂荣臻和宋劭文等一起,会前高兴地接见了来自边区各地、各阶层、各 党派的 288 名代表。这些代表中有不少人是冒着生命危险从冀中和冀东等地穿越敌人封锁线赶来的。在大会正式开始之前,聂荣臻邀请与会代表参加了 阅兵典礼。为了防止暴露目标遭到空袭,阅兵式在晨光熹微之时,在通往城南庄的杨树林边一片开阔地上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使代表们,特别是来自 敌占区和五台山寺庙的代表大开眼界,异常振奋。大礼堂里电灯通明,炭火 熊熊,挂有100 面献给大会的锦旗更是光彩夺目。聂荣臻为大会的题词,是 一副气壮山河的对联,也高悬在会场上:我们屹立在五台山、太行山,恒山、燕山,旌旗指向长白山: 我们驰骋在滹沱河、永定河、潮河、滦河,凯歌高奏鸭绿江。聂荣臻代表中共晋察冀分局和晋察冀军区,向端坐在铺着草席的泥制长凳上的代表们汇报了军事方面的情况。他说:5 年来,我军作战 1.4 万多次, 歼日伪军 17 万多人,内有俘虏投诚的伪军 3.9 万多人。我军伤亡 6万多人。 到 1942 年底,日军共在边区建碉堡 3300 多个,筑公路 1.3 万多公里,挖封 锁沟 3900 多公里,垒封锁墙 450公里。他指出,八路军的胜利是在古今中外 从 未 有 过 的 严 峻 形 势 下 取 得 的 。{ewcMVIMAGE,MVIMAGE, !12300580_0361_1.bmp}会议期间,聂荣臻接到报告:敌千余人已渡过沙河,似有向温塘进袭的 迹象。尽管此次参议会召开的时间、地点都是保密的,就连参加会议的代表事先也只通知到某县某地报到,然后被集中领到温塘来,但聂荣臻仍担心消 息泄漏出去,引来日军的进攻。为了避免发生突然情况时代表们遭到不必要的损失,聂荣臻与宋劭文商量后,向代表们通报了敌情,希望代表们预先作 好思想准备。他表示,即使敌人进攻,久经战火考验的子弟兵也一定能堵住敌人,保证代表们有充裕的时间转移到安全地区。参议会期间,抗敌剧社和其他文艺团体为代表们演出了 4 台精采的文艺 节目,使代表们大开眼界,聂荣臻也非常高兴。敌情终于辨明了,沙河的敌军已经移向南面,他们企图在那儿建一道新 的封锁线。聂荣臻告诉与会代表,日军仍然被蒙在鼓里,不知道温塘正在召开这样重要的、大型的会议,代表们尽可以安心继续讨论,不必担心。会议开了 7 天,选举成仿吾为边区参议会议长,于力为副议长,推选宋 劭文为边区政府主任委员、胡仁奎为副主任委员、王斐然为高等法院院长。聂荣臻仍被选为边区政府委员。大会还通过了边区行政委员会 5 年来的工作 报告,《双十纲领》、《政府组织法》、《参议会组织法》、《租佃债息条例》、《统一累进税则》、《婚姻条例》、《抗战勤务条例》等 14 项重要的 法令和法规。这次参议会,是晋察冀边区史上民主建政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在中 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无论多么艰难困苦,有能力在敌后生存下来、战胜敌人,并建立起一个真正由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抗 日民主政权。有幸被邀请列席边区参议会,目睹了这个敌后盛会全过程的外国友人, 是班威廉夫妇和林迈可夫妇。他们惊叹,“在晋察冀的群山之中已经造成了一个奇迹造成了极大的功绩,这个功绩可以说是在近代史中民主政治的 建设上一个前所未见的极重大的试验”。边区参议会结束不久,军区机关由寨北村移驻到了温塘。 温塘这个小山村,座落在胭脂河畔,每到春天,鸟语花香,小桥流水,树影婆姿,令人心旷神怡。当聂荣臻稍闲时,便漫步春野,常常驻足河畔, 伫立山头,久久不肯离去。这位“燕赵诗社”的发起人,颇有诗人气质的将军,此时胸中该是诗情万缕、激情涌动吧!陈毅在 1948 年 11 月写给他的赠 诗,成了他在胭脂河畔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十车驻马胭脂河, 抗日反顽除万恶。 我来共话艰难时, 人民事业壮北岳。有时鞍马劳顿,聂荣臻便到温塘的泉水中一洗疲劳。