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布托传》作者:刘文山等-12

冷战结束后,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关系有了大的改观,两国消除了直接对立,但昔日的积怨和现实的扑朔迷离一直阻碍着两国关系的发展。阿富汗在反对苏军入侵的十年抗战和推翻纳吉布拉政权的战斗中,形成了四派最为重要的武装力量。它们基本上分别由四个民族组成,代表各自的民族和集团的利益:希克马蒂亚尔为首的伊斯兰党以普什图族为主体;拉巴尼领导的伊斯兰协会基本上是塔吉克人的组织;杜斯塔拇指挥的乌孜别克民兵代表乌孜别克族的利益;马扎里控制的伊斯兰统一党则由哈扎拉族组成。  1992年4月,纳吉布拉政权的崩溃导致出现国家权力真空。阿富汗各派游击队在失去共同敌人后,互相之间因民族、教派、政见各异而形成的固有分歧与利益冲突上升为主要矛盾。它们根据各自的实力,纷纷抢夺全国或地方政权。各党派为了本集团的利益,各党派领导人为了个人的权力欲望,展开了一场错综复杂、无休无止的内部武装冲突。为了能在首都喀布尔占据一块立足之地,各党派不断驱使成千上万的阿富汗人自相残杀。  巴基斯坦密切关注着这个邻邦局势的发展,贝·布托政府对阿富汗的内乱忧心忡忡。由于阿富汗政府声称巴基斯坦支持其境内的好斗分子,使贝·布托深感恢复两国友好关系的困难。  自1992年4月以来,阿富汗各派游击队之间的激烈冲突,使数十万阿富汗无辜平民流离失所,逃到巴基斯坦,沦为难民。原先就滞留在巴基斯坦的数百万阿富汗难民有家不能返,而大批新难民又蜂涌而至。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界一带,联合国救援机构分发给难民的黄色帐篷,形成了一条黄色的河流。  1994年3月3日,贝·布托访问了白沙瓦的一座难民营,会见了背井离乡的阿富汗妇女和儿童。针对巴基斯坦中断对阿富汗提供食品供应问题,贝·布托说,巴基斯坦并没有限制向阿富汗提供食品供应,这种供应是由于某些阿富汗派别的“干涉”而中断的。巴基斯坦将继续照顾这些难民,“只要他们的祖国没有恢复和平”,他们就可以呆在这里。在访问了这座难民营后,贝·布托伤感地说:“阿富汗人民对这场混战早已厌倦”。她呼吁阿富汗各派停止战斗,一起坐下来制订一项分享权力的安排。  1994年10月,巴基斯坦的一支由30辆卡车组成的车队,在前往中亚的途中被阿富汗坎大哈省的地方武装劫持。几天之后,阿富汗伊斯兰学生民兵组织“塔利班”首次亮相,成功地营救了这支车队。后来它又趁势消灭了当地的地方武装,并于11月控制了坎大哈全省。这支学生民兵的成员,主要是居住在位于巴基斯坦北部边境的阿富汗难民营并在伊斯兰学校就读的青年学生,其领袖为穆尔维·乌乌尔。从1995年1月下旬开始,伊斯兰学生民兵从南方根据地发起代号为“进军喀布尔”的战役,一路势如破竹,迅速发展成阿富汗最为强大的武装力量之一。  一些西方分析家认为,伊斯兰学生民兵可能得到了巴基斯坦方面的大力援助。他们指出,由于希克马蒂亚尔既无力问鼎中央,又不肯同拉巴尼等派别握手言和,因而严重阻碍了巴基斯坦欲借道阿富汗同中亚穆斯林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计划,因而贝·布托政府放弃了对希克马蒂亚尔的支持转而支持学生武装。另外,“塔利班”最初见诸报端,正是在1994年9月巴基斯坦宣布它打算重新开辟通往中亚的古代贸易通道之后;而它采取的第一桩军事行动,就是解救被劫持的一支巴基斯坦车队。阿富汗的希克马蒂亚尔和拉巴尼也都这么认为。但贝·布托总理否认巴基斯坦向伊斯兰学生民兵提供了援助,重申巴基斯坦要在阿富汗各种党派的争斗中保持中立的立场。  阿富汗学生民兵的迅速崛起,标志着长期陷入胶着状态的阿富汗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阿富汗何去何从,其前景是战是和,仍然扑朔迷离。联和国的和平计划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只要阿富汗没有恢复安宁,只要阿富汗各派武装力量各据一方,分鼎争夺,巴基斯坦就无法顺利开辟通向中亚的贸易通道,它同穆斯林各国的合作就将会受到很大限制。但是,如果贝·布托政府支持任何一派,都将会使局势更加恶化,造成巴基斯坦与阿富汗执政派别的严重对立,不利于两国关系的发展。  1995年3月中旬,阿富汗总统拉巴尼在参加中西亚地区十国经济合作组织首脑会议时宣称,巴基斯坦是新兴的阿富汗学生民兵的幕后支持者。  3月18日,贝·布托总理对此予以驳斥。她否认巴基斯坦支持了阿富汗的任何一派,说自她1993年10月上任后,一直对阿富汗采取不干涉政策,巴基斯坦更没有支持阿富汗学生民兵武装。贝·布托还指责阿富汗领导人自从1980一1989年抗击苏军及其傀儡政权的战争结束以来,一直没能解决他们自己的内部分歧。她说,阿富汗领导人已经让阿富汗人民感到失望,阿富汗人民因他们的野心而受苦,这些领导人中没有一个得到全体阿富汗人的支持,而他们又不想分享权力,却把他们自己的问题归咎于其它国家。由此看来,巴基斯坦与阿富汗恢复正常关系尚需时日。  贝·布托政府在波黑问题上也表现出强烈关注波黑穆斯林命运的立场,它一直在向波黑的穆斯林政府提供财政支援和声援,支持它同塞族和克族作战。  1994年2月2日,贝·布托总理访问了处于战火中的萨拉热窝,特别呼吁国际社会拯救正在受苦受难的波黑妇女和儿童。贝·布托还呼吁国际社会保卫波黑,使之“免遭残酷的种族侵略之害”。  贝·布托和土耳其总理奇莱尔在这一天共同呼吁波黑冲突各方尽快达成“公正的和平方案”,并敦促联合国秘书长对波黑塞族发动空袭,以促进达成和平方案。这位巴基斯坦女总理激昂地说:“为了早日达成政治解决方案,联合国秘书长要求对波黑塞族发动空袭,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在空袭问题上达不成一致意见,那就应该取消对波黑的武器禁运,让波黑人民能够进行自卫。”  贝·布托政府把加强与中亚穆斯林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合作看得特别重要,认为这是共同发展的必要条件。  目前,由巴基斯坦、土耳其、伊朗创建的“经济合作组织”已经将中亚各国全部吸收进来。该组织经常召开会议.商讨彼此间的经济合作,解决存在的问题,商讨共同发展、互相合作的对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巴基斯坦正力促将它建成一个更加有效的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以便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为了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与交流,1995年5月下旬,贝·布托总理亲自出访了乌兹别克斯坦。在访问中,贝·布托与乌兹别克斯坦领导人就双边合作、中亚地区局势等进行了讨论。双方签署了关于科技、贸易、旅游合作和避免双重征税等三项协定。两国政府还同意在毒品控制和反恐怖主义方面进行合作。  贝·布托政府除了重视和加强与穆斯林国家在政治和经贸方面进行合作外,还积极主张穆斯林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进行合作。  1995年3目,伊斯兰会议组织科技合作常务委员会在伊斯兰堡主办了为期5天的题为“21世纪伊斯兰政策”的科学问题研讨会。巴基斯坦总统莱加里出席开幕式并讲了话。他在发言中呼吁穆斯林国家集中力量制订科学和技术政策。莱加里说,大科学项目耗资甚巨,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独投资得起。伊斯兰国家应该以欧洲核研究中心为样板建立一个科研中心。他说:“我们必须为穆斯林世界制订一个类似的战略。”这位总统认为,伊斯兰研究中心应将现代科学与宗教融为一体。穆斯林学者不应该盲目地全盘照搬西方学者提供的东西。莱加里说:“考虑到我们的知识产权,我们不应该再掉入这种陷井中。”他呼吁伊斯兰国家将主要力量用于教育和扫除文盲方面。  巴基斯坦政府对自己所处的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十分重视,一直积极参与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各项活动,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995年5月3日,第八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首脑会议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包括巴基斯坦总统莱加里在内的南亚联盟七个成员国首脑与会,共商南亚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东道主印度总理拉奥在致开幕词时指出,目前全球经济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加强区域合作是促进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与会的各成员国首脑在讲话中也指出,包括南亚各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面临着外债负担重、贸易赤字大、商品价格高和新技术缺乏等困难,这些不利的因素严重影响着南亚地区经济的顺利发展。因此,各国首脑决心采取措施进一步开放市场,调整关税,加速实现贸易优惠协定,扩大贸易,吸引更多的外资,并在科教、农业和信息交流等领域加强合作。  5月4日,首脑会议闭幕。会议最后通过了《德里宣言》。与会各成员国领导人一致同意从1995年12月8日起,实施在达卡举行的第七届首脑会议上达成的南亚特惠贸易安排框架协议,开展地区自由贸易。  《德里宣言》说,消除贫困是南亚各国所面临的首要任务。与会领导人决心积极行动起来,争取到2002年消除地区贫困。《宣言》指出,毒品走私和有组织的犯罪活动严重威胁着本地区安全。各国应该加强合作,严厉打击这些不法活动。《宣言》还呼吁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减少性别偏见,赋予妇女更大的权力。  会议期间,各成员国首脑频繁接触,举行私下会谈,就一些双边问题进行磋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巴基斯坦总统莱加里5月4日与印度总理拉奥的会见。一段时期以来,印巴两国围绕克什米尔问题关系一直比较紧张。在会谈中,莱加里和拉奥都强调,不能用军事手段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应该通过和平协商解决所有存在争议的问题,改善两国关系。  与美国的关系一直是巴基斯坦对外政策的重点。从5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巴基斯坦和美国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密。对美国来说,巴基斯坦不仅是南亚的一个重要国家,而且还是对付苏联南下印度洋扩张战略的一个重要盟友。而对巴基斯坦来说,由于与印度因克什米尔争端而发生战争,也需要与美国这样的大国结盟以保障自身的安全。所以,出于不同的战略利益考虑,巴美两国从50年代起正式结盟,先后签订了《美巴共同防务援助协定》和《美巴双边防御合作协定》。巴基斯坦开始接受美国提供的军事、经济援助。此后巴美关系一直比较紧密,虽几次出现波折,但总能和解。  1979年年底,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后,巴基斯坦成为美国抵御苏联南下印度洋的“前线国家”,它在美国全球战略的棋盘中地位立即突出出来,巴美关系也随之升温。美国试图通过建立华盛顿—伊斯兰堡轴心同盟来抵御苏联的南下印度洋战略。  1981年,里根政府同意向巴基斯坦提供为期6年(1981一1987年)的总额达32亿元的一揽子军事、经济援助计划。该计划完成后,又从1988年开始向巴基斯坦提供总价值40.2亿美元的第二期一揽子援助计划(1988—1993年),其中军事援助达17.4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开始向巴基斯坦出售最先进的F-16A型和B型战斗机,两批共售60架。这些飞机使巴基斯坦军事实力大大增强。1989年,巴基斯坦又向美国增加订购60架F—16战斗机,总价值14亿美元。巴基斯坦为其中的28架预付订金6.58亿美元。  然而,随着苏军撤出阿富汗,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战略需要日益减少。而随着苏联解体,以美苏对峙为特征的“冷战时代”急速退出了历史舞台,巴基斯坦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更是江河日下。失去了共同战略基础的巴美关系很快开始滑坡、并最终降到离冰冻状态只一步之遥的临界点。  巴美关系的不断恶化,既是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转折性变化的直接反应,也是当时美国共和党政府重新设计美国全球安全战略的必然结果。  冷战结束后,防止核扩散成为美国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战略目标。在此背景下,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共和党参议院普雷斯勒提出的针对巴基斯坦核问题的《普雷斯勒修正案》。该法案规定,如果美国总统未能证实巴基斯坦确无发展核爆炸装置和核武器的意图,美国则应停止对巴基斯坦的一切军事和经济援助及武器出售。具体做法是:由巴基斯坦总理向美国总统作一书面保证,表示巴基斯坦不准备拥有核武器,然后由美国总统再给国会出具保证,以使国会同意向巴基斯坦提供军事、经济援助和售让武器。  1990年10月,纳瓦兹·谢里夫在大选中获胜出任巴基斯坦总理后,为获得美国的援助曾打算在《普雷斯勒修正案》问题上作些让步。谁知美国得寸进尺,要求巴基斯坦停止发展核武器,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同意美方检查巴基斯坦的核设施。考虑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以及反对党的态度,谢里夫政府没有同意美国的要求。故此,布什政府于1990年10月宣布中断对巴基斯坦的所有军事和经济援助;并禁止一切军事销售。美国政府的这一决定使巴基斯坦不但失去了近6亿美元的援助,同时现有的美式装备也因缺乏零备件而大多无法使用。巴基斯坦政府对此十分气愤,强烈要求美国继续履行双方签订的合同,将所购的60架F一16战斗机交付巴基斯坦。但美国盛气凌人,不仅不履约,而且拒不退款。更有甚者,美国还以这批装备占地为由,每年向巴基斯坦索要100多万美元的所谓仓储费。几年来一直严重影响巴美关系的“F一16战斗机争端”由此产生。巴美关系陷入僵局。  1991年6月,为了打破巴美关系上的僵局,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提出由美、苏、中、印、巴五国共同磋商以解决南亚地区的核不扩散问题的倡议,同时表示巴基斯坦决不会牺牲民族利益而单方面放弃核计划。该倡议虽然得到美国的支持,巴美恢复了双边对话及高层接触,但在巴基斯坦核计划这一关键问题上,双方基本立场均无变化。1992年,美国在巴基斯坦的一再保证和要求下,同意通过商售办法向巴基斯坦提供急需的军用零备件,但仍拒绝交付F—16战斗机。  1993年,民主党人入主白宫后发现,华盛顿冷淡伊斯兰堡的做法是“一个明显的错误”。据美国报刊披露,克林顿政府认为,美国在90年代乃至21世纪所面临的安全挑战包括开拓国际市场、防止核扩散、平息局部战争、扼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消灭毒品走私、平衡地区力量对比消长等众多因素,而美巴两国恰好在上述领域“仍然享有并行不悖的战略利益”。因此,美国应采取积极步骤以“尽快打破美巴关系停滞不前的非正常局面”。为此,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4月出台了“南亚政策”。为了扩大美国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美国表示将对印巴两国采取“平衡”政策。同年8月,美国国防部代表团访问巴基斯坦,就两国间有关F—16战斗机的纷争举行正式会谈。此举使解决巴美争端出现了一线转机,但双方在对这批F-16战斗机是“交货”还是“转售、退款”的问题上讨价还价,争执不下。  巴基斯坦人民党在1993年10月的大选中获胜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在一份书面报告中说,1980年以来,巴基斯坦从其它一些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贷款机构收到了大约190亿美元的援助,这笔钱中有27亿美元是非具体用途的贷款和赠款。来自美国、欧共体、日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这些钱使巴基斯坦能够为进口民用产品提供资金,并且“腾出数额相当的资金用在核计划上”。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核武器专家伦纳德·斯佩克特指出,即使有具体用途的贷款,也可以使巴基斯坦腾出其它的钱款用于它的国际计划。  美国中央情报局当时认为,巴基斯坦有现成的组件,可以制造出多达10枚或15权原子弹。这些组件分开保存,但在短时期内就可以将它们装配起来。中央情报局承认印度基本上有同样的能力。  1993年11月,美国和巴基斯坦就核问题进行谈判。美国负责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拉斐尔同巴基斯坦代总统萨贾德、总理贝·布托、外长莱加里和陆军参谋长阿布尔·瓦希德等进行了会谈,但未取得任何突破。拉斐尔在11月18日说,根据美国1990年通过的关于核不扩散问题的《普雷斯勒修正案》,对巴基斯坦暂停援助的决定,可以继续下去。  巴基斯坦方面则坚持认为,它的核计划完全是必要的计划,因为它受到宿敌印度的核威胁。11月23日,贝·布托总理在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是美国开始重新评价其政策的时候了。指望巴基斯坦削减核计划是卑劣的,是对巴基斯坦的羞辱。”她排除了削减核计划的任何可能性。但在谴责美国不公正地把巴基斯坦列为限制全球武器竞赛对象的同时,贝·布托女士又说,她的对外政策的最高目标是重建同美国的紧密关系。  作为阻止在南亚扩散核武器的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克林顿政府在1994年3月建议国会取消不得向巴基斯坦提供军事援助的禁令,以作为对巴基斯坦不生产制造核武器材料的回报。但美国国会大多数议员不支持政府要废除《普雷斯勒修正案》的计划,也不同意有不受这项修正案的约束的例外情况。  1994年4月,美国助理国务卿塔尔博特在伊斯兰堡同巴基斯坦领导人就核问题进行谈判。双方同意就美国提出的一项建议继续进行对话。美方的建议内容是:巴基斯坦同意限制其核计划,这样美国便向它提供F一16战斗机。塔尔博特和巴基斯坦外交部的一位发言人都说,将继续通过“悄悄的外交”讨论限制巴基斯坦核计划的问题。  在塔尔博特访问南亚以结束印巴之间核武器竞赛一周后,巴基斯坦前看守政府总理莫伊·考莱希便在4月17日说,巴基斯坦4年前就冻结了它的核计划,但巴基斯坦必须拥有生产核弹的能力。他说:“简单地说,我们说过,我们不会采取实施生产核武器的计划,但我们有能力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生产核武器。”“从常规军事力量角度讲,巴基斯坦军事力量要比印度弱得多。我们认为,我们不应该采取单方面行动改变或削弱我们的核防御能力。”  但贝·布托政府对美国把原来要巴基斯坦应该限制和取消核计划改为只要求限制表现出积极态度。5月18日,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艾哈迈德·阿里说,伊斯兰堡已经认识到美国对巴基斯坦政策的转变,巴基斯坦准备考虑接受对它的核计划进行检查,并希望年底之前美国能恢复向巴基斯坦出售武器。但阿里强调,伊斯兰堡没有改变它提出的核检查应包括印度的要求。  