温泉源于崇生寺内, 年代已久,两个石砌的大池里烟笼雾罩,那热气腾腾的泉水,从吐水口里喷入浴池内,再泻入冰雪消融的河中,轻轻流淌,声如琴瑟,河面上烟雾茫茫, 好像披了一层淡淡的轻纱,使人似入仙境一般。能到温泉洗一次澡,简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住在城南庄,接受聂荣臻的建议, 也到温塘来洗过澡。“司令员的老伴骑着骡子也来了。”乡亲们兴奋地说着。张瑞华是分局 的干部科长,她不住在温塘,住在分局的新驻地易家庄,只是在偶尔来看望聂荣臻时,顺便到温塘洗洗澡。她还是老脾气,没有司令夫人的架子,在易 家庄什么都干,乡亲们待她也特别好。在温塘短暂的两个月里,聂荣臻多次到易家庄开会,与那里的乡亲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有一天,一个瘦得皮包 骨头的妇女抱着一个小孩,到温塘来要饭,恰好被去洗澡的聂荣臻发现了,与往常一样,对于劳动人民的苦难总是给以深深的同情,交待刚出院的副官 长刘显宜:“设法查明她的来历。只要不是敌探,就帮她在村里找个住处,司令部负责养着。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等割麦子以后再送她们回去。” 刘显宜自然照办。经查,这个妇女确实是出来度春荒的,部队帮她作了适当 的生活安顿。聂荣臻很喜欢温塘。然而,残酷的斗争现实,却使他不得不很快的告别 这个泉温水热乡亲心更热的村庄。那是 5 月 1 日,正是聂荣臻发出春季反“扫荡”训令的一天,6 架敌机从正东方向飞来,炸掉了那座开过边区参议会的 大礼堂,幸好当时没有人在里头开会,所以没有伤亡。一周之后的一个清晨,敌机又来轰炸,此次只炸死了一只鸡。不料,9 点钟左右,敌机再次出现,猛烈轰炸几个防空洞的入口。聂荣臻和萧克、唐延杰、邓华等人正在开会, 赶快钻进防空洞,军帽都被炸弹的冲击波冲掉了。聂荣臻所在的洞顶中了 3颗炸弹,两个洞口都被炸中,幸好没被炸塌、堵死。他异常镇定,一声不吭。 在敌机爬高准备再次俯冲的间隙,他平静地对班威廉夫妇等说:“没关系,别害怕,他炸不塌。”班威廉夫妇亲眼目睹了聂荣臻在这种危险时刻显现出来的镇定自若的风 度。他俩后来写道:当日机倾其全力向某一个防空壕的入口猛烈投弹轰炸的时候,军区各支 军队的许多主要长官们,都被关闭在这个防空壕里。聂将军本人分开了两条腿,张大了嘴,是在默默地数着爆炸的次数:一、二、三十二十 三十防空壕仍然没有受到严重的损害;这么许多次数的爆炸,既然不能炸毁那个防空壕,那么即使敌机把六架飞机所载的全数炸弹都投向该壕,它 也应该受得住;事实上确乎不曾被炸毁,可是也危险得很了。在入口近处及入口内部爆炸的炸弹,一共达七十五枚之多,而它们都是一百磅以上的炸弹。聂将军当夜就把司令部移 到另一个村落去。这次轰炸,是敌人春季“扫荡”的组成部分,日寇妄图一举摧毁八路军 指挥机关和消灭八路军领导人。但由于有坚固的防空工事,其阴谋未能得逞。 自 4 月 19日起,日军出动 9000 人,伪军 3000 人,对北岳区发动又一次大“扫 荡”。其意图是想乘八路军大批主力深入敌后的时机,再来一次突击。可聂荣臻根据情报,洞察了敌人企图,早于 4 月 11 日发布训令:敌人的“扫荡” 即将来临,在反“扫荡”中控制制高点有最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领导要熟悉地形,尽快构筑必要的工事,并进行演习。19 日,日军“扫荡”开始, 21 日聂荣臻发布命令:敌这次“扫荡”的重点是第四军分区,二分区为钳制方向,两区要密切配合进行反“扫荡”。5 月 1 日他在训令中又指出:敌人在 四分区“扫荡”的特点是由南而北,在汉奸指引下,轻装奔袭我指挥和后方机关,挖掘“坚壁”物资。行动秘密,迂回合击,合击不成,即分成百余人 一股分区“清剿”。搜山时由牲口在前面踩地雷,足见地雷对敌人的肉体与精神都是大的打击,要领导军民全面开展地雷战。我军还应正面与纵深全面 警戒,完善通信联络。机关力求轻装,并有防袭击的作战预案。部队要不分昼夜,袭扰驻剿之敌,还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以防被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