从1994年4月开始,美国首次在对巴基斯坦和南亚的政策上采取了更为务实的态度,华盛顿放弃了它早些时期采取的将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同防止核扩散问题相联系的立场。它开始实行这样的政策:首先限制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核能力,然后在某个适当的阶段消灭它。这一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美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报答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意限制它们现有的生产核武器的能力,取决于美国在该地区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安全框架,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它如何同印巴两国现任的领导人打交道。因为印巴两国的绝大部分人赞成自己的国家生产核武器。巴基斯坦认为自己的核计划是抗衡印度在常规武器方面占优势地位的一种威慑力量。印度则认为自己的核计划是对中国的一种威慑,是一种国际威望的象征。  1995年1月,一支由40人组成的以国防部长佩里为首的美国官方代表团出访巴基斯坦,它是1989年以来美国派往巴基斯坦的级别最高、阵容最强大的外交使团。  巴基斯坦对美国国防部长的光临给予高规格的外交礼遇,总统莱加里、总理贝·布托和国防部长、陆军参谋长分别接见了佩里一行,并“在十分亲切的气氛中举行了话题广泛的会晤”。据报道,佩里同巴基斯坦领导人会晤时赞扬巴基斯坦是“伊斯兰国家实行现代化的楷模”,在联合国维和努力方面做出了“令人钦佩的贡献”,强调美国乐意看到“一个统一昌盛的巴基斯坦在今后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贝·布托事后告诉新闻界,防止核扩散并不是巴美会谈的“重点”,“美方没有要求巴基斯坦签署核不扩散条约”。  巴基斯坦和美国此番在两个问题上面取得了两项重大进展:第一,美国同意恢复1948年成立、1990年起因《普雷斯勒修正案》实施而被迫中断了的“美巴军事磋商工作组”。过去美巴双方均把“军事磋商工作组”当作各自决策层相互传递战略意向的正常渠道。第二,美国将考虑从第三国向巴基斯坦转交价值6.5亿美元的28架F一16战斗机。  2月11日,巴基斯坦和美国终于就安全合作达成了协议。美国承诺将继续向巴基斯坦提供军事和经济合作。  为了让巴基斯坦放心,美国国防部长佩里于2月12一13日又访问了印度,要求印度也“限制”其核计划。2月12日,美国与印度在新德里也签署了一项《美印防务关系协议》,以体现克林顿政府的南亚政策对印巴两国的“平衡”。  虽然佩里的访问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巴美关系,但对贝·布托政府来说,在改善和发展对美关系上仍将面临曲折的道路。随着1995年牢3月8日在卡拉奇发生刺杀美国领事馆工作人员的事件,巴美关系又蒙上了一层阴影。事发后贝·布托总理说:“巴基斯坦已支付价值12亿美元的军事设备的款项,但我们既没有受到货,也没拿回退款。我担心这种情况会助长巴基斯坦好战分子的气焰,我希望美国政府注意这些动向。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针对破坏我国温和力量的种种问题找到解决办法。”  为了恢复和改善与美国的关系,贝·布托政府在外交上上采取主动行动。1995年4月5日一13日,贝·布托总理应美国总统克林顿之邀对美国进行了为期9天的访问。贝·布托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说服美国取消对巴基斯坦出口军事装备的禁令,恢复对巴基斯坦的军事和经济援助。访美期间,贝·布托在巴尔的摩的霍普金斯大学发表演讲时,希望美国政府最好向巴基斯坦交付80年代末订购的价值14亿美元的60架F-16战斗矾。特别是交付早已付款的28架F-16战斗机。如果不愿意,那就退款。贝·布托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美国再拒绝交付F—16战斗机,巴基斯坦就准备向法国和俄罗斯订购新型战斗机。  贝·布托访美期间最引人注目的活动就是与克林顿总统进行的首脑会谈。在会谈中,克林顿总统承认美方在向巴基斯坦供应军事装备问题上,采取了“错误的做法”,对巴基斯坦来说是“不公平的”。他向贝·布托保证,他的政府将与国会合作,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据透露,克林顿政府考虑的解决办法有这么几种:1.力促国会通过有关决议,修改或在某一时间内暂缓执行《普雷斯勒修正案》,以便政府能将这批军事装备交付巴基斯坦。2.为这批F一16战斗机寻找其它买主.一俟转售,即将货款退还给巴基斯坦。3.如果上述两种方案行不通,美国则给予巴基斯坦经济补偿,比如拨款援助巴基斯坦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和缉查毒品走私,或为巴基斯坦训练军事人员,为其现有的美式军事装备免费提供零配件等。  事实上,美国政府已逐渐认识到,《普雷斯勒修正案》实施几年来,不仅未达到预期目标,反而导致巴基斯坦反美情绪高涨;一味施压不是办法。另外,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兴起也使美国大伤脑筋,在防范原教旨主义泛滥问题上,美国离不开像巴基斯坦这样“温和的伊斯兰国家”的帮助。因此,自1994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已开始逐步调整对巴基斯坦的政策,双方试图绕过《普雷斯勒修正案》,在经贸、能源等领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到贝·布托访美时为止,巴美已签署了总投资金额达12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备忘录,美国主要在能源领域进行投资。  贝·布托此次访美,在改善巴美关系上又取得了进一步的成果。除与美国政界要人举行会晤外,贝·布托还同美国工商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深入探索巴美在经贸领域进行合作的前景。在访问的9天期间,巴基斯坦同美国经济界签订了总额达60亿美元的投资意向书。贝·布托的访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然,巴美关系还有不少需要克服的障碍。作为一对“麻烦的伙伴”,巴美两国几十年来已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关系,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麻烦,但双方都离不开对方,毕竟还是一对“伙伴”。贝·布托政府将继续寻求改善巴美关系,并将其作为巴基斯坦对外政策的重点。贝布托传--第二十章 可靠的朋友第二十章 可靠的朋友  巴基斯坦和中国一直保持着睦邻友好的关系,建交40多年来,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和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贝·布托在1988年第一次出任总理后,首先出访的国家就是中国。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也在1989年回访了巴基斯坦。1993年10月,贝·布托第二次出任总理后,一如既往地继续加强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巴中友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93年12月4日,伊斯兰堡国际机场主要建筑物上彩旗飘扬。巴基斯坦参议院主席瓦西姆·萨贾德以及政府高级官员和知名人士在这里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李瑞环是在结束了对印度的访问后来巴基斯坦进行友好访问的。  12月4日晚,在巴里奥特宾馆,巴基斯坦参议院主席瓦西姆·萨贾德举行盛大宴会欢迎李瑞环主席一行。宴会大厅里灯火辉煌。气氛热烈。  萨贾德主席首先致欢迎词,对李瑞环来访表示欢迎。他说李瑞环主席这次来访,进一步增强了巴中40多年来的友好合作的密切关系。  李瑞环致答词说,中巴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源远流长。两国不仅在经济、文化等广泛的领域进行了合作,在国际事务中也一向相互同情、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中国人民最重视患难之交,中巴关系正是这种珍贵友谊的象征。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被封锁的最困难时候,是巴基斯坦向中国提供了走向世界的通道;我们不会忘记,在恢夏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席位、扩大中国同国际社会交流的过程中,是巴基斯坦始终给予我们坚定不移的支持;我们更不会忘记,在一些西方国家用所谓“人权”、“民主”问题向中国无理施加压力的时候,又是巴基斯坦仗义执言,使正义之声战胜了荒谬的非议。李瑞环说,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南亚区域合作,支持一切有利于促进南亚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的努力。李瑞环还向巴基斯坦朋友们介绍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15年来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12月5日上午,巴基斯坦国民议会议长尤素福·米拉尼会见了李瑞环。  12月6日下午,贝·布托总理会见了李瑞环。李瑞环首先对贝·布托再次出任巴基斯坦政府总理表示祝贺。并说:“李鹏总理期待着在北京与总理阁下会晤。”他还转达了李鹏总理对贝·布托总理的问候和良好祝愿。他说;“我们一踏上巴基斯坦的土地,就深深地感受到中巴友好的热烈气氛。这几天,我们接连会见了巴基斯坦领导人,感到中巴两国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有着共同的看法。我这次访问是有成效的。”李瑞环接着说:“中国对发展中巴友好关系非常重视,把它看作我国开展睦邻友好外交的一个基点。中巴关系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关系中的一个典范……  不管世界上发生什么变化,中国人民将永远同巴基斯坦人民站在一起。”  贝·布托总理对李瑞环主席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她说,我的父亲曾说,巴中友谊比喜马拉雅山还高。加强和发展巴中友谊是巴基斯坦外交政策的基石。中国人民是巴基斯坦人民值得信赖的朋友,作为总理,我将为巴中友好作不懈的努力。我期待着本月底对中国的访问,探索进一步扩大两国友好合作的途径。  同一天,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李鹏总理会见了来访的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夫塔布·米拉尼。李鹏总理对巴基斯坦给予正在那里访问的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让米拉尼部长转达他对贝·布托总理的问候,说他期待着在北京接待贝·布托总理,他将就进一步发展中巴友好关系及一些重大的国际及地区问题同她会谈。  米拉尼说,贝·布托总理和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怀有崇高的敬意和友好的感情。两国在过去几十年里一贯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双边关系包括两军关系发展顺利,巴基斯坦政府希望这种关系能够继续得以巩固和发展。  1993年12月24日,在巴基斯坦总理贝·布托即将访华之际,李鹏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驻北京记者马索多尔·沙的采访,主要就中巴双边关系问题回答了他的提问。当记者问及贝·布托总理在巴基斯坦新政府成立后不久即来中国访问的意义时,李鹏说:“我们热烈祝贺巴基斯坦新政府顺利组成。发展与巴基斯坦的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愿同巴基斯坦政府一道共同探索扩大双边互利合作的途径,把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推向新的高度。我相信,贝·布托总理此次访华必将为推动两国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在谈及中巴双边关系的发展前景时,李鹏总理说,中巴友谊经受了时间考验。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和交流不断加强和扩大,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最近,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对巴基斯坦的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中巴关系已成为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关系的典范,我们对此十分满意。我们相信,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巴友谊将继续发展,前景是美好的。  在谈及中巴经贸关系时,李鹏说,中巴在经济合作和双边贸易方面一贯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巴基斯坦已成为中国在南亚的最大贸易合作伙伴,经济技术合作进展顺利。中巴经济互助性强,合作潜力大,前景十分广阔。  李鹏总理还表示,希望通过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转达他对巴基斯坦人民的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  1993年12月26日,是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中国全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缅怀这位伟大的先驱。巴基斯坦人民也对毛泽东主席怀有深厚的感情。巴基斯坦总统莱加里和总理贝·布托分别致电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  贝·布托总理在电文中说:“毛泽东主席的思想曾得到广泛的应用。他的思想唤醒了世界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激励他们为赢得其不可剥夺的权力而斗争。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将铭记他为他们获得自由和民族独立所做出的贡献。”她说:“他为我们两国间兄弟般的友谊和密切合作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巴基斯坦人民无比尊敬和感激他。我们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种友谊与合作将继续得到加强。巴基斯坦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最困难的时期毛泽东主席领导下的中国所给予我们的坚决而果断的支持。”  12月26日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贝·布托访华的前一天。这一天,贝·布托在伊斯兰堡接受了中国常驻伊斯兰堡记者的联合书面采访。贝·布托总理说,巴中是友好邻邦,两国的友谊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我们两个友好国家的高层接触将进一步加强两国的关系。她回忆了她已故的父亲佐·阿·布托前总理为发展对华关系所做的努力。她表示要继承其父的对华政策,继续保持和促进巴中两国人民和政府之间存在的友好关系。  谈到两国经济等领域的合作,贝·布托总理说,巴基斯坦重视同中国的科技、教育、新闻、文化和体育等领域的合作,希望进一步扩大同中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她欢迎中国方面在各个层次上对巴基斯坦投资。她表示在这次访问中,将亲眼看一看中国巨大的经济成就和学习中国经验,寻求同中国在各个领域合作的途径。  贝·布托高度赞赏中国“坚定明确地”支持巴基斯坦捍卫独立和主权的一贯立场,并给予巴基斯坦人民无私的援助。在回答如何增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的问题时,贝·布托说,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南南合作至关重要。巴基斯坦全力支持由发展中国家建立起来的77国集团、不结盟运动及南方委员会等各种合作组织。  1993年12月27日,贝·布托总理及其一行乘专机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她第三次来中国,也是她成为巴基斯坦总理后第二次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下午5时50分,一身巴基斯坦民族装束的贝·布托总理与其丈夫阿希夫·扎尔达利在礼炮声的伴随下走进人民大会堂东门,与迎候在那里的李鹏总理和夫人朱琳亲切地互致问候,并高兴地接过两位中国少年呈上的鲜花。随后,李鹏总理在中央大厅主持仪式,热烈欢迎巴基斯坦总理的来访。  在仪式之后的会见中,李鹏总理对贝·布托就任巴基斯坦总理表示祝贺,并以中国政府和他本人的名义热烈欢迎贝·布托总理及其一行的来访。  贝·布托总理感谢李鹏总理和中国政府的盛情接待。她说,这次访华是为了保持巴中两国之间的高层来往。她还愉快地回忆起李鹏总理和夫人1989年访问巴基斯坦时的情景。李鹏总理说,中巴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之间有着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这种关系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他表示相信,在贝·布托总理任职期间,两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将进一步发展。  中方出席会见的有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中国政府陪同团团长、化工部部长顾秀莲、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胡敏和交通部部长黄镇东等。巴方参加会见的有外交部长阿里、国防部长米拉尼、旁遮普省首席部长瓦图、总理财政和经济顾问贾弗里等。晚上,李鹏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为巴基斯坦贵宾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  12月28日上午,李鹏与贝·布托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正式会谈。双方在诚挚友好的气氛中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两位总理一致认为中巴关系很好,并对两国的友好合作顺利发展表示满意。  李鹏总理说,中国政府和人民十分珍视同巴基斯坦的友谊,在当前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下,加强中巴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化,中国都将是巴基斯坦可以信赖的朋友,我们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中巴传统友好关系。这不仅符合中巴两国人民的愿望和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李鹏总理强调指出,贝·布托总理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中巴今天有这样好的关系是中巴两国领导人长期努力和培育的结果。“我国已故的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与阁下父亲布托先生有着深厚的友谊和难忘的交往。他们对中巴友谊的贡献将永载史册。最近,在中国人民隆重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一百周年之际,阁下给我来电,表达了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对毛泽东主席的深切怀念之情,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阁下及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表示衷心感谢。”李鹏总理说,中巴经贸合作是两国关系的重要方面,双方经过共同努力使这一领域的合作顺利取得进展,给彼此带来了好处。今后双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拓宽这一合作领域,发展两国企业之间的来往,开办合营、合资企业。中国政府鼓励中国公民赴巴基斯坦投资和承包工程,也欢迎巴基斯坦企业来华投资。  贝·布托总理表示很高兴来中国访问。她说,巴中关系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是全天候的关系。巴基斯坦不会忘记中国在关键时刻向巴基斯坦提供的援助,巴中关系是巴基斯坦外交政策的基石。巴基斯炭愿意进一步发展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巴基斯坦怀着敬佩的心情注视着中国巨大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政治上保持稳定。中国还是国际关系平衡和调节的力量,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巴基斯坦正在支持中国在西藏、台湾和香港问题上的立场。  两位总理一致认为,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动荡不安,世界很不太平。李鹏总理指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符合世界人民的要求。中国政府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国宪章和其它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的基础上建立上述新秩序。其核心是尊重各国人民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不以任何借口干涉别国的内部事务。  李鹏总理说,亚洲地区的形势继续朝着和平与稳定的方向发展,多数亚洲国家政治上相对稳定、经济上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些都为各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开展地区互利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贝·布托总理通报了关于克什米尔地区的局势和巴基斯坦关于即将举行的巴印外交秘书会谈的立场。  李鹏总理说,中国作为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近邻,希望看到两国关系的改善,欢迎巴印领导人表示要努力改善关系的谈话。巴印之间的问题最终还是要由双方通过耐心的对话求得解决,希望巴印外交秘书的会谈取得积极成果。题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表示赞赏。  谈及人权问题时,两位总理认为中巴在这一领域有着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并愿意进一步加深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李鹏总理感谢巴基斯坦在国际人权会议上主持正义,并对中国给予支持。  历时两个小时的会谈结束后,两位领导人出席了中巴两国间五项文件的签字仪式。中巴两国政府代表分别签署了中巴两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中巴两国政府关于边境贸易协定延期的换文、中巴两国政府汽车运输协定、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与巴基斯坦水资源研究委员会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江苏省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建立友好省际关系协议书。  当天下午,贝·布托总理在下榻的钓鱼台国宾馆与中国工商界人士座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郑鸿业在致辞中说,中巴两国经贸界为促进两国社会和经济的共同繁荣和发展一直进行着友好互利的合作,巴基斯坦已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贝·布托总理在访华期间与中国领导人进行的友好会见,无疑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两国间在各个方面的友好合作。他并希望两国企业界之间的合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贝·布托总理即席讲话,详细介绍了巴基斯坦的投资环境的现状,并表示非常欢迎中国工商界人士前往投资,巴基斯坦政府将给予帮助。随后,贝·布托总理及其随行人员回答了中国工商界人士提出的问题。  同一天,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也在中南海会见了贝·布托总理一行。  江泽民主席热烈欢迎贝·布托总理一行的来访。他说,这是总理阁下第三次访华,阁下每次来访都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作出重要贡献。中巴两国友谊有着坚实的基础,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已深深植根于两国人民心中。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我们双方都很满意。中巴关系堪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典范。中国有句俗话叫作“饮水思源”,今天中巴关系这样好是与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的努力分不开的。我相信在阁下任职期间,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巴关系必将获得新的进展。  贝·布托总理表示十分高兴会见江泽民主席。她盛赞了巴中两国友谊后说,巴基斯坦认为,一个繁荣、强大的中国不仅有利于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且对于世界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两位领导人还交换了对国际问题的看法,并分别介绍了各自国内的情况。  12月28日晚上,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贝·布托及其一行。  刚刚访问过巴基斯坦的李瑞环主席对在巴基斯坦期间受到的令人难忘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表示感谢。他说,总理阁下是中国人民熟知的老朋友,相信阁下这次访华将有力地推动两国友好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贝·布托总理表示非常高兴再次会见李瑞环主席。她说,今天上午与李鹏总理、下午与江泽民主席都谈得很好。她认为,今天富有成效的会谈和会见,是不久前李瑞环主席访问巴基斯坦时,“我们双方的友好谈话所取得的成就”。  会见之后,李瑞环主席设宴款待贝·布托总理一行。  12月28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会见了陪同贝·布托总理来访的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萨达尔·阿希夫·艾哈迈德·阿里。  钱其琛说,克什米尔问题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解决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希望1994年1月开始的印巴两国外交秘书级磋商,能够成为两国平心静气地谈判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良好开端,并为进一步磋商创造良好的气氛。钱其琛对巴基斯坦在解决阿富汗问  12月29日上午,贝·布托在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贝·布托说:“我的父亲曾是毛泽东主席接见的最后一位外国客人。我非常高兴有机会在中国人民隆重纪念毛泽东主席100周年的时候来北京访问。”  关于双边关系,贝·布托说,几十年来,巴中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巴中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着完全一致的看法。”巴中关系“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是双边关系的“楷模”,并指出这种良好的关系来源于“相互信任和共同的理念”。她说:“巴基斯坦相信中同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稳定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巴基斯坦支持中国在人权等方面的立场。”  12月29日下午,贝·布托总理结束对中国的访问,带着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离开北京、返回巴基斯坦。  1995年1月30日,在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一春节快要来临之际.巴基斯坦人民向中国人民发出了问候和祝贺。这一天,巴基斯坦总统莱加里和总理贝·布托分别致电中国领导人祝贺春节。  贝·布托在致李鹏总理的贺词中,向他致以“热烈的节日祝贺和良好祝愿”,并“祝友好的中同人民继续取得成功,兴旺、幸福。”她说自己相信“在新的一年中:巴中两国传统的友好关系将会进一步加强。”  巴基斯坦在国际问题上与中国有许多方面都站在一起,在人权问题上双方观点一致。  1995年2月7日,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上,中巴两国代表都强调实现发展权的意义。巴方代表在发言中说,发展权是巴基斯坦人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呼吁国际社会为此加强合作。  1994年2月21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访问巴基斯坦。在为期4天的访问期间,钱其琛同巴基斯坦外长艾哈迈德·阿里、参议院主席瓦西姆·萨贾德、国民议会议长尤素福·米拉尼进行了会谈。在会见巴基斯坦总统莱加里时,钱其琛热情地转达了江泽民主席对他的访华邀请。  1995年3月11日,在哥本哈根参加联合国社会发展问题首脑会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会见了与会的巴基斯坦总统莱加里,双方进行了友好谈话。  在贝拉会议中心,李鹏对莱加里说,中国一贯珍视中巴友谊,中巴友好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他说:“中巴两国之间存在着最友好、最亲密的关系,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和密切的合作。”莱加里说:“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高度赞赏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反对外来压力、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努力,认为这是对和平与发展事业的积极贡献。”  李鹏总理说,中巴两国在国际问题上存在着广泛一致或相似的看法,双方一贯密切合作,相互支持。对巴基斯坦在人权、台湾问题上主持正义、仗义执言,一贯支持中国,李鹏总理表示赞赏和感谢。  1995年3月22日下午,莱加里在总统府向即将离任的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周刚授予巴基斯坦新月勋章,表彰他在近4年的任期内为促进巴中两国的了解、合作和友谊所作出的贡献。  贝·布托和她父亲佐·阿·布托都对中国人民怀有友好的感情,在他们的倡导和推动下,巴基斯坦人民党很早就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友好关系,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两党的友好关系。两党的领导人也经常往来,交流看法,加深彼此的了解。  1995年5月21日,应中国共产党邀请,巳基斯坦人民党秘书长谢赫·拉菲克·艾哈迈德先生率人民党代表团对中国进行了友好访问。访问期间,中国共产党对外联络部部长李淑钲同拉菲克秘书长就两党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工作会谈。  5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拉菲克一行。宾主就进一步加强中巴两党、两国友好关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胡锦涛对拉菲克一行访华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中巴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有着传统的友谊。长期以来,两国在国际事务和建设各自国家的事业中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巴友好关系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不断巩固和发展。胡锦涛说,中国共产党和巴基斯坦人民党友好关系的建立,为中巴友好交往开辟了新的渠道,进一步促进了中巴关系的顺利发展。我们为此感到高兴。他说,拉菲克先生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发展中巴两党、两国友好关系做过许多有益的工作。他表示相信,拉菲克先生此次访华必将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中巴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拉菲克在会见中回顾了巴中友谊的历程。他说,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党对中国共产党、政府和人民怀有友好和崇敬的心情。巴中两国在各个领域中一直互相帮助、友好合作,建立在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基础上的巴中友谊得到全体巴基斯坦人民的一致赞同。拉菲克衷心祝愿巴中友谊不断巩固和发展。  在中巴两国领导人和广大人民的精心培育下,中巴友谊不断深入发展。建交40多年来,中巴两国在政治上和平友好的基础上,经贸往来密切,在工业、农业、中小城镇建设等各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互利合作。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项目援助,帮助巴基斯坦兴建糖厂、纺织厂、小型钢铁厂以及电视机组装流水线等。中国还积极参与巴基斯坦的一些建设项目,如建电站和采矿等。中国在巴基斯坦电力建设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巴关系是建立在真诚、务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友好睦邻关系。巴基斯坦与中国的西部较为接近,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逐步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展,中巴两国开展更为密切的经济合作将会拥有更为有利的条件。中巴两国进一步开展在工业、农业、经贸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大有可为。中国政府和巴基斯坦的贝·布托政府都为此作出了巨大努力,并将进一步作出新的努力。贝布托传--第二十一章 战争与和平第二十一章 战争与和平  贝·布托第一执政时,于1988年12月与当时的印度总理拉·甘地签署了互不攻击对方核设施的协议、这是自1972年佐·阿与英·甘地总理签署《西姆拉协定》以来印巴两国签署的第一个友好协议。此后巴印关系有所改善。  1993年贝·布托再次就任总理前,曾表示她将不支持印占克什米尔地区穆斯林的分离活动,受到印度政府谨慎的欢迎。但是,巴基斯坦对印外交政策的制定一直控制在军方的手里。军方一般对印度态度强硬,且克什米尔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所以巴印关系在贝·布托第二次上台后仍是矛盾纷呈、错综复杂。  贝·布托于1993年10月19日第二次就任巴基斯坦总理。此前几天克什米尔就发生了直接影响巴印关系的哈兹技拉特巴尔清真寺风波。  这次风波的起因是印度军队干10月15日午夜出动1万名军人,包围了印占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的哈兹拉特巴尔清真寺。印度政府对采取这一行动作出的解释是,有好斗分子企图把供在哈兹拉特巴尔清真寺的圣物——一伊斯兰教祖穆罕默德的一根胡须偷走,因为供着圣物的那间房子的两把锁被人换了。印军围困清真寺的第二个理由是,穆斯林好斗分子在那里储存了大量武器,并且在该清真寺里对被他们抓起来的人进行审讯和搞恐怖活动。印度政府认为,上述两种行为都是亵渎行为,必须加以制止。据当地居民说,印军在包围这座清真寺之前作为一种警戒措施,在斯利耶加的7个地区实行了宵禁。然而,清真寺内的穆斯林好斗分子却不断向外打枪,打死一名过路学生。在印度军队包围清真寺之后,斯利那加的好几个清真寺的广播喇叭不断发出抗议声。同时,一些示威者无视宵禁令,走上街头抗议印军的行动,从而引发紧张局势。  10月16日,哈兹拉特巴尔清真寺所在地响起了爆炸声,爆炸引起的大火烧毁了清真寺附近的一个图书馆和一些建筑物。但清真寺本身并未受损。印度总理拉奥在事件发生后说,火是穆斯林好斗分子放的,他们已经在那里好几个星期了,并在那里储藏了大量武器。由于这是一个敏感地区,因此军队迟迟未采取袭击行动。参加同印度当局谈判的两名穆斯林好斗分子说,寺里有250到300人,其中包括妇女和儿童。印度军方人士说,清真寺里面至少有50到100名好斗分子,在被包围后,有些好斗分子要投降,但受到另外一些人的阻拦。  10月17日,清真寺内的穆斯林好斗分子和寺外包围的印军仍处于对峙状态。面对重围,好斗分子威胁说,如果印军发动袭击,他们就要炸掉清真寺.并且拒绝无条件投降。他们还要求印度当局解除在斯利那加的宵禁,要当局允许他们把圣物交给穆斯林神职人员。好斗分子通过克什米尔一位高级官员哈比布拉和当局进行谈判。在两轮谈判均告破裂之后,10月18日,印度政府向已经断水断电的这座清真寺周围又增派了军队,并且将轻型火炮、火箭推进器和迫击炮开到清真寺附近。军队进一步向清真寺推进,断绝了好斗分子的退路。  10月19日,印度军队呼吁好斗分子放出清真寺内的妇女和儿童,们遭到拒绝。同时,大约有500名好斗分子的支持者上街示威,他们高呼着“冲破包围”的口号向清真寺进军,但被警察驱散。  10月20日,双方仍处于对峙状态,局势越发紧张。大约有6000名克什米尔人举行抗议活动,并高呼要“解放”哈兹拉特巴尔清真寺的口号。当警方和准军事部队用催泪瓦斯和棍棒驱赶示压威者并鸣枪警告时,有50人受伤。  在印度军队于10月15日包围哈兹拉特巴尔清真寺后,即将就任巴基斯坦总理的贝·布托以最激烈的措辞指责印度军队的包围行动。巴基斯坦外交部抨击说,这一行动是“蛮横的渎圣行为”,这只会“坚定被印度占领的克什米尔地区人民继续进行自决斗争的决心”。印度政府也以最激烈的措辞进行还击,指责巴基斯坦政府在克什米尔地区制造混乱。同日,巴基斯坦驱逐了4名印度外交官。  10月18日,印度政府以从事间谍活动为由驱逐了巴基斯坦两名外交官和两名高级专员公署工作人员,以对前一天巴基斯坦驱逐印度外交官进行报复。  印度政府在10月19日又指责说,好斗分子占据清真寺是巴基斯坦的一起阴谋,以破坏这个圣地,进而在克什米尔地区制造动乱。与此同时,印占克什米尔联邦政府也指责说,该清真寺内有巴基斯坦人,这是寺内好斗分子不肯投降的主要原因。同时拉奥总理也指责说,好斗分子之所以不投降,是由于他们得到藏在寺内的巴基斯坦人的支持。  为了缓和紧张局势,拉奥总理10月20日告诉刚上任的巴基斯坦总理贝·布托说,印度希望就克什米尔问题进行全面对话,以解决包括克什米尔在内的互相关心的所有问题。贝·布托表示同意。尽管印巴双方已同意在塞浦路斯进行高级对话,但是,10月21日,印度军队和寺内的好斗分子的对峙越发严重,谈判仍陷于僵局,斯利那加的抗议活动仍在持续,印巴关系极度紧张。  10月22日,为声援穆斯林好斗分子,在比吉比哈拉约有3万人的队伍向哈兹拉特巴尔清真寺进军,途中有28人被枪杀。在斯利那加,成千上万的人走上街头,高喊“解除包围”。在斯利那加的萨法卡达尔地区,示威群众组成了一支2万人的队伍,向10公里外的哈兹拉特巴尔清真寺进军。在他们到达目的地之前,军队朝他们开了枪,7人被打死。贝·布托总理强烈谴责这些流血事件,并说这使她对印度关于愿意和谈的表示产生了怀疑。这位巴基斯坦女总理在英联邦首脑会议期间对记者说:“虽然他们表示要会谈,但却有更多的人被杀害。”  10月28日,巴基斯坦和印度在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停火线一带加紧相互炮击行动。巴基斯坦外交部说,印度武装部队加紧对靠近停火线的平民区进行炮轰,企图转移世人对其军队包围哈兹拉特巴尔清真寺内武装穆斯林的注意力。印度国防部的一位发言人则说,巴基斯坦军队加紧炮轰印度边境村庄和军事据点,力图使印度安全部队和好斗分子在哈兹拉特巴尔清真寺出现的13天之久的僵持局面国际化。  哈兹拉特巴尔清真寺风波使巴印之间的关系下降到一个新低点,但双方都希望避免发生大的对抗。  1993年10月24日深夜,出席塞浦路斯英联邦会议的印巴两国代表紧急磋商,终于达成了协议,使紧张局势出现了一丝转机。  11月初,贝·布托宣布暂停巴基斯坦的核计划。但是,这一决定触动了全国的神经,并且使人想到了贝·布托的父亲,前总理佐·阿·布托曾经发誓要不惜一切代价为巴基斯坦制造一颗原子弹。佐·阿·布托曾说:“如果印度研制原子弹,我们也必须研究原子弹,即使我们吃草和树叶或忍饥挨饿,也在所不惜。”因此,贝·布托的话刚一出口就立即遭到反对派的群起而攻之,他们指责贝·布托损害国家利益。在这种情况下,11月24日,贝·布托排除了削减巴基斯坦核计划的任何可能性。她说,巴基斯坦发展核力量是为了威慑印度。  同一天,巴基斯坦外交秘书哈里亚·穆罕默德·汗和印度外交秘书迪克西特在一项联合声明中说,他们将从1994年1月1日起开始在伊斯兰堡举行为期3天的会谈。巴基斯坦外交部一些官员表示对会谈取得进展不抱多大希望,巴基斯坦将重申让克什米尔人民自决的要求。  进入1994年,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仍是吵闹不休,边境冲突迭起。  1月27日,印度军队在印占克什米尔打死21名穆斯林居民。  2月5日,巴基斯坦举行全国总罢工,声援克什米尔穆斯林反对印度统治的斗争,数万人在拉瓦尔品第举行集会。  同时,在边界的另一边,数以万计的印度人上街游行,抗议伊斯兰堡对印占克什米尔分离主义者的支持。  在卡拉奇,警察以催泪弹和棍棒驱赶企图向印度领事馆进发的示威者。在伊斯兰堡,一个在印占克什米尔进行战斗的激进组织的7名成员,在印度使馆外面举行了两个小时的静坐示威。这一天,巴基斯坦的所有政府部门、商业银行、私营企业、市场和商店,甚至饭馆都关闭了。  伊斯兰堡的报纸说这一天的行动主要是抗议印度总统夏尔马对贝·布托的人身攻击。夏尔马说贝·布托“已丧失了印度、巴基斯坦和所有宗教美德的基本价值”。巴基斯坦报纸发表的官方声明说:“这一人身攻击不仅是毫无根据的,而且也违背了有关两个主权国家之间文明行为的准则。”巴基斯坦外交部也将一份抗议照会交给了印度驻伊斯兰堡高级专员。  3月20,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说,“由于印度当局采取不合作和消极的态度”,巴基斯坦决定关闭驻印度孟买的领事馆,决定“立即生效”。同一天的巴基斯坦报纸援引巴基斯坦一位高级军官的话说,印度计划同巴基斯坦打一场“有限战争”。巴基斯坦虽未在其边界一方部署重兵,但是“能够有效地对付敌人的威胁”。他还说印度在克什米尔拥有大约60万军队。  5月8日,贝·布托到西北边境省阿伯塔巴德城视察时说,巴基斯坦希望边境安宁,但是不会向任何人屈服,不会为了友谊而放弃原则。贝·布托说:“克什米尔属于克什米尔人,只有克什米尔人才能决定他们的命运。”“我们已经看到柏林墙的倒塌、苏联的解体,现在我们又将目睹当选南非总统的纳尔逊·曼德拉的就职典礼。这表明想通过镇压来征服克什米尔人的企图是注定要失败的。”贝·布托向克什米尔人保证,巴基斯坦政府、武装部队和人民将继续支持其“自由斗争”。  此后,印巴两国之间的舌战逐渐升级。  8月14日,巴基斯坦总理贝·布托在独立日这一天把克什米尔争端比喻成南亚次大陆分治遗留下来的“未完成的议事日程”,并说伊斯兰堡总是支持反抗印度统治的克什米尔人。  8月15日,印度总理拉奥在印度独立47周年之际向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称,贝·布托的讲话证明伊斯兰堡正在援助穆斯林好斗分子。拉奥坚持要求得到整个被冲突困扰的克什米尔地区,说伊斯兰堡必须把它占领的克什米尔地区归还给新德里。  8月30日,巴基斯坦宣布驱逐印度驻卡拉奇领事馆的领事J·J·辛格。当天的晚些时候,印度外交部一位高级官员召见巴基斯坦驻印度使馆副高级专员,并通知他印度要把巴基斯坦高级专员公署的一秘贾维德·艾哈迈德驱逐出境。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说,受牵连的外交官是因卷入与其官方身份不相符的活动而被驱逐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互相驱逐外交官之后,关系变得日趋紧张。  8月31日,巴基斯坦指责印度支持恐怖活动,竭力想搞乱这个国家,声称“如果南亚存在一个恐怖国家,那就是印度”。印度政府则指责巴基斯坦去年在孟买策划了一连串的炸弹爆炸事件,一天之内就炸死了300多人。印度还指责巴基斯坦向那些正在查谟和克什米尔邦进行叛乱活动的反叛分子提供武器。巴基斯坦否认了这些指控。印度人民党的发言人夏尔马在这一天说:“印巴局势正日趋紧张……很清楚,克什米尔是争端的根本起因。改进两国关系的唯一具体步骤可能是根据谈判解决这个问题。”  12月2日,在克什米尔南部城市查谟附近的边界地区,印度和巴基斯坦军队相互交火,至少有4人丧生。此后交火事件时断时续,但没有引发大规模武装冲突。  12月27日,巴基斯坦关闭印度在卡拉奇的总领事馆。贝·布托总理称这一决定是“令人不快的”,但为了国家安全而不得不做出这一决定。贝·布托在卡拉奇向一群学生演讲时说,巴基斯坦政府有“无可辩驳的”证据可以证明印度领事馆卷入了卡拉奇的“恐怖”活动。贝·布托说,几名被捕的恐怖主义分子已经承认他们在印度受过训练。她说,“恐怖主义”必将迫使巴基斯坦放弃它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立场。  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决定提出了抗议。印度指责巴基斯坦因自己未能控制卡拉奇的暴力活动而关闭印度在这个港口城市的领事馆的做法。印度外交国务部长古南丹·拉尔·巴蒂亚说,巴基斯坦的这种举动“违背了所有的外交准则”。他说印度再三提出与巴基斯坦举行会谈,以解决包括克什米尔问题在内的所有争端。“尽管巴基斯坦最近采取了这样的行动,但是我们的态度将不会改变。”  印巴两国在争吵中度过了1994年。然而,进入1995年,两国的关系仍难以平静。  新年伊始,l月15日,印度政府便要求巴基斯坦在一个月之内从驻新德里使馆撤走15名外交人员。巴基斯坦认为,印度此举是为了报复巴基斯坦在1994年年底,以印方涉嫌卡拉奇恐怖活动为由下令关闭印度驻卡拉奇总领事馆。  进入1995年,卡拉奇的恐怖流血事件日益增多,并不断升级。对这一系列暴力事件,贝·布托和巴基斯坦其它高级官员指责印度是插手恐怖活动的势力之一。贝·布托在3月11日说:“我们抓住了一些人,这些人都在国外受过训练。”她指的显然是印度。  印巴两国围绕克什米尔问题的争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人们担心这场争端引发第四次印巴战争,给南亚的局势带来更大的震荡。英美等国参与了调解印巴矛盾的活动。1995年刚一开始,英美便在制止印巴滑向对抗方面做出了努力。  l月9日,英国外交大臣道格拉斯·赫德在伊斯兰堡呼吁印度和巴基斯坦以和平方式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他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应就克什米尔问题进行对话,只有采取政治的而非暴力的方式并停止一切外部力量对暴力活动的支持,才是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途径。”他还强调应该派国际观察员进入克什米尔地区。  l月15日,贝·布托总理在伊斯兰堡会见了来访的美国国防部长威廉·佩里。佩里听取了贝·布托对当前印控克什米尔局势的介绍。针对贝·布托要求美国为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发挥更大作用的建议,佩里向贝·布托保证美国将公正和公平地处理它与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关系。6月24日,美国驻印度大使及五名美国高级外交官抵达克什米尔,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以使掌握有关克什米尔问题的第一手材料,评估居间调停的可能性。  然而,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立场是难以弥合的。印度总理拉奥对国人说:“不管有还是没有巴基斯坦,克什米尔总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贝·布托则反唇相讥,她说:“从地理和政治上讲,巴基斯坦如果没有克什米尔就是不完整的。”  印巴两国人民在经历了三次战争之后,都渴望和平,希望克什米尔问题能够得到和平解决。  1995年2月23日,印一巴和平与民主人民论坛发起召开民间讨论会,来自两国的2000名新闻界、学术界、文艺界、医务界、律师组织及促进和平与和睦事业组织的人士参加了为期两天的会议。会议呼吁印巴两国政府结束“对抗政治”,采取积极步骤促进查谟7—克什米尔地区实际控制线两边的和平,并在这一地区建立民主进程。会议认为,双边争端不应诉诸武力。两国应共同努力,“均衡裁减常规部队”,增加双方在上述地区兵力的“透明度”。  克什米尔呼唤和平。然而,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深刻而复杂的矛盾,难以在短时期内弥和。尽管两国政府和人民都有和平的愿望,但事物的发展却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1995年5月,印巴两国围绕克什米尔问题,争端再起,关系又趋紧张。  5月11日黎明,在印占克什米尔圣城沙拉尔谢里夫,印军同要求克什米尔从印度统治下独立的穆斯林分离主义者之间再次发生了大规模流血冲突。在激烈的冲突中,克什米尔最神圣的地方之一谢赫·努尔丁·瓦利圣寺被大火焚烧,受到严重毁坏。谢赫·努尔丁·瓦利是克什米尔的守护神,它受到居住在克什米尔的所有居民包括穆斯林、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的尊崇。因此,已有650年历史的谢赫·努尔丁·瓦利圣寺被毁,触动了克什米尔最敏感的神经,激起了各方的强烈反应,并再次引发印巴两国间的紧张关系。  事件发生后,巴基斯坦政府严厉谴责印度毁坏圣寺的行径。巴基斯坦外交部在一项声明中说:“巴基斯坦政府谴责这种有意公开侮辱全世界穆斯林良心的渎圣行径。”声明敦促印度政府“结束在被占克什米尔的镇压行径,撤走其规模巨大的占领军,允许克什米尔人民享有联合国决议所保证的决定自己的未来的权利。”在巴基斯坦各地和克什米尔巴方控制区,愤怒的穆斯林群众举行了抗议活动。  印度政府在事发后指责巴基斯坦策划了毁坏圣寺的事件,并警告巴基斯坦不要干涉印度的内政。印度内政国务部长皮洛特说,如果伊斯兰堡不停止支持克什米尔闹分裂的游击队,就对巴基斯坦采取报复行动。针对穆斯林分离主义组织扬言要对印度城市发动城市游击战以报复圣寺被毁,印度政府加强了其与巴基斯坦边界的警戒,并说它有能力反击穆斯林分离主义渗透者对印度的任何恐怖主义袭击。  5月13日,针对印度内政国务部长皮洛特对巴基斯坦发出的含蓄的战争威胁,巴基斯坦政府呼吁联合国所有成员国对印度施加压力,以制止其对伊斯兰堡发出战争威胁,并使其在处理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问题上表现出克制态度。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艾哈迈德·阿里在伊斯兰堡对记者说:“请敦促印度不要对巴基斯坦发出战争威胁,敦促它保护宗教圣地并保证克什米尔人民的人权。”阿里说,皮洛特最近发表的“非常不负责任的讲话破坏了这一地区的政治和安全气氛”,“印度领导人每当自己的如意算盘破产时,就开始对巴基斯坦进行威胁,这已经成了他们长期以来的惯用伎俩”。巴基斯坦不得不认真对待印度发出的战争威胁。  事件发生后,尽管印度当局在印占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实行了戒严,但一些好斗的穆斯林不顾严厉的戒严令,同印度保安部队继续发生冲突。5月14日,在斯利那加的至少8个地点仍有成群的人朝保安部队投掷石块,局势仍很混乱。查谟和克什米尔邦政府发言人说:“克什米尔谷地的气氛令人痛心。”  谢赫·努尔丁·瓦利圣寺被毁事件也在印度国内引起强烈震动。在5月15日举行的议会会议上,印度反对党因拉奥总理未能阻止在克什米尔发生的圣寺被毁事件而一致要求拉奥总理引咎辞职。反对党指责拉奥总理把克什米尔穆斯林反政府活动处理得一团糟。他们还要求对拉奥政府进行不信任投票。  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争端,近年来已主要集中在印占克什米尔地区穆斯林群众争取从印度的统治下独立出来而与印度进行的斗争上。自1990年以来,穆斯林群众与印度治安部队之间的冲突时断时续,已造成上万人伤亡。这不仅造成印占克什米尔地区局势的混乱,也导致了印巴两国关系的紧张。印度指责巴基斯坦支持穆斯林分离主义分子,干涉了印度的内政。巴基斯坦则谴责印度政府在印占克什米尔践踏人权,剥夺了人民的自决权。两国相互攻讦,互不相让。  由于克什米尔问题对印巴两国来说都涉及根本利益,势在必得,因此,40多年来,这一问题一直得不到根本解决。印巴两国历届政府都不敢在这一问题上轻易让步,因此,它的彻底解决尚需时日。无论对巴基斯坦的贝·布托政府还是对印度的拉奥政府来说,克什米尔问题都是令人头疼的最棘手的问题。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一直变奏着战争与和平的旋律。在经历了三次战争之后,印巴两国人民都渴望和平,国际社会也强烈希望印巴两国和平解决争端。因此,印巴两国今后在克什米尔争端上将会以和平解决为主旋律,但会不时出现颤音。  克什米尔呼唤和平!  与克什米尔问题引发的印巴关系紧张密切相关的,是印巴两国的军备竞赛问题,特别是核问题。原子弹,这一人类头顶上高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给印巴关系蒙上了厚厚的阴影。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否已拥有核武器,还没有得到证实。但是,毋庸置疑,它们已拥有研制核武器的能力。  不参加防止核扩散条约、独自进行核武器研制的印度,已于1974年在拉贾斯坦邦波卡兰进行过核试验,并取得了成功。印度研制核武器的中心机构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巴拉姆,1994年5月在接受有影响的杂志《今日印度》的采访时,虽然没有直接谈及印度是否在制造核武器,但是他说:“印度拥有广泛的核技术,没有办不到的事”。  同样没有参加防止核扩散条约的巴基斯坦,为了与印度抗衡,早在前总理佐·阿·布托在任的70年代就已着手其核计划。据巴基斯坦前陆军参谋长贝格说,巴基斯坦在1987年就掌握了制造核武器的技术。  印巴两国都强调研究核技术目的是和平利用,但是都不否认当国家的安全受到威胁时核能力将起遏制对手的作用。  尽管美国以巴基斯坦核计划的目的不清为由对它实施制裁,但由于巴基斯坦在国家安全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它的核计划得到了国民的支持。因此,贝·布托如果单方面在核问题上让步,就会招致国民的反对。对巴基斯坦政府有巨大影响的军方首脑人物陆军参谋长阿布尔,瓦希德强调:“不能以牺牲国家利益去换取F一16战斗机。”  1994年1月,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艾哈迈德·阿里在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期间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除非伊斯兰堡同新德里之间就印占克什米尔的争端得到和平解决,否则可能爆发战争。南亚一直存在着爆发(印巴)第四次战争的危险。如果南亚爆发战争,可能会是一场核战争。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3
正序
倒序
《贝布托传》作者:刘文山等
《贝布托传》作者:刘文山等-2
《贝布托传》作者:刘文山等-3
《贝布托传》作者:刘文山等-4
《贝布托传》作者:刘文山等-5
《贝布托传》作者:刘文山等-6
《贝布托传》作者:刘文山等-7
《贝布托传》作者:刘文山等-8
《贝布托传》作者:刘文山等-9
《贝布托传》作者:刘文山等-10
《贝布托传》作者:刘文山等-11
《贝布托传》作者:刘文山等-12
《贝布托传》作者:刘文山等-13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贝布托传
贝布托